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

时间:2023-06-16 16:06:59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1

1.1基于AHP法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AHP法,首先筛选出相应建筑的指标因子,然后按照指标属性进行分层。由于指标因子较多,彼此相互关联,故基于AHP法的递阶层次结构,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系统分为4层,即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指标层。这样既可穷尽主要相关火灾风险影响因素,同时也让一个较为复杂的评价体系层次分明。根据上述构建原则,建立5类建筑火灾评估体系模型,以商场市场类建筑为例,参考已建立的商业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将所有指标进行分层归类,然后将由此建立的评估体系经过几轮专家会议讨论形成最终模型。其他4类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模型与此相似,部分指标由于建筑的使用特性不同稍有差异,此处不一一列出。

1.2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已建立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体系,计算指标权重的大小,计算过程主要分为5个步骤,下文将进行详细说明。

1)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模型设计相应的专家调查打分问卷(分设5种,让专家在对比指标间重要程度时,判断更加准确),邀请湖北省境内该领域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专家进行现场打分。专家包括从事消防竣工验收工作的武警消防部队的技术干部、5类建筑单位从事消防工程检测与管理的技术人员,以及长期从事消防性能化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依据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对评估体系判断矩阵中的各指标因子进行重要程度的比较,完成问卷填写。

2)专家个体排序向量。一份问卷就是一个专家个体排序向量。由于问卷数量大,每一类建筑评估体系中的判断矩阵多,且大多为多指标判断矩阵,常导致判断矩阵无法通过一致性检验,若人工计算,则工作量大,且易出错。因此,借助AHP法软件yaahp来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调整与计算。

3)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来研究个体与个体之间分类的方法。聚类原则是将具有较大相似性的个体归到同一类中,且尽量保证不同类别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每位专家个人的经历、经验、文化背景迥异,对评判矩阵了解程度不同,以及专家自身的偏好等因素,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评判很有可能存在较大的不一致,因此,专家个体排序向量会有所不同。在此以专家个体排序向量为样本,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分层聚类法对专家进行分类。

4)专家权重系数确定。每位专家的个体排序向量对综合排序向量(即最终指标权重值)的影响大小,称为专家的自身权重。专家权重系数确定原则:某一类容量相对其他类较大,表明该类中的个体排序向量符合较多专家评价意见,所对应的专家权重系数就较大,反之则较小。根据以上聚类分析结果,参考郭文明等提出的群组AHP权重系数确定方法计算各位专家的自身权重。

5)指标权重确定。结合上述步骤求出的专家个体排序向量和专家权重系数,对群组判断矩阵进行合并,采用综合排序向量法,对各个判断矩阵作加权算术平均,便可求得最终的指标权重。

2建筑火灾风险等级的确定

2.1评分手册的制定

为确保评分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依据各防火规范及相关消防验收标准、消防管理细则等,分别汇总编订了5类典型建筑打分手册。同时,为保证评分标准的合理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制定过程中参考消防部门、建筑单位、消防评估公司及保险公司等意见,未来将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2.2火灾风险评估体系综合风险值的确定

对待评估建筑采用专业人士打分法,对评估体系最底层的指标进行打分,分值的确定参考5类典型建筑的打分手册。评估体系中的每一指标的满分定为10分,根据式计算建筑火灾风险总得分。综上所述,对于某一被评估建筑,首先对照评分手册进行打分,计算其火灾风险总分值S,然后查阅,便可得到该建筑对应的火灾风险等级。

3建筑火灾风险评估软件的开发

其中,被评估建筑的基本情况、建筑种类的选取,及所有指标风险得分值的输入均在前台人工操作完成;而指标权重的赋值在后台已默认,无需人工操作。软件具体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

1)录入评估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物名称、地址、投入使用时间等。

2)选择建筑类别。指标打分之前应根据建筑使用性质选取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工矿企业、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和学校幼儿园。

3)指标打分。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只能录入0~10的阿拉伯数字,当用户输入非阿拉伯数字、数值超出分值范围或遗漏某指标分值时,软件都会提示用户更改。软件已预先设置好每类建筑风险评估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值,直接输入指标得分值即可。

4)报告生成。输入得分之后,直接点击“分析报告”便可生成分析报告,其中包含建筑物的基本信息、每一准则层得分及得分比重、每一准则层得分最低的3项指标、总得分及建筑消防安全等级。根据该报告可识别被评估建筑主要存在的消防问题,便于消防监管单位和建筑单位提高消防整改的针对性。然后点击“保存评估结果”,最终可生成txt文档格式的分析报告。

4实例分析

1)为方便广场内部货运及人员通行,商场内有多处常闭式防火门打开,少量防火卷帘下方位置被占用。一旦发生火灾,会导致烟气蔓延至相邻防火分区和疏散楼道内,不利于火灾的控制和人员的疏散。

2)该商场部分区域疏散指示标识间距大于20m,且部分安装位置过高,不便于疏散人员辨识。

3)商场部分区域正在施工,有多处安全出口被锁。

4)该商场缺少必要的消防演练,且只有15名专职消防员,没有相应的义务消防员。以上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与分析报告中得分低的指标项一致,据之可为建筑单位的消防整改提出明确建议,故该评估体系能被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程。

5结论

1)在指标权重计算过程中,将传统AHP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引入专家自身权重系数,提高了权重值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基于评估理论基础,设计和开发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软件系统,实现了其操作运行功能。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层建筑 层次分析法 安全指数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普及,火灾危险因子越来越多,发生火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概率越来越大,传统的按照规范处方式的消防审核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某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对以后的消防设计和审核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层次分析法

2.1层次分析法基本思想

层次分析法(AHP)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将目标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如目标层,属性层和方案层,层与层之间是隶属和支配关系,同层不同指标之间根据相对上一层的重要性不同而有不同的权重,按层分析,最终得到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重要性权值。其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其次构造判断矩阵并求最大特征值和权重向量,最后进行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2.2 计算步骤

2.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所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列出研究对象的层次结构,其应满足如下关系:1,从上到下有隶属关系,2,中间层的层数不受限制,3,最高层只有一个元素,每个元素支配的元素个数不多于9个,一般同层元素之间不存在支配关系,且不考虑反馈。

2.2.2 构造判断矩阵并求最大特征值和权重向量

首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标度并构造判断矩阵,AHP法指标权重标度表如下表所示:

设问题A中有个指标a1,a2,…an,则构造的判断矩阵A为:

式中:aij表示ai与aj相比较的结果。

常见的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有方根法和和积法,下面就方根法进行介绍。

(a) 计算判断矩阵每行元素的几何平均值

■ i=1,2,…,n

得 ■ 。

(b) 将■ 归一化,即计算

■ i=1,2,…,n

得到■,即为所求特征向量的近似值,这也是各因素的相对权重。

(c)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其中■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2.2.3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指标■,一般当CR〈0.1时,认为该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

其中■,式中n等于矩阵的维数,λmax为矩阵的最大特征值。RI为修正因子,其取值见下表。

3 某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性能化评估

3.1 工程概述

该建筑是一高层酒店,建筑高度46m,建筑面积3131㎡,共13层,地下一层作为汽车库使用,地上12层,一到四层含有裙房,其中一、二、三层附属用房为餐厅,一层主楼为大堂、商店、美容等用房,二层为娱乐用房,三层为桑拿、健身、保健、按摩等用房,四层为多功能厅、会议室等用房,五层到十二层主楼均为客房。

3.2 层次划分

根据消防规范并结合实际,参考《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案例》,分层结构如图1所示:

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各部分的相对权重和最终权重如上表3和表4所示。

根据规范,可知该建筑为一类高层,应设消防水池,消防水池应满足3h的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和1h的自喷用水量,同时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即消防水池不能得到市政管网补水算,故消防水池容积V=(33.48×3+25.27×1)×3.6≈453m3,而该建筑消防水池容积为480 m3,满足要求,根据建筑消火栓布置情况,基本满足公共区2股水柱覆盖。按照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见《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案例》77页~82页,下同)可得2分。

该建筑有较好的机械排演系统,换气次数为6次,满足要求,排烟口位置设置恰当,但没有补风措施,故按评分标准可得3分。

该建筑是一高层酒店,有报警设备,有视频监控,有人值守,但存在报警设施老化,效果不好,按照评分标准可得2分。

该建筑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标准喷头,但无大空间智能灭火装置,按标准的8分。

按照灭火器设置规范,该建筑属于严重危险级,酒店灭火器配置按照严重危险级标准配置,布局合理,按评分标准可得1分。

该建筑为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一级,容许疏散时间为6min,百人宽度指标=(100/(43*6))*60=23.3cm,按照评分标准,取8分。该建筑建筑面积3131平方米,地上十二层,层数较高,路径比较复杂,步行距离大于60m,故按评分标准得8分。该建筑有符合规范的防排烟措施,但防火门关闭后门缝太大,且有常闭式防火门做常开用的现象,按评分标准,得6分。该建筑设有高低位结合灯光疏散指示,且连续性好,按照标准,可得1分。

综上可得该建筑的消防设施性能化评估打分表如表5所示:

注:安全指数分五个等级,分别为0~2分代表设备性能非常好,发生火灾可以及时控制,不会有人员伤亡,,2~4分代表设备性能好,一般火灾可以控制,人员和财产损失较少,4~6分代表设备性能中等,火灾失去控制有一定概率,6~8分代表设备性能较差,火灾危险性较高,8~10分代表设备性能差,设备需要及时更换。

由上表可知该建筑消防设施总安全指数为3.8分,设备性能良好,一般火灾可以控制,人员和财产损失较少。

4 结论

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某高层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了粗略的性能化评估,该评估是以相关规范为基础,同时又结合火灾实际情况,评估发现该建筑基本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但总体安全指数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例如防排烟系统中补风方式的选择,采用自然补风,但有些部分不符合自然补风的要求,又如自动灭火设施,在人群聚集的大空间如放映厅未设智能灭火装置,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常开常闭防火门的设置也存在一定问题,但总体来说。该建筑的消防设施安全性能较高,一般火灾可以控制,人员和财产损失较少。

参考文献

[1] 侯遵泽,杨瑞.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研究[J].火灾科学,2004.10:203-207.

[2]《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22- 527.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防火;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的不断发展,对于消防安全工作,目前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都逐步研究和深入了相关的人员疏散模型,是对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提供了一种科学依据。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飞速发展,特别是在近年国内连续几起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形势下,高层建筑在国内不断增长,对于高层建筑内人员的防火安全通道,高层建筑结构功能复杂,安全疏散问题研究变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高度高、建筑面积大、人员众多、用火用电量大,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远较一般建筑火灾要复杂。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提出人员疏散中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城市构造逐步向高空延伸,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我国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地增多。目前,以及对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措施,存在的火灾隐患是不容忽视的,是消防领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1 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

1.1 安全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的特点,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集中,疏散到地面需要较长的时间,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情况。火灾案例分析表明,高层建筑层数多,被烟薰死的,占火灾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将人员疏散到地面所需的时间较长,容纳的人员较多。而且建筑面积大,发生火灾时烟气和火势向上蔓延快,而火灾发生时人们大量涌向楼梯,且易窜入楼梯间,增加了疏散难度,在火灾时必须切断电源,平时使用的普通电梯,停止使用。因此,火灾发生时,电梯必须停止使用,只能通过楼梯进行疏散,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主要靠楼梯。而楼梯的容纳量有限,必然会踩踏事件,发生拥堵,极有可能被烟火熏死或烧死,来不及疏散的人员,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1.2 可燃物较多

图书馆、高级旅馆、档案楼、办公楼、科研楼等高层建筑,一旦起火,发烟量大,燃烧猛烈,一般室内装修家具等可燃物较多,火灾容易蔓延。据测定,在火灾初起阶段,高层建筑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楼梯间、管道井、电梯间、风道、排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部位,一旦发生火灾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处理不好,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如一座高100m的高层建筑,烟气能在半分钟内达到顶层。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在燃烧猛烈阶段,烟气沿楼梯间或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m/s。高温状态下,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0.8m/s,火势的蔓延扩大速度也相应增加。风速增大,据测定:距地面高度10m处风速为5m/s,建筑物越高,风速越大,30m处风速为8.7m/s,60m处风速为12.3m/s,90m处风速为15m/s。日本在做过燃烧试验,在几分钟内就能把每层3500m2的二十三层大楼都充满烟气。

1.3 扑救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灾现场烟雾浓、热辐射强、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和途径多,当火势扩大,消防队员难以堵截。室内消防水量显然不足,形成大面积火灾时,消防队员使用的灭火救护设施往往不易达到建筑高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需要利用消防车从室外进行补给,消防水带耐压能力常常不能适应需要,主要立足于室内消防给水设施。此外,建筑物如果没有安装消防电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消防队员则需要“全副武装”的通过楼梯冲上高层,扑救的难度很大。不仅速度慢,体力消耗大,还会与向下疏散的人流,不能及时到达着火层进行扑救,发生对撞而延误时间,消防器材也不能随时得到补充,均将严重影响扑救。建筑高度高,特别是消防水供给量,达不到要求时会延误灭火的时机。火灾时,现有消防车辆及设备满足不了灭火需要,空间范围内会充满大量的烟气及水蒸气,不能及时控制火势而造成火灾扑救困难。而此时,据统计,各类排烟设备的自动切断使得通道内的排烟更加困难,火灾中约70%~80%的人员是由于烟气中毒而窒息死亡的。

2 高层建筑防火对策

2.1 消防设计把关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防火安全,必须结合建筑的各种功能要求,做好防火设计。设计人员进行防火设计,应严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在进行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时,合理划分防火分区,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安全疏散路线要简明直接。设计单位的各级负责人,不得上报审批或交付使用,应对工程的防火设计负责,凡不符合设计防火规范的工程设计,尽量做到建筑物隔断、内部装修、家具、陈设的不燃化或难燃化,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控制可燃物的存放数量。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报警系统,以保证火灾时结构的耐火支持能力和分区的隔火能力,并正确地处理安装位置及联动控制功能。构造设计要使建筑物的基本构件应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要的水压,做好建筑物室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

2.2 施工阶段监督检查

凡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技术措施、防火构造和消防措施等,必须严格按照经消防设计审核,不得擅自更改。合格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施工中,需要变更设计时,以及暗敷的消防电源线路等,如因材料、设备等不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应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共同协商,采取相应的变更措施。对防火结构的设置于吊顶,保护层,或管井内防火分隔物,必须认真做好施工和监督检查记录。

2.3 加强消防设施维护

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包括结构安全、设备更新等,其设备一般都有定期的维修检查制度。对于消防设施,防止需要其发挥作用时失灵,更应定期检查维修,平时不用易暴露问题,因为消防设施都在发生火灾时发挥作用,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特别是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和防排烟设备、灭火系统、防火门、消防泵、防火卷帘和消火栓、消防控制室和仪表设备等,设专人定期测试检查,凡失灵损坏的要及时更换,维修、确保完整好用,都应该有严格的检查制度,并建立档案记录每次检查情况。

结论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的紧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中不仅要在图纸上消除火险隐患,遏制和杜绝群死群伤等事故发生。而且,要在主观意识上预防火险隐患,能够有效减小人员疏散时间长度,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鹏,朱昌明.高层建筑危急情况下的电梯疏散系统[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4

摘要:本文分析了火灾风险评估概念的内涵,综述了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目的,介绍了国内外较新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Entec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各类事故和各类建筑设施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得到一组关于灭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设施规划的国家指南。对于各类事故和建筑设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国家水平上的风险评估设定了一个包括四个阶段的通用的程序:对生命和/或财产的风险水平进行估算;把风险水平与可接受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相应的预防和灭火力量的部署;对不同层次的灭火和预防工作的作用进行估算,确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风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5

关键词:村镇 火灾 数字仿真 决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4-0112-02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模拟火灾并进行分析,以实现火灾信息管理与应急决策支持,成为防火救灾的发展趋势。加利福尼亚大学以Pola-Alto市为试点,设计实现了火灾损失计算机模拟模型[1];清华大学许云等对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概率和城市消防指挥调度系统进行了研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许建东等研究了复杂系统条件下城市地震次生火灾蔓延的数学模型;北京大学的王文俊等对城市119消防指挥调度系统的快速火警识别、车辆跟踪等问题进行了研究[2]。虽然在火灾仿真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城市进行火灾预防信息管理、数字仿真以及灾后信息分析与评估,目前,还没有针对于村镇进行的专门研究。

因此,本文首度以村镇应用为目标,基于通用的B/S系统架构,采用先进的ArcGIS技术对火灾数字仿真分析系统进行研究,使得村镇政府在有效管理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火灾数字仿真,为村镇政府提供直观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2 系统设计

2.1 设计原理

村镇火灾数字仿真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建立村镇火灾数字仿真模型,实现火灾演变过程的动态模拟;建立信息管理模型,实现生命线等基础信息和抗灾设施等灾害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建立应急反应模型,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支持;利用GIS技术的图形表达功能,实现上述结果的可视化表达。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建筑物、生命线工程、抗灾设施等信息通过信息管理模块,为火灾数字仿真提供信息支持;火灾形成机理是火灾数字仿真理论的基础,GIS技术是火灾数字仿真平台的核心;火灾数字仿真结果直接用于指导应急决策和安全空间规划。

2.2 系统流程

系统仿真分析功能可分为火灾危险概率分析、火灾蔓延模拟、消防应急指挥和火灾损失预测四部分。由于各个模型的运算是以其它模型的结果为参数,因此系统按照消防扑救调度模式设置模型的运算顺序和操作步骤。系统模型运算流程如图2所示。

2.3 体系结构及开发技术

系统采用基于B/S模式的WebGIS体系结构,客户端使用标准的Web浏览器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同时基于组件的思想,将系统分为可重构、可扩展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处理相关部分的业务需求,系统实现在B/S结构基础上进行扩充,采用三层模式作为体系结构。

用户层使用浏览器与系统交互,主要使用Ajax技术结合Html技术实现,能够实现图形化的友好界面,改善用户体验并方便用户使用系统功能。

中间层属于系统核心部分,用C#语言实现,具有数据处理灵活、功能适用、操作方便的特点,同时保证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兼容性。中间层包括表示、业务和访问三个子层。表示层为浏览器提供界面表现;业务层包括可视化信息查询与管理、火险分析、火灾蔓延分析、损失预测与归档等;访问层提供数据库存取功能,使系统能够访问属性数据和空间地图数据等不同类型服务。

数据层主要是指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用于构建火灾基础信息数据库、村镇空间数据库、仿真模型库、仿真算法库和历史档案数据库等。

2.4 开发技术

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平台,编程语言为C#,同时采用ArcGIS Server9.3.1作为GIS功能服务平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2003企业版。硬件平台选择P5,主频3.0Ghz,内存4GB,硬盘250GB。

3 仿真方法

火灾仿真模型根据建筑物相关数据以及天气和环境等信息,计算单体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概率;在某个建筑发生火灾后,根据着火点位置以及当前天气情况,计算火势蔓延速度,并根据火灾持续时间,分析处于蔓延范围内的建筑物,为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3.1 建筑物火险概率分析模型

根据当前天气情况对单体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概率进行计算。

输入数据:

(1)建筑物缺省属性:是否有可燃物、可燃物可燃性等级等,为建筑物的基本数据属性,源于建筑物字典表。

:建筑物中有无可燃物,有其值为1,没有为0;

:可燃物对产生火灾的影响。

(2)天气、季节、环境等影响,采用表示。

计算公式:

为建筑j的发生火灾概率。

输出结果:。

3.2 火灾蔓延分析模型

确定发生火灾的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后,计算特定时间内火灾蔓延范围。

输入数据:

(1)发生火灾的建筑坐标,为建筑物的空间数据,源于地图。

(2)火灾持续时间。

(3)发生火灾建筑物的层高,为建筑物的基本数据属性,源于建筑物字典表。

(4)火灾发生时的风速。

计算公式:

(1)火灾蔓延速度计算

其中,V为火势蔓延速度,单位为m/s;U为风速,单位为m/s;BH为发生火灾建筑物层高,单位为m。此计算公式假设蔓延区内的燃料属性均匀同质,不考虑坡度的影响。

(2)火灾蔓延范围半径计算

其中,T为火灾持续时间。

(3)其他建筑物到灾点建筑物距离计算。

(4)

其中,为建筑物j到发生火灾建筑i的距离;和为建筑物j的经度和纬度;和为发生火灾建筑物i的经度和纬度;为地球半径。注意,确定经度纬度时许遵循以下原则:在东经取经度的正值,西经取经度负值,北纬取90减去纬度值的差,南纬取90加上纬度值的和。

输出结果:将与V进行比较,确定处于火灾蔓延范围的建筑物。

4 系统实现

4.1 建筑物火险概率分析及显示

在图3操作界面中选择天气状况后,系统自动计算出单体建筑物的火险概率并列表显示。

依据图3初步量化得到的建筑物火险概率,通过指定火险概率阈值,确定火灾隐患建筑物,并在地图中直观显示,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其中,界面上侧列表显示超过阈值的建筑属性信息,下侧地图红色高亮显示高火险建筑物空间信息。

4.2 火点空间定位及信息显示

在图5所示的操作界面中,在地图上点击发生火灾的建筑物,界面列表显示该建筑物的属性信息,地图显示该建筑物的空间信息,同时,可在下侧的火灾信息列表中录入本次火灾的相关数据。

4.3 火灾蔓延分析及显示

在图6所示的操作界面中,使用下拉列表框选取要分析的火灾后,输入火灾持续时间,点击确定按钮,列表显示处于火灾建筑物的信息,地图红色高亮显示处于蔓延范围的建筑物群。

5 系统应用及结论

基于Web的村镇火灾数字仿真与分析系统,为村镇政府在有效管理基础设施和抗灾设施的基础上,提供火灾的数字仿真,为灾前预防、灾害应急、灾后评估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支持系统,将决策支持架构在空间数据上,为村镇管理者提供直观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避免客观环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时间延误和决策失误,从而使财产和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系统在辽宁省多个村镇运行过程中,反应良好,为村镇的抗灾设施建设、高危险源管理以及火灾模拟分析提供了有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6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防火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fire hazard, and actual work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high building fire.

Keywords: high building; Fire risk; Fir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9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城市化标志之一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在些“钢筋混凝土”的巨人们在繁荣城市的同时,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大、人员多、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纷繁复杂等因素的影响,火灾危险性也随之加大,加之疏于消防安全管理或管理防范不到位,致使高层建筑因各种客观或人为原因发生火灾。现笔者结合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工作实际,浅谈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一、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的现状分析

按照我国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的规定,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称为高层建筑[1]。由于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火灾隐患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极易酿成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例如2009年“2.9”央视新址大楼火灾,因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有关人员还“不顾民警劝阻”,严重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最终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素质不高,法律法规意识的淡薄的问题。事实上,任何高层建筑的运作系统都可由一个整体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如果缺乏科学正确的操作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导致这一整体系统中各个子系统耦合失调引发综合效应,势必造成火灾发生。大量事实证明,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发生火灾时蔓延途径多,速度快,难以控制。由于建筑工艺的要求,高层建筑内设置很多管道竖井,如电缆井、电梯井、通风井、楼梯间等,这些管道竖井如果防火处理的不好,发生火灾时在气压和风速的影响下,易形成“烟囱”效应,使烟气迅速扩散。一座100米高的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30s就能沿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

2、电气设备多,用电负荷大,易引发火灾。不论是办公或是居住建筑,内部除了一般的照明线路外,还大都设置了空调、通风系统以及种类、数量众多办公设备和电气设备,用电设备的增多伴随而来的是供配电线路多,用电负荷的增大,发生漏电、短路等故障的几率就会增加,产生的电火花、电弧就形成了点火源,引燃周围可燃物,烟、火便会迅速随着导线扩散蔓延造成火灾[2]。

3、火灾时逃生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高层建筑内的人员多而杂,楼层高,垂直疏散距离长,火灾发生时普通电梯要停止运转,这时高层建筑唯一的疏散设施就只有楼梯,在较短时间内将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变得非常困难,而且还难免会发生摔死、摔伤、踩踏等惨剧,增加了疏散的艰难性和危险性,受困人员往往因来不及疏散而被烟火熏死或烧死。

4、部门监督和单位管理不到位。从事公安消防监督和建审工作的人员受武警现役体制的影响,往往人员流动性大,加之由于业务多、工作量大,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少,致使公安消防监督和建审工作的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受到较大影响,一些地区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需要,政府和领导对消防审批和监督管理的行政干预较多,“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较为普遍,使得公安消防部门无法从严把关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审核关、验收关,违反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为高层建筑留下了令人担忧的“先天性”隐患。此外,高层建筑的管理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舍得、不愿意为消防安全管理投入资金,存在着侥幸过关的心理,忽视了对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管理与维护,导致部分消防设施长期处于故障状态而不能正常运行,一旦火灾发生,消防系统和设施不能做到及时动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预防高层建筑火灾的几点对策

一是贯彻落实《消防法》的有关规定。现行《消防法》的修订实施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责任制,明确了“政府”、“部门”、“单位”、“公民”四者在消防工作中的地位和职责,任何一方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做好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要坚持依法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在火灾发生前采取消除或改善的措施,降低火灾发生的机率和造成的损失。探索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公安、消防、住建、城管、供电、供水、供气、社区、物业等各部门各司其职的联动机制,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方的责任,进一步强化消防监督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防火安全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会议通报情况,查找研究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是完善建筑物内部自身的防火设计。要认真吸取外装修保温材料和彩钢板的火灾教训,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建筑自身防火能力,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迅速、果断的针对措施,从防范的源头上消除隐患,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提高防范工作水平。高层建筑火灾要立足于自防自救,依靠自身的防火设计来达到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的目标要求,设计时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划分、设置防火、防烟分区,选用的建筑构件要满足耐火性能的要求,以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建筑的其他部分蔓延。

三是以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为抓手,强化推进人员消防安全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四个能力”建设中的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还是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归根结底都是要人员作为载体来逐步实施的,为此高层建筑管理单位的职能部门应丰富宣传教育的手段和形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消防安全培训,大力宣贯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和“四个能力”建设的内容,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逃生自救常识,拓宽消防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掌握必备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查找身边存在着的火灾隐患,并及时消除隐患,知道怎样处置初起的火灾事故,能够熟练正确的使用消防器材和设施,掌握火场逃生的技能,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GB50045-95.《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 李春镐主编,《防火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7

中国图书分类号:TU9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085(2014)08

前言 2007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多起典型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再度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消防部队的高度警惕。认真分析这些典型火灾案例,探究我国高层建筑火灾新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把握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整体形势,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形势的总体平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起典型高层建筑火灾案例

2007年8月15日,正在施工中的全国第一高楼上海国际环球金融中心发生火灾,火灾发生后形成6处火点,最高火点位于83层,高度近400米,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火点最高的超高层建筑火灾。

2008年1月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控火时间持续33个小时,完全扑灭余火达到60多个小时,两项指数均创下我国高层建筑火灾新的纪录;

2009年2月5日9时51分,湖北省武汉市汉正街批发市场武房1号楼发生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蔓延周边几个街区,火灾扑救异常艰难,火场调集空呼400余具,现场充气2000余具(次),在历年来大型火场中都十分罕见。

2009年2月9日20时30分左右,位于北京东三环的中央电视台新址配楼着火,火势从屋顶沿外部自上向下蔓延,创下了超高层建筑外部整体燃烧的战例。

二、我国高层建筑火灾的新特点

以上典型火灾,损失巨大,影响恶劣,在火灾扑救的多个方面都创造了新的纪录,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固有思维,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认真分析这些战例,几个新的特点尤其值得注意:

一是高层建筑火灾出现高发态势。高层建筑火灾在一段时间内的频繁发生,反映了当前我国高层建筑安全形势的恶化。这几起火灾,从建筑类型上看,既有超高层建筑,也有普通高层建筑,既有传统批发市场,也有现代大型商场;从建筑使用状态看,既有在建建筑,也有投入使用的建筑。可以说包含了高层建筑的主要类型,涉及高层建筑的各个阶段,说存在全面爆发的风险绝非耸人听闻。

二是超高层建筑火灾成为消防部队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一直以来,关于超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高,防火设计要求严,历来被视为“本质安全”的建筑。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固有思维。如何应对超高层建筑火灾,成了消防部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三是火灾发展出现新的形态。出现了央视火灾这种火势由上向下迅速蔓延、由外向内燃烧的新的火灾形态。这种新的火灾形态就连经验丰富的消防队员也猝不及防,并付出了一名消防员光荣牺牲的沉重代价。

四是出现了类似于“癌症火灾”的极端战例。以上火灾表明,现代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时间越来越长、扑救难度越来越大,有的已经超出了消防部队的现有装备和技战术水平。而央视配楼火灾和德汇广场火灾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一旦失控,则几乎无法挽救,成为火灾扑救中的极端战例。

五是在建高层建筑成为火灾的重灾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央视新址配楼无一例外都是在建建筑。而在建高层建筑的消防要求,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规范上,都还属于空白。由于在建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尚未竣工,火灾扑救难度大大增加。而我国在建高层建筑的数量十分庞大,如重庆市目前在建的高层建筑就达4200余栋,做好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防范和扑救工作已然十分紧迫。

三、我国高层建筑火灾潜在集中爆发的可能

我国高层建筑一面是增长迅速,一面是隐患严重,发生火灾的概率大大增加,消防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潜在高层建筑火灾在一段时间集中爆发的可能性。

1.我国高层建筑规模总量已十分惊人。高层建筑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房地产业的新兴崛起,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商业竞争日益加剧,我国高层建筑方兴未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且仍然没有放缓的趋势。目前,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大城市已建和在建高层建筑均已接近或突破10000栋。其中,上海高层建筑数量更是达到14000栋,总量居世界城市之首。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必然带来火灾概率的增加。近年来高层火灾频发的态势,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2.现有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十分严重。从今年全国高层建筑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的情况看,我国高层建筑存在大量火灾隐患,有些火灾隐患属于先天不足,积重难返,整改难度大。特别是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完好率严重偏低,几乎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十分严重。

3.新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火灾之外,高层建筑还面临恐怖袭击和暴力犯罪的威胁。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告诉我们,从袭击的后果和严重程度来看,高层建筑特别是标志性的超高层建筑是理想的攻击目标。我国正处于各种矛盾交织的重大转型期,乌鲁木齐“7.5”暴力犯罪事件、成都“6.5”公交车纵火事故提醒我们,在我国一样存在恐怖势力袭击,以及极端犯罪分子为报复社会而针对高层建筑采取爆炸、纵火的潜在危胁。

四、应对高层建筑火灾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严峻形势,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高层建筑火灾的研究,做好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各项准备已经成为各级消防部队的共识。2008年,部局在上海举办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培训班。2009年央视火灾发生后,部局立即组织在全国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并开展火灾扑救准备工作专项检查。同时在认真总结火灾教训的基础上,就防范高层建筑火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吸取央视火灾教训,对建筑外装修材料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针对在建高层建筑火灾频发的现状,要求建筑建到什么高度,供水管道就铺设到什么高度。应该说,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短时间内遏制高层建筑火灾频发的势头具有重要作用。

但笔者以为,除以上“技术措施”以外,必须以更加宏观的视野、科学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应对高层建筑火灾的潜在危险。

(一)理性看待高层建筑火灾的潜在风险

高层建筑火灾潜在风险是高层建筑的固有属性。尽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火灾防控理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高层建筑的固有特点,高层建筑火灾的风险将始终存在,而且还将不断出现新的安全问题。所以,所谓攻克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世界难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面对高层建筑,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一种敬畏,始终保有一种风险意识,并且共同承担这种风险。这里的“我们”既包括城市的建设规划部门,也包括高层建筑的建设者、设计者、施工者、监理者、管理者,同时还包括每一个入住高层建筑的居民。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寄希望于消防部队的事后扑救,这绝不是现代社会科学、理性的态度。

树立这一意识,对消防部队来说意义尤其重大。面对防不胜防的高层建筑重特大火灾,消防部队面临越来越大的问责压力。不管是监督上的疏漏失控,还是火灾扑救时的束手无策,消防部队越来越多地面对这种尴尬。而这显然是消防部队的“不堪承受之重”。

(二)加强火灾防范理论的研究,把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关

高层建筑的高风险决定其安全设计标准高、要求严。立足于防是高层建筑设计必须坚持的原则。对于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上更应做到本质安全,层层设防,万无一失。但就以上几起典型火灾来看,还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1.应加强寒冷地区大体量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专门研究。我国幅员广阔,南北气候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但我国现有高层建筑设计规范在防火措施上没有体现这种差别,这应该是现行规范的一个严重局限。我国北方地区多存在冬季严寒、风大、缺水的特点,对火灾扑救极为不利。新疆德汇国际广场火灾发生时,气温是哈气成冰的零下27度,风力达到五级,且一日三变,大大增加了火灾扑救难度。针对北方的特点,我们在规范制订上,是不是应有所区别?在新疆这样的地方建设这种大体量的、互相勾连的大型商场,是否科学?与新疆气候相近的国家是俄罗斯,他们有没有类似结构的高层建筑?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这些问题必须专门加以研究。

2.建筑艺术创新必须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央视配楼火灾的显著特点是火势自屋顶向下蔓延。在以往的经验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般来说,传统的高层建筑,由于女儿墙或檐口的分隔,其屋面与墙面基本是不相干联的,完全可以视为两个独立的分区,不存在火势向下蔓延的途径。但央视配楼为了外观的整体性,自屋面至墙面均铺设了可燃的保温层,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这是火灾蔓延扩大的根本原因。此外,这么大面积的保温层,竟然事先没有科学实验。这不能不说是设计的致命硬伤。

3.商场设计应与消防管理结合起来。武汉汉正街火灾的显著特点是火灾荷载大。为加强空间的利用率,商户在每层的店铺中搭建阁楼用作仓库,使火灾荷载达到惊人的100kg/m2以上,而且楼中楼的设计使得火势蔓延加快,火灾扑救难度加大。这样的情况,绝非个案,同样的情况,在洛阳东都商厦火灾中也曾出现。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消防管理问题,是商户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但实际上也反映了设计上的原始缺陷。一些批发市场,层高一般设计为5~6m,客观上为商户设置“楼中楼”提供了条件。有些建设方也正是凭借这样的条件来吸引和招徕商户入住。因此,要杜绝这种现象,还得从设计上找原因。

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人们总是习惯于从监督管理和火灾扑救的角度找原因,而忽视了对高层建筑自身设计方面的反思,这是很不正常的。建筑设计是预防高层建筑火灾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道关口。设计者只有不断总结吸收高层建筑火灾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才能不断完善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

(三)做好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准备应注意的两个方面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8

关键词:成熟建筑民用建筑火灾防范防火排烟

中图分类号:X92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民用建筑的火灾发生率近几年来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在民用建筑的装修及装饰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可燃材料和助燃材料。这些材料一经燃烧就会产生大量的毒气和烟尘从而大大增加了火灾发生时的连带危害性。但是如果因为危害性的增加而禁止材料使用又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只能通过民用建筑在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过程中进行更为积极、全面的防火防烟设计来降低火灾发生时烟雾毒气侵入疏散通道的可能性,从而降低火灾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火灾预防中防火排烟设计的必要性及原理阐释

(一)火灾预防中防火排烟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现代城市建筑尤其是民用建筑当中,可燃性材料的使用日益普遍,尤其是在民用建筑的装修中,如地板、窗帘、家具等等一系列的装修材料都存在着可燃性极高的危险,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可燃性,而且一旦发生火灾,它们在燃烧过程当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并形成一定范围内的高温环境,高温环境会消耗火灾中本就越来越少的氧气,这种高温、缺氧、毒气弥漫的环境不仅对于深陷火灾的住户居民危害性极大,而且非常不利于防火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所以在民用建筑中加强放过排烟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火灾中产生的大量易燃物品燃烧不仅会消耗氧气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尘危害人们的健康安全,严重时会导致居民或者救火人员窒息而死,进行防火排烟设计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进行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及时排放,缓解火灾中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存在比例,确保建筑物中人员的及时有效疏散,提升火灾事故救助成功几率。

(二)火灾预防中防火排烟设计的原理阐释

防火排烟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于火灾已经发生的区域或房间,这时我们应该加强对发生火灾的区域进行烟气的有效控制和及时排除,降低火灾环境中的烟气和热量的含量比例,避免火灾中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过大的影响、阻碍正常人员疏散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是对于尚未受到火灾直接影响的潜在火灾蔓延波及区域,这时的防火排烟工作重点就是要尽量阻止毒气烟尘对非火灾区域的侵入,努力对火情蔓延的控制,面对非火灾区域我们应该采用外部高压送风的方式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透气,建立起非火灾区域的高压空气环境,从而通过空气高压来抵制火灾区域火势的逼近,营造出相对时间内的无火空间,为救灾抢险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二、民用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中防火排烟设计思考

在民用建筑的防火排烟设计当中主要包括加强诸如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以及其他避难层场所的烟雾毒气防范设施以及地下室、通风不良房间、内部走道等区域的烟雾毒气排放设施,还有就是对烟雾毒气进行阻挡的阻挡垂壁等的一系列设计。

(一)合理规划防火排烟装置

在空调系统当中的防火排烟装置应该尽量做到防火防烟分区与空调系统的和谐统一,虽然理论上需要如此,但在实际设置过程中,风道数次穿越防火防烟分区的情况也非常常见。目前我国比较先进的生产工艺是将防火防烟以及调节风量三个功能集合于一体,这个装置被称为防火防烟调节阀门。防火防烟调节阀门具有可自动联动和手动关闭两种操作方式,它能够通过信号与烟雾感应器联动,当电信号失灵或关键时刻又可以通过人工制动进行关闭,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防火防烟的重要目的。虽然防火防烟分区应该尽可能的与空调系统进行统一,但是在关键时刻也应该考虑到将空调系统瞬间改变为烟雾排放系统的可能性。

(二)合理设置排烟口

在民用建筑进行排烟口设置首先要确定排烟口的水平距离范围,通常来说应该保持30M左右,如果发现室内高低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就要以防烟垂壁与顶棚接触的高度为准来确定排烟口的具体施工位置。当遇到房间空间高度大于三米时要在顶棚下方八十厘米范围之内进行排烟口设置,从而保证排烟口能够被设置在防烟垂壁的有效范围之内。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有预测到的突发不可预见因素,所以就算设计过程中没有发现问题的设置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变更,特别是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排烟口设置,当发生设计变动时就会影响到原有的施工进度和工序,同时也加大了施工的总体难度,所以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排烟口设置应该更加稳妥和仔细,从而为更好的开展防烟排烟工程奠定可靠的基础。

(三)加强系统中消防安全方面的设计

在民用建筑当中的通风、空调系统可谓错综复杂,各种管道线路分布于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和角落,如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布置就有可能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变成推波助澜的“帮凶”和“导火索”,所以在通风、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整个建筑物消防安全方面的设计。在通风、空调系统穿越建筑物防火墙的时候必须在管道内进行防火阀设置,尤其是在穿越或贴近伸缩缝或者变形墙的位置必须要有防火阀,并且在布管过程中必须使用不易燃烧的材料进行填充和密封,风管要选择坚固不易变形的管材。尤其是在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烟排烟设计当中,要根据建筑物各个部位的布局来进行系统的全面考虑和设置。在火灾发生的时候,肩负着疏散缓冲、防火防烟第一重任的是建筑物的前室,其次就是楼梯间,如果没有做好机械排风工作,就可能造成楼梯间的烟囱效应,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机械正压送风系统以便保持建筑物整体疏散通道不被烟雾气体所污染侵入。

结束语

现代民用建筑中由于装修装饰材料的选择,存在着太多的安全隐患和可燃易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因为剧烈燃烧而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尘,这给被困居民以及抢险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所以如何在民用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当中更好的进行防烟排烟设计就成为了火灾发生时候实现安全疏散和有效抢险救援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目前国内进行的民用建筑火灾救援的大量实验过程当中可以发现,完善火灾防烟排烟系统、提升救灾疏散通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极大的缓解火灾发生时出现人员伤亡的危险,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灾民以及救灾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沈昆,杨有刚.论高层建筑空调与通风系统的防排烟设计[J].内玻古科技与经济,2012,10.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9

关键词:古建筑 消防安全 火灾 性能化设计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anci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ny for wooden structure of historic buildings, most of the fire damag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ancient building to the fire control safety situation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weakness of fire preven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of ancient fire, and through the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ancient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Keywords: ancient building fire safety fire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建筑是其中重要的历史见证,它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曾多次发生古建筑火灾,如山西省宁武县小石门悬空寺、湖北省武当山真宫主殿先后发生火灾,这些火灾均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影响。古建筑通常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距今有较长历史年代寺、庙、殿、楼等建筑物。古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这对于研究研究中国的历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发展旅游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工作,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我国古建筑的特点及火灾特殊性

2.1 我国古建筑特点

我国古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结构布局等方面,也正是这些特点导致了其火灾的特殊性。首先是其结构特点,我国的建筑多采用以木架为主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样式。这种结构主要是用木梁、木柱搭建筑起一个木的结构框架,然后采用其他的材料作为围护结构。布局特点,我国的木结构建筑变化很多,单体建筑有殿、堂、厅、轩、楼、阁、塔、亭等等。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与轴布局。我国古建筑首先采用大出檐来防雨,但是大出檐影响光,从汉代起,就出现了微微上翘的屋檐。

2.2 古建筑的火灾特殊性,由于古建筑本身特点,导致其火灾特珠性。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条件,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将导致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与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达到“轰燃”。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并且大多数通风条件比较好,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高山之巅,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火灾,与现代建筑相比较,古建筑火灾具有如下特珠性:

2.2.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我国的古建筑多采用以木结构为主的结构形式,梁、斗、柱层层叠叠搭筑而成。一般的古建筑,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大约需用1立方米的木材,复杂的古建筑使用的还要多,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荷载。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含水量很低,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表面积大,在干燥的季节,即使遇到火星也会起火。而且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与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达到“轰燃”,极易形成立体燃烧。2.2.2消防设施匮乏,火灾扑救难度大。古建筑分布广,且大多数远离城镇,建于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这些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员,消防设施有的也不完备,一旦发生火灾,位于城镇的消防队很难第一时间到达。大多数古建筑都缺乏消防水源,而对于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更是有水难攻,再加上古建筑周围的道路大多狭窄, 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这些都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2.3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体制不顺,问题复杂。古建筑的管理部门与所辖地政府管理与使用体制不顺,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落实缓慢,文物古建筑的使用部门往往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在古建筑的使用中,一些地方利用古建筑开设旅馆、饭店、招待所、工厂、仓库等,火源管理不严,电线乱拉乱接,线路开关随意乱设。有的古建筑周围大量开店,火灾危险因素大量增多。这些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也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2.2.4无避雷设施。从历史记载上看,古建筑受害最多而对古建筑威胁最大的莫过于雷击火灾。这是与古建筑的高度、环境、结构造型分不开的。由于古建筑本身空间大,又大多建于地势高处,有的建在山上,且周围有高大的树木,极易遭受雷击,但从目前看,大多数古建筑没有按规定安装避雷设施,个别的虽然安装了避雷针或避雷带,也未按规定检测,起不到避雷效果。

3、古建筑消防保措施及对策

3.1火灾风险评估。保护古建筑火灾安全的第一个步骤是调查,以评估建筑或综合建筑群的火灾危险性。这包括识别火灾隐患,火灾发生危害以及疏散出路被堵塞所造成的有害后果等因素。火灾风险评估是系统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现状进行客观评价,这方面的研究将用于发展古建筑消防总体规划。通过现场调查古建筑的建筑结构、可燃物的分布、人员结构与数目、文物的价值与分布,起火可能性、消防设施的类型与分布、消防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危险等级分析方法,分析古建筑内不同区域的危险度等级并给予标识,对危险较大区域进行重点防护。

3.2对古建筑进行性能化设计,提供消防保护的参照。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古建筑的防火措施多是参照建筑防火规范中的有关条文执行.由于古建筑火灾的特珠性,这样的防火措施显然不足以科学合理经济地保证古建筑消防安全。当前一些消防部门和研究机构也提出一些针对古建筑的防火措施,这些措施总体来说就是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和消防培训,建立建全防火安全组织,其本是一些条文式的规定。这些措施虽然在建筑防火保护中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它们没能揭示古建筑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只有了解古建筑火灾特有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矢,从最来对火灾进行扑灭,对古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系统研究以火灾性能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性能化设计就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内部可燃物的具体布置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火灾保护。

对于古建筑这种特殊性的建筑,性能化的设计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方法对古建筑进行防火设计的时侯,首先应对古建筑进行详细的考察,包括内部的文物布置、房间结构、材料以及室外的情况等等,根据这些数据对古建筑进行火灾场景的设置,包括火源火灾及烟气的发展、蔓延的规律。引外,依据计算机模拟计算的结果,结合因古建筑总结出来的经验,制定有针对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古建筑的防火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什么地方发生火灾最危险,火灾一旦发生,多长时间后古建筑开始坍等等,这样,就可以了解古建筑的基础之上,对其采取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

3.3 从结构与管理上进行消防保护。

3.3.1 作好古建筑修复、改造中的防火保护措施。提高耐火等级,增设补救措施。对可燃构件进行阻燃处理。直接采用防火涂料进行防火处理。对古建筑的木质部分(如木楼梯、木墙面、木吊顶)等应在保持原状的前提下涂刷透明的防火涂料进行处理;对不在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结构可以用耐火极限较高的现代建筑材料来替代。如原有建筑内已破旧不堪的木楼板,可以采用混凝土现浇楼板来替代。需要重新制作的吊顶应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当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消防设计的其他部分也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时,应采取增设消防设施的方式来达到防火。

3.3.2.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在城市中的古建筑多与现代建筑相邻,因此在修复、改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在古建筑群内或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适当位置采取设置防火墙,留足防火间距等措施,有效避免火灾相互蔓延。而在山林中的古建筑,则要根据森林火灾与古建筑火灾的蔓延情况,采取设置有效的防火带(一般应为30―50m)等措施以避免森林火灾和古建筑火灾的相互蔓延。

3.3.3.采取防雷技术处理。在不影响古建筑外部结构的前提下,高大的古建筑必须安装合格的避雷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在每年雷雨季之前或定期进行测试维护工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排除。

3.3.4建设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道。在城市区域内的古建筑群,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每个院落至少有1―2个室外消火栓,每个消火栓的供水量,按10-15l/s(升/秒)计算,要求能够保证供应两支喷嘴直径为19mm水枪同时出水的水量。消火栓应采用环形管网布置,设两个进水口;在郊外、山区的古建筑,应充分利用河、沟、水塘或堰等天然水源,开挖容量100-2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建立消防泵站,配置手抬机动消防泵,做到有备无患。位于山上缺水地区的古建筑,也可以利用现代动力设备安装由山下向山上专门送水的设备;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景观的条件下,适当在古建筑群内修筑消防车道,以便消防车能直接深入到古建筑群内部,这样有利于减少火灾损失。

3.3.5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古建筑管理单位对内逐级建立火灾安全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对外可建立防火联防组织。确定防火负责人与专兼职防火人员,组织临近单位、企业和各基层组织层层落实防火岗位责任制,实行联防协作,群防群治。按照有关规定,尽可能地建立专兼职消防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灭火能力。同时,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还应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消防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令可遵。

4、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古建筑构造上的主要特点,并对由这些特点引起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等方法对古建筑进行防火保护,这些研究分析,对我国古建筑防火保护将会一个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强,古建筑火灾烟气流动模拟与模型实验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杨杰,陶华,古建筑火灾分析及预测对策,消防科学与技术。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10

论文关键词:研究,高层,灭火

城市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大势所趋,火灾已成为此类“摩天大楼”致命的“杀手”,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现实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样的趋势,使得城市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

近年,一些城市发生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反映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年发生数量多,经济损失重,人员伤亡大,社会影响深等。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例如,2008年1月2日,新疆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发生的火灾,过火面积达65000多平方米,价值数亿元的商品眼睁睁地化为乌有,大火持续15个小时,3名消防员英勇献身;

2009年2月9日,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30层高159米的在建大楼发生火灾;

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胶州路728号一幢28层的高层公寓发生火灾,造成58人遇难,56人失踪的惨剧。

大量的案例表明,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笔者通过实际调研分析,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制定科学合理的火灾扑救措施,对于避免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高层建筑火灾的新特点

1.1、火势迅猛,烟火蔓延途径多,易形成立体火灾。有些高层建筑周围有裙房,而按规定主体建筑至少留有1/4边不设裙房。建筑形式多样化,有四方形、塔形、阶梯型、凹形、人形等,结构体系有框架、筒体等;竖井、管道多,如楼梯间、电梯间、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等,特别设有共享空间的高层建筑,烟、火蔓延途径多,形成立体火灾、“跳跃”式燃烧和烟囱效应。试验证明,烟气竖向扩散速度为3—4米/秒,100米的高层建筑在25--35米/秒左右,因此,火灾发生后,烟气即顺垂直通道从底层扩散到顶层。

1.2、人员疏散困难,伤亡严重。高层民用建筑容纳人数多在千人以上,因此,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而且在慌乱中,心理压力大难免会发生挤伤、摔死等惨剧。美国消防组织曾做过一次模拟测试,点燃一只废纸篓,发现仅2分钟烟探器报警,约3分钟后起火,房间达到使人致死温度,同时楼内充满有毒气体,约4分钟楼内过道被烟火封堵而彻底无法通行。

测试结果表明:楼房内一旦起火,4分钟后逃离现场的可能性很小,加上由于浓烟烈火急需升腾,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看不清逃离的方向而陷入困境。救援人员多在4分钟后才到达现场,受难者由于当时的心情十分焦急,往往会作出不理智的举动。

1.3、火灾扑救难度大。由于我国技术条件的限制,救援装备滞后;登高车辆少,高度有限;大功率供水能力有限;消防员自身防护装备有限;高层建筑周边情况复杂,举高车架设受条件限制不能展开;玻璃幕墙受高温火焰的作用,易形成“玻璃雨”,造成人员伤亡;如果燃烧时间过长,钢混和钢结构建筑均会有可能出现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的倒塌现象;部分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不完善等都会影响火灾扑救,都导致了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的增加。

1.4、装修材料多且防火性能差。高层建筑的装修面积大,使用的装修材料生产厂家多,质量参差不齐,材料的防火性能鱼龙混杂。高层建筑的柱子、顶梁、墙面、吊顶装修材料用量极大,尤其是墙面、豪华吊顶面积大,夹板和夹层装修用材较多,如果选择材料耐火性能低下,遇火源极易引起火灾。另外,防火性能较好的材料通常价格较为昂贵,为节约费用,或缺乏消防安全意识,装修单位往往会私自使用一些未经阻燃处理的木条、墙毯等廉价的不防火、不阻燃的装修材料。由于室内大量可燃物的存在,降低了房屋的耐火等级,为高层建筑埋下火灾隐患。即使使用了合格的装修材料,但由于大多数装修材料是可燃的,当高层建筑使用中发生火灾后,装修材料自身会增加室内火灾荷载,延长燃烧时间,燃烧温度升高速度较快,将会导致建筑物内的承重构件垮塌,而增大火灾损失。例如2008年10月9日,哈尔滨市正在建设的28层高层建筑物“经纬360度”发生的火灾就是因电焊工违章电焊,引燃天棚上的装修材料导致火灾。

1.5、灭火用水量大,供水难度大。用于灭火、冷却和控制蔓延扩大的消防用水量市相当大的,除依靠建筑物本身的供水能力外,还要由消防队千方百计往高楼接力供水。目前,我国的登高消防车多为22米,消防云梯一般为30—48米,普通消防车向室内消防系统输水的供水高度约50米。因此,发生火灾的建筑的高层部分无法依靠室外消防设施协助救火,50米以上部位已超出室外消防设施的供水能力,只能完全依靠“自救”灭火。另外,高层建筑楼层高,水带铺设越高,水压越大,水带容易爆裂。受消防车功率限制,供水高度有限。

2、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火势和烟雾扩散渠道多、速度快。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通风管井、电缆井、排气道及其他立体竖井,数量多且分布广。而且,高层建筑多采用易燃建材装修,燃烧时发烟量大。据消防科研部门测试证明:在火灾燃烧的猛烈阶段,延期在水平方向上的扩散速度为0.5-0.8米/秒;烟气沿楼梯间等竖向的垂直扩散速度为3-4米/秒。500°C以上的热烟所到之处,既为使可燃物起火而蔓延。按照估算,一幢高度为100米的建筑,若无阻挡,只需30秒左右的时间,烟气就可由底层顺竖井蔓延扩散至顶层。同时,高层建筑顶部一般无遮无挡,高空的强劲风力进一步加速了火势的蔓延和扩散。据测定:在10米高处的风速为5米/秒。而在60米高处的风速为12.3米/秒,在90米高处的风速为15米/秒。由于建筑物高处的风力作用,使着火物所需的氧气供应充分,火场热对流加快,加之楼内外的温度增大,“烟囱效应”也随之增强,燃烧愈来愈猛烈,火势蔓延更为加快。

2.2灭火装备施救高度有限,难以扑灭高层建筑火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一般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灭火,即消防云梯车户外射水和救援人员室内射水相结合。但消防云梯车也不是万能的,目前,全球消防体系能够提供的最高云梯约130米,而国内最高的云梯只能举高101米,实际使用中,通常消防云梯车只能升至限定值的80%左右,在这个基础上,高压水枪还能喷射出10米左右的水柱。但目前全球高层建筑最高已达到101层、492米,远远高出云梯车的灭火能力范围。如果着火的摩天大楼超过云梯灭火高度,则无法从室外进行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除非让消防员冒险进入火点,人工启动大楼内部的消防栓,或动用直升机,否则只能依靠楼内自救。

2.3高层建筑火场供水效率不高。消防部队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主要应利用建筑内消火栓灭火或通过水泵接合器给消火栓供水灭火。但从实战情况看,固定消防设施利用率偏低。另外,消防泵压力不足、水带承压不够、铺设方式不合理等情况,都可能造成高层供水压力不足或供水失败。

3、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措施

3.1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遵守的基本原则

3.1.1、集中优势兵力,加强第一出动的原则。因为在高层建筑内人员密集,发生火灾时蔓延速度快,扑救困难,人员易造成大量伤亡,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集结足够兵力,快速抵达,才能确保及时营救出被困人员。同时控制住火势,抓住灭火救援的的主动权。

3.1.2、坚持“救人第一,救灭结合”的战术原则。正确处理救人与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与灭火应同步部署实施。针对高层建筑内人员集中、发生火灾后烟雾大、毒气多、人员容易恐慌、疏散困难、抢救人命任务重的特点,消防队到场后,首先要消灭人员被困地点及疏散通道的火势,驱散烟雾,打开疏散通道,迅速救出被困人员。同时派出搜索分队,深入着火层及着火层以上楼层逐层搜寻、引导或抢救疏散被困人员。在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同时还要及时深入着火层以下各层,搜寻受火势威胁的人员,进行引导疏散。

3.1.3、“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扑救原则。针对高层建筑内部情况复杂、火灾发展蔓延速度快、外部扑救困难的特点,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迅速关闭空调通风系统,将室内消火栓处的水枪、水带与消火栓连接,开启消火栓灭火。同时利用室内消防电梯、储水系统快速投入救援工作。当室内固定消防设施不能完全扑灭火灾时,就要快速组织外部移动式消防装备进行火场供水,确保火场上不间断用水的需要,实现救援行动中固移消防设施的有机结合。在借助消防电梯登高时,必须要在低于起火楼层二层以上的地方下电梯,然后利用通道到达起火楼层救援被困人员,寻找着火源,并利用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灭火。

3.2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战术措施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基本战法:一般可采取内攻外堵、上截下防、阻止蔓延、分层消灭的战术措施。作战部署应以内攻为主,把主要力量部署在起火楼层,实施近战,直接扑灭火灾。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性能比较好,且内部设计安装有固定的消防給水系统和其他消防设施,因此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和普通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有所不同,指挥员在组织指挥扑救时,应确立救人优先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内攻为主和充分发挥固定消防设施作用的原则。

3.2.1、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及时处置初期火灾。高层建筑起火后,如果在初期火灾时间内不能及时扑灭,火势就会沿楼层外部、楼内通风管道、竖井、楼梯、电梯井等迅速向上下蔓延,形成立体燃烧。因此,利用本单位的消防组织和职工,及时扑救初期火灾,有秩序地疏散人群,将火灾扑灭在萌芽状态十分重要。

3.2.2、适应立体作战需要,部署消防力量。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力量的编成,应按照高层建筑的功能、体量、火灾特点,火灾事故的等级和规模,现有灭火力量和作战能力,在火灾扑救中所承担的任务来进行,平时加强协同配合演练,战时实施分级力量调派,重点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强化第一时间段的救人和灭火行动。

按照高层建筑火灾级别制定以下力量编成,供参考:

编成一:对于50m以下高层建筑火灾,出动5-9辆消防车,其中,举高消防车1-2辆,水罐消防车3-5辆(含泡沫车),抢险救援车1辆,照明车、后援车和指挥车根据需要调集。

以及配套的警戒、侦察、供水、破拆、救生、排烟、通信等器材。

编成二:对于50m~100m高层建筑火灾,出动10-30辆消防车,其中,举高消防车3-8辆,水罐消防车6-20辆(含泡沫车),通信指挥车1辆,抢险救援车、照明车、后援车和根据需要调集。以及配套的警戒、侦察、供水(气)、破拆、救生、排烟、通信等器材。

编成三:对于100m~200m高层建筑火灾,出动20-50辆消防车,其中,举高消防车5-10辆,水罐消防车20-30辆(含泡沫车),抢险救援车2-3辆,通信指挥车1辆,泡沫消防车、照明车、后援车根据需要调集。以及配套的警戒、侦察、供水(气)、破拆、救生、排烟、通信等器材和保障物资。

编成四:对于200m以上高层建筑火灾,出动50辆以上消防车,其中,举高消防车10辆以上,水罐消防车30辆以上(含泡沫车),抢险救援车3辆以上,后援消防车3辆以上,通信指挥车1-2辆,照明消防车根据需要调集。以及配套的警戒、侦察、供水(气)、破拆、救生、排烟、通信等器材和保障物资。有条件的可以调集消防直升机。

3.2.3、搞好火场侦察。高层建筑的火场侦察,是扑救火灾的重要环节,火情侦察准确,能为指挥员的科学指挥提供依据。因此,公安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利用大楼消防控制中心的各种消防设备显示系统和闭路监视系统,向现场职工、单位负责人了解相关情况,还要组织侦察小组,携带好照明工具、氧气呼吸器、安全绳等,必要时用水枪掩护前进,深入重点区域侦察,迅速查明高层建筑的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和数量,火势蔓延方向,起火楼层及其上、下有关各层受火势威胁的程度,通行道路、救人任务和方法等情况,以确保安全。火情侦察要贯穿整个灭火战斗的始终,根据侦察来的信息,随时掌握火势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3.2.4、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疏散和抢救人员。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要有效地组织疏散群众和救出被困人员,是一项十分难巨的任务,因此应组织精干的抢救力量,携带救护和破拆工具,深入起火楼层,仔细搜索被困人员。执行救人任务,不能少于2人,事先要约定联络信号,互相照应,应携带救生器材,以备救人自救,进入有烟火的区域,要配戴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材。

3.2.5、保持不间断火场供水,满足火场用水量。高层建筑发生火灾,能否及时而不间断的将水输送到灭火阵地,满足火场所需的水量和水压,是战斗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基建工地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迅速,且周围消防水源缺乏,施工工地上固定供水系统未建成或不完善,当供水高度超过单车供水高度时,采取沿楼层铺设水带或在楼梯间垂直铺设水带的供水方法,较难保证不间断供水,此时,应采取多车藕合供水或消防车与手抬机动泵串联供水的方式。若缺少耐高压水带,则宜采取最后一种方式,以确保安全使用。

4结论

4.1、科学合理的分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对指战员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提供了依据;

4.2、高层建筑功能、结构和内外部环境的复杂程度,固定消防设施实际能发挥的作用,相对落后的消防车辆装备成为制约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几个主要方面。

4.3、坚持“以固为主,移固结合”的火灾扑救原则,加强消防部队应对高层建筑火灾的预先谋划,合理编配高层建筑火灾的力量编程,是解决高层建筑火灾的几个着手点。

参考文献

1 灭火战术/公安政治部编.—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9。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 年修订版。

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 陈寒根.略述高层建筑火灾中的直接供水技术.新安全东方消防.1996年09期。

5 伍和员.略述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战术措施.中国警察网—电子版—消防周刊03版.2009.4。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11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 消防安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现阶段,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中不乏一些功能较多的商业大厦,这种大厦内部用火用电量较大,人员比较复杂,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火险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以及消防安全技术进行简单的讨论分析。

1 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1 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中人员较多,根据房间的实际功能需求以及居住者的个人审美需求,每个房间的装修风格都会存在较大差别,装修过程中使用的许多装修材料都属于可燃性材料,火灾发生时极易燃烧,且大量的化工原料都属于碳氢化合物,燃烧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有毒气体,会危害到建筑物内人员及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消防扑救工作的开展;高层建筑中有大量的楼梯间、电梯井、风道等类似结构,火灾发生时一旦防火分隔工作未做好,这些结构就会形成烟囱效应,且建筑物越高,这种效应越强烈,相关资料显示,火灾发生初期,在水平方向空气对流的影响下,烟气的扩散速度大概在0.3m/s左右,而楼梯间、电梯井等竖向管井中烟气的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10倍左右,火势蔓延十分迅速;火灾发生时烟火会从燃烧层的窗口喷出,自然风作用下,上层的玻璃窗在较长时间烘烤下可能会破裂,致使火势蔓延到上层,沿着建筑外墙很容易形成立体火灾,玻璃幕墙建筑发生这种危险的概率更大;高层建筑内部管道众多,纵横交错,也是烟气蔓延的重要通道。

1.2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较多,钢结构建筑容易坍塌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较多,尤其是一些综合性的高层建筑,涉及的单位、人员较多,管理比较困难,且日常使用中用电量较大,配电线路多且复杂,火灾危险性更大。且现阶段许多高层建筑都开始采用强度较大、自重较小、抗震性能较强的钢结构,但钢结构耐火性能较差,火灾发生时很容易被破坏,导致建筑物坍塌。

1.3 扑救困难

消防云梯车是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主要的扑救工具,但消防云梯车的高度有限,与城市高层建筑相比相差深远,在高层火灾扑救中难免力不从心,且现代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高层建筑周围往往很少有较多的空地供消防救援活动使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外部扑救效果十分有限;高层建筑消防自救是火灾发生时重要的扑救方法,但大多数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都十分不完善,消防栓系统是二类建筑主要的消防设备,火势大范围蔓延时,扑救效率较低;消防云梯车主要用于50m以下楼层的扑救,超过50m消防云梯车的高度难以满足使用需求,消防人员只能通过消防电梯进入建筑内部实施扑救,一旦电梯失效,由室内楼梯负重登高会严重消耗消防人员的体力,且楼梯间的疏散人流也会影响到消防人员的登高速度;消防用水量大,大楼停电之后,消防泵无法使用,供水比较困难,通过水带直接供水,高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且水带登高铺设过程中容易造成破损,也不利于灭火供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之后为了避免大量烟气聚集在建筑内部危害消防人员及普通群众的生命安全往往需要采取一定的排烟措施。受消防登高设备、玻璃幕墙、风向等等因素的限制,玻璃窗破拆排烟工作往往很难实施,机械排烟系统也会受到室内外空气温差、室外风压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排烟效果不佳,影响了扑救工作的开展。

1.4 人群疏散困难

目前来说城市高层建筑普遍在20层以上,层数多,人员也多,火灾发生时,为了保证人员安全不能乘坐电梯,这也就意味着所有人员必须从安全通道撤离,垂直疏散距离较长,人员疏散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火灾发生时,在各种竖井的烟囱效应影响下,火势蔓延十分快,使得人员疏散难度增加,烟气蔓延到楼梯间内也会影响到人员疏散的速度;高层建筑人员众多,大量人流涌向安全通道容易造成踩踏事件,也会为人员疏散工作带来困难。

2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消防安全工作刻不容缓,下文简单提出几点建议:

2.1 加强消防管理

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消防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做好电气燃气防火工作。电气产品及燃气设备的必须安全可靠,相关管道线路的铺设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定进行,任何人不得乱拉乱接,供气管道进入高层建筑之前需要设置紧急切断阀。电气短路保护器或漏电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必不可少,必须加强检修维护,保证其高灵敏度;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加强明火管理,做好安全监护工作,尤其是餐厅等明火使用较多的地方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制度;电气设备、燃气设备等相关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管理规定、维修保养制度必须完善并严格落实,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消防检测巡查工作必不可少,火灾报警系统必须要覆盖到高层建筑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房间,不同场所火灾探测器的类型、精度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人工巡查和现代监控技术应有机结合,尽可能减少火灾隐患;为了保证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高层建筑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部门的安全责任。

2.2 做好消防设计工作

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是控制火灾的重要手段。高层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消防技术规范做好防火分区分隔工作,不同功能部位之间应使用具有一定耐火等级的防火门或者实体隔墙分隔开来;电梯井、排水管井等类似的竖向井道必须与建筑内部其它部位分隔开来,火灾发生时能够尽量减小烟囱效应;层与层之间的防火分隔工作必不可少,穿过楼板的管道需要使用不燃材料封堵起来,为了尽量减缓火势沿着外墙向上蔓延的时间,玻璃幕墙应采用一定的防火措施,比如窗间墙、窗槛墙;房间与房间之间也应该使用一定的不燃材料进行分隔,形成一个个独立的防火单元,火灾发生时能够尽可能减缓火势蔓延的速度。钢建筑结构广泛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但是,钢结构耐火性能较差,火灾发生后很容易坍塌,因此消防设计工作中还应该关注钢建筑结构的耐火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快钢结构材料组分的改革,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性能,实际的建筑施工中采用水喷淋、防火板覆盖等等方式对钢结构进行保护,提高建筑物的耐火极限。

建筑施工应尽可能选择一些不燃或者难燃的材料,15层以上高层部位发生火灾后扑救困难,室内装修应选择一些不燃材料,尤其是墙面、隔断、吊顶部位,安全疏散通道、楼梯间等场所的所有部位都应该使用不燃材料装修。超高层建筑内部的家具最好使用阻燃材料制作,一些装饰织物应进行阻燃处理。

消防设施的设计安装质量决定着火灾发生后消防工作的效率,建筑施工必须重视这部分工作。室内消火栓、消防软管水喉外等必要的消防设置必不可少,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和防烟排烟系统必须能够全方位覆盖高层建筑的所有区域,为了保证预警设施的精准度,消防设备的选择应遵循实用性、先进性原则,尽可能提高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能力。安装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做好设备材料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安装完成之后需要由专业的、具有检测资格的机构对建筑消防系统进行检查。

疏散楼梯、避难区间、屋顶避免广场、屋顶停机坪都是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人员避免疏散的重要场所。楼梯间是人员疏散的主要途径,相关的指示标识设置必须醒目,综合性超高层建筑中每隔15层左右应设置专用的避难区间,避难区间应与其它部位分隔开来,开外墙设置,消防电话、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必须配备齐全,以供特殊人群紧急避难。高层建筑内部设置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屋顶应设置避难广场,超高层建筑还需设置面积合适的停机坪或者直升机紧急救助平台,供直升机紧急救助时使用。

3 结语

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大,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存在着许多不足,日常的消防管理之中也有着许多问题,更加剧了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刻不容缓。本文简单提出了几点消防安全对策,仅为相关工作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沈友弟.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02).

[2] 苟大彪.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S1).

[3] 严治锋,汪萍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2(12).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12

近些年,国内高层火灾频发,上海静安区公寓大火;吉林省长春市一座在建楼盘的两栋32层高楼火灾;重庆市渝中区一座29层的居民楼火灾;香港旺角嘉禾大大火;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大火,这些高层火灾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分析高层火灾的成因,预防高层火灾的发生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层建筑火灾的成因

1.消防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高层公共建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分离,而且集办公、住宿、娱乐、商业于一体,业主和承租户更换频繁,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明确,管理制度不落实。特别是多产权、无统一物业管理的高层建筑管理混乱。可燃、易燃物增多,电器线路超负荷使用,消防设施、设备无专门人员维修管理,消防车通道堵塞或被私家车占用,都是导致火灾发生,酿成悲剧的原因。

2.消防意识淡薄,自救能力不足。无论单位还是个人大多数都认为火灾离自己很远,为了单位的效益和个人的利益,往往把消防安全置于脑后。装修材料用廉价的可燃材料、疏散通道被货物遮挡、消防设施不定期维修、平时不进行消防宣传和灭火演练。一旦发生火灾,不知道如何灭火、疏散通道不畅通、大量的有毒气体、消防设施起不到灭火作用,都是火灾蔓延、扩大,人员死亡的原因。

3.消防安全技术保障存在问题。高层建筑管道井、电缆井众多,防火分隔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一旦发生火灾,这些竖向井道都将成为火灾迅速扩大的途径。尤其对于图书馆、档案室、实验楼以及办公室和酒店等建筑物,由于建筑物内易燃物比较多,如果发生火灾,火灾更易迅速扩大。另一个问题是外墙保温材料的应用,如果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达不到标准,一旦发生火灾整栋楼将陷入火海之中。这些消防安全技术方面存在的隐患也是导致火灾迅速蔓延、扩散的原因之一。

4.疏散困难,安全难以保障。高层建筑物楼层多,高度高,一旦发生火灾,电梯无法使用,高层建筑的疏散工作只能依靠步行楼梯,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时间跨度长,步行楼梯中一旦进入有严重刺激气味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烟气就会大大降低火灾疏散工作的进程,再由于逃生欲望和处于黑暗中的慌张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中的大量人员会在非常狭小的楼梯间形成阻塞,造成人员疏散工作更加困难,从而导致人员的大量伤亡。

三、高层建筑火灾的对策

1.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每个企、事业单位做到消防安全问题有人管,落实到位。火灾做到预防为主,使消防隐患消灭在萌芽。解决多产权高层建筑消防设施“三不管”的问题,可以参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规定建筑产权单位每年留出专项保障经费(可视情况规定具体金额),以确保消防设施及时维修。对于多产权单位,可组织单位签定协议,从每个单位抽取资金建立维修基金,聘请物业管理单位统一管理。

2.加强消防宣传,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各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消防培训,使从业人员懂得本岗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品及原材料的火灾危险性;懂得火灾扑救的方法: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会使用灭火器材;会处理事故;会报警:消防部门应该定期联合各有关部门,走进学校、社区、农村、家庭、企业开展消防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消防安全常识,提高全民的消防意识。

3.加强建筑安全性审查。首先,要严把设计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消防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审核,特别是防火分隔、消防设施、消防水源、消防电源、消防车道、消防登高操作面等必须保证要求。其次,建设施工的把关,工程监理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进行监理。监理单位应当要求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设计意图,并且认真读图,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督促施工单位完善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施工中,对系统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严格把关。再次,消防机构要对建筑是否按图施工进行质量跟踪,对于发现建设单位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施工的行为必须认真进行纠正。

4.开展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开展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是为了对高层建筑火灾发展及其后果进行科学的预测,找出影响建筑消防安全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是有效避免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产生一系列社会风险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