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创作教学

音乐创作教学

时间:2023-06-21 08:56:18

音乐创作教学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1

关 键 词:新课程 音乐创作 教学方法

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 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Www.133229.CoM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

在口琴、竖笛等器乐教学中,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乏味,可以将即兴创作的手法引进来。如: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模仿吹奏这一旋律;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吹奏这一片断的逆行;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接龙的方式发展旋律;教师指定一个形象(小鸟、闹钟、汽车等),要求学生用器乐表现这一形象,等等。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 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 节奏填空练习。3. 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 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 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 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 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2

关 键 词:音乐剧;创教互动;体外循环;体内循环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2-0039-04

为使我们的讨论能够顺利进行,首先要说明,在音乐剧概念系统中,创作、表演、教学和理论批评属于不同范畴的实践活动,彼此既互有联系,又不可混淆。我们所说的音乐剧创作,特指中国原创音乐剧(或称本土音乐剧)的一度创作,即原创剧目的剧本、音乐、舞蹈和舞美创作及其有机整合过程,而非广义的创作概念,因此既不将国外音乐剧的一度创作包括在内,也不将我国搬演剧目或原创剧目的表导演二度创作活动包括在内。而且,本文讨论的对象主要是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师范院校、艺术职业学院及普通大学内设置的音乐剧教学单位,因此不将国内创演本土音乐剧的各类专业院团包括在内;事实上,在我国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像日本四季剧团那样集创作、演出与教学培训于一体的音乐剧托拉斯尚未出现。

鉴于本文以音乐剧的创作与教学为主题,因此,针对当下创教脱节、两相分离的现实,主张在创教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以推动两者的同步发展和双向提高。

一、创教关系的简略回顾

迄今为止,就我国音乐剧创作与教学的整体格局而言,大多数创演团体与教学单位都是分而治之的,彼此间联系极少,良性互动关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国内在音乐剧教学方面起步最早的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专业音乐剧演员,其中多数人依然活跃在国内外音乐剧舞台上,教学成果显著。中央戏剧学院且把音乐剧教学与演出结合起来,实现了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办学期间整本公演了《西区的故事》《想变成人的猫》等多部教学剧目,在国内有很大影响;北京舞蹈学院也在教学之余排演过欧美经典音乐剧的若干教学片段,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两个教学单位演出的基本上都是“描红”剧目,尚未以两院出面组织过原创作品的创演实践。

武汉市艺术学校、河南大学音乐二系也较早地开设了音乐剧表演专业,并有意识地将创作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力图在良性互动中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可惜,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原创剧目《红鬼蓝鬼》和《中国蝴蝶》未能获得更大的影响。

此后,国内许多专业艺术院校分别设立了音乐剧表演专业,他们在创作和教学关系的处理上,多沿用中戏和北舞模式,注重描红而疏于原创。另外,我的工作单位南京艺术学院和我们的兄弟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上海戏剧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开办了音乐剧表演专业,据说也有结合教学创演本土音乐剧的设想和计划,但至今未能付诸实施。

而浙江和湖南两省的艺术职业学院,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过原创剧目排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新模式,他们创演的《五姑娘》和《同一个月亮》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虽然创办较晚,但在处理教学与创作互动关系上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重视。该系依然是音乐剧表演专业,但在坚持以描红剧目片段作为教学实践主要内容的同时,先后创演了两部本土音乐剧《我为歌狂》和《六祖惠能》。虽然我没有看过这两部戏的演出,但从演出后的反响看,其教学质量和创演质量都得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相信该系对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相互关系的思考与实践一定会给我们以启发。

二、创教互动的体外循环

所谓创教互动的“体外循环”,是指以音乐剧教学单位为主体,通过历届学生参与国内外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之创作演出活动,建立起一种创作与表演教学的互动关系。这种“体外循环”,迄今为止是我国音乐剧界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创教互动形式,中戏、北舞或其他院校培养的音乐剧演员参加国内外专业音乐剧表演团体的国内原创音乐剧演出或搬演国外音乐剧,就是这种形式的创教互动。

体外循环式的的创教互动,其最大优势是通过学生参与各类剧目的创作演出,对我国音乐剧表演教学成果之是否符合音乐剧创演的规律、要求、强度、效果及其市场效应进行最严格、最真实的剧场检验。从多年来的互动实践看,可以认为我们的音乐剧表演教学基本上是合格的,有的甚至是成功的,例如中戏培养的第一届音乐剧演员,不仅在《西区的故事》和《想变成人的猫》两剧的教学汇报演出中表现出较高质量,且在中国音乐剧研究会制作的原创音乐剧《秧歌浪漫曲》中担纲男女主角并获得同行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后来,在美国迪斯尼音乐剧《美女与野兽》之中国版演出中,其主要演员及所有群众演员几乎都来自中戏音乐剧专业的历届学生,当之无愧地代表着当时我国音乐剧表演教学的最高水准。此外,2003年初我和国内一批音乐剧同行应浅利庆太先生之邀访问日本四季剧团,看到该团有10余名中国演员,多来自中戏和北舞音乐剧班的历届毕业生。浅利对这些中国演员评价甚高,夸赞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这也一定程度地说明我国专业音乐剧表演教学及其成果已经参与了音乐剧演出市场的国际大循环,并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问题还是存在的。体外循环互动实践已经证明,从整体上看我国音乐剧表演教学尚不能满足音乐剧创作演出市场的需要。目前活跃在国内音乐剧演出市场上的表演队伍,虽然还是国内院校培养的音乐剧表演专业学生占多数,但在各剧组大多只能作为演员基本班底使用,能够挑大梁、当主角的尖子演员主要来自院校声乐、歌剧专业毕业生或流行歌手,真正出身于院校音乐剧表演专业的不多;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数十部原创音乐剧的演出实践中,还没有出现名副其实的由院校音乐剧专业培养的音乐剧表演明星。

问题出在哪里?从音乐剧表演教学这个方面找原因,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我们在音乐剧表演技能、特别是学生歌唱能力的训练方面,还有若干不足。与戏剧表演、舞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相比,声乐演唱的难度更高、需时更长,因为一个优秀歌唱演员的培养,不单是发声方法和歌唱技能的训练,良好的音乐感觉和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而歌唱能力在音乐剧综合表演能力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鉴于目前音乐剧表演专业的学制最长不过4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很难将一个声乐“白板”培养成优秀的歌唱演员。因此一定要把歌唱天赋和乐感作为生源质量中的重要参数,在学期间声乐教师只需对他进行方法的规范及歌唱能力系统性整理和提高即可成材。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音乐剧演员,尽管表演和舞蹈能力突出但歌唱能力没有达到专业声乐演员的水平,但不大可能站到舞台中央挑起大梁、担纲主角;即便真的当了主角,也很难在歌唱方面得到观众的赞赏。

其二,国内大多数院校都把欧美经典音乐剧作为表演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描红路线。我认为,对于音乐剧表演教学来说,描红绝不可少,但若因此对不同主题、不同音乐风格的本土音乐剧有不同程度的忽视,无论怎样说都是一个重要缺憾,因为它容易造成课堂教学与社会创演实践互动关系的脱节――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积累原本就少,在课堂上排演的多是欧美的描红剧目,熟悉的是欧美的情趣、风格和表达方式,一旦到了剧组,那里全是各色各样的、传统或现代的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不同风格和色彩的中国音乐以及中国人特有的东方式表达,他对此感到陌生和不适应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加之每个剧组的排练期都很短,不可能将寸时寸金过多地花在提高演员本土文化的素养上面,于是常常不得不另选他人。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我看还是在坚持描红路线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本土原创剧目在表演教学实践中的分量和比例,通过这些剧目的排演,让学生了解并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多种音乐剧表达;来日一旦被某个剧组看中,也能尽快进入角色。

三、创教互动的体内循环

所谓创教互动的“体内循环”, 是指在音乐剧教学单位内部进行的、将自身的表演教学与一度创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创教互动关系。

这种“体外循环”又可分为小循环和大循环两种。

所谓“体内小循环”,是指音乐剧表演教学单位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资源优势,组织外部力量进行本土音乐剧的创作并由本专业学生出任剧目的基本班底,主要演员或在学生中挑选优秀者扮演,或邀请国内其他优秀音乐剧演员扮演,或两者兼而有之。据我了解,河南大学的《中国蝴蝶》、上海音乐学院的《我为歌狂》和《六祖慧能》是第一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五姑娘》是第二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同一个月亮》是第三种。

这种“体内小循环”有两个最大的优势:

其一,在追求音乐剧整体效应的总前提之下,由于剧目的题材、风格、样式还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优势策划、构思和组织创作,创教互动的针对性相对明确,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不至于因为剧目风格的不对路而限制本专业表演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

其二,由于创作和排演都在教学期限内进行,两者与剧组相比有较长的磨合期,如果创作的策划与组织有一定提前量和预见性,就为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充分磨合、反复切磋中从事创作和表演的彼此整合和双向提高进而达到默契境界提供了充裕时间和更多可能。

但问题同样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外请专家大多要价很高,一般院校承担不起;且多系国内单科艺术院校出身,其知识结构局限性较大,艺术趣味往往偏雅,不一定熟谙音乐剧的创演规律和市场规律;加之多数专家都是大忙人,同时在两三个剧组之间穿梭旅行的事情常有发生,真正全身心扑在这台戏创作、排练上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每每出现因创、排、演磨合不充分而导致剧目质量的不理想。与此同时,我们的学生与外请专家都需要有一个相互了解熟悉的过程,这对剧目创演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强弱、磨合期长短来说,是一个既难预知也难控制的变数,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所谓“体内大循环”,是指在音乐剧教学单位内部进行的,主要依靠将自身力量将音乐剧表演教学、创作教学、理论批评教学、创意策划教学、宣传推广教学与剧场商业演出结合起来,实现整体互动和全面整合的一种创教互动关系。其具体设想是:

在条件具备的音乐剧教学单位,突破单一的表演教学体制,设置音乐剧表演、音乐剧文学创作、音乐剧音乐创作与编配、音乐剧舞蹈编导和导演、音乐剧舞美设计与制作、音乐剧史论及批评、音乐剧宣传策划与市场营销等专业。

在学历教育和生源要求方面,除了音乐剧表演专业方向仍为本科学历(有条件的还可开办中专班或大专班)之外,而其他专业方向应为硕士乃至博士学历,从相应方向的学士或硕士中招收优秀生源入学。这样,学生在本方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问题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已经解决,他在硕士和博士阶段的主要任务便是熟悉、掌握音乐剧的创作规律、表导演规律和市场营销规律和技巧,并通过教学实验剧目的创作演出来检验其学习成绩与水平。

在课程设置方面,表演方向的本科教学,依然沿用现行的常规体制和课程设置,但应提高国内原创音乐剧在表演教学实践中的比例;其他所有的创作类硕士和博士学位教学,除了国家规定的共同课和音乐剧的史论课之外,最重要、最具创新特色的课程是音乐剧各专业的创作理论与技巧,特别要有针对性地开设跨专业的整体性整合课程,加强各专业之间的整合性实践,其毕业作品就是综合本单位各专业的教学特点和优势创作一部本土音乐剧。

在剧目选择方面,由于是在读硕士或博士的毕业作品,在暂时不必付酬的前提下,各单位能够在同时获得的多个成型剧本中选择最成熟、最具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最切合本单位教学特点的一部,确定为应届学士、硕士或博士的毕业剧目,并作为音乐剧音乐、舞蹈、舞美创作和导演专业学生的指定毕业作品投入实际创作;这样,必然在他们中间同时产生多个音乐创作版本、舞蹈编导方案、舞美设计图纸和导演阐述。再发动音乐剧理论及批评、音乐剧策划和市场营销、音乐剧表演专业学生们对这些方案进行广泛而充分的论证,这些论证作品同样可以作为理论专业、营销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之一,而相关决策者则可在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选择其中最有前途的方案投入剧目制作。

这种“体内大循环”,不单是创教双向互动的小循环,而是创作、表演、教学、史论研究及批评、市场营销全方位互动,由本校音乐剧专业各方向师生自创、自导、自演、自营销的大循环。就我个人视野所及,目前虽在国内外尚未见到,但它起码有三点好处:

其一,这种集音乐剧创作、表演、教学、制作、理论批评、市场营销于一体的集团化运作和全方位互动体制,有利于培养、发现拔尖人才并将他们组成多个有共同追求和美学趣味的创作团队,在3-4年间日夜相处、共同摸爬滚打中钻研音乐剧规律,磨练彼此的合作机制和团队精神,其优势自是各种临时组合所不可同日而语;我甚至期待,通过若干年的磨合和实践之后,这样的集团运作和整体互动能够成为产生罗杰斯与小哈默斯坦这样的百老汇“黄金组合”及麦金托什、劳埃德-韦伯、克劳德•勋伯格这样的强力团队的摇篮。

其二,鉴于已往中国专业艺术教育按照门类设置单科院校的现实,培养目标大多是在某一门类学有专长的艺术人才,但对其他艺术门类则相对比较生疏。而像南京艺术学院这样的综合性艺术院校国内虽有七八所之多,但其深层教学模式依然是单科体制,各专业之间交流极少。而我们倡导的这种“体内大循环”,目的就是针对音乐剧高度综合性特点设立各种综合性理论与技能课程和整体互动实践,为培养综合艺术类创作、表导演、理论批评及教学人才提供一个综合性艺术语境和合适土壤,使各专业学生之间在长期共处中产生化学反应成为可能,以弥补现行单科艺术教育体制所存在的明显不足。

其三,在“三大路线”已成公害的中国音乐剧界,由院校制作的音乐剧不可能走这条冒险之路,这就逼得我们不得不从中小型、低投资做起,不得不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潜能,在剧目本身的创作质量、表演质量和制作思路上狠下苦功。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3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合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27-01

在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创新与合作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之一。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好音乐所具有的体验性、活动性、形象性等特点。在以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为基础之上,不断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方式去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

一、如何将合作应用于音乐教学之中

(一)教学中的相互合作

所谓合作,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大家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而组合在了一起。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师生间的合作,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等。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但能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与交流,还能让学生显得更加的自信与自豪。同时,就音乐教学或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合作特点而言,有时只有合作时才能让创新变得更简单,比如乐队演奏或者是合唱等。所以教师可以将合作充分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当然,在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应对其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且评价应以积极性和鼓励性的语言为主,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中实现与多媒体技术的合作

音乐教学中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还可以把合作延伸到与其它技术的合作,例如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多媒体技术,它也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合作技术,通过多媒体我们能让音乐变得更加“具体”。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性和直观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在感情上的共鸣,这些对于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冲击,然后在按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推进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格局,也使教学更加人性化及合理化,特别是在学生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二、如何实现音乐教学中的创新

(一)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想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敢于创新的人,教师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思维上的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育理念创新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先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喜好,并从中找出切入点,然后打破教学中固定的框架,让学生思维得到彻底的解放,从而激发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思维去进行创造,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学习兴趣。过去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学习兴趣以及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原有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结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以兴趣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学生一个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音乐课堂。

(二)以恰当的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通常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好奇心以及想象能力丰富等特点,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这些特点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情景,让学生的好奇心与创新欲首先被激发起来,然后再由教师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尝试着去创造,以此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内容上的选择,这些内容既可以是学生根据对音乐的理解,以自己的形式进行表演,也可以是为各种情绪的歌词进行谱曲,当然,也许学生的表演或是谱曲都会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只要学生敢于进行尝试,那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道路上,就又迈进了一大步。此外,教师还可以把音乐游戏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但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发学生创新欲方面的效果同样显著。

(三)以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音乐教学模式来说,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有区别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所谓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不满足于利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是寻找更多的方法来进行尝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定位于学习的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其次,教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让学生能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有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总结

在音乐教学中创新与合作是相当的重要的,也是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自己与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等等。从而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及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4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 电脑 音乐创作教学 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1 周 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 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 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 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 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 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5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 电脑 音乐创作教学 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1 周 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 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 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 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 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 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 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 编曲软件和Encore 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 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 in a 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小学、初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高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古典、民族音乐。如果要将电脑音乐创作作为一个环节切入,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同时占有适当的时间比例。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是处理好这一类创作课与传统课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固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它在教学中的很多作用是其它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开展创作课教学,也必须在传统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有关的知识的铺垫。创作课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作曲家;学会作曲也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开展此类创作教学旨在提升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巩固、发展学生基本的音乐素质。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在此类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利用电脑的多媒体功能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将许多美好的教学设想转变成为现实,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都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由此看来,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并将其加以推广具有一定的价值。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抛砖引玉的拙作,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电脑音乐创作教学,从而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得到更新、更快的发展。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6

关键词:音乐;创作教学;中职

在中职学校开展音乐创作教学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近年来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验。目前对音乐创作课教学法的内涵尚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音乐创作课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作曲能力,目标就是人人都会作曲;另一种认为音乐创作课教学包括创造性的演唱、演奏、欣赏。实际上音乐创作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创造性地从事演唱、演奏和欣赏音乐的教学活动。这类活动主要培养中职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习必要的创作知识及创作手段,培养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因势利导,培养音乐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展的要求。

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一旦提高,将学习视为一种享受和追求,自然而然也就变成了自觉的行动,由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则是学习认真了,音乐理论知识加深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本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也加强了,阻力变成了动力。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枯燥也只能是枯而不燥了。

二、创设情境,感受创作乐趣

1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教学中我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的创作。

在中职艺术学校中教学对象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音乐创作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首先让新生从音阶学起,培养他们的音高概念,如我唱“do”学生唱“re”,我唱“mi”学生唱“fa”,这样把上行、下行音的音阶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并把五个手指当成五线谱的五条线,边示意边唱,然后又让学生用默唱的形式来弥补学生对音准的感受。根据学生对各音音高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接龙游戏:我给学生五个音,它们分别是:“56712”让一个同学根据第一音的音高度二度次序接着唱“67123”,其次“71234”再按下行音从最高的一位学生开始唱。让全班学生评价他们,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观察的过程中学到东西,在欢快的活动中参与了对各音的音高及音准的感知,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

2 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以节奏创作为例:

(1)在学生学习节奏创作时,我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节奏谱,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各组学生学习填充节奏。

学生完成作品后,各组把各自的作品唱出来,大家比一比,学一学。然后把各组学生的作品连起来唱一到两遍,再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缺点,让学生学会怎样分析作品。

(2)模仿变化节奏。我给学生示范节奏谱,由学生在原谱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创作出模仿句。

(3)学生每次完成后,都要他们自己唱一唱、比一比,让学生有自己创作曲子的自豪感,并享受自己创作音乐的乐趣。

(4)节奏问答,这是一种让学生即兴创作的活动。就是我用节奏作问句,让一个接一个学生自由地用不同的节奏回答,回答的节奏记录下来,并把它连成一个曲子,然后大家唱出来,让学生表现句子的节奏感。

三、创作教学,注意三个问题

1 老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个性

学生由于生活的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就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但创作个性各异,作品的风格也大不一样。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看,他们都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尽管他们自编的小曲,有时显得稚气。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的创作,是他们真情的流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赏。

2 创作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作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音乐教育中参与性的创造活动,还是即兴短小曲调的创作,老师都适当地给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训练。不要过多地向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在创作教学中尽量减少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力所能及。

3 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过程,而不应过于追求创作的结果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7

关键词:二胡;音乐创作;西方浪漫主义;教学;传统音乐;回归

一、西方浪漫主义逐渐融入二胡音乐创作之中

上世纪初,中国传统音乐在西方音乐的逐渐浸入过程中开始发生了变化。刘天华先生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融入到二胡演奏过程中,他的10大名曲和47首练习曲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而成的,后来音乐院校二胡创作与教学模式也都借鉴刘天华先生的这些成果。这是西方音乐对二胡创作影响的突出表现。

上世纪五十年代,即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二胡新作品众多,演奏技法也进一步丰富,音乐的表现面日益扩展,快弓、新把位和不同弦法等新技巧越来越多地在作品中被运用。如:《拉骆驼》(曾寻编曲)对地方风格的表现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春诗》(钟义良曲)、《湘江乐》(时乐蒙曲)等作品使用了2——6弦、新把位等具有新意的演奏技法,并用钢琴来给二胡作伴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上世纪六十年代,即新中国成立的第二个十年,又出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二胡新作品,例如《赛马》、《江河水》、《秦腔主题随想曲》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虽然有一些二胡曲的创作,但并未造成强大的影响。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二胡曲的创作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一种朝气蓬勃的演奏风格伴随着一批新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其中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第一次采用多乐章、大乐队的协奏形式,用二胡来表达中华民族的重大题材,进一步拓宽了二胡的表现能力,在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量的由小提琴移植而来的二胡作品涌现,代表作品有《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等。同时,对于小提琴的演奏冲淡了二胡所特有的中国文化的置疑越来越多。

从二胡音乐创作的背景来看,它与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大背景有着紧密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专业作曲家借鉴西方浪漫主义创作路径的创新,就逐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机。二胡在20世纪50—90年代的创作中,不少作品主要是接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也称共性创作),当然,我们是以中国民族调式旋律为基础来进行相关融合与创新。

广大群众无法接受西方浪漫主义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标题性,与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相比,大多数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标题具有实质性意义,它能够帮助听众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文学性因素;

第二、旋律性和抒情性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是中国人欣赏音乐的传统习惯,这种习惯使得中国人更加重视音乐的旋律性和抒情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新潮音乐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然而,在这些新潮音乐作品并未在二胡创作中出现。这是因为,作为一种中广大众普遍接受和流传的乐器,浪漫主义与我国传统音乐听众的欣赏习惯相违背。

二、二胡的教学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承

在本小节中,笔者以周少梅、华彦钧(阿炳)、刘天华三位中国传统二胡演奏家为例,简要介绍他们在接触和学习民族音乐的经历,以探讨目前二胡教学具有的西方工业文明技术化特征。

周少梅,阴顾山镇人。现代民族器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其父是当地丝竹名手,三个哥哥亦擅长管弦,受熏陶,周少梅从小就学操二胡、琵琶,后成为江南知名的丝竹能手,各地争相邀请去演奏、教学。在江阴成立“国乐研究会”。曾将二胡只在上把位演奏开创为上、中、下三把位演奏。阿炳(1893—1950),中国民间音乐家。本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自幼随父华清和道士习音乐。15—16岁时已成为无锡道教界出色乐师。35岁时双目失明,时人称其瞎子阿炳。由于社会动乱,道产亦变卖殆尽,阿炳开始了流浪艺人生涯。他的大部分器乐作品出于此时。著名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对于道教音乐、法事音乐、苏南丝竹乐、梵音、十番锣鼓、锡剧、民歌等都十分熟悉,16岁便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

刘天华(1895—1932),他曾拜江阴城涌塔寺小和尚彻尘为师,学习二胡,1914年他拜周少梅为师,学习二胡、琵琶,同年拜华士镇乞丐龚发健为师,并广泛接触江南一带的音乐,学习唢呐的技艺,还学习古琴。在北京时,他通过学生吴伯超学习从无锡天韵社吴畹卿习得的琵琶曲尺字调《汉宫秋月》和《海青拿鹅》,他还请笛师教昆曲,请琴师教京剧,并向民间艺人学习昆曲和单弦拉戏,为梅兰芳听记曲谱,到北京天桥采集锣鼓谱等等。在西乐方面,他曾学过小号、军笛、钢琴、小提琴、西洋和声与作曲。

从以上三位二胡音乐家的简要经历中,可以看出与我们学校二胡专业学生学习经历的几点差异。一是这些音乐家与民间音乐保持了直接的联系和传承,并且在生活和情感上直接感受和学习民间音乐;二是他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是以民间音乐学习为主,并且不是只学习单一的一种乐器或乐种,这是他们民族音乐演奏和创作的基础;三是他们的学习不是以一个统一标准的模式,他们学习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是流动的、活生生的,与民间、社会的学习交流是一种开放关系。反之,我们的学校二胡专业的学习与民间音乐脱轨,是单一的,凝固的,这些与学习西方乐器的同学的基础课是共同的。从下面这一段话也可以看出我们二胡教学的轨迹或系统与以上三位二胡音乐家是不同的,它是带有西方工业文明技术化特征的,如下所述:

“所谓二胡教学系统,首先应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上。教学大纲是体现二胡表演艺术的传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系统性脉络,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二胡教材则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它循着技术系统和民族风格系统这两条轨道去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

三、中国二胡音乐教学回归传统音乐的设想

第一、要求学生必须熟悉我们自己传统音乐的 拉弦乐器,并在中国的整体音乐风格文化主体中了解各自弦乐风格的差异。今天我们自然不可能回到周少梅、刘天华、阿炳时代的那种音乐生态环境,我们也不可能让学生跑遍祖国各地去了解各种音乐风格。但现代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条件,可以通过录音、录像、CD、DVD、网络获取中国各个地区及民族的戏曲、器乐、说唱、民歌等音乐风格的音响、音像资料。按照乔建中先生《音地探微》中对中国民间音乐风格区的划分,有十六个区,如齐鲁、燕赵、三晋、中原、秦陇、关东、巴蜀、楚、江淮、滇黔、百越、闽台、西藏、内蒙、新疆。从这十六个区的戏曲弦乐风格音乐入手,视听与描述以及了解其曲库与音乐历史。

第二、学习二胡的基础应以掌握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的。正如上述三位二胡音乐家,他们都不只是学习单一的一种乐器和乐种,不能只把学习二胡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一辈子只拉二胡是拉不出什么来的。例如,当今二胡演奏学家宋飞,她不仅学习二胡,还学习琵琶、古筝、三弦等等乐器。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数十年长期学习戏曲,对二胡艺术“声腔化”的创作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第三、学习二胡专业的学生应该有更多的实践和交流机会,如采风、实地考察等。向各地地方音乐团体的老师学习,向民间音乐家学习,并应用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如二胡演春家周维创作的《印巴随想曲》(又名《随想曲——南亚风情》,与印巴乐器塔布拉和西塔尔琴的合奏),就是作者实地采风所获得的灵感而创作的。当今这种跨界音乐创作很多,如马友友对亚洲音乐的研究,在中亚、东亚进行音乐的实地考察,将他的大提琴与丝绸之路各国音乐相结合形成的作品。再如,印度西塔尔琴大师拉维、香卡与西方小提琴家梅纽因的合作等等。

第四、中国各地高等院校的二胡教学都应立足本土音乐文化,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特有的拉弦乐器的教材教学大纲,大家共同合作才能逐步形成以中国地区性、民族性音乐风格为基础的二胡教材或教学大纲。只有如此,二胡才能立足我们自身的音乐和历史文化以及音乐风格概念,它才能代表我们民族音乐的整体系统并展示于世界。或许,当我们中国这种地区性、民族性音乐风格的二胡教学体系或教学大纲形成后,再通过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那么,或许也会出现西方音乐的“东方化”现象,西方人拉小提琴在一定程度上的“二胡化”,这也是很正常的,很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周维.现代时与将来时———我对二胡表演艺术的探索和思考 [J].南京:音乐与表演,2008,(2):49.

[2] 倪志培.周少梅及其传谱〈国乐讲义〉调查情况的汇报 [A].二胡的艺术传统与发展[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8

丁熳莉·卡巴列夫斯基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思想反思与苏联音乐传统密切相连,其音乐作品也多以苏维埃为主题。在创作中,他遵循苏联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典范,坚持走社会主义现实道路,对苏俄时期的音乐创作影响深远。

在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中几乎没有现代音乐中那些“离经叛道”的东西,而多是现实主义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结合,内容丰富多彩,且与社会密切相关,许多音乐作品充满了暴风骤雨式的乐观主义精神。作为一名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擅于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保持和谐一致,相较于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等同时代作曲家,他更擅于规避迫害与中伤(当时许多音乐家都无法避免),从而得以始终留在决定艺术政策的阵营中,确立并维护艺术中的社会现实主义。不仅如此,其音乐作品在苏俄音乐史上也绝非稍纵即逝。除了音乐创作活动外,卡巴列夫斯基对本国及世界音乐教育活动的推广与提高几乎倾尽了毕生心血,提出了许多时至今日仍值得深入研究的音乐教育理论观和音乐实践活动标准,并依据音乐教育的实践撰写了多部理论专著和大量文章,如《怎样给孩子们讲音乐》、《三条鲸鱼和其他》以及几十篇关于音乐教育思想的论文集。特别是在其主持下制定的《苏联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大纲》,最终被确定为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普通学校音乐教学文件,并上升为苏俄国家标准。上述文献成果标志着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

卡巴列夫斯基所处的时代及其个人素养,一方面造就了他基于教育家的思维方式和“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特点显著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王国,反映了苏联音乐教学的普遍规律,标志着苏联当代音乐教育科学的新成就,对促进苏联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苏联人民音乐修养意义重大。但另一方面,环境的制约和个体力量的局限性使得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思想仍然存在着局限与不足。需要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刻反思和细致的推敲。

一、政治标准对音乐作品艺术性的制约

卡巴列夫斯基的艺术人生贯穿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从萌芽到兴起、从繁盛到没落直至消亡的整个历史时期。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列宁时期,苏联音乐文化是相对活跃的,尽管列宁强调“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但他仍然承认:“每一个艺术家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理想来自由创作,不论那理想是好的还是坏的。你会看到动荡、试验和混乱。”并认为这种自由是有底线的,那就是“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努力去因势利导,并形成和决定其后果”。到了斯大林时代,一切以政治为导向下,音乐的自由创作已不可能,特别是将现代派音乐作品完全斥责为“资产阶级”艺术,致使这一时期音乐作品风格异常单调,都以革命、战争为主题,歌颂党和人民的伟大功绩。斯大林逝世后,在赫鲁晓夫的主政下,艺术界一度出现“解冻”现象,但是局部或短期的“破冰”并不足以撼动整个制度的挟制,艺术界总体上还是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下,作曲家们不得不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从事音乐作品的创作。

环境、民族、时代是影响艺术教育和创作的三个要素。其中,环境要素的影响力辐射范围最为广泛。政治环境是影响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它给予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一种强大的外部影响。“事实上艺术与政治一直保持着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艺术可以成为任何一种政治环境的一种象征,可以体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改革进程”。处在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氛围中,艺术作品的政治色彩就稍显淡薄;处在较为紧张的政治环境氛围,艺术教育和艺术作品的政治色彩就较为浓厚。具有苏联特征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给身处于这一时期的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创作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取决于人的接受水平和接受程度,既是自觉的,同时也是不自觉的。

卡巴列夫斯基身处苏俄时代转换的历史背景,其音乐本能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会不自觉地跟随政党政策引导的方向前行。可以说,他将一生都献给了苏共的音乐教育事业,他曾经担任苏联作曲家联盟理事会书记,是苏维埃最高委员会的代表,被誉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联人民演员,并多次获得列宁勋章、苏联国家奖、格林卡奖。这些职务和荣誉,一方面证明了卡巴列夫斯基杰出的艺术贡献,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卡巴列夫斯基思想的纯正性,他的作品都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符合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潮流的。套用卡巴列夫斯基自己的话,就是“我是一个理性和感情融合在一起,就像一位毫不妥协的斗士,反对卑鄙、庸俗、资产阶级思想,支持艺术的党性”。尽管卡巴列夫斯基在不违背政治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为苏俄儿童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然而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这种艺术评判标准仍然极大地损害了音乐作品的艺术性。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音乐风格多样化的制约

《苏联作家协会章程》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样表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虽然这是对文学创作的要求,但苏俄的音乐、绘画、造型等艺术也基本遵循这一创作原则。1934年《苏联音乐》第一期刊登了评论家戈罗金斯基《关于音乐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的文章,文中把本是文学概念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运用到音乐上,指出:“苏联作曲家的主要注意力必须放在现实的胜利、进步的原则上,必须表现一切英雄的、光明的、美好的事物。这种做法可以显示出苏维埃人精神世界,而且,这种做法必须体现在充满美感和力量的音乐形象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同否定人民的、代表 当代资产阶级腐朽艺术的现代主义倾向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同吹捧资产阶级现代文化的现象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与此同时,带有“现代主义倾向”的音乐作品都被贴上了形式主义的标签,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式的堕落,这样单一的评判标准扼杀了音乐的多样性,导致整个苏联的音乐创作恪守“现实主义”。为了不犯错误,先进的现代作曲家转为保守的创作者,最终导致保守主义成为美德,音乐的民族主义盛行。

卡巴列夫斯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潮的坚定拥护者,无论是其自身的音乐创作,还是对教学大纲音乐作品的选择,他都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标准。他认为“现实主义使艺术充满力量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不仅是过去也是今天和未来艺术创作的真正基础。过去所有优秀的大师的艺术都是现实主义的”。这样的论断使得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思想相对单一。在制定音乐教学大纲时,卡巴列夫斯基对音乐作品的选择主要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为主,并认为:“苏联的音乐,和所有苏联艺术一样,不是使青年人远离尖锐的政治问题,而是积极地、目的明确地支撑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兴趣,支持他们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思潮,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与价值,但也有不容忽视的缺陷。首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更关注国家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它要求文艺反映国家和民族这些宏大叙事,揭示新生事物的生命力,激励青年人投入革命建设中,但是在反映这些民族价值的时候,个体的情感、价值与意义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因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俄是反对个人主义的。其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强化其歌颂功能的同时也抑制了自身的批判功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共控制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潮,必然要歌颂人民取得的胜利成果,而不能也不被允许如实地反映社会中存在的消极现象。因此,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制定音乐大纲时的唯一价值标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音乐大纲思想的狭隘性、单一性。

三、本土化对音乐教育思想的制约

本土化特指事物在一定区域内经过长期的演变和沉淀形成的具有了相应的稳定性特征。本土化是一个民族、社会、国家所追求的状态。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门类,很容易受到本土化影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乃至不同民族的音乐表达形式、音乐特点和音乐创作方式与载体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往往却是被本土化对音乐教育思想重视和格外强调的。苏联作为国家形态存在时,幅员辽阔,民族构成繁杂,各民族间呈现出较大差异,但作为国家整体的音乐形态呈现给外界的特征是:民族性格凸显、社会政治形态单一、种族力量厚重等特征。

应该说,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思想是立足于本国的教育学基础之上的,对外国其他音乐教育思想借鉴较少,以至虽成一家之说,但较为单一和狭隘。当时世界上有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即瑞典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创立的“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把音乐和身体的感应和律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训练学生耳聪目明,反应敏捷。柯达伊的音乐教学思想主要包括: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引导孩子热爱音乐、热爱民族传统;把歌唱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来教授音乐课。而德国的奥尔夫音乐体系的核心则是“元本性音乐教育”,遵循原本性原则、游戏原则、直观原则、实践原则对孩子们进行“寓教于乐”的音乐教育。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思想在某些方面和当时世界上的音乐教育思想接轨,但是也有其固步自封的部分。研究世界音乐教育思想的科学发展动态,不是为了随时照抄更新的教育思想,而是在比较和对照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在借鉴中更有效地建设自己国家的音乐教育体系,更快地创民族之新,立民族之异。但是当时苏联对西方国家的文学艺术思想多持一种排斥的态度,更谈不上借鉴了,而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音乐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也谈不上交流与借鉴。因此,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浓厚的苏联本土化倾向,使其优点,也成为其局限。

四、一元化大纲对音乐教学的制约

一元化是相对于多元化而产生的概念。一般而言,从专业特定领域的角度出发,一元化的教育大纲有助于培养模式化和专业化的人才,体现了教育的传承性及同一性。但若用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一元化的教育大纲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固化、封闭,其培养的“同一类人”被认为是专制教育的源起。因此,对于一元化的态度,历来褒贬不一。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9

关键词:音乐教学;电脑音乐创作;重要性;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21-02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开展的保证,为学生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必须着重突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性课题,而电脑操作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

1.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重要性

1.1 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所谓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教学注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1.2 音乐创作可拓展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1.3 音乐创作教学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而在电脑创作学习中,学生通过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2.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基本方法

2.1 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2.1.1 “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DD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2.1.2 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c.和声的编配。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d.歌词填写。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2 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 编曲软件和Encore 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2.3 对教师的要求。

2.3.1 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DD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2.3.2 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 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 in a 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

3.电脑创作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新知识。

3.1 要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10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即兴创作;应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57-01

引言

即兴创作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作行为,即兴创作是事先不必作酝酿及准备的临时创作。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即兴创作的机会,让学生从模仿到创造,促使学生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奥秘和学习音乐知识,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1 音乐即兴创作的概念

音乐即兴创作的概念,国内外有着许多观点与认识。《音乐百科词典》中:“improvisation’翻译为‘即兴演奏’,认为这种演奏是带有创作性的,不是按照事先写成的曲谱或凭借记忆演奏,而是由演奏者当场进行演出。”《新格罗夫和音乐家词典》中将即兴创作、improvisation)解释为: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创作一首音乐作品或创作音乐作品的最终形式。它可能包括表演者对于作品的即兴创作,或者在现有的结构下进行加花或者进行变化,又或许介于两者之间。此外在郭小利的《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一书中,认为:“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即兴创作解释为在音乐演出过程中进行的创作,是表演与创作同步发生的过程,也是创造和成品同时完成的过程。”无论上述哪种解释,音乐即兴创作都具有灵活多变、有感而发、无计划、无准备等特点。

2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即兴创作的应用

2.1 即兴节奏创作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音乐还未有较深层次的认识,平时接触的也不多,因此可以从简单的节奏模仿开始,在学生对节奏的掌握能力提高后,可以进行变化排击节奏等更深层次的训练,模仿节奏是重要的学习手段之一。首先,老师示范拍打节奏,让学生跟着拍打,先从模仿开始,去感知音乐。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型,可以加入跺脚、碾指等律动,通过肢体语言加上对音乐的理解。然后,可以开始练习变化拍击节奏,在进行这种训练时,学生要掌握能在原基本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变化。比如,有的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把平稳的连续几个八分音符的乐句改成切分节奏,让乐曲多了几分活泼的音乐感觉。通过练习,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即兴曲调创作

在即兴曲调创作前,为了更好的开展,需要进行相应练习,比如:常用的节奏型、有情感地朗读歌词等,教师根据歌词进行曲调的即兴创作,创作一首小曲,可利用钢琴边弹边唱,使学生在所觉上对教师所创作的乐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大胆地去创作。这种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根据歌词组织音乐语言的能力,并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在这种练习中,学生把自己和音乐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而最重要的,通过这种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固定的、不能太长的节奏型,再给出一组音列“12356”五声音阶,让学生试着给这个五声音阶配上旋律。这种创作方式是一种指令性的音乐创作,老师给出指定的某些音乐要素(如节奏、音列等),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充分运用来进行发展性的即兴曲调创作,在完成曲调创作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演唱这些即兴创作出来的曲调,老师要进行记录,对每位演唱的学生予以肯定与表扬,让学生感到被认可,获得成就感,促使学生能继续积极的去学习音乐。

2.3 即兴舞蹈创作

找出肢体语言丰富的学生进行即兴指挥,其他学生跟随指挥进行表演。通过这种练习,有利于培养指挥者的独立理解和处理音乐的能力,还有利于促进用肢体语言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表演者迅速跟随随指挥者,表现音乐情感要素(如力度、速度、自由速度培养等)以及即兴合奏能力等。

比如:一个学生指挥,请另一个学生即兴演奏键盘乐器或竖笛、口风琴以及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在这个练习当中,即兴演奏的学生要根据指挥者的速度、力度等变化进行表现音乐;另一方面,指挥者也受即兴演奏者的启发。他们之间进行的是艺术上的情感交流,是互动的。放一首乐曲,学生欣赏完后,请一个学生或小组或全班出来即兴表演律动,可以用手莸壬硖逵镅裕也可以即兴跳舞,用舞蹈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2.4 即兴演奏创作

即兴为旋律配伴奏,给出一段旋律,请学生在钢琴上即兴的配上简单的伴奏。在自己演奏音乐作品时,他们既是弹奏者,又是欣赏者,老师还应要求学生学会用耳朵审美地倾听音乐,用脑去充分地想象音乐,用心认真地去感悟音乐,除了根据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家的创作风格等理解作品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打破以往局限于按谱弹奏,帮助学生离开乐谱,使音乐回归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比如:教师弹一首乐曲,学生用心记住主要的节奏型和旋律,然后请全班学生用某种动作表现节奏型或旋律,要求用手势表现力度、速度的变化,或是请一位学生出来当场指挥,其他学生跟着指挥者的力度、速度的变化进行演唱。

3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即兴创作的作用

3.1 深化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即兴创作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在即兴创作过程中,表演者往往会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来进行创作与演奏,将在学习中得到的理论知识、音乐感觉、演奏技巧、结构思维以及想象力,全部融入到即兴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将掌握知识、技巧通过运用得到锻炼与提高。

3.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音乐学习过程中,即兴创作与表演则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创造的空间与机会,并在系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音乐创造经验,获得必备知识技巧,挖掘自身的想像力和发散性思维。这些能力的发展都会对人的创造性心理及才能的高低产生重要影响,可见,即兴创作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

结语

创新已成为21世纪的标志,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即兴节奏创作、即兴曲调创作、即兴舞蹈创作、即兴演奏创作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发挥出对于深化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11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育 创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The Developing Role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to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LIN Jing

(Feixian College,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3400)

Abstract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is music education. It can stimulate people"s curiosity, gentle and train people divergent, convergent thinking and intuitive thinking.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problems found in teaching practi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alks about how to train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creative thinking; develop

音乐能有效地提高人的素质,也是作为我国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锻炼与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感受能力,树立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帮助他们更客观地去认识生活和感受生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我国陈旧的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都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扼杀在摇篮中,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注重于强调统一,教学内容枯燥单一,过于死板,学生和老师都没有过多的空间去开辟全新的学习途径。为此,怎样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促进高校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维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我们当前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音乐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通过多年的实际工作,我们总结音乐教育的创新有两个重要方面:第一,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教音乐;第二,用创新的音乐去教育人。两者互不可分,相辅相成。首先,音乐教育和创思维能力的培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价值联系。人的品德行为的培养不是依靠外界的强制力,而是一种以“寓教于乐”的自然美来感化人们的心灵,而这一点也正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创造力与审美活动之间的微妙联系,并且说明了审美活动与人最基本的创造力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另一层面来说,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思维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教育主体哲学的思想主要是由现代教育来体现的。现今的教育实践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富有主体性的学生,促进同学们的主体性的发展。

2 当前高校运用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意识到音乐教育对于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超出音乐教育部分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音乐课从来就不被人们所重视。有或者说,狂热实施高校的音乐教育之后,培养出的却是一个各方面都不健全的大学生。因此,我们分析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正确教育理念的匮乏

当前我国各高校在音乐教育方面并没有一套健康、创新并且符合时展的教育理念。而如果我们运用的教学理念不能从本质或是本体出发,就会严重违背音乐教育的初衷。多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在高校的综合教育中长期处于劣势,其存在的一些矛盾与问题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和解决,这严重导致了人们对音乐课程存在的意义的认识产生了价值的偏差,也对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产生了错位的理解。

2.2 教育方法的落后

音乐离不开美好的想象,想象是开展音乐活动的基本前提,想象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的想象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始终是大包大揽的灌输式教育,这严重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错误,都是被动接受,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们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性。此种教条的教育方式的具体表现为:学生对于枯燥的范围的音乐课不感兴趣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解读音乐知识,仅仅是简单机械的以唱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以说这种方法对于大学生的创思维能力的培养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

2.3 教育资源稀缺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而我们要想改变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第一步就要解决教育资源稀缺问题。目前,有许多的高校由于资金问题忽视了聘请音乐专家学者的工作,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漏洞,学生们无法学习到真正专业的音乐教育。此外,当前在岗的部分音乐教师的从业能力以及专业水平都亟待提高。据相关调查发现,各个高校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的学术研究来讲,对于音乐教育的课题研究相对较少,甚至绝大多数的高校尚且没有对音乐教育研究的先例。而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缺少优秀的师资队伍所造成的。

3 高校运用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培养一个具有高度创思维的的大学生是现代音乐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强对于音乐教育的研究,完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3.1 在教育实践中融入培养创思维能力的教学内容

第一,我们要从音乐创作入手,尽量多培养一些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人才。用音乐教育中经常提到的“音乐创作”指的是通过音乐创作发展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激发音乐创造的能力,而非简单的作曲。音乐创作主要分为两大块:第一是即兴创作;第二是指导性命题创作。即兴创作说的是在音乐创作之前,不需要过多的进行准备,从当前的感受当中提取的创作活动。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穿插各种即兴创作的课程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踊跃性。而指导性命题创作则通常是由教师或学生自行命题,在教师的辅导下,有一定练习目的的较高层面的创作活动。其次,从音乐的二度创作方面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现实活动中,音乐的创作是指一首歌曲的词曲创作。而在歌曲演唱过程中的在创作是指歌者以演唱的形式将乐谱改变成实际的音响。此时,“乐”与“谱”之间的关系就变的相辅相成了。歌者在练习演唱时除了要保持作品本身的要求之外,还要与自己独特的声色做结合处理。所以,要表演者能理解、想象,创作作品后有后继更好的再创作,就必须有高质量的原创做和蓝本作为基础后盾,这样才能更好地再现原作品中的内涵并赋予其新的意义。

3.2 突出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

创新的必由之路就是个性化。音乐具有其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自由性等特点,为人们进行音乐的表现提供了形式上的广阔空间。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其各个环节如欣赏、表演、创作,都体现了其鲜明的创造能力。正是音乐艺术的这种特质,也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思维能力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毫无疑问的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积极转变陈旧的教育模式,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激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创新性意见。

总而言之,通过实践证明,培养创造思维的过程是从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的,是一种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也是一种激活早已凝固的文化的过程。音乐教育在创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所能发挥出的作用是任何其他的教育无可代替的。我们应该将这一教育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积极运用音乐教育之一独特的形式并发挥出其特有的功能,相信一定可以开发出蕴藏在学生心底深处的巨大创造能力,努力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项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10).

[2] 张龙.谈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独创性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9).

[3] 杨书宾.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A].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2.

[4] 刘云翔,魏惶.音乐教育学生[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12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个性创造能力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当坚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用符合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音乐体验。

一、循序渐进学习音乐,引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循序渐进是学习的基本顺序,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音乐学习也是如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根据各阶段学生的音乐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音乐创作要求。小学低年级的音乐创作,其创作活动主要以参与性为主,常用的有节奏填空和声音模仿等;到了中年级阶段,则主要是发展节奏,进行节奏变化模仿、填充一定的乐句,节奏创作按照给定拍号进行等;高年级则可以安排给歌词配节奏创作,设计一定的情节实施节奏创作。可以根据相关节奏的单音,进行旋律谱写,对乐句进行发展性创作,进行曲调相关创作等。不论是哪一种音乐创作活动,都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逐渐挖掘学生的音乐创造潜能。切忌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以免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使其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不良影响,导致其创造兴趣减退,影响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其敢于创新的精神

一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并不神秘,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畏惧,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相关指导、疏导和帮助工作。学生正是在这种不断犯错、不断改错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犯错”的机会,让学生不怕“犯错”,敢于不断地尝试创新。二是倡导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个性化的解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因为自身知识水平、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可能是很肤浅的,有的甚至是幼稚的。对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存在百人百解的差异。当发现学生的理解与教师的理解不相同时,教师切不可直接否定,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大胆地展示出来。三是注重音乐体验的丰富性,多元性,这是帮助学生敲开音乐创作大门的“金钥匙”。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自己拥有的“金钥匙”,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创新兴趣,打开感受音乐的心灵之窗,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乐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体验。教师应倡导学生大胆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进行音乐创造性活动。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学生们一起听一段音乐,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体验和认识。有的认为这是一段快乐的乐曲,有的则认为这是一段动感的音乐,有的可能认为是优美的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感知和体验,因此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张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美妙的音乐蓝图。在玩音乐接龙游戏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创造出的旋律是不相同的,代表的是不同的情绪,课堂也会变得多姿多彩。

三、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一)实施音乐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个性

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是多样化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多样化差异性的存在正是不同学生个体的对音乐不同理解的体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其音乐创造也就不同。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分层次地提出相应的问题,既要考虑到音乐成绩好的学生,也要考虑到音乐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考虑到中间层次的学生。对于音乐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做一些拓展延伸类的音乐练习;对于一般的学生则采用逐步升级的办法,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适当降低练习难度,以培养其音乐兴趣,树立音乐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起点,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感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感的启蒙阶段。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往往对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进行模仿。低年级学生还喜欢用打击乐器去感受声音的长短高低、音色特点,常常在唱歌的同时即兴做一些动作。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即兴表演,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以达到培养音乐创造兴趣的目的。

到了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初步的发展。学生的眼界得到扩大,认知的领取得到一定的拓展,理解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是音乐教育的发展阶段,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体验音乐、参与音乐创造活动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应鼓励中年级学生自制一些简易乐器,尝试用一定的音乐材料或乐器,表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创编一定的律动或舞动动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尤其应倡导学生进行即兴类音乐创造活动,如编音乐游戏和音乐故事等。总之,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各种音乐创造活动。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低、中年级学生有明显的变化,是巩固和提高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的极好阶段。教师应多表扬好的音乐创作,鼓励学生一起努力,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音乐。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如在欣赏第八册的乐曲《江南好》时,先出示几幅江南山水美景,请同学们思考:这几幅画如何用音乐来表现?再听几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哪个作品与画相符合。在画和音乐的启发下,学生已对乐曲有了感性认识。再用一些语言去启发、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内在美,使之升为 理性认识,继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音乐与画的创造力。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应不断对音乐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改革,尝试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创造活动,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尹静.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16) .

[2] 高琦. 浅论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J]. 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2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