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

时间:2022-10-16 07:38:28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1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中所形成的一种创新型教学工具,能够在实际教学当中开拓学生思维,将教学内容及知识点进行发散性延伸,并且更好地呈现出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以此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及结构,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水平.基于此,本文就以初中地理学科为例,深入探究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较高的地理课堂效率,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地理素养的有效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地理;教学实践

一、结合地理教材,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感性思维导入

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延伸到各个领域和阶段当中,其中可以结合地理教材进行备课,并设计课程所要讲述的内容与知识点,构建要素联系的框架图,形成完整性的系统结构,进而利用感性思维进行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素养.所以,我们就可以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当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理教材,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感性思维的导入,通过相关知识点中碎片知识的总结,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然后再来进行整体知识结构的阐述与讲解,以此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与水平.例如,我们在讲述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同时领悟气候给我们所带来的影响,所以我就为学生描绘了思维导图,结合地理教材,将气候划分为很多层次,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第一层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到气候所延伸出来的其他相关知识与内容,具体如下图所示.通过本思维导图的展示,学生们了解到气候会影响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服饰、饮食和交通等都是我们能够理解的方面,其他的方面则需要我们根据思维导图结合实际教材,进行较为深入的讲解与教学,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感性思维导入,通过我所展示的第一层知识结构,探究第二层知识点,并进行全面表述与总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利用思维导图拓展学习思路,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中,想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基础知识,并延伸出更多方面的内容,就需要运用思维导图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与学习,同时通过学生思路的拓展,延伸出更多的知识内容与任务点,从而引导学生对碎片知识进行整体学习和总结,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那么针对这一点来说,我们不仅要在适当的时机选择构建思维导图,运用此种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中地理自然灾害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知识点,并且对思维导图进行拓展,从而强化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逻辑创新能力,所以我就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实践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与逻辑创新能力.如我首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自然灾害的有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威力,其次再引导学生通过自然灾害想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或者通过自然灾害所想到的方面.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并延伸出自然灾害的第一层知识结构.其中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的分布区域、分布的原因、自然灾害的类型,以及自然灾害控制的方法等,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框架,具体思维导图如下.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发现自然灾害延伸出的点都非常具体,以此作为整体切入点引导学会合作探究,通过第一层知识结构,探讨第二层知识结构的添加与组建.由此激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科思维与素养.

三、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能够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与结构,理清地理学习思路,并延伸出更多的基础知识与内容.同时还能够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地理知识延伸出更多的层次,从而进行层次性教学,把知识进行整体性的梳理与调整,并划分为不同的结构与框架,以此促进初中地理学科更加深入的教学,并且通过多样性的知识点延伸,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学科实践教学中的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思维导图教学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凸显了初中地理学科知识及内容的全面型,而思维导图就如同地理学科中区域性和综合性相关联的特征,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归纳及解决区域问题,逐步形成完整的地理思维,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所以笔者针对初中地理思维导图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分析,并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此作为切入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2

1.课程开发背景

2013年8月,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申报的《思维可视化》被正式批准为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项目。“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项目,是基于未来社会需要培养既有现代化知识又有创新能力,面对未来未知世界有问题解决能力的智慧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而设计的,它将充分依托思维可视化技术来创建未来课堂,以促进学生学习力提高为最终目的。作为一个综合性教学实验项目,它将最大程度地整合高中阶段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维开发及思维科学、心理科学、脑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学内容及课程资源。并以整合高中各学科课程资源为抓手,结合人生规划与心理辅导等课程,使原本相对独立、固化的学科思维方式,纳入、糅合到学生思维能力科学训练的体系中来。依托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这个学习新平台,在构建和完善学生基础知识概念和基本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将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探究、团队合作等学习能力。借助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力提高训练课程,可以打通各学科学习的思维隔阂,为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创新人才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实验项目将重点构建起“思维训练”、“云课堂”、“心理测试”、“创意学习”等四大课程体系。

为顺利推进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建设,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这一思维及学习方式,学校准备开设《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训练。本课程通过学校开发的“思维可视化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思维可视化的基本特点,并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科学习中能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思考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校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技术建立起来的“云课堂”已基本建成。这为开设《思维可视化》课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教程主要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在高一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及学习技巧》,旨在让零基础的学生对于“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大脑思维方式”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掌握简单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

2.课程实施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为使高一年级学生能运用思维导图技术进行信息加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记忆、思维的训练课程,系统地掌握记忆方法(关键词链接、图像链接、归纳记忆、分类记忆、思维导图记忆、图示化记忆、分解记忆等)和思维方法(发散、聚合、辩证、递进、转化、创新);并能为其他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打好基础;并逐渐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作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手工和用软件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能将传统线性笔记转化成思维导图;能用思维导图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自己总结的方法,理解基本知识点;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选择恰当的软件及工具,绘制思维导图;能通过小组协作、自我总结,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采用恰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及作品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思维导图的内在涵义,形成和保持对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探求欲,养成积极主动地探究自己大脑思维方式的习惯;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对于活动过程及作品,能客观地进行自评和互评;能遵守云课堂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任、安全、规范地使用课堂中的各种软硬件,养成爱护公物、健康使用网络信息的良好习惯。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思维可视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目标层面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

3.课程实施方法

针对高一学生《思维可视化》概念零基础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学习,达成课程目标。

对于思维导图及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由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实际例子”让学生对其有个基本的了解;绘制思维导图建议由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等辅助方法让所有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在以上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带其他学科笔记,将其转化为思维导图,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思维导图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与优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云课堂”的硬件优势,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作品的展示与上传,可通过HiLearning互动软件实现;对于小组协作过程中的作品的评比,可以通过HiLearning软件中的IRS功能实现;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可利用云课堂四块电子白板的“异屏方式”向学生展示和推送不同的内容。

课程评价体系

1.过程性评价

(1)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状况、作业完成情况、上课或活动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协作评价:通过自评与小组组员互评,对学生协作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2.学生作品评价

(1)教师对学生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每件作品进行评定,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35%。

(2)小组成员评价:对于小组协作任务,由小组成员对组内作品进行评价,可分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E)等四等级且及时记录在案。权重15%。

课程内容及计划

第一讲 思维可视化与云课堂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云课堂初次开放,对于师生来说,是全新的,从未接触的,所以必须利用开学第一课给学生一个熟悉的机会,包括云课堂的使用规范、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目标

(1)熟悉云课堂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云课堂使用规范。

(2)了解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3)了解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

4.教学内容

(1)云课堂设备简介,云课堂使用规范。

(2)平板电脑的使用方法。

(3)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4)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及计划介绍。

(5)确定分组及分组要求。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平板电脑、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Hiteach/Hilearning互动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良好: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掌握平板的使用方法、理解思维可视化及思维导图的基本含义。

第二讲 认识大脑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要了解思维导图,必须先从了解大脑的结构、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开始。本节课内容从上述几个知识点讲起,帮助学生对大脑及大脑思维方式有个基本的了解。

3.教学目标

(1)了解大脑的基本构造。

(2)了解左右脑各自的功能。

(3)了解大脑的思维方式。

(4)了解大脑的潜能。

4.教学内容

(1)大脑的基本构造,大脑结构图。

(2)左右脑各自的功能,左右脑功能图。

(3)大脑的思维方式,左右脑分工图。

(4)大脑的潜能――人人都有潜能。

(5)开发大脑潜能的办法。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快速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良好: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一般:能基本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较差:不能理解大脑的构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潜能等基本含义。

第三讲 初识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从本节课开始,正式进入思维导图的学习。对于对思维导图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必须先使他们对思维导图有个最基本的了解,才能深入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及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本节课意在带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与传统线性笔记的区别,思维导图的优点等,为绘制思维导图打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2)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

(3)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并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思维导图的优点:实验证实,思维导图是一种最佳思维方式。首先,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我们的观点自然地在图中表达出来;其次,思维导图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再次,思维导图还激发了我们的右脑。由于我们在创作思维导图时还使用了颜色、形状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右脑负责的就是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能大大加深我们的记忆。把关键词、颜色和图案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强迫我们使用视觉感官来增强记忆。

(3)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四维导图的优点;了解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第四讲 绘制你的第一张思维导图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对思维导图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就可以动手绘制思维导图了。本节课带领学生一起绘制人生中的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从易到难,绘制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为之后的课程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2)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3)能绘制出第一张思维导图――水果。

4.教学内容

(1)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中心扩散型。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①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水果”的图像。②从“水果”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你关于“水果”的主要想法。③在每个分支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并在每个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它、解释它的图形。④根据你的发散性思维,从每一个关键词上面发散出更多的分支。循环第3步操作。

(3)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4)绘制思维导图注意点:尽可能多地使用图形,每个关键词用一个图形表示它;每个分支用一种不同的颜色;分支越往外扩散越细,中心分支是最粗的。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完整地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良好: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一般:能基本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基本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不能绘制水果的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五讲 图像的力量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不但调动了左脑的逻辑思维,而且激发了右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的左、右脑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记忆力,也使大脑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节课内容就是从图像出发,训练学生习惯于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从而更大程度发挥大脑潜能。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2)能深刻体会图像在思维导图中的作用。

(3)养成在思维导图中多用图像的习惯。

(4)牢记思维导图的绘制注意点。

(5)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图像辨别测试――人脑对图像有特别强的记忆力。

(2)思维导图绘制方法――进一步掌握。

(3)绘制“家”的思维导图――养成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4)小组协作,评选出优秀作品和较差作品。

(5)绘制思维导图的注意点,绘制过程中的不足。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完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良好: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一般:能基本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基本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较差:不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不能养成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的习惯。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优秀作品为优秀,小组最差作品为较差。

附学生作品:

第六讲 关键词的提炼

──思维导图绘制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思维导图中每个分支上的关键词都必须是精准的,但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往往不会提炼关键词,每个分支上都是大段的文字,这对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大脑的记忆力都是没有好处的,故本节内容专门训练学生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能深刻感受思维导图中关键词精准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提炼关键词的方法。

(3)能自己分析文章,转化为思维导图。

(4)熟练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4.教学内容

(1)理科笔记中简短语句的分析,关键词的提炼。

(2)文科中利用“精准三法”(抓头尾,观重复,做总结)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

(3)学生操作练习:“野外迷路指南针”,分析重点,提炼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水彩笔,画图本。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分析文章重点,准确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良好: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一般:能简单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基本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较差:不能分析文章重点,提炼关键词,不能将文章重点绘制成思维导图。

附学生作品:

第七讲 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思维导图绘制练习三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在学生初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后,回顾并展示学生以往的作品,从中找出优点和缺点,总结思维导图绘制的技巧,为思维导图实战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之前几堂课的作品中找到绘制的不足之处。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能自己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教学内容

(1)展示学生以往的思维导图作品,通过分析找出不足。

(2)总结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3)小组协作:策划并绘制一次“周末旅行”的思维导图。

(4)展示小组作品,评出班级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小组协作评价:小组自评及互评。

附评价量表:

姓名 分工 参与度(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作品等第(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备注

第八讲 文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习一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文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小组协作评价:评价量表

第九讲 理科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实战练

1.教学时间

1课时。

2.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主要应用就是学习,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故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就要运用到笔记中去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将现有笔记转化为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分析重点绘制思维导图。文理科内容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文理分科练习。

3.教学目标

(1)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

(2)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3)组内评出优秀作品和最差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4)在小组协作中能充分融入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4.教学内容

(1)从自己带的笔记中挑选1~2个知识点或章节内容。

(2)将挑选的内容转化成思维导图。

(3)小组自评与互评,选出优秀的和最差的作品。

(4)修改作品。

(5)班级内评定优胜作品。

5.教学资源

云课堂设备(投影、录播系统、PPT、电子白板软件等),画图本,水彩笔。

6.学习评价

优秀:能很好地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深刻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良好: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一般:基本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较差:不能将理科笔记转化为简单的思维导图;不能体会思维导图在笔记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3

依据教材,把教材文本进行“精耕细作”是长期以来基层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由于教育形式和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对教师的要求不只是能解读教材,而是要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用好教材,即对教材内容的重组、调整、删减、补充等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对所授单元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及学生所能掌握的程度有较清楚的认识,从而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才能有条不紊。

英国人托尼·布赞(Tony Buzam)提出的思维导图是帮助学习者用图形和联想的方法进行思维的工具,是用图形和文字将学习者的想法和思路“画出来”。用这种方法在学习上有利于加强学习者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增加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的有效性。基于上述原因,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所有单元内容进行逐层分解,直到每一个小的知识点,然后以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实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思维导图是师生描述知识的工具

描述所授知识及其理解情况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行为。描述知识的方法有多种,在实践中,借助思维导图来表述,不但形象直观,而且简明扼要,能够反映出绘图者对知识点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2.1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传统方法是逐条罗列。这种方式不能对学生形象地展示,也不能让学生非常直观地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导图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罗列,也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学生既直观地观察到知识点,又能感悟到教师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制作的思维导图能够和相关多媒体信息进行超链接,这样教师展示的教学内容就不再是平面的了,而是立体的教学内容,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有效思考。

2.2 学生展示所学内容

在新授课的知识总结部分,经常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学生往往是按教材的知识目录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就认为完成了,这样总结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改变这种总结方法,让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学生的构图过程,取长补短,最后由各小组组长来讲解本组的思维导图,其他组的学生还可以进行补充修改,教师在其中进行逐条点评。学生对这种学习过程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无论成绩好坏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度,最终每组展示的思维导图反映出学生的集体智慧。例如在计算机系统组成一课中,通过对每组学生所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采用了思维导图,修改和删减都非常容易,便于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念,也活跃了课堂,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

2.3 学生笔记的变革

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用思维导图将课堂和书本知识整理好。一章结束时,将自己的学习笔记进行再整理并绘成思维导图,然后通过思维导图软件将重点标上色,还可以在第一章节后加一些重点案例,以帮助自己加强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将一些重点串起来,加以记忆和理解,对课程有更好的整体认识,也能将记忆在各个章节间自由穿行。

3 思维导图是师生学习交流的

工具

相比于文字,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思维导图正是基于这点,利用图形将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师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交流。

3.1 师生间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当前互联网时代一种比较普遍的学习交流手段。对一个知识点,不同的人理解的程度不同,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充分地将师生间对问题的理解展示出来,通过这种途径,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意,使他们能够充分表达彼此的观念。在这种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协作学习过程中,能真正体现“教学相长”,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3.2 用于头脑风暴,激发创新思维

在人类世界中,一些毫无关系的事物往往通过一定关系的联想建立新的联系,从而构成新意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的好处就在于头脑中的思维结点通过关系结点触发各个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建立前所未有的联系,产生新见解,非常适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头脑风暴时,用思维导图记录思维信息,梳理相互关系,学生间对头脑产生的知识点进行再讨论,梳理知识点间的关系,既能巩固知识点,又可以激发新的联想。

4 思维导图是教与学的有效评

价工具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以分数结果为单一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通过思维导图对教学环节进行过程性评价,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工具,用以评价学习者在某一概念领域内对知识的理解水平、深度和知识的相互联系程度,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了解其学习进程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相应的评价,改进教学,这样思维导图就是教学教程评价的有效工具。同时,思维导图也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工具,它与传统的单元测验不同的是,思维导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评价结果,已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分数,而是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图例化再现,教师和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学习的现状,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也能激励学习者努力弥补不足。

5 思维导图是师生在教学活动

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5.1 思维导图能提高学习者的反思能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认识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软件构建知识的思维导图,通过不同学习阶段所做的思维导图,看出自己知识上的变化,同时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点加以组织和整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甚至能发现自己从来没用注意和认识到的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

5.2 思维导图能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课堂;知识提取;有效运用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在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的《思维导图》书中指出“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换而言之“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有效思维模式,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有效的运用

历史是一门包含诸多知识学科,它能让人以史为鉴,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可是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6本书的知识内容跨度大、史实多、事件的前因后果线索繁杂,学生很容易记混记乱。怎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回来,怎么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率成为我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牛刀小试,碰壁

在运用思维导图时,一开始我只是记住了中心发散、关键词和色彩的基本要求,就盘算着“一展身手”,学生共同绘制一张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为了“引领”学生,我采用了老师先把思维导图画一半,留空关键词和要求识记的知识,让学生进行开卷填空,要求尽量进行知识发散的方法。第二天,导图交上来给我批阅的时候,色彩很分明、内容很精准。可在随后考试中,学生们却拿了低分,根本记不住知识,有的同学直接说:“老师,还不如直接划重点让我们背算了,画图还麻烦,不好用”。原本想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却出现了学生嫌麻烦的问题。

2.东山再起,逆袭

回想之前的失败是因为我们把课本知识完全照本宣科的照抄,没有经过大脑的消化和分类,关键词不够精确、为了图而进行思维呈现,把知识联系当作绘画作品来表现,学生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只是做着把知识从书本中搬到导图作业里的“劳动”,知识当然记不住,不会用。于是为了验证失败的原因,我首先在历史单元整理课上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不再让学生对着书本画“图”,不再“图”导“思维”而是用“思维”导“图”。用初中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为例。课堂上只让学生看单元目录,回忆课题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内容的知识并画在A4纸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课题下画出了零散的知识点,但不是本单元的中心词,怎么办?通过老师的反复启发和帮助,学生写出中心词再进行下一级思维发散。几节课培养、训练下来,学生都颇有成就感,都很期待历史的单元整理课,还有学生会提前完成单元总结的思维导图。学生在保持了一段的热情之后,热情开始降温。我开始觉得呈现模式比较单一,易混淆的知识点上学生还是记不下来,有些学生的导图上还出现了知识的缺漏,说明学生没得矫正和补充,思维发散也不够,仅仅局限在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我的逆袭第一步:知识内容要在脑海里,必须先看书,在通过想来完成知识重现,接着用画来呈现知识掌握的程度。第二步:学生之间的思维导图一定要展示、交流,这是教师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之一。如果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语言表达自然流利,脉络清晰准确,说明知识已经变成了学生自己内化的理论。反之,还有待加强。

3.小荷已露尖尖角,优化

在初中历史学科的运用上,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学生记忆的好帮手。学生经过三年训练和培养,对思维导图的呈现已得心应手,也能自己归纳整理知识,思维导图出现了线性思维导图、树状思维导图等形式,也有了学生自己的思维特点(附图1)。从思维导图中提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利用思维导图的解题过程。优化第一步:如果遇到自己的遗忘或缺漏的知识点,一定要用红色补充完善,这样的好处是提醒学生:红色出现的知识点是自己忘记的,在总复习的时候要经常看。老师在补充讲解时,会着重讲重难点,学生用着重符号标记,总复习时要着重看。优化第二步把逆袭第一步的看、想、画、交流发展成为了看、想、画、交流、补充完善、再看的过程,强调知识的有效提取并运用。而我优化的原理是借用了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时间。所以说:思维导图不是画来看,而是将思想图像化,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

三、结论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科学的记忆根据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权威统计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20%,让学习者一周多出一天来。而我所带班级的成绩数据分析结论也印证了思维导图运用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思维导图》中信出版社定义34页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引言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中国教育行业中得到了普及与应用。目前,高中地理教育中应用思维导图后,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各种学习问题。这说明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有着重要的价值。

1.应用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1对思维导图的认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期,就出现了思维导图这概念。思维导图属于人类放射性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其要求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中央图形上;图形的主干是分支由中央图形朝周围的放射;分支是由一个核心的图形或是能够发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点构成;对人脑神经元的具体分布结构进行模拟,使得人们对某一问题出现了全新的看法,进而促进思维的沟通交流。

1.2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将思维导图视为一种笔记来进行研究分析,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来进行分析。人们对于思维导图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地加深,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思维意识;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改善自身不良的表现与学习方式等[1]。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生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地图能够直接表达出理论知识,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地理课堂上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地理教师需要以地图为基础,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地理符号、地理图片以及地理知识等,并将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构成思维导图。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点,也很好地掌握了地理知识要点。

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充分结合颜色与图案等,使得所学地理知识可以准确地体现在思维导图上,并能够改善传统的学习方法。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节省较多的时间,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也巩固了先前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了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与学生的学习负担[2]。

2.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

2.1课堂应用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由于思维导图所产生的效果,使得学生可以更快地投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生利用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还处在浅层次上。例如: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材料中的《人口与地理环境》,该章节的复习课堂上,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本章节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按照自身对该章节知识点的理解,总结该章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这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思考人口的变化,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等影响,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对所学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而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在发言后将会不断激发对地理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教师针对学生所表述的观点进行总结。

鲁教版地理教材关于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内容通过总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人口的变化问题;地理环境;人口变化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中人口变化主要包括了人口的增长变化、迁移问题等。在教授该章节内容的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针对世界人口变化问题进行讲述,以人口为基础,以地理环境为核心,构建思维导图,以此加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的学习。

2.2在课后的应用

在结束新课程内容后,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加强课后复习,将整个章节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归纳在同一张图上。这也是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清楚地在图中找到本本章重点内容,也方便了学生今后对本章知识点的复习。在实际的课堂上,首先,地理教师需要确定基本教学目标,在围绕教学目标建立思维导图[3]。

又如:《从宇宙看地球》这个章节主要包括了: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以及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这三个部分。其中地球的宇宙环境还包括了宇宙这一概念的形成,太阳系的相关内容,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木星、海王星行星的基本内容等。这对这些知识点,教师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归纳出本章的重点知识,并总结本章的难点,画出相应的图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彻底把握新课标的同时,不断提升地理教学设计的质量与效率,将教学研究活动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此间加强地理教师的负担;高中生需要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好课堂笔记,不断培养自身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知识点复习的效率。此外,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断培养高中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法,陈彩香,邓一飞.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21):177-179.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6

复习课作为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将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和零散的知识综合起来,通过归纳、整合、深加工,从而形成清晰、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以促进学生对复习内容的记忆、理解、巩固和深化。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将知识以结构图的方式进行可视化表征的有效思维工具,它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将各级主题的关系以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结构图表现出来,从而促进大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人的思维潜能。寓思维导图于复习课中,有助于明确复习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整合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总结、归纳、整合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将复习内容结构化、直观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自我梳理知识、查漏补缺,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综观当前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对单元复习课重视不够,加之缺乏有效的复习方法,从而导致课堂复习效率低。因此,在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笔者试图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教学,引导学生梳理每一单元的重点知识,建构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结构,这样在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结构图的指引下,学生可以轻松把握整个单元的脉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复习效果。

如在复习八年级下册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围绕“talk about consequences(谈论因果关系)”这个话题将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分成四个模块,并在每个知识模块中列出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通过pair work 的方式进行句型练习活动引起学生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单元里的单词、短语以及if 引导的条件句和一般将来时的用法。以下是复习Unit5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

专题复习作为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围绕某个专题进行复习,它是在一轮复习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知识回归与整合,以强化知识的交叉渗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掌握知识。在专题复习课中,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炼出各分类复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最后复习的时候,各类重点一目了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渠道,实现自我建构知识网络,优化复习课课堂教学。

以词汇专题复习为例,在复习单词take ,cost , pay 和 spend 的用法和区别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对这些表示相同含义的单词的用法进行回顾和总结:take后面常跟双宾语,常见于“ It takes sb.+时间+to do sth.”结构中表示 “做某事花了某人多少时间”;cost的主语是物或某种活动, 常见用法是: sth.+cost (sb.) +金钱,表示“某物花了(某人)多少钱”;pay的常见用法是:sb. pay +金钱+ for sth. 表示“付钱买……”;spend的主语必须是人,常用于以下结构:(1)spend time /money on sth.“在……上花费时间(金钱)”;(2)spend time /money (in) doing sth. “花费时间(金钱)做某事”。然后给出与之相应的例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词汇分析、辨别,帮助学生透彻地了解并掌握其用法,在头脑中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脉络,构建思维导图,以便考试时能够准确、快速地提取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以下是take/cost/spend 和 pay 用法区别的思维导图。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综合复习课中的应用

在综合复习课中,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往往可以将繁琐、庞杂的综合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二次整合,化繁为简,让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清楚,重难点更为突出,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和复习压力,巩固复习效果。综合复习课的教学,并不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罗列、讲解了多少内容,而是在于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多少内容。因此,在初中英语综合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复习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点,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梳理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或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提炼过程,通过整合新旧知识,根据知识脉络,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网络,然后再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概括、补充要点,对自己的思维导图加以修饰和完善,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并注重语言的实践应用,将知识向更深层次扩展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寓思维导图于初中英语复习课中,对于活跃英语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提高英语课堂复习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加以重视。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点,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梳理知识,深化巩固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与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7

温金燕

上外松外学校 201620

摘要:目前小学数学复习课大都遵循“知识点整理- 题型练习- 教师点评”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题海战术、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思维工具,能在复习课上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单元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

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的课型之一,与新授课、练习课同等重要。本文基于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以期能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

复习课的教学功能大致包括以下三点:归纳整理知识点,形成认知结构;查缺补漏;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知识点整理—题型练习—教师点评”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在实施上存在不少问题。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使师生都感到疲惫而低效, 但据统计复习课却占教学总课时的1/3。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能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工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复习课的课堂还给学生。

二、认识思维导图

1.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在20 世纪60 年代初所创的一种新型记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图表,一种整体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从中央主题词发散出去,运用曲线、关键词、符号、颜色、图片等,形成一个完全自然的组织结构。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可应用于所有认知功能领域,尤其是记忆、创造、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思考,它被描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思维导图的中心是一级主题(或中心主题),一般用关键词或直观鲜明的图形作为标识。之后在一级主题的四周延伸出二级主题(次级主题),罗列与一级主题相关的细节要点,不需拘泥于顺序或结构的限制, 由各个二级主题还可以依次延伸出三级主题等。其应用模板如图1。

图1 思维导图的应用模板

2. 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自发明以来,被人们当作“终极思维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各方面。它的出现,尤其在全球教育界和商界引起了一场风暴,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3 亿以上的人在使用它。在中国,思维导图也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目前全国很多学校都在研究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当今的教育教学。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课的意义

1. 注重学生的自主梳理和建构

在传统复习课中,教师总是越俎代庖梳理知识,学生成了陪衬和听客,在课堂中失去了主体性和积极性。新课标指出“数学学89

课堂聚焦·新教育

2014·5 ( 总第270 期)

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把思维导图引入到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思维的机会,让他们亲历知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思维导图是发散性的和富有个性的,学生在自主或合作形成知识的思维导图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梳理知识结构的学习过程。

2. 丰富师生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指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传统复习课中,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模糊。作为一种评价工具,思维导图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有效工具。另外,教师通过学生课前绘制的知识思维导图,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认知结构是否完整以及数学学习的思维情况等,从而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以此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思维导图丰富了师生的评价方式,也使学生在自评中学会了自我肯定和反思。

3.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复习都是老师将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充当“听客”的角色,或者说是学生受引导的过程。所谓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 就是学生借助老师的引导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联合在一起。从被动变主动,这一过程的转变,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还可以让他们对之前掌握的知识更加熟练,形成鲜明的主动学习个体。主动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4. 增强师生的自我反思

对于师生的教与学来说,反思是最有效的方法,而构成反思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思维导图。通过它,学生们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以链接的关系串联在一起,明显的检测出自己在哪一部分掌握的好,哪一部分还有欠缺。而教师则可以把要讲述的知识连接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接收的时候保持思路清晰,还可以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了解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从而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四、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教学

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分很多种,主要可总结为:知识梳理、分层联系和综合应用拓展三步。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做到了知识的梳理,还可以进一步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最终达到可以熟练的综合应用。

1. 基于导图的复习课教学特点

(1) 教学预设的充分性

在师生共同形成知识思维导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提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知识,这个过程带有鲜明的自主性和个性, 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较大不可控因素,也给教学预设带来较大的挑战。课堂上,学生不再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是自由呈现独具个性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组织和引导启发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预设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头脑中要提前有相关知识较完整的思维导图。

(2) 教学形式的互动性

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当具有鲜明的教学互动性。学生是建构思维导图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启发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点,交流分享某一个分支的内容,这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体现。在交流中,鼓励其他学生进一步对分支内容进行补充、质疑或解释,这一完善导图的过程,是生生之间互动的体现。学生在相互的欣赏或质疑的过程中,学会了互评和自评,也学会了反思与总结。

(3) “理”与“练”的交融性

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知识梳理、分层练习、综合应用”三个环节。各环节的教学层次相对清晰,能明确感知不同环节的内容。但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是以师生共同梳理形成知识的思维导图为主线。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的网络结构,同时也根据知识的网络结构进一步跟进练习,梳理与练习交融在一起。

2. 基于导图的复习课教学实施要点

(1) 课前绘图,课中完善

由于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分层性, 且需要较多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笔者建议把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内容放到课前准备阶段。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课前绘制的导图,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重难点更清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展示部分学生绘制的导图,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导图,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也能更好地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 师生互动,完善导图

教师在揭示复习课主题后,引导学生回顾与主题相关的具体内容,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记忆,为进一步的发散思维做好准备。回顾内容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继续丰富某一分支内容。在共同梳理某一分支内容时,鼓励其他同学进一步补充、质疑或解释,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教师适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补充,并作出适当的点评。当各个分支内容逐渐丰富之后,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发现各分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并用线标出。

(3) 理练结合,突出重点

在复习课上,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可以促进其独立思考、自由发挥,激发创新潜力,这是思维导图的优势所在。但另一方面,基于导图发散出的知识点涉及面较广,比较分散。因此,在基于思维导图教学的复习课中,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一方面,在学生绘制了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后,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网络,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以检测学生对知识内容是否真正掌握;另一方面,根据本节复习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大家就其中一个内容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理解。

笔者执教的《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单元复习课,就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总体来说,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复习课教学中,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但也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如何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劣势,让思维导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的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8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 化学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73-01

1.引言

经过整合重新出版的人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图文并茂,时代感很强。但是在教学中发现,由于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分散,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挂一漏万,以偏概全,对于化学的众多核心概念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难以达到系统掌握化学知识并自主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地步。如何让学生尽快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归纳总结化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就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本学期尝试使用了“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化学内容的复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进行总结和阐述,与广大的同行共同研讨。

2.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Mindmapping )又称“心智图”、“概念地图”或“思维地图”,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一种利用图像来表达、整理思维的工具,能将你大脑中的想法“画出来”。它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思维表达方式,通过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配合不同的颜色,遵循一套简单、基本的规则,逐步建立一个有序发散的图,从而记录思维过程的导向。在所表达的观念之间通过与中心概念(主题)的远近来体现内容的层次和重要程度。思维导图强调思维发展过程的多向性、跳跃性和综合性。

运用思维导图让人们在做计划时能增强使用者的总体规划能力,在做分析时能更好地理顺使用者的思路, 在做总结时能增强使用者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因此,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商业设计、总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特别适用于学科复习教学中。如下图,就是笔者针对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复习内容所设计的一幅思维导图:

不难看出,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地、立体化和可视化地体现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使得抽象的、内在的东西形象展示出来,一目了然,非常便于宏观把握整体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3.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复习中的具体应用

初中化学的重要特点是知识点多、杂,规律性不够强,学得越多,越容易散乱,而且也越容易遗忘。如何编制简单易懂易记的化学知识网络,是复习课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借助思维导图可以顺利解决这一难题。在复习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将这个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课前自主整理、课堂交流评价、课后完善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3.1课前自主整理

3.2课堂交流评价

3.3课后完善拓展

4.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化学复习的优势

笔者感悟到这种方法的优势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学生的复习不再是罗列、抄写、记忆密密麻麻的文字性资料,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令人赏心悦目,做到了“由厚变薄”,实现了“文图转换”,学生看着高度浓缩思维导图,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尽可能全面把握重难点,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是纲目章举,宏微兼顾。学生拿着思维导图,不但能够统领全书、全章的知识架构,而且可以深入到各层级细节,对于重点、难点、易错点的记忆、书写也比较方便。

三是掌控流程,便于引导。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方便掌握教学流程,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灵活调整教学进度,详略性、重复性尽在自我发挥,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胸有成竹。

5.结语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发现学生喜爱上了这种简单易行的复习方式,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习效果比较明显,复习课堂常见的沉闷现象销声匿迹了,证明这种复习方式是很有生命力的。今后,笔者将继续推行这种复习方法,并且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为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 思维导图[M].李斯译.作家出版社,1999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阳文凰.初中化学概念地图[M]. 广西桂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04(5)

[5][美]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M].三联出版社,1998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9

关键词:有机化学;烃的衍生物;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60-2

思维导图是使放射性思考能够具体化的一种方法,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发明。放射性思考是一种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其中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比如感觉、记忆和想法)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外发散形成若干分枝,其中每一个分枝可以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点,而每一个连结点又可以成为下一个中心的主题,再向外发散出若干的分枝。像这样相互连结而形成的网络图就叫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图形思维工具,形象的被誉为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经过总结对比,笔者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特征:

(1)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分枝(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图形向四周围发散;

(3)分枝由某一个关键的图形或是关键词构成。次要的话题同样也以分枝的形式体现出来,附在了较高层次的分枝上;

(4)各分枝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用色彩、图画等来加以修饰美化,增强其效果,从而使思维导图富有趣味性,又因为思维导图条理清晰,并且信息的存储和取用十分方便和快捷,而且准确度高,所以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目前,我国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授受式为主,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为辅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内容比较多,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学生常常会感到今天刚学的知识没过几天就开始模糊,课堂上听课和记笔记总是不能兼顾。特别是高三复习课,一节课往往需要复习很多内容,经常会有学生忙于记录教师刚刚所强调的重点,而不能听到教师接下来强调的内容,更谈不上思考问题、内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了。由此可见,听课不但要记笔记,而且必须要有选择性的记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它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及的知识。但是,高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基础概念多,物质种类多,各种物质的性质多而且关系复杂,这使得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容易,经常会缺乏条理,陷入思维的混乱之中。当遇到有机合成更是难上加难,不知所措。由此看来,“思维导图运用策略”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的合理应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比如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烃的性质”复习课中,传统方式记笔记是仅仅是线性排列知识,不符合人脑的放射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烃的各种性质的记忆,耗时长而且效果不佳。由于受元素化合物学习方式定势的影响,忽视了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因而学生只能得到零碎的知识点,不能构建系统的有机化合物的知识脉络。而如果利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则知识是呈现发散放射状,符合人脑的思维方式,记录用时少,听课不间断,重点鲜明、突出,效果好。“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建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本人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主要在以下过程中实践过:

有机物性质的新授课

有机物性质的归纳总结复习课

运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

“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在《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实施举例

教学内容“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的实施

苯酚的性质“苯酚的性质”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讲完之后,布置学生课后根据所学知识画一个有关“苯酚的性质”的思维导图

乙醇的性质在讲述乙醇的性质时,一边教师授课,一边学生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画完之后,与以往那种线性记笔记的形式作出对比,评价用思维导图记笔记的优势。

烃的衍生物的复习课在上课一开始我在黑板上给出下列14个概念:烃的衍生物、卤代烃、苯酚、醇、醛、羧酸、酯、取代反应、水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发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要求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自主选择其中的概念,并用思维导图来完善它们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当堂完成后,大家展示各自的思维导图并讨论评价,达到复结烃的衍生物这段内容的教学目的。

附:课堂实录——烃的衍生物的复习课

【师】:在黑板写下了14个概念,分别是:烃的衍生物、卤代烃、苯酚、醇、醛、羧酸、酯、取代反应、水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发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

【师】说: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复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但是要求大家画思维导图来实现复习的目的,请大家以前后4人为一小组,根据黑板上已经给出的14个有关烃的衍生物的概念,任意挑选,自由组合,画出一幅符合你们思维习惯的思维导图,其中一人执笔,四人共同讨论完成,限时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拿出笔和纸开始画起来……

20分钟后

【师】:哪一组愿意把自己小组的成果展示一下的?愿意展示的同学把思维导图送上来用投影给大家看看。

有6个同学把图送上来了,教师把其中相似的选取一份,最后选定3幅比较有代表性的留在投影上。

【师】说:同学们画得都很用心,下面请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一下这3幅思维导图。

【甲生】:我觉得第一幅比较醒目,她们这组用了不同颜色的笔作了标注,让我们看起来一层一层之间的关系非常的醒目。

【乙生】:我觉得第二幅对有机物性质的研究比较深入和全面,把官能团、代表物质以及反应类型都作了分析。但要是也能像第一幅图那样用彩笔标注就更好了。

【丙生】:我觉得第三幅在每种反应类型后面都具体作出了阐述,并举出了实例,还写出了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对物质的具体性质能够更好的掌握。同样的,我也认为要是能用彩笔标注就更完美了。

【师】说:大家分析能力不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这3幅图,确实如此,评价一幅思维导图的好坏就是评价它的实用性,如果把刚才这三幅图的优点全部集中起来就是一幅非常实用的思维导图。具体说来,要有第一幅彩笔的美观醒目性,第二幅的研究深入性,还要有第三幅的具体实例的直观性,这样才能称之为是一幅好用的思维导图。你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下你们小组的图画得怎么样,下一步改进的目标是什么,课后请各小组集体讨论并改进一下,思维导图真正画好了,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也就复习到位了。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来检验一下大家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掌握程度吧。

……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众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1]。思维导图这一新时展中衍生而来的新型教学工具,可作为直观地辅助学工具,为教学服务。教师在教学中又该如何应用思维导图,这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属于新颖教学模式,是在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分解、整合,并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图像将之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不断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形成初始知识框架,并逐步将有关、必要内容补充进来,最终形成的完整教学构图。思维导图这一新型教学方法表达直观、展示效果优良、适应性强,将之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知识的信息量较大,知识结构比较复杂,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可以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地理知识,并可借助符号、图形和颜色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教学,可以一改传统教学中沉闷、呆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高中地理知识是复杂而抽象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思维导图教学可将各种抽象知识整合成一个直观的体系,让学生直接观察,缕清知识脉络,增进其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并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理解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可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总结、归纳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并在掌握思维导图应用方法之后,自己也可绘制思维导图,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良好衔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学生一旦掌握这一方法,还可将之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内容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提前预习。课前预习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在学生课前预习期间,提供有针对性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形成粗略知识概括。如在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一节中,结合西北地区来谈荒漠化防治,教师可为学生制作我国西北荒漠化现状、荒漠化防治的思维导图,并和上一章中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等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会贯通。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

教师在新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中,可将本节课中关键词和学生疑问作为思维导图中枝干,这样不仅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还可以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授课,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如进行“城市空间结构”教学时,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中相关概念、特点与外延的了解程度,以这些内容为主干来制作思维导图的第一层次。课堂中心环节,教师给学生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带领学生画出思维导图的第二层次。课堂教学最终环节,教师让学生厘清工业、农业、交通与城市的关系,并将此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三个层次,最终将本节课中的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中完全体现。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11

一、思维导试图的优势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了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认为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博赞于19世纪60年明了思维导试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

首先,思维导试图是用“画”的方式来帮助人们记忆或思考甚至是创作。

它能够使我们从复杂的事物中找出重点,进而找到事物的本质。

其次,思维导试图可以轻松地将枯燥的信息变成活泼有趣、容易记忆的彩色图示。

它能加速资料积累,能便捷地根据信息彼此间的关联,进行系统分类、管理和应用。

再次,思维导试图在绘制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又可激发联想与创意,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思维导试图制作简单,将主题放在中间,整个思维导试图将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拓展,联想。

在制作思维导试图中,你可以记录下瞬间的灵感,也可以保留空白区,运用连线,图形,颜色表示,让你的思维瞬间活跃起来。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试图的优势

思维导试图对历史课来说是一种优势,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包括了诸多知识。但是历史空间跨度大,史实太多,而且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较繁琐,所以学生很容易记混。而初中的学生年龄下,很多知识需要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思维导试图的运用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初中历史课中运用思维导试图,使许多空间、时间的、抽象的、理论的变得条理、形象,便于初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它也能使学生手、脑、手运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

1.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思维导试图融合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每个主题会使你的思维导视图更加醒目,更为清晰。每一个主题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目”。母体和子目可以不断地扩展,可以说,思维导试图上的主题和子目就像手指上的关节一样可以不断延伸,增强空间性、思维性。在某种程度上思维导试图增强了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

2.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初中历史以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为基础,具有逻辑性和发散性,同时初中历史也具有时间先后的顺序性和连贯性。初中历史教学又特别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总体掌握与联系,知识具有综合性。最重要的是初中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学生利用思维导试图勾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树:树干、树枝和树叶,记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知识点是零散的,就像满地的珠子,如果我们用线把它们串起来,带走就方便了。”可见,思维导试图使记忆事半功倍。

3.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师生共同收集材料、整理的信息,然后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制作思维导试图。可以将历史知识分层次,分部分进行绘图。在此环节可让每个学生负责绘制图的一部分,进行发散思维,激发灵感;然后交换任务,根据本部分的内容,其他同学在前一个同学绘制的基础上,补充,或者加上自己的简介。在制作过程,教师既可以参与也可以指导。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兴趣,也让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三、思维导试图在初中历史课中运用的实践

新课程形势下,小组分工合作成为普遍的形式。我们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课内容。

1.准备一张白纸和彩色笔,在中央划出每课的课题,比如:初二上学期第一课鸦片战争,在纸的中央画出或写出“鸦片战争”这个主题。2.然后,从中心部分分出很多曲线或者直线,再在线上写下你要记忆的子目。比如说“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结果、影响等子目”。3.在子目的内容上进行扩展,写出子目的内容。4.在某些内容的旁边画上可表示其内容的的图画。总之,就是“写”与“画”双管齐下,使你的思维导试图既美观又实用。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12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由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思维导图主要格式为知识点的联系层级图,一般也配以文字.用形象的图解帮助记忆、分析复杂抽象的内容,是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在表达关键主题与其各要点相互之间的关系时,用图形、颜色、线条、符号等来加以区分和连接,形成放射状的发散性图表,利用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加强记忆印象和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扩充知识囊括途径,协调学生对于阅读、理解、记忆、重现等受教环节的互通性.笔者近两个学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收获:

一、初始阶段――模仿与指导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思维导图这个新的事物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应用兴致.为此,我收集了大量的思维导图图片,从中筛选出既能让学生接受又能体现思维导图直观性、形象性、明了性的价值特点的图像,让学生对思维导图产生好奇心理,进而产生学习应用的欲望.

同时我在进行课堂板书时,也适时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如在进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时,我在黑板的中间画一个椭圆形,写上比例两个字,在学习新知的同时,适时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明确知识点的联系.在教师的操作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二、制作阶段――随心所欲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是数学学习遵循的一个原则.初步感知了思维导图的方便与价值,学生也有了亲自动手动手实践的冲动.苏教版的数学教材每个单元学完以后,都会安排一至两节课的“整理与练习”,在第一部分“回顾与整理”阶段书上往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出示本单元几个重要的问题,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接触到思维导图后,我让学生尝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画知识树的形式来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这样做有利于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制作思维导图的同时检测自己学习状况,更利于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生成演变、相互联系的线索,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知识结构图出示给学生,忽视知识的关联,丧失学习的兴趣.下图为我班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

为了方便学生制作,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

准备阶段:一张A4纸大小的纸,两种以上颜色的笔.

步骤一:横着放,在中央写上主题;

步骤二:确定分支的位置、个数与内容;

步骤三:对于自己掌握薄弱的地方用特殊的颜色或符号标出.

三、展示阶段――查漏补缺

学生制作出的思维导图展示了他对本单元知识点的领悟,并不是每个同学所做的思维导图都符合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体系,如有的同学从“比”中派生出了正比例、反比例,还有的同学在正比例和反比例之间画等号……如此错误真实反映出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把握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在复习课堂上教师可以抽取部分典型的作品,先由大家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进行补充与深化,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让学生自己找出联系,把所有的思维导图编织成自己的知识网,整个过程也是其乐无穷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提升,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有限,教师的提高主要是将本单元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提取.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间相互检查、修正彼此制作的思维导图,更有利于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巩固、知识体系的建构.

四、拓展阶段――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