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

时间:2023-04-10 11:04:53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

第1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 平面设计 类型 问题 设计策略

一、高层住宅建筑分析

1、高层住宅建筑的类型。高层住宅主要指建筑高度大于27M以上的住宅,这些用户基本需要依靠电梯来解决垂直交通的问题,这样的高层住宅建筑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以楼层划分建筑类型和按照建筑布局划分的建筑类型。住在高层建筑的高层用户基于需求因素考虑必须得重视电梯、安全楼梯的设计。为了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高层建筑靠上的部位侧重于密集型的户型设计,同样,筒状的建筑结构设计也运用的较为普遍。第二类主要特点为建筑布局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会给建筑布局的功能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高层住宅类型的选择时需做好全面的分析与市场评估。

2、高层住宅平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首先,功能分区合理,睡眠、活动、就餐等功能区域明确,还要注意干湿分区、动静分区,减少相互干扰而又分区思路清晰才能提升住宅品质;其次,隔音设计。对于卧室和书房而言,保障其使用期间的安静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两个空间的人员流动一般较少,需远离客厅和餐厅。而客卫、客厅及门厅部位可设计为开放式,在进行门窗部位的设计时需考虑到空气流通性等因素,必要时可以采用隔断的方式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二、高层住宅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个高层住宅工程的所有设计工作中,平面设计工作应是最基础的工作。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条件都是存在了较大的差异的,因此不同区域住宅建筑平面设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有着显著的不同的,南方区域为了保证更好的散热和通风,设计时通常都是采取采取蝶式平面或是蛙式平面;而北方区域则要保证向阳和保温的需求,因此其设计时就采取十字型、双十字型或是井字型的。在此基础上,高层住宅又多了一个“高”的特点,因此其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垂直上下的电梯。和多层建筑相比,高层住宅在供电、供水、供气等方面的要求都是更高的,并且其平面布局的规划工作也更为复杂,因此其设计时也更容易出现问题。与多层住宅建筑相比,高层住宅每个单元需要服务的户数肯定是要更多的,因此高层住宅在散热、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的效果就要差一些,而噪音污染以及视线干扰也是高层住宅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三、高层住宅平面布局与功能设计探讨

1、卧室区域设计

1.1设计基本原则

卧室区域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卧室及附属的浴厕区域,需要考虑的一是房间的安静,二是好的朝向,三是浴厕的管道设备单元。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取舍。将辅助房间放到北面,包括书房,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牺牲一间卧室的南朝向换取起居室的日照。卧室与浴厕区域连接的紧密程度,主要取决于家庭单位的大小和平面条件。在小户型的平面布局中,浴室和厕所通常可由公共活动区域直接通达;在大户型的住宅平面中,主卧的功能性、舒适性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主卧一般设置在平面最深处,这样可以以给主人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但是浴厕远离入口区域,势必要增加独立的管道设备单元。

1.2设计手法

两间以上的卧室相互连接,形成较为独立的区域,通常位于起居区的后部,远离入口,这是住宅平面设计中常用的手段,有利于动静分离,并自然形成白天与夜间活动的分隔。卧室可以一字排开、房门直接开向公共区域,也可以相对设置、房门通过共用前区联系公共区域,或是所有房门开向一条内走道,以此联系私密区与公共区。

由于不同家庭成员的卧室总是采取就近原则布置,反而提供了另一种灵活性,即与入口区域相连的独立卧室犹如一套附加的单元,与其他卧室隔着起居区域相对而立。这个卧室可以被用作儿童房、客房、工作室等,无论喧哗或是夜间使用,都不会对主卧室造成太大影响。这间卧室还可以结合入口的洗手区及卫生间布置,有三间卧室以上的住宅平面尤其适合卧室区域的再分隔。

2、厨房、起居区域设计

我们一般不愿意展示未经整理的厨房,开放式的厨房对于中餐的烹饪方式不太适用,同时由于中餐的烹饪方式带来大量的油烟,直接对外的开窗以及与其他功能区域的分隔门受到使用者的欢迎,这种平面多用于面积较大的户型。起居室则拥有了更为完整和开阔的视觉空间。此种布局在小户型中,居住者人数不多,做饭只是出于兴趣爱好偶尔为之,对起居区需求更大;还有一种情况是高层住宅结构造成了厨房面积过大,结合就餐区可以达到更高的面积利用率。这种组合形式在满足中式厨房对油烟隔离的要求的同时,厨房后部的就餐区设置在平面中自然采光最弱的区域,借助客厅及厨房两个方向的间接采光达到照明目的。在高层住宅中,有限的外墙势必造成内部采光的匾乏,此种平面以其采光及封闭厨房特有的优势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3、交通区域设计

3.1户内交通

3.1.1内走道式:内走道式―交通空间脱离房间独立存在的平面形式,早期的内走道为所有房间的连系通道,起居室、餐厅均为独立封闭房间。现在起居区域开放,使得内走道更多的应用于卧室区,因此此种布局主要适用于双朝向开间多的板式高层。

3.1.2包厢式:包厢式―公共性的生活区域同时也是内部交通的结合区域,由此通达各个独立的房间的平面形式。

3.1.3入口分流式:入口分流式―通过入口区将主要居室分离,一部分朝南,一部分朝北,所有用水房间都集中在居住性能最差的中央区段,从而使各居室都有与户外的接触面。

3.2户间交通:在高层住宅中,可使用的户间交通联系方式有单元式、独立点式、廊式、组合式等。我们需要以基础调查的资料为依据,明晰居住者的生活意象,并根据高层住宅的高度、结构性能、经济性等条件来选择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由于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楼梯为辅,在建筑高度为27m的范围内,消防云梯可以起到第二条逃生通道的作用;超过27m并且低于54m的时候,可利用安全楼梯间和出屋面楼梯进行疏散;超过这个建筑高度则必须安装第二座楼梯。在小高层住宅中,单元式住宅形式较为普遍,住宅平面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继续沿用多层住宅的设计手法;12层以上的住宅则更多的选用独立点式或廊式等连接方式;超高层住宅为了追求结构合理性和确保容积率,以独立点式及面向中庭的廊式较多。

总结:住宅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具体的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居住的舒适度、便利性及实用性,尊重用户的个人喜好进行建筑结构的调整,在遵循其既定的设计原则之后可以从细节上进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师需对当前高层住宅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避免在个人的设计中出现类似问题。突出主次,做到公共区域视野开阔、空气流通,私人区域独立、安静,促进我国高层住宅设计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姬长文.住宅总平面及户型分布设计思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03)

第2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核心筒,分摊面积,优化,标准化

用好有限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

传统意义上的高层住宅,以楼梯、电梯组成的交通中心为核心(核心筒),将多套住宅组织成一个单元平面。从平面布局上看,有井字型,风车型,十字型、Y字型等不同的轮廓。

传统高层住宅由于其设计布局的缺陷,难以做到户型设计的均好性,在朝向、采光、通风方面有着明显的缺点,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同时,大筒(核心筒)小户(户型)的不合理模式,随着国家对中小户型推广力度的加大,表现的更加明显了,影响了住户的得房率,难为市场所接受。

近十年来,我国的南方及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11-14层的单元式高层住宅(图一)。这类住宅俗称为小高层住宅,住户一般从电梯间、楼梯间直接入户,核心筒的公共面积小,户型布置灵活,其朝向、采光、通风具有多层住宅的优点,合理的解决了传统高层住宅上述问题,很受各地市场欢迎。小高层住宅通过多单元拼接,形成了类似与板式高层的形式。在总体布局上,它既具备土地利用率高、建筑外观整体的优点,又能保证住户的均好性。

图一:流行小高层住宅典型平面示意(作者根据各地房型归纳绘制)

1.一梯两户 2. 一梯三户 3. 两梯四户

但是,小高层住宅在解决户型朝向、采光、通风问题的同时,还是有一些自身问题的。其一,核心筒的公用面积分摊到每一住户仍然偏大,影响到住宅的得房率;其二,十四层及以上高层住宅如果要采用这种布局,需要沿核心筒设置走廊,住户通过走廊才能入户,既损失了面积,其影响了住户品质。

为此,笔者试图对高层住宅核心筒进行优化设计,从面积、防火疏散及适用性等方面作设计优化,希望能得到既适应高层住宅防火疏散要求,又经济、合理、适用的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形式,为户型设计提供基础。

增加核心筒公用住宅户数,是从根本上减少户均共摊面积的方法。现有流行小高层住宅有一梯(楼梯)二到四户等几种方式。根据表一,一梯三户的户型其户均公用面积显然比一梯两户的户型要小,但一梯三户为争取中间住户的采光通风,其建筑体形一般过于复杂,不利于建筑节能和抗震,难以作为设计的优化方向。因此,拟选四户型单元的核心筒作为优化基础,通过精简其占用面积,解决其东西住户入户需经暗廊的缺陷,发展成为灵活适用的核心筒模式。

考虑住户朝向、采光和通风的均好性,四户单元的面宽一般控制在25-30米,其住户的入口位置宜分散在其北侧的8-10米的范围内,以利于户内布置。因此在核心筒的优化设计中,考虑楼梯与电梯井紧密设置,电梯背对分设,东西住户通过左右公用前室(根据规范需要设置)分别入户①,核心筒的东西宽度控制在8-10米左右。通过这样优化,取消了入口走廊,使入户更简洁,并有效的压缩了核心筒的建筑面积(约46-48M2户均分摊11-12M2)。核心筒的优化设计通过住户入口的分组设置,缩短了住户从电梯到户内的距离,东西两侧均相当于一梯两户的入户空间,形成良好的住户私密空间,提高了住宅品质。

由于剪刀梯之间在建筑内部没有连通,在十八层以下的住宅单元设计中,为解决单元内电梯维护停用,影响住户使用的问题,可根据需要在特定层的楼梯平台处设置连通平台,以使电梯可以相互借用。而在十八层以上的住宅单元,为满足疏散要求,其十八层以上部分的楼梯平台需要每层连通(高规6.1.1.2条)。根据优化的核心筒布置,这些连通平台处于建筑同一楼梯间的范围内,避免了对户型采光、通风及视线的影响,这是相比其他形式单元式高层住宅,从单元间楼梯间连通所不具备的优势。

优化后的核心筒设计,体形方整有利于结构抗震。在进一步的户型设计中,可以发现,依据东西扁长形式核心筒所布置的单元住宅,在体形上更匀称,结构上更合理,为节省土建造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对高层住宅核心筒优化设计的探讨,笔者认为,在今后高层住宅的户型设计过程中,核心筒可以作为一个基本设计要素进行标准化设计,逐步形成适应多楼层、多户型的高层住宅核心筒体系标准,为进一步户型设计提供良好的平台。

①:根据上海市住宅设计标准,当住宅层数大于11层,每层3户及3户以上时,入户门必须开向走道。分组设置住户入口,巧妙的规避了这个限制。

注:本文中所引图例除注明外均为本文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1.《中国居住创新设计经典》 建设部中国城市出版社

2.《中国创新‘90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竞赛获奖方案图集》 建设部中国城市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景观设计;绿化;发展方向

高层住宅的出现,使得因人口过剩产生的地少人多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然而当前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却存在着住宅环境品质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一现状,合理运用科学的景观设计来改善这一不足点,对于当前高层住宅的景观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理维度的景观设计

1.1水平方向

高层住宅中,人均景观占有面积有所减少,景观较集中,设计中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科学区划。将休闲区、观景区作为住宅区的主要景观,将活动区和娱乐区分散在中心景观相应的节点上。(2)运用绿色植被、铺地、水景等方式相组合来创设景观环境。(3)利用树木的遮挡效果,实现住宅区私密性的保护。(4)运用植被的合理搭配,解决住宅背面阴影区增大的问题。

1.2垂直方向

高层住宅的出现,使垂直景观的出现与发展成为可能。以剖面为主导,吸收中庭、边庭、屋顶花园等设计方式,通过架空、借景、错层等手法来实现高层住宅景观的完善,在经济和技术2个层面上都有可行性。(1)经济层面。在高层住宅中运用立体景观,可使高层建筑的品质得以提升,并为其建立良好口碑,而这并不违背开发商追求最大利益的目标。(2)技术层面。排水及框架、悬挑结构等设计,都为阳台绿化及中庭、边庭设计的实现提供可能。墙面绿化方面,一定的孔隙设计是科学且必要的。以边庭挡风墙为例,在下风侧,全实面挡风墙会产生负压,造成旋风和积雪,反而不利于庭院小气候的营造,而墙面绿化的孔隙设计则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因而在技术层面,垂直方向的景观设计具有其可行性。虽然具有可行性,然而垂直方向的景观设计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由于高层住宅的自身特点,高层住宅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全方位考虑,要将一般的景观设计手法合理转化,做到融入点、线、面、体等因素,并注意不同高度层次的科学设计。

2心理维度的景观设计

2.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住宅对于居民而言,有着重要而独特的意义。住宅景观的环境带来的美感,可以使居民获得一种归属感。基于此点,住宅景观的设计,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实施。因而在住宅景观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迎合居民的心理需要和审美追求。只有如此,住宅才能不仅仅作为一个建筑实体,更成为居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一个载体,用景观来获得居民观念上的共同认知,使居民在获得精神愉悦感的同时,对住宅产生一种共鸣。

2.2景观的可观性、可触性

由于住宅对于人的特殊意义,高层住宅的景观环境需要具备“可观性”和“可触性”。首先是可观性。高层住宅景观设计中,可观性因素是先决条件,景观环境是一种居住软环境,它与居民发生联系的最基本且、最主要方式是视觉上的。而景观环境的优美形式被居民以视觉方式获得,能使居民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要使居民对景观环境产生共鸣,景观设计中,景观环境的可观性应当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除了可观性,高层住宅的景观环境还需具备可触性。高层住宅景观设计的优劣,主要依靠住宅利用率的高低来评判,即通过住宅可触性的高低来量化标准。

高层建筑自身高度大的优点,在人均景观面积上反而转变成劣势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层景观设计具有了不可或缺的意义。水平方向的景观设计,甚至是垂直方向的景观设计,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作用就在于为居民营造一个自然、开放的,可置身其中的空间,来减轻城市生活给居民带来的精神压力,让居民获得一种家的归属感。景观环境又需要人的活动来体现自身价值与意义,共享景观也好,人户景观也罢,如果没有人的活动、人的参与,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因此,景观环境与人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缺一不可的。优良的景观环境激发了居民的活动参与,而居民的活动参与反过来又为景观环境带来了一种生气盎然的氛围,极大地提高了住宅利用率。因此,可观性与可触性2个因素,是景观环境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高层住宅景观设计的构想

3.1阳台景观设计

阳台位于住宅的剖面,高层住宅的景观环境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阳台空间来实现。另外,阳台的位置距离居民的生活核心最接近,而它作为一个过渡性空间,又可以联系室内和室外。不仅如此,阳台所具有的空间属性也使高层住宅景观的实现成为可能。(1)阳台与居民关系密切,它在利用率和与居民的联动性上有明显优势,本身就同时具备了实用与景观二重功能,无需再占用空间来单独造景。(2)阳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居民的私有性因素,居民对这里的景观环境拥有更多的独立性。另外,阳台的景观更具有经济价值,它使得景观设计摆脱了水平方向的限制,而在垂直方向获得了延伸空间,对景观的空间拓展、景观环境设计的新视角都有开创性意义。

3.2空中景观设计

阳台景观设计理念得到充分发展后,空中景观设计理念得以应运而生。在某公寓的设计过程中,除了运用一般的种植屋面技术,设计师还融入了墙面绿化、空中景观设计等想法。这些设计不仅满足了景观环境效益和区域环境影响方面的要求,还满足了特殊气候对公寓的要求,是一个别出心裁,又十分成功的景观设计实例。除了上述公寓工程之外,另一高档公寓工程更值得一提,这一景观工程让“空中花园”不再是传说。这栋公寓总共36层,每上1层楼,楼层的平面布局都会旋转90°,这就形成了一个奇妙的旋转空中花园。而每一层楼的功能分区都十分合理,分为住宅区和观景区,每个居民都能享有一个洋溢着独特情调的自然园林。

3.3垂直景观设计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水平方向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爬墙类藤蔓植物和防风绿篱给设计师带来的启发,使得垂直方向的景观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在垂直景观设计方面,某住宅工程在垂直设计方面是一个经典的案例。景观上,除了利用中庭的共享空间外,设计师运用了种植墙壁的手法。这一设计不仅实现了景观的可观性,整幢住宅内部,小气候环境也得以浑然天成,是垂直景观设计中值得借鉴的一个优良方案。

3.4屋顶、入户景观设计

屋顶景观在当前高层住宅景观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随着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入户景观设计近期也渐渐兴起。入户景观概念即在玄关位置设计一个花园,以自然景观来替代玄关功能。通过这一设计,高层居民的庭院情结在空中得以顺利实现。这种屋顶、入户景观设计,在不影响开发商利益的基础上,成功弥补了高层住宅景观不足的缺陷,对于高层住宅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第4篇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研究

一、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的概述

系统地研究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是指把钢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内涵看成一个整体,从系统分类、分层和相互关联的角度研究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的整个内容。既从整体的角度研究本系统内部诸要素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又从更高层次研究本系统与其它同级系统(如结构系统)和更高级的系统(如住宅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力求通过对后者的研究,更好的解决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

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内部又可分为概念设计、平面功能设计、竖向剖面设计、立面造型设计、构造节点设计等几个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构成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系统的整体,和系统外的平级系统或更高一级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因此,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内部各个子系统是一个整体,不是支离破碎的。系统研究的目的就是利用系统的整合功能,把各个子系统的研究成果整合成一个整体,以求发挥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系统的整体效能最优。

二、钢结构住宅系统化设计的总体思路

(一)平面设计网格化

这是由钢结构住宅本身就是框架结构的特点决定的。建立在建筑模数制基础上的网格是联系结构和建筑的纽带。网格有多种。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二)功能设计开放化

这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钢结构住宅的结构特性提供了技术可能性。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发展,使人们的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张扬,人们越来越要求要求住宅这个特殊的商品在功能设计上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他们的这种要求。平面功能的开放设计正是满足这种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剖面设计专门化

这是由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决定的。钢结构住宅底层是否架空、剖面层高的最终确定、顶层层高和屋面形式的确定、结构是否错层等等,都要求对剖面设计进行专门研究,需要进行详细的特殊的剖面设计。

(四)造型设计特色化

钢结构住宅的造型设计要依据其所处的环境进行造型设计。有时要求其服从于特殊环境,有时则要张扬其个性,通过表现其结构、材料和色彩来强调其造型的特色。

(五)建筑设计一体化

这是由钢结构住宅的技术特殊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为一般建筑师所不熟悉,一般建筑师刚着手钢结构住宅时,往往无从下手,为结构所困;另一方面,好的钢结构住宅设计师也往往从结构体系出发,求得设计的突破。因此,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一体化是钢结构住宅设计的必由之路。

三、钢结构住宅系统化设计的具体设计

(一)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采用网格法,根据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合规律,结合建筑模数制的要求,考虑到钢结构技术的大跨度优势,初步拟定以1200mm为基本模数,假定柱网尺寸为9600mm X 9600mm。平面功能的划分其实在确定柱网的同时己经形成,套型平面功能的划分主要分为两大块:起居生活空间、厨卫服务性空间。

(二)套型设置

套型主要根据面积来划分,可分为60、80、120、160四种。每种套型都为开放设计,又有若干种平面布置方式,住户可以根据其家庭需要,选择其相应的布置方式,也可以根据平面结构自行设计,体现了住户参与设计的思想。每一种套型的平面形状都由平面组合的可能性来控制,稍大的套型均以较小套型平面形状为其布置基础。一方面,有利于各种套型之间的相互组合;另一方面,也使较小套型有相互合并成一个稍大套型,或是一个大套型的平面能拆分为两个小套型的平面,使每栋住宅在不同时期都有改造的可能性,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充分发挥其适应性强的特点。

(三)剖面设计

底层架空,层高为2500mm,主要作为停车用,局部作为入口门厅和管理室。考虑到主梁梁高为400mm,室内梁底净高设为2600mm(基本同一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上部标准层层高设为3000mm。最上面一层为阁楼层,屋顶为钢结构弧形屋顶,檐口高为2500mm。

(四)立面造型设计

现有的钢结构住宅在考虑形体和造型的方面,还是沿用了传统砖混住宅的形式。设计造型时,主要还是从设计方法上考虑如何通过建筑设计的手段,而不是纯工艺技术的方法,来体现钢结构住宅的特征。不让人觉得钢构件的暴露显得粗野,而是给人以简洁、格调清晰的印象,由于钢结构可以实现大跨度、大空间,因此其开窗所受限制就减到最小,南北立面尽量用大开窗,结合厨卫服务空间墙面开窗少的特点,采用虚实对比的构图方式;材料上采用规则水平线条的实墙与晶莹光洁的玻璃形成对比,同时考虑采用新型外墙保温材料,满足建筑节能减排的要求:色彩上,大胆采用纯度高的色彩进行对比,给人以活跃的现代气息。

(五)管线布置

由于厨卫服务空间单独设置.主要管线集中布置在出挑服务空间内,并结合工字钢柱布置垂直方向的管线。使起居生活空间不受到管线铺设的影响,空间划分灵活性更高。另外,厨卫部分的管线,通过降低厨卫单元楼层标高,设置夹层,实现本层管线本层内维修,不影响其他用户生活。主要起居生活部分的管线,全部敷设在吊顶内,集中控制。

(六)结构设计

主体结构是柱网为9600mmX 9600mm的H型铡框架,厨卫单元为悬挑结构,走廊和楼电梯间为独立的钢框架结构,屋顶为钢结构弧形屋顶。

小结

钢结构住宅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钢结构住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钢结构住宅的深入研究,需要设计人员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其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类,合理分工。各研究人员要密切合作,对各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发挥系统研究的整体效能。钢结构住宅研究再也不能走“各取所需,一哄而上”的老路了。

参考文献

[1]赵岱峰.轻质复合墙板在钢结构住宅中的应用.建筑科学,2009.12

[2]陆烨,李国强.日本产业化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建筑技术及设计,2009.5

第5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人防地下室;暖通设计

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对于提高高层住宅以及人防地下室的使用性能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高层住宅而言,暖通设计的相关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相对而言,其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因此,在进行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相关工作时,应确保各个系统能够协调的进行工作。保证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能够符合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的同时,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

一、 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工作的解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逐渐增多。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需求,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在进行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工作中,采暖系统的选择往往是决定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工作的关键问题。在《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中,对高层住宅的暖通设计工作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当建筑物高度超过50 m时,宜竖向分区供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住宅采暖方式基本都是地暖,以确保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 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工作,在不断的实践探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之对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水平必须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逐步得到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结合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具体工作。利用专业的建筑理论以及先进的设备,提高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水平,使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发展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在关于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方案中,我们可以从外网系统的选择以及室内系统的选择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究,不断的完善暖通设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使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工作能够在规范的建设标准下顺利的开展各项建设活动。

1.高层住宅的采暖系统设计的相关工作

从目前高层住宅采暖系统的发展状况来看,城市高层住宅的采暖一般都是通过市政热网以及锅炉房来实现集体供暖。由于高层住宅的住户较多,市政热网的供热能力不能完全的满足人们的要求,在特定的区域内增加锅炉房成为一种相对有效的措施。高层住宅室内系统的选择在结合高层住宅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采用承压能力较高的散热器以及地热的形式,是相对合理的一种方式。在高层住宅层中地热管的铺设通常需要采用垂直双管的系统进行供热,供暖地面的构造一般如图1 所示。

因此,地暖的热舒性较好、热效率较高并且能够创造良好的空气环境以及卫生条件深受建筑企业的青睐。在地暖的设计方面,由于特殊辐射传热的方式,使其能够将热量从下向上进行传递。不但符合人的生理特点,而且能够达到散热器不能达到的供暖要求。另外,采取地暖供热可以实现分户计量。由于散热面积较大,在调节室内温度以及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对外窗、外墙、入户门、不采暖地下室顶板等处产生的热负荷进行分项的计算。然后通过叠加的方式,确定每个房间的热负荷。按照户间传热50%的系数,作为最终确定采暖设备的重要依据,高层住宅的通风设计对于人们的健康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高层住宅的通风设计中,需要注意在楼梯间、消防电梯室或者合用前室等位置合理的布置加压送风系统,在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可以保证高层住宅各个部分的通风状况以及弥补自然通风所不能满足人们的部分。

2.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相关工作

高层住宅的地下室面积较大,楼层数一般为1~3 层。通常被作为地下车库以及备用房等用途。因此,地下室的暖通设计需要满足这两方面的相关需求。由于地下室的防烟楼梯间的设计对于防排烟、疏散的工作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地下室的出入口室应设置符合标准的防火墙与防火门,以保证防烟楼梯间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是独立、不相通的两个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相关工作应在《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以及《人民防空设计防火规范》等中的明确规定的范围内。结合人防地下室的暖通工程的发展状况,对通风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在进行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的工作时,建筑设计人员与暖通技术人员应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工作。将人防地下室的风井、虑毒间等重要的位置,确定合理的方案。并在实际工作汇中根据实际状况发生的变化,及时处理好相关的细节性工作。在战时,需要对风井上加的盖板进行密封处理。

同时,注意检查风井周围的穿墙管道的设置情况。另外,对于汽车库的设计,需要考虑喷水系统的安装工作,尽量缩短排烟机房与战时机房之间的有效距离。在地下车库与物质库、医疗工程转换方面,合理的设置风机,避免安装过多的通风管,造成施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并在医疗转换的工作环节中,选择兼具制冷功能的空调系统。并在设计图纸中清楚的标注空调的设置位置,提高保证措施的设计工作,以保证通风的状况良好。在地下室的设计环节,还需要在选择过滤器的方面进行一定的考虑。风速的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过滤器的工作效率,必须选择符合条件的过滤器。相对而言,在节约能源以及节省建设成本的方面可以进行充分的论证工作,促使高层住宅及其地下室的暖通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无限便利的同时,不断完善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方面的相关问题。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建筑业的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高层住宅是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土地利用率提高的具体表现。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拔地而起,极大的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高层住宅及其人防地下室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有效需求。高层住宅及其附属人防地下室的暖通设计,主要涉及供暖和通风两个系统的设计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暖通设计的工作与建筑能耗以及功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防火层数;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房屋建筑住宅有关防火层数的确定是建筑分类设置消防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配置标准与否的重要根据。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房屋建筑住宅相关规范,对于建筑住宅层数的折算以及顶部跃层计算的规定依然未能达成一致,结果造成房屋建筑住宅消防灭火设施配置以及分类临界层消防定性含有多种不同观点及不确定因素,这无疑增加了消防给水设计的难度系数。所以,有关单位、部门应深入分析各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房屋建筑住宅层数折算以及顶部跃层计算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房屋建筑住宅临界层消防给水设计的详细措施,从而提供房屋建筑住宅消防给水设计一定的根据。

一、折算住宅建筑中间层层数

根据相关规定以及条文解释对住宅建筑层数作出了规定,且要求较为明确。若住宅建筑有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层高大于3米,我们应根据其实际高度之和对这些层进行除以3的层数折算,若所得余数小于1.5米,多出部分将不必计入层数当中;若余数不小1.5米时,则多出部分按照1层进行计算。同时相关条文还明确规定,住宅建筑中层大于3米的楼层,我们可以按照《住宅建筑规范》来确定防火层数。此外,规范中还提到,若住宅建筑或设有其他功能空间的住宅建筑中国有1层或1层以上的层数大于3米,我们也应根据其实际高度之和对这些层进行除以3的层数折算,在余数低于1.5时,多出部分将不必计入层数当中;若余数不小1.5米时,则多出部分按照1层进行计算。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住宅建筑规范》和有关规定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现行的高层住宅建筑规范早于《住宅建筑规范》,所以并没有对高层住宅建筑作出明确规定,然而在日后的工作中却明确规定了,高层住宅建筑按照《住宅建筑规范》换算层数。住宅建筑等有关规定虽然在住宅层数折算方面的规定方式有所差异,然而就其原则来看,却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对于临界层消防定性以及相关灭火设施并没有影响。

二、折算住宅建筑底层层数

针对房屋建筑住宅地下室、半地下室顶板面高度大于室外设计地面高度1.5米的建筑底层,其设置高度按照不大于2.2米的敞开空间、储存室进行折算,这与我国住宅建筑的有关规定并不完全一致。根据相关规定,建筑层数计算方式为:住宅地下室、半地下室顶板面高度大于室外设计地面高度1.5米的建筑底层,其设置高度不大于2.2米的敞开空间、储存室,以及住宅屋顶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楼梯间等,可以不计入住宅层数之内。下面我们将对两个临界层例子进行分析:

1.住宅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高于地面部分不大于1.5米,且地面架空不大于2.2米,在顶部跃层时,住宅的自然层数为9层,临界层层数为8越9层。根据有关规定,此住宅防火层层数为7层,可不用设置消防系统。

2.住宅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概予地面部分不大于1.5米,底层架空不大于2.2米,在顶部跃层时,建筑自然层数为11层,临界层数为10越11层。根据相关规定,此住宅的防火层层数为9层。

关于高层住宅建筑的相关条文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计层数的要求。我们上面分析的第二种情况,住宅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高于地面部分不大于1.5米,底层架空不大于2.2米,在顶部跃层时,建筑自然层数为11层,临界层层数我们分析为10越11层,根据规定此住宅的防火层层数为11层。

此外,《建筑住宅规范》中也没有明确规定不计层数的具体要求,然而其《指南》中却提出了类似的不计住宅建筑层数的3种情况,首先是当住宅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高度不大于1.5米的情况;其次是住宅建筑底部设置高度不大于2.2米的敞开空间、储藏室等;第三是住宅建筑屋顶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和出屋面楼梯间等等。

三、折算住宅建筑顶部跃层的层数

针对折算住宅建筑顶部跃层的层数,目前有关规定在此方面并未达成一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跃层层数的计算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住宅建筑顶部为2层一套的跃层,当计入层数之中,在分析、研究《住宅建筑规范》管理协商组,关于计算层数的相关规定中我们发现,两者标准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当住宅建筑顶部有2层一套跃层时,其跃层部分将不计入实际层数之中。若顶部高于2层一套跃层时,其层数则应计入住宅建筑层数的总层数当中。然而,在《住宅建筑规范》、《高层民用住宅建筑规范》以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都没有关于以上内容的明确规定,也就是没有对顶部跃层的扣减规定进行认可。其中,《高层民用住宅建筑规范》中的有关材料明确指出,对于住宅建筑层数的计算问题,自身并没有关于“跃层”的概念,如果遇到有复式的楼层,“高规”则认为应该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完成层数计算。此外,由于各类规范对于顶部跃层扣减的具体要求、规定不尽相同,结果导致住宅建筑在分类过程中临界层的确定相对复杂,这也因此严重影响了消防设施的配置以及临界层的定性等相关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得到提高。因此对于房屋建筑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住宅的防火安全性问题。住宅建筑防火层数的确定,是做好建筑防火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程宏伟,刘德明.住宅建筑防火层数确定的若干问题[J].福建建筑,2010,(12):6-8.

[2]韩建平,周小波.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若干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06,(30):72.

第7篇

关键词: 住宅结构; 高层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 住宅结构的设计

1、 高层住宅平面结构的设计

高层住宅的平面结构设计必须要考虑受力和传力问题,结尽量简单、 规则, 以实现受力均匀, 减轻震灾的影响。a.为保证平面有足够的刚度,平面的长度不能过大,而楼板的刚度必须保证, 以在平面凹入后, 楼板的配筋得以加强。同时为了应对楼板削弱后产生的过大应力, 在平面的端部角区和凹角部位不宜设电梯, 但从功能上考虑建筑的布置, 电梯可以用剪力墙筒体在上述部位进行设置。b.高层住宅的结构设置沉降缝或者伸缩缝等,可以衍生独立的结构单元。 如果这些结构单元的平面形状不规则、 刚度不对称, 那么建筑物在地震中就容易受到破坏。 所以在高层住宅的平面设计中, 应采用精细的内力分析法, 解决出现的刚度偏心的问题。c.在进行复杂高层住宅的抗震设计时, 对角部重叠部位和细腰形的平面部分, 使用加厚的楼板进行加强。

2、 高层住宅结构的竖向设计

高层住宅结构的竖向设计, 体型宜规则、 均匀, 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宜下大上小, 逐渐均匀变化, 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3、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控制参数

结构设计中控制参数直接影响建设结构的安全性。因此, 应严格按照结构规范选择合理的控制参数, 以提高结构整体的控制率。设计中的参数包括轴压比、 剪重比、 刚重比、 层间位移比、 刚度比、 周期比的处理等。其中, 轴压比的限制可以通过提高楼层墙和增大柱截面的方法调整; 层间位移角主要是限制结构的水平位移, 避免位移的过大改变, 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增强墙、 构件的刚度进行调整;刚度比主要是为了限制竖向结构的不规则性, 避免结构突变形成脆弱层,当出现违反 (不满足) 规范的情况时,可以通过适当加强或削弱本层墙、柱的刚度的方法进行调整。周期比主要限制控制结构的抗扭刚度, 以减少扭转产生的不利影响,当出现不符合规范的抗扭刚度时,可以改变结构的布置进行调整。层间受剪承载力比主要是控制竖向不规则性, 以避免竖向楼层受剪承载力突变, 形成薄弱层。 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 避免结在风载或地震力的作用下整体失稳, 刚重比不满足要求, 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重力荷载过小; 但刚重比过分大, 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 宜适当减少墙、 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4、 高层住宅功用上的特点

城市建筑可以说是时代的脉搏, 亮丽的风景。特别是高层住宅的发展节约了土地, 扩大了绿化面积, 缩短了管道长度,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资。 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高层住宅的建设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如:交通拥挤、 环境污染、 地质下沉等。 所以应严格按照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进行结构设计, 保证结构的刚度和延性。

二、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高层住宅结构的现状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造成城市的住房紧张, 房价一路高升, 迫使住宅由多层向高层发展, 出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研制出了高强度的建筑材料, 完善了抗震结构体系, 创立了新的设计理论, 尤其是计算机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为高层建筑的安全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

2、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质量的好坏,尤其是住宅建筑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的安全、 经济来说至关重要。但在结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系列概念、 方法上的差错, 这些差错有的是没有理解设计方法;有的是设计人员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套用别人的设计结果; 有的则是没能建立正确的设计结果的验证体系。所以为保证建筑的质量, 必须加强设计人员管理和提升设计结果的验收标准。

三、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及抗震结构优化的措施

1、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结构设计的优化通过将有限分析技术和优化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结构尺寸和形状的控制。但在具体的应用中仍存在着结构优化与理论不一致的问题,原因主要有:目前高层住宅建筑没有明确规定要使用优化设计;建筑的设计和管理体制使设计人员缺乏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动力; 传统的结构设计优化方法无法实现离散变量优化, 因为建筑尺寸的大小、 型钢的型号变化都不是有规律的, 不合理的分析反而会使工程的计算量急剧增加。

2、 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的理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出现, “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 是人类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 享受高效、 舒适生活空间的有效途径, 还可以实现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它是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建造的建筑, 所以又称为生态建筑、 节能环保建筑。经过结构设计的优化, 建筑结构降低了对钢筋、 混凝土等资源的使用量。 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3、 高层住宅抗震结构设计的原则

合理的结构形式对于增强高层住宅的抗震性有着重要作用, 因为建筑物的结构会随着地震的发生而改变。要做到建筑结构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 需要高层住宅的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类型和抗震等级选择不同的结构类型。所以在对高层住宅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 首先应综合考虑建筑的性能, 如:稳定性、 承载能力、延性、 刚性,对于结构比较薄弱的部位应加强抗震措施。 同时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设多重防线, 从而使高层住宅形成完整的抗震体系, 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

4、 高层住宅的抗震结构中应重视体型的规则性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应重视的规则主要有: 建筑主体的抗侧力应沿着竖向结构均匀变化,强震区的高层住宅对于这种结构抗震规则要严格执行, 以避免薄弱层的破坏影响整个结构;两个主轴在抗侧力结构中的方向变形特性与刚性应比较相, 这样两个主轴方向的刚度就会比较匀称, 从而使住宅结构具有好的抗震性能及抗风能力; 在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平面中同一主轴方向的抗侧力的刚度应均匀, 这能很好地增强高层住宅的抗震延性, 相反如果刚度不均匀会造成应力的集中, 从而破坏整体的结构。

5、 高层住宅抗震结构设计优化的策略

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是最重要的内容, 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案合理与否, 关系着结构的经济和安全性能。抗震结体系作为高层住宅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设计中应根据住宅的规模及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整个抗震体系的抗震能力, 还能保证住宅设计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结语

高层住宅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建设要求既安全环保又效益显著。这样住宅结构的设计不仅要缩短设计周期, 充分利用建筑材料的性能, 还应把握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住宅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 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减轻城市发展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石建, 武大远. 浅谈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J]. 林业科技情报,2007,03:51+53.

[2]林武, 庞维钊. 住宅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 建材与装饰( 下旬刊),2008,04:35-36.

第8篇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居住要求,间隔多样化、户型多样化、良好的绿化环境、和谐的社区氛围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如何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居住环境,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布局合理、间隔优良、卫生环境好、即有舒适户内空间、又有雅致的室外园林绿化、交往空间,这是摆在建筑师面前一个崭新的话题。高层住宅首先是一种特殊的居住建筑,与低层住宅、别墅等具有许多共性,同时,高层住宅又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其是高层建筑的一个分支,是高层建筑成熟的材料技术、设备技术、结构技术等运用到住宅建筑后的产物。

2、住宅建筑设计的组成

室的大小应考虑:人体的尺度、家具布置及必要的活动空间三个因素。

任何住宅从平面上都可分为:居住部分、辅助部分及交通部分。

3、高层住宅组合方式

3.1短廊式

(1)独立短廊式,短廊式的特征是每层围绕电梯、短廊式住宅四个方向都可开窗、通风条件、采光好。

(2)组合短廊式,这种住宅是由短廊式住宅拼连而成。根据规划要求,组合短廊式高层住宅的建筑体形可分为条式、板式或睹式。

3.2 长廊式

(1)内廊式,长廊式住宅以走廊联系各住户。所以长廊联系的户数可较多,所以电梯的利用率高。内廊式的住户是布置在走廊的两侧,建筑进深大,有利于节约用地,但采光、通风差,相互干扰大。

(2)外廊式,外廊式住宅的住户仅布置在走廊的一例,采光、通风条件好,但建筑的进深小,对节约用地非常不利。

3.3 跃廊式

跃廊式住宅是将组合短廊式住宅每隔三、四层用长廊连通。电梯通达各走廊层,以走廊层经各单元的楼梯再通到各住户。跃廊式住宅兼有短廊式住宅紧凑、相互干扰小与长廊式住宅电梯运行效率高的优点。在电梯投资较大,而每户平均建筑面积较小的条件下,因此,跃廊式住宅是比较经济的。

3.4 跃层式

跃层式住宅的特点是一户占有两层或三层的房间,内部以小楼梯作层间联系。跃层式高层住宅每隔一层或二层设长走廊作为通道,走廊可为内廊或外廊。

4、住宅建筑面积设计标准

4.1 小康住宅面积设计标准

按照建设部提出的小康住宅新要求,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街的实际情况,小康住宅的设计必须是多层次的。

4.2 建筑面积设计

住宅建筑面积,要根据使用要求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

5、住宅的设计原则

“适用”就是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经营,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需要。 “经济’就是住宅建设在因地制宣:就地取材的基础上因材设计。 “安全”是指住宅坚固耐久,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抗震性和稳定性,满足防火规范要求,以保证住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美观”是在适用、经济的原则下,在就地取材的条件下,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宅形式。力求简洁大方,适当注意住宅室内外装饰和粉刷。

6、工程实例分析

6.1 工程概况

某小区总建筑面积为12.3万m2,总规划建筑面积为147.6m2。向东设7m小区路临近小区公共汽车总站。向南近30m临近六期一区,该工程己建成多年。向西设l0m小区路近六期五区,该工程正在建设中。向北区设7m小区近小区小学。

6.2 设计理念

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近几年城市发展和住宅理念的变化,在自身的资源,经济,政策的有利情况下经反复地研究与比较,对新的用地规划进行了环境、空间、文化、效益四项原则进行设计。①环境设计要有创新,寻求人与自然共生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与会资源有效地共享。②空间设计是构成建筑的核心,建筑布局也就是空间布局。③文化设计在建筑中体现的是工程科技与造型艺术的结合,单纯讲建筑“美观 风格”尚概括不了建筑应有的文化特质,要与时代性、民族性及地区历史文化技术传统相连。④ 效益设计是建筑创新的结果,好的效率与效益往往需要建筑师在消费者中注重使用效益,在管理部门中注重社会效益,在投资者中注重经济效益。

6.3 建筑平面设计

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将平面布置的艺术性和使用合理性地完美结合。单元设计每栋设三房一厅、二房一厅、一房一厅等平面组合。户型面积从40—120m2 左右,符合社会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空间分布合理,动静空间即分开又能有机融合,每个房间都能做到自然通风采光,采用节能灯具,利用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益 户内交通面积小,每户客厅均带有个观景阳台,客厅设有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将户外大自然尽收眼底,卧室采用飘窗台部分采用转角飘窗。大单元厨房部分附设服务阳台,在阳台中考虑洗衣机位置及晾衣设旌,使居室环境更为洁净和舒适。特别是空调位置,经精心布置即方便安装又不影响建筑立面效果。

6.4 交通组织设计

标准层平面根据地块地形特征,做到人车分流,朝南商铺设计了宽敞舒适的临街骑楼,将各种商业人流引入室内。北面为商住楼入口,地下停车场两个出入口分别设于西北端及东北端。为符合消防要求在首层平面中,设置4.5m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贯穿与规划路连接,用地四周均为道路所围合,自然地形成环形车道。水平交通,住宅每栋经大堂可进入各层,每栋住宅设3部电梯,其中一部兼消防电梯,另设一部剪刀式疏散楼梯。梯间能直接采光通风,每栋有两个安全疏散口。

6.5 立面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的总体构思,力求外观造型新颖线条简洁大方。主题颜色主要以白色为主,灵活地加入橙色和黄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外墙颜色和谐。因主体建筑的体量比较大及比较零乱,为做到统一,利用阳台、玻璃窗饰线条、空调位置等重复韵律,山墙细部处理,使整体尺度、比例、色彩协调统一,令建筑更有线条美及体态美。

第9篇

[摘要]低层高密度住宅是介于独立别墅和多层住宅间的一种住宅形式,它对缓解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与居住的舒适性之间的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作为应对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低层高密度住宅自古以来就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从罗马古城到印度传统街区,在到中国江南的水乡屋舍,这种居住形式在各地不同的气候、风土及文化背景下发展出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相对高层和多层住宅来讲,低层住宅具有宜人尺度和空间氛围、良好的地接性及与自然的亲近等优点。在我国目前的住宅建设中,通常将以密度较高(可达1以上)的低层连排式住宅(Townhouse)或4层左右上下户叠拼的连排式住宅(Townhouse的变体)为主体的住宅区,界定为低层高密度住区。这种类型的住宅区有花园、露台和自用停车库,既提供了相对独立的用户单元,又符合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目前城市近郊房地产开发的主流住宅区形式之一。本文以抚顺·李石·锦绣澜湾A小区为例,探讨低层高密度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基地条件与设计要求

(1.1)抚顺·李石·锦绣澜湾A区,位于沈阳抚顺连接带的中心,地处于两城市的近郊,北临浑河,在沈抚同城的大背景下,其区位优势明显。A区总用地面积16.96公顷。基地长520米,宽约320米,基本是梯形分布,四周为城市道路,基地虽然较为方整,但城市路网朝向欠佳,给规划设计增加了难度。

(1.2)根据该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以沈抚发展给该区域所带来的是大的发展前景,业主有意开发较高档次的低层连排式住宅,以形成市场卖点,在对小区功能,环境提升较高要求的同时,对容积率也提出了控制和指标。比较不同类型的组合数据见(表—1),认为该地块选择叠式连排住宅进行开发是比较适合的。

表1 不同类型组合的数据比较

类型

指标 小高层+多层

(6层顶跃) 小高层+多层

(4层顶跃) 小高层+连排住宅

(3层顶跃) 小高层+连排住宅

(3层) 小高层+叠式连排住宅

(4层)

[2]总平面构思

(2.1)空间布局

由于其道路网朝向欠佳,影响其采光效果,所以除临近城市道路网的住宅随道路网的朝向布置外,其小区内的住宅都有一定角度的偏转。小区被区内环路及中心景观水系划分为7个部分,其中包括沿石化一街和十一号路布置的4层住宅,沿浑河景观路和九号路布置的高层及中心区域布置的5个4层连排式住宅群。中心景观带位于小区中心,其水系向四周发散,给小区内各个组团营造自然亲水的优美环境,在小区东南角设小面积的推杆练习场,以提升整个小区的品质和档次。

(2.2)交通组织

在低层高密度住区中,人与车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难题,在本项目规划设计中,由于住宅楼南面布置花园,所以连排式住宅全部采用北车库户型的建筑方案。同时通过景观铺地设计,降低硬铺地密度,在车库前用嵌草硬进行铺装。居住区内部的车行主干道采用围绕中心低层住宅所形成的环路模式,在A、B、G组团内部增设车行次支路。并在水系周围及其主要景观出入口设置景观步道,为小区住户提供宜人的休闲与交往空间。

(2.3)连续的城市界面

小区人行主入口位于石化一街上,石化一街为李石地区的主要街路,其人流流动性较大,所以沿街布置2层商业,以方便小区和周围居民的日常购物的需求,并与周围小区的商业进行互应,以形成一条景观商业街,临河建筑一律采用高层的建筑行式,以形成临河的建筑景观,同整个浑河的浑河景观带相融合。同时沿九号路布置点式高层,以丰富整个小区的建筑景观,从四周的建筑来看,都可以很好的同四周的建筑、河流和景观相互的融合、交融。以形成完整、连续的城市界面,使之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

[3]园林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以成为规划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小区的大部分建筑为低层连排式住宅,所以在其景观设计上采用双重庭院的概念:第一重庭院为小区中心水系及5个主要的景观节点,它作为小区的所有居民交流、休憩、锻炼的场所而存在,为大家提供生活、交流的平台;第二重庭院为私人庭院,为家人之间的交流提供幽静的场所和环境,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也更具有生活的气息。为了强化庭院的概念,将私人庭院地坪标高提高,比进户小路高1米,除了交通组织上对汽车不利影响的回避外,使行从景观上也不会一马平川,而是高低变化,更是观赏及趣味性。

[4]建筑设计

(4.1)生动的建筑空间对住宅来说,行列式是一种建筑空间的秩序,行列式布局能够争取最佳朝向,是既符合住宅热工学要求,又节约用地。在低层高密度居住区设计中,行列式布局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在功能和环境上还为住户提供了具有“均好性”的居住空间。但如向在均好性的前提下形成居住空间的个性与特色,成了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为了改变行列式布局单调划一的空间效果,我们采用了适当变换角度,长短搭配,单元错落,局布扩大山墙间距等设计手法,结合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营造出丰富而生动的建筑群体空间效果。

(4.2)多样的平面设计

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块要求,本小区设计了以连排式住宅为主,少量多层、小高层、高层及点式高层相结合的多种住宅形式,不仅丰富了小区的建筑景观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方案。

[5] 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人均土地占有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人均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数的7%,因此住宅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低层高密度及高层高密度都是可选择的方向。而随着城市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大,进而郊区化发展趋势明显。同时,从国外的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居住在城市多层及高层住宅中的居民二次置业选择低层住宅,他们希望有老人及小孩的活动场地。而低层住宅的宜人尺度、空间氛围及与自然的亲近等都是高层住宅所不能相比的。因而低层高密度住宅无论在郊区还是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旧城改建中都会是主流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子江.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10)

[2] 陈一峰.低层高密度住宅设计探讨[J].规划师,2003,(4)

[3] 钱海平吴璟林涛.低层高密度住宅的空间设计探讨,建筑学报. 2007,(11).

第10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原则;问题;要点

高层住宅建筑在如今的城市当中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优化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我国的一些地震的多发区域,抗震的优化设计变得更加重要。如果不能设计出抗震合理的高层住宅来抵抗地震灾害,将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所以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优化设计仍是我们设计之中要首先面对的迫切任务。

一、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要入住的住宅不在只满足抵抗地震的安全性方面,也对高层住宅提出了其他方面的要求。

(一)满足结构安全性

高层住宅建筑要能够入住的必要条件首先是结构安全性,只有高层建筑结构具有了足够的安全性,人们才能放心的入住进去。一个没有结构安全性的高层住宅建筑是不能满足人的入住要求的。结构安全性是房屋能够入住的基本条件。

(二)满足舒适性和耐久性要求

高层住宅在实行商品化后,成为了人们的消费品。高层住宅建筑有着充足的使用寿命,其次人们对于住宅的选择除了安全性,还取决于舒适性。设计合理的住宅建筑,例如住宅的灵活分区和面积的合理利用将使人们的居住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房屋的舒适性是人们选择房屋第二点要注意的地方。

(三)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开发商要想在高层住宅上获得更大的利润,必须通过合理的设计来节约成本。在满足安全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优化结构设计及结构布置,在设计上做到布局良好、外形美观,质量上乘。在材料的选择上,应选择高强度、自重又比较轻的材料。所选的材料首先必须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材料的浪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二、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优化的原则

在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优化当中,在满足相关的规范和规定时,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优化设计,必须遵循下面三项原则:第一,在优化设计以后,建筑结构仍然能够正常使用。第二,建筑仍然有充足的安全性,使人们能够放心的入住。第三,保持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具有合理的刚度,关键部位要进行有效的校核。

三、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建筑地点选择的不合理

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对房屋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也导致可供选择的土地空间越来越少,如果不选择有利的场地和地段,可能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如高层住宅选址选在抗震不利,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和地震次生灾害的地段,这些地方的高层住宅建筑由于地质条件较差,处于抗震不利地段,且宜发生地震次生灾害,导致房屋抗震能力差,不具有良好的结构安全性。

(二)建筑材料选择的不合理

在地震多发的地段经常由于材料选择的不合理,导致地震发生时,房屋的抗震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建筑结构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为主,有较强的刚度,在材料选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出最合理的材料。

(三)人们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并不重视

一些地方由于不会发生地震或发生较高级别的地震,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不会在抗震设计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财力。但是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引起房屋的震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有的设计人员忽略对建筑的抗震设计,从而导致房屋的安全性降低,不能满足人们入住的要求。在高层住宅建筑进行施工时应实施相应的监督,避免出现一些不安全的建筑住宅而浪费土地资源。

四、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设计要点

(一)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高层住宅建筑必须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建筑物有充分的抗震能力。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设计的高层住宅建筑要做到平面对称均匀,避免上下刚度突变。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只有这样合理的设计才能满足高层住宅的抗震设计要求。

(二)建筑抗震选址规划

高层住宅建筑的场地选择也尤为重要。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建筑。不应建造丙类建筑。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不仅能降低地震到来时对建筑物的损害,还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三)建筑材料的选择

高层住宅建筑在实施建筑时,材料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在选择材料上要在相关的规定和规范允许的前提下进行选择,充分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和变异性。使高层住宅建筑能够有足够的安全性,让住户能够放心的进去居住。选择的材料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高强度,自重轻的材料。在建筑过程中应避免材料的浪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并且能够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建筑结构形式的选择

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使设计能够有充足的变形能力来满足地震到来时的变形要求。在地震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来抵抗地震带来的危害。通过控制结构的刚度,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也可以通过提高结构阻尼,进而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减轻地震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而高层住宅建筑结构的抗震优化设计也成为设计当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设计时应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同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抗震能力。应选择有利的建筑场地和实用经济的材料。从整体上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最终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作者:于建勋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谢邦煜,杨慧.高层住宅建筑结构的抗震优化设计[J].科技资讯,2012,17:76

第11篇

【关键词】寒地;高层建筑;适居性

1 住宅适居性概述

住宅主要是指人们为了对家庭需要进行满足而必须构筑的空间,它在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不断的发展。在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在住宅方面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先“卫生、安全、保温、隔热”的基本要求,逐渐转变为对舒适居住条件的追求,更加注重套型的合理化、面积的合理化、朝向的良好化、居住环境的适人性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等,住宅的建设由“人适应房”的模式向“房适应人”的模式发生着转变,从对生存空间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所谓适居性,也就是“可居住性”,主要是指某环境能否满足人类居住要求的属性,其本质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强调环境能够支持和适应居住者的交往活动、日常生活等,实现对主体多方位需求的满足,这样就可以称为住宅适居性。

所谓住宅的适居性主要涉及人口、社会、经济、土地、心理、生态、城市美学、环境等多种领域,其在城市的住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适居性的评价标准对于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居住质量和经济技术具有重要的评价作用,其表征能够对城市在现阶段的住宅发展水平和居住需求的变化进行客观反映。住宅适居性主要是在城市特定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中,人们的居住活动和社会、自然、经济、政策因素进行相互作用的重要反映,是住宅功能的一种组织形式、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环境的改造方式、土地的利用方式、经济的消费方式等。能够对城市住宅适居性产生影响的主要政策性因素是土地政策、可持续发展政策、住房的政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其中经济因素因为关系到购买、开发、维护等住宅经济问题,房地产商为了满足市场经济规律而对住宅的开发理念加以调整,从而对市场需求加以满足,居住者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来购买相应的住宅,从而对住宅的适居性产生影响。而社会因素则主要包括居住观念、家庭结构等内容,其中家庭结构的变更和组成对住宅的功能产生着重要影响,人们在居住观念上的变化能够促进住宅的不断创新。环境因素则主要分为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为建筑提供相应的气候环境,如湿度、温度、日照、风等,人文因素则包括人文环境和社区环境等。

2 我国当前寒地高层住宅适居性中存在的问题

2.1 外部环境

住宅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邻里交往、户外活动的场所,在现阶段它成为很多高层住宅楼盘中的一个关键销售卖点。然而因为受到设计定位、业主投资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已经进行使用的高层住宅在外部环境方面做得很不令人满意,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交通干扰、在环境的设计方面十分粗糙、对观赏性的重视程度超过实用性、没有足够的绿化环境,缺乏足够的适宜于冬季的交往空间。另外,大量成片的高层住宅开发使得很多建设活动与城市的中心区相距很长,没有对基础设施进行及时的建设,如果没有满足社区生活的相关服务配套,那么就不能对高档社区中居民基本需求进行满足。

2.2 物理环境

寒地高层住宅在经过长期发展之后,其适居性仍然没有较大的提高,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呈下降趋势。高层住宅会改变城市的局部气候环境,从而引起城市整体物理环境的微小变化。在寒地的气候条件下,确保居民生活能够不断提高物理舒适性,是建筑设计必须面临的问题。高层风具有极强性,导致人们没法在外部环境中进行驻足、朝向不好以及相互之间的遮挡使得日照时间变短、竖向管道如电梯等带来一定的环境噪音。

3 提高寒地高层住宅适居性的主要设计原则

住宅首先应该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人们强调高效节约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建筑物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生活、生产活动提供健康、无害、舒适的环境。寒地城市冬季漫长,室外温度较低,不利于居民开展各项活动,容易引发一系列居住问题。因此为满足寒地高层住宅的适居性,设计者居住区环境规划和居住建筑项目设计的实践中应努力把握以下儿项基本设计原则

3.1 正确体现社会生活与建筑空间互动共存的设计理念

寒地高层适居性设计应能够为居住空间提供足够灵活的适应性,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新需求。尽可能的为住户们提供可利用空问,能够自主安排、分隔和更换设备设施,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我国有很多的高层住宅属于安居性的中小户型,建筑师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提出了很多的对策来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住宅使用面积的效益。所以套型设计应确保其精密性,在精密化的基础上还可以使用对局部加以错层的手法来不断增添室内空间中的趣味性

3.2 正确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

寒地高层适居性设计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相结合相协调。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起来,必须要强调建筑“四节一环保”的基本国策,即节地、节材、节能、节水和环保。因为寒地住宅建筑的室外交通通常会由于路面防滑、气候寒冷等原因而无法满足生活的需要,所以交通设计的室内化在当前条件下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设计寒地高层建筑时可以考虑设置封闭的通廊,对地下空间进行充分的发挥,以此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要,提高住宅的适居性。

3.3 正确体现公众居住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平衡的设计理念

寒地高层适居性设计不仅要考虑住户多样化的居住需求,而且还应考虑有关土地供应、住房供应体制、物业管理、环保治理、社会治安、交通疏导和金融投资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用以确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设计目标,因此在规划设计方面要强调合理性。持续性的城市发展和整体性的社区建设是满足高层住宅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总体背景。所以在进行布局规划、建设选址、绿化配置、交通组织、设施配套等内容的建设时应进行全面综合、理性系统、适度超前的思考,来从根本上对社区的适居水平加以保证。同时,这应对市民文化、社会经济、生活模式等相关领域加以基础性的研究和利用。

参考文献:

[1]付本臣,张珊珊.改善高层建筑适居性的设计策略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35):96.

[2]陈岚.高层居住环境行为心理与设计策略研究[N].重庆大学研究生论文,2003,(12).

[3]杨惠琴.雷劲松.城市高层住宅居住环境与社会心理调查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9).

第12篇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

1、促使平面设计趋向网格化原则

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框架结构决定了钢结构住宅建筑平面设计趋向网格化。建立在建筑模数制基础上的网格应满足联系结构和建筑的纽带。网格有多种,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2、促使钢结构住宅功能设计更加开放化原则

现代的社会需要使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功能设计趋向开放化,同时钢结构住宅的结构特性也为建筑功能设计的开放化创造了条件。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发展,使人们的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张扬,人们越来越要求住宅这个特殊的商品在具有灵活的功能设计上,以适应他们的这种要求.平面功能的开放设计正是满足这种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3、更加专业的剖面设计原则

钢结构住宅的建筑剖面设计的专业化始终归因于钢结构建筑设计的复杂性。钢结构住宅底层是否架空、剖面层高的最终确定、顶层层高和屋面形式的确定、结构是否错层等等,都要求对剖面设计进行专门研究,需要进行详细的特殊的剖面设计。

4、保证住宅建筑设计整体化原则

一般的建筑设计师对于钢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不是很了解,因此,一般的建筑设计师在进行钢结构建筑设计时,经常会无从下手,被钢结构建筑的结构所困。而较好的钢结构住宅设计师经常会从钢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出发,力求在设计上有所突破。所以说,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应该追求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整体化。

二、钢结构建筑设计的重点

1、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构思

钢结构住宅的构思一方面体现了常规意义上的建筑构思成果, 另一方面更是对钢材这种材料灵活运用的表现。设计钢结构住宅的建筑师必须同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甚至机械工程师密切配合, 以保证建筑构思能够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得以实施。建筑师只有在深入了解材料的特性、材料所能创造的结构形式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后, 才能有更广泛的构思能力, 才能使自己的构思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 而且方案的可实施性才能更强。

2、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具体设计

(1)平面设计

户型单元是住宅楼组合中的基本单位,它的方案设计优化在整个住宅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首先要从研究住宅单元平面人手。钢结构住宅户型单元设计方案优化首先要优化设计步骤。在进行钢结构住宅户型单元设计之前,必须对户型单元的建筑内容进行综合详尽的剖析,即从不同角度并用多种方法去展示它的内容因素。在对户型单元设计内容因素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剖析以后,着手进行户型单元设计构思。

任何住宅建筑设计都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钢结构住宅户型单元方案的排列与组合中,首先应对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约束因素除应遵守国家建筑法规和技术规范外,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柱网布置应满足规则性要求,宜以住宅单元或套型为单位实现模块化,以模块的平接、接和对称凹接、凸接等多种拼接适应总平面布置的变化。

第二,柱网的合理选用。柱网过大,需要梁构件大,为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的柱截面也会增大,总用钢量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影响住宅建筑造价。

第三,住宅平面应按模数规定布置。在钢结构住宅的设计中即要考虑到房屋功能方面的要求,又要考虑到钢结构的施工、加工方面的要求,住宅房间平面按模数规定设计,有利于结构构件的模数化以及连接节点的标准化,最终有利于钢结构住宅的生产与施工。

(2)剖面设计

传统结构由于结构布置的局限,受施工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大多使用矩形剖面。钢结构住宅房间的剖面形状与结构本身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钢结构住宅结构形式的特点,可以突破传统的结构形式,大胆尝试各种非矩形剖面。但非矩形剖面与房间的空间组合、家具摆设以及人们的传统习惯有着不可避免的冲突,还需设计人员进一步研究完善。

与传统结构设计相比,钢结构住宅建筑剖面设计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高度。由于钢结构采用钢梁、钢柱等构件,要比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梁或柱截面小,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可以有效地减小,这样不仅可以从建筑平面上节省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房间上部的梁的高度,在同等建筑净高的情况下,房间的建筑层高可以显著地下降,而且住宅的建筑高度也可以得到控制,即在同样的建筑高度下,建筑的层数可以增加,可显著提高房地产商的经济效益。

(3)立面造型设计

现有的钢结构住宅在考虑形体和造型的方面,还是沿用了传统砖混住宅的形式。设计造型时,主要还是从设计方法上考虑如何通过建筑设计的手段,而不是纯工艺技术的方法,来体现钢结构住宅的特征,不让人觉得钢构件的暴露显得粗野,而是给人以简洁、格调清晰的印象,由于钢结构可以实现大跨度、大空间,因此其开窗所受限制就减到最小。南北立面尽量用大开窗,结合厨卫服务空间墙面开窗少的特点,采用虚实对比的构图方式;材料上采用规则水平线条的实墙与晶莹光洁的玻璃形成对比,同时考虑采用新型外墙保温材料,满足建筑节能减排的要求;色彩上,大胆采用纯度上的色彩进行对比,给人以活跃的现代气息。

三、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设计措施

钢结构住宅体系与一般的住宅体系不同,钢结构住宅体系主要指主体钢结构承重体系、围护系统的结构体系以及楼板结构体系。

1、钢结构承重体系的分类

钢结构承重体系的分类有很多种类,但是应用于住宅体系结构的形式主要有纯框架结构体系、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空间错列桁架结构体系等钢结构体系。其中纯钢架结构体系是指纵横方向的主要是框架作为抵抗水平抗侧力和承重的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主要是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平面布置灵活以及钢结构各部分的刚度均匀,构件简单,施工容易等特点。钢框架支撑结构的体系主要是在框架体系中的部分框架柱之间设立竖向的支撑形成的支撑框架,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采用这种形式的建筑特点是支撑结构可以承载很大的水平力,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这种结构形式主要使用于30 到40 层的高层住宅的建筑。空间错列列桁架结构体系主要是由房屋的跨度和外侧的柱子等于房屋宽度的桁架组成,桁架高度和建筑楼层的层高相等,在相邻柱上为上下层交错布置,楼板的一端放在桁架的上弦,另一端放在相邻桁架的下弦。这种钢结构的特点主要是实用性能好,并且经济。这种钢结构形式一般使用于15 到20 层的中高层住宅的建筑。

2、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设计的一体化

在国外的住宅建筑中,常见的住宅体系的设计是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设计的一体化。在住宅建筑中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防腐蚀性,并且屋面的保温隔热效果比较好,而且还可以使建筑的外形丰厚。但是我国的住宅体系,通常把维护结构的设计和主体结构的设计分开进行设计,这样不仅经济效果不好,而且还会增加工期。

3、楼板结构体系的设计

楼面的结构主要有楼面板和钢梁组合而成的,钢结构住宅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应该保证楼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整体稳定性,并且还应该具有防火、隔音以及防水、防腐蚀性能等。在现在的钢结构的楼板结构体系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这种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将钢梁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的薄板进行连接,然后在上面浇混凝土薄板形成的叠合装配整体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主要是机械化程度高、运输吊装方便,可以采用高强度钢材和预应力技术。

(2)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这种结构形式,主要采用蝶形压型的钢板楼板的总厚度应该达到130 mm 到150mm,并且由于组合楼板需要承受传递平衡力的作用,因此应该在钢梁与压型钢板的结合处设置栓钉,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楼板以及钢梁的组合作用,这样可以提高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喜爱这一结构形式。与此同时,也会给钢结构应用技术不断提出新的技术要求,需要我们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和前进。

【参考文献】

[1] 胡孜华.浅谈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建设教育,2007,8.

[2] 蔡玉春,钢结构住宅设计中防火问题的对策研究[J].钢结构,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