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

时间:2023-06-05 10:16:27

职业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范文1

摘要: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受到多方面因素限制是客观存在的,但因地制宜选编好教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重要原则应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实用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材,改革原则

学校体育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职业学校体育的任务,了解职业学校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职业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对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自觉锻炼的积极性,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十分重要。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可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却还停留在原地“踏方步”学生没有学习用书、简陋的场地和器材,更谈不上适合专业需要等。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定地改革体育教材成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突出问题。本文就体育教材改革的基本问题结合在职业学校执教几年的经历浅淡几点体会。

改革教材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即以国家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材(试用本)》为依据,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着眼于体育锻炼的基础教育,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出能适应将来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这就是体育教学的目的,也正是我们改革体育教材的指导思想。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第一,加强基础性不动摇。职业学校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为主,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当然也是要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

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即体育“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教育,是由体育教育任务所决定,也是由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所决定,更是目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设备条件所决定。职业学校学生与一般中学学生相同,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但职业学校因资金等原因,其体育教学设施又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因此加强基础性教育,就是一种变劣势为优势的战略,把学生的求知向上积极性,引到走、跑、跳、投和队列、队形等基本素质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锻炼上来,以较多的精力,以较多的时间,来夯实基础这一课。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标志。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平地当然是指夯实基础的平地。但是目前有部分学生,急于求成,不爱学基础课,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引导。因些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还是要围绕《体育教学大纲》和《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材(试用本)》所规定的要求去教学,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

第二,遵循科学性原则。在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注意与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的现状和要求相适应。一般地说,随着年龄增高,学生能逐渐理解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把当前的学习、锻炼与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对体育锻炼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逐步提高,希望自己在体育上有所特长。因此,在教材的改革选择与安排上应科学合理地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各项指标。例如:男生更喜爱表现力量性的(健美)、灵敏的(篮球、排球)、速度性和勇敢性的(足球)活动,而女生一般更喜爱姿势优美、韵律性强,显示柔韧和协调的健美操等活动。二是教材选择与安排注意自身的系统性,具体地说处理好教材纵、横联系,即要注意到某项教材安排的连贯性,也应注意到该项教材与本专业的联系,处理好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如:对绝大部分学生仍应坚持基础性教育,全面发展方针。对个别学生则可采用单项突破的办法。使选择的各项教材在安排的时间上、层次上、专业要求上都纳入一个完整的系统之中,科学地排列,合理地组合。

第三,突出实用性。一是目前职业学校的基础体育教学条件尚有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有限。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可供教学能利用的时空条件,充分地利用场地器材,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选择教材。二是还要考虑选择教材上与该专业特点相结合,如国防保安专业可以在教材选择上,多安排些与国防和保安有关的武术、耐力、体操等方面教材;幼教专业可安排些舞蹈、健身运动;安排些适合幼儿体育课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理论教材,体操和游戏等方面教材;电子电工专业可安排些爬杆、登高、登山等方面教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实用价值,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职业学校学生在完成一般身体发展的同时,还适应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所必须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训练,提高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达到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的目的。当然实用性是统一于大纲的基础上,在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的前提下而言的。

第四,巧用多样性和趣味性教材。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多种多样的体育教材来锻炼身体和满足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这与他们这一阶段身心特点是一致的。教材过于单调,不利于全面发展身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会影响教学的全过程,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好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例如:举办一些班级内的小型篮球比赛、小型排球比赛,小型田径比赛,还有就是留心观察电视上“健身百法”、“快乐大本营”、“时尚俱乐部”等节目,选择一些可行项目,作为我们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小型比赛会,达到以赛代教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体育教学是职业学校具体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选好教材,通过体育教学,还要教会学生部分体育文化娱乐的运动项目;启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扩大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都有重大意义。

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学内容是否改革的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某种程度上说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方面,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是否切实可行地完成教学、教育任务,有效地增进学生健康与增强体质;培养优良的思想品质和发展个性。影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遵循体育教育规律,选择好教材通过教师主观努力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本文仅是笔者的浅见,供在职业学校从事体育教学的同行参考,愿起抛砖引玉之作用,为发展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事业而努力。

职业教育学范文2

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更要把学生塑造成有益于社会和谐的人才,以胜任和创新未来的职业工作和生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点不仅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德育教育同样是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发掘和大有可为的教育领域。

那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哪些,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该如何具体开展?本期特推出一组相关的文章,以飨读者。

尊重教育规律,

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功能最大化

文/吴维煊

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其行为习惯、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既难教又难管的现实。文化课,他们不易学好;专业课,他们也较难学会。相对而言,他们缺乏应对问题的能力、担负责任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毅力。在这样的现实处境下,机械说教、高压看管皆非良策,其结果是治标不治本。要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想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和谐的人,就要通过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他们从所学专业出发,学会生存、努力发展和奋发向上。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极其重视德育教育,采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成长,有一些成功经验,但总体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存在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1.校规不成体系,临时校规层出不穷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对可能发生问题的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往往是发现一个问题出台一个规定,各种临时校规你方唱罢我登场般地铺展开来,虽然动静很大,但是效果不佳,管理者深感无奈与困惑。更有甚者,在学校接受检查和评估期间,为了让检查者看到最好的面貌,一些学校制定临时校规,不仅干扰正常教学秩序,而且对学校的诚信教育造成巨大冲击。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各类校规校纪没能竞相补充、完善出台;二是德育教育管理上的某种缺失。

2.德育教育体制上重视分工,忽视合作

学校的政教处、教务处、共青团组织、系部和学生会等组织机构,虽然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承载着德育教育的任务。虽然很多学校都采用日碰头、周例会和月诊断的方式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但在管理体制上的缺憾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条块分割不均、分工不明确、各自为政和合作不足,等等。有些部门的管理者擅长出台一些奇特的规定以展示管理上的创新,却忽视了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系统。此外,由于各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目标各忙各的事,忽视相互间的协调与合作,出现工作目标太多、教育活动相互重复等现象,使教育陷入繁琐主义的泥潭。

3.缺少切合学校实际的校训,口号型、标签型校训较多

校训,对学校而言不是一个精神符号,而是德育支撑体系的脊柱。不少学校青睐那些雷同的或政治口号型校训。例如,“做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内涵远大”等。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定位应是:做和谐的人、做最好的自己。再如,“培养高技能人才”等。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合格的产业工人,并非高技能人才。类似这些被许多学校使用的校训,背离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甚至有些学校的校训名不符实,有悖于学校的文化内涵。总之,校训不是一个口号或标签,而是学校培养目标的经典概括,能让师生们在校训中找到精神支撑,形成前进动力。据笔者所知,江苏北部某职业学校的校训是“习惯良好”。这个校训非常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问题是,使用合乎实际并具有良好引导作用的校训的学校较少,而使用目标太大、内涵过大的校训的学校较多。

4.把学生看得太紧,学生没有自我空间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怕学生出事,就竭尽全力把所有学生都看在眼皮底下,连吃饭睡觉都不例外,给学生自我安排的时间和空间非常少,学生整天处于“被教育”“被活动”的圈养状态。这种治理思维,即希望学生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让学生循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行。在这样的高压状态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抓得太死、管得太多、看得太严,不仅让学生丧失了主动性,也丧失了活力,容易造成秩序的失范、掌控的失效和前行的暂时停顿。缺少自我时间和空间的管理模式,如同画画失去留白一样(留白是一幅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留白的画就是一幅失败的作品。因此,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之内,按照自己的个性特征茁壮成长,是德育教育的必须。

5.德育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需求相距较远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材的征订有两种模式:一是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征订,二是征订学校自己选择教材。无论哪种征订模式,均缺乏对教材的深入了解,加之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大多数学校不具备开发本校德育教材的能力,因此,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要么讲一些远离学生实际的大道理,让学生云里雾里;要么讲一些与学生需要的德育教育联系不大的东西,让德育课形同虚设。另外,有的学校使用10多年前的教材,有的学校占用德育课时段讲解经济学原理,有的学校在德育课堂上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当德育课的内容对学生成长没有实质性帮助的时候,学生便体会不到德育课的快乐,感受不到德育课的教育作用,甚至对德育课缺乏兴趣。教师面对学生没有表情的面孔,教学热情自然一落千丈。

二、中等职业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德育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在升学考试中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升学而言,他们的价值无法体现,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亮点和长处,只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将其挖掘出来,只是片面地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只能学点简单技能,做产业低端的劳动者,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德育教育。

1.帮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每个学生找出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应该注重细节教育、案例教育,减少和淡化理论型、口号型的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成为学生的人生必修课。

2.切忌副作用的产生

学生需要适合他们成长需求的、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如果学校出于某种需要,让学生参与弄虚作假,这对学生人生观造成的影响是多少节德育课都挽救不了的。例如,原本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校园不够整洁,但为了接受检查和进行评估,学校倾全体学生之力打扫卫生、规范环境,这样做确实无可厚非,毕竟谁都想把最好的面貌展现出来,但是,在检查过后,学校又回到脏、乱、差的状态且无人问津,这就太不应该了。总之,教育的目的再崇高、再伟大,其手段都不能违背教育情理,基于此,实施德育教育时不要用力过猛,不要让教育产生副作用,在关注教育感染力的同时,切忌让教育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3.“教育”必须与“训练”区别开来

“教育”必须与“训练”区别开来。“训练”可以针对人,也可以针对动物,而接受“教育”是人所独有的能力。如果学校德育教育只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说教和训练,缺乏解释与引导,学生即使记住了教师的说教,但也很可能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其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需要的德育教育应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巧妙渗透在一切细节之中的。例如,德育教育应渗透在学校每个教育活动的实施、教师的言行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又如,学校规范学生着装时,往往以纸质文件的形式校规,明确规定学生不允许穿什么样的服饰,在要求学生的时候,如果女性教职工或女教师着装不严肃,穿无领、无袖或低胸服饰,那么学校对学生的种种规定又有何意义?即使学生按照校规要求着装,但他们是否知道如何在不同场合有品位地着装?总之,德育教育不是说教性的训练,而是渗透在一切细节中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只有这样的德育教育才具有感召力和扎实效果。

4.注意学生的禁果心理

上帝让亚当和夏娃不要吃禁果,他们却偏要吃。天神让潘多拉不要打开魔盒,他偏偏忍不住。导致这些行为的,就是禁果心理。其实,禁果心理差不多人人都有。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禁果心理更加严重。校规校纪明令规定不可以如何如何,他就非要去闯这个红灯。出现这个状况,教育工作者不必大惊小怪,漫漫人生路,谁不错几步。如果学校教育把错误拒在门外,真理也就被关在了门外。通过苛刻的管理剥夺学生犯错的机会,学生便没有犯错、知错、认错和改错的经历,这样的德育教育是不切实际的。要允许学生犯错,珍惜学生的知错和改错过程,肯定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学生需要的德育教育不是让学生记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是通过对具体的犯错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通过知错和改错的过程提升自我修养、培养良好品德,把犯错误的经历当成一次人生的契机。

三、如何让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功能最大化

不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难教,只是我们尚在探索适当的教育方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太过理想化的愿景难以实现,相反各种新问题会层出不穷,因此,很多教育行为值得我们研究,很多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为了实现德育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有这样一些方法不妨采用。

1.以“活动德育”替代“课本德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模式应从呆板的课本德育中走出来,用“活动德育”替代“课本德育”。

活动的德育也是行动的德育,知行合一,以行为主,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学校教育场域内,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把道德观教育与学生成长联系起来,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关注每个焦点、热点问题,抓住每个教育契机,摒弃口号式、标语式的德育教育,以活动德育、过程德育为主要的德育教育方式,坚持落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特征的德育教育。

2.实施让学生有“感觉”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是内容空洞、教育形式僵化,虽然德育教育被各个学校高高挂起,但却严重缺位,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学生没有受教育的感觉。德育教育一定要脱离形式主义和机械照搬,开展身边的德育教育、动态的德育教育、过程的德育教育和开放的德育教育,尊重学生,以高站位思考、低角度切入的方式,不苛求、不热烈和不醉人,在平淡中注重实效。让学生产生感觉,产生指导人生的穿透力,并将这种感觉与穿透力融入到人生旅途中。

3.勿从功利角度量化德育教育

从功利角度对德育教育进行量化,以期提高德育教育水平,这是行政化的教育思维,是美好而愚蠢的愿望,是不靠谱的希望,最终导致德育教育的消极、被动和虚设,甚至走上包装与作秀的歧途。勿从功利角度量化德育教育,不去打扰德育教育,不去擅自出台违背教育规律的离奇的德育教育实施与考核方案。让德育教育慢慢地渗透进学生的心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他们实现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目标、每一个大目标,从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4.取消作秀式的德育教育

作秀式的德育教育,是一种教育泡沫,吹得越大,越容易破裂。通过展示实施德育教育,这个愿景不仅过于理想化,而且有悖于教育发展的规律。真正好的教育是不露痕迹、默默进行的。要坚决取消形式化的作秀式的德育教育,不故弄玄虚,不标新立异,不做无用功。要心怀对教育的敬畏,按教育规律办事;要心怀对社会的责任感,扎实提高教育质量;要心怀对学生的爱心,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素质。

5.让德育教育缓慢而自然地进行

学生成长,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多些理性的思考,要多些耐心的等待,既要规划森林,又要让每一棵树自由生长。面对各类棘手的教育问题,德育教育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要有对教育规律的坚守,不受非教育因素的干扰,不急躁、不功利,让德育教育缓慢而自然地进行,让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里,成就学生健全的人格,鼓舞学生奋发向上,挖掘学生的独特能力。

6.开展增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德育教育

一个人缺失自我意识,就会缺失责任意识;没有责任意识,就没有前进的动力。要通过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精神追求,让学生有个性、有特色,有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的基础和能力。

职业教育学范文3

1、司法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距离我国法学专业教育已有近三十年时间,期间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多层次的法律人才。同时也经历了从无计划地疯狂扩张到毕业生数量远超市场需求的过程。法学本科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显现。我国法学教育体系成型比较早,有着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我国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填鸭式的法学教育模式,使得法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远远达不到市场对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的要求,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也严重脱节。为了改变现状,我国在2002年正式启动了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它的实施使得高校开始重视法学本科教育阶段中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它的实施也促使法学本科教育由通识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化。因此,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距离。

2、本科教育转型职业教育指明了法学专业改革的方向目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过剩和技工严重缺乏。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今年3月底表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实际上,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学专业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实用型、具有独立操作技能的法律人才,即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现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在法律专业职业教育方面也在进行积极地探索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国在本科教育转型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法学专业教育也要适应新形势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于司法考试制度的实施,使得法学专业比其他专业的职业化道路走得要早一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国法学专业职业体系尚未成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以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学专业的职业化道路。

二、我国法学专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措施

我国的法学教育具有多层次性,主要包括法律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等。那么,我国法学职业教育体系也应该具有多层次性。

1、加强法学专业高职教育我国现有的法学专科教育主要包括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民事执行等,以法律事务专业为主。目前法律事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几乎照办法学本科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形成不同于本科教育的法学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在我国本科教育转型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应加强法学专业高职教育以适应我国对应用型、技能型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法学专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清晰准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我国法学专业高职教育的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具备必需的法律理论知识、综合实务操作能力(电脑速记、文书写作、现代办公技能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和辅助型法律人才。

(2)用先进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培养高职法律人才这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就是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即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能力目标。项目化改造的特色与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项目化改造突出能力目标。每门法学课程都可以有多种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职业教育必须突出其中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通常表述为: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学生能运用×××(知识),根据×××(标准),能做×××(具体的或某类型的事情)。第二,以项目任务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能力不是“听”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看”出来的。能力只能是自己动手、动脑“练”出来的。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练能力,边做边学知识,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知识有效融合起来。随着课程的逐步展开,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学到系统的应用知识。第三,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应当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中去,通过亲自完成每个项目来提高应用能力。对课程的评价也应当以“学生学得好不好”为主要依据。

2、完善法学专业本科职业教育我国法学专业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的职业教育的构建是核心也是难点所在。现阶段,想用学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职业人才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法学本科教育进行彻底地职业化改造,从教育观念到课程设置、从教学方法到实践教学,从教材编写到教师队伍建设,每个方面都要进行彻底改革。

(1)明确法学本科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我们在法学本科教育的性质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争论声中,迎来了本科职业教育的转型。那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定位法学本科教育呢。笔者认为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应该是由通识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这个转变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但是这个转变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是急转弯即不是对先前法学本科教育的全盘否定。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这次职业化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适应市场需求来提高就业率,但是我国的法学还需要一定的学术研究性人才来保证法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法学本科教育有双重的责任,既要培养法学研究的后续人才又要为社会输送大批职业素养高的应用型法学人才。因此法学本科教育的具体目标可以表述为:旨在培养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职业能力突出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2)完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内容方面,除了法学核心课程以外还应增加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如:司法文书写作、辩护技巧、证据收集、司法会计等;在课程设置阶段上,可以施行分阶段因材施教。大一进行以法学基础、法律逻辑、法制史等为主的基础法学教育,大二、大三进行以三大法、三大诉讼法为主的应用法学教育。大四则进行分流,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选择学术型的在大四主攻考研;选择职业型的在大四进行全套的实践教学。

(3)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是这次职业化改革成败的关键,我们可以借鉴法学高职教育的“项目化”方法,即把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法学知识改编成“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项目”的解决全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举个实例加以说明。这个“项目”是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问题。首先,交给学生两个典型的导入案例。【案例1】甲、乙于8月15日订立一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于9月1日前交货。交货方式是甲办理铁路委托运输,运费由乙支付。8月20日,甲办妥与铁路局的托运手续。问:货物所有权何时归乙所有?【案例2】甲卖一母牛给乙,价3000,约定乙于6月1日至12月1日之间,春岁月155每月付500元,12月1日前付完,母牛即为乙所以。随后甲于5月31日将牛交至乙家中。后乙于11月28日付清所有价金。问:母牛何时归乙所有?其次,给学生布置任务然后分组完成。任务一:两个案例如何解决,并找出相关法律依据;任务二:两个案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任务三: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中动产和不动产的异同。任务四:归纳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原则和例外情形。再次,教师对以上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帮助学生把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和相关法理的讲解。最后,教师将近三年司法考试中本“项目”的试题交给学生,进行真题测验。这样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锻炼了学生演绎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操作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现在许多本科院校都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开展了多层次、分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案例教学、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毕业实习等。现在的关键是要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好,而不是走过场。那就需要建立配套的机制,例如:建立实践教学的科学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考核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亲自动手、独立思考。

(5)重视教材编写我国法学本科专业教材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院校还在使用多年前出版的由本校老师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几乎是纯理论性的从该学科的体系、历史沿革到概念、性质、特点一应俱全,有些甚至通篇没有一个案例。要编写出适应法学职业教育的各门课程的教材是个浩大的工程。首先,编写的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其次,编写的内容要适应法学职业教育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现行法律的具体应用。最后,还应编出配套的习题和司考真题。

(6)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影响法学职业教育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高校法学教师的素质,他们的职业化水平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化水平。现在的法学教师大多是出学校门再进学校门,没有丰富的法律职业经验,他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可想而知。为了法学职业教育的成功,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增强法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为此,要建立长效机制,真正打通人员交流的渠道,例如,要求法学教师在任期内,最少有半年的时间在相关司法实践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学校每年必须邀请现任法官、检察官或律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鼓励法学教师兼任律师。

3、改革司法考试制度以发挥其对法学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司法考试制度的实施影响了整个法学教育体系,尤其是法学本科教育体系。一方面,许多本科院校逐渐抛弃正常的法学教育模式,开始以司法考试为指挥棒,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考核方式都围绕着司法考试转,不少高校把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评价高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结果有些高校演变成了司法考试的培训班。另一方面,它的实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距离。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司法考试制度,充分发挥其对法学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实现司法考试与法律职业的良性互动。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完善报考条件第一,我国的司法考试应该以法律教育经历为前提和基础,排除非法学专业毕业生的报考资格。纯应试的司法考试辅导班的出现使得非法学专业的考生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考试成绩,这增大了其通过司法考试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使得不具备扎实法律理论功底的人员充实到法律职业队伍中。这些人员往往只会机械地运用法律条文解决案件,不懂得法律条文背后的法律精神,对于没有具体条文可以应用案件更不懂得通过一般法理来实现公平与正义。因此,这些非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排除在司法考试之外。当然,这些人员要想参加司法考试完全可以通过本科院校的第二学位或自修获得法学教育经历。第二,增加法学专科毕业生的报考资格。将大量法学专科的学生排除在司法考试之外是不合理的。现在大多法学专科教育都能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法学本科四年的课程,因此,应该将所有的法学专科毕业生纳入司法考试范围,而不仅限于某些特殊地区的法学专科毕业生。

(2)设立专门的司法考试组织机构现在的司法考试由最高法、最高检和司法部共同组织,其中以司法部为主。由于各部门职能差异往往在司法考试的命题、标准答案等方面出现偏差,这严重影响了司法考试的权威性。因此,建议建立独立的司法考试组织部门,从命题、阅卷、争议处理等方面进行专门管理,最大程度体现司法考试的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3)改革考试形式和体制我国可以借鉴英美法系和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分阶段考试的体制。第一阶段以主观题为主,以笔试的方式进行,主要用来考查考生的法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法律职业素养。第二阶段以主观题为主,以笔试加面试的方式进行,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分析判断的能力、推理论证的能力和解释说服的能力等。

三、总结

职业教育学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职业素养;教育;融入

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需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素养,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幼儿教师。2018年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指导职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学生不仅应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能力,更需要具有学前教育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入不可或缺,如何推进两者高效融合,助力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而使学生全面性发展,凸显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与质量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力度不强

职业素质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发挥着自身独有的育人成效。而以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为导向开展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使学生不仅具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知识,也具有岗位幼儿教师应具有的职业素养,以此使学生未来更好地进行幼儿服务。但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现状来看,虽然职业素养教育是其重要分支,但专业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度并不强,甚至部分教师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能的传递,缺乏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以及职业素养培养,使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力度不强,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趋势。

(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式单一

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现状来看,凸显职业素养培养方式较为单一。首先,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大多立足于课堂教学平台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使学生获取职业素养教育信息能力不足,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良好培养。其次,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的实践与实施,助力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从当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来看,校企合作力度不强,使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式模式较为单一,影响到学生综合性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

(一)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其中,起到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之功效。首先,高职院校能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现状,进一步明晰职业素养教育在其中融入与渗透的价值,并推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融合,能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理念、模式的革新,重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以此凸显职业素养教育在其中的教育实施价值,助力于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培养。其次,以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为导向,开展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在达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优化的同时,教师能立足于自身不足问题,重视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入,发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功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培养,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的良好模式。

(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一名称职的幼儿教师,不仅应具有超高的专业教学能力,也应具有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社交能力等,唯有如此,方能根据3~6岁的幼儿身心发展需要,为幼儿传递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从而增强学前教育实施成效。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重视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入,能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化与专业化共同发展,不断地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让学生更适应岗位工作发展模式,使学生未来进行良好的就业,成为一名优秀出色的幼儿教师,以此为学前教育发展注入能力。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是关键性,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价值。

(三)提升我国学前教育办学质量

我国学前教育的服务对象为3~6岁的学龄前儿童,其教育的根本实施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从心理视角分析,处于3~6岁的儿童,其心理脆弱、过于情绪化,但幼儿模仿能力较强,具有旺盛的精力,并对外界事物好奇心过强。基于此,幼儿教师通过对课程知识的广泛学习与知晓,明确3~6岁儿童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引领幼儿,帮助幼儿改变自身发展不足问题,达到学前教育良好实施模式。在此背景下,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幼儿教育输送优质型人才,而通过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使幼儿教师根据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开展良好的学前教育工作实施模式,进而提升我国学前教育办学的质量。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入,需从转变教学观念层面出发,通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观念的转变,推进职业素质教育良好的融入其中,进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质量。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转变过程中,首先,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审视当前人才培养不足问题,并结合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需要,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重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其次,在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加强宣传力度,使师生认知到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师生认知度,一同践行职业素质教育,并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良好培养。最后,以职业素质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为导向,明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目标,以此为引领,使学生在教学融入中达到职业与专业学习目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需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以及素质教育、能力目标、品质目标等方面进行明确,以此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从学生发展视角出发,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获取良好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学生未来良好的就业。在此背景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入是关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为基点,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首先,引领学生进行自我认知,通过专业教育、心理测评等方式,引领学生对自我当前情况进行认知,包括兴趣、能力、特长、性格等等。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渗透,引领学生进行职业分析,立足于当前职业发展趋势,使学生以专业分析自身未来发展情况,明确自身未来发展实际要素,通过专业学习促进自身全面性发展。最后,引领学生计划与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构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使学生以此为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同时,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进行优化与调整,从而使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创新教学方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入,创新教学方式是关键。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实现内容的革新,达到高职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良好的实施目的。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创新中,多重视案例教学、小组教学,探究教学在其中的运用。例如,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立足于岗位工作模式,选取岗位工作实际现象作为案例教学,引入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通过引领学生分析实践教学案例,深化学生对学前教育环境认知,并以自身学前教育信息,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总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中,应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根据当前人才培养趋势,开展有序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优化。

(四)拓宽教学载体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重视教学载体的拓宽,使教学载体不仅立足于学校平台中,也立足于幼儿园机构平台中,为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提供良好的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从中获取职业素养信息,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使学生未来良好的进行就业,进而不断地提升我国学前教育办学质量与能力。例如,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中,拓宽教育实施空间与载体,使学生从中获取相关的专业与职业信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能立足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不足问题,根据当前学前教育人才需要模式,培养具有职业化、专业化兼具的复合型人才,使人才更好地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服务,进而凸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价值。因此,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实施中,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从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学方式,拓宽教学载体四个维度,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促进优秀幼儿教师的良好培养,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推助学生未来良好的就业,并进一步提升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孟舒.“职业人”视角下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1):163-164.

[2]辛均庚,陈丽.跨专业报考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困境与路径[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8(06):58-64.

[3]蒋莹.职业学校适合教育实施路径背景下的特色第二课堂开展的案例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73.

[4]陈鸿庆.基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谈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256-257.

职业教育学范文5

一、社会的认可度不高

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人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坐办公室里的白领是上等人,从事生产一线的蓝领就是没有出息的下等人,因而以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为重任的职业学校被很多人看不起。因此,由于总体生源质量的下降,师资力量的跟不上和教学的无所用心,导致二年后毕业出去职高生到用人单位很难独挡一面,很难获得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这又造成了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就业率下降,职业教育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二、个人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1.多管齐下,扩大生源,让校园人气充足。有了充足的生源,才能谈得上后续发展。这一点已经是职校人的共同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中职学校在想方设法扩大生源。我认为,职校招生,不仅仅是职校职工的职责,也应该纳入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每年中考成绩出来后,有不少不够普高录取线的学生虽然选择了读中职,但是他们却有不少人舍近求远到市级职校就读。当然学生选择哪一所职校,这是他们的权利,地方政府也不好用行政权力强行地阻止。但是,我认为当地政府还是有办法吸引本辖区内生源到本县职校就读的。如可以以县政府的名义,责成各镇、村级相关组织,做好本辖区范围内中考成绩中低毕业生的学生与家长工作,动员他们到本县职校就读;还可出台相关政策,凡到本县职校就读的贫困家庭的学生,每生每年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对在职校就读期间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学期发放奖学金;另外,要求县属规模企业,每年均须招用本县职校的优秀毕业生就业,等等,只有当地政府把职校招生纳入到自己的议事与工作日程给予高度的重视,才能谈得上本地职校的发展。

2.接轨市场,开设“寿”长“钱”景好的专业。市场需求是职校专业设置的定向标。职校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合理地设置专业。这就要求职校领导要有前瞻眼光,要面对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市场,力争在专业设置上出新出优,设置那些有潜力的“寿”长的有“钱”景的专业。如河南省新乡市某职校,针对现在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及时地开设了中医全能保健班,山西长治市某职校针对婚庆市场和女青年爱美的心理,开设了美容美甲班,都深受学生的欢迎,应该说是真正地瞄准了市场需求。可是我们回望十几年前的计算机专业和数控专业,当时甚是热门,各类职业学校纷纷开设,而目前这两项专业在市场已凸显饱和,学生对口就业困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就需要我们敏感而及时的刹车转向。

3.提高专业教师水准,让毕业生技能炉火纯青。名师出高徒,将雄雄一窝。中等职业学校尤其要要重视专业教师理论与技能水平的提高。可针对本校已有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素养,有计划的利用假期,对他们从严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训,以提高其业务能力,这样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如阜宁中等专业学校针对近两年来新能源专业招生人数增多而师资不足的情况,及时安排一些电子、机械、机电专业的老师在暑假期间到企业进行学习培训。他们不仅每年都安排各专业老师到企业顶岗实习,还安排部分老师到国外去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

作者:许彬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职业教育学范文6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育新课改要求一部分。由于职业学校是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教育、基本技术教育的教育都体现在体育教学中。职业学校学生与一般高中生相同,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在教学中要注意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按需进行教育。

一、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专业的教学设备,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一些学校体育教学硬件条件也比较差,比如训练场地小,训练器材简陋、短缺等,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另外,一般职业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师生比例失调等教学现状;二是各专业男女比例失调,生源素质差。由于职业学校来自不同的中学,由于他们初中体育教育开展各不相同,造成他们素质也参差不齐,给正常的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一些职业学校专业受限严重,各班的男女比例搭配不合理,比如财会专业女生多男生少(幼师专业基本全是女生),汽车维修专业则是男生多、女生寥寥无几,这样,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教学活动设计;三是体育教学观念严重落后。一些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思想是墨守成规,方法是循规蹈矩,在体育课程上只是课程表的执行者和组织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十几年不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非常不适合新课改要求;四是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编排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在一些体育课堂教学上忽视了学生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增强身体素质为宗旨,这样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

1.在体育课设置中要注意几点原则。一是坚持基础性不改变原则。在体育教学课程设计中,要坚持基础性教育不变,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为职业技能、技术培养打好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打好基础;二是坚持科学性原则。在教材选择与安排注意自身系统性。就是处理好教材各种联系,注重教材安排的连贯性,也要注意教材的系统培养性,处理好教材对不同学生的教学要求;三是坚持实用性原则。在选择教材时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体育教材,因地制宜选择教材。当然,要考虑教材选择上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更好地辅助专业技能的锻炼,进行职业所必须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训练;四是坚持多样性和趣味性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年龄和性格特性,在体育教学上需要多种多样的体育教材来满足锻炼身体和兴趣爱好的需求。体育教材过于单调,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调动积极性,会影响教学的全过程,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提高。2.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加强德育渗透。要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德育渗透,逐渐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磨练一些人的意志,激励和鼓励学生树立起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勇气。同时,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高尚品格和团队精神。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将育体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好习惯,从年轻抓起,树立起强身健体的好习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德育渗透:一是结合课堂常规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思想作风、组织纪律教育;二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按照技术要求去做;三是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大德育渗透。主要先进的训练器材和现代教育手段,结合体育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3.体育教学要服务学生专业发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提高体育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从实际角度出发,解决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更新观念,做好体育教育与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相结合。结合学生自身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有着重点的训练,比如对于宾馆、商场、营销、礼仪(幼师、韩国语)专业的学生重点培训站立姿势、对下肢力量与耐力训练,适于选择形体、健美操和愈加等项目的训练;比如文秘、电脑操作、财会(电脑操作)等专业重点培养静坐伏案工作,对大脑和手指、手腕灵活性训练,适于选择球龄、基本体操练习;电工、(汽车专业)机电维修适于选择篮球、排球项目练习等等。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职业学校特点,开拓思路,进行教学改革。职业学校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标教学要求,重点融入德育教育和结合专业自身要求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更好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为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服务。

作者:武斌单位:吉林省和龙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教育学范文7

关健词:新课标;特点;体育教学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普遍是重视应试体育和竞技体育,如初中体育的中招考试、各类各级的运动会。它们一方面使学校对体育课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却将健康体育的基本思想扭曲,使体育课成为出成绩的训练课,直接压抑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健康体育课的改革进程受到阻滞。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摆正指导思想;其次体育工作者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得开心,“活”得精彩;再者要学生改变思维,不要因考试或比赛才参加体育运动,要明白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自觉参加锻炼。

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新要求。要深化职业高中体育改革,必须依据自身的特点,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思维方式,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实践工作中找到突破口,突出职业中学教育的特色。职业高中体育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运动技能,提高其身体素质,并用基本教学模式去体现出来。

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基本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从事一切运动项目及劳动的基础。“基础”应是职业中学体育教育的重点。在职业中学体育教学中,首先在教学观念上应与初中加以区分:初中体育课为学生的“考分”服务,忽视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职业高中体育课的任务是使运动项目学习为这个“基础”服务,即体育课的每一个教授内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基本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其次在教学实践中的方法应与其他学校不同。初中的学生年龄尚小,缺乏运动的技能,必须要老师在旁督促其练习;普通高中学生以文化学习为主,对体育不参与或少参与,缺乏主动性;职业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活泼好动,主观性和独立意识较强,只要老师在旁指导其练习,就能培养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运动的技能。

建立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的需要。各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课程安排,应结合普通高中教学大纲和现代职业高中教学大纲(试行)的要求,依据本校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的情况,建立自己独立的教学模式。毛振明博士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度,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体育被看作是民族精神的橱窗,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活动,它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可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因此,在职业中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自己的特色,在体育教学中旗帜鲜明地渗透德育。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要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产量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职业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是加强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把体育精神正确传授给学生,体育竞赛的宗旨是“团结、合作、竞争”,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讲求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针对新时期青少年(独生子女)成长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如在球类和田径接力跑等集体项目中,要求参与者具备一种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老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关心和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利用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用集体的舆论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从而使学生养成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批平和抵制的习惯等。此外,体育活动中的长跑、体操等一些难度较高的项目也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通过体育教学的社会性、教育性,经过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相互关系的逐步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当今的教育,十分强调学生个性发展。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比较懒散,因此在开展体育教育方面较慢,因此在开展体育教育中,应按全民健身活动计划的要求,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一两项专项运动项目的技术和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系列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自我评价能力,使其走上社会后能有效地组织、指导和从事健康有益的社会体育活动,成为全民运动的骨干。

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整体改革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充分把握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充分认清体育教学在《全健身计划纲要》中的作用,处理好体育教学与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关系;遵循体育教育的规律,努力探讨、灵活应用新课标。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6-6-3.

[2]扬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3).

[3]袁南宁.试论终身体育教学的教育学基础及起发展趋势[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6).

职业教育学范文8

一、教材分析,学习者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对教材版本及主编的介绍以及整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析本节课在该教材中的作用,并且结合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技能需求,联系实际,指出通过学习本节课程,能够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达到何种技能水平。学习者分析,是指对接受教学活动的对象进行分析。分析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及特点,分析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根据学习者的现状,提出要求和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例如,化工机械检修专业初中班学生,对于他们的分析:男生群体,性格活跃,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不高,同时理解和计算能力欠缺,但动手积极性强。针对以上分析,在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法学法时,就将实例演示和动手操作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在完成该节课程学习后,所能掌握知识的数量、水平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我国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职业教育是提供就业服务的教育”“学校是教育资源的集散地,是提供教育的服务站”这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地深入人们的头脑,以就业为导向,明确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我们制定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首先,一节课要有一个总目标,总目标下又可细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目标。掌握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关的技能知识,学会相应的操作过程,是职业教育中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例如,《机械基础》中“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这节课中,教学目标就是掌握曲柄摇杆的概念和铰链四杆机构的判别原则,能够依据工作场景中的实例,通过观察分析四杆机构的运动形式,来判断它的类型,同时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技能水平,来确定哪一部分是掌握技能必要的知识点,从而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要贴近技能要求,以服从就业要求为目的来确定教学重点,做到“有求必应”。教学难点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掌握情况来确定,难点的确定要基于技能的提升程度,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来确定难点的难易程度。如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成为教学设计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教学大纲和教学理念的改进,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一般采用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去感知知识,从在做中学突出重点,以自主探究,主动感知来突破不易接受的难点。例如,在机械制图中“圆柱的投影及表面取点”这节课中,圆柱三视图的绘制为重点,表面取点为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圆柱模型,自主选点进行探究归纳出投影特点,并且得出要利用积聚性投影取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资源

在确定教法、学法之前首先分析该节课的特点,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方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教法是教师如何去教,动作发出者为教师。传统常用的教法一般为讲授法,教师运用语言直观向学生传递知识。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方法也变得多样化。例如,在课程导入时我们往往采用问题引导法,在阐述某一理论知识时,时常结合图片教具采用直观演示法向学生展示等。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动手操作,成果展示,对比教学的方法来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应的教学环节就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法学法是如何让学生学习,针对学生为主体而设计的学习方法,动作发出者是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法、讨论法,实验法等。随着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相互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也经常被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教育政策等内容。课堂上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种资源互相配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包括所有的教学环节以及课堂评价。完整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准备,复习导入,新课内容,课堂评价及小结。以机械基础上“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这节课为例。先是课前准备,发放任务单和学习用具,进入课堂导入环节,接着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按照任务单依次完成各任务:任务一,观看动画得出机构曲柄摇杆数目;任务二,分组完成铰链四杆机构的装配;任务三,各小组展示装配成果,指出本组机构中曲柄和摇杆,绘制出铰链四杆机构的简化示意图;任务四,检验成果,任务拓展;然后进行课堂评价与总结。我们往往会在教学过程中忽略课堂评价这一环节。课堂评价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又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这种全方位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做到真正的自主式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调节,纠正学生的偏差。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学环节应保证完整,合理,有效。

六、教学预期效果和教学反思

职业教育学范文9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 职业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177-01

一 传统教育观在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不适应

1.单一智能人才观的评价倾向,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并未强调学生智能类型的差异,而是偏向于逻辑、数理智能以及语言智能因素的培养。中考就是把语言和数理智能以外智能类型的学生挡在了普通高中的门外,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这些类型的学生,他们的优势智能类型潜力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得以充分的挖掘。

2.教师对职业学校学生缺乏认同感,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尊重

由于职校学生一直被认为不是学习能力低就是道德素质低,致使有的教师在看到他们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心烦”了。导致教育态度的生硬,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容易产生全盘否定的教育心理,这不利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也不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同时,不良的教育教学情绪也会压制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为了寻求情绪的释放,攻击性或破坏性的行为随之产生。

3.在教学中重视抽象思维的教学过程,忽视形象思维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老师对授课过程的控制能力,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需求,学生不能在精神自由的状态下充分体会和尝试着学习。

二 积极的教育教学策略

1.重视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着眼于“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在“行动导向”中进行。让学生在行动中引起反思,在“行动中求知”。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情境”,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主动地用“行为”去认识问题,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和组织。允许学生犯错误,在不断的犯错与修正中学到知识,不断得到进步。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静”的学习状态,进入到主动学习知识的“动”的状态。

2.教育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

如针对视觉――空间型学习风格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视觉化环境,利用图像、图片、色彩和视频等形象化的教学工具,其作用是刺激学生的视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教育内容在学生的关注下得以传授;对具有肢体运动智能类型的学生,运用身体和触动的感知学习会更加有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动作联想,使用触摸、手工活动、运动等方式,进行自我感知。如在打磨刀具时,提醒学生体验磨刀石或砂轮的作用力或冲击力,感受双手所承受的压力,在感受中,掌握正确的磨刀方式,形成直接的磨刀经验。

3.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策略,其最根本之处在于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解了学生的“外向”表现,才会对这种表现给予尊重式的引导,才不会产生厌恶甚至对立的情绪。如有学生不分场合地“爱说爱笑”“多嘴多舌”,从气质类型上看属于“多血质”,在优势智能类型上属于人际交往型。唯有老师了解这一“事实”存在,才能采取一种宽容的教育态度去纠正学生的不良的人际交往行为,而不至于采用一种遏制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4.合理期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转了一圈,然后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并且告诉他们的老师,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来到这所中学,他发现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真的成为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非常不解。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期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因此对他圈出的那几名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在教学过程中像对待优秀的学生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职业教育学范文10

关键词:职业院校 体育教学 加强 职业道德

体育是整个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院校教育的职业指向十分明确,专业设置与社会工作岗位相对应,,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因此,职业院校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必备的道德品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呢

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全班学生的视线之中,教师本人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时刻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严格要求自己。有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举止文明,谈吐文雅,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如:体育教师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操场组织训练,每天傍晚最后一个离开操场,认真训练,精心组织上课,一丝不苟的搞好场地器材的维护。体现出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上课不迟到、早退、请假、旷教,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工作纪律,体现出严格的法律法规的观念。冬天面向寒风,夏天面向太阳,把方便献给学生,把困难留给自己。表现出一种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良好的道德风尚。深入学生,和学生们一起训练,一起活动。干一行,爱一行,无悔自己的职业选择,表现出一种正确的择业观。

二、结合课堂常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也是体育教师向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

三、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1、在室内课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讲述中国体育的名人名事,运动员平时的艰苦训练和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励志故事。使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国家为集体奉献的精神。使学生从思想上打上在遵守职业道德的烙印,把职业道德根植于学生心田,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在中长跑、爬山和武术等项目教学时,可渗透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没有艰苦创业的意识,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毕业时,只盯着待遇高或条件好的大城市、大企业,不愿意下生产线;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中长跑、爬山或武术课中德育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3、在球赛安排战术位置时,教育学生一定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团队意思和配合意思。要有“甘当绿叶”精神。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职责,既有分工也有配合,同时渗透择业观的教育。尽管社会上职业种类繁多,内容也千差万别,但是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职业的合理构成。不可能大家都去从事某一“好”的职业。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学生懂得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将来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扎扎实实为社会做贡献,这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不管自己的具体职业如何,只要自己勤奋工作,能够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相应贡献。

4、裁判练习时,教育学生要根据“公正、准确、严肃、认真”的裁判要求去执行,按照规章办事,公正执法。同时,可渗透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纪律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它反映着社会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并以规章制度等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人们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求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认真负责。这是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四、与课外活动紧密联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1、布置职业道德课外体育作业,教师凭学生的职业道德汇报来掌握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

2、开展职业道德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以职业道德为保证,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向教师如实汇报。如爬山和中长跑或裁判工作等等。

3、建立职业道德档案,经常监督随机抽查,及时反馈。对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能以职业道德为保证的学生要大力宣传和表扬,对那些职业道德信誉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谈话,转变思想,使之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职业教育学范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体育教学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目标的具有特定职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幼儿园教师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教师,他们不仅担负着传授幼儿文化知识与生活技能的责任,而且还是幼儿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指导老师,心系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是保证其科学指导幼儿身体锻炼的必然要求。该文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其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切入点,结合其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提出其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整体思路。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需体育知识与能力构成

1.1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无论从自身身心发展需要,还是职业发展的要求,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了解、熟悉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一是体育与运动文化有关的知识,如田径、篮球、排球、运动会等项目的文化知识,竞赛规则、体育欣赏等;二是体育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包括健身安全知识、科学锻炼方法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多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理解相应的知识,重视知识的实践应用。

1.2体育运动技术实践能力

体育运动技术实践能力包括各运动项目的专项运动技术、动作原理等,如,田径、篮球、健美操、武术等运动技术与动作原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以游戏、简单的操类动作、跑步等活动为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运动技术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发展身体素质的体育技能,如,跑步、跳跃、游戏、基本体操等;二是拓展性的运动技术技能,主要包括健美操、啦啦操、球类运动等。由于幼儿只能从事十分简单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所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的运动技术水平要求可以不高,但是尽可能宽泛,这样有助于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参加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此外,由于幼儿主要以模仿为主,也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指导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示范。

1.3体育教学组织能力

体育教学能力是指按照体育教学的程序与技术要求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其核心能力要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组织、体育教学计划制定、运动技术的讲解与示范、体育教学评价、动作保护与帮助的基本方法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组织与指导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中,同样存在体育教学现象,如,各种操类动作的教学,跑步、跳跃动作的组织与示范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不要求同专业的体育教师一样具备高水准的体育教学能力,但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同样需要具备一些相应的体育教学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观察、指导与帮助能力、口令能力、示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这些基本的教学能力的掌握是其指导幼儿体育活动与锻炼必备的基础。

2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

2.1体育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每学年开设体育理论课在4学时以下的占调查总数的40%,4~8学时的占调查总数的45%,8课时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15%[1]。可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较为欠缺。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很多教师说有理论课,但实际却很少有独立设置的理论课,大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穿插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此外,理论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运动项目知识的介绍,很少有针性地对体育健身知识、锻炼方法的教学,足见其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难以保障其全面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2.2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缺乏职业导向性与发展性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就目前而言,很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运动技能教学的内容仍旧是传统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宏观引领与理念指导的缺乏,是导致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仍采用传统的体育课程标准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原因。因而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体操类、游戏类、基本身体活动等体育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以得到实质性的体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缺乏职业导向性与发展性,难以提高其学生所需的运动技能,影响其人才培养的质量。

2.3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提升环节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而且通过学习要掌握体育教与学的过程,形成相应的会教、会学的能力。目前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中根本没有安排体育教法或学法实践的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仍旧是很单纯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根本不重视学生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提升与发展的缺失,会不断地影响其实践能力的提高,阻碍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

3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整体设计

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定的事实、观点、原理、问题以及其处理方式,它是学习的对象,它源于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内容的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大学生,他们学习体育不仅是满足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其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不仅要学会相应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学会应用所学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其体育教学内容要形成体育理论模块、运动技能模块、技能实践模块为主体的内容结构。

3.1体育理论模块要“重基础,显应用”,联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更好地运用体育知识参与健身和运动,也是其科学指导幼儿体育活动与锻炼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要着重体现“学与用”的结合,主要包括幼儿身心发展知识、体育运动与健身知识、体育文化与体育欣赏、运动项目知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如,幼儿身心发展知识、体育文化与体育欣赏、体育运动与健康知识等,可开设相应的理论课,使学生全面地了解与熟悉;运动项目知识的介绍,可以穿插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更易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3.2运动技能模块要“扬共性,顾个性”,有重点地设计运动技能教学内容

基于职业要求与自身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其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发展身体素质类,主要包括跑、跳、投、基本体操、体育游戏等发展学生体能、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这类技能是所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它是组织与指导幼儿体育活动必备的基础性技能。二是拓展运动技能类,包括健美操、啦啦操、形体、球类等运动技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加强和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每个学生都应该熟悉2项及以上的拓展运动技能,有助于指导发展较好的幼儿的运动技能学习。

3.3技能实践模块要“强自主,促发展”,在实践中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实践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教法、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游戏创编、体育健身指导等。这些内容的学习要立足在实践中学与用,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岗位的操作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实践模块内容不仅要在发展身体素质类课程内容中体现,也要在拓展运动技能类课程中体现,要穿插在运动技能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如在进行基本体操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自学、自教,以及进行队形创编,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发展性。此外,由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面对的对象是幼儿,在技能实践模块中需要加强情景与情境的设计,以及现场教学实习与实践等教学内容,确保掌握的教学、组织技能等,适应幼儿教学的特点。

4结语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需体育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与普通学生“质”的区别,使其所掌握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运动技术技能,以及体育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要凸显其职业导向性与发展性。重基础,显应用,联系实际设计体育理论教学内容;扬共性,顾个性,有重点地设计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强自主,促发展,在实践中设计技能实践内容,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要以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与职业技能同步提高为核心基础,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调查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5(1):45.

[2]涂涛,瞿堃,刘革平.教育技术应用教程[M].重庆出版社,2006.

[3]许红梅,马玉霞.教育学[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

职业教育学范文12

关键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强调的是,在特定作业的社会成员,发挥灵活性专业技术跟随潜在的,长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思维,提高能源效率,是决定一个班级的学生可以在未来社会很多职业空间内的有机融合的关键要素。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走上未来岗位所需的基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更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职业素养的神圣使命,还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所以,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提高学生运用基本语言的能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重要任务目标。

一、加强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中学学生的职业素养并没有完全体现在专业技术上,还体现在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理解上,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上。为了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就必须充分发挥语文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加强对其专业的印象。例如,对于一些文本的解释,在学习过程中,通常结合具体事物和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思维让自己有一种感觉。例如,在讲授“邓稼先”一课时,学生往往会将自己专业和文章主角的职业相比。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常常觉得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贵贱之分。这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需要让学生领会,不管是什么样的职业,我们最终都是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做贡献。一定要学会在工作中寻找愉悦,正确对待每一项工作,将自己最大的热情献身于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专业素养。

二、结合专业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除了上述加强学科教学,使语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文化内涵,还必须注重个性化教学,使语文教学为职业生涯的成就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全面分析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教育。例如,对于会计班的学生,应该注重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理解文本和教育学生理解语句的能力。然而对于电子商务的学生,除了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根据工作需要应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对其准确性、逻辑性、严谨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更加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加强培训,使学生更严谨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还要锻炼学生说明文和报告材料的写作能力等。所以,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教学为学生提供专业性较强的支撑。

三、利用关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职业中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随着社会对职业中学学生需求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就业需求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具有自身的自主性,职业中学学生就业还是以双向选择为主要模式,这就使得学生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十分重要。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素质以及工作能力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交际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面试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自我介绍以及演讲技巧的讲解,促进学生自我表现能力的提高。只有具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才能在企业的面试中展现一个完美的自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公文等文体的写作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工作能力,让企业接纳他们。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或者是面试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自我交际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展现与培养。通过这些方式,职业中学学生才能充分意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促使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积极推动开放性的教学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知识的任何研究,正在为它们的应用奠定基础。只有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对知识有一个真正的把握。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提高学生敬业精神的活动,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教师可以将课前的几分钟留给学生,安排学生到讲台上为同学讲一个故事或一种哲学,或是自己的看法和总结之类的,一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二来教导学生怎样与同学沟通和交流,同时也给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展现的舞台。其次,也可以创造一些开放的学习环境,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会使用语言,了解语文学科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再次,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到招聘市场感受一下气氛,让学生了解雇主的需求,实现需求和自己的学习,整合自身能力,让学生在更多地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明确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注重培养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面对当今职业中学学生的就业形势,教师要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专业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把教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将传授知识和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有效结合起来,以实现共同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职业中学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