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叶商业模式

茶叶商业模式

时间:2023-09-04 16:56:06

茶叶商业模式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1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茶叶;物流运输策略;预防措施

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电商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任何产业营销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内容。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身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如今饮茶已经发展成为多数人的共同选择,而消费者主体中,中青年消费者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消费主体,该消费群体的主要消费习惯就是电商模式。因此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获取相应经营份额和市场,就必须充分注重将电商经营模式融入到自身经营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商经营来说,其交易和付款环节可以在网上实施,但是产品配给则需要通过线下物流运输来实现。因此优化茶叶物流运输策略直接关系到茶叶电商模式的运行和发展。

1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茶叶企业贸易状况分析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应用下的产品营销模式变革,其成熟应用,既体现了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同时也使得整个消费活动更加便捷,方便,而消费者选购产品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产品营销成本也进一步降低,因此电商模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创新和突破。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电商模式在产品营销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而对于企业产品交易活动来说,通过使用互联网媒介,从而将产品的内涵和特征直接展现给消费者,消费者则通过互相对比,以及对产品图片文字内容的具体展示,从而实现产品销售。通过使用电商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其购买过程更加简单,而产品的价格也更加低廉,当然整个产品购买过程中,也不需要考虑时间、地点场合因素等等。当然使用电商选购的茶叶产品也更加丰富。而对于企业来说,其使用电商模式,则有效降低了分销渠道压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销售运营成本,而企业直接面对市场、面对客户的消费模式,更使得企业便于直接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感受。随着互联网应用进一步成熟,如今互联网营销已经成为主要的消费模式和生活内容,任何企业、消费者都不能予以忽略的重要元素。我国是茶叶大国,从唐朝开始饮茶就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大众重要的消费习惯之一。一直以来,我国茶叶营销模式都基本使用的是生产商加营销商“门店式”经营模式,而我国茶叶企业的经营规模都不大,属于中小型传统企业。但是随着互联网电商模式应用日益成熟,茶叶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探索适合茶叶企业经营的电商模式极为必要。对于茶叶企业贸易经营来说,需要借助互联网这一媒介,助力茶叶企业运营。目前茶叶企业电商贸易经营过程中,主要依赖的销售渠道是天猫、淘宝和京东等电商途径,各茶叶企业通过缴纳一定费用,从而向消费者展现自身产品。而消费者则通过查看各个茶叶的具体产品展示,从而选购茶叶。从茶叶选购、到费用支付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而茶叶产品的具体配给则主要依赖线下物流运输来实现。而当前电商模式中,很多消费者选购产品时,都会借鉴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因此良好的客户服务直接关系到茶叶企业的影响力和市场形象,所以对茶叶企业来看,必须针对自身运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和思路。

2电商模式下茶叶物流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整个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互联网解决了产品营销和货币支付的问题,但是实现整个交易活动的关键在于茶叶产品的运输。当消费者根据电商产品展示,选择并下单后,就需要物流公司上门揽件,并且通过分货,根据客户的目的地,从而选择各种合适的运输方式进行货物配送。因此,物流运输是实现电商运行的关键。可以说,物流运输虽然是后端,但却是实现整个产品营销过程顺利实施的前提。而在产品物流运输过程中,高效、快速、低成本是其主要考虑因素。对于茶叶物流运输来说,其有着自身特殊性。作为特殊性商品,茶叶物流运输往往会集中在茶叶产地。尽管现阶段人们对饮茶需求不断增加,但是茶叶生产效率实现了极大革新。如今茶叶产品市场已经从以往的买方市场转化为供方市场,消费者对整个茶叶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加上互联网电商模式中,客户可以将自身感受评论在茶叶产品下方,而这一评论会对消费者选购产品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如果茶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包装上的破损,甚至是产品的破损都会对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产生重要认识。但是现阶段,无论是茶叶销售企业,还是物流运输企业,均缺乏对茶叶产品运输质量的有效把控,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茶叶产品破损,影响了整个电商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茶叶物流运输过程中,由于其对商家和物流运输等相关环节的权责界定不够清晰和明确,以至于存在各方认知上的差异。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其认为物流公司收取了寄件费用,因此需要承担快件的完整性,但是在物流公司看来,其只是承担了快递物流费用,而费用本身和货物是否容易破碎并没有太大关系。在其看来,快件如果出现破损现象,应该属于额外附带责任。最后,客观上看,整个快递物流层级又较多,而每一个过程中都很难实现有效监督,一旦出现快件破损,则很难对问题的根源进行追溯。当然茶叶企业对产品包装缺乏必要的重视意识,加上物流企业内部运输机制不完善,也是造成快件物流运输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茶叶物流运输的价值作用认知

如今,随着电商模式运行进一步顺畅,加上其产品覆盖面更全,购物更加便捷,因此很多消费者在选购茶叶产品时,已经不在实体店中购买,而是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选购商品。所以,产品物流运输已经发展成为整个电商模式运营顺利实施的关键。对于茶叶产品交易来说,其本身就容易破损,所以物流运输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产品运输。对于茶叶电商营销来说,只有顺利实现茶叶产品的完整配送,才算完成了产品营销。因此,可以说茶叶物流运输关系到茶叶企业电商模式的实施,关系到茶叶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物流是实现产品从卖家到买家的流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程序又较为复杂。比如揽件、分件、存储、运输和配送等。而物流运输实质就是实现货物从产品到商品的过程。在电商时代,选购产品、展示产品、支付货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但是只有货物配给需要有物流运输。随着电商运行不断成熟,人们对物流配送的速度和效率以及质量有着极高要求,其直接关系到商品交易。所以,当出现物流运输问题时,就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印象。因此,提升物流运输速度和品质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感受和影响。所以,完善开展物流运输活动直接影响茶叶企业对电商模式的融入。

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茶叶物流运输策略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运营日益成熟,加上消费者互联网购物习惯进一步形成,如今茶叶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充分注重对该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仔细把控。客观的讲,以往茶叶企业普遍缺乏对物流运输价值和重要性的应有认识,因此整个电商推行效果并不理想。结合电商进一步发展这一势头,茶叶企业必须立足自身产品特点,完善物流运输品质,助力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融入发展。

4.1提升物流运输工作的重要性认知,深化细节把控

无论是茶叶企业,还是物流运输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茶叶物流运输对茶叶企业经营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随着电商经济发展进一步成熟,各电商模式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重视茶叶的物流运输,通过深层次把握具体细节,尤其是要树立客户导向意识,从而完善开展物流运输工作。事实上,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茶叶企业,都需要认识到物流运输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认可度,而双方权益都是互相关联的。当消费者收到相关产品后,产品、物流运输都会成为消费者评价的重要内容。

4.2茶叶企业要优化内部追责、外部协定机制,确保运输安全

尽管茶叶企业和物流企业都具有产品完整运输的职责,但是从本质上看茶叶企业仍然具有主要责任,因此茶叶企业要做好物流运输策略的制定工作。首先对与茶叶企业自身,必须完善内部责任追求机制,强化程序管控。通过对茶叶物流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环节:出库、接单和转运环节以及派送环节。因此茶叶企业要在出库过程中对出库人进行有效监督,提升其服务意识,当出现问题时,需要第一时间予以解决,而针对其他茶叶企业无法监控的环节,要与物流运输企业进行约定。当然,还要对参与到产品物流运输的员工进行全面有效培训,一旦发生问题,必须坚持查找问题根源。对于物流运输企业来说,不仅要构建高效、低损耗的运输机制,同时必须做好对自身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着重降低运输风险。同时还要合理安排运输方式,针对易碎物品要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降低损失。

5结语

随着互联网电商模式发展日益成熟,完善解决电商环境下茶叶物流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极为必要。当前消费者饮茶需求进一步释放,茶叶市场正在面临重要的崛起机遇。而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有效把握此次转型契机,推动茶叶企业转型发展,就必须充分融入、结合互联网电商模式,通过着重完善物流运输策略,提升客户的认可度,从而帮助茶叶企业应用好电子商务模式。当然,完善物流运输,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任声策.电子商务环境下茶叶物流配送[J].科技信息.2013(5):229-231.

[2]邢晶荣.电子商务环境下专业物流企业发展策略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2014(4):241-246.

[3]吴庆菊.电子商务环境下茶叶物流配送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14(17):64-66.

[4]郭伟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茶叶贸易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5):72-74.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2

【关键词】 云茶产业 电子商务 发展策略

一、云南茶业电子商务概述

1、云南茶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3年11月淘宝特色馆“中国特色云南馆”正式上线,接着在12月12日的“双十二”活动中云南馆主推的普洱茶以342万的总销售额位居馆内品类第一。同期更是涌现出以普洱茶为主打产品,辅以滇红茶、雪茶、苦荞茶等茶产品的龙润、紫云、老班章等云茶商家。

虽然云茶在2013年的“双十二”活动中名利双收,但是在全国最大的网购平台淘宝网中搜索“茶叶”这一关键词,搜索结果中出现的茶叶商家和茶叶品种几乎都是云南省以外的。在众人知晓的中国十大名茶中很多茶都有了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而云茶在长期的传统销售模式中鲜有改变和创新,缺乏宣传和打造品牌及知名度,而且云茶在电子商务中属于起步发展中阶段,所以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市场份额和搜索排名很低。

2、云南茶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茶叶的购买需求的增加,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高原特色茶叶在市场上有着特色和质量上的优势,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空间会很大。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外,电话销售、试用销售、网上销售等销售模式也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多元化的销售模式为云南高原特色产品的销售开阔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而作为云南支柱产业之一的云茶更是优先发展的产品。

而时下新兴O2O电子商务销售模式为“云茶”进入全国及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现阶段云南的电子商务还比较落后,茶业电子商务也是起步中。相比省外较成熟的电子商务和知名的茶业电子商务,云南茶业电子商务还有着更为广阔的消费空间和发展空间。在茶叶市场热销的趋势下,茶业电子商务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二、云南茶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

1、有利因素

(1)丰富的原料。云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使云茶的品种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如普洱茶、滇红茶、雪茶、三七花茶、苦荞茶等)。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10多个县(市、区)生产茶叶,2012年全省茶叶总产量达27.35万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15.5%,位居全国第二。云南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自然保护,对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生态保障。

(2)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的消费观念渐渐改变,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快速增长。在生态健康、养生的观念下,茶叶消费的人群开始趋向年轻化,白领、大学生也渐渐用饮茶替代咖啡。同时以茶为原料或辅料的产品也开始出现在市面上,如普洱茶糕、抹茶糖、乌龙茶饮料等。无论是从茶的药性作用还是具有特色茶口味的食品需求来说,茶叶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加上茶叶对某些药物和饮料的可替代性,茶叶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

(3)专业茶业人才储备。茶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之一,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扶持茶产业发展。在云茶文化的熏陶下很多当地人都是懂茶之人,加上政府对茶业人员的扶持培训就造就了一大批茶业专业人员。茶业专业人员数量的扩大,推动了茶叶文华氛围的扩散和茶叶经济的发展,与其他省份的茶业相比就形成了人才优势。

2、不利因素

(1)消费者习惯于线下传统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影响,网上销售、电话销售等销售模式应运而生,人们购买东西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线上销售为消费者消除了异地购买的阻碍、节约了选购时间和消费成本、丰富了产品多样性,为消费者购物带来了很多便捷。但线上销售实物与描述不符的欺骗性、支付手段不完善、物流缓慢等问题大大影响了电商企业线上销售的业绩。因此,线下销售模式依然是消费者的主导选择。

(2)落后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云南的电子商务在全国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云南省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层次较低,规模较小,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应用程度较低,与中东部地区相比,仍处于落后水平。现阶段云南许多企业主要的电子商务活动还集中在广告宣传、寻找商业合作等方面。总体来说,云南电子商务市场散、乱,生产、销售圈多,经营规模小、不正规、没有制度性;云南复杂的地理环境影响着物流的效率;硬件设施的不足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信息封闭,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据统计,目前全国的网民人数已达6.32亿,2013年全国电商零售额已接近18851亿元;而云南的网民数只有1321万人,2013年云南电商零售额仅为425亿。

(3)市场上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云南茶叶大多是小户茶农种植的,茶商又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各地各茶农家收购茶叶。云南茶叶总体种植地地区散乱、规模小,加上地区差异导致了茶叶的总体质量不高。由于没有规模性的种植和统一的质量标准,茶农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种植茶叶,导致茶叶质量参差不齐。

(4)“云茶”的认知度不高。云南茶叶资源、品种丰富,但知名的只有普洱茶。云茶品牌群尚未形成,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弱。云南省的茶叶企业“小、散、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茶叶品牌多而杂乱,企业集中统一度低,“抱团”意识不强,集中品牌打造上认识不到位,仍未形成品牌群,知名度相对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5)茶叶旅游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受到忽视。云南茶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产业整体推进的过程,目前的情况是只注重茶叶产品本身的销售,而忽略了茶文化及以茶叶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电子商务推进和发展,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整个云茶产业的整体推进和产业结构完善。

三、促进云南茶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

(1)加大电商推广力度,提高企业意识。云南省各级政府对茶业电子商务认识还需要加强,重点推广是云南高原特色茶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策略。政府应建立实验项目,扶持相关商家做龙头企业,做好带头作用。通过带动一批重点产品项目,做好开拓和实验的事项,再带动各小企业、茶农的发展。如为茶叶电子商务实验项目提供项目补贴,解决小户资金不足的问题;减免茶叶企业税收方式,鼓励企业、茶农合作,积极参与电子商务茶产品项目等等。

(2)整合电商小商家,统一规范管理。在整个云南做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商家也有不少,总体说来商家都有分布散、规模小、行业不规范的特点。对于这些已经起步的商家,政府可以整合统一管理,制定统一的行业要求、产品要求准则,将小规模的商家合并或扩大。发展龙头企业,再带动管理各地小商家。

(3)重视“云茶”茶文化和茶叶旅游第三产业电子商务发展。借云南省庄园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重点发展“云茶”智能化庄园经济,实施在线农业和可追溯体系建设,以电子商务手段和方式宣传云茶文化,打造“云茶”旅游庄园经济的发展。

2、企业层面

(1)茶业行业协会线上与线下的建立、协调和完善。整合茶商,建立云南各大茶叶产区“云茶”联盟,制定其联盟茶叶网络交易规则,避免价格上的恶性竞争。通过专业的知识和市场需求制定模范标准。通过整合市场、信息,协助茶企业进行线上线下交易,帮助茶农进行技术指导。实时完善相关茶叶市场信息,及时茶叶市场信息,协调线上与线下的共同发展。

(2)转变思想观念,培养电商人才,重视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云南本土茶叶企业网上销售意识缺乏,主要还是依靠经销商、建实体销售店等传统模式销售农特产品,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企业管理层没有利用电商的意识,企业内部缺乏电商人才;其次,云南茶叶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相对于省外农业企业也处于弱势地位,资金相对缺乏。只有从思想上接受了电子商务,才能去了解电子商务并尝试电子商务。因此加强对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企业应定期为从事电子商务及相关业务的员工提供专业技能的培训机会。同时重视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建设,建设属于企业自身、适合企业和产品的信息系统,完善网络硬件设施,打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3)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品牌竞争是企业竞争中很重要的一环,打造优秀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是重点做好绿色产品,走资源可持续发展路线。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绿色安全的产品是消费者的首选,有质量、绿色安全的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很明显。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茶产品的推广,让产品进入到更多人的视野中。三是寻找产品的独特性,打造个性化的卖点。可以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产品风俗、历史等点切入,挖掘吸引人的亮点。例如建立茶产品的可追溯系统,让人们可以清楚知道自己买的茶的源头。

3、生产者层面

茶农应提高技术,规范技术、规格,提高原始产品质量;积极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流程,通过专业的种植,提高种植水平;积极以合作社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利用产地优势、特色产品优势,积极和优秀企业合作,做好产品,做专业的种植户、种植村,建立核心竞争力。

打破传统销售观念,以好的产品将自己推向交易的主导地位。茶农要逐步摆脱落后的销售思维模式,慢慢适应并积极采用农村合作社出售、茶产品公司合同销售和网络销售等新型且实在的销售方式。

【参考文献】

[1] 朱克西等: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云南农业大学,2013.

[2] 石玉萍:电子商务视角下新疆特色林果产品销售平台的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3

【关键词】茶叶物流;配送模式;供应链重组

一、安庆茶叶物流的发展现状

安庆市大别山茶区是安徽省优质茶区,其自然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丰富。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岳西翠兰”、“桐城小花”,茶叶清香悠长,颇受喜爱。现全市茶园面积达43万亩,产值过10亿元。产业生产涉及全市60余乡镇20万农户,是安庆重要的特色产业。

安庆茶叶产业初显供应链结构,核心品牌和实力企业愈渐突出,销售端有集中趋势,这有利于转变现有的配送模式,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行业成本。但同时,由于供应端良莠不齐,产业化程度低,在茶叶成品仓储和包装运输中常有货损、物流成本较高。

二、安庆茶叶物流的主要问题

(一)茶叶流通渠道不畅

目前,安庆茶叶产业的流通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茶农自产自销。这条渠道主要是以户为单位,产量不大,单位流通成本很高。成品在流通过程中,也易因包装不善而发生货损。另一种渠道是当地茶厂集中收购加工并销售。但由于其产业化程度低、信息不畅,易造成流通时间较长,市场反应度低等问题。

(二)茶叶物流成本高

安庆茶叶主产区为岳西、潜山、太湖和桐城四县,而销地主要在市区。在淡季,由于单一零售商单次订货量较小,供需情况稍有变动就需要订货运输,销售终端缺乏科学统一的车辆调度,致使车辆使用效率低、空载率很高。茶厂在旺季集中供货时因市场反应度低造成的供需不匹配也是运输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

此外,对于自产自销的茶农,由于其在门店租金和茶叶生产商投入大量资金,掩盖了物流成本,因而导致茶农的粗放运输,长期忽视物流成本的节约。

(三)仓储条件难以满足茶产品要求

首先,茶叶供需季节波动较为明显。每年春季新茶上市时,市场供需量大、品种繁多、顾客需求变化较快。其他月份供需稳定、品种较少,市场较为均衡。这要求商家在茶叶的仓储要的容量和品种上有合理安排。

其次,茶叶由于其自身特性,对仓储条件也有较高要求。例如绿茶疏松多孔亲水的特性,对储存的温度和湿度要求严格。但由于茶叶产业化程度低、种植户认知能力有限,仓储条件往往达不到标准,导致茶叶质量下降。

三、安庆茶叶物流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安庆茶叶物流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安庆茶叶物流主要受限于其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不利于成本节约和利润创造。因而本文从短期和长期改善视角出发,提出构建新型配送模式和供应链重组以促进安庆安庆茶叶物流的良性发展。

(一)构建新型配送模式

由于安庆茶叶运输多是少批量大批次的模式,从而导致车辆空载率高、成本增加。鉴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新型配送模式。

1.单点共同物流模式

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从岳西、太湖的茶叶运输车辆必经过潜山。故可以潜山为点,三县茶叶供应商共同组建茶叶物流,或租借潜山县内的茶叶供应商车辆顺带配送,共同提高运输效率。

2.资源拓展视角的企业联合配送模式

供应商可以选择同县其他行业中同向或反向物流的商家合作,共同配送或顺带配送,提高双方车辆的使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行业间的合作共赢。

3.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合作优化供应链物流运作

由于茶叶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在销售旺季,供应商可以选用第三方运输公司进行专业配送。在销售淡季则适当调节,从而降低物流的总成本。

(二)茶叶供应链重组

构建新型的配送模式可以在短期内降低茶叶运输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仍有缺陷。茶叶产业渠道不畅,物流成本过高,可以通过构建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一体化的集成供应链模式,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不少行业都通过构建供应链物流改善行业产销链。安庆茶叶产业链在这方面也做了相应的探索和发展。2010年,岳西县建立了“岳西翠兰”茶叶专卖大市场,同时还建立了两个部级标准示范园区。这促进了安庆茶叶供应链在销售端的集中,可以实现供应商大批量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市场的集中便利了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供应商的市场反应度。

1.茶叶供应链模式创新

茶叶供应链是指从茶草采集、初加工、精细加工到包装配送至销售终端,最终送至消费者手中的整体功能的网链结构。以茶叶加工企业为核心,分为上游供货商和下游销售商。供货商可由多个茶叶种植户组成,销售商是加工企业的直销机构或者品牌大盟机构。

运用互联网技术,以物流活动作为茶叶供应链的中心,组建一个专业高效的物流信息交换平台,保证整条供应链的信息及时快速准确传递。同时,构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产品直销的后盾,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价格公正,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为了保证平台质量和可信度,可由市政府或者茶叶行业协会牵头组建,这既可以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降低供应链成本,也可以培育出核心品牌和核心企业,改变市场上品牌杂乱、竞争力低、业内倾轧等恶性竞争情况。

通过构建以茶叶加工企业为核心、以物流信息平台为支撑、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后盾,贯穿供应商、茶厂、销售商和客户的供应链,不仅能极大节约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还能使茶农精于生产、茶厂集中优势资源用于茶叶精细加工和构建高质量的仓库保证茶叶仓储的质量和数量,从而实现社会总库存的最优化。

2.茶叶供应链的业务流程优化

茶叶供应链的业务流程优化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纵向一体化流程的优化

纵向一体化流程优化是指以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厂为整条纵向供应链的核心,通过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将产业链中各主体联合起来,实现茶叶产业纵向一体化的业务流程。借助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各经营主体依托及时有效的产品供需信息,及时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组合,缩短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时间,有效减少“牛鞭效应”,如图1所示。

图1

(2)横向合作流程的优化

茶叶供应链的横向合作是指在以不同茶厂为核心的纵向供应链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物流配送等方面合作,实现茶叶行业的效益优化,降低行业总成本。如图2所示。

图2

安庆茶叶主要产自太湖、岳西、潜山和桐城四县,各县有各自的首推品牌,如:太湖的天华谷尖、岳西的岳西翠兰、潜山的天柱剑豪和桐城的桐城小花。可以构建基于安庆茶叶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跨链物流信息和资源共享。同一品牌的不同商家以及不同品牌之间都可以借助物流信息平台进行生产、物流和销售商的横向合作,拓宽业务的广度,实现茶叶产业物流配送的总体规模经济,降低行业成本。

四、总结

安庆茶叶物流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有产业链结构混乱、仓储运输环节不完善。实现跨区域的联合配送、强化第三方物流合作可以在短期内降低茶叶配送成本,提高茶叶产业效益。但从长远来看,需要对茶叶供应链进行重组,依托信息供应链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供应链横向和纵向联合,提高茶叶知名度和外向度。

参考文献

[1]潘园园.安徽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及模式创新[D].安徽农业大学,2012.

[2]王辉,沈洁,石英琳.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业时代,2010(26).

[3]魏志文.基于钻石模型的负忧茶产业发展分析[J].茶业通报,2012-02-07.

[4]查道生.加快发展现代茶产业推进建设安庆新农村[C].科技创新促进跨越发展:2006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4

关键词:一带一路 跨境电商 安徽茶叶 出口困境

一、引言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又是茶叶之乡,其茶叶享誉全国。如果说中国的名茶有十种,那安徽的茶叶一定占了其中的三成。但是由于国内外政策因素、地理因素、市场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茶叶,特别是安徽的茶叶在出口贸易方面并不占优势。即便我国在茶叶出口方面给予了出口退税等优惠倾斜政策,但是由于茶叶的成本结构复杂,安徽茶叶的出口仍然处于微亏损的状态。这非常不利于安徽茶叶的国际化发展。安徽茶叶如何应对出口困境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2013年,最早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很多行业和企业都谋求了一条发展的道路。而网络化的发展,使得跨境电商应运而生,近几年风风火火地发展起来。安徽的茶叶如何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二、研究背景

1.“一带一路”的提出

丝绸之路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因主要运输的是丝绸而闻名。它东起长安(今西安)、洛阳西至西亚,途径我国的甘肃、新疆等省,以及中亚、西亚各城市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沿岸。它曾经作为我国和中西亚商业交流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带动沿途的经济繁荣发展。

与丝绸之路相对应的另一条丝绸之路,我们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延伸。它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始于秦汉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是连接中西方贸易的一条海上运输大动脉。

在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上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一带一路”的全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以荷兰的阿姆斯斯特丹作为“一带一路”首尾连接的起点和终点,形成一个圆环状,辐射沿线的53个国家,94个城市。这一思想秉承了我国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理念,兼容开放与包容,互惠与共赢,从顶层设计到国际合作,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沿线国家的经济需求。

2.跨境电商的发展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周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借鉴和学习等原因,我国已逐渐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我国传统出口贸易也遭遇了瓶颈。在这一形势下,2015年,总理首次在政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理念和行动计划。而跨境电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起来。

跨境电商,全称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商业活动。它的交易模式为B2C模式,即企业对消费者模式,相当于国际化的电子商务。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发展风风火火。中国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平台已成为影响全球的跨境电商平台之一。

三、安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

1.交通不便利

由于安徽处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而安徽的茶叶由于生长环境的需要,其茶园又多分布于山区。相对于沿海地区而言,安徽的茶叶缺少了交通的便利性。

2.绿色壁垒

安徽的茶叶主要出口的地区为欧洲和日韩地区,这些地区对茶叶的卫生安全,特别是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即MRL设置严格,且近年来MRL标准不断提高,检测项目不断增加。而安徽省的农产品特别是茶叶对农药的残留,如果仅仅达到国家标准,并不能够完全符合国际的MRL标准,这对安徽茶叶的出口增加了难题。

3.茶叶质量得不到保障

由于安徽的茶农多是家庭式经营,很多人的文化教育水平有限,没有长远的规划与设计,对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小农户的思想比较落后,农药使用不规范现象严重。很多茶农并不以出口茶叶为己任,只要能赚钱,出口不成还可以转为内销。因此茶叶质量得不到保障。

4.茶叶加工技术落后

由于安徽的茶叶主要是由分散的小农户将鲜叶以低廉的价格兑给进出口企业,由进出口企业进行加工出口。而安徽茶叶企业虽然众多,但多以小规模的企业为主,且相对分散,而出口的龙头企业较少,缺乏规模实力,投入研发的资金较少,设备相对落后,技术水平低下。

四、提高安徽茶叶出口份额的对策

1.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总体布局

安徽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已于2015年开始全面布局交通网络,打造多条公路、铁路专线,连接新亚欧大陆桥,从而在交通方面对接“一带一路”。同时安徽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大力发展综合交通和保税区建设。这对安徽茶叶出口来说,无疑大大解决了交通难题。同时,安徽茶叶出口应加强物流建设和管理,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2.利用“跨境电商”理念发展出口

虽然目前中国传统出口贸易已进入瓶颈时期,但是“跨境电商”却是在蓬勃发展当中,企业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去掉中间的分销环节,大大降低了茶叶的出口成本,提高了安徽茶叶出口的竞争优势。同时,企业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有利于企业进行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政府参与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为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食品安全,应对茶农增强这方面的意识,普及种茶、采茶、加工的科学知识,同时加强农药采购和施用的管理。这些如果单靠企业和农户自身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地方政府应参与进来,可以通过开办培训班,下乡帮扶等方式对茶农进行科学种植,合理使用农药知识的普及,确保茶叶特别是出口茶叶的品质。

4.提高茶叶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可以让茶农和企业联合,且以化零为整的方式,增加企业的规模效应。同时,政府可以向龙头出口企业予以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帮助龙头出口企业进行技术改革、设备更新,提高茶叶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五、结语

要想走出安徽茶叶出口的瓶颈,必须抓住“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机遇,同时探索跨境电商模式,不断提升茶叶的品质和安全,优化加工技术。发挥安徽茶叶的优势,创新思路,以高品质的茶叶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李华丽,陈杰.“一带一路”背景下信阳毛尖茶叶基地跨境电商的模式探索[J].科技世界,2016(27)449.

[2]张琼.安徽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81-83.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5

关键词:川茶;文化;品牌;经营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中国人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茶是联合国首推的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一、川茶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一)川茶的起源

四川是茶的起源地之一,早在秦汉以前,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始于蜀。蜀为中国茶业文化的摇篮。四川多大山,气候综合条件极好,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平原沃野,水旱从人,物产丰富。所以四川的茶也特别地好喝,全国闻名的茶就有多种,其中蕴含的四川茶文化也相当的浓厚与独到。

(二)川茶的历史

1. 四川茶业的兴旺

清初学者顾炎武考察研究中国古代茶事,得出如下结论:“自秦取蜀后,始有茗饮之事。”他指出各地对茶的饮用,是在秦国吞并巴、蜀以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另据《华阳国志》记载,川茶在周武王时(约公元前1058年)已列为贡品。

公元前59年,西汉王褒(四川资阳人)在《僮约》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的记载,反映当时的成都一带,饮茶已成为风尚,也有了专门的茶具,由于茶业消费的需要,茶业已经开始商品化,还出现了如武阳(今四川彭山县江口镇)一类的茶叶市场。西晋人张载在《登成都白菟楼》中有“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极力赞扬茶叶在各种饮料中可称第一,其美味饮誉天下。到了唐代,四川已有规模相当大的茶园,且名闻全国。据唐代陆羽《茶经》和李肇《唐国史补》等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名茶约50多种,其中有18种出自四川,说明四川茶业之兴旺。陆羽还特别称赞四川的蒙顶茶,是天下第一茶,为茶中绝品。

2. 蒙顶山茶的兴旺

唐宋以来,川茶因蒙顶茶而名闻天下。唐扬烨撰《膳夫经手录》(约856年)中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年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之后盛矣。始,蜀茶得名蒙顶也。”

据中外茶叶专家近年的考证,蒙顶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名茶。蒙顶茶产于四川省邛崃山脉之中的蒙顶山。蒙顶山地处名山县,“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山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蒙顶山不仅林木苍翠,多雨多雾的气候也特别适合茶树生长。蒙顶山产茶,已有2000多年历史。蒙顶茶就是川茶的杰出代表,自唐朝起就被列为“贡茶”,至明清皆为贡品。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亦为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唐代白居易《琴茶》诗句有:“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黎阳王在《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蒙顶茶“应是人间第一茶”。 李肇在《唐国史补》卷下说:“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唐代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约813年):“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北宋画家文同《谢人寄蒙顶茶》诗云:“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宋文彦博在《赞蒙顶茶》中说:“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誉蒙顶茶如云之脂膏,赛过醍醐。宋吴中复《谢人惠茶诗》有“吾闻蒙山之岭多秀山,恶草不生生淑茗”之句。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颂扬蒙顶山茶的诗句,寓意颇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蒙顶茶”爱慕之至,赞语不绝。

二、川茶的品牌建设与推广

(一)川茶的品牌建设

川茶品牌从大的区域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蒙顶山茶”、“峨眉山茶”、“宜宾早茶”、“川南红茶”“藏茶(边销茶)”等公共区域品牌。从现在川茶的几个大茶产区来看,各自都有自己的地方主流品牌,川西有蒙顶甘露、峨眉竹叶青;川东有达州巴山雀舌、遂宁香叶尖;川南有宜宾叙府龙芽、川红、自贡龙都香茗;川北有米仓山茶、北川佛泉、羌山雀舌等。比较知名茶业产品品牌有:蒙山甘露、竹叶青、叙府龙芽、龙都香茗、仙芝竹尖、绿昌茗雀舌、花秋御竹、佛泉今生相依、巴山雀舌、芝龙洪河茶。(数据来源于2006年“四川省十大名茶”的评选结果)。从企业品牌来看,获得茶行业“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三家:四川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邛崃文君茶业有限公司。

川茶中共计8个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茶业界以知名度和品牌高度论,截止2012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公布认定和省级以上中级人民法院保护的“中国驰名商标”的四川茶叶品牌有:“蒙顶山茶”、“竹叶青”、“论道”、“叙府”、“巴山雀舌”“峨眉雪芽”、“花秋”、“环太”等,其中雅安“蒙顶山茶”于2012年底证明商标顺利通过认定,成为四川省首个茶叶类地理标志类驰名商标,雅安首个农产品类驰名商标。

(二)四川的茶品牌经营模式

四川茶的品牌经营模式主要按以下品牌营销模式进行。

模式一:借助商场专柜、品牌专卖店等载体进行推广、销售,以突出销售某一单一知名茶叶种类为主,借助雄厚的产地声誉和茶叶生产烘焙能力,塑造本品牌在该品类茶叶中的声誉,通过广告宣传、公关营销和形象塑造等多种方式建立企业品牌在该品类茶叶中的形象和地位,此类川茶代表为竹叶青。

模式二:建立连锁零售终端,经营多品种茶叶,打造茶叶零售品牌形象,基本模式是先建立品牌零售终端网络,再沿产业链向上游扩张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在自有连锁终端销售自产或收购的各种知名品类茶叶并冠以零售终端品牌,最终完成产业链整合,代表品牌为“一方茶水”。

模式三:经销商模式,将部分市场开发主动权交给经销商,部分市场开发和市场服务交给经销商,利用渠道优势,集中资源进行深度分销,发挥企业与经销商的优势,整合资源,深度合作,形成市场共赢,比如叙府茶业有限公司、名山茶业有限公司。

(三)以竹叶青为例解读四川茶品牌的推广方式

1. 竹叶青产品线与品牌营销

“竹叶青”,产于四川峨眉山。它既是茶品类,又是商标和企业名称。竹叶青拥有的主力品牌“竹叶青”,以“平常心”作为其核心诉求点,突出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静心、禅定”的文化内涵,符合我国饮茶人士的审美习惯。 其高端品牌“论道・竹叶青”,以“完美的大师级好茶”为核心价值诉求,成功将其打造成为竹叶青的形象品牌。

“竹叶青”主要以大众告知为主,电视、报纸等均可见到其形象广告。采取的是传统的,相对也比较保险、保守的传播路线。“论道”与top marques结成合作关系,以参与上海和摩纳哥的世界奢侈品展览会为核心手段,配合一系列话题性软文和广告投放,传递其“层层历练的大师级好茶”的品牌形象,达到产品推广营销的目的。

2. 竹叶青的营销策略与川茶品牌的推广方式

竹叶青借助商场专柜、超市,作为其主要行销渠道,在此基础上开设竹叶青产品体验馆、专卖店,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市场占有方面,则以四川为基础市场,采取“先取北京,再图全国”的市场推进策略,逐步成为了中国茶行业的强势品牌。

川茶企业因为茶品牌张力未能出川,还是以本土市场为主,多数企业在营销渠道上还是采取多元模式,专卖渠道联合化、现代渠道快销化、特殊渠道个性化、专业化。在销售策略上,关注年轻群体、现代新工具营销、售点建设和专业化管理。 同时注重工艺创新――更加贴近消费;注重设计创新――更加融入市场;注重定价创新――更加有利商家。

宣传方面与媒体互动,运用企业网站、微博、微信、企业文化报等媒体宣传品牌,运用茶体验馆、茶艺表演、茶艺培训等宣传推广品牌,使品牌落地生根,既产生较好的品牌传播价值,又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川茶品牌的文化内涵与品牌提升

(一)川茶文化符号

每一个茶叶专卖店或大型连锁超市都可以看到茶的礼盒包装的流行元素“蜀绣”和“熊猫”,熊猫作为国宝象征,更是应用广泛。遍布四川各地的茶楼、茶馆,更是将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类表现形式如盖碗、变脸、长嘴壶融合其中,这种川茶、川味、川腔、血战到底的川派麻将等的糅合,让外地游客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二)弘扬文化,传播品牌;打造品牌,传播文化

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是没有支撑力的,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也是缺失了凝聚力的,这一判断已经成为共识。从文化视角解读品牌文化,并运用"互逆"解读的方式得出结论: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比如:“平常心,竹叶青。”前一句是文化,后一句是品牌,既朗朗上口又意蕴深远、寓意深刻,值得回味,是茶企业品牌传播不可多得的品牌口号。

企业文化是品牌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川茶品牌建设也应集中体现在川茶企业文化建设上。川茶企业为客户提供的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吸引客户的目的,也是企业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川茶企业的营销现状是,附加值极低,几乎就是原料价,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基本都以价格战赢取市场,其根本原因在于许多川茶企业没有明确的企业文化定位。

品牌建设离不开文化,没有茶文化就没有茶品牌,茶品牌的推广更离不开茶文化,品牌需要故事和情节,故事和情节就是文化,故事也是最容易被人接受和传播的。所谓好茶都有好故事,就正如元帅之于竹叶青,吴理真之于蒙顶茶。

(三)川茶文化与川茶品牌的提升

川茶品牌要发展,除了各个川茶企业的市场建设外,近两年四川茶业的大型专题展会的定期举办,更是综合而全面的对川茶文化的实物诠释,影响力越来越大,如:四川西部博览会、成都国际茶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

茶叶作为日常饮品,又具有礼品、农产品、食品、地方土特产的属性。市场跨度极大,属于感性商品,如同八十年代的酒行业,未来将获得极好的市场机遇。过去茶产业是多品种少品牌,现在是多品牌少名牌,未来是小品牌向大品牌集中,资源向大企业集中。总之,川茶企业要摒除历史弊端,超越自我,创新发展,永昌基业,就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打造卓越的企业品牌。

茶文化的存在使人们会更关注茶叶,更了解茶叶。文化的魅力使川茶品牌保持了特有的个性特征,而任何品牌的诞生,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人们对名牌的信赖表现为对一种文化的认可。麦当劳品牌之所以能风靡全球,是因为它追随现代饮食文化、美国消费文化的时尚和风潮。

四、结语

本文从川茶的起源、历史、发展和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将川茶品牌建设与川文化融合,品牌建设离不开文化,文化离不开定位,没有茶文化就没有茶品牌,茶品牌推广离不开茶文化,提出了川茶企业要摒除历史弊端,超越自我,创新发展,永昌基业,就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打造卓越的企业品牌,实现茶叶界,茶人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董存荣.蒙山茶话[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4.

[2]周文棠.蒙顶植茶人物演变与社会文化背景[J].茶叶,2009(04).

[3]陈祖耍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M].农业出版社,1981.

[4]张栩为.名山茶业志[M].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5]杨天炯.蒙山茶事通览[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4.

[6]王光阵.浅析茶叶产地品牌的建设困境[J].现代商业,2011(20).

[7]黄世礼.川茶文化古今谈[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6

全县现有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2个,茶叶初制加工厂200余个,年加工能力4000吨。发展茶叶大户4200多户,遍布全县10个镇、124个行政村,带动茶农人均茶叶增收1800元。

目前,商南县已研发生产出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系列茶产品。县茶叶联营公司、金丝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商南荼”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商南县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示范县”、“中国茶叶之乡”、“全国名茶百强县”、“中国名茶之乡”和“陕西省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等多项荣誉。

尽管如此,商南茶叶在发展中仍存在茶园基础差,单产较低;茶叶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足;品牌繁多,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茶叶加工规模小,设备更新慢,机械化程度不高;茶文化氛围不浓,需要深度挖掘等问题。

为此,应在茶产业转型升级中寻找以下突破点:

一、建设现代茶叶产业基地。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茶叶种植集中区,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10000亩,配套建设无性系良种采穗圃和繁育基地,建成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茶艺表演、品茗娱乐为一体的万亩生态观光园;加强茶园管理,禁止茶园使用任何农药,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有机肥,对群体种茶园实施低产茶园改造。按2000亩集中连片建成高标准茶园,每年无公害、绿色认证茶园10000亩,有机认证茶园5000亩,实现茶叶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茶园使用权流转,适度向龙头企业或专业大户集中。

二、推广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生产要求,抓好茶园生态建设,建立优质茶叶种植基地,进行相关认证和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技术提升,实行茶叶加工的清洁化、机械化配套,完善制作工艺流程,实现茶叶的精深加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分散、粗放的小型加工厂进行提升改造,逐步迈向清洁化、自动化加工;同时进行茶叶保鲜库、冷链储运建设,保证全部产品保质储运。

三、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支持、专业运作”的原则,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立足生态优势,研制开发新优产品进行品牌培育,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统筹品牌宣传广告策划和投放,集中力量打造以“商南泉茗”为主的茶叶品牌,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品牌集中,增强商南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积极引导茶企业参与各种大型会展、茶叶节会和茶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商南县茶叶的知名度。

四、加大茶叶产品的深度开发。在稳步发展以商南泉茗为代表的绿茶生产基础上,逐步加大适销对路的红茶、茯茶生产比重。规范现有杜仲、连翘、牡丹等非荼饮料的生产销售,加强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开发研究。

五、挖掘弘扬陕茶文化。把深度挖掘、弘扬陕茶文化作为茶叶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茶文化休闲功能,择优支持“茶产业、茶文化、茶乡游”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发茶文化养生、体验、休闲观光等项目,推动茶产业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为实现以上突破,可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是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通过龙头企业的培育,实现清洁化生产加工,提升开发优势产品,延伸发展精深加工,逐步完善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境外市场,从而带动茶农增收、荼企增效,荼区发展,形成有机种植、清洁化生产、品牌响亮、科技支撑、现代化营销的商南茶产业体系。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7

的确如此,不止在福州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从南到北,从北京马连道到广州芳村市场,这些全国知名地方茶业批发市场、茶城许多商家都曾见证了二十年来中国茶产业的飞速发展,也是中国茶叶市场体系中最具标志性的探路者、成功者。然而如今都感慨日子难过,同样出现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退店、关门、转型屡见不鲜,不免令人唏嘘。

中国著名茶乡福建安溪中国茶都批发市场一位负责人表示,前几年生意好的时候,每年的春茶还没上市,就已经有不少客户前来预定了,今年这种情况少了,不少厂商也缩减了顶级春茶生产的数量,反正卖不掉还不如不生产。而在价格方面,春茶基本保持往年的水准,高档茶的原茶供应价格下降了10%―15%左右。

而前年福建铁观音集团率先代表全国茶企冲刺A股上市,然而最终却黯然败退,此后华祥苑、信阳毛尖集团、四川竹叶青茶业、杭州龙井茶业集团等多家茶企都在力争成为“茶叶第一股”,但最后依然无果而终。这些也让全国茶叶行业很多人头脑开始警醒起来――中国茶业寒冬已来?

茶市关店,非一日之寒

根据一份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茶叶的总产量大致为195万吨,较2013年同期增产8%左右,预计到2015年,我国茶叶产量将达到200万―210万吨,而消费量将达到130万―135万吨,出口量将达到32.5万―32.8万吨,供需缺口在40万―50万吨之间,茶产业呈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

内销不好,外销也困窘。 日前,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公布了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数据,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30.1万吨,同比下降7.5%。

然而就在茶市供需不平衡的同时,位于市场最终端的茶叶消费市场却一天天不景气。事实上只要稍加回顾,我们就会明白,在中国以茶叶及其相关产品的批发为主要业态的茶城市场,从2013年开始,就出现了市场衰退,导致关店企业逐渐上升。

兴也勃焉,衰也忽焉。国内茶市落寞关店,何以至此?国内礼茶龙头清源渊老总洪明楷认为,和白酒市场一样,茶叶市场的中高档产品也受到市场上的各种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在中国整体经济结构调整和政府限制三公经费支出的大背景下,茶叶市场的终端消费能力明显疲软,茶叶销售价格持续走低,往年以高档礼品茶团购为主要赢利支柱的中国茶城经营户们,结束了“一年开张靠节假日”的经营模式,当前一二线名茶政军消费占比已从高峰期35%下降到10%左右。而仅仅依靠平时散客、商务的消费量和消费水平,又难于支撑在经济高预期阶段膨胀起来的高额租价。

遗憾的是,在中国茶叶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一部分茶企在无法增加营收、保证盈利的情况下依然热衷于大力招商开店扩张,这无疑使国内茶叶市场“雪上加霜”。洪明楷认为,2014年年底,国内已有多家茶叶批发市场爆出门可罗雀、生意冷淡的消息,预计在今后的两三年里,将有大批茶叶批发城的茶叶店关停。

不过,在深圳市华巨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杨文标看来,茶叶市场面临的挑战除了政府、国企消费的锐减,还有电商带来的重大冲击。“过去以产品为中心,以实体店为中心的零售分销模式被新一代的以顾客为中心的、以电子商务为中心的模式所取代。而许多茶叶企业却停留在传统的实体门店卖茶叶,这让新生一代的消费者逐渐远离他们。”的确,中国茶城虽多,茶城的面目和经营内容却是大同小异的,整整二十年的时间里,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中国茶城,基本上还在慢悠悠地走老路――至少90%以上的茶商茶企沿用最保守的传统方式开店卖茶,对茶叶新产品的变革、茶叶消费新现象的关注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都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动态,自己茶叶的产品品牌也最终没有建设起来。最为突出的是遇到了难以突破的渠道困局,而电子商务却不得其门而入,束手无策,导致市场疲软的效应更加明显。一些专家甚至尖锐地称,许多茶企网销水平还停留在“供销社时代”。

茶城、专卖店成本压力过大。在营销专家李志起看来,国内各地茶城、茶店从业者的困境,与来自市场大幅上涨的租金矛盾日益加剧。由于中国近十年来的房地产价格飙升,茶城、专卖店的店面租金在中大城市已经涨到每天每平方米十多块钱,再加上人工工资的持续上涨,专卖店的人工工资和店面租金这两项成本几乎要占到销售额的30%左右。如此高额的成本使得茶店、专卖店的盈利能力急剧下降,市场又遇冷,无疑令茶商雪上加霜。

批发流通诚信缺失则是茶城批发商和流通贸易业主的一大硬伤。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增大以及长期以来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推销产品的习惯,国内茶城批发商普遍祭起了价格战的大旗,而这些价格战总带有水分、虚假、血性的成份,于是原本茶业流通领域坚守的“童叟无欺”的商业诚信就屡遭摧破,这使进入茶城的消费者日渐减少。

如何应对茶业 “关店潮”

中国是茶叶大国,但不等于茶叶强国。中国几万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7年过去了,至今这一面貌仍未有多大改观,中国茶产业与世界其他主要产茶大国相比差距仍很大。在内需不硬、外需疲软的如此关景下,近20年基本一路顺风顺水的中国茶叶在突遭“反腐之风”之后而掀起一波关店潮也并不奇怪。

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之一,需求疲软、市场竞争、电商化、关店潮等都将迫使茶企勤修内功和加快转型升级。在这过程中,国内茶业将迎来一场大变革。那么面对时局,中国茶业如何革新图强,全面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应对茶叶店“关店潮”升级之势?

全面走上电商之路。早在2012年,有不少专家就指出,中国茶叶行业正处于拐点,供应量将超过需求量,未来3―5年中国茶叶需求量会稳定下来,很难再看到以往30%―40%的超高增速,许多茶企会碰到规模的天花板,所以茶商应转型成为茶服务商、配套商,即使规模碰到天花板后企业也能找到新的增长点。如今看来O2O正是其中转型方向之一。而为应对电商时代的到来以及不利的市场形势,清雅源作出变革性质的改革,加大了电商的投资,入驻淘宝、天猫,建立清雅源O2O旗舰店,并开启微营销之路,在全国多家平媒、网站投放形象广告,以阻止清雅源400家加盟商的销售下滑风险,给各地茶叶加盟商带来实在的帮助。

布局全渠道营销扭转销售颓势。消费者在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消费方式愈来愈多样化。深圳市华巨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杨文标因此认为,中国茶业市场在重新整合、洗牌中,茶商销售渠道结构也必须调整、创新,在渠道布局上布控不同形式的营销渠道,以多元渠道分销实现消费群体的广泛覆盖,联合实体店、网店、移动商店、社交媒体甚至涵盖持有目录、呼叫中心、社交游戏、移动终端、游戏机、电视、网络电视上门服务等等,这一切形式的全渠道融合将为扭转当前颓势、促进未来茶产业复兴带来无可估量的影响。

创新茶叶销售手段脱颖而出。武夷山市率先在全国通过传统的民间斗茶赛、茶王赛、拍卖等活动创新茶叶销售手段,让金骏眉品牌短短几年在全国一炮走红。中国岩茶第一村武夷山天心村每年斗茶赛时都热闹非凡,商家云集,盛况非凡。厦门郑福星创设茶美学营销模式,利用茶美学的展演来推广茶就很有特色,在茶城、茶楼推广就很成功。而面对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进一步促进茶叶市场的细分,集中力量打造某一领域的强势产品以求脱颖而出。如清雅源将目标客户群体的选择由大众市场、通用产品转向细分产品市场,致力于打造礼茶第一品牌,现已是礼茶行业的龙头品牌。因此不管是拥有生产端、售卖终端的茶楼、茶商还是只有售卖终端的茶商,摆脱“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不断创新营销手段才能独树一帜。

向民茶转化,更为亲民。八马近日推出的“18渡”品牌系列茶,包装时尚且亲民,与八马传统的茶叶包装厚重贵气的设计完全不同,迎合普通白领消费心理。福建政和一家以制作、售卖高端红茶为主的知名茶楼杨老板。市场嗅觉敏锐。2013年早早就接地气了,不再“高大上”,简化包装,降低价格,在别人还抱守高端、市场持续萎缩中,自己的产品实现“逆袭”,薄利多销,蒸蒸日上。在杨老板眼里,未来茶楼、茶城决不是喝茶、卖茶这么简单,未来的茶城业态,既表现为茶生活馆、茶博物馆、茶体验馆等,也可能是茶叶品饮中心、茶叶交易所、茶业金融银行等形式,如此才能基业常青。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8

秘书长、中华茶道网和《茶道中原》主编

嘉宾/刘忠进,厦门华祥苑茶业河南区总监

嘉宾/许俊海,河南省茶叶协会副会长、岩

悟茶业总经理

赖刚(主持人):

两位嘉宾好!茶在中国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产业,也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为国人创造过巨大的财富。茶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千古儒释道,山水一杯茶”。在中国30年经济大潮中,茶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茶叶市场和茶叶店、茶馆、茶社等早已遍布我们生活的空间。饮茶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需求和习惯。但另一方面,近年来茶产业又受到生产过剩、恶性竞争等因素困扰,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也暴露出许多内在的矛盾问题。今天,我们特邀两位嘉宾光临财富人物杂志茶生活栏目,就茶行业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危机与商机

赖刚:这两年,许多茶企老总都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感到迷茫。其实,各个行业都一样,这与大环境有关。去产能、调结构、供给侧改革等等都是要解决问题的。茶行业也是经济的一支小温度计。茶叶销售下滑,高档茶逐步淡出市场,品牌店压缩……这些现象我们都看到了。茶行业确实到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

今年新年伊始,各种消息接踵而至。北京最大的茶叶市场,也是中国最大的茶叶市场马莲道茶叶一条街,开始冷清了,昔日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已经成为历史。在这之前,广州茶叶批发市场、武汉茶叶批发市场、太原茶叶批发市场出现了茶商罢市的情况。今年初,郑州唐人街茶城的商家也联合起来,要求市场管理方下调租金,共渡难关。这些现象,反映出整个行业不容乐观,出现了危机,不能不发人深思。

刘忠进:主持人说的对。茶行业这几年确实遇到了很大问题,包括市场购买力下滑、生产过剩等。最近,中国茶叶学会2015年度盘点数据,全年茶叶总产量达到227.8万吨,其中名优茶99.3万吨,大宗茶128.5万吨。绿茶、乌龙茶占比有所下降,红茶、黑茶、白茶、黄茶有所上升。其中,绿茶产量仍然高达140万吨,乌龙茶25万吨。引人关注的是红茶产量达25.3万吨。如果含普洱在内,黑茶产量达到27.7万吨,一举跃升为第二大茶类。茶行业的产值达到了1500亿元以上。这些数字是枯燥的,但背后透出的信息很多。茶行业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有潜力的市场

许俊海:还有一个数字,2015年全国茶叶总产量高达227.8万吨,出现了60万吨的积压。外销走弱,内销疲软,这对厂家和商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如此高的总产量,听起来吓人,但详加考量会发现,市场的消化能力也很强。在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带动下,黑茶、白茶包括乌龙茶、红茶等品类,大家也都看好它们陈老升值的潜力,进行收藏的大有人在。单单是广东珠三角地区,就有20万以上大大小小的藏家。收藏客有(收藏)几吨的,甚至有8000多吨的。虽然老茶最终也会进入流通领域,但作为一种收藏品,它们会沉淀一部分产量。老茶如何找到懂它的人,找到更好的价值点,找到实现价值的渠道,也是行业的一个焦点。

赖刚:茶叶也是产业链条分布最长的一个行业。从茶园生产,到后期加工制作、包装、运输,再到各种专卖店、零售店的销售,还有文化包装和宣传等,这么长的一个链条,又是食品范畴的东西,想做好确实不容易。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现在,信息传播到了一个大爆发的时代,一代人的文化生活、消费习惯、接受产品的态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业态正在遭受冲击,而新的业态还没有形成。每个茶人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危机,更需要从危机中寻找和发现新的商机。

如何找到与年轻人的共鸣点

刘忠进: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大多不喝茶。他们觉得饮茶是上一辈人的东西。一家调查机构做过一个调查问卷,有2200人接受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很多爱喝咖啡,不喝茶。这些人年龄大都在20-25岁之间,其中女士占54.09%,男生占45.91%。男女比例差距不大。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有三点:一是年轻人消费水平低;二是传统的饮茶方式所限,比如在办公室和学校不适宜饮茶;三是茶文化过于强调传统,与年轻人喜好时尚的特点也不契合,他们宁愿喝速溶咖啡,也不大愿慢慢品茶。相反,30岁以上的人群更有时间、金钱和兴趣坐下来泡茶。在对茶的认识中,不同的年龄段差别很大。

许俊海:其实,咖啡的市场占比和魅力是被高估的。我认为茶叶在年轻人中有巨大的潜力。从调查看,茶的一些问题,比如泡茶比较麻烦,在工作、学习场所饮用不便,还有茶叶市场不够规范、产品不够吸引人等,这些都是影响茶叶消费的。所以,20到25岁之间的年轻人更喜欢喝咖啡等饮料,而其他年龄段却不是这样,喜欢喝咖啡的并不多。这触到了茶产业的痛点,传统的饮茶方式和文化包装需要改进了。

赖刚:我认为并不是年轻人不接受茶,而是茶不接受年轻人。从饮品属性上,茶比其他饮品对人更有益,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饮茶方式的不方便,导致了年轻人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消费茶。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咖啡文化,传统的茶文化与年轻人有些脱节了。茶需要找到与年轻人的共鸣点、融合点,这是我们茶人需要做的工作。

商业模式要更新

赖刚:“互联网+”时代已经扑面而来,茶企如何实现互联网+?如何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思维?这也需要我们每个茶人多些思考和应对。

刘忠进:互联网企业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还能让用户免费使用,同时企业在这种免费模式下仍然可以获得巨额利润。这种模式,很多人搞不清楚。免费模式其实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种更巧妙的赢利方式。它的核心点在于以产品为媒介,通过其他方式的转换,来实现赢利。

赖刚:免费模式现在确实愈演愈烈,在各种场合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免费模式是一种商业模式的革命,是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东西之一,必将对所有产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茶行业是一个传统产业,对新观念和新思维比较迟钝,接受得比较慢,可以理解。有些茶人甚至还比较排斥这种新的理念和新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些茶企和茶人的现实状况。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9

[关键词] 茶产业 问题 对策

一、我国茶产业对外出口的典型问题

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持续上升,2004年茶叶产量约为80万吨,其中出口28万吨,占总量的35%,出口收入达到4.37亿美元。2006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量价双增,在此基础上,2007年上半年我国茶叶出口依然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但与我国茶叶出口增长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我国出口茶产业水平依旧在延续过去的模式,茶叶生产过程中“小、乱、差、脏”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茶园管理和初制环节的卫生状况仍令人堪忧,因此带来的高农药残留严重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过分无序竞争的市场秩序更使得茶叶知名品牌的塑造举步维艰。

1.茶叶生产“小、乱、差”的现状

作为茶叶故乡,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和茶的品质好,但传统茶叶分散的生产模式,手工劳动的生产特点,客观上造成我国茶叶产业规模小而分散的现状。比如,黄海之滨的乳山市有十几个村生产茶叶,总面积有1200余亩。在这1200亩的茶园中,当地茶农居然注册了4个绿茶商标,4个商标只有25吨的规模。尽管其中一个名为“赤口”的绿茶出口到了俄罗斯,也不能改变规模过小的弊端。与此同时,我国茶叶出口企业贸易额动辄高达几千万乃至几个亿,显然与茶农小规模的生产模式不适应。为满足出口需要,出口企业需分散到茶农家收购,收购茶叶质量必然不一致,难以满足茶叶出口质量的要求。因此,许多企业拟建立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在当前人民币预期汇率升值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基地建设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茶叶生产手工操作和人力成本过高的行业特点,即使企业有充足资金建设茶叶生产基地,也往往由于缺乏劳动力而显得有心无力。此外,众多出口企业的激烈竞争,迫使小企业只能在低层次、低价格上搞粗放式经营,扰乱了茶叶出口市场。这些因素使得企业不愿将巨额资金用于设备改造、包装设计、采购和宣传销售,也无法对市场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估,更无法审视和预测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从宏观环境上限制了我国大型茶产业品牌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2.农药残留超标的现状

在世界上,目前我国茶种植面积第一、茶叶产量第二、出口数量第三,创汇总额第四,反映我国出口茶叶质量不高的现状,这与我国茶叶居高不下的农药残留关系密切。由于我国茶叶生产绝大部分是个体化生产,茶农无法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在降低成本的趋利倾向作用下,选用农药时多从短期药效或价格角度考虑,往往选择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导致农药残留物超标。根据商务部相关信息,我国被欧盟定为农药残留高的国家和地区,自2000年开始,欧盟对茶叶农残标准陆续进行修订,在2003年将茶叶农残检测标准提高至193项,2005又将硫丹检测标准从30mg/kg降至0.01mg/kg,限量标准比原来紧缩3000倍。在这样严格的质量标准控制下,我国茶叶出口欧盟的产品数量急剧下降,仅2006年8月~10月,广东茶叶对欧盟出口53.4吨,降幅高达91.2%;其中10月对欧盟出口量仅为15吨,同比下降95.5%;作为全球乌龙茶最大产区福建省,情况更严峻,2006年前六个月对欧盟茶叶出口量、值双降,出口253吨,价值80万美元,分别比2005年同期下降20.55%和29.71%。出口茶叶因农药残留超标遭围剿的现象,成为当前我国茶叶出口最大的一道关卡,如果再不采取相应措施,我们很可能失去国际市场。

二、我国茶产业对外出口发展对策

针对茶产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1.确保茶叶QS认证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QS认证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简称。其中,QS为“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的缩写。2002年,国家质监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在我国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该制度对企业加工的产品实施强制检验,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对不达标的产品,则取消其进入市场的资格。

2005年1月1日,我国6大茶类和3项再加工茶类被列入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目录。QS认证要求茶叶生产场所必须距离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绿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干燥、捡梗等机械设备;乌龙茶生产必须具备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干燥设备。实施QS认证有利于提高我国茶叶生产水平,确保茶叶卫生质量,是一件提高我国茶叶质量水平的重大举措。倘若各全国各个茶厂严格按照认证标准进行茶叶生产,我国整个茶产业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根据我国在2005年1月1日起对茶叶产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截止期限内尚未取得质量安全(QS)证书的企业,不得生产销售,所有茶庄、茶馆也不得加工经营此类茶叶产品。目前,关于国家强制执行茶叶QS认证的截止期限尚未确定。但随着国际社会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安全质量的质疑,国家已经在最近采取了系列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检验。可以预期,随着QS认证在在我国茶叶产业界的逐步推行,我国茶叶产业将产生巨大的飞跃。

2.塑造知名品牌

目前,全国茶叶市场的总体形势是名优茶销售逐年攀升,低档茶滞销,无公害、有机茶供不应求。2002年,全国产茶72.06万吨,其中绿茶占73%。国内销售总额120亿元,其中名优茶占总产量的25%,销售额就达60多亿元,占销售总额地50%,反映出茶叶品牌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从我国茶叶出口情况来看,加快茶叶品牌建设,发展名优茶,开发无公害、有机茶的建设,走生态绿色茶叶的发展道路将是我国茶叶产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品牌塑造。茶叶品牌的塑造,应通过政府组合现有资源,利用已有知名茶叶,因势利导扩大知名品牌的市场覆盖面。这样不仅节约了品牌塑造的成本投入,还能缩短品牌的形成周期。比如贵州省通过政府主导,加强“都匀毛尖”品牌打造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广西通过政府行政手段组合茶产业集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广西昭平,县政府出面,将大脑山茶厂、将军峰茶厂和凝香翠茗茶厂三家骨干茶厂,合并为融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将原来的15个品牌15个品种整合为“将军峰”品牌下的30多个品种,解决了该县长期以来一茶多名、异茶同名的问题,大品牌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益。

(2)品牌管理。①增强品牌法律保护意识。据调查,2000年“都匀毛尖”在贵阳市场上的销售额达5000万元,但80%的“都匀毛尖”来自都匀以外的地方,对“都匀毛尖”品牌的市场扩张极为不利。②加强对品牌的认识力度。不少经营者认为,只有名茶才是优质茶,只有某个茶场产的茶才是真正的名茶。这种观念同样不利于品牌效应的扩大。实际上品牌的含意非常广泛,不仅仅代表某一产品。只要某品牌拥有适当规模、优良质量、独特文化和特定的消费群体,具有创新和扩张的功能,我们就应该认可其品牌的价值。③强化商标意识。尽管品牌的内涵不完全等同于商标,但商标对于品牌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目前有一些不法商贩正是看准人们对商标关注不够的漏洞,冒用他人注册商标,在茶叶中掺杂混假贴上他人商标进行销售。为了保护合法品牌的利益,维护茶叶市场的规范秩序,作为市场监管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做好为茶农服务工作,发挥好市场监管的政府职能作用。④针对茶叶农户分散生产的特点,注重培育和发展各类茶叶市场经纪人。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大力培训、发展经纪人,尤其是农村经纪人和特种行业经纪人,使得有关茶叶市场的相关信息及时传达到分散的农户中,保证茶叶质量,提高农民收益。政府应支持、帮助茶农成立事务所、经纪公司,为其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并规范其经营行为。工商部门要指导、帮助经纪人、中介组织依法依规开展活动,逐步由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经纪人管理的职能作用。⑤加强企业营业执照的检查力度。作为主管企业经营许可的工商部门,应从根本上管好市场准入的大门,加大对无照经营的查处力度,保护有照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茶叶经营者都是不合法的,都不能进入市场运营,因而,加大对无照经营茶叶的整治力度,就是保护有照合法的茶叶经营者的切身利益。

(3)品牌塑造应政府引导,但更应通过市场检验。我国绝大多数茶叶品牌都处于“乡下”状态,这有诸多原因,其中关键因素为我国许多所谓茶叶品牌是各级机构评出来的,它并不通过激烈地市场竞争产生,这样的品牌缺乏消费者的认同。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对我国茶产业的发展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相关部门对横县、融水、昭平、凌云四大茶区出产茶叶进行评比,选出品牌多而杂,甚至一个县就有10多个品牌,严重影响茶叶品牌的公信力。又如贵州通过部门认定的省级以上名优茶有50多个,其中部级名茶有3个、国优和部优16个。虽然政府对茶产业的引导举足轻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通过市场检验塑造的品牌无疑将成为最后的赢家,通过市场竞争出现的品牌越来越成为聚集要素、组合资源的重要平台。因此,在茶叶品牌的塑造中,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正当市场竞争,通过市场渠道打造茶叶著名品牌。

3.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

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大国,2003年产量为86.3万吨,占世界第二位,现有农药生产厂家2000多家,这些农药生产厂家,生产规模小,设备、工艺老化,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研发水平较低,主要靠仿制国外农药产品。导致我国自己生产的农药质量异常低下,进而严重影响我国茶叶质量。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共抽了辽宁38个经销单位的60个农药产品,完成检验的56个产品中,合格的只有19个,合格率仅有33.9%。由于我国没有生产农药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使我国茶叶产业出口异常被动。发达国家变动一个检测标准,就会给我国茶叶出口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损失惨重。2007年年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北京、福建等11个省市54家茶叶企业生产的70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8.6%,问题最大的是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针对目前的严峻现实,我国应该制订全国茶叶农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强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的监督检查,以确保茶叶的安全卫生质量。目前的措施在茶叶产业庞大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前,显得捉襟见肘,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问题却层出不穷,难以从根本改变我国出口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的局面。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茶叶产业农残超标的问题,只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公害农药,才能降低茶叶生产过程因农药带来的额外成本,最终使我国茶叶完全符合出口目的地的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鲁 明:和谐社会与茶文化.饮食文化研究,2007年1期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10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又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贸易和消费国。“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叶产业是六安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六安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介绍“六安瓜片”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六安瓜片”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六安瓜片;竞争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63-03

1 “六安瓜片”茶叶的概况

“六安瓜片”产于皖西大别山区六安市的金寨、霍山县及裕安区,属淮河流域,光照充足,气候湿润,相当适宜茶树的生长,是安徽省两大重点产茶区之一。六安产茶始于秦汉,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茶产业是六安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的特种茶类,采自六安当地特有品种,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瓜片的采摘时间一般在谷雨至立夏之间,较其它高级茶迟半月左右,待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时,将茶叶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嫩芽炒“银针”,叶片分老嫩片,炒制“瓜片”。六安瓜片的成品,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深受广大饮茶爱好者的青睐。六安瓜片是国内诸多名茶中惟一去梗、去芽仅用茶树嫩梢叶片炒制而成的茶叶,制作技艺绝妙。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工艺创新,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六安瓜片在所有绿茶当中营养价值相当高,因为全是叶片茶生长周期长,茶叶的光合作用时间长,茶叶积蓄的养分多。如表1所示,六安瓜片内含有非常丰富的化学成分,儿茶素含量及非醋型儿茶素比例、茶多酚含量较高,从而形成了六安瓜片“醇厚、甘稍、耐泡”的滋味特征。与其他茶叶相比,瓜片还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具有较强的预防龋齿、降血脂、抗炎症、抗衰老以及减肥和防癌的作用。

2 “六安瓜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小农经营格局分散,茶农的组织化和机械化程度低,无规模效益。

六安地区的茶园种植规模与全国水平相比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与福建的安溪、云南的普洱等产茶大市却相差很多,而且茶叶产业的规模小。虽然自然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却没有被很好的利用以发展大规模茶树种植。

当今国内茶叶生产的主流模式是大规模的茶园生产,而六安瓜片的生产主要是以家庭手工为主,大量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对劳动力投入依赖程度高,机械化普及水平低,导致六安瓜片在生产规模上处于劣势。

由于受到规模的影响,茶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也较低。六安瓜片的生产和加工是主要是自主生产的茶农,茶区分散,低水平加工,茶产品种类较少,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生产就很难形成,这种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加上市场管理体制不健全,容易出现以次充好和假冒伪劣产品,成为发展生产、增加销售、扩大出口的严重障碍。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家庭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不对称限制着生产,也影茶叶的市场流通。茶农缺乏中介服务,他们面临的主要是集市贸易以及茶叶收购站形式的初级市场,无法参与国内市场的大循环,更不用说与国际市场接轨。

(2)茶叶生产科研投入不足。

对茶产业而言,科研投入主要包括良种茶树育种栽培,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的研发及应用和相关的技术支持等等。六安地区有相当一部分老旧茶园基础比较差,由于良种化程度低,田间管理落后,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水平不高,所以科技对茶叶生产的贡献率相当低下。加之对科研开发的投资不够,茶叶资源利用不足,精、深加工程度不够,高附加值的产品稀少,所以茶叶制品基本上都是初级产品或原料性产品,效益不理想。

六安瓜片的种植过程中对化肥及农药使用水平较高,很多茶农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同时为了节约成本,给茶树杀虫除菌都使用毒性残留高的农药,而很少使用生物有机肥农药。由于一家一户的生产规模小,大部分茶农又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造成了茶叶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比较大,卫生质量不过关,缺乏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欧盟、美国等国家(地区)先后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卫生要求,这些新的绿色壁垒或技术性贸易壁垒极大的损害了茶叶的出口。

(3)销售渠道窄,茶业电子商务空缺。

目前,六安瓜片仍然沿袭旧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仍然处于“有什么,销什么”的发展阶段,“原料”仍然是茶叶生产和销售的核心要素,缺少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茶产业的生产、销售决策仍然是靠近产茶地。在江浙等经济发达省份,茶农是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善于把握市场行情,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而六安茶叶产品销售主要是通过茶叶企业向各个散户收集原料,出售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这种销售模式狭窄单一,容易导致茶农与市场脱节,处于被动的不利状态,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茶业行业是我国较传统的行业,目前的经销形式是以坐店经营、关系营销等为主要的经营方式。近些年互联网飞速发展,但六安在茶叶电子商务领域却几近空白。目前互联网上的有关六安瓜片企业的网站,关于茶叶的信息只局限于少数茶叶产品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而关于茶叶的特性、价格及生产加工方面的信息甚少,传统的茶叶行业和新兴的电子商务还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

(4)茶叶品牌意识差。

六安茶叶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但却没有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力的品牌,尤其是高档茶市场上竞争力更是捉襟见肘。长期以来,六安茶叶乃至整个中国茶叶市场都陷入一个“有姓无名”的怪圈里。有姓,是指茶叶有品种,目前只要说到茶的名字都以茶的产地出名如:六安瓜片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一直以茶叶的产地作为品牌,产品的名称却没有办法脱离产地来独立。但说到英国红茶,人们想到的都是“立顿”、“川宁”这些品牌。

茶商在出售茶叶时的定价标准主要是茶叶产地和炒制技术,品牌意识淡薄。六安有很多分散的小规模茶厂,个体化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六安市场上所有的茶叶都叫“六安瓜片”,但不同的生产企业又有不同质量的产品,价格的差异也很大,每家茶行都有“特级瓜片”、“一级瓜片”等等分类,却无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很难达到茶叶标准化。市场上有无数家个体茶厂,但缺乏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来将品牌整合。品牌是质量的保证,是消费者的信心所在。名优茶叶的无序竞争,使得消费者对茶叶品牌产生混淆,更不要说对品牌的忠诚度了。

不仅仅在六安,整个中国茶叶市场都处于一种有名茶但无名牌的境地,中国茶叶的产业发展仍然处在依靠产品竞争的阶段,必须要加强依靠品牌竞争的意识。品牌的整合就是要把茶叶市场上的资源、资本、技术和人才综合起来。小型的企业资金不足,技术落后,根本无法做到资源整合,只有发展龙头企业,才能打造出知名度高的茶叶品牌。中国茶叶长期以来虽然销售量大,但利润率很低,利润空间很小,就是因为没有品牌,所以缺乏竞争力。茶叶是一种商品,商品就是要依靠品牌去竞争,打造名牌产品,才能进一步拓展市场进一步提升六安茶产业竞争力。

3 如何提高“六安瓜片”的市场竞争力

(1)完善茶叶生产和销售的组织制度。

六安瓜片的生产和经营分散的现状已经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不仅是实现茶叶品牌化经营的需要,也是提高茶产业竞争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最适宜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公司+基地+农户”,即茶叶公司通过土地承包形式在产区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在自主生产的同时,还与各分散的农户签订合约,由基地公司向农户提供优良的茶树种苗、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适时向农户进行培训、指导,对分散的农户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这样既提高了农户茶叶的品质又能增加茶叶的产量。农户产出的茶叶再由基地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规模化的生产、加工又能促进机械化操作的普及,减少人为因素对茶叶的标准造成影响。通过这种模式,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保障了农户的基本利益,提高茶农的收入。把茶农的利益与茶叶公司的利益紧密相连,提高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扶持茶业龙头企业,增强品牌整合能力。

茶叶品牌战略的实施,应当与大企业集团战略相结合。目前六安瓜片的生产仍是一家一户小企业分散管理,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形式和产业化生产能力,就很难直接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品牌整合能力低是六安瓜片茶业多年没有创建知名茶叶品牌的主要原因。品牌整合能力实际上是一个资源整合、技术整合、资本整合和市场整合能力,分散经营的小型企业不具备这种能力,而龙头企业是集科技开发,市场开拓,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具有强大的品牌整合,能开发和引导市场的方向发展。

目前在六安瓜片茶的市场上还比较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龙头企业,因此必需大力培植,加快形成市场、龙头企业、茶叶基地的农户连成一体的的茶产业实体。龙头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原创品牌,“六安瓜片”只是一种知名的茶叶商品产地品种,它不能作为一种品牌,更不能代表产品和企业的形象。企业已有了产地品牌,还需要有证明商标,人们才能知道该产品是真正的六安瓜片茶了。品牌代表了企业的商品质量和信誉度,消费者购买品牌产品,实际上购买的是信任的产品质量、管理和服务。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带动“拳头”产品,扩大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使六安瓜片走向国际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茶叶品牌。

(3)推进高新技术的运用。

六安瓜片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与加工工艺、品种更新、产品优化、产品深度开发等技术性因素有直接关系。技术因素在六安瓜片的生产中至少有以下三个重要方面:首先,优良的种植工艺、加工工艺等技术性因素是六安瓜片产品质量的根本保障,六安瓜片正是因其特定的种植环境、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而得名;其次,品种更新、创新工艺有助于实现产品优化和产品深度开发,即能在传统的六安瓜片茶成品之外,扩宽加深其产业链,生产高附加值的茶叶开发产品,如茶饮料、茶保健品、茶药品等等;再者,在茶叶的对外出口过程中,面临着日本、欧盟等主要出口地区日益提高的技术壁垒,在六安瓜片的生产加工中采用高新技术,是一个有效的应对策略。

(4)充分发挥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相较于黄山毛峰等其他名茶,六安瓜片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在于其不仅只有优质的茶叶产品,还有深厚的茶文化、优越的人文环境为依托,这极高地提升了六安瓜片的文化品位,增强了六安瓜片在消费者心目中美誉度。人们品茶,其实品的是一种文化,先有了文化,才有了滋味的绵长。也就是说,因为有了茶经、茶诗、茶词漂浮在茶雾上,茶,才有了独特的味道。人们爱茶,热爱的当然不仅仅是茶香,更多的是爱它的品质。具体说来,六安瓜片的发展,应该构建在六安茶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构架之中,形成三者相辅相成,互助互利的良好局面。

六安不仅是产茶大市,而且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六安瓜片的品牌推广要与六安当地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让广大旅游者可以亲身接触、了解六安的茶叶,切身感受六安瓜片的种植、加工,切实感受其感官品质。因此,旅游者不仅成了六安茶叶切实的消费者,而且也成为潜在的推介者,借助于口碑效应带来更多潜在的消费者。大别山地区风景秀丽,生态茶园密布,可以推广茶园生态游、茶厂制茶体验、茶叶品尝会等等活动,建成融观光、品茶、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自然风景区,既能够让旅游者与六安瓜片有亲密的接触,也能推动大别山风景区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

参考文献

[1]段传植,谢申海.六安茶叶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茶叶通报,2008,(3).

[2]王建安.安溪茶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

[3]齐运东.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J].茶叶通讯,2008,(03).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11

××县是××省茶叶六年夜主产区之一,现有茶叶面积10万亩,产量*万吨,产值*亿元,从事茶叶出产、加工、发卖的农户达*万户、茶农*万人,分袂占全县农户和农业生齿的*%、*%。近年来,我局当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一茶二竹三旅游”的成长计谋,强化品牌意识,阐扬本能机能浸染,精心指导,全力运作,扎实开展“××”红茶品牌建树工作,为

绿色经济强县培植作出积极进献。

一、调研到位,当好参谋

品牌是无形资产,是区域性特色产物的焦点竞争力。“××”为××三年夜之一,具有“喷香高、色艳、味浓”的品质特征,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远销欧美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面临全县培植××绿色经济强县的成长定位,工商行政部门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始终是我局工作的起点和工作的重心。为此,我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普遍听取各方面定见,一致认为,加速“××”品牌建树力度,让“喷香酒”走出“深巷”、走向宽敞宽年夜旷达市场,是我局处事全县工作年夜局的主要工作。我局组织专门力量深切茶产区、茶叶出产企业、茶叶经销企业调研,体味情形,摸清实情,先后向县委、县政府呈送《以茶为打破口,全力打造××茶叶品牌》、《对以地舆标识表记标帜注册“××”证实商标的思虑》等专项调研陈述,为县委、县政府的抉择妄想供给依据。2007年3月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公会议,研究茶叶品牌建树工作,抉择实施商标品牌计谋,提高茶叶财富的市场竞争力,指定县茶叶手艺推广总站为证实商标的申请注册人。“××”红茶品牌建树工作进入了本色动作阶段。

二、宣传到位,营造空气

品牌建树涉及方方面面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思惟不美观念问题。部门茶农,甚至部门茶叶出产、发卖企业业主对品牌意识斗劲稀薄,认为建树品牌是政府追求政绩的需要。我局组织专门力量深切茶叶出产、发卖一线,宣传注册地舆标识表记标帜证实商标的主要性、区域品牌的带动效应、“××”所具有的非凡品牌价值;宣传商标常识及相关的法令政策。今年2月份以来,我县工商局局长率领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深切全县40多家茶叶出产、发卖企业开展宣传,与企业负责人共商茶品牌建树问题,晋升企业建树品牌意识。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红茶。我局在县政府广场举办年夜型咨询勾当*场次,出年夜型宣传专栏6期,召开各类打造品牌的座谈会、交流会、品茶会9场次,举办培训班*期,开展“××”中学生征文角逐*次,印发宣传材料,对“××”红茶进行普遍而集中的宣传,让××的泛博茶农、茶企、茶商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熟悉证实商标的主要性,体味“××”的特有品质,营造“品牌兴茶”、“品牌惠农”的精采空气。同时指导县茶叶总站和茶叶出产企业不竭加年夜对外宣传力度。组织企业在外设立专卖店、加入各类茶博会,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及各类报刊媒体、互联网上刊登宣传广告,在全国有关年夜中城市、公路干线设立年夜型广告牌,扩年夜“××”影响力。近年来××县已投入六千多万元用于证实商标的宣传和推介。

三、运作到位,积极作为

建树品牌,重在作为,重在运作。今年4月,市工商局率领到××县指导“××”品牌进级工作,并向省工商局和××市政府作了具体陈述请示,获得了省工商局和××市政府的充实必定。自此,“××”品牌建树工作进入本色操作阶段。我局高度正视,投入年夜量人力、物力、财力,积极作为,勇担重担,确保品牌建树工作顺遂进行。一是成立“××”品牌建树工作率领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党组成员担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增强了率领力量。二是拟定下发了《××县工商局行政指导“××”建树驰闻名商标工作方案》,明晰了“××”争创品牌的目的意义、方针使命、时刻要求、具体轨范,并由县政府批转执行,力争使“××”2009年被举荐认定为××省闻名商标,2010年被举荐认定为中国驰誉商标。三是成立挂点联系轨制,全局22名中层以上干部分袂与22家红茶出产企业挂点联系,实施一对一指导。四是增强与商标事务所的联系与协调,把握申报内容、申报轨范,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反馈申报过程中碰着的问题,当好参谋助手。五是普遍收集证据资料。我局抽调四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证据资料收集工作,由局党组四位成员带队,深切各乡镇、村场、茶叶出产企业、茶农以及有关部门收集有关资料。在时刻紧、使命重、人手少的情形下,他们战胜坚苦,忘我工作,在短短的时刻里,于6底和8月底完成了“××”申请认定××省闻名商标、中国驰誉商标的材料筹备和举荐上报工作。

四、指导到位,确保质效

茶农和茶叶企业的积极性、自动性若何,事关建树品牌工作的成败。因为茶农处于分手出产经营状况,年夜部门企业处于起步创业阶段,他们对品牌意识还不够强,树立培育品牌的体例手段不够多。为此,我局增强指导,精心扶持,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打点。我局拟定下发了《“××”地舆标识表记标帜证实商标注册行政指导方案》、《“××”证实商标使用打点轨则》,以及使用地域规模、标识设计、产物品级执行尺度等一系列相关方案材料。重点是严把“六关”。

一是严把产物质量关。好的质量是品牌持续唱响的保证。为

茶叶商业模式范文12

关键词:茶文化;茶业经济发展;生态旅游

挖掘区域茶文化旅游资源来助力当地茶业经济发展,是促进我国茶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自然禀赋条件来看,茶业产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和高寒地区,而且与之相关的茶叶深加工企业在区位选择上也以资源指向型为主导。从中不难发现,除了大力提升当地茶叶产品的品质和域外知名度外,发挥比较优势来引入生态旅游项目,则可以在范围经济效应下来推动茶业经济发展。之所以提出“生态旅游项目”在于:以形成区域差异性和新奇性为要求的旅游资源开发而言,需要使当地的茶文化旅游项目获得差异性、新奇性的特质,以及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的特征。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问题的提出

如何在茶叶种植生态园项目中挖掘茶文化,则是构建茶文化旅游项目的第一步。结合笔者的体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挖掘茶文化。

1.1生态主题下的文化元素

茶叶种植项目所蕴含的生态文化元素,与当前我国所大力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相符合。通过笔者对近年来旅游项目类型增长数据的考察可知,生态游项目成为了游客十分青睐的旅游产品。具体而言,生态主题下的文化元素包括“绿色、无污染”等核心要件,通过展示生态文化元素将能在游客面前塑造区域茶叶品牌,这一结果自然就与茶业经济发展相关联了。由于茶叶生长所依赖的特殊自然环境使然,在区位上毗邻的生态环境都可以纳入到文化元素的提炼之中。

1.2种植主题下的文化元素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在许多茶叶种植园区都采取的是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而这种基于原生态的种植方式便是对我国农耕文化的一种展示。与都市文化不同,农耕文化在时间节奏上呈现出“慢”的特点,而且通过人们的劳作向自然界获取财富,这本身就与都市文化形成了强烈对比,也正因如此,才能使种植主题下的文化元素挖掘具有商业价值。

1.3品茶主题下的文化元素

在以生态文化、农耕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项目中,必然需要在品茶主题下来挖掘文化元素。与简单的喝茶不同,品茶不仅需要静心品出茶味,还应在茶道中悟出人生道理。可见,追求休闲慢生活的都市游客,将能在品茶中获得旅游的乐趣。

2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简单而言,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2.1茶文化旅游优化茶业经济发展

前面已经提到,茶叶种植、茶叶生产受到自然禀赋条件和成本控制目标的约束,往往聚集在山地和高寒地区。从商业化视角来看待这种情形,当地茶业经济发展将因区位劣势而受到抑制。随着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生态旅游项目的带动下便能使当地的茶叶产品逐渐走进游客视野,让游客认识并体验以茶为媒介的旅游产品,进而优化茶业经济的发展。

2.2茶文化旅游展示茶业经济发展内容

茶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体现便是茶叶销售,而茶叶作为一种快消品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仅需要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还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活动展示其中的茶叶品质信息。茶文化旅游项目所呈现出的种植、炒茶、品茶内容,便能在产业链条下依次向游客展示当地茶业经济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便能增强当地茶叶产品的消费者体验度。

2.3茶文化旅游搭建茶业经济发展渠道

若要推动当地茶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便需要大力挖掘消费者资源,或者说是拓展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在茶业经济发展中离不开中间渠道的搭建。那么如何进行招商引资来搭建中间渠道呢?不难发现,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提升当地茶叶产品的知名度,还将有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在旅游项目中植入客户关系管理要件,便能维系中间渠道的稳定性。

3茶文化旅游助力茶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

具体而言,茶文化旅游助力茶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可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

3.1提升知名度的功能定位

根据市场营销学对产品结构的定义,其从内到外分别是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茶文化旅游提升茶叶产品的知名度,实则就是通过打造有形产品为出发点的。有形产品可以理解为是核心产品的品牌,而品牌的作用在于建立产品的市场差异性,以及增强消费者的产品忠诚度。为此,茶文化旅游就需要围绕着以上目标来进行功能定位。不难发现,茶文化旅游所蕴含的茶文化旅内容,则能够起到提升茶叶产品知名度的功能。

3.2茶产品展示的功能定位

茶产品展示的目的在于激发起游客的购买意愿,以及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因此,展示中就应将茶产品独特的一面呈现出来。这里独特的一面可以是茶叶种植环境,也可以是茶叶制作过程,同时也可以是茶叶消费环节。所有这些都通过茶文化元素的释放来激发起游客的购买意愿,而且也与茶叶产品市场知名度提升相匹配,借助显著的市场差异性塑造了产品品牌。

3.3渠道搭建中的功能地位

渠道搭建中茶文化旅游功能的体现,归因于茶产品知名度的提升和茶产品的有效展示。茶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便是将茶叶资源通过商业化运作来使当地社会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由此,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载体,便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来使当地茶叶生产企业与域外经销商进行商贸洽谈,并在双赢态势下搭建起中间渠道。

4定位驱动下的茶业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茶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形成茶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植根性态势

推动茶业经济发展需要在茶叶产业视角下来进行,而茶叶产业作为相互关联的茶叶价值链系统,天然与区域自然和社会环境相适应。这就要求,茶业经济发展模式应具有区域环境植根性。这里的植根性主要体现在与当地的茶文化环境相融合,与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相适应,这样才能使茶业经济发展获得不竭的内驱动力。

4.2打造茶文化旅游特色并充实活动内容

打造茶文化旅游特色的目的在于对茶文化的推广及传播,促进当地的经济创收。为此,当地可以根据民俗和茶叶生产周期设立茶文化旅游节,在节日中通过引入招商引资内容来拓展当地茶叶的销路。这里的关键词是“特色”二字,而突出特色便需要从旅游文化节的内容构成上下工夫。笔者建议可以在增强游客对茶叶种植、制作品茗茶艺等的个体体验度上下工夫,还可以在挖掘区域茶文化元素上做文章。

4.3贯穿于茶文化旅游中实现产品的展示

前面提到了茶文化旅游项目在实施中应突出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和品茶文化,那么当地茶叶产品的展示活动也应贯穿于上述文化旅游之中。具体而言,参观茶叶种植生态园区可以将生态文化显性的一面展示给游客,进而能说明当地茶叶产品具有绿色生态特征。通过设立参与茶叶采集和炒茶的活动项目,游客便可以亲身感受到采茶所蕴含的农耕文化元素,以及炒茶与品茶相联系的劳动乐趣。

4.4将茶文化旅游与客户关系管理相联系

这里的客户可以是游客还可以是中间渠道商,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应是中间渠道商。为了锁定中间渠道商,茶文化旅游项目实施中便应以旅游节为契机,邀请中间渠道商参与到节日庆典中,并通过评选年度优秀经销商作为激励机制。这样一来,就能较好的确保中间渠道的稳定性。我国每年在不同的城市举行茶文化活动和举办国际性茶文化节、茶博览会,弘扬茶文化,推介茶产品。不少国内外客人远道而来进行茶叶、茶具、茶诗书画作交易,购买其喜爱的茶商品;而随着茶保健知识的普及,爱茶者、嗜茶者、买茶者的增加,茶叶消费量的增长,给我国茶叶行业带来了无限商机。茶会展不仅促进茶经济繁荣,也拓展了会展业的发展空间。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过去的老汉饮茶,发展为男、女、老、少齐品茶。茶文化的有力推动,使茶馆也得到迅速发展,不断地促进了茶业经济的发展。

5小结

本文认为,茶文化旅游的功能可定位于提升知名度、茶产品展示、渠道搭建等环节。在推动茶业经济发展上则需要从:形成茶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植根性态势、打造茶文化旅游特色并充实活动内容、贯穿于茶文化旅游中实现产品的展示、将茶文化旅游与客户关系管理相联系等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1]殷鑫浩.关于乡村旅游项目的创想设计[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