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叶小知识

茶叶小知识

时间:2023-06-06 09:00:02

茶叶小知识

茶叶小知识范文1

关键词:茶叶品牌;建设策略;知识产权

品牌是客户对企业以及产品品质、运营理念、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和认知,是企业同客户间建立起的信任,这是全球最具价值的不动产,潜藏在每个消费者心中一隅。中国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产茶大国,茶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且逐步增多,同时经营者的竞争也日渐加剧。茶叶品类众多,消费者极易对某一种茶叶产生独特需求,进而对企业形成较强的忠诚度,这就造成了一些小企业唯利是图,对这些具有较高忠诚度的茶叶进行仿冒。例如“信阳毛尖”因为出名而被人仿冒,造成了大量损失。为了能够切实保护茶叶品牌,申请专利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企业品牌势在必行。

1茶叶品牌建设现状及其重要作用

1.1茶叶品牌建设现状

我国产茶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既是产茶大国同时茶叶资源也十分丰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随之带来了国民经济大幅提升,茶叶的需求量在全球范围内猛增。中国茶叶种类丰富,但消费者消费理念与自身喜好紧密相连,这极易使消费者对个别茶叶品牌形成习惯和依赖性。因此各茶叶经营商店为争抢客户及市场地位,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品牌是一种设计、名称、标记、术语和符号,也可以把它们组合在一块使用,旨在用来辨识某一企业产品,并使它在竞争中凸显特色。同时品牌综合反映了公司产品的质量、特性、信誉和服务,是企业产品品质的保证,同时也象征着企业的形象、精神外貌、文化理念与企业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品牌现已成为国家甚至整个产业经济实力的一大象征。产业已成为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日常消费品,其品牌作用愈发显著。比如,国际著名茶品牌“立顿”,在全球的袋泡茶市场,其年销售总额在十亿美元左右,在全球茶叶市场中占六成比例,然而中国茶叶一年出口总量却不及“立顿”茶这个品牌一家销售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茶企业间的竞争,还是国家间的茶叶经济竞争,缺乏知名品牌是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很多名茶因为不具有自有品牌而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步减少。这意味着茶品牌建设是大势所趋。

1.2创建茶叶品牌的重要作用

一是可提升客户群的忠诚度。茶叶消费者是否忠诚于某个品牌在市场占有率上表现出来,茶企业积极建设茶品牌,可以推动消费者一步步认识、熟悉、喜欢直到接受该品牌,使之养成购买该品牌茶叶的习惯,该种忠诚度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并且一旦养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二是提高企业的收益。就经济学企业的利润分布而言,高利润在技术开发与品牌运营,加工制造属于低利润区,即秉承“U”字型的“笑脸定律”。据统计得知,名牌商品是我国居民消费的聚集区,知名品牌至少可以把价格抬高二到四成。并且茶叶品牌建设所需成本与企业今后所得到的利润相比来说不值一提。三是可以促进企业无形资产的增长。品牌包含在无形资产之间,从企业资产组成发展走势上得知,现代企业的价值越来越趋向于品牌等无形资产上,尤其是在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企业,其无形资产价值远远高于有形资产价值。这与知识经济社会的特征相符。另外茶品牌建设有助于茶企业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

2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推动茶叶品牌建设

在茶叶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包装上市等这一套增值流程的价值链中,小的茶企和种茶农户简单生产加工同把茶叶精细加工和现代包装融为一体的大企业相比,前者获得的价值可谓是杯水车薪。后者之所以获得绝大多数利益,与他们拥有知识产权有密切关系。因此从知识产权出发在品牌的定位、培育、维护三个方面来建设茶叶品牌十分必要。

2.1品牌定位

企业想要将一个同目标市场相关的品牌形象建立起来,就必须准确地定位品牌,茶叶企业也是如此,要围绕着茶叶展开设计、策划、推广、创新一系列活动,展现品牌的核心价值,使企业拥有自身的特点,在市场上展现差异化的茶叶品牌,才可以在市场上站稳脚。企业的定位准确与否主要由以下三点决定:一是企业产品能否同客户需要相符;二是茶叶产品的目标用户是否拥有连续购买实力;三是茶企业的产品是否能演变为知识产权,是否可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一个企业的品牌定位同上述要求相符,就能够引领企业占领和开拓市场,使企业为客户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优质服务。

2.2品牌培育

品牌培育指形成品牌价值的过程,是发展品牌的必由之路。企业品牌价值是品质、形象、服务等各种间接载体的聚合,在拥有上述几点的前提下,还应当使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品牌发展的依托,把培育品牌和知识产权制度有机融合,巩固品牌价值的地位。在培育品牌初期,茶企业需要拥有富有品牌内涵的商标,并且及时以法定流程为依据申请注册,使知识产权成型,这样有助于将品牌形象树立起来,并使知名度提升,便于顾客辨别消费。同时,企业注册商标后,能够受到法律保护,使茶企业被其它企业贴牌的可能性降低。例如,创立在1890年的立顿茶品牌,之所以能够使“立顿”红茶在夜总会、高级宾馆等高档场所推广,并销售出高价,与自身持之以恒的培育品牌有很大关系。茶企业在培育茶品牌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将自主品牌创立起来,获取富有茶品牌涵义的商标专有权之外,还要利用广告宣传茶企业良好的形象、显著的质量优点以及全面专业的服务。如果创作者创作出拥有原创特性、内容符合法律的广告作品,势必就取得了著作权,就能够享受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以宣传品牌时,应当学会使用知识产权制度实时制止他人展开非法模仿,防止客户误解本企业茶品牌导致品牌形象淡化的事情发生。

2.3品牌维护

维护品牌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步骤。一个企业想要持续维系较好的发展势头,应当拟定出有远见的策略,以充分调研市场为基础使企业的服务、产品的品质和创新性加强,同时运用知识产权和权利化创新成果,使企业单独的知识产权形成,进而维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处理某个问题的技术方案、生产方法,包含实用性新技术、发明、外观设计等都可以是专利。同茶叶相关的专利主要在茶叶包装和深加工之中产生。茶叶的深加工指通过传统工艺加工好新鲜的茶叶后,再进一步运用高新技术,把茶叶中各种功能性的成分,通过一连串的纯化、分离手段制造成茶制品的流程。当前,冰茶、速溶茶、茶多酚、茶多糖、单体儿茶素等均是茶叶深加工物质。这些茶叶的成分有很多神奇功效可当作天然原料而广泛应用在国际食品、医药、日用工业、化妆品工业中,而为了在这些领域争得一席之地,企业应当开辟出自己的品牌,在我国已经有86项属于茶叶深加工发明专利。另外在包装茶的流程中,外观设计的功能不可小觑。而茶叶存放所需容器,即包装历经了从简到繁,从单一到多种的演变。在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升的当下,为了维护品牌在保证茶叶质量的基础上也应当从包装上下功夫,设计出独特的包装,有利于目标用户辨别。总之,茶企业为了在技术上处于优势地位,应当将本单位的专利战略制定出来,积极地研发和创新技术,同时适时地根据知识产权制度申请专利,确保企业在将来市场发展中独自拥有新产品和技术,将生产、运营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

3重视知识产权,为茶叶品牌建设保驾护航

3.1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给予高度重视

品牌竞争是一种市场竞争,竞争的核心是知识产权。企业应该充分清楚品牌和知识产权紧密相连,树立起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从创新要素、主体、环境、机制等方面拟定出企业品牌战略,把申报和保护知识产权列入到整个知名品牌的整个流程中去。例如1842年在彰化成立的“峣阳茶行”,在2004年展开新一波转型。百年老店对消费用户来说,具有品质稳定、产品特色、价格公道等保证,不过也让人产生保守、传统、陈旧等联想,该茶行创新运营理念,将东方传统与西方时尚品味相融合,重视用户需求,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包装,并与生动有趣的空间规划相结合,打出“随时随地、轻松惬意享受好茶”的标语,通过该种创新,打造出了颠覆常人对茶的旧思想,使茶变成了富有生活品味的消费品,从而创造出自有品牌。

3.2加大惩罚侵犯知识产权分子的力度

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展开有力、有效的惩处,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力武器,茶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品牌,申请专利之后,就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过如果惩罚侵犯知识产权的人的力度不够,或者使侵权行为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惩处的代价,那么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会频频发生,为了能够维持茶叶市场的稳定,相关部门应当在知识产权法律中拟定或者修订有关条例,并加强惩处侵犯知识产权力度,在根本上改变茶企业知识产权诉讼案中难维权的难题。惩罚侵权人时不应局限在罚款数目上,而在严厉打击惩处的有效性和有力性上着手,即应着重打击侵权分子的能力,对于屡次不改或者侵权严重的应当要将其阻拦在市场运营活动之外。

3.3革新现存的知识产权执法体制和管理制度

运用体制改革加速释放出品牌建设和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红利,建议按照深圳整合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体系和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实践经验,尽快改革国家层面上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使知识产权执法合力成型,大幅提升权利人的维权效率。

3.4知识产权终审法院的建立

在我国范围内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有三个,这是司法改革的主要成就,不过因为管辖权和运营受到限制,仍然无法将最终判决知识产权案的统一性问题处理好。本人认为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茶品牌乃至其他领域知识产权问题,建立知识产权终审法院势在必行,这样不但能够使包含中国在内的全球投资者重拾信心,同时指引大型知识产权案件影响经济和社会的趋势。通过以上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能够为茶企业品牌的维系提供有利的保障,为规模小、个体茶叶运营者创造自有品牌,申请专利奠定基础。

4结语

现今,我国茶叶的生产和流动都差强人意,为了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利益,很多不法茶商就会冒名顶替著名品牌来销售质量不佳的茶叶,这导致很多企业的品牌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企业创建自己品牌的基础上,申请专利、贴商标,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就能够降低盗用品牌的事情发生,为茶企业稳健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国华.运用知识产权推动茶叶品牌建设[J].农业展望,2007(7):33-35.

[2]蔡丽辉,杨吓强.浅谈茶叶品牌建设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6(1):61-62.

[3]李玉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动品牌建设[J].中国科技产业,2016(4):35.

茶叶小知识范文2

关键词:茶叶现状对策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

1、黄冈市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2、黄冈市茶叶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3、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黄冈市名优茶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在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农产品评比中,黄冈市茶叶获得2个金奖,3个银奖,在第五届“中荣杯”和第三届“中荣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有2只茶获特等奖,5只茶获一等奖。在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带动下,名优茶生产始终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名优茶已成为黄冈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从而也终结了黄冈茶叶“有茶无名”的历史。

4、扶持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显突出。近年来,黄冈市重点培育了一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引资等多元化方式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厂,引进国内先进的清洁化、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线,从而实现了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加工标准化,初步形成茶叶产业化格局,提高了茶叶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在黄冈茶农中普遍存在的“户户冒烟,家家炒茶,分散经营”的小作坊现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近几年黄冈茶叶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茶园分散在农户手中经营管理,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仍较弱,各企业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普遍存在。2、茶叶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小茶叶加工企业为了一已私利,相互杀价,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冒牌茶叶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黄冈茶叶中尤以英山云雾茶最为著名,而市场上假冒的英山云雾茶更是比比皆是,使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严重扰乱了黄冈茶叶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了黄冈茶叶的声誉。

3、茶叶产品品牌化意识差,良种茶园比例小

黄冈茶叶尽管在几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近几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均获得过好的奖项,但产品的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低,茶叶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获得“中茶杯”特等奖的茶叶藏在深闺,没有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真可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同时黄冈市现有的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的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没有引进良种和当家品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对策

针对黄冈茶叶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制订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1、扶强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黄冈茶叶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家炒茶,户户卖茶,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进度缓慢。同时以茶农个体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风险大。所以全市茶农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广大茶农就会在这种联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搞好“双培”工作,提高科技素质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管理的局面,要根据茶叶分散经营实际和生产季节性强、周期性长的特点,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对茶农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业务干部和茶农的科技素质。通过技术培训,使黄冈辖区内的英山县、麻城市、浠水县、武穴市等重点产茶县市基本达到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从而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3、依托科技优势,走院企合作之路,发挥品牌效益

茶叶小知识范文3

摘要介绍了巍山县茶叶生产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以期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云南巍山

巍山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和产业基础,但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贫困山区要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实现产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发展茶叶产业是一条可寻之路[1]。走“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巍山县茶叶走入国际市场、实现提质增效的主体思路。

1巍山县茶叶生产现状

2009年底,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 646.07hm2,其中云南大叶种面积1 361.87hm2,2000年引进台商种植无性系乌龙茶、铁观音284.2hm2,年产干茶515t。有小型的初制所20个。有注册公司4家,其中2家为漾江林业局茶厂、云南大理巍山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绿茶、普洱茶为主,产品远销省内、省外。另外2家为五星茶厂及巍宝茶厂,以生产乌龙茶为主,产品主销福建及台湾。巍山县的茶叶产业主要以山区及半山区为主,主要分布在青华乡、大仓镇及永建镇。

2存在的问题

2.1茶树老龄化,零星种植较为突出

巍山县的茶园,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的茶园。至今茶树已老化,且零星面积多,连片面积少;加上茶叶受市场的影响到较大,几起几落,造成茶园有效株不足,茶树采摘面小、量少,茶园投入不够,茶叶产量低。

2.2茶农意识落后

由于茶叶主要种植在山区及半山区,山区茶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教育及接受新科学、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种植茶叶主要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缺乏商品意识,没有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自身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2]。

2.3财政困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近几年由于国际国内的茶叶市场价格起幅较大,造成各级政府部门对茶叶的发展持观望态度,徘徊不前,多数茶园重栽轻管;业务部门由于缺乏资金,对现有茶园的改造及培训严重不足。

2.4有品牌,但竞争力较弱

巍山县有20个初制所,4个企业,但都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近几年来,企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及多种原因,无法对初制所茶叶进行有效回收。企业虽有品牌,但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加上优质精制茶叶产量少,包装粗糙,没有统一的特色品种,很难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造成茶叶成品销量少,农民、财政效益不明显。

2.5缺乏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

要提高巍山县茶叶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还必须提高茶叶产量和加强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建设,走“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路子,依托乡级初制所,初制茶叶成品由龙头集团统一收购,再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保证茶叶初制所原料不外流,保护茶农利益,保证精制茶原料,增加县财政的税源。

2.6茶叶营销信息不流通

由于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市场信息,巍山县生产出来的茶叶产品大部分只局限在本县或本市内销售,而且销售面狭窄;加之没有集团公司和统一品牌,很难适应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经营发展目标。

2.7茶叶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秩序混乱

在茶叶市场经营过程中,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制假、造假,侵犯茶叶品牌,给政府及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茶叶销路的扩展。

2.8茶叶种植管理粗放,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巍山县茶农科技文化素质落后,在种植茶叶管理工作上存在着品种老化,投入管理跟不上,茶叶产量、质量

低等问题;加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茶叶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超标,茶叶产品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

3发展思路

3.1统一思想,增加投入,稳定茶叶产业发展

巍山县现有茶园面积已达1 361.87hm2,且多数分布在山区半山区,都属投产茶园,是山区、半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茶叶产业的兴衰关系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局。为此,全县各级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会,广辟财源,利用各项财政措施,坚持“稳定、改造、投入、提高、增效”的发展方针,稳定茶叶产业的发展。

3.2整合茶叶企业,培育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对现有的初制所、茶厂、精制茶厂按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进行大量技术改造和优化整合;并根据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品牌形象进行企业重组,以此提高茶叶产业的竞争能力,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依托台商,开拓国际市场[3]。

3.3选育推广茶树良种,提高茶叶品质

巍山县种植发展的茶园,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的茶园,且以实生苗为主。按照市场对品牌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茶树育种目标,建立无性系茶树良种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良种在茶叶产业中的基础地位;加大优质茶树良种的推广种植力度,提高优质茶树良种的覆盖率,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地对巍山县现有的实生苗茶园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以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

3.4加强茶园生产管理,提高茶叶质量

一是进行低产茶园改造,补植、补造,更新茶园,重新种植,重新建园;二是抓好新植茶园的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全部采用无性系茶树种苗,进行规范化管理;三是增加投入,改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修道路,建水池,保证茶园旱涝保收,稳定茶农收入,稳固茶叶产业的发展[4]。

3.5进行无公害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

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要求,进行无公害茶园生产管理,严禁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废弃物对茶园的污染,严禁施用垃圾和劣质及未登记的肥料;以消费者的健康为目的,努力形成绿色、环保、无公害食品的茶叶生产线。

3.6更新知识,加强培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得茶园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还要加强营销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引进新的加工设备;并派出科技人员外出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市场信息,再将自己的所得,培训、传播给茶农,使他们不仅懂得生产,还了解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稳固、发展、壮大产业。

4参考文献

[1] 夏雪飞,胡中扬.湄潭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贵州茶叶,2009,37(3):18-19.

[2] 郑宽明,李天芳,郭亚锋.陕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7-9.

茶叶小知识范文4

关键词:县域经济;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建设;舒城小兰花

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打造县域品牌的过程就是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过程。舒城小兰花产业在舒城县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扬其产品特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业的竞争效应与可持续发展效应,从而与产业所在地经济形成良性互动。

一、特色产业及其品牌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由于各地人文环境、政策方向、自然地理环境等不同,各地的特色产业以及其联动产业发展方向也各有不同。舒城茶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包括林业、加工业以及旅游业等发展,带动了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拉动就业。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继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使得岗位需求增加,拉动就业。舒城小兰花产业发展为各层次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就业空间,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舒城茶叶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采摘业、加工业及服务业等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合理流动,增加国民收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县域竞争力。舒城茶叶产业合理利用自然、地理、政策等优势形成产业集聚,通过特色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效应等发挥作用,有利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树立县域形象。舒城茶叶产业是围绕地域特色形成的,集中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品牌“舒城小兰花”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标志,对提升县域文化内涵,展示县域形象有着积极作用。

二、舒城县茶叶产业现状

据统计,舒城县2015年财政收入11亿元,比2008年增长一倍,并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安徽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其中茶叶产业在创收中占一定比例。

(一)品牌建设

有“舒城小兰花”茶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省十佳名茶1个,市知名商标1个,其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舒城小兰花品牌价值由2010年2.2亿元人民币增至2014年5.8亿元,并呈增长趋势。

(二)茶叶产业规模

舒城县21个乡镇中有15个产茶,约5万户、20万茶农,现有6.6万亩茶园,均通过无公害茶园产地认证。据统计,年产茶2000吨,产值1.2亿元,其中700吨名优茶,产值8000万元。

(三)产业化水平

全县有2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个省级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13个县级龙头企业,20个茶叶企业产值达100万以上。全县有180多家小兰花加工企业,700台套现代化茶叶加工机器,执行“舒城小兰花”茶省级地方标准,年加工茶叶1500吨。

(四)产品开发

近年来,舒城县通过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舒城县农业局等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加小兰花产品科研、财力、人力等方面的投入,着力于开发茶叶新品种和拓宽茶叶深加工范围。

(五)经营销售

全县6处茶叶初级市场,约130家茶叶经营企业和个体户,1000多人从事茶叶销售。县内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茶叶企业85个,拥有出口权企业2个,年精制出口绿茶4000吨,创汇1000万美元。

(六)政策引导

主席和总理曾分别视察舒茶和舒城县茶业生产,并给出指导性意见。舒城县及各镇政府也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以各种形式的政策调控来积极促进。

三、舒城小兰花品牌建设与县域经济互动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要使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对县域经济呈正态影响,就要使地区特色产业的自身特点、发展需求与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舒城小兰花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融合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品牌意识薄弱,知名度不高

虽然舒城小兰花创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但一直缺乏品牌保护意识,直到2008年,“舒城小兰花”证明商标才正式得到核准注册,而一直以来,“舒城小兰花”对品牌宣传不足,严重影响了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二)龙头企业少,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舒城茶叶产业是舒城县传统产业,多数茶叶加工企业是从家庭小作坊发展而来,受传统习惯以及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现有企业大都理念旧、实力弱、规模小、技术落后、自我发展力不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小。由于龙头企业少,很难进行产业的市场调控,也无法站在产业链角度审视和预测自身发展,使得舒城小兰花产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不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技术落后、设备简陋,质量良莠不齐

相比于国内外知名的茶叶企业,舒城小兰花产业运营的组织化、标准化和清洁化程度都较低。大部分茶农文化水平不高,对茶叶的生产制造缺乏科学知识来指导,大量家庭小作坊加工设备简陋,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没有系统的制作规范,导致各作坊与茶叶加工企业加工出来的成品质量良莠不齐。

(四)产业链不完整,茶叶深加工不足

目前,舒城县极度缺乏专门的茶叶深加工、茶叶产品开发企业,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舒城小兰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靠茶叶产业带来的花茶、红茶等深加工产品占据了茶饮料的市场份额,对传统茶叶产品带来了一定影响,所以深加工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效益低。

四、舒城小兰花品牌建设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

加强舒城县茶叶产业品牌建设需要茶农、加工企业、经销商以及政府等同步努力,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茶叶品牌建设,同时以品牌建设带动质量和销量的全面提高,真正使茶叶产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一)树立品牌意识,进行品牌建设

安徽有着丰富的茶叶种类,但随着各地茶叶加工水平提高,茶叶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所以发展舒城小兰花产业必须以独特、鲜明的茶叶品牌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舒城小兰花茶因兰花般的形态和香气成就了其独一无二的特质,要围绕“舒城小兰花”这一注册品牌,制定细致的品牌推广方案,大力推进品牌建设。严格按照省级地方标准规范生产技术,遵守产品质量标准和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进行生产、加工、经营,实行“标准、品牌、标识、监管、宣传”统一监管制度,从根本上进行品牌建设。

(二)重点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协调发展

在市场经济要求下,茶叶分散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茶业发展,所以舒城县必须扩大现有企业规模,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的“四位一体”生产经营体系,形成茶叶产业链,在每个环节确保茶叶的优良品质。同时融合舒城县茶业企业中影响力较大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形成具有现代化管理制度的茶叶集团,以品牌为推动点,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推动茶叶产业高效、有序的发展。

(三)加大技术支持,引导产品品牌纵深推广

产品质量是品牌建设的基础,产品销量是品牌建设的目标。要在全县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要切实增强包括茶树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贮运等各环节的规范化意识,做到茶树种植良种化、茶园管理科学化、茶叶生产无公害化、茶叶加工机械化、生产厂房清洁化、产业发展规模化以及营销网点化。同时,加大技术、管理及营销等知识的培训力度,培养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促进舒城县茶叶生产水平提高。

(四)延长品牌产业链,推动茶叶深加工及第三产业发展

积极拓展茶叶深加工领域,优化茶叶产品结构,使产业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以茶叶产品深加工产生的附加值推广茶叶品牌,进而提升市场占有额。同时大力发展茶文化,举办各类茶事活动、发展茶旅游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茶文化普及工作,向外宣传推广舒城特色的小兰花茶。

(五)加强政府调控,为茶叶产业品牌建设护航

政府要做好服务保障角色,积极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做好招商引资,必要时采取政府调控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业和消费者利益,引导市场有序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充分调动资源,采取各种形式,如提供展会、博览会、交易会、研讨会等平台,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期刊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广小兰花品牌,增强外界对舒城小兰花茶的了解,并带动茶叶销售,增加产值。品牌建设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舒城小兰花区域品牌是发展舒城小兰花产业,提升茶叶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可以看到舒城小兰花品牌建设及产业发展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要长期科学的谋划、合理开发建设,才能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与积极的影响,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李晶晶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淑琴.对县域经济特点和发展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J].山东社会科学,2006(8):74-77.

[2]李贤葆、袁先宏.舒城小兰花中国名茶之乡———安徽省舒城县[J].中国茶叶,2010,11.

茶叶小知识范文5

关键词:茶叶审评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

2008年,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茶文化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茶叶审评技术》是我国茶业行业中的一门主要职业技能课。从2003年该专业开办以来,学院就把茶叶审评技能作为茶文化专业建设的重点。多年来,该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思想,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注重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培养模式,按照国家评茶员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行业标准规范对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职业态度的协调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确立课程改革思路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是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和落脚点。2004年,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职教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让学生经历接受任务、有产出地独立工作、展示成果和互评总结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要求保持课程学习中工作过程的整体性,按照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在典型工作情境下,学生通过获取直接的工作经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案例和整体化的学习。在此背景下,我们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实施了改革。

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

课程定位《茶叶审评技术》是高职茶文化专业骨干课程之一,是面向评茶员职业资格岗位技能培训及考证的重要综合性专业技术课,是一门研究茶叶品质感官鉴定的应用型课程。它是茶叶生产、收购、营销、外贸、商检、科研及产业升级中进行茶叶品质鉴定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茶叶审评技术》课对促进学生掌握评茶员职业能力,培养高技能评茶人才,起着支撑作用和决定作用。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茶叶专业理论知识,能适应评茶员工作岗位要求、具有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行业,贴近企业,符合茶行业与三峡地区特色发展需要,达到高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茶叶审评技术》课程目标与达到目标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确定课程内容。在“以能力为本”课程观的指导下,根据课程开发中的职业工作分析获得的能力要求和标准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知识的选择应紧紧围绕能力要求进行组织,既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又包括工作过程知识,知识的组合不是简单的各门理论课程的叠加,而是以工作能力需要进行有机的整合。

课程内容设计我们在市场调研、听取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征求业界行家的意见后,对茶叶审评技术进行课程设计,2006年,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将茶叶生化、茶叶检验、饮茶与健康及茶树栽培与制茶等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更强调了教学内容的职业化、工作过程化,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架构出课程内容:从评茶环境和设备要求开始,结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和六大茶类品质特征,重点突出审评方法和技巧要素训练,加强对茶叶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及应用,强调评茶技能的学习、体验、实训与岗位实践,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高级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课程内容实施在教学内容上,以评茶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优化课程模块,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实训效果。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训练,重点体会评茶员的工作流程,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学边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从而掌握评茶员工作过程的综合职业知识、技能,养成从事评茶员岗位工作的良好职业素质。教学中,以技能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特别是学生根据实际工作,不断提高审评鉴别的能力。理论知识包括评茶基础知识,茶叶品质形成、茶叶品质特征、茶叶标准样及茶叶感官审评操作等五部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判别出品质的优次,鉴定品种的优劣,认定加工工艺的正确与否,能评定出该茶的等级和价格,为茶叶生产、加工、贸易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茶产业升级服务。

实践性教学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评茶技能,我们改革了茶叶审评技术技能教学方法,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实训,注重在工作过程中提高学生评茶技能水平。一是到校外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的工作中学习评茶技能。二是在校内茶叶审评室进行实训教学,加强学生对色、香、味形成的规律性变化的认识,为感官审评的准确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工作过程导向,实训教学确定了主题、过程策划、评茶准备、技能实操、互评总结、提高练习等六个环节,使学生具备样品接收、评茶准备、感官品质评定、审评培训指导、茶叶评比活动的组织实施、咨询及指导等七种能力。教学实施由浅入深,评茶技能逐步提升。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茶叶审评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视频及多媒体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茶叶审评理论水平。

在实训教学中,按照评茶员职业岗位的特点,建立了包括教学实习实训、寒暑假试就业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为主体的实训体系,工学交替,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学习评茶,实现从课堂到工作岗位的转换,使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真正掌握评茶员必备的工作能力。按照评茶员工作流程实施任务教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审评内容,要求学生策划准备,鼓励大家通过讨论确定活动方案,分工负责,实施完成,同学互相评价,教师对任务完成过程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改革实施和进一步完善的依据,在确立课程评价的质量标准时,要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兼顾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要求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和方式的多元化。在校内建立了以学院教学督导、系、教研室、课程建设小组为主体的评价机构,同时结合职业资格过级率进行检测;校外以茶企业和行业学会、协会为主体,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等信息反馈,进行综合评价,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

茶叶小知识范文6

关键词: 品牌 品牌经营战略 茶叶品牌 六安瓜片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代茶学家许次纡继陆羽《茶经》之后,所作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六安瓜片是部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六安瓜片曾红极一时,历史最高产量达500吨,全国各地均作珍品茶销售。可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制造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产销体制、消费市场等多种原因,六安瓜片生产受到冲击,市场萎缩,信誉度受损。对此,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本着“总结、恢复、提高、开发”的原则,抓质量、抓基地建设、抓工艺改进、抓标准制定,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使六安瓜片重新占领了市场。在2001年芜湖(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六安瓜片一举获得“茶王”称号,2003年又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大大提高了瓜片品牌的知名度,出现了瓜片生产和市场销售两旺的可喜局面。但是,展望未来,六安瓜片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茶叶产业资源分散、经营规模小、一家一户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而制约六安瓜片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则是由于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而导致茶业强势品牌的缺失。因此,六安瓜片茶产业在整合发展、做强做大的过程中,品牌化经营战略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一、品牌化程度低是六安瓜片发展的一大障碍

长期以来,中国的茶叶市场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毛峰、乌龙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由于品种茶在消费者心目中根深蒂固,形成了消费者买茶重品种而轻品牌的错误认识。这种重品种轻品牌的市场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茶叶行业的发展。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中国茶叶长期以来利润空间很小,和重品种轻品牌的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和全国其他茶叶一样,六安瓜片茶品牌建设也远远落后于市场。“六安瓜片”只是一种以茶叶形状和原产地命名的茶叶品种名称,属于茶叶商品区域品牌,并非产品品牌。名茶并不等于名牌。目前,还没有一个知名茶叶产品品牌与“六安瓜片”茶业名牌相对应。在六安瓜片生产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茶农、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品牌意识不强,品牌经营和保护力度不够,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六安瓜片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1)品牌化经营程度低,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风险,使茶叶市场鱼龙混杂,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六安瓜片的美誉度;2)品牌化经营程度低,使六安瓜片茶没有实现茶叶文化与经济的统一,致使六安瓜片茶文化附加值较小,利润空间较低;3)品牌化经营程度低,使六安瓜片难以形成市场优势,更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品牌化程度低是六安瓜片持续发展、做强做大的一大障碍。

二、六安瓜片品牌经营战略意义探讨

(一)品牌经营战略有利于宣传塑造六安瓜片形象,扩大其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安瓜片生长于大别山东北麓内山坡冲谷之中,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六安瓜片茶的优良品质;独特的采摘、扳片、炒制、烘焙技术工艺更使六安瓜片成为绿茶中的精品。但是,有质量,有品质,不一定就有市场知名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酒香还怕巷子深!在激烈的国内国际茶叶市场竞争中,知名茶叶和名茶产区仅靠吃历史老本是难以行得通了。六安瓜片要想做强做大,赢得竞争,就得下大力气打造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无力打造,更无从谈名茶企业或名茶区域的形象宣传和塑造。

(二)品牌经营战略有利于六安瓜片实现生产规模与效益的统一。

六安瓜片产量现在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是其生产方式仍然以茶农一家一户或小企业分散经营为主,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不高,致使六安瓜片产业生产规模与效益不统一。这种仍然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地方经济基础之上的生产方式,是没有按照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组织生产的生产模式。因此,应积极打造六安瓜片茶产业品牌,以品牌经营为依托,建立现代茶叶企业制度,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品牌茶叶经济联合体。在品牌资源区域共享的基础上,以品牌资本为纽带来整合有形资产,促使区域生产要素向茶产业聚集,以品牌经营实现六安瓜片茶产业生产规模与效益的统一。

(三)品牌经营战略有利于六安瓜片实现茶叶文化与经济的统一。

茶叶是一种古老而极具传统特色的精神文化消费品。因而,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增强,绝不是仅仅以新的广告宣传或炒作即能获胜,而应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内含深远的品牌获胜。换句话讲,茶叶品牌是经济与文化的统一。六安瓜片产区――皖西地区历史文化厚重,特色文化丰富,而六安瓜片产业至今还没有真正形成地方文化与经济的统一。因此,要实现六安瓜片产业的文化与经济统一,就必须采取品牌茶叶经营方式,将皖西地方优势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融入品牌的设计、宣传促销活动中,赋予六安瓜片更高的文化附加值,拓展其利润空间。以品牌茶叶文化的渗透和品牌茶叶建设促进六安瓜片茶产业做强做大。

三、六安瓜片品牌经营战略对策探讨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品牌意识。

市场经济已进入了“品牌时代”,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与市场整合的重要纽带。拥有品牌就是拥有市场,就是拥有现在和未来。人们之所以重视品牌,就在于品牌能带来积极的效应,即规模效应、资产效应、利润效应和文化效应等。因此,在六安瓜片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首先要树立以“品牌”求生存,以“品牌”谋发展的意识。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品牌意识灌输到六安瓜片的整个生产制作过程中。让地方政府、茶企业、茶农不仅认识到品牌商标的重要性而视品牌为生命,还自觉地把维护和发展品牌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二)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特色茶叶品牌。

(1)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是企业和区域的精神、价值和形象。茶叶品牌更是如此,而且茶叶品牌还是经济与文化的统一体。历史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调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茶与人文精神一旦结合,它的社会功能便远远超出其自然属性的使用价值。

(2)六安瓜片产地――皖西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特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六安瓜片茶文化更是独树一帜,成为皖西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皖西人民在采茶、制茶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3)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在品尝、鉴赏六安瓜片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美丽的佳话: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诗称颂“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有“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之赞誉;大文学家曹雪芹的旷世之作《红楼梦》中甚至有80多处提及六安瓜片;在革命战争时代,副主席和叶挺军长情系六安瓜片的佳话广为流传;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首次访华时,总理就以六安瓜片作为国品礼茶馈赠予他;等等。

(4)要想成功地打造六安瓜片品牌,就应将皖西丰富的地方文化与茶品牌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六安瓜片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六安瓜片的品牌创建结合起来,将六安瓜片的人文精神与六安瓜片的品牌创建结合起来,赋予六安瓜片更高的文化附加值。通过品牌创建,实现茶叶文化与茶业经济的统一,地方特色文化与茶业经济的良性互动。

(三)扶持茶业龙头企业,增强品牌整合能力。

实施茶叶品牌战略,应该同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相结合。目前六安瓜片生产仍然以茶农户或小企业分散经营为主,生产技术水平低,缺乏有力的组织形式和产业化的规模优势,很难直接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这是六安瓜片茶产业创品牌的最大困难。六安瓜片茶产业与全国茶业一样,多年来没有打造出一个有很高知名度的茶叶品牌的主要原因是品牌整合能力低。品牌的整合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整合、技术整合、资本整合和市场整合的综合能力,分散经营或者小企业经营不具备这种综合能力,而龙头企业是集科技开发、市场开拓、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具有强大的品牌整合能力,能开发和引导市场发展方向。因此必需大力培植六安瓜片茶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茶产业实体。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使六安瓜片走向国际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茶叶品牌。

(四)品牌的市场推进策略。

(1)品牌商标设计要有文化创意。首先,品牌是一种产品综合复杂的反映,而商标却浓缩了产品品质、技术、文化及信誉等要素。因此,在六安瓜片品牌商标设计时,要求尽可能用最高度提炼的文字或图案符号,力求体现浓缩皖西特色文化和六安瓜片的历史文化。其次,包装是品牌的有效载体,是品牌终身的广告。因此,要设计出能承载品牌文化的特色个性的包装,将六安瓜片品牌文化具体化、外在化、形象化。最后,政府应在品牌茶叶宣传上给予大力配合,如举办茶文化节、茶叶博览会等。

(2)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在六安瓜片茶品牌的推介中,要充分利用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机会来进行六安瓜片品牌的促销和宣传;将六安瓜片品牌宣传与皖西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宣传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六安瓜片品牌的知名度。

(五)品牌的市场维护策略。

(1)注册商标,保护品牌。可以按照六安瓜片的品种、等级分别注册商标,以注册商标专用的茶叶罐、盒、袋,统一包装。

(2)把好品牌茶质量关。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靠质量支撑,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依赖源于对产品质量的认同。因此,应以过硬的质量保证品牌茶叶的信誉和形象。

(3)地方政府应积极参与六安瓜片品牌市场维护,制定并实施六安瓜片生产标准,全面实行茶叶无公害生产,严格按照相应的国家和国际标准指导茶叶的生产与加工。

参考文献:

[1]王镇恒,王广智.中国名茶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南方茶网论坛:绿茶之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2006-9-19.

[3]姜含春,赵荣.品牌文化和茶业品牌战略[J].农业考古,2005,(4).

[4]蔡四青等.树立品牌竞争意识,推动茶叶产业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0,(4).

茶叶小知识范文7

关键词:民山县 茶产业 现状 发展战略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叶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世界整个茶叶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条件下,中国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对茶叶产业进行科学的调查与分析,探索茶叶产业内在发展规律和运作机理,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四川省雅安市民山县自然风光秀丽,拥有悠久的茶史茶文化,当地的“蒙顶山茶”更是名冠四川。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年产干茶产量4000多吨,其中名优茶700多吨,是国家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可以说茶叶产业是民山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民山茶叶的种植、生产、销售形式丰富,产业结构复杂,其发展之路值得深入的考察和调研。

1 茶产业现状

1.1 茶农与茶叶生产现状 对民山县茶农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茶农家庭拥有1-5亩的种植面积,靠采摘时令鲜叶到鲜叶市场贩卖获得收入,鲜有进行初级加工的茶农家庭,收入基本满足一个家庭的支出,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政府时而会给茶农提供技术指导并且免于税赋,即使这样,茶农年收入仍然少有盈余。虽然,茶叶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存在的问题仍然对小茶农的收入增长形成了壁垒,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病虫害猖獗,且政府提倡的生态农业也间接阻碍茶农收入增长等。

1.2 茶商与茶叶销售现状 民山县有一批具有发展意识的茶农,拥有自己的初级加工厂,靠收购小茶农的鲜叶进行加工和销售。然而,机器、设备和产房简陋,卫生环境差,包装档次欠佳,资金链不坚固,品牌意识落后。

同时,民山县也存在一些发展早、管理意识强、目光长远的大茶商在当地办有自己的茶叶企业,他们有自己的大面积茶园或茶农合作社,年产值颇丰,少数企业的年产值甚至可达几千万,且年产值每年都在以可观的速度增长。他们不缺乏品牌意识、文化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然而意识转为现实仍然需要人才、管理、资金和契机。

1.3 政府及政策支持现状 民山县专设有茶叶发展局,该局的主要工作包括茶叶产业的发展规划、技术支持、新品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食品安全协助管理、茶叶加工企业生产管理、国内学会协会商会管理、国内商税申报使用管理与协助、创建标准生产基地等。同时,在政策上推行“重管理、轻发展”,抓基地建设、食品安全、品牌打造和市场管理。

除外,政府也时常做与茶叶有关的课题和专项调研,针对冰雹、干旱、地震等天灾,修建塘库、沟渠,实施人工降雨等。

2 茶产业缺陷分析

经过多方的走访调查,可以看到民山县的茶产业仍然存在的一些缺陷,例如:土壤条件欠佳、卫生安全体系贯彻不全面、品牌意识弱、知名度不够、营销渠道较窄等。民山茶前景广阔,只是“走出去”还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2.1 土壤环境欠佳 据当地茶叶发展规划局的考察与统计,民山县有百分之三十的土壤呈现碱性或微碱性,不适合种植茶叶作物,在粘重的碱性土壤中,浇水后不易干燥,而山茶喜干燥,如土壤长期潮湿,根系易腐烂。虽然,可在粘土中掺适量培养土或河沙以解决此问题,然而改变PH值存在成本阻碍和实施难度。因此,面对不适合种植茶叶的土壤和茶叶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矛盾,使得这部分茶农几乎无计可施。

2.2 卫生安全体系贯彻不全面 由于各国消费者对茶叶饮用安全高度重视,进口国农残、药残标准日趋严格。民山县茶叶生产的标准体系虽然有所建立,然而对茶产品全面贯彻落实滞后。一方面体现在茶农的卫生安全意识欠缺,施肥打药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其二,工商部门和质检部门的抽检主动性以及覆盖广度不足。如上所说,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提高民山茶的安全质量,对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形成障碍。

2.3 茶类丰富,产量大,品牌少 据调查,目前,名山县种植的优良茶叶品种有213茶,131茶,9号茶,11号茶等。截至2012年年底,名山全县茶园面积达30.25万亩,茶叶总产量近4.63万吨,鲜叶产值14.28亿元。 “蒙顶山茶”品牌评估价值为12.72亿元,名列四川省第一。然而,仅此单一品牌,稍显势单力薄。

2.4 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 为大家所熟悉的我国知名的茶叶品牌,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云南普洱、茉莉花茶、铁观音、乌龙茶、毛尖茶等,而蒙顶山茶远不如这些茶叶品牌这般家喻户晓,对于许多非专业人士来说蒙顶山茶叶品牌也鲜有耳闻,这足以说明民山县的优质茶叶品牌甚少,为人们熟知的程度也较低。

3 提高民山县茶产业市场竞争力策略分析

世界茶叶生产、贸易、消费持续增长,国际茶叶市场需求强势增长,市场空间大,内销需求同样旺盛,市场潜力大,茶叶消费领域定将不断扩大,面对这样的宏观环境和发展前景,以及对民山县茶产业的现状和缺陷的正确认识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3.1 切实加强源头控制,尽快完善预警机制 茶叶的卫生、安全想要得到有效的提高,必然从源头进行控制,种植环节更是重中之重,可继续推行和推广“公司+合作社”模式,政府组织宣传,帮助茶农消除心理障碍,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和加工,以龙头带源头,彻底改变茶叶收购分散、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的局面,同时,通过实行质量监督员、植保员和监管手册制度等提高企业茶叶基地的管理实效。

3.2 引进生产技术,加强产业创新,树立品牌意识 强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科学思想,考察、学习和引进国际国内名优茶的领先科技和领先技术,只有以科技为支撑,才能全面提高民山茶叶的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整体素质。引进人才、专家和资金,创建民山县自己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积极推进创新机制,鼓励全县创新全民创新,探索民山县独特的茶叶产供销模式,同时,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由政府做引导和帮助,从简单的种植、加工和贴牌生产中走出来,注重品牌战略,加大广告、电视等宣传方式的投入,使民山县的茶叶品牌家喻户晓。

3.3 大企业带动小企业,推动茶产业的整体发展 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由当地颇具规模的茶叶龙头企业做模范,影响、带动或扶持小型企业;同时,不能忽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优胜略汰、重组优化、强强联合,推动优势明显的企业大联合,打造集团企业,建立国际国内大市场。

3.4 加快标准化进程,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的建设,加强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形成国家、地方、企业不同层次的完善的标准体系,加强原料、产品、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检验工作,对原料、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茶叶加工企业,限期整改。充分发挥基层农业部门、专业协会的质量监督和指导作用,促进生产经营者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

3.5 弘扬茶文化,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近年来,随着旅游、观光、休闲业的发展,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旅游茶园、观光茶园和休闲茶园以及各种档次的茶楼茶馆应运而生。因此,充分开发、利用茶文化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茶文化活动、比赛,促进茶消费和茶叶产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江兰,丁远华.认清自我价值,品牌引领群伦――纵论打造贵州绿茶领军品牌,助力贵州茶业产业腾飞[J].现代商业,2013,09.

[2]周国富.努力实现建设茶业强国梦――关于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观察与思考,2013,05.

[3]林兴土.促进尤溪县茶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J].福建茶叶,2013,02.

[4]俞慧玲.对云和县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3,08.

茶叶小知识范文8

[提要] 茶业是安徽省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安徽茶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与全国其他茶区相比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本文分析安徽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安徽;茶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3日

一、安徽茶业发展现状

安徽生态环境良好,盛产茶叶。早在唐代寿州、舒州、歙州、宣州、池州的茶叶就已经闻名遐迩。安徽是中国近代名茶品目最多的产茶省,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休宁松萝、敬亭绿雪等。2012年全省茶叶产量9.5万吨,茶叶一产产值60亿元,全省300万茶农人均收入2,000元。全省茶叶系统共有33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全省有6个中国驰名商标(天方、老竹铺、雾里青、新安源、猴坑、谢裕大),2个国家名牌农产品,30多个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29个安徽名牌农产品。安徽茶叶不论是茶园面积、年产量以及出口量都很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增长,茶叶品类结构优化,安徽省茶叶市场也异常活跃。

 

二、安徽省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低,茶农素质有待提高。安徽茶园多分布在山区,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而茶农居住比较偏远,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和预测市场,生产存在较大盲目性,缺乏应变能力,这种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利于实现专业化生产。茶农素质普遍较低,生产加工技术落后,市场意识和科技意识淡薄。

 

(二)品牌意识相对较低,产品标识标注不够规范。目前,安徽省茶叶品牌繁多,但知名度高的品牌所占份额较少,很多小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茶叶品牌建设远远落后于市场,已经成为制约安徽省茶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安徽茶有名茶而无名牌,茶业整体上还停留在产品阶段,品牌经营意识相对较低。实施企业商标战略,打造安徽茶叶品牌已成为安徽从茶叶大省走向茶叶强省的必由之路。绿茶、红茶的质量卫生标准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一些企业不按标准正确标注产品等级、生产日期等相关内容。

 

(三)科研基础薄弱,精深加工异常欠缺。安徽茶叶加工的工艺、装备、质量保障体系、新产品研发能力等都还较落后。全省茶叶产品基本上为资源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很少,与国内外的差距大,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科研基础薄弱,对茶叶的基础研究理论及科技研发远滞后于生产实践,尤其对茶叶特征性物质、功效成分、健康价值等等,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定性、定量标准。同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开发,提取茶多酚、茶色素等功效物质的深度开发尚处于孕育起步阶段。

 

(四)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茶叶农残超标现象严重,少数茶农生态平衡意识淡薄,科学用药意识低,不注意采取科学防治茶树病虫害,致使茶园生态失衡。极少数不法商贩为了追求利润,在茶叶中添加人工色素、香精、呈味物质等,致使茶叶中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超标。

 

三、安徽省茶业发展对策

(一)努力提高茶农的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茶农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茶业实用人才,着力加强茶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科技兴茶,做好茶叶精深加工。抓好品种选育、茶叶栽培、茶叶加工等方面科技攻关和科技应用,推动科技兴茶。加大茶叶功能性成分在食品、药品、化工等领域的深度开发,扩大和提高茶叶内含物质的利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节奏的加快,袋泡茶、速溶茶等茶饮料市场发展迅速,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作为医疗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

 

(三)培育壮大龙头茶叶企业,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茶叶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茶叶企业集团。创建茶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推动龙头茶叶企业与小型茶叶企业、茶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小型茶叶企业、茶农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加快品牌建设,加大品牌整合力度,维护品牌美誉度,提升安徽省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注重茶叶品质安全,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问题是产品卫生指标不合格、部分产品质量等级不符、标签标注不规范。提高茶叶质量,加强茶叶市场监测是我国茶叶市场面临的主要任务,只有保证了质量和安全的茶叶才会得到人们的青睐,才会有好的销路,努力使茶叶生产、加工、产品标准再上一个新台阶。只有这样,才会在出口世界其他各国时名扬海外,才会将我国千年的茶文化传承下去。

 

(五)振兴“徽茶”文化,推进“徽茶”与徽文化的深度结合。“徽茶”既承载着茶文化,又体现出浓重的徽文化,是最具安徽文化元素、极具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徽茶”文化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用文化去经营,在经营中体现和传播文化。在中国茶业全面进入品牌竞争的新形势下,以“文化营销”的市场战略,构筑了以“徽茶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品牌群,并形成了层次清晰、布局完善、有竞争力的产品结构和营销体系。着力于挖掘品牌内涵,以文化塑造品牌影响力、生命力。发掘、传承、弘扬“徽茶”文化,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是为了促进“徽茶”产业的大发展、促进安徽茶叶经济的腾飞。

 

(六)促进茶叶旅游,发展绿色产业。徽商讲究诚信,具体到茶叶行业中,就是要对消费者负责,就是要向消费者提供健康、绿色的产品。建设生态有机茶园,引导茶农进行有机化生产,从茶园管理、采摘、加工、运输、仓储、销售诸多环节,全部采用绿色无公害流程,确保生产和加工的茶叶纯天然、无污染、富营养。依托安徽省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生产“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将安徽茶业真正发展成为绿色产业。

 

主要参考文献:

[1]范莉梅,姜含春.基于SWOT分析的建瓯茶产业发展战略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1.

[2]宋勇.安徽茶叶出口的问题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茶叶小知识范文9

多少年来,中国的茶叶市场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乌龙、毛峰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茶叶品牌建设远远落后于市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目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日益提高,茶叶消费逐步升温,同时,茶叶的品牌问题也就显得更加突出。有关专家认为,我国茶产业还处于一个较初级阶段,茶叶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茶商在出售茶叶时主要是以茶叶的产地和炒制技术作为定价的标准,品牌经营意识淡薄。另外,我国茶叶资源非常分散,茶叶生产的特点主要是小规模、分散化,企业保证稳定的质量已很困难,创名牌更是纸上谈兵。整个茶叶行业处在市场待开发期,到目前为止,国内茶叶行业还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

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目前我国出口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1至2美元,平均茶价比印度低4成,比斯里兰卡低6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在全球产茶国中,中国茶生产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

而同时,国外的厂商早已把目光瞄准庞大但一盘散沙的中国茶叶市场。1999年,联合利华收购北京“京华”商标,它的手中还握有被称为世界茶叶第一品牌的“立顿”,而“立顿”茶年销售达数十亿美元,一个品牌全年利润就超过我国茶叶的出口产值。

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做大品牌,靠着龙头企业的拉动,实现茶叶经营的现代化是中国茶行业的必由之路。否则,连国内市场都可能保不住。对此,国内一些有战略思想的茶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记者日前了解到,位于国内茶叶大省江苏省著名风景区天目湖内的溧阳市天目湖幽香茶园正在着力打造苏茶品牌,力争推出继苏烟、苏酒之后的又一个江苏得力品牌,从而促进江苏茶叶行业的发展。

天目湖幽香茶园有茶树350多亩,近年来,该茶园经国家注册批准的“蝶来”牌幽香茶已连续3届获江苏陆羽杯茶叶评比一等奖,并获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被农业部抽查认定为无公害茶叶。今年6月,在有关部门举办的“中国茶叶、茶具、茶文化博览会暨中国星级茶王赛”上,幽香茶园的绿茶(翠柏)荣获唯一五星级茶王称号。

幽香茶园的规范化、品牌化经营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茶园年产幽香系列茶数万斤,年产值数百万元,同时形成产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其品牌价值也大幅度提升。

幽香茶园的创始人霍益民认识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一轮茶叶竞争迫在眉睫。他在分析了江苏省和全国茶叶市场的情况后认为,成立联合体,变小为大,打造知名品牌,是中国茶叶行业的唯一契机。谁先迈出步伐,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先机。幽香茶园要想把茶叶蛋糕做大做精,必须与国际接轨,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经营的战略。为此,霍益民于2002年9月申请注册了“苏牌”商标,并导入CIS系统工程,全面打造品牌形象。同时,制订实施了“苏牌”苏茶的企业标准,筹建现代化茶叶生产车间,对联合体内采摘的茶叶,按标准化集中加工,确保茶叶品质。霍益民还计划在江苏发展100家茶叶连锁加盟店或专营店。

我们相信,随着“苏牌”苏茶及其他一系列知名茶叶品牌的崛起,中国茶叶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茶叶小知识范文10

结合当前法制建设不断成熟,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融入法律精神,通过加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职工的法律素养,服务茶叶企业市场经营。当然,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法律文化建设并不是单一的元素,而是从企业到行业,到职工等多位一体的建设机制。本文拟从茶叶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叶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茶叶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进而完善分析茶叶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茶叶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思维理念

法制已经成为当前整个时展的核心要素。无论是法制精神,还是法制理念,都已经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对于市场经济经营发展来说,法制是确保市场正常运营的基础,离开法制精神,整个市场就无法顺利运营。我国是传统茶叶大国,无论是茶叶产量,还是茶叶企业数量,都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地位,而在人们茶叶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茶叶企业想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就必须注重法律文化建设。通过提升法律建设成熟度,从而实现自身发展与市场建设的有效结合。

1茶叶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法律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要素之一。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文化建设,不仅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而茶叶企业之所以要建设企业法律文化,主要是因为:首先,这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成熟,如今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都需要将自身发展与市场经济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而茶叶企业的法律文化建设正是茶叶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这是茶叶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内涵的必经之路。一直以来,我国茶叶企业都以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理念来经营,无论是茶叶企业的内涵,还是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思路都与时展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当前人们饮茶需求理念进一步成熟,如今茶叶企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而茶叶企业想要实现理想经营,就必须充分注重企业自身管理建设,尤其要注重企业法律文化建设,通过提升企业经营者的法律素养,完善企业职工的法律素养,从而为茶叶企业经营营造良好氛围和经营空间。最后,积极推动茶叶企业法律文化建设也是整个社会对茶叶企业的客观要求。事实上,企业构建法律文化不仅仅是对企业建设进行保护,同时也是对企业建设进行约束。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发展状况,如今茶叶企业在经营建设过程中,普遍缺乏法律思维约束自己。结合当前法律文化建设大背景,茶叶企业想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就必须将法律文化内涵融入整个茶叶企业建设体系中,从而适应茶叶企业经营需要。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经营目标,就必须注重法律文化建设,无论是企业管理机制,还是企业经营理念,都需要充分融入法律思维。

2茶叶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在茶叶企业法律文化建设过程中,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首先,茶叶企业要将注重构建从企业经营者到企业员工的全员法律意识培养。事实上,法律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内所有人的约束,不管是经营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必须充分认识到法律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是法律文化知识,还是法律文化意识培养,都需要茶叶企业内全体人员学习和塑造。随着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不断推动,如今茶叶企业完善自身法律文化建设,应该从全员法律意识培养入手。只有做到全员参与,才能实现良好的法律文化建设目标。其次,茶叶企业要注重构建从茶叶生产到茶叶产品经营的全过程法律理念约束。茶叶企业做为产品生产型企业,想要实现法律文化建设的良好目标,就必须将法律文化建设融入到整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无论是茶叶产品生产,还是茶叶产品的市场销售,都要用法律思维来予以融入。以茶叶企业为例,当前一些企业为了获取相关利益,不顾产品安全和自身的社会责任,忽略了茶叶企业对自身产品的有效约束。对于茶叶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其必须将法律思维应用融入到自身经营过程中,无论是茶叶产品生产,还是茶叶企业运行都需要融入到法律思维。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品牌建设是当前茶叶企业建设过程最需要注重建设的事项,良好的茶叶产品品牌是当前茶叶企业结合法律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构建独立的企业品牌,从而服务茶叶企业经营。最后,茶叶企业要注重构建从制度约定、制度履行到违约责任明确的学法、用法等法律学习机制。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无论是企业自身管理。还是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作都需要用相关法律制度予以约束。对于茶叶企业来说,都需要将法律思维融入其中。随着当前整个社会法制工作不断完善,茶叶企业只有完善法律思维融入,才能实现理想经营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企业必须完善对法律文化建设的认知,要从自身内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到企业对法律的具体认知,都必须充分予以完善融入,从而为茶叶企业适应法治社会要求提供保障。

3茶叶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法律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建设的主要内容,结合茶叶企业具体发展要求,必须注重法律文化建设,具体而言,实现法律文化建设需要做到:首先,要注重企业内法律氛围的有效塑造,要注重对企业全员的法律文化知识培养。通过开展相关专题培训活动,从而有效提升茶叶企业内全部人员对法律文化建设的有效了解。当然在选择相关素材时,茶叶企业必须与自身实际较为吻合的法律文化。此外,茶叶企业经营者必须提升对法律文化的重视程度和认知。通过提升法律文化的宣教力度,从而帮助整个茶叶企业对法律文化建设保持相应理解和认知。其次,要注重引进专业的法律人才,通过内部招聘和外部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良好目标。对于茶叶企业来说,之所以缺乏法律文化建设,与企业内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有很大关系。一直以来,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多的只是补充茶叶生产人才和企业经营人才,由于其未能认识到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和作用,因此茶叶企业必须注重对法律专业人才的有效补充。当然,茶叶企业在补充法律专业人才时,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经营实际状况,可以灵活使用法律人才,比如通过外聘专业顾问的方法,在降低自身人力成本的同时,实现对自身法律事务的有效弥补。当企业具备了相关法律人才之后,从而能够为茶叶企业自己开展法律工作建设提供有效帮助。最后,对于茶叶企业来说,要将法律文化建设与企业自身经营有效融合起来。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法律文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法律机制融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将法律知识应用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任何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都会遭遇相关风险,而茶叶企业想要实现对自身经营风险的有效规避,就必须充分培养茶叶企业自身的风险理念,通过用法律思维,实现对企业自身的高效管理。而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实现对法律文化的有效应用,就需要从企业财务经营、企业合同和企业经营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通过完善茶叶企业的法律文化建设,从而有效降低茶叶企业的运行成本,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的良好经营目标。

4茶叶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法律文化建设正是茶叶企业从传统经营实现现代经营的重要内容。在茶叶企业法律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包含茶叶企业法律制度建设和法律文化意识建设两项内容。无论是相关制度建设,还是相关法律意识培养,都需要与茶叶企业经营相融合。当然,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来说,通过实施法律文化建设,必然能够为茶叶企业发展实现良好目标。通过建设法律文化,能够为茶叶企业有效经营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同时也能为企业降低市场经营风险,降低风险成本提供有效保障。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成熟,如今任何一家企业想要适应市场经营目标,都必须将自身经营与市场需要相结合。目前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其不仅需要有法律经营理念,同时还需要将自身经营发展与整个市场需要体系化融入。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完善法律意识和法制精神正是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任何一家茶叶企业来说,构建法律文化机制,才能为茶叶企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提供相应保证。通过完善的法律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茶叶企业经营者的法治思维,同时也能为茶叶企业营造良好经营目标提供充足保障。从目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状况看,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具体而言,除了自身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亟待提升之外,多数茶叶企业都缺乏必要的法治思维,尤其是针对新出现的问题,也不能用法制条款来对其进行认知和约束。比如品牌意识,电商经营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在新的时代下,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茶叶企业具备相关法律文化,才能有效处理突发的全新问题。因此,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完善利用法律制度,积极推动法律文化建设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茶叶企业应对运营风险的能力,从而为其适应市场竞争提供实质性保障。

5结语

随着当前人们饮茶需求不断成熟,如今对于人们来说,饮茶这一健康养生的消费习惯日益被人们所认可。这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正是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其不仅有着庞大的消费空间,同时也正是其实现提升的关键机遇期。但是从我国茶叶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看,大多处于传统经营阶段,无论是其经营理念,还是经营思维,都始终无法突破传统思维。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成熟背景下,茶叶企业必须将自身经营与市场发展相融合,尤其是要注重提升企业自身经营理念和品质内涵。

参考文献

[1]应福松.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意识及其培养探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3(2):261-265.

[2]刘胜利.论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意识及其培养[J].法学天地,2013(15):61-65.

[3]高希华.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意识及其培养探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2):153-158.

[4]叶小兰.论当前形势下管理者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4(17):54-57.

茶叶小知识范文11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一、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

1.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结合茶乡的实际,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茶的资料,包括家乡种茶历史,茶厂分布,茶叶品牌,茶树品种,采茶工具等,增强他们的乡土文化情结。

千岛湖茶叶市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家乡茶文化的平台,可以组织茶叶市场逛逛。熟悉的是他们平常能见到的茶叶、制茶工具,陌生的是很多有关茶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茶导的讲解和学生自身的观察,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家乡茶的历史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家乡荣誉感。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美术老师带给学生不仅仅的是理论知识和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里播下发现美的种子,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美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家乡的茶山是学生创造的灵感,茶山一年四季的变化,春季漫山遍野的茶树换上了新装,山上的杜鹃花是最美的点缀,茶农在山上忙于采摘茶叶,茶山是热闹的;夏季的茶山是深绿色的,茶树已经长出了新的丫枝;秋季的茶山不时传来阵阵机器的轰鸣声,这是茶农在修剪茶树,为来年有好长势;冬天的茶山披上一层层白白被褥,有另外一幅美丽的景象。

二、体验生活,探究生活中的美

体验生活将通过各种方法探索如何积极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把良好的情绪带入生活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到生活美术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1.亲身体验,增加感情经验

体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表现与创造、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美术能力,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综合的发展,特性特长充分展示,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湖中千岛皆绿色,云雾山中产名茶。”千岛湖斗茶大会在千岛湖广场隆重,举行结合美术课程的《我们爱劳动》,我让学生参观斗茶过程中,认识劳动的场景,增强了学生的情感经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情感目标得以实现。

2.真实感知,体验生活乐趣

结合学茶文化特色,学校开展了以“茶之韵”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每周五下午的第三节课,是学校社团活动开展的时间,让学生玩在茶中,学在茶中,乐在茶中。

3.综合实践,快乐无比

学校“小茶导”也是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的综合体现。小茶导,顾名思义,就是让我校的学生来讲解有关淳安名茶的知识和学校的茶文化特色。小茶导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茶文化的相关知识,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而且能让学校茶文化特色走向更广阔的天空。邀请家长上学校上茶课,学生们无比喜欢。通过上茶课,学生更一步了解茶的品种和分类,知道茶叶精细的制作过程,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

三、激发生活情感,创造生活中的美

学生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内心会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并急于将它表现出来。教师要启发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潜能,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1.增添学校的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在校学习场所,这里是他们的另外一个大家庭,如何用他们智慧的头脑来布置这个大家庭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学过的美术知识,美化他们这个大家庭。

学校组织出一期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可以让学生自己分工合作,教师只在中间协调,放手让同学们去完成。还可以举办以“茶文化”为特色的手抄报比赛,让学生自主完成编排设计和内容收集。学校根据画面和内容评选出奖项,对相关的作品予以展示。

2.把茶文化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结合美术“设计应用”领域,可以让学生进行茶叶包装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以“千岛玉叶”、“ 千岛银针”和“鸠坑毛尖”为例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提醒学生在包装设计中要把文字、图案、色彩等要素是与茶叶紧密相关的,并表现出整体和谐统一的艺术特点。

体现茶文化的“茶壶”也是学生创作的源泉。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可以让低段的同学用捏橡皮泥的方法对茶壶进行表现,各种造型新颖,色彩艳丽的茶壶是学生表现美的体现,中段和高段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画笔设计心中最美的茶壶。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儿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的美术教学是丰富多彩的,为学生生活世界服务的美术教学是鲜活生动的,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美术教学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茶文化的相关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 福建教育出版社

茶叶小知识范文12

一、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条件

高校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学习态度是开展好茶艺实训课程的前提。学生具备了餐饮知识及酒店服务礼仪等基础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开展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学生撑握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也有助于学生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的特点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和动手操作,积极的学习态度对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过程实施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工作岗位为导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模块教学和实地考察教学,通过这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茶艺的操作技能。(一)模拟教学。模拟教学法是茶艺实践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仿真的茶艺馆实践教学情境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扮演茶艺师或顾客进行茶艺技能训练,亲身体验和操作识别茶叶、泡茶、饮茶、茶礼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先实践操作、再讲解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学生在茶艺实践教师的指导下亲自独立处理一个茶艺实践项目,从茶艺室的布局、茶叶采购、茶叶冲泡、茶礼及顾客服务等茶艺实践的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处理碰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三)模块教学。茶艺术实践教学可分为茶叶识别模块、茶叶冲泡模块、茶礼仪模块、茶席设计模块等,对每一个模块进行茶艺专业技能训练,促使学生茶艺专业技能的形成。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四)实地考察教学。根据茶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组织和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如酒店茶艺室、茶艺馆、茶厂等参观考察,以获取实践知识、巩固和验证已学知识。在实地考察前,教师根据茶艺实践教学要求,确定实地考察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并做好联系工作。实地考察时,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

三、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突出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综合性。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综合技能型人才,教师在上茶艺实践课的时候不是着重强调让学生就某一个动作反复练习,而是让学生有所思考,进行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实训。在上实践课时,让学生把茶叶识别、茶叶冲泡、茶席服务等各个实践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二)作业布置多样化。茶艺课程涵盖的内容丰富且广泛,茶叶和茶具种类繁多,泡茶的方式和手法较多,学生可选择学习的机会更加多样。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尽可能体现出多样化,这不仅兼顾到学生个性的发展,还能达到全面考核学生的目的。(三)科学灵活的考评方式。茶艺课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要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在考评的方式上,不仅从期末考试成绩及平时作业的进行考评,还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上加以考评,注重过程考核,并且增加实践考核在考评中的比重。

四、小结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茶艺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茶艺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要在原有的实践教学方法上,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茶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李秀进单位:广西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