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06 09:01:48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制图;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画图的能力。而这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能力的训练,即: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动态思维、逻辑思维等。制图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更确切地讲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学好制图课,不是靠记忆,关键靠多练,要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练习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一句话:要精讲多练。事实证明,学生的制图能力是“练”会的,而不是“教”会的。

为提高制图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我确立了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在“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中,我精心挖掘制图学科中创新思维训练的生发点、训练点,坚持以各种思维训练为核心,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训练形象思维

制图教学中接触的图样、物体都是形象。在三维形体――二维图样、二维图样――三维形体的相互转化过程中,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投影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参与,但这些思维都是以形象为对象和结果。所以形象思维起着主导作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收集实物、制作模型、画轴测图、记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基本体、简单组合体的图形特征与它们所反映的空间实物形状)等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在想和做的过程中,左右脑积极协调活动,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2.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为解决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创造力是以发散思维为核心,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制图教学中,我通过设计一些典型作业作为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探索和推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如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题型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对一个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思路)和思维的变通性(改变思维方向,克服定势影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已知物体的一个主视图,补画左视图。

题目布置后,发现每个学生都能够运用发散思维在短时间内想出多个答案,但是要独自想出10个以上答案还是有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有其局限性。但是在公布交流学生的答案时,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相互启发,开阔了思路,学生积极性越来越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散,答案越来越多,但是答案显得零乱。此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思维的方向和特点,纠正学生发散思维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3.训练集中思维

集中思维指通过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方法等寻求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研究证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从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由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4.训练想象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不仅是创新的动力,而且还是学生理解掌握制图知识和理论的得力助手。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是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之一,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而独立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制图学科在训练学生想象思维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图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做法来训练想象思维:通过制图中常规的识读三视图和由已知二个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等来训练再造想象思维;根据给出一个视图补画另外两个视图,通过创造性地想象各种空间立体形状来训练创造想象思维;通过自由设计组合体,进行充分的想象构思,从而训练创造想象思维。

5.训练动态思维

线面分析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常用的方法。按此方法讲解图形上的每条“线”时,常被表述为轮廓、面形投影、积聚。这样表述的结果,往往使得本来较抽象的“线”,仍然停留在线面的概念上。如果改用动态的表述方法(如使用切割、抽出、叠加、提位等术语)描述形成形体局部结构的“线”,这就容易使学生很快地建立起深刻的空间形象,养成动态思维的习惯。

6.思维综合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注重某一思维方式的单项训练,又要注意各种思维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思维结构,掌握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制图作为各类工科院校普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吸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把握教学教改的动向,增强教学的遇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梁德本.《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教学法建议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9

[2]赖志奎.《现代教学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一、提升学生的思维力,要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反复向学生强调英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只有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才更有利于自己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竞争。其次,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接近实物的原状,人的感官接收信号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特别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组织课堂教学。再次,要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激发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看病(Seeing a doctor)”、“购物(Shopping)”、“问路(Asking the way)”等情景,让学生自由谈论(Free talk);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办英语手抄报、做英语贺卡等。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

1、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用英语思维,也就是用英语思考,或通俗地说,就是用英语想。培养英语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信心,消除学生怕错的紧张心理,训练有条理、有程序的表达习惯和理解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反复比较英语和汉语的特点和差异。在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把英语和汉语进行具体的比较,让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英语的用法。再次,要加强逻辑性训练。注意按照英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训练学生成套地表达和理解,形成以英语为主线的思想定势。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和科学家的智力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无论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大力提倡发现法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因此,教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十分重要。

三、提升学生的思维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主要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交流思想的过程。

1、创造英语交际的氛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充分利用幻灯、图片、对话造句说话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地交际。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钻研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经验、思考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2、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将语言表达与英语思维融为一体。语言活动与思维活动是同时进行的,两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与发展学生的语言同步进行,在英语课上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英语的基本技能与基本技巧,运用英语语言来准确、清晰、系统和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将得到迅速的提高。

3、强化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有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力。训练要从三方面着手。(1)思维的广阔性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各方面改换思维角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2)思维的灵活性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用变化、发展和创造的眼光去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3)思维的深刻性训练。思维的深刻性表现为善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点,更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点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积极引入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一、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数学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注意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巧妙设置问题的情境,促进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初中几何“三角形”一章时,教者没有从引言人手讲述,而是根据学生生活中的一个事例引入。教师创造性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学校植物园的木栅栏门变形了,哪位同学有办法修好?”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激活,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办法,在教师引导下一致同意用“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的方法”教者问“为什么?”学生很有灵感地回答“构造一些三角形”。教者又问“为什么构成了三角形就不变形了?”学生回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呢?”学生于是回答“有三边、三角等知识”。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三角有什么性质等问题。”学生急切地想知道三角形边角方面的知识,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学习有了兴趣和动力、有了方向。学生不再认为几何难学,数学无用了。感到所学的知识大有实用价值,进而产生要学好的愿望和要求,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二、在实践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就是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方向进行探索。这要求教师“精讲多练”,通过具体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善于联想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以下三种途径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无疑是积极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训练。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

由于知识、智能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往往有不同的思维和解法。在几何证明题的推理训练中,抓住时机有意识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寻找多种解题途径,使学生的能力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例如:已知:如图(1):AD是ABC的高,

O为AD上一点,

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分别交

AB、AC于E、F两点。

求证:AE・AB=AF・AC

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积极思维,分别提出以下几种证法。证法一:延长AD交于圆O于点M,连结MF、ME,利用四点共圆相交弦定理借助中间等积式证出。证法二:利用两对三角形相似,得出比例线段转化等积式,借助中间等积式证出;证法三:连结EF,利用四点共圆,通过切割线定理证出;证法四:利用一对三角形相似,得出比例线段等几种方法。学生通过多种证法的比较,鉴别出最佳解法,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一题多变的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认真审题,灵活解题,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通常由一道原题让

学生编造出几道变式习题,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⑴就相同条件提出不同问题的思维训练;

⑵例如原题A:已知:如图⑵ABC中,

⑶∠BAC的平分线与边BC和外接圆分别相交于点D和E。

求证:ABD∽AEC

变式题㈠、条件不变

求证:AB・AC=AD・AE

变式题㈡、条件不变,

求证:AB・AC=AD2+BD・CD等等;

⑵相同问题条件不断变化的思维训练,

例如;在上面的原题A的基础上改变条件,用∠ADC=∠DCE,取代“AD是∠BAC的角平分线的条件,还是求证:ABD∽AEC,等等。

⑶就部分条件和结论互换,如原题B。如图AB是圆O的弦,CD是经过圆O上一点M的切线,且AB∥CD求证:AM=BM,变式㈠:原图:AB是圆O的弦,CD是经过圆O上一点M的切线,且AM=BM求证:AB∥CD等等.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一、现状与反思

1.一则令人深思的故事。

一群一年级的孩子在走廊上玩,笔者给他们出了一道题:张阿姨家养了10只鸡,种了15棵树。那么,张阿姨今年几岁?

“25岁。”

“错了错了,10和15是不能相加的!”

面对生活情景,上小学快一年的孩子们没有采取有效方法去获取相关的意义信息,而是凭着“经验”直接对信息进行无意义的处理。学生的回答令人深思。

2.课堂教学现状。

反思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在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信息能力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1)重信息的处理,轻信息的获取。教师提出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答案。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潜在意识,远不如处理信息的意识强。(张梅玲教授语)面对生活情景,从中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学生常常力不从心。

(2)重授予的结果,轻获取的过程。低年级数学课本中的主题图,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借此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并得到信息获取能力的训练。然而,主题图往往旁边有“信息提示”。面对主题图及旁注,低年级学生会本能地放弃对主题图的关注,而直接把注意力投向旁注;教师若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而“直奔”旁注,则学生获取主题图信息的能力无法得到训练,从而抑制整体信息能力的发展。

二、尝试与建议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关系,用数学的模型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认识世界,是数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笔者就一年级学生运用数学主题图培养信息获取能力方面进行实践与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整理成如下建议,供同行参考。

1.具备强烈的信息获取引导意识。

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起来的。当选取某一主题图让学生学习时,教师就应该考虑引导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策略,指导与帮助学生充分地观察交流,理解信息,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从中体验方法,享受成功,培育信息获取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技能。教师具备强烈的引导意识,掌握科学的引导方法,是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前提。

2.讲究合适的主题情景呈现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新的知识只有被纳入到已有的认知框架,被学习者理解而赋予意义时,才成为知识。杜威也强调,只有知识对个体具有意义时,才会促进思考。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景更能转化为意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思维模型的形成。

(1)变静态图为动态图。

“连加”一节的主题图是“喂鸡吃米”。借助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信息,利用其丰富的素材,设计成动态多媒体课件(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地上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又跑来1只。在充分观察动画全过程的基础上,交流获取的信息;在理解信息意义的基础上,列出算式“5+2+1”。情景图呈现变静态为动态,学生学习兴趣更浓,观察更专注,获取信息的效率更高。

(2)变单一图为连环图。

“十几减几”的主题图是“小猫观金鱼”:“金鱼缸中,有黑金鱼5条,花金鱼8条”。将主题图从单一图变为连环图,信息的呈现更具渐进性,又能避免对算法的暗示。情景顺序为:①游来5条黑金鱼和8条花金鱼;②几条黑金鱼游进水草丛中,只能看到2条;③3条黑金鱼又从草丛中游出来;④5条花金鱼也游进草丛中。用连环图呈现的不同时段的情景,学生获取的是动态信息,更容易列出各时段的算法,激发探究算法的兴趣。

(3)变文本情景为生活情景。

不少主题图情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相吻合,可将主题图进行“生活化”处理。在学习“位置”一节时,可以结合班级座位进行教学。①向大家介绍自己在第几组第几位,并填写座位卡;②打乱顺序,让学生自己找自己的座位卡;③做“猜猜我的邻居是谁”的游戏;④“小老师”安排同学就坐到第几组第几位。学生在介绍自我、听人介绍、游戏、当小老师等系列活动中,获取大量有关“座位”的意义信息,训练思维语言。

(4)变显性信息为提示信息。

学生往往会依赖主题图旁注的显性信息,而忽略对情景的观察与理解。教师可训练学生自己提出提示信息。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页第八题,可先盖去主题图旁注“摘了13个桃子,吃了9个。”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提出类似问题:“图上有几只猴子?”“摘了几只桃子?”“每只猴子吃1个桃子,吃了几个?还剩下几个?”在这幅主题图中,学生可以获得桃子的总棵数、吃掉的棵数、剩下的棵数等信息,还能获得有关猴子的信息。

3.选用恰当的信息获取训练模式。

凡事皆有法,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同样需要讲究方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技能的形成表现出阶段性,即①定向关注阶段,对事物呈现注意;②物质活动阶段,对事物进行观察;③外部言语阶段,思维的语言化;④内部语言阶段,思维的内化,即思维及行为的定势。我们总结了“观察、交流、理解”的信息获取训练基本模式,侧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情景进行充分的观察,借助同学间的外部语言交流,对有效信息进行语言描述,从而催生内部言语,实现信息意义的理解,提高信息的获取效率。

(1)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持久认识活动。精心的指导,可以让一年级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方法,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①明确目标。学生观察可能会出现统计错误或事物疏漏等问题,教师可引导同伴交流,“我发现图上有8位小朋友,1位老师。”②适当分工。主题图观察,可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合理的分工。③有序训练。培养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统计事物的习惯。④做好记录。鼓励学生动手画画写写,为主题图做“自己的”旁注,促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增强观察效果。

(2)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龄儿童“好合群”,喜欢交流自己的发现。借助其内驱力,组织学生交流,促使观察成果共享和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①拓展交流内容。不仅要交流观察的效果,更要交流观察的过程、感受,以提炼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可提示:“你是怎样观察的呀?”②丰富交流形式。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形式。③培养倾听习惯。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精彩要鼓掌,不足就补充。④评价交流过程。教师适时评价引导,可以纠正学生语言失范,保障学习情绪良好。

(3)理解。

①理解意义。学生获取信息需要“理解”。安排足够的时间,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充分的观察思考、交流反馈过程中,信息作为学生的关注物,要引起学生深刻的理解,信息本身才能产生更“具体”的意义。这也为学生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打下基础。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摘要:本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根据高中生物考试形式与内容要求的变化,总结了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理科综合生物科的备考复习应把握好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注重生物基础知识的分析与运用,突出思维能力的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 新课标 备考 思维方式 创新能力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国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备考复习,应从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根据高考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变化做好复习工作。一、强化教材基础知识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教学中不要忽视教材、信息题的复习。经过精心筛选的材料、信息题,对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都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在复习中要求学生细心阅读给出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按照材料题的要求解决问题。这样复习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打破了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死记硬背的现象,改变了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因此,课堂复习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切不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在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找出一条主线,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活跃思维,形成能力。二、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复习时要选择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实际设计问题,尽量避免照本宣科或纯知识性题目。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否则就难于解决高考综合能力考查问题。生物教学必须树立新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能力为目标,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能以扼杀学生的能力来换取有限的教学成果,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形式,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只是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人文精神。高三生物复习应引导学生观察生命现象、发现生命规律并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三、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高三生物复习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的复习,能加强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图解:(1)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高营养级低能量;(3)依据图解写出本题合理的食物链;(4)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金字塔现象。其他例子不再赘述。高三生物复习应加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图表图解与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还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会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图表、图解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的分析能力较差,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不足,对题目造成错误的原因弄不清楚,为此教学中可以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四、突出比较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所谓比较,就是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运用比较法复习,有利于区分相关知识的差别,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有联系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等,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复习。例如,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比较,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比较,DNA复制与DNA转录、翻译的比较等,都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五、增强实验设计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教学中要反复研究近年高考实验设计题,因为实验设计题在现在高考中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习时要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专题训练,引导学生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实验项目,按照合理科学的步骤进行训练。如给一定浓度的KNO3和洋葱等必要的材料器具,请设计一个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实验。要求学生在获得相应实验能力基础上来科学地设计实验步骤,以求得实验原理、步骤、结果科学合理的结论。这种专题复习,更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根据题意展开思维发挥想象,进而得出答案。

在复习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问题,使学生质疑思维不断深入,形成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课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实验操作训练,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从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到学生自主性实验,每一步都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分析和解释现象,甚至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验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综上所述,对理科综合生物的备考复习,在把握高考大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应注重生物基础知识的分析和运用,突出思维能力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高考成绩。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视频;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086-03

创新培训方法,摆脱传统培训方法的束缚,是成人教育培训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力保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发掘学员的智慧、经验和能力,把培训课程与税务干部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研究、自我创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员掌握和了解系统的前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大量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的培训方法,使学员相互切磋、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实现经验共享和经验升华,有利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在众多的现代培训方法中,视频式培训方法最有利于发挥上述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兼具并优于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研讨交流等多种培训方法,主要体现出能够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引发学员的积极参与、启发学员的深入思考等特点,即趣味性、实效性和启发性。就此,本文阐述了视频式培训方法的三个优点和应用时需把握的两个要点。

一、视频式培训方法的优点

1. 趣味性

(1)视频式培训方法克服了传统讲授式培训方法“灌输式学习”的枯燥性,以教师在上面讲、学员在下面听为主,以获取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方法,许多经历过大专、本科甚至硕、博士学习的干部来说,已经司空见惯,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有些学员心里虽然很想学,但坐到课堂不久就犯困。成人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强,最不喜欢的东西是解读,尤其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大多按章节划分,十分系统,与工作实际操作并不吻合,缺少吸引力。

(2)视频式培训方法可以实现寓教于乐。知识的汲取其实无处不在。读书往往被认为是学习,而收看各类视频则会被认为是娱乐消遣。如果问学员“你喜欢看视频还是更喜欢听课读书?”多数人的答案是看视频。因此,如果可以通过看视频的形式达到听课学习的目的,就实现了所谓的“寓教于乐”。人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更容易接受各类知识和工作方法。各类视频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新闻报道、人物访谈、MTV、模拟录像,等等,每一种形式、每一个片子都存在一定的主旨和深刻的意义。

(3)视频式培训方法的趣味性体现在寓教于乐的多样性形式。有的视频剧情扑朔迷离,引人入胜;有的视频幽默风趣,使人开怀大笑;有的视频针砭时弊,发人深省;有的视频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令人唏嘘感慨;有的视频描绘完整的工作流程,让人一目了然。

2. 实效性

(1)视频式培训方法使用最为便捷。在成人培训教学中,与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培训的气氛不十分活跃、学员的情绪不容易调动,他们一般年龄较大、级别较高,加之工作性质导致沉稳内敛性格的人居多,采用互动式培训形式时学员往往不愿参与配合,容易出现尴尬的局面。比如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行为训练课程,有相当的学员存在抵触情绪。而用这种视频方式做培训,形式很好,有吸引力,并不需要给学员太多的压力,只要引导大家带着思考的状态去看就能取得足够效果。所以,培训课堂上氛围融洽而积极,学员都很有兴趣,比起死板的讲课来,效果好得多。

(2)兼具其它培训方法的优点:视频式培训方法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热情。它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通过片中情节描述、事例分析、角色扮演及观后的小组讨论等参与者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员能深入浅出地理解、举一反三地运用那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带来的冲击力更大、互动性更强,体验性更深,因此转化为行动的可能性也就会更大。

(3)克服其它培训方法的不足之处。一位资深的培训业人士曾经这样谈到目前培训界的现况,他指出,增强培训阶段中的体验性是一个潮流,情景教学也是增强培训效果的有力手段。但以目前比较流行的户外拓展这种体验式训练来看,确实可以模拟一些情景,比如两个人合作来个信任摔,但更复杂的情景就很难模拟,尤其是有关人的情感体验。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不能模拟;和领导发生了矛盾、但又不想离开本岗位不能模拟;领导和员工有了矛盾,中层干部夹在中间很难受也不能模拟。由于不能模拟,所以学员经常是训练完了回单位该闹矛盾还得闹矛盾,该勾心斗角还是勾心斗角。什么情况下可以更深入地模拟?是视频。视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更真实的模拟情景。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大舞台,屏幕就是一个小的人生,数以千万计的好电影、电视节目,人们可以从中聆听到真理的声音,甚至聆听到内心智慧的呼喊,是很有教育意义,又很有现实意义的培训手段。

(4)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视频式培训方法的优点在于较为形象、容易形成深刻而持久的记忆,易于操作。在现实工作生活中,问题常常是多方面、多角度地呈非线性出现的,而由于影视作品的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同样是非线性,显然适合身处于现实工作生活中的学员运用。

3. 启发性

(1)活跃思维。人类开始沟通的起源不是文字而是图像和图形,人们通常是在用右脑看图像和图形,通过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去感受其中的内容。所以在培训中引入视觉的因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颠覆式地让学员改变单纯的用右脑看片子这一传统思考模式,而尝试同时使用左脑来欣赏视频,更多地运用逻辑思维,就会将片中的内容联系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来。这样,收获会更大,不仅是精神的愉悦,情感的碰撞,更能获得更多与职业、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7

但在日常的看图作文教学中,二年级孩子的写话现状不容乐观,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是“流水账”式的表述,就是杂乱无章的幻想,缺乏主题和重点,这样,将会直接影响三年级的命题作文。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找出阻碍二年级学生写话的原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使其初步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为学生踏上成功的写作之路做好准备。

面对单幅图或多幅图,能写上几句话或一段话,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如何写好看图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训练:

一、看

看图是写话的基础,但是二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学写话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工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时是这样做的:(1)整体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干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2)细致观察,合理想象,叙述图意。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观察,可先怎么样,再怎么样。观察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然后,再根据画面引导学生联想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整体,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以二年级上册练习2里的写话《秋天来了》为例。教师先让小朋友仔细观察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稻子、苹果、大雁),再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图画上的景物学生基本认识,他们会产生亲切感,说起来也争先恐后。

二、想

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在观察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重视了“想想”这一环节。

“想想”,一是指想一想老师提出的问题该怎样回答;二是指想象,想象是重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点,学生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画内容,启迪、开拓思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1.看图想象,即用贴近儿童生活的形象、直观的图画,启发学生开展合理的想象。

2.看图编童话故事。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看图编故事要从“异”字着手,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指导学生说话时,要力避“鹦鹉学舌”,要鼓励学生与他人想得不同、说得不同。

以《秋天来了》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第二次看图,说一说看到这些景物想起了哪些词语?学生便可以想到:金黄、红彤彤、五颜六色、成群结队等有关秋天景物的词语。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不要局限于单一的词语,让孩子畅所欲言。

三、说

低年级学生好奇、天真,求知欲强,善于模仿,好提问题,喜爱表达,思维形象具体,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或重复啰嗦,有时还带有语病。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三点:(1)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2)要有基本内容,不要丢掉重点。(3)鼓励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表扬他们说得细、说得好。在说写训练中,要求学生准确、有中心、有条理地看图,启发学生大胆思维、想象、发言(表达),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每次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写话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兴趣盎然,劲头越来越高。在说话课上,我经常这样对他们说:“谁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哪个同学比刚才那个同学说得更具体、更生动些?”以此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说话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表达,心情愉快。有时看单幅图说话,学生可以说出十多个不相同的开头,有的学生还有自己的创见。在说的基础上再指导写,就容易多了。

二年级学生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且跳跃性很大,因此,他们表达事物时常常杂乱无章,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时,要教会他们按顺序、分层次,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教他们看“细”、看“全”、看“深”。在观察中除了训练他们有序地看,还要训练他们有根据地想,有条理地说。

总之,说话训练要有层次地进行,要大面积练习,图意清楚的先让班里语文成绩、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说,随后大面积展开。这时,还要重点指导和帮助中、差等生,最后安排同桌对说,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好语句来表达图意。

以《秋天来了》为例:教师指导学生第三次看图,说一说,把句子变长。

秋天,树上挂满了(什么)。

秋天,树上挂满了(什么样的)苹果。

秋天,(什么样的)树上挂满了( )。

秋天,(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树上挂满了( )。

然后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同桌之间像这样也来玩一玩一句话的游戏。这样,学生就把各种景物描述得很生动了。

四、写

1.写具体

低年级写话是为高年级写作打基础的。因此,在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中,就要教学生把握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景物的特点和景物之间的联系,把话写具体。

2.写生动

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具备了写完整话的能力,其观察、想象能力都有了发展提高。这时,就要在写具体如下工夫指导学生重点写景物的特点和事情的主要情节,写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要抓住细节判断人物可能说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使画面上的景物和人物活起来。

3.提醒写话格式与坐姿

以《秋天来了》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四次看图。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8

长期以来,人们对领导干部能力培训的理解比较模糊,以至似乎什么培训都可以挂上“能力培训”的牌子,存在能力培训的泛化现象。

近年来,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培训中心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以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化品牌课程,力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抓住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广大学员一致反映“耳目一新”。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培训的一小步突破,会带来干部培训的一大步进步。”培训中心主任姚雪说。

“寻找怦然心动的感觉,

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

从对一个“领导干部”的要求看,西汉政治家晁错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问题,而是培训中心能力培训的真实案例。“优点:立身为公;开拓性;创新;与一把手的关系处理得好……缺点:自以为是;缺少团队精神;把一把手的支持看得太重,忽视同事支持;沟通有问题……”慢慢地,学员们一条一条的意见,将黑板上布得密密麻麻。“每个人每轮只能提一条意见,而且不能与他人重复。”领教过“晁错论辩”的天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云鹏记忆犹新,“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脑力,这样的课学员怎么可能偷懒?”

在培训中心看来,诸多能力要求中,政治鉴别能力、政策运用能力、知人善任能力、组工业务能力、拒腐防变能力无疑是最核心的指标。围绕提高“五种能力”,培训中心探索形成了“五步法”的培训模式。第一步,“形势分析”。曾作为多个培训班项目组长的张新刚表示,这实际是一种学习动员,是启动学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改革意识的过程。在第二步“工作研讨”阶段,学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寻找工作中的差距,并与大家一起设法提出解决思路。第三步,进行“自我认知”。“每人讲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记忆深刻的一件事”,从工作细节入手,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在大家帮助、关怀的过程中,从心理抚慰过渡到反思改进。第四步就要进行“思维创新”了。“寻找怦然心动的感觉,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这样的要求,需要学员静心体悟,细细琢磨。第五步,“行为训练”。培训中心主张,能力培训的实质就是一种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训练。因此,培训过程中,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和练习主持民主生活会的技巧,集体研究的方法……

“能力培训就像学车,

学会了还得上路练”

很多学员表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方式的互动性、培训环境的宽松性,使能力培训成为十分愉快的探索过程。“在整个培训中,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是主体、是内因、是问题的权威,感受到了自己的被关注。”曾在中心受训一个月的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辛燕琴回忆:“大家平等交流,无拘束地畅所欲言,没有压力,不见沉闷;大家的课堂无处不在:教室、餐厅、电梯里、散步时,文学馆、气象中心……大家时时刻刻都在思考,都在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我该怎么办?’”——学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学以致用,是能力培训的终极目标。山东德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甲太学员对此深有感触,“不仅品尝到了‘鱼’味的鲜美,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渔’术,激活了对工作的新思考,萌生了如何突破思维定势,增强创新思维的紧迫感。”如今,在部机关建设中,张甲太仍会自觉地运用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鱼骨刺图法、六副眼镜法等“招数”。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9

关键词:思维能力;概括;发散;有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88-01

数学是一门创造性学科,思维能力及发散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遵循数学学科和学生思维的特点的前提下,加强思维训练的针对性,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改革和加强对小学生数学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培养抽象的概括能力

相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对具体、形象、鲜明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内容难以理解的情况,这和小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学习时往往离不开直观材料,有时即使有直观材料也抓不住事物的本质,不能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全部特征都揭示出来,甚至被一些表象所迷惑,造成错觉。比如讲“角”的概念时,遵循小学生掌握概念由感知――思维――记忆――应用的心理活动顺序,有效地运用直观教具,使他们从大量“角”的实例中,通过眼看、耳听、手画、脑想,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即抓住小学生喜欢观察,但又不善于总结规律的特点,运用“活动角”模型,启发学生分析所举例子的共同点,有几条射线?相不相交?他们的位置关系怎样?从而画出一个角,抽象出角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而指导学生画一些角,在画的时候,引导学生从一点出发向不同方向引射线,知道角亦可看成相交于一点的两条直线所成,随着角的两边张开程度不同,角的大小亦不同,而角的大小却与所画两条射线的长短无关。这样,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弥补了学生感性经验的不足,为他们理解、抽象概念和记忆角的概念提供了感性支柱,学生对角的认识建立在对角的直接领悟过程中,这样即缩短了对角的认识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也正因为这样,在以后学习角的分类,老师要他们利用一个圆面折出不同的一般角和特殊角时,较好地完成,并说出道理,这种折和讲的过程,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沿着形象――抽象――创造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有序的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培养小学生操作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抓住这一环节,就必须突破数学教学中“以计算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把小学数学教学从训练计算技能为重点转移到以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为重点这一轨道上来,而培养数学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所谓思维方法就是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是什么呢?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一个心理过程,是通过分析与综合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现实更全面、更本质地反映的过程。”这里讲的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把整体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再分开来,具体反映在解题思维方法上,即分析法、综合法。待求问题是思维方向,已知条件是思维的依据,解题时只有二者综合运用,才有利于迅速准确的解答问题。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例如认数教学,可以让儿童学会从小到大,以及左右、上下、前后、内外、远近的有序观察实物和图形,进行有序思维的训练;在算术教学中,则培养学生思维的程序性,即知道从哪里想起,接着想什么,再想什么。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应训练学生按照先分解数再凑10,再算10加几得多少的思维程序进行思考解答。又如,当学生接触简单应用题后,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和有序的思维,学会把条件和问题建立起联系,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常见数量关系,在训练的方法上,首先必须抓好简单应用题的补充条件、补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当学习两步应用题后,就要加强对应用题的拼、扩、拆、缩的训练。在训练中,老师要借助具体材料,通过列表和画流向框图、线段图,先让学生练习看表讲表,看图讲图,逐步学会列表、画图,借助表和图来理清思维顺序,突出思维过程,排除思维干扰,熟练思维方法,并在学生思维的转折中注意疏导,在思维飞跃中注意引导,在思维中断时要注意连接。

三、培养发散的思维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思维特点,变记忆式教学为发现式教学,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0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园林美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该课程作为园林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设计交流与表达,方案草图设计与绘制,设计方案表达展示、推敲深化,整体方案设计把控能力,效果图快速表现技能。设计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是图纸,传递着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情感,设计的创新需要形象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及空间塑造创新能力。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依据实际工作项目效果图绘制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

1.分析―准备―草图-调整-成果。

(二)设计思路,选择典型项目,实施情境教学。

1. 培养学生造型塑造能力、空间组合能力、色彩配置能力、构图布局能力。

2. 教学主要内容,由园林设计要素表现、透视原理、效果图设计等构成。

3. 教学过程实施5大步骤,任务导入-资料准备-绘制图纸-效果调整-最终成果。

(三)教学单元设计,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1. 基础训练单元

线条、园林植物、山石、水景、园林建筑、小品及其配景技法训练。

2. 空间训练单元

空间表现重在透视的准确,“透视,其含义就是透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1]空间透视是影响形体结构的关键点。透视空间训练篇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制作动态PPT课件,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对透视原理的掌握运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 着色训练单元

色彩理论知识,指导学生选取稿子上色颜色,导入马克笔、彩铅技法知识,强调用笔技法和步骤。反复训练一稿多色调多风格训练,课堂耐心指导演示答疑。

4. 设计思维训练单元

“平面的表达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述三维空间的立体或某种角度的图形” [2]。园林空间是三维的空间,从二维向三维空间转换,是教学难点和重点。常规绘图模式为通过平面图绘制立面图和效果图。根据多向思维和反向思维,效果图绘制平面图和立面图,效果图透视类型和角度变化绘制等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发散的多向思维模式,提高空间想象塑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 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

1. 完整性、实用性、适时性,涵盖园林美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紧密结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过程表达的基础技能和设计表现发展变化。筛选总结设计表现基本规律,由简而繁的内容编排,难易递进的情景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内容。

(二)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根据我校园林美术课程32学时,设计安排理论课时10学时,实训课时22课时。教学课时分配如下:

教学情景1,教学内容(线条、工具使用、单体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6。教学情景2,教学内容(一点透视及空间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3,教学内容(两点透视及空间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4,教学内容(着色渲染),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5,教学内容(设计思维训练),理论课时1,实训课时5.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手绘方案表达、彩铅和马克笔实用技能、空间效果图设计。教学难点,模拟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情景,作图步骤、效果深化、表现风格。

解决方法,绘制素材资料,收集名人名家作品,形成充足的图集资料库,例如企业优秀案例分析,国内外设计大师作品,社会上优秀培训机构手绘培训视频教程。结合教师课堂手绘理论讲解和过程演示,课堂集中指导与课后个别指导。

(四) 教材的选用和补充材料

专业教材,多种参考教材,制作PPT课件,素材资料库,视频课件。

三、教学方法手段

(一)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如图1.)

(图1.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自绘)

(二) 演示教学:项目导入-学生跟临-专项训练-集中评图-集体整改-图纸验收。

(三)课程教学方法

1. 教学特色――按照实际操作程序分步骤演示手绘表现的工作过程;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解操作;默写案例。

2. 课程教法手段:利用多媒体;现场演示;网络网站等多种手段。

3. 学情分析和教学手段的实施

(1)如何营造学习氛围?一是情境模拟教学法,创造环境氛围;二是引趣激趣教学法,通过介绍名人学习经历、作品和播放名家教学视频,激引学生。

(2)如何开展课堂集中与个别指导?共性问题课堂示范,个性问题总结反馈。

(3)实训课如何扩充专业知识?分析名师名家优秀设计作品案例,通过文字、图片临摹,了解设计作品。

(4)实训课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提供详细的示范作品步骤图例,教师自制动态课件或视频课件,建立网络课程,提供专业学习信息网址。

四 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 课程评价体系

在实施“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统、动态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4]。根据课程的特点,注重阶段能力测试,制定如下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占总成绩20%)。根据学生考勤、平时学习态度进行考核。(2)实训成绩(占总成绩40%)。根据每一单元实训情况,分阶段综合考核。(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

(二)课程建设成效

优秀学生作品,师生教学心得体会。

五结语

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教学工作特点,有待提高和进步的几个方向:一是提高学生综合表现能力,二是动态课件开发与利用,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殷光宇 编著.透视〔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史习平,马赛.设计表达(二)――产品设计的立体表达〔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7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1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地理教学而言,领会并能独立运用地理知识,形成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发展学习技巧、掌握探索地理知识的方法,创造性地学习;在学生初步具备研究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习新理论、新方法,解决未作结论的地理问题,特别是人地关系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从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以系统化的地理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为核心,才能得以实现。

一、 新课程环境下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新课程环境下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是目前地理课程目标中核心技能和能力目标培养的关键性环节,高中学生已经从初中少年期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性思维顺利过渡到高中即青年出气以抽象路基思维能力为主的关键性阶段,我们的新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主要以协调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对接关系,我们在初中阶段性学习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进一步获得有关地理环境本身以及人地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性认知,同时,能够顺利的运用此种原理去分析和阐述我国以及世界各地区的人地关系现状,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等一系列发展性观念理解,如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基本要素,我们应该在问题中深入分析此问题再进一步到最后的解决问题,这都是层层深入的过程。

一个人的思维是建立在感觉、知觉基础之上形成的对事物内容以及本质特征的深入性、创新型的探索性思考,一门学科的思维训练,是指在一门具体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默契的师生互动和交流,而并不只是单方面的传授和吸收,我们应该在结合该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性质的基础之上,遵循科学的思维发展规律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一个创新型的思维训练,这样的思维训练是系统性的,而并非支离破碎的,掌握一门学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对各种创新型的思维形式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求得进一步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自身独特且有效的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有所创新,从而达到最后解决问题的终极目标。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地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判断知识类型,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思维模式,通过个体和群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学生掌握思维的模式,对于地理学习及其重要,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加强思维模式即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质量。

1.建立联系、学会纵横思维

知识间总有纵向、横向、多向或多层次等多种联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学生建立思维线索。要尽可能运用思维技巧,利用联想把若干地理概念或事物赋予巧妙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理解等。还可采用演示、讨论、竞赛、演讲、自学等,反复训练,逐步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掌握了思维方法,知道如何去想,还要建立思维线索,知道从哪具体去想。

纵向思维就是顺着自己的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连续考虑,探根求源,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连续性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发展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2.探索问题,激活想象思维

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考虑使其大胆想象,然后对问题做出解答。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激活。例如,在讨论未来的宇宙变化时,有学生说:江山易主,太阳将不再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因为太阳的质量减小,其引力减小,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将会被其它恒星吸引,所以太阳不在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宇宙中将不再有太阳及太阳系存在。有学生说:物以类聚,太阳和太阳系存在。因为是人类把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叫太阳,把人类所在的恒星系统叫太阳系,随着太阳的消失,一定会有新的太阳诞生,就会有新的太阳系存在。

3.运用地图,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可表现在不同的地图上。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能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在专题地图的制作上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4.创设情境,诱发求知欲,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批判性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2

关键词:机械制图 直观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41-01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是既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识读与绘制机械图样的目的;课程的思维方式是“立体―― 平面―立体”的反复抽象思维过程,在复杂的平面与空间的转换过程中有些学起来比较困难。根据以上情况,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谈谈个人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体会。

1 抓好开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奠定学习的基础

《机械制图》对于初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生疏的主题,未知的世界,如何把他们引入这个世界,上好第一堂课是非常关键的,即讲好绪论课。绪论是教学之始的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顺利地进入课程内容学习的正常轨道。然而,绪论课都是叙述性的内容,如照本宣科,其结果必然讲的枯燥,听的无味儿,学生昏昏欲睡,因此,在讲《机械制图》绪论的时候,我尽可量的利用教室中可见到的(如暖气)或生活中熟悉的,学生喜欢的东西(如汽车)为例,说明生产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明确课程的作用。

2 突出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是创新的源泉,是具备识图与制图能力的基础与前提。《机械制图》课程的思维是一个“空间―平面―空间”的反复思维过程,比较抽象,如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学,课堂就会枯燥,没有生气,效果也不好,通过直观教学法,化抽象为具体,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直观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众多,比如在讲授投影作图的时候,可采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达到直观的目的。在讲授机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等内容时,可利用实际机件、生产图纸达到直观的目的。但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更能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在讲解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时,教师可在分析视图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利用橡皮泥切形体模型,然后让学生对照模型画出第三视图,再让学生拿开模型,根据空间思维补画第三视图。让学生亲手做一做,亲眼看一看,充分体验一下机械制图课的情趣、意境,营造“乐学”氛围,这样由“空间―― 平面―― 空间”反复训练,立体模型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学生即感兴趣,又锻炼了抽象思维能力。

3 利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要精心设计,别出心裁,令学生感到新奇独特、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刺激,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读视图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根据已知均为长方形线框的两张视图,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出符合视图的空间形体。

4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能力培养循序渐进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应坚持“讲少一点,讲好一点”、精简多练的原则。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训练课,要使学生掌握画图、看图的方法和技能,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只有通过充分的实践才能实现,就是说,课内也要有充分的实践时间,所以,讲课的时间就更少了,要精讲,不易一味强调讲课环节的完整性,而应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进行较充分的实践―― 总结―― 再实践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即采用讲讲、练练、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她在讲授带切口的圆锥体三视图的绘制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利用模型直观分析与板图结合,讲解圆锥被与轴线垂直的平面和被过顶点的平面分别截切,三视图的画法,然后让学生完成,圆锥被以上两种平面同时切割三视图的绘制,两个面综合的情况完成后,再同学生一起分析圆锥被与轴线平行的平面截切视图的画法,再把以上三个面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综合习题,让学生完成。这样由浅入深,讲练结合,每一个让学生解决的问题,他们都觉得在自己的能力范围,是自己够得着的东西,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就在这不断的参与过程中逐步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形体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实践包括习题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践三部分。习题训练就是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形体表达能力的过程中,紧扣学习内容设计大量习题,让学生通过习题课和作业来完成,消化和巩固基本理论,逐步培养能力。单项技能训练就是一部分内容学习完后的综合训练,例如,在学完机件的表达方法后,进行机件表达的综合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知识的落实。综合实践主要就是指装配体测绘,就是在理论课结束后,可集中安排两周时间,让学生动手拆装、测绘一个简单的装配体,完成一张装配图和几张零件图。通过“拆、装”的过程充分了解部件用途、工作原理、装配关系。通过“测、绘”的训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规范地表达图样,准确的标注尺寸。这一过程是识图与制图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识图与制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测绘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充分训练,使所学的知识有一个落脚点,给学生以满足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