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农村住宅设计

新农村住宅设计

时间:2023-07-12 17:07:15

新农村住宅设计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1

[关键词] 京郊;新农村建设;住宅优化;设计问题;因素

[中图分类号]TU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0-0094-0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反映了农村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状态,新农村的建设应该符合各地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符合国家对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据统计,到2012年,北京实有农村住宅建筑面积为11313万平方米,占北京市居住建筑的50.5%,占北京市民用建筑的29.5%,由此可见,北京的农村住宅占北京市居民住宅的一半以上,因此,要想加快北京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必须加快农村住宅的优化设计。

1京郊新农村建设中住宅设计存在的问题

1.1地域特色不明显

在传统的古代,农村居民的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北京有四合院,安徽有徽派建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统住宅设计的追求程度大大下降,认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才是最好的,逐渐摒弃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乡土的生活习惯,为了体现现代化,农民在房屋设计中往往照搬大城市内国际化的设计理念,一味地追求花园洋房,导致各地的房屋设计大同小异,没有地域特色,这与古代建筑设计相比,甚至有一些退后。同时,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房屋建筑的外观,还蕴含着地域文化,建筑还有文化传承的功能,传统的建筑在使用寿命结束后,被摧毁重新建设,都市化、国家化的建筑风格反而与当地文化格格不入。

1.2布局不合理,功能性不强

农民在建筑房屋时一般都不去专门的设计图纸,施工人员只是依据一个提纲、一份简图这种老方法来建造,虽然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房屋建筑提出了要求,都有标准图纸来依照,但是很多人感觉这些图纸与自己的希望值相差较大,不愿意依照图纸进行建筑,传统方法建筑起来的房屋一般不能与北京城郊人们的家庭结构、产业结构相结合,没有体现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仅结构过于简陋,功能性也不强。对郊区农村而言,住房不仅是一处居所,不仅供人们居住,农村住房还承担着农业生产的作用,住房的农业生产功能对农村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房屋建筑中往往没有对产业化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设计的房屋缺少家具气息,空间没有变化,样式单一,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根据传统观念建筑起来的农村房屋一些功能都不能再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3忽视对老年人口的居住设计

人们在追求自我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老人的感受,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乡土观念的影响,在北京郊区还有我国的很多地方,子女与老人同住的情况十分普遍,但往往老人的居住条件要比子女的居住条件差,有些是由于子女对老人不够重视,有些是因为老人愿意把更加好的地方留给子女住,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老人居住条件较差,都说明了在建筑设计上缺乏对老年人口的居住设计。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大多数农户家中都有一位老人,其次是有2位老人的,很多农户家中有2个50~60岁的家庭成员,说明老年化的农民人数增多。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会针对老年人建立长效的社会养老机制,但在这之前,老人主要还是靠家庭养老,为了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针对老人设计他们适宜居住的空间。

2影响京郊新农村建设中住宅设计的因素

2.1国家政策

从2005年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事业的支持,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逐渐建立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等促进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家帮助北京城郊农村改善了居住环境,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农村居民都安装了太阳能,旱厕、火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造,国家还组织北京内高校教授与建筑设计人才对新农村建设做出指导,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改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口结构很不合理,依靠自身发展很困难,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帮助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也为农村住宅设计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2.2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们居住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产业也间接地对住宅设计产生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北京郊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第一产业扩散至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阶段,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也逐渐改变了手工劳动的方式,提高了机械化水平,第二、第三产业在北京郊区农村也得到了发展,据调查,农民家庭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与农业相结合的人数达到42.9%,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占31%,单纯从事农业的人数仅占11.9%。农民的生产分化逐渐明显,有很多农民已经不再从事农业劳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家庭经济状况,人们有了较高的收入之后,就会提高生活质量,对居住条件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农村家庭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建筑设计也逐渐朝城市化方向发展。

2.3家庭观念

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农村家庭喜欢住在一起,几世同堂的现象十分常见,家庭人口的数量众多,通过对42个农户的调查发现,家庭人口数量普遍为5人,占被调查农民家庭总数的l/3,人口数量3到4人的也比较多,总数超过5人家庭数量,三代家庭超过了被调查农户总数的一半,两代家庭占23.8%,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占11.9%。随着农村生产方式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减退,家庭人口的数量逐渐减少,传统的宗族观念也逐渐淡化。但是传统观念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家庭成员虽然表面上分开了,实际上并没有分散,有一部分兼业家庭的存在,子女和老人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物质上都需要密切的联系,虽然年轻人在结婚之后都愿意和老人分开住,但实际上不希望与老人分离的太远,方便对老人的照顾,年轻人喜欢追求城市热闹的生活,老人们不喜欢快节奏的生活,也放不下长久以来生活的环境,这才使老少分离,也有一部分年轻人不适应大城市生活,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物价不满意,不愿意去市里居住。

3京郊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优化设计

3.1住宅设计应该体现地域特点

农村住宅建筑不仅仅是房屋形态的展现,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北京城郊农村住宅设计应该体现出地域特色。农村中很多地方自然环境优美,有的还具有历史文化,农村住宅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和历史的优势,在利用自然、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设计住宅,在建设中应该保留原来的地形结构、历史遗迹,使自然环境、人文建筑、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和谐之美。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特产的建筑材料,在住宅建筑中不妨利用这些本地的建筑材料,结合传统的建筑手法,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住宅,还能够节约外运建筑材料的费用。

3.2住宅设计应该满足人们居住质量的需求

对农村进行住宅设计首先要了解当地人民生活特点,一般农村家庭的住宅具备生产劳作的功能,能够在家庭中进行小规模的种植、生产活动,还要方便邻里之间的聚会,因此,住宅中一定要有院落,可以利用屋顶或者底层空间设计室外庭院。另一个较多行为的发生地是炕上,炕在农村住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起居、睡眠、用餐、待客的作用,人们普遍喜欢在炕上聊天,因此,对炕的设计也应该重视。住宅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农村居民一般相处比较融洽,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在住宅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为人们的交流创造足够的空间,在对住宅进行规划设计时,可以让农民参与进来,这不但更能够满足农民对住宅的要求,也能够使住宅更具有个性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3.3住宅设计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大量采用节能设计,节能设计主要是针对冬夏两季的节能,冬季保温,夏季降温。冬季的保温可以采用设置门斗的方式,用北向墙体做保温墙体,南向墙体做集热墙,南向窗户与温室结合,尽可能多的收集热量,并使热量尽可能小的散失,可以在传统火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新型火炕;夏季的降温主要是增加穿堂风,可以在南院种植乔木,达到遮阳、净化空气的效果,从而控制了气温。农村地区的建筑密度比较低,自然资源丰富,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等自然资源,降低建筑成本。

3.4住宅设计应该重视对空间功能的设计

住宅空间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特点,针对目前农村住宅设计存在的问题,应该增强空间的功能性,农村住宅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功能、社交功能、环境与文化的功能上。随着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住宅在承担传统农业活动的基础上,还要承担副业生产、旅游接待等任务,在住宅设计上要考虑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居民重视人际交往,无论是亲戚之间还是邻里之间的交往都比较密切,农村住宅的空间分隔能够反映出家庭成员关系,同时满足社交活动的要求;农村住宅设计应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同时应该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为人们设计出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

4总结

北京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受到很高的重视,也有很多的设计师、建筑师参与到新农村住宅的优化设计中,但是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设计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反复的拆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因此,应该在分析背景城郊农村住宅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重视人为住宅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人们创造适宜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杜白操,薛玉峰.中国农村住宅的特点及其设计[J].城市住宅,2008(1).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2

[关键词] 新农村 住宅 单体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13-01

引言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人们摒弃了传统的房屋设计方法,而是将套路化和手法成熟的城市集合住宅引入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房屋建造中,农村住宅设计采用联排式和独立的方式,平面格局为上卧室、下客厅。将这种城市住宅的设计模式应用到农村中过于固定。一些农村居民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制约,自说自建,反映了真实的需求。

1 新农村住宅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在新农村的住宅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众多因素,首先,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空间组合,应该和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结合,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的地理气候,对于比较寒冷的地区,应该注重建筑的保暖性能,对于阳光非常充沛的地区,则应该考虑到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的阳光代替灯光提供光照,以节约能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公寓,改变了传统独立的农民住宅形式,使其和城市的住宅更相像。此外,在农村的住宅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受到经济的制约,在项目的建造过程中应该对项目的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关注,尽量就地取材,可以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能够节约项目的建设资金。对于建筑物的建造工艺,应该和当地的建造习惯相符合。对于建筑物的形式,还应该和当地的环境相协调,建筑物的色彩和造型都应该考虑到当地的实际环境,建立与自然和谐新出的农村住宅。此外,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应该反映当地的特色,展现房屋的地域性[1]。

2 新农村住宅单体设计手法

2.1 对可变空间的设计

对于新农村的住宅,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当地农村家庭的居住形态和人口构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人口构成以及居住的形态也和以往不相同,因此在房屋设计中也不能沿用传统的设计手法。这对人口居住形态和构成这一变化,在单体设计中应该采用灵活分割的设计理念,就是将大开间进行分割设计。农村的居民在结婚、生子以及养老过程中,生活空间有所不同,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也不相同,进行单体设计时应该有所考虑。另外,农村的红白事也属于宅内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其中。针对这些需求,在实际的单体设计过程中,应该将住宅单体的首层设置为可开敞的形式,在大型活动中就可以利用。此外,对于住宅整体,由于需要分割设计,因此需要应用到很多隔墙,除了隔墙之外,还应该应用可拆卸的多扇折门将居住空间和后院、内院以及前院等分离开,使墙体的可开启洞口面积大大增加。对于单体设计,还应该减少室内和室外的高度差。为了实现对住宅基地的最大化使用,还应该在院落从住栋入口向围墙排水口找坡[2]。在温度比较适宜的地区,房屋设计一般不会考虑住宅的冬季采暖问题,并且冬天也会通过敞开楼门进行通风和排湿,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的舒适度,但是其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低的方式,可以通过门洞口扩大的方式进行改善。

2.2 农村住宅单体的厅堂设计

农村住宅现阶段一般采用分代居住的方式,因此在实际的单体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单体的平面格局设置成多层和多厅堂的格局,进行分层设置。从实际调查来看,一般家庭,不同带的人居住在不同楼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就应该适当的增加楼层数。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家庭的起居重心一般在二牵因此应该将洋式的起居区设置在楼上,以便家庭中心人员居住。另外,目前一些农村地区会采用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的方式进行建设,针对这种情况的,应该对大空间灵活分割,对于空间的功能设计,应该根据家庭的结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在平面格局的设计上主要以多层多厅堂的理念进行设计,将楼上和楼下分开,同时应该将洁污彻底分离。一般将二楼的厅堂设计为家庭聊天和团聚的地方,因此应该设计看电视、喝茶的活动中心。对于第一城的入户厅堂,应该强调功能多样化和适用性。

2.3 针对农村生活的精细化设计

对于新农村的住宅单体设计,应该针对农村生活和生产等具体事务进行精细化设计,对于家庭重大事件,例如红白喜事等对住宅的需求,也应该根据其使用权限的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农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例如户内农事,根据其实际需求增加养鸡、养鸭专用空间。此外,还应该满足农村地区的蓄水、种植、晾晒和设备放置等多种功能。增加一些辅助空间才能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如图1所示,为空间布局图,对于主要使用空间和辅助空间的设置上,应该考虑到采光问题。对于一些宅基地比较狭窄的建筑物,第一层的厅堂往往被当做储物间、停车间和农事间,为了避免首层厅堂的浪费,应该设置专门的储藏间,对于有车辆的家庭,还应该设置专门的停车位置。在储物间应该设置专门独立的出入口,物品从专门的出入口出入,避免对室内的环境造成污染,以保证住宅区域的干净和整洁[3]。

3 结语

对于新农村住宅的单体设计,不应该完全照搬城市的房屋建设模式,而是应该结合农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以及个性化的需求进行设计,对于当地农村家庭的居住形态和人口构成采用灵活化的分割设计理念,农村住宅单体的厅堂设计应该采用多层多厅堂的格局,此外还应该针对农村的生活进行精细化设计。

参考文献

[1]罗小明.新农村建设问题与住宅设计方法探讨[J].城市建筑,2014,34(24):24-24.

[2]刘学钊.广义创作观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单体设计――以仙游县菜溪乡为例[J]. 福建建筑, 2012,12(5):45-47.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3

关键词:住宅 设计 功能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371-01

引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亲近有村建设”,淅江安吉在2008年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为全国建设一个“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活美心灵美”掀起一个新高潮。

改革开放30多年,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新建房屋逐年增加。此文以广元市龙潭乡农村自建房如例论述新农村自建房的空间规划和家装设计。

一、需求分析

此建筑在原址上进行重建,宅基地总面积为592m2 ,五口之家。国家规定,自建房屋不能超过三层。

1.宽敞的庭院;广元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是庭院,这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包括:谷物的晾晒、大量材料的堆放、红白喜事等。

2.生活空间;老人要求光线充足,色彩与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相适应,适合老年人居住特征的空间环境,儿童设计出张显小孩个性、喜欢且独立的空间,成人要求简洁大家富有现代感的设计。

3.功能房设计;要求有独立的室、隔音效果好的娱乐室。

二、总体设计

由于农村住宅需要生产和生活为一体,所以我们保留了传统农村所需要的“院子”、“仓库”。我们将仓库放在了楼梯口里,充分利用了使用空间,而仓库设置在大门对面,为的是利于交通流通。

一楼为老人居住层与客厅。老人作为“柔弱易破碎”群体,我们设计的时候对他们要特别的关照,老人居住房的特点:①避免上下楼梯。②房间里的布置相对简单,避免有尖锐的家具和物体出现。③房间大下适宜,避免太空旷,对老人的心理产生影响。④厕所最好离的近,方便老人晚上起夜。⑤房间要避免强光的照射,为了让老人有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所以我们将老人的房间放在一楼的朝北面。老人房的整体颜色布局用了中式的搭配,选择了吸音性、隔音性好的装饰材料。窗帘选择具有遮光性、防热性和保温性以及隔音性较好的半透明的窗纱或双重花边的窗帘。卫生间是靠近老人房的,为的是老人也可以方便的如厕,卫生间的装修风格用了混搭的手法,木材质的百叶窗帘、彩色大理石台洗手池,现代风格的玻璃画。

保持房间内空气新鲜。须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客厅是一套住房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人数最多的房间,其空间质量尤为重要。我国处于北半球,客厅一般以朝南为最佳。所以我们的客厅窗户的朝向为南方。客厅以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通体采用白色和浅灰色系材质营造主题,拓宽了空间的视野感,用大理石板与贝壳铺设的背景墙在简单中带点小风情,加上彩色油画、吧台和客厅外的阳台安设藤椅的设计,彰显了现代小资的悠闲浪漫气质。

二楼主卧宽敞明亮,土黄色与线条连接的背景墙,透露出简约而不简单的质感。地板用了两种颜色彩拼而成,添加了具有保温、吸音功能的灰色方格地毯,将原本有点单调,冷硬的空间调和了。每个女人心中都希望有个完美的衣帽间。所以在主卧内,还重新开辟了一个小的衣帽间,可以放置衣服、鞋子、包包之类的装饰品。

主卧对面就是儿童房,这样设计是为了让父母更好的照顾到孩子,张显孩子用到大量的可爱的颜色,主要用到颜色都为暗色和白色,比如非常酷的白色跑车床,有一个书桌台,一个组合衣柜。没有书柜的原因是这个建筑会设置一个书房,就避免将大书柜放在狭小的卧室里。在床头上面安置了一个方柜,可以放置一些玩具和一些书籍。可以在晚上没事的时候看看书,真是不错的选择。彩色的油画在打破了黑、白、灰深沉的宁静。可爱的玩具、橙色的篮球与房间中的白色相结合,充满了童趣。卧室的吊灯也非常的有趣,从下往上看,就像用笔和尺子乱画的线编织的几何形,让孩子充满想象力。

三楼为娱乐室。安置了休闲娱乐的室和、庭影院休息室、一个露天台,设置这些功能是为了在符合农村的传统上在添加了新的功能,四川人比较悠闲,在闲暇之余就喜欢打打牌、喝喝小酒,所以设置了室。由于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添加一个家庭影院是不一样的选择。一定注意将楼上的隔音处理好,避免影响老人的睡眠。

露天台,以前的有些农村也会有,就是屋顶,他们喜欢在上面种种小草呀,种种橘子树啊,这样夏天就可以给整个房子降降温了,在上面撑把大伞,搬一把椅子,躺在上面,听听小曲,喝喝茶,真是别一番享受。等橘子熟了,还可以剥一两个吃,真好啊。所以我设计了一个露天台,在露天台上铺上草坪,种植几棵树,再在上面撑一个杆,可以晒衣服,在角落里安一个洗衣机和一个水龙头,方便洗衣。但是露天台上的植物生根乱长就会容易腐蚀建筑。所以在底层编织钢网给植物分区,避免根部盘根错节给建筑造成一定的伤害。

结语

居住环境的改善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之一,设计出适合当地老白姓的民风、民俗最美的新农村是每一位设计师的宿愿。

参考文献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4

【关键词】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公共设施;设计;规划

一、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的意义和价值

(一)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首先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是对这一理论的伟大实践。这一构想和实践体现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不断改革的历程和趋势,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实践性的指导。这一建设和规划,从很大程度上讲,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加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与繁荣。

(二)基于历史遗存和现实习惯的一种设计规划的创新。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的突出的意义在于它结合了传统和时代两个因素,实现了文化和建筑的相结合。对于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来说,它在肯定和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整合和改进,力求实现设计规划的创新,不仅能够客观上与传统的文化保持一致,同时也能够积极地实现与时展相结合。这一特点是设计规划上的创新,是更加绿色、更加文明的建筑方式。是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大大地丰厚了其文化底蕴。

二、实现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的关键点

(一)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地安排住宅的空间设置。要做好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首先要保证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要对当地居民的住宅空间设置有较为详尽的了解。明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问题,在尊重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合,进而设计出较为严格和科学的建筑方案。空间设置对于建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空间设置不到位,就会使居民在以后的居住中产生种种不习惯的问题,这与当初设计和规划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二)形成较为完整、富有创意的理论体系。住宅的设计和规划说到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构想,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的有机的改革,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做到建筑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适应。在具体的设计和规划中,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和富有创意的理论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根据原始的建筑的结构来进行设计,就会将创意完完全全地忽视,不能带给居民富有创意的住宅设计。所以说形成较为完整和有创意的理论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一切的设计和规划都是严格地按照这一理论体系来进行的。

(三)重点是维系各户人际关系的共享交流空间的设计。在对于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建筑、设计等自然方面的因素,还有人文价值的提升。尤其是在强调科技和人文并进的时代,只有将更多的人文情感积极地融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才能够实现社会发展和时展的主题。因此说,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要考虑到各户居民的日常生活交流的问题,设计的时候要格外地重视共享交流空间的设计,便于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便于缩进彼此之间的距离,实现居民之间的情感上、生活上的交流。

三、实现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一)在综合农村的气候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规划。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是一个完整和系统的过程,设计和规划的前提基础是要综合农村的气候特点和传统文化,对这些因素要作详尽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地进行住宅的设计,以居民的生活需求为根本,方便居民的生活。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决定了建筑的类型和主要特点,符合居民生活需求的建筑才是最合理的。总之,在住宅的设计和规划之前,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认识和思考。

(二)公共设施的设计和规划要与居民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一个较为笼统的说法,具体到设计的时候就是要处理好居民个人的生活需求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生活交流需要。对于个人的生活方式而言,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的设计和规划时要多进行居民的采访工作,依照居民的生活习惯进行设计,努力地做到求同存异,实现传统和现代的有机融合。在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交流上要做好共享交流空间的合理设计,使得居民之间的关系融洽,符合当展的主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对当地的人口结构进行研究,提高居民的认同度。在进行住宅的设计和规划时还要考虑到人口的结构,人口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了住宅的结构设计,进行人口结构的调查可以对住宅的功能做相应的了解,满足不同的年龄层次和不同的职业居民对于住宅的生活需求。只有深入对于居民的人口结构的了解,才能够实现住宅的功能化,满足居民对于住宅的不同需求,提高大家对于住宅设计的认同度。因此说,在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时要综合当地的种种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才能够实现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四、结语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5

一、严格实施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一)抓紧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经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予以公告。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做好村镇建设规划。

(二)按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年度计划。省(区、市)在下达给各县(市)用于城乡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年度计划指标中,可增设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检查、核定后,应在总的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得超计划批地。各县(市)每年年底应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执行情况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二、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

(四)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各省(区、市)要适应农民住宅建设的特点,按照严格管理,提高效率,便民利民的原则,改革农村村民建住宅占用农用地的审批办法。各县(市)可根据省(区、市)下达的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实际需要,于每年年初一次性向省(区、市)或设区的市、自治州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县(市)按户逐宗批准供应宅基地。

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由村、乡(镇)逐级审核,批量报县(市)批准后,由乡(镇)逐宗落实到户。

(五)严格宅基地申请条件。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区、市)规定的标准。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统一的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和宅基地申请条件。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

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六)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农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的,报经乡(镇)审核后,报县(市)审批。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

各地要规范审批行为,健全公开办事制度,提供优质服务。县(市)、乡(镇)要将宅基地申请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审批工作时限、审批权限等相关规定和年度用地计划向社会公告。

(七)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在宅基地审批过程中,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要做到“三到场”。即:受理宅基地申请后,要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各地一律不得在宅基地审批中向农民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八)加强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快农村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到户,内容规范清楚,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变更登记工作,变更一宗,登记一宗,充分发挥地籍档案资料在宅基地监督管理上的作用,切实保障“一户一宅”法律制度的落实。要依法、及时调处宅基地权属争议,维护社会稳定。

三、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九)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县市和乡(镇)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村村通”工程,科学制定和实施村庄改造、归并村庄整治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城镇化水平和村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努力节约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要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的原则,按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十)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户多宅”的调查清理工作。制定消化利用的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力度。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建住宅的,也必须符合规划。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各地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民腾退多余宅基地。凡新建住宅后应退出旧宅基地的,要采取签订合同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

(十一)加大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投入。对农民宅基地占用的耕地,县(市)、乡(镇)应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进行补充。省(区、市)及市、县应从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增加耕地面积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严格执法

(十二)加强土地法制和国策的宣传教育。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土地国策国情和法规政策,提高干部群众遵守土地法律和珍惜土地的意识,增强依法管地用地、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自觉性。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6

一、严格实施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一)抓紧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经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予以公告。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做好村镇建设规划。

(二)按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用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上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宵用地应纳入年度计划。省(区、市)在下达给各县(市)用于城乡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年度计划指标中,可增设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检查、核定后,应在总的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用住宅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年度计是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得超计划批地。各县(市)每年年底应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执行情况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二、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

(四)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各省(区、市)要适应农民住宅建设的特点,按照严格管理,提高效率,便民利民的原则,改革农村村民建住宅占用农用地的审批办法。各县(市)可根据省(区、市)下达的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实际需要,于每年年初一次性向省(区、市)或设区的市、自治州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县(市)按户逐宗批准供应宅基地。

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由村、乡(镇)逐级审核,批量报县(市)批准后,由乡(镇)逐宗落实到户。

(五)严格宅基地申请条件。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区、市)规定的标准。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统一的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和宅基地申请条件。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

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六)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农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的,报经乡(镇)审核后,报县(市)审批。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

各地要规范审批行为,健全公开办事制度,提供优质服务。县(市)、乡(镇)要将宅在地申请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审批工作时限、审批权限等相关规定和年度用地计划向社会公告。

(七)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在宅在地审批守程中,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要做到“三到场”。即:受理宅基地申请后,要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各地一律不得在宅基地审批中向农民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八)加强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快农村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到户,内容规范清楚,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变更登记工作,变列一宗,登记一宗,充分发挥地籍档案资料在宅在地监督管理上的作用,切实保障“一户一宅”法律制度的落实。要依法、及时调处宅基地权属争议,维护社会稳定。

三、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九)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县市和乡(镇)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村村通”工程,科学制定和实施村庄改造、归并村庄整治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城镇化水平和用地整理,要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的原则,按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十)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户多宅”的调查清理工作。制定消化利用的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力度。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多余宅基地。凡新建住宅后应退出旧宅基地的,要采取签订合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

(十一)加大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投入。对农民宅基地占用的耕地,县(市)、乡(镇)应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进行补充。省(区、市)及市、县应从用于农业用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增加耕地面积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严格执法

(十二)加强土地法制和国策的宣传教育。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土地国策国情和法规政策,提高干部群众遵守土地法律和珍惜土地的意识,增强依法管地用地、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自觉性。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7

关键词:低碳;新农村住宅

1 引言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把低碳经济理念推向了社会发展的前沿。中国政府已承诺,到2020年,将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住宅建设将会不断扩大。因此重视农村的住房建设,利用政策、经济、科技等途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对实现我国减排目标,推动低碳经济进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从低碳角度出发,对新农村住宅建设所面临的低碳化问题进行思考,探讨新农村住宅建设的低碳化发展策略,并提出若干建议。

2 新农村住宅建设的背景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住宅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其在建设、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源,碳的消耗与排放量与日俱增,这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尤为突出。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指出:长期以来农村房舍、街道建设缺乏规划,污染问题凸显,并要求在新村镇建设过程中,做一个长期规划。在《纲要》的指导下,各省市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要求组织设计一批平面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节能安全的设计方案,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新型住宅。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农村住宅设计的低碳化途径,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尽量减少建筑建造、使用全过程中CO2的排放,对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低碳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传统农村住宅建设模式

传统农村住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艺,且选址考究,注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些构造作法节能环保,且具备很强的适用性,具有诸多优点。但由于农村住宅普遍缺乏技术支持,且配套设施不足,从而导致房屋采光、隔热、排污等不合理,功能区分粗略,卫生条件差。下文中详细分析了传统农村住宅建设中的优点及不足,为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的低碳化发展提供借鉴及参考。

2.1传统农村住宅的优点:

2.1.1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传统农村住宅一般采用地方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有造价低廉、取材便利、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点,选取地方材料可以降低运费、节约能源并减少运输过程中对大气及生态环境的污染,不仅降低了施工阶段的造价,还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费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2.1.2因地制宜、减少工程量

传统农村住宅选址考究,注意因地制宜。建筑或沿山脚蔓延,或顺溪流平伸,或随坝场向四面扩展,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从而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节约能源。

2.1.3部分构造作法节能环保,适用性强

传统农村住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艺。一些构造做法在降低建筑能耗方面起有重要作用,且在当今仍然有很强的适用性。例如:利用住宅的两面坡屋顶与屋架水平吊顶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封闭空间,冬天保温、夏天隔热:采用整体抬高半层的方式,下部空间作为储藏、工作间等用途,同时可以起到防潮、保温作用。

2.2传统农村住宅的缺点

2.2.1空间、土地、人力等资源浪费

我国农村住宅建设多为村民的个体自发行为,很多地区没有乡镇总体规划,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加上长期以来,农村住宅建设的粗放管理使住宅建设极其分散,杂乱无序。不少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建新房弃旧房,一户多宅,使得占用良田、浪费土地现象严重。

另外,由于农村住宅建设普遍缺乏技术支持,大量工程无证设计、无证施工,导致现有农村住宅功能落后。不少地方依然沿用20世纪50-60年代的房屋格局,不符合现代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要求。且有些居民的建房观念落后,一味追求传统的建筑格局或是按个人意愿进行设计,造成功能交叉、空间划分混乱,大多数农民住宅存在着“大而不当”的问题,这也是导致空间和土地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者,从房屋的施工看,传统农村均以家庭为单位,建筑规模小,建设时间短,很多地方没有专业的施工队伍,通常是在村里找几个泥工、木工师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修建房屋,建造技术落后,导致施工周期长,物料采购、运输、人力上都存在极大浪费。

2.2.2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配套设施相对缺乏,从而导致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农村每年产生约1.2亿吨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脏乱差现象严重;生活污水每年超过2500万吨,随意排放,对周围河流、湖泊污染加重;居民生活取暖排放的废气对当地的空气也造成一定污染:当前农村大部分畜禽粪便等各种垃圾都被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但造成禽畜粪便和人粪尿的严重浪费,还对水体、土壤、空气等造成了极大污染。

2.2.3建筑能耗高,再生能源的使用率低,缺乏节能理念和措施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没有相关的节能标准、公众对节能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农民建造技艺落后等原因,农村住宅建设中对墙体、屋顶、窗户、地面采取的节能设计和措施滞后,有的甚至空白,导致房屋的采光、隔热、排污等很不合理。防漏、防潮、保温等性能差,住宅建成后的使用和维护能耗大,不利于维护绿色生态环境。

另外,据相关调查,我国农村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上,只有太阳能的使用率高一些,其他能源的使用效率都较低,且绝大部分的生物质材料用于炊事,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不符合农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3 新农村住宅建设的低碳化途径

新农村住宅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应对传统农村住宅持批判继承的态度,保持其低碳性的作法,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前文中已分析并总结传统农村住宅的诸多优点,在新农村住宅的建设过程中,要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居住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掘当地的建筑文化,传统农村住宅长时间积累的丰富建造经验与技艺,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基础。同时利用政策、经济、科技等途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低碳经济在农村的发展。

3.1科学合理规划

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单元是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组团式的布局方式,形成具有层次的空间构成模式,既符合传统农民的生产关系,又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产业的集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改变以家庭为单位的零散、粗放的建筑施工,以便从住宅的施工、使用、回收利用各

环节控制农村住宅的高能耗、高排放问题。

3.2从住房的建设、使用等各环节控制碳排放,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的设计理念

农村住宅设计中,需考虑资源循环利用,建立物质、能量循环体系。在规划设计阶段,考虑耐久性、构件易拆除更换等资源循环措施;尽量选用低碳建材,就近取材、集中用材,降低运输成本。在施工生产阶段,考虑废料回收后进行再加工形成新材料加以使用,例如可采用钢结构、新型墙材、石膏砌块等可回收建筑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住宅使用阶段,可对农民生活的废弃物进行加工,生产沼气,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设置建筑门窗,引入自然通风,以满足室内换气和通风散热的要求,又要保证建筑物密闭性,避免空气渗透造成热损失。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消除采光死角,减少照明能耗。在住房隔热方面,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减少围护结构的室内外传热,稳定室内温度,减少能量损失,进而减少采暖、制冷等设备的能量消耗。

3.3推广低技术措施,实现生态节能设计

3.3.1保温隔热技术

房屋的体型设计需紧凑,力争最小的建筑体型系数,以减少室内外的热传递。在一些条件合适的农村地区可使用乡土保温材料来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如农作物纤维块、草泥粘土等建筑材料,具有施工简单、价格低廉、坚实耐用等优点。另外,设计上可采用墙体绿化及种植屋面,或者结合构造采用屋顶架空层,来改善房屋的热工性能。这些措施均能达到间接减排的作用。

3.3.2自然通风技术

自然通风技术可有效改善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通过合理的场地设计和建筑设计,调整建筑物的朝向、平面布局及空间组织,利用地形、植物等并结合传统的自然通风手段,使通风形式多样化,如天井、冷巷、廊道等,以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还可利用烟囱效应于建筑高处和低处开孔形成竖向通风,或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采用通风屋顶、首层架空等设计方法,来加强通风效果,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3.3自然采光技术

农村建筑面积小且分散,利用自然采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合理布置建筑朝向。房屋坐北朝南排布;合理设计房屋尺度,减少建筑体型系数:南窗设计成利于采光的大窗等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然采光,节约电能和其他常规能源。

3.3.4太阳能、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技术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太阳能以及沼气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太阳能技术发展迅速,已有不少应用成果。利用太阳能集热装置或太阳能电池板,为住宅提供能源,可降低常规能源的使用比例,减少CO2的排放量。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推广使用生物质能是保护环境、提供能源、保持农田可持续发展一举三得的措施。目前的沼气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应用情景良好。住宅结合沼气工程设计,把生活、生产、能源、环保等因素综合考虑,达到物质经济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8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the national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promotion of steel structure in 13th Five-Year planning provide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eel structur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rural areas. The curtain on the rural housing market has been opened, and the steel structure house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protagonists.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rural steel structure house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so as to help farmers build a better home and stay in the beautiful "homesickness".

关键词:农村钢结构;融资;新农村建设

Key words: rural steel structure;financing;new rur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240-02

1 钢结构住宅较传统农村住宅值得关注的优点

设计可以更加灵活,钢结构住宅其净使用面积较传统农村住宅更大。由于型钢比混凝土及砖结构具有更好的承载性能,设计上可以布置大开间、大柱距的形式,相对于传统的农村住宅,钢结构住宅的开间布置可以更加适合农民生产及生活需要,且其净使用面积较传统农村住宅来说可以提高5%~8%,得房率更高。

钢结构住宅的采光性较之传统农宅来说优势更加明显。在钢结构住宅中,其梁柱及需要的承重墙相较于传统住宅来说,其截面积更小。这就为布置更多的窗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空间,无疑大大提高了钢结构住宅的采光性能。

信息化程度高,工厂制造及现场吊装所用时间短。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符合工厂化及信息化的趋势,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工业化生产和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结合,实现钢结构住宅设计、生产、施工安装信息化,具有极高的效率和精确度,可缩短工期1/2~1/3。

钢结构住宅有更好的安全性,由于钢材具有高延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钢结构住宅的抗震能力,从而使钢结构住宅的安全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由于钢结构住宅自重轻,约为混凝土结构的一半左右。结构自重轻,可以大大降低钢结构住宅的基础造价,在一些土地区,其基础造价降低的尤为明显,可以有效降低钢结构住宅的综合造价。

钢结构住宅有利于施工现场“干作业”,减少施工现场污染。钢结构住宅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绿色、可回收及易降解的材料。在拆除时,可进行再利用,因此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钢结构住宅可以充分发挥建筑师的想象力,更好地展现设计美学,钢结构构件在工厂预制后现场吊装的特点,可以减少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对特殊形状构件的施工难度,建造出更加美观实用的建筑。

钢结构住宅的可改造性更好。由于钢结构优良的受力性能,在农村钢结构住宅体系中往往可以采用大开间布置,这既为建筑师设计提供了回旋余地,又为以后使用者根据不同用途改变结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由于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在农村推广钢结构住宅体系,针对我们的特定消费群体――农民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因为农民建宅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宅子传承给自己的儿女,对于农民来说希望一套宅子能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为自己及后代服务。而这个时间跨度往往达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内,用户一定会对住宅建筑平面布置上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改变的需求,这对农村住宅在建筑平面的灵活布置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钢结构住宅相较于传统农村住宅来说,这方面的优势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尽管钢结构住宅一次性投入相对传统农村住宅较高,但从全生命周期造价看,钢结构住宅具有优势。我国传统农宅由于缺乏设计建造的管理,造成使用周期较短。而钢结构预制化程度高,使用寿命长,虽然初期造价较贵,在全寿命周期过程中性价比基本与传统农村住宅相近。目前钢材价格较前几年已有很大跌幅,此时正是推广农村钢结构住宅的绝佳机会。

2 推广农村钢结构住宅融资的原因

笔者认为对农村钢结构住宅进行融资其原因如下: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9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建设,居住质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的农村正逐渐富裕起来,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与城市住宅和居住环境相比,农村民居和环境没有得到实质的改观,仍然比较落后,随着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村镇体系和传统民居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现代生活。为此,在我国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社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长期以来,河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农村住宅居住质量和住宅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住宅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现状,深入探讨了出现问题的原因。

1 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分析[1,2]

1.1总体设计规划不合理,“空心村”现象严重

首先绝大部分农村没有按照《村庄规划标准》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反映的是村庄布局散、规模小、建设乱、交通不便、社会功能不完善。村民根据自己的选址要求,拿到审批手续后,便自行建造,缺乏全局意识导致住宅自然分布。有些村民修建新房,并不在以前旧宅上翻新,而是重新选址,一户多宅,重复占地。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村组,村民考虑到乡村内部基础设施较差,许多村民选择在村庄外部,道路附近建新房。形成村内大量旧房闲置,破烂不堪,村庄周围新建房屋布局零乱的“空心村”。此外,村民单户独立式住宅比较多,住房面积喜欢偏大,不考虑自家人数,间数越来越多,房屋越高越好。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建起了三层楼房,农村人始终坚持的片面风水原则,认为自家西边邻居的房顶不能高过自己家的房顶,如果高过自己家屋顶是一定要阻止或加盖,迫使有些会建造所谓的假三层,就是从外观上看是三层,实际只有两层。诸如此类而产生的纠纷层出不穷,浪费的建材不胜枚举。且临路、临街乱搭建生产经营性用房,房屋的层数、进深、朝向等均参差不齐[3]。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居民争相盖房改善居住条件,新建房屋不断向村外延伸,大量占用耕地,形成带状、块状式新村。

一方面,村庄规模盲目扩大,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据《中国土地统计年鉴》统计1995年全国农村个人新增建房用地2909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0637公顷,1996年全国农村个人新增建房用地29109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0174公顷。另据全国土地详查提供的数据,2000年我国村镇居民宅基地己达2.5亿亩,大大超过规划用地2亿亩的控制指标[4]。

另一方面,农民每人法定拥有的宅基地面积大于城市居民,再加上宅前宅后的场地、与邻居山墙之间的距离,使得农村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过大。此外,很多农村居民建新房但却不拆掉原来的旧房,一户多宅的现象普遍存在,或者造成“空心村”的情形,或者将多余的房屋出租,造成土地的浪费,也使得农田难以形成成片规模,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5]。

1.3缺乏设计,住宅功能失调

农村住宅建设极少经过正规设计,建房施工基本没有正规的设计图纸,多是简单模仿,自筹自建,导致农村,设施严重不足。住宅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极不合理,人畜混居、生产生活不分、内外不分、动静不分、干湿不分、设施不全、设备简陋。,居住质量。厨房卫生间功能不齐全,室内污染物严重超标,难以满足新农村农民的正常居住需求。

1.4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较大

从事乡村建设的施工队伍大多由乡村木匠和泥瓦匠拼凑而成,由于缺乏对其管理、培训,稍有点砌墙抹灰技术的农民就拉起施工队承揽工程,没有营业执照,更谈不上资质等级,队伍素质低,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施工无监督,质量无检验。其施工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往往忽视水文地质因素,施工中砌筑墙体不讲质量、混凝土使用不按规定操作、屋架承载缺乏科学计算等,导致房屋功能和质量低下,建筑质量隐患较大。

1.5民居抗震性能差

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地震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居住质量。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地震灾害威胁。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是农村地区人员伤亡的重大直接原因。文献[6]对我国某地区民居调查发现,具备一般抗震性能的只占当前农居总数的10%,而大约90%的房子不具备抗震性能,91%的人口居住在这些没有抗震性能的房子里。抗震性能差已成为我国各省农村亟待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1.6建筑室内环境与居住条件较差

目前,河南农村住宅多为低层砖混结构,其护结构过于单薄,外墙墙厚不够;水泥面层的平屋顶几乎没有任何保温隔热措施;门窗过大面积大且材料低劣等均是造成用能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农村住宅实际能耗远高出国家标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能耗将加快提升,这将对全国能源供应造成巨大压力。

2 原因探讨

2.1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一系列制度的实行,我国农业与工业处于对立状态的二元经济结构,也就必然导致城市与乡村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了城乡分隔、工农排斥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居民在生存和发展等基本权利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表现在城市社区发达,现代化程度高;农村社区封闭、落后,带有浓厚的传统特征,发展缓慢[7]。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农村生产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转移;削弱了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延缓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现代文化的传播。

虽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制度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中国社会的二元性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制度约束仍然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居住质量。其对农村建设影响具体表现为。

(l)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与滞后的城镇化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变化迅速、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剩余资金的积累,同时劳动力的剩余也逐步显性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对立的杜会体制,因此,农村的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不能顺利进入城镇,由此引发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大量农民工的出现。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户的收入逐渐增高,其来源也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8],然而此时我国城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户籍制度、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的差异使得农民资本与劳动力转移的门槛过高,严重阻碍了农民进城的步伐。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保障资料,假设农民彻底放弃土地进城发展,意味着失去土地这一保障,而进城后农民文化水平低、其他各项技能较差,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是工作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的行业,随时还有可能失业,生活基本没有保障;如果农民不放弃土地做全职农民或兼业农民,首先他们有土地这一重要的生活保障资料,而且在熟悉的行业、熟悉的社会圈子中收入相对稳定。,居住质量。所以在进行充分博弈后,绝大多数农民选择了保留土地多产业发展,只有少数所谓的农民精英敢于放弃土地进入城镇发展。

(2)家庭结构的变化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非农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开始多元化,人们对大家庭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联合家庭开始消失,主干家庭也逐步向核心家庭过渡、家庭分户高潮开始出现,进而引发了建房的高峰,这在当时城乡对立的背景下进一步为宅基地面积的扩张提供了可能。

2.2村庄规划编制滞后

长期以来,各级部门对农村规划意识比较淡薄,至今都未建立完整的村镇规划体系[9]。据建设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曾经编制过村庄规划的占村庄总数的51.1%,曾经完善村庄规划的占村庄总数的21.6%。根据部分地方调查估计,农民建房按照规定经过规划建设审批的,仅占30%左右。,居住质量。上述两项综合计算,目前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率仅在6%一15%之间。国家虽然制定的很多规定,如《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图集》,但很难真正的执行,同时缺乏审批监督的管理措施。农民建房只需要找相关的管理部门批地基,就可以建房了,至于房子的质量、式样、结构、住宅之间的密度和间距不在规划范围。使得日本式、欧式、英国式等等形式都有,楼房越建越高,住宅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不仅使不少地方出现了“只见新楼,不见新村”的尴尬景象,还增加了耕地的压力[10,11]。

2.3缺乏技术指导

各级领导十分关注农村的住房问题,编制了成套的施工图,但不是所有的建筑施工人员都能看懂,这些施工者几乎没有一个是建筑相关专业的人才,接受培训的机会也很少,加上简陋的施工设备,导致施工方面存在问题。设计人员也是良莠不齐,设计市场也是十混乱,几个人或者一个人就可以成立一家单位,没有经过深入调查,七拼八凑也能设计出一套房子。那些有资质的规划师、建筑师,结构师很少农村开展工作。

2.4农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较低[12]

受传统文化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等历史原因的影响,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及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都较低。农民居住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造成生产者的观念和心理在农民思想中普遍存在。建房时置规划于不顾,贪大求洋、随意搭建,盖了新房,旧房宅基地仍不肯退出,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淡薄,垃圾乱堆、脏水乱排、杂物乱堆。这也是造成村庄环境脏乱差的主要原因。,居住质量。此外,一部分农民心中的封建迷信思想还没有消除,认为现有住宅地理位置较佳或所谓“风水”较好等等。

3 小结

由于存在上述原因,河南农村大部分住房,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新农民的住房需求,河南新农村建设应注重民居建设问题,从深层次原因出发,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大众参与,上述问题将得到合理的解决,农村居住质量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年鉴2008.

[3]孙丹.农户住房消费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30-31.

[4]周筱芳.农村人居环境与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6(l2):65一67.

[5]贾安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12.

[6]卢焕涛.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9.

[7]河南省环保联合会.环境保护要向农村延伸---河南省农村环境状况调研报告.2009.2.

[8]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1:12,34,127.

[9]于静波.我国农村住房消费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6(6):37-40.

[10]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6):9-14.

[11]高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模式及政策选择[D].浙江大学,2004:15-20.

[12]张光波,刘复国.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J].维坊学院学,2004:10-12.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10

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集约合理利用土地,根据《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7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3号)和《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规定,结合土地例行督察整改要求和我区实际,现就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责任,强化农村宅基地管理

各镇街是农村宅基地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实施农村宅基地的规划、用地审核和农民违法占地建房的监管工作,各镇街国土所具体负责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工作。区国土房管局负责对全区农村宅基地进行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受理各镇街农村宅基地申报审查,代区政府拟定审批文件和上报市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按照〔〕71号文件规定,区发展改革委、区城乡建委、区国土房管局、区规划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工商分局等管理部门,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长效共管责任单位,需严格履行部门职能,共同加强农村宅基地监管。

二、严格规划管理,从严控制宅基地标准

(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农村宅基地指农村村民依法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本户自用住房及附属生活设施的土地。农村住宅建设必须符合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镇规划、村庄规划,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的农村建设用地,要与城镇规划相衔接,合理划定范围,原则上不再审批单宗分散的农村住宅建设,鼓励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集中建设农民新居(含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改建住宅用地。农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由区国土房管局根据市国土房管局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区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年初一次性下达各镇街,各镇街严格控制下达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耕地三项指标,依法依规做好上报和落实工作,并对土地利用情况的真实性和申报资料的合法性负责。

(二)从严控制宅基地标准。符合安排农村建设用地计划的,严格执行一户农村村民只能拥有一处符合规定面积宅基地的政策。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搞房地产开发。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村民宅基地标准为每人25平方米,城镇规划区范围外的村民宅基地标准为每人30平方米。

3人以下的户按3人计算,4人的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的户按5人计算;不足5人的独生子女户按实有人数多加1人计算,扩建住宅新占的土地面积应连同原有宅基地面积一并计算。

三、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用地审批程序

(一)严格规范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条件。

无住房或现有住房用地面积低于法定标准,需要新建住宅或扩大住宅用地面积的。因国家或者集体建设,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需要进行住房迁建的。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需要进行住房迁建的;向村社中心、集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中居住的,可以申请住宅建设用地。凡年龄未满18周岁的;不符合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有住房已经达到或超过法定面积标准的;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予或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的;已向中心村社、集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中居住的,不予批准住宅建设用地。

对于已转非暂未退出宅基地的非农村村民,原有农村住房为唯一住所的,按照原宅基地、原面积、原结构的“三原”原则,经认定为危旧房的,可自行对原住房进行维修,不办理改建、扩建和新建审批手续。

(二)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程序。

各镇街要根据实施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规范农民建房用地的需要,以年度下达的新增集体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为控制,按照公开、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逐一落实到具体村社、农户和地块。实行使用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与占用农用地分类审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外,使用村内原有建设用地或未利用地的,由村申报、镇街审核,批次报区政府批准后,由镇街国土所逐宗落实到户。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于每年10月20日前批次报区政府批准后,由区国土房管局汇总,于10月底前报市政府集中审批农用地转用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镇街国土所逐宗落实到户。在宅基地审批过程中,各镇街国土所要做到“三到场”。即:受理宅基地申请后,要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各镇街要坚绝制止以隐瞒原有建设用地面积、虚报户口等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对已经形成的“一户多宅”的,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各镇街国土所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档案管理,切实保障“一户一宅”法律制度的落实。

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参照农村宅基地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三)宅基地审批申报资料。

农村村民申请建设住宅用地的,应当持下列材料向镇街国土所提出住宅建设用地申请:

1.《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申请表》(申请人要准确填写相关的内容,所在社,村委会要签注明确的意见并加盖公章),一式二份。

2.1:500地形图、勘测土地分类表及(图为西南80坐标系,土地分类按GB/T21010-执行),一式二份。

3.家庭户口簿及家庭内18周岁以上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一式二份。

4.独生子女证影印件,一式二份。

5.申请人与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建设用地,并交由村委会或集体经济组织重新安排使用(没有旧住宅的除外)以及不得超批准面积建设的合同。

镇街国土所会同镇街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对农村村民申请建设住宅用地资料审核合格的,补充以下资料报区国土房管局,由区国土房管局审查,并代区政府拟定批准文件报市政府审批。

1.镇街申请审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请示(使用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与占用农用地分类请示),一式二份。

2.标准拟用地范围的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分幅图,一式二份。

3.拟用地范围符合村庄(集镇)规划的批复及图件,一式二份。

4.拟用地农业合作社土地证复印件(含土地证号),一式二份。

5.委托区土地整理中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协议(涉及占用耕地的,如申报使用镇街获得的挂钩周转指标,不提供该项),一式二份。

6.上级土地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涉及占用林地的,还需提供林地审批文件)。

7.属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或“地票”集中建设农民新居的,还需提供:挂钩周转指标、区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农村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建房户户数、人数和每户的用地面积及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用地面积安排说明等。

四、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各镇街一律不得在宅基地审批中向农民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上报审批转用时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两类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由涉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承诺,通过村域内的土地整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义务,在上报市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由区土地整理中心先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或“地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免收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11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所称农村是指区所辖现状村庄,分为城市化地区村庄及城乡一体化地区村庄两类。城市化地区村庄是指新城组团、沙河组团、六环路以南(含阳坊镇、小汤山镇)及其他各镇中心区范围内的村庄;城乡一体化地区村庄是指城市化地区以外的村庄。

城市化地区村庄原则上不再新增宅基地。城市化地区村庄实施整体搬迁改造前,村民因近期生活需要确需在原有宅基地上进行住宅建设的,由规划分局审批。

城乡一体化地区村庄的村民在新增或原有宅基地范围内依法新建、改建、扩建、翻建自用住宅或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集中住宅的,适用本意见。城乡一体化地区位于风景名胜及文物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不再新增宅基地,村民不得在原有宅基地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住宅。

二、农村宅基地住宅规划管理

(一)新增宅基地选址

新增宅基地应在经批准的村庄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新增宅基地原则上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使用农用地作为新增宅基地的,需先行向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新增宅基地申请人应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同意后,报镇政府初审。镇政府初审同意后,报规划分局复核。规划分局以规划意见复函形式明确新增宅基地选址是否符合规划要求。申请人持规划分局出具的规划意见复函,由镇政府组织向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

申请新增宅基地选址位置不符合村庄规划要求,但确需进行建设的,需先行按照村庄规划审批程序进行村庄规划调整,待调整后的村庄规划获得批准后再行申报。

(二)原有宅基地住宅管理

城乡一体化地区村庄利用原有宅基地改建、扩建、翻建住宅的申请人,应向村民委员会提交有权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建设申请、符合村庄规划要求的拟建方案(包括平面图和立面图)、四邻意见及《区农村村民宅基地住宅建设申请审批表》等材料。村民委员会应将申请材料通过本村公告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形成本村初审意见,并填写《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建设申请进行复核,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报规划分局备案。

城市化地区村庄实施整体搬迁改造前,因近期生活需要确需在原有宅基地上进行住宅建设的申请人,应向村民委员会提交有权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建设申请、符合村庄规划要求的拟建方案(包括平面图和立面图)、四邻意见及《区农村村民宅基地住宅建设申请审批表》等材料。村民委员会应将申请材料通过本村公告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形成本村初审意见,并填写《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村民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建设申请进行复核后,向规划分局申请核发《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三)集中住宅建设

整体搬迁改造的村庄需要进行集中住宅建设的,由村民委员会依据经批准的村庄规划制定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报镇政府初审。镇政府初审同意后,报规划分局审批。

三、建筑标准

农村住宅单户房屋地上总建筑面积不应超过宅基地面积的85%(半地下室和地下室建筑面积计作地上建筑面积)。新增及原有宅基地住宅地上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一层;集中住宅地上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二层。依据《市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施工规程》(DB11/T536-2008),一层檐口高度不得超过3.6米,二层檐口高度不得超过7.2米。

建设二层集中住宅,应符合《市生活居住建筑间距暂行规定》(1998年修正)的有关要求。建设二层建筑或跨度超过6米平房的,宅基地住宅建设人应先行了解规划条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后,申请规划许可手续。使用通用标准图集建设宅基地住宅的,可以直接申请规划许可手续。建筑设计与施工应符合《市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施工规程》(DB11/T536-2008)的有关要求。

四、规划有效期限

宅基地住宅建设应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开工建设。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期开工的,建设人应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许可期满30日前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五、规划监督

宅基地住宅建设的规划审批单位应不定期对宅基地住宅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宅基地住宅竣工后,建设人需持相关许可文件向审批单位申请规划验收。审批单位应在自接到验收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组织进行规划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合格证明文件。未经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入住。

六、规划执法

(一)宅基地住宅应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建设而未取得的,或未按照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认定为违法建设,由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查处。

(二)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发现在建宅基地住宅应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建设而未取得的,或未按照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应立即责令停工。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在建宅基地住宅,不符合村庄规划的,应限期拆除;符合村庄规划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限期拆除。未按照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宅基地住宅,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限期拆除。

(三)宅基地住宅建设人不执行停工通知或限期拆除决定的,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采取通知公用事业单位停止提供相关服务、公示催告、查封施工现场及等措施进行查处。

(四)违法建设的宅基地住宅无法确定建设人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可通过媒体并在违法建设的宅基地住宅所在地公告,督促建设人依法接受处理,公告期限不得少于15日。公告期满,仍无法确定建设人或建设人拒不接受处理的,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予以。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12

关键词:新能源;环保;农村住宅;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研究背景

1.1锦州农村住宅现状

1.1.1地理气候条件

锦州市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温差较大,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土地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占极大比例。锦州多数农村住宅还保持着老式农村住宅结构,房屋结构简单、老旧造成室内热环境差,冬季取暖很难达到舒适温度,室内温度普遍偏低,农民生活质量差。

1.1.2能源结构变化

目前农村地区住宅使用的一次能源的利用率很低,我们通过对锦州农村地区调研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木柴、秸秆、牲畜粪便等原有能源构成逐渐被煤炭、沼气等化石能源所取代,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简单的生物化学能逐渐向化石能源过度,农民的生活成本有所提高,加大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1.2节能意识淡薄

通过对锦州农村地区的调研并对比网上和书籍中的资料发现,现有农村住宅建造技术落后,农民在建设住宅时首先考虑的是建造经济成本,住宅的舒适度和建筑节能意识并没有被重视起来。现有农村住宅在能源消耗问题上存在着极大地浪费,节能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在农村建筑节能和环保问题上没有过多的宣传,节能和环保意识非常淡薄,需要社会舆论宣传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1.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清洁能源

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大气和其他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技术问题。我国能源经济开发剩余可采储量的保证程度仅为129.7年(2012年资料),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占有量非常低。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时期由于其总量有限和其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影响巨大决定了它仅是一个不太长的阶段,它们终将走向枯竭而被新的能源所取代。如何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好人来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与生态,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技术问题。

研究和实践表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丰富,分布广泛,可以再生,不污染环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理想代替能源。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到21世纪60年代,全球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会发展到占世界能源构成的50%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清洁能源,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逐渐减少和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措施。

1.4建设新农村住宅的意义

以农村为单位,集居住生活和部分生产活动于一体,并能够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住宅称为新农村住宅。新农村住宅将改变现有农村住宅的普遍的设计和建造方式,融入新能源及新理念,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减轻农民在用于居住生活方面的经济负担,并保证节能减排,适应可持续发展,做到建筑的实用性、经济型和环保性。作为农业生产的大国,新农村住宅的普及将缓解我国的现有能源短缺问题和生态污染问题,设计并构建应用绿色环保能源的建筑,从而达到解决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研究必将在今后快速、有力地发展。

2.新农村住宅的特点

2.1新农村住宅使用功能的双重性

农民的正常居住场所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适当的居住条件和便于农业生产。基于农村日常生活较自由,空间比较大,人住的地方比较大,生活比较随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较多。生活比较有自然感的特点,我们将新农村住宅的使用功能进行了扩展,提高了住宅的利用率。我们的建筑新理念是“居住·绿色·新结合”,所以我们在设计新农村住宅时考虑了农村生活需求问题和绿色环保问题,既要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也要满足绿色新能源可以在住宅中得到充分利用。

2.1.1满足农民生活

我们的建筑设计将改善现有农村的居住条件,在合理利用建筑空间的同时最大化的提高舒适度和功能多样性。农村住宅居住条件普遍较差,日常生活的支出也成为农民的生活负担。我们将利用现有的建筑技术改造房屋结构,将新能源应用于建筑之中,为住宅提供免费的电、热等能源以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减轻农民生活负担,在提供便利、免费的能源,同时改善现有居住环境。

2.1.2满足农民生产

农村住宅的设计应满足农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根据调查表明,老式农村住宅的设计均存在大空间、建造简单、便于生产等特点。我们的设计在承袭了老式农村住宅原有优点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房屋的结构,增加了仓库的空间,以便于存放生产作物及生产用具,并与坡屋顶一起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对空间进行重新规划从而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2.2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

新农村住宅旨在解决现有农村住宅问题、能源问题及绿色环保问题。为了做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我们在设计的理念上进行了大方向的改变。现有农村住宅以国家电网提供的电能作为保障日常生活设施使用的能源,而生活取暖及日常需要的热能基本上来自于秸秆、木材和煤炭的燃烧,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随之而来。我们在设计中改变了现有农村住宅的能源使用方式,将新兴的太阳能引入住宅能源消耗的构成中,利用免费、清洁的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以提供日常用电,并利用太阳能进行住宅取暖。这些改善达到了减少燃料的燃烧,增加绿色能源的利用,保护环境,并适应可持续发展对农村建筑的需求,做到长久发展的目的,适应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2.3服务对象的多变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人群聚集形式复杂,农村村落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而由于所处不同地域,生态环境、能源结构、居住条件都存在差异,温度、湿度、日照量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为应对服务对象的多变性和特殊性,我们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村落建筑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对它们的建筑结构、配套设施及能源设备的设计施工进行了详尽的综合对比,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生活生产要求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

2.4建造技术的复杂性

我们本着节能减排的中心思想,将主入口处设置有室外台阶直达门厅,平面布局由门厅直达的楼梯为中心散射展开,使交通流线贯穿到每一个房间。尽量完善建筑空间使使用空间灵活,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并利用具有普遍、无害、长久、巨大优点的太阳辐射能作为主要能源,与现有煤供热相辅助。并且对于建筑本身而言设计了负一层的阳光房用作农机具库与仓库使用,不仅可以增加土地利用率,更大的作用是可以防潮隔热,有助于室内保温给人们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坡屋顶可以有效的防止雨雪的聚集有利于屋顶的排水与防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