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时间:2023-07-19 17:29:55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文1

>> 陕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彭水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研究 盐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分析 广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状况分析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思路分析 新农村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分析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 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分析 晋中市平遥县梁村 当前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 株洲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韶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孟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查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策略刍议 大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罗子轩,刘涛,周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学理论,2016(2):106.

[3]齐媛媛.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商场现代化,2015(6):44.

[4]赵新星,刘孟影,王亚梅,等.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4):112-114.

[5]刘豪.重庆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5(7):296.

[6]曾筝.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J].现代营销,2016(7):121.

[7] 刘宇.彰武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302-303.

[8]陈敏,李志刚.新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5(3):9-10.

[9]李子晨.促进县域电子商务发展须四步走[EB/OL].(2014-2-09)http:///gzyj/-/article/v/475396.shtml.

[10]郑晨.“县金流”时代互联网里的县域经济[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4-07-31.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 互联网; 农村经济; 发展现状

农村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落实三农服务,使农民成为该平台的最大受益者。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包含网上农贸市场、数字农家乐、特色旅游、特色经济和招商引资等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必须以农村电子商务的大力普及为前提。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的作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极大的必要性。农村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是横亘在当前社会的难点、重点。在当前农村信息化工作上,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就当前状况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之多;而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农村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且农村信息化工作上包含着电子商务,如何在农村推广电子商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以威海市农村村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1 项目意义

本次科研实践立足于威海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重点研究目前实用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形式及其关键技术的开展利用情况,并加以宣传推广。

2 项目内容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调研威海市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方法深入了解其目前总体发展态势,并进行相关研究。

3 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研共发出纸质问卷300份,电子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350份。调查人群覆盖面较广,年龄层大约为15—75岁,受教育程度不等,包含务农、从商、学生和无工作者等人群。

3.1 电脑普及率分析。 在调查人群中有高达60%的人拥有电脑,而且拥有电脑人群中有60%能够简单操作电脑。而在与农村干部的谈话中,我们也发现,有38%家庭拥有电脑,从这些数据上看,在农村进行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的推广,设备应该不是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当前生活水平下,电脑普及率应该已经到达一定高度。在网络以及设备方面,我们认为,在农村进行信息化特别是电子商务的推广条件已经趋于成熟。

3.2 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 有27%左右的农民或多或少对电子商务都有一定的认识,而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却对电子商务概念模糊,所知甚少。约一半的人知道网上购物,但对于30岁以上人群来说,他们仅局限于知道网络购物,真正进行尝试的人群比例非常小。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仅有25%左右的人选择了网络销售,而这些村民多数是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的。这说明,在电子商务的普及推广上,需要进行的工作还很多。

3.3 农业信息的收集。 农民多是通过网络获取天气气候以及政策信息,而通过网络获得收购价格只是少数一部分,是农民们不知道网上可以获得收购价格的相关信息,还是在获取收购价格渠道方面仅仅通过洽谈方式了解,这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3.4 村级政府的重视程度

在“您觉得村里是否重视农村信息化,并定期进行网络信息平台相关知识的推广”这一问题上,仅有19%的人选择了“重视,村里经常开展相应的培训班活动”这一选项,但我们也应该注意,有48%的人选择了“不了解”,在 我们访谈中发现,这类人群大多是并没有主动关注相关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认为村级政府在农村信息化特别是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应该是有一定的重视,也做了相关的宣传、培训工作,只是因为推广方式有点问题而导致效果不明显;但也有相当的人群认为村里不重视农村信息化,这表明村庄的工作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3.5 对网络购物的认识。 约59%的农民们对于网上购物还带有很大的偏见,并没有真正了解网购,而且思想仍停留在某个阶段,他们情愿走路到实体店进行选购也不愿意冒风险选择网购。所以要更好的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首要便是改变农民的观念,对于网购一贯的错误认识,同时需要教导农民如何辨别真伪,其实,这与在城市推广电子商务是一脉相承的。

3.6 电子商务的推广。 在涉及如何推广电子商务的问题时,村民在言谈中或通过问卷的形式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大部分农民是有这个需要和学习的欲望的。35%的农民希望有关人员能进行现场示范、手把手教导。这个方法能实施固然是最好的,不过像这种长期示范、教导的形式是不现实的。另外,希望通过电视、媒体宣传的和通过亲朋好友推广的都约占25%,可见农民最愿意相信的是榜样和亲友,这对于电子商务推广形式的拓展也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另外,还有约15%的农民希望从村干部那里学到这些知识。村干部里大学生村官和信息员,是非常重要的教导员,他们自身都比较了解电子商务,又对农村实际情况比较了解,通过他们推广也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重要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拓展了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效地降低了各种成本,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将促进农村流通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R],2006.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电子商务人才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互联网+农业”成为农业大跨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网络市场的多元化衍生出新的行业,产业链的延伸以更灵活的方式来捕获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农业市场产业链的延伸,需要更多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参与,通过变幻莫测的市场动态,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迅速调整产品线、拓宽销售渠道、制定适宜的促销策略。只有专业电商人才才能实现网络农产品产业链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大跨度发展。

(二)农村电商发展的相对滞后亟需大量电商人才

随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及惠农政策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趋势来看,市场对电商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农村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加强电商人才供给成了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最关键因素。充足的电商人才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网络时代的“新农民”实现创业梦想的客观要求

互联网经济下的新商机,为许多人创业提供梦想的平台。电子商务为优质的农产品创造更大市场,“新农民”通过电商渠道,实现低成本的创业梦想,互联网的经营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脱贫致富。

二、农村地区电商人才建设现状

(一)农村电商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电商观念接受程度低,专业电商人才缺口较大。由于我国农村信息化程度低、传统观念和消费习惯,加上农村普遍教育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电商氛围还不够浓烈,对电子商务的接受普遍还停留在浅表层。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非常专业化、多学科交融的技能,需要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农村目前缺少实践能力强的专业电子商务人才。2.优秀的农村电商人才引进效果不明显,流失情况严重。农村生活环境落后、缺乏文化氛围,本就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而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多属于初创型企业,本身技术化程度低,人才管理意识缺乏,对人才能力的发挥有明显的局限性,薪资待遇又无法与大城市相比媲,导致优秀电子商务人才不愿意驻扎农村,更难以留住优秀人才。3.缺乏系统而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撑,培训效果有限。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互联网技术不断地渗透,农村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地方电子商务发展[1],注重地方电子商务人才技能的培养。各地出台相关政策,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由于人才需求目标不明确,对培训者能力素质缺乏了解,培训内容、形式等随意性较大,又缺乏评估机制,培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4.地方高校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定位。地方高校应服务于地方企业,为地方企业发展输送合适人才及技术支持。由于传统的落后观念,高校少有将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于服务农村;而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杂性,高校难以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源,针对农村市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难以实现。

(二)农村电子商务对人才需求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具体包括农村信息服务、为从事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进行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2]。因此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电子商务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农业生产、农产品种养殖技术,熟悉农产品特性及农产品市场等。具体包括:1.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人才。农村电子商务是将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开拓更大市场,因此技术人员不仅要熟知农产品、懂得相关农业种植技术、农业生产技术,还要掌握互联网技术应用、美工、品牌开发与运营,网络营销、线上客服等能力,通过网络平台的营运,带动农产品销售的线上发展。2.农村电子商务技术人才。技术是电子商务的支撑,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运营的效果,传统电子商务技术包括美工、网站开发、数据分析等通常由专业人员完成的。农村电商要发展,需要专门的产品素材拍摄、处理等美工及网站管理、页面设计等技术人员。为了更好把握市场,预测产品的生产、销售、产品推广等,还需要数据分析人员。3.农村电子商务战略管理人才。农村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的农村发展规划,科学的管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使农产品市场的拓展、产品品类的增加,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物流等各环节要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者掌握品牌管理、农产品管理、营销管理,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惠农政策等综合素养。

三、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机制体系构建

根据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建设的现状,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需多方力量合作,制定系统而科学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根据当地人才需求具体情况,明确培训内容,多元化培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其中制度化是根本,贯穿于培养内容、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人才结构培养和培训对象选择过程中,而培训的专业化、培养方案的复合化和结构层次化才能满足人才模式多元化需求,人才本土化是人才能更好服务于当地农村的保证。

(一)人才管理体系制度化

建设高质量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规范而科学的人才管理与引进制度非常的关键。具体包括优秀人才引入相关政策内容、培训制度、人才激励制度、人才晋升制度等。为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驻村,地方政府需制定合适的人才引入福利政策和发展机会,让引入的人才能安心驻扎下来服务地方电子商务发展;对于新农民再就业培训方面,从培训对象选择、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培训考核等各方面也要明确制度化以保证培训效果[1];为防止人才流失,明确的激励、晋升制度既有满足引入人才的物质需求,也要制定丰裕的精神需求。完善而科学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是建设稳定又科学的电商人才队伍的根本保障。

(二)人才建设专业化

健全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程,人才情况直接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专业化。首先,电子商务人才引入制度专业化。农村电子商务起步晚,农村生活、发展机会各方面相对落后,要引入电子商务人才政府需要制定人才引进、薪资待遇政策,创造适宜的生活、工作的物质与人文环境,从而吸引并留住引进的人才;其次,电子商务人才建设团队专业化。电子商务知识的综合性,需要专业师资才能保证培训效果。地方政府制定培训目标,可以委托地方高校、企业培训团队方式,开展各层面人才的培训活动。最后,进行绩效考核,保证培训活动的效果。

(三)培养方案复合化

由于农业领域的复杂性和电子商务技能知识的复合性,高校难以提供各方面知识完整、技能熟练的教学师资,因此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很难培养出懂得农业知识与电子商务技能的有效融合的综合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高校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改变观念,根据当前市场人才需求,调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才能为农村输送电商人才。另外,为了能培养出直接适应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人才,高校需要调动电子商务师资与农业专家的配合,协作培养出能将电子商务技能熟练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复合实用型人才。

(四)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现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到多元化。一是政校合作模式。高校依据自己专业的师资力量和配套设施,开展企业相关人员电子商务理论提升培训;地方政府制定相关定向招生的人才培养政策,高校为农村地区提供精准的“智力扶贫”;地方行业协会与高校联合,组织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短期培训与实践操作,以赛促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电子商务业务技能;二是培训形式多元化,开展各种“线上+线下”内容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根据自己所需来学习,从而提高培训者的积极性和效果。

(五)人才结构层次化

企业发展需要不同教育程度和岗位的人才,人才培训既要满足企业需求又不能资源浪费,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基层的电子商务操作人员注重信息化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培训要让其了解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技术及方法的培训;基层干部强化电子商务基本理论、行业发展及作用、对社会活动影响的培训,为农村后期宣传提供理论支撑;中层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是企业电子商务规划与决策层,因此培训重点放在系统的理论知识上,同时注重与电子商务示范区交流学习和取经,对以后开展电子商务的工作规划和指导工作有借鉴作用。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构建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18

1 引言

随着全球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以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等优势已全面扎根于各个区域,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载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居住在乡村人口为六亿七千多万,占全部人口的50.32%,由此我国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转变农村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电商的发展也正成为各地政府和电商企业谋求新一轮发展和转型的新动力。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与阿里巴巴正式达成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的协议。2016年1月下旬,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京东集团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10月总理再次提出加快构建农村及偏远地区电商,推进快递业发展的观点。在国家政策的全面推动下,农村电商作为农村新型产业持续升温,受限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等方面,特物流体系的构建也成为推进农村电商急待弥补的一大“短板”。本文就以分析河南省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典例,提出若干存在问题与建议,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起到积极作用。

2 文献综述

业界有关中国农村物流的研究由来已久,早期研究多注重于农产品的上传探索,对城市商品下达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物流的研究成为业界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冯佳(2015)分析到,现阶段出中国邮政外,没有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农村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没有突出表现。何娟(2016)表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表现为:速度慢,无法送件上门,易丢失。胡包冬(2012)认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实地考察的角度,以展现河南临颍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及展望。

3 河南临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派送现状调研

3.1 问卷设计

在前期资料文献整理及院老师指导下,问卷设计共分三大版块,第一版块为受访者基本信息填写;第二版块为受访者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与自身网购的经历,本部分由18个简易中性选择题构成,未含有带有导向性题项,主要包含受访者自身网络消费经历和电商认知度相关问题;第三版块为受访者自身对本地网购的满意程度,本部分由7个选择题及两个简答题构成,主要包含受访者对本地网购的便捷性及实用性思考以及对本地物流体构建建议等相关问题构成。

2016年6月底在我院老师指导下正式完成问卷,由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大一至大二金融学等专业9位同学成立中州临颍实践队,针对河南省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课题进行实地问卷调研实践。2016年7月4日到7月7日期间,实践队对临颍县农户进行口述问答队员填写方式,在当地共计发放11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2份,问卷回收率为95.7%。实践队使用SAS9.4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3.2 问卷数据分析

3.2.1 调研群体样本信息

本次调研发放对象为河南省临颍县三镇五村上农村地区的原驻居民,主要集中在较年轻对电子商务认知度相对较强的群体。样本中男性占47%,女性占53%。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区间,共57人,占50.9%;其次集中在21-30区间,共37人,占33%。具体村镇问卷分布如表1所示。

3.2.2 问卷统计性描述

在农村受访者中,有网购经历的占主要比例,对电子商务认知度较强。共73人,占调查群体的65.2%。对电子商务了解不多的仅有23人,占20.5%。由于调研项目本身特点决定的效率较低,调研对象较少,导致某些数据波动性过大,但65%的对电子商务认知度群体也直接表明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度,也将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更高的便捷度与生活质量,对于提升临颍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2.3 农民对村镇物流派送分析

在有网购经历的73位受访者中,在问卷中进一步追问临颍的物流派送情况,以及对本地物流构建的满意程度。针对该问题,47位受访者表示持一般态度,占42%,59位受访者对此表示不满意表示还存在很多进步空间,占52.7%。原因中物流下乡对户派送速度过慢占绝大部分,派送点的环境便利度与服务态度较差也是受访者不满意的原因。由此我们推断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构建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地方有待完善。

3.3 调研结论

在临颍县三镇五村为期四天的实地问卷调查,我们共计收到有效问卷112份。在统计问卷基础数据的同时,进一步经过多层关联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物流体系建立缺乏经验;(2)临颍县乡镇物流基础设施欠缺;(3)物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4 河南临颍物流体系初期构建问题及建议

4.1 体系构建缺乏经验,需制定切实方案

目前河南临颍乡镇电商物流体系建立相对较晚,对于乡镇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此前县内仅有邮政一家大型物流中心,此后虽又兴建了“四通一达”的物流中心,向下压力有所缓解,但依旧在物流管理和资源调配上存在问题。实际开展企业“农村淘宝”乡镇快递收发的个体是电商服务点。“农村淘宝”电商服务点采取合伙人方式,对农村物流采取站点式方法,以求实现点对点。

目前规划中40个站点中32个已开业(2016年7月),剩下8个未开业有的是出于合伙人自身的规划,还有的则是村庄购买力有限,村民购买习惯不在于线上,直接导致的订单量小,不具备服务点开业条件。目前32个营业点中盈利为21个,剩下11个处于收支相抵或亏损状态。乡村一级的物流站点能否降低成本提升收益,依旧是需要经验来解决的问题。

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中国邮政与第三方物流对临颍当地的物流状况进行交流,总结邮政此前在临颍下属乡镇运营的方法与经验,第三方物流则结合自身优势,拿出相应的提高资源效率的方案,实现在政府主导下的经验互通。

4.2 乡镇基础设施欠缺,需改善资源建设

乡镇道路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物流运输的安全成本以及效率。临颍县约50%的主要乡镇为县级道路,具体到电商服务点后,将大量面临三级和四级公路通行的状况,在我们的实际了解中,临颍县的县级及县级以下道路都存在年久失修,地面凹陷等问题。当到达行政村时,道路多为非硬质路面,为砂石土路,路面狭窄且遇到大雨后会出现大面积积水的现象,而这些也是物流运输中最大的问题所在。结合上述的物流体系建立较晚问题,有关道路方面的维护和改造将是电商物流体系的重中之重。

临颍县县内的主要乡镇目前大都已经接通了互联网和移动4G网络,但是因为用户少,资费贵,普及率和使用率并不高,大多数用户的带宽依旧只能在4M-6M范围,资费也居高不下,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建立物流企业与交通部门的交流互通机制,调配政府有限的资源建设最需要改善的道路,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鼓励电信部门引进新技术,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真正的让利于民。

4.3 物流的可持续发展,需探索新增长点

电商服务点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有许多非物流体系经验所能解决的困境。盈利问题是一大痛点。32个服务站点日均订单仅为300件,无法维持服务点的基本运营需要。尽管电商服务点主要的职能是代购、代卖、收发快递。物流仅是其运营中的一部分,而在将来会发展信用贷款业务。目前乡镇人口结构注定对电商方面的接受程度会相对有限,也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电商服务点除快递业务外,其他业务的普及也面临较大的问题,电商服务点模式的可持续性,依旧令人担忧。在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条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代购和代卖是注定萎缩的业务,物流和将来要开展的信贷业务也会是电商服务点转性的根基;对于乡镇物流体系能否持续,还其将面临诸多的挑战。

建议:在现有体制下逐步放开服务点赋予的职能,使其找到新的增长点,在服务点的选择上更加偏向于有具体产业的单位,从而降低整体物流体系的成本。

5 结语

本文以通过对河南临颍县三镇五村居民调查问卷方式实地研究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在当地发展现状加以阐述,整理调查数据并分析初期构建存在问题,合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全球“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该全面看待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道路,在发展道路中逐渐完善存在的问题,在问题中不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道路才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冉卓玉,李广.平凉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分析和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6,(03).

[2]卢东,郭进利.基于互联网+形势下农村物流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6).

[3]史晓原.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农村市场物流配送研究[J].物流技术,2015,(05).

[4]李亚杰.“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J].商界论坛・物流交通,2015,(29).

[5]赵志田,何永达,杨坚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构建及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07).

[6]梁晓音.基于个人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4,(17).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农村;电商扶贫;现状

[DOI]10.13939/ki.zgsc.2017.12.269

1 引 言

商扶贫指的是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具体来说,即是将电子商务电商扶纳入扶贫体系中,引导需要扶贫的对象使用电商工具,然后通过在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如人才培育,资金投入,物流体系建设,政策扶持,金融监管等方面进行帮扶,帮助他们使用电商工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建立可持续生计,实现稳定脱贫。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的重要阶段,因此,扶贫脱贫工作是中国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创新模式,为扶贫脱贫工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是贫困、特困地区实现脱贫,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农村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融资方面资金的缺乏,以及相关电商人才的匮乏。我国电商扶贫的发展工作须通过国家政府技术以及资金上的不断支持日益完善,帮助贫困地区走上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致富发展的道路。

2 电商扶贫的现状

2.1 电商扶贫的内容

(1)产网上销售产品,取得经济收入。利用电子商务将贫困地区家庭的农产品、民族特色服饰等一系列商品以网上批发和网上销售的买卖形式进行交易,以线上的低成本和高回报的方式获得利润,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的穷困现状,达到脱贫过上富裕生活进而创造财富的目的。

(2)网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或生产资料,节省支出。现在有很多物美价廉的购物网站,如淘宝、聚美优品等网站商城。从这些网站都可以购买到比线下实体店更经济实惠的生活用品,不仅可以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日常需求,还可以极大地节约农民的生活费用和日常支出,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同时,从网上购买农民生产必备的农业生产用品,一方面降低生存资料的成本,另一方面节约时间成本,实现开源节流。

(3)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创业和就业。电商扶贫工作中最通用的内容既是对贫困地区的民众进行电子商务方面的培训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和学习电子商务的内容,并引导他们在知名电商平台上建立网店,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获得收益。这样不仅可以为贫困的农村家庭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收购一些辅助产业的就业例如仓储、物理运输、产品包装等。通过培训和开展各中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网点来增加就业,引导农民立足农村追寻创新的模式开展就业。让贫困农民可以自主的选择就业开展就业新途径来代替一味的被帮助。

(4)通过互联网实现快速信息共享。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上各种信息资源共享的速度越来越快。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帮助贫困地区的扶贫对象即时获得电商相关的各类信息,例如农产品流通信息、物流信息等,使农民的产品能更好更快地销售出去,获得更大的收益。

与此同时,很多城镇周边的农家乐餐饮等,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帮助运营,通过各类电商平台信息,获得订单等,能更加方便快捷地满足游客的需要,达到实现农家乐的经济收入增加的目的。并且利用互联网在网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来体现农村特色吸引游客,使农村旅游产业加快进步和提升。

(5)为电商提供服务保障。在利用电子商务进行扶贫脱贫工作时,国家和政府要提供相应的社会化帮助,来改善和提高对贫困地区的服务水平,如对贫困地区的人民进行种养和加工技术的培训以及农产品信息的查询等服务,对贫困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修建和完善,建立农村物流配送系统。

国家和社会对贫困地区投入的定向资金和融资服务,为电子商务扶贫设备提供相应的补贴,例如各类电商终端,网线铺设等,精准地将国家扶贫资金使用到位,完善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广而逐步增加了网上手机充值、票务代购、水电气费缴纳、小额取现等服务,可以逐步改善和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

2.2 电商扶贫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有的学者逐渐开始意识到电商扶贫产业的重要性,开始宣传和推广将电子商务结到导扶贫工作体系中。比如汪向东、张才明在2011年发表《互联网时代我国农村减贫扶贫新思路――“沙集模式”的启示》中提出我国农村减贫扶贫工作都普遍有轻看电子商务在农村扶贫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问题,并提倡把电商扶贫纳入“十二五”扶贫计划及以后的扶贫政策和工作体系。[1]与此之后,更多的学者渐渐地重视这一领域,为之后的实践工作给予中肯的建议。[2-3]

2015年,国家有关部门向以中西部贫困地区为核心的26个省份中的200个县投入了37亿元的帮扶资金,同时还推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积极示范区域,主要是以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为实施主要区域。37亿元的扶持资金主要是运用于支持这200个示范县建立并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制度,修建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以及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国家及各级政府专项资金的帮扶,极大地提高了农村产品的商品化比重和网络销售份额,为农村贫困地区的电子商务扶贫工作能够更好地推进给予国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和保障。

但是,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提出和运营还是幼年阶段,虽然潜力很大,但是它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农村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贫困对电子商务的接纳程度不够

尽管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但是在老、少、边、穷地区的许多群众对电子商务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尚未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电商扶贫是无法开展的;还有一部分的贫困群众,受限于文化程度,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对电脑等终端产品的使用率低,所以对电子商务只是偶尔有所听闻,并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另外,一些贫困地区受传统影响较为深刻,对新的交易方式、生产方式等有抵触情绪,信任度也比较低,这些都对电子商务推广造成了不利影响。[4-7]

3.2 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备

对电子商务扶贫来说,网络是否通畅,物流是否通达,是最重要两个因素,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或者受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公路、网络等建设水平较为低下,无法给电子商务高效运营提供足够的条件。

3.3 电子商务相关人才较为缺乏

在贫困地区推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在贫困地区,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当地部分群众的文化基础较低,有一定电商基础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由于贫困地区普遍生活条件较差,外地高水平人才缺乏进驻的动力。这导致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困难,进而影响电商扶贫工作开展。

3.4 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程度低下,缺乏特色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各类网销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很多地区的农民网商开始效仿成功的案例形成激烈的电子商务竞争,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也变成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相同或类似的农产品,这使产品失去了独有性,也导致产品的质量和价值有所下降,保障变的困难。而且因为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很低,农民的创新和研发意识薄弱甚至没有,导致了通过电商务销售的农产品变的越来越同类化,没有特色,使得当地的品牌得不到推广,农产品销售越发困难。

3.5 政府实行的扶贫政策不完善,政策针对性不强

对于把电子商务纳入农村扶贫工作的创新扶贫方式,国家虽然出台了一定的政策措施,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还远远不够。对不地区不同贫困状况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也没有相应的标准化服务体系。一些已经颁布的政策在很多地区也无法落实,这些都会给农村扶贫工作带来不利因素,对国家长期扶贫战略产生负面影响。

4 对策建议

基于前文分析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进行应对:

4.1 加大在贫困地区的宣传力度

一方面,通过树立典型案例,表彰农村电商带头人等接地气的方式,对电子商务进行宣传,让贫困群众看到电商切切实实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要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理论宣传,详细地解电子商务的运作方式,告诉村民电子商务的灵活性和简便性,是扶贫对象更容易接受电子商务的概念。

4.2 加大对农村相关基础设施投入

为更方便地推进电商扶贫工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必不可少,推动网络建设,可以使更多的贫困群众触网,拥有从事电商活动的基础,推动公路建设,则可以使物流更加方便快捷,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3 加强和扩大电商培训

在有一定基础设施支撑的条件下,电子商务活动的门槛相对较低。通过一些深入浅出的讲解,通常能让大部分的扶贫对象对电子商务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一些系统的培训,将电商活动进行细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让扶贫对象掌握这门技能,再通过一些平台引导,扶贫对象就可以进入实际运营活动中去,进而获得经济收入,达到脱贫的目的。

4.4 推动农村特色产品产业化

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的农产品,应该由政府出面进行引导,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再通过区域合作,扩大产业链等形式,使特色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独立化包装,打响自己的品牌。

4.5 出台有效的政策方针

通过制定政策,对电商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使电商扶贫合理,有序地开展,同时安排适度的专项资金作为抓手,对电商扶贫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投入,保证经费落到实处,贫困农户能通过享受补助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实现稳定脱贫。

参考文献:

[1]康春鹏,汪向东沙集电子商务现状与“沙集模式2.0”探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汪向东,王听天电子商务与信息扶贫:互联网时代扶贫工作的新特点[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

[3]汪向东,张才明互联网时代我国农村减贫扶贫新思路―“沙集模式”的启示[J].信息化建设,2011(2).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农村网络的配送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260-03

1概述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网络配送体系尚未得到很好的完善。为了加快农村物流业的发展,使亿万农民通过“触网”走上“双创”的新舞台,实现农民购物便捷。黔东南州电子商务逐步进入农村传统的经济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物流的发展,通过对黔东南州农村网络配送发展的现状进行探讨并研究,提出农村网络配送体系更好的建设对策。

丁雪峰、高攀、魏芳芳(2016)的研究对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提出的发展对策:1)增加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通过加入,租赁,合作,重建等措施,在农村乡镇建立综合运输服务站,重点推进农村物流建设综合示范。最终形成了“物流园一物流配送中心一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物流节点服务体系。2)促进创新“最后一英里”物流业务模式:推进Z归“货运线+村客运”客货联盟模式,开通农村物流“乡村进城”双向快速通道,努力打造多元整合,覆盖县乡现代物流服务体系。3)根据“最后一公里”的公共模式探索物流业务模式。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分析黔东南州物流配送为例。黔东南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势高,经济落后,能够上网查.资料并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人极少。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到外面工作,也将原来的老人机换成了智能手机,即他们也渐渐学会通过互联网上网购物,再加上农村的交通设施也逐步完善,然而农村物流配送逐步走向各个乡镇,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的配送体系建设可以解决信息鸿沟问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黔东南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未完善,应加快完善农村网络配送体系,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建设农村快递物流仓储储存和包装设施,开拓乡村快递物流业务,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加快网络覆盖到乡村,落实通信速提速降费政策,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成本。

2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现状

2.1信息基础设施未完善

我国学者杨国军,刘为敏等对农村高成本分布情况和问题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农村消费需求和生产经营特点,在农村基础上分布能力发展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分析。向邦豪等对于高成本分配农业高档,困难和一系列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由农村配电网,配电,区域配电中心,技术人员和农户设计的物流配电系统,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文章“中国农村连锁市场趋势”中,文章强调了中国农村分销市场的趋势。本文详细阐述了苏果超市如何在农村物流配送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案件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栾国T对农村物流配送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中国各省市城乡分布的现状如火如荼,特别是在各乡镇农村分配的各种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回报和社会福利。

目前,黔东南地区的网络信息基本流行,县级以上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和政府网络。政府,企业,商家,消费者,农民,认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机构等各方面要素在一起,其中网站内容除了县的基本信息外,信息,市场预警,供求信息,价格报价,农业科技,最新品种,种子公司等栏目。有需求的互联网用户可以从上面得到一定数量的信息,这些网络信息是一个大型数据库,信息更新速度快,可以使农民了解很多信息。而黔东南各县已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但这些只能在乡镇实现。

据了解,网络只覆盖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使用的电脑家庭很小,大多数农民正在使用手机在线购物,然后到乡镇接收包裹。在农村地区,45岁以上的妇女没有接受小学教育,对于45岁以上的男子,大多只有几年的学校,一般不完成学业,可以在80年后使用电脑和90,他们没有电子商务的概念。

2.2农村物流配送还在起步阶段

农村网络配送对于黔东南州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黔东南州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28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5150号)以及《黔东南州电子商务发展“北斗计划”实施方案》(黔东南党办发[2015]23号)等精神,结合黔东南州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其工作计划是:(1)2016年10月底前,建成16个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村中心村电业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0%;截至2017年12月底,泉州农村电商业务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泉州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格局。(2)到2017年底,国家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10个以上,各州行政村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鼓励县创建电子商务园区,2017年达10家;努力培养和发展在我县和县电子商务公司注册的100多个;发展2000多家农村店铺;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员工3万多人;创造我乡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成功,力争农村产品(包括农产品和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农村旅游产品等)在线销售增长超过30%,实现农产品销售,畅销,促进购买,促进农村发展,加快转型。(3)到2017年底,国家积极努力打造1-2家全国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综合示范县,积极争取阿里巴巴,苏宁,京东平台运营商驻扎在我国农村电力公司,实现我乡村的权力“百花开花,百家争鸣”气氛良好。

3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3.1物流仓储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贵州省东南州农村信息化建设背后的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地势高,村庄位于山坡上,即使电信网络相对薄弱,在一些地方甚至手机信号都没有,网络设施提供宽带更加薄弱;其次,政府的财政和物质资源有限,缺乏对农业投资的热情,以及贵州东南部在该地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也很少,同时,各级网站管理者忽视了农业信息源和出版物的有效管理,内容很少,特别是供求信息,农村经济和市场信息。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不能与匹配物流系统分离。供应链不完善,这是国家电子商务的共同问题,目前,产品包装,处理,运输,仓储物流设施和设备,物流企业和人员培训滞后,物流管理困难而昂贵。他们大多分散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它们靠近农业生产基地,但物流和分销网络一般只到达县,有些地区延伸到村镇,大多数村庄和城镇,村庄不到达物流公司。物流配送,货物储存设施滞后。

3.2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规划无序

现阶段,我国农村分布还处于初级阶段,重复覆盖的基础设施和覆盖面有限,没有人能从分布式系统中学习。在本文中,我们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构建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系统的经济,合理科学的日用消费品和农村物料对流,解决上述问题,实现需求分布最小化和及时响应。

目前,东南州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有着很高的热情,县级以上积极创建电商平台,政府还积极支持地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商平台开放本地特色博物馆。

4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加快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基于不完善的网络配电系统,要加快网络配电系统的完善:1)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专业的信息传播和中介平台。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影响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农村是否赶上各种农产品的发展趋势,能够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生产;专业信息平台使业务和客户信息以最快的方式相互转移,提高业务和客户信息传递的速度和透明度,中间平台的建设是为了确保资金转移的安全性,只有人们放心该交易为了提高潜在客户的交易潜力。2)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质量,更新网站内容,增加网上交易部分,而不仅仅是信息,也有利于农业流通。政府应重视和增加相关投资,使其能够迅速发展,从而促进农村发展。

根据黔东南农民教育水平低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培训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引导农民使用电子商务开始就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政策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村青年创业团体,带动农村居民从事电子商务创业和就业;指导农村市场,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引导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家庭农场,民间艺术家工匠,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在在线产品和服务营销的使用。支持“数千村庄和数千农村”农场店,供销合作社农业连锁店,农村邮局(站),农村信息基层信息服务站,农业信息服务站等电子商务组织保证使用农产品进入城市,货物进入农民。农村物流服务站作为一个节点,县,乡,村一体化的新型农村物流配送网,农村物流配送开放“的最后一公里。

4.2科学制定区域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规划

首先,由政府主导,商务相关部门协调黔东南州和县(市,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制定,市,县设立电子商务协调服务组织,负责为区域标准化和品牌化建O,网络宣传,活动策划,促销等,共同推动电子商务农产品的发展。二是有序推进地方特色建设,大力扶持,避免电子商务平台不同部门同一地区的重复,造成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重复,浪费资源分散。第三,根据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区域分布的优势,市场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要传输信息的需求,并根据需求生产,协助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通过品种的信息载体,生产信息及时传递给消费者,以提高信息的生产和市场需求对称性。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文7

[关键词]电子商务 精准扶贫 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52-01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地是突飞猛进,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及电商平台呈井喷式的扩充市场,毫无疑问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所谓的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就是指的农村地区特色农业农产品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和推广,促进农村网络创业,拉动网购消费。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帮助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社会共同目标下,电商扶贫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一、 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一) 网络覆盖,农村地区有了传送带

目前,甘肃省70%以上的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网络覆盖,40%以上的贫困乡能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交易额的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宽带就像是一条传送带,将信息、人才、资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北农村地区。

(二) 三大电商助力,电商交易平台遍地开花

2015年,三大电商京东集团、苏宁易购和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的农村电商计划相继落地甘肃,数千个的县级运营中心和数十万个村级服务站的建立,将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到甘肃省70%强的县以及50%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已在甘肃遍地开花。

(三) 快递也下乡,农村物流网逐渐建立

“要致富先修路”,同样的,要发展农村电商对贫困地区而言,首先就需要克服物流问题的困难。在加快“快递下乡”的政策性指导下,甘肃省80%的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物流网,但多数偏远贫困农村地区的物流网仍在建立当中。

二、 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

(一)甘肃省农业现状概括

以草食畜、蔬菜、林果等产业为主要农业发展方向的甘肃省目前形成了粮、经、饲“三元”一体的农业结构,另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加快发展农业区域化布局。

目前,该省六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提升。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蔬菜产品、中药材人工种植、马铃薯六大特色农业在全国范围具有重要地位。

(二)农业发展瓶颈

1.自然灾害频发

甘肃省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多样,农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很大。近几年,甘肃省极端天气增多的趋势,如持续性的干旱就严重影响到农村地区的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

2. 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市场竞争力在全国来说相对较弱。现如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很大,该省农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易受到其影响。

3. 农村劳动力不足

因缺乏资金、技术,甘肃省农村地区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缓慢。

三、 电商精准扶贫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一) 电商精准扶贫政策的成果

1.信息先行,提供网络信息平台服务

目前,甘肃省已经建成1个省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80多个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和4000多个村级信息服务点。政府在工程总投资出资3100万元,各村级信息服务点日常运行费用也由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列支,不增加农民负担。

2.以点带面,建立电商扶贫示范点

2016年,甘肃省以点带面在全省建立了一批兼具典型特点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电商示范县和示范村,数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也在贫困县建立起来。

(二) 政策推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甘肃省电商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的互联网和电商扶贫意识仍有待加强;贫困农村地区的资金及融通方面活力不够;电商专业人才比较紧缺;农村地区的电商平台虽然基本建立,但是技术层面仍有待提高。

(三)电商精准扶贫为农业经济提供新思路

1.电商+农业+人才

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引进大学生人才边学边干成为技术骨干,手把手教农民如何掌握现代技术,使农民真正成为“能手”。用技术留下青壮劳力,推动新型职业化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生力军,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人才缺乏的瓶颈。

2. 电商+农业+资金

近两年电子商务逐渐向金融领域发展,电商精准扶贫“电商+农业+资金”模式为解决农村融资难、资金缺乏等困难提供了新路径,在农村融资问题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为便于农村地区资金的融通,在国内知名三大电商平台的支持下,甘肃省积极培育兼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本土农村电商平台。

3. 电商+特色农业

甘肃省电商扶贫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创新,敢于尝试,开辟了“电商+农业+旅游业”、“电商+绿色农业”等新的模式,为该省特色农业真正地、长远地、可持续地发展提供新思路。

4.电商+物流网+品牌建立

在电商精准扶贫政策下,互联网和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上达到了高度融合。电子商务平台和物联网的建立增强了区域间联系,以县带村,联合发展,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培育农业农产品等特色品牌。

参考文献:

[1]孙玉霞,张.浅析甘肃农业发展的“投入瓶颈”[J].兰州学刊,1996(02):23-25.

[2]张彦龙,高珂.推进精准扶贫的新路径――甘肃省陇南市电商扶贫的启示[J].中国工程咨询, 2015(10):40-41.

[3]叶秀敏.县域电商:精准扶贫“新药方”[J].决策,2016(2):68-69.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文8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 江西省 互联网

一、江西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为加快电子商务的扶贫步伐,江西江西省农村将建立网店服务体系、网货供应监管体系以及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训体系等。网店服务体系包括,完善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地区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等专业服务;网货供应监管体系包括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从事网货生产加工,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标准等,从源头保证网货供应质量等。

网络物流体系方面包括,将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服务网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扶持物流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到2017年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覆盖到村。

为壮大网店规模,江西将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法,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村,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乡镇服务站、县服务中心或电商扶贫产业园开设扶贫网店,代销农特产品。

二、江西各县区电子商务展开状况分析

修水县、永修县、鄱阳县、九江县、金溪县、崇义县、都昌县等县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一年来,各示范县结合实际探索出了农村电商发展新路子。环县全力打造公共服务、企业培育、能人创业、学生就业、信贷服务、培训孵化“六大平台”,农村电商发展迈上新台阶;崇义县强化服务功能,探索“互联网+电商+旅游”的新模式,实现了餐饮、旅游、文化与电子商务有效对接;金溪县着力打造适宜网上销售的品牌产品,九江县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发展电商,永修县创造“电商+邮政”模式,鄱阳县探索出了“网店”带贫、“就业”带贫、“平台”带贫、“信息”带贫和“工程”带贫五种电商扶贫新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江西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江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 9.8 部/百人,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 98.2%。开通互联网业务的乡镇数为 1246 个,乡镇互联网覆盖率达到 99.6%,开通互联网业务的行政村占40%。100%的省级农业部门、97%的地(市)级农业部门、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67%的乡镇建立了农村信息化管理或服务机构,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农村信息化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目前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已达 25 万余人。

(二)渠道便利,交易成本低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网络销售应运而生。特色农产品销售者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广告宣传、网上支付等销售活动,从而实现销售渠道多元化,有利于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研究表明,采用网络消息和销售商品,并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由于供求双方信息透明、实时和高度互动,使得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信息搜索、议价、交易等各个方面的成本显著降低。开展网络营销,使买方和卖方都有了既定的目标,改变了盲目跑市场的情况,节约了成本,扩大经营规模。

四、江西省如何开展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属于网络活动,农村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用户的网络环境,为农业电子商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网络机构。电子商务的展开必须具有健全的网络配套设施。

第二,加强文化教育及引导,进行电子商务应用培训。同时多引进农村电子商粘晒κ道,让农民感受到效果,了解未来农村的发展趋势。

第三,充分借鉴国内外最新技术,立足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实际需要,增强我国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的科技实力和技术竞争力。

第四,优化物流配送。一方面初期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开不宜运输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与农村的相关部门共同探讨,规划运输路线,缩短配送距离,同时向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早的发达地区学习,结合自身情况找到一条适合本地的发展道路。

第五,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面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政府制定和健全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加大在农村的教育投入、农村电子商务的投资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比如,政府要积极出台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的优惠政策,同时也要制定一些行业的标准,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我国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合同法》中增加的“数据电文”条款是专门为适应电子商务活动而设立的。

参考文献:

[1]周海琴,张才明.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关键要素分析[J]. 中国信息界,2012,01.

[2]李玲芳,徐思远,洪占卿. 农村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05.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文9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其在经济领域的作用不断凸显,在创造消费、吸引投资、促进就业等方面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力量。农村电子商务是近几年来的新热点,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本文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研究做一个相关的梳理,希望能够通过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的整理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发展状况稍作探讨。

1 从农村信息化到农村电子商务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在农村信息化的基础之上的应用。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政府主导向农村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从上到下,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虽然也获得了一些成功,但是由于这种方式在带动农民的积极性方面收效甚微,推进效果比较缓慢。而农村电子商务是对农村信息化在商务上的聚焦,农村信息化又是政府为主体,自上而下的推行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着力点是非营利性的信息技术公共设施的建设。因此,农村电子商务则是建立在公共服务上的商业行为,属于信息化平台上的增值部分,它的灵活性更强,主体范围也得到扩展,既可以是政府引导,自上而下的推进,也存在农民为主体,自下而上发展的模式。

2 农产品贸易到农村电商产业集群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民开始接触电子商务,产生了一批不以农产品为主要交易物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这类农村电子商务的主体是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农民加入到互联网平台中,以村为据点,依托互联网和物流做非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并且在农村形成以村为基本单位,以县为域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区,这一举措是农民在没有政府支撑的情况下,自发跳出农产品的范围,对更广阔的网络商务行业进行探索,并且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成功。例如,“沙集模式”出现以后,不少对沙集模式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进行了总结,提出沙集网销业存在的问题,并归纳出农村电子商务的衡量标准。

3 农村电子商务的挑战与机遇

3.1 地域差异和农村电子商务扶贫

我国本土国情带来的地域性差异明显,造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地域性差异巨大,在东南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而到了西北偏远地区却依旧停留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这一差异现象的存在也就表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地域上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因此它与我国地域经济差异是分不开的,偏远地区信息化设施建设基础差,环境相对闭塞,农民难以自发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仍旧需要政府引导。虽然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各级政府对农村电商扶贫十分重视,尤其是县域经济的提出,让各地县级政府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投入大大增加,但是如何让电子商务扶贫真正落在实处,农村电商如何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是政府需要考虑的关键。

3.2 农村电子商务绩效的测度

目前来看,对农村电子商务项目的绩效测评仍然存在研究空白,分析其原因,一是信息化产业发展与工业化的统计数据之间依旧存在测度上的数据缺失问题,信息技术渗透在各行各业,却无法在工业统计数据中将信息技术投入和产出提取出来,同时,增量算法也难以计算信息技术带来的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增加;二是互联网产业本身处于高速发展和因为技术带来的跳跃式发展并行状态,如近几年PC用户端向移动用户端转移,给项目绩效测度带来了新的难题。三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政府和农民的对接问题还没有显现,对其绩效的测评还没有引起重视。

3.3 农村电子商务利益相关产业

由于农村电子商务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产物,所以农村电子商务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会辐射到其他产业,影响最大的是物流业。加之农村电子商务是否能发展起来不仅仅依靠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也需要电子商务物流的保障。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物流业并不发达,因此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同时必然要发展农村物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物流产业,降低物流成本,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途径。另一方面,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支持。但是我国传统农村金融体系不适应农村电商发展需要,所以应重视小微网商,利用互联网信用体系改革金融体系,对农村电子商务进行更好的服务和支持。在互联网金融的促进下,农业电子商务必然迎来金融业的改革,这也将成为未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的新焦点。

4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总结

(1)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中,农民自发组织极容易出现盲目跟风,产品同质化程度太深的情况。因此,在农村电子商务的促进之下,传统农业的政府主导形式被农民自主自发所取代,一方面释放了农民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农民获得真正的实惠,另一方面,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政府的职能转移,由以往的政府做主,转化为政府起引导和服务的辅助作用,这是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

(2)农村电子商务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但是空有信息基础设施而不去应用就会造成闲置和浪费,这是信息化过程中最常见的基建与效果不一致,因此农民自发应用电子商务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但是由于农民由于电子商务应用而对信息化建设有了要求,甚至在政府并没有搭建平台和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农民能够由需求驱动,通过自主自助的形式进行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从建设到应用之间几乎没有时间拖延,这样就有效杜绝了资源浪费。

(3)互联网经济理论在经济领域是新生事物,它是信息技术经济与平台经济的结合,在研究领域中存在大量的空白,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和互联网的复杂瞬息万变又增加了互联网经济领域的不确定性,使得理论研究工作变得更加艰难,现阶段针对农村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并未形成宏观上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程丽丽.基于区域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构建――以台州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35-37.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文10

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农业信息化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电子商务是以涉农领域生产与经营为主体,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条件,在网上完成产品购买或服务的电子支付业务。农村电子商务对提高农业产品知名度有着重要意义,并对农业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起到了促进作用。当前而言,我国电子商务消费主要集中于城市人群,农村中并没有盛行开来。

一、农村电子商务现状与问题

(一)农村电子商务所处环境制约

1.基础设施发展的不足

基础设施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提,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部分农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有线或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基本覆盖了每家每户,而在中西部地区,情况则截然相反,乡村基础设施存在落后与残缺等现象,大部分农村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旧处于空白状态。

2.信息服务的缺乏与低质

信息基础建设好比一座住房,除了基础的地基之外还需好的砖瓦为其加料。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所采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大部分为B2B、C2C类网站,但是这类网站往往只记录了供求双方联系方式与基本信息等内容。部分农业网站上所谓电子商务模块仅仅是打着一块电子商务招牌,不具备交易流程各种细节,设计缺乏人性化、信用问题得不到解决,完全沦为装饰品。

(二)农业自身缺陷问题

1.农民自身素质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经营概念,需要一定综合素质作为支撑。电子商务虽然对信息技术要求不高,只需要通过简单的上网就能完成产品的销售与购买。但是经相关调查可知,我国农村有超过63%的人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仅有18%的人在学校或通过自学才对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

2.农业生产限制

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依旧属于半机械化、小规模经营,所生产的农业产品与副产品产量较少,农业生产中必须的种苗与农药的农资农具需求量较低,无法达到规模化要求。因此,在农业生产限制下,生产规模过小、生产品种单一等问题都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展。

3.农村电子商务商品的制约

农村电子商务商品种类繁多,每种商品保质时间、运输方式不尽相同,例如海鲜、蔬菜等商品保质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有的商品甚至只有几个小时保质时间;干菜等腌制品则具有长达数月的保质时间;水果、蔬菜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调节干湿度;冷冻食品则需要低温保存;鲜活海鲜类需要水中运输。由此可知,农产品受其生产过程中各种自然条件影响,其质量难以统一。因此,农产品无法用数据指标对其进行描述,缺乏一定客观性。

4.农民上网人数少

根据最新的互联网信息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网民人数少,年增幅率12.3%,与城市网民人数差距显著,不到城市网民数量的1/5,而且农村的网络覆盖率低,网民普及率只有城市的2.7%,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低,真正上网的人很少,获取信息的方式还停留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的媒介。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水平不高。对电子商务的观念模糊,缺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相关法律政策影响

我国对农业、农村问题关注力度极大,其目的在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但是我国人口问题与国土面积依旧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政策无法在短时间内覆盖所有。因此,这类综合性问题,需要国家在不断发展中,对其进行完善,短时间内无法通过个人或企业力量完成改革。

二、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模式

本文对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进行研究,选择了近年来最为火热的“农业移动电子商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对其进行探讨。

(一)移动终端优势与潜力

我国既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业消费大国。据我国互联网中心统计表明,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使用者超过5亿,是2012年8000万人的6倍。在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手机基本成为了人民群众生活必备物品,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无线网络与基础通信设施的普及,通过移动终端完成交易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手机功能多样性为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在WI-FI、4G等现代科技推动之下,全民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可能。中国移动集团董事长奚国华在2014年承诺,2015年全国329个城市将建立50万个4G基站,同时全国4G用户将超过1亿。时至今年,4G网络的普及使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一同步入移动互联时代。因此,我国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农村电子商务移动平台创新模式

近期以来,一种称为“蔬菜代种”的私人订制模式悄然出现在市场中。“蔬菜代种”指的是城市人群通过移动终端与山区农民进行沟通,指定蔬菜品种由山区农民完成种植工作,并送货上门。代种过程中,农民将种植10余亩蔬菜,品种包括土豆、四季豆、白菜等,并保证种植过程中绝不使用农药,不种植反季节蔬菜。待蔬菜成熟后,农民会按照消费者要求通过物流送货上门。

市场上现有“蔬菜代种”业务共有三项套餐供客户选择,按时间刻度分,客户可以选择三天、五天或七天送一次;按重量分,客户可选择五公斤、九公斤、九公斤以上。为此,客户需每年向农户支付2500-3500元“工资”。这种“私人订制”蔬菜价格虽然比市场要高出5元左右,但是其符合现代人消费需求,因此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私人订制”模式中,农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将生产信息在交易平台上,客户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农户被动种植方法,通过针对性种植,提高了自身经济效益。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对于偏远的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可以实施三种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第一种,走平台化路。要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全面实施“原产地直销”的经营模式,把本地优质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品台,送到全国各地。执行“原产地直销”模式,打造新型“C2B”,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化产品,假如你对杂粮杂豆有特别的爱好,完全可以通过预定,全年的口粮,往后那块黑地就成为你的了。跟着物流产业配套完美实施,加强冷链物流的持续发展。第二种,走本钱整合路。政府要积极主动帮助农村提高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政府支持和推动下,成立电子商务协会,主打当地的土特产产品,放在网店售卖。利用微博、微信推销产品,进行宣传,并招募年青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销售培训。第三,走品牌化路。顺应时展的情势,打造专属本地的农产品的品牌,并直接进驻网店,由专业的第三方主体进行运营。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文11

    一、我国农产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及纵深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对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消费幅度不断增加,因此越来越要求我国的农产品不断形成完善的生产及销售系统。但从农产品本身的生产特性来说,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同时有着不易保存、流通环节较多成本较高等特点,这使得农产品的刚性需求与广阔性有着鲜明的矛盾。同时,由于流通环节的成本巨大,使得农产品的大部分利润被流动环节所占据,农民收入增加速度缓慢,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巨大瓶颈。电子商务是一种以电子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交易模式,通过网络实现从原材料从采购、查询、产品宣传、订购、储藏运输及电子支付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由于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不仅消除了时空因素对农产品流通的制约,同时,有利于减少产品的运输环节,降低和优化运输成本,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农产品市场,提高产品价格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农产品急需借助正在兴起的电子信息技术的优秀成果,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现状我国自1995年开始对农村全面进行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政策方面出台了一些鼓励农村及农业发展信息化的政策,为农产品电子商品平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有99%的乡镇和80%的村庄都可以实现宽带接入能力,农村的互联网用户也得到快速增长,到2010年底,农村网民人数达到1.25亿人,比重达到27.3%。可见我国的广大农村初步具备了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基础。在信息服务平台方面,各种有关农业的信息网站被广泛建立,到2010年底,各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建成,如“农信通”“金农通”“信息田园”等,各类有关农业的网站已经达到2万个。为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宣传、推广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同时,这些平台为农产品的宣传、意愿达成及传统方式的物流及资金流的交易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目前网站在为农产品提供网上物流和资金流的转移方面,由于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农产品网上交易的规章制度,因此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平台建设还处于建设阶段,但应该看到其发展前景较快。最后在人才队伍方面,人才队伍的缺乏是制约平台发展的主要方面。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培养了一批专门从事农村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及经纪人队伍,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保障。2、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薄弱,且有着地区的不平衡据2009年的《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5%,与城镇的44.6%相比,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普及率非常低,同时,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明显落后与全国平均水平。(2)为农产品提供完善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较少,网上交易平台亟待完善随着我国存在较多的涉农网站,但是主要多以宣传企业为主,为农产品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的较少,第三方平台更少,这种局面直接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最近有着较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出现,但是其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还不能形成引领趋势。(3)专业队伍不足,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人才的平台或者政策环境,主要是农村信息员和农村经纪人人才队伍的培养,据统计农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只有16个小时,而且较多以娱乐和游戏为主,电子商务利用率较低,同时,大部分农民对于电脑机网络知识知之甚少,这些都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及发展。(4)缺乏针对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法律法规农产品在运输条件及质量规格等方面不同于其他商品,目前现有的网上交易方面的物流配送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适合农产品电子商,相关的制度及法律法规还是空白。

    三、完善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对策及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建议及对策。1、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对农村继续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网络普及率,为有能力接入互联网的农户提供方面的接入服务,扩大资源提供,减少资源控制,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减少地区差距。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建设有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环境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对于没有能力购买计算机硬件的给与一定的扶持,对开展电子商务的涉农企业在政策方面给与优惠。鼓励和组织建立具有综合性和行业性的农产品专业网站,为县、乡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商、中介组织等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制定与农产品发展相适合的法律法规,为网上农产品的交易制定适合的法律法规,从而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3、鼓励和引导农户及农产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要不断促进农户电脑及互联网知识水平的提高,促进其电子商务意识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农产品企业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农产品电子交易模式,不断提高产品的覆盖能力、销售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广开销售渠道,不断提高经济效益。4.鼓励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提高网站的服务水平对现有的涉农服务网站,尤其是专业从事农产品第三方商务服务的平台,要积极培养和扶持一批具有较大影响规模的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电子服务商,推动如阿里巴巴等网站与各级政府或涉农电子服务商进行相关的平台合作和开发,鼓励有能力的服务商开发和下设专用的农产品服务平台,推动企业研发和利用网上交易平台,不断提高网上农产品交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5、要培养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人才队伍要促进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及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国要加大力度,拓展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对农民、农业合作组织及农产品企业进行相关的电子商务宣传和知识培训,提高其电子商务运用意识和能力,引导现有的农村经纪人积极开展农产品的网上交易。

    四、结语

    在我国进行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对于促进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及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我国的粮食安全,更好的保障国计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对于保障国计民生,促进农村及农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文12

关键词:互联网+ 农村电商 长兴 路径思考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058-03

一、问题的提出

今日世界发展面临的最大矛盾仍是供需之间矛盾,尤其是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以及产品多样性与需求特殊性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大,需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农业的发展当前也面临着供求的平衡问题,一方面近几年由于各地政府重视第一产业发展,大量的农业新产品应市而生,同时也产生了如何脱手的现实问题,农产品还有一个不同于工业产品的特点,就是保存时间与流通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伴随着“互联网+农村”的快速发展,农村消费市场迅速得到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为打通农业产销困境的重要通道。

从传统的现金易物到如今的网络线上交易,电子商务已成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化器”,是新经济形势下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战略新产业,在浙江已渐成气候。浙江省为此出台了支持电商发展的《关于深入推进“电商换市”加快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实施意见》,它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战略部署,在全国属于首创。“电商换市”具体内容包括:居民消费电商化、浙货销售电商化以及各类服务电商化等。2015年6月16日,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现场会在浙江省临安市召开,会上了文件《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这标志着一场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农村电子商务似乎已成为国内各大电商激烈争夺的新战场,农业农村正在被电子商务所改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截止去年底,我国农村人口已达6亿多,其规模占国内总人口的比例为46%。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出现连续下降的趋势,农村网民占比却保持了上升。但与城镇居民互联网普及率60%相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6.9%,这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不断拉宽了农村电商消费市场的消费面。精明的淘宝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农村进行市场拓展。不仅农村的消费量在稳步增长,农民淘宝店也已经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淘宝县在全国各地开始涌现,浙江省尤以“遂昌现象”最为闻名。据阿里的数字看,近四年淘宝农村消费虽然占比不高,但在稳步逐渐提升,预计到2016年底,农村网购市场将会突破4800亿销售额,与城市网购规模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鉴于农村市场巨大潜力,中央于去年一月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愿景,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我们可以预言,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趋势与走势,电商下乡、农村电商发展将是未来大势所趋。近年来,在浙江省全面推进“电商换市”建设电子商务大省的背景下,长兴县电子商务发展开始崭露头角,农村电商成长势头非常强劲,其成效也十分明显,但与临安、遂昌等先行县域相比,在质与量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并且还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渐露,有些是地方因素导致的,有些则是整个面上的普遍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农村电商的发展,不能走阵发式的无序的发展之路,必须要考虑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可能。农民群体的抗风险能力、资金自有率都比较低,一旦受损,对其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因此,面对目前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在创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发展理念,为推进县域电商发展寻找一条可持续、健康的发展路径。

二、长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一)长兴县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长兴县电子商务起步于2013年,在政府主导催化下,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2013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长兴县电子商务发展四年(2013―2016年)行动计划》,并成立了“电商换市”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鼓励支持“电商换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农村电商在长兴则是刚刚萌芽,面对氛围淡、基础差的现实,近两年在造氛围、建载体、强支撑等方面不断进行发力,努力厚植发展环境卫生,电子商务尤其是农村电商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5年以来长兴县围绕电子商务“四网工程”推进落实。截至2015年11月,全县共有B2B、B2C、C2C等多种交易模式的电商企业达600多家(其中一产约20家、二产430家、三产150家),涉及农村电商企业约占总数的25%;建设农村电商平台4个(华东花木网、意通商城、长兴帮、花木网微信平台);拥有各类电子商务服务企业37家(技术开发11家、营销推广10家、快递物流12家、金融服务2家、电商培训2家)。启动阿里巴巴县级运营中心、村站选点及合伙人招募计划,农村淘宝项目成为农村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全县网络零售额同比增幅50%,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农产品交易县域排名位列19位。为抢抓商机、乘势而上,长兴县在农副产品上精准发力,不仅在“量”上下功夫,更在“质”上创品牌,使全县的农村电商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7.6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增加值31.8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4%。2015年起,全县农副产品正逐步从线下转到线上,开启“双线”互动的模式。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

当前,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呈现为电商数量少、分布散、缺少电商领军品牌和电商人才等问题,同时存在农村物流局限及相关配套设施匮乏等“硬伤”。

1.“互联网+”意识还不够浓烈。“互联网+”发展模式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产品销售方式与交流方式,毕竟是一个新事物。由于我们国家的特殊国情,人口多,农村人口占比高,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故互联网+发展意识,发展氛围存在着不够强不够浓的问题。以长兴县为例,课题组在进行调查走访时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对发展农村电商有关问答几乎是空白的,并且年龄越大,盲率越高。目前长兴县各乡镇街道农村电商的布点与发展,也更多是政府推动下的一个自上而下的行为,农民自主、自发进行的电商经营并不多。

2.集群规模化效应还未显现。网络销售数据大、产业带动力强的乡村不多。据调查统计,2014年长兴县电商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仅有4家,超500万元的企业有6家,而湖州市德清县的欧诗曼集团单个企业网络销售额就突破了2亿元,吴兴区超1000万的企业达到20多家。网络零售规模不大,以天猫店为例,至2015年3月份,长兴县开设的天猫旗舰店(专营店、专卖店)只有40多家,在全市占比仅5%,而同期吴兴区则达到380家,安吉县有160家。课题组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村淘”合伙人招募也有一定的难度。从项目启动至今已有800多人次通过网络、电话、现场等方式报名面试,根据年龄、学历、积极性等条件进行筛选,只确定了60个站点,共计53人进入试运营阶段,比例相对较低。前期宣传发动工作已遍布全县各乡镇村,后期新人报名数量逐渐变少,选择范围缩小,根据阿里的高要求,招募合伙人难度加大,这也影响着农村电商的规模扩张。

3.农村电商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一般人的电商观念现在还停留在“会上网就能开网店”的阶段,对电商经营环节中所需要的品牌包装、宣传推广、产品策划、质量标准制定,以及销售、物流、售后等环节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今天激烈的电商市场竞争中,即便是管理比较“粗放”的农村电商,各个相关环节也很重要,这要求必须有具备相关电商素质的人才流入农村电商领域。电商人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商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着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超威、天能等企业因人才问题,在杭州注册公司招募人才组建团队)。专业优秀人才引进渠道不畅,特别是懂电商专业技术、运营推广、营销策划等高端人才引进难,本土人才暂时还接不上,这些因素较明显地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4.农产品行业特性的制约明显。农产品进城尚未启动不仅因为物流配送体系落后,另一个原因则是受本区域生产的农特产品制约。长兴县农产品以水果、水产品、禽畜为主,不像临安的山核桃、遂昌的竹炭制品等,对包装、物流、运送时间等都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而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物品特性有利于网上销售,长兴产的水果、水产品等要通过网上电商销售,必须要有大的投入使产品进行电商化的改进,比如发展冷链、特别包装,或者进行深加工等,既增加了产品成本,也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5.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相对滞后。物流是农村电商最关键的支撑,实现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首先要解决物流的问题,现在长兴县的物流系统仍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待村淘站点行政村全覆盖后,每个村物流都能送到,但还做不到双向流通所需的程度。特别是冷链配送并不完善,虽然也建了不少冷库,但农产品从生产到冷藏到配送的一系列整合仍然不够紧密和协调。

6.农村电商的发展缺乏有序性。农村电商作为一个新事物,它联通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空间距离,拉近了空间感,对于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无疑是多了一条通道,提高了销售效率。但是我们在调研时也了解到,对于目前快速发展的农村电商点(户),其实际效果并不是想像中那么乐观和可观。许多农村创业者在政府的推动下、利益的驱动下纷纷开店,投入资金设计产品做包装,投入资金添置必要的硬件,然而电商是一个技术活,不是开个店就可以卖出产品收到利润的。没特色、没名气、没优势的情况下,要想在数十万店铺大潮里实现订单量突破比较难。电商反而成了许多农村创业者的负担。所以,有些地方农村电商的发展出现了盲目性、无序性现象,要防范陷入“电商陷阱”。

三、农村电商可持续良性发展的路径思考

农村电商发展目前面临着一个良好的机遇期,比如说国家政策的导向与支持,地方上的财政支持与优惠,人们消费习惯从实体化向网络化的改变等等,对于电子商务发展无疑是积极而有利的。就浙江而言,我们要抓住省、市出台的电子商务政策机遇,在平台引领、人才支撑、特色推广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借助“电商换市”、“两化融合”两个引擎,实现农村电商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学习考察省内临安、桐庐、龙泉等地,我们发现各地注重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优势,研究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发展的电商模式,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基于长兴县的实践和探索,课题组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对于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集群发展,培育优质的电商龙头

一是培育精品。紧跟“品牌电商化,电商品牌化”的大趋势,各地要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力争在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二是创新驱动。农村电商需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积极引导个体要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主动率先求变和上档次,打造“本地特色”农村电商。三是借势聚力。凭借本县域产业链优势,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电商明星企业,以有形的交易市场为支撑、以区域品牌为依托,线上和线下销售相结合,打出价格王牌,产生以点带面的效益优势,不断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要做好农村旅游产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广,利用网络渠道推广农村旅游产业和特色产品,吸引县内外农村旅游消费,扩大县域农村农产品的知名度。

(二)补位配套,发挥各类各级平台优势

农村电商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要有通畅发达的物流业,还要有合理有效的产业区布局,还要有各子网点的全县域分布。因此,我们认为,一是要着力打造先进的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平台。以长兴为例,可以依托长兴独有的交通区位优势,整合长兴综合物流园区仓储物流、冷链配套等设施资源,实施针对性招商,积极引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知名电商企业的区域配送中心、分拨中心项目以及有大面积仓储需求的电子商务企业,着力打造浙北地区最大的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中心。二是要做优做强园区平台。以长兴为例,应按照“一核两翼”总体框架布局,结合发展需求和实际,融入全县“一盘棋”统筹考虑,进一步明晰园区发展的定位,集聚资源,着力形成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特色明显的良性格局。三是维护好村级服务站的运行质量。要抓好技术业务支撑和组织交流、培训提升等活动,积极增加特色农产品代销服务功能,发展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两全的优秀站点。

(三)培养人才,建立激励型的考评机制

一是整合资源,合力推进。在外青年和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当前的一个就业趋势,这些人对各地村级经济发展来说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农村村淘也是一门技术活,经营者必须要懂一点信息技术、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知识与本领。各地应该要积极利用好大学生回流人员这批高质资源。应积极发动回乡创业青年和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农村淘宝”合伙人的招募活动中来,落实好促进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使“农村淘宝”创业青年能够享受到相关政策支持。同时,要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给予一定的网络资费,营造良好的电商生态,促进农村电商发展。二是注重实效,打造亮点。在发展电商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工作考评机制,使项目中的各服务点“吃得饱、活下去”,坚持“建成一批,成熟一批,成功一批”的理念,宁稳勿急,对一些做得好的农村村淘点要进行示范标示,政府给予适度奖励和表彰,致力培育优秀的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

(四)创新发展,拓展立体型的电商模式

农村电商发展不单单是通过网络渠道外销农产品,更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可考虑创新性地开展城乡村企联动,农村电商可以与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小镇、小微金(下转第61页)(上接第59页)融等有机结合,丰富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和发展内涵。要充分结合各地的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拓展电商模式和电商平台。就长兴而言,继续要秉承“一带一馆+长兴帮”发展理念,一方面借电商巨头布局农村的良好机遇,探索农特产品+农业休闲电子商务的“云农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抓住现代人对绿色安全农产品的渴求心理,适时发展“私人订制农业”,走“小而美,优而特”的精品农业电商路线,实现服务与需求的全面匹配。

(五)政府引导,营造良好的电商环境

一是要强化电商技术专业培训。为推进电子商务人才本地化培养,政府在支持职教类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可考虑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业务型培训。还可以组织电商人才到发达的电商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要聘请工商、法律等专业人士开展相关的电商讲座,进行电商风险规避培训和业务培训。二是要强化政策引导和推动。通过走访调研充分摸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适合本县域特点和特色的农村电商扶持政策,使政策与本土产业基础、消费需求、发展导向相适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三是要优化政府服务。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动,做到分工明确、任务明晰,合力共推,实现县域电商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各产业之间系统的、全面的、互动的过程。农村电商发展一方面是基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现代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变化而带来的产销革新。可以预见,电商形式的商品销售规模随着时间的推进,规模会越来越大,覆盖面会越来越广。我们希望,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服务的提供者,首先要有创新、开放的理念,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在政府主导下,为农村电商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有序的电商环境;农村电商的经营者和其他大众,要善于乐于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既要主动融入到新信息新电商革命的潮流中来,又要控制好投资风险,要成为开放的、理性的农村电商经营者。

参考文献:

[1] 顾君.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南方农业学报,2013

[2] 雷婧.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为例.西北师范大学,2013

[3] 孟鹤,郭强.互联网应用于农村科技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12

[4] 蒋融.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金融经济,2015

[5] 王耀东.谈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

(作者单位:中共长兴县委党校 浙江长兴 3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