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治课件

政治课件

时间:2023-06-02 09:19:28

政治课件

政治课件范文1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及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涉及到一些深奥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加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普遍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而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面临困境的政治教师除了改革课堂教学外,学会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创造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它不仅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象、声音显示知识背景,而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进虚拟的世界。也使枯燥乏味的政治道理变得形象生动。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实现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教学信息反馈、分析、计算机决策相结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确实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思想政治课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一些抽想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让他们兴奋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创造一个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有用的材料、信息,系统地进行编码,贮存起来,随时可用。这样就不至于使政治课上得干巴巴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在自己学习、领悟、体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提高认识,受到启迪,获得感悟。

多媒体课件走进思想政治课课堂,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咫尺荧屏,内容丰富而详实,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学的综合性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思想政治课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而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在艺术性上下功夫。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屏幕的背景颜色和布局,文字的字体、字型、位置和色彩、图象、动画和录像的艺术质量和制作质量,按钮和提示文字是否同整个课件的风格相一致等方面。当然这种艺术性的追求绝不是精美图画的组合,绚烂色彩的堆砌,各种声音的合成,多媒体技术的炫耀……因为注重花哨的表面形式只会冲淡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课件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有时它的表现形式就是朴实、简练、“此时无声胜有声”。

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还应该体现在课件所涉及、运用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更主要的是对这些教学内容运用的 艺术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件的运用艺术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艺的活动,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性创造。同样,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时,采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这也是多媒体课件艺术性的一种表现。它可以表现出创造性、审美性等重要特点,并以一种整合的方式发挥其陶冶、转化、谐悦等教育功能。它主要表现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的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衔接自然美,有张有驰、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美,起伏有致、疏密有间的课堂结构美,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等等方面。

构建课件的艺术性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审美观点出发。要使学生在艺术和谐的情景中激发起情感,这样才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美感及追求,使学生的情感更丰富,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提高。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审美的冲动和喜好,并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这就要依靠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和点拨,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与艺术的氛围,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开发思想并逐渐养成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心智就会被激活,生理和心理就会处在最佳状态,不断有所创造。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给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思想政治课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对广大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在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时要具备现代的教学思想。应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形成新的“满堂灌”,否则就是用新坛子盛旧酒。现代教育手段一旦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必然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这火花首先表现在教学思想的变革上,我们期待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引起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革命。其次,要求广大政治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走入课堂后,容易使教师忽略教学基本功的掌握和提高。但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基本功,又如何能保证多媒体课件的实效。例如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更为简洁、明快、少而精,更易于点拨和启发,这才能使思想政治课得到提炼和升华。再次,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能较多地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如果能自己设计和编写课件或尽可能多地参与设计和编写课件的全过程,所制作的课件就会比较适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示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使用时熟练操作,教态自然,控制自如,课件的时代性与艺术性也会得到充分地表达和传递。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必将引起课堂教学的革命。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

政治课件范文2

政治新课改下引导学生的课前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政治新课程的内容立足生活,并且时代气息非常浓烈,而教材的编写很多内容往往滞后于生活。老师认真备教材、备学生,“未雨绸缪”式地设计多种教学方案,有很多时候也不能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备入教案,学生的课前参与,师生交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师备课中的缺陷。如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中寻找有关信息来弥补政治课教材观点或实例的滞后性缺陷;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相应教具,准备课上运用,这样也为课堂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1、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传统布置预习任务更多的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学的内容,往往忽视教学目标的告知,有些老师甚至认为教学目标只是为老师备课所用。教学内容课前布置固然重要,然而我认为教学目标的公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把“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公布往往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特别是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完全立足于社会生活,给高中学生有更多的亲切感,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前探究情趣。如新课程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框的教学要求指定如下:①基本要求是“了解并比较几种主要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行为,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②发展要求是“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拟订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自己的行为,说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那么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就会明白本框内容的重点是理智消费,由于内容的生活化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己、关心家庭,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们就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瞧!其实学生也非常关心社会生活。

2、教师在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后,就课堂模式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而后进行参与任务的分配。比如《价格的变动的影响》课堂学习前,我先将探究主题告知学生,引导他们在课前相互交流看法(包括教材的编写、事例的选择及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等)。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研读了教学内容后将这课时的课堂模式定为活动课,并且确定政治课代表为课堂主持人,并分组任务落实至人。在此阶段参与中,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几个负责人,充分“挖掘”班级人才:负责上网查资料的、负责去图书馆阅览室查资料的、负责小品表演的、负责道具准备的、负责社会调查的等等,真正全员参与、做到“人尽其才”.后来同学们推荐代表在课前与教师交流,他们还编排一些节目,也拿着他们收集的资料让我帮忙一起做课件。我发现无论他们收集的资料还是编排的节目都来自社会生活,甚至也有发生在他们自身身上的案例呈现,比教材的事例更加鲜活。

3、在正式课堂前,学生还就他们发现的一些新问题及解决措施与教师商讨,可见他们是多么在乎自己的“作品”!如在学生在他们的“课堂设计”中设计了一个“快餐盘与羹匙的关系”来说明“商品的互补关系”知识点,教师就该提示他们:生活中人们是否都用他们作为进餐的工具?通过类似的提示使他们明白在找事例时,既要立足生活又要具有普遍性,使其说服力更强。又如学生设计的关于“MP3、MP4的生产市场”来说明“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知识点,当学生介绍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后,教师也应该给他们适度的评价。在这一环节,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表扬,又要给予他们中肯的建议,使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实践也证明,高中学生非常乐意课前参与,使自己“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并且学生课前的精心参与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课后拓展是指课后学生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进一步通过查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扩展所学内容。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要把教学延伸至整个社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政治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拓展的具体方法有:

1、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课外通过社会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有利于高中生较好的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课题如:“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和“中学生消费之我见”,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地发挥。或许他们的研究成果显得还有些稚嫩,然而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这将对他们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哲学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教师要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等。课外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探究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课外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融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政治新课程立足生活实际,因而教师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农村、银行、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零用钱进行支配,从而培养他们理财、消费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一定的项目实践,进行投资实验,提高投资的能力等,然后指导学生对实践中所得的文字资料进行审查、分类、汇总,并运用政治、数学等有关知识进行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同实践相联系,使书本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易懂。这样更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效强、内容真、形式活的特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学生们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实践活动使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得到运用,深刻感到不仅需要文科知识,也要理科知识,并且锻炼了综合能力。”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

3、开展课后评价。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就是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因而老师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后评价,评价体系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探索新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手段,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除了常规性的评价以外,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评价他们自己的课堂学习、作业、合作表现及社会调查实践成果等。如《经济生活》模块学习的每个阶段,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自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变化。如在学习消费知识、投资理财知识、创业知识、经济维权等知识之后,不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写写体会,也可以进行课外访谈、交流。如有同学在谈他精打细算的事时,吃肯德基,如果注意从报箱、商店等地方收集优惠券,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可乐就会省下4元钱;购买衣服时“货比三家”,或进行“团购”.通过同学间的访谈和交流,可以进行相互间评价,给自己和他人的经济生活能力“打打分”,教师也将这些精彩的过程评价列入日后学生学分评定之中。

4、开展学习反思。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反思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习反思是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决策、情感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反省和调控,是学习者提高自我察觉、自我评价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习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学生“学会对自己智慧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必须有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养成对自身学习活动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自身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才会主动有效地调控自身的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进而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明辨是非,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写学习心得、学习日记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的反思、过程与方法的反思、对学习情感的反思;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的点评反思,让学生进行作业的讲解;指导学生利用《成长记录袋》形式进行阶段性反思,在记录袋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栏目:我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发展评价、我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最得意的作品等;指导学生进行期中、学期反思小结;指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政治课件范文3

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现状和问题

1.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现状

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加速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面开展,也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老师在如何运用好思想政治多媒体课件教学方面,总结出了很多有益的,值得学习的经验。至此,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教学有一部分被带到课堂里,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已逐渐被更多思想政治教师运用。

2、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运用存在的问题

(1)课件是课文内容的重复。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做法大多是使用教科书自带的电子课件,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备课,拿来就用,不做适应性修改。老师没有参与到设计教学内容里,甚至只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课件内容的复制,然后添加一些图片,失去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教师有了一种惰性思想,没有知识的创新和自己的思路。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多媒体课件的现状是让人担忧的,没有创新和传统教授就没有区别。

(2)忽视与传统教学结合。在多媒体的教学下,学生接受知识更为容易,图文并茂的形象教学是抽象知识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生在课堂上达到了一个最佳的课堂效果,也是教师乐于看见的,但是,问题在于多媒体课件的选择性很大,导致了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使用时盲目贪多,使学生一时间难以消化知识。甚至把多媒体课件作为一个播放器,如此一来,失去多媒体教学的意义。此外,多媒体课件的信息承载量大,重难点知识给学生影响不深刻容易遗忘,很难完成预期的教育目标。比如在《神奇的货币》这一章节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的是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其流通规律和公式。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将书本内容简单复制叠加的话,枯燥的概念让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货币的职能和流通的手段,过多的理论也会让学生吃不消,思维僵化,变得只会抄写,听讲来不及自己理解消化,知识点不能掌握。

(3)师生缺乏交流。多媒体是一个教学工具,最终是服务于课堂的教师行业学生的,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一些教师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在多媒体教室投影机的照明局限,有必要拉厚厚的窗帘,关掉灯,在这黑暗的环境中,老师坐在电脑前,虽然面对着学生,但不能看到学生的面部反应,学生看不到老师的脸,有的老师只是盯着电脑屏幕读内容或操纵计算机演示多媒体课件,也没有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而且多媒体的课件都是教师提前做好了的,在课堂上只能小部分的修改不能大范围的根据学生进度修改教学设计,课件在一定程度反而制约了教学的进程,教师没办法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教学,多媒体信息的先入为主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下降,束缚了学生思维,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也没办法向教师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教学运用的建议

1.创新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根据不同学生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在一个共同的学习时间里学习状态不同。课件设计坚持以教学内容的最优化。选择信息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时间性。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环境要求,符合学生现阶段年龄心里上可接受的思想理论。教师设置一些疑难问题,展示答案之前,让学生思考,讨论。同时,设置课件内容循序渐进分步分条来引导学生提示学生,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课件同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时,应让学生重视内容,不依赖多媒体,教师多用语言引导学生成长。教师应注重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才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这一课来说,教师在课件中创新教学内容,把知识点进行转化,变成生活中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方面,以图片的事例来说明,然后循序渐进、条理清晰的向同学讲授,把联系的定义先提出来,任何事物都有联系,事物的内部要素的联系,及其相互的作用,用画图来说明这个问题,就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东西。接着就能向同学们展示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和方法论意义。这样有了最开始简单的事例图片铺垫,后面的内容学生们就觉得有吸引力,会有主动联系之前的内容。因此,正确在创新多媒体课程内容的同时注重课件同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政治课件范文4

一、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含义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善于创造和使用符号的动物。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凭借符号,人能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信息加工,并在人际之间进行意义交流。关于符号,符号学先驱皮尔斯认为,“符号是某人用来从某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某种东西。”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指出,“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符号代表事物,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片、姿态、表情等”。根据以上描述,PowerPoint课件中传达教学信息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均可看作是符号。符号具有物质性和概括性,教师综合运用课件中的多种传播符号将知识和信息经过编码转换成可视、可听或可触摸的,学生根据经验进行符号解读及辨别意义。

复杂信息的表达离不开符号系统。符号系统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符号按一定秩序和内部规则组成的有机整体,而多种符号借助于编码组合而成的PowerPoint课件就是一个符号系统。所有系统往上或往下都有多个层次,系统只对于低一层次的系统即要素来说是系统,对高一层次的系统来说则是要素。在PowerPoint课件中,由各种符号组成的单张幻灯片构成了一个低级的符号系统,而整个课件是一个较高级的符号系统,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各个层次符号系统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二、PowerPoint课件中符号形式的单一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1. 符号单一化问题是一个需改善和解决的共性问题。课件符号系统中的符号形式单一化是指表达教学内容和传递教学信息的符号形式少,一般文字符号比较多,而图形符号、音频符号等很少。李孝诚和刘兆丽于2011年对安徽、山东和江苏等省相对较富裕地区及电化教育设备较好的32所中学的247个课件以及相关网站资源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近15%的课件制作比较粗糙,和传统的教案没有太大的区别。笔者从桂林市高中政治课教师在教研活动所使用的课件以及访谈调查中,发现为数不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出现符号种类单一这类共性问题。他们借助PowerPoint传递教学信息,只是将其作为教材或参考资料的移植,主要还是通过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等视觉表征来呈现教学内容,而音频符号和视频符号等听觉表征则很少用到。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访谈中表示,他们一般处理知识点时常用文字符号来呈现逻辑推理顺序和概念,然后再展示该记的考点或考题。根据冗余效应,学生在面对多样化的信息表征形式时,如果在课件中用单一的符号形式就能表征完整且明确的教学信息时,教师可以用其独立呈现知识点,从而避免学生的外在负荷。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文字符号处于戴尔经验之塔的顶端,抽象程度较其他形式的符号要高,相比之下缺乏直观性和形象性。而且不同形式的符号之间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互相进行转化,只用文字符号去表征知识点不仅发挥不了课件生动形象、趣味性、交互性等优势,还很容易局限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不易于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同时还会降低学生的心理可接受程度及学习兴趣。一部分教师在访谈中还表示这样做会增加课堂容量,这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课堂讲授容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学生的课堂知识容量在增加,学生一个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是一定的,若超出了就是无效信息。

2. 符号形式单一化问题的解决对策即符号多样化。PowerPoint课件中符号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文字符号、图形符号、动画符号、视频符号等。不同表现形式的符号在表达意义方面的特性、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如动画符号是将一系列静止画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它形象生动,特别适合用于表征事物的形状、形象、空间结构、地理位置等。高中生对于社会政治已有一些接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参与的倾向,往往是多种接受动机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如果缺乏接受兴趣,接受过程就会显得过于枯燥,从而影响接受效果,导致丧失持续接受的毅力和恒心。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目标能否实现、效果能否体现,不是取决于教师的自我判断,而是取决于大多数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发接受的程度。学生的接受是唯一的门户,只有打开这扇门户,外部世界才能进入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课件制作中符号形式要多样化。

3. 符号形式多样化的途径。符号要“多样化”并不代表符号一定要尽可能的“多”,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处理的需要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号形式或符号组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意义的把握。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的符号具体化、形象化,不同类型的符号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它们在表达意义方面存在着共性和连接点。如房子、手机、洗衣机、电冰箱等,既可以用文字符号来表示,也可以用图片、动画来表征。根据视听教学理论,用比较感性、具体的图形符号、视频符号或音频符号去转换比较抽象的文字符号或两者同时使用等,会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表达。另一方面,人类信息加工系统包括两个独立的通道,即加工听觉输入与言语表征的听觉通道、加工视觉输入与图片表征的视觉通道。Mousvai等人相关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中使用‘视觉表征+听觉表征’呈现几何样例比单纯用视觉或听觉方式呈现的效果更好,学习者的迁移成绩更高”。不同表现形式的视听符号组合指向同一学习内容所形成的相关视听觉意象相互一致时,能引起视听信息的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能在达到最大信息量输入的同时降低认知负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根据“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可接受性,去选择合适的符号或符号组合来表征教学内容。

三、PowerPoint课件中符号系统整体不协调问题及其对策

1. 符号系统需要整体协调。PowerPoint课件制作中符号系统、整体、协调,是指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树立整体观念,既要注重课件各个层次符号系统的联系和统一,又要注重形、声、色之间的协调,形成最佳组合的整体效应。一方面,课件的制作协调、美观,具有可观赏性,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这是推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符号系统整体协调使信息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辨认和识别,防止其视听感官疲劳,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易于接受的同时还乐于接受教学内容。

2. 符号系统整体不协调的主要表现。笔者对某些重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课件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课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符号系统整体不协调的现象。

(1)幻灯片所采用的母版和子板不统一,部分子版所使用的图片没有进行处理和加工,页面有干扰教学内容的文字,部分页面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

(2)课件的关键标识设计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呈现没有层次感。

(3)字体和背景色彩搭配有待改善,如幻灯片背景颜色是浅灰色,字体本身采用的是绛紫色,字体背景颜色采用的却是黑色,视觉效果过于昏暗,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4)页面比例不协调,文字和图片的排版出现头重脚轻或者倒金字塔的失衡现象。材料题排版几乎都是水平方向。

(5)整个课件没有设计导航菜单,不易于进行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此外,课件出现视频与幻灯片分离单独播放的现象。

3. 符号系统整体协调的解决对策。在制作PowerPoint课件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将PowerPoint课件的特性和美学特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之贯穿于整个符号系统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激起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PowerPoint课件在加工和整理多种符号形式的基础上,由投影仪或液晶电视等平面媒介来进行播放和演示,从而呈现出教学信息的二维画面。PowerPoint课件的制作也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文字、图形图像、色彩和版面编排是平面设计的四大要素,在课件幻灯片页面制作过程中也需注意这四大要素应用的原则。

(1)课件画面的复杂度、清晰度等要与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教学内容相一致。部分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课件中加入一些无关主题的动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做法可能会导向学生注意学习内容,但是这类冗余信息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关注点发生转移,造成工作记忆空间的浪费,以致于学生外在认知负荷的增加。在PowerPoint课件中,教师要注意页面内容的整体协调以及内容的清晰简洁,避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外在认知负荷,如使标题、菜单等保持统一,若它们在屏幕上变化不定,学生思考的时间就会增加近乎一半。

(2)课件的关键标识是配合教学设计对教学中重要及主要的内容,用特别的记号在课件中进行标识。它可以提高课件的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重要内容的记忆及优化教学效果等。根据Mayer等人提出的标识效应,课件中运用标识技术能够引导学生快捷搜到选择的信息,并使其注意指向相关的信息,其实质是降低外在负荷,从而使工作记忆富余更多资源或能量进行其他高级的认知操作。教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感,如在一个好的课件设计中,字体的大小、粗细、颜色等都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3)在多媒体课件中注意幻灯片页面色彩运用要恰当。色彩对于屏幕组织提供更好的结构和意义表达。不同的色彩会引起学生不同的视觉感知,要统筹兼顾处理好背景和文本、背景和图形、普通和重点之间的呼应及相互制约,做到对界面色彩的整体把握。合理地选择色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组织,如蓝色使人感觉安静,便于思考等。一方面,文字和图形、图像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图形图像要进行加工处理,可以通过对图形、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尺寸、分辨率、色彩模式等的调整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具表现力。另一方面,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文字符号,如果文字符号和所衬托的背景颜色相近,那么所要传递的教学信息就不能清晰呈现,就会影响视觉效果。

政治课件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政治 教学实践

一、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长效性

思想品德教育不同于其它理论学科,在学生的政治教学中具有现实意义,教学质量的好坏,不能仅从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和卷面成绩来衡量,试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但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并不能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科学呈现在试卷中。所以,初中政治教学要注重差异化,立足长远,从学生日常一点一滴的生活表现来看待初中学生政治差异化教育的实效。

(二)政治差异化教育主体多方共存

教育的受益者是学生本身,而教育的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了学校的责任外还需要家长和学生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自主能力;而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学校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爱能力,通过不断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来促进社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同受益。此外,学生平时接触的社会人群也会对学生自身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形成随风倒、随大流的不健康心理,从而严重影响到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的长效发展。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及突破点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容易对未知世界产生强烈好奇心,喜欢意气用事,不理智、不客观、更不能准确判断是非曲折,所以很容易染上社会不良气息,使教学工作事倍功半。但近些年来,针对马路上摔倒的老人到底扶不扶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质疑和讨论,这是一种不良社会风气,所以很多学生遇到实际情况往往不敢去扶。因此,课堂思想品德教育接受的教育理念很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政治教学效果不太乐观;随着高科技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充满各种暴力、色情、血腥场面,初中生很容易受其诱惑,因此会严重侵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策略

学生在性格、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具体内容和教学环节,针对个人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有重点、有侧重地展开教学,科学地对学生的表现和行为作出正确评价,使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检点自己的行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自省、自我反思的方法减少家庭和社会外来的负面影响,有效促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长远性。

(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性和发展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具体条件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教学也要相应地作出调整,学校和家长要树立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开展政治教育,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避免过时的封建迷信进入课堂,教师也要不断加强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消除腐朽思想因子困扰,积极引导学生塑造完善的社会人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名族传统美德,要不断培养学生敢做敢当的生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正义感、道德感。

(二)扩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在课堂教学《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基础较差的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我国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历史人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历史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为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多传授一些历史、科技和人文的史实来让其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性和爱国热情。

(三) 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情境化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学生带入这个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有效的学习,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时,创设了一个情境:放学路上,初中一年级的小强被两个陌生人拦截到偏僻角落,威胁恐吓并索要钱物。这样的情境中,如果你是小强,该怎么办?通过这个情境,同学们认真思索如果身临其境该怎么脱离危险,从而讨论并归纳出面对侵害怎样保护自己。

(四)教师要精选案例,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和认知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靠案例来融会贯通,案例的选择直接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和父母沟通”为例,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要突出时代性和代表性,通过事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精选一个符合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如可以选择湖南卫视之前热播的《变形记》来增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通过易虎臣这个角色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剧中主人公的人物命运和错误的生活行为来警示学生不良行为的危害性。

四、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教师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案例转化为自己内心的生活道德准则,这样不但为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发展。

政治课件范文6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 多媒体课件 设计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实践证明其任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多、更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及实现教学目标。现如今,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充分运用,政治课堂上也出现了新的元素。例如,图片、声音、视频等。通过这些资料,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理解知识。可以说,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鲜活、形象。本文笔者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及经验,对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运用进行了梳理与提炼,从而最大化地实现相互促进与交流的宗旨。

1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特点

1.1 课堂生动化

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以往无法表述或演示的内容,通过具有生动的画面、立体式的视觉信息以及伴有声音的图像内容等得到了有效的呈现。其打破了传统空间上的局限,使教师的讲述更加形象化、生动化,简化了以往课堂教学中部分较为繁琐的过程。

1.2 质量最优化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以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最大化地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教师在较为短暂的时间里可以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得到了最大化的激发,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接受。

1.3 知识复制化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另一个优点是具有重复教学(学习)的功能,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课下通过自行点播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当然,教师也可以将学习包放在网络上让学生课下观看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从而有效地进行对知识的温习、复习以及重难点巩固。

2 高中政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运用

2.1 立足于教学内容的熟知

教师要进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其前提必须要对所教内容充分了解与掌握,只有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我们所设计出的课件才能是有效的。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脱离或者偏离这一前提,所设计的课件必然会成为分散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精力的导火索。

2.2 立足于学生的充分分析

教学的实质是服务学生,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实现这样实质问题必然要在充分分析好学生的前提下实现。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人而异地推进政治课程的开发,建立富有特色的多元化课程。分析学生,必然要知晓他们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现状等诸多问题,所以教学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同时,教师也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了解与分析。

2.3 立足于技术的熟练掌握

多媒体软件的设计除了上述条件之外,更大程度上还要立足于软件技术的掌握。换句话讲,如果要设计出一个具有较强效果的课件,对所应用的软件熟悉程度是有很高要求的。计算机水平不同的教师设计出的课件教学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掌握一种或几种课件设计软件是当今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2.4 立足于教学资源的积累

如果试图设计出一个较为满意的教学课件,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因为,在设计过程中仅仅靠教学用书或者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远远不够。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者自行研究的过程中所积累下的一些资源就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资源有重点、有计划地加以积累,从而在实际需要时对其最大化的使用,发挥它的使用价值。

2.5 立足于教学实际的需要

鉴于一些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认识的偏差,笔者建议我们的教师应该注重课件设计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而不能被多媒体课件所支配。课件仅仅是辅助我们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载体或者手段。我们也会常常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占用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导致一节课中,教师自说自讲,学生在看戏,最后形成了课堂无亮点、重点不突出、目标无实现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在课件设计上过于追求完美,尤其是在显示效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而在实践中其所发挥的促进教学的作用却很小,因此,类似这样的课件就属于无效之作。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教学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开辟了一条捷径。其多样的教学手段将抽象变为具象,将枯燥变得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收知识。但是,万事万物都需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就意味着适得其反、事倍功半。笔者所提倡的是基于传统教学的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集思广益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多媒体软件的最大特点,真正意义上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公主岭市第一中学,吉林 公主岭132000)

参考文献:

[1]侯丽洁.多媒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D].山西: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严竹娟.探讨高中政治多媒体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4(1).

政治课件范文7

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媒体课件板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主要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活动的。那么,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板书是否仍具有存在的价值?绝大多数教师对此持肯定的看法,认为两者需要兼顾。但事实上,我们在深入中学听课时发现,不少政治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往往忽略板书,常常出现“零板书”现象。由此可见,厘清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关系,使二者有效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一、多媒体课件和板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各有优势

1.多媒体课件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优势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教材观的转变,政治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开发、利用和呈现更多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兼备,便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教学材料,让学生获得的信息比政治教师单纯口授更加形象直观。这样,思想政治课抽象的概念、观点和原理以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播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总量中,仅有11%的信息来自听觉,而通过视觉渠道获得的信息占到80%以上。多媒体一方面拓宽了教学信息传递的渠道,给予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增强了教学信息的表现力和渗透力。另一方面,政治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引入和呈现时政材料、热点新闻、典型案例等相关教学资源,节省了课堂时间,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为学生能力的养成、情感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3)有利于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多媒体可以凭借丰富的视听效果创设更为生动、直观、具体的情境,把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让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容易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带来心灵触动,有利于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真正实现“三维”目标。比如,在《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第八课的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中,有教师在“拓展提升”环节通过在悲壮的背景音乐《征服天堂》中播放视频《祖国河山在哭泣……》,让学生深切地感悟到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情感。

2.板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长处

(1)理清思路,把握教学节奏

板书是与教师的讲解、提问、演示以及学生的思考、讨论、活动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在师生的活动中不断形成的。通过板书,一方面,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的思路不断得到梳理,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合拍、共振,有效引导学生的活动;另一方面,适时的板书避免了知识传授的高密度,留给了学生回味、思考、消化和吸收的时间,有助于教师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课堂节奏。

(2)梳理知识,揭示逻辑关系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能够清晰地呈现出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和要点,明确突出教学重难点,这样使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构成面、形成体,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此同时,板书能够揭示教学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更加明确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讲解分析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促进知识间的融汇贯通。

3.艺术整体,积极影响学生

独具匠心的板书不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也是由文字、符号、线条等组成的艺术整体,既能产生美感,陶冶学生情操和进行民族文化熏陶,也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如教师的教材分析处理能力、文字概括书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书写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多媒体课件和板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与板书作为辅助教学的两种手段各有优势,一方的优势往往是另一方的不足。所以,二者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具体体现在:

1.从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看,是流动与静态的融合

多媒体课件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推进,页面不断翻转,内容不断更替,弱化了各页面教学内容间的逻辑关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保存和对知识的掌握;而教学板书相对来讲是静态呈现的,可以一直保留在黑板上,直到一节课结束。流动的信息,总需要相对静态的内容予以凝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梳理和整合,及时巩固学生的记忆。特别是对思想政治课中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或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内容,以及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板书恰好充当了这一角色。

2.从呈现的内容特点来看,是细节与主线的融合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更多的是细节内容,如概念的分解、案例材料、问题情境以及师生分析、交流的结果等,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是块状的、局部的。尽管有教师在一节课结束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但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而板书则像一条主线一样,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将各部分内容归类并串连起来,适时地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逐步感受知识建构的过程,逐步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教学的重难点。

3.从学生知识的获取来看,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

多媒体课件能够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和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特别是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呈现的内容,如历史画面、不易亲历的场景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和充实,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信服教师所传授的理论。在政治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体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些认识也许是不甚正确、或缺乏逻辑性的,但在教师深刻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不断理清思路、澄清认识,进而形成正确的观点,而这些正确的观点往往就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板书的内容。这样,学生也就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有利于学生实现“知―信―行”的转化。

4.从教学过程的展开来看,是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课前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上使用时不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信息传输具有单向性;而板书则是在教师的引导、分析与学生的思考、活动、体验中不断形成的,不仅可以呈现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内容,而且能够把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鲜活的思维成果留存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成果进行提炼、整合,适时调整板书结构,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设计的弹性,以更好地满足灵动多变的课堂教学需要。

三、多媒体课件与板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要与板书相互融合,形成合力,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不仅需要在观念上对二者进行正确的价值定位,而且还需要充分考虑二者在设计、呈现、谁为主导等方面的问题。

1.正确的价值定位

多媒体课件与板书,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各有优劣,但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都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二者若有效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更好的服务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在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板书要提纲挈领,条理清晰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板书设计要字斟句酌,更加简洁条理。要简明扼要地准确概括教学内容,揭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体现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及结构体系,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板书的作用,又减少了板书时间,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保持课堂教学的紧凑性和连贯性。当然,板书设计若是新颖别致,实现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将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课件要简洁精要,主次分明

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但也不能把自己要说的话,想让学生识记、理解的内容以及教材上的相关段落不加选择地都呈现在课件上。否则,学生会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课件,但不易抓住重点和核心内容,而且容易忽视教师的讲解,同时也减少了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感悟的时间,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忽略了师生间的思维互动和情感交流。因此,课件内容要分清主次,详略得当,概括凝练,把核心关键的部分显示出来,非关键的部分适当隐去。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不高的动画、音响效果等要略去,以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二者要适时呈现,协调同步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板书的呈现要与教师的讲解、提问以及学生的思考、活动、回答等紧密结合,协调同步。否则,难以保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条不紊。比如,板书提前呈现,把结论过早地展现给学生,学生会感到突兀,同时也剥夺了学生思考、体悟的机会,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相反,如果板书没有及时跟上多媒体课件的呈现,则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注意和巩固得不到及时的强化。另外,多媒体课件每页内容的呈现要分层,根据教学的需要逐渐呈现,而不是一下子呈现出整页内容。

5.二者何为主导,灵活掌握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主张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的有效融合,但谁为主导,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尽管思想政治课强调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但大多数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概念、观点、原理还是比较抽象的,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生动的案例材料来论证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体悟。所以,一般情况下,要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但有些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比较近,所需的情境材料靠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就可以满足,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以板书为主。比如,《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一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贴近生活的案例材料,利用板书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参考文献

[1] 韩震.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刘国胜.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政治课件范文8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为媒介,通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是充分利用当代认知心理学原理,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考察与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这点,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其表现如下:

1、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能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趣,增强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而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存在大量的概念、原理,这些概念、原理很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讲解便很枯燥。同时,有许多概念、原理,由于学生对其缺乏感性知识,也使得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利用图形、图像、声音、三维动画技术等综合手段,以大量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采、形象生动,从而增强了教师讲解的可信度。如初二年级的《法律常识》中有大量的概念和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学生学起来很枯燥,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或动画模拟法庭的审案过程,动态地演示要求学生掌握的条文和概念,并利用课件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审案过程,这样即达到授课的目的,又使得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能跨越历史时空,浓缩教材精华,扩大教学容量。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从涉及的学科看,文理兼有;从游历的空间看,遍及全球;从延展的时间看,更是历时上下几千年。尤其是历史知识,几乎在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中均有渗透,这部分内容前溯远古,后至现今,信息容量很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详讲,教时不够;如果不讲或者过于略讲,又会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甚至会妨碍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浓缩教材精华,再现典型历史场景,使学生在几分钟内能跨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纵横跋涉于广袤的多种学科领域,从而有效扩大了教学容量。如初三年级第一课第一节“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这一知识点,教师如果用传统的语言阐述去讲解“惟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生产劳动,才是区分人和动物的根本标志”,势必相当困难。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对比展示黑猩猩用木棍“钓”洞里的白蚁与原始人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进行加工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自然得出结论:真正的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的区别。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扩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有利于变难为易,删繁为简,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便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解决教材重点、难点。思想政治教材中不仅包含许多历史知识,而且还有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由于受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的限制,这些知识往往成了教学的难点。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化难为易,删繁为简。如:初三年级第二课“资本主义民主的特点”一框题中有个教学难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是少数人的狭隘的民主。这一论断学生很容易背熟,但要真正理解它,却较难。在这里,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表明,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无论哪个政党上台,他们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镇压劳动人民反抗上,是没有任何分歧的。

4、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

(1)多媒体教学课件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思想政治课中,有许多概念、原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数量过多,使学生难于记忆;似是而非的概念又使学生难于清楚地辨析。多媒体课件声、图结合,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均充分调动起来,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从局部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再到全局综合,便于学生形成一个缜密的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记忆、理解、掌握。

(2)多媒体课件大容量的信息传输,适时的教师点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学生如果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就难以对事物和问题形成理性认识。思想政治课传统授课方法的不足,便是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认识,而多媒体课件则因为它的内容浓缩、容量极大,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在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教师适时地加以讲解点拨,可以促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了解事物现象到认识事物本质,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政治课件范文9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实践教学需要一定条件,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条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实施条件 问题 对策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及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等文件,都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充分的条件保障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条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校的教学条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条件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力量,是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首先,思政课师资配备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高速发展时期,近年来高校的招生规模稳步增长,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跟不上招生数量的增加,师资配备不足。思政课教师在承担大量思政课理论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基本没有精力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近年来,新进的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较多,中老年教师比例越来越小,青年教师比较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教学经验;有的思政课教师半路出家,并非思政专业毕业,缺乏正规的思政专业的教育和培训,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其次,一些思政课教师对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晋级主要看科研成果,实践教学方面没有定量标准,而实践教学的效果只作为参考甚至不计入参考项目,使得一些教师感到实践教学无关紧要,影响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一些思政课教师认为开展实践教学太麻烦,带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吃力不讨好,同时担心在外出实践的过程中出现意外而承担事故责任。

再次,一些思政课教师组织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不足。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策划、组织、协调、总结和评价能力,才能使实践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目前有些思政课教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能力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一方面,一些老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甚至忽视实践教学的作用,或者是过多依靠经验,缺乏创新意识,在组织指导实践教学中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一些青年教师自身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不丰富,造成在组织和指导实践教学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使用不合理

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覆盖面广、参与学生多的特点,要充分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没有经费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目前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经费短缺和经费使用不当等问题。一是经费投入不足。无论是在校内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红歌赛和邀请专家学者作学术讲座和报告等活动,还是到校外参观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此外,实践教学设备和资料的配备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由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减少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造成实践教学经费不足。二是实践教学经费的使用混乱。一些高校虽然设立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也列入了学校的财务预算当中,但是该经费常常被挪为他用,还有的高校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和使用缺乏有效监管,造成浪费和重复投入,导致实践教学经费使用率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到位

近年来,一些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地建立了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基地的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可用的实践教学基地资源数量不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常都会选择在历史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等。在实践中,因为高校众多而实践基地资源有限,造成“僧多粥少”,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积淀不深的地方,可用的基地很少,资源的竞争更激烈。二是缺乏长远规划和互惠机制。有的高校仅仅是依靠双方领导的私交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便挂牌签约。挂牌之后只是进行走过场式的参观,便草草了事,没有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也没有形成互助互惠的合作机制。

(四)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发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能、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一些高校存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评价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1.实践教学组织机构不规范。目前仍然有一些高校没有独立设置专门的思政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没有成立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也没有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有效监管。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责任归属不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没有形成合力,这就容易导致实践教学往往由指导教师“单打独斗”,实践活动重复开展或者没有开展,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一些高校没有按要求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分数和学时,实践教学不被列入教学计划,得不到实质上的重视。一些高校虽然将实践教学纳入了教学计划,但是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也没有有效的监督和保障,使得实践教学随意进行,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不明确。当前,一些高校都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基本是把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考核评价依据。有的高校只注重实践教学的形式上的热闹而忽视实践教学的成效,导致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和严肃性。

二、改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条件的对策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搞好实践教学,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改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条件。

(一)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相应数量的教师。各高校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按照在校学生人数1:350—400的比例,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引进工作。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将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人才选拔引进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在确实无法短时间内引进思政课教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增强教学力量,比如可以在辅导员、行政管理队伍中选聘一些符合相关条件的兼职教师,也可以返聘一些退休的思政课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

其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除了邀请专家到校内举办学术讲座和报告、和兄弟院校的同行交流实践教学经验之外,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只有教师开阔了视野,了解了世情、国情和民情,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再次,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既要合理地安排教师的理论教学的工作量,又要科学地计算实践教学的课时量,不仅要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经费的划拨,还要对实践教学的课酬予以合理的计算和拨付。要坚持奖优罚劣、奖罚分明的原则,鼓励先进。在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考核中,要将实践教学的工作量、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评价作为考核内容。

(二)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和合理的使用

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高校必须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并将其纳入学校的年度预算计划之中。除了学校的经费之外,思政课教学单位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给予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力的支持。高校必须制定完善的经费管理制度,提前制订好实践教学经费的使用计划,严格审批,层层落实,定期检查,保证实践经费落实到位,做到专款专用。

(三)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首先,高校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中不应仅盯着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而是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政课的要求,建立一批诸如科研单位、城市社区、福利院、救助站、“老少边穷”地区等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

其次,与实践教学基地意向单位进行广泛沟通,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在达成意向后,按照“签约挂牌、明确义务、优势互补、双向受益”的原则开展合作,为长期稳定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高校在用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四)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独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党委宣传部、学工处、团委、教务处和思政部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思政部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及时处理实践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其次,建立完善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机制。高校要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有关政策,切实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落实好学分和学时,使实践教学真正获得重视,并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师资和经费落实到位。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高校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制度,明确思政课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原则、目标、要求、方法、课时、工作量计算等,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一样,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考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高校实践教学的考评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于实践教学中取得明显成果、考评成绩优秀的师生,应该给予适当奖励,发挥考评的导向性作用,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政治课件范文10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既是课程实施参与者,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领者。教师如何参与课堂,如何引领课堂,将最终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转变角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政治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

1.确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1.1教师应该确立新的教学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新的教学观主要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传授知识、支配教学,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在大家认为比较枯燥的政治科教学中,这就造成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切实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产生反感情绪。面对新课程改革,政治教师可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这种学习既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深层次的体验,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学科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让学习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动,把教与学变成相互提供、相互促进的一种动态的完整的学习过程。

1.2教师应该确立新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新的学生观总结为学生是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性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每个学生可能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会千差万别,能力潜质层次不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积极关怀,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由传统的"主导者"向"

平等中的首席"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体会、经验等,而不应仅仅是学科知识,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学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时起个性得到发展。

1.3教师应该确立新的教师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新的教师观体现在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是新课改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所以教师要对可能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规律相应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们要多多的关注时事政治,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然后充分考虑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让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问题、答案和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得此理论的方式方法。同时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更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共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使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2.自我充电、加强合作、进行研究反思

2.1提高自身知识能力,加强与他人合作。新课改的综合化特征要求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把握角色,建立多元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呼唤"全才"而不是"专才",所以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博览群书,同时与其他学科、其他年级的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此外,也要与家长、与社区进行合作,真正成为"合作者",因此教师不仅要种好自己的"自留地",还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从而使自己的学生能健康茁壮成长。

2.2进行自我反思,成为动态的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仅纯理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对实践的研究,对自我教学进行反思、研究、改进。传统的观点说:"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新课程指出:"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强调的是双赢思想,教师不仅要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懂得教学艺术,不断研究总结,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员",提高自我。

3.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在新课程中要摆正角色,把握角色,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自我意识觉悟的提高是内在原因,而外因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教师的培训则为外因,我们不能忽视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应从以下方面加强教师培训:

3.1知识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知识积累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要通过开设教师专业化课程,同时要培养教师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做研究型教师,将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学术研究能力,让教师做到先"研"后"教",教中有"研"。

3.2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走进了课堂,对教师应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网络实际操作能力,重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

政治课件范文11

关键词:政治教学;时政教学;方法探索

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受教育的各个阶段,其目的不在于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在于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提升社会道德感、保证正确的思想方向、了解社会政策,培养一定的法律意识。因此,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其中时政教育更是政治教育的重要板块。在政治教育中,时政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政治课堂内容繁多,包括哲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时政教育等,而时政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接近,其实践性更强,更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行动中接受教育。

一、规范课堂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课堂纪律,以保证良好的授课、学习环境是上课的前提基础,而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赖于课堂纪律的制定与实施,任何课堂要想保证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授课与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需要制定课堂纪律,规范课堂环境。虽然一般而言,课堂纪律需要班主任负责,但是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堂纪律规范,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这会大大提高授课效率。因为政治的课时安排比较少,一般被认为是“副科”,学生重视不够,课堂积极性不高,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对此,教师在学期开始时,先要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课程任务,知道本课程的授课要求,制定具体的课堂要求,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重视程度,端正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态度,并能保证该课堂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教师授课的环境保证。

二、做好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的开始阶段,导入的成功与否甚至决定该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要认真准备课堂导入。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保持学习的热情,探索课堂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做好情境导入,即根据课堂授课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能做好心理准备,尽快进入课堂授课环境。时政教学的课堂导入,则可以根据即将展开的授课内容,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设置相关情境,拉近学生与授课知识的距离,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情境选择。例如,在讲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章时,可以先从电视经常报道的人民代表大会谈起,进而讲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及宗教制度等,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新的专业认识。

三、加强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

时政教学更注重政治的生活化教学,即利用最近生活中出现的政治事件解读相关的政策,使学生从事件表面能够深入事件内部,掌握政治专业知识。因为政治问题是彼此相互关联的,一个事件包含很多政治知识。因此,在进行生活化教W时,教师可以选取与授课内容最相关的事件进行专业解读,让学生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真正了解政治问题。加强政治的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政治的神秘感,让学生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更可以帮助学生在对生活事件的分析中理解政治理论,提高政治素养。例如,在讲解“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节时,可以从村民选举村官讲起;在讲解“生活与消费”一节时,可从学生最近的消费情况讲起,列举买东西时的情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件讲起,可以加强学生分析事件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注重实践教学

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使学生了解当今的社会政策,保证学生思想路线的正确性,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后,能够分析生活中的政治事件,明辨是非,确保自己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体现自己掌握的政治理论。因此,学校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运用中体会到政治的实用性及重要性,继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

政治课件范文12

关键词: 信息技术;政治课;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50-01

1.政治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是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长期以来,政治教师难以走出"课难备、书难教"的困境,而学生也面临"不好学、不想学"的尴尬局面。这是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遵循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讲授——板书——讲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思想政治课沉闷、枯燥、空洞"几乎成了师生们的共识。尽管政治课的教材时常更新,可读性大大增强,也缩小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但始终跟不上纷繁复杂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节奏,这是学生抗拒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因素。

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渠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也为政治课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从教材、学生、各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政治课的灌输模式,让鲜活的东西融进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2.运用信息技术,政治课成为有"米"之炊

2.1信息技术让政治课声情景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如果单凭教师的着意讲解和渲染,显得费力、枯燥、空洞,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于有信息技术嵌入政治课,就能将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声响,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奋点",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内容观点的整体感悟,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比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我先播放了一段在金店里争相购买"幸运猪"的消费者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调动起来了。由此,让学生自己从中悟出要理性消费的道理。又比如,在讲《价值规律》的时候,我下载播放了一段农民种植大白菜销路全无而大为苦恼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大白菜价格大幅下降的原因、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很自然地就让学生带着疑惑进入课堂学习。在课堂的结尾又建议学生给案例中的老大爷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拓展学生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信息技术让政治课成为信息传递的"巨无霸",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大容量、大面积、高速度的特点,让政治课成为信息传递的"巨无霸",通过这样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不只局限于课本内的内容,而是开展横向、纵向的联系,由浅入深、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突破了政治课45分钟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政治课堂的生动性、互动性、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协作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在讲《法律护我》时,从网上下载了精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自己去观看、交流、评价,加强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给学生一个校园安全的新闻,让学生自主上网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并自主分析资料与教材原理的关系,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政治课巧为有"米"之炊的若干实践

3.1情景导入。运用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设置情景或利用设问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学生通过感受情境,对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例如:《勿为恶小而为之》一课,可以利用未成年人犯罪的资料,以生动的情景让学生进入求知者的角色。

3.2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用POWERPOINT展示学习资料,以教材内容为范围,教师进行简单而必要的提示和设问,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互动的学习和探讨。比如,在讲哲学中"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自己分组,每个组都要准备一份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的家庭背景、生平、基本主张、现实意义等,只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到网络中搜索素材。在获取信息并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之后,各小组又把掌握到的资源制作成一个课件,在课堂上展示,与别人一起共享成果。查资料、选材料、制作课件、阐述小组观点并进行全班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炼了能力,而且对各思想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哲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3.3反馈总结。这个部分教师可以用简单课件,以各种形式进行测试(其中应该以学生的自我测试和自我小结为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及与教师的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讲解。例如:《对不良诱惑说不》一课的测试反馈中,让学生在掌握大量资料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掌握应对不良诱惑的方法。

3.4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一个课件做得质量如何,将会直接关系到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如果仅仅是将课本的内容单调地以板书的形式投影出来,对学生来说跟传统的政治课堂教没有什么根本区别,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要做一个高质量的课件,在内容、设计、链接等方面都要求具备一定的制作水平。对政治教师来说,做课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网上直接下载,然后略作修改就可以了。这样的课件并不能完全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第二种是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自己动手做课件,这样才能尽快适应新课标的改革,才能适应教学现代化的新形势。比如我做的课件《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课件,充分插入了音乐、动画等信息技术元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营造的互动学习环境支持下,政治教师必须更新教学和评价观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努力整合政治课程,提高政治课的技术含量。笔者深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教学的逐渐完善,只要政治教师不断探索,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与积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能使政治教学永葆活力,让学生爱上政治课、乐学政治知识和理论,更好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整合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的学法创新实践与思考》,幸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