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

时间:2023-06-07 09:32:23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范文1

关键词:成才目标;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260-02

一、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警校当然也不例外。从大的方面讲,加强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小的方面讲,加强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从培养功能来讲,警校职业教育目标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由于职业生活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和基础,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要是职业活动所创造的,职业道德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发展。良好的职业行为,通过职业活动的广泛人际交往网络,会深刻影响社会其他方面的道德状况,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毕业生必将对所在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个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的构建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1]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警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一分子,理所当然应当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警校学生顺利就业,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就在于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一方面,企业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更看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而现状是一些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高职毕业生因为职业道德问题而就业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如没有责任心、弄虚作假和不遵守纪律,或是挑剔工作环境和提出过高待遇要求。事实表明,如果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前景。面对十分激烈的职场竞争,高职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具备过硬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不断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培养功能来讲,警校职业教育目标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警校必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既是职业院校,又是政法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法律应用型人才。因此,为了给社会输送公正执法的法律人,在职业道德教育中,除了加强以上所提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外,还需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法办事、廉洁奉公等精神。因此,警校教育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但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而且其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还有其所服务的行业特征。

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虽然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上全社会都已经形成了共识。在教学过程中,也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总体来说,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特征。职业道德和其他任何道德一样,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实质上一种养成教育。

目前,一般都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相关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联系所教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研究与教学,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与工作实绩。如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何如一教授立足本院行业特色,出版了《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一书;立足专业要求,进行课程开发,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里的相关内容与专业要求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专业课开发不同的讲课内容,如针对法律系讲授法律职业道德,针对司法系讲授司法伦理的内容;同时,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溶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里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还有很多不足。主要是没有构建起沟通各种关系的平台以形成沟通机制,建立起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这三种关系还有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与专业课老师之间的关系、与学校其他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这三大关系是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必须重视的关系,如果这三大关系能够处理得当,沟通实现常态化,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则警校职业道德教育则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态势,职业道德教育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以学生为纽带,构建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系统

(一)围绕学生成才目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机制

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学生大量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辅导员具体实施的。因此,一个班集体能否健康成长,关键要看辅导员工作的程度 [2] 。同样,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能否真正达到效果,辅导员的作用不能忽视。一方面,辅导员要经常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保持联系,通过各种方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沟通。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也要主动积极地与辅导员配合。而在沟通过程中,学生起着一个纽带的作用。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辅导员之间沟通的方式与平台有很多。传统的有辅导员下课堂了解情况,辅导员通过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与对职业的了解,通过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参加班上的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邀请辅导员参加实践教学等。网络的兴起,大大扩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辅导员的沟通途径。但是这里要考虑的是如何使这些沟通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一种沟通机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完善信息反馈制度。目前,很多学校都实行了这一制度。信息反馈制度一般由班上的指定同学负责,对老师的授课情况与学生听课情况进行简单的登记,课堂结束由任课老师签字认可,同时任课老师对本堂课的情况进行评价。但是信息反馈的内容大都仅仅停留在学生纪律方面,而对学生的思想反映与思想动态反映不充分。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职业道德情况随时都可以通过他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如果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与处理,则能大大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以班会活动的形式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其他任课老师参加,以增进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感情。把这一项内容作为班级集体活动的内容在班级学期工作计划中作出明确规定,使这些沟通形成一种机制,而不至于由于其他原因而中断或放弃这些沟通。

(二)围绕学生成才目标,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专业课老师交流的平台

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面广,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工作所需。这种专业上的优势,大大接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添了教育言行的可信度和示范性。如果专业课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把专业课教学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那将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的最佳途径 [3]。

职业道德教育有其特殊性即它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职业工作要求的了解与深刻体会的基础之上。这要求思想政治课老师应该对所教学生的专业内容与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要求专业课老师有意识地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强调职业道德要求。而教学任务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专业课老师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沟通得相对较少。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这其中仍然要以学生为纽带,辅导员为中心,努力搭建起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专业课老师交流的平台。这种交流平台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来实现。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以职业要求为教研教改的指挥棒,通过设置职场环境来进行情境教学,在模拟的环境中让学生体会职业道德的要求,这种感受应该说是影响最深刻的。而在教研教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听课制度来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参加,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专业课老师互不关心对方教学情况的状况。而教研教改的活动则应以教务处的指导与监督来保证其长效性。

(三)拓展交流平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学校其他管理人员的沟通

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状况如何,关键在领导。它需要领导在人、财、物上给予保证和政策上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各部门紧密配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实践证明,领导在思想上给予重视,就有利于形成党、政、工、团、学、教等各部门职责明确、配合协调的紧密的立体教育网络;相反,院领导如果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抱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其结果必然会造成上下脱节、左右失调 [4]。

在领导的重视下,围绕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各种各样的活动才得以展开。如讲座,招聘会,以社团组织为主体的各种活动也丰富多彩。现在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并不缺乏平台,关键是学校领导要在政策、经费、场地等各方面提供支持,使现有的平台能够得到保障并得到进一步拓展。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者通力合作,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学校其他管理人员的沟通得到加强。

这样,一个围绕学生成才为目标,以学生为纽带,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与辅导员为主导,包括专业课老师和学校其他管理人员的警校职业道德教育系统就能进入良性互动与循环,共同实现学生成才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琳.高职院校构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2]张劲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贵州教育,2005,(9).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范文2

关键词: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过程 功能 途径

1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含义及研究意义

1.1 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具体来说,它是在一定的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合适的渠道信息传递者向信息接收者发送特定信息,以寻求理解、反馈的过程。我国现有文献资料对于沟通的定义众说纷纭,因为不同的文献资料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将“沟通”定义为“使两方能够连通。”而《英汉辞海》则认为“沟通”是“共同使用,使周知,传递知识或消息等;也指传递消息或音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等”。笔者对“沟通”的理解是沟通者之间为了寻求理解而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和思想的交流。

信息传递过程包含信息、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环境、渠道等几个要素。

1.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含义和类型

①含义: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就是通过信息沟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进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双方理解的过程。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分别扮演教育者与受众。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就是教育沟通的内容,双方采取的教育沟通的方式或途径就是沟通渠道。②类型:从教育沟通方式来分析,教育沟通除了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进行以外,还可以通过传媒沟通实现。日常的写作、阅读和信件往来均属于书面沟通形式,讨论、演讲或谈话等形式属于口头沟通。现代信息技术盛行后才出现了以电话、网络、电视为主的传媒沟通。

1.3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构成要素

通过上文进行分析,我们明确了信息沟通的五个构成要素,同样发送者、接收者、信息、环境以及沟通渠道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五要素。

1.3.1 发送者。①导向性:通过与信息接收者进行沟通,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以社会普遍接受的思想和行为对接收者进行引导,使其树立高尚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马列主义信仰,同时能够掌握扎实的党政方针,以及政策理论,明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效的沟通才能具备现实意义,并且希望运用自己的知识育德育人、回报社会。

③示范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发送者的个人品德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信息接收者的思想和品行,这种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示范性。④释疑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信息发送者比接收者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而且拥有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看问题的角度更全面,而且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更独到。信息发送者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为信息接收者答疑解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接收者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指导。

1.3.2 接收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分别由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来承担。在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中,对于信息接收者来说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单方面被动的接收,而是要作为主动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受众,其思想和行为的形成也充满个性。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收者主要有能动性、感染性和可塑性三个特点。

①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层面分析判断接收的信息是否科学合理,同时给出自己的政策和建议。通过各种途径,信息接收者与发送者进行信息的沟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沟通的目标。②感染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将积极参与沟通的热情传递给信息发送者,使信息发送者受到感染,以此来激发信息发送者的兴趣,使其产生责任感,同时以自己端正的品行对信息发送者的道德品行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发送者的人文素养。③可塑造性:信息接收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借助分析研判能力,通过分析处理接收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知,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1.3.3 沟通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心理、道德、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因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沟通信息要包含心理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政治教育信息,以及思想教育信息等。

①心理教育信息:指的是将心理疏导方面的信息传递给信息接收者以解决其思想行为问题,通过正确的行为或思想的疏导帮助其战胜困难挫折。②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应强调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方的利益关系,帮助信息接收者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避免其受利益驱使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三方利益的平衡状态。③政治教育信息:政治教育信息指的是党政理论和方针大政。具体到日常生活,政治教育信息指的是人们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传播党的执政理念和理论方针,帮助信息接收者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理解党政方针理论。④思想教育信息:具体来说,思想教育信息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1.3.4 沟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渠道,即信息处理双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式或途径。包括借助语言、文字、表情、动作等方式来实现沟通。

1.3.5 沟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是同时涵盖了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方面内容的信息沟通的环境。这个环境是相对具体的、动态的环境,是诸多因素互联而成的系统,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1.4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特征

①阶级性:通常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党性,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阶级性。信息交互双方、沟通渠道等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几要素,因此信息沟通具有共性,但同时它也是党政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因而它所代表的阶级和政治信仰有鲜明的特色,其任务和目标受党的总体目标的制约和影响。②互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信息交互双方关于情感、思想和信息的双向的交流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互动性。③时代性。这是指信息沟通的渠道、环境和内容能够体现出时展特点,沟通内容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持续更新,沟通环境不断优化,因此,需要对沟通的渠道进行不断地探索。④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能够针对受众的职业、年龄、性格、知识结构等设定相应的教育沟通层次和沟通目标,并且在信息沟通中适时调整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进而满足信息接收者的需求。

2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途径

2.1 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功能价值

通常情况下,引导、交流、感染和释疑纠偏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主要功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来说,无论何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通过互动,进而使受教育者的真实思想,以及道德状况等让教育者有个准确的掌握。对于受教育者的发展情况,一般情况下,通过理论、政治、道德和心理信息等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可以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进而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素质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时,信息发送者是教育者,是负责组织协调的一方,把控着信息沟通的内容、方式和目标任务,因而信息发送者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对教育沟通的成效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确保教育沟通取得实效性进展,教育者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以期从人格和专业讲学方面对信息接收者产生好的影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来说,能力素质是关键。

①创新能力。在沟通的环境、对象等方面,与以前相比,思想政治教育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需要创新沟通的方法、渠道、机制等,在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敌对势力之间的争夺异常激烈。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面对这种形势,需要对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强化。②观察思考能力。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信息发送者的观察思考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在思想方面需要意识到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进而对行为进行指导的重要性。③表达能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按照准确、流利、顺畅、简洁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需要全方位的培养表达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自身的口头表达和笔头表达。④组织协调能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来说,为了形成强大的合力,一方面需要进行语言和行为上的交流,另一方面对各种教育资源和因素进行组织。对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进行有效沟通奠定基础。⑤心理承受能力。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接收者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知识层次、职业属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2.3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接收者积极参与沟通

2.3.1 信息接收者有进行沟通的愿望。信息接收者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对于提高思想行为的重要性,强化参与沟通的愿望。调整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要我沟通”向“我要沟通”的转变,为沟通的顺利进行、扫清心理障碍。

2.3.2 信息接收者吸收和消化信息。通常情况下,信息接收者对沟通信息的吸收和消化,将内化的思想观念外化为行为也包含在内。为了提高自身的思想、行为境界,信息接收者需要评价自身内化的思想观念,同时巩固正确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或不合时宜的行为。

2.3.3 信息接收者及时反馈信息。当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持续一段时间后,信息接收者需要将沟通结果及时主动地向信息发送者反馈,进而对信息的掌握情况和沟通效果进行判断,同时制订下一轮的沟通方案。

2.4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式要多样化、现代化

在个性特征方面,与以前相比,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受众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取舍、行为选择等方面变得更加开放、现实、自我和随意。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这些变化,根据受众的特征实现沟通形式的多样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林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方式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

[2]周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际沟通障碍的分析与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01).

[3]孟益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理论[J].高教论坛,2003(1).

[4]高新华等.情感沟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25).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范文3

关键词:新媒体;“微”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7-0088-03

一、“微”媒介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最热门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5.64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超过4亿,微博个人用户规模超过3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是连续两年来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微博微信之所以能够风靡网络、如此吸引人的眼球关键在一个“微”字。《广雅·释诂二》中曰:“微,小也。”微媒介篇幅有限,方便快捷,即时性强,这些微特点使它具备三大优点:一是平等性。微媒介入门门槛低,限制少,不管名人还是草根都被拉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家随时更新心情,抒感,在传递信息中赢得粉丝,争取关注,在这里,名人可以被随意点评,草根也能变成名人。二是自由性。微媒介自由开放,博友、信友们即使相隔万里也能成为网络上邻居,大家视野开阔,关注各地热点问题,畅所欲言,无所顾忌。三是快捷性。微媒介信息即时性强,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特别适合现在快节奏生活的要求,满足了人们了解信息实时性、现场感、快捷性的需要。微媒介在改变信息传播结构的同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近来微博对社会发展的触动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相信“微博改变世界”。由此可见微媒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大大激发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它的平等、自由和快捷给人们发挥主体能动性提供了一个最佳平台,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微媒介在传递信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实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主体对受教育者主体实施思想、政治道德等素质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和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思想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以彰显主体能动性为特征的微媒介和“微”视角,为我们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论域下,有效揭示信息沟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途径。从“微”视角分析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探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沟通机制,有利于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合理建构,促进本学科的科学化进程;也有助于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微”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状

沟通一词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甘华鸣等在《沟通》一书中认为“沟通是发送者凭借一定渠道(亦称媒体或通道),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1]可见,沟通是信息传递的一种过程,是由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介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就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进行传递、交通,以使彼此理解对方的意见,并在相互交流中达成共识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主体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客体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沟通介体包括沟通渠道和沟通环境两方面。从这点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主体间思想信息的传递和沟通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不断的信息传递,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了解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增进相互理解,消除彼此的误解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高教育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面教育沟通主体间的沟通意识明显增强,沟通方式和渠道也不断拓展,沟通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微”媒介的推广和使用给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沟通主体、沟通客体和沟通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沟通主体虚化——徒有主体之名,没有主体之实。随着“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也逐渐为人们接纳和采用,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也在形式上得以确立,“人学空场”的状况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在微媒介时代,信息海量涌现,思想信息不再由教师单向发出传递给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学生们对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等的各种信息加以判别、选择、整合和建构,形成了自身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再以信息的形式传递给他人。“学生不再是洛克笔下的‘白板’,也不再是任由教师灌输的‘知识容器’,而是具有将信息、经验、知识进行自组织而生成新质的主体。”[2]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获得与自身价值需要相关的思想信息而且迫切希望自己的价值观念被他人认同。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传统思维范式教育理念的限制,师生之间的沟通往往比较单一和传统。沟通内容上,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一般具有权威性和不可质疑性,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有些沟通信息与大学生的价值需求相脱节或者大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也使学生的沟通积极性降低,主体性难以发挥。沟通方式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仍然维持在一对多的局面,一对一式的平等沟通还比较少;虽然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仅仅是在教学环节上增加了学生讨论、学生演讲、案例分析等等,课下的非正式沟通还比较少;另外学生们传递给教育者的信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反馈也会弱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沟通渠道上,教师对以微媒介为主的信息沟通应对不足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认同。以上种种给我们呈现的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依然强势,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处于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状态。

2.沟通客体僵化——理论实际脱节,缺乏主体建构。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内容涵盖了思想、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但理论课中的一些内容多是学生们从小学到中学都已学过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教材内容重复性比较严重;而且这些内容教条化严重,泛政治化明显,脱离学生实际,过于注重理论道德认知,忽视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规定的10条内容中,政治教育的内容有三、四条之多(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等等),[3]而对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的沟通内容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即使学生理论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其道德实践能力也会受到质疑。另外,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内容缺乏教育主体特别是学生主体的参与和建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现实世界,各种真善美、假恶丑的现象同时并存,微媒介中又充斥着大量的良莠并存的信息,大学生是一个对社会敏感度和关注度非常高的群体,这些现象和信息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建构和价值判断。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布鲁贝(R.s.Brubeck)曾指出,高等教育应该充实学生的思想,而不是形成他们的道德习惯。[4]如果忽略现实世界,一味地传递一些预设的、空洞的、不贴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沟通内容必然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会被学生认为缺乏说服力而不愿意认同沟通内容。

3.沟通环境缺失——缺少动态整合,形成无效沟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具体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那些凡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因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5]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中,是指对具体的沟通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的总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在宏观上主要指影响人思想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在微观上主要指影响人具体思想行为的生活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大众传媒等。“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6]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变得日趋复杂,特别是通过微博、微信这些平台,人们对信息获取的主动性前所未有地得到提高,教师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受此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每个人都会看到不同的信息,形成差异化的思想意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也必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即时性变化的沟通信息,沟通主体需要及时调整沟通方式以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但是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教育环境与思想信息、教育主体之间却未能有效结合,成为了一个虚假的真空。微媒介时代的即时性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措手不及,很难及时应对沟通环境里出现的突况,比如像“香港限购奶粉事件”、两会期间“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等一些新闻热点问题在国家正式定性之前网络上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教师一般会鉴于与教学目标无关或者不知如何引导等原因而不能与学生进行良性沟通,学生则会因不善于主动与他人沟通或者缺乏沟通能力而不愿接受、传递这些信息。就这样,面对教育环境中出现的即时性信息,沟通主体却都视而不见,沟通效果可想而知。

三、“微”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创新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不管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还是沟通环境方面都可以透射出沟通机制的运作对于主体能动性的制约,因此必须根据新的时代背景与时俱进地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进行创新。在“微”视角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新机制也需要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和沟通环境方面入手。

1.“微”视角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主体维度。从主体维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问题,是老生常谈而又常谈常新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本教学、力求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如何真正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的主体虚假、有名无实的状况,必须增强受教育者的沟通素质,提高他们自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首先,要树立大学生的沟通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并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目标,了解沟通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摆正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沟通过程中教师主体强势与学生主体弱势的尴尬局面,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自觉沟通意识。“自觉沟通意识是指大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沟通活动中的自觉意识。”[7]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课外交流等形式创造学生接触沟通信息的机会,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增强他们在实践中主动与他人建立沟通关系的能力,在沟通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转化为学生们进一步参与沟通的主动诉求,从而使学生的沟通素质不断提升。最后,还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沟通心理素质。沟通是一个相互交流思想信息的过程,在沟通中由于观点相左产生矛盾或者发送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都是不可避免的,要教育大学生正确看待沟通双方的关系,正确处理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沟通心理素质。另外,作为沟通主体另一方的教师在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同时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知识素质,不断改进沟通方式,提升沟通能力特别是运用现代化沟通方式的能力,这样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沟通环境和沟通对象,才能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增强师生互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

2.“微”视角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客体维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客体形式上的正统性和内容上的预设性已越来越成为制约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从客体维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就要促使沟通主体、沟通环境和沟通信息有效结合,突出主体的建构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传递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沟通主体对思想信息进行采集、鉴别、选择、加工的过程,沟通环境中存在着海量的信息,教师在对沟通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沟通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科学性是使沟通内容具有感召力的前提。比如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验证的真理,是具有感召力的科学理论体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必须紧抓的主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就不能纠结于既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断,而应更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的介绍。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要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末,无论马克思、列宁和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8]二是沟通内容要符合大学生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使大学生对民主、自由、现实等问题的关注远超过以前,他们更易于接受与他们心理需求相贴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在微媒介中草根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思想、阅历等实际情况制订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沟通内容,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增进相互间的认同,而被学生认同的沟通信息才能真正内化为他们的思想认识及价值观,才能进一步外化为他们的良好道德行为。三是沟通内容要具有时代性。沟通内容要与沟通环境紧密结合,要能体现在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中人们关注对象的变化及特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的显性沟通内容就应该及时修订,要能反映出时代主题的变化,比如最近提倡的生态文明;还要多增加一些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案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防止只讲“一面理”而造成的学生的不屑与厌烦。面对学校、家庭、社会中的隐性沟通内容,老师要敢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时代话题给予判断、甄别、引导,传递给学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沟通信息。

3.“微”视角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环境维度。在“微”视角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被压缩,由历史性变成了即时性,由绝对空间变成了相对空间。这样的沟通环境不再是单一的脱离沟通主体和沟通客体的纯粹的外界环境,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和环境等因素,在思想信息传递、接收、内化的过程中融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场“是指在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主导下,由教育主体、中介工具和环境要素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对受教育主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具有连续、持久影响力的信息介质。”[9]在思想政治教育场内,主体、客体和环境共同构成了一种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氛围和人际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场是民主性和平等性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沟通过程中不对称的双方,而是共同发挥主体能动性,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的平等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场是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无论是宏观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是微观的社会家庭环境,无论是祥和平静的现实环境还是波涛汹涌的网络环境,都会因为沟通主体能动性的增强而变得不再复杂与可怕。构建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场并不需要人为地制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道德真空环境,相反,它可以通过建构开放式课堂,凸显社会影响,让沟通主体在鉴别和辨析中不断提高沟通意识和能力,最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良性沟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甘华鸣,李湘华.沟通(上、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5.

[2]张浩.趋向复杂:“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进路致思[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朱新均.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论丛[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9-120.

[4]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80.

[5]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995:291.

[7]张萌.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3.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 优化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正逐步渗透到文化教育等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人数跃居世界第一位。在众多的网民中,大学生成为网络用户生力军。网络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网络的开放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喜忧参半,表现在: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网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充足、有效的资料与信息,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互联网可视为一部动态的百科全书。庞大的网络信息量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提高个体的思想素养与综合素质,获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其次,网络促使大学生敞开心扉,有利于把握其思想动态,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虚拟性是网络的属性之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讨论一些面对面交流难以启齿的问题,进行坦诚的沟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较为全面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再次,网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呈现多样、综合化,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借助形象、直观的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够让大学生乐意接受,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轻松、更具亲和力。网络正运用多样方式,让大学生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但是,网络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面对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不少学生尚缺乏一定的信息判断力与鉴别力。另外,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甚至出现了一些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道德伦理丧失等现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说,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以及一些网络思想文化糟粕,危害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出现了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歪曲等现象。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出现了一些亟需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体道德意识与责任感缺失。现实社会中,个体与他人交往时,其思想和行为会受到道德力量的约束。但在网络世界里,个体是隐蔽的、虚拟的,使得部分大学生不能理性的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道德意识与责任感丧失。

第二,学习退步与身心健康受损。一些大学生极度热衷网络游戏、聊天,导致学习退步。网络大量的资料为部分不努力学习,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学生提供了便利。同时,网络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大学生不分白天黑夜的上网,损害了身体健康。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造成心理失调,角色错位。

第三,交往能力与网络暴力行为。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与沟通方式。一些大学生沉迷网络,极少与外界交流。大学生缺乏社会交际能力将会造成沟通困难,情感淡化。目前,网络也出现了一些暴力、流血等事件,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三、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途径

1.强化网络道德与自律规范。为了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树立网络道德意识,维持网络正常秩序、遵守网络法规是关键。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现状,基于传统道德文化与网络道德,形成网络立法。学校可以开设道德与网络伦理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责任意识、自律意识与安全意识,形成学生健全的网络道德。

2.建立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信息网络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也可借助网络展开思想交流。网络能够承载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又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条件。因此,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目前,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成为当务之急。网络思想教育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开展网络知识与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网络伦理道德等相关教育。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3.利用BBS网站进行舆论引导。BBS网站主要供大学生信息、讨论咨询、信息反馈等。大学生可以在BBS上发表自己的言论。正因为如此,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BBS的监控与管理,积极利用BBS网站进行舆论引导。

对于BBS上出现的各种讨论焦点与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能准确把握方向,及时反馈信息,及时有效的澄清事实,解决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轻松、温和的手段进行舆论引导。既要有理有据的开展教育,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4.探索多样的网络思想教育方法。关于网络思想教育方法,一些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宋元林归纳了诸如虚拟现实法、信息库法、信息隐匿法、网上与网下教育结合法等具体方法。杨直凡等提出了信息获取方法、沟通交流方法与教育指导方法三种实施方法。张富良等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包括实践模拟法、说理对话法与熏陶感染法。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被认知与掌握的。通过对其外显行为的测评可以分析评价其内在的德性。借助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量化研究:运用名称量表或类别量表描述,通过对整体认知和综合评估评分,运用数学方法测量和区分。

5.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需要开发一个包括校园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等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运行的信息技术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本着为大学生提供信息与服务的宗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入到平台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面的思想意识,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者的良性互动。网络平台只有以服务学生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产生应有的效力。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教育途径,使网络平台逐步得到大学生认可,进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江.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38-40.

[2]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3]魏晓波.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正效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140.

[4]肖永梅,胡树祥.论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4):63-67.

[5]王高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困境探析[J].茂名学院学报,2007,(10):14-16.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范文5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交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61-02

一、马克思交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论述

“交往”是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贯穿于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地把握交往范畴的确切含义,是探讨马克思交往理论必须搞清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人类的交往,涉及最基本的两大领域――内部世界以及人类生存的外部世界。从内部考察,交往是人类的心理需要。从外部考察,交往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在社会生活中,人类最为普遍的联系就是交往。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交往具有独立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其社会交往范畴可以这样来界定:交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现实中的个人以及共同体之间通过中介客体,在物质、精神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活动。“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是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人,而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现实中的个人。”交往一方面从动态上看是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一方面从静态上看是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交往的动态与静态的双面体现,是人的社会化的根源之所在。因此交往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学界有不同的描述,比较权威的一种观点是:“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教育者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用以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觉悟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如果能够实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那么这种方法就是合理的。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合理,就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自身状况,并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向着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方向变化发展,不断实现创新。其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批评与自我评批法。

人的发展离不开交往,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的智力、性格、精神等才能得到丰富。过去僵硬古板的教育方法不仅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而且有碍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借助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内容,将个体带入社会交往之中,帮学生健康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交往缺失问题的表现

1.直接往的缺失

在传统的认识论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或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二者的关系就被诠释为主-客关系,教育过程也被描述为像一对正在跳华尔兹的舞者,一个主动变换舞步,另一方无条件配合。二者本应充满精神契合的交往活动变为了“一言堂”,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而没有心与心的交流融合。这样学生不仅会失去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有悖于人的本性的被动的生存方式,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而真正的直接交往是需要师生“同时在场”面对面的交流,人们只有在直接交往中,才能洞察人性,理解人。使教育方法多样化,才能丰富交往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2.主体往的缺失

灌输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基于主-客体的思维方式,它主要采用向受教育者“灌输”思想道德知识为主要途径,而且灌输的内容往往都是一些玄虚、深奥的东西,说的也是大话空话,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往往没有吸引力,并且他们会认为老师讲授的东西与生活无关,可能一时在课堂上被动接受了,但是一旦脱离课堂,学生进入自己实际生活的世界中,就会远离那些玄虚空洞的说理,这大大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于这种以培养“服从、听话”为目的教育方式,我们要努力改变,否则没有学生参与的教育,是很难触动学生的心里、进入学生的脑袋的。因此,要走出灌输教育带来的困境,关键就是要摆脱灌输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走向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3.情感往的缺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被理解为“主体有目的地改造和支配客体的活动”,它是一种以对待物的方式来对待人的实践活动,教育者由于在知识和生活阅历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总被认为是真理的化身,拥有不可怀疑的优先地位。教育者是课堂的主宰,通常只把学生当作没有生命、没与情感只懂接受知识的容器。教育者希望受教育者全盘接受其讲授的内容,杜绝怀疑和否定。殊不知,受教育者也有表达自己情感、意见的愿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他们已从多方渠道了解到不少知识,所谓“术业有专攻”也许在某一领域内,他们的知识比老师还要丰富,所以教师不要忽视学生的情感诉求。因为这种情感缺失的思想、行为,会阻碍师生之间规范的交往,导致双方交流与谈话的渠道受阻。因而要从情感出发,面对每一个受教育者。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交往缺失问题的原因

1.传统教育的弊端

长期起来,由于受“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教师依然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其权威性不容挑战。由于老师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生活阅历,使得我们也习惯于老师的权威,一味接受老师灌输的教育思想,而忽视了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泯灭了他们的创造性及个性。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只会慢慢学会逆来顺受,使他们失去原有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遇到问题时只懂生搬硬套,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

2.主体间性的异化

主体间的互动交往是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间性的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二者是朋友式的关系。二是指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活动。集体关系中的人际交往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主体间性的异化,这种灌输教育显然是“独白式”、“单向式”的,这种教育方式忽略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教育者“中心地位”根深蒂固,整个教育过程被视为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形成了对教育对象的单向制约关系,而不是对话、交流的关系。

3.精神交往的缺失

精神交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进行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精神交往的内容是思想、意识、情感、观念等精神性的范畴。校园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制约着全部教育活动的进展。但是许多学校的老师职业道德素质低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不严谨,严重阻碍了学生树立正确学习的目的。马克思强调物质的基础作用,也指出了精神的反作用,二者必须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以交往为中心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开放疏导法

我们处在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时代,同时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打破传统的壁垒,就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充分采取开放疏导的办法,形成一种交往的互动关系,及时与学生沟通情感,双方认真传递认识、思想。使交往真正变成动态的交流过程,无论学生遇到的是何种困难,教师都应积极给予关心和帮助。学生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而是有着平等说话权利的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我们都懂,课堂教学即是知识的传播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也能激发学生的求学热情,所以教师要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努力建立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在二者敞开心扉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师生互动法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有个性的人才,而不是封闭、僵化、自我的人。传统的上课模式,教师总是不问对象、不分层次,不考虑个性差异,导致居高临下的教育理论总是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顺应时展的趋势,充分挖掘和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非仅仅是道德说理的浇灌。与人的生命和灵魂相比,理论知识是次要的,“学生”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理应要受到尊重和关爱。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无论内容或方法,都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社会需要多方面发展的人才,就要采取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要从大学生自身需要出发,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注重理解法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范文6

现代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和行为方式的养成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他们的道德形成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大学生自身网络素养的提高等都能帮助提升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正能量。

【关键词】

现代网络;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水平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无形中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极强大。网络能够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增进交往,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和行为方式养成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网络环境中的形形的思潮、观念也给他们的道德形成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现代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产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网络运用最基本的有收发邮件、交友聊天、查看新闻动态;其次有参加远程教育、在线视频、网上购物等;再者可查看最新科研动态、科研结果等。大学生通过网络其知识结构更完整,综合素质也更高。其次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良好的网络环境能推动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促使其追求真善美;网络把不同的人联系到了一起,在交流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冲突,为了避免冲突或有效的解决冲突,大学生就必须尊重他人并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无形中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再次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产生的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的负面信息误导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网络上很多不良信息诸如色情、暴力、凶杀等对大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这些势必影响大学生的心灵,不仅造成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还可能导致直接的犯罪。其次社会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许多国家在网络的发展下,开始鼓吹“全球思维”,提出“全球一体化”,从而弱化我国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淡薄爱国主义思想。再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工作和学习,看似效率提高了很多,但是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使他们缺乏了思考的习惯,长此以往将对大学生的思维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另外,网络对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双重人格的出现。二者在很多时候存在强烈的对立。

三、如何克服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提升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正能量

(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首先要完善网络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目前应该出台针对性比较强的系列相关规定,并且加快立法的步伐来适应现代网络的发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规范网络环境和行为。其次重视网络环境文化建设。政府、社会、学校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各负其责,最终形成合力,从而创造一个优良的网络环境。再次要加强网络技术控制与政府监管。要采用技术手段,对网络不道德行为加以预防控制。同时必须加大政府监管的力度,避免网络运营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做出违反网络法规的行为。

(二)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

1.加强网络载体建设,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特色网站建设。不断丰富网站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尝试建设专题网站或学生网站、开通学生心声、校长信箱等栏目,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开通社会热点问题讨论栏,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还可以开通大学生心理咨询、职业生涯指导、名师讲坛、教师答疑等栏目,更好的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有时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校内正确的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进去,起到潜移默化的工作效果。2.加强网络教师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网络知识和技能。首先要做好网络教师队伍的选聘工作。要选聘合适的人从事这项工作,不仅要求专业素养好,而且还应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再次要组织这支队伍在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

首先提高家长的网络技能,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家长只有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掌握网络技能,才有可能与子女进行同样的方式沟通和交流,做好孩子网络教育的引路人。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并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性的家庭氛围,平等地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子女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愿意信赖父母,从而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诲。

(四)大学生自身网络素养的提升

首先培养网络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情感,大学生才能更快的把网络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觉道德行为。其次大学生应该经常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进行反思,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自愿的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作者:李艳红 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明选,常炜.论电视媒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2,(6).

[2]余斐.传播学的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11).

[3]周先进,李颂明.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4]郑凌.直面青少年服务青少年——流行文化大潮中少儿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J].声屏世界,2010.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范文7

    【关键词】思想建设;医务人员;沟通交流

    1加强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这也给医务人员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有一些医务人员在糖衣炮弹的冲击下,其价值取向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思想上滋长了资本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思想。有一些的医务工作者在经济利益的吸引下,良好的医德逐渐消弱,责任感逐渐淡薄,在医疗中有着很强烈的、片面的、不顾一切追求物质的利益倾向化。还有一些医务人员将医疗服务看作是商品,将自己所有的技能看做是商品进行出卖,并且无利不医。这些人员,都损害了白衣天使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增加了做好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难度。

    医院相对来说都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医务人员的文化程度比较高,所以给医院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思想建设工作是我们党的优先工作,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也给思想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机遇。作为基层的医院,只有适应社会的大潮流,采取最新的措施,不断加强并改进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工作,才能够使人们的思想建设工作深入人心,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推动医院其他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所以说,对于医院来说,他的工作的重心不可以只是单顾着医院的治疗质量,医疗队伍的能力,还必须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建设工作。人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可以给人们更好的治疗的医生,有专业的、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崇高的医德和品质。特别是对于新时期的人们来说,越来越激烈的行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质量和人才的竞争,其中一所医院的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十分重要。

    2 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医风医德不仅是一所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医院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医院医务人员的医风是否良好,医德的高度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这几年来,医疗行业的很多的不良之风在渐渐的增长。比如收受红包、开高价药、索礼请客、贪污药品等,这些都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声誉和形象。所以,医院应该以职业道德建设、医风医德建设为重点,通过一些思想教育课程使医务人员自己认识的自己所在职业的神圣使命,这样从自身上来抵制不正之风的邪气,渐渐的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思想建设工作主要就是通过一些政治教育课程来解决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精神状态和理想信念,并以此来推动其他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的实质就是要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观,正确的审查并解决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思想建设工作一定是要牢固的树立起思想为根本的想法、观念,谨慎记住思想工作的重心就是要用优秀的品质来鼓舞人,用高尚的情操来塑造人,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思想引导人。这样就能够营造出很好的舆论的氛围。要尽量围绕并提高医院领导和职工的素质,比较广泛的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文明建设活动。还要不断提高干部们和职工们的思想政治急哦与,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并愿意投身到现代化医院的建设中去。这样一系列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造就领导和员工都可以成为新时期的“四有”新人。

    我们通过一些教育和思想改造,帮助医院的医务人员和职工树立起正确的、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大家都以医院优秀的思想工作者为榜样,对患者满腔热情,对病人家属理解、支持,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的医疗水平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够从自身做起来抵制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并做到正确合理的处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维护好病人的根本利益,更维护好医院的尊严和神圣使命。

    3 如何与医务人员做好有效的思想沟通

    想要做到有效的改善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与医务工作者做好较好的沟通了解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主动倾听,诚心交流。沟通是人们彼此了解的桥梁,有位名人说过,世界上没有通过诚心的沟通解决不了的难题。所以作为医院的医务管理人员,要定期的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谈心,彼此之间以朋友的身份主动倾听彼此的心声,了解工作人员最近的思想动态 和心里想法,采取集中交流和个别沟通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有用心的开展与他们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和谈心,抓住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思想脉搏,并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根据与他们交流的结果制定出一些相应的管理政策,或者是更新一些不合理的政策,这样,医疗队伍才能够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下去。

    第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只有正己身,才能正他人。针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要用实际情况和真是道理来教育人、说服人。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本着“热心、耐心、诚心”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真正做到感情真挚、态度诚恳、情理相融、情真理正,这样就能够加深医务工作者的信任感和亲密度,在情感上做到真正的融洽,让医务工作者将这样的温暖带到为患者的服务中去。

    第三,换位思考,平等交流。“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只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才能够真真正的做到为别人考虑,政治工作者要站在医务人员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真正为医务人员排忧解难;医务人员又要站在患者立场上考虑问题,真正为患者医治疗伤。思想政治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与医务人员做到平等的交流沟通,要尊重并关心每一位医务人员,心平气和和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做朋友,这样自己的语言才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结语:本文对于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指出了在新时期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加强思想工作的办法和建议,交流才是加强思想建设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王嫣,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4)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范文8

【关键词】网络;高职学生;道德;培养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的光荣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断加强和改进课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的效果,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随着网络的普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面临一个不能回避和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网络道德面临主要的问题

1.信息时代给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带来了挑战。伴随着互联网在高校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已经使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着一场彻底的变革。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源,它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学习,正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观察社会的场所;同时也使青年学生出现盲目西化,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意识混乱,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威胁。网络上面的信息良莠不分,对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不够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2.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给传统的优秀品质带来冲击。网络迅速传播和迅猛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不和谐的音符,传统的思想道德标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网络交流工具本是个人性与公共性的结合体,为他人提供精彩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从最初的木子美、流氓燕、芙蓉姐姐,还是闹得沸沸扬扬的沈阳诉秦尘案、韩白事件的前后始末,我们不难看出:已经不再单纯和纯洁,充斥着粗俗、谩骂、个人私密、黄色“性”趣的信息。

3.新的传播方式兴起削弱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和组织道德理论知识向大学生进行渗透,教师处于一种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地位。无论在知识的传播还是道德的教化上都充当着一种权威的角色。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的传播方式兴起,学生更多时间、更容易、快捷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了解各种信息,这样教师的权威就会受到挑战,教育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二、加强高职学生网络道德的几点建议

同志曾说过: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互联网和新的传播方式兴起正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我们应面对这个事实,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这些新的载体,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1.充分发挥新的传播方式的教育作用。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具有数量大、变化快的特点。我们要充分认识新的传播方式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主客体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一是建立利用校园教育网站,通过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让社会主义理想观念抢占网络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使网站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园地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甚至可以在网上就某个社会热点开展讨论,让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了解国内外形势,让学生在出谋划策过程中增强参与感,让学生在争议辩论中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实效性。

2.大力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要监控、过滤、阻止网上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一方面,通过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建立先进的信息检测机制,“过滤”网络信息,防止信息垃圾和犯罪活动的入侵;另一方面,要针对网络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认真研究和制定网络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网络宣传教育机构和网络监控管理体系,对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同时,还应重视加强网络法制、责任、政治、安全意识教育,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判断对错、是非、真伪、美丑,真正认识到该学习借鉴哪些内容、该抛弃、抵制哪些内容。

3.利用博客、微博、QQ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教师良好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会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甚至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要使网络道德培养取得实效,不仅仅应在课堂上下工夫,还要在课下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多了解,关心他们的成长,懂得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困惑。这样做,一方面能融洽师生的感情,并使课堂教学内容能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而收到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在课堂上无法触及的个别学生所面临的思想问题或心理问题。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教学内容涉及的只能是一般的方法论,而每个学生的内心却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有他作为个体所产生的独特的思想,也必然有他个人的困惑和烦恼,但有些想法不愿意在课堂这一公共性的学习场所让同学知道,课下的沟通可以为学生提供宣泄的途径,老师则可以在了解情况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地为学生打开心结、化解其内心的烦恼甚至痛苦。近年来,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不断普及,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很多学校与时俱进的一种选择。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较为落后,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简单的灌输转变为能够引发学生探究的方式。我们教师应因势利导,利用博客、QQ、BBS、飞信、E-mail、微博等新兴信息沟通方式,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些话学生当面可能没有勇气说,以通信的方式则可以向老师倾诉。

比如笔者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就是通过QQ倾诉他因前途迷茫而产生的内心痛苦。他困惑不知道来上大学为了什么,他渴望摆脱由此而来的痛苦。笔者在回复后,他又回信道:“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烦恼和痛苦呢?老师,这个问题我已经在你的回信中知道了答案。”“老师,你讲的那个故事令人深省,我会好好记住的,并从中受到教育,重新振作和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这样的个案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只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在成长的重要阶段树立自信心,拥有宽广的胸襟,才能真正使他们消除困惑、化解烦恼,并受益终生。利用这些新兴的传播方式,一方面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的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向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反映,真正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我们教师不能老气横秋,以批评说教的口吻出现,要熟练掌握网络沟通技巧;当学生请教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要能及时予以解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必须对这支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等知识的专业培训。对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尤其要吸引学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在维护网络动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提高认识。和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阅读过的美文美图,分享最新发生的事件。学生们也在网络上及时留言,对老师所说的话题进行反馈。师生的交流因为网络明显多了起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现实中的师生变成了网络上的朋友。借助于教师的博客,大学生和老师可以成为亲密无间的“网友 ”、“博友”。

4.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备坚定的信念、高尚的人格品质,而且还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还必须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能够敏锐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要运用新的传播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的灌输式教育,要加强对互联网的运用,建立相关的教育教学网站,为大学生主动接受教育打造一个网络平台,使这些新的传播方式成为开展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侯秋丽,杨文清.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11(36).

[2]余宏,黄晓雷.高校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建设途径[J].大江周刊(论坛),2011(12).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范文9

关键词:《道德经》;图书馆;管理智慧

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古为今用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意即把握早已存在的“道”,可以用来驾驭当前的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习“道”的规律,就是要我们去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因为从“道”来看,所有的事都曾以不同的方式出现过。把它应用在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方面,许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在管理上不会再陷入困境。

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

侮之。”四种级次的管理者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即最好的管理者,人们只知道有他的存在;次一等的,人们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一等的,人们害怕他;更次一等的,人们轻侮他。

老子将管理者分为四等,第一等是人们知道他的存在,但不知道他曾经发号施令,好像他没做过什么事;第二等,人们亲近他,并且称赞他;第三等,人们害怕他,与他保持距离;更次一等,人们轻侮他。

老子的观察很犀利,对于管理者还分了不同的层次。最理想的管理者是人们知道他的存在,但不觉得需要他。第二等,管理者采取一些服务措施,人们称赞他工作做得好。第三等,他采用一些规章制度来限制你,人们害怕他。第四等,管理者服务态度差,如有伤读者尊严等,人们都可以骂他。

三、“上善若水”,做水一样的管理者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意思就是,最上等的善就像水一样,最上等的德行莫过于水的德行。水利于万物却不求索取,行为谦下,因此它的行为就接近于道了。水谦下自处,心胸宽广,与人为善,说话言而有信,水性平正善于约束自己,水善于发挥能力,水及时而动,正因为水具有的这种品质,所以不会有过失。

(一)“居善地”,学习水的谦下自处的风格。老子以水喻道,讲述了水的人格、德行、心态与行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当学习水的智慧,学习水的管理艺术,先去基础部门做一些基本工作,熟悉整个高校图书馆流程后,高层的领导工作才能游刃有余。在受到磨炼的同时,还可以造就自己的才能和品行。

(二)“心善渊”,学习水大度能容的胸怀。管理者的心胸像江海一样的博大容物,地位越高,心胸就要越大。有心胸度量才能接纳别人的聪明才智。正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宽者得众。”也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自高自大,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就会产生巨大的排斥性,大家就会远离你,你就不可能做好你的工作。

(三)“与善仁”,学习水善于仁与爱。要真心地关心读者,真诚奉献,不自私,不求回报,不以与读者的关系,来施以不同的服务态度,而要本着“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为读者服务。

(四)“言善信”,学习水那样善于言而有信。在与读者的交往过程中,离不开信用。一个讲信用的人必须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此,我认为: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管理者须具备的素质。

(五)“政善治”学习水善于约束自己的品质。老子主张管理者要像水那样以正治国,无为而治,就像水那样清静无为,但是一切处理得滋滋润润。水虽清静无为,却可以荡涤一切污秽,在与读者交往时也可以这样处理。这样就可以在读者面前有了信用,赢得了尊敬,有些问题就好解决。

(六)“事善能”要像水那样善于发挥能力。数字时代图书馆,需要的往往是具有跨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如: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能力;具有对网上海量的信息源进行分析、组织和筛选的能力;具有对各类电子信息源进行技术运用性评估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具有一定营销能力等。

(七)“动善时”学习水及时而动的艺术。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在与读者交往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接触到不同性格的读者,比如说普通型读者、自大型读者、急躁型读者、沉着型读者、社交型读者、多疑型读者、果断型读者、固执型读者、温和型读者及健忘型读者等。不同性格的读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 (一)环境细节。读者来到图书馆,首先接触的是图书馆的环境,良好的环境,会给读者带来美好的第一印象。在环境营造方面,不需要太大的开销。图书馆可以养植一些花草,花草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调节温度,为读者提供温馨的阅读环境。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学习和工作压力大,这就很容易造成人们的身心疲惫,而花草是缓解紧张、调节情绪的最好办法。在馆内陈设上还应该突出图书馆的文化和艺术气氛,悬挂名人格言、学和世界名画等,来引导读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

(二)沟通细节。沟通可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只有将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注意具体细节处理,才能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

(1)言语沟通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有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两种形式,是最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即使用规范性的礼貌用语,使用读者愿意接受的语言和委婉的表达方式,这些会使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诚意,也避免了直白生硬表达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能使言语交际变得顺畅和谐,会使读者倍感亲切,从而可以减少服务过程中不必要的矛盾。(2)非言语沟通方式能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达成默契,能够促进双方在思想上的沟通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获得读者的支持。如眼神沟通,工作人员通过与高声说话的读者目光接触,来提示其保持安静;微笑沟通,可以大大缩短工作人员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工作人员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尊重;体态沟通可以使读者与工作人员通过准确地运用姿势语来进行信息沟通,避免有声沟通影响其他读者。

(三)操作流程细节。工作人员在平时服务过程中,操作流程基本都比较清楚,但在借还书的高峰期,当读者流量和图书借还量比平时大时,工作人员因忙于应付容易疏忽借还手续中一些必要的细节,如办完的读者借书手续没有及时清屏确认,容易造成下一位读者的张冠李戴;又如在读者还书时,工作人员没有按规定查看电脑屏幕上是否有一则已还图书信息后就进行下一册还书手续,造成图书已还但借阅记录并未消除;还有的工作人员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所造成的错误,通常要在读者下一次借还图书时才能够发现。这些细节的注意,对于图书馆借阅服务会有着很大的促进。

五、结语

学习《道德经》,从《道德经》中寻找图书馆的管理智慧,它既是一部人生哲学,也是一部管理哲学,既可以作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它同时又是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和管理艺术教育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范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高校;思想

一、当代网络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性

1.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社会道德与价值的共识,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精神因素。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更需要努力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换为全民自觉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长期地过程,这期间并不是一帆风顺、一成不变的。

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网路传播交叉的产物,它是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是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显著提高思想教育效果,而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平台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当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建立必要的网络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传播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让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助于吸引公众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关注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日渐看重科学技术的力量,“技术主义”日益盛行。许多人随之将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置于做人的首要因素,并将此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相对立。从宏观角度讲,教育即使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人发展的需求,一个人之所以要通过接受教育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不否认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身的进步,满足了自身的发展。这表明,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理应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必须重视在人才成长中的基本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责任之一恰恰就在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网络传播是任命更加重视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价值问题,可以使科学人才更深刻地感悟到思想道德素质的意义。当代网络社会的发展,已经在社会形成了一种影响社会和人们思想的网络文化。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认识、情感、思想和心理。因此,一定的网络文化总是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并同通过一定的熏陶使人们在精神、心灵、人格等方面产生认同和塑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强化其对网络文虎的影响和引导,能将社会对个体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要求逐步灌输于熏陶中之中,内化于心,外观于行,使个体感受到网络文化背后的思想内涵、道德追求和审美倾向,影响个体追求科学和高尚的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

3.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沟通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沟通。沟通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地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沟通,从一定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行为都是沟通行为,所有的动态思想政治教育现象都是沟通现象。这表明,无论是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和符号的运用,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信息转换是教育者相互之间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运用各种沟通形势交流的复杂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是始于沟通、运行于沟通过程、止于沟通过程的结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沟通。

网络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沟通方式,正在许多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说是受此信息传播新技术影响最大、最直接、最深刻的领域之一。网络传播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特别是网络传播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它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传播和更新速度快、跨越国界、检索方便、易复制、多媒体、超文本、交互性强等优越性。它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船传播结构,提高了传播的交互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现代沟通方式的强势和优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旦研究和利用网络传播,借助网络传播的平台,就能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强沟通的有效性,不仅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能能够适应形势,更重要的是在网络沟通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信息化时代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而互联网正是这一时代人们用来更加充分的认识世界,更加广泛地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这种新工具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环境多样性和交互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网络文化环境多样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单一性的挑战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坚持以正面导向和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一般在课堂上很少引述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也只是找寻一些与马克思理论有联系的点进行讲授。但在网络条件下,人们可以独立接触到形形的不同于课堂上讲授的理论和社会思潮,其中的理念和文化对于一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为成熟的人而言,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冲击和混乱。因此,网络给我们提出了任何对待和黑醋栗网上非马克思理论和西方社会思潮多样性的问题。

2.网络沟通交互性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向性的挑战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课堂讲授为主,是一种单向的“传授”模式。这种模式一般缺乏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和自由发挥空间,也很难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并且容易缺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流,信息反馈慢。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在大学校园经常受到学生冷落的原因之一。

(二)网络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冲击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包括含静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又包含动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静态模式是指一个静止着的

模式,或者说是演变(下转第12页)(上接第10页)中某一个时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它的组成要素是教育客体(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载体。所谓的动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是运动着的模式或者可以说模式的运动。它包括:运行机制的速度、节奏、干扰因素和差异问题。

网络和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冲击是一个综合性覆盖性的。网络特有发的信息集成性、双向交流性和选择性,使思想信息表达更直接、自由;思想信息的和搜集更客观、方便;思想信息的交流更民主、平等;教育过程得到延伸,教育主体间的思想在相互影响中完成;教育目标在资源和引导为主的基础之上实现。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单一想多样、由单向向双向、由封闭向开放、由简单传授向民主交流转变,从而冲击和重新确定新的教育模式。

(三)网络文化环境的丰富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网络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网络文化的发展使人们从传统途径接受的知识大为减少,网络提供了一个极为宽松的文化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对信息源

的监控以及对信息的过滤变得困难,各种各样具有自由度的信息,以十分低廉的成本实现并及时传播。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信息质量无法保证。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个体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增强了。另一方面,西方强势文化也乘机在冲击着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对我们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这很容易造成人的价值观念的迷失,导致理想的动摇和信念的滑坡,扭曲和侵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如何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提高教育者的网络教育能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未来更好的来完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高校辅导员就必须利用各种资源来提升自己在网络宣传及信息获取等方面的能力,配和学校等部门的宣传计划,完善自身的宣传手段,来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

2.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教育体系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实施者及计划者,各高校应该在原有的宣传教育部门之下建立起一个新的、能够适应当前时代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这个机制下能够顺利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与改进、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及教育成果的考差及评估。通过这样完整的机制来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才能取得良好的或者意想不到的结果。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范文11

关键词:导师 研究生辅导员 合力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37-02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高校中,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主体中的两支重要队伍,他们与研究生培养最为直接和密切,肩负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任。为使育人达到更好效果,不断探寻和丰富育人方法是重要途径,构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正是其中之一。

1 合力育人必要性分析

1.1 共为主体,共担责任

教育部2010年颁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建立起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与此同时,各高校相关研究生导师责任制管理办法相继出台,以我校西南政法大学为例,《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看出,导师与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责任重合之处。

1.2 正视现实,寻求改善

导师和辅导员服务对象具有一致性,责任规划具有重合性,那么他们的工作关系应当比较密切。可现实情况却有所不同。据华南农业大学某一课题组对全国部分高校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与交流情况做随机抽样调查及深度访谈,得出两点结论:(1)导师与辅导员平时交流少,有问题时交流多;(2)导师与辅导员交流意愿弱,辅导员与导师交流的意愿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研究生群体中也做过一项调查,得出“在日常管理方面,如有事由需要请假的情况,有50%的同学认为只要和导师请假就可以,还有45%同学认为和导师请假或向辅导员请假都是必要的,5%的同学觉得只需向辅导员请假。

经访谈了解我校导师与辅导员之间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模式得知,与上述高校基本相同。一是,大部分研究生重导师轻辅导员;二是,导师之间差异较大,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作用视各人而定。三是,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缺乏合力育人的保证,随意性强。

1.3 追求教育效果最大化

“合力”本是一个物理学术语,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作用在质点上的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如果与某一个力F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F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 (resultent force)。”寻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是为推动研究生在校期间,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使研究生教育效果最大化。导师和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育人过程中,两支队伍育人工作既有交集又各有侧重,工作方式独立,未形成合力机制,没有达到对研究生培养齐抓共管的效果,使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大打折扣,这种背景下探讨推动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相互沟通交流、明确双方的工作职责、构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实属必要。

2 导师与辅导员在育人中的优劣势分析

2.1 导师方面

与辅导员相比,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优势明显。首先,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确定师生关系是双向选择的结果,研究生对导师认可度高;其次,导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学术造诣在学生中更易树立权威;再次,研究生从导师处受益更直观。主要体现在学识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和就业机会等等。最后,现行的教育体系下,导师对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具有重要影响。上述种种优势使得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的地位更高,研究生跟导师关系更为紧密。

当然,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相比辅导员而言,也会存在劣势。比如,导师往往仅凭借个人的生活工作经历和经验给学生以指导,未接受类似于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应急事件处理等专业培训,使得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又如,导师除带研究生外还会参与授课、课题研究、挂职锻炼、校外兼职、出国深造等,这将导致对研究生的指导没有时间保证;另外,高校导师群体中既有共产党员、无党派人士,又有派及群众,部分导师自身政治意识不坚定,从未参与过研究生党建工作,这种情况下开展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

2.2 辅导员方面

就辅导员而言,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强有力的党组织资源是其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优势。辅导员队伍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仰,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并转化为引导、教育学生的传导能力。此外,各高校都很重视辅导员队伍培训,使得辅导员具备心理咨询、职业规划以及学生突发事件发处理能力和技巧。不仅如此,辅导员相比导师而言更为熟悉涉及研究生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研究生工作动向,能及时向研究生传达关乎其利益的最新政策。同时,丰富的学生工作历练让辅导员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借助党、团、班级建设等平台营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劣势在于,与导师相比,辅导员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不足。研究生中既有硕士又有博士,他们学历高、自我意识强,其中一部分人在年龄、党龄、学问、科研能力、心理成熟等方面与辅导员相当甚至超过。这就导致辅导员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往往显得缺乏权威,进而“言轻”。另外,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只要完成规定的事项,就可以顺利拿到学位,也就是说,研究生读书期间,不与辅导员有任何交集也不会对毕业有什么影响,使学生缺乏与辅导员联系、沟通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导师和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各有优劣,各自存在互补的空间。探寻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即是利用两者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合作育人,扬长补短。

3 借助优势弥补劣势,构建合力育人机制的途径

导师和辅导员在育人中各有优劣势,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人,两者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对研究生的教育影响重大。

3.1 加强沟通,树立合力意识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加强双方沟通,树立合力育人意识是前提。如何建立并拓展双方沟通的平台是重点。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沟通已经不局限于面对面交流,包括线上和线下。线上是指通过运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新媒体手段使导师和辅导员不受地域和环境限制而互动。例如,通过学校的微信订阅号推送优秀辅导员和导师事迹,特别注重其思想政治育人事迹的宣传;学院、年级建立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一体的育人qq群、微信群,方便随时沟通。线下是指由学院分管领导组织,在召开学院导师会议时增加与辅导员交流环节,辅导员就近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学生活动开展与导师展开交流。亦或是定期在校级层面举行导师与辅导员交流沙龙,围绕育人展开话题讨论,在学校形成导师重育人、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的氛围。

另外,也有学者指出,必须明确界定在哪些情况下,导师需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哪些状态下,辅导员需主动与导师沟通。本文认为,这个更倾向于建立导师与辅导员的分工机制,如果分工明确再加上沟通平台的搭建,相信双方的交流会逐渐增加。

3.2 保证机制,拉近双方距离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属于两支不同队伍,双方接触少,距离远,需要通过制度的保证来拉近彼此距离。

3.2.1 统一机制

高校应加强导师和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共同管理,建议由分管研究生教学副院长兼任党总支副书记,分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便于从管理层联系两支队伍,有效整合双方资源,拉近双方距离。

3.2.2 融合机制

高校学工部门要介入导师队伍培养环节,在导师资格申报时除了对其学术成果有要求之外,还应当对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想法、规划进行考察,从导师进入门槛时就对其强调导师在这方面的责任和重要性。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规定青年导师应兼职不低于1年的辅导员工作,作为考核内容硬性规定,为拉近今后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打下基础。

3.2.3 激励机制

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导师、辅导员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与合作。高校可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最佳导师”、“最美辅导员”等活动,并扩大宣传和活动的影响力,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导师和辅导员的育人工作表示认可。不仅如此,还应对他们的育人案例做推广,在队伍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3.2.4 考核机制

高校定期会对研究生导师进行考核,虽然考核制度上会对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规定,但缺乏对研究生育人方面的具体指标和佐证材料,应当在考核机制上做出具体规定。例如,与学生的谈心谈话记录,为学生就业、实习等提供单位数量等等。而在对研究生辅导员的考核指标中,应增加与导师互动情况的要求,邀请导师参与研究生活动的数量、人次等规定。

3.3 明确分工,发挥最大效用

应当对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进行进一步明确,以杜绝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权责不明或者推诿等现象。通过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和边界的梳理,确立导师和辅导员各自的分工,以分工促合作,发挥合力育人最大效用。

研究生导师的职责是教书和育人,即科研能力培养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两个方面。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包括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乃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导师利用自身优势在学术道德、科研创新、职业发展规划、就业等领域成为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而辅导员则在政治理想信念、思想教育、党团班级建设、心理健康等领域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并结合学生日常管理、奖助等领域开展育人工作。当然,既有分工也要有协助,分工并不是独立的,导师和辅导员在分工范围内,双方都应予以对方帮助,主动与对方沟通。之所以要有分工主要是避免职责真空,树立各自的责任意识。并且,让研究生清楚两者的分工,使其在接受管理时有的放矢,以起到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茂华,李尚蒲.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45.

[2] 白勇,李伟元,孙一娜,赵和.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相互协作的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2):

65.

[3] http:///link?url=h6ZYLHcmZdL9r4vn7F--hZkDY6C9fEpVgYfTo09JDzbhLS5LkBoxIPJXktaiJDFT8zl__t-aocAyTU7Iqq6ZPqvwQMWufWYRwS8h7mN1Wua,2016年7月20日访问。

[4] 蔡茂华,李尚蒲.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47.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范文12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的品德直接影响着学生。要发挥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指导作用和效应,班主任自身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关键词:好班主任 德才兼备 管理艺术 凝聚力 协调能力

1、首先,要德才兼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是不可能教育出具有良好道德的学生的。老师高尚的道德能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意识。教师的积极情感富于生动性和感染性,可以引起学生心绪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形成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健康情绪。教师坚毅的道德意志对学生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它能增强并鼓舞学生锻炼坚定的意志和良好的道德习惯。老师要勤奋钻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端正教学思想。因为学生佩服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老师,也最容易接受这些教师的教诲。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知识才能迅速增长,智慧才能良好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德才兼备。

2、要有管理艺术。班主任要领导好班级,不仅要重视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更要重视管理艺术。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2.1 “严”字当头,“爱”在其中。班主任应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提出严格的要求,但不能简单粗暴.而应耐心细致的作思想感化工作,努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这就是要求班主任要具备一副慈母般的胸怀,关心爱护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昧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

2.2 关心学生生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高中生大多住校,他们远离亲人,渴望得到关心。班主任应从关心每个在校生生活入手,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密切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例如,学生生病住院需班主任陪护在身边,并为他买来可口的饭菜和应季的水果;每逢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与住校生一起过等等。经过长期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学生一定会被感动,也就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了。真诚的关心是与学生沟通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2.3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亮点,因势利导。魏书生老师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包括表现差的学生……作为一名老师应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用他自己的光芒,去照亮他自己的黑暗,是最节约能源的方法。”平时,对于后进生,班主任要十分注意观察,了解他们的细微变化,一旦发现其某些长处或“闪光”的东西,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和鼓励。后进生平时听到的大都是批评,一旦听到表扬,必会感到十分的意外和惊喜,这是激发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的“催化剂”,也是沟通师生感情的良方。

2.4 善于与学生沟通。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沟通,以强化管理。管理学理论指出,群体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关键环节,这符合社会心理学有关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这种沟通不仅是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和观点的交流,而沟通又在心理因素和交流动机的条件下改变人的行为。所以,班主任掌握沟通的理论和技巧,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很大作用。例如,在沟通过程中,对待性格内向、语言交流能力差的学生要动脑筋为他们创造沟通的环境及条件:可采用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综合的方式。以书面沟通为开端来进行语言交流,逐渐消除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紧张心理;在书面表达流畅的基础上,再培养口头沟通。这也为学生具备正常的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3、要有凝聚力、协调能力。班主任除了是班级的总领导者,也应是各科任课教师的核心,把他们紧紧凝聚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搞好同学们的学习。为此,班主任应多与任课老师联系、沟通,让他们有信心把这个班教好,并把这个集体的信心传递给学生,鼓舞他们发奋学习。在应试教育指引下,学校只以学生成绩来考察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因此,不免有老师为提高本学科成绩而一味挤占学生时间:自习课去上课,作业、活页练习没完没了地发,试没完没了地考。这样虽然单利成绩上去了,但只能是一枝独秀,不能遍地开花,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最终赢得高考的胜利,班主任应能发挥其协调作用,从整体上合理分配利用学生的时间,使学生各科齐头并进,打整体战,并最终取得胜利。

我认为,班主任如果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一定是个同学喜欢、同行欢迎的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