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

时间:2022-03-03 18:44:07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1

2012年5月以来,受国际经济总体低迷,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形势转入新常态的影响,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尖锐,库存量增大,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亏损扩大。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38.7亿t,同比下降2.5%,这是2000年后首次出现下降;全年煤炭出口574万t,同比下降2.5%;全年国内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9%;全社会煤炭库存居高不下,持续在3亿t以上;全年煤炭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61.8点降至137.8点,累计下降24点;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减少1101.4亿元,同比下降46.2%。基于此,部分煤炭企业出现裁员减薪现象。

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比“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增加22万人,且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加之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直接冲击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笔者通过分析各煤炭行业高校的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现部分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未能就业,与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煤炭企业争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相比,形势已发生急剧变化。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为例,2015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总人数为302人,初次就业率与2013届、2014届相比降低,其中到煤炭企业的就业人数为63人,仅占就业总人数的11%。

3采矿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3.1社会层面

3.1.1煤炭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需求疲软

受煤炭行业经济下行趋势影响,煤炭企业生存困难,部分煤炭企业采取减人增效的政策,调整招聘计划,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骤减。以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招聘会为例,2015届校园招聘会共收集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有效就业信息129条,毕业生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人数的供需比为1∶0.43。而2013年同期为1∶8,2014年为1∶6.15。与之相比,煤炭企业招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变弱,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需求持续下滑,总量严重疲软。

3.1.2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煤企就业市场竞争加剧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求下降,产能过剩,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资源环境问题,如雾霾等大气污染,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阵痛导致煤炭、有色金属、钢铁等重化工企业经营困难,出现破产和兼并重组,致使一些企业裁员,引发结构性失业。客观上增加了煤炭企业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

3.2学校层面

3.2.1专业招生计划调整滞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增多

高等教育专业调整受政策、办学方向、师资等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专业招生人数调整未能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岗位需求变化相对接,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时期,采矿工程专业招生人数迅速增加。但是,笔者查阅2013年、2014年煤炭行业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招生计划发现,各高校并没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减少招生数量,基本与2012年相当。

3.2.2就业指导滞后,缺乏系统性

在煤炭“黄金十年”时期,采矿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出现企业争抢毕业生的现象,学校也会因此忽略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当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下行时,学校才开始重视和加大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但是,大部分就业指导只是针对应届毕业生,且一般在大四上学期开始,而未能从大一入学就进行全程化、立体式的就业指导。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学校采取的形式也较为单一,最常见的就是举办就业讲座、就业宣讲会等,且内容集中在走马观花式的介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收集等,缺乏对学生面试技巧与礼仪等在就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缺乏对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存在系统性短板。

3.3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自身层面

3.3.1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由于采矿人才断层,煤炭“黄金期”,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成了煤炭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此种情况致使部分学生感觉没有就业压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其在大学期间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与企业需求产生差距。首先,基础知识狭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部分学生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实践较少,且轻视通识教育课程,造成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技能薄弱。其次,综合能力不足。一些学生在学校期间忽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如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致使自身综合能力不足,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就业难度增大。

3.3.2过度看重专业对口,职业期望高

在煤炭行业景气时,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大部分去煤矿就业,与专业对口。但是,在煤炭行业不景气时,一些学生不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观念,在求职过程中仍然过度强调专业对口,束缚了自己的就业空间,选择职业的范围减小,增加了自身就业难度。另外,受煤炭经济形势好时往届采矿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的影响,学生对工作薪酬期望高,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符。在非煤炭企业求职时,学生十分看重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性质,多数只应聘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基层岗位应聘。

4解决采矿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思考

4.1积极发挥社会作用,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在煤炭经济下行时,煤炭企业应该认清形势,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努力走出经营困境,并发挥企业的社会作用,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首先,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动应对新能源革命,创新发展,扭转当前部分煤炭企业亏损的局面,确保利润;其次,煤炭行业应注重协同治理,加大关闭小煤矿的力度,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资源有序开采,提高利用率,增强市场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解决煤炭经济下行压力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煤炭企业就业竞争压力大的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煤炭行业的复苏,应在调整经济结构时,合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小型企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增加就业岗位,正向拉动就业。经济发展的进程说明,增加就业岗位要依赖于高尖端企业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多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劳动者学历不高、职业技能弱等问题,它们希望引进大学生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发与服务能力,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

4.2高校深化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4.2.1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

采矿工程专业设置应根据煤炭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主动适应煤炭企业的需求变化,避免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市场出现巨大的供需矛盾。首先,高校要主动加强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合作,全面了解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技术需求以及人才需求计划等,对煤炭行业做出前瞻性的科学预测。及时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降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风险和困难。其次,煤炭主体高校间要加强合作交流,在设置采矿工程专业时,不能只考虑本校的情况,要在全面调查煤炭行业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办学规模、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高校要与企业之间建立反馈机制,了解用人单位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评价反馈,把它作为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设置的重要标准,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要求等,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

4.2.2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推进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专业性、系统性与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要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力度。

1)完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就业指导与服务要贯穿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求学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低年级重点讲解分析煤炭行业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制度,通过就业指导课、模拟求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特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求职技巧、求职礼仪与注意事项、面试技巧等;对毕业生则重点组织校园招聘会、提供与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的求职信息、就业咨询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

2)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树立“基层大有可为”的就业观念。学校要通过召开基层就业宣讲会、编制基层就业指导手册等措施,做好“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应征入伍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的政策宣讲工作,让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树立积极就业观,以实现就业。

3)组织多方力量,拓宽就业渠道。学校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多方力量参与到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同时,整合采矿工程专业校友资源,通过他们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信息等。此外,鼓励、引导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攻读学位,进行深造,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4)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加大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激发创业热情,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发掘创业潜能,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素质和资源优势进行创业,从而实现就业。

4.3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完善自我,调整观念

4.3.1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首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上接第59页)和精深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注重实践,并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拓宽自身的择业选择面。其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要在大学期间抓住各种机会,在不同的平台上历练自我,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社交、创新等综合能力,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4.3.2调整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方式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就业形势;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7-0063-04

一、全国煤炭形势与人才需求分析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导能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替代。根据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预测,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煤炭在我国能耗中的比重将稳步下降,2015年煤炭占我国能耗比重为64%,2016年下降到63%以下,2020年有望下降到58%~60%,2030年下降到50%左右,到2050年可能减至50%以下,但需求量仍将保持在25~30亿吨,将长期是我国的主导能源。煤炭开采是高危行业。目前,煤炭企业多、人员多,从业人员素质差异大,人才引进困难却流失严重,煤炭安全生产专业人才短缺,加上煤矿灾害严重,直接妨碍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从人才队伍方面看,目前,煤炭企业存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在生产一线从事基层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或技术能手严重不足,影响了煤炭企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原因。煤炭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严重的重要原因是煤炭安全技术管理类人才短缺,技术人员素质与安全发展和职业病防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煤炭安全类专业人才缺乏,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影响煤炭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实现煤炭的安全高效精准开采,有效地控制瓦斯等自然灾害,需要培养一批懂安全、精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安徽省煤炭行业为例,近两年,因煤炭生产形势低迷、煤炭价格下降,从业人员收入减少,淮南、淮北、新集等国有煤矿大专以上人才流失严重,整个煤矿企业在人才问题上出现负增长,人才流失仍有加大趋势,可想而知,在这种境况下,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高产高效、精准开采将难以实现。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都要求煤炭行业抓住机遇,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转型升级、走向市场、煤电联营,提升煤炭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建设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煤炭工业体系的历史背景下,人才需求将会有增无减。

二、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教育部和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将达795万人,比2016年增加30万人,是1999年扩招当年毕业生人数的9.39倍,加上中职毕业生和往届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以及因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趋缓造成的部分职工分流等情r,总体来看,2017年就业形势仍将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依然艰巨。

自2012年煤炭行业“黄金十年”过后,煤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显现,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与煤炭企业转型的大背景直接冲击了煤炭相关专业学生就业。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安全技术与监察(现更名为安全技术与管理)、救援技术等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为例,2012―2016届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近五年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总计1 436人,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94.15%,2012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9.2%,前四年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3%以上。2016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有所下滑,其中,煤炭行业就业人数771人,就业率为53.7%,煤炭行业就业率从2013届开始出现明显下滑,从2012届的97.2%降到了2015届的27.6%,2016届毕业生因煤炭企业招考延迟,目前在煤炭行业的就业率暂时为0(煤炭企业2016年招聘2015届毕业生)。受煤炭企业招聘等因素影响,煤炭安全类专业自主就业的学生增多,并有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二)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跟踪调查结果分析

为掌握我院近五年在煤炭企业就业的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笔者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其中煤炭企业基层单位反馈有效调查问卷212份,毕业生本人反馈有效调查问卷205份,约占煤炭行业就业毕业生的27.5%,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指标包括:A.毕业生总体评价;B.思想道德;C.专业基础知识;D.敬业精神;E.岗位适应能力;F.团队创新能力;G.创新能力。毕业生对学院教育教学评价指标包括;H.学院学习风气;I.教师的教学质量;J.本专业课程设置;K.专业知识在实际中运用;L.教学设施图书资料;M.实习实训。每个指标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评价等级。调查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由图2可知,煤炭企业基层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评价很高,各项评价指标平均等级“好”的占73.52%、“较好”的占24.46%、“一般”的占1.82%、“较差”的占0.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持“较好”以上评价等级的比例达到97.98%,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和岗位适应能力认可度很高,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用人单位希望学院在校企交流、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吃苦精神、专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

由图3可知,毕业生对学院教学评价总体很好,各项评价指标平均等级“好”的占48.49%、“较好”的占33.15%、“一般”的占15.34%、“较差”的占3.0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学院整体教学效果评价持“较好”以上评价的比例达到81.64%,毕业生对学院学习风气、教师的教学质量、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的评价较高,但对专业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评价结果不太好。毕业生希望学院在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教学方法、素质教育、课外活动、扩充知识面等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三)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1.煤炭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对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需求疲软

煤炭生产黄金十年后,煤炭行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煤炭价格急剧下跌,煤炭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企业为降低运行成本压缩职工工资、减少人才引进,如2015年淮南、淮北矿业集团停招高职煤炭主体专业毕业生,2016年煤炭价格上涨,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淮南矿业集团恢复了部分煤炭主体专业学生的招聘,但是人才需求总量有所下降,2016年我院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仅为27.6%,比2012年减少了64.6%,下降3.52倍。

2.社会对煤炭行业认可度不高,学生到煤炭行业就业积极性不高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和艰苦行业,井下工作环境差、危险因素多,煤矿事故频发,加上受到社会观念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社会各界对煤炭行业工作的认可度还不高,存在一定的偏见。特别是近几年煤矿行业效益不好,部分学生不愿到煤炭行业就业,许多家长也不愿意独生子女到煤炭行业就业,煤炭行业一线安全管理技术人才出现了短缺和断档现象。

3.学院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滞后性

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机构,专业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与煤炭行业技术革新的快速变化存在矛盾,导致学校人才和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不一致。另外,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与煤炭企业合作力度不够,造成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脱节,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缺乏创新性,存在滞后性。

4.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对专业的认识不到位

随着高校扩招,高职自主招生或分类考试施行,高职升学门槛降低,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越来越薄弱,加之部分学生对煤炭安全类专业的认识不到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低,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煤炭企业在用人时采取考试淘汰制,增加了学生对口就业难度。另外,大部分学生过度看重专业对口和就近就业,不愿离开家乡到外地煤炭企业工作,限定了就业空间,增加了就业难度[2]。

三、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一)发挥政府和社会作用,为煤炭行业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刘远等人[3]针对当前煤炭专业就业困难问题,通过专家调研,提出解决煤炭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需发挥政府和行业支持作用,发挥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首先,国家要出台系列政策助力煤炭行业脱困,在规定煤炭行业限产和解决人员分流的情况下,保证煤炭行业安全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保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政府可以出台引进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的标准和优惠政策,减少或禁止非专业人员的招聘。其次,要加大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吸引广大青年学子报考煤炭安全类专业,为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

(二)深化煤炭企业内部改革,增加就业岗位

煤炭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转型发展需要采取校企合作、定单培养方式[4],在煤炭特色院校培养企业所需的专门人才,设立“定向培养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奖励有志到煤炭企业就业的优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煤炭类专业人才培养良型循环。煤炭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合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正向拉动相关专业学生就业[5]。煤炭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煤炭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应对新能源变革,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关闭亏损煤矿,促进煤炭资源有序、安全、高效、精准开采,提高生产利用率,扭转煤炭产业亏损局面,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槊禾堪踩类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6]。

(三)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煤炭特色类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煤炭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及时了解煤炭行业发展趋势,掌握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结构,与企业建立反馈机制[7],了解煤炭企业对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体系,明确办学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发挥特色办学优势,避免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要脱钩,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8],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双师型”教师的示范作用。学院要通过激励政策,鼓励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组建协同创新教学团队,与煤炭企业合作,开展安全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团队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院可定期举办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技能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国家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战水平、岗位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

要探索就业新举措,做好就业宣传和服务工作,让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具有为我国的煤炭科技事业服务的意识和决心。学院要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资源优势,完善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另外,学院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建设创新创业网站,加大宣传力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总结推广各地、各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定期聘请学院毕业生中的创业典范或专门的培训机构开展专题讲座、创业咨询服务等,引领学生自主创业,在校企帮助下成立模拟公司或实体公司,组织学生参加省和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带动学生就业。

(四)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应加强自我完善,调整就业观念

高职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另外,在煤炭行业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高职学生要调整就业观念,放弃就近就业,调整职业期望值,可以到西部煤矿就业,以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多方位就业。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2016.12.

[2]马鑫民,张晓红,高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煤炭基层就业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8):62-64.

[3]刘远,俞书伟,杨子江.当前煤炭高等教育发展关键因素的调研分析[J].高教学刊,2016(8):10-11,13.

[4]刘玉峰,李建楠,陆继锋.煤炭主体专业校企订单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6):66-70.

[5]杨静,杨向辉,张光源.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影响因素――基于14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5(6):97-107.

[6]畅军亮,吴丹.煤炭经济下行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9):57-59,64.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3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地质勘查则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煤炭部属院校归属地方,归属地方的煤炭高等院校已更名、合并或升格;原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归并为地质工程专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前后,煤炭工业低潮,煤炭地质勘查队伍缩减。由上述因素导致煤田地质勘查类课程停开,部分院校仍开设矿产地质勘查类课程,但内容转为一般性矿产地质勘查,对于煤炭地质勘查而言没有针对性。因此,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强劲需求,煤炭工业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蓬勃发展,对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大学本科阶段开设煤炭资源勘查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近年来,各原矿业类高校地质类专业相继不同程度地对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加强了煤田地质和资源勘查方面的比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使矿业类高校的传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课程目标定位

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基础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当代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钻探、物探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核心,同时还涉及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矿产地质勘查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对从事煤炭地质勘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勘查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煤炭地质勘查人员不仅需要坚实的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从而必然促使煤炭地质勘查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当前,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从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型,“煤炭地质勘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从原有的纯地质技术人才拓宽到以地质技术为基础、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3课程内容体系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较广泛,主要涉及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它们各有独立的科学体系,而又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煤层以及含煤岩系成因、性质和其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煤炭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门来自生产而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学科,其目的是为煤矿设计与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而顺利的开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煤田地质理论及其相关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经过一定阶段的工作,寻找和探明煤矿床,对煤田的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技术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对煤矿床做出正确的工业评价。可行性研究属于工业技术经济学的范畴,是煤炭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其任务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根据煤矿床地质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选取合理的技术经济参数,预估煤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煤矿床地质勘查项目取舍和矿山开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矿产资源管理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管理等。煤田地质学是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工作的理论依据。煤炭地质勘查不仅是一项地质工作,而且又是一项经济活动,勘查工程的实施要符合经济原则,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地质成果勘查成果和最佳经济效益,技术经济评价是煤炭地质勘查的重要主要任务之一。矿产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矿产勘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煤田地质学、煤田勘查、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逐步形成与走向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的新学科框架体系。

4教学实施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其内容较广泛,所涉及的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四门学科,在以前都是独立的课程。为了适应专业改革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它们综合为一门课程。为了保持各分支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又突出重点、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构成统一的学科框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突出以下三方面特点:(1)系统性:由基础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手段、可行性研究和矿产资源管理构成的完整工作框架体系;(2)规范性:由相关标准、规范构成的煤炭地质勘查标准体系;(3)实用性:由理论、方法、规范、实例构成煤炭地质勘查教学体系。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针对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生产实习等环节。

4.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地质勘查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讲解。针对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具有内容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为基础,以收集的大量地质勘查报告、图件和表格为素材,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采用“案例—理论和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勘查实例分析讲解地质勘查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实施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每章开始均有本章要点提示,结束时有本章思考题,通过课堂讨论和布置课外作业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自我学习。本课程第一章“煤田地质学基础”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过,本门课程安排一次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自己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讲台讲授。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也使同学们在课程学习前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实践环节,也是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在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以具体的地质勘查为例,设置了读报告、读图和岩心编录实验,使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的具体实例分析相结合。通过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和煤炭地质勘查设计报告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勘查设计和地质报告的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矿产资源勘查地质成果的使用,地质勘查报告的组成和煤层综合成果表的基本内容等。通过地层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煤岩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储量估算图的阅读,使学生了解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有哪些主要地质图件以及这些图件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内容和读图方法,以及它们的用途,培养学生对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岩心编录实验,使学生熟悉煤炭地质勘查钻孔岩心描述和地质编录的内容,掌握钻探工程地质编录和岩心描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能力。

4.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训练,也是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课程设计采用手工编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结合。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设置了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勘查图件的绘制和资源储量估算,通过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使学生掌握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方法。通过地质图件的编制和资源储量估算,使学生掌握地质图件编制的一般步骤与具体方法和资源/储量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从地质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4毕业生产实习

毕业生产实习是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实践应用。为了把地质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与煤炭行业的相关单位建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院已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河北煤炭地质局等煤炭行业建立地质工程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实习中,为学生提供了煤炭地质勘查现场实习的平台。在本科毕业设计中,根据学生意愿并结合单位用人需求,直接将学生送到煤炭地质勘查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为地质工程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毕业生去煤炭地质部门就业搭建了通畅的桥梁。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同时也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新鲜动力及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达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

5结束语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4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采矿工程学科

一、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状况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向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目前世界各国如日本、加拿大、德国、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高校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主动与企业和科研部门合作,努力探索各种产、学、研三结合的方式和途径,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一60年代,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生产实践,开始迈出了与企业合作教育的步伐。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产学研的合作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近年来,经过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探索和努力已形成了一些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自1986年以来,我国创造了一些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共建高科技经济实体;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试点工作站等机构;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培养和培训科技和管理人员;组建产学研联合促进会,加强地区与校所之间的全面合作关系;注重国际间的科技合作;组织高层科技人员对企业进行诊评活动等。这些产学研合作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对搞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了新的办学思路,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完成办学任务的根本性措施。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拓宽科研领域,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这不仅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采矿工程学科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途径。各有关高校先后进行了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开设研究生班,采矿工程专业证书班,举办矿长、总工程师培训班,为煤矿企业培养高素质采矿人才。

不仅为学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而且密切了校企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采矿学科为经济建设服务,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增强了采矿专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在全日制本科教育中,建立了良好的实践、实习基地。在实习方式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保证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

二、采矿工程学科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高办学实力、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教育能有力地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实践性教育环节建设以及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通过合作教育提高了采矿专业教师的工程技术水平;改变了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单一的局面;为采矿工程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注人了新的活力;增强了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

煤炭企业是采矿工程学科重要的实践基地,横向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煤炭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场所,必将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科研工作,加快煤炭科技的转化方面,对采矿工程学科产生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

2.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锻炼和提高采矿专业师资队伍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措施的实施,可改进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锻炼和提高了师资队伍。

3.知识经济时代向采矿工程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出迫切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向我们走来,面对新的挑战,积极探索和研究采矿工程学科产学研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以提高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层次,已成为采矿工程学科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采矿工程学科必须培养高素质的采矿技术人才,而这样的人才难以仅在学校狭窄的范围内培养出来,必然开拓新的培养模式。学科除了进一步改革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及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改革管理的模式外,还应开阔眼界,瞄准煤炭科技发展前沿,抓住煤炭企业科技进步的关键,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变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办学,开拓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途径,形成以高校为核心,产、学、研密切结合,面向煤炭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实现教学、科研与煤炭企业生产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完善和发展

采矿工程学科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促进采矿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目前煤炭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因而影响到采矿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目前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前提和重要内容之一。就采矿专业学生而言,由于主要来自农村,具有诚实、质朴、好学、_L进以及能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针对这一特点,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敬业奉献、勇挑重担、遵纪守法、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的高尚品德。

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合作教育还使学生树立现实的职业观,学生精神风貌在合作教育中得到升华,工程实践能力在合作教育中得到提高。据有关调查资料,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后毕业生的思想素质比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前的毕业生在若干方面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加强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高采矿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改革。如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条件等,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和内容之一。众所周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专业能力外,还涉及方方面面的能力培养,如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等。加强采矿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高等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懂工程、会管理、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的复合型采矿技术人才,必须改革教育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现代人才培养之路。

采矿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四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例如一些实验只是验证性的而不能让学生做一些研究性和探索性实验。而在产学研合作育人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煤炭企业所具备的实习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条件,一些现代化矿井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习实践基地。一些煤炭企业尤其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矿井,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设备仪器可以提供给学生在实验、实践中使用,增强学生与生产之间的认识。

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为采矿专业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煤炭企业要发展,必然要重视煤炭科学技术。对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为科研课题与高校合作,并让学生参与实际课题,使他们在校期间就可以得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近年来,采矿学科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到教师进行科研的矿井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基地,高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践负责。

实习单位选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对学生实习、实验的指导,并及时向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综合情况。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煤炭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由相关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的教师共同指导。由于高校可以为煤炭企业提供人才、科技成果、智力、信息等资源,能解决现场所面临的各项科技课题。而煤炭企业从这种科技投入中可获得实际经济效益,就会积极支持学校的教学、实习、实践等活动。这样可使合作教育有计划性、连续性、能稳定地向前发展,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的联合体。充分发挥高校外部的教育资源,为提高采矿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

勇于创造,积极探索“产学研”新模式,提高采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内外大量教育实践表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确是促进高校健康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但这需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不断探索、改革、完善和发展。借鉴国内外其它行业的经验并针对采矿学科的自身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尝试。

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联络机构。目前由于一部分煤炭企业经济效益较差,使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缺乏应有的积极性。

因此高校应积极主动、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联络机构,并加强这些机构的服务职能。在产学合作教育中不断增强双方的内在动力。高校必须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要改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产学合作办学,改单向式的课堂育人为产学研合作育人,深刻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联络机构,不断强化这种内存动力,使产学双方长久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建立科研基地,促进产学研结甘。采矿学科“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是煤炭企业,好的合作煤炭企业,对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对促进“产学研”结合有重要意义。建好科研基地,除科技合作以外,还包括人才一培训、毕业生分配、技术专题讲座等合作内容。学校要利用科技优势主动、热情地为企业服务,成为企业的良师益友。不断促进双方的了解与信任,以使合作长期稳定、和谐、健康地发展下去。

促进煤炭企业在学科建立企业信息、技术中心。煤炭企业在高校建立信息、技术中心的目的是发挥高校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扩大信息技术交流。高校可以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围绕煤炭企业面临的生产技术难题,进行调研、考查,积极主动向煤矿传递科技信息,从中寻找新的技术结合点。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5

通过实习,的收获是感受到真实的井下环境,采煤器械的实物,感触颇深。当我换上矿工服的时候,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矿井工人的不容易,大夏天还得穿上棉衣棉裤雨靴,佩戴沉重的自救器,矿灯等,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采矿实习个人工作报告总结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采矿实习报告总结1时间流逝,本次实习就要结束了。此次毕业实习是我真正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期,是学完专业知识后的一次较全面而又深入的现场专业实践。在实习期间受到了矿山各部室、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即将圆满顺利地完成毕业实习的各项任务。现在,我就把我在实习期间,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归和感想纳总结如下:

一、在______井技术组实习期间,在安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下巩固了矿山测量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全站仪在井下的使用;全面复习和亲自实践了测量成果(数据)的整理和计算;熟悉和实践了把测量成果(数据)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或立面图上;知道在井下是如何放中线、腰线、定方位;检查巷道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阅读熟悉采煤、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阅读收集到矿井地质、生产技术等相关资料。

二、在安全通风管理部期间,大量阅读了煤矿五大灾害的相关知识;了解到煤矿特种作业工种的培训、考试与发证;了解阅读了一些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阅读《______煤矿________年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了解矿山各部室的工作职责;了解矿井的通风情况、反风计划与措施等。

三、在跟领导技术员下井的期间我有了进一步的体验:采煤掘进工作面的灰尘大、噪音大;由于矿山开采年限长,矿山水平多巷道长,走到最低开采水平的工作面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比较累;迎头的狭窄施工条件恶劣。从我们走过的巷道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例如在课本上看到的采掘工作面是那么的光滑顺畅那么宽敞清楚,但是现场的情况绝对不是那么的清晰没有空间思维能力的人根本搞不清楚方向……

在____煤矿各部室领导的在大力支持与帮助指导下,这次毕业实习即将圆满地结束了,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以前在学习中的不足。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我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的许多知识,我深刻的认识到今天作为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就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应该为自己的专业贡献力量。虽然我们即将走向社会,但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

可在实习期间的每一件小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人际关系、机会、评价、竞争、成功、失败等各种我们在今后经常会遇到的事件,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石。在人身的漫漫长路之中,我要再学些什么,再做些什么,这短短的两个月给予我很好的启示。

对于我来说:毕业实习是将来工作的一个缩影,我即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面对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我希望我能用这么一句话提醒自己:“不说我不会,而是我行,要敢于迎接挑战、抓住每次学习机会!

在这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受益匪浅。只是没有必要将它一一列出,因为我知道实习期间的收获将在今后工作中有更好的体现。总之要感谢各位领导的培养,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提高工作能力。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这次实习是我的一个转折点:标致着我在学校学习的终结,要逐渐改变我的学习方式;要求我具有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采矿实习报告总结220____年____月____日星期一早晨5点中就起床准备出发实习基地,六盘水土城矿务局。

这次实习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实习,所以同学们都很兴奋,毕竟是第一次,有好多人晚上都没睡得着。我们离开了呆了3年的母校,出发去我们将要为期5天的实习基地----土城矿务局。由于贵州这个地方交通不方便,所以要坐6个小时的火车,所以从早晨5点出发下午才到了。第一天就是在劳累的旅途中度过了。不过矿上的领导们对我们这些实习生很是关照,从他们亲切的问候和热切的举动中像是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从住宿和伙食上就能看的出来的就像我们回到了家。在此向矿上的领导致敬!!原本不安的心平静了下来,因为土城矿务局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亲切的。我们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好好的实习,与矿上融为一体,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

接下来的几天,是矿上领导安排我们学习相关学习,由矿上的各科室的科长副总等等领导给我们做报告。包括:一、矿局概况简介。(包括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工农业生产概况,煤田分布情况及井下地质条件、煤炭储量、__、水、火、煤尘等条件,矿井建设发展情况及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二、管理制度。三、安全措施注意事项。还重点介绍了矿井的开拓方式,包括井田范围及尺寸井型及服务年限,井筒形式、数目和位置,水平划分及服务年限。学习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的有关知识,实习矿井采煤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了解矿井运输、提升、通风、供电、压风、排水系统及主要设备和设施情况。学习矿井主副井提升方式、主副井提升容器、装卸载方式、提升机房位置、主要设备组成及型号。了解地面工业广场不知、地面主副井附近运输系统的布置,地面通风机房、空压机房、地面中央变电所、机修厂、选煤厂等的一般情况。

是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能笑的出来了,谁会知道我们男生平时洗澡也就是最多十分钟,但是那天光洗澡就用了至少半个小时还没洗干净,那眼圈里就像是涂了__用的化妆品一样是黑色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甚至耳朵里也是黑的当然还有鼻孔里也是,从头到较没有不黑的地方。在回宿舍的路上有人就这样说了,以后再也不想下井了就是下去逛一圈都是这个样子那以后工作一天的话还不是洗澡都要洗个半天啊!

在土城矿务局领导的在大力支持和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这次毕业实习圆满地结束了,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以前在学习中的不足。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我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的许多知识,我深刻的认识到今天的我作为贵州大学的一分子,作为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就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应该为自己的专业贡献力量。我知道煤炭作为工业的粮食,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煤炭资源储量比较丰富,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煤炭资源的开采就要靠我们今天每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所以既然我们肩负着这样的重任,我就应该努力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我相信只要我们今天的每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都认真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弄清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我相信明天的采矿行业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虽然我们即将走向社会,但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可在实习期间的每一件小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人际关系、机会、评价、竞争、成功、失败等各种我们在今后经常会遇到的事件,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石。而在这剩下大四一年的生活中,我们要再学些什么,再做些什么,这短短的5天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对于我来说:生产实习是将来工作的一个缩影,当我们就离开学校,面对新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我希望我能用这么一句提醒自己,迎接挑战、抓住每次学习机会!煤矿工作是艰苦的行业,地下作业,随时有__爆炸的可能性。__爆炸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还有顶板垮落,煤尘爆炸等等。然而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性,只有认真遵守各种安全制度,作业规程,才会尽量少发生事故。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我认为安全与生产不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的双方,安全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我们要坚持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井上井下的全方位、全过程,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采矿实习报告总结3在________矿的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和矿工程技术人员的悉心帮助下,我对煤矿实际生产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生产现场有很多东西是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也有些东西是同课本不一样的,因此,通过这次实习,切实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生产现场巩固加深了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更好的认知了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煤矿生产现场工作环境恶劣,受工作面环境阴暗、潮湿、杂乱、噪音、灰尘等因素影响,煤矿工人是艰苦的,是伟大的,是应该要受到尊敬的。全国能源大约有百分之七十多来自煤炭,我们煤炭工人正是在这样一个极度恶劣的环境了为国民开采光明、开采温暖。我们要用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技术、装备来改造矿井,提高工效,改善工作面环境。

在对煤矿工作现场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后,下面就是煤矿生产中最重要,也是永远都放在第一位的安全问题。既然煤矿是一个环境恶劣的工作场合,因此我们对安全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认识安全、了解安全、突出安全、安全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一通三防”。加强对工人的教育和工人的自我教育,让“安全为天”的思想深入每个矿工内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安全无小事儿,绝不违章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我们作为采矿专业学生,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然后,在本次生产实习中,对煤矿各个职能科室的运作、协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煤炭由工作面采出,到运输,到提升,到井口煤仓,到洗煤厂等等等环节都离不开精确的调度。同样,矿山运输任务也需要通过调度室,调度站的协调。煤矿生产任务的井然有序,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接,离不开各个职能科室间的配合与调度室的精确引导。同时,调度人员还应该时刻监视矿井通风情况、供电情况、瓦斯情况等。我们在学校的所学,都仅仅是明白理论上的运输环节,在生产实际中是不会有书本上那么理想的环境,因此对煤矿生产运输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远远非书本中所能学到的。

其次,通过本次实习,对煤矿采煤工作面、掘金工作面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其作业规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加深了在理论中的所学。工作面迎头有时候会遇到断层等地质构造,角度、方向有可能不是一条直线,这点在书本中是想不到的。且巷道壁也并非书本中所看到的光华整洁。但是,通过在书本中的理论所学,我更轻易的掌握了生产现场的巷道走向及作用,并能清晰的反应到图纸上,我想,这也算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吧!

最后,我有幸参观了________矿矸石充填现场。为了开采工广压煤,利用矿前期生产的矸石对回采工作面进行充填,以防止开采引起的地标下沉,保护工业广场及村庄安全。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我会想起在书本中的例子,发现了相同点,也发现了我们自己的特色。煤矿是千变万化的,并没有绝对,书本中的东西适用于所有的矿井,但没有任何两座矿井完全一样。东庞的充填方案是在矸石山附近向工作面打钻孔,让矸石以及其他填充物顺钻孔流向工作面采空区,这样的好处是提高了效率,并且节约了运输成本。因为煤矿辅助运输工作是异常繁杂的。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也正是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三年中所学的文化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从大方面的采煤,井巷,通风道小方面的测量,地质,机电等等。同时我利用我的所学,对煤矿生产现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们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这次的生产实习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最后感谢那些帮助我的老师,煤矿技术人员!

采矿实习报告总结41、实习时光

20____年10月22日,上午8:00——12:00;下午2:30——17:00。

2、实习地点

神华宁煤集团教育培训中心

3、实习目的

透过这次认识实习,让同学们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机、运输顺槽、掘进机、中央变电所矿山供电系统及其通风系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明白其简单的工作原理。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的机械工作联系起来。进而使同学们对采矿工作有新的认识。

4、实习资料

(1)运输巷道内的布置:巷道顶部有锚杆和金属网固定,在巷道的旁边有进水管路排水管路及其消防管道。行人侧宽度约为700mm非行人侧宽度约为500mm。

工作流程:从工作面采下的煤经刮板输送机到破碎机,经破碎机破碎运输到转载机,经转载机将煤送往皮带运输运往地面煤仓。

皮带运输包括:卸载部,驱动部,储带箱,张紧部,绞车、机尾部。

保护设施有:满仓保护,拉线保护,跑偏保护,温度保护烟雾保护,速度保护,等。

(2)液压支架

支架型号:zzp4200/17/35Z—支架,Z—支撑,p—铺网,4200—能承受的载荷,17—最小高度,35—高度

乳化泵型号:WRB200/31。5W—卧式,R—乳化,B—泵,200—每分钟流量,31。5—MPa

采煤工作面液压支架组成:工作面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过度支架—端头支架—液压支架—破碎机—桥式转载机

液压支架结构部件:顶梁、底座、掩护梁、连杆、前梁、伸缩梁、推移箱、推移千斤、调顶千斤、插动回路浮动活塞、液压锁、喷雾装置等

工作面保证三直原则:支架摆放直、刮板输送机直、采煤工作面直

工作原理:液压支架在工作过程中,务必具备升、降、推、移四个基本动作,这些动作是利用泵站供给的高压乳化液透过工作性质不一样的几个液压缸来完成的。

支架和输送机的前移,都是由底座上的推移千斤顶来完成。当需要支架前移时,先降柱卸载,然后高压液进入推移千斤顶对活塞杆腔,另一腔回液,以输送机为支点,缸体前移,把整个支架拉向煤壁;当需要推输送机时,支架支撑顶板后,高压液进入推移千斤顶的活塞腔,另一腔回液,以支架为支点,使活塞杆伸出,把输送机推向煤壁。

当需要支架上升支护顶板时,高压乳化液进入立柱的活塞腔,另一腔回液,推动活塞上升,使与活塞杆相连接的顶梁紧紧接触顶板。

当需要降柱时,高压液进入立柱的活塞杆腔,另一腔回液,迫使活塞杆下降,于是顶梁脱离顶板。

(3)割煤机

1。型号:MG300/700-AWD1

2。组成:截割部,牵引部,电气控制箱,附属装置截割部:摇臂、行星减速箱、螺旋筒等牵引部:减速箱、行走机构、高压箱

电气控制箱:主电动机和副电动机、电磁阀箱、隔离开关、监控设备。

附属装置:底托架、喷雾装置、电缆水管拖移、紧链装置、摇臂调高装置、防滑装置等组成。

3。工作原理:以螺旋滚筒作为工作机械的采煤机械,当滚筒旋转并载入煤壁时利用安装在滚筒上的载齿将煤破碎,并透过滚筒上的螺旋叶片将破碎下来的煤装入刮板输送机。

(4)联络巷

实习的第一项资料是掘进机,在通往掘进机的巷道,首先看到的是通风系统,风机与隔爆开关分别布置于巷道两侧,为巷道及采掘工作面带给新鲜风流,紧之后就是风门,为让巷道的风流不至于短路,巷道都设有两道风门,其中一道打开时另外一道就会关掉;其次是巷道的支护,我们能够看到锚杆与金属网混合支护,巷道成梯形状,巷道顶板设有防爆水槽,用来防爆、降尘、灭火;最后是掘进机,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十分庞大的机器,其构造大致分为切割部、铲板、小溜子、操作台、泵箱、接线组、左右履带,掘出的煤用皮带运往地面。掘进机型号:KBZ200/1140(660)(A)

组成:截割机构、装载机构、运输机构,行走机构。其他辅助系统有:电控系统、液压系统、水过滤循环系统、以及部分辅助系统。

风门分类:按用途分为永久性风门、临时性风门以及带调风窗用来调节风量的调节风门。

作用:风门是用以在需要通车和行人的巷道隔断风流或调节风量的设施。其煤矿风门常常成对出现,一个风门开则另一个务必关的原则。

隔爆水槽:矿用隔爆水袋是为了防止__爆炸引起煤尘爆炸时来稀释部分煤尘的。以减轻煤尘爆炸对矿井的危害。

(5)矿山供电系统

电力是现代化矿山企业生产的主要能源,现代的煤矿生产机械无不以电能作为直接或间接的动力,矿山的照明、通讯和信号也都使用电能,因此,矿山供电的可靠性、供电的安全性、供电质量的好与坏、供电的经济性等都对矿山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

矿山供电系统分为井上供电系统与井下供电系统两部分。其中井上供电系统包括地面变电所和高、低压配电网。地面变电所有两回路电源进线,任一回路因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应仍能担负矿井的全部负荷,以保证可靠供电。井下供电系统由两回路或更多高压电缆供电,并引自地面变电所的不一样母线段。任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能担负全部负荷。

(6)操作演示

在实习的最后阶段实习,为了更深入的让同学们了解井巷中的运行状况,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部分同学操作了掘进机、液

压支架以及采煤机,将采煤及运输的各个动态状况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从静态的讲解到动态的运行了解到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帮忙同学们理解课本知识。

5、收获与体会

理论终归要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次的实习正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们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更能理解的到位。

说到收获,本次实习的收获就是让我们较系统的把煤矿的生产流程了解了,巷道建设,通风,供电,掘进以及运输等。在我们的大脑里初步的印下煤矿的整体轮廓,对于煤矿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又大一刚到校的一问三不知到此刻的有所了解的过度,此刻在我们的思想中已不再是单单的挖煤了,而是对于整体煤矿开采的规划管理层面。要说一个煤矿是怎样运行的,这可不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在安全的同时完成必须的产量,甚至超额完成。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这就要说到效率的问题了,一个产业规划完整与否,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率的高低。透过本次实习,深切地认识到我们已不再是仅仅的纸上谈兵,而是要实地指导生产,为企业赢取的效益。

煤是工业的粮食,一点都不为夸谈。矿工们的工作生活我们能够想象,作为新世纪的知识分子,我们更就应发扬劳苦大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理论课程上我们就应认真刻苦,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为劳苦大众带给更为便捷安全的工作环境。

采矿实习报告总结5时间飞逝,岁月如歌,转眼已经工作半年了,在这期间,我的认识到自己的实践经验少,操作技术差,对细节的要求和认知上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有信心并在我下一个工作岗位中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争取在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总结中成长,在不断的审视中完善自己。在此我对自己在这半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做以总结汇报,来说明自己在这一段时间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

一、主要学习经历:

1.7-10月,我在采煤三队S12629面实习。

(1)现已初步掌握了高瓦斯薄煤层的采煤工艺,对进刀方式及采煤工艺的“落,装,运,支,处”五大流程有了一个全面的掌握。

(2)了解了采煤机,液压支架,溜子以及沿层抽放和分层抽放瓦斯的原理。

(3)在联队师傅张作伟的指导下,对绞车,皮带端头以及乳化泵的维护也能基本掌握。

(4)在队长,书记,技术员的教育指导下,对顶板,底板,溜煤眼,以及运煤系统,通风系统有了部分了解。

(5)在指导老师漆兴文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放下学校的心态,要理论结合实践,实践融入理论当中,并对矿井的建设,主副斜井,立井的布臵上有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

2.10月-12月,我在运输队实习,主要参与任务和工作有以下几点

(1)在队长的领导下协助负责全矿运输技术管理工作。

(2)掌握全矿的运输线路,编制运输安全规程以及有关安全措施,并向职工传达贯彻执行。

(3)协助技术员,队长编制机车、车辆线路的大、中、小修计划以及有关安全措施,并组织职工努力实现。

(4)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运输调度、司机操作技术、运输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并向领导反映或汇报,特殊情况立即向矿长长汇报。

(5)协助队长搞好安全运输工作,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改善运输环境,提高运输效率。

(6)协助队长做好事故调查分析工作,并在事故发生后写出事故报告,报矿委安监站。

(7)在工作中积极向老工人学习各种操作技能,了解各类设备的各种常识;

(8)是在实践中联合对煤矿三大规程及标准化的学习,熟悉了解本队井下各种设备的布局,性能和用途,熟悉检修工艺流程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同时也熟悉了检修班各项工作中的施工组织安排。

(9)在生产班熟悉了各岗点工的工艺流程、循环作业过程,为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运输队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可能解决的方案有以下两点:

(1)年龄老龄化,年轻工人不足。在排班和井下指挥时,与新工人交接困难,然而老工人可点到为止。

解决方法:1,扩招年轻工人,集中学习。2,可将部分(年龄偏大或有轻伤)一线工人调往运输队。

(2)2号副立井即将贯通,S三区矸石将从2号副立井排出。造成路线较长,人数众多,管理困难。

解决方法:将运输队分为两个队,集中管理。

二、实习感受

1.7-10月,我在采煤三队S12629工作面跟班实习,作为一名见习技术员,我深知自己的能力欠缺,但我始终把自己所学与矿井实践联合。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在这段认识与再认识的期间内,我努力培养了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并做到跟班同进同出,让自己能够融入团体。在同事与老师的帮助下,我懂得了把煤矿安全必须放在首位的真正含义。痛恶“三违”,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加强整体思想觉悟的重要性。

2.10-12月期间我在运输队实习,经历了10.10和12.10煤矿伤亡事故。

这俩次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煤矿这个高危行业,作为技术人员我们一刻也不得掉以轻心,安全责任大于天。这俩血与泪的教训,使我对安全这个概念有了一个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做为矿工,可以说,安全就是最大的幸福。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保证安全就必须端正态度,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安全生产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应小心翼翼,谨慎从事,不能有丝毫“胆大”马虎。隐患会一直存在,因此永远不可以掉以轻心

在事故发生后,我也怀疑过我的工作,一度迷茫过,但经过一些反省与认知,我认识到我不能去逃避。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勇敢的去面对。

在运输队工作的日子里,认识到我矿JKM-2.8米绞车是全矿的生产命脉,运行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全矿的生产、入井人员的安全。通过对电控系统的改进,成功克服了绞车的影响时间,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由于到运输队的时间也不是很长,缺乏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以后会经常的自我总结反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这半年的专业技术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技术员的工作岗位必须有肯吃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和谦虚审慎的工作作风及丰富的相关专业技术方面的基础常识。我会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技术管理工作中去,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采煤三队和运输队的实习基本结束,我确实感觉到了一些从未遇见的寂寞与空虚。有时候确实很迷茫,不知所措,但是得知赵董事长的训话,如当头棒喝,我又重新拾起了我的理想。这一次我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因为我肩负着责任。我会更加珍惜这份工作,同时也会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工作中,为矿为联队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使自己成为一个可用之人。

三、下一阶段计划

1.在下的一个工作岗位,坚持跟班,并且多参加实践,努力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2.多听,多看,多学,多问。

3.放平心态,从小事做起,要相信万丈高楼平地起。

4.学会当一名实在的工人。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6

煤矿毕业实习报告1:

时间流逝,本次实习就要结束了。此次毕业实习是我真正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期,是学完专业知识后的一次较全面而又深入的现场专业实践。在实习期间受到了矿山各部室、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即将圆满顺利地完成毕业实习的各项任务。现在,我就把我在实习期间,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归和感想纳总结如下:

一、在xxx井技术组实习期间,在安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下巩固了矿山测量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全站仪在井下的使用;全面复习和亲自实践了测量成果(数据)的整理和计算;熟悉和实践了把测量成果(数据)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或立面图上;知道在井下是如何放中线、腰线、定方位;检查巷道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阅读熟悉采煤、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阅读收集到矿井地质、生产技术等相关资料。

二、在安全通风管理部期间,大量阅读了煤矿五大灾害的相关知识;了解到煤矿特种作业工种的培训、考试与发证;了解阅读了一些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阅读《xxx煤矿XX年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了解矿山各部室的工作职责;了解矿井的通风情况、反风计划与措施等。

三、在跟领导技术员下井的期间我有了进一步的体验:采煤掘进工作面的灰尘大、噪音大;由于矿山开采年限长,矿山水平多巷道长,走到最低开采水平的工作面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比较累;迎头的狭窄施工条件恶劣。从我们走过的巷道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例如在课本上看到的采掘工作面是那么的光滑顺畅那么宽敞清楚,但是现场的情况绝对不是那么的清晰没有空间思维能力的人根本搞不清楚方向

在xx煤矿各部室领导的在大力支持与帮助指导下,这次毕业实习即将圆满地结束了,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以前在学习中的不足。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我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的许多知识,我深刻的认识到今天作为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就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应该为自己的专业贡献力量。虽然我们即将走向社会,但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可在实习期间的每一件小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人际关系、机会、评价、竞争、成功、失败等各种我们在今后经常会遇到的事件,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石。在人身的漫漫长路之中,我要再学些什么,再做些什么,这短短的两个月给予我很好的启示。

对于我来说:毕业实习是将来工作的一个缩影,我即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面对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我希望我能用这么一句话提醒自己:不说我不会,而是我行,要敢于迎接挑战、抓住每次学习机会!

在这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受益匪浅。只是没有必要将它一一列出,因为我知道实习期间的收获将在今后工作中有更好的体现。总之要感谢各位领导的培养,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提高工作能力。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人身的任何工作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总有一些艰难困苦,每经历一次都需要很多的勇气,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度过苦难,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的是要敢于承认失败,面对失败,努力去做,解决它,有这个决心,我想人生会成功的,至少可以无憾!这次实习对我们很重要。这次实习是我的一个转折点:标致着我在学校学习的终结,要逐渐改变我的学习方式;要求我具有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毕业实习以来的总结,总结是为了寻找差距、修订目标,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提高。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我有信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任务。

煤矿毕业实习报告2: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地位。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60%。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呈现多样性,煤层厚度从零点几米到几十米之间变化,为了开采煤炭,需要开掘大量的煤岩巷道。掘进和回采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生产环节,采掘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能力和安全。高效机械化掘进与支护技术是保证矿井实现高产高效的必要条件,也是巷道掘进技术的发展方向。

1.巷道掘进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矿井设计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岩石集中巷布置方式,将开拓巷道和采准巷道布置在煤层中,增加了煤巷在井巷工程中的比例。目前,煤矿掘进巷道中大量的是煤巷,约占总掘进巷道工程量的70%左右。

我国煤巷高效掘进方式主要有3种:第1种是悬臂式掘进机与单体锚杆钻机配套作业线,也称为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在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掘进机械为悬臂式掘进机,它适应范围广;第2种是连续采煤机与锚杆钻车配套作业线,在我国神东、万利等矿区及鄂尔多斯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主要掘进机械为连续采煤机,它需要多巷掘进,交叉换位施工;第3种是掘锚机组掘锚一体化掘进,仅在一些矿区进行了使用,目前处于试验阶段。

1.1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

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由悬臂式掘进机、转载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或刮板输送机)、单体锚杆钻机、通风除尘设备及供电系统等设备组成。悬臂式掘进机是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的关键设备,掘进机的性能对于提高掘进工效和掘进进尺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煤巷悬臂式掘进机的研制和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30~50kW的小功率掘进机为主,研究开发和生产使用都处于试验阶段。80年代初期,为适应煤矿机械化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引进了AM50型、S-100型掘进机两种为代表的机型,对发展我国综掘机械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国内加强对引进机型的消化吸收工作,积极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地质条件和生产工艺的综合机械化掘进装备。经过近30年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目前,我国已形成年产1000余台的掘进机加工制造能力,研制生产了20多种型号的掘进机,初步形成系列化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AM50型、S-100型掘进机均为国外20世纪70年代的产品,设备功率小、机重轻、破岩能力低及可靠性差,仅适合在条件较好的煤巷中使用。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发了以EBJ-120TP型掘进机为代表的替代机型,在整体技术性能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正在推广应用。EBJ-120TP型掘进机于2002年通过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鉴定,2003年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应用500多台。

我国研制的新一代煤巷掘进机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1.1整机结构紧凑、设计合理;

1.1.2机身矮、重心低、工作稳定性好;

1.1.3生产能力大、破岩能力强、适应性好;

1.1.4采用液压马达直接驱动装载机构,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性高,减少了维护量;

1.1.5采用无支重轮履带行走机构和履带导向轮黄油缸张紧装置,提高了履带行走机构的可靠性;

1.1.6液压系统简单可靠,增设了自动加油装置,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1.1.7电气系统采用了PLC控制,具有工矿检测和故障诊断功能。

近几年,国产掘进机在煤巷掘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际年进尺可达6 000~8 000m,基本满足了煤巷高效掘进的需要。2004年潞安矿业集团常村煤矿综掘一队采用 EBJ-120TP型掘进机,在大断面煤巷掘进中创月进680m的好成绩。2005年金峰集团寸草塔煤矿使用EBJ-120TP型掘进机最高日进尺为72m,月进尺905m。2005年鄂尔多斯宏景塔矿使用EBJ-120TP型掘进机日进尺达到了40m。

悬臂式掘进机在我国重点煤矿已普遍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是单巷掘进,且采用单体锚杆进行锚杆支护,掘进和支护不能平行作业,影响了掘进速度的进一步提高。

1.2大断面煤巷连续采煤机高效掘进

连续采煤机是一种具有较大截割宽度的集落煤、装运及行走为一体的综合机械化掘采设备,在国外广泛应用于矩形断面的双巷或多巷快速掘进,以及短壁开采,已成为现代高产高效矿井的重要设备。我国引进连续采煤机始于1979年,迄今为止大体经历了单机和成套设备引进两个阶段。目前我国神东公司、晋城煤业、万利公司、晋神公司、鲁能集团、伊东公司及伊泰公司等矿区使用连续采煤机近60余台,用于大断面煤巷的掘进和短壁开采。

连续采煤机掘进工作面设备配置按工作面运输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间断式运输方式,工作面配置为连续采煤机、运煤车或梭车、给料破碎机、锚杆钻车、铲车及胶带输送机;另一种是连续运输方式,工作面配置为连续采煤机、锚杆钻车、连续运输系统、铲车及胶带输送机。连续采煤机在大断面煤巷掘进时,连续采煤机与锚杆钻车采用交叉换位作业方式,如图1所示,连续采煤机在运输巷道掘进的同时,锚杆钻车正在回风巷道进行锚杆支护作业,当连续采煤机完成一个掘进循环时,与锚杆钻车交换位置。为满足机器调动和运输的要求,两条巷道之间每隔50m掘一条联络巷。

2.巷道掘进影响因素

巷道掘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较多,该系统中包含人(施工者和管理者)、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以及管理、安全、技术革新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所构成的综合复杂体系。现将其归纳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人的因素(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管理组织形式);(2)施工机械设备及生产技术因素;(3)施工工作地点安全因素(即环境因素)。三者之间如木桶理论一样,任何一个环节的欠缺都会影响到整个掘进施工的进度。下面就制约巷道快速掘进诸因素探讨分析:

1.人的因素

1.1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

一项工程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其永远不可能实现。无论是全自动机械化作业还是全人工原始施工,施工人员是关键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起积极能动作用,超过其他任何因素,其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1.2劳动者的素质

劳动者的素质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技术熟练程度、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安全教育等几个方面。影响地下矿山井巷掘进的因素很多,比如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程作业,操作人员文化水平比较低,对生产工艺不熟悉,对生产设备的性能了解不够,操作不熟练等等。因此,在施工前和劳动过程中,加大对工人的技能培训尤为重要,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获得改善,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新工艺施工前,要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使工人尽快掌握每一道工序及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此施工工艺顺利进行。

在掘进施工中,在人员配备上做到工种齐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各工程衔接紧密,有效地利用工时,提高工效、提高工人素质,培养出尽可能多的多面手,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掘进效率保持较高的水平。

1.3管理者的能力

管理者,特别是基层直接管理者的技术水平、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培训能力等方面在施工组织中尤为重要。施工过程中,作业规程编制及技术交底质量差,对生产的指导性不强;安全规程不完善,现场管理不到位或制定的管理制度未认真贯彻;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低,巷道掘进设计不合理,生产工艺不完善,支护设计不合理等都会给生产造成隐患,从而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

1.4管理组织形式

1.4.1基本管理制度

健全和坚持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设备和施工组织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是加快施工速度、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1.4.2合理的施工方法

对于巷道掘进,采取一次性开挖成型或多次开挖成型方式,根据围岩情况进行超前支护或初期支护,必要地段加强支护,以保证安全。

在支护过程中,改善施工艺,如采用湿喷工艺、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的锚杆支护等,既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又改善施工环境。

1.4.3科学的施工组织

①科学地施工组织要求作到以下几点:

②确定每个工序作业时间和循环时间,尽量压缩关键线路上关键工序外时间;

③多工序平行作业;

④编制合理高效的循环图表,优化劳动组织;

⑤合理选择施工作业方式和循环方式;

⑥确定循环合理的循环进尺。

2.施工机械设备及生产技术因素

2.1机械设备

钻眼、爆破与装运是巷道施工中主要工序,而钻眼与装运设备的合理选择及使用将直接决定巷道掘进速度。

(1)钻眼

当前巷道掘进普遍使用的仍是气腿凿岩机(如7655型、YT-28型、YTP26型等),由于气腿凿岩机输出功率小,钻速低,所钻炮孔深度浅,要想提高工作面钻孔速度,就得多机作业,但掘进工效仍无法提高。我国部分工程项目已采用单臂、双臂或三臂凿岩台车进行施工,但就我国凿岩设备使用及更新程度来说,大部分仍停留在第一、第二代水平,即气腿凿岩机或半液压凿岩台车水平。而国外在大断面巷道中已基本采用盾构机或TBM掘进机,小断面内均采用凿岩台车,使得钻孔时由换钎、定位、开孔钻孔、返钎均全部自动化控制。另外,60年代美国第一台直径3.1m的全断面掘进机试验成功(页岩中月进尺达到2087.6m),给巷道掘进带来新的革命。又经近五十年来不断研究,从技术角度出发,它已能在任何岩石中钻进。由于全断面掘进机掘进速度快,成本低,工效高,巷道掘进质量好,又安全可靠,所以其势必将取代其他凿岩设备。

(2)装运

装岩工序在平巷掘进中占整个循环时间的30~50%,当前国内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我国工程施工中装运机械共进行了四个阶段的更新,在装岩上总的趋势是从效率低的装载设备为主的间断出碴设备配套,向高效率连续出碴设备配套发展,即采用连续作业的蟹爪式或立爪式装载机与皮带转载机和矿车配套,或采用的无轨铲运机出碴或与大吨位自卸汽车配套出碴,其可把掘进工效提高1~2倍,采准时间缩短75~80%。

2.2生产技术

根据我国井巷掘进当前施工水平,广泛采用的仍是钻爆法施工,而支护方式基本为锚喷支护。该方法在施工速度、安全质量、劳动强度、生产成本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架棚支护和砌碹支护方式。但施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巷道成形欠佳造成网、喷质量差,锚杆安装质量不好等,对于围岩较差地段不但会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还会制约井巷掘进进度。

(1)改进光爆技术,加强巷道成形

当前巷道爆破均采用光面爆破,而大多为浅孔爆破,为提高进尺,可从加大孔深和孔径入手,并且经多年实践,中深孔(5m)爆破也是可行的。同时,为加强巷道成型,由于加大孔径而减少的扩炮孔数量可转移至周边,即增加周边眼数量,保证光爆效果。而且,增加孔深和炮眼数可以提高台车的纯钻眼时间,充分发挥高效设备的利用率。

(2)合理选择锚杆,提高安装质量

锚杆是否发挥作用,最关键是选型是否正确及安装规范与否。不同围岩需选用合理的锚杆,如砂浆锚杆、树脂锚杆、中空注浆锚杆及预应力锚索、对穿顶应力锚索等。锚杆安装角度、锚垫板是否贴紧岩面及注浆是否饱满,都将直接影响锚固质量。

(3)选用合格材料,保证网喷质量

金属网主要增加喷砼的抗弯强度和韧性,但其安装时必须紧贴岩面。选用合格的喷浆料生产砼,并选择湿喷工艺,不但可提高喷浆效果,减少回弹率,还可改善工作环境。

3.施工地点安全(环境因素)

(1)自然因素

地下突水、瓦斯、高地温及高压力围岩变形等自然灾害将直接危害巷道施工安全,其在施工中可借助相关设备(如地质雷达、红外线设备等)进行监测,采取必要措施达到安全条件,但其势必影响施工进度。

(2)人为因素

平巷掘进,基本为独头施工,掌子面空间狭小,人员、机械较多,空气质量差,特别是钻眼和出碴时。对此必须加强通风,保证空气质量及能见度,减少安全隐患。

人在施工中的随意性,是最不安全因素。在保证个人施工能力及操作规范性同时,安排合理工作时间、保持施工人员的良好施工状态,也是安全施工必备条件。

我国平巷掘进发展方向

凿岩爆破方面,在中小型矿山进一步推广半液压凿岩台车,在先进的大型矿山,特别是新建矿山引进推广先进的全液压凿岩设备,在长巷道独头掘进中,研制和推广凿岩装载联合设备,同时,进行小直径全断面掘进机的引进和应用。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7

关键词:瓦斯地质;安全工程;课程体系;优化

1瓦斯地质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煤炭和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煤矿瓦斯灾害严重,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较少。[1]煤层瓦斯是地质成因的,受地质条件的控制,为了解决煤矿瓦斯灾害和煤层气资源开发技术瓶颈,河南理工大学在上世纪60年代在全国率先开展瓦斯地质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开创了瓦斯地质学科,首创了瓦斯地质理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瓦斯地质理论体系,为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瓦斯地质学科逐步完善的历程中,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研究生班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等各种形式培养了大批瓦斯地质专门人才;如1985年经煤炭部教育司批准我校招收瓦斯地质研究生班,培养了一批瓦斯地质专家;1982年原煤炭工业部组织开展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编图工作和2009年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编图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培训班,对工程技术人员普及了瓦斯地质专业知识;研究生学位教育方面,招收少量的瓦斯地质理论与应用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了较高层次的瓦斯地质人才;但在本科层次瓦斯地质人才培养方面,基本属于空白。河南理工大学为了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需要,使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具备瓦斯地质基本知识,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了瓦斯地质学课程。尽管如此,很长一段时间瓦斯地质专门人才培养仍主要停留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层次上。这样的培养层次,一是瓦斯地质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二是由于缺失本科阶段瓦斯地质知识结构、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使得博士、硕士研究生层次瓦斯地质方向人才培养困难和生源不足。因此,进行本科层次瓦斯地质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为了满足我国煤矿急需培养大量的瓦斯地质人才的实际和我校瓦斯地质学科的未来发展,河南理工大学从2011级开始在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瓦斯地质方向本科班,进行本科层次瓦斯地质人才培养,目前已毕业两届。

2瓦斯地质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意义

课程体系是一所院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课程安排。安排合理的课程内容既能反映出学科的主要知识,又要符合知识发展的规律、时代的要求与前沿;合理安排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调整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促使各门课程之间衔接有序,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其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素质。[2]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培养出素质全面的人才,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5]瓦斯地质学科是河南理工大学的旗帜和标杆,进行瓦斯地质人才培养,加强瓦斯地质专业的建设对保持瓦斯地质学科领先地位和发展后劲意义重大。为了瓦斯地质学科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2011年,河南理工大学在本科层次上依托安全工程专业专门新开设了瓦斯地质方向,为瓦斯地质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该方向开设初期,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主要基于国内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勘探开发需求以及参考安全、地质、采矿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设置。瓦斯地质方向经过6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反馈信息和相关高校的调研发现,本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专业课程特色不鲜明、部分课程开设顺序衔接不合理、部分课程课时分配不合理、部分课程出现内容重复等突出问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优化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建设合理的安全工程专业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对培养瓦斯地质专门人才,继续保持河南理工大学在瓦斯地质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3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优化思路、目标

以“素质是前提、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为指导,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和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瓦斯地质学科特色,采用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用人单位对瓦斯地质方向人才要求,探讨瓦斯地质专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素质和能力,从教育学、人才学和瓦斯地质发展的角度系统分析瓦斯地质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建立瓦斯地质专门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相对应的该专业方向知识体系框架;以该专业方向知识体系框架为基础,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与瓦斯地质相关专业(主要包括采矿、地质、安全)有关专家、学者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会议交流、讨论,确定专业特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工程实践内容、教学实验内容等,并与现场积极联系,建立瓦斯地质工程实习基地;以理论课程和实习内容、实验内容为主题,根据课程内容、难易程度、与瓦斯地质的相关度,讨论分析各门课程的衔接关系和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确定各课程的开设时间、开设学时等。最终构建瓦斯地质方向的课程体系,优化瓦斯地质方向培养方案,实现如下培养目标:(1)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矿井开采、岩石力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煤地质学、瓦斯地质学、矿井瓦斯抽采、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勘探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2)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适应国内外能源矿山、煤层气、页岩气发展需求,具备到能源矿山、煤层气和页岩气等相关单位进行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地面勘探开发,煤矿瓦斯地质、瓦斯抽采、瓦斯灾害防治等各类设计、施工及安全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时具备从事其他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监察以及教育培训等工作。(3)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的良好匹配,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整体优化的要求,提升新形势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优化设置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设立了瓦斯地质等4个专业方向。按照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思路和目标,以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整体要求和瓦斯地质方向的优势、特色,构建了以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公共课程模块、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包括方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践环节课程模块为框架的瓦斯地质方向合理的课程体系(图1),优化了课程之间内在逻辑性,减少了课程间的重复与脱漏。该方向课程体系总学分194,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总学分98.5,公共专业课程模块总学分26.5,方向专业课程模块总学分38(见表1),实践环节课程模块总学分31(不含课内实验)。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是传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长效性作用的课程。[5]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下设的4个方向设置相同的通识课程,总学分98.5,包括思想政治类、军训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数学类、理化类等[6],以必修课为主。公共专业课程模块:是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所设立4个专业方向都要求开设的专业课程模块,是使学生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及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备的课程,同时体现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共设置11门课程,课时256,学分26.5,全为必修课程。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包括方向专业基础课程和方向专业课程。方向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该方向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科学技术、发展个人能力的坚实基础,是提高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的一类课程,该类课程对于后续方向专业课程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课程的设置的好坏,对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影响较大,由必修和选修两类组成,总学分15学分,其中必修课4门,学时144,学分9,选修课6门,学时192,学分12,限选6学分;方向专业课程是与专业基础课有直接联系的,是学生适应未来从事的职业、工作环境所必须学习的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类组成,总学分23,其中必修课程3门,学时128,学分8,选修课11门,学时336,学分21,限选15学分。方向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来看,方向专业基础课以必修课程为主,目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方向专业课程增加了较多的选修课程,目的是为了能适应未来需求和多元的工作环境(见表1)。实践环节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校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6]通过实践教学,可促进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7]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军训、工程基础实训与实践、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课程外,结合本专业方向特点,特别增设了地质基础实习、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生产实习,并建立了登封地质实习、鹤壁生产实习等实践实习基地;并针对本方向专业特色,开设了瓦斯地质、矿井瓦斯防治技术和矿井通风与除尘等特色课程的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对专业方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结合现场实际和科研项目,对课程实验内容进行了设计优化,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结合现场实际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科研型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内容的选择上,要求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学分为31个,学时为33周,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每个学期。

5结束语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应以现代大学理念和新型人才观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同时坚持专业特色,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培养高素质瓦斯地质专门人才,为煤矿减灾抗灾、煤层气规模性开发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子敏.瓦斯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2]陈立乾,高亮.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2上):270-272.

[3]颜海波.以目标为导向的本科课程体系优化的理论依据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高教研究),2011(2):51-53.

[4]牛永红,武文斐,金光,等.建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0(5):47-48.

[5]刘宏,吕保和.21世纪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5):42-45.

[6]张小东.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2(1):96-99.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8

关键词: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综合素质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238-02

由教育部、安监总局、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增加学生到煤炭企业实习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十二五”时期,煤炭工业加快发展重要时期,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走出去”等调结构,转方式步伐加快和煤炭开发利用方式的深刻变革,对煤炭行业人才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煤炭人才是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采矿工程专业肩负着培养煤炭人才的艰巨任务。该专业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属于艰苦专业。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煤炭行业发展形势的需要,需要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一、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情况

1.多个高校的采矿工程专业成功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1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高校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时应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依据本校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的采矿工程专业获得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高校对实施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制定了各自的培养模式。

2.各高校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近年来各高校采矿工程专业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比如重庆大学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组建了虚拟矿井实验室,模拟了开拓过程和巷道布置方式,使学生通过模拟现实,掌握专业知识,并通过感官认识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加科技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动手、动脑的习惯。实施实物组件式教学模型,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物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河北工程大学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同步进行建设,其中采矿实训基地由校企共同建设。在实训基地装备了一个长30米左右的采煤工作面,并安设了采煤机、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制作了各种模型,学生在校内就可以进行参观学习,这些模型还可以为机电、安全等专业进行服务,实现了资源共享。此外该校还利用校友关系联系实习地点、请矿工程技术人员作报告、带学生毕业设计、有科研的教师在搞科研过程中带学生下井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

西安科技大学与神华宁夏煤业集团、陕西煤业集团、山西阳泉煤业集团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大学生实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川煤集团和陕煤化工集团等的合作,深入推进已获批的教育部“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弥补校内基础实验和科研实验平台资源不足,提升专业实践训练条件。

3.采矿工程专业实践作品大赛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创造了平台。201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了首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逐步满足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目前,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已成为各高校展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较低。目前,煤炭类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大多采用“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公共课、基础课课时比例较大,实践教学课时减少,学生对专业基本技能掌握不足。

2.实习经费不足。采矿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实习经费不足的情况,无奈之下,只能靠削减实习时间来保障实习,在短时间内学生对实践技能掌握较少,致使实习效果下滑。

3.学生实习下井次数难以保障。教师大多是通过个人关系联系实习地点,企业领导考虑校友的关系接待了实习,但是考虑到学生入井的安全问题以及矿井的安全生产,多不愿意安排学生到井下参观学习,因此学生的下井次数难以保障,一般每次实习能下井一到两次。

4.学生顶岗实习较难实现。一是煤炭企业没有假期,每天都有生产任务,将学生安排到煤炭企业的科室以后,企业领导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学生的实习,但同时又有自己的工作需要去做,因此不能完全把时间投入到带领学生实习上。二是由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尚未完全掌握,实际操作设备能力及其有限,不能跟随工作人员到井下跟班作业,导致不能完全实现顶岗实习。三是学生如要顶岗参与煤矿工作,必须与煤矿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在实际中很难实现,学生在实习期一旦出现安全状况,无法受到法律保护。因此,顶岗实习难以实现。

5.井下实习效果不理想。由于煤矿井下空间有限,噪声大,学生人数多时会有部分学生听不清,自己对实际的内容又看不懂,所以下井实习多是走马观花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环节了解少。根据对煤炭企业的调研了解到,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薄弱。

6.青年教师缺乏煤矿现场实际工作经验。青年教师大多都是连续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在读研究生期间参与过科研项目,但是在煤矿现场工作的经历很少,缺乏煤矿实践经验,在指导实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二、实践教学模式优化措施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任务导向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例如:一是任务导向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煤矿生产实际,将学生分成4-5个调研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分配专项调研任务,并有一组学生专门与煤矿的采区设计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等途径来完成任务,形成专项调研报告,使学生能够撑握全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讨论法。各调研学习小组将调研的成果进行相互讨论和学习,实现调研成果的共享。每次升井后,组织学生对下井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学习的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时时跟踪指导,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构建“多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多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考核方法,全方位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通过设计不同的任务和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身体素质、道德素质等,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与煤炭企业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为学生在煤矿现场的实习提供便利条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煤矿的生产系统、采煤工艺;学生可以分配到各个科室轮流进行跟班学习和锻炼。例如:学生可以到采煤队、掘进队、通风科、矿压办、瓦斯抽放科、计划科等,学习各项专业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查找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调研、查阅资料等途径,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科研项目带动实践教学

充分发挥采矿工程专业教师科研项目多的优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科研项目一般多针对煤矿中某一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沿知识,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项目组中有多名科技工作者,有学科间的交叉,可以对学生进行多个方面的指导。学生根据具体参与项目内容,可以申请大学生科研立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科研项目带动实践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习地点少的情况,同时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五)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是做好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一是青年教师在参加工作后可以去煤矿进行不定期的挂职锻炼。例如:教师可以每年安排不少于一个月时间的挂职锻炼,参加挂职单位全过程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在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对挂职单位提供科技服务。二是青年教师可以进驻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自身实践水平。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炭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煤炭企业对采矿专业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Y13-03)]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6]4号.

[2]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关于推动煤炭人才工作“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cn/page/zt/130130/zdyj/13.doc,2013.1.29.

[3]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

[4] 崔景昆,李新旺.建设采矿实训基地,缓解学生实习困难[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4)

[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煤炭产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12.23(4)

[6] 刘祥鑫,孙光华,李占金.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模式优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7] 谭思超,张志俭等.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专刊),2007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9

20xx年xx月xx日星期一早晨5点中就起床准备出发实习基地,六盘水土城矿务局。

这次实习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实习,所以同学们都很兴奋,毕竟是第一次,有好多人晚上都没睡得着。我们离开了呆了3年的母校,出发去我们将要为期5天的实习基地----土城矿务局。由于贵州这个地方交通不方便,所以要坐6个小时的火车,所以从早晨5点出发下午才到了。第一天就是在劳累的旅途中度过了。不过矿上的领导们对我们这些实习生很是关照,从他们亲切的问候和热切的举动中像是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从住宿和伙食上就能看的出来的就像我们回到了家。在此向矿上的领导致敬!!原本不安的心平静了下来,因为土城矿务局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亲切的。我们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好好的实习,与矿上融为一体,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

接下来的几天,是矿上领导安排我们学习相关学习,由矿上的各科室的科长副总等等领导给我们做报告。包括:一、矿局概况简介。(包括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工农业生产概况,煤田分布情况及井下地质条件、煤炭储量、瓦斯、水、火、煤尘等条件,矿井建设发展情况及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管理制度。三、安全措施注意事项。还重点介绍了矿井的开拓方式,包括井田范围及尺寸井型及服务年限,井筒形式、数目和位置,水平划分及服务年限。学习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的有关知识,实习矿井采煤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了解矿井运输、提升、通风、供电、压风、排水系统及主要设备和设施情况。学习矿井主副井提升方式、主副井提升容器、装卸载方式、提升机房位置、主要设备组成及型号。了解地面工业广场不知、地面主副井附近运输系统的布置,地面通风机房、空压机房、地面中央变电所、机修厂、选煤厂等的一般情况。

是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能笑的出来了,谁会知道我们男生平时洗澡也就是最多十分钟,但是那天光洗澡就用了至少半个小时还没洗干净,那眼圈里就像是涂了女生用的化妆品一样是黑色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甚至耳朵里也是黑的当然还有鼻孔里也是,从头到较没有不黑的地方。在回宿舍的路上有人就这样说了,以后再也不想下井了就是下去逛一圈都是这个样子那以后工作一天的话还不是洗澡 都要洗个半天啊!

在土城矿务局领导的在大力支持和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这次毕业实习圆满地结束了,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以前在学习中的不足。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我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的许多知识,我深刻的认识到今天的我作为贵州大学的一分子,作为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就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应该为自己的专业贡献力量。我知道煤炭作为工业的粮食,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煤炭资源储量比较丰富,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煤炭资源的开采就要靠我们今天每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所以既然我们肩负着这样的重任,我就应该努力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我相信只要我们今天的每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都认真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弄清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我相信明天的采矿行业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虽然我们即将走向社会,但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可在实习期间的每一件小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人际关系、机会、评价、竞争、成功、失败等各种我们在今后经常会遇到的事件,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石。而在这剩下大四一年的生活中,我们要再学些什么,再做些什么,这短短的5天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对于我来说:生产实习是将来工作的一个缩影,当我们就离开学校,面对新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我希望我能用这么一句提醒自己,迎接挑战、抓住每次学习机会!煤矿工作是艰苦的行业,地下作业,随时有瓦斯爆炸的可能性。瓦斯爆炸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还有顶板垮落,煤尘爆炸等等。然而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性,只有认真遵守各种安全制度,作业规程,才会尽量少发生事故。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我认为安全与生产不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的双方,安全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我们要坚持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井上井下的全方位、全过程,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厂矿中专班;探索与实践

一、实践背景

1、企业背景

七煤集团是我国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和三大稀有保护性开采煤田之一,现有10个生产矿、六座洗煤厂,是一个集煤炭、化工、建材、电力于一体的特大型国营企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基层管理人才的匮乏不仅会影响到生产,更是安全的克星。

2、学校背景

七台河技师学院的前身是七台河矿务局职工中专和七台河市、矿务局技工学校。职工中专84年建校,有着近30年的依托煤炭行业的办学经验,煤矿类专业齐全。96年以后,随着普通高教的高速发展和扩招,七台河矿务局职工中专的招生也陷入困境。

3、合作成果

从1997年起,我们就开始办厂矿中专班。我们的办学定位是“以涉煤专业为主,突出行业特色,面向社会、服务企业;以提高素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办厂矿职工中专班。在我省其他职工中专相继摘牌,难以为继或改弦易辙的情况下,七台河职工中专却一枝独秀,依托七煤集团与各生产矿、洗煤厂合作办了采矿工程、矿山机电、矿井通风、计算机应用、发电、煤炭深加工等专业。培养了各级各类煤炭企业专业人才近2万人。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厂矿中专班的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工作勤奋努力,能理论联系实际,职业素质高,操作能力强,深受企业欢迎。我们培养的厂矿毕业生90%以上都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及管理岗位,多数为井区长,有的已经成为副矿长、矿长,成为七煤集团煤炭生产一线名副其实的骨干力量。

二、办学过程与经验总结

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计划

厂矿中专班的教学计划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学校先拿出专业教学计划,企业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其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提出企业方的想法。经多次沟通,最后确定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调整。课程内容既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又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基础理论课在课堂进行,实践教学则深入到一线,甚至是千米井下采掘工作面,结合实际生产来进行教学。学生与技术人员一起编制采掘作业规程、供电报告,进行矿井风量计算、设置通风构筑物、调节风量等。将技能培训、综合实践训练做到实处,形成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送教到一线,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参加学习的学员都是基层和一线岗位的干部和技术工人,他们在工作日很难保证学习时间,我们就送教到厂矿,宁可教师多跑些路,多搭些功夫,保证学员上课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如半脱产或将教学安排在业余时间,尽量不占用学员的工作时间。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授课,担任实习教师或指导毕业设计。

3、锻炼培养了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一直是职业学校的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专业教师通过去厂矿教学,近距离地接触了一线生产,对生产设备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安全生产的现状有了更深入、更细致、更全面的了解。他们除了从事教学活动,也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并参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从中练就了过硬的本领,丰富了实践经验,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本到生产装置,从课堂到现场,从技术研究到工程应用,掌握了许多平时教学无法得到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弥补了实践经验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通过厂矿教学,更多的专业教师离“双师型”目标愈加靠近。有效地优化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

4、构建了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为确保学员出勤率和教学的正常进行,厂矿中专班由厂矿的职教科长或指定专门管理人员负责学员的日常管理和出勤进行考核,任课教师也对学员的出勤进行记载,并与成绩挂钩。按年级落实一名学员作为班级联络员,及时掌握和了解学员学习情况,征求学员的意见,听取他们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向任课教师进行反馈和调整。帮助学员处理好工学矛盾,对学员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督促和纠正。为了使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企业的需要,七煤集团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资金、技术、设备、实验实习场所等方面给予各种支持,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5、加强教学评价,完善检查考核制度

为确保教学质量,学校主管领导和厂矿企业领导经常跟踪课堂教学,检查学习内容,技能目标是否实现,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努力寻找适合厂矿班学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学期末,学员要填写教师教学评价表,从教师知识传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完成课时情况及师德等方面给任课教师打分。由于班级教学设立在生产单位,学员在上课或实习期间被找回岗位处理相关事情的情况不可避免。我们本着服务企业、支持生产的理念,将学员考试、考核确定为弹性的学分制度。

6、选用和自编相结合,搞好教材建设

教材是坚持选用和自编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以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材体系。在教材的选用上专业教师结合培养目标和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以教学内容精、结构合理、知识新颖、实用性强为标准。学校也鼓励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要求自编讲义、实验指导书。我们自编的供煤炭类专业使用的教材(讲义),学生反映良好。

厂矿中专班的成功开办,既充分发挥了成人职业教育办学灵活的优越性,又尽可能方便了基层人才培养和煤矿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还相对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培养出的人才“留得住、用得上”,使煤炭企业消除了基层技术骨干和班段长等生产骨干“人才流失”的疑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达成了统一的目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种厂矿职工中专班的办学模式也逐渐成为我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手段和理想选择,是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庞旭卿,毛红梅.《基于校企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绉议》.职业技术,2010.10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11

一、毕业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师生参与和知识技能检验过程,能否取得预想的实习效果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从宏观角度而言,是否有相关国家政策优惠进而调动煤炭企业的积极性以配合实习,学校是否高度重视实习教学环节并出台适当政策鼓励设置一定数量的校级实习基地、在实习经费上适当倾斜以及实习时间点和实习天数的优化设置,是否出台相对灵活性的实习形式并配置对应的实习效果考核方式,如集中实习、分散实习以及集中分散统一形式等;从细观角度而言,学生是否将毕业实习实践课程与教学过程中专业必修课同等重视,教师是否全身心投入毕业实习教学实践过程以及教师和学生如何相互进行配合以达到毕业实习良好效果等。对于提到的宏观角度方面,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较多说明和分析,此处主要从细观角度方面开展研究。

1.学生实习兴趣低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习也不例外。现有的实多程序为:实习动员,教师带队实习,现场听课,井下参观,完成实习报告并考核完毕。模式化过程重而灵活性较少,学生主动性较低,造成有些学生甚至将毕业实习过程简单认为去煤矿现场搜集一些资料以完成后续毕业设计或现场观摩,忽略了借助实习机会进行现场实践的主要目的,从而在思想上不重视实习,部分学生在后期毕业设计存在较多问题也间接与此次被动实习有关,实习过程兴趣低。

2.学生在生产现场参与度少

毕业实多为集中实习,依据各矿业高校在每组人员数量及实习时间长短设置有所差异,通常为每组学生6~8人,现场连续实习2~4周。在现场实习过程中,学生虽然一直在生产现场,但这期间参与现场相关活动较低,主要活动包括听报告,搜集矿井基本资料,并下井2~3次参观学习,为毕业实习实际参与度较少,不仅不利于保障毕业实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学生对工程实践收获的期望值,进而减弱了工程实践性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综合性培养效果。3.“教师-学生-企业”三者互动不高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和企业之间以及学生和企业之间互动较弱。目前我国部分院校与矿山企业共同实施的“双师型指导教师”制度在保障学生毕业实习质量方面有一定成效,增强了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间的互动,但由于存在着“双师型”教师队伍构成单一、培训制度尚不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和推广应用。对于大多数采矿工程毕业实习而言,在实习期间,教师与企业协调沟通实习时间和实习安排,教师将实习具体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与企业之间实践互动关系转变为根据实践教学内容搜集资料、听课和下井,从而易造成教师是三者的中心,成为上述实习安排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同时也未设置学生与企业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实习互动环节,而这种模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效果.

二、“师生互动”过程控制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1.教学方法的内涵

结合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中细观角度方面存在的上述三大问题,提出一种探索性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过程控制实践教学法。如图2所示,贯穿该方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毕业实习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分为三部分:实习前的动态准备阶段、实习中全面互动阶段以及实习后讨论总结阶段,可利用以下10个字进行归纳:即想、论、看、备、选、研、践、述、测和议,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工程实践积极性,提高毕业实习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增加现场实践机会,实习过程中使学生、教师和企业三者呈动态交流过程,以取得理想的实习效果。

2.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1)实习前动态准备阶段。《礼记中庸》曾记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毕业实习也是一样,实习准备阶段工作是整个过程的基础环节。在学生准备去现场参加毕业实习期间,需要完成“一想、二论、三看、四备”四件事。其中“一想”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毕业实习需要完成哪些任务,通过毕业实习自己想学到哪些知识,对工程实践现场最感兴趣是哪一部分,前期专业理论学习中哪一部分还较欠缺,需通过现场实践弥补或了解清楚,如何将前期学过的课程理论知识与现场部分串接起来等;“二论”是指将集中实习的几位学生召集起来,大家一起讨论上述疑问,并与毕业实习教学大纲进行比较,让学生寻求工程实践的兴趣点、实习关键点和疑难点;“三看”是指观看实习矿井宣传片以了解实习矿井基本情况,带领学生去采矿实验室观看教学模型以加深理解回顾重要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再次学习相关专业课本,使学生将实习矿井、实习教学大纲、教学模型、专业课程之间关系初步联系起来;最后,“四备”是指启发学生在完成前三步的基础上,为实习现场工作任务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通过完成上述四步,使学生真正明白这次实习是“自己如何实现良好的实习效果”的出发点独立去思考和准备的,从而兴趣点高,有利于后期实习的顺利且深入开展。

(2)实习中全面互动阶段。工程实践参与度是能否取得毕业实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但其落脚点和决定权在于学生。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都在煤矿生产现场,但由于我国井下生产地质条件复杂,赋存的不安全因素多、井下生产工序繁杂、生产过程节奏快等客观因素,煤矿企业普遍为毕业实习活动提供的下井次数有限。因此,实习过程中试图在学生下井数量上大幅增加是不现实的。在实习中全面互动阶段,学生在生产现场需要完成“选”、“研”和“践”三步。首先,让学生选择必要的、感兴趣的报告主题,对于采矿工程专业,涉及地质、设计、矿压、安全、掘进、开采、机电等方面不同主题,学生可以选择一部分、全部或者选择感兴趣同主题内容由不同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多次讲解;同时,也包括学生选择哪部分主题先讲,哪部分内容后讲,把实习的重心移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引领人和服务者,为学生选择的各报告主题联系现场既懂理论又具有相当工作经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这样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具有主动性,更有兴趣积极参与现场实践过程。其次,实习期间将传统的现场人员作报告转变为特定主题研讨会,而在空余时间安排一定次数的无主题研讨会。特定主题研讨会使现场工程人员和实习学生之间由常规的教与学关系转变为知识与技术的交流与探讨过程。研讨会之前带队教师将实习矿井部分基础资料分发给学生,鼓励和引导每位学生为不同主题研讨会认真准备问题,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多从矿井生产角度对这些问题解答,带队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从教学理论角度进行补充,工程技术人员-学生-带队教师三者之间进行互动,使学生自己对相关知识了解清楚,巩固了理论知识,逐步深入分析书本理论与现场工程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另外,无主题研讨会主要针对学生对于现场资料、书本理论课程回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部分特定主题研讨会过程中未涉及的问题交流和探讨,结合学生需要和要求安排对应的次数,并将其贯穿于现场实习整个过程中。对于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工程图纸一直被看作是采矿工程师的语言,矿井整体布置、地质构造、采煤工作面布置、巷道支护方式等在图纸上都清楚表现出来。因此,研讨会上多结合现场工程图纸进行讲解,而对于文字性的生产地质资料等,主要作为研讨之前的基础资料了解学习,进而提高研讨实效性和精炼性,加强学生识图与绘图的能力。最后是井下实践,井下实践是现场实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所学专业课程知识、实验室教学模型、校内实验课程在生产现场的集中反映。在对矿井基本资料和相关图纸熟悉的基础上,通过井下实际观察和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以及现场真实心理感悟,让学生明晰设计工程图纸的严谨性以及图纸中存在的设计空间关系并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井下实物与图纸三者间无缝对接,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井下现场如此设计原图2“师生互动”过程控制实践教学方法因、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是否有更为优越设计方案,并可将这些问题和学生思考的结果加入无主题研讨会进行共同探讨。

(3)现场实习后讨论总结阶段。毕业实习效果的总结与讨论是整个毕业实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既是衡量或检验学生毕业实习成效的核心标尺,也是总结和思考本次毕业设计成功与不足之处的教学活动,可进一步优化毕业实习各环节或具体活动,为下一届毕业实习提供宝贵实践经验。将毕业实习讨论总结的研讨会安排在现场实习的最后阶段,包括三部分:“述”、“测”和“议”。首先是实习学生讲述,集中实习的每位学生进行口头汇报,讲述此次实习自己的主要收获、对生产现场的实践感触以及此次毕业实习对后续毕业设计最大帮助之处(除搜集整理的矿井基础资料外)。通过这种讲述方式,不仅有利于陈述者有效整理归纳实习成果,增强个人成就感,同时对于其他学生和带队老师而言,也能从讲述中学到很多知识。其次是考核检测,邀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让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此次实习最感兴趣或最有把握的设计部分,结合图纸讲述设计遵循的规范和原理、生产现场选择采用现有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以及现场应用情况,这种方式看似考核,实际上是给学生展示自己水平的机会,让每位实习学生都充满自信,带队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评分。最后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议论研讨此次毕业实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是在为毕业实习画上句号之前的一次大范围的总结和反思。对于本次实习活动中的成功之处可保留强化,对于存在的不足之处可在下一届毕业实习中改进和优化。

三、效果评价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12

关键词:采矿工程;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常聚才(1979-),男,山东临沂人,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理工大学优秀创新学术团队基金(项目编号:20091801)、安徽理工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06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28-02

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和提升的核心。[1]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煤炭特色背景,专业特色优势明显,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和脚踏实地精神的培养,突出教学为生产服务,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培养了数千名采矿优秀技术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反映良好。但近几年根据煤矿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有明显弱化现象。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要求的基础和保障。为此,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卓越采矿工程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学时不足

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改变办学思路,以“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思想,使得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越来越少。课堂教学中,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各占总课堂教学学时的1/2;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实践教学占集中性实践环节的2/5以上;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在专业总教学学分中占15%左右。[2]因此,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工程实践性教学所占学时严重不足,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实验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增多,采矿工程实验室规模小,使实验教学成为了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实验室硬软件已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3]采矿工程实验室主要承担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矿山安全方向)本科与研究生在岩石力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采矿学、井巷工程、矿压测试技术、采矿CAD、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课程的实验课,正常实验教学周期长、任务重,实验课时总数每年在400学时左右。因为学生多,加之场地和设备有限,必须分组实验,导致总实验次数和实际学时数增多,基本上每天均有实验教学任务,甚至晚上和周末也会进行实验教学。而采矿工程实验室仅有专职实验教师2名,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为科研做大量基础实验和研究工作。实验课出现了少数学生干,多数学生看,抄写实验报告等问题,导致大部分实验教学质量不高,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实践教学效果差

安徽理工大学采矿专业教学计划上安排了认识、生产和毕业实习,实习次数较多,实习基地每个矿井每年需频繁接受学生实习,且矿山企业限于安全管理考虑,对学生去矿山井下现场实习持有抵触心理。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真刀真枪”的实习很少,有的采矿专业大学生大学期间到矿山井下次数累计不超过10次,更何况下井只是走马观花式参观,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实习经费严重缺乏,不能合理地选择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致使现场实习时间被大大压缩,导致实习效果差。同时传统的实习方式是完全由教师包办,这种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制约,从实习准备到进行,直至结束,都由教师组织安排和指导,势必会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而使学生的依赖性增大。

二、卓越采矿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卓越采矿工程师的培养依据“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煤矿行业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4]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卓越采矿人才培养体系时应重点体现三个方面:一是要求煤矿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二是按照煤矿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按照“卓越计划”要求,制定了卓越采矿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卓越采矿工程师的实践教学以“工程实践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为主线,适当增加了工程技术知识的课堂教学内容、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同时增加了矿山工程实践的时间和实践内容,使实践教学学时增加到40周。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践、工程实践及创新实践。课程实践的目的是使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应用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及应用能力,采矿专业“煤矿开采学”、“地下工程施工”等每门主干课程都设置8个课时在煤矿井下现场教学,使学生能较快地接受课程内容,并能与现场实践应用结合。工程实践共设32学分,通过一系列实习、设计与实训培养学生的现场应用及创新能力,同时在企业现场环境中也培养了学生的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煤矿工作的职业素质。

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采矿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由学校和煤矿企业共同制订,同时建立卓越采矿工程师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习、设计、实训等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使煤矿企业深度参与整个培养过程。安徽理工大学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把2个生产矿井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训基地,与安徽省4大煤矿企业共同建立了28个实习实践基地(煤矿)。聘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生导师,使学生能“真刀实枪”的进行实习与设计。

3.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教学方式

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教学方式。根据实验教学定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验教学的内涵充实为改革重点,以实验教学内容为核心点、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关键点,实现地面模拟矿井实景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和常规实验室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实验教学创新改革,实现实验教学多方位开放。建设校内“生产矿井”、设计制作可拆装的“积木”采矿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引进优秀教师,优化师资队伍

加强实验和实习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同时加强教师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并通过聘请现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建立校外教师聘用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达到校外教师和校内教师业务交叉、优势资源共享的目的,优化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一方面聘任煤矿企业高职称、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及煤矿现场锻炼的制度,有步骤、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厂矿顶岗工作,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重任。

5.改革实践考核方式,建立严格考核制度

摒弃过去单凭实习报告或设计图纸评定成绩的方式,实行过程控制及答辩的综合考核方法。聘任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参与实践教学工作,还要深度参与实践考核。实习将笔试、现场答辩以及设计作业等方式综合起来,由指导教师及生产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培养卓越采矿工程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制定了卓越采矿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家臣,钱鸣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科学采矿人才培养[J].煤矿高等教育,2011,29(5):1-4.

[2]华心祝,杨科,涂敏,等.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