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矿安全问题

煤矿安全问题

时间:2023-07-14 17:36:00

煤矿安全问题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1

1.1煤矿生产的主要特点

目前,在我国煤炭开采工作中煤矿生产方面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开采的时间不间断,工作时间长。目前的煤炭开采是一个整体的具有完整步骤的开采链条,从采、掘、机、运、通风等任何一个关键环节出现故障或问题的时候,都会导致整个开采链条的运作终止,从而影响了煤炭开采的运行和效率。(2)煤矿开采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进行煤炭开采最重要的一个突出点就是在井下进行作业。由于井下的地质条件十分的复杂,因此井下的结构具有很不稳定性,再加上在开采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出现违规操作现象以及进行过度开采,都会造成矿井会有不同程度的坍塌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井下的空气非常的不流通,而煤灰的成分十分浓厚,这给煤炭开采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1.2煤矿设备安装及后期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目前,由于我国煤矿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和健全,所以对于加强煤矿设备安装及后期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强煤矿设备安装及后期管理工作,能够提高和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全体煤炭开采工作人员都会对自身的装备负责检查和维护,从人员及设备两个方面对煤炭开采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其次,加强煤矿设备安装及后期管理,有利于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和管理,不仅减少了维修设备的次数,而且还降低了设备因为大修而造成的成本支出,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成本,与此同时,设备能够安全良好的进行运行,促使煤炭开采工作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

二、煤矿设备安装及后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煤矿设备的效率和利用率较低

煤炭设备的效率高低都将对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直接的影响,而且有一些煤矿设备由于其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从而导致了非常严重的能源浪费,造成了煤炭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煤矿设备的利用率非常低,某些煤矿设备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开机的时间非常少,从而导致设备频发故障。并且在一些煤矿企业中,虽然引入了新型的煤矿设备,但是由于煤炭企业本身的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素质无法达到新型设备的操作要求,使得新设备就算是引进了,但也因无人通晓而导致放置不用,这样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费。而有些煤矿设备因此老化,由此造成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非常高,致使设备进行检修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对生产的时间也造成浪费。

2.2煤矿设备的维修成本费用较高

煤矿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的费用支出是煤矿开采企业支出成本中能够进行单个控制的成本费用,但是其在煤炭企业的制造支出成本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再加上现在煤炭设备的技术水平一直在不断的提高,因此,煤矿设备其自身的机械化程度和设备价值都非常高,对于煤矿设备的维修费用在煤炭企业中所占的成本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降低减少煤炭设备的维修费用如今已经成为了煤炭企业降低其生产成本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2.3缺乏专业的技术性人才

在目前很多的煤炭开采企业中,由于受到只用不养的传统理念的影响,使得煤炭开采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都缺乏一定的技术性和技能水平,从而导致对设备的操作不够了解,无法使设备能够得到相应的维护和管理。

三、针对煤矿设备安装及后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3.1提高煤矿设备的效率和利用率

提高煤矿设备的效率和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保证煤炭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煤矿设备的操作工作人员要对设备的工作特性、技术性能状态等各个方面都要非常的了解,除了掌握基本的维护保养知识之外,还要全面的对设备操作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和提高综合技术水平能力,保证煤矿效率能够得到提高,尽量的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

3.2实现煤矿设备检修一体化,尽量减少成本

通过对煤矿设备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资源信息共享,让煤矿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之间能够得到充分的沟通,尽量的避免对煤矿设备进行盲目的维修和减少对煤矿设备的过度维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设备的损耗。因此,实现煤矿设备检修一体化,能够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对于各种工具、能源、材料减少消耗,从而减少故障发生的频率,从而降低煤炭开采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强煤炭开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3.3加强人才的培养

在煤炭开采企业内部全体工作人员展开一系列的技能培训,加强员工对设备维护的意识,从而提高设备操作人员以及生产一线工作人员的设备操作技术水平。

四、结束语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2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首先,对安全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提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不断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质量。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培训;设备;作业人员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和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对人民的生活、国内的安定团结、我国的国际形象均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国内近年来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研究从未中断,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基于此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该论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更深刻的发现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进而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让煤矿安全事故消弭于无形。

1安全管理的概念界定

何谓安全管理呢?樊亚静(2015)在《某基层储备仓库仓储安全管理研究》中指出:“安全管理是人类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按照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对于这种概念界定作者较为认同。为了对安全管理更好的进行理解,我们可以将安全管理的概念简化为:为防止出现安全事故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手段。

2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主要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那么,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下面,作者简要论述如下:

2.1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存在不协调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始终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一直以来并未形成较为系统、稳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的局面。以山西省为例,山西省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体制与机制不协调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一个煤矿,但是这些部门均缺乏足够的权力。很多地方部门只是在一味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却未做出足够努力。

(2)煤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存在交叉,且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也相对不够,造成了安全管理出现混乱。

2.2煤矿作业设备存在不安全因素

对于一个煤矿来说,安全生产应始终放在第一位。从近年来所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很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均是因为相关作业设备存在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例如,煤矿在引进新设备时,新设备的质量存在问题,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一部分煤矿作业设备由于年久失修,也存在安全隐患。如果相关人员对这些设备未及时进行检查和修理,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3煤矿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存在很多小煤矿,这些小煤矿在安全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设较为欠缺。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因此,也很容易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是一些大型煤矿在安全管理体制方面也并不是那么完善。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发现,虽然很多煤矿均建立了系统的安全管理体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却并未有效执行。一旦发生事故才会真正重视起来。这种情况目前也普遍存在。

2.4对煤矿作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有部分煤矿并未对煤矿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下井之后很容易会做出某种不安全行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这种情况在大型煤矿中存在的较少,对于一些小煤矿来说则体现的较为明显。为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质量,尽可能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必须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3提高煤矿安全管理质量的相关对策

存在问题必须要及时有效予以解决。为有效解决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

3.1协调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

为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协调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煤矿管理权赋予特定部门,打破多个部门对同一煤矿进行管理的格局。除此之外,还应赋予该管理部门足够的权力,便于该部门对煤矿安全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

(2)建立监察部门,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定期抽查和长期监督,一旦发现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必须要对煤矿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追责。这样的做法对于促进煤矿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进一步协调。

3.2对煤矿作业设备进行管理

煤矿作业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种情况,煤矿在引进新设备时,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一旦发现引进设备出现问题必须要及时予以更换,并严格禁止这样的设备投入生产。除此之外,煤矿还应该安排专门人员对作业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作业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要予以及时修理或更换,从而更好地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3.3健全煤矿的安全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保证安全生产,煤矿必须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之后,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一旦发现相关安全管理体制存在欠缺,必须要及时予以调整和完善。尤其是一些小煤矿,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帮助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除此之外,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之后,相关部门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其进行检查,检查煤矿是否有严格遵循安全管理制度。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煤矿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进而用体制促进安全,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

3.4加强煤矿作业人员的培训

为有效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在工作人员上岗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方能正式上岗。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之余,还应该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具体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形式:

(1)指派本煤矿内资深的老员工对大家进行专业培训,传授实践操作中的具体安全工作经验。

(2)从外部聘请专家对本煤矿的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结束语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实上,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此不做一一赘述。希望文章的写作可以充分引起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有效进行煤矿安全管理,进而有效杜绝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它不仅关乎到煤矿的安全生产,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亚静.某基层储备仓库仓储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李俊.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2).

[3]汪永芝,吴健斌.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煤炭工程,2011(5).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3

关键词:智能系统;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地势辽阔,气候多样,使得我国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因此,煤炭资源的储量也居于世界首位,但是对于煤炭资源的开采问题,需要各级部门的重视,因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安全性低,事故也经常发生,由此造成的损失,除了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了许多不可逆的损失,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也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中的形象。

一、智能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人员缺失,违法乱纪现象严重

技术管理人才欠缺,是导致煤矿事故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有着丰富经验,以及过硬技术能力的技术管理人,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运转。许多煤矿工作人员,在煤矿开采前,对于地下的环境,以及煤矿开采的条件都不了解,并且,也不事先绘制开采平面图,和通风系统图,除此之外,没有详细的开采计划,对开采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行为操作,管理不及时不严格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现如今,煤矿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众所周知,现如今煤矿行业的安全性低,危险性高,但是对于安全事故的避免,也并非全无可能。倘若想减少安全事故产生的概率,应该首先改变观念问题,需要建立安全管理的意识,因为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来说,最为基础的,就是安全管理意识。但是,目前煤矿企业中,管理者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具体表现为,就企业管理者以及各部门领导来说,没有意识到煤矿安全管理,对企业重要作用,从而缺乏对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只追求高利润,忽视了对煤矿安全的管理;就企业工作人员来说,其缺少基本的煤矿工作安全意识。

(三)生产作业人员素质低,安全培训力度不够

在煤矿开采的作业人员,主要是农民,这些作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所以,不了解安全知识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必然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甚至操作时违反了相应的规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煤炭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于煤矿开采的人员,在进行操作前,没有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安全知识的宣传也不到位。

(四)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首先,煤矿企业,对于安全监督和检查,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不同人员在进行检查时,有着不同的标准。而且,检查的结果,全在于检查者个人,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所以,煤矿生产的安全,缺少了制度上的保护。其次,检查人员,存在素质与专业的差异,有些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不能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没有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二、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

对于煤炭开采中的安全管理问题,煤炭企业应该制定责任制度,以及生产责任制度等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使得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从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为了提高煤炭企业中,安全管理的质量,需要将安全生产机制建立完善,基于此,煤炭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安全责任工作加以重视,同时,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增强自身安全责任意识。

(二)加大安全、技术的投入支持

目前的社会环境来说,煤矿要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投入适当的资金,来发展各项技术,更新设备,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中工作。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对井下的工作环境,加以改善,进一步将安全投入提高。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使其身心舒畅,能够更有效的完成工作,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三)稳抓经济建设

企业需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制定,并加以完善,并且,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工作。为了激发煤炭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还应该确立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以及奖惩制度。

(四)消除煤矿安全管理隐患

1.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能够对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这一工作,需要在生产前,生产中,以及生产后这三个阶段,依据强制检修制度,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并且,对设备检修的完成的进度,进行详细的总结。设备故障的预测,要运用先进的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根据设备故障,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将故障损失,以及维修费用降到最低。2.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我国的煤炭行业,通过对国外的安全质量管理理念,以及国内实际的融合入,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煤炭行业的煤矿安全质量的标准。煤矿安全质量的标准化,不但是煤矿企业的基础、生命、效益工程,也是促进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手段。矿井质量的标准化,内容包含多个方面:通风、掘进、机电等,对煤矿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加强煤矿在生产中安全性,减少投入损失,增加收益。所以,企业要对这一标准加以重视,使得达标程度由静态转为动态,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从而促进生产过程达到标准。3.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煤炭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时,要注意协调培训与管理工作。其中,对职工的培训,包括多个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影响矿井;当水害、火灾等灾害发生时,应该采取的自救方法是什么,避免灾害的路线有哪些;怎样使用安全逃生设备和设施等。为了使得职工可以熟练掌握培训内容,保障自身的安全,在培训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培训的有效性。为了确保安全隐患的检查和排除,企业需要对安全管理问题,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并严格执行入井跟班规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在煤矿生产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只要煤炭企业重视起智能系统在安全管理工作的应用,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生产过程,并且,将智能系统在安全管理中比较困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运作,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损失,提高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4

1.1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

全省除六盘水、毕节2个地区(州、市)有独立的煤炭管理局外,其它6个地区(州、市)、县(区、市)、乡(镇)大多数均无专门的煤炭管理部门,地、县两级煤矿管理部门均由乡镇企业局兼管,多数只有煤炭管理科,没有安全监察科,全省产煤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大多数乡(镇)煤管站已撤销,由乡(镇)社会事务管理站兼管。在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人员中,大多数为聘请临时的管理人员,少数为事业编制人员,煤炭管理人员一般1~3人。

1.2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

地(州、市),县(区、市)、乡(镇)三级煤炭行政管理部门大多数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虽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近年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仅有书本知识,没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是全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大隐患,也是管理严不起来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以前的工作均从煤矿管理费中开资(含事业编制人员),现今上级部门已不允许收取煤炭管理费。由于有的煤炭管理部门财政紧张,工资待遇低,工资发放不能按时到位,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不安心、缺乏积极性,缺乏创新热情,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煤矿安全检查责任心不强,有的安全检查人员不懂,查不出问题。有的未尽心、未尽责,煤矿

安全检查工作存在死角。

1.3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

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大多数均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说他们也想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管理的力度也比较大,但没有人知道怎样才能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没有长期打算和远期目标,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有的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混乱,流于形式,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意识从上至下呈现层层衰减,逐级弱化趋势。

1.4领导调动频繁

1998年“关井压产”以来,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调动频繁,至今,大多数均全部更换。由于煤矿是地下作业,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工作环境差,煤矿井下作业点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有害气体等灾害的危害,新领导又不是专业技术人员,难以胜任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工作布置上,管理、监督和责任制也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会议上。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1.5煤矿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

有的煤炭管理部门未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对煤矿检查到位,有的只有检查,没有落实,有的未建立安全隐患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跟踪落实档案。没有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要求找差距,抓整改。煤矿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着“侥幸的心理”等。

2对策及建议

2.1从人的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

从全省乡镇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来看,可以说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和人为造成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好坏因素是人。所以,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人的安全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根据全省各级(地、县、乡)煤炭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较少和无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实际,建议各级煤炭管理部门配备1名主管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的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对目前所有不是安全技术管理的人员全部组织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煤矿安全执法证书者方可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因此,只有消除人的安全隐患,才能消除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才能有效地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2建立健全煤炭管理机构

建议地、县级设立煤炭管理机构和煤炭监察机构,重点产煤乡(镇)设立煤炭管理站。根据本辖区内乡镇煤矿的实际,配备足够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从事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层层分解,处处落实和把关,变领导负责为全员负责,变领导关心为大家关心,真正的形成一级向一级负责的良好局面。地、县级煤矿管理部门和重点产煤乡(镇)配备一名主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总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煤矿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2.3聘用合格的领导干部

作为煤炭安全生产管事部门的总工

程师或主要分管领导是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指挥者,必须具备丰富的采矿工程专业理论和独立解决采矿工程专业技术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科学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技能,有丰富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能撰写有重要价值的技术报告或提出重要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熟悉国家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程、规范、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并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中去。要从指导方针上、措施对策上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飞跃,要知道如何扭转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投资环境和提高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要知道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外商家的投资环境和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制政策环境。要能够为今后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发展和推广介绍引进国内外商家的煤矿建设项目、煤炭深加工利用项目、煤炭洁净技术(选煤、型煤、水煤浆、煤炭高效燃烧、煤电、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炭脱硫等技术)项目,要能够为将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2.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国家对乡镇煤矿开采技术要求的提高,那些传统的煤炭开采方法将被先进的符合现代化的开采技术所取代,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来管理,因此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专业化。所以提高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全省各级煤炭管理部门今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依靠科学的进步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把煤矿安全事故降下来。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5

煤矿生产是高危险行业之一,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安全顺利进行的坚强保证。文章立足煤矿生产实际,就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问题。作为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如何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从而确保煤矿生产安全高效进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安全管理就是嘴上说着重要,实际并不重要。有的则认为安全管理需要不菲的投入,为了减少成本开支,对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采取大幅度的裁减和压缩,有的甚至人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管理中,从而导致安全管理部门力量不足。二是职能部门关系尚未理顺。在煤矿安全检查和监察方面,相关职能之间职责不清,一旦遇到问题,就相互“踢皮球、打太极”,推诿扯皮,从而影响了煤矿安全管理。三是安全管理模式急需改进。部分煤矿企业现行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以事后管理为主,也就是在发生安全问题后才进行处理和责任追究,这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没有坚持以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为主,使得安全隐患难以尽早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如煤矿生产作业中,非常容易发生瓦斯爆炸。针对这一问题,有的煤矿企业没有构建全过程动态实时监测、检查和应对机制,导致瓦斯爆炸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矿毁人亡的重大恶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二)管理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一是煤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既有煤矿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安全管理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有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是从社会上低薪聘请的,他们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能力,难以胜任煤矿复杂高危的安全管理环境。在安全管理培训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规划,有的企业认为安全培训会增加开支,有的在安全管理培训方面是应付有关部门检查,存在着走过场、搞形式、打折扣的现象,对培训过程把关不严,不注重对培训结果的应用,从而导致安全培训的实际效果不佳。二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有的煤矿企业片面认为安全管理仅仅只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尚未建立全员安全管理体系,与其他人员没有多大关系。这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煤矿企业没有将安全管理绩效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奖金福利等相挂钩,只是采用强制性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安全管理,这样就难以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难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

(三)煤矿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建设存有缺陷

一是煤矿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有待完善。由于煤矿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够明确,有的煤矿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问题,甚至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而对违法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视而不见,从而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没有严格实行岗位安全责任制,导致管理人员和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从而出现违章操作、随意操作的现象多发易发。二是煤矿安全风险应急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由于煤矿生产风险性较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如果缺乏科学、及时、有效的应急机制,就会使安全事故带来更大的损失。如果安全应急机制得当,能够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就能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程度。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并深入剖析原因,探析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笔者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切实增强主体责任意识

煤矿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意识,牢牢将安全摆在首位,将安全管理作为必抓的重点和关键点,不断强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切实将主体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和落实在行动上。要以班组为基本单位,将安全管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到每个施工班组,着力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探索矿长跟班制度,完善矿长交接班制度,安排专门部门和专门班组实行安全管理巡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到位。要加强安全意识宣传与培训,大力营造“安全第一”的浓厚氛围,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降低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概率,促使煤矿安全、高效、持续地运行,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针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议国家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从法律法规的高度增强制度约束的刚性。进一步理顺煤矿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关系,理清相关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监测和检查部门之间的职责清楚,便于更好地履行职责,严防出现推诿扯皮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安全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主管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就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严格追究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通过责任追究的形式,倒逼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切实增强责任感,促使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二是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建设。作为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充分履行好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狠抓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从经费、人员、制度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减少安全管理人员兼职情况,尽可能地做到专职负责、专职管理,不断增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力量。

(三)改进安全管理模式

一方面,煤矿企业应针对当前安全管理模式滞后的问题,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将事后控制改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切实坚持抓早抓小,这样就尽早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如针对瓦斯爆炸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科技监测手段,对煤矿生产区域实行全过程动态化实时监测、检查和应对机制,这样就可以及时并快速处理问题,最大可能地减少安全管理隐患,降低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切实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检查,牢牢抓住煤矿采掘工作规程、井下通风设备、井下管理人员到位情况、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预警预案以及井下的开采布局等重要节点,将安全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加强安全培训。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将符合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优秀人才吸纳进来,从源头上增强管理人员素质。同时,加强安全培训,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和培训结果运用,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全员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管理与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相挂钩,通过安全绩效考核管理,增强员工参与、支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应急演练。加强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建设,大力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安全应急能力,从而将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结语

煤矿生产属于高风险行业,如果管理不慎,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伤及人员生命安全,因此,只有加强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和体系,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改进管理模式,才能确保煤矿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转。

参考文献:

[1]田水承,赵泓超,裴俊斌.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煤矿现代化,2012,02:79-81.

[2]赵福源.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2,35:151.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6

一、煤矿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威信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省15个重点采煤县之一。远景储量达40亿吨,全县10个乡镇均有煤炭资源,分为新庄、石坎、马河、洛旺四大矿区,其中新庄矿区已列为国家规划矿区。目前,已投入勘探资金1.85亿元,探明境内有可开发的煤炭资源15.6亿吨,煤层气资源量400亿立方米。当前,全县煤炭产业已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行业管理体系、安全规范的原煤生产体系、运转灵活的销售体系和组织严密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40对整合保留矿井已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年外销煤炭150万吨左右,煤炭产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因煤炭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随着各煤矿企业加大开采力度,煤矿开采区山体崩塌、地表塌陷、地裂缝等灾害日益增多,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直接导致了群众房屋受损、地表水源枯竭和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土地不能耕种。

(二)矿群矛盾激化、矿群纠纷急剧增加。在调研过程中,不少煤矿业主反映群众将输煤要道挖断、堵断,阻碍业主方施工,严重影响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转,而矿区群众又反映煤炭开采导致房屋开裂,地基不稳等问题,明显感受到煤矿业主和矿区老百姓之间尖锐的对立情绪。

(三)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不断发生。据调查了解,群众由于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已引发多次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给全县综治维稳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四)少数矿区周边村民受利益驱动制造事端,由于煤炭产业是一项高风险、高利润行业,少数矿区周边村民受利益驱动,想不劳而获,找种种理由和借口向矿方施加压力,或煽动群众引发事端,严重影响了一方的社会稳定。

(五)因煤矿管理不善带来的安全问题。少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较大的损害,同时也给社会维稳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舆论压力。

(六)煤炭运输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因煤矿运输、销售导致交通拥堵,路面货车流量增多,给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带来极大的压力。

三、对策意见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为切实解决好煤矿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以下对策意见:

(一)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生产原则,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必须督促煤矿企业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和落实煤矿企业法人代表第一责任人责任体系,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及《煤矿安全生产法》,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和落实煤矿自身监管责任体系,建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机制,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极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实现安全生产,可极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要认真抓好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煤矿建立隐患排查工作责任制,并建立健全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煤矿企业要制定隐患排查整改方案,定期对煤矿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作业场所、设施设备、重点环节、重点部位进行隐患管理。加大隐患治理投入力度,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加大隐患现场检查,跟踪监督监察,对不按照规定进行隐患排查的,加大处罚力度,可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

(三)认真抓好煤炭产业发展的风险评估

煤矿产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直面的客观问题,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的植被破坏、水源和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干群、矿群关系紧张引发群众非正常上访或越级上访问题等。因此,在做大做强煤矿产业过程中,要切实抓好社会稳定评估工作。一是对新增布点煤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凡是存在地质灾害、重大安全隐患、严重破坏环境、广大人民群众不支持的,坚决不予立项通过。二是对现有布点煤矿,在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和重大技改过程中,也要按规定和程序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四)加强监督,煤矿企业要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不可逆的破坏过程,若是以破坏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对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隐患。所以煤矿企业要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在生产环节和运输环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大气、河流污染进而影响到矿区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7

我国目前在煤矿企业中实行按照煤炭产量提取安全费用的制度,对于保证煤矿安全投入,促进煤矿安全状况稳定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会计核算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企业采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我国早在2001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企业如何处理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就给出了相关的解释和说明,即企业当期费用包含了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而且必须在该费用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禁止预先提取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这条规定使得企业无法提前提取大修理费用,这一规定也使得企业利润、上缴税款大打折扣。企业无法预知自己是否要支付安全成本,这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财务因素,这种会计核算中的提取方法容易造成管理疏漏,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企业在计提期间内的利润和收益,导致现金流出减少,加之未来还有不可预见的安全生产费用,这使得企业上缴国家的税款大大缩水。

(二)企业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不真实

在安全管理中,我国煤矿会计核算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经常将煤炭生产成本日常开支范围和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开支范围混为一谈,这导致企业在核算利润时,总是会在生产成本中加入“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一项,这严重破坏了企业财务核算结果的可靠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利润缩水、主营业务成本增多等,甚至会出现未分配利润缩水,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余额不实等现象。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和现象都会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不仅如此,若煤矿企业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时,为追求收入与支出的平等,其会在会计核算中将煤炭安全管理费用开支纳入“长期应付款”中,这一款项原本是属于成本支出的,从数据的表面上看,尽管这使得成本减少了,利润空间增加了,但是另一方面却导致资产负债中的“长期应付款”余额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会影响利润分配额。这种做法会导致我国税收收入大幅度下滑,甚至会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三)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弊端较多

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煤矿企业生产安全费用按“吨煤”提取。尽管这些规定对于煤矿生产安全费用以及维修费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当别说明,只有用于正常持续地开展和延伸煤矿生产及技术改造的费用才属于维修费。我国尚未有专门法规制度明确何为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特殊设备以及一般生产设备,而且煤矿很多设备本身既是安全设备,又是生产设备(如矿用风机、防突钻机、探放水钻机、排水系统等等),会计核算上更是无法区分。规定方面的缺失,导致煤矿企业难以区分安全管理中维修费、普通产品费以及安全生产费用,这一方面的留白将导致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会计核算中无法得到可靠、完整的核算信息。

二、解决煤矿安全管理中会计核算问题的建议

(一)优化与调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出台的《国际会计准则37号》文件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将自己在某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如实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而且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企业还必须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未来与经营活动费用相关的所有财务信息。企业只有在产生了生产安全费用之时才有确认财务情况与事项产生的义务。在实务中,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环境十分复杂,这使得我们无法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套用在煤矿企业会计核算中。所以,我们只能采取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办法。比如,采用预期评估的方式,对煤矿项目未来可能产生的安全生产费用进行估算,这样就可以在当前的核算制度和会计处理办法上,根据国家有关会计规定计提项目的安全费用。如果煤矿企业没有固定资产的话,则必须在当期费用中计入安全生产费用,同时禁止预先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二)规范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费用提取标准

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条件极为恶劣,很多企业地处经济条件落后的深山中,加上技术装备落后、管理粗放、职工素质低下,矿难时有发生。所以,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费用的提取进行量化是相当有必要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认真调查我国范围内所有煤矿企业的矿井灾害程度、作业环境、作业规模、运营模式,然后结合调查结果,针对这些煤矿企业制定一个提取安全费用的合理标准,以保证其必要的安全投入,改善其安全装备水平。这一标准不但能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还能有效限制企业提取煤矿安全生产费用的行为,只有安全生产费用足够充足,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率。不仅如此,就会计核算而言,这还能避免煤矿企业通过降低和提高安全管理费用的方式来随意修改企业的财务信息。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不失为提升财务信息可信度的有效方式。

(三)强化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财务核算的监管力度

无论是何种政策法规,如果执行力度不够,都是“一纸空文”。所以,加大检查煤矿企业财务部的执行力以及加大检查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财务核算信息的力度是相当有必要的。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加大检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力度。第一,督促煤矿企业按照有关部门的政策规定对外公布安全管理中真实、可信的安全费用信息。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如煤炭管理部门、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财税机关等)要定期督促煤矿企业按要求披露安全生产信息。除此以外,相关部门还要对煤矿企业披露的安全生产信息进行核实,以保证其信息的可靠性。尤其是对于已成功上市的煤矿企业,更是要认真核查其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并追踪与之有利益关系的主体,如债权人、客户、投资者等等。第二,督促煤矿企业按规定设立会计账薄,开设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会计核算科目,准确核算安全投入成本。另外会计账簿必须要做到专人管理,未经领导和会计负责人批准,其他人员不能随意翻阅查看会计账簿,以保证账簿安全和防止任意涂改账簿等问题的发生。第三,采取专户专款的方式管理煤矿企业安全费用,提供准确会计核算信息。要提升煤矿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独立性和真实性,同时能改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为国家提供税收依据。鉴于此,煤矿企业要掌握区分各项费用的方法,清楚哪些费用属于维修费,哪些属于安全生产费用,做到专款专用,以防安全费用不够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严格的会计申请核实、信息录入、使用监管、审计明确、定额管理等方式来预算、控制和管理安全生产费用。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定期抽查或检查煤矿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情况,并核实其是否将费用用在了安全生产方面,以免其挪用或占用安全生产资金。

三、结语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8

【关键词】 安全生产费用; 会计处理; 变革

一、引言

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是我国境内煤炭生产企业按规定提取,专项用于煤炭生产安全设施支出的专项资金储备。煤矿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政策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12项安全生产治本之策的重要举措之一。2004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的通知》(财建[2004]119号)、2006年财政部下发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2008年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和2009年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等政策性文件对煤矿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处理作出相应的规定。煤矿企业自2004年开始执行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政策以来,重点煤矿安全欠账问题逐步缓解,煤矿企业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煤矿企业基本建立了“一通三防”的瓦斯抽放监测系统,重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根本好转。但在执行煤矿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政策的近五年时间里,由于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的变革,带来了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核算与管理的混乱,给煤炭企业会计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针对煤矿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政策变化中的焦点问题,结合煤炭企业生产实际,逐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处理,对建立煤矿企业安全投入长效机制,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变革

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变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2004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三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4]119号)和财政部下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的通知》(财会[2004]3号)首次对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核算与管理进行了规范。即按照吨煤固定标准计提安全生产费用,计入生产成本,作为负债列示,在进行费用性开支时直接核销已计提金额,用于购买固定资产,一次性提足折旧,并相应核减挂账金额。具体处理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计算提取安全生产费用金额时,应借记“制造费用(提取安全费用)”科目,即:实际产量×提取标准,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科目。企业在未来期间使用已提取的安全费用时,在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时直接冲减“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科目;如能确定有关支出最终将形成固定资产,应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单列项目,归集所发生的费用,待有关安全项目完工后,对于形成固定资产的,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该项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不再计提折旧。2006年财政部又下发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要求煤炭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二)第二阶段

2008年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规定: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安全费用以及具有类似性质的各项费用,应当在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反映。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等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贷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生产储备购建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等资产时,按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安全防护设备等,企业应当按规定计提折旧,计入有关成本费用。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生产储备支付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价支出、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等费用性支出时,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按上述规定将安全生产储备用于购建安全防护设备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费用性支出等时,应当按照实际使用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但结转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企业未按上述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三)第三阶段

2009年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4301 专项储备”科目。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三、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变革争议焦点

从上述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变革来看,表面上争议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中计提还是从税后利润中计提;二是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应作为负债列示还是作为所有者权益列示。但实际上焦点是在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中计提还是从税后利润中列支,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用作为负债列示还是作为所有者权益列示问题也就解决了。

笔者认为直接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在一定程度能产生所得税优惠好处,在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时候多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支出以丰补歉的作用。但直接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至少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成本中安全提取生产费用专项储备的方法与新企业会计准则主要精神不符,会带来煤炭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企业科学决策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以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及其影响期间为基础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在权责发生制的条件下,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应先对象化为资产,然后再转作费用与收入进行配比,这对于正确计量不同期间的经营成果是十分重要的。从成本中提取安全支出储备的方法会形成当期收入和当期成本费用不配比,尤其是在当前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保底,不封顶,在煤炭企业形势逐步好转的情况下,有些企业提取标准过高,留存结余较大,某种程度上安全生产费用成了调节利润的手段,人为造成成本失真,不利于煤矿企业科学决策与可持续发展。

(二)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方法带来资本化资产后续计量困难,会导致煤矿企业大量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从成本中计提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对形成的固定资产一次提足折旧,冲减相应挂账金额,从财务账面看已无资产价值,但从实物角度看资产完好在用,造成账实不符,给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带来不便。以一个年产煤5 000万吨的煤矿企业为例,吨煤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为30元,每年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高达15亿元,每年会产生价值15亿元的账外固定资产。从成本中计提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形成的大量账外固定资产,不利于煤矿企业资产管理。特别是近几年,煤炭企业扩张、整合、重组的力度较大,如遇资产评估事项,会出现大量资产盘盈的状况。

(三)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不利于准则国际趋同和企业海外筹资

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虑,现阶段我国为解决煤炭企业安全投入资金来源问题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其他国家都不存在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问题。税前提取储备势必会造成国内外企业按不同准则计算出的会计利润和股东权益存在显著差别,违背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理念。对比我国在香港上市的两家煤炭公司按照不同准则编制的两套报表不难发现,煤炭企业按国内准则计算出的利润明显低于国际准则下的利润。这进一步导致煤炭股的定价不仅低于国外同类公司的定价,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处于折价状态,直接影响到国内煤炭企业的海外筹资能力。

(四)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不利于落实煤炭安全生产责任

煤矿生产的高危性,使得煤矿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安全生产社会责任,根据“企业主体理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应由煤矿企业股东承担,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存在安全生产责任由消费者承担的嫌疑,会造成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不清,无法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难以形成煤炭企业安全投入的长效机制,不利于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五)税收并未获得实质上优惠,无法落实国务院对煤炭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的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

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储备的一个出发点是把税前列支作为对安全投入的一项所得税优惠政策。但考虑到储备形成的固定资产在以后不能在税前列支折旧,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对安全资本性投入来说实质上是推迟交纳所得税问题,只有所得税交纳时间上优惠,没有数量上优惠,并没有真正落实安全投入税收优惠政策,也不利于形成安全投入长效保障机制。

四、煤矿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处理建议

(一)取消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中计提的做法,改为从税后利润中计提煤矿安全支出专项储备

鉴于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中计提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考虑煤炭开采安全问题突出、煤炭生产安全投入现状和新会计准则要求,从长期看,笔者认为应取消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中计提的做法,改为从税后利润中计提煤矿安全支出专项储备。这样,第一,可以解决煤炭企业采掘过程中安全防治的资金不足问题;第二,可以限制煤炭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水平,有利于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加快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煤炭企业;第三,符合新企业会计准则精髓,有利于解决煤炭企业成本不实的问题,有利于煤炭企业科学决策;第四,有利于煤矿企业资产后续计量。

(二)税后利润中计提煤矿安全支出专项储备具体会计处理

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等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贷记“专项储备――安全支出”科目。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支出储备支付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价支出、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等费用性支出时,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使用提取的安全支出专项储备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此后该项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规定计提折旧,计入有关成本费用。企业按规定将安全支出专项储备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或与之相关的费用性支出等时,应当按照实际使用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借记“专项储备――安全支出”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但结转金额以“专项储备――安全支出”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财建[2004]119号).

[2]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的通知.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9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生产 6S 解决方案

一、前言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耗大国,建国以来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煤矿行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预计到2050年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大约占50%左右。煤矿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事故总数多、事故损失严重、职业病危害大及产业机构不合理等。

二、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整体形势良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百万吨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但事故总量仍然偏多,影响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没有得到彻底治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煤矿井下安全生产过程中灾害严重,瓦斯事故多,危害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最频繁的国家,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煤矿事故的100多倍,是印度的8倍。安全生产基础设施薄弱,保证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不足,甚至不能保证井下安全生产的最基本条件。早期建设的矿井生产系统不能满足开采深度的增加和采掘范围的扩展的新要求,导致危机安全生产的隐患增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某些矿区领导对于安全生产仅停留在会议阶段,国家政策和规定不能有效执行,井下工人成分复杂,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职业病危害严重,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和震动等都将对井下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开采主体多元化,尤其是乡镇私有矿井安全生产问题严重。

三、煤矿安全生产问题解决方案

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强煤矿行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改善矿井落后的生产体系,从源头上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3.1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完善煤矿从业人员考核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大力治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建立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推进煤矿井下机械化、智能化建设,并鼓励采取综采综掘技术。增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组织定期体检和检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大粉尘、有毒气体的治理力度。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监督法规的执行情况。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完善抢险救援工作体系。

3.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煤矿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重要矛盾,也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主要原因。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合理提高煤矿准入条件,加速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法淘汰一些基础条件差、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全生产没有保证的小矿,坚决关闭一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产品质量低劣的矿井,提高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从源头上排除危机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

3.3 深化煤矿重大灾害治理

结合我国煤矿井下条件完善瓦斯防治能力的评估标准,增加必备的性能指标,强化评估结果的执行状况,同时加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建设。严禁非阻燃电缆和皮带入井,对于发生过冲击地压的矿井要降低开采强度。简化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优化生产结构布局,减少井下工作面和掘进头个数。

3.4 借鉴国外先进的检验经验

开展并维持“6S运动”,6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彻底暴露设备和从业人员身上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保证煤矿生产的的安全性。通过“TPM运动”,采取宣传教育、事前保障、培养人才、自主保障、品质保证和安全卫生等方式,达到提高人的素质和保证设备本质安全性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整体形势逐年好转,但事故总量和百万吨死亡率仍然偏高,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把人员安全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排除威胁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养,确保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通知.〔2012〕130号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10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突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81-02

一、引言

众所周知,煤矿是高危行业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产量逐年攀升,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也更加严峻,各类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分析原因,几乎每一起事故都存在着员工的安全意识不高的问题。那么要搞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树立“以防为上”的思想,加强安全培训,扎实做好各级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内在规律和方法、途径,对于当前搞好煤矿安全工作显得日益重要。

二、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1.安全培训是国家的强制性要求。我国《煤炭法》和《煤炭安全规程》中都强调了煤矿安全培训的极端重要性。

2.开展安全培训是预防煤矿事故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安全培训,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术水平,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各类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3.搞好安全教育培训既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又是推进依法治矿的需要。国家在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方面,修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要想让这些安全管理法规落实到安全生产过程中去,就必须让每位员工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煤矿安全教育就显得颇为重要[1]。

三、安全培训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1.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认识意识淡薄。部分煤矿片面追求企业效益,无视国家安全法律对煤矿依法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的规定,职工未经过培训直接上岗。只抓硬性生产指标,把培训任务当成面子工程,被动应付。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状况是衡量矿井安全形势是否良好的关键性因素。

2.安全培训内容和方式不适应实际需要。煤矿工作条件的复杂化、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集约化对职工安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需要更高水平、高质量的安全培训,而目前的安全技术培训内容与方式不适应生产现场的需求[2]。另一方面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各行其是,师资力量不足,安全培训投入低,培训基础工作薄弱,对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反馈与效果评估,使培训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的需求。

3.培训管理缺乏有效督导。国家与行业的全培训政策制度、落实执行力、监督及反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管理机制。但相关部门在培训监管上存在缺陷,尤其是四级培训机构存在培训质量管理上的漏洞。

4.安全培训范围覆盖面不足。大多数煤矿对基层矿工培训的较多,而针对领导培训的相对较少。对于煤矿的事故来说,虽然几乎所有的事故都发生在一线的矿工身上,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领导对安全重视不够。没有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3]。

5.培训条件较差,手段落后。一是没有固定的授课教师,急需培训时,抓住谁算谁,随意性较大。所以导致培训的质量没办法保证。二是没有正规实用的培训教材。三是缺乏必要的培训实物模型。

四、搞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侧重点

1.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即所谓的强化煤矿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教育培训的实质是安全文化培训,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发展的灵魂,是职工安全生产的命脉。安全意识培训要针对煤矿的每一位员工,做到将培训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对员工的意识培训可分两个层次:一是对执行层的培训执行层主要包括基层班组长、安全员、基层矿工等。二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明确高层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让高层管理人员真正把安全第一放到首位。还应把煤矿安全意识培训纳入企业管理范畴,立足当前,规划长远,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为煤矿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好转提供有力保障。

2.增强煤矿安全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培训方式的灵活性。煤矿安全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要有针对性。内容方面应在基层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对象方面在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接受程度和理解力,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员工可着重培训他们最需要和必须掌握的知识;而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员工可详讲,重点培养他们成为技术骨干[4]。

3.在培训方式方面,应以创新性培训方式代替传统培训。首先可以加强形象直观教学。就是通过现场、事物或模拟演练迅速抓住学员的注意力,使学员有一种身临其境、课堂与现场零距离的感觉。此种培训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接收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其次是多结合事故事例进行教学。事故的发生都与员工的素质和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一旦发生事故会给企业和受伤者带来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选择典型事故案例模拟培训教育效果更好。

再次是加强适时重复教学。有些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要经常进行重复灌输和重复教育,目的是为了防止员工淡忘。

4.健全煤矿安全培训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实行学习结构工资制,将职工的薪酬与培训考核结果挂钩。开展培训争先创优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评出全员培训现金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学员,并给以表彰和奖励,并提高其待遇,以此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促进员工素质持续提高。

五、煤矿安全培训的创新

1.更新煤矿安全培训理念,改变办班模式。安全培训应坚持按需施教,注重员工能力的培训,避免走应试教育。培训班容量不宜过大,尽可能使同一层次具有大致相同需求的学院编在一个班,教材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使学员能真正各得所需,学以致用。

2.以导师带徒的形式完成安全培训。让员工在实习阶段就固定一名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成熟工作为师父,双方签订协议,明确师徒关系,同时将员工的进步成长列入双方的业绩考核,势必会促进师徒的共同成长。

3.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设立“培训大讲堂”,以企业发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团队建设等为论题,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大讨论,通过讨论使广大员工掌握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存在问题,统一团队思想,使员工更加深入、灵活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

4.改进对学员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采用不同的考试、考核形式。对技能人员培训考核,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工作行为规范和总结分析实际问题的案例。

5.改进培训效果评估。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安全培训比武,以比代练,以比代培,既可以使培训更加贴近实践,还可以形成学、比、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以随机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及时听取学员对培训工作意见和对培训工作满意度。

六、结语

总之,煤矿安全教育培训不能永久地保持一定模式长期不变,只有与时俱进、及时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才能使煤矿安全培训在企业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使员工真正意识到安全第一、生命至上。

参考文献:

[1]黄国胜,胡祖米.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创新[J].江西煤炭科技,2010,(107).

[2]史光辉.煤矿安全培训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3).

[3]杨相海.煤矿工人心里健康提升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25).

[4]陈鑫.如何提高安全培训的质量[J].煤矿安全,2004,(6).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11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煤矿安全;安全事故;煤炭工业;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05-01

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煤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煤炭工业的安全生产成为了重大的管理难题,抓好煤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为了整个煤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004年国家出版的《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煤矿健全6项制度,七部委局提出要健全18项安全管理制度。由此可见国家对煤炭企业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促进安全管理的不断完善,是当前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就煤矿全生产管理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供几条相应的对策。

1.煤矿全生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

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可以影响到整个煤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进行。有的煤矿对安全管理制度的的重要性,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安全管理制度就不够完善,或者不按国家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有的煤矿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和国家要求的并不一致,主要原因就是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学习领会国家对这方面的具体要求,造成了严重的脱节;有的企业的制度建立只是为了应付上面有关部门的检查,由一个或几个人写的,不是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大家共同讨论得来的,这样的制度内容空洞,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有些煤矿在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之后,就感觉完成了任务,把制度高高的挂起,并不合员工进行共同学习探讨,这就严重丧失了制定制度的实质意义,肯定实现不了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有的煤矿不对管理制度实时进行更新,导致制度内容陈旧,不能完全符合煤矿的实际发展,更不能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实行相适应。

1.2 煤矿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现今从事煤炭生产工作的人员,大多数都是出自贫困家庭,文化素质相当低,没有专业的技术,对安全生产的意识淡薄,自我规范能力不强,严重的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煤矿又不重视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以及技术培训工作,大部分都是招来,直接投入到工作中,顶多走下过程,应付了事罢了。

1.3 煤矿的生产设备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相对落后

由于现今大多进行煤炭生产的企业都存物质装备方面的不足,主要有:生产设备陈旧,由于企业的资金问题,使煤炭的生产设备更换周期长,陈旧老化,因为企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使生产设备的维修以及保养工作不到位,造成生产设备的故障多、安全性能比较低;安全防护设施,与企业相适应的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或者和国家的配置安全防护设施的要求不相符,或者对企业的安全防护设施维修保养不够,设施老化,造成企业的防灾抗灾能力严重过下降,使企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4 煤矿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差

煤矿的工作环境也是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煤矿井下人员比较多,普遍昏暗狭窄,是生产环节中主要的不安全因素,还有可能会受到火、水、地热以及瓦斯矿尘的自然灾害影响,为煤矿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了条件,通告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2.针对煤矿全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2.1 完善规范进行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

实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完善规范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促进煤矿安全稳定发展。针对现今煤矿所处在的制度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在制定安全生产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对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并学习领会国家关于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的具体要求,这些制度要求可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非常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立专门的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小组,分工协作,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出一个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简单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制定生产管理制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突出管理重点以及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在制定出管理制度时,要时刻拿到会议上进行学习讨论,并对员工进行培训指导,把管理制度的作用实质的发挥出来;也要注意管理制度的实效性,要根据国家的政策形势的不断变化,实时的进行更新、修订。

2.2 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是煤炭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安全的进行煤炭的生产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培训工作,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可以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以及效率;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建立一个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绝安全生产中所存在的隐患;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才能有力的规范操作过程,确保安全生产;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现场监督,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强化工作责任意识,把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一个人在进行生产的不同环节都能够及时考虑到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有力的促进煤炭安全生产目的的实现。

2.3 加大投资,提高生产设备以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

生产设备的陈旧老化,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出现的因素,安全防护设施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防灾抗灾能力,所以加大资金投资,尽量缩短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周期,并且时刻对生产设备以及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维修和保养,减少故障出现率,确保他们的安全运行;建立“一通三防”基础防护措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重要保障,另外在高沼、煤以及瓦斯的突出矿井地区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对本矿以及周围的老窑水进行调查,并配备完善的排水设施,避免水灾事故的发生。

2.4 改善煤矿的工作环境

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也是安全事故的发生环境,建立一个适应的工作环境,可以相应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保证了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瓦斯管理的各项制度,拒绝瓦斯空班漏检,拒绝瓦斯进行超限工作,拒绝无风、微风情况下进行生产,并严格禁止进行超通风能力突击生产,可以有效的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保证工作环境中的照明,提供适宜的照明条件,提高工作人员的能见度,促进生产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另外还可以通过的制冷降温、加强通风、合理布置采区设计等措施来改善工作环境,有力的减少事故的发生。

本文从制度、人员、设备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简要论述,这几个方面是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了这几个方面的规范以及安全,才能对企业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企业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稳定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12

风险研判情况

大煤公司5处生产突出矿井中,A类低风险0处、B类中风险3处、C类高风险2处。37个采掘工作面中,瓦斯风险研判,绿色23个,黄色12,红色2个。 C类高风险煤矿分别为:大煤六矿和大煤九矿。

执法监察情况

从执法结果上看,大煤公司在安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些问题还很严重,特别是在重大灾害治理等方面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对大煤九矿公开裁定暨警示教育会议精神落实不力,没有深刻吸取相应教训

1、两矿均存在重大事故隐患

(1)、大煤九矿3204采煤工作面回采与3204风巷第四顶板高位裂隙钻场掘进工作面掘进同时作业,共用回风,无独立的回风系统。

违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应当直接进入专用回风巷”

符合《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号令)第八条第二款第(五)项和《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八条 “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第(五)项“突出煤层工作面没有独立的回风系统的”之规定,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2)大煤九矿3204风巷第四顶板高位裂隙钻场掘进工作面掘进作业时,将甲烷传感器(T1)整班从掘进工作面移至3204风巷。

违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第6.4.1条“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岩巷的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必须在工作面混合风流处设置甲烷传感器T1”

符合《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七条 “高瓦斯矿井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第(二)项“按规定安设、调校甲烷传感器”之规定,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3)大煤六矿2125切眼掘进工作面1月5日8点班在施工探孔过程中发生喷孔,之后连续多个班次在该地点继续施工释放孔,用局部措施代替区域措施。

违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五十四条第五款“在采掘作业中,发现有喷孔、顶钻等明显突出预兆的,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

符合《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六条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第(四)项“未按规定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的”之规定,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4)、大煤六矿2142采煤工作面煤厚1.2m—13.1m,采高2.8m,采放比大于1:3,未经行业专家论证。

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第六项“缓倾斜、倾斜厚煤层的采放比大于1:3,且未经行业专家论证的,严禁采用放顶煤开采”

符合《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十三条 “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之规定,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5)、大煤六矿2142综采工作面进风巷未设置甲烷传感器T4。

违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19)第6.2.1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T3、T4。”

符合《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七条 “高瓦斯矿井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第(二)项“按规定安设、调校甲烷传感器”之规定,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2、对重大隐患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1)、大煤六矿1月5日2125切眼掘进工作面发生喷孔后,当班矿领导未按《瓦斯管理预警分析处置制度》要求组织进行异常分析,向上级单位报告。1月5日、6日调度日报中“安全生产摘要”内容记录为“安全无事”。

(2)、大煤六矿2125切眼掘进工作面在1月5日8点班出现喷孔后,1月5日4点班、1月6日0点班、8点班继续在该工作面施工释放孔。

(3)、大煤六矿重新设计的穿层钻孔控制2125切眼两帮轮廓线外仍然不足30米,钻孔孔底间距达10米,存在抽采空白带;未按照半径100米的范围采取区域防突措施。

(4)、大煤六矿2125下顺槽穿层钻孔控制下顺槽下帮轮廓线外煤层仅15米,2125切眼发生喷孔事件后,用2125切眼治理方案代替区域措施修改设计,未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2125下顺槽未修改设计继续施工。

(5)、大煤六矿多次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在地质构造附近。2125切眼掘进工作面处于背斜轴部应力集中区。区域验证时3次q值达到4.1L/min,逼近临界值(4.5 L/min),未引起重视,未分析原因,未采取应对措施,矿井评估2125切眼煤与瓦斯突出风险为低风险。

(6)、大煤公司《关于对六矿2125切眼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设计及措施批复》(2018年6月22日)中规定2125切眼掘进工作面穿层钻孔控制切眼两帮轮廓线外煤层15米条带瓦斯,抽采半径为2.73米,钻孔排距5米,存在抽采空白带。

(二)、瓦斯治理还不到位,态度不坚决

1、两矿均存在区域措施不达标的情况

(1)、大煤九矿3204采煤工作面第2单元评价时抽采瓦斯量684347m3,参与计算煤炭储量93157t。实际上该单元由相邻的3206工作面下顺槽顺层抽采,参与计算煤炭储量应为103426t。则评价时第2单元的残余瓦斯含量为6.25m3/t。

(2)、大煤六矿2142工作面2019年12月抽采瓦斯量35.5万m3,产量9.6万吨,残余瓦斯含量6.4m3/t。  

违反《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 对预抽瓦斯效果评价时,首先应根据抽采计量计算抽采后的残余瓦斯含量或残余瓦斯压力,当其满足预期达标指标要求后,再进行现场实测预抽瓦斯效果指标。”

2、两矿均未测定原始瓦斯压力和原始瓦斯含量

(1)、大煤九矿3204区段未测定原始瓦斯含量和原始瓦斯压力,无法计算区段内瓦斯总量。预抽效果评价时无法根据瓦斯总量、抽采瓦斯量准确计算抽采后的残余瓦斯含量,瓦斯抽采评判不可靠。

(2)大煤六矿3002区段、2125区段、-585南大巷(北)抽放巷未测定原始瓦斯含量和原始瓦斯压力,无法计算区段内瓦斯总量,瓦斯抽采评判不可靠。

违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五十九条第一项“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应当为井下实测数据。”、《河南省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十项措施》“区域预测必须以实测数据为准,测点间距按煤层走向不得大于100m”

(三)、红线意识树立不牢,安全意识淡薄

1、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

(1)、《大煤九矿2106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报告》显示实测最小残余瓦斯含量为2.1 m3/t。而残存瓦斯含量为2.5615 m3/t,残余瓦斯含量小于残存瓦斯含量。

(2)、《大煤九矿11月份调度日报》显示3204工作面产量为3.08万吨,大煤公司口头提供11月大煤九矿3204工作面产量为4.18万吨。

(3)、 大煤九矿把11月份3204风巷第四顶板高位裂隙钻场四点班的掘进作业,在调度日报中填报为非生产的零点班掘进作业。

(4)、大煤九矿3204工作面残余瓦斯含量和残余瓦斯压力截止测定时间分别为2019年5月15日和5月20日,而3204综采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评价请示日期为2019年4月29日。

(5)、《河南能源大煤公司采煤工作面投产验收意见书》显示大煤九矿3204综采工作面于2019年6月17日经公司组织验收,而该工作面于2019年6月5日即开始回采。

(6)大煤三矿4101回采区域尚未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抽采达标评判),上、下顺槽施工顺层抽采钻孔,与《大煤公司三矿4101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要求回采区域全部采用穿层钻孔区域防突措施不符。四水平南翼第一辅助回风巷正在向回采区域施工穿层钻孔,与4101工作面2020年6月接替4202工作面,抽采时间不足六个月。

2、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大量存在

(1)、大煤六矿2125下顺槽穿层钻孔有效控制范围未取相邻有效边缘孔的见煤点之间的连线所圈定的范围。

(2)、《大煤九矿3204第四顶板高位裂隙钻场开口及掘进安全技术措施》规定“3204工作面生产期间,3204风巷严禁有人作业”。但连续多日同时作业,没有被带班的矿领导、安全检查人员发现、记录、制止。

(3)、大煤九矿掘进队带班队长、跟班人员、瓦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对3204风巷第四顶板高位裂隙钻场掘进工作面施工期间未按规定悬挂甲烷传感器熟视无睹。

(4)、大煤九矿3204综采工作面爆破时起爆地点规定位于3204综采工作面下安全口,实际起爆地点位于3204风巷,距掘进工作面距离不足300m。

(5)、2018年8月27日河南省瓦斯防治“32条”出台以后,要求穿层钻孔控制煤巷两帮轮廓线外30米,大煤公司未重新进行设计修改批复。

(6)、大煤公司及业务管理部门没有发现、制止上述瓦斯治理不到位等安全隐患。

(四)矿井开拓工程滞后,采掘接续紧张仍未缓解

1.大煤九矿开拓工程滞后,接替的31采区尚未构成系统,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到不到规定要求。

2.大煤九矿、中泰公司采掘接续紧张,回采煤量不足。两处矿井接替的2106工作面、2509工作面均是煤柱工作面。  

3.大煤六矿2125工作面瓦斯治理滞后,回采煤量不足,存在生产接替脱节危险。

(五)、“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存在不实、不细情况

1、大煤公司对矿井风险辨识管控监督检查不力,导致大煤九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生产、大煤六矿2125切眼煤与瓦斯突出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喷孔。

2、大煤九矿风险辨识管控有漏洞,没有利用3204风巷第四顶板高位裂隙钻场掘进工作面风险辨识的成果修改完善规程措施,没有采取管控措施,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3、大煤六矿各级领导干部安全风险意识不强,2125切眼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辨识为重大风险,12月份3次区域验证q达到4.1 L/min,超过4.0的预警值,管控措施采取不力,导致施工超前探孔时喷孔。

(六)、瓦斯治理“三化一工程”进展缓慢

1、大煤公司定向钻机数量不足,截至2019年底5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用定向钻机4部,定向钻机多用于顶板高位裂隙钻孔的施工,治理采空区瓦斯;没有用于底板穿层钻孔施工,不能作为瓦斯区域治理的常规手段,长钻孔施工精度不能满足瓦斯治理的需要。而与之条件相近的焦煤公司4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用定向钻机11部。

2、大煤公司5处矿井,现有18处采用底板穿层钻孔进行水力冲孔施工地区,有12处地区采用打煤堰、装煤袋的方式进行冲煤量计量,冲煤量计量精度差,不能满足单孔冲煤量计量的基本要求,实现不能实现“钻、防、冲(割)、筛、运、监”六位一体,达不到“三化一工程”标准要求。而与之相邻的鑫龙公司5处生产矿井,全部采用煤水分离振筛机、煤粉计量箱结合运煤皮带对单孔冲孔煤量的精准计量,并精确到每米冲煤量来考核冲孔效果。

3、大煤六矿作为豫北区域内首个瓦斯治理示范区,瓦斯抽采标准化严重下滑,3002下底抽巷巷道断面小、成型差、支护强度不够、抽采钻孔布孔不规范;部分钻孔连接不严,漏气;已带抽的钻孔未悬挂身份牌;钻孔的通管直联外露段存在V字形折曲。于此同时,鑫龙公司主焦煤矿试验成功了水力冲孔“钻、防、冲、筛、监、运、计、转”一体化作业线;大众煤矿瓦斯治理示范区高标准建设,已成为永煤公司标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