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时间:2023-06-07 09:32:23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范文1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alent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

主办单位: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0114

国内刊号:11-2642/C

邮发代号:82-44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国际交流范文2

加强要素建设,抓好大提升。为了不让每一位游客失望。抓好“六大提升”一是提升景区品质。进一步优化整合全县景区资源,打捆创建5A级旅游区。加快与涪陵、丰都共同将“大环线”打造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推进“数字建设,实现旅游“一卡通”强力推进大旅游集散中心、世界自然遗产展示中心、芙蓉湖开发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提升通畅程度。加快构建快捷通畅的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早日开工建设白马电站,通过航道与长江连接,构建起大与三峡互通互动的黄金旅游线。加快旅游支线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充分发挥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等大交通骨架作用,加快实施世界遗产地旅游环线公路建设,早日使各景区景点形成环线。三是提升城市档次。加快把县城打造成为“山水秀美、生态良好、和谐宜居、充满魅力”现代山水园林城市,把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度假旅游之城、户外运动之城、生态环保之城”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百星工程”确保2011年全县酒店总星数达到100颗。四是提升文化含量。继续深入挖掘和加快打造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户外休闲时尚文化、民间特色的马术文化”和山区少数民族文化。五是提升生态质量。强力实施“森林工程,倾力打造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县。六是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开发提升羊角豆干、江口鱼等一批风味独特、携带方便的特色旅游商品。加快构建“公共设施、标准服务、安全保障、旅游信用和市场治理”五大服务体系,力争让每一位游客满意。

经历了15年的历程。15年来,旅游自年正式对外开放为标志。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创新思路抓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理念,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已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已拥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2张“世界级名片”和部级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国家岩溶地质公园及中国户外运动基地等8张“部级名片”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亿元。今年17月,接待游客达287.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7%和98.73%

主要思路和做法是回顾旅游业发展的历程。

一、旅游在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谋划大思路。思路决定出路”15年来。完成了一次创业”但在全国和国际上的知名度、美誉度还很弱。为了加快将“打造成为“中国的乃至“世界的县委专门召开全委会对旅游“二次创业”进行了专题部署。今后几年,县将围绕打造“休闲度假胜地、户外运动天堂”按照“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整体跨越”总体要求,强力实施以做大游客总量、做强旅游经济为核心的旅游“二次创业”立足“领先叫响全国、享誉世界”加快建成中国旅游强县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力争2011年,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超过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亿元;旅游投资规模累计超过80亿元。

二、推进旅游资源深度整合。一是整合旅游资源。由政府出资1亿元组建“市喀斯特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实施景区经营权回购、新景点的保护性开发等工作。已融资3.06亿元全面完成对天生三桥、等6个景区51%股权回购,推进大整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了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开发权“三权分离”所有权、保护权、经营权和开发权“四权合一”二是整合关联资源。通过打好“遗产、体育和文化”三张牌,创立了旅游、体育、文化“三位一体”关联产业互动、品牌组合营销的发展模式,并以此带动现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三是整合行政资源。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县长和县委专职副书记等县领导任副主任,有关部门和有关旅行社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管理委员会。完善了每月一次邀请旅行社参会共同研究旅游工作的例会等多项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四是整合经营资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加快旅游集团公司组建进程,下设了森林公园开发公司、喀斯特开发公司、酒店娱乐管理公司和国际旅行社4个子公司,力争届内上市,制度层面上确保旅游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超常发展“国内游”按照“开发港澳市场、做大东南亚市场、发展日韩市场、开拓欧美市场”入境市场开发方略,强势大营销。成功的宣传营销是赢得市场的保证。县从今年起每年筹资6000万元强力宣传营销。一是实施“全球营销”工程。大力发展“入境游”今年重点在及地区“六大板块”主要城市掀起全方位、多角度、地毯式的宣传营销,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游客总量有极大提升。二是实施“组客入武”工程。统筹全县119个县级部门、乡镇和企业组建了16个旅游营销集团,直接分包进驻“六大板块”城市进行“点对点”宣传促销。加强与知名旅行社的合作,建立旅行社组客来武重奖制度。加强市内外旅游营销合作,加快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三是实施“形象再造”工程。坚持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策划一些影响大、轰动效应强的活动。今年起,中央电视台海内外频道黄金时段定期播放旅游形象宣传片,六大板块”主要城市电视台黄金时段定期播放旅游推介片;部级报刊和“六大板块”主要城市报刊上登载旅游信息和旅游广告。精心制作旅游专题网页,并与国内外知名网站链接;旅游宣传资料进入主城三星级以上酒店、宾馆。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一批影响大的赛事节庆活动。精心制作一批旅游书籍、光碟、画册、地图、歌曲等旅游文化宣传品。与等国际知名导演合作,早日启动《印象·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同时,拍摄一批反映地方特色的影视剧来强势推介旅游、展示形象。

国际交流范文3

记者(以下简称记):前不久的“两会”上,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在去年12月份举行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主席强调指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您作为中国教育峰会组委会秘书长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教育峰会的基本情况吗?同时,我们想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的举行将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什么特别的影响?

聂嵘(以下称简聂):在‘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确定以后,我们可喜的发现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推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提及度很高的社会性话题,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达到了新的高度,整个社会对于教育所投入的资本也大幅度得到了提升。教育战略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组成部分,教育的运行和发展关乎着国家的国民素质、科技底蕴、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尤其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教育这个概念的外延获得了很大的延伸,我们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教育这个话题,套用一句流行语言就是‘教育无处不在”。“科博会”是一个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交汇碰撞的一个平台,教育同样需要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大范围世界性的交流和深度高层的对话对于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有这样几点作用,一是从思想思维创新、体制制度创新的角度探讨和研究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发展动力;二是可以真正实现在协调、交流、全面的背景之下进行教育热点话题的探讨和经验交流;三是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大型的教育交流活动也不是很多,我们的教育峰会汇聚了众多的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和相关产业精英,这将给我们积累大量丰富宝贵的经验,我国的教育事业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期,这些经验和交流成果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2003年的首届中国教育峰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期间得到了海内外众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产业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他们来自包括幼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新技术支持商、课程课件商、新兴教育等众多领域,“会展结合”是教育峰会的特色之一,展区分别展出了数字模拟教育、国际院校合作、高端教学成果、大学生创业园、民办教育成果、网络教育

等。

POST/mag/input.aspHTTP/1.1Accept:image/gif,image/x-xbitmap,image/jpeg,image/pjpeg,application/vnd.ms-powerpoint,application/vnd.ms-excel,application/msword,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Referer:192.168.0.81/mag/input.aspAccept-Language:zh-cn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User-Agent:Mozilla/4.0(compatible;MSIE5.0;Windows98;DigExt)Host:192.168.0.81Content-Length:52317Connection:Keep-AliveCookie:ASPSESSIONIDSQRDQCSQ=DDKDLDHDNHFBKABNJJCALCFOcontent0=

据悉,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作为“科博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于2004年5月底在北京如期举办, “科博会”全称为“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是由科技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贸促会、国家矢口识产权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2003年第六届“科博会”筹划期间,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之下,并结合教育发展潮流和我国的教育现状,特别推出了‘首届中国教育峰会”。举办期间,海内外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产业的企业家齐聚北京,对教育行业及相关产业的一系列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成为了‘科博会”的一个新亮点。今年,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将如期举办,更是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本刊记者最近特别采访了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组委会的秘书长、北京五星环宇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聂嵘博士。

记者(以下简称记):前不久的“两会”上,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在去年12月份举行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主席强调指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您作为中国教育峰会组委会秘书长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教育峰会的基本情况吗?同时,我们想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的举行将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什么特别的影响?

聂嵘(以下称简聂):在‘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确定以后,我们可喜的发现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推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提及度很高的社会性话题,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达到了新的高度,整个社会对于教育所投入的资本也大幅度得到了提升。教育战略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组成部分,教育的运行和发展关乎着国家的国民素质、科技底蕴、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尤其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教育这个概念的外延获得了很大的延伸,我们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教育这个话题,套用一句流行语言就是‘教育无处不在”。“科博会”是一个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交汇碰撞的一个平台,教育同样需要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大范围世界性的交流和深度高层的对话对于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有这样几点作用,一是从思想思维创新、体制制度创新的角度探讨和研究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发展动力;二是可以真正实现在协调、交流、全面的背景之下进行教育热点话题的探讨和经验交流;三是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大型的教育交流活动也不是很多,我们的教育峰会汇聚了众多的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和相关产业精英,这将给我们积累大量丰富宝贵的经验,我国的教育事业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期,这些经验和交流成果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2003年的首届中国教育峰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期间得到了海内外众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产业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他们来自包括幼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新技术支持商、课程课件商、新兴教育等众多领域,“会展结合”是教育峰会的特色之一,展区分别展出了数字模拟教育、国际院校合作、高端教学成果、大学生创业园、民办教育成果、网络教育

等。

本届峰会将基本延续上届的成功模式,并且力求新的突破,我们将努力促进交流的信息量更大、信息范围更广、延后合作交流更多、持续影响更大。本届峰会的论坛设置是在咨询了多方专家并且经过反复筛选才最终确定的,主要落在了大众化教育与就业、民办教育、教育投融资与良性持续发展、教育改革发展、企业培训与人力资源建设、继续教育等几大领域。总体上我们的活动安排依然是本着“搭建平台、交流思想、汇聚商机、促进合作、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采取研讨交流和成果展览结合的方式,具体安排了专题论坛、会议展览、推介项目对接洽谈、专项交流等多场主题活动。

本届中国教育峰会突出的重点是:第一,更加注重国际化交流,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教育峰会将重点推出中美教育合作的论坛和展览,在中美教育历史比较、中美教育课程合作、中美教育交流等方面进行研讨和交流,并且.邀请美国教育界代表团一行近五十人与会访问、交流、考察、洽谈,这么大规模的中美教育领域的直接对话是前所未有的,它将给我们的峰会带来更多的希望。第二,更加注重教育相关产业商机的展现与对接。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升级发展,教育相关产业的迅速兴起,都是顺应了教育发展的大潮,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教育课件界特别是国际化教育集团关注的中国教育峰会在本届要全面启动实施这方面的开发计划。第三,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本届教育峰会将在教学改革、体制探索、学生就业、职业培训、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国外就业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第四,突出创新理念。创新是发展的不竭源泉,本届教育峰会将大力挖掘创新理念,尤其是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并且为此特别安排了高校的高新技术推介项目洽谈,希望能够让创新意识在中国高校掀起一轮高潮,通过建立某种机制或者成立某种机构能够保持和促进高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活动,目前教育峰会组委会已经获批了在高校建立飞,J造发明基地”的计划。

最后有关中国教育峰会的意义,我想最主要的是在于中国教育峰会为中国教育事业提供了一个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话平台,有利于展示最新的教学成果和教育信息,有助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内外交流和相互合作。

国际交流范文4

(一)校际交流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由于目前国内高校均十分重视学生到国外交流学习,校际间交流学习覆盖的合作地区不断扩大,涉及高校日益增加,参与国外交流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多。以笔者所在学校浙江传媒学院为例,2011年赴海外及港澳台地区进行短期、中长期交流学习的学生总数为154人,是2010年(58人)的2.6倍。而2012年赴国(境)外交流的学生又增长至166人,比上年增长8%。同时,2011年到我校进行交流活动的海外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总量为115人,是2010年(41人)的2.8倍,2012年人数又增至141人,比上年增长23%。

(二)交流专业和学科多样化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从境外院校赴中国交流的外国学生从以前的单纯学中文扩展到各种专业学习。比如,浙江传媒学院2010年之后,接收的国际生从过去全部学习中文,发展到现在除传统的中文语言学习之外,拓展为新闻传播、摄影、媒体制作、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课程的,所涉及的学院也已从单一的文学院,发展为包括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在内的多个学院。

二、国际学生交流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而完善的国际交流生规章制度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成绩显著。但在各国学生间交流上,仍有些问题必须亟待我们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其中,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是,还尚未建立全面有效的与国外高校校际交流的规章制度;在校际学生交流方面规范完善的制度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国外高校校际交流的进一步开展和实施。比如目前在许多高校当中,成熟的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由于国内外高校在课程学分、课程名称、学时量和学分值等许多方面存在诸多不一致,科学而公认的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制度的缺乏会让广大学生对校际交流存有隐忧,严重影响其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积极性,进而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二)欠缺规范和协调的国际交流生管理

高校内部各级学院与各行政职能部门是高校校际交流各项政策和措施得以真正贯彻落实的租住保障。国际交流生工作涉及到学生学籍管理、选课指导、宿舍问题、返校后学分认定、奖学金评定等手续。多部门多头管理容易产生责任不清,管理脱节问题。职能部门之间容易产生沟通不够紧密、工作衔接不到位问题,导致教学管理不到位等,影响交流工作的落实以及顺利开展,同时也会制约学生参加校际交流的积极性。

(三)国际交流学生的语言障碍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国境交流的学生的语言障碍,二是提供给外国交流生的国际课程较为缺乏。目前,国内高校本科生在与国外(境外)高校的校际交流中,基本上都以英语为媒介语言进行,无论是赴国(境)外交流的中国学生,还是来中国交流的外国留学生一般都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但目前学生考雅思托福的提前意识不够强烈,无法及时提供交流院校要求的雅思或托福成绩。

(四)缺乏成熟的国际课程

课程国际化是教育化的重要内容。目前,部分高校课程由于缺乏长期的学术积淀、充分的师资培养以及相关系列课程丰富的教学经验,国际课程内容较随意、系统性不足。教学内容根据国外留学生的兴趣安排、科学性、合理性及与当地高校资源的适配性都较差,总体国际课程设置不够成熟,暂时无法提供有特色的、完善的国际课程或双语课程,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真正吸引有兴趣的外国留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

三、建议和对策

(一)完善高校本科生校际交流的法规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缺乏公认、完善的高等教育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系统的现状,国内各高校也应根据自己特定的需要,研究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系统,完善改进交流生课程学分转换、成绩评定标准制度。另外,还需积极健全学生交换项目的选拔考核制度、交流期间的安全应急机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保障各项交流项目的完成质量,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的开展。

(二)探索高校本科生校际交流的激励机制

为鼓励中国学生赴境外交流以及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交流生,应设立高校本科生校际交流奖学金或者校际交流助学金。交流奖学金可以用于奖励参加校际交流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国内外学生,而校际交流助学金可以用于资助品学兼优、出国交流意向强烈但是家庭经济困难但的校际交流学生。

(三)开发特色国际化课程

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应努力开发与时俱进的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的课程强调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吸取外来优秀元素的同时,注重保持和张扬自身的特色,旨在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将其他国家相关人文、社科等知识和经验融入本国高校专业设置和教授的课程。开发特色国际化课程应将课程国际化理念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纲要和人才培养目标之中。国际化课程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开发通过国际比较与借鉴得以延伸和扩大传统学科领域的课程、国际学科特点的课程、跨文化交流课程、引进外方课程、两国高校共同开发的课程。

(四)积极开拓新的交流合作模式

校际间的交流合作我们不应拘泥于传统合作模式,而应努力创新思维,积极挖掘非传统合作模式,如探索双联或多联合作(两国两校、两国多校或多国多校)、各类短期互派学生修读学分课程、暑期实践学分项目、海外教师辅导制项目、两校学生联合作课题项目、学生海外带薪实习项目以及跨学科研究项目等等。

四、结语

国际交流范文5

[关键词]话语交流 国际合作 话语伦理 互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024-03

在国际合作过程中,误解会时有发生,而话语交流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的基本途径。通过话语交流,人们可以分析产生误解的原因,化解矛盾和分歧,增进彼此了解,促成相互信任。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各不相同,跨文化交流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隔阂甚至矛盾和冲突。为了增强沟通,促成国际合作,话语交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交流,人们可以协调内部与外部行为,促成个体收益和整体收益实现合理化。因此,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必需加强话语交流的互动意识。

一、话语交流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

西方国际合作理论新自由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基欧汉认为国际合作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矛盾与冲突,相反,合作与冲突是同时共存的,而话语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诱发性”信任,从而使国际合作“变得更加容易”[1](p46-50)。不管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还是促成国际合作,话语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话语交流是国际合作得以顺利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话语交流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交换或者讨价还价,话语交流还可以塑造指示对象,使其“富有感召力”[2](p14),从而使国际合作变得更加容易实现。话语的功能不单是将指示对象符号化并加以传达,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话语行为人的形象,体现话语行为人的思想意识形态。正如法国话语理论大师福柯所说,“不能把语言的能指简单地归结为其内容或者表达,而应把语言当作系统形成这些话语以及所言及的对象来研究[3](p62)”。在现实世界中,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无一不是以话语交流为先导,在经济合作中所涉及的权利、收益、分配等关系无一不是话语交流产生的结果。因此,不涉及话语交流问题,就无法真正解决国家间的合作问题。国际合作其实就是话语交流形成的结果,只有通过沟通交流才能达成共同的合作目标。

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影响最大的建构主义合作理论代表人物温特教授指出国际合作从来都不是在“沉默”中进行的[4](p152),话语交流在国际合作过程中起着沟通与协调的作用。国内不少学者也认为在国际合作过程中,话语交流是“代价最小的博弈方式”[5](p29),因为对话与交流意味着允许对方做出反应和评价,如果话语行为人能就话语内容的真实、真诚和正当性达成相互理解,就有助于从冲突走向合作。

在国际合作过程中,人们应当加强话语交流的互动意识。互动是指交流各方在交往过程中交替调整自己的话语行为以达成共识的行为模式[6](p18)。话语交流互动的模式包括协调互动和趋同互动两种。协调互动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人们调整自己的话语以影响对方,这一机制包括一系列针对受话人的人际间话语互动策略,即“说话人调整自己的言语方式以适应受话人的个性特点[7](p38)”。趋同发生在话语交流的过程中,话语行为人通过一系列的语言特征如语音、语调、停顿、话轮长度、词汇特点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以适应对方[8](p14)。话语交流中的互动涉及到一系列影响交际行为的动态社会心理过程,交际各方应当理解交谈时自己和对方的意义,进而调整自己的话语以使交际能顺利完成。在话语交流过程中,人们应当注意运用话语交流的各种互动机制,通过协调趋同,消除误解,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从而使国际合作得到稳步发展和巩固。

话语交流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话语交流并不是合作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所以,在国际合作的谈判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话语交流的各种机制,协调互动达成“同一”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合作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的不同等,从而使国际合作更加容易实现。

(二)话语交流促成国际合作收益实现合理化

国际合作总是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因为国际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各个行为主体的某种利益[9](p64)。这些利益可能是政治上的,也可能是经济上的。各国在交往过程中总是理性地思考着自己的策略,以实现自己收益最大化,其中话语交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合作过程中,话语交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话与商谈可以协调合作各方的需要问题,还可以平衡权益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从而使国际合作收益实现合理化。

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各国合作的价值理念和共同目标也只有在充分话语交流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如果没有充分的话语交流,合作各方就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就不可能形成共同一致的合作目标。即使已经形成临时的合作事实,如果不注意加强对话交流与沟通,还是不可能使合作参与者对已达成的合作目标保持忠诚,也不可能使合作得到稳步发展。

在经济合作过程中,谈判是促成合作,实现共赢的基本手段,而谈判本身就是话语交流的一种特殊形态。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时代里,所有国家都是通过话语交流这一方式进行沟通,从而达成合作,并最终使合作收益实现合理化。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的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话语交流更加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合作中话语交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国际合作中,理性话语交流的形成有赖于多个方面共同起作用。首先,话语交流应遵循伦理规范原则。话语伦理是一种互动式道德理论,它建立在平等对话理念的基础之上。在国际合作中,话语伦理强调话语的道德理性和伦理规范,它不仅为话语交流提供基本道德准则,而且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国际合作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起到缓解作用。其次,在国际合作中,话语交流还应当遵守互主体性原则,即话语行为主体之间应当奉行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

(一)话语交流的伦理规范原则

话语伦理是一种互动式道德理论,它建立在平等对话理念的基础之上,其作用在于为人们的话语交流提供基本道德准则。话语伦理通过话语行为人反思并调整自己的言语从而使国际合作得以顺利进行。德国著名的交际学家哈贝马斯在交往哲学的基础上建构了话语伦理学。话语伦理是指某一话语规范能够得到所有交际参与人的赞同,那么这一话语规范才是“有效的”,合乎伦理的[10](p179) 。根据这一原则,在国际合作中,话语交流的实践应当是互相包容,而不是排他的,每一个话语参与者都应当有平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所有话语参与人的权益都应得到平等重视。在话语交流的过程中,不论是说话人还是受话人都应当采取有利于达成共识或“同一”的交往态度,并按照所有话语参与人的平等利益调整各自的话语规范,使交流既没有内在压抑,也不受外来强制。

哈贝马斯提出在话语交流过程中话语行为人应当思考自己的话语是否符合伦理规范,并通过协调趋同这一话语交流互动机制调整自己的话语,从而达到一种自制状态。在交往过程中,话语伦理意识有助于话语行为人之间达成“同一”,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为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话语伦理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话语行为人应当选择恰当的话语进行交流。话语恰当是话语伦理的一个基本要素,通过话语行为人在交往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来实现。哈贝马斯认为恰当的话语应当满足三个条件,即话语的“真实性、真诚性与正确性”[11](p126-128)。话语真实是指话语所表达的意思真实有效,即话语的信息内容符合事实,而不是虚构或凭空臆造。话语之所以能够影响受众的意志、改变受众的态度与行为,是因为在交往过程中受众认为说话人的话语真实可信。所以,话语行为人应当自觉遵守诺言,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其次,说话人应当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诚恳,以取得受众的信任。总之,在交往过程中,话语行为人应当选择恰当的话语进行交流,真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才能使国际合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话语交流中的互主体性原则

哈贝马斯认为要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就必须承认和尊重社会中一定的共同规范标准――互主体性原则[12](p2)。互主体性原则是指话语行为主体之间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在国际合作过程中,话语行为人不应当推行话语霸权,更不应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他人,而应当采取一种平等的态度进行对话交流。研究表明,话语行为人往往通过推行话语霸权来追求自身价值的普遍化,而话语霸权常常导致交流失败,不利于国际合作。所以哈贝马斯提出,“在奉行自己存在方式的同时还应承认不同存在方式的合理要求,不论对陌生人或异己者是否反感或不理解,都应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不追求自身价值的普遍化”[13](p153)。

互主体性原则强调话语行为主体之间的平等与相互尊重,即在话语交流的过程中,说话人与受话人都采取一种平等、互利的态度进行交谈,这样的交流才能得到所有话语参与人的普遍接受,从而有利于国际合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国际交往中,合作各方只有相互承认,相互尊重,不推行话语霸权,不追求自身价值普遍化,才能建立起正常的合作秩序。

在国际合作过程中,人们应当充分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的差异,营造良好的话语环境。合作各方要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共同参与制定并遵守合作规则,在承认和尊重一定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话语交流环境,这是国际合作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良好话语交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培养

美国交际学家伯德对话语交流的机制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良好的话语交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特征[14](p207)。1.会话的进程为交互式。在话语交流过程中,话轮转换体现了双方交换话题的过程,话轮的长短反映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控制话题程度的异同。交互式会话进程是良好话语交流的主要特征之一。2.交际是理性的、诚实的。理性话语的形成有赖于话语行为人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对话语伦理规范行为进行自觉运用,说话人应当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评判社会,这样才会取得受话人的信任与支持。3.交际人履行自己的承诺。承诺是话语行为人向受话人许下的诺言。承诺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承诺人与受诺人之间存在一定的信赖关系,受话人会因为承诺人的承诺而产生某种期待。承诺的遵守是信任得到实现的基本方式,不守诺言,话语就会变成谎言,承诺人的形象也会因此受到损害。4.信息交换真诚,说话人比较专注。所谓专注是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事物上。一个专注的话语行为人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凝聚到交流上来,使交际对方产生信任感,从而使话语互动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与哈贝马斯话语伦理的变量相比,伯德话语交流的特征与人们的生活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这些特征代表了话语交流的基本规范,是良好话语交流活动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对于人们的学习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在会话交流过程中,人们应当自觉遵循这些规范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话语伦理意识和话语交流能力。

根据伯德话语交流的基本特征,良好话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鼓励话语行为人多说话,常交流,因为只有对话才可能促进交流与合作,而沉默不利于社会交往与人际沟通。其次,在话语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各种互动机制,尽量协调趋同,消除误解,逐步达到“同一”与共识。话语交流需要各方互动,因为交往行为是由交际各方各自构建的意义和话语规则构成的。话语交流各方应当认识和理解交谈时自己和对方的意义,进而调整自己的话语以使交流能顺利完成。再次,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应允许各方持有异议,尽量避免中断谈话。只要话语交流能不断进行,就可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根本上给予解决。

四、结语

在全球化语境下,通过话语交流来化解矛盾、消除误解是促成国际合作取得成功的基本途径。在国际合作过程中,话语交流应当以沟通为目标,以达成合作为导向,充分发挥话语交流互动机制的各种作用。掌握话语交流互动的技巧,善于言语交际,能使国际合作更加顺利愉快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基欧汉(著),苏长和等(译).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试论话语交流与国际合作[J].晋阳学刊,2007(5).

[3]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8.

[4]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惠耕田.沟通理性与国际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2).

[6]Philipsen,G.The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Theory of Pearce,Cronen,and Associates[A].In D.P.Cushman & B.Kovacic (Eds.),Watershed Tradition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Theory.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5,pp13-43.

[7]Coupland,N.,Coupland,J.Giles,H.,& Henwood,K.Accommodating the Elderly:Invoking and Extending a Theory[J].Language in Society,1988(17),pp1-41.

[8]Giles,H.,Mulac,A.,Bradac,J.,&Johnson,P.Speech Accommodation Theory:The Next Decade and Beyond[J].In M.Mclaughlin(Ed.),Communication Yearbook 10.Newburry Park,CA: Sage,1987,pp.1-48.

[9]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0]汪行福.通向话语民主之路――与哈贝马斯对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1]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2]阳海音.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8).

国际交流范文6

回顾我国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派遣与接收期

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起始,主要是中外双方互派留学生,我们把它理解为继续教育中外交流与合作派遣与接收期,是继续教育中外交流与合作发展初期。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派遣与接收留学生的主体是国家,对方学校以承担国家任务的形式对留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吸收主要依靠留学生个体进行。虽然这个阶段中后期国家加大自费留学生出国和接收力度,下放了留学生招生的管理权限,学校成为留学生教育的主体。但是国内外高校交流与合作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国外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理念交流还停留在留学生之间发生。

(二)吸收与融合期

随着留学生学成回国,带回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理念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外高校的合作和交流,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入到吸收与融合期,是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繁荣发展期。在这一阶段,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体是国内外高校,在国内外高校的推动下,优质教育资源不断相互吸收和融合。这时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中外合作项目以及一些高校与国外培训机构开展的非学历培训工作蓬勃开展。各承办高校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学习外国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特色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融合。

1.国际化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初步形成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下,管理人员“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强,留学归国人员特别是具有国外同类高校管理经验的人员参与学校管理,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现代化。教师到国外进修与讲学、参加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和访问考察,以及外国专家到中国学习、执教,这些都让我国教师学习和吸取了新知识、新理念。

2.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得到初步建立从国际化角度出发,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设置观念,以国际通行的教育质量标准为基准设计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先进、优秀的教材,及时补充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传授,加强对学生实际国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加大英语教学力度,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得到初步建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得到落实。各高校采取灵活的政策和措施,以“吸收、融合”的方式坚持合作开设课程,支持互派教师,互认学分,互认学历,进而提高继续教育国际竞争力。

3.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逐渐加强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我国高校积极争取机会主办或承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交流会,进行跨国界的学术交流和切磋,取长补短,不断提高;高等院校搭建了科研协作平台,拓展国际科研合作的渠道,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跨国合作研究,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科研合作;还与国内外政府、学术界和产业部门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

(三)创新与发展期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上教育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等院校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日益注重创新。只有不断消化吸收、不断创新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才能最终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事业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发展。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日益重视“强强”合作。我们的目标是发挥合作双方自身优势,打通国内外不同学习方式间的屏障,构建学分互认、转换的平台,并在合作过程中逐步实现国外课程、教学法与本国课程、教学法的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中国的自主教育,消除高等院校国别差距,实现国际化人才自主培养,并得到国外高校和跨国企业的高度认可。

二、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

来华留学教育工作是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度标志,是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学校良好的对外形象的重要渠道。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来华留学人员教育工作上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来自尼泊尔、俄罗斯、芬兰等11个国家超过100名留学生来华学习,2004-2006年学历留学生数占全省高校前3名,总数占全省高校前10名。2009、2010、2011年获得省政府奖学金资助各2人。已有16名留学生通过HSK汉语言考试。学校成立全省第一个留学生艺术代表团,经常被企业邀请去联欢。

(二)出国留学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留学生被选派到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学习是开启新中国出国留学教育的标志;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派留学人数较前一阶段大幅增加,同时,自费留学队伍也迅速壮大;加入WTO后,中国的继续教育市场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市场。近几年,国外大学、企业和教育联合体都看好中国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来华招生。这使众多的中国年轻人有机会选择去国外接受大学教育。随着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和高校办学自的增加,中国高校应抓住机会,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开拓输出渠道,实现跨国培养人才。高校要有效利用外资和外国先进的教育资源办学的途径,通过扩大输出中国留学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搭建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平台,合作培养国际型人才

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就是中方院校与国外高校签署国际交流生培养协议书,学生经过申请,可以去与学校合作的国外的学校进行为期几个月或者一年的交流学习,了解那里的文化、生活习俗,接受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全外语环境下学习国外优质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外高校也可以互相交换学生到中方的学校进行学习。有效实施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是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推进和进一步深化。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的开展能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自2006年以来,开展了与芬兰交换生项目。送到芬兰留学5批次共20人,芬兰方送到我校留学生来了三批次7人,教师3人;与埃及坦塔大学、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开展了交流生项目。与新加坡开展的交换生项目最具特色,新方老师到中方授课,采用全英语或双语授课方式,对学校引进外方教材,改造或对接中方课程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升继续教育国际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就开始开展中外合作项目,先后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合作举办护理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与美国卡普兰大学合作举办会计专业高等专科教育,与加拿大皇家路大学合作举办酒店管理专业高等专科教育,与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学院合作举办建筑设计技术专业高等专科教育。现正申报重点专业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项目,争取在应用阿拉伯语、机械、建筑等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有新进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应秉着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根本宗旨,重点加强与办学水平高、办学声誉好、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合作办学,切实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应积极开展面向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外语培训活动,着力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专业外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进一步改进外语教学,努力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大环境,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高等院校应以项目为抓手,整合中外合作办学资源,条件成熟时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更好的开展中外合作项目,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

(五)做大做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非学历培训项目

继续教育在学历与非学历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已出现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短期培训项目五花八门:各类语言培训;针对有意到国外留学的高中生、大专生或本科生开展以学术英语、基础课程为主的留学预科项目;提高领导力、执行力项目,企业管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工商管理,教育管理,公共管理等管理类教育培训项目;获取健康管理资质证书、知识产权管理资质证书、产业链管理职业资格认证、PMI资质认证、CFO资质认证、国际会计资质认证等职业认证培训项目;针对西方国家的学生及部分在职人士,开展汉语培训课程、汉语水平考试课程、汉语文化夏令营、中国国情与文化研修项目、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及水平认证等项目。非学历培训项目更注重培训内容和质量,对促进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推动。

三、结束语

国际交流范文7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教育,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办学包括国外高校假期短期实践、出国学习继续深造和高职院校与国际高职院校联合办学等方式。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工作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通过增加与国外一流高职学院或者职业认证系统联合培养学生,从而促进与国外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零距离对接,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和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的主要形式

1.1 教师互换的对外交流模式

虽然我国高校教师出国培训越来越多,但还是应该争取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到国外参观培训,不仅要出去学习,也要派教师到国外交流讲学,使教师在学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签订人才互换培养的协议。以中德交流办学为例,两个国家虽然政体和国情都不相同,但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大致相同,所以两国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可以拓展到对方院校授课,熟悉对方的社会环境、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考核方法的认定,这有利于双方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突破语言障碍、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授课能力。

1.2 “2+2”继续深造的交流模式

两所院校签订委培协议,在本国家读本专业两年之后,再到对方学校继续本专业的研读,毕业后颁发两国联合认证的学历证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自由择业。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更全面的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能力和适应能力。虽然这种继续教育的学习模式很好地综合了专业知识,缩短了学习时间,但是学生的语言和专业知识都需要达到较高的标准才可以实施,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使之逐渐具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1.3 共享教学资源的交流模式

国内高职教学更强调的是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国外教学,尤其是德国,更强调的是工作的德行操守,简而言之就是操作流程的规范和专业技巧的深入剖析、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专业考核的多元化。两国合作办学,可以将国外的教学优势逐步渗透到我国的高职院校。以我院为例,我院与美国荷晶大学联合办学多年,硕果累累。中美双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实施、学生考核、教师互访、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紧密而富有成效的合作。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为我院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学生拓宽了发展途径,也为地区建设提供了有用的人才。

1.4 加强师生短期国外培训的交流模式

利用寒暑假期进行国外短期交流培训,这个培训可以是项目的共建,也可以是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研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两个手段: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是靠自己培养。所以学校应不断地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树立“教书育人、德行为先、扎实专业”的教育思想,培育良好的行为规范,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通过培训,可以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增强教师之间、职教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2 国际交流办学应具备的条件

2.1 完善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

根据院校特点,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老、中、青的梯队建设,培养专业骨干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例,引进专业带头人。为了适应国际交流办学的要求,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更新教育观念,组织教师专业能力的锻炼,积极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提高科研转化能力,提高教师在国际交流和企业中的认可度。

2.2 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中外合作项目所招收的学生一般要求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有参加项目意愿的学生迫于以后求学的压力,在进入项目前将对自身英语有一定程度的强化练习,在国内学习的第一年,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强化英语的措施。参加合作项目的学生较一般学生有更多和更早的机会接触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定,除了根据专业的地域特点、企业的用人要求进行设置外,还要根据国际交流院校的国家政体和国外当地针对行业的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环节中既要考虑到两个国家的企业要求,还要结合两个国家的实际情况,连同学生自身的语言特点共同设置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

2.3 借用企业平台,建立完善的国际共享教学资源

国际交流办学除了可以了解国际市场、扩大学生就业机会、提高国际声誉之外,最大的优势在于共享国际资源,但是单纯依靠学校将所有专业的实训设备准备齐全,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设备的更新和维护都将面临巨大挑战。所以我们更需要依靠企业的力量,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基地的建设必须要结合专业的特点,细化到每一节实训课到哪个基地完成都要事先做好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到外国际交流办学提供学习保障。

3 建立“三方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国际交流办学的过程中,建立“三方一体”的教学模式,即结合企业、国际形势、学生自身要求三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做到根植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服务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共赢”;与国际交流办学,共享国际教学资源和平台,完善课程体系,拓宽专业领域,建立国际声势,多方位的打造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4 综上所述

我国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的调整,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具有扎实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加强中外交流办学,与企业深度合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际市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我国高职学生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同时对完善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蕾.国际交流与合作及其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2(23).

[2]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办公室.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研究开发工作[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

[3] 宋学善.开展对外交流促进教学改革[J].新美术,1994.

国际交流范文8

引言

1.问题的提出

元培学院是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的产物。出色的本科生资源、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为学生国际交流提供了良好基础和保障。元培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国际交流,努力开拓合作渠道,逐步建立了一批学生对外交流项目。除校际常规的学期交流、暑期学校、暑期科研等交流项目外,元培学院自身开展的项目有:北京大学—耶鲁联合本科生项目、北京大学—培泽学院项目、迈阿密大学暑期实践项目、斯坦福大学本科生研究实验项目、北京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暑期研究项目、北京大学—纽约大学学生交流思想论坛、批判性思维与写作英文课程,以及北京大学—南加州大学视频互动世界课堂等。元培学院各类学生交流项目设置齐全,因而成为很好的研究样本。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是多样的。国际交流一方面改善了学生知识结构,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国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本文以元培学院参与国际交流的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访谈切实了解他们的感受,从价值观念、外语水平、视野视角、学术水平、生活能力、机会平台等方面分析国际交流项目在学生层面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通过时间长短、参与度、参与方式、项目地区、参与者差异等方面的区分,了解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为完善高校国际交流项目提出政策建议。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元培学院中参与过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调查一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问卷以量化分析题目为主,旨在对国际交流项目的效果做定量分析。发放对象考虑了交流项目、年级、性别、专业、生源地等因素,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结合问卷调查,本次一共访谈65个对象,其中21人为面对面访谈,对44人通过网络、电话、邮件等形式进行远程访谈,旨在对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切身体验进行深入挖掘。

不同类型国际交流项目的效果调查

1.学期课程类

元培学院开设了“批判思维与英文写作”“从全球视野看城市与公共经济政策”、北京大学-南加州大学视频实践课,并邀请外教开设了暑期课程。

学期英文课程在价值观、视角以及发展机会和展示平台方面对于学生的影响较强,在满分为5分的情况下,三方面分别达到3.4分、3.6分、3分;而在生活能力、前途、机会等方面作用较低。

以上效果与此类项目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在此类项目中,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接触,对于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了基本了解,这对他们的价值观、视角等会有一定冲击;而课程教材、授课语言、与教师、学生交流等都用英文进行,对参与此课程的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会产生较大推动作用。在机会和平台这一项中,受访学生提到,虽然课程不能给学生提供升学或就业上的实质性机会,但因为课程提供了与外国友人深入交流及成为朋友的机会,对于今后的发展有一定帮助;此外,此类项目的着眼点在于课程本身,虽然有课外的一些交流和互动,但不全面和深入,因此对于学生的专业学术能力、生活能力、学术前景等作用不大。

2.共同生活类

共同生活类国际交流项目以北京大学—耶鲁大学联合本科生项目和北京大学—培泽学院项目为代表。在项目中,元培学院的学生与来自美国耶鲁大学或者培泽学院的学生在一学期中共住、共上课、共活动。

共同生活一学期获得的效果整体而言较好。具体来看,在价值观和视角、生活能力、前景以及学术能力方面对于参与项目的学生影响都较大,得分分别为3.43分、3.14分、3分、3.43分,但是在学术能力和外语水平方面效果较低,分别为2.93分和2.21分。

共同生活项目的参与者与国外学生接触比较持久、深入,因此在价值观、视角等方面受到的冲击和影响较大。在适应与外国同学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异文化生活能力相应有较大提高。经访谈了解到,大部分项目参与者认为此类项目是与外国同学建立友情的绝佳平台,大家在共同生活和活动中结下了深厚感情,对彼此文化的了解程度和适应能力都大幅度提高。

项目所开设的英文课程通识性较强,因而与学生专业相关度低,在学术能力的提高方面作用并不明显。此类项目在外语能力方面的量化结果为2.83分,但经访谈发现,参与项目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对话、听力水平、写作水平、阅读能力以及英语心态等方面都得到提高。而此类项目本身对参与学生的英文水平要求较高,经过重重面试选拔了英语水平优秀的学生参与,因此在“起点高”的情况下,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发展快”,且大部分学生认为,此类项目对于英语的影响是隐性的,更多是在习惯、沟通等方面。

3.短期共同活动类

此类项目主要以“论坛”形式表现,如北京大学—纽约大学学生论坛和北京大学—迈阿密大学合作项目。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分别分组并针对一定题目发表见解、进行辩论,从而使双方学生对相关议题有更深入和别样的思考。

此类型国际交流项目由于时间短、接触相对较浅,相比之下各项效果都不太显著。在学生的外语水平以及机会平台方面,评价得分分别为2.67分和3.33分。访谈中了解到此类活动在外语方面对学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激发说外语的欲望”和“增强说外语的信心”;在机会和平台方面,学生表示此类项目是一个很好的碰撞思想、结识国际朋友的平台。

4.国外暑期学校和科研类

国际交流范文9

杭州的春天是很短暂的,五一刚过,安排在暑期里进行的工作,也就有了近在眉睫的紧迫。打开学校的网页――关于暑期赴澳交流学生网页开通的通知”、“如何填写出国程序表”、“参加瑞典隆德大学暑期班的同学订购机票注意事项”……一条条、一款款,让人觉得夏天真的就到了。

每年夏天,浙大学生就像一群群快乐的芙鸟,飞出校园,飞向世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丹麦……自2002年以来,浙大设立了各种形式的本科学生出国交流项目,建立了本科生对外交流基金,并使奖学金与专门对外交流基金相配套,用于支持学生去国外短期访问,参加交流的学生面覆盖全校所有学院。目前已开展的项目有34项,另外还有14个项目即将开始实施。浙大与全世界14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生和教师的互访、交流。

以基金的形式资助教师和学生出国交流、学习,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始于浙大校友汤永谦先生2000年捐资设立的“汤永谦学科建设发展基金”。基金至今已资助199个项目,资助金额达100多万美元。除学校资助基金项目、校际合作学校学生交流项目之外.参加国际会议和合作研究也是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开阔视野的好机会。据不完全统计,仅2002年和2003年,浙江大学学生就有500余人次出国出境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及文化体育交流活动。

”教育国际化”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浙大校长潘云鹤说,教育国际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我们培养的人要具有国际视野。我们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走出国门去看世界,接触异域文化,在比较和理解中了解多种文化元素。出国的经历所以能锻炼人,就是因为你忽然地置身在一个完全不同文化的环境中,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就会变得不通畅,也就是我们说的”环境适应能力”,只有对环境具有快速适应能力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国际性人才。

一位参加2003赴德国柏林工大暑期学习项目的学生应陈晖返校后在他的小结中写道:在一个月的暑期课程中,我感受到的一点是,我们在大学的课堂里要学会的不仅是立足社会的特定技能,更重要的是唤起自己追求知识与真理的无限兴趣,与对待生活与工作的正确态度……另一个赴英国的项目团队在剑桥遇见了浙大师兄,他乡遇故知的一番谈话中感受最深的是,这望的每个研究生都是自己寻找研究项目。“怎么找?”“从兴趣中找!” ――国内的学生大多习惯于让导师分派项目,一番关于”自己找”的谈话让他们忽然有了把握自己的冲动和愿望。更多的感触则与每个学生的学科背景有很深的关系,很多的同学在学习、实习过程中检验了自己过去形成的知识结构,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赴德交流团的成员、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测控系的李励立说,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充分敬业的精神在德国科研人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确实给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工科学生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出发前,每个参加项目的学生都被告之回来是要交“作业”的,所以,无论是在完成项目、听课、参观还是做客,他们都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这些思考的习惯也让十分有限的时间因此得到延展。《梦旅人》、《跨越的旅途》、《开阔视野融通中西》,从一本本汇集了学生回校后所思所想的文集中,不难看出,虽只是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带给他们的影响却会很久远,就像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应用数学系参与项目研究的竺可桢学院的学生丁弋川说的,这次实习经历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

国际交流范文10

    论文关键词 外交途径 国际河流 淡水资源

    水,是任何生存的最基本元素之一,地球之所以如此的丰富多彩,就是因为有水的存在。地球表面有70%被水覆盖,从外太空看来地球就是一个由水组成的蓝色星球。然而,在这丰富的水资源库中,可以供我们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只占了不到1%.而且,由于对水资源开发没有科学的方法,我们可用的淡水资源正在迅速的减少。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煤炭、稀土等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也纷纷将这些资源列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水资源由于被认为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并没有得到过特别的重视。但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可用水资源锐减,水资源作为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国对于水权的概念越来越强烈,国家间围绕着国际河流发生的争端往往成为了国家间发生大规模冲突的重要组成甚至是导火索。为了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国际河流流域内各国都不希望通过武力来解决由水资源引起的争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地区政治局势动荡,维护国家自身利益与安全正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声音。

    一、外交途径解决争端是流域国家的共识

    国际河流是由流域内国家共同享有的国际资源,因此许多与之相关的诸如环境、生态及水资源分配等问题必须依赖流域内国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流域内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要想实现国际河流流域内的安全、和平与稳定,就只有通过国际河流的合作才能实现。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得到了增加,国家的安全观得以改变,权势政治思维正逐步被更加理性的安全思维所取代。特别是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的背景下,以军备竞赛和军事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观被逐步摒弃,强调合作安全的新安全理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合作安全的基础是国家之间的平等互信,实现共同安全是各国的共同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通常以渐进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方式来实现。这种合作具有多向度、渐进性、包容性等特点,重视多边主共同解决问题,希望通过非军事的手段解决问题,认为安全体系中的主要行为者是国家,同时也欢迎国际组织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安全体系中来,主张对问题从共赢的角度看待,同时,强调在多边合作基础上形成对话的习惯。

    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增加,各国逐渐意识到想要解决争端、实现地区安全,就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来完成。冷战以后的新的世纪格局和地区形势,使得普遍存在于国际河流流域内的国际河流争端日益凸显。这些争端包括流域内国家之间在水量分配上的争端,以及开发河流时引发的生态环境破坏等,今天,全世界有近一半的人生活在国际河流流域及其周边地区。随着世界性能源的快速紧缺,蕴藏在国际河流中的淡水资源的开发利就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流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国际河流的合作日渐成为区域国际合作的热点问题之一。

    因此,为了避免争端的激化和升级,在对国际河流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时候,相关各国一定要更加密切的配合,针对流域内各国的人口情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坚持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合理的来进行开发。合作安全的思路在解决国际河流争端问题上取得了很好成效。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在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国家间因国际河流争端引起的冲突和进行的合作数据后,分析认为:在处理有关国际河流争端的问题上,合作解决的形势远远多于以武力冲突解决的形势。国际河流问题上的合作多于冲突的事实,证实了只要流域国家有合作共赢、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愿望和决心,并且在操作中能够兼顾本国利益和流域地区整体安全利益,就能够使难题得到控制和解决。

    二、国际河流外交合作符合流域国家的根本利益

    国际河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流域国家共同的利益追求推动的。虽然流域国家在地缘政治和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使流域国家在国际河流上追求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但流域国家的利益目标上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希望流域地区稳定,以维护国家安全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流域国之间都希望自己的目标在不影响地区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相互协商与合作得以满足,如通过谈判解决水量控制问题、通过相互协作提高河流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等途径,使自己的利益追求得以实现。

    国际河流流域内国家在共同开发和利用国际河流时存在的共同利益主要有:(1)增加国际河流流域地区的安全和平稳定。为了实现流域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共同开发国际河流,进行河流系统的保护。如流域各国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解决发展农业生产导致的灌溉用水的增加与水的供应减少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必须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才能提高用水效率,解决用水矛盾,使农业生产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单方的开发极易引发冲突,从而导致地区动荡,使流域国家安全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不能实现。(2)解决国际河流流域的航行自由、生态环境等问题,单个的流域国家无能为力,只有流域国家共同努力,促使上下游国的整体行动,通过跨境控制和联合开发,才能实现国际河流航行自由,妥善保护国际河流的生态环境,通过合作减小干旱、洪涝、严重污染等灾害带来的损害性后果,最大限度地实现各自国家利益。国际河流合作是由国际河流的法律性质决定的。

    国际河流的整个流域是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其中淡水资源又是流域内各个国家所共享的资源,流域内各个国家在对国际河流惊醒开发利用时势必会相互影响,带来诸如环境污染、洪涝灾害、生态环境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任何涉及到全流域的国际河流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都不可能通过流域国家独自的行动得以实现,只有通过合作才可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国际河流整体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目标。历史实践已经多次证明,只有在尊重国际法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真诚和善意的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解决国际河流流域各国在国际河水利用上的矛盾和冲突。

    三、外交合作是促进流域地区安全的重要保障

    国际河流争端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由国际河流本身的跨国共享性特征以及流域内各国的自身利益所决定的。流域地区安全实现的前提是地区争端的解决。流域国家的相互依赖性决定国际流域合作是解决国际河流争端的最佳途径。流域国家在国际河流上的合作在解决国际河流争端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流域国家全方位的合作,从而成为流域地区安全实现的基础性条件。

    国际河流的法律地位使其容易成为争夺的焦点,从而引发国际争端。目前,国际河流争端已经是国际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有些地区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地区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河水的有限性,使流域国家围绕河水的争端往往具备“零和”的性质,一方得到就意味着另一方的失去,一方得到份额较大就意味着一方得到较小。因此,如果在对开发和利用国际河流的同时没有考虑到他国及流域地区的整体利益,就极容易使整个地区陷入安全困境之中。

    安全困境是指某国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而增强自身的军事力量,而别国会将它的这种举动视为对自己安全的威胁,也会相应地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 别国增强自身军事实力的行为,反过来又会刺激某国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这种恶性互动最终导致国际关系中安全普遍缺乏的危险境况。两河流域地区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两河三国虽然也想解决两河问题,而且也为此进行了努力,但由于三国历史上的积怨和现实存在的政治、宗教民族矛盾,三国在谈判时多从各自利益出发,导致所有的努力都宣告失败。地区安全是指整个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是稳定的,不存在冲突或是由冲突而引发的破坏性后果,地区安全的最低条件便是和平。

国际交流范文11

近年来,重庆致力于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虽然“中心”效应日渐显现,但离目标还有较大距离。一是“渝新欧”开行频率还不够高,集聚辐射力还不够强。二是覆盖全国的集疏运体系还不完善,直达全国大中城市的铁路、公路货运线路还不够多。三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效率不高。四是商贸对物流的支撑力还较弱,区域性综合大市场比较缺乏。五是物流企业整体实力较弱,拥有全国性运输网络的企业还不多,这直接造成重庆货运物流成本较高(占GDP比重达19%,高于发达国家10%左右,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要克服上述不足,构建交通物流大枢纽,可从五个培育上下功夫。

培育数个大通道品牌。通过建立跨国跨地区大通关协调机制,优化运行线路,大幅降低运价,发展甩挂、拼装等专业运输,建设集散分拨中心,塑造“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重庆—东盟南向国际物流大通道、渝深(重庆-深圳)铁海联运大通道、渝沪(重庆-上海)铁海联运大通道等大通道品牌,增强集聚辐射力,推进和巩固重庆在长江中上游及西部地区的交通物流枢纽地位。

培育覆盖广阔的集疏运体系。完善的集疏运体系是交通物流枢纽的重要标志,也是传动三大经济带的关键。要加大扶持力度,开通更多通向周边城市、长江沿线及沿海沿边城市的五定班列,吸引更多货物。要大力发展水铁、水公、铁公水、铁空等多式联运,提高中转效率。要鼓励物流企业开通更多直达全国各大城市的公路货运班线,形成完善的公路运输网络。

培育各种运输无缝衔接体系。要加快建设团结村到机场、寸滩保税港区等地的连接铁路,形成互联互通的快速环道,进一步完善各种衔接设施。物流园区要完善服务配套,解决好作业冲突等问题,提高整体作业效率。要建设好物流信息平台,沟通物流节点之间的货源、运力、交通、仓储、口岸报关查验等各种信息,促进物流合理化、高效化。

培育区域性综合大市场。综合性大市场是推动交通物流枢纽形成的重要动力。如浙江义乌物流产业蓬勃发展,得益于发达的小商品市场。重庆要着眼打造全国一流的综合大市场目标,加快建设迎龙朝天门国际商贸城、双福西部农贸城、白市驿粮食及冷链商贸物流园等大型市场,增强集散能力和扩大辐射范围,成为全国重要现代商品集散中心。

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交通物流枢纽必须有辐射广阔的客货吞吐量,这些吞吐量是政府、小公司所无法完成的,得依托于大企业或跨国公司。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重庆建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提高物流行业现代化水平。鼓励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经营。扶持一批能够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的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作者单位:重庆市政府研究室商务处)

国际交流范文12

卓越的我们需要更卓越的你们!

中国在心,世界在眼。

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基地。

一座全世界的友谊之桥。

西海岸精英课程落户中国——ONPS国际学校。

我们的训练,您不悔的体验。

暑假游学,让你的未来多一种可能。

授予长技,趋于国际!

上流社会人士所拥有的技能,都可以培养。

你我核心价值同飞扬,携手共创蓝天辉煌!你的成就铺垫之石——ONPS国际暑期学校欢迎您!

龙之血脉,领跑世界。

立身中华,放眼世界。

聚环球之眼,养全国之英;念假期之功,博四海之兴!

居天下之颠,尽在ONPS国际暑期学校。

精英中国,震惊世界。

国际暑期交流学校广告语

卓越的我们需要更卓越的你们!

中国在心,世界在眼。

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基地。

一座全世界的友谊之桥。

西海岸精英课程落户中国——ONPS国际学校。

我们的训练,您不悔的体验。

暑假游学,让你的未来多一种可能。

授予长技,趋于国际!

上流社会人士所拥有的技能,都可以培养。

你我核心价值同飞扬,携手共创蓝天辉煌!你的成就铺垫之石——ONPS国际暑期学校欢迎您!

龙之血脉,领跑世界。

立身中华,放眼世界。

聚环球之眼,养全国之英;念假期之功,博四海之兴!

居天下之颠,尽在ONPS国际暑期学校。

精英中国,震惊世界。

精诚合作,精英荟萃

国际暑期学校,培育国际精英人才。

国际精英,华夏典范。

高瞻全球,成就英才。

顶级深造风暴,高阶进修殿堂!

秉承国际理念,培育中外英才。

璧合中西,领袖基地。

ONPS国际暑期学校,精心打造你的美丽人生。

ONPS国际暑期学校,国内与国际精英人才的摇篮。

ONPS国际暑期学校,甘做你人生的导航灯。

ONPS! 打开学业成功大门。

家长的选择,孩子的翅膀。

国际暑期学校:走出国门,放眼世界。

国际暑期学校,培育人才的基地。

精诚合作,精英荟萃()

家长的选择,孩子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