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时间:2023-06-06 09:00:28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1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其中的特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注重学生发展[1]。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翻转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为发展及创新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起源、内涵、优势等相关研究,探究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初中科学的教学中,以期培养初中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其今后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翻转课堂的起源、内涵及优势

2007年,美国的两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及教师讲课录音,并将制作好的视频放到网上供学生学习[3]。2011年,萨尔曼•可汗创立可汗学院,制作了数千门教学视频供学习者免费在线学习。随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可见运动、耶鲁公开课等的发展则为翻转课堂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翻转课堂的发展。2011年重庆聚奎中学在全国首先开启的课改模式:“翻转课堂”,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于2012年引进该教学模式。国内进行相关实践的学校还有南京九龙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等。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该教学模式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4]。萨尔曼•可汗首先对“翻转课堂”进行了阐释,指出其本质特征为: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时序发生“翻转”,即“学生课内完成知识吸收与知识内化,课外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国内有学者解释到“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教学材料自主学习课程,然后在课堂上参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活动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简言之,翻转课堂理论的核心是先学后教[5]。传统教育,基本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灌输”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一直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得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传统课堂上,虽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水平处于不同层次,但教师只能照顾到处于中间层次的大多数,讲解知识点的进度和深度基本是按照平均水平和平均接受能力来定。在翻转课堂上,课外学生则可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学习进度,将知识点的讲解进行暂停、回放和重播,直至学懂为止。课内学生再将课前学习时遇到的疑问反映给教师,教师再给予解答。教师就了解学生的进展和弱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个别指导,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

三、初中科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内涵和特质,笔者在国内外已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6-7]提出了适合初中科学的模型,如图1所示。课前教师负责明确教学目标,制作课程视频、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布置学习任务等,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和任务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巩固练习。本模式注重交流和评价,在课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课中在协作探究中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资源的提供者,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深层思维发展,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反思和展望

翻转课堂在我国初中科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挑战:如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局限性,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支持等等,这些都制约着翻转课堂的实施,一方脱节都会使其反其道行之,相比传统教育,将浪费更多的人力,精力和财力,学生却收获不到很好的学习成果。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将飞速前进,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必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基层教师,对翻转课堂有效性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探讨层面,而应深入到具体的课堂实践,共同推进翻转课堂教学在我国的深入应用,从而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周孟松 单位:镇海仁爱中学

参考文献:

[1]袁运开,刘炳升,袁哲诚,王顺义,钱振华.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2-03/30/content_2103672.htm.

[3]王薇.中学阶段实施翻转课堂的思考—基于学习理论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4:15-16.

[4]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5-10.

[5]张延敏.全方位透视『翻转课堂———基于国内研究及实践现状之谈[J].教研文化,2015,1:66.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2

关键词:高等体育;翻转课堂;学习资源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与基本内涵

1.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的理念,来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高中”。2007年春,林地大学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他们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 演示文稿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至网络,用来为缺席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课下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详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2.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进行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翻转课堂。

二、翻转课堂的设计策略和理念模式

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和设计者,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突出,课堂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1.课前设计活动

(1)整体规划。教师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区分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学习资源、课前测试等。

(2)教学视频的制作和选择。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要注意画质的取景角度和音质的清晰度,并要对技术动作讲解进行分解。挑选出符合教学目标的优质视频资源,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国内外更为专业和标准的技术动作水平,并掌握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3)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资源的设计。在开展学习活动之前,使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分为适当的组别,并自主推举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学习任务,并实时记录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以便对教师进行反馈。

2.课堂活动组织

(1)课前学习的成果检测。教师首先要根据小组间的课下学习情况进行整体测评,并将课前学习任务的完成状况与原始教学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对后续任务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优化。

(2)讲解课前学习的共性问题,促进知识的内化。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与交流过程,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有效筛选,针对性地完善处理,为教学任务的深入提供指导。

(3)重难点技术和知识的重点强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重难点技术和知识进行重点强化,这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技术和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4)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的互动交流和技术知识巩固。课堂活动主要是学生的自我探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5)总结与评价。学生要对小组的自我学习进行简单汇报,将学习过程录制成视频,促使学生形成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的评价方式。最后,教师要进行整体的总结,提出课后要求和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3.课后

学生要根据课前和课堂活动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教师要通过组长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答疑解惑。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翻转课堂在高等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优补差。课堂管理模式的优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小组间的互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从而促进思想怠惰学生的进步。加深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理解,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指导,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检测学生的课前学习成果和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学习和教学资源的永久保存,不仅有利于学生分析自身学习进程,也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标志。

2.建议

(1)学校要因地制宜,积极利用本校和本专业现有的设备,并在资金等允许的情况下,采购更先进的设备。同时发挥兄弟院系的互助作用,请相关专业的教师来讲学,促进教师多学科知识的掌握。

(2)教师要立足责任,转变教育观念,继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翻转课堂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教师要不断学习学科知识和技术,提高技术示范、知识传递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3

【关键词】慕课 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应用

近年来,“慕课”、“微课”、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均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流行语,它们的出现带来了一场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近年来,国内顶尖大学纷纷推出各自的“慕课”课程,凭借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带来了网络时代新型的革命性的教育范式。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类课程,如何基于“慕课”理念,构建“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的高校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将“慕课”和翻转课堂两种先进教学要素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构建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效有所裨益。

一、理论概述

1.“慕课”的内涵。“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是一种大规模的在线课程。慕课是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以每段视频不超过15分钟的微型课程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慕课最早提出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和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两位联合提出的。2011年,以美国“慕课”为典型代表“慕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正式崛起。随着“慕课”进入我国,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课程体系正在悄然形成,通过“慕课”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工具化和多自由化的学习,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学习,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同时也使学生可以更加便捷、高效的进行学习。

2.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结构的重构,对传统课堂局限的突破,是一种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颠倒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实现了通过课前知识学习、课堂知识内化、思维碰撞、知识运用、练习提升等方式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

3.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目前,高校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学习,在课堂与学生,与老师进行有效互动,具体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体现在: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学资源的传递与共享,便于学生随时查阅等方面。在“慕课”浪潮席卷我国教育领域的背景下,研究者看到了“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二者各自的优势体现如下:“慕课”的优势在于可以丰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大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丰富的课程;翻转课堂则优势则是实现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化,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

二、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方法

1.准备阶段及课前练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前,学生依据老师要求注册“慕课”平台,通过观看“慕课”视频了解大学英语的基本知识点及一些关于英语的新知识。对“慕课”课程中找不到合适视频的知识点,翻转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制作“慕课”教学视频,并将大学英语教学涉及的“慕课”对应的课程概要、PPT作业、测试、试验PPT训练作业上传至“慕课”学习平台。

2.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结合个人需要自定进度、节奏、速度与方式自主学习。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在观看“慕课”之前进行整理,进而带着问题观看慕课,寻找答案。学生在浏览 “慕课”视频基础上进行PPT作业训练和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作业测试。对于未达标的,“慕课”系统会自动聚合相关教学视频供学生进行矫正性学习。在学习完毕后,学生可以针对自主学习进行相应的评价。

3.教学成果的反思。最后,学生需通过研讨成果的报告、质疑或评价等活动提升思维品质,拓展创新能力。教学的评价环节是对这个教学的反馈。通过最终的成果评价,教师可以反思慕课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实施环节存在的问题。而学生通过评价过程,可以提升自己对“慕课”的兴趣程度和利用“慕课”进行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随着“慕课”风暴席卷全球教育领域,其凭借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知识分享,实现学科教与学的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慕课”在效率和生命力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翻转课堂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教学,并结借助“慕课”的特点,发挥其在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和运用方面的推动力,实现大学英语在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仇慧.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4

【关键词】翻转课堂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一、翻转课堂的课堂学习活动

随着翻转课堂在全球的火热兴起,国内学者也开始积极探索,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多集中在翻转教学模式,微课制作技术等层面,而对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设计鲜有提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与其他传统学科不同的特点,因此英语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也别具特色。

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浓缩教学内容的微课视频,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内化所学知识,这就是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它颠覆了以往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课后学生自己复习巩固知识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自己的主人。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Robert Tallbert(2011)在很多课程中应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他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模型。

该模型简要地描述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但同时也指出,这个模型适用的学科多偏向理科类的操作性课程,对于文科类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在Robert Tallbert教授的翻转课堂模式基础上,国内学者张金磊(2012)构建出了更加完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该模型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了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

根据上述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课堂活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前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时间充分用在知识的交流、分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翻转课堂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来使知识的内化达到最大化。

二、英语翻转课堂中的课堂活动设计原则

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

1.新奇性。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和母语不同,是一种全新的语言,他们会感到很陌生,觉得英语学习难度很大,平时除上课外接触英语的机会不多,因此在课堂上如何能清楚明白的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是很重要的。

2.交际性。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英语的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将英语当做获取信息的工具,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更开阔的视角。

3.人文性。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的语音、词汇、俗语,无一不具有人文内涵,英语课本上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从英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异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丰富的知识,使我们感受到多元世界文化的魅力。

因此在英语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特点。首先,参与性。由于英语语言的特殊性,其与母语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保持注意力和内化学习内容。其次,情境性。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创设情境,营造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将学生学到的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真正达到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目的。最后,拓展性。课堂上可以安排话剧表演,英文歌曲比赛等活动,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英美文化的魅力,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得英语知识的获取更立体化。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5

[关键词] 慕课技术; 翻转课堂; 高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76-02

一 慕课技术与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1 慕课的基本内涵

慕课是英文缩写为MOOC的音译词,其基本含义是大规模开放在线学习的课程。慕课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以连通主义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与传统课程的设置不同,慕课不再是每门课程只有几十人或者上百人参与学习,而是基于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和爱好,世界各国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该课程的学习,而且无需国籍的界分,无需集中于地理位置同一课堂或地点,也无需集中于同一时间,所有的学习环节均在互联网上得以实现。

2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时下最为流行的翻转课堂,是指学习主动权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变,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课堂的概念必须完全加以重新审视,这是因为翻转课堂完全打破原有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在重新建构的课堂上则更加珍惜宝贵的时间,更积极主动地专注于自己所心仪的项目的学习。

二 引慕课技术入翻转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家中自主学习的方式,该模式是以现代技术手段和资源作为基础框架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而再通过慕课实现知识的精深学习,并通过互联网进行课中的测评、讨论、交流、展示、评价等活动,进而达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和高效化。

1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有利于创新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学生在课堂缺乏学习的钻研精神和课后学习的主动性,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问题在作怪。而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模式下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为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t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

首先,变革了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课上课下学习,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上,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上的理解。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无需再像以前一样按点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学习,而是在任何互联网可达到的地方即可听课、学习。并且,“先学”成为了使每一名学生学习的常态,所以每一个学生都能携带问题而进入课堂。学生借用互联网络,基于实际需要而选取相关课程,并且依赖于慕课而进行深入学习,通过观看慕课、研读相关资料、思考相关问题和进行任务实施,就可以完全使学生为自身量身制作适用于自己的、不受外界干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方式。从而使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得以实现。

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重复和不可逆性得到了根本的转变。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中,课程视频承载着教师的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任务,该资源的可无限次下载和反复重复的实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变得生动。

其三,资源的有限性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慕课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对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可以进行无限的选择,教师也可以从繁重的资料整理和简单地重复的讲课中解脱出来,从而使因材施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可能。

2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基于慕课技术的的翻转课堂,学生真正做到了课前预习,因为丰富的网上资源足以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浓厚的兴趣,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完全实现了自主化。正是因为学习主体主动性的激发,学生则还更一步愿意探究本门课程的相关疑难问题,并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以解决。教师这时的功能则由过去的课堂学习的单一主体变成学习的引导者与探讨着,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状况给出不同的指导意见,给出不同的建议。学生可以掌控自己看教学视频的进度,可以提出自已的问题或想法,与教师或同伴交流,从而获得了学习上的主动权――这是从新型师生关系角度来看待翻转课堂的作用与效果的一种代表性观点。

三 基于慕课技术的高校翻转课堂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此为基础的慕课技术与翻转课堂发展尤为迅速。所以我们可以预见,基于慕课技术的高校翻转课堂的发展趋势有大致如下趋势:

1 全新教学理念与学习观念的深入构建与完善

(1)教师教育理念的重置

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已由传统意义上课程建设中的王者转变为诸多主体之一,并且地位由原来唯我独尊转变成与其他主体平等的成员。唯有与技术员、传媒顾问、视觉专家等一起,才能使课程成为一种合作产品。教师之所以放下身段是源为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中,学生在互联网上有海量的选择,而且这些课程中大多是由名家所做,赋予学生选择优势,从而引发教师的危机意识与教学理念的转变,鼓励学生去听这样的课程,而将个人课堂教学改为解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完成集体项目。从效果上看,基于教师理念改变而使效果更强于传统的教师主体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认同,并成为今后学习的新常态性选择。

(2)学生学习方法的重构

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原有的运行轨迹,学生在其中主体地位的彰显,表明着学生如何学、怎样学和学什么都交织与传统而发生巨大变化。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借助于浩如烟海的网络课程进行主动学习。而这种学习可以滤掉一些教师教学过程中所掺水分,而直接步入主题进行学习,对于重点部分内容和不太好理解的内容,学生则可反复进行学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而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所提供的在线教师解答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以及专业人士在其中对问题的探讨则对学生学习帮助巨大。

2 现行教育体制的调整与教育资源的整合

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广泛应用及其所提出的挑战,不仅是对传统课程学习方法的改变,更为重要的还有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人们观念中的深刻变化。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改变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同时,传统的教师教学效能以及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也发生逆向转变。教师不能再单纯以是否出勤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而是通过学生知识的学习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为此,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各领域改革起到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组织采取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善现行的教育生态系统,对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也会有革命性的冲击。比如现行的招生体制、年限,一旦在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下,是否应当方式转变;学生课堂学习时间的变化使学生跨校学习,甚至跨国学习都成为了可能,原有的单一高校教学管理方式能否继续使用,原有的教学资源不再是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何进行整合;原有的收费项目,如学费、课本费,毕业设计费能否继续沿用原模式收取,等等,都随着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出现的一揽子的全方位服务而改变。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所带来的破坏性、革命性的高等教育创新。

3 P联慕课是慕课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

慕课技术及翻转课堂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随着当下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必将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主流模式,并将在高等教育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人们则通过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使人们对知识学习的视野和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扩充,也将更加激发人们对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将基于慕课技术的翻转课堂规模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从慕课技术发展的现状看,慕课提供商的发展理念仍执着于传统的慕课方式,即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最为主要的,所谓的慕课也只是教师授课的现代技术表达而已。随着人们对慕课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现实需求的不断增强,更能适应新需要的慕课将呼之欲出,即现在为人们所看好的“关联慕课”。

关联慕课是针对传统慕课而言,其核心理念为关联主义,将学习主体作为聚合体视为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聚合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和随时接触分享学习资源,并在学识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主体聚合体梳理过的学习资源进行重组,使之满足不同个性需求的学习者,并进一步将其修正,从而使全世界分享这一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正能量成果。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慕课技术下的翻转课堂会由于关联慕课的出现而进一步发展成熟,并与现行的高等教育融为一体,成为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易庆.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4).

[2]王卓.商务英语教学中多维度心理模型建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6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电子课本、书包、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新应用的出现,人们开展认识到创新技术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即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而翻转课堂也为新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者的“契合”在当代课堂教学改革领域掀起了一场“思考冲动”。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其中的“翻转”共包括两层念义。一方面,是从学生出发,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习真正属于学生,让他们自我掌控学习的内容、速度,并对自身学习成果进修评估。教师充当一个引导者,而非施予知识者,学生是自主学习者,而非装载知识的容器;另一方面,翻转代表对教学过程进修翻转,利用现代化技术对直接讲授的时间进行转换,使讲授内容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和地方呈现给学生。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将原本需要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借助于微视频、可视化视频、网站、在线交流等方式实现了。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实现了由传统教学内容传递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组织者,教师不再进行传授,而是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如游戏、实验、交互仿真、艺术活动、共时体项目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概念的学习,推动学生知识逐步内化,逐步发展学生的主体、问题及探究意识。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思路

下文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安排及考核方式出发,分别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2.1 实现教学内容的可视化

为了完成“翻转”这一目标,要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前应先将教学内容录制成相应的视频,使教学内容可视化,让学生能够课前学习。为了提高视频内容的针对性,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进行准备,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安排,各段视频长度应适宜,并在视频结束后展开一个小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就“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这一节,教师课前对视频进行录制,允许融入较多新内容,可先以主流操作系统为例,对操作系统的功能、原理等进行介绍,同时,为了拓展知识可对其他使用较多的操作系统类型进行简单介绍,就各厂商与不同版本操作系统的差异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全面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原理。

2.2 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为了解决课时限制等问题,可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适当修改教学内容,将课程进行合理分解,分为不同模块以供学生进行选择,通过资源共享、视频录制,开设更多更全面的模块,以供学生选修。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可以确保视频内容不至于过长,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对于Photoshop这一常见平面设计软件而言,若详细进行介绍需要完整的一个学期进行讲解,因此,可将其分成简单使用、图像合成、处理、绘制、高级应用、综合案例等模块,使学生依据自身水平,合理选择所需学习的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3 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内容很可能跟不上时代需求,需要重新进行视频录制,教师可对计算机最新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将课程内容同实际环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也可邀请其他教师前来录制视频,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可以课前录制,因此,其他专业教师也能够参与课程教学过程中。如可请专业教师对“三维动画基础”等章节的内容进行录制,这样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性,使学生思路更清晰,便于他们自学或选修课程。也可请网络中心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实践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讲授,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若具有优秀的公开课视频,也可在允许的条件下作为相应的教学内容,供学生学习。

2.4 教学安排实现了虚拟化与现实化的结合

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选择教学平台,一个合适的教学平台可以使学生自学中自主上网提问,同其他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则利用网络解答学生疑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统计软件,对学生学习课程、浏览网页情况进行了解,为课堂授课打下基础。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现了虚拟化与现实化的有效结合。翻转课堂解决了学生的各方面学习需求,对于不懂的知识,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学习,并从论坛上进行提问,教师予以解答。若学生因特殊原因缺课,也不用担心会落下,教学内容可以永久性存档,以便学生随时查缺补漏。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而言,应对重点内容面对面进行讲授,同时,就常见问题开展辅导。

2.5 实现了多样化考核

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较佳的考核方式如下:备课过程中将练习内容上传到服务器,学生课前自学教学视频后,在线将练习完成,通过学习平台对正误进行及时反馈。学生针对反馈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再次学习,及时纠正错误。借助于统计软件,教师可以掌握各学生课程掌握情况,利用学生在论坛上的活跃程度,可掌握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此对学生进行考核;为避免代替学习等情况出现,还应开展现场考核,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闭卷考试,让学生完成简单实验,加以考核,也可采用大作业考核形式,邀请专业教师对作业情况进行评判。

3 结束语

不可否认的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存在诸多不足,要想全面、高效地应用于我国课堂教学仍需进一步实践与探索。在应用该教学模式时,不能一味盲目与模仿,必须厘清其内涵及理念,明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晓丽,陈舜青.翻转课堂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3(29):57-59.

[2]李晓红.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12):29-31.

[3]汪群妃.用微教学平台构建计算机“翻转课堂”[J].职业教育,2014(12):64-66.

[4]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03-209.

[5]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9-54.

[6]徐柏林.“六步法”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基础》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6):25-25+41.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7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思想政治课;弊端;可行性

近几年,“翻转课堂”在中国受到普遍关注,并进行了积极的实验探索,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如何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很多学校、老师都存在困惑和不解。针对这些困惑,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本文将从“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特征、思想政治课教学弊端、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及对策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对传统课堂和教学模式的翻转、颠倒和革新,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通常采用的模式是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理解教学内容,课内师生通过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个性化指导等活动来实现知识内化。由于对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调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特征。

1.师生角色的转化

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圣人”神圣不可侵犯,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营造学习环境,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能动、自觉、自主学习,突破时空限制、解除心灵束缚,让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一角色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减弱,而是处在一个更为合理优化的位置,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助跑者、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培养学生获取资源、应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按照个性化需求选择灵活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换,真正成为学习、课堂的主人。

2.课程资源的丰富

课程资源种类繁多,日常教学运用的比例却很小。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停留在方法、手段的应用上,而翻转课堂使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关键部分,该类视频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鲜明的主题、恰当的时长(10分钟左右)、生动的讲解和多样的选择,通过这种视频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和iPad随时随地学习,扫除课堂神经紧绷、注意力不集中的烦恼。同时,作为教学资源中的人力资源――家长的潜力也被充分挖掘出来,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监控和管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协同学校一起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共同目标。

3.教学过程的互动

在“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在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课堂鸦雀无声,师生互动性差;大多数学生精神高度紧张,整节课埋头做笔记,也有部分学生玩手机、睡觉,全然不知教师所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获取基础知识,对教学内容具备认知、情感准备,为课堂交流互动营造了更加轻松活跃的氛围;课堂内化环节,教师通过答疑解惑、参与小组活动、个性化指导与学生有效互动,学生则在协作探究和成果展示环节中培养协作和沟通能力。“翻转课堂”中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协作互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明显增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个性得以发展,知识得以建构,认识和体验更加深刻。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弊端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国家必修课程,对于高中生价值观引导、人文素养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教学理念陈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容易出现这样的误区:学校、教师、家长都以升学为目标,忽视学生个性需求、教学片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信息技术运用表层化,没有将社会资源、信息资源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机融合,导致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生活脱节,缺乏吸引力。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枯燥无味的学习氛围、昏昏欲睡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中肆意蔓延,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仅靠“知”是不够的,而要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2.教学模式单一

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延续了数百年,而实践表明,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基本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摒弃。但是借助于新媒体的运用,教师将书本的知识搬到了PPT上,课堂上仍采用一讲到底的方式,只是变换讲课形式,其教学模式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学生是否有效地学习吸收知识不得而知。单一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单调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限制了学生个性的施展,存在着基础好的学生快步走,基础差的学生停滞不前的状况。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不仅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信息化水平低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又存在诸如:应用频率较低、应用水平低、人机交互水平低、互动效果不佳等各种问题。教师利用PPT把信息呈现给学生,或简单地利用视频呈现教学素材,课堂活动看似活跃,而反思教学效果却只是热闹外表下传统教学形式的复制。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将信息技术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和手段,并没有深入挖掘信息技术隐含下的现代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及学生认知方式的改变,实质上并非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融合。

三、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及其对策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思想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从树立“翻转课堂”的理念出发。

首先,关注学生发展。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进行颠倒安排,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教学内容,课内师生通过答疑解惑、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个性化指导等多种形式实现知识内化。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现在趣味盎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其次,关注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以学生讨论、探究、自主学习为主。“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环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和选择空间,可以根据兴趣、需要挑选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学习,自定学习内容和进度,实现个性化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课堂的单一版本,课堂不再是教师单一进行知识灌输的场所,而是师生平等对话、质疑问难、探索知识,生生协作互动、共同进步的地方,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提供了条件。

再次,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深度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和学习管理系统以及音视频编辑等现代信息技术是“翻转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通过博客、QQ群、网络共享等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互动,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学实施过程更加简易,师生、生生互动增强、课堂氛围融洽,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调整师生角色,完善教学过程

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日渐融合,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课堂被广泛应用,积极转换师生角色变得紧迫和必要,在角色转换的同时,完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知识内化的关键环节。“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视频,课内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些都要求教师扮演多重角色,教学视频的设计开发者、课堂组织者、教学活动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助推者……翻转课堂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必然引起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协作互动,使自己真正成为翻转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重点在于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这与翻转课堂教学凸出知识内化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合作探究、情景再现、活动设计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实现学生知识内化和情感升华。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微视频、网络课堂、在线学习等;在教学内容上走出教材的牢笼,结合学生生活,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关注,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让学生获得共鸣和心理认同,从而融入课堂中来。

3.加大信息投入,改善教学配置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应用,教学技术的改进以及“云课程”、在线课程的广泛实施,“翻转式”的自主学习平台围绕学生快乐、自主、便捷、高效学习问题在各地先后开展实验。新时期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智能手机、电脑、iPad等都是学生接收信息的助手,学生认知方式和情感体验不再停留于课堂的初级感受,新的信息平台使学生可以获取海量信息。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资源不足、教师信息素养低、学校大班教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发展。大量的微视频材料是“翻转课堂”实现的前提条件,而信息技术的投入,则是前期制作的保障。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视频编辑制作能力,则是翻转课堂实施的人力条件。除此之外,改善教学配置也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例如:缩减班级规模,小班教学,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可移动的、舒适的桌椅,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开展班级活动;提供遍及校园的无线网络,让网上学习无处不在。

4.改变考核制度,更新评价方法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我们一般以纸笔评价为主,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一度忽视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建立起配套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上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在考试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景和时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回答,在日常的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和社区活动等增强其情感体验,锻炼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仅巩固基本知识,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文修养也有益处,从而实现翻转课堂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情感认同、全面发展的目的。

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将虚拟教室和真实教室结合起来,让课堂内外翻转,让教与学翻转,让教师、学生、家长一起翻转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家长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者,让昏昏欲睡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课堂动起来,最终就会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促使我们的学生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8

关键词:翻转课堂 Moodle教学在线 大学数学 构建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61-02

1 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理念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学生学习、课程模式、课程设置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Inverted Classroom),也可称为“颠倒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中心,调整课内和课外的时间的分配,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专注于拓展项目的学习,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课程内容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推广问题,进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利用课堂时间讲授课程的基础知识,课前,学生需要自觉、自主在课前和课后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查阅需要的材料,以保质保量完成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后,学生需要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辅导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课前、课后的主动学习和认知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是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一种变革,是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比较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讨论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行为,教师的辅导和答疑作为学生对知识巩固提高的手段。“翻转课堂”教学是建构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表征过程,通过自学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教师积极联系学生的知识背景,加强引导,教师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中国教育教学改革浪潮运动中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内涵上有所重复和叠加,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传道更加灵活和主动,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和课后实践中去,让老师更加灵活安排课程,做到因地制宜。

2 基于Moodle在线的大学数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2.1 精心组织教学团队,变革教学框架

2011学院是南京工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14所“2011大学”之一,为探索重构中国优秀本科教育,培养卓越科技人才,实现“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的战略目标而专门成立的人才培养改革高地。大学数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课程是每一所工科院校工科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课程,Moodle在线是该校自主设计的教师与学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针对大学数学课程特点,实行基于Moodle在线的大学数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组成教师教学团队。精心组织,挑选优秀、善于教学创新改革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其次,为了更好衔接中学数学和大学数学的相关知识,对中学教材认真研读,总结相关的知识点和公式,以纸质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最后,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认真做好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框架修订,打破原有的大学数学教学框架。例如:将高等数学分为五大模块,即空间解析几何、微分学、积分学、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有利于学生在相似内容上形成类比,举一反三。另外,挑选国外优秀教材《托马斯微积分》作为学生主要参考书,挑选优秀的大学数学视频课程作为学生自学的主要学习视频,提供网易公开课以及可汗学院的国外优秀课程便于学生课后学习拓展,在每个模块,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灵活安排相关课内拓展知识点。

2.2 善于构建学习体系,形成系列化教学模块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在2011学院的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得到了践行。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学习入手,剖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构建“学生自主,教师辅导型”的有效学习支撑体系。结合该校2011学院本科生现状,重点构建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1+4+1”模式,其中第一个“1”表示大学数学“翻转课堂”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男女同学的分布,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适当将选课班级分成10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究。“4”表示模式实施的4个核心模块,即教师引导性实验交互式教学模块、学生课前学习模块、师生课堂互动模块和教师助教的课外辅导模块等4部分。第二个“1”表示学生的发展性综合评价,主要包括阶段性测试、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评价和综合测评等4个部分。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协同创造能力。

2.3 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形成互学互助机制

认真做好开学第一课的准备工作。为学生介绍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模式实施的具体方法,得到学生的认可。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利用南京工业大学Moodle在线教学平台。及时上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相关视频、优秀作业案例等相关教学资源。积极挖掘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易公开课和可汗学院公开课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国外优秀大学的教学资源。建立学生qq群,在线回答学生问题,为老师和同学交流提供了平台。开始使用educreations软件制作微课,为学生的视频学习作适当补充。在教学方法上,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主要分为5个阶段,即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讲授、翻转教学、课外辅导和课后答疑,聘请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助教,课外辅导时间和教师讲授时间按照1∶2执行,课后答疑时间和教师讲授时间按照1∶1执行,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较为充足的辅导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3 存在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是存在着不足和需要学校支持和协调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需要进一步整合大学数学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调整,形成适合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特有的教学内容。

(2)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各个环节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优秀本科生助教的辅导质量。

(3)结合大学数学“翻转课堂”,利用iPad,Walframaph和维基百科,整合优秀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161.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9

关键词:翻转课堂;手机课堂;教学设计;在线考试系统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理论和技术也不断更新、进步,逐渐催生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学习理论[1]。伴随着这种转变,国内外出现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包括翻转课堂(FlippingClass-room)、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基于案例的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等等。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于2007年前后,这一模式主要分为课前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和课堂上的互动式学习两部分,并以此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以《儿童口腔医学》[2]中“儿童牙髓病”这一章节(2课时)为例,引入CNEE-Exam在线考试与成绩管理系统(简称“手机课堂”),对翻转课堂的教学作一探索。手机课堂是由我院老师自主研发的教学软件,该系统将学生端安装在每位学生的智能手机上,教师端安装于教师电脑上,目前具备的功能包括课堂签到、随堂测试、阶段测试、随堂提问、随堂评教等,所有功能均可做到实时反馈,对教学活动起到了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1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14级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时间为2016年5-6月。翻转课堂教学对授课人数有一定限制,人数过多则难以保证实施效果,因此本次探索选择了一个小班30位学生。

2教学设计及过程

2.1课前准备

将学生每5人一组进行分组,提前一周发放学习资料和病例资料。学习资料包括教学微视频、教学PPT等,由学生课前完成对本章节内容的自学。病例资料选择了2例临床上常见的典型儿童牙髓病病例,1例为乳牙牙髓病,1例为年轻恒牙牙髓病,分别发放了口内照片、病情描述、X线片等资料,要求各小组经讨论得出诊断、制定出合理治疗计划并阐述关键治疗步骤。

2.2课堂教学

(2课时,80min)课堂上,先通过手机课堂进行随堂测试,教师从课前准备好的题库中随机选择10题发送到学生手机上,学生限时10min完成答题并提交,以此对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进行掌控,并将随堂测试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之后进行20min的问题与讨论,由学生提出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其他学生讨论并给出答复,教师总结。接下来进行病例讨论部分,每个病例约20min时间,由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得出的诊断、治疗计划和治疗关键步骤。之后,针对不同结论,组间可进行辩论。最后10min教师点评、总结,学生通过手机课堂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随堂评教。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即可查看评教结果,以帮助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案。

2.3课后总结

教师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进行评分,包括课堂发言、病例分析与讨论等。针对这些表现,同时结合学生的评教情况,发现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在下次课中进行调整与改善。评学与教学反思工作尽量在上课当天完成,以利于完整地回忆课堂情况。

3结果

3.1随堂测试结果

手机课堂随堂测试结果显示:80%的学生随堂测试分数在90~100分之间,课前自学情况十分理想;16.66%的学生在80~89分之间,能较好完成课前自学;仅有1位学生在60以下,提示课前自学环节存在困难。

3.2问卷调查结果

完成所有教学环节后,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这次课堂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价。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合格问卷30份,问卷有效率100%。问卷结果见表1.

4讨论与反思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10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微课 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6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rigin and connot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 lesson and flipped classroom.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micro less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concep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micro less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0 引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沉闷局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课程教学方法带来不小的冲击,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进入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翻转课堂的实现主要依托教师制作的微课,要推行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去设计和开发优秀的微课资源并很好地将其应用到教学当中。本文将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来探讨如何设计和开发微课。

1 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被称为翻转教室,颠倒教室等,是指教师制作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最早被冠以翻转课堂的典范有两个,一个是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实验,代表人物是该校科学学科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和亚伦,另外一个典范是举世闻名的可汗学院的实验,代表人物是其创始人美国人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通常包含两个环节: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上探究学习。课前的自主学习主要依靠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完成,课上的探究学习则通过教师引导开展的小组协作学习或者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开展。

从上述美国的两个经典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颠倒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结构主要表现为: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结构为: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因此所谓的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教学结构,即把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在课外颠覆成为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教学模式。其次,源自美国的两个典型案例在技术上都依托了录制视频的方法来实现翻转课堂。录制这些微型教学视频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上述的两位化学老师采用的是PPT讲解的方式录制,而萨尔曼采用的是用写字板边讲边写的方法录制视频。

2 微课的涵义

关于微课的定义,目前在国内尚未达成共识,不同的研究者对微课有着不同的解读。在我国,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当属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他把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的新概念,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小问题的小课程。”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教授从微课的兴起根源和应用角度将微课定义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为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由上述学者的观点可见,大家对微课的界定的区别在于,微课是一种课程还是教学资源。微课在字义上来看是微小的课,微型的课的意思,因此笔者认为,微课本质上应为课程,其突出特点是时间简短,它的教学形式是学习者自主学习,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此前提下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化教学,通过媒体的形式展示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其本质上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学习媒介和学习资源,它的出现使得翻转课堂的构建成为可能。

3 微课的设计和开发

3.1 微课设计的基本原则

微课面向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要遵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视频精短原则。微视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5到8分钟为最佳,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黄金时段。视频大小应以50M以内为宜。小容量的视频方便学生流畅地在线观看,还能方便师生高速地将其下载到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设备上进行移动学习,实现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第二,选题细微原则。由于微视频时间较短,因此,微视频所讲授的课题可能过大过泛。微课只讲授一个识点,该知识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靠教师讲解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中出现的难点、重点或易错点;第三,趣味性原则。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知识在课外,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所以教师并不能掌控学生究竟是否能自觉投入地观看微课视频,因此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微课的趣味性。

3.2 录制微课前的准备

(1)组织团队。微课的开发是个新课题,尽管已经有教师都开始尝试用简单的方式自己录制微课,但是很多教师还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全部的微课都由自己去制作必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要制作更多品质精良的微课需要强大的制作团队做后盾,这样才能加快积累微课资源。根据教师的专长,可以分别担任设计人员、工具准备人员、主讲人员、技术人员等。

(2)分析。教学目的是微课制作的依据,若制作的微课不能够达成教学目的,微课也就失去制作的意义。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首先需要分析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分析,要慎重选择知识点,例如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易错点,热门考点等,此外还要注意所选择的知识点是可以在十分钟内讲透彻的知识点,最后需要分析采用何种录制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设计。第一,内容结构设计。微课的设计,在分析和选定内容之后,应按照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对内容进行讲解规划,即按照怎样的结构和步骤去讲解知识;第二,表述方式设计。微课的表达方式指微课的媒体表现形式,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点应采用不同的媒体表现形式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第三,视觉设计。应注意微视频的设计应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设计情景式的教学活动,适当地配以音乐,图片,注意字体字号,颜色搭配等。

3.3 几种常用的微课的录制方法

(1)手机录制。主要通过手机和白纸书写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解。需要的工具为一台可以录制视频的手机,一些白纸,几支不同与颜色的笔。具体过程为:首先,根据教学的主题设计详细的教案;接着在他人的帮助下将在白纸上书写、演示的过程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电脑;最后对录制的视频进行编辑和处理。

(2)录屏软件。主要通过录屏软件与PP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主要工具有电脑,带话筒的耳麦,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教学主题制作PPT课件,接着在电脑上同时打开PPT和录屏软件并调整好界面的位置,教师戴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准备完毕后点击开始录制按钮开始录制,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最后对录制的视频进行编辑和处理。

(3)摄像工具。主要通过便携式摄像机和白板,彩色笔和其他教学演示工具结合的方式讲解。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根据教学主题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教案,接着使用白板,色彩笔等工具来展开教学过程,利用便携式录像机把整个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录制结束后保存为视频,最后对录制好的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和编辑。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微课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重要的教学资源,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目前我国的微课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很多教师对微课认识不够。很多教师不了解翻转课堂和微课是什么,即便有所了解,由于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技术不太熟悉,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加强教师微课的设计开发能力,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加强对微课相关知识的学习,学校还应多组织开展相关讲座或技能培训,在教师开发微课时多提供技术支持。

其次还表现为微课表现形式单一,视觉呈现不够生动。教师处在微课制作的探索和实践阶段时,多为自己一个人独立制作微课。此外由于对视频的编辑加工方面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不太在行,因此在视觉效果的呈现上不尽如人意。这要求教师在学习视频的处理加工知识的同时,还应在微课的设计上多下功夫,实现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制作出生动有趣的微视频。

第三,就目前来看,要制作一门课程完整系统的微课资源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建立起一个微课制作团体,通过对分析课程体系选择适合制作微课的课程,再按照每一门课程的特点选出适合制作成微课的知识点或内容,最后在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下制作出一个个微视频使其统合成一门课程的微课资源,进而开发出某类课程乃至整个学科的完整系统的微课资源。

5 结语

以上对翻转课堂模式和微课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了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结构,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因此,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强大后盾,微课的设计和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微课的开发需要教师认识和了解微课,然后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去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资源,并应用在教学当中,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创新,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

[3] 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11

【关键词】体验哲学;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课程设计

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不只是传授英语知识,还要促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交际。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大学生普遍有较强的英文写作能力,但口语交际能力较差,亟需充分的锻炼。为解决学生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体验哲学角度出发,积极进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课程设计,实现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应用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理论基础

1999年,美国学者莱柯夫和约翰逊在《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中明确提出体验哲学观点,它认为语言是体验和感知的结果,语言认知的哲学基础就是体验哲学。体验哲学主要涵盖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以及思维的隐喻性三个方面。它指出实践是认知的前提,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所以,英语课程设计应重视学习的体验性,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翻转课堂指的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安排,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即教师在授课内容基础上,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新知识融合起来,建立教学内容学习视频。学生通过课余时间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实现知识的传递。之后,学生带着疑问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和讨论,完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从体验哲学的层面来看,英语教学重点强调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平等互动,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体验趣味。翻转课堂则重点强调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和课上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重点突出教师从传递者向合作者的转变,重视学生在课堂内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内化吸收,这符合基于体验哲学的课程设计需求。

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本文从体验哲学角度出发,以翻转课堂为教学设计方法,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把课外移动学习和课内讨论相结合,重视学生英语体验过程,积极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教学设计步骤如下:1、课前教师将学习内容视频以及学习任务到在线平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制定比赛规则,选出评委,指定比赛内容。3、各小组给出比赛队员和作品,其余学生可现场提问。4、进行课堂比赛,评委选出获胜小组和选手。5、评价与反馈。

三、研究实施

1、课堂基本情况实验班级情况:我校2016级会计专业三班学生,学生人数42人,学生年龄19—20岁。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单元“LearningaForeignLanguage”。教学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词汇、语法和句型,能用口语进行交际。课堂组织方式:课前通过移动平台,学生进行自主视频学习。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进行比赛陈述。2、任务分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由学生选出两名主持人和评委以及比赛服务人员。各个小组选出比赛选手,合作主演选手,提问观众等人选。3、师生课前准备由小组代表、评委和主持人设计比赛方案,达成共识之后与老师沟通。比赛方案确定之后,教师通过移动平台通知学生进行赛前准备,并要求学生准备问题对选手进行提问。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学视频、语法讲解、常用词汇以及特殊句型等分享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将英语口语比赛视频和英文访谈视频上传到移动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4、课堂教学实施(1)主持人先介绍各个参赛小组选手、评委和观众,并进行比赛。比赛队员根据抽签顺序依次进行自我陈述,陈述结束之后,评委进行刁钻提问,选手要进行即时问答。(2)选手陈述之后,选手和评委要接受观众的提问,进行互动。还可安排工作服务人员用多媒体向学生观众介绍并展示相关主题词汇、图片以及背景灯。(3)宣布比赛结束,选出最佳参赛小组和个人。学生观众也可在移动平台分享比赛过程,进行互动。5、课后反馈与评价师生共同观看比赛录像,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取长补短,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利用个别座谈、群聊等方式了解反馈意见。

四、研究结果分析

1、学生表现通过对学生观察、教师观察、录像资料整理等,全班42名同学积极参加体验哲学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占92.8%。只有三名同学没有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通过聊天获悉,这三名同学英语基础较差,不适应翻转课堂节奏,表演环节不自信。2、学习效果(1)构建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动力通过移动平台向全班42名同学发送调查问卷,对此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发放42份问卷,收回42份。90.4%的学生觉得此次课程设计能够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88.1%的学生认为它能提高语言运用和使用体验。由此可知,翻转课堂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就感,构建语言体验情境,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吸收。(2)增加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效85.7%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模式更有利于英语学习,83.3%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资源共享。体验哲学下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碎片式自主学习,这为师生、生生之间的教与学互动提供沟通和交流机会,更利于学习资源的同步分享。(3)提高综合能力92.8%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提高自学能力,80.9%的学生认为它能提高和其他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83.3%的学生感觉更能锻炼自身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进行课前学习,展开小组讨论,认真设计比赛方案。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发挥创新性精神,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提高自我观察和反省能力。3、教师角色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引导者,和学生形成平等合作关系。教师成为知识资源的提供者和自主学习的合作者。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引导的身份参与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确保教学顺利进行。课后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存在的问题

1、比赛小组对内容选取的相关性和全面性不够。虽然部分学生找到了大量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和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不够强,部分小组不能涵盖全部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2、学生在发音和语音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的口语不易辨识,比赛速度较快,部分学生不能全面理解陈述的内容。教师应对学生的准备过程进行指导,针对个别学生语音、语调口语问题进行纠正。

六、结论

体验哲学视角下的教学设计去除传统的知识传递和输入的设计思想,坚持以学习体验为主的创新性设计思想。此外,通过翻转课堂的小组比赛方式,转变传统教师“输出”多,学生“输入”少的模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和使用语言,实现知识内化吸收,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流,语言情境以及合作交流等。大学英语教学实现师生互动体验,实现创造性教学模式设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真正实现了多元化、创新性、创造性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建平.体验哲学对外语课程设计的启示[J].外国语文,2011(3).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12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慕课;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10-04

时至今日,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持续升温。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

一、近几年我国教育网络化进程及其校园实践

慕课(MOOC)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012年,美国Udacity、Coursera、edX相继成立,并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供应商。2013年5月21日,中国北大、清华在同一天加入edX,在该平台上自己的慕课。国内高等院校迅速跟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985”学校,还有和香港大学等都在同年陆续加入慕课的三大平台之一。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如网易云课堂、清华大学(微博)学堂在线、过来人公开课、好大学在线等,2014年,“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有39所大学的340门网络课程在线。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也是发端于美国,经由可汗学院和TED-Ed的网络推广迅速成为慕课环境下的基本学习单元。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微课网站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微课,微课也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仅2013年就先后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教学)大赛,涵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 [1]。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信息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中学、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实验规模有班级、年级甚至全校参与的,实验课目有文科、理科、信息技术等,山东昌乐一中于2014年9月实现在全校、全学科范围的翻转课堂,目前属全国首例。各校总结出不少本土化教学模式,比如“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2]、 “在线导学”模式[3]、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4],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争议与思考。

也许可以这样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是由互联网催生的“教育新宠”,校园“三课”――课堂、课程、课本将实现“网络变身”,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课程变身为慕课,校园教室变身为翻转课堂,再进一步,就是学校教育变身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互联网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向课堂教育渗透。值得注意的是,“变身”不等于“替代”,学校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需要认真审视两个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的影响,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本文再次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这三个不同层面的论题并置,是因为它们与课堂教学发生的关联,并或多或少在改变着现有教学生态。我们试图通过对比分析的视角,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展开思考。

二、两个课堂:网络课堂与学校课堂

慕课的引入与本土化构建,丰富了在线教育资源。慕课平台构筑的网络课堂,其突出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开放性,体现在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学习门槛的开放性和教学师资的开放性;二是即时性,包括内容更新的即时性、学习活动的即时性、学习效果反馈的即时性以及交流互动的即时性;三是个性化,海量的课程资源以及零门槛让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课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或者兴趣偏好决定学习的快慢、深度。

慕课作为网络课堂,其内容生产的开放性非校园课堂所能匹敌,其内容传播的广泛性和快速性也大大超过课堂教育。教育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内容、传播和载体的支撑,更需要教学的互动互促,即师生在智慧、情感、价值观上的成长。从“教”这一端来说,慕课充分利用视频制作的跨时空、组合性、灵活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教学形式包括出镜讲解、幕后讲解、实景授课、专题短片和访谈式教学等,其丰富程度是课堂难以达到的。但是,从“学”这一端来说,慕课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难掩其学习过程的单一性。慕课所有教学都是以单一媒介――视频呈现,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被动型“观看”占主导,缺乏情境刺激,容易产生注意疲劳和注意涣散。不管是电脑固定观看还是手机移动观看,学习者和屏幕之间的学习场较弱,干扰因素较多。教学双方通过网络进行的主要是信息传递,而缺乏体验与情感的沟通,这是网络课堂的“硬伤”,基于电子载体的网络互动(人-电子媒介-人)永远无法代替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课堂教学创设的场域有较强的凝聚力,教师可以随时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注意涣散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不仅传授“显性知识”,还传达“隐性知识”,因而能够承载更为宽泛的教育功能,实现教学相长[5]。另外,网络课堂的开放性在使学习者获得选学自由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学习的随意性。目前对慕课最尖锐的批评,恐怕就是说它“是最易实施的教育形式,因为它缺少‘教育原则’” [6]。

由此看来,慕课的优势是由互联网的特性(开放性、参与性、渗透性)所赋予的,慕课对课堂教育带来一定挑战,但不能取代课堂教学。就目前来看,基于学校课堂的全日制教育仍是我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渠道,其课程具有较强的学科性和体系化,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但是应该看到,慕课的出现打破了教师-学生二元教育生态,以慕课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教育平台已经迅速成为教育生态中新的独立主体[7]。多元的教育生态需要探索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育应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开掘慕课的资源优势,适当纳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体系,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模式。比如,通过对慕课优质师资的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非主干课程的慕课引入,降低教育成本;通过慕课学习资源的利用,消化与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学习效果。而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或条件接受学校教育的人群,亦或缺乏师资的某些校园课程,可以通过扩大慕课传播,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三、两种课时:微课10分钟与课堂40分钟

教学单元的时间设置,其基本依据是既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要保证学习者的注意力维持。网络环境和课堂环境,在主观学习动机与意愿相同的情况下,对学习者的注意水平的影响有所不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面对的是机器(屏幕),多视窗显示以及窗口弹出模式使得学习者随时面临多种选择,频繁的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直接影响知识学习和理解,影响学习效率,尤其是较为陌生与困难的科目;另外,由于网络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人-机之外的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成为干扰因素,网络学习者注意力的维持会受到一定减损。因此,网络课程普遍采用了微课视频教学单元。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大多数则在10分钟左右,占用的贮存空间较小(一般几十兆),便于学习者在移动设备上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多手段、多角度、多形式的呈现,形成多维学习刺激;在教学进度上采取“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一组微课可以呈现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微课的这些设置兼顾了网络环境和网络学习者的注意力特点,成为慕课普遍采用的“默认模式”。而在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调节讲课内容、改变语音语调、或是直接提示提醒等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把控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中“他人在场”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与持续,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互动直接、交流活跃,这些都构成围绕学习内容的良性刺激,学校课堂的环境刺激要远远高于网络课堂,因此学习者可以获得较长的注意集中时间,保证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40-60分钟是被经验证明和普遍认可的课堂教学时长。

以上分析表明,微课10分钟与课堂40分钟,是不同教学环境下的相应选择。由于对微课的内涵及其功能缺乏正确理解,造成在微课制作与课堂应用上的诸多误区[8]。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将微课简单理解为“10分钟课堂”,一是校园课堂“微时化”,将微课这一适合于网络的教学时长照搬到课堂,教师被要求将原来连贯的讲解机械地进行时段切割,将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生硬地撕裂、拆散,人为造成“思维断点”;二是将微课制作等同于课堂教学的分段视频,直接把教师的整堂讲课录像按微课的“规定时间”进行分割。究其原因,就是对不同情境下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长的机械理解,导致了“削足适履”、“东施效颦”的错位。因此,首先亟需加强对微课的内涵和功能定位的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制作能力,突出微课“问题聚焦”、“多维呈现”、“同步反馈”等特征。其次,准确把握微课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适恰度,微课应当是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第三,随着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等日益普及,微课建设的主战场应当在校外,使之成为共享的新型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个性化需求。

四、两类教学:常规教学还是翻转课堂教学

一般认为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教学流程,即由传统的“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的基本要求,是把网络学习纳入组织化的课堂教学流程,学生必须较高质量地先行完成学习任务(视频中会设置问题、习题等跟踪学习效果并控制学习过程),以保证课堂交流的高效率。实际上,翻转课堂所依托的授课视频承担了“网络家教”的角色,教师是虚拟在场。而常规课堂教学也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先教后学”,老师一般都会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不过对预习效果难作硬性要求和严格评估,默认学生对新内容的知识掌握为“零”,在实际讲课时仍然会“从头说起”。因此常规课堂与翻转课堂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教”与“学”的孰先孰后,而是孰显孰隐。常规课堂中,“教”是显性的,“学”是隐性的;翻转课堂中,“学”是显性的,“教”是隐性的。另外,交互性被认为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而常规课堂教学也存在交互性,学生发言、提问、上黑板做练习、做演示等等,都是穿插于讲授之中的师生互动。相比较而言,翻转课堂的课上环节是更高层面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高度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则答疑解惑启发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转课堂的主要价值在于问题导向的知识生成价值,即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互动探讨,加深知识理解,产生“新质”。

值得注意的是,翻转课堂将学习的掌控权交给学生的同时,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9],教师、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信息技能、问题意识、心理品质,才能使翻转课堂真正成为富有成效的互动教学形态,实现教与学的双赢。翻转课堂的高效能取决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方面的高效能,缺一不可。第一是学生自学的高效能。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交流讨论”互动的前提,只有在较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较高层次的讨论,也才可能在翻转课堂促发具有生成价值的互动,否则回到课堂,即便有讨论,也只能是在低水平上重复教学内容而已。自学的学习效果除了学习者的努力程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这不仅需要学生对知识有较强的理解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较好的坚持力、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等。第二是教师在翻转课堂上的高效能。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要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生成式的教学互动,需要更为广博的知识储备、更为敏锐的信息筛选、更为灵活的现场把控,才能聚焦问题、层层推进,促进认识深化。第三是教学媒体的高效能。不管是授课教师自己制作,还是选用网络资源,教学媒体在内容上对学习重点难点的讲解、演示等必须优于现行教材,在技术上保证易操作、有反馈。如果以上条件不具备,这种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如单纯的课堂教学,如果不顾现实条件,很容易陷入“翻转课堂”形式化的误区,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目前一些学校进行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以短时期、单科目实验性教学为主,不能排除“实验性”给师生带来的“社会助长”效应;有的学校用“快班”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实验,其结果不具备广泛的推论性;有的学校占用了学生在校的自习与晚自习时间进行“在校翻转”,增加了学生的时间负荷,违背翻转课堂的初衷。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而言,教学科目多、强度大,学生自学与自控能力普遍欠缺,网络课程资源不尽人意,翻转课堂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使师生应接不暇,嚼多不烂。

我国的翻转课堂是由教育信息化推动、在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这种变革的成败与否不单单由数字化技术水平决定,更多地是取决于是否尊重了基本教育教学规律,是否顺应了数字化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发展性、目的性、适切性、变革性”原则[10]。

应该清醒地看到,实现翻转课堂的条件目前尚未成熟,需要在充分的适应性评估和效率评估基础上,理性谨慎对待。

五、教育新生态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三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更多、更新颖的教育资源、教育平台和教育模式一定还会出现。如果把教育领域比作一个巨大的秀场,那么借力于“互联网+”,在传统教育的“校园秀场”外,“网络秀场”蓬勃发展,“校园”与“网络”教育的互动还有望形成更值得期待的“校-网创生秀场”。 因此,要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教育发展与创新的新引擎,必须发挥“校园秀场”和“网络秀场”的各自优势,并在融合共赢上多下功夫。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以开放姿态面对“互联网+”,借由网络引擎注入新的生机;另一方面,要稳固价值坚守,警惕“技术至上”和“行政律令至上”,不能违背教育规律,不能无视现实条件。课堂教学的开放与坚守,都应服务于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汪滢.微课的内涵 、特征与适用领域――基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及其征文的分析[J].课程・ 教材・教法,2014,(7).

[2]张福涛.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翻转课堂”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

[3]陈凤燕.“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评论,2014,(6).

[4]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

[5]范蔚.课堂教学的功能定位及其有效性判定[J].今日教育,2013,(2).

[6]约翰・巴格利.反思MOOC热潮[J].开放教育研究,2014,(1).

[7]高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8]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