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

时间:2022-10-18 13:45:01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工作中,我非常拥护矿党政的方针和政策,每天坚持收看寺河电视台,关心我矿每天的热点新闻,把个人思想统一到全矿“一盘棋”方针中。每个星期按时参加安全会,吃透吃准我矿下发的各种会议纪要、文件、管理规定,消除思想上的误区,坚定干好工作的信心。

二、个人工作业绩方面

自2016年在地测科工作以来,我对矿山测量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井上联系井下,缺一不可。在工作闲暇时间,我坚持一有时间就对自己充电,以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井下处理现场的能力。

经过两年的成长,我现在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罗盘、坡度规、全站仪、手持GPS、RTK等。

1、井下测量方面:

在地测科近两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我矿西二盘区、西三盘区、东五盘区、东六盘区多条巷道的贯通工作,为我矿产能衔接尽了绵薄之力。

2、在专业科技创新方面:

2017年我的项目简易平差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在组织协调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学习现代科研管理知识,较好地掌握了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的一般规律。作为一名我矿基层管理工作者,能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我单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4、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煤矿企业 信息网络技术 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一、煤矿企业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

1、煤矿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及其必要性。随着互联网以及相关电子通信、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煤矿企业的各种信息交流越来越依靠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传递以及进行高速度、大批量、低成本的加工和处理,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煤矿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技术与传统信息交流方式相比不但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便利性等诸多优势,同时,网络技术在煤炭企业的应用也是煤矿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降低以及消除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率的重要途径。煤矿企业的信息网络化极大促进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自动化、主动化、系统化,使得企业的生产、安全隐患信息得到及时、快速处理,最大程度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

2、煤矿企业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在国际上,采矿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发出了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体的先进采矿系统,例如荷兰的智能采矿技术方案,包含了采矿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企业资源的实时管理、机械应用级管理等近30个子系统,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这些子系统结合起来,全面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以及安全管理。加拿大某公司开发的远程遥控采煤技术,通过中央控制站对整个企业开采活动进行集中自动控制、监控,真正实现了矿井掘进、煤矿运输等的无人值守作业。我国的煤矿企业几乎在同时开展了煤矿生产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其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1)工业以太网的应用。工业以太网作为工业生产活动设计的开放型国际标准之一,具有高效率的数据传输以及极佳的实时效能,在大多数矿井使用的是1000M以太网,中小型煤矿一般采用工业现场总线的网络布置,工业现场总线较好地解决了煤矿生产安全监控系统对开放性、传输速率的需求,通过改进的工业现场总线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性能稳定、技术成熟、投入成本少,在煤炭工业的检测、控制等专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在工业以太网及工业现场总线基础上发展的远程监控技术,通过在采煤机械上安装自动化监控、控制设备,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将分散的各个生产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同步输送至井上地面监控总站,并通过交互式控制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远程遥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近几年,对煤矿重要生产现场或机械,例如井下机电硐室、胶带运输机等的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3)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专门针对煤矿行业的煤矿管理信息系统 (Mine 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简称MMIS)已经开发出来并得到推广应用。煤矿管理信息系统能有效收集企业内部不同系统的信息资源并加以传递、处理、更新以及维护,该系统能极大提升基层管理人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将中高层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日常数据分析中解脱出来,更好的从企业、部门的发展高度进行决策,提升管理效率以及企业发展决策前瞻性。

3、煤矿企业信息网络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各自为政、分兵作战,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兼容。由于我国的煤炭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存在办“企业社会“的现象,而开放性是信息网络化的灵魂,各自封闭的网络信息化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和作用,只能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内部成为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利于国家对煤矿企业的综合管理,也不利于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二是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储备来推动信息网络化工作。煤矿的信息网络化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专业性和针对性都非常强,需要专业人才来推动。而传统煤矿企业对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认识不足,更多地将人才、资金和技术投入到煤碳本身的生产上,缺乏足够的信息网络化技术的人才储备,导致了精通软件编程人员开发的软件平台存在先天性的缺陷,不适合煤矿生产的实际需要;而熟悉煤矿实际生产的专业人员又不了解软件编程,严重阻碍了煤矿企业的信息网络化。

二、煤矿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对信息网络化工作的重视,煤矿信息网络技术将得到更为广泛和有效的推广,其应用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当然,信息网络技术也需要不断推动更新,发展更加适合煤矿管理的专业信息网络技术。

1、煤矿信息网络技术适应煤矿实际需要方面的发展。一是要推动多源多态数据库的集成。煤矿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矿企业需要实现对井下采掘、煤炭输送、井下生产现场等的综合监控管理并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利用,这就要求管理系统必须实现多源数据库的多态化;二是积极发展工作面无人值守遥控技术。现阶段,信息网络技术已经能实现部分工艺的无人值守功能,而要真正实现煤矿生产工作面的全面、全过程无人值守遥空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三是要发展适合煤矿特殊工作环境的无线传输与移动通信技术。煤矿生产具有操作现场分散、机械设备隐秘、产品运输里程长以及有线通信网络铺设困难等特点,非常适合推广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但由于井下工做环境的特殊性,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还不能满足煤矿企业的实际需要,需要进一步研究新技术。

2、在煤矿信息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上,一是建立统一、系统、资源共享的部级煤矿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库不仅仅是煤矿企业信息网络化的资源基础,对于提升煤矿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应用先进技术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要发展多设备协同应用。煤矿生产流程包括了众多环节以及生产设备,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将各个独立的设备连接起来,建立相互之间的数据通讯,不但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也能提升企业安的全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煤矿信息网络技术是煤矿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能极大提升煤矿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同时,通过无人值守等先进监控技术的应用,能极大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甚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本科学历,1995年7月毕业徐州煤炭工业学校机电专业,现就职于徐矿集团庞庄煤矿西坡项目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

参考文献:

[1]刘远航,杨泓伟,李保周.浅谈实现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的途径。中州煤炭,2010年11期.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关键词:煤矿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实践思考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051

所谓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具体就是指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合理有效使用,进而对其中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展开优化配置的一种行为。并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观念和技术也在面临不断的更新,从而使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功能实现最佳效果。由此可知,若想实现煤矿企业的有效科技创新管理,就要采取合理先进的创新管理方法和技术,进而促进煤矿企业的全面发展。

1 关于科技管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和框架分析

在此以某省煤矿为例,该煤矿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以科技兴矿为指导目标,以创新文化为基础,对煤矿的科技创新管理思路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进而创建了完善的煤矿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成立了专业性的技术委员会,构建了以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专业技术员等结构的科技创新框架,并且还成立了设备运输、电气自动化、计算机、财务、医务、土建等八个专业评估小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科研考核制度、科技人才开发制度、科学技术进步激励制度及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等,旨在促进煤矿企业的科技实践创新。同时,煤矿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管理时的主要指导性思想就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对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途径进行探索思考,进而合理应用其中,对煤矿企业存在的人力、物力及财力配置不足的现象有效调整,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 针对煤矿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实践成果分析

(1)将自主研发和吸收先进技术有效结合,进而推动科技成果的发展。若想保证煤矿企业获取到更高的经济利益,相关工作人员就要充分落实以下几方面内容:加强矿井集约化的生产管理,尤其是机电一体化,并对自动化技术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不断开采锚杆支护技术,便于煤矿工程的顺利进行;对煤矿企业的综合信息控制系统、监控技术及瓦斯治理等进行不断的更新开发;加大对洁净煤、煤层气等综合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在此以某煤矿企业为例,该企业于2003年到2007年开始着手国家的高科技发展研究中的地下煤层自燃遥感探测技术工程项目,进而逐渐形成以煤矿企业为主要研究主体,以煤矿企业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项目体系,并且为研究出煤矿行业的高科技技术,将各大院校、实验室及相关企业有效结合,建立了煤矿技术创新联合体,继而通过相关的项目科技实践可知,不但要研究出以煤矿企业为基础的自主创新模式,还要有效改变以往传统的落后科技,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施工设备及施工技术的先进性,从而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2)加大科技创新实践资金投入,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煤矿企业在科技创新管理实践过程中,应加大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进而最大限度增强煤矿企业的创新实践能力。煤矿企业还要积极构建充满高效、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更要坚持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行工程项目承包或是项目负责制,进而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由上文可知,某省煤矿产业在月内完成了原煤的3,5万t生产,突破了全国最高纪录,并在全年放假的二个月内实现了生产原煤的357完t目标,进而使该煤矿成为了高产量的集约型格局,对于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实践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3)针对煤矿企业资料档案的管理制定相应规定。在对煤矿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实践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认识到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对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展开定期的培训教育,进而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有效落实煤矿企业的资料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同时煤矿企业还应加大对资料信息档案管理的投资重视力度,最大限度提高工作人T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煤矿企业资料信息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使煤矿企业朝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4)提高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在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煤矿企业中的科技创新管理方法、相关技术及培训体系进行不断完善,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煤矿企业若想综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经济水平,就要完成以下工作:第一,成立煤矿技术基金。保持技术的资金投入比例不得低于总销售收入的2%,而科技资金不得低于总销售收入的3%,进而按照资金预算进行合理分配,为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实践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第二,针对煤矿企业的科技成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严格按照相关评估流程进行,从而不断提高科技的质量和水平,为煤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3 结束语

若想保证煤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需要进行科技创新,同时必须制定明确高效的指导方针,对煤矿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不断完善更新,制定健全的激励制度,加强资料信息的档案管理力度,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从而以科技创新管理实践为基础为煤矿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推动煤矿行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轲,曹麒麟,杨琴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管理与政府资助博弈研究――以煤矿安全投入为例[J].软科学,2014,28(02):42-46.

[2]郝明义.煤矿机电创新性管理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6):47.

[3]刘威.科技创新型煤矿的科技管理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0):51,54.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4

1人工智能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1)在煤矿安全仪器仪表结构、性能改进中的应用智能自动技术给煤矿安全检测仪器、仪表和测量领域的应用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前景。要使每台仪器和仪表都能随时准确地分析以前和当前的数据信息,可以在智能化软、硬件的基础上,从低、中、高3个层次上抽象反映测量过程,使现有的测量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得到提高,使传统测量系统的功能得到扩展,如运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计算、混沌控制等智能技术,使煤矿安全监测仪器及仪表实现高速、高效、多功能、高灵敏等性能。将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等微型芯片技术应用到分散系统的煤矿安全检测仪器仪表中,设置模糊控制程序以及各种测量数据的临界值,运用模糊规则的模糊推理技术,对事物的各种模糊关系进行模糊决策。这种模糊技术的优势就在于不用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也不需要大量的测试数据,只需要根据经验,总结出一个合适的控制规则,应用芯片的离线计算和现场调试,按照我们所需要的精确度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准时的控制动作。

(2)开采方案决策及参数优化设计随着专家系统的发展,煤矿企业对矿井挖掘的方案和参数越来越合理,更贴合实际条件。近年来,很多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所和院校专注于将人工智能这项技术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比如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设计的专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智能地实现在长壁采煤法和短壁采煤法之间选出最佳的截煤方案;俄罗斯东部矿业大学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到煤矿生产中,设计出一项可以智能选择最佳的爆破对策以及将方案参数最优化的专家系统;澳大利亚拉瓦尔大学设计的一项专家系统,可以智能选择最佳的设备选型。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领域这项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针对采矿巷道围岩支护中围岩分类的相关问题,设计出了一项专家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智能的根据实际情况将围岩进行分类。针对巷道支护的形式以及参数问题专门设计了一项专家系统;针对煤矿井下爆破挖掘方案的选择问题开发设计了一个专家系统。这些技术现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在煤矿安全仪器仪表网络化中的应用煤矿安全仪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可以通过强大的计算机计算功能快速并且准确的计算出合理的参数,充分发挥了安全仪表的作用。例如,将数字安全检测仪器连接到网络上,网络上的模式识别软件便可以快速准确的分析出所处的实际条件以及仪表的各项属性,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如果将智能系统直接安装到数据采集设备上,便可以脱离网络实现智能的远程测量和数据采集,并自动实施分类。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功能和人机互动功能越来越人性化,通过设计一项人工智能软件,然后将计算机与仪器、仪表连接在一起,就可以远程操控这些仪表,完成不同的任务。比如将这些仪表上的数据收集起来复制多份,分别发往不同的部门;比如建立一个煤矿数据库,将测量结果储存在这个数据库里面,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随时调出来使用。并且不同的用户可以分别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办公地点实现对同一个仪表或者同一个任务的监控和数据收集,没必要亲自到现场查看。一旦发现问题,由于数据的同时性,工作人员便可以立即对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讨论的不一致性,耽误解决问题的时间。

(4)井下故障诊断及灾害预防控制煤矿生产过程中不但要解决挖掘方案的合理性和优化问题,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性。针对这些问题,有些技术人员便考虑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故障诊断和灾害预防控制方面。王文明设计了一项智能诊断专家系统,这个系统以神经网络为基础,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能力,将过去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总结归纳,当问题出现时,专家系统便能迅速反应,诊断出这个问题,推理得出应对方案。文献[1]也在神经网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项专家系统,这项技术将煤矿生产事故前所出现的征兆汇总,当生产过程中再次出现同样的现象时,专家系统便能迅速推理将会发生什么问题,并提前预报,工作人员便能立即知晓,并做出排查确认是否存在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2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不但要关注量的增长,同时要提高质的飞跃。虽然政府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在不断加强,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也有明显的下降,但是重大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煤矿安全生产仍然任重道远。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以防止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1)升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设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这项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人工智能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范围和规模也将不断扩大,煤矿安全生产设备也将越来越智能化和先进化,仪器、仪表这些监控设备也将越来越人性化,不但可以及时处理各个类型的数据,而且还能非常有条理的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煤矿生产也必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人工智能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可以轻松的将人的思维应用到生产设备上,实现“人”的智能化,不仅可以在量或是质上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做到提前预防、提前准备。煤矿生产的提高也将使我们的生活工作达到一个更高的平台。

(2)提高煤矿企业技术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煤矿企业应认真执行国家在煤炭资源开采、生产布局和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程标准,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使煤矿生产机制符合安全生产的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从业人员应熟练操作生产设备,并且熟悉生产环节的链接,从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应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安全事故发生时,从业人员知道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害,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减少经济损失;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可以尽量减少对于人身的伤害。国家重点煤矿应建立数控网络化、操控智能化的检测监控体系和安全体系,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能力,数据的收集有利于企业有效的掌握全局,合理的调整煤矿生产产量,操控的智能化则有助于减少从业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可以使从业人员尽量少吸入煤尘,减小尘肺病的发生几率。

作者:左毅陈勇单位: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5

[关键词]知识资本煤矿企业测度

一、引言

人类在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农业经济和三百多年的工业经济之后,目前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Drucker)在1965年就曾指出,知识将取代机器、设备、资金、原料成为企业经营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价值已不再取决于其拥有的实物资本,而在于企业员工的创造力、组织结构、知识产权等所谓的知识资本。1998年,世界银行发表了题为《知识与发展》(Knowledge and lnformation for Development)的年度报告,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形成。

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有效地管理企业的知识资本,首先需要识别出企业的知识资本。煤矿企业也不例外。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知识资本的研究集中在高新技术、服务业、科研机构等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中。对于像煤炭这种传统行业的知识资本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对煤矿企业知识资本的构成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二、理论基础

关于知识资本的含义,学术界看法不一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德(John Kenneth Galb raith)1 969年第一次正式提出“知识资本”的概念。他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关于知识的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形式,而不是静态存在的知识资产。在此之后,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些学者也将其翻译为“智力资本”。斯图尔特(Thomas A Stewart)认为,知识资本是由知识、信息和经验等构成的知识资源,它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三者之中。这个理论被概括为知识资本“H―s―C”结构理论。其中,H代表人力资本(Human Capial),指组织员工所拥有的各种技能和创造力;S代表结构资本(Structu ral Capital),指不依附于组织人力资源且不能外化的其他组织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制度规范等;C代表顾客资本(Customer CapitaI),指具有外部相关性的组织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埃德文森(L.Edvinsson)和沙利文(P.Sullivan)认为,知识资本是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据此提出了知识资本“H―S”结构理论。其中,H代表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是指未编码知识和技能;s代表结构资本(StructuralCapitaI),是指编码的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斯维比(KarlE ric,Sveiby)认为,知识资本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提出了知识资本“E-I-E”'结构理论。其中,前一个E代表员工能力(Employee Capability),其含义类同前面所讲的人力资本;代表内部结构(Inter Structure),是指由雇员直接创造的、或是从别处直接获得的,通常为组织所拥有的。如专利、管理系统、内部网络、组织文化等;后一个E代表外部结构(Extra Structu re)。指企业的外部融合能力,如客户、品牌、商标、信誉、形象等。英国学者安妮・布鲁金(A.Brooking)认为,知识资本是企业得以运行的无形资产的总称,用公式表示为“企业=有形资产+智力资本”。这就是其知识资本“M―K―H―O”

(市场一知识产权一人力一基础结构)结构理论。

关于知识资本构成要素的代表性的理论主要就是以上几种,后人的研究大都是围绕此展开的。具有通用功能的知识资本结构体系是不存在的,不同行业业务流程不同,管理特点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体系结构。本文认同斯图尔特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煤矿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的特点,对其知识资本构成要素进行了适当改进。

三、煤矿企业知识资本构成要素初探

1.煤矿企业

煤矿主要进行的是煤炭的开采。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煤炭开采属于采矿业,是第二产业,采矿业是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

在我国,煤炭属于基础能源行业。我国能源资源的国情是缺油、少气、富煤。在我国常规能源中,煤炭储量占90%以上:在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接近70%。由于电力、冶金、建材、钢铁等都与煤炭息息相关,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

煤炭企业的资本密集度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和高风险高利润的产业。煤炭产品的加工深度不高,精煤的比重较少。煤炭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尤其是私营煤矿的非机械化采煤所占比重较大。由于煤炭是重要的基础能源,所以国家对煤矿的监控度较高,开办煤矿采掘企业必须依法取得相关许可证书,并由多个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由于煤炭采掘业特殊的工作环境,它对生产技术、安全、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有着特殊的要求。

2.煤矿企业知识资本构成要素解析

煤炭产业的定位决定了煤炭企业的定位,也决定了煤炭企业知识资本的构成。本文以斯图尔特(Thomas A.Stewart)的观点为基础,将煤矿的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细分为技术资本、结构资本和人力资本。之所以加上技术资本舍去顾客资本,是因为煤炭的稀缺性,它属于紧俏产品,煤矿在维护客户关系上的投入并不会为其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但技术上的投入推动了煤炭企业的转型和进步,能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下面针对煤矿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的特点,对这三个构成要素进行具体解析。

(1)煤矿企业知识资本中的技术资本

技术本质上就是知识。为保证安全开采,煤矿企业对煤炭的开采技术和开采设备特殊的要求,需要煤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和设备更新,以保持较高的煤炭开采率和较少的安全生产事故,技术上的投入推动了煤炭企业的转型和进步,所以技术资本是煤矿企业知识资本的一个构成要素。在发达国家,煤炭开采用百万吨的超大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为核心的生产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向遥控和自动化、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方向发展。因此,煤矿技术资本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技术革新投入额,技术、设备及项目引进额,技术革新成功率指数,技术吸收能力。

技术革新投入额反映一个煤矿在技术革薪上的投入额;技术、设备及项目引进额反映一个煤矿引进技术、设备、项目的金额;技术革新成功率指数即技术革新成功次数/总技术革新次数;技术吸收能力即引入后成功运作的技术、设备、项目金额/引进的技术、设备、项目金额。

(2)煤矿企业知识资本中的结构资本

由于煤炭开采的高危性,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具备完善的组织

结构,尤其是要有完善的安全生产系统。对于一个煤矿企业来说,安全控制方面最能反映其结构资本的高低,一个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良好,就基本可以反映出其组织、流程、管理运行良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安全决定结构”。根据斯图尔特的观点,结构资本是指不依附于企业的人力资源且不能外化的其他组织能力,作用就是激发人力资源创造知识,即为人力资源发挥增值作用提供了环境支持。因此,煤矿结构资本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安全基础设施投入额,安全管理投入额。安全生产系统建设情况,组织机构规范程度。

安全基础设施投入额是从“硬件”上反映一个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如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规定煤矿入井人员须佩戴安全帽、自救器、矿灯,从这个细小的设备的投入就可以看出一个煤矿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而安全管理投入额是从“软件”上反映了一个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如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入井人员的入井检身制度、出入井清点制度、创伤急救系统等,这些都体现了一个煤矿对安全的重视;安全生产系统建设情况是从“质”上反映相对于同行业标杆企业该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组织机构规范程度反映一个煤矿是否有健全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是否定期召开,权责是否分明,企业是否有健全的奖励制度,内部管理是否透明等。

(3)煤矿企业知识资本中的人力资本

煤炭开采属干粗放式经营,对于人力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但由于煤炭开采的高危性,它对从业人员的资格有严格特殊的要求。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规定,在煤矿生产中,需要获得相关资格的人员包括:矿长(经理)、瓦斯检查工、矿井通风工、信号工、爆矿工、炸药库保管员、拥罐(把钩)工、矿井泵工、瓦斯抽放工、主要通风机操作工、绞车操作工、输送机操作工、尾矿工、电工、钳工、主要提升机操作工、金属焊接矿井专用机动车司机、安全检查工。所以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本主要是指煤矿员工所拥有的各种技能、经验和创造力。因此,煤矿人力资本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人力资本投入额,人力资本维持额,专业技能水评,人员保持率。

人力资本投入额即一个煤矿的招聘、培训费用,招聘费用反映了企业对优秀员工、技术熟练员工的重视,培训费用反映了企业在提高员工技能、知识方面的投入水平;人力资本维持额即一个煤矿的工资、报酬、福利总额,它反映了企业对人力的重视:专业技能水平即具有相关资格人数/法律规定必须具备相关资格的工种人数,它反映了一个煤矿员工的专业素质水平:人员保持率即(员工总数一辞职人数)/员工总数,人员保持率高的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必定大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从而使得优秀人才纷纷涌向这类企业,这会使该煤矿的人力资本高于其他煤矿企业。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6

关键词煤矿;掘进工作面;三专两闭锁;电气控制PLC;安全

中图分类号:TD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195-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消耗日趋过量,给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环保和节能的全球呼吁受到了各国的关注。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给我国能源供应提供了可靠保障。

1煤矿掘进工作面三专两闭锁电气控制PLC的应用现状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煤矿掘进工作面中三专两闭锁电气控制PLC的主要应用有供电和闭锁两个方面,避免了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和煤尘等带来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煤矿企业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为生产工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1.1 供电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推广,在煤矿开采中,电气控制的PLC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针对煤矿掘进工作面的供电可以大致分为低压入井下的三专供电和高压入井下的三专供电两个方面。其中,低压入井下的三专供电主要是应用于机械化设备较少、井下工作量小、对供电要求较低的小型的煤矿生产区域。由于受地方的限制和其它环境因素,低压入井的三专供电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高压入井三专供电是在煤矿掘进工作面时,设立有专门的变电所,控制通风机的高压爆炸、低压馈电、继电器漏电和变压器等的供电,提高了煤矿采矿区域的通风效果,保证了煤矿开采过程的持续供电,大大提高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性。

1.2 闭锁

在煤矿掘工作面的控制中,电气控制PLC的两闭锁技术主要是通过煤矿采矿控制中心的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安全监测系统和磁力启动器三个部分来完成风电瓦萨点闭锁操作的。其中,风电闭锁是通过用外线,将掘进工作面的总控制开关盒局部通风机的常用开关触头相连接,从而实现闭锁控制。根据目前我国煤矿采矿的情况来看,为了提高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性,选用的是真空磁力起动器来完成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与风电闭锁的连接时相同,不一样的是要添加一台瓦斯断电仪,以有效的进行煤矿采矿时的瓦斯总量,提高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安全保障。

2三专两闭锁电气控制PLC的技术应用

根据煤矿采矿的实际情况和开采量的具体需求,三专两闭锁电气控制PLC的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地方煤矿和大中型煤矿。

2.1 地方煤矿应用

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地方仍然存在煤矿采矿机械设备配置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差、传感器应用少等问题,对地方煤矿开采带来极大影响。由于地方煤矿的开采量较少、井下负荷量小,因此,安全监测系统设置的实际应用效果很差,给煤矿掘进工作面埋下重大安全隐患。所以,为了提高地方煤矿开采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将变压器设置在地面,在井下布设电缆供通风用电,可以很好的达到三专两闭锁电气控制PLC技术的三专供电效果。与此同时,将井下通风机的专用开关和采矿掘进面的总开关相连接,结合瓦斯断电仪,可以实现地方煤矿采矿掘进工作面的风电和瓦斯电闭锁。

2.2 大中型煤矿应用

在大中型煤矿中,运用双风机和双电源可以提高高压入井条件下,采矿掘进工作面通风和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大中型煤矿采矿生产的顺利完成。一般情况下,通风机分为两部分,当主局部通风机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的切换到副局部通风机,给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安全通风提供可靠保障。另外,电气控制PLC的闭锁技术在大中型煤矿的采矿过程中,是与企业的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结合应用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地面安全控制中心对井下工作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便于及时的采取安全措施,有效的保障了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安全。

3煤矿掘进工作面三专两闭锁电气控制的PLC改造

在煤矿业的发展中,由于三专两闭锁电气控制的PLC采用的是继电器进行煤矿掘进工作面的通风和供电控制,具有接线量较大、元件数量较多、系统工作安全系数低和故障发生率高等特点,因此,给企业煤矿采矿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给煤矿掘进工作面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对三专两闭锁电气控制的PLC进行了改造。

3.1 PLC控制过程的改造

根据PLC的构造,在煤矿的掘进工作面的进风侧,要求甲烷传感器对甲烷浓度的检测不能超过百分之零点五,如果局部通风机的供电系统处于完全正常情况,则可以将常用的开关保持在闭合状态。其中,局部通风机的电动机处于无故障状态,则将综合保护用的常用开关接点进行闭合操作;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开启局部通风机的开关按钮,则可以是局部通风机得到启动,并保持运行状态。通过一系列的通风和供电操作以后,再开启其它设备,为掘进机开始工作做好准备。当掘进工作面的风流形成以后,掘进工作面回风侧的甲烷浓度不能超过百分之一,掘进工作面的甲烷浓度不能超过百分之一点五,以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保证煤矿采矿工作的正常运行。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通过对风机、继电器和掘进机的相关操作,完成掘进工作面的通风和供电,可以实现风电闭锁。

3.2 瓦斯电闭锁的改造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的浓度太大时,可以通过局部通风机,将瓦斯进行稀释和吹散,情况比较严重时,则可以闭锁掘进工作面的动力电源,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当掘进工作面进风侧的甲烷浓度超过百分之零点五时,PLC的输入继电器的相关接点会自动断开,局部通风机会因为断电而停止运行,与此同时,掘进机也会因为断电停止工作。通过主通风系统的通风作用,当甲烷的浓度下降到百分之五以下后,可以开启局部通风机和掘进机,重新开始采矿生产,从而实现瓦斯电闭锁的控制操作。

4结束语

煤矿掘进工作面三专两闭锁电气控制的PLC控制改造,提高了三专两闭锁电气控制PLC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给我国煤矿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7

【关键词】煤矿安全;采矿技术;应用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经过长期开采,总量急剧减少,逐渐进入深井作业阶段,加之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煤矿开采中新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较大局限性,煤矿事故频发,如矿井坍塌、渗水以及瓦斯爆炸等事故,在不同程度上危及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就需要应用更先进的采矿技术,提高煤矿开采效率,保证煤炭开采生产活动安全进行,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煤矿采矿技术类型

就当前煤矿采矿技术来看,实践生产活动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采矿技术。

(一)深井开采技术

深井开采技术主要是应我国煤炭资源总量急剧减少,逐渐进入深井作业而产生的一种采矿技术,这种技术更适合应用在抗压力低、地热危害大的区域,环境适应性较强,在应用此种技术之前,首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瓦斯、和煤尘等灾害,以保障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深井作业特性,煤矿中存在大量的瓦斯,仅靠通风工作无法有效解决,所以在应用深井开采技术时,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选择合理的采矿技术,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诸如支护技术、支护装备和深井巷道等,这些问题同样需要予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二)充填开采技术

充填开采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开采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建筑物下方、铁路下方和公路下方等,在实际应用充填开采技术时,应该做好对采空区域的充填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采安全,降低作业面压力,提升煤矿开采效率。与此同时,在应用充填开采技术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进行地质勘察,探究地表下陷规律和岩层运动情况,了解地下水位情况,确定建筑物、地表开采的相关参数。在充填开采技术大量实践应用中,尽管取得了一定客观成效,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土地复垦、工艺参数以及开采沉陷控制等种种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二、煤矿采矿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不完善

煤矿采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要起到提升开采效率,确保采矿活动安全,还需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和促进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由于规章制度的缺乏,使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存在局限性,工作敷衍了事,安全意识不高,诸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员匮乏,素质偏低:采矿活动存在无度开挖现象,生产活动存在违规现象;部分煤矿企业存在偷税、漏税问题,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采矿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基于上述种种现象,填充开采技术和深井开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缺少合理的规章制度依据,技术原有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尤其是在填充开采技术应用中,很多施工单位对于填充工作的重视不高,填充不及时或者不充分的现象时有发生,同煤炭开采作业未能同步进行,导致上层压力过大,缺少足够的支撑出现坍塌事故。

(二)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煤矿开采中,为了确保开采安全,就需要开采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煤矿开采需求。但是就当前多数煤矿开采现状来看,存在不同程度上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企业内部职工素质水平偏低,专业知识基础不牢固,很多先进的采矿技术难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难以保证煤矿开采活动有序开展。在运用深井开采技术和填充开采技术时,认知水平偏低,未能将煤炭开采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实施,技术相配套的安全防护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给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三)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由于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发展效益,不愿意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先进设备和技术引进上,即使应用的是前沿煤矿开采技术,但对技术认知和了解不足,忽视填充工作的重要性高,出现填充不及时或者不充分的现象,未能与煤炭开采作业同步进行,导致顶板压力过大出现坍塌事故。

三、确保煤矿安全和采矿技术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结合企业经营规模和工作目标,促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自身工作职责,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将任务目标落实到实处,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只有这样,在应用深井开采技术和填充开采技术时,有章可循,落配套安全措施。

(二)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

煤矿企业应该提高对技术人员培养重视程度,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责任意识,积极推行激励制度,以此来调动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严格遵循开采要求作业,保证生产安全。

(三)加强技术创新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对采矿技术创新和完善,只有不断创新研发新的采矿技术,才能有效提高采矿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崩溃,因此,政府可以为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补贴保障,承担一定的风险,激发煤矿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四、结论

煤矿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谋求长远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注重引进新的采矿技术,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将新技术应用在煤矿开采中,提升采矿效率。

参考文献:

[1]郝耀江,李伟斌,张星.论煤矿采矿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4):14.

[2]张玉杰,杨阳.浅析煤矿采矿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5,34(12):48-49.

[3]李会才.论煤矿采矿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4(6):62.

[4]崔伟.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研究[J].煤矿开采,2013(5):1-3.

[5]张涛.浅谈煤矿井下采矿技术及其问题[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26).

[6]周红.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与技术安全管理方法研究[J].大科技,2013(12):190-191.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8

【摘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资助的“中国煤层气资源开发”项目(CPR/92/G31)自1992年启动以来,经过5年的实施,将于今年全面结束。本文介绍了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对存在问题及后续发展计划进行了探讨。

1 项目概述

    199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签署了“中国煤层气资源开发”项目,其中包括松藻、开滦、铁法矿务局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等4个小项目,由UNDP通过世界银行的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中国1000万美元,中国政府也投入与当年汇率等价的5620万元人民币,作为该项目的国内配套资金。项目于当年正式启动。

    项目的总体目标,一是为我国制定发展煤层气工业战略的技术和组织机构上的准备;二是介绍和展示开发煤层气所需的各种技术和工艺;三是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决

策者的认识水平,充分认识合理开采和利用煤层气资源对环境保护和以煤层气作为新能源的潜在经济意义。

    该项目原计划从1992年7月到1995年6月三年时间内完成,由于受国内政府及联合国机构改革的影响,以及国内资金筹措和国外采购设备不能及时到货等原因,项目推迟至今年完成。尽管延迟了二年多,但由于中国政府的重视和联合国的支持,该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预定目标。1997年,GEF的官员在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后,对该项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项目进行最终评估之前,我们谨以此文对项目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初步总结,并对项目结束之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2 项目的管理与实施

    项目的执行机构为联合国发展援助与管理服务部(DDSMS),(现更名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DESA)),实施机构为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3年政府机构改革后由原煤炭工业部接管。原煤炭部对此项目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陈明和总工程师为组长的联合国煤层气项目领导小组,并由他担任中方项目负责人,由国际合作司和规划发展司负责管理、协调项目的实施及国内配套资金的筹措,委托四达矿业公司负责项目实施中具体事务的协调。各子项目单位也组建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

    为了实现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的目标,1993年,联合国通过招标方式,并征得中方项目负责人的同意,确定了松藻、铁法和开滦三个子项目的国外承包商。为便于督促检查项目的实施,并从总体上对4个子项目进行技术协调和平衡,联合国DDSMS还聘请美国煤层气工业的开创者、经验丰富的安塞尔先生担任项目的总顾问。为解决子项目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施工质量,根据原煤炭部的建议,1995年7月,联合国批准建立了由煤炭和石油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中方专家组。中方专家组的成立为项目的实施起了重要作用。现场的许多技术问题具有即时性和中国特色,中方专家组很好地解决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起到了外方专家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了子项目单位的普遍欢迎,联合国也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赞赏。

    在项目管理上,联合国实行按年度计划安排工作,每年年初召开一次项目的三方审评会。每次会议由项目的执行机构联合国DDSMS与UNDP、实施机构原中国煤炭部和各子项目单位的代表在一起审评项目一年来的进展情况,听取问题汇报,讨论解决的办法,并安排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三方审评会制度使项目管理层能总揽项目的大方向和总进展,安排必要的资金和物资,也给子项目单位提供了向管理层面对面汇报情况、反映问题的机会。

3 项目的成就

3.1 各子项目的目标与完成情况

3.1.1 铁法子项目

由铁法矿务局和美国分包商REI公司实施。子项目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引进的井下长孔定向钻机,在煤层上方的岩石中打水平定向长钻孔,在回采煤层前抽取邻近层采空区的煤层气;二是从地面打垂直采空区井,利用煤层采动后顶板裂隙发育的原理,抽取采空区(又称采动区)的煤层气。

(1)井下水平定向长钻孔抽取采空区煤层气

我国过去几十年井下煤层气抽放一般均采用国产旋转钻进短孔钻机打本层孔或穿层孔,钻机设计深度最大为300m。煤矿使用时,实际钻孔深度多为70~160m不等。铁法示范项目使用的是引进的弗莱彻千米定向钻机,采用高压水驱动孔内马达钻进。此类钻机在美国煤层中钻进时曾创造过1538m的世界记录。铁法矿务局的技术人员在接受美国专家的培训后,掌握了钻机的使用和维修技术,在大兴矿S1702综采工作面上方施工了三个水平定向钻孔,总长度685.5m,三孔长度分别为305m,224.5m和156m。第一个孔是在美国REI公司的协助下完成的,后两个孔是铁法矿务局独立完成的。S1702工作面的三个水平长钻孔从1996年8月16日到1997年3月4日的199天中,抽出纯甲烷总量为167.472万m3,抽出的煤层气均并入矿区利用系统。这种抽放方法的抽放率比常规方法提高57.62%。在用水平长钻孔抽放的4个月中,所在工作面原煤最高月产量为18.54万t,平均13.886万t/月,比该局平均月产提高33.9%;生产效率达103.286t/工·日,比该局平均生产效率61.042t/工·日,提高了40.9%。

铁法矿务局计划98年安排第二个井下水平定向长钻孔示范工作面,再打两个500m的水平长钻孔,争取创造国内井下定向钻孔的新记录。

(2)地面垂直采空区井抽取采空区煤层气

地面垂直采空区井(又称采动区井)是铁法子项目最成功的范例。这种方法是在地面适当位置按一定间距打若干垂直孔至采煤工作面上方岩石的裂隙带内,利用采煤中顶板压力变化造成的裂隙发育而大量产气。铁法矿务局在大兴矿N1405回采工作面地面钻了三个采空区井,三孔总长度1603.22m,分别为532m,533m和538m。三孔从1995年6月28日到1997年末共产气307.55万m3,所产气全部并入利用系统。此外,这三个孔所在示范工作面N1405下面的N1701工作面已于1997年完成设计工作,今年6月即可在工作面采煤时利用N1701采后冒落形成的与相距45.3m的上部N?1405面连通的裂隙,形成第二个产气高峰。

铁法矿务局根据1996年地面采空区井的抽放量统计数据作了经济效益分析,主要经济效益有:

①向1.46万户居民供气,按0.6元/m3计,收益为302.76万元;

②由于瓦斯抽放及时,使综采开机率由54.5%提高到68.1%,增产煤炭2.74万t,增收274万元;

③由于瓦斯抽放率提高到58.93%,采场供风减少了502m3/分,9个月节约主扇电费195.17万元;

④1.46万户居民用气后每年节煤3万t,节省360万元,9个月总计创经济效益983.42万元。

此外,地面采空区井还获得了明显的安全效益和环境效益:使瓦斯突出矿井大兴

矿在降低排风量的情况下实现了安全生产;从三个地面采空区井抽出的201.8万m3煤层气(截至1996年3月底的统计)全部加以利用,减少向大气排放甲烷55.77%,对保护地区和全球环境作出了贡献。在铁法子项目的最终报告中将有最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计数字。

为了总结推广铁法矿区地面采空区井的成功经验,在联合国的资助下,煤科总院抚顺分院会同铁法矿务局,并在中外专家的协助下,最近已编制完成了“地面采空区钻井手册”。这本手册从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上对地面采空区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对于在我国乃至世界上推广应用这一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铁法子项目成功的经验在于,始终将项目实施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将国外的技术转化变成自己的技术,不但在采用煤层气先进技术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在项目实施的管理和方式上成为典范。

3.1.2 开滦子项目

由开滦矿务局和美国分包商GAI公司实施。子项目目标是,打地面垂直钻孔进行采前预抽煤层气,应用和推广先进的煤层气地面高效钻进方法和技术,同时制定在矿区内勘探和开发煤层气的计划,设计和建造抽取系统、输送管道和煤层气处理设施,促进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商业性开发。开滦矿务局的技术人员在接受国内外培训的基础上,与美国分包商密切配合,对1号井进行了排水和井底改造工程,又先后用引进的2500DD车载钻机和国产钻机完成了3号井和4号井的钻井、固井、取芯、现场解吸、测试和完井等全部工程量。从1996年11月起,1、3、4号井先后安装了梁式抽油机进行排水产气试验。1997年8月,开滦矿务局又委托中原油田对1号井和3号井的8、9煤层进行了水力压裂,从产气情况来看,由于水量较大,钻孔数量少,水位下降缓慢,只有4号井的日产气量达2000m3,达到了利用标准。1997年11月12日开滦矿务局为4号井建成输气管路590m,并与原有的地面管路相连接,使4号井所产的煤层气成为唐山矿抽放利用系统的补充气源。目前开滦矿务局正在继续抽水试气,观测结果,如果1号井和3号井产气量达到利用标准,开滦矿务局将铺设1100m长的管路,将之纳入利用系统。与此同时,开滦矿务局还制定了开发利用唐山矿岳胥区砂岩煤层气的计划,并在钱家营和吕家坨矿施工1~2个勘探井,探讨开平煤田深部开发煤层气的可行性。另外,保养好现有的施工设备,稳定施工队伍,争取在国内煤层气开发工程中发挥作用也是开滦子项目的后续计划之一。

目前开滦子项目已全部完成,该局和分包商GAI公司均已提交了最终报告。尽管最终报告对开滦示范区的基本评价“吨煤甲烷含量低(2.8~4.2m3/t),高渗透率(达6~12md),低储层压力(3号井仅475PSI),不适合商业性开发”,但是开滦通过项目的实施,在与外国专家的磨合中,逐渐学会了地面钻井的一整套技术与工艺,而且是在国外二手钻井设备的条件下克服了钻井中地层漏失的困难后,掌握了施工、维修和测试方法,成立了煤层气办公室和煤层气工程公司,形成了一批技术骨干,为推动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3.1.3 松藻子项目

松藻子项目由松藻矿务局和美国REI公司实施。子项目目标是,改进煤层气回收技术及抽放和运输系统,完善煤层气抽气站,改进抽气站的监测和控制系统,装备先进的井下水平定向长孔钻机,在石壕矿和打通一矿试验不同的本煤层定向长钻孔方法以抽取煤层气,完善这两个矿的煤层气抽放系统和输配气系统,并建立先进的瓦斯监测系统,以此达到扩大甲烷抽放能力和充分利用抽放甲烷,减少甲烷向大气的排放,进而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减少矿井瓦斯对煤炭生产的危害。

松藻矿务局在美国REI公司的协助下,开展了煤层气压力、含气量、渗透性系数、衰减半径等测试工作,主要成绩有:

(1)改造了煤层气抽放泵站5座,新建煤层气抽放泵站3座,抽放能力比1992年提高81%;

(2)改造完善了6对矿井的8处井下煤层气抽放系统,井下抽放系统的抽放能力提高了80%;

(3)煤科总院重庆分院承建安装了石壕矿与打通一矿的二套煤层气抽放监测系统,经调试,这两套监测系统性能可靠,运转正常,能满足抽放参数监测的要求;

(4)建立了石壕矿至打通镇(矿)的煤层气输气系统,安装输气管路6800m,加压设备2台。目前打通一矿、二矿和石壕矿煤层气抽放管路已并网,且实现了石壕矿与矿务局中心区煤层气输气的并网使用;

(5)新建三座煤层气储气罐,总容量为2.5万m3;

(6)充分发挥矿区八处煤层气抽放系统配套改造后的抽放能力。1997年,全局煤层气抽放量达6360万m3,矿井抽放率为41.85%。

    从总体来看,松藻子项目在学习先进的抽放技术和综合配套工程改造方面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著的:

经过国外专家的培训,松藻的技术人员已基本掌握了引进的井下定向长孔钻机的操作和维修技术;

抽放系统和装备的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煤层气抽放量和矿井抽放率稳定提高;

矿区煤层气利用工程的配套完善工作,为综合利用煤层气奠定了基础,冬季回收煤层气利用率达100%。

然而,项目引进的2台弗莱彻定向钻机的原定水平长钻孔试验未能取得成功。分包商REI公司虽然对松藻局进行了打钻培训,但由于缺乏在松藻高突软煤层打钻的经验,所打三个孔均告失败,其中一孔因操作不当使钻杆折断。根据松藻的要求,联合国适时中止了与REI公司的合同,聘请了实力更强的AMT公司到松藻进行2次打钻施工。尽管中外双方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仍未取得钻进方面的突破。主要原因是:从8?#煤底板岩石向上钻进时,未能穿透煤层底板下一段厚层铝土泥岩,钻孔时遇水垮孔堵塞,AMT公司专家虽然采用了粘结剂固孔,但仍未能有效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针对以上情况,松藻矿务局决定成立打钻领导小组,自己制订井下定向钻孔的打钻计划,组织技术骨干,依靠自己力量进行井下定向长钻孔钻进试验。

3.1.4 西安子项目

该项目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实施。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煤层气资源进行详细评价并建立数据库,包括评价中国煤层气的生产潜力和利用方式,同时还要对开发煤层气资源的资金投入和商业开发前景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以便为潜在的投资合作者提供有吸引力的信息。并向我国政府和国际机构提出投资和开发计划建议。

西安分院为此成立了项目评价、数据库、野外测试和室内测试等4个专业组,通过引进先进的测试设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赴美国培训和请外国专家到国内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数据库软件培训等方式,大大提高了西安分院的专业技术水平。经过几年努力,现已完成17个煤矿区的资料收集、分析测试、筛选录入工作;完成10个评价测试井,17层煤的试井工作;建立了煤层气数据库;初步完成了17个煤矿区的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还编制了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指南。

此外,在联合国的资助下,1996年1月和1997年6月在西安分院举办了2届煤层气技术综合培训班,聘请美国专家对我国煤炭、石油和地矿系统的4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共计7周的培训,内容涉及煤层甲烷评价的试井方法,煤层气的吸附和运移,煤层甲烷生产和资源评价的地质控制因素,煤层甲烷评价与预测方法,以及应用遥感技术探测天然裂隙,煤层气储层模拟技术和完井技术等。两届综合培训是项目技术转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我国煤层气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开拓眼界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子项目已顺利完成各项预定的内容,并提交了中英文最终报告。

3.2 项目总目标的实现

以上4个子项目分别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示范作用。除此之外,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完全实现了项目的总目标,而且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附加效应,主要有:

(1)提高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决策者对开发煤层气资源的认识水平,尤其是中央高层领导人对煤层气开发的重视,为下一步煤层气工业的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基础。

各子项目单位均成立了煤层气项目领导小组或专门机构。1993年原煤炭部成立了以常务副部长张宝明为首的煤层气领导小组,1994年8月,在美国环保局的资助下,煤炭部煤层气信息中心宣告成立。1994年初,国务院总理李鹏作出了“煤层气工作要有一个大的突破”的指示。1995年10月,联合国与原煤炭部在北京联合主办了“联合国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国际会议”,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04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出版了内容丰富的会议论文集。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开发利用煤层气的积极性,再次引起中央领导人的重视。为了集中力量加快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原煤炭工业部、原地质矿产部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经过充分协商,于199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我国煤层气工业在组织机构上迈上了新的台阶。

(2)促进了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外国公司对中国开发煤层气的重视。

在联合国项目CPR/92/G31和1993年启动的深层煤层气勘探项目CPR/91/214/A/01/99实施影响力的推动下,一些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大公司纷纷表现出与中国合作开发煤层气资源的积极态度,亚洲开发银行和亚太经合组织分别与原煤炭部合作开展了“中国煤层气生产研究”和“煤矿瓦斯利用示范工程”项目。美国安然公司和德士古公司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与我国签订了合作勘探开发淮南、三交和淮北矿区煤层气资源的协议。此外,山西晋城矿务局与美国美中能源公司也进行了成功的合作,签署了合作开发潘庄井田煤层气资源的协议,成立了合资公司,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98年6月,中联公司与美国阿科石油公司和菲利浦石油公司签订了三交、三交北、石楼和临兴四个区块的产品分成合同。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开始至今,我国已通过各种方式(地方集资,中外合资等)打了地面煤层气勘探、测试和试生产井约105口。

为了更多地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国煤层气的商业性开发,在本项目结束之前,在联合国的资助下,原煤炭部组织力量编写“中国煤层气投资指南”,并将在适当时候组织召开一次联合国中国煤层气投资促进研讨会。中国煤层气工业在联合国煤层气项目实施的推动下,已经走上了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在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和总结。这些问题主要有:

(1)国外购买设备程序复杂,周期长,造成到货延误是项目推迟完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2)开滦子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购买的是国外二手钻机,故障率高,加大了操作和维修难度,不仅增加了额外的维修费用,也延误了打钻进度;

(3)中外双方技术人员的工作协调和工作态度以及个别承包商的履约能力不足影响了个别项目的顺利进行;

(4)语言沟通上的困难以及中外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转让的效果。

4 后续发展初探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各项活动的宗旨。在“中国煤层气资源开发”项目结束之际,探讨项目的后续发展是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谨提出如下一些想法:

(1)各子项目应制定各自的后续发展计划;

(2)各子项目单位应稳定各自的施工和技术队伍,维护保养好地面车载钻机,井下水平定向钻机和各种测试、监测仪器设备,在各自的矿区选择合适的井位和工作面继续地面垂直孔、采空区孔和井下水平长钻孔的试验,使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巩固已掌握的先进技术;

(3)对于项目实施中成绩显著、技术水平较高的子项目单位,如铁法、开滦和西安,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国内寻找市场,组织队伍承包地面钻井工程,井下定向钻孔工程,创造经济效益。西安分院也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数据库,为国内用户提供有偿服务;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9

关键词:煤矿安全;采矿技术;应用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经过长期开采,总量急剧减少,逐渐进入深井作业阶段,加之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煤矿开采中新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较大局限性,煤矿事故频发,如矿井坍塌、渗水以及瓦斯爆炸等事故,在不同程度上危及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就需要应用更先进的采矿技术,提高煤矿开采效率,保证煤炭开采生产活动安全进行,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煤矿采矿技术类型

就当前煤矿采矿技术来看,实践生产活动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采矿技术。

1.1深井开采技术

深井开采技术主要是应我国煤炭资源总量急剧减少,逐渐进入深井作业而产生的一种采矿技术,这种技术更适合应用在抗压力低、地热危害大的区域,环境适应性较强,在应用此种技术之前,首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瓦斯、和煤尘等灾害,以保障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1]。由于深井作业特性,煤矿中存在大量的瓦斯,仅靠通风工作无法有效解决,所以在应用深井开采技术时,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选择合理的采矿技术,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诸如支护技术、支护装备和深井巷道等,这些问题同样需要予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1.2充填开采技术

充填开采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开采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建筑物下方、铁路下方和公路下方等,在实际应用充填开采技术时,应该做好对采空区域的充填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采安全,降低作业面压力,提升煤矿开采效率,如图1。与此同时,在应用充填开采技术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进行地质勘察,探究地表下陷规律和岩层运动情况,了解地下水位情况,确定建筑物、地表开采的相关参数[2]。在充填开采技术大量实践应用中,尽管取得了一定客观成效,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土地复垦、工艺参数以及开采沉陷控制等种种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2煤矿采矿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规章制度不完善

煤矿采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要起到提升开采效率,确保采矿活动安全,还需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和促进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由于规章制度的缺乏,使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存在局限性,工作敷衍了事,安全意识不高,诸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员匮乏,素质偏低;采矿活动存在无度开挖现象,生产活动存在违规现象;部分煤矿企业存在偷税、漏税问题,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采矿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基于上述种种现象,填充开采技术和深井开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缺少合理的规章制度依据,技术原有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尤其是在填充开采技术应用中,很多施工单位对于填充工作的重视不高,填充不及时或者不充分的现象时有发生,同煤炭开采作业未能同步进行,导致上层压力过大,缺少足够的支撑出现坍塌事故。

2.2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煤矿开采中,为了确保开采安全,就需要开采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煤矿开采需求。但是就当前多数煤矿开采现状来看,存在不同程度上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企业内部职工素质水平偏低,专业知识基础不牢固,很多先进的采矿技术难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难以保证煤矿开采活动有序开展。在运用深井开采技术和填充开采技术时,认知水平偏低,未能将煤炭开采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实施,技术相配套的安全防护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给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2.3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由于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发展效益,不愿意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先进设备和技术引进上,即使应用的是前沿煤矿开采技术,但对技术认知和了解不足,忽视填充工作的重要性高,出现填充不及时或者不充分的现象,未能与煤炭开采作业同步进行,导致顶板压力过大出现坍塌事故。

3确保煤矿安全和采矿技术发展的应对策略

3.1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结合企业经营规模和工作目标,促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自身工作职责,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将任务目标落实到实处,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只有这样,在应用深井开采技术和填充开采技术时,有章可循,落实配套安全措施。

3.2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

煤矿企业应该提高对技术人员培养重视程度,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责任意识,积极推行激励制度,以此来调动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严格遵循开采要求作业,保证生产安全。

3.3加强技术创新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对采矿技术创新和完善,只有不断创新研发新的采矿技术,才能有效提高采矿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崩溃,因此,政府可以为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补贴保障,承担一定的风险,激发煤矿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4结论

煤矿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谋求长远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注重引进新的采矿技术,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将新技术应用在煤矿开采中,提升采矿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小明.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应用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4(27):88-89.

[2]钟伟.煤矿采矿技术的发展与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5,7(31):255.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0

近几年,山东煤矿安全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差距。(1)认识不够“高”。个别煤矿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认识不到科技对安全生产的巨大支撑、保障、推进作用。(2)转化不够“快”。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结合不紧、推进较慢、转化率较低,市场化运作不够灵活。有的科技成果获奖后即被放至一边、束之高阁,有的科技成果只是在某一单位、某一地点运用,没有实现从“一花独秀”向“春色满园”的转变。(3)基础不够“实”。支撑科技工作的检测检验、技术服务等支撑能力相对滞后,安全基础相对薄弱;科技项目与安全生产需求不匹配,重大隐患治理等关键项目缺口较大,冲击地压防治等重大灾害防治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联合攻关、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4)投入不够“大”。尤其在科技项目上存在资金短缺问题。鉴于煤矿行业的艰苦性、特殊性,煤炭院校的毕业生不愿到煤矿工作,造成科技人才短缺,普遍缺乏后续人才。

2煤矿安全科技支撑的六大功能

科技工作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反映了安全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内在要求,体现了“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综合来看,煤矿安全科技具有“六大”功能。(1)基础功能。如果把煤矿安全比作一座大厦,科技则是最重要的基础和磐石。没有科技做基础,煤矿安全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世纪初,部分小煤矿设备简陋,科技手段落后,作业环境恶劣,煤矿安全基础薄弱,“镐刨煤,人攉炭”现象普遍,更谈不上现代化技术,防治大事故没有有效手段,职工生命得不到保障,导致事故多发、频发、高发。(2)支撑功能。科技是支撑安全生产的“钢筋铁骨”,如同液压支架一样支撑着整个工作面,为作业现场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环境,增强了防范事故的“硬实力”。如果是木支护,效果可想而知。现代化的科技装备武装了矿井通风、运输、机电等各大生产系统,数字化矿井、智慧矿山建设支撑了安全生产的“半壁江山”。(3)保障功能。科技是职工生命安全的“保护神”。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科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保障功能,就有什么样的安全状况。近几年来,部分煤矿针对以前在矿井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且与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了科技攻关,如冲击地压工作面转载机岗点无人操作、准无人化工作面集控一体化系统、工业电视检测与监控系统、煤矿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等,有效地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4)推动功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安全生产的“内动力”、“助燃剂”,正日益渗透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对安全工作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成为推动煤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近几年,各煤矿企业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广应用方面动了脑筋、下了功夫,推进了煤矿安全科技工作上台阶、创水平,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5)提升功能。科技具有三方面的提升功能:提升“安全系数”,提升人员素质,提升工作效率。如,生产系统的远程监控、无人值守技术,减少岗位人员,提升了准确性、可靠性;单轨吊运输替换了小绞车,煤流运输实现了皮带化,既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安全系数”。另一个层面讲,现代化技术装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懂理论、会操作,方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通过学习培训和实际工作,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也得到了提升。(6)促进功能。近几年,各煤矿加大安全投入,更新了一大批安全设施,煤矿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发展和安全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山东煤矿安全形势逐年稳定好转,安全工作走在全国先进行列,安全科技功不可没。

3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科技有效途径

3.1重点抓好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完善结合当前实际,围绕科技研发、新技术推广、科技活动、信息建设、专家支撑、技术服务等工作,重点抓好安全支撑体系建设完善。框架图见图1。

3.2突出煤矿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围绕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顶板、高温热害等影响煤矿安全的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以及应急救援与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重大危险源监控等关键技术,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破解安全难题,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控制重特大事故。

3.3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完善共性技术转化平台,提高成果的共享和转化率;大力推广对安全生产效果明显、有较强推动和保障作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对影响重大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要强力推广应用。

3.4创新发展信息化和安全产业信息化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煤矿安全需求,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建立完善物联网系统,加快科技工作信息化进程;大力培育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产业,制定培育发展安全科技产业实施总体方案,重点研制检测监控、安全避险、个人防护、灾害监控、应急救援等安全装备,进一步提升安全装备水平。

3.5多措并举发挥专家支撑作用成立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煤矿企业等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专家库,遇有重大技术课题、项目验收、成果推荐等情况,启动专家库。加强高等院校、集团技术中心之间的联系,建立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创新平台为支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积极组织经验交流,以现场会、专业会、学术交流会等形式,加快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共享。

4强化煤矿安全科技保障工作

科技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工程,需要坚强的组织领导、完善的工作制度、有力的保障措施,才能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全面完成。

4.1强化组织保障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业务部门具体抓,技术人员细致抓,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组织体系,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确保工作效果。

4.2强化素质保障强化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激励和引进机制,实行人性化管理,落实人才倾斜政策,创造良好、舒心的工作环境。

4.3强化技术保障建立健全以各集团技术中心、科技管理部门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推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负责制,强化技术创新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4.4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科研经费充足,稳定科技投入增长机制,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幅度应不低于企业总产值增长幅度;拓宽资金渠道,探索多渠道、多层次投资模式,用足、用好国家和地方的各项优惠政策。

4.5强化制度保障制定有利于激励科技工作的政策机制、工作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科技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严把科技计划编制关、实施关、考核关、奖惩关,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5结束语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1

1.矿业安全人才培养是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矿业开发中的生产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煤炭开发中的生产安全问题。煤炭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能源。在中国生产和消费的一次商品能源中,煤炭约占70%左右。在未来的50年中,随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水电和核电的发展与推广,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将逐年下降;但是,受资源条件限制,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较长时期以内不会有大的变化,煤炭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不会动摇。矿业开发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作为重要矿物能源的煤炭在开采中,经常受到瓦斯、水、火、粉尘、顶板垮塌等矿井自然灾害的威胁。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加大,矿井灾害威胁越来越严重,煤矿灾害伤亡事故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这种局面,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矿业安全方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2.矿业安全人才培养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

安全生产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矿业安全方面的安全技术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近来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方面,又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炭资源需求不断增加的需要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上来认识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安全技术发展对创新安全技术人才需求的重要性;同时,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规定要求。因此,矿业安全方面的创新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

3.矿业安全人才培养是矿山行业高素质安全

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矿井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矿井灾害威胁严重,且矿井灾害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和难预测性,矿井的本质安全性差。对采矿工程人才除了要求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以外,煤矿现代技术人才还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并且要求培养“三创新”的人才,即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据资料表明,在现代化大型煤炭企业中,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职工总数的2.93%。由于我国采矿工程专业目前尚未完整系统地开设矿井安全类课程,使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矿井灾害防治安全技术知识不完整、不系统,工作上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较多,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比较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这也是煤矿灾害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培养矿业安全方向的创新安全技术人才是矿井灾害防治和矿山行业高素质安全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要求。

二、矿业安全方向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方法与知识结构陈旧。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时数过多,实践教学部分较弱;课程体系老化,课程内容陈旧、重复等现象较严重;教学方法仍多半为“注入式”。对学生矿山安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足,所培养人才矿山安全知识面较窄,矿山安全知识结构不合理,矿山安全的适应性不强。

二是,实践教学不足。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矿山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目前的实习、实验及设计等方面又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实验手段落后,有的技术过时;缺少覆盖面宽的跨学科高层次实验;实践范围过窄,连贯性不够,使学生实践环节出现“残缺”;实践教学仍属于灌输式,学生缺乏主动性。总之,整个实践教学体系陈旧,育人功能较低,影响学生矿山安全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

三是,课程与教材建设不足。矿山安全技术与矿山安全技术管理是煤矿工程师必备的专门知识。目前,国内外采矿工程类专业尚未专门系统开设矿山安全类课程,也没有系统的本科矿山安全类专门的教材。

四是,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与现实脱节。矿山安全类课程的内容涉及到煤矿的“五大灾害”,其知识较深、知识面广,按目前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它的部分内容是放在采矿工程专业相关课程中,而且安全知识的内容与《煤矿安全规程》严重脱节。对于学生来讲,接受的矿山安全类技术知识是不完整的,缺乏系统性。另外,矿山企业(特别是煤矿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矿山安全类技术知识要求较高,而目前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安排是分散式讲授部分相关内容,这种情况是不能满足现代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

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分析我国采矿工程专业当前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21世纪对采矿行业高素质安全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认真研究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的矿山安全类课程建设,提出一套较完整、系统的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的矿山安全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大纲的改革方案,对于发展采矿工程专业高等工程教育,培养采矿工程专业跨世纪优秀人才,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十分有益的。

三、采矿行业对矿山高素质安全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和培养模式

1.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有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很好地适应采矿工作环境的能力;有较宽知识面,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新一代矿山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的工程师。

2.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不是一般的采矿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而是具有一种开发性的、具有在新时期从事艰苦行业工作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是为国家、社会的采矿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是提高他们为祖国矿山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它有以下四种具体要求:(1)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2)培养“三创新”的人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3)懂矿井生产技术、懂矿井安全技术;(4)具备“学矿山,爱矿山,献身矿山”的“乌金”精神。

3.采矿工程专业矿业安全方向的核心课程采矿工程专业矿业安全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有:(1)《矿山压力与控制》,42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2)《矿井通风安全学》,60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3)《矿井灾害防治技术》,4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4)《矿井安全监测监控技术》,36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5)《矿井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2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四、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课程配套的实验教学和安全技术实验室建设

1.矿山安全方向课程配套的实验教学

配套的实验教学主要如下:(1)矿山顶板破坏模型实验;(2)矿山压力与顶板变形“三量”测试仪操作实验;(3)矿井风速测试实验;(4)矿井瓦斯浓度与报警实验;(5)煤层瓦斯吸附与解析实验;(6)煤层瓦斯渗透实验;(7)煤与瓦斯突出过程模拟实验实验;(8)矿井煤层瓦斯爆炸实验;(9)矿井煤层粉尘测试实验;(10)高速地质雷达与工程多波地震探测实验;(11)高压水射流钻孔切割实验;(12)煤层钻孔水力压裂实验;(13)岩石声波与声发射测试实验;(14)矿用安全设备的检验性实验。

2.矿山安全方向课程配套实验室

配套的实验室主要如下:(1)岩石声波与声发射测试实验室;(2)高速地质雷达与工程多波地震探测实验室;(3)煤层气高压吸附解吸实验室;(4)高压水射流实验实验室;(5)现场监测监控仪器实验室;(6)环境地质灾害监测监控模拟实验室;(7)煤岩渗流流变测试实验室;(8)煤与瓦斯突出过程模拟实验室;(9)风筒实验室。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2

2005年前半年生产处全体职工在公司领导下,在各矿和有关处室的配合下,紧紧围绕"安全,效益"的主题,以狠抓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为基础,加大现场检查力度,排除重大隐患为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安全指令和安全文件精神.积极吸取事故教训,针对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生产任务不断加大;采掘方法的多样性,采掘衔接紧张;搬家倒面次数频繁;顶板,运输,水害防治安全管理难度加大等现状,以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为主线,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积极深入现场查隐患,堵漏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05年前半年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为龙头,促进安全生产 年初根据集团公司安全一号文件精神,制定了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采煤,掘进,运输,地测,调度,综合管理专业的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并组织了每季度一次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和安监局共同牵头组织了一季度,二季度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静态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同时参加了省安监局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和省煤炭工业局组织的生产许可证年检,并对生产许可证年检存在的问题处理进行了通报和上报.由于严格考核,措施得力,奖惩分明,全公司质量标准化均保持了部级标准,形成了一个各矿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全公司的安全生产.

二、以顶板,运输,防治水,生产衔接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确保安全生产 1,今年以来,我们始终以顶板,运输,防治水,生产衔接管理为重点,经常深入现场,除自己牵头组织的质量标准化检查和"雨季三防"等一系列检查外,配合公司有关业务处室对七个矿井的安全进行了评估,,对所查问题均进行了三定限期整改. 2,为有章可循,严格考核,制定下发了2005年掘进竞赛文件,安全技术措施评优50万文件,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边角煤小块段和仓房煤竞赛考核管理办法,2005年防治水计划及雨季三防工作安排,2005年地质预测工作安排,2004年度高产高效矿井申报文件,2005年生产系统劳动竞赛考核办法,晋煤集团土地复垦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生产系统重点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汇编》第一,二册的编辑,校对,印刷工作等一系列管理文件. 3,狠抓分管专业隐患排查工作,每月对采,掘,运输,地测专业隐患工作及时进行了排查,总结,上报,并检查落实,提出整改意见. 4,对2005年矿井灾害预防计划进行了审查,并上报安监局. 5,对各矿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问题及时深入现场,帮助基层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6,完成了集团公司顶板灾害防治所需的装备,仪器计划等. 7,按要求撰写了两篇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安全研讨论文. 8,给安监局上报了各矿井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9,根据集团公司统一安排,派出二名同志参加"应对紧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习,新编制了五个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重特大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顶板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煤山滑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井下材料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0,组织有关处室对各矿"雨季三防"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

三、以技术管理为核心,指导生产,保证安全 1,为严格把关,保证综采面的设计和仓采安全技术措施更加合理,科学,积极开展了综采面设计审查和仓采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前半年组织有关处室共组织有关处室审批工作面设计15份,巷道支护设计2份,成庄火药库设计和凤矿二仙掌改造方案,地质说明书3份,并对王街煤矿越界进入寺河矿进行了多次现场办公协调,下发纪要,审批贯通措施,确保了安全贯通. 2,积极开展了综采面设计,采掘作业规程等项评优活动,组织生产,机电,通风,安监,地测等有关处室对各矿上报已实施结束的综采面设计,采掘作业规程按有关规定进行了考评,有效地促进了工程技术人员搞技术,学技术的积极性. 3,为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在第四届集团公司职工技术技能比武活动月中,制定下发了生产系统16大工种技术比武实施方案,并组织了各工种的理论考试命题,判卷,现场实际操作,日常能力评价的考评及比武汇总,总结工作. 4,为使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化,更好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生产,在广泛征求各处室及各矿基层单位的基础上,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加强支护管理的有关规定. 6,经常深入现场,帮助基层单位解决技术难题.针对各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积极深入现场,和矿方共同出主意,想办法,研究和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7,积极开展了技术交流,邀请焦作工学院张教授来公司进行瓦斯,地质专业技术交流,在听取成庄,寺河两矿地质人员有关瓦斯地质情况后系统地拿出了开展瓦斯地质工作的方案;邀请中科院地质所专家来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就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仪,槽波地震勘探等作了讲座,并到凤矿,赵庄矿现场技术指导,对地质构造探测,防治水等提出建议;邀请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来公司针对煤矿地测数字成图系统作专题讲座,并与公司及各矿地测人员进行交流. 三,加强公司重点工程的监督考核,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工. 公司重点工程关系到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是集团公司实现"二次创业,十年百亿"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根据集团公司领导的安排,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安排和明确责任,并制定了考核办法,每月在生产调度会议上协调落实,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确保了各项工程按部就班的进行.

四、加强生产指挥调度,确保生产任务按期完成 1,根据集团公司的方针目标,每月召开调度专业会议,将全年原煤生产计划指标,商品煤外运计划指标,安全奋斗目标等,及时贯彻到每个职工当中去,还针对工作在各个阶段的不利因素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作了具体分析和安排,使每个职工对集团公司全年工作的总体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执行24小时不间断调度的同时,注重抓好重点时期重点工作的调度指挥. 2,在安全方面除了抓好业务保安和现场的安全调度外,对矿井瓦斯,监测监控进行了重点调度,并及时传达上级领导和集团公司领导的指示,指令,指导全公司的安全生产. 3,加强生产管理,及时掌握生产动态,每月5日按时组织召开生产专业例会,重点在生产任务,采掘衔接,重点工程,生产许可证管理,技术管理,质量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了及时的组织,协调和安排,确保了生产管理有条不紊地进行,顺利实现了全年目标,同时为总结经验,表扬好的作法,每月按时编写了《生产动态》. 4,重点对古矿92302过逆断层,11306下过薄煤区,12309过薄煤区;王矿6305,92345面末采搬家;凤矿刨煤机工作面生产管理,末采方案研究;成庄矿掘锚队4214过断层及试验期间的进展情况;寺河矿2308面过断层,2302撤架通道维护和3302面掘进安装试生产;以及各矿安装,收尾搬家等进行了多次现场办公和调度协调 。

总之,2005前半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处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2005年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产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