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专题的特点

网络专题的特点

时间:2023-06-02 09:21:37

网络专题的特点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 新浪网 传播策略 公共事件

一、事件

一直以来是中日争端的重要因素,2012年4月17日日本右翼分子宣布购买,争端再次升级。网络媒体利用其快捷、迅速的优势先于传统媒体对事件做出及时报道。新浪、网易、搜狐、凤凰网都大量转载有关争端的新闻,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了信息。对于此类重大政治事件,网络媒体如何设置议程,采用何种模式进行信息传播的?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之所以选择新浪网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新浪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是全国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信息量大,用户数量多,在网络媒体行业有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其次,新浪网是商业门户网站,与其他依附于传统媒体的网络版或数字报相比,新浪网具有独立性,能真正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第三,事件升级后,新浪网开办事件专题报道,内容详尽,涉略面广,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新浪网专题报道的典型个案分析,研究网络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特点。

二、新浪事件专题报道的特点

1、多元面向——突发政治事件中的全方位视角

从4月份到11月份,新浪网对事件的报道共计2748条,其中4月份报道25篇,5月份报道6篇,6月份报道17篇,7月份报道132篇,8、9、10、月为事件报道的集中期,每月报道数量均在500篇以上,日平均报道数量至少15篇,11月份报道150篇。事件虽是政治事件但其影响波及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领域,新浪网在报道过程中体现了全面、多元的特点。

首先,从报道主体来看,既有中方声音,也有日方声音,还有其他各国政府、媒体、专业人士对问题的态度报道。例如《外交部:日本都政府“购买”非法无效》、《日本东京都拟本周正式申请登陆》、《专家称日本公众不了解真相被利用》、《美国公开称为“尖阁诸岛”》、《澳大利亚华侨华人谴责日购岛行为》,对的报道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多视角、多元声音的表达。

其次,从报道内容来看,新浪专题报道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政治新闻报道,而是全面充分地报道事件的影响,并没有将角度停留在事件本身,而是扩展了其外延,关注了争端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事件的报道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多个维度,例如《日媒称日本大阪政府取消参加上海旅游节》、《部分旅行社赴日游团队撤销》、《初中地理修订可能细化内容》、《中方决定调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招待会时间》、《日美举行夺岛联合演习 模拟抢回被占岛屿》。通过这些报道可以看出新浪网报道的主题多样化。

第三,从报道手法看,既有历史回顾式的叙事框架,又有现实解剖式的传播模式。基于事件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网络媒体报道多采用了新闻背景加新闻事实的报道手法。既有历史性地看待问题的视角,例如《国际法专家:历史可证明非无主地》、《日本老地图证实是中国领土》、《考证:多证据表明属中国》,又有真实地体现事件进展的跟踪报道。新浪专题首页的“中方动态”、“日方动态”栏目及时跟踪事态,“争端背景”栏目从历史的角度为事件提供历史佐证,对于受众而言既便于了解历史,又利于认清事实。

2、图像战略——视觉时代的强大传播工具

技术的发展引领社会进入了视觉图像时代,图像成为媒体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传播策略,图像的视觉冲击性、可读性、形象性使其具有强大的传播影响力。此次新浪专题报道中,新闻照片和新闻视频成为独立的传播形式。

对于事件的报道新浪专题设置了“最新消息”、“视频播报”、“分析评论”“新浪图解新闻:保钓从未停止”、“图辑:民间保钓行动40年”、“微话题:联合保钓”、“网友观点”等版块,其中图解新闻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提供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使其能创造新型的报道方式。“图解新闻”版块以跨越历史的主线——穿越六百年的问题追寻为主题,运用文字、图表、批注、地图等多种元素串起中国六百年的保钓历史线索,形式活泼新颖、表达清晰明确。图解新闻形式简洁,事实清晰,便于传播,突破了受众的文化、知识、学历等限制因素,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因而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专题的“滚动图片”版块中共使用了1249张新闻照片,其中包括新闻照片、视频截图、历史资料图片等,完整地再现了的历史争端。“视频播报”版块共提供视频资料1181条,既有我方权威媒体的代表性观点,又有日方动态,视频资料大多来自于CCTV官方权威机构。在“视频播报”版共设置9个类目来呈现“事件”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共推荐视频新闻660条。

由表1可看出,660条推荐视频新闻中,反映中方态度和行动的占据一半,在“视频播放”版块,视频新闻明显倾向于中方视角,对日本动态报道的视角较少。但这并非由于网络媒体自身的报道倾向造成的,而是由于国际传播的局限性,不能及时采集到关于日本动态的视频新闻,而从日本官方媒体取得的第一手视频资料由于语言差异,并未被专题采纳。

运用独立的图片和视频新闻报道,新浪专题报道并非特列,而且也并非单独使用于事件,然而由于事件的重大性和特殊性,具有纪实作用的新闻照片和视频资料更具客观性。视频和图片比文字更能引导受众认清事实,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另外,事件中,新浪专题的图片和视频使用规模大,数量多,这也是报道“事件”的一大亮点。

3、互动传播——网络媒体独特的新闻传播方式

网络媒体报道的一大特点就是突破了线性传播模式,形成了非线性的多中心扩散型传播模式,基于“事件”的全民参与性,新浪专题报道更加注重民众视角,而且报道主题与公众关注的话题相一致,也就是说,新浪专题的议程设置与网民议程设置相互建构,媒体与公众共同设定公共讨论话题,这体现了一种双向传播模式。

通过对专题报道的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的报道侧重点不同。4月至7月报道集中在日本政府及右翼分子狂妄的购岛言论及行为上,这也是4月份以来民众非常关注的话题。8月份,报道主题集中在港、台、大陆以及政府的保钓行为上,有关香港、台湾的保钓行为和我国海监船的行动以及大陆民间保钓行动成为报道的重点,这也是与民众议题相一致的。自从中日矛盾加剧后,爱国志士积极组织保钓,外交部也在上明确表态,这期间我国海监船在附近巡视,香港保钓人士和保钓渔船达到,保钓人士被日扣留,这些事件不断上演,成为的焦点,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充分尊重民众视角的基础上网媒构筑了报道主题。

9月份报道集中在专家解读、国际声音以及民众反日行为上。这一时期中日争端继续上演,成为国际关注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言论,表达个人在问题上的见解及对中日争端的解读。由于日方的过激行为,民间反日游行行为出现,新浪适时报道了民间行动和多方声音。随着事件的发展,对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不断显露,成为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10月份的报道稍微倾向于“事件”后续影响的报道。专题首页“日企在华现状”栏目着重呈现争端的后续影响。11月,争端的激烈程度有所回落,加之“十”的召开,媒体和公众的关注重心转移,“十”后,媒体和受众的重心重新回到“事件”上。

从“网友观点”版块可以看出,网民对事件的参与度极高,共有12865049人参与,有1035767条跟帖留言,专题还收录11585619条微博评论,并列出事件相关微博一周转发榜,这将网民认可的观点呈现给受众,从网民的关注点中寻找新闻线索,在信息传播上体现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新浪专题报道体现了多元视角、多种声音,呈现了国内国际不同观点,为受众提供了宽阔的视野。视觉图像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在问题上真实的图片事实,更能唤起民众的共鸣。在传播过程中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体现了双向传播视角。

网络媒体在报道事件等重大政治事件时,不仅要完整的报道事实,更要正确地进行舆论引导。网媒需要利用自身优势,在重大事件面前迅速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能兼顾民众的声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认为媒体在报道事件时,一则要为事件进展提供及时、准确的资讯。二则要搭建公共讨论的平台。三则要成为国情教育的课堂。而新浪专题的报道从多元视角提供了事件的及时信息,互动传播中为网友搭建公共讨论的平台,从保钓历史图辑和事件回顾为民众普及历史知识。新浪对事件的专题报道基本上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网络媒体也在重大事件面前充分发挥报道优势。

参考文献

①张涛甫,《媒体该如何让报道事件》[J].《青年记者》,2012(27)

②刘艳丽,《浅议突发事件的报道特点》[J].《新闻传播》,2012(9)

③王代强,《国际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策略》[J].《青年记者》,2011(14)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2

说起网络编辑,很多人以为就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搬运工”,其实不然。转载新闻只是网络编辑很基本的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曾经在她的文章中提到:粘贴――加工――组织――解读是网络新闻的四个层次。“低手”只能看到第一层,而“高手”则能看到后几层。一个有价值的网络编辑做的远不止是转载新闻。如果做网络新闻,没有策划专题、解读热点的能力,那么,你作为网络编辑是不合格的。

那么,一个有影响力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的实现、专题制作的关键步骤一般是怎样的?如何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加强其解读新闻事件的广度和深度呢?笔者结合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特点,谈谈如何创造性地进行网络专题策划的体会。

定选题:

着眼突发事件 关注民生热点

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包括确定选题、把握角度、内容及形式等方面的谋划与布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找选题是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的前提。热点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应成为网络编辑在选题时考虑的重点,但是并非每天都有重要的突发事件被作为网络新闻专题,日常生活中原创性主题的发现和策划,也是不能忽视的。这种主题虽然不是热点事件,但是贴近百姓贴近生活,非常有意思、有意义,而且容易引起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在实际操作中,网络编辑对新闻专题策划的选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类重大新闻:

1.国际问题热点。

2.重大“天灾”“人祸”。如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王家岭矿难等。

3.国计民生热点。涉及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经济结构和各群体利益,这样的重大新闻往往受到广泛关注,形成热点。

4.领导人动态和重大纪念活动。如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世博会等。

5.大众文化焦点。文化娱乐界动向、体育赛事等。

网络编辑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获得新闻专题的选题,首先可与传统媒体合作,利用传统媒体的资源发现新闻点;其次可在网络上进行受众调查,查看网民的即时留言;最后可在网络论坛等各种载体中发现好的选题。例如,人民网推出的《“后备干部”之谜:看一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新闻专题策划中,选题的来源途径就是通过与传统媒体《人民论坛》杂志合作,以联合推出的网络调查结果为突破口,以问与答相结合的形式,深度解析了后备干部制度如何创新、将向什么方向演进、如何将真正的德才兼备者挑选出来等问题。

选角度:

从“精”和“新”两方面培养思维能力

网络专题策划虽然容量很大,但它并非是一个无所不装的“筐”。要让专题策划形成自己的亮点与特色,就需要并为它找到最佳报道角度。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人看信息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网络编辑要在相同中求得不同,就要从好的角度来报道新闻。一个好的新闻角度的选取能让新闻报道脱颖而出,使其不落俗套,这是整个新闻专题策划的灵魂,直接决定网络编辑专题策划的质量水平。作为网络编辑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呢?可从“精”和“新”两个方面加以培养思维能力。

一方面是要“精”。即要首先注重学习传统媒体策划深度报道组稿的精髓,分析梳理不同的传统媒体编辑对同一选题内容不同的切入方向,把握网络专题策划的目标应该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网民的关注,激发网民的阅读兴趣。

另一方面是要“新”。即要多从大量的新闻资源中发现新闻价值高的“富矿”,并且要善于从旧的题材中寻找到新的切入点,辟出新思路,发现新亮点。

如2010年4月14日,当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后,“玉树地震”成为最牵动人心的话题。这类重大突发事件虽然是现成的选题,但是,它很容易造成各网站同质化竞争,因此,往往需要通过找最佳的报道角度进行策划,来更好地发挥网站的资源优势。以人民网在此次玉树地震中推出的专题策划为例,专题注重了从中央领导、部委、各级政府、公安消防边防、子弟兵、民间力量在灾难发生后对灾区群众的人文关怀,还特别策划了《他们感动玉树:不应忘记的那些面孔》,充分关注“灾难中的普通人”。这既符合主流网络媒体的定位,也对灾难中的人心安定和灾难后的赈灾重建起到了正面的、积极的舆论引导效果。

定标题和设栏目:

专题策划的“灵魂”和“骨架”

标题制作,这是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的视觉刺激,如何根据新闻内容提炼一个好的标题直接决定着网络专题策划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应以实题为主,简洁明快,突出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主题的核心要素。一个好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需要一针见血的标题,点出专题策划最核心的要素,揭示整个专题策划所蕴涵的最深度的“灵魂”。

其次,网络新闻专题策划栏目的设计,是整个新闻专题策划的“骨架”,应该用发散性的思维,从新闻实质出发,把思路外延。好的形式与好的内容进行配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选题和角度确定之后,网络编辑必须思考如何对信息进行安排,准备哪些栏目,安排栏目在网页的什么位置等。新闻专题策划的构架多种多样,但一个最基础的准则是要分清各个栏目的主次,然后按照主次合理安排各个栏目的位置。

以人民网的大型新闻专题“中国坐标――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网特别报道”为例,人民网的国庆专题策划中的网络编辑采用的封面标题是《60年中国坐标》,子标题有《中国策》、《中国人》、《中国心》、《中国影》等等,简洁有力,概括性强,且富有音韵美,既歌颂成就,展望未来,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坐标”、“策”、“人”、“心”、“影”这些关键词语充分展现了专题策划主题的“灵魂”。

《60年中国坐标》大型专题策划栏目设置分为“盛世盛典”、“中国策”、“中国人”、“中国心”、“中国影”五大板块。“盛世盛典”板块,利用滚动新闻、图文直播、现场声视频等方式全程追踪国庆庆典盛况。在“中国策”板块中,收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百余名领导人有关国情国策的论述。“中国人”板块则以60年来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变迁及精神走向为报道重点,亿万网民可以在“中国心”板块中写下自己对祖国的诚挚祝福。“中国影”是图片集和视频集,搜集记录新中国成长足迹的资料和图片。整个专题既有纵向的历史梳理,又穿插横向的现场报道,显得充实而丰富。在结构上体现出“两大主体+大亮点+多面补充”的格局,即以庆典活动实况报道和60年变化与成就报道为专题主体部分,力图在报道阅兵活动时出新出亮,网友互动、现场花絮、背景资料、幕后故事等成为前两者的有力补充。这样富有层次的安排很好地突出了报道重点,又充分发掘网站自身优势资源,使专题策划内容更加丰满。

汇聚资料:

对专题策划进行延伸性挖掘

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和阅读要求的提升,简单的专题策划已经不能满足网友的需求,需要了解更多事件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等。这就需要网络编辑积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进而做一些有益的提升和引导。另外,还需对网络专题策划采取“跟随”式的报道策略,对所关注的对象进行“贴身”报道,并着重表现事件发展的过程性和连续性,试图呈现和还原事件每个发展阶段的即时情景,从而使受众获得完整的信息认知。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大多数事件性新闻专题策划都会着眼于当前的新闻事实以及未来走向,这样侧重于过程与结果的报道,不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将眼光放到新闻事件发生之前,通过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做出深入、透彻地分析,就能帮助网友更好地理解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这样的专题选择策划角度也能体现出网络编辑水平。例如,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赶赴俄国参加纪念卡廷惨案70周年的纪念活动途中飞机失事身亡。人民网推出的专题从“卡廷”事件成为影响波兰和俄罗斯关系的重大事件、坠机事件后波兰走向何方等角度,对事件的深层背景进行了探析。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网络新闻网络编辑要随时刷新信息来丰富专题内容,灵活调整新闻报道的策略。

融入多媒体:

利用“Web2.0”展开立体化的报道

当前,随着多种媒体报道形式的衍生,网络的互动性给了网络编辑可以上下挥舞的Web2.0版“大刀”,论坛、博客、微博、直播、在线调查和评论,一切可以网聚人的力量工具,都是网络编辑在制作专题策划中创造内容形式、汇集人气、收集观点的“武器”。多媒体能充分地利用人的各种感官,达到最生动最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的目的,也使新闻专题策划的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以人民网2007年6月推出的《香港回归十周年》大型专题策划为例,网络编辑在构思这个重大活动专题策划中,对回归10年采用了图文、音视频、Flash、无线、直播等多媒体形式进行了立体化报道,并利用多种互动手段展示了网民的声音。运用精美Flash,让网友重温1997年香港回归的伟大历史时刻。人民网港澳频道推出“亲历者说”栏目,邀请人民网总裁何加正等数十名当年参与香港回归报道的记者撰写回忆文章,配以香港特区庆祝回归十周年主题曲《始终有你》为背景音乐,悠扬的音乐,精美的Flash,再现了10年前的那一天。此外还采用了征集、调查、短信平台相结合的方式,与网友实现有效互动。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威廉王子大婚;网络新闻专题;目标受众;议程设置

纷繁复杂的网络新闻信息,如潮水般压迫过来,令人眼花缭乱,不少网友都有“被网络绑架”的感觉;而互联网上的新闻多呈碎片化分布,“互联网上新闻的‘离散’状态潜伏着大量随机性”,“太多的邂逅可能让上网阅读新闻成为无目的的漫游”。[1]过于冗余的信息量以及过于离散的分布状态,都呼唤着互联网对新闻进行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新闻专题就应运而生。所谓网络新闻专题,就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2]

2011年4月29日,英国威廉王子与女友凯特·米德尔顿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了盛大的世纪婚礼。威廉王子,是当今英国王储威尔士亲王查尔斯和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的长子,同时也为英国王位第二号继承人;而凯特·米德尔顿则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父母通过努力跻身中产阶级行列,她是英国历史上350年来首位无贵族血统的平民王妃。威廉和凯特在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相识,相恋八年,终于迈入婚姻的殿堂。英国王室成员、双方友人、其他国家元首、演艺明星、慈善人士、普通大众等共约1900人受邀参加了婚礼,另有无数的群众走上伦敦街头见证了婚礼。全球许多媒体对这场世纪婚礼进行了直播,全球共有约20亿人通过媒体观看了婚礼盛况。

本文以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为研究对象,设定同一主题:其关于“威廉王子大婚”的网络新闻专题,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这三家网站“威廉王子大婚”专题的网址分别为:

人民网(人民电视频道):

tv.people.com.cn/GB/14645/25060/220193/index.html

凤凰网:news.ifeng.com/world/special/weiliandahun/

新浪网:ent.sina.com.cn/f/s/wlwz/index.shtml

我们分别从专题内容、专题形式、网络特性三个方面对三家网站“威廉王子大婚”专题作分析比较。

一、专题内容比较

下面用表格的形式,分别表现出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的大体结构框架内的各个模块内容。

通过表1、表2和表3的比较,我们发现:

其一,人民网人民电视频道的新闻容量远少于凤凰网和新浪网。

其二,人民网人民电视频道、凤凰网、新浪网的内容有着高度的“雷同性”。这样的“雷同性”不仅体现在模块内容设置上,也体现在内容的基调上。

模块内容设置方面,专题中为数不少的模块内容是由这三家网站分别策划并制作的:最顶端的栏头部分,三家网站的专题总标题皆为“英国威廉王子大婚”,并都伴有威廉与凯特的同一幅双人照。威廉与凯特的恋爱过程、世纪婚礼的视频观看、英国王室婚姻族谱等模块内容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把让人眼前一亮的“威廉大婚示意图与情感历程”FLASH图片也一女二嫁,同时闪耀在凤凰网和新浪网的网页上。人民网和新浪网都策划了凯特与戴安娜这两位王妃的“PK”。而人民网与凤凰网也同时视线延伸到“王妃”这一特殊的群体上,盘点了各国王妃的不同命运。

内容方面,网络新闻专题依然像传统新闻一样以客观报道为主,但仍可以将对新闻事实本身或褒或贬的倾向性传递出来。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的内容基调都是偏向褒义的,大抵流露出对这段“童话”的祝福之意。

其三,人民网人民电视频道、凤凰网、新浪网的“威廉王子大婚”专题也都有自己“独一无 二”之处。

人民网设置了“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这个其他两个网站为单列的版块,同时设置了“历代皇室婚礼考”模块。它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婚礼带动英国经济”的版块,视频的缩略图在首页上滚动,涉及珠宝业、旅游业、业、玩具业等众多方面,令人眼花缭乱,同时使“大婚”有了横向上的扩展。凤凰网策划了“凤凰网策划矩阵”的版块,在其中深入剖析“贵族何在、英国王室百年情史、名存实不亡的英国王室”等话题,充分挖掘了深度。凤凰网开辟了另一模块:“难以超越的传奇:威廉婚礼上的戴妃影子”。从钻戒、婚车、誓词,到阳台之吻、致辞、祭母,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细数了戴妃挥之不去的影子,让受众沉浸在淡淡的感动之中。凤凰网还秉承“以时间为线”的纵向梳理方式,分别设置版块介绍了威廉和凯特的人生经历。新浪网的“海量信息”依然如故,但此次在信息的引用方式上有所创新。鉴于中国国内不少报纸都以“威廉王子”大婚作为封面故事,新浪网截取了国内各大报纸的头版,放入“国内报道”的模块中。新浪网还以图片的方式定格下王子和灰姑娘帅气和美丽的瞬间。其“婚庆周边纪念品”版块也别出心裁。此外,它还引入了时下最为流行的“新浪微博”,开辟了“微博”版块。

二、专题形式比较

下面从栏头、版式、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形式方面的比较,如表4所示

1.专题栏头比较。在第一部分的“内容比较”里,我们已经提及栏头的主标题和主图的相同。其背景色也基本是统一的。紫色或深蓝,庄重,高贵,典雅,突出了皇家规格。栏头都横跨整个屏幕,醒目抢眼。威廉王子与凯特的合照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欢乐的情感,使得情绪传达到位。而背景中选取的不同元素,点明了不同的侧重点。在该点上,人民网并未多做设计;凤凰网选用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暗示了婚礼的即将来临,突出喜庆气氛;新浪网选用的英国国旗则侧重于国家的庄严感与统一性。2.专题版式比较。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三家网站“威廉王子大婚”新闻专题的总体结构几乎相同,三家网站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日”型的版式,简洁明了,一目了然。3.专题色彩比较。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都沿用了栏头的紫色或蓝紫色,再辅以白色,用“紫/蓝”和“白”二色相配合相呼应,向受众们展示了简约高贵的皇家色调。颜色不仅是背景色,也包括字符的颜色。同样是“英国王室家谱”,凤凰网用橙色线条标明人物之间的关系,而字符方面,除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1947年结婚”的字样用蓝色标出,其他字符,无论王室成员名字、出生年代还是结婚离婚时间,都统一用黑色标注。新浪网用了黄色线条标明人物之间的关系,其字符既有紫红部分,又有深红、黑色部分。编辑的初衷也许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意义,但乍一看却显得有些杂乱。

三、网络特性比较

相较于传统新闻专题,网络新闻专题具有其自己的特性,我们在此着重探析其在多媒体性和互动性方面的异同(表5)。

1.多媒体性比较。这三家网站都体现了多媒体性,但又都有自身的侧重点。人民网的专题由其“人民电视”频道策划制作,因此倾向于文字与“视频”的结合。出现在其页面上的所有图片几乎都为视频的缩略图,只要点击,就会打开一个新的页面播放该视频,该专题首页共有30个含有缩略图画面的视频(不包括纯文字的视频信息)。凤凰网和新浪网的专题则包括大量的图片和视频。2.互动性比较。网络的出现则改变了受众的被动地位,使得受众由被动转向主动。受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了“反馈”的机会。

通过表5我们发现,三家网站分别使用了几种与受众互动的方法。“小调查”的方式被普遍运用。但人民网人民电视频道的小调查显得稍微有些简单,为一道主观型问题:“投票:灰姑娘嫁入王室后会幸福吗?”凤凰网和新浪网的“小调查”设计相比而言就饱满许多,凤凰网为三道选择题,分别为:你最关心威廉凯特婚礼的哪一点?整个婚礼极尽奢华,所费不赀,你怎么看?你如何看待全球媒体大肆报道威廉凯特婚礼?截止到2011年5月10日,共有24341人参与了凤凰网的调查。凤凰网的网友也可通过评论留言的方法给出自己的反馈。

新浪网的调查设置了两道问题,第一道问题——你觉得威廉王子和凯特结婚:①很好,他们很般配;②正常,他们已相爱8年;③不关心。第二道问题——你觉得凯特婚后会否续写戴安娜王妃传奇?①会,她会积极投入公益及慈善事业;②不清楚;③不会,她将做一个安稳的王妃。由网友针对问题的不同选项,投票做出自己的选择。

新浪网最具特色的互动方式是“新浪微博”。无论是微博有奖活动还是网友通过“新浪微博”发表自身见解,虽然未让传播方式产生质的“裂变”,却给未来网络新闻专题、网络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方向。

四、结 语

经过上述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第一,“目标受众”的需求影响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人民网是传统主流媒体的网络平台,立场更正统一些,而人民电视频道则以向受众提供视频为主。综合这两点,其专题的目标受众是较为正统的、需要视频信息的网民。因此,人民网人民电视频道“威廉王子大婚”的新闻专题凸显了两个特点,一是栏目设置的庄重正统,二是以提供视频新闻为主。凤凰网依托香港凤凰卫视,其视角较为新颖,话语更为灵活。其目标受众定位于中国的一亿高端网民,因此其更注重对深度的挖掘。而新浪网作为四大门户网站之一,受众形形色色,涵盖面广,因此新浪的特点之一便是提供海量信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第二,“议程设置”理论贯穿网络新闻专题之中。网络信息在大多情况下都呈碎片化、零散化分布,但网络新闻专题往往并非由个人策划制作,而是依托知名网站。知名网站又往往具有一定的立场,包含自己的一定观点。虽然网民相对于其他受众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提出“反馈”的机会,但这样的声音在遭遇专题策划者海洋声般巨响的“概念植入”时,还是显得较为渺小。在反复凸显了“童话”、“灰姑娘”之后,在反复滚动了笑容灿烂的新婚夫妇的图片之后,在反复播放了充满祥和气氛的婚礼现场视频之后,很多受众都被植入了“肯定和祝福”的概念,他们再将这样的概念通过“微博、留言、投票”等方式反馈出来,进一步促成议程的设置。偶尔也会有反对的声音,但就因为“沉默的螺旋”原理,这样少数派的声音会被褒义的洪流淹没。第三,网络新闻专题“多媒体”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在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的“威廉王子大婚”网络新闻专题中,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Flash图片“你方唱罢我登场”,成就了“多媒体”的盛大演出。科技日新月异,这样的潮流还会借助更强大的技术支持而流行下去。第四,网络新闻专题的“互动性” 元素越发举足轻重。目前网络新闻专题的“互动性”元素主要有本文中提到的跟帖留言、参与小调查、有奖参与、微博互动这几个方面。“互动性”元素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互动的篇幅越来越多,互动的分量也越来越重。第五,专题形式不容忽视。网站应在版式的设计、颜色的选取等方面继续“推敲”。如果方向相反,走的再远也是徒劳的后退。因此,各大网站应明晰自身的风格定位,确定自身“目标受众”,按目标受众的需求进行专题策划。与此同时,找寻到适合自身的专题形式,推进多媒体性和互动性的发展,以期网络新闻专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4

随着网络媒体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网络专题的作用不断增强,越来越受到网站的重视。容量大、采集广、更新快是中国新闻奖对网络专题的评选标准。然而我们看到,互联网上信息的海量与庞杂让现在的网络专题包罗万象,专题内容的超负荷呈现让受众越来越难以快速而精准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讯。如何把握海量与精准的界限,如何驾驭选题、时效、交互、表现力、整合力这些要素,是考量一个网络专题优劣的参照系。

选题角度:具有新闻性和报道价值

对于非突发事件来说,选题角度最为关键,特别是面对主题类的重大宣传报道,好的切入点往往能够引发新的思考,是对所掌握信息的别样梳理,能够有效避免报道的重复。新华社主任编辑朱继东表示,“在实践中,评价网络新闻专题好与不好,要看专题定位是否准确。专题定位可以说是整个新闻专题的灵魂,直接决定了专题的质量水平。”

中国广播网副总裁伍刚指出,网络新闻专题应充分体现纵向时间历史维度和横向全球化空间视角,实现传播者与阅读者实时正馈、反馈交互,既基于全景式立体报道事实再现新闻事件,又方便网民个性化订制反馈参与互动,同时要适应微博、社交网络时代的跨屏移动传播规律。

把握精准与海量的度

如今,国内各家网站都有自己成熟的专题模板,遇到新闻事件可以第一时间将信息整合纳入模板中,模板的空间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在互联网上进行新闻报道的优势,但如今发展到极致也变成了疾患,即海量信息与受众获取的矛盾。

网络新闻专题是围绕重大或热点事件,对新闻主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而形成的综合性新闻报道形式。它集合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传播方式,对选定的主题进行全面、详尽、深入的报道,是一种具有网络特色的深度报道方式,传递海量信息是它区别于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的主要特点,而多种手段的运用,则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网友对于事件或主题在广度上和深度上的信息需求。红网董事长舒斌指出,这种海量信息一直以来都是网络新闻报道的主要优势,但是同时也确实存在弊端:海量容易造成受众的迷失感,网友进入专题后,往往觉得信息太多太杂,短时间内找不到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专题时,既要尽可能满足网友对相关新闻、资讯的海量需求,又要尽可能让网友浏览专题时能把握重点,实现有效传播。如何解决海量和精准的矛盾,必须掌握好度,这是网络专题制作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如何把握海量与精准,北京邮电大学李钢教授提出对于信息的理解应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信息数量,指的是信息的绝对数量;二是信息量,指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的含量,这是个相对概念,不同的人对信息的诉求不同,因而所需要的信息量也不相同。如何把握好信息数量和信息量之间的关系?“一是在‘总量丰富’的基础上做到‘要点突出’。在信息总数量丰富的基础上,根据新闻采编的实际经验以及网民的关注要点,对需要关注的要点资讯放在突出位置,使有价值的资讯更多的成为注意力资源;二是‘重点常有’、‘新点及时’、‘热点关注’。即对重点的资讯长期关注,新生的新闻及时更新,对备受瞩目的热点问题保持关注;三是网站‘推荐’与网民‘自助’相结合。如栏目的设置上,将重要的资讯以‘推’的方式介绍给网民,同时在页面上做好自助索引功能,让网民能够方便地检索所需要的信息。”

在保证精准的前提下体现出海量信息的优势,这是考量网络专题的一个角度,如朱继东所讲,“必须加强精品意识,仔细挑选好相关的稿件,将可信、精准、有效、海量的新闻信息奉献给网民,而不能为了追求海量信息而置精准这个前提于不顾。”

大江网采访部主任吴跃军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他认为,中国新闻奖评价网络专题的标准非常强调“形式、内容与主题思想的完美统一”,这已经很精准地概括了专题海量与精准的关系。我们不能说专题大不好,但肯定不是相似新闻的简单“聚合”,容量只是衡量专题优劣的标准之一。他讲到,“无论是新闻类专题、主题类专题,还是栏目类专题,其触发点定然是重大的、多层次的新闻事件。制作者必须加强挖掘,探求事件的各个方面,设置精炼的专题栏目。”

时效性:及时更新,有递进式报道

在和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赛跑的时代,网络媒体的速度决定了受众访问量和关注度,也因此在一次次的事件报道中积聚影响力。从服务对象——受众的角度出发,第一时间的报道和解读极为重要。如7月21日北京暴雨事件后的第二日,这是媒体报道的黄金时间,如果能有及时的网络专题进行图文并茂和不断递进的追踪报道,一定优于此时碎片化的解读方式。传媒学者付玉辉认为,“及时性就是要快,这是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最大特点。”

显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网络媒体有本能的快速应对能力和机制,加之后续的追踪递进式报道,这是实现媒体价值和获得影响力的必然路径。

表现力:融合多种表现形式,有视觉冲击力

在表现力方面,从国内各网站陆续推出的2012伦敦奥运专题就可见一斑。专题元素越来越多元,而主线则愈加简洁明朗。导航设置是专题的精髓,近年来有了明显的进化,互联网上信息的归类和板块设置更为人性。朱继东认为,“由于其在形式上可以集网络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法、技法之大成,再加上近两年来的重大典型报道也越来越重视网络媒体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而网络专题被认为是具有网络媒体特色、最能发挥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优势的表现形式,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朱继东强调,随着时展和媒体竞争加剧,媒体正在进入一个“读图时代”。 而网络媒体由于技术优势,在报道容量、时效和体现手段等方面比传统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再加上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具有新闻采编权,在图片报道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专题报道最精彩的亮点之一。

“一个优秀的网络专题,必须具有全面、深刻、互动等属性。倚靠多样的网络技术、丰富的新闻资源、出色的策划思维,达到形式、内容与主题思想的完美统一”。吴跃军这样认为。

信息整合力:突出原创和深度报道

新闻网站具有采访资质,因此在网络专题中的原创内容是其亮点和核心竞争力。“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和口味的提升,简单的专题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了解更多事件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等。这就需要对网络专题采取跟随式、深挖型的报道策略,对所关注的对象进行‘贴身、深入’报道,并着重表现事件发展的过程性和连续性,试图呈现和还原事件每个发展阶段的即时情景和背后故事,从而使受众获得完整的信息认知。”朱继东如是说。

原创新闻和深度报道应该是新闻网站区别于商业网站的属性特点,并且媒体在事件报道中制作原创内容可以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媒体的准确与深刻,“深刻性就是要能够通过专题的方式深刻揭示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背后的方向、趋势和真相等实质。”付玉辉对于网络专题的深刻性这样认识。

交互性强:参与度高,受到网民持续关注

Web2.0时代赋予了互联网的交互,是拉近与受众距离的直接手段,因此近年来得到了网站运营者的加倍重视。新闻网站所提供的内容犹如无数链接组合起来的平台,平台之上的互动是感知受众的捷径。对此,李钢提出要站在受众感知的视角对新闻专题进行评价:一是互动性,引导网民参与到新闻专题的制作,并对一些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二是可接受性,新闻专题的内容和观点是否容易理解,是否能为广大网民所接受;三是唤起水平,新闻专题应做的远非仅仅是传达消息,还要能够唤起网民适当的情绪体验;四是持续关注,好的新闻专题应该能持续吸引受众的关注,若能让网民们“朝也看,暮也看”,一日多看,连续多日,则无需再多标准,网民们已用鼠标为该新闻专题投上了选票。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 舆论引导 互动

网络新闻专题,即指围绕某个新闻事件或某种现象,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FLASH等多种表现形式,辅以互动传播手段,通过栏目制作和页面设置,进行全方位、连续深入的报道。现今,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不仅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还要了解“为什么发生”和“产生了什么影响”。网络新闻专题信息容量大,集合了各种题材,弥补了网络新闻报道速度快而深度不足的劣势,在最大限度地向受众展示新闻事实的同时并探究了事实之间的本质联系。近些年,网络新闻专题被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所采用,而第16届、第17届中国新闻奖评定,将“网络新闻”列入评选范围,设置了“新闻专题”奖,进一步促进了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新兴媒体的兴起,舆论引导的主体也悄然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一种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 手机媒体等新旧媒体多元并存的局面。较之传统媒体的强把关能力,对于社会舆论形成有着较为强有力的控制,网络媒体中,人们在论题的选择、舆论的形成上有较大的自主性,即“人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可以通过相关媒介渠道传播信息、发表意见,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网络新闻专题作为新闻信息的一种集纳,成为网络受众了解新闻事件、弄清事件来龙去脉最常采用的方式之一,并通过新闻舆论将非主流舆论逐渐引向主流舆论。

网络新闻专题在舆论引导中的优势

实时性报道,能在最快时间内形成舆论场。网络媒体的特性使得专题报道具有实时性,能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同步报道,随着事件进程的推进,在相对固定的页面板块设置中,新闻内容处于不断更新中,通过编辑有意识的编排和言论的刊发,一些重要内容会得到加强,能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主流舆论场,新闻舆论导向性得以体现。

汇集性与拓展性并存,多元化呈现舆情。网络新闻专题注重新闻报道的完整性,不但将大量新闻信息汇集在网页上,通过内容的整合集中报道新闻事件,满足受众全面了解新闻事实的需求,并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引出新的信息,作为原有信息的补充和拓展,追根溯源,展示事件前因后果,揭示其本质意义,从不同角度呈现舆情。

互动性强,迅速掌握舆情“焦点”。网络新闻专题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一些互动性栏目的设置上,如在线调查、网友评论、网友留言等,这种互动性是一种传受双方以及受众之间多元动态的互动,大家可以实时交流自己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看法,或向传者提出自己的意图和要求,传播者能够迅速掌握舆情“焦点”,调整报道进程,改进报道方式,有效引导舆论。

多种媒体手段相融合,立体引导舆论。网络新闻专题借助多媒体技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媒体手段融合。在专题中,受众既能读到最快的文字信息,看到最新的图片或视频,也能听到真实的音频资料,多种媒体手段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扬长避短,避免了舆论引导的单一性和枯燥性。

提升网络新闻专题舆论引导力的举措

网络新闻专题的舆论引导,也即网络新闻专题通过新闻报道、舆论宣传去改造和引导公众舆论的过程,以期获得公众舆论对媒体舆论的认同,达到媒体舆论和公众舆论的契合。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呈现多元化态势,网络新闻专题通过议程设置、议题策划、内容选择、版面编排、深度解读、引导舆论倾向,影响受众的行为,从而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把社会舆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营造良好和谐的网络舆论氛围和社会舆论环境。网络新闻专题作为网络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最常采用的方式,作为网络媒体承担舆论引导功能的主力军之一,又该如何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力?

加大策划力度、精心设置议程、注重报道内容同受众的贴近性,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主导”公众舆论。事件性网络新闻专题。事件性网络新闻专题可分为常规性事件专题和突发性事件专题。前者如两会专题、庆典专题等,此类的选题一般是现成的,但众多网络媒体都易将目光投向此,容易造成报道内容的同质化,因此,独特的报道角度和前期策划就显得较为重要。后者如抗击甲流专题、抗洪专题等,现今,受众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介获得信息的途径与日俱增,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消息,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面对突发事件,如何正确、快速反映事件真相,精心设置议程,正面、正向引导舆论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工作。

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突发性事件,以其影响范围大、受众关注度高易成为舆论焦点,舆论引导要关注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网络媒体通过新闻专题的组织,及时介入报道,以专业化的组织策划、巨大的信息传播,迅速形成舆论,抢占舆论引导的先机,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形成积极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主导”舆论导向,引导公共舆论。

非事件性网络新闻专题。非事件性网络新闻专题涵盖了主题性专题、研究性专题等,关注网络中存在的“隐性”舆情,通过专题报道引发社会思潮或讨论,将“隐性”舆情转化为“显性”舆情。舆论作为信息流动的产物,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舆论范围越来越大,热点难点层出不穷,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网络反映的热点事件主要涉及公民权利保护、公共权力监督、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道德伸张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公共问题,体现出普通民众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因此,在设置议程时,网络新闻专题应更多地关注个体利益和普通受众的诉求,关注弱势群体,注重报道内容同普通受众的贴近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舆论引导力不仅和传播的内容相关,还与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有关,公信力越强,舆论引导的可信性越强,越能聚拢受众,吸引受众在接受其传播内容的同时接受媒体的观点。因此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在加强自身议程设置能力的同时,还要善于利用传统主流媒体提出的议题,并结合自身的传播特色,强化其议程设置。网络新闻专题报道中可采用“突出法”或“选择法”,主动设置舆论话题,将传统媒体的议程细化,把能反映编辑意图的议题有选择性地加以强调,聚焦受众的注意力,引发讨论,使其忽视非主流议题,把注意力转向主流舆论,使舆论引导更为集中,确保舆论引导的方向性。

进一步加大互动力度,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网络新闻专题的独特性使其在舆论引导上更直接更广泛,在确保事实准确的前提下应注重导向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强互动性是网络新闻专题的重要特色,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强势,通过互动,媒体的意见、受众个体的见解,不同的观点相互交织,使人们及时认识了事件的意义,并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改变人们的思想,引导舆论的走向。同志提出“舆论一律又不一律”,在人民内部,社会舆论不一律是一个常态的现象,是现实存在的,尤其在新媒体条件下,更是加深了舆论的不一律,传统的“多种媒体一种声音”的局面被打破。网络新闻专题通过互动栏目的设置,在报道新闻的同时通过受众的反馈更加及时快速地了解舆情,通过新闻舆论去改造不一律的公众舆论,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Web2.0时代的本质就是互动,它让网民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互动赋予了网络受众接近信息的权利,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过程的控制,促进传播者和受众共同推进报道的进程,完成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也给普通受众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宣泄情感的平台。2010年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总理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疏通了言论渠道和网络民意,社会反响热烈,“网络问政” 起到有效汇聚舆论和引导舆论的作用。而且,网络新闻专题内容的真实性、影响力、引导的有效性在互动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检验。应当注意的是,由于网络新闻专题的强互动性,设置者泛化使得议题在传播过程中会偏离媒体预设的轨道,朝着其他方向发展,这时,传播者就需要根据现实变化,及时了解网民的变化,掌握新的热点和焦点舆情,提炼新的话题,不断调整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和引导方向,使专题更具贴近性和引导针对性。

讲求评论技巧,培养舆论领袖,提高网络新闻专题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网络新闻专题的强互动性使网民热议的观点有着较大的自由度和开放度,有时难免会有失实和偏颇之处,在此,评论的引导作用就不可忽视。网络新闻专题开设一些评论性、观点性栏目,通过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知名网友的解读、评论,深度解析事件的意义、影响,从一定高度来正面引导舆论,主导舆论走向,使专题更具影响力。新闻评论作为网络新闻专题舆论引导的重要方式之一,讲求评论技巧也非常重要,要注意克服评论的生硬,不能一味地说教,使评论过于官方化,应注意评论的内容、形式与受众的贴近性,使主观舆论导向和客观舆论效果相统一。如新浪网《蜱虫叮咬致人死亡》专题中,在对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报道的同时,设置了专家解读、媒体评论等栏目,大量的评论文章建立在对事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医学专家的解疑、权威人士的正言、政府官员的解读,有的放矢,表明了政府的态度,消除了群众的疑惑,有利于受众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言论,理性看待整个事件,产生了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实现舆论的正面引导。此外,网络新闻专题还可以通过链接一些网络名人的博客、微博、开设专栏等形式对这些活跃于网络世界的“舆论领袖”加以培育,制造舆论焦点,以形成主流舆论声音。

在进一步拓宽报道手段和互动方式的同时,加大网络媒体和其他媒体合作,多媒体联动,拓展网络新闻专题舆论引导的广度。舆论引导力的提升一方面与网络新闻专题传播的速度和准确度相关,另一方面也和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相联系,深度来自专题的报道、评论、深度解读,而广度则与媒体的联合息息相关。网络新闻专题在丰富自身报道信息、加大评论力度、加强互动环节以增强吸引力和引导力的同时,还应善于利用其他新兴媒体及传统媒体的优势,多媒体联动,媒体间相互合作、优势互补,这既可以是推出新闻专题的网络媒体与其他网络媒体的合作,也可以是网络媒体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媒体的合作,多媒体全方位立体联动,形成舆论强势,覆盖面更广,在规模和范围上实现舆论引导的扩大化。2010年两会,各主流媒体网站开设了众多的网络新闻专题,集图片、文字报道、视频、评论、访谈等多种报道手段于一身的同时,广泛利用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网络结合手机成为最强的舆论载体,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微博客互动参政议政,多媒体的互动相互补充,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扩大了舆论引导的规模,拓展了舆论引导的广度,更广泛更全面地提高了舆论引导力。

新的传媒环境下,科技的进步和受众的分化,使得舆论引导的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在坚持正面引导、正向引导、正确引导的前提下,探讨引导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也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论题。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逐渐成长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表明,约三成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也就是说,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互联网上的新闻是分散而庞杂的,通过网络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组合产生的网络新闻专题作为网络新闻报道的重要方式,在舆论引导中彰显出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反映舆论,还可以通过议程设置、评论、互动交流等倾向性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过程正面引导舆论,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Web2.0环境下网络新闻专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SK561)

参考文献:

1.刘建明:《舆论传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6

特 征

高校网络新闻专题一般围绕某一特定的新闻主题(如学术论坛、毕业典礼),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表现方式,通过对相关背景资料、即时新闻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媒体主张和宣传观点,并借助预先设计好的网页集中呈现给广大读者。高校网络新闻专题作为一种新颖的高校新闻宣传报道样式,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立体性。高校网络新闻专题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增加了新闻宣传的立体效果,便于读者多角度了解新闻信息。

2.互动性。高校网络新闻专题一般设置有专门的板块(如读者调查、阅读评论),用以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或者用于作者与读者在线讨论交流、读者发表评论等。

3.纵深性。高校网络新闻专题一般会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力图把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展示给读者,这就决定了它不是普通浅显的新闻宣传样式,而是具有纵深性的深度报道。

4.审美性。高校网络新闻专题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新闻网页的样式,这就要求编辑制作人员的页面版式设计美观、得体,既要与专题所要表达的主旨一致,又要给读者美的感受。

此外,因为高校网络新闻专题的读者是广大师生,在选题制作方面还应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引导性、流行性等方面的特征,既要保证制作的新闻专题具有正面教育引导的意义,又要确保师生爱读、爱看。

分 类

目前,新闻学界关于高校网络新闻专题的分类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准,我们不妨从高校新闻宣传的内容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别:

1.大型会议类专题。高校独特的文化氛围,决定了每天都会有各种学术讲座、交流研讨会、文艺晚会举行,这就为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为相关网络专题的制作提供了可能。

2.节日庆典类专题。这类专题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有些甚至成为高校网络新闻专题每年的必选内容。重大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母亲节、春节等,庆典如校庆、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等,这类专题所涉及的内容,一方面是和社会文化契合度比较高的节日,一方面是高校事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大事件,自然都应该成为高校新闻宣传的重点内容。

3.新闻事件类专题。这类专题的制作具有偶然性,多以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为宣传主体。例如:杰出教师、优秀学子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重大科研成果的问世等,这类新闻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就要求高校新闻宣传人员及时捕捉新闻点,制作出优秀的专题。

4.服务调查类专题。这类专题主要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资讯服务的,例如:新生入学指南、假期出游安全手册、图书阅读兴趣调查等。此类专题多用于配合高校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收集信息,若专题设计合理、内容科学规范,也能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赢得大家的喜爱。

制作环节

高校网络新闻专题制作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即专题策划、资料整理、专题制作。

策划为专题制作提供了蓝图。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好的专题离不开编辑人员的策划。在这一环节,编辑人员首先要对已有的信息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提炼出宣传报道的思路、主题和想要达到的宣传效果,并以策划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再经过多次论证和审核,形成科学合理的专题策划报告。

资料整理为专题制作创造了素材基础。这一环节,编辑人员首先要在策划报告的指导下收集相关资料,主要涉及专题制作所需要的新闻背景资料、新闻信息、各方观点、专家解读等,资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图片、视频都是资料收集的对象。完成资料的收集之后,编辑人员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包括甄别筛选、归类划分、格式统一、观点提炼等,使之成为可以使用的专题素材。

高校网络新闻专题编辑制作的主要步骤是:首先,把整理好的素材分门别类地上传到新闻网站,并记好对应的标题和网址;其次,进行专题页面的设计制作,这里的页面设计,既包括专题主页的设计,也包括子栏目页和内容页的设计制作,这部分的工作量不小,这一过程往往需要编辑人员、美工人员和制作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最后,编辑人员需要把专题中的相关内容(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填充到设计好的页面上,并经过认真仔细的检查测试(主要包括超链接检查、页面显示效果检查、不同版本浏览器测试等)之后,就完成了专题的制作。

以上三个环节是高校网络新闻专题编辑制作的主要步骤,而在现实操作层面还有一些工作要做,例如前期调研、后期加工完善等,也都是高校网络新闻专题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流程。

需注意的问题

高校新闻工作者在编辑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制作的专题读者不喜欢、点击量偏低、关注度不高等。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编辑人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逻辑清晰,架构合理。高校网络新闻专题在策划之初就要设计好板块结构,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贯穿起来,既要保证各部分的独立性,又要注意整体的一致性,做到逻辑缜密、思路清晰。

2.风格适宜,颜色和谐。“内容永远滞后于视觉”,高校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制作要特别注意风格定位和颜色选取,只有选取适合表现专题主题的风格,并辅以恰当的颜色搭配,才有可能获得读者的认可。

3.界面友好,便于阅读。高校网络新闻专题在设计上要时刻为读者考虑,从方便师生阅读的角度出发,在栏目设置、结构编排、文章篇幅等方面都要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让读者准确迅速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做到页面简洁、友好,给读者一种阅读的愉悦感。

4.重视读者信息反馈。对于高校网络新闻专题的评价,读者最有发言权。所以,在专题的适当位置一般都会设置类似“读者调查”、“信息反馈”、“编辑在线”等读者意见收集窗口,方便编辑人员及时掌握读者的阅读感受、兴趣爱好,并发现专题制作中的疏漏,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①周科进:《网络媒体表现形式的集大成者:网络专题》[J],《新闻战线》,2004年第6期

②刘雪梅:《网络新闻专题的功能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③刘春燕:《网络专题新闻的策划原则》[J],《新闻三昧》,2006年第8期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7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是高职信息相关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根据这门课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对计算机网络的教改措施进行了探讨。

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用学科,而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社会对网络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门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有极大的影响。文通过分析此课程的特点和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教改措施,并着重分析了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网络多方面实践能力的内容,以达到提高此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1课程的主要特点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内容也主要包括这两方面:数据通讯技术、网络软硬件技术。其中网络软硬件技术含网络基本结构、拓朴结构设计、设备安装配置、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学起来比较枯燥。掌握好会有一定难度。因而《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

同时,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势必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本课程具有时效强,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另外,《计算机网络》课程包含许多实践性的内容,如不同类型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等,这些实践性强的内容,光靠课堂上讲是不可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也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

2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目前课程的教学存在三个比较大的问题:首先,教学内容方面,网络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课程内容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发展变化。其次,在教学方式上,网络课程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难度大,相对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适当调整,改变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充分,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然后,教学目标方面,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完成课程的教学,传授其中的知识点,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适当的关注。与此相对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能否有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却是招聘单位用人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些能力培养的忽略。对于今后学生的工作和发展非常不利。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教改措施 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是高职信息相关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根据这门课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对计算机网络的教改措施进行了探讨。

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用学科,而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社会对网络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门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有极大的影响。文通过分析此课程的特点和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教改措施,并着重分析了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网络多方面实践能力的内容,以达到提高此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1课程的主要特点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内容也主要包括这两方面:数据通讯技术、网络软硬件技术。其中网络软硬件技术含网络基本结构、拓朴结构设计、设备安装配置、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学起来比较枯燥。掌握好会有一定难度。因而《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

同时,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势必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本课程具有时效强,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另外,《计算机网络》课程包含许多实践性的内容,如不同类型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等,这些实践性强的内容,光靠课堂上讲是不可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也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8

关键词 网络新闻专题;优势;建设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9-0002-02

新浪网围绕奥运会这一全球体育盛宴,设定了精彩的专题页面、栏目,充分运用了文字、图片及多媒体音频、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法,对新闻事件进行较全面、比较深入以及多角度的报道。它不仅吸收了传统媒体的多种表现手法,同时融合了丰富的网络表现形式,对所有和伦敦奥运会相关的新闻和信息进行了非常出色的编排整合。

1 新浪网“2012伦敦奥运会”专题分析

1.1专题的形式和整体设计

从形式和整体设计的制作上看,专题以白色为基底,采用明快的蓝色为主色调,标题和重要部分用红色,以猛烈的色差冲击视觉。专题在版面上方设置了导航条,导航条把专题分为新闻、微博、视频、数据四大部分,每个部分底下又下设一些子栏目,鼠标扫过导航标题时会显示下设子栏目。整个栏目的版式大致为“间”字型,看起来整齐明确,条理清晰,而又不乏错落有致的美。纵观整个版面,一眼即可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所在的板块。与其他网站的专题的混乱的搭配相比,新浪网“2012伦敦奥运”专题线条和谐统一,横竖配合协调,与色彩的搭配也很合适,看起来非常清爽,有运动的清新感觉。

1.2栏目具体设置

在栏目设置上,它做的比较清晰,第一部分主要是导航条下面的滚动图片新闻,即整合了所有的最新新闻,并把其编排后分设为最新的赛程预告,最新的赛事新闻,最新的热点评论和花边新闻等等。第二部分,焦点新闻,主要是针对所有项目中最受关注的新闻,以套红大标题分为六个部分,其中包括“今日盘点”、“精彩赛事评”,每个大标题下又包含若干具体赛事新闻,标题极为干练,条理清晰。而这一栏目的左右,分别为“中国金牌”、 “排行榜”及“十大视频盘点”栏目,用了很多图片和视频截图来弥补弱势区域的不足,包括今日中国夺得的每一块金牌的详细情况和最新排行榜,更细致的了解今日奥运会。

1.3信息呈现方式

在信息手段策划上,编排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文字、图片、音、视频、Flash和互动性的运用上。文字方面,该专题做到了及时全面地传递信息、并进行了深度分析和评论,把得到素材进行了整合和加工,而且在第二部分的左右侧链接了一些背景资料,供受众查阅。图片方面,不仅各个部分配有“精彩图片”的子栏目,而且在导航条上也有图片这一栏,好图片比文章更吸引人,该专题会根据每天新闻的不同,在版面上上载一些比较具有冲击力的图片,以传达现场的感觉,烘托气氛,而且可以调节视觉感受,消除距离感。

2 网络新闻专题的优势

从对新浪网的2012伦敦奥运会专题的成功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建设网络新闻专题的经验和方法。那么首要的问题就是网络新闻专题有什么好处,存在什么样的优势。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优势用两个字形容就是:整合。具体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在同一主题下,对相关的海量材料和信息进行整合;其次是采用不同的编排手法和呈现形式,使得信息容易被受众接受;此外,在专题中,通过多种方式达到传者和受者的互动交流,甚至是实时反馈。

3 网络新闻专题建设的思考

如何突出网络新闻专题的整合优势,在热点新闻事件和新闻专题的报道中脱颖而出,迅速吸引受众的点击率?如何让受众从仅仅听说一个热点新闻到了解该新闻的各个方面?网络新闻专题不仅仅是新闻信息的堆积和罗列,有技巧地、有创意地建设网络新闻专题才能在多彩的互联网世界赢得受众关注。从对新浪网“2012伦敦奥运会专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在建设网络新闻专题时以下三点应该得到注意和重视:

1)专题策划首当其冲,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整合思维的指导之下进行策划和设计。由“策划为王”、“策划制胜”这两个词语就可窥见一斑,让我们明白专题策划和设计的重要性。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没有专题策划和设计,就会与其他互联网信息沦为一般,因为拥有好的内容不一定能够受到关注。专题策划虽然重要,但“整合”思维更重要,整合思维贯穿于专题策划和建设的整个过程。因为只有把所有的栏目和内容有重点、有特色、有思想地整合起来,才能让整个网络专题独树一帜。

2)对编排手法和呈现形式的综合利用和使之达到完美整合。想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合理编排组合,使受众更容易感兴趣并达到信息获取,就必须利用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并借鉴传统媒体的经验,形成网络新闻专题自己的个性和卖点。比如在呈现形式上,网络媒体的版面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拥有更大更灵活的空间,可以综合使用图片、视频、幻灯、Flash等多媒体形式突出重点,使专题重点分明,错落有致。

3)对受众的反馈的重视,在专题中进行传受关系的整合,通过传受互动实时了解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在网络专题呈现在受众面前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传播效果”。可以实时了解受众的想法,了解受众对专题的建议,了解受众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建设网络专题,这对以后其他网络专题的建设都会形成经验。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互动栏目时,应注意用户体验设计,方便受众投票或评论,不要像很多网站一样,把评论板块放在最不显眼的角落里。

除此之外,网络新闻专题虽有很多不同于或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这在网络新闻专题建设中都需要注意和避免。例如在事件报道之前,缺少对整个事件的全面了解,版面编排复杂,但实际缺少详尽内容。当然,对于栏目的编排和设计缺乏整合的指导思想,会导致各个栏目甚至存在重复混乱的情况,也会导致栏目死板单调,标题冗长,专题重点不突出。为了避免这些,就需要网站在事件发生之前或发生的同时立即准备专题策划,不能慌乱应对。

参考文献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9

引言

自“十三五”以来,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各大高职院校多采用网络教学平台支持学生在线课程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大多数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内容设计仍多停留在使用数字化媒介、重复传统课程内容和简单拓展网络教学资源上,无法有效体现信息化课堂“交互性”、“多元化”、“个性化”、“资源整合”等特点。以我院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率为例,在对网络课程的学生学习记录随机抽样调查后发现,学生网络互动率平均仅为4.35次/人,远远低于理想互动比值(16次/人),大部分课程存在答疑讨论区互动率偏低、学生互动性差、使用率不良等问题。因此,本文将结合酒店管理教育学科“实践性强”、“职业化明显”等特点,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为例,探讨有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内容,从而优化网络课堂教学效果。

一、以“交互式”为主网络课程内容

在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课堂教学时,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手段而非教学方法,教师可有效利用这一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深化职业技能,发展创新能力,以此重塑学习过程,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其网络课堂教学并不是单一地进行网络教学,而应当以“交互”为主,让学生主动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积极参与网络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网络课程中,主要将网络课堂学习分为三部分:学前以海量的网络学习资源支持学生学习、课堂中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学后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实行“多元评价”。学生在网络课堂的课前学习阶段,其学习路径如下:进入网络教学平台相应的“网络课堂”点击“专题学习”(将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核心技能进行分解成各个专题,学生可点击进入喜爱专题进行学习)选择相应专题后,进入“网络学习资源库”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进行文献查询当对该专题有一定研究后,进入“网络自主课堂”,根据自主课堂涉及的专题学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进入“网络虚拟实训室”,针对专题要求掌握的酒店管理专业技能进行模拟实操,利用实训室进行事件操作前往“答疑讨论”区进行提问、与平台其他同学及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在此所有环节中,均可利用手机进入特色银杏微课堂,获取该专题及课程的最新资讯。完成课前学习后,学生将自己独立思考与学习的成果带入课堂,又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模式,开展相应专题拓展活动,教师从旁协助、引导。课后,以多元评价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如下图1所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最大限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果不能有效进入网络平台进行课前学习,学生将无法参与到课堂讨论,也无法获得“电子档案”、“在线测试”的成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学生认真进行课前网络学习。同时,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步骤,都涉及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获得交互式学习体验。另外,学生能根据自身差异,选择不同难度专题进行学习,充分实现个性化、差异化教学。以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网络课程为例,该课程专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进行设计:对于基础知识,强调在线互动交流;对技能实操,强调以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并通过网络虚拟实训室进行反复学习;对综合创新能力,设立及自主探究板块,进一步发挥学生能动性,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需求,(以下图2为例)。同时,在网络课堂教学设计中,为加强“交互式”学习体验,根据学生喜爱使用移动终端的特点,利用微信平台设计开发“特色微课堂”,与网络平台互相支撑,互为补充,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交互性与有效性。以我院“银杏微课堂”为例,该课堂以微信公众号形式为载体,建成三大互动板块帮助学生进行交互学习:1.银杏课堂:以酒店管理专业为特色,建设系列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对应课程进行学习。同时,建设“课程重点”、“在线测试题库”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复习。2.交流互动:该区主要链接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使用手机即可一步到位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无需电脑登录学院官网,再进入“网络教学平台”页面,最后才能进入对应课程,简化学生操作程序,有效方便其网络学习。另设“网上自主课堂”与“互动讨论区”实现师生实时互动。3.资源拓展:该区主要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学生职业能力大幅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在实施“交互式”网络课堂后,其互动板块回复量最高的课程达1,806次,平均回复量达到406次;专题学习板块总共超过150人/课学习回复学生得分平均为86.75分,达到优秀标准;学习资源板块阅读次数超过396次/课,学生自主参与讨论率达到95.83%;网络虚拟实训室学生浏览次数超过1,000次,回复次数超过800次,有效达到自主学习目的。其教学效果良好,有效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系统化学习,达到了高交互性、强体验感、高参与度。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通过分解课程要求培养的专业综合能力,制订能力考核指标,分为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四项。经智慧课堂实践,以14、15级共450多位同学为例,经学前考评,学生在“专业技能”测试(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分前厅、餐饮、客房三部分)平均成绩仅占百分总值的46%;在“职业能力”测试(沟通交流能力、灵活性与适应能力、责任感与领导力)中,学生平均分占百分总值的35.29%;在“创新能力”测试中,学生平均成绩为占百分总值的23.85%;“信息素养”板块学生测试结果较佳,占百分总值的87.69%。该学前测评结果显示,学生在参与智慧课堂之前专业综合能力掌握较差,前三个板块成绩平均分均连百分总值的一半都不到。同批学生在参与智慧课堂后,其学后测评成绩则有了大幅改观。其中,“专业技能”平均成绩为百分总值的80.66%,“职业能力”平均成绩值为82.17%,“创新能力”平均成绩值为71.25%;“信息素养”平均成绩值为95.67%。其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达到良好。学生学成绩从参与学习前的平均62.33分提升至平均82.26分,总体升幅达到19%。网络教学平台学习互动率平均从为4.35次/人提升至16.27次/人,提高近11个百分点。

三、结论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堂,能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形成网络学习资源库;构建专题学习项目,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网络自主课堂;利用网络虚拟实训室和微课堂帮助学生实现在线学习;通过答疑讨论实现学生多向互动;通过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翻转课堂,提供全方位的交互形式;形成多元化评价与考核机制,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多元评价。同时,其实施的差异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大班教学的弊端,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师生提供更多教与学的自由,以及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体验和显现新兴技术应用于教与学的示范效应,并提升网络时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本课程是从课堂正式学习和课外非正式学习的角度进行构建的,没有学习应用的局限性,且其建设是基于目前我院大量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我系开发的特色网络课程“银杏微课堂”来考虑,立足教育实践,有效改善和促进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以及解决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学习问题,并归纳和总结网络学习开展的特点和规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堂应注意改善平台利用率低、学生参与度低的局面,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重要作用,并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如资源丰富内容更新快、交流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自主化等优势,帮助学生开展课程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使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无缝对接,弥补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课时不足、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单一、个性化学习欠佳、师生课上课下交流不充分等问题,促进学生各层面的学习和体验,实现学生的技术沉浸,打造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提供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网络课堂教学的“体验式”、“交互性”、“自主学习”等特点,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

作者:刘彦兵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10

 

网络新闻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受众要求的提高,网络新闻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我国网络新闻发展的主要问题

 

1.“标题党”现象泛滥

 

所谓“标题党”,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论坛或媒体上,制作引人注目的标题来吸引受众注意力,但内容通常与标题联系不大或完全无关。由于当前生活节奏日渐加快,许多网友阅读网络新闻时,往往只看标题,无暇细读文章内容,因此很容易受到“标题党”的误导。据《中国青年报》万人调查的数据显示:受访者中20.1%的人平时只看新闻标题不看正文;66.3%的人在看完标题后会快速浏览正文;只有11.2%的人会详细阅读正文。媒体专业人士认为,这也是“标题党”泛滥的重要原因。如今,大量“标题党”新闻充斥着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对网络受众、网媒行业及新闻当事人带来种种危害。一个存在虚假信息的标题容易误导受众,影响读者对信息的正确认知及价值判断。另外,当公众惯见浮夸虚假的信息,形成慎信网媒的观念,网媒的活力将不复存在。

 

2.侵权问题严重

 

网络新闻侵权就是相关机构或个人利用互联网对他人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随着网络新闻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网络新闻侵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并成为了社会的一大关注热点。主要表现在:(1)侵害名誉权。目前,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侵害名誉权的现象屡见不鲜,个别人利用网络捏造事实,诋毁他人声誉,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严重伤害了他人的身心将康和正常生活。(2)侵害隐私权。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有意或无意地泄露他人联系方式或私人生活等。(3)侵害著作权。在新闻传播中进行剽窃,在未经他人授权情况下将他人东西占为己有,就是典型的侵害他人著作权行为。

 

3.文字表现形态及结构失衡

 

目前,中国网络媒体的新闻基本都源于传统媒体,各大网络新闻网站对源于传统媒体的新闻通常的做法是原文转发,有时会对标题加以修改,有时会对原文进行简单删减,很少对其加以适当编改以适应网络新闻传播要求,最终造成新闻文字表现形态和布局结构的失衡,呈现出单一的平面媒体新闻表现形态及布局结构。这种完全忽视网络受众个性化需求,未能根据网络新闻的独特性进行新闻编写,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降低了阅读效率,降低了查询效率,降低了媒体影响力。

 

二、我国网络新闻发展的走向

 

1.加强网络新闻的专业化建设

 

网络新闻专业化与网络受众需求个性化是未来网络媒体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传统网络新闻媒体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比如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它们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的、垂直的,而未来依托于互联网的细分,网络新闻综合化转向集中化,由普适化转向个性化,已经成为时展必然。专业新闻网站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许多专业站点群将进一步丰富网络新闻传播体系。专业化新闻,就是信息产品与服务以某一特定领域为核心开展,结构纵深性特征显著,将特定领域的信息深入化、专业化,并做好多维度、立体化的诉求阐释与价值构建。在追求个性的时代语境下,为那些差异化显著的网络受众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才能最终留住他们,这对于网络新闻媒体来讲尤为关键。专业网络新闻媒体与综合性门户网站所的新闻最大区别在于专业新闻具有较大规模的忠实受众群,这样能够集中为他们提供特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深入化的信息服务。

 

2.对传统媒体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

 

网络新闻的发展需要传统媒体的支撑,但未来网络新闻将不仅仅是对传统媒体信息的复制转发,而是对传统媒体信息资源加以深加工,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做深度挖掘。全面但不深入,综合但不专业是无法满足受众需求的,是最终会被淘汰的。由于在信息化时代语境下,信息资源十分丰富,一条新闻不是你有便是我有,但所有的新闻都是观点或事件的简单堆积,若是谁能提供专业化、深层化的信息服务,谁就能够获得网络受众认可,谁就能占领网络新闻市场制高点,网络新闻媒体要结合网络受众个性化信息需求建立相应数据库,对新闻信息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为受众提供定制化信息服务。个性与特色将成为未来网络受众在新闻阅读方面的一大关注点,此外,在新闻传播自由度方面,网络新闻媒体无疑具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并对后者产生了巨大冲击与威胁。

 

3.网络新闻生产与经营的产品化

 

职业媒体、职业媒体人会永远存在,但未来网络新闻的标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把内容做成产品。信息化时代语境下,渠道和分发对于各大网络新闻媒体而言,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在手机上预装应用软件,覆盖量会很大。网络媒体还要加强受众行为习惯的研究,要明确其网络新闻传播效果核心影响因素的地位,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责任心的注入”为理念,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新浪的编辑部已经改叫产品运营部,强调产品思维应该大于内容、大于新闻的理念。产品的要求比较复杂,从初期设计如话题、稿子、作者的准备,到经过润色加工完成生产后,包装、推广渠道会越来越重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并存的媒体形态,而中间区域还有诸多的形态。无论是什么媒体形态,都需要坚持传统媒体的严谨思维和报道,也需要借鉴新媒体在内容包装和产品运营上的优势。

 

在“标题党”现象泛滥、侵权问题严重文字表现形态及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制约下,网络新闻要想打破困局,突围而出,就必须要加强网络新闻专业化建设,要注重对传统媒体信息资源的深加工,要推动网络新闻生产与经营的产品化发展,这不仅是网络新闻时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网络新闻发展的历史走向,只有立足现状,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11

【关键词】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实施的环境,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信息技术支撑的有效应用程度。因此,在我国实际情况下,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开发仅靠专业开发公司是不能满足目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必须要有广大教师的参与。笔者认为只有充分认识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的冲击,认真探索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才能加速网络课程的开发,以适应远程教育的需要。

一、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冲击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与完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其中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无论是从手段和形式上,还是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上,都具有许多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提供的巨大信息容量等。而这势必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传统的、单方面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学方法也将朝着“网络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方向发展。这些都给传统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

会计专业网络课程主要是指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把网络信息、网络资源及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利用网络技术完成传授会计专业知识的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中,要有完整的学习内容,同时,在网络课程中还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栏目和多种形式的学习与讨论,此外还有多种学习工具可供学生选择。这形成了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化和教学方式丰富化等特点。

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虽然有许多特点为传统教学所不及,但它不是万能的,不能取代传统教学。因此,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中应进行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课程教学设计的融合,即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网络课程教学与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

基于“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课程教学设计融合”的思想,借助网络技术为会计教育带来的现代化的教育平台,在实践中,将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网上会计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第二步,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第三步,综合资源决策与预测。

(一)网上会计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

网上会计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是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作全新的、全面的会计核算的教学软件,严格按会计核算具体要求设计不同的模块,分步骤进行模拟操作;建立单项会计实验操作模块,同时设计综合的业务操作规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础理论和会计业务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的会计操作及要求,了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实现过程及步骤。同时通过模拟实验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供、产、销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流程,做到全过程的会计实务一体化。教师要带领学生拓展会计专业业务知识水平,培养学生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理解会计业务,适应信息社会给传统会计业务带来的冲击。这也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互联网的运用,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

(二)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

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是指教师模拟企业现实情景,提供财务数据、图表等实验材料,并从模拟企业情况或环境出发,设计有关财务问题;学生结合问题的性质,根据已有的会计知识,利用网络资源分析、整理相关资料,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一教学方式,即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探索问题,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及发展学生分析、整理所需财务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研究阶段提供不同的指导,如在学生探究财务问题时,引导学生确定问题的重点及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的融合。

(三)综合资源决策与预测

综合资源决策与预测要借助ERP这种管理工具来完成,即借助ERP这一管理工具,由教师组织管理类学科各专业的学生模拟企业团队,根据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协作。这里模拟的企业管理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还包括企业外部的管理环境,教师根据企业供应链和资金链上各个环节中有可能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为不同角色的学生确定学习主题,并帮助他们围绕这一主题,提出开展业务协作的一些工作方案。因为其教学内容涉及到经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会计专业开展这种协作学习,对拓宽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具有积极作用。这一教学方式,实行企业销等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管理,注重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和交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在群体中与别人协作。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展开问题的讨论,发展学生思考判断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在群体中与别人相互协作。

三、对会计专业网络课程应用的效果分析及评价

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笔者发现,会计专业网络课程从其教学设计角度来讲,已经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教学目的。那么,其应用效果如何呢?主要表现为:

(一)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即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心理学研究发现,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教学效率要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教学效率。会计专业网络课程随着各种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的综合灵活运用,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活动更灵活、教学评价更及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会计专业网络课程具有知识容量大、教学情景多种多样、学习方式多、教学信息更新快等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方便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或提出的问题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各取所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络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会计专业网络课程通过链接、提供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丰富了信息量,从而实现了最大范围内的、跨时空的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四)拓展了师生交流的空间

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拓展延伸了教学时空、丰富了师生交流方式,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师生之间利用BBS、E-mail、QQ、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问答天地、疑难解答、视频会议系统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着交流,实现了师生之间在空间上的零距离。

总体上讲,使用过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学生对网上资源的使用效果是比较认可的,大部分学生认为网上资源内容丰富,对其涵盖的学科领域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时,有时因会计专业知识的相对枯燥乏味或对会计缺乏兴趣,或遇到困难,而产生挫折感、迷失方向甚至由于信心不足而出现放弃等情况,还有学生反映网上资源更新不够及时等等。四、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只注重学习内容的呈现,而忽略了教学设计。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光有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不够的,关键还要让学生能够坚持学习。虽然大部分课程的课程实施方案(细则)里都有课程学时安排、学习方法介绍等涉及教学设计的内容,但大部分是过去传统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并没有根据网络环境的特点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所以,多数学生对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方法缺乏了解,这就使网络课程的许多内在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二,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所提供的网络信息比较丰富,更新速度也比较快,但这也成为一个致命缺点,即资源包罗万象,过于庞杂,使学生眼花缭乱,思维意识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负面影响。

第三,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将传统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改为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组织上课,根据目前的技术手段及网络教学环境,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还不能方便、自如、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

第四,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没有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设计。网络教育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但是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不是非常容易的,多数学生不能把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应用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主动参与网上学习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二是课程设计中没有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环节。

五、完善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的方法

(一)注重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环节的研究

会计专业知识相对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呈现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有学习方法的介绍。由于大多数课程开发人员是由会计学科专家、主讲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很少有教育技术专家的参与,所以课程中出现的涉及教学设计的内容大部分是过去传统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而没有专业的、系统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这严重影响了网络课程的设计和使用。因此,建议在设计人员中加入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或者对参与开发的人员进行有关“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远程教育”方面的培训,转变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模式以便更好地为网络教育服务。

(二)在网上建立全方位的会计专业课程的资源库

这主要是指按我国高校中现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组织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制作教案,学生还可以利用资源库演练所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进行会计实验的模拟操作。当前我国网上的“立信会计网络教学资源库”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多媒体素材的同时,为了方便使用,开发人员还应从资源库的可操作性角度加强设计,即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弄清如何获取、在哪里获取、如何有效地利用与本课程有关的信息资源等。而且对于重要知识点,通过链接、提供相关内容、参考文献、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学习材料,比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会计”这个概念,提供给学生有关这方面的几个网站,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既感到好理解,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授课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注重网上人际情感交流

课程建在网上,可以借助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营造一个智慧共享,合作学习的交流和协作环境。这种学习环境以它的宽容、自由、平等、及时、大容量、超链接等优势开发着学生的智慧。但这也是目前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难点,需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多项技术支持。教学质量依赖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所以我们要根据会计学科知识和学生的特点确立信息扩充点、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效结合点,通过交互界面设计,如开辟集中答疑、教师信箱和常见问答库(或问答天地)等交互操作模块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和重点、难点解答,以及学生之间学习心得交流,这样便于师生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

为了保证学生高效自主学习,要运用“启发式”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思想,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通过登陆次数、翻看答案的次数、在线完成作业、在线考试、提问、讨论参与度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督促,其中,对于重点知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提出:没有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等要求。新加坡肯特岗数码研究院研究的思维工具就是一个智能型的学习帮助系统,它除了能解答学生的一些疑问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学生在讨论与学习过程中进行监控、指导。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对会计教学改革具有非常显著的推进作用。在现代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他可以使得教学平台操作更加简便、快捷,会计学科的教学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12

论文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训,基本原则,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一、网络工程实训室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功能定位及特色建设问题

要使实训室能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以正确的功能定位为基础。实训室的功能定位应以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为依据。网络工程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网络工程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楼宇技术的能力,因此网络工程实训始终坚持三个功能,即专业基础与专业实训功能、开放服务功能及科研实践功能[1]。

实训室建设要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特色、专业特色,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紧抓特色实训队伍、特色平台、特色项目建设,形成能体现这些特色的实训教学模式、实训课程体系、实训室管理运行方式。

2、建设规划问题

实训室建设规划是实训室易于管理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实训室功能的基础。在制定实训室建设规划时,首先应具有前瞻性,实训室的建设应满足本科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能成为专业教师和学生从事相关研究、学习的平台;其次应具有系统性,要通盘考虑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以便在实训课程体系、实训项目设置、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统一布置,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最后应具有科学性,应充分听取专家、学者、教师和管理人员等各方面的意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训项目。

3、校企合作问题

校企合作问题主要是:一方面学校通过研发要为企业解决部分理论上的难题;另一方面学校要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实践理念,以较低的支出为学生提供一流的网络工程实训教学环境,使学生能真正的面向职业市场,做到课堂与就业相结合。

二、网络工程实训室管理的内容

1、建立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实训室

网络工程实训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控制网络的通讯、软件、组成等技术,其主要的实训项目有“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原理实训”、“网络设备的认识与配置”、“企业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应用”、“路由器软件框架设计”、“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综合实训”等。通过实训使学生形成对计算机网络的清晰的认识,熟悉一些主流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组网技术、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系统等内容,初步培养在TCP/IP协议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2]。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训室规章制度是做好实训室管理工作的前提。网络工程实训室在沿用以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工程实训室开放制度》、《网络工程实训室创新团队制度》、《网络工程实训室科研项目申请及奖励制度》三个制度。这三个制度主要针对网络工程实训室的特殊性,在实训室开放、创新团队建设、科研项目申请及奖励方面给予规范。

3、建设高素质的实训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由于网络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在实训及维护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新问题,这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合理安排进修与学习,为教师创造学习高新知识与技术的机会,学习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4、构建先进的实训教学体系

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突出网络工程实训的特色,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训教学体系,改变了以往的实训项目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训的设计简单,与实际工程差异较大的缺点,实训内容不断融入科技创新和教学改革新成果,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

5、完善实训室管理模式

实训室由过去只给本科生开实训逐步过度到开放模式,教师和学生通过实训室网站预约课外开放时间,管理人员合理安排时间并通过网站告知。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课时后可申请学分,然后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与此挂钩,夯实了基础,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了实训室的利用率。

三、结束语

积极推进实训室的建设、建立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训室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目前,我系的网络工程实训在教师队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实训项目设置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怎样将产、学、研相结合,怎样引导老师和学生申请科研项目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春茹,谢云,何小敏,蔡延光.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增刊.2008,7:243-244

[2]贾银江,孙红敏,张铁军.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10(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