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审计专业

会计审计专业

时间:2023-06-01 09:09:09

会计审计专业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1

论文摘要:就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务操作,在培养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能创新”的要求,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根据目标进行教学研究、分析。

会计与审计学专业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其中融合了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审计等各方面的内容,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中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实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当然要承担为会计与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掌握会计与审计专门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的重任。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为如何培养合格的会计与审计人才进行积极探索。根据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对会计与审计对象的选择,对合格会计与审计人才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会计与审计人才总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在总体数量和总体结构上要满足不同会计与审计主体对相应会计与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有效实现其审计目标的需要,培养的审计人才既要满足企事业单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不同需要,也要满足各个重要行业的特定需要。二是会计与审计人才个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满足财政财务信息真实性、财政财务活动合法性、经济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复合性要求,无论是会计、审计人员,都必须掌握相应知识和能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现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弱点。

针对行业的需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很早就认识到会计与审计教育事业的产品是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会计与审计事业的发展。为此,我院会计与审计学专业不断研究审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国家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预测,会计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增多,审计机关审计人才,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审计业务比重的增加,审计机关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会计与审计学专业立足国家审计,开发特色课程,实施特色教学,树立专业品牌,近年来该专业先后开发了基础审计、财务审计、审计电算化等特色课程,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会计与审计实训。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明显增加。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就业层次较高,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我院现况

资料显示,我省十所高职院校里只有有2所设置审计专业或审计专业方向,有6所设置了会计专业,这只是会计与审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设置在管理学专业之下,从2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来看,对会计与审计人才以培养社会审计人才为主,而这种专业设置,缺乏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门审计人才培养的功能,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审计人才总体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断,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总体结构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一些高职院校要么没有会计与审计类专业,要有就是注册会计师培训;缺乏所有会计与审计主体人才的培养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业会计与审计、财政税务会计与审计、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工程投资会计与审计等所有会计与审计门类人才的培养功能。二是我国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以管理学专业为背景,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中难免受管理学理论、思想、的制约,以管理学为背景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难以培养出既有会计操作技能,又能进行财政财务审计,又有绩效、效益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作为学科来说,也难以形成促进审计与会计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台。

三、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调整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优势经过多年建设,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品牌专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划分为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资产评估四个专业方向,体现了审计学专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特点,突出了审计本质性的内涵,而省内开设了同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大多将其定位在社会审计方面,与之相比较,审计学专业整体架构比较合理。财会知识只能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内容,现代审计理论要求我们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文、史、哲和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前提下,向经、管、法方面延伸。为此,会计与审计教学内容设计也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原则,强调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培育其猎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调适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优良政治素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审计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资产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暑期社会实践、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我院2009年该专业的就业去向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其中,在各级机关就业的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事业单位占15%,各类企业占55%,金融单位占20%。

四、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发展展望

1 充分认识管理学在会计与审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管理学是现代审计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关注管理学发展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影响,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就是说,要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角度认识会计与审计的重要性,从会计与审计的对象、会计与审计的定位、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与管理学的关系、审计与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审计与法学的关系等等认识现代会计与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是要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方面准确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同管理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对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今天,可以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学与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这样,在不会把会计与审计单独认为成为“大会计学”。

3 按照现代社会需要优化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首先,要重新设置会计、审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强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科,满足专业培养对基础理论的需要。其次,重新确定专业主要课程,满足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会计与审计工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执业训练。在会计与审计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模块教学,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增加学生对流程、会计、审计程序等的具体认识。同时,在本科教学的后期,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机构财务部门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既保证了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效果,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是一举两得的。

会计与审计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学科必须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颖.对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Zz66免费论文资源网.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2

一、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材和实践基地缺乏

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相对独立,把前后连续、相互影响的审计过程拆成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与实际审计工作相差甚远。教学形式基本上是理论教学中穿插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单个审计理论,但无法深入到专业判断层面,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的划分等都无法融入实践中。审计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内实训、顶岗实训等,而这些实践内容的开展都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实践教材和实践基地。但是,适合高职院校审计课程的实践教材非常少,常见的案例教材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与现实需求相脱离。同时,由于涉及经济秘密和法律责任等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构很少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即使允许去实习,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甚至是无关紧要的工作,实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高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决定了其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与学科型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同样在教师素质的要求上也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但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师大多是出了校门就进校门,虽学历较高,却从未参加过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并且普遍存在知识面过窄、上课照本宣科、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问题,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较差,从而形成教师不愿意承担审计课程教学、学生不愿意上审计课的局面。

二、改进高职审计教学的措施

(一)把握理论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实审计案例库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的审计教学,应与本科层次教学要求有所区别。首先,应理清审计教学的理论内容。审计课程的知识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审计理论知识,二是拓展性知识。前者应该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师应该考虑到理论讲解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选取和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弄懂和理解相关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审计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在讲解相关案例时,穿插一些与此相关的名人轶事,配合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教学效果会更好。对于拓展性知识,教师只要做简单介绍即可,主要让学生自学此部分的内容。其次,应改变单向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前面提到的案例教学法外,还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甚至可以尝试互动教学。例如,选取某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事先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让他们自己上台讲课,使他们充分参与,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最后,应搜集相关案例,充实审计案例库。案例教学对学生理解抽象的审计理论有非常好的效果,但目前的审计案例教学研究开展得很少。一方面是由于案例研究起步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案例质量和数量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应与高校合作,组织审计案例库的建设。

(二)完善实践教材,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使审计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审计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训、专业实训和校外实训。其中,课堂实训和专业实训主要在校内进行,课堂实训是以一个教学单元或项目展开实训,专业实训则是一种综合实训。这两项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实践教材密切相关。好的实践教材融合了教师经验的积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的审计实践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在内容设计上多是以单个教学单元开展的课堂实训,学生无法了解一个完整、连续的审计工作过程。因此,在实践教材的开发上,除了设计单项课堂实训内容外,更要注重综合专业实训内容的设计,建议以某一企业(一般应为工业企业)为模板,使学生能够按照标准的审计程序(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运用职业判断开展各项工作,填写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在审计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应以建立校内仿真审计实训室为主,借助专业的审计实训软件和配套教材进行实践教学。同时,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帮助,与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参与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中,使审计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审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应培养一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的高质量的审计课程师资队伍。第一,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参加相关业务培训,使每位教师可以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多种教学软件,提高上课质量。第二,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第三,与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担任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并且承担本专业部分技能课程的授课任务。第四,定期召开外聘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审计教学工作的建议,并及时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康乐单位: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副主任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3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框架;职业教学改革

一、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对职业能力的定义如下:职业能力是指能够在一个真实工作环境中按特定标准承担工作角色所应具备的能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则认为:职业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履行特定职业角色而必须具备的知识技巧、才能和行为总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对职业能力定义为:职业能力是以一种能干的、有效率的和恰当的态度履行高标准工作的能力,同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还将构成核心职业能力的明显特征归纳为“能够为用户提供价值和结果会计师技能、技术和知识的独特组合”;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委员会的职业能力定义为:在职业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或能够达到雇主所期望的标准能力,从工作结果看是指任何个人在特殊职业中扮演角色时被期望达到的程度;南非公共会计师和审计师委员会(PAAB)已经开发出一套认可模型,认可模型中结合课程框架对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分别定义如下:职业能力是指以本国和国际上的标准完成会计师和审计师所期望完成的任务和角色能力,核心能力是指能够对特定知识、技巧和职业态度的概念及原则加以综合的应用和分析,以便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的能力。参考以上定义,根据中国会计师实务现状和发展目标及对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可以将中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定义为:能够使职业会计人员达到职业职责所要求的水准,并能高质量地进行从业所需具备的职业品格、职业知识及职业技能的集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二、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

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由职业品格、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构成。其中会计职业品格是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灵魂,职业知识是框架的基础,职业技能表现出各级会计人员能力的差异,是知识的实际应用。

(一)职业品格

指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责任感,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终身学习的责任,关注公众利益等。(1)正直诚信和职业谨慎。诚信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会计人员要保持审慎态度和健康的职业怀疑精神,并恰当地消除怀疑,而保证健康的职业谨慎的前提就是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要求;(2)终身学习的态度。终身学习是一种需要发掘的观念和社会认同的价值观,技术变革和知识淘汰的加速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会计人员应具备知识快速的发展和深化的能力;(3)责任感和风险意识。企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4)良好的职业风范,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道德规范,只有坚持客观公正才能使会计行为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公正。

(二)职业知识

(1)基础知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知识快速更新,会计人员要拥有人文知识、艺术知识和外语等基础知识,以便于会计人员掌握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复杂关系;(2)会计、审计和有关知识。会计审计知识在会计人员知识中占主要地位,会计人员应该对自己从事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有深层次的理解,有质和量的要求,了解和把握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等信息;(3)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经济贸易和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网络技术和软件操作等新的技能和知识;(4)组织和商务知识。在新阶段会计人员要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和实践,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和风险管理等知识都要有所掌握,进而才能在复杂的市场和理财环境中有所改革和创新;(5)法律知识。会计人员工作时都要受到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约束,会计国际化加快发展,权与法的矛盾以不同形式展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学法守法,注重法律环境的变化,避免因法盲而做错事。

(三)职业能力

指会计人员在复杂苛刻的环境中履行工作职责所需要的能力。(1)应对改革和发展的能力。经济全球一体化加速发展,社会和经济环境的改革不断深化,要求会计人员拥有应对改革和发展的能力,如持续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管理能力和适应改变自己的能力;(2)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可以接受传达正确的信息,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该能力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专业工作和创新工作;(3)战略管理能力。会计人员要能够对经济发展形式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抓住财务机会规避风险,有助于管理决策。

三、培养符合会计与审计职业能力框架的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途径

(一)制定培养目标

1.专业能力――职业知识的培养

(1)会计事务处理能力。对企业发生的各项会计事务,能够遵循相关管理制度,按规范的业务流程,与相关部门协调一致地推动会计工作有序、顺畅地进行,并有效实现与相关部门、相关业务经办人员间业务数据的传递与交换。

(2)会计核算能力。熟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备熟练的手工会计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熟练地进行手工或电算化的日常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期末处理,编制会计报表。

(3)财务分析与管理能力。具有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掌握基本的筹资、投资方法和运营资本的管理方法,能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并提出恰当的处理意见,熟悉财务计划及预算的编制、执行和控制。

(4)税务处理能力。具有依法合理纳税的意识,熟悉国家各项税收政策,能够正确计算企业各项应纳税额,能够独立合规地进行纳税申报。

(5)会计监督与审计能力。能够在会计核算的同时,有效地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必要的会计监督,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合规、真实合理,保障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正常有序地进行。具备基本的审计查错和纠弊技术。

(6)职业判断能力。能够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根据会计环境和企业经营特点,依照一定的职业规则,对不确定的会计事项或交易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判断和选择。

(7)全盘账务处理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企业从期初、日常处理、期末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直到会计报表分析等各项会计工作,能够对各项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协调,能领导整个企业的会计工作。

(8)点钞及计算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计算器进行各项计算,具备一定的电子表格处理能力,能够制作财务数据分析表格,完成财务信息的统计、分析能力。能熟练地进行点钞。

2.方法能力――职业品格的培养

(1)遵纪守法。“以法为德”已成为现代道德的最本质的价值标准,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地遵守《会计法》和各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它相关的财经法规和制度。

(2)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人们将“诚实”和“守信”视为道德的最高境界,也将其作为对道德的基本要求。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论先生认为,“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他终身倡导:“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诚信应当成为会计行业最起码、最基本的执业理念。会计人员把“诚信为本”原则看成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其正确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3)廉洁自律。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可以说,会计人员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因为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无需强制。

(4)真实可靠。会计人员的职责要求必须以完成符合实际又有利于社会的会计信息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会计作为真实反映社会经济生活规律的职业,其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会计人员只有把符合社会需要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给社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真实性,即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真实记录和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事项;可靠性,即会计核算要准确。记录要可靠,凭证要合法。

(5)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追求的目标。会计人员要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正确理解、把握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制度,不断消除非客观、非公正因素的影响,做到最大限度的客观公正。

(6)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因职业特点经常接触到单位和客户的一些秘密,会计人员保守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单位的利益是其应尽的义务。泄密,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是会计职业的大忌。

(7)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会计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其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避免出现“懒”、“惰”、“拖”的不良行为,牢固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思想,要有“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敬业精神和方便群众、勤奋工作的工作态度。

(8)坚持原则。会计人员的原则意识主要是指对各项会计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的严格遵守、执行和坚持。会计人员在其会计业务工作中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依法办理有关业务,无论是对上级领导,还是对亲朋好友,都必须一视同仁,不讲亲疏。

3.社会能力――职业能力

(1)沟通协调能力。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有效地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各项利益关系。通过良好沟通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和ERP沙盘实训等项目的实施,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制定符合会计与审计专业职业能力框架的课程体系

1.职业素质课

职业素质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数学、大学体育、大学英语、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形势与政策讲座。

2.职业基础课

会计职业基础、经济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经济学原理、管理学、统计学。

3.职业技能课

实用企业会计(一)(二)、成本核算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表分析、审计实务、企业财务管理、预算会计实务、资产评估实务、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财经写作。

4.职业拓展课

高级财务会计、行业企业会计、薪酬管理、财政金融基础知识、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心理学、商务礼仪。

(三)建立符合会计与审计专业职业能力框架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先进的职教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的实践技能、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的表达方式的教师队伍。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技能,根据职业教育理念的要求,结合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的性质特点等方面,对主要课程任课教师提出相关要求,以便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

2.教学资源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以网络课程建设为手段,强化题库、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建设,不断完善各课程教学标准、教学计划,制订各课程的实训要求及标准,建设以实践操作为重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满足会计与审计专业核心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合正记账中心,实现了半年的企业真实业务记账和报税。同时建立了会计示教及岗位模拟实训室,起到以下功能,第一示教功能:在陈列柜、展示柜或墙上陈列;第二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功能:建成仿真企业财务室布局、岗位、传递程序、内部控制的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第三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2个),电子模拟功能:开发或购进国内先进的实训软件,利用会计实训软件进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课程及企业注册业务、出纳业务、纳税申报等业务的实训,电子模拟实训具有“实训――查错――纠错――考核”功能,教师可在上机模拟软件中设置模拟实训的答案或模糊答案,以便学生在模拟过程中运用“查错”功能提示实训错误,并按照“实训要求标准”及时更正,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模拟实训软件还具有考核功能,可实现机上标准化考核;会计电算化实训功能:引进仿真国际先进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仿真企业业务活动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重点强调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如工资、采购、费用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实训,使学生具备应用财务软件进行企业资源管理的基本能力,并就会计电算化岗位分工进行制度设计和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第四企业ERP沙盘实训中心:按照学生会计管理能力训练的要求,建设1个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实训内容为一体的ERP沙盘实训室。通过沙盘对抗模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企业ERP软件模拟实训,对企业运作的全流程进行模拟实践,包括材料设备采购供应、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市场营销、市场开拓、产品研发、人力资源管理、仓储物流管理、资金的筹集、使用与分配等各个方面,涵盖企业的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综合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ERP沙盘实训和软件实训具有提供企业业务处理环境的仿真效果,可由实训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不同的业务流程及业务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相应的“职业角色”和角色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可调动学生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协同合作,作出最优决策,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企业的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了解企业购销存业务处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制造管理等企业综合管理内容,增强学生管理意识,提高其管理能力。ERP实训中心凭借其精良的设备、完善的教学课件、精心构思的仿真实训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很好的实训效果。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了培养符合会计与审计专业职业能力框架的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许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3):31-33.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4

关键词:行业专长;审计质量;操控性应计利润

一、引言

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两个方面,而审计师的行业专长作为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审计师独立性既定的条件下,审计师对客户所在行业的经营流程、行业特征、所需遵循的特殊会计政策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其专业判断能力和审计质量。

近年来,中国审计市场集中度逐年上升,事务所的品牌声誉与行业专长成为客户选择事务所的重要参考指标。国外已有大量的文献研究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市场的影响,总体上来说,国外的研究文献基本上认为审计师行业专长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而目前国内对于审计师行业专长如何影响审计质量因素的研究文献相对来说较少,且结论不太一致。为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本文以2007与2008年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数据为依据,对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二、研究假设

事务所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首先,行业专长事务所具有更专门的审计技能与经验;具有因经济规模而产生的低成本或因知识规模而产生的专精知识。其次,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长是审计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如果事务所对某些特殊行业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了解,则可能无法正确的评价其会计报表对利润的估计是否存在水分。反之,如果事务所能通过行业专长将自己的审计服务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并以此吸引客户且得到认同,那么这个事务所将取得极大的竞争优势。再次,由于行业专长事务所在特定行业中持续地进行专门审计技术、人力、财力、物力和组织控制等方面的专用性投资,当其提供了低质量的审计报告时必然会造成相对于非行业专长事务所而言更负面的影响,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因此行业专长事务所更有激励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尽管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帮助,但也可能因事务所过度依赖该行业而伤害其独立性和降低审计质量。两者的综合效应如何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需通过经验证据加以检验。我们首先设定假设条件:

假设: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三、研究方法

(一)事务所行业专长的度量

采用事务所的行业市场份额作为行业专长的替代变量,变量又分连续变量和哑变量两种。

行业市场份额是以特定行业为出发点,考察特定行业中某家事务所所占市场份额的指标。

1、连续变量(MS)

2、哑变量(MS_D)

若MSik大于或者等于10%,则定义i事务所为K行业的专长事务所,并令哑变量MS_Dik=1,否则MS_Dik=0。之所以采用10%作为划分行业专长的阈值,原因有二:一是国外的相关研究通常将划分行业专长的阈值设在10%-20%之间。二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市场份额的平均值仅为4%,如果我们将阈值定得过低,就会导致每个行业有较多数量的行业专长事务所,这与中国事务所行业专长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不相称。因此,我们借鉴国际标准的下限——10%作为划分行业专长的阈值。

(二)审计质量的度量

我们采用异常应计(abnormalaccruals)指标来度量审计质量。异常应计指标反映了会计师运用会计选择和判断对会计应计项目的操控性程度,包括操控性应计利润(DAC)和异常性营运资本(AWCA)等。一般而言,高质量的审计应当容忍更低程度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水平。

操控性应计利润依据调整的Jones模型和分年度分行业样本进行估计,计算公式为:

其中DAC是操控性应计利润,TAC是应计利润总额(等于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ΔREV是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量,ΔREC为应收账款的变动量,PPE是固定资产原值,上述变量均除以上年末总资产TA。待估系数a1、a2和a3由下列回归方程估计:

TACjt/TAjt-1=a1(1/TAjt-1)+a2*ΔREVjt+a3(PPEjt/TAjt-1)

(三)建立模型

分别以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为因变量,以事务所行业专长为测试变量,建立多变量回归模型:

DAC=β0+β1SP+β2TAC+β3CFO+β4SIZE+β5HlEV+β6AGE+β7NEG+β8BIG4+β9BIG7+β10Y2007

其中DAC是操控性应计利润,SP为事务所行业专长变量,分别采用MS,MS_D表示。其他变量为控制变量:TAC为应计利润总额除以上年末总资产;CFO为营业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除以上年末总资产;SIZE为公司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HLEV为高负债公司哑变量,当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3/4分位数时为1,否则为0;AGE为公司已上市年份数,等于年报会计年度减去上市年度;NEG为亏损公司哑变量;BIG4为国际“四大”事务所哑变量;BIG7为国内“七大”事务所哑变量。Y2007为控制2007年度的哑变量。

四、样本选择

本文所采用的相关数据来源于CCER数据库初选样本包括2007年至2008年在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的非金融行业公司样本。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依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其中制造业由于公司数较多,我们采用二级行业分类,其他行业采用一级行业分类。以初选样本为基础,我们删去了当年新上市公司样本、股东权益为负的样本、;在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时我们还剔除了分年分行业中公司数小于20的样本以降低模型估计误差;最后得到的有效样本数为2178个。本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使用Eview3.1计量分析软件进行。

五、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与单变量分析

表1列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从表中可以看出,行业市场份额(MS)的均值是0.0381(中位数为0.0186),可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平均行业专长程度较低,由行业专长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占全部公司的9.183%。此外,高负债公司占8.999%,亏损公司占11.708%,公司已上市年份约为9年,国际“四大”审计的公司占7.117%,国内“七大”审计的公司占25.666%。

上述结果尚不能确证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之间真实的相关关系,原因有二:一是只考察了行业专长哑变量的情形,而没有考察行业专长连续变量的情形。二是没有考虑影响审计质量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变量回归模型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来确定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DAC、TAC的最大值与CFO的最小值和均值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这是由于样本ST天华(600745)上一年的资产特别小,只有14772717.01元,在每一个变量除以上年的总资产时数值就会变大,最终造成DAC、TAC与CFO出现较大的偏差。

(二)多变量回归分析

表2给出了多变量回归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到,当行业业专长变量为行业市场份额哑变量(MS_D)时,其系数显著为负,与预期符号和原假设相同,说明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事务所行业专长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7—200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之间相关性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就总体样本而言,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后,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成正相关。

因此,我们认为应当鼓励事务所加快发展行业专长。应继续加强审计市场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促进审计市场的有序发展,逐步提高审计市场的集中度。鼓励更多的事务所采用行业专长的差异化策略,通过行业专长使自己获得区别于竞争对手的行业审计优势,提高审计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春,鲜文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检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6).

2、常成.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审计月刊,2008(4).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5

关键词:教学改革;审计教学;教学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成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组织体系。而审计教学却面临着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困境。

一、工科院校《审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科院校的审计教学作为会计学专业的重要骨干课程,其教育目标与财经院校的审计专业教学目标不尽一致。非审计专业侧重于审计理论的教学,实务部分以会计舞弊和审计基本程序为主要讲解内容;审计专业教学除了审计理论的讲解外,更注重强化基本技能和审计方法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审计胜任能力。工科院校审计教学与“工”结合,又区别于一般非审计专业的审计教学,使其面临传统的审计教学困境。

(一)教学方式欠灵活

目前审计教学基本上局限于黑板,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灌输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使得审计课程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而缺乏理解,课堂上学生似乎很清楚,课后感觉茫然不知,抑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审计教学中审计学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概念不仅多而且有些还相互交叉渗透,所讲授的大多数内容都是源于实际工作,实务性强,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感到理解困难且没有学习兴趣。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首先,工科院校将审计教学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课程,缺乏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审计学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及其相应的课程体系,从学科的角度讲不应统属于会计学。其次,工科院校审计教学仅仅局限于审计原理和审计实务知识的讲解,而没有相应配套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对审计缺乏感性认识。再次,工科院校审计教学主要是针对制造类企业,很少涉及工程施工企业,缺乏相应的案例,在课程设置中缺少对相应建筑构造知识的传授,没有充分利用工科院校的优势。

(三)教学内容单一,审计原理与审计实务课程不协调

2004年震惊全国的“审计风暴”使人们深刻感受到“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经济的发展带来现代审计内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率、效果审计不断扩展。而目前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风险导向的财务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及效益审计却没有体现。在审计教学中,审计原理教学相对于审计实务课时占有较大比重。在两门课程由不同的老师讲授的情况下,教学目标的不同使得讲授的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和空白现象,由于课时的限制对实务部分不能进行深入讲解,学生对审计课只停留在理论的认识阶段,没有进入运用具体审计方法独立分析实际问题的层面。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工科院校的审计课程采用单一的闭卷或开卷考试加平时成绩方式进行考核,在这种成绩评定办法之下,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书本和课堂笔记的死记硬背上,一旦考试结束,记忆的东西所剩无几。审计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涉及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强调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考核只能以实际表现为依据,显然“一纸定优劣”的成绩评价标准并不能满足考核要求。

二、审计教学改革探讨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

审计学理论性强,法规条款多,信息量大,内容枯燥,单一的黑板式教学难以到达教学效果,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将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有机组合并呈现出来,生动形象地描述审计内容,声闻并茂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节省书写板书时间,加大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信息量,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案例引导教学。

2、案例引导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审计案例教学这种启发式教育已成为深化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并在一些财经院校审计专业广泛应用。在案例教学中,以案例为主要教学工具,让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上以审计主体的身份参与案例的剖析,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专业判断能力,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工科院校来讲,学生会计知识不够扎实,实践经验欠缺,案例引导教学更符合实际需要。案例引导教学采用“提出案例-理论讲解-分析案例-理论总结”模式展开。在这种教学方法下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老师根据授课内容精选案例,并进行加工整理。在选择案例时保证案例典型、真实、新颖、有争议性,涉及不同的行业;案例要来自国内,更贴近实际,不宜选择重大、复杂的案例,这些案例易误导学生对审计的认识。其次,在教学中前两部分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最后由学生从案例中提炼出知识点,总结分析问题的方法,巩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再次,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有争议性案例时,要控制好讨论分析的方向,并要求学生在冲突中做出判断和决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由于工科院校的审计课程置于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没有审计实习,学生对实际审计工作没有感性认识。审计实验能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审计具体操作,锻炼动手能力。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其中软件建设更为重要,要引入审计实验软件,学生利用该软件来抽查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编制工作底稿。精心编制案例,通过实际工作底稿的编制提高学生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审计实验以小组方式进行,在小组中学生分别模拟委托方,受托方和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准则规定程序进行模拟实习,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制定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策略,编制工作底稿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在实验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健全审计课程体系

首先,增加审计类专业课和选修课。如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审计学、审计技术学、基建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等。其次,增加工科专业相关选修课程。在课程设置时,根据教学目标加入相应的基建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弥补学生在工程项目审计方面的知识。再次,增加实践教学,通过审计模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三)科学合理安排课时

由主讲教师讨论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避免内容的重复和空白。协调审计原理和审计实务的教学课时:压缩原理讲解的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讲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输大量信息;增加审计实务课时比重,同时将审计实务的讲解与审计实验结合,将空洞的内容具体化。此外教学中将原理部分与实务部分讲解交叉进行,学生能够根据实务来更好地理解理论。

(四)考核方式多元化

教学方式的改革必然要求由相应的考核方式与之相匹配。审计课程知识依靠“理论+实践”形成,考核重点是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分析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成绩的评定可以借鉴“三三四”模式,即课堂案例讨论部分占总成绩30%,模拟实验及案例作业占总成绩的30%,期末书面成绩占总成绩的40%。把单一的考核标准逐步向多元化转换,全面考核学生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6

[关键词]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审计定价;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审计收费溢价

一、 引言与制度背景分析

在发达国家,审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将行业专门化行为作为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很多学者认为行业专门化投资会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提高,并使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本文所关注的是,在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也进行了行业专门化投资,发挥了行业专家才能?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发挥了行业专家才能是否能够提高审计收费?

在注册会计师行业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审计市场结构的演变规律是日趋集中。早在1932年,美国注册会计师的排行榜便凸显出“八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强势地位。截至2002年底,“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美国审计市场的份额为78%,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开始走行业专门化的发展道路。

目前,在我国困扰会计师事务所的无疑是与审计工作如影随形的审计风险。在多变的经营环境下,在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中,在违规技术手段越来越“高明”的会计舞弊行为中,会计师事务所接连发生审计失败。2001年,我国中天勤会计公司未能深入了解天津广厦公司“萃取技术”方面的行业相关知识,导致审计失败;负责蓝田股份公司审计的沈阳华伦会计公司则由于行业知识的欠缺而未能从毛利率、现金流量、行业应收账款周转期与收入的关系等方面判断出水产品业绩的异常。为此,自1998年以来我国了一系列推动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政策规定,尤其是2000年3月由财政部的《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和2000年6月由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的《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大大推动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进程。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强强联合或组建集团扩大了规模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005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多项审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在这些征求意见稿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审计师的行业专长,比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明确要求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环境。2006年财政部也了多项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都要求关注特殊行业情况或行业中的特殊事项。由此可见,审计监管政策也逐渐肯定了行业专长在审计中的重要作用,审计监管也要求审计师培养自己的行业审计专长。2007年5月2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发《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准备用5至10年的时间培育100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能够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供综合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并在此基础上培育10家左右能够提供跨国经营综合服务的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持续合并与规模扩大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行业专门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在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行业专门化?行业专门化能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吗?

二、 行业专门化投资与审计收费溢价的理论分析

行业专门化行为需要花费高昂的专用投资成本,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是一种沉淀成本。从理论上说,它必然要求相应的回报,相对于非专用性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收费更高,获得溢价[1]。Shaked(谢克德)和Sutton(萨顿)建立和发展了一个纵向差异化模型,表明企业通过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从而收取了更高的价格和获得更多的利润[2]。但是,他们的模型假设质量的生产不需要成本,即生产高质量和低质量的厂商单位生产成本是相同的。这个假设过于理想,在现实中,提供不同质量厂商的生产成本可能是不同的。为此,我们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允许提供不同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生产成本不相同。假设消费者消费一单位的审计产品,其质量为q,支付价格p;如果不购买该审计产品,则为0。对质量的喜好参数θ,均匀地分布在θ≥0和θ=θ+1之间的消费人口中,其密度为1。

假设有两家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i的审计质量为qi,这里q2>q1,即会计师事务所2通过行业专门化投资提供了比会计师事务所1更高的审计质量,令Δq=q2-q1,表示审计质量差异,会计师事务所单位生产成本为Ci。

令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U=θq-p,如果消费者购买质量为q,价格为p的产品

0,如果消费者不购买

假设1:θ≥2θ,即消费者差异性足够大。

假设2:C2-C13Δq+2θ-θ3(q2-q1)≤θq1,这保证了在价格均衡中,低偏好的消费者会选择更低质量的审计产品,从而市场“被覆盖”。

令Δq=q2-q1,我们首先寻求一个市场被覆盖,两家会计师事务所争夺消费者的均衡。质量喜好参数为θ的消费者购买高质量的审计产品,质量喜好参数为θ的消费者购买低质量的审计产品。当且仅当θq1-p1=θq2-p2时,参数为θ的消费者将对这两种产品无差异。解得θ=p2-p1q2-q1,因此,θ>p2-p1q2-q1的消费者会购买高质量的审计产品,而θ<p2-p1q2-q1的消费者会购买低质量的审计产品。由于参数θ是均匀分布的,且密度为1,因此,我们得到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需求函数为:

D1(p1,p2)=p2-p1Δq-θ(1)

D2(p1,p2)=θ-p2-p1Δq(2)

在纳什均衡中,每家会计师事务所i选择pi以最大化利润(pi-ci)Di(pi,pj)。

反应函数为:

p2=R2(p1)=(p1+C2+θΔq)/2(3)

p1=R1(p2)=(p2+C1-θΔq)/2(4)

联立方程(3)和方程(4)

得p1=2C1+C23+θ-2θ3Δq,

p2=2C2+C13+2θ-θ3Δq

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需求为:

D1=C2-C13Δq+θ-2θ3,

D2=2θ-θ3-C2-C13Δq

进一步解出,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为:

∏1(q1,q2)=19(θ-2θ)2Δq+2(C2-C1)(θ-2θ)+(C2-C1)2Δq

∏2(q1,q2)=19(2θ-θ)2Δq+2(C1-C2)(2θ-θ)+(C2-C1)2Δq

因此,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价格差异为:

p2-p1=C2-C13+θ+θ3Δq

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差异为:

∏1(q1,q2)-∏2(q1,q2)=13(θ-θ)2Δq+23(C1-C2)(θ-θ)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差异化程度越大(Δq越大),其所收取的价格越高,利润也越高。此外,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价格溢价与利润,也取决于他们的生产成本。

1. 如果两家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单位生产成本相等,即C1=C2,那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2比提供低质量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1收取了更高的价格,也赚到了更多的利润。

2. 如果生产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成本高于生产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的成本,即C2>C1,那么我们看到,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收取的价格明显高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且价格差异比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单位成本相同时更大。

但是,此时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获得的利润取决于消费者的质量喜好参数、质量差异与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差异比较。

当(θ+θ)-2(C2-C1)>0,即0<C2-C1<θ+θ2,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获得的利润大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

当C2-C1>θ+θ2 时,即使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价格高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但此时会计师事务所2所获得的利润小于会计师事务所1,这意味着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并不必然给会计师事务所2带来更高的利润,会计师事务所2在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同时,必须要控制成本,否则成本增幅过大将会抵消价格的增加所带来的利润增加,当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成本过高时,纵向差异化将变得无利可图。

3. 如果C2<C1,即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单位生产成本小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的生产成本,那么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一定显著高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但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价格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的价格差异是不确定的。

当θ+θ>C2-C1时,提供高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价格p2高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1的价格p1,而当θ+θ<C1-C2时,p2<p1。

4. 纵向行业差异化模型表明,具有行业专门化投资行为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是高于不具有行业专门化投资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但是更高的成本却不利于消费者需求的提高,从而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当C2-C1>θ+θ2 时,会计师事务所将不能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产品而获得比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更高的审计利润。为此,会计师事务所在提高审计产品质量的同时,要降低成本。

具有行业专门化投资行为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可以由两方面实现。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行业专门化投资达到更高的审计质量差异,但这会使审计固定成本提高;另一方面,行业专门化投资帮助审计降低边际成本。因此,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价格行为与利润获得取决于这两方面的权衡。这使具有不同投资成本的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价格行为不一致,可以高于,也可以低于非专门化会计师事务所的价格。如果行业专门化投资行为的会计师事务所2在提高审计产品质量的同时单位审计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即当0<C2-C1<θ+θ2 时,其价格和利润都将会高于提供低审计产品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1。如果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单位审计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即C2-C1>θ+θ2时,其价格就会高于会计师事务所1的价格,但利润小于会计师事务所1,这样会计师事务所2对行业专门化投资将由于成本的显著增加而变得无利可图。而当C2<C1时,即使行业专门化投资的会计师事务所2的价格低于会计师事务所l的价格,其利润也大于会计师事务所1,此时需求的显著增加使实施行业专门化投资行为的会计师事务所2仍然有利可图。

实证的研究也证实了以上模型。Craswell(克拉斯威尔)对澳大利亚审计市场的研究发现了具有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3]。Mayhew(梅休)对1991年—1997年美国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研究发现,那些在行业中占据领导地位且其市场份额远远高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而其余不是行业领导者的行业专门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下降[4]。

上述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表明,不同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的投资帮助其获得了审计收费溢价。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我们将对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投资行为进行研究,从实证角度来验证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市场上是否存在行业专门化投资带来的审计溢价。相对于年报审计市场而言,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审计市场,该市场上的审计收费远高于年报审计市场的收费,而且会计师事务所一旦参加了一家公司上市过程的审计,就很容易与之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因此每个审计师都非常看重这个市场的业务。此外,在普通的年报审计市场上,客户在选择审计师时需要考虑变更成本,而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上审计师与客户是初次合作,客户在选择审计师时不需考虑变更成本,所以这个市场上的竞争激烈程度是高于年报审计市场的。

三、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变量的定义

1. 因变量及其设置

由于本文研究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因此本文以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金额的自然对数形式作为因变量(LNAF)。

LNAF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金额的自然对数。

2. 实验变量

SP为测试变量。当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师为其所在行业的行业专家时Specialist=1,否则为0。我们将某年度特定行业中的最大行业市场份额(该会计师事务所在该行业所审计的客户资产总和占该行业全部客户资产总和的比例)的会计师事务所界定为该行业的行业专家。基于上述理论模型分析,我们预期 Specialist与LNAF存在正相关关系。

3. 控制变量

(1) 审计客户规模。审计客户的资产规模越大,预期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越高。Francis(弗朗西斯)等人用修正过的Simunic回归模型考察了澳大利亚审计市场,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反映上市公司经济交易或事项复杂程度的变量(控股子公司个数)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5]。我们采用审计客户上市前最后一期期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来反映审计客户的规模。 转贴于  LNTA=审计客户上市前最后一期期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

(2) 审计复杂程度。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的复杂程度越高,预期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越高。年报审计收费通常采用审计客户在被审计年度末所拥有的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数目作为衡量审计复杂程度的变量。考虑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提供3年或3年为一期的审计服务,我们使用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所拥有的、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数目合计的平方根来衡量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的复杂程度。

SQSUBS为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所拥有的、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数目合计的平方根。

(3) 财务状况。Firth(弗思)通过对新西兰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应收款项与总资产的比率是影响审计收费的最重要变量之一[6]。Simunic(西蒙克)发现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是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之一[7]。因此,我们设置了如下变量:ARTA=每期期末应收账款/每期期末资产总额;AVARTA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每期ARTA的算术平均值;INVTA=每期期末存货/每期期末资产总额;AVINVTA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每期INVTA的算术平均值;CURRATIO=每期期末流动资产/每期期末流动负债;AVCURRATIO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每期CURRATIO的算术平均值;LONGDEBT=每期期末长期负债/每期期末资产总额;AVLONGDEBT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每期LONGDEBT的算术平均值。

(4) 经营成果。Simunic(西蒙克)发现上市公司前两年的盈亏状况与审计收费相关[7]。通常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越高,审计风险也就越低,预期的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也就越低。考虑上市公司普遍采用非经常性利润进行盈余管理、调节盈利能力,我们采用扣除其他业务利润后的营业报酬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

ROA=(每期营业利润-每期其他业务利润)/期末资产总额,

AVROA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每期ROA的算术平均值。

(5) 盈余管理迹象。伍丽娜研究发现公司盈余管理的表现之一,即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牌”区间,与年度财务审计收费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8]。盈余管理迹象是衡量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参照Teoh(特诺)等对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盈余管理的研究使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占总资产的比重来反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迹象。该指标越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迹象越明显[9]。对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算,我们使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总应计利润采用资产负债表法计算(因为部分公司部分年度的现金流量表不可获得,我们无法使用现金流量表计算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则是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获得:

NDAt=α1(1/At-1)+α2(ΔREVt/At-1)+α3(PPEt/At-1)

上式中,NDAt是经过第t-1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ΔREVt是第t期收入和第t-1期收入的差额,PPEt是第t期期末总的厂地、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At-1是第t-1期期末总资产,α1,α2,α3是不同行业、不同年份的特征参数,其估计值根据以下模型,并运用经过行业分组的不同年份数据进行回归取得。

TAt/At-1=a1(1/At-1)+a2(ΔREVt/At-1)+a3(PPEt/At-1)+εt

上式中,a1,a2,a3是α1,α2,α3的OLS估计值,TAt是第t期的总应计利润,εt为剩余项,代表各公司总应计利润中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部分。

DAC=首次公开发行期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首次公开发行期末总资产

(6) 审计师特征。审计师的规模或审计师声誉对审计收费是有一定影响的。Francis(弗朗西斯)和Stokes(斯托克斯)通过考察规模最大和最小的各96家澳大利亚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情况发现,对于规模小的上市公司,“八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较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要高,证明了“八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高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10]。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质量相对较高,谈判能力较强,所以预期的审计收费也较高。我们将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的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分为两类: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BIGAUD=1表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的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0则表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的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为其他会计师事务所。

(7) 是否同时提供了其他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在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可能还会为上市公司提供盈利预测、验资等服务。这些服务的提供会不会影响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呢?为此,我们设计了两个虚拟变量:

FORCAST为1表示会计师事务所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上市公司提供盈利预测服务;为0则表示未提供盈利预测服务。

VERIFY为1表示会计师事务所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上市公司提供验资服务;为0则表示未提供验资服务。

(8) 公司在上市前已成立的时间。EXISTIME为公司在上市前已成立的时间。

(9) 公司所在的交易所。EXCAHANGE为1表示上市公司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0则表示上市公司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10) 上市公司上市的年度。从2004年起我国上市公司采取保荐人制度,这会对承销费用和审计费用产生影响。我们设置了虚拟变量YR1,其为1表示上市公司为2004年以后上市的公司;为0表示上市公司为其他年度上市的公司。2001年前上市的公司其上市条件与2001年后上市的公司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我们设置了虚拟变量YR2,其为1表示上市公司为2001 年前上市的公司;为0表示上市公司为2001年度以后上市的公司,以区别不同年度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差异。

(11) 上市公司所在地区。考虑我国不同省份经济水平的差异,我们将上市公司所在地分为两类,PROV为1表示公司所在地为贵州、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之外的省份;为0表示公司所在地为贵州、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我们预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会高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12) 公司上市的方式。部分公司在上市前通常要进行资产重组或剥离,以改善自身的业绩,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而主审审计师则要参与公司资产重组或剥离,帮助上市公司剥离资产,编制会计分录和相应的财务报表。由于剥离也是上市公司包装的一种重要手段(这是年报审计市场上观察不到的现象),因此上市前进行资产重组或剥离的公司其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工作量和风险都高于上市前未进行资产重组剥离的公司。

REFORM为1表示公司在上市前进行资产重组或剥离,为0表示公司上市前未进行资产重组或剥离。

(13) 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是否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行为。一些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可能会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行为。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附件的规定,上市公司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应由具有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拟购买、出售、置换的相关资产最近3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出具审计报告。这无疑会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工作量和风险。

BIGCHANGE为1表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上市公司发生了重大资产收购、出售或置换;为0表示未发生重大资产收购、出售或置换。

(14) 审计工作量。由于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通常是审计1年以上的财务报表,审计师的工作量要大于年报审计工作量。公司特定期间的资产是通过以往各个会计期间长期积累而成的,因此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当年年末的资产与上市后的近两年内年末资产的差异不会很大,从而我们无法更好地衡量同一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与年报审计的审计工作量的差异。而主营业务收入则通常随着公司经营活动的扩展而增加。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收入环节和生产成本环节的审计构成会计报表审计的工作重点,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和年度的差别大致体现了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与年报审计的工作量的差异,我们使用了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期末总资产的指标来衡量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的工作量。

TURNOVER=首次公开发行期间主营业务收入合计/首次公开发行期末总资产。

(二) 检验模型设定

本文以Defond(德福特), Francis(弗朗西斯)和Wong(王)等人的模型为基准[11],建立如下模型:

LNAF=b0+b1LNTA+b2SQSUBS+b3AVARTA+b4AVCURRATIO+b5AVROA +b6DAC+

b7BIGAUD+b8REFORM+b9BIGCHANGE+b10AVINVTA+b11FORCAST+b12VERIFY+b13EXISTIME+b14EXCHANGE+b15YR1+b16YR2+b17PROV+b18AVLONGDEBT+b19TURNOVER+b20SP

(三)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我们从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收集、整理了上市公司披露的2001年—2009年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数据。

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数据整理过程中,我们剔除以下观察值:第一,没有披露审计收费数据的观察值。个别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明确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所以剔除这些观察值。第二,披露混合服务收费数据的观察值。在上市过程中,上市公司除了要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外,还需要提交一系列申报材料,例如注册会计师关于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报告、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盈利预测报告等。在信息披露中,某些观察值可能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验资和盈利预测的混合收费金额,而非分别披露。这样的观察值很可能造成样本

之间的不可比,因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以外的其他专项报告收费将干扰审计定价本身的决定模型(我们无法将其他专项报告导致的工作量在审计定价决定模型中用适当的变量加以控制)。第三,金融类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的观察值。因为金融类上市公司与其他上市公司在经营业务和风险方面有很大差异,所以我们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审计收费的观察值。第四,同时发行B股和H股的公司。

根据以上程序,我们最终选取了254例样本公司,这些样本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2001年—2009年的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会计报表审计,且我们可以确切获得它们的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定价数据。

(四) 描述性统计

本文按照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各行业的行业专门化审计师进行识别,共分21个行业(金融业除外,制造业按二级划分,非制造业按一级划分)。表1给出了1997年—2009年各行业专家的行业市场份额(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客户资产之和占该行业所有客户资产总额的比例)。Craswell(克拉斯威尔)等以行业市场份额是否大于20%定义行业专家[3]。从表1可以看出,有50% 以上的行业专家其行业市场份额大于20%。

四、 回归结果

表2显示了审计定价模型对客户的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调整后的R2为31.2%,F统计量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由表2可知,在回归中,SP的系数为正且其P值为0.03。因此,经验结果表明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上,行业专门化的审计师可以通过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战略获取审计收费溢价,进而获得超额利润。这与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从事行业专门化投资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行业专门化投资获得了市场的认同。

在控制变量中,审计客户的资产规模与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与传统的审计定价研究是一致的,但是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数量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这可能与上市公司刚刚成立或上市,子公司数量较少有关。在衡量审计风险的变量中,AVLONGDEBT虽然在5%的水平上显著,但符号为正与预期的相反。衡量盈余管理迹象的指标DAC符号为正,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这可能说明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对风险不敏感。

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变量BIGAUD符号为正,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我国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上收取了高于一般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溢价。衡量其他服务的变量FORCAST符号为负,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这说明在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提供盈利预测并没有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变量VERIFY符号为正,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在同时提供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与验资服务的情况下,审计收费定价更高。衡量上市交易所的变量EXCAHANGE符号为正,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收费定价更高。年度变量YR2符号为负,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2001年以前上市的公司审计收费定价明显低于2001年以后上市的公司。

五、 结论与政策含义

行业专门化可以被视为一种相对于非行业专家审计师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它既可以导致差别化的能力,又可以导致规模经济优势。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中,行业专门化的审计师可以通过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战略获取审计收费溢价,进而获得超额利润,这表明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的审计市场上,行业专门化的发展道路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行之有效的一种竞争战略。

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近年来为鼓励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经营而做出的一系列政策安排。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为其行业专门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能通过合并实现行业的整合,突出专家才能,这一方面将使得国内审计师有能力提供品质差异化的审计产品,从而在审计市场需求环境改善的过程中有所表现,另一方面与发展行业专长相伴随的规模经济卓越的经营效率表现出的高利润和低定价则意味着整个审计市场福利的增加。我国监管当局应当鼓励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自身发展专门化经营来吸引客户,允许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行业内的市场扩张,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同时启示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考察行业特征因素制定经营战略,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Craswell A T, Francis J R, Taylor S L. Auditor brand name reputations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5, 20:297322.

[2]Shaked A, Sutton J. Multiproduct firms and market structure[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0, 21(1):4562.

[3]Craswell A T, Francis J R, Taylor S L. Auditor brand name reputations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20:297322.

[4]Mayhew. Audit firm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s a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evidence from fees charged to firms going public [EB/OL]./papers. ssrn. com/so13/papers. cfm?abstract_id=319147.

[5]Francis J R, Maydew E L, Sparks H C. The role of big 6 auditors in the credible reporting of accruals[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1999,18(2):123132.

[6]Firth M. An analysis of audit fees and thEir determinants in New Zealand[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1985(4)2337.

[7]Simunic D A. The pricing of audit price: theory and evidenc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0, 18(1): 161180.

[8]伍丽娜.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3(1):113128.

[9]Teoh S H, Welch I, Wong T J.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longrun market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Journal of Finance,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1998,53(6):19351974.

[10]Francis J R, Stokes D A. Audit price,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scale econom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6,24(2):77110.

[11]Defond M, Francis J R, Wong T J.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Hong Kong [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000(19):4966.

CPA Firms Industry Specialized Investment and Its Auditing Pric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Auditing Market for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and Listing Stacks

LI Shuang1, LI Xiao1, ZHANG Yaozhong2, SUN Na3

(1. School of Accounting,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uditing, Nanjing 210029, China;

3. Beijing Purple Light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Limited Company, Beijing 100084, China)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7

论文关键词: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进行教学改革。会计与审计专业是自治区的特色专业,我校根据本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强化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将工学结合作为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

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明确,办学定位准确多年来,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教学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推进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自2005年以来,会计与审计专业通过专家论证等多种方式,与企业专家合作,不断修订专业培养标准,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一技之长的创业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比较成熟的“双线双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06年以来,我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结合经济发展及社会对会计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了会计与审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师资团队结构合理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现有专职专业课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5人,占45%;11个专职教师都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3人,占27%;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人(含在读1人),占55%;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5人,占45%。除此之外,从行业企业聘请了5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目前,会计与审计专业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社会声誉高、充满活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实训实习条件可基本满足职业教学需要为配合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校积极加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校外企业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会计与审计专业拥有3个校内实训室,9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模拟实训室设备先进,实习实训资料齐全;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正常,基本上可满足学生观摩、顶岗实训实习的需要。

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我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尤其是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合作单位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核心、行业积极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改革的措施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从2007年开始“2+1”专业改革的试点工作,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改为两年,一年为顶岗实习时间,但是试点一年后,我们还是恢复了三年制,因为在体制和机制上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原有课程取舍、教学课时增减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2008年开始,我校按照“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要求,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双线双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三年学制内,按照“双线双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第一至第四学期,主要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会计职业基础》、《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实用企业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纳税实务》、《经济法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等,这些课程在具体实施中,按照“15?3”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前12周主要进行课堂教学,后3周在校内实训基地集中进行实践实训;第四、第五学期主要实行滚动式生产性实训,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记账公司,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各班进行3~4个月的滚动式企业实际业务的记账训练,第六学期安排3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

大力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我校围绕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方法、安全和管理进行综合安排,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落实校内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训计划,加强管理,保证教学功能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也要形成系统,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为行业培养完整的“社会人”,而不是片面的“职业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将会计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合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培养“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的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关键措施。为体现基于会计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之中的职业情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和更新教学实训项目,我校充分利用学院校内会计综合实训基地,并综合运用其他校内实训室如商务模拟公司实训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实行课程实训、专业实习、单证模拟实训、税收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手工、电算化)、生产性实训、毕业前半年全真职业环境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以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校企深度合作,互惠双赢我校于2004年与乌鲁木齐和正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签约,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多年来,双方密切合作,企业接收我校毕业生顶岗实习、提供就业岗位上百人次。2009年4月,学校与乌鲁木齐和正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达成了初步意向,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成立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和正记账中心,将乌鲁木齐和正财务咨询公司的部分记账业务打包引进学校,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员工(学生),由企业提供业务和技术支持,校企双方共同管理,由专业教师负责对学生的业务操作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场所,提供真实业务操作的平台,同时提高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企业通过这种合作模式节约了场地租金,节约了聘请员工的成本,学校与企业实现了互惠共赢。

校政合作,服务社会为加强会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会计专业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完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机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与乌鲁木齐天山区财政局协商,充分利用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雄厚的师资力量,于2008年1月成立了乌鲁木齐天山区财政局会计事务服务中心。中心承担了天山区的会计从业资格报名、会计职称考试报名、会计从业资格办证及普查工作等,并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计实用技术培训、会计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等项目,成为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校政联手、服务社会的一大特色。一年多来,这些专业项目的开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专业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辐射面不断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已经体现出了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与辐射功能,发挥了强大的社会效益,提高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为今后广泛开展专业社会服务提供了平台。

教学改革的启示

我校开展教学改革以来,一些工作未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其原因,一是教学改革没有找到合适的深度合作的企业;二是学校人员的重视程度及教师的投入参与度不高。许多教师工作中存在惯性与惰性,不能及时根据社会需求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也成为教学改革成功的障碍。要使教学改革取得成功,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要有效解决高职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要寻找到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具有共识的、有较强的培训和管理能力的合作企业,只有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才能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8

随着我国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对各种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将逐步放宽,从而必然对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专业人员从事各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动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经验,作出取舍的决策,由此看出审计专业判断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审计专业判断有下列几个特点:

1.审计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较大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及性格、习惯、心态等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相同的事物由于判断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审计专业判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2.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

模糊性是相对精确性和肯定性而言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份。由于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信息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可靠。由此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和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会计法规的弹性对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审计来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提高,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判断,确定其适当性,由此提高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要求。

3.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

(1)计划阶段

①运用专业判断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会计事务所承担任何一项审计业务,都应当与委托人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根据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在签署审计业务书前,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业务性质、经营情况、经营分险,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财务机构及组织工作等,根据了解的情况,审计人员动用专业判断来决定有无能力胜任,被审计单位的素质如何等,进而决定是否接受委托。若接受委托就可进一步安排审计工作。

②制定审计计划。接受了委托就应着手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人员必须运用专业判断为计划制定搜集适当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等。

(2)实施阶段

这是整个审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必须运用各种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相关知识及审计经验为审计目标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审计的选择,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何时进行实质性测试,是采用统计抽样还是采用非统计抽样等,都必须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3)完成阶段

整个实施过程结束后,审计人员就应根据收集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根据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那么审计证据是否如此,审计人员须运用专业判断,如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审核,通过三级审核可以判断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至于出具何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也须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4.审计专业判断失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假不真实的情况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有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过程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

5.审计环境对审计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角色。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和

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必须对有关独立审计准则的遵循和会计报表的表达作出专业判断。因此,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内容可以分为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和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其过程可概括为:审计质量根植于审计准则对特定项目及会计报表整体作出判断提出审计意见。具体内容为:

有关审计准则的整体判断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

__决定审计重要性水平_____是否存在重大错误?

__确定审计风险_____是否符合合法性?

__搜集审计证据与评价_____是否符合公允性?

__评价会计原则的_____是否符合一贯性?

__评估重大估计

(一)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1.决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动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2.确定审计风险

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3.搜集审计证据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有一些错误源于抽样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选中存在错误的业务样本,检查风险也可能是非抽样风险,如:审计程序安排不当;没有发现样本中存在的错误等。审计证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4.评价会计原则的应用

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前,须运用专业判断,评估被审单位会计原则应用的恰当性。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表明:“审计还包括评价管理当局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因而,被审计单位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会计原则。但是选用特定的会计原则必须能符合企业的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客观地表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评估重大估计

在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存在着一些管理当局所作出的“重大估计”,这就意味着会计报表本身也并不是完全依据事实来编制的,为此,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评估管理当局所作出的重大估计。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对一些费用和损失作出重大估计,也并非完全排斥对能够确定的可能收入的预计,而是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全面考虑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慎重地作出根据的判断,评估被单位管理当局作出的重大估计的可靠性。

(二)有关报表的专业判断

对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主要有:

1.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2.确定是否符合合法性。

确定会计报表是否合法性,是指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判明,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其财务处理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法规的规定。

3.确定是否符合公允性

企业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后,会计报表使用人十分关注这些报表是否做了公允的反映,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财务情况,审计人员的意见应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4.确定是否符合一贯性

这实质上是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者确定已审会计报表可靠程度的另一方面,即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可比性的。根据企业准则要求,一贯性原则应包括两方面的:一是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应前后期一致;二是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如果发生变动,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如果在所审计的会计核算期内没有遵循上述原则,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意见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

(三)审计报告类型的选择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表示何种审计意见,然而,从的规定来看,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区别仅在于程度不同,对于“个别”、“局部”、“重要”、“严重”等措辞的把握在实际操作中须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来完成。

三、专业判断因素的

制约专业判断合理性的因素很多,但下列因素应加以注意:

1.公认审计准则。公认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数量及质量的要求,阐明具体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及达到的目标技术。审计人员若偏离准则的要求须给以妥善的说明。

2.审计职业的竞争。审计职业的竞争增加了成本——效益意识,这就使有的会计公司可能以较少的审计成本来完成审计业务,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对每一具体业务缺少足够的把握。

3.诉讼与职业管理。倘若发表审计意见的根据不是很充分,则有可能招致各种审计报告使用人的错误决策而起诉审计人员,同时,职业管理委员会(如同业互检委员会)也可能会给以处罚。

4.管理人员的道德行为。审计证据中的一大部分来自于受审单位管理人员提供的有关信息,假如证据的提供人——管理人员行为不轨,缺乏应有的正直性,审计人员应明确要求他们提供可靠的证据。

5.相关团体的业务。相关团体业务所产生的固有风险大大高于非相关团体业务,因为这其中业务双方的一方有可能左右或影响另一方,比如,母公司左右子公司的业务。对此应注意收集适当的证据。

6.受审单位的性质。一般地,审计人员对国有公司比私有公司需要更充分、确切的证据,因为审计报告使用人对国有公司有较大的信任度。

7.财务状况。破产的威胁迫使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合理性进行主观评价。因为受审单位一旦破产倒闭,各种依靠审计报告的受害人,必然指控经审计人员审查过的财务报告未充分揭示潜在的风险。对此,审计人员就要保证其工作质量,为审计意见辩护。

1.张彤:审计专业判断基本探讨:《审计与》2001(5)

2.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注册会计师》1999(5)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9

一、审计市场需求方与行业专门化经营

(一)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客观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提供专业化审计服务的特殊生产单位,其本身就是人类社会长期缓慢发展而逐渐分工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细分化,企业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其生产规模日趋扩大,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客户需求逐步多样化,同时对审计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带动了独立审计服务向更精细的分工、协作和行业专门化的高层次发展。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客户规模、不同的生产特征使得审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对症下药”。chan et al(2001)认为,审计师的所有客户都是唯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根据客户的特征做出调整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个性化的客户特征决定了审计师必须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情况做出及时调整。同时,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认为,审计不仅要关注企业微观层面的问题,更要关注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风险等宏观因素。因此审计师执业时要依据客户的个性化特征关注行业基本特征、一般经济指标、行业标准或准则、行业环境和风险等宏观因素,不断积累行业知识,摸索行业审计模式或方法,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业专长,使独立审计呈现出行业专门化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传递理论的要求

信息传递主要用于解决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证券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致使投资者无法对企业的机会和风险做出正确评价,极易发生逆向选择,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另外,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往往因为监督成本、实际操作等问题不能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在监督乏力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下,委托人往往会认为管理层存在道德风险问题。由于审计服务质量无法量化,难以直观表达,因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声誉则成为高质量审计服务最直观可靠的传递信号。其中,适度的事务所规模、较高的品牌专用性只是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的一个方面,不足以给事务所带来良好的声誉,事务所还必须进行品牌专用性投资,形成特定审计服务声誉。而事务所实行行业专门化经营,形成行业专长则是品牌专用性投资的重要选择。

(三)保护投资者的要求

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乏力使得公司内部管理层具有为一己之私粉饰报表,扭曲财务报告信息的可能性。我国证券市场中众多中小股东过于分散,且其财务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难以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发现问题,此时审计师的审计鉴证服务就成为揭露会计舞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所在。而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案件却频频发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严重质疑。审计师的审计失败除了与审计技能和独立性有关外,还与审计师对客户行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审计师通过发展审计行业专长,掌握客户所在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特殊会计规则等知识,可以增强其专业判断能力及搜集综合审计证据以确定客户会计报表真实、公允的技能,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因此,审计行业的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而高质量的审计可以将投资者决策所面临的信息不确定性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有效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二、审计市场供给方与行业专门化经营

(一)审计产品质量差异化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会造成审计技术的差异化。专门化经营使得事务所拥有一批具有行业专门知识和行业审计专长的审计专家,他们对该行业的各种风险领域、会计规则、报告要求等有深刻的认识,也更易发现该行业的具体会计、审计问题。这种优势在银行保险业等对审计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体现的尤为明显。其次,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能通过为客户提供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建议而产生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品质差异化服务。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更可能在改造经营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向管理当局提出更多有深度的建议,从而实现更高的附加价值。最后,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能实现对审计产品更高的保险功能。审计质量通常受到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审计师行业专长,可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对审计产品的质量保证。

(二)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的基本出发点是将资源优势聚合于某一特定的行业或产业领域,资源的聚合和管理的协同意味着事务所在该特定细分市场上技术优势的集中。这种技术优势具体体现为行业审计专家自身的人力资源整合优势、事务所拥有的客户行业知识资源共享优势、审计实务中积累的与行业紧密相关的技术方法交流优势等,随着行业审计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审计收费溢价的实现,会计师事务所就会获得行业审计的规模收益。同时,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有利于形成富有成效的学习经验曲线。审计师的执业能力除了来源于专业的理论外,更多是源于经验的积累。当审计师专攻某一行业的审计鉴证业务时,通过行业知识水平和从业经验的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富有成效的学习经验曲线,可有效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形成与规模无关的成本优势。

(三)专用性人力资本运用效率的提高

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最核心的资源,而专用性人力资本如行业审计专家,更是直接关系到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事务所为了形成行业专长,会投人大量精力用于行业审计人员的相关审计会计知识培训,而专门化的审计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积累相关的行业知识和经验。行业专长的形成使得事务所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声誉,同时也增强了所内行业专长型审计人才对事务所的依赖,减少了因人才流动造成的损失。行业专长型审计人员的行业专长依赖于其执业前期长期的不断学习和工作时的日积月累,流动成本极高,一旦流动到非行业专长型事务所将难以保持其专业化的技术优势。这种人力资本稳定性的增加会有效提高事务所对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运用效率,为事务所专门化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四)更多边际利润的获取

社会分工精细化使得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形成行业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生产流程、经营惯例等技术特点,以及行业经济技术指标、行业相关会计政策等,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同时,行业专门化经营的事务所通过对特定行业集中资源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其行业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更富有针对性,这些均促使更多行业技能成为进入行业审计市场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了进入的技术性壁垒。虽然行业专门化经营的事务所会在前期投入较多成本用于行业专用性投资,但审计溢价的获取、规模效益的提高和由学习经验曲线形成的与规模无关的成本优势会迅速弥补前期的成本投入。行业专门化使事务所能有效利用学习经验曲线控制审计风险,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而行业专门化经营的良好品牌获取的审计收费溢价、行业专门化经营形成的规模效应和与规模无关的技术成本优势会使事务所获得更多的经济边际利润。

三、审计市场监管方与行业专门化经营

(一)审计市场制度建设与行业专门化经营

一是法律制度建设。从审计师的角度看,为避免受到法律处罚同时赢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设法提高审计产品的质量。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审计技术、模式不断发生变革的情况下,审计师执业会随之进行分工细化,从而体现出行业专门化的经营特征。二是审计制度建设。为了保证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审计师行业专长,在审计质量的保证上,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相应的审计制度。同时,我国还了独立审计实务公告以指导具体的审计实务工作,这些公告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需关注行业背景知识,考虑行业审计的特殊情况。另外,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征求意见稿,也较多涉及到审计师行业专长。三是会计制度建设。2006年2月财政部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四项准则涉及到特殊行业;另外有三项准则涉及到特殊业务,这些特殊的行业会计准则和特殊业务准则都突出强调了客户所属行业的特殊行业环境和业务背景。由此可见,这些特殊行业的存在也都要求审计师关注特殊行业情况或行业中的特殊事项,培育相关的行业审计专长。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10

一、审计市场需求方与行业专门化经营

(一)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客观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提供专业化审计服务的特殊生产单位,其本身就是人类社会长期缓慢发展而逐渐分工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细分化,企业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其生产规模日趋扩大,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客户需求逐步多样化,同时对审计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带动了独立审计服务向更精细的分工、协作和行业专门化的高层次发展。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客户规模、不同的生产特征使得审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对症下药”。chan et al(2001)认为,审计师的所有客户都是唯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根据客户的特征做出调整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个性化的客户特征决定了审计师必须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情况做出及时调整。同时,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认为,审计不仅要关注企业微观层面的问题,更要关注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风险等宏观因素。因此审计师执业时要依据客户的个性化特征关注行业基本特征、一般经济指标、行业标准或准则、行业环境和风险等宏观因素,不断积累行业知识,摸索行业审计模式或方法,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业专长,使独立审计呈现出行业专门化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传递理论的要求信息传递主要用于解决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证券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致使投资者无法对企业的机会和风险做出正确评价,极易发生逆向选择,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另外,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往往因为监督成本、实际操作等问题不能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在监督乏力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下,委托人往往会认为管理层存在道德风险问题。由于审计服务质量无法量化,难以直观表达,因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声誉则成为高质量审计服务最直观可靠的传递信号。其中,适度的事务所规模、较高的品牌专用性只是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的一个方面,不足以给事务所带来良好的声誉,事务所还必须进行品牌专用性投资,形成特定审计服务声誉。而事务所实行行业专门化经营,形成行业专长则是品牌专用性投资的重要选择。

(三)保护投资者的要求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乏力使得公司内部管理层具有为一己之私粉饰报表,扭曲财务报告信息的可能性。我国证券市场中众多中小股东过于分散,且其财务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难以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发现问题,此时审计师的审计鉴证服务就成为揭露会计舞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所在。而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案件却频频发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严重质疑。审计师的审计失败除了与审计技能和独立性有关外,还与审计师对客户行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审计师通过发展审计行业专长,掌握客户所在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特殊会计规则等知识,可以增强其专业判断能力及搜集综合审计证据以确定客户会计报表真实、公允的技能,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因此,审计行业的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而高质量的审计可以将投资者决策所面临的信息不确定性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有效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二、审计市场供给方与行业专门化经营

(一)审计产品质量差异化首先,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会造成审计技术的差异化。专门化经营使得事务所拥有一批具有行业专门知识和行业审计专长的审计专家,他们对该行业的各种风险领域、会计规则、报告要求等有深刻的认识,也更易发现该行业的具体会计、审计问题。这种优势在银行保险业等对审计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体现的尤为明显。其次,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能通过为客户提供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建议而产生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品质差异化服务。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更可能在改造经营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向管理当局提出更多有深度的建议,从而实现更高的附加价值。最后,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能实现对审计产品更高的保险功能。审计质量通常受到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审计师行业专长,可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对审计产品的质量保证。

(二)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的基本出发点是将资源优势聚合于某一特定的行业或产业领域,资源的聚合和管理的协同意味着事务所在该特定细分市场上技术优势的集中。这种技术优势具体体现为行业审计专家自身的人力资源整合优势、事务所拥有的客户行业知识资源共享优势、审计实务中积累的与行业紧密相关的技术方法交流优势等,随着行业审计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审计收费溢价的实现,会计师事务所就会获得行业审计的规模收益。同时,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有利于形成富有成效的学习经验曲线。审计师的执业能力除了来源于专业的理论外,更多是源于经验的积累。当审计师专攻某一行业的审计鉴证业务时,通过行业知识水平和从业经验的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富有成效的学习经验曲线,可有效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形成与规模无关的成本优势。

(三)专用性人力资本运用效率的提高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最核心的资源,而专用性人力资本如行业审计专家,更是直接关系到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事务所为了形成行业专长,会投人大量精力用于行业审计人员的相关审计会计知识培训,而专门化的审计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积累相关的行业知识和经验。行业专长的形成使得事务所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声誉,同时也增强了所内行业专长型审计人才对事务所的依赖,减少了因人才流动造成的损失。行业专长型审计人员的行业专长依赖于其执业前期长期的不断学习和工作时的日积月累,流动成本极高,一旦流动到非行业专长型事务所将难以保持其专业化的技术优势。这种人力资本稳定性的增加会有效提高事务所对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运用效率,为事务所专门化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四)更多边际利润的获取社会分工精细化使得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形成行业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生产流程、经营惯例等技术特点,以及行业经济技术指标、行业相关会计政策等,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同时,行业专门化经营的事务所通过对特定行业集中资源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其行业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更富有针对性,这些均促使更多行业技能成为进入行业审计市场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了进入的技术性壁垒。虽然行业专门化经营的事务所会在前期投入较多成本用于行业专用性投资,但审计溢价的获取、规模效益的提高和由学习经验曲线形成的与规模无关的成本

优势会迅速弥补前期的成本投入。行业专门化使事务所能有效利用学习经验曲线控制审计风险,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而行业专门化经营的良好品牌获取的审计收费溢价、行业专门化经营形成的规模效应和与规模无关的技术成本优势会使事务所获得更多的经济边际利润。

三、审计市场监管方与行业专门化经营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11

[关键词] 审计教学; 审计职业判断; 教学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6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114- 02

1 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过程的核心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5)指出: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审计职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2012)中也指出,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和保持职业怀疑。从审计实务的层面上看,审计判断在审计实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会计报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充满了审计判断,审计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的判断过程(张继勋,2002)。但是,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审计人员在具备相当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地通过审计实践来丰富和改善。为此,在审计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审计判断的训练。但是,面对初学审计的学生,审计教学中对于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和训练偏少,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均不强。

2 审计教学中关注审计职业判断较少的原因

审计教学中对审计职业判断关注较少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审计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严重。一方面,初学审计者要面对许多审计的专有名词和理论,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从应付各种考试(比如学校的期末考试、专升本考试,甚至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角度出发,片面强调要重点掌握各种专有名词和理论,以至于有些学生认为学好审计不过是“背书”。这种机械的知识记忆,隔断了审计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根本谈不上审计职业判断的意识。另一方面,审计教学中专业的实践安排很少,实训工作更是严重不足,学生也没有机会接受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

二是审计教学理念狭窄。首先,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没有考虑审计学自身的专业性,片面地以会计论审计,审计学只是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而像管理审计、内部控制评价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则安排得较少甚至被忽视了;再者,忽略了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及人际关系的教学,即使是独立设置的审计专业,其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单一。而审计职业判断本身离不了审计人员自身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积累,落后的教学理念显然不能满足进行审计职业判断的知识积累。

三是审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在教学上,由于缺乏审计专业师资队伍,审计学基本上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讲授,而这些教师既没有经过系统的审计专业培训,也没有相关的审计工作实践,在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实践上缺乏经验。因此,课堂教学就理论讲理论,就练习讲练习,理论与案例之间联系性不强,根本谈不上审计职业判断,只是“对错”判断和变通的简答题。

3 审计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审计职业判断

一是应合理安排审计专业的相关知识。针对审计专业,应考虑与之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职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要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为主。职业基础知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的前提是其职业知识范围的广泛。比如,审计人员一定要具备如下职业基础知识:一是会计和相关知识,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以及证券和资产评估等相关知识;二是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是一名审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所必需的储备,比如公司法、经济法、税法等;三是企业管理知识,审计人员对企业进行审计,必须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主要包括经济学、组织学、国际贸易等;四是信息技术知识,无论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审计技术不断进步的角度考虑,一名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如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等。审计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以上学科的知识内容,才有可能运用多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进行职业判断的训练。专业知识应突出审计的特点,对审计理论、方法、程序、内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并注意体现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的审计能力为主。比如,审计职业判断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的,因此要在教学中,对审计职业判断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巩固。

二是重视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首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让学生认识到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普遍性,在会计报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审计职业判断,审计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的判断过程(张继勋,2002)。所以,审计理论的学习也应该是建立在增强审计职业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再次,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导致审计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比如,审计报告在其意见段中会使用这样一个术语“我们认为”,这就表明:审计结论是以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基础的。既然审计意见是审计职业判断的结果,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就是说有可能出现判断的结果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存在。所以,从一开始学习审计,就应该意识到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审计工作就是一系列的审计职业判断,让学生在认识领域里重视审计职业判断的锻炼,为以后从事审计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利用案例训练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意识和能力。审计案例是审计教学中经常用到,并且必须要用到的。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缺乏必要的实践,无论理论知识如何灌输,也无益于学生判断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容易犯错误。审计案例是通过审计实践或其他渠道收集的真实案例,既与理论紧密结合,又充分考虑其社会性,能为理论知识提供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可以更易于掌握理论,并逐渐明白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形成一定的审计判断,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可以说,对学生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案例教学进行。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12

一、跟踪审计专业判断及其评价标准

(一)跟踪审计的专业判断 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为实现其审计目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客观审计事项进行比较、识别的主观审计思维活动,并为最终形成审计意见提供基础。其内容包括:一是对审计人员行为是否符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等进行的判断;二是对审计事项主要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规、有效等进行的判断。审计专业判断既是对单个审计事项的判断,又是对整个审计总体的综合判断。

(二)跟踪审计的评价标准 在跟踪审计中,所作出的审计专业判断是否准确、有效是评价判断效果的核心。由于审计专业判断的抽象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也相对抽象,无法量化和细化,一般可以采用可验证性和可防范性来检验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客观的审计意见可以由不同的判断主体加以验证,即不同审计人员根据相同的资料作出判断的一致程度。同一个审计人员对同一事项在不同时间作出判断的一致程度越高,表明审计判断结果越接近判断对象的真实状况,其客观性越强。可防范性是指审计专业判断结论应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审计证据是审计判断的载体,任何一个审计专业判断都应有充分的判断证据支持,从而可以对抗来自第三方的置疑,尽可能避免审计专业判断偏误带来的审计风险。

二、跟踪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审计专业判断受主体因素影响较大 任何一个审计专业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做出的,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他们的主观意识直接影响着审计专业判断质量,审计专业判断是主观感性的认知过程。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性格、习惯、心态、道德标准等因素都会带到审计判断过程中,从而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新校区工程建设环境的复杂性更有可能增加判断的不确定因素。相同的审计事项,由于审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专业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审计专业判断作为主观思维的一种方式,实质上是审计人员综合审计能力的一种体现,给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专业判断要求审计人员凭借精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稳健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跟踪过程的客观审计事项进行比较、识别,并为最终形成审计意见提供基础。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二)审计事项信息状况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直接影响 构成一个审计专业判断必须有特定的判断任务,即审计判断客体。其或者是客观的审计事项,或者是审计人员的主观行为,审计判断客体的信息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在新校区建设中单体项目多、施工工期紧、建设任务重,因此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来自各方的信息资料纷繁杂乱。在审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建设程序的复杂性和建设各方有其趋利的特性,工程信息资料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工程信息是经过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结果,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跟踪审计来讲,审计人员需要从大量的、模糊的工程信息中做出合理判断,确定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在跟踪过程中,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对象多、审计事项复杂,在工程信息的获取上处于劣势,在与被审计单位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审计人员应在各个方面提升审计专业判断能力,利用已知的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从而澄清事实,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有效地削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环境差异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影响 任何审计专业判断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审计环境的差异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一,健全规范的法规制度可以减少对审计专业判断准确性的影响,一方面法律规范为审计判断提供必要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的要求,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给以约束和规范。其二,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外部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建立一套严密而健全的质量控制制度和外部监管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可能因审计判断失误而造成的审计责任,强化审计专业判断的一致性,为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质量提供客观保证。其三,审计的独立性也会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实际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由于受组织管理体制、跟踪审计的管理模式等因素,审计人员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客观公正。

三、跟踪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提升途径

(一)完善审计人员培训制度与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专业判断的主体。改善审计判断效果,提升审计判断能力应首先从审计人员开始,通过强化后续教育、研究审计业务档案、定期开展审计专业判断交流会、参与审计专业判断实践等一系列的培训活动,积累一定的经验,形成直觉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审计判断是专业技术强、综合程度高、判断过程复杂的一项心理活动。具备熟练的审计、会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是对跟踪审计作出准确判断的基本要素。同时,审计人员的判断经验、职业道德、沟通技巧、个性心态所综合反映的能力因素是影响审计判断效果的重要方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审计专业判断而言,都是审计人员所拥有的知识与外部审计矛盾运动的过程,只有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并具有将知识水平协调融入外部审计环境能力的审计人员,才能通过识别与分析,形成合理科学的审计专业判断结论。

(二)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与外部监管体系 从审计专业判断的角度来看,质量控制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是集体判断。集体判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共同判断,这样可以弥补个体认识的局限性,避免或减少个体判断可能产生的失误。另一种形式是复核,复核也是一种判断,要明确复核内容、复核要求、复核人的责任,对于重要的审计事项,可以增加各环节的复核人员,实行相互监督,增强复核判断结论的可靠性。还应完善对审计人员的外部监管体系,适度强化法律责任将对审计人员形成足够的压力,促使其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保证审计专业判断思维在审计职业道德框架内有序进行,使审计人员做到清正严明、廉洁自律。只有这样,才能维系审计专业判断的准确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