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观察法的应用

观察法的应用

时间:2023-05-30 10:46:29

观察法的应用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观察学习;高中地理;应用;策略

科学技术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主要动力,而提高科学技术在于提高我国科学教育水平,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的科学教育水平是教育部的重点研究方向。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政策改革的进行,我国课堂教育的方法越来越多,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观察学习法就是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很好的例子,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尤其在我国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下面,笔者将全面地分析观察学习法在我国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和发展问题,从而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供一些思路。

一、观察学习法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主要学习方法就是观察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其实就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知识点并直接获取和理解知识的一种感官学习法。由于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特点决定了观察学习法的采用和发展。针对高中地理课程的重点知识,学生可通过观察学习法迅速且准确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常见的观察学习法有图片学习法、实物观察法、多媒体展示学习法等,这三种方法在我们高中地理学习中最为有效也最为常见。图片学习法是通过生动形象的静态图和动态图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图片将地理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可让学生取得良好的知识接纳效果。实物观察法是通过成比例的微小实物模型将情景再现的一种学习方法。多媒体展示学习法是通过教学视频将真正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完全、准确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高中地理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

二、观察学习法运用时存在的问题

由于观察学习法在我国目前的科学教育运用中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观察学习法在我国的教育中还没有得到百分百的普及。因此,此种方法有待提高和改善。具体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学习是整个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因为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智力基本达到成熟水平,并且会在这个阶段形成与自身相适应的一套学习方法,因此,此阶段的学习方法将对以后的学习形成较大的影响。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丰富广泛,不仅记忆的内容繁多,而且重点和难点逻辑性强,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考验。在观察学习方法中,通过简单的观察学习法难以达到教师所要求的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效果。(二)教学方面的问题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疑难解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方法的好坏和正确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教师运用到了观察学习法,可是并没有针对广大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学虽然取得成绩,但是其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地总结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高中地理知识点的特点,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成绩,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

三、提高观察学习法在高中地理学习的应用水平

要想提高观察学习法在高中地理学习的应用水平,必须摒弃传统观察学习法中的缺点与不足,从两个方向集中提高观察学习法的应用水平:一个方向是对学生的指导方向,另一个是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一)观察主体的确定确定观察主体是观察教学的第一步。在运用图片观察法、实物观察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让主题鲜明,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当学生在回想起知识点的过程中,可通过印象深刻的主体将全部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记忆。因此,在观察学习法中明确观察主体,深刻主体是相当重要的一步。在观察主体前,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主体、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主题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明确主体,大大减轻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工作量,改善了在传统教学中言传身教的片面效果。(二)观察后的事物整理在观察学习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整个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经历进行一个系统地整理总结,以充分了解来自各方各面的工作不足和缺点,从而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取长补短,使工作越做越好。教师应结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彻底的分析,分析问题是来自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态度。通过系统完善的总结工作,教师可清晰地认识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准确、迅速地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观察学习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观察学习法的应用水平。学生也可从中认识到自己学习方法的欠缺,从而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观察学习法系统,找出符合自己的一套学习策略,突出观察学习法的普及和应用。此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加提高了观察学习法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水平,因此,现代化的观察学习法是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观察学习法的缺点和不足,真正将现有的观察学习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彻底地解决,这样才能提高观察学习法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基德,冯永华.“农远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2(2):65-73.

[2]任永,王杨,殷晓斌等.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5(3):53-55.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观察探究,观察,小组合作学习

    观察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影像、实验等直观事物,解决问题或发现问题的一种探究学习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观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观察探究学习。

    1、组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观察探究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在进行观察探究学习前,教师要帮助学生组建人数合理( 5-6人)、优化组合(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工明确(组内有不同角色)的合作学习小组。

    2、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都有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探究活动时,充分利用这些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兴趣成为学生参与学习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创设情景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图片、新闻、事例、影象、实验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加以选择。例如在学习《节肢动物 ----昆虫类》一节时,教师播放一段《昆虫世界》的影片剪辑,展示形形色色的昆虫,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昆虫世界,激发他们想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学习探究欲望。

    3、呈现对象,明确探究问题

    科学家波普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现知识,去实验,去观察。”所以可以说,探究始于问题,并以进一步的问题为转折。问题为探究提供了不竭的原动力,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为摆脱问题困扰的心理愿望,才使探究得以不断地向前推进。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应及时、准确地向学生呈现观察对象,明确要探究的问题。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图片、实物(标本)、影像、实验等直观事物。例如在学习《节肢动物 ----昆虫类》一节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组昆虫标本:天牛、蝴蝶、螳螂、蝗虫、蝇、蚂蚁等,同时提出了要观察探究的内容(如表)及思考的问题: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表中的项目清晰的表明了学生要观察探究的内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项目

    昆虫

    触角(对)

    复眼(对)

    翅(对)

    足(对)

    个体

    有(无)

    数量

    有(无)

    数量

    有(无)

    数量

    有(无)

    数量

    大小

    身体

    分部

    天牛

    蝴蝶

    螳螂

    蝗虫

    蝇

    蚂蚁

    4、指导观察,引导协作探究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只有正确的指导,才能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出较强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观察探究分两步:①学生动手观察前,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观察的一般方法、步骤、工具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但具体的技能则必须在实践中掌握。例如上面提到的观察昆虫,由于昆虫标本有的是浸制的(如蝗虫)、有的不卫生(如蝇),因此要提醒学生观察时要用工具(镊子)、不要直接用手拿昆虫、观察完成后应洗手等常识。②学生动手观察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和纠正观察探究中的差错,使学生在观察中有重点、有比较、有分析、有推理,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促进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辅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观察记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观察探究提倡的是合作学习,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各探究小组的成员相互协作:观察、讨论、记录等,共同完成探究问题。

    5、组织交流,激励学生质疑

    交流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观察探究效果的重要手段。经过学生的认真观察、积极探究,学生获得观察探究结果后,他们会有一种成功感和成就感,会有一种表现和展示的欲望。在交流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发现各组之间的差异和存在的不足;同时在讨论交流中会诱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究提供了课题。例如《节肢动物 ----昆虫类》一节中,通过观察探究,学生发现这些昆虫在触角、复眼、足的数量和身体的分部上是相同的。而身体大小各不一样;同时学生还发现蝇的翅只有一对,蚂蚁没有翅,而其他昆虫都有两对。这样学生在探究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提供了课题。通过进一步观察探究讨论和老师的解释,学生终于明白了蝇一对翅、蚂蚁没翅的原因。然后通过思考、讨论,学生就能比较准确的归纳出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6、合理评价,激励探究学习

    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一种肯定和赞赏,更是对学生的鼓励。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去。对学生观察探究学习的评价可以是学生评价,也可以是教师评价。但我认为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在学生心里,他们在乎同学的认同,更在乎教师的认可,因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权威。因此当学生通过努力得到结果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辛勤劳动给予一定的评价。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对每一位或每一组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给一个参考性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从而激励他们再次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探究性学习》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陆璟《惟存教育》2002-05-21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 课堂观察 高中运用 新课程

1. 运用课堂观察化解教学重难点

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因此,教师在备课之前就需要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所在。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在复习if引导的虚拟语气的时候,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语法知识还是不能充分理解,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笔者改变了教学策略。笔者设计了“接龙游戏”来复习高三语法if引导的虚拟语气,具体是这样要求和组织的:四人一组,一个学生说完由if引导主从复合句后(用虚拟语气),另一个学生需要将前一个学生主句变成从句,然后再造句,这种设计形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动脑,无形中还能造出许多精彩的句子。现仅举一例:

S1: If I were you, I would buy a new cellphone. S2: If I were to buy a new cellphone, I would borrow some money. S3: If I want to borrow some money, I would ask you for help. S4: If you ask me for help, I will say sorry because I have no money.

显然这种“接龙游戏”具有开放性,在这种开放性的操练中,学生的听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是让学生对虚拟语气有透彻的理解和应用,也让学生在这种紧张而又充满幽默调侃的氛围中轻松有效地获取了语法知识习得。

2. 运用课堂观察优化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随着高考中作文分数的不断提高,我们不得不对写作教学投以高度的重视。但是通过课堂观察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写作似乎都不感兴趣。这让我一时非常头疼。近期我又观察到班里的很多学生都拿起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课堂上偷偷上网。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妙招,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先进的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也应运而生。他们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何看待目前的现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此类话题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如广告、网络,手机等话题层出不穷。话题一提出,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都很高,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英语知识,我设计了好几种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在翻译句子时,我给出了一定的提示,例如:高中生上网有利也有弊。(there be);很多高中生爱上网的原因是为了打游戏(the reason why ... is that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正确利用网络(only倒装);有些高中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我们应该采取措施让他们远离网吧(be addicted to; keep off )。这种练习对中等生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很有帮助,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3. 运用课堂观察优化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合作学习法的运用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增色不少。但是通过课堂观察仍然可以发现不少问题。

例如,在听其他老师上课的时候,A老师在播放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听力材料的时候,组织了这样一个合作学习活动,用多媒体呈现下列任务:Imagine your home begins to shake and you must leave. You’ve time to take only one thing out. What will you take out and why?任务呈现完毕之后,A老师还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Please discuss it in your group in three minutes. After that, every group should choose a student to report.

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在A老师布置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之后,每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小组内的成员都在激烈地讨论着。最终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成功,各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在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内,发言的基本都是性格外向的或者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那些性格内向的或者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基本是随波逐流,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却忽视了一部分学生,不利于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基于上述课堂观察,在课后我向A老师进行了反馈,经过大家的研究,最终提出对策: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都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要求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之前都要在笔记本上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拿到小组内进行讨论,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发言。最终再形成一致意见。提出这种想法之后,我们几位老师在事后都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践,取得了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粗浅总结,如今课堂观察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运用的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对课堂进行观察,从而根据观察到的学生反映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 盆腔炎;盆腔灌注;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146

对于盆腔炎而言, 很多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盆腔炎在发病初期, 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 仅仅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 例如腹部疼痛、不适等。该病在未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时, 将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包括不孕症、慢性盆腔痛、输卵管妊娠等, 这些并发症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甚至是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近几年, 我国的盆腔炎患者持续增多, 发病率不断上升, 临床治疗手段比较保守, 不仅疗程长, 而且见效慢, 患者病情反复情况较多。为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着想, 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主要讨论盆腔炎应用盆腔灌注疗法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50岁, 平均年龄(43.2±5.1)岁;病程3 d~2年, 平均病程(1.3±0.1)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3~51岁, 平均年龄(43.1±5.4)岁;病程4 d~2年, 平均病程(1.1±0.2)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静脉注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盆腔灌注治疗, 患者排空膀胱后取平卧, 行常规消毒后指导患者用力使小腹起[1], 取18号静脉留置针于反麦氏点向腹腔内作垂直穿刺, 抽出针芯后连接一次输液管进行滴注给药, 滴注药物为100 ml浓度为0.2%氧氟沙星+250 ml浓度为0.9%氯化钠(内含有8000万Uα, 糜蛋白酶、10 mg地塞米松)+200 ml浓度为0.4%替硝哩注射液[2], 针对喳诺类药物过敏患者给予250 ml浓度为0. 9%氯化钠液(内含有16万U庆大霉素)+250 ml浓度为0.2%甲硝哩液(加入10 mg地塞米松、8000万Uα、糜蛋白酶)[3]。观察组患者灌注给药每一次用药, 持续治疗2周[4]。对照组:给予患者静脉给药治疗, 药物为100 ml左氧氟沙星、100 ml甲硝哩氯化钠注射液, 2次/d用药, 持续治疗2周[5]。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身体康复明显, 炎症消失, 临床各项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未出现严重的情况。有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 患者盆腔炎有所缓解, 临床表现积极, 但需持续治疗才可康复。无效:患者经过相应的方案治疗后, 盆腔炎未出现明显的康复迹象, 临床症状依然突出, 需更换治疗方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47.7%), 有效30例(46.2%), 无效4例(6.2%), 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30.8%), 有效22例(33.8%), 无效23例(35.4%), 总有效率为64.6%,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盆腔炎作为临床上的常见妇科疾病, 严重困扰着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从现有的医疗发展来看, 盆腔炎的治疗方法较多, 但多数局限在用药治疗方面, 虽然疗效不错, 但治疗时间长, 对患者的限制较大, 往往会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矛盾, 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盆腔炎在近几年的治疗中, 引起了临床研究的广泛关注。以往的治疗工作, 都偏向于常规治疗, 不仅没有彻底根治患者, 反而导致患者的盆腔炎未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患者自身并不了解病情,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未能注意, 促使盆腔炎更加严重。从现有的研究来看, 盆腔炎的发病趋势不断增加, 给女性患者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①盆腔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较多, 包括腹膜炎、不孕症、排尿困难等, 这些症状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甚至是威胁到患者的生殖系统[6]。②盆腔炎患者在长期的治疗中, 心理上的负面情绪比较严重, 主观上的负面情绪很可能引发病情恶化, 甚至是导致患者做出一些比较极端的行为, 最终影响身体健康[7]。本研究认为, 通过对患者实施盆腔灌注治疗, 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③盆腔灌注治疗与以往的治疗方案不同, 告别了长期用药带来的副作用, 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患者的病情。④盆腔灌注治疗, 主要是根据个体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 更增加了治疗水平, 促进患者稳步康复的同时, 降低了盆腔炎复发的几率。

综上所述, 通过对盆腔炎患者实施盆腔灌注疗法, 不仅在客观上帮助患者稳定疾病, 同时可以达到根治效果, 复发几率非常低, 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 日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艳红.盆腔炎应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的疗效观察.生物技术世界, 2014, 11(2):132.

[2] 杨鉴冰, 陈瑶, 窦志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 4(5):45-46, 48.

[3] 李秀梅.盆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300例护理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21(3):160.

[4] 朱秀梅.护理干预在灌注治疗妇科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3, 20(3):27-28.

[5] 陈红明.盆腔炎患者灌注治疗中的护理干预.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9(10):168-169.

[6] 林春兰.护理干预在盆腔灌注疗法治疗57例妇科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11(12):158.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 改良式助产;分娩;应用

助产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可以有效保证胎儿能够顺利娩出产道。随着科技进步及医疗水平发展, 产妇对助产标准也越来越高, 应用传统助产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所需[1]。本文选取阴道分娩单胎头位产妇120例, 分析改良式助产法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阴道分娩单胎头位产妇120例,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60例, 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25.4±2.5)岁, 孕周37~42周, 平均时间为(38.6±2.3)周, 孕次1~4次, 平均(1.2±0.3)次, 产次1~3次, 平均产次为(1.1±0.5)次。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产次数等基础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性, 可以进行比较。产妇均经产前检查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头盆不称等导致母体和胎儿出现异常因素。

1.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助产方式。研究组采取改良式助产法(导乐法)助产。产妇入院后则需指定一位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助产士, 采取一对一方法助产。助产人员需详细掌握对于妊娠及分娩相关知识, 且使得产妇能够了解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且能够降低分娩疼痛措施, 确保产妇可以了解助产方法及效果, 从而增加顺利分娩。产程开始后, 需要指导产妇根据产程正常节律予以相关配合完成整个施力过程。宫缩过程中需叮嘱产妇进行深呼吸, 合理予以穴位按摩, 以便降低产妇所产生不良心理, 多鼓励产妇饮食及用水, 确保其得到充足营养及能量;通过胎心监护所获得的节律声音, 确保产妇可以听到胎心音, 从而增加母亲自身幸福感及责任感。采取改良式托肛加指法使得会阴得到有利保护。在胎头拨露出3~4 cm时, 助产者用右手拇指与四指分开放置到会阴处, 手心放置到处, 大于肌压至会阴体, 在宫缩过程中使得盆底肌肉往内上方发力, 且于宫缩过程中停止;用左手中指无名指弯曲轻压胎头枕部确保胎儿分娩而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镇静剂或镇痛剂, 缓解产妇疼痛。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 以t检验, P

2 结果

研究组产妇分娩前SAS评分、平均分娩时间均明显减少, 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对比

组别 SAS评分 平均分娩时间min 并发症[n(%)]

研究组(n=60) 41.6±1.3 97.6±10.5 4(6.7)

对照组(n=60) 54.8±3.8 114.5±10.6 10(16.7)

3 讨论

分娩属于人类较为自然的一个生理过程,目前临床中应用剖宫产手术方法分娩产妇有大量增加趋势, 此现象引发要因素为产妇对分娩所产生的疼痛感存在一定恐惧性, 而且当前社会对于分娩存在一定错误认知力。目前临床中, 所应用助产方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人性化助产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 分娩得自于助产的效果也越来越显著。改良式助产法自产妇分娩前一直到其分娩整个过程中均实施一系列合理干预方式[2]。采用正确方法进行接生, 在准备接生时, 需将产床后半位置推进, 产妇体温保持膀胱结石位, 双脚则应蹬值脚架, 大腿则靠往腹部, 双手紧握住产床两边把手, 在宫缩出现时需先进行深吸气, 用力屏住气体以便提高腹压, 间隙中可将全身放松进行适当休息, 出现再次宫缩时则继续按照以上方法重复进行。助产人员应穿好手术衣, 面对产妇会位, 铺上无菌垫, 以右手掌将消毒会阴垫放置到产妇臀位下方, 使其上托至及会阴。而助产人员在分娩过程中, 手及身体需随着产妇臀部改变而方式移动, 当胎头分娩而出时需帮助胎头予以外旋转, 同时内推后肩, 左手帮助分娩出后肩, 用右手抓牢胎儿两下肢, 使得胎儿处于头低臀高位, 确保呼吸道内羊水完全流出。完成断脐并置入聚血器后, 助产人员需对产妇产道进行检查, 且完成会阴缝合。在会阴实施冲洗处理时, 所应用改良式助产法具有更明显方便性及彻底性, 使得接生整个过程处于无菌化环境中, 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母婴出现感染。产妇处于膀胱截石位, 可以抬高耻骨弓, 增加出口径达到2 cm, 有利于分娩空间增加, 使得产妇骨盆倾斜度得到良好纠正, 而且使得胎儿更容易旋转而出。因为后半部分产床实行推进策略, 对胎儿前肩分娩效果显著, 从而减少新生儿肩难产与锁骨骨折出现几率[3]。托肛保护可以确保盆底肌肉得到上托作用, 助产人员此时更能够使产妇会阴得到合理保护, 降低胎头对于会位的冲击性, 避免会阴裂伤切口出现。胎儿分娩后采用头低臀高位, 使得呼吸道羊水得到彻底性清理, 降低窒息发生几率。

经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产妇在分娩前SAS评分、平均分娩时间均明显减少, 出现并发症几率也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冯玉英.分娩中改良式助产法的有效应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0,8(33):85.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6

[关键词] 呼吸减痛法;自然分娩;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043-02

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1]。自然分娩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剧痛,许多孕妇会有抑郁、焦虑、紧张等心理,由此导致很多孕妇选择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镇痛,而又不危害孩子和母亲的健康显的极为重要。为研究呼吸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以及观察临床效果,现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该院接收的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产妇180例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胎位正常,无头盆不对称、无胎儿低氧、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将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0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为(25.3±0.6)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39.2±0.8)周,1胎55例,二胎35例;对照组90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为(26.1±0.3)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为(38.7±0.2)周,1胎55例,2胎35例。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产科的常规护理进行处理和观察,帮助孕妇分娩。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呼吸减痛法,在怀孕7个月的时候,夫妻两个人在门诊进行学习呼吸方法,廓清式呼吸:嘱孕妇用鼻慢慢的深吸气,然后用口缓慢的呼吸;胸式呼吸:用鼻来吸气,用口呼气,腹部保持放松,呼吸平稳,吸入和呼出的量保持均匀,频率是正常呼吸的一半;浅呼吸以及加深呼吸:用鼻来吸气、口来呼气,呼吸随子宫收缩的增强而加速,随着子宫收缩减慢而减慢;憋气用力呼吸:大口吸气以后进行憋气,往下用力,头略微的抬起向脐部看,下颌向前缩,然后憋气20~30 s后呼气,呼气以后马上重复以上的动作,然后到宫缩结束;哈气呼吸:嘴张开,然后喘气式急促呼吸。吹蜡烛式呼吸:以吹蜡烛的方式快速呼吸。分娩时候,当宫口开2~3 cm后,助产师嘱咐孕妇开始按提示呼吸,第一产程潜伏期时用胸式呼吸,活跃期的时候加速呼吸,当子宫收缩减慢则减慢呼吸,第一产程减慢时浅呼吸。第二产程开始的时候让孕妇憋气用力运动一直到宫缩结束,当宫口完全扩张而产妇有强烈的便意或者胎儿的头分娩出2/3的时候,让孕妇哈气呼吸或者是吹蜡烛样呼吸。助产士根据宫缩情况进行调节呼吸频率。

1.3 评价指标

①疼痛:采用0~10制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②Apgar评分:对新生儿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等五项指标进行评分,满分10分,满10分者为正常胎儿,7分以下为轻度窒息,4分以下为重度窒息[2]。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研究组总产程时间、产中疼痛程度、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分娩,是指自母体中作为新的个体出现;特指胎儿脱离母体作为独自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分娩的全过程共分为3期,也称为3个产程。第一产程,即宫口扩张期[3]。第二产程,即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指胎儿娩出到胎盘排出的过程。影响分娩的因素应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因素。产力是分娩的动力,正常分娩依靠产力将胎儿排出体外,但同时还需要软产道相应的扩张,和足够大的产道供胎儿通过。产力受胎儿的位置、大小及其与产道关系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顺利的分娩依赖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协调,否则可导致难产,使产妇和胎儿发生不应有的损伤[4]。分娩主要由子宫阵发性的收缩而引起疼痛,某些产妇具有焦虑、恐惧等心理也是造成分娩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分娩过程中产妇可能会因为疼痛而出现哭闹、呕吐等反射,从而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从而致使胎儿缺血、缺氧,甚至会压迫胎儿[5]。分娩过程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度会引起产后出血的增加。呼吸减痛法可以在分娩的过程中稳定产妇情绪,给产妇精神上的支持从而增加信心,而且有利于产妇保持镇静。生产过程中产妇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呼吸的调整上,可以有效的放松肌肉和神经,而且可以消除疲劳感。在第二产程子宫颈未完全扩张但是产妇有强烈的便意时,指导产妇的哈气呼吸,可以减少胎儿分娩过快而引起软产道的损伤,从而减少产后出血[6]。

通过研究发现,研究组产程时间、产中疼痛程度、产后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以证明呼吸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中应用,不仅仅可以减轻产妇的疼痛、缩短产程以及减少产后出血量,而且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可以减少胎儿的缺血、缺氧情况的发生。呼吸镇痛法安全、简便、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借鉴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莉萍.呼吸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62-1063.

[2] 高霞.呼吸减痛法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09,29(27):187.

[3] 刘英,闫正芬,胡艳红.呼吸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5590-5591.

[4] 尹巧灵.呼吸减痛法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47-48.

[5] 伯秋芳,肖灵秀,陈蓉.呼吸减痛方法在自然分娩产程中的实际运用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8):992-993.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7

【关键词】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动态干扰电;特定电磁波谱仪(TDP)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结”),为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肠风”“久泻”及“休息痢”范畴。我们采用动态干扰电疗法加特定电磁波谱仪(TDP)照射腹部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为了客观评价其疗效,我们以单纯采用动态干扰电疗法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我们经治的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22~60岁之间,病程1~13年。20例患者均为慢性持续型,多于饭后出现脐周围或左下腹隐痛,伴有便意,排便后腹痛缓解。每日大便3~10次,排出含有脓血和粘液稀便。伴有恶心、腹胀、食欲不振、消瘦、头晕、心慌等临床症状。

查体:除脐周围或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强外,尚有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粪便检查:有脓血及粘液,经多次检验(包括常规检查及培养)无痢疾杆菌,溶组织阿米巴等特异性结肠炎病原体发现。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除水肿、充血、出血、脆性增高和渗出外,尚有多发性浅小溃疡,颗粒状变,假息肉等。

2 治疗方法

1)采用北京产D6-2型动态干扰电疗机,固定法:电极50 cm×50 cm×4(交叉置于腹部及腰部)。差频0~10 Hz,最大耐受量10 min;差频0~100 Hz,最大耐受量10 min;差频50~100 Hz,运动阈10 min。

2)采用特定电磁波谱仪(TDP)照射腹部,距离40~60 cm,时间约1 h(以患者周身出微汗为宜)。

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粪便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基本正常;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纤维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明显缩小;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纤维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无变化或扩大。

4治疗效果

在治疗的20例患者中,经动态干扰电治疗再加上TDP照射腹部的综合治疗组共治9例,其中治愈7例,占77.78%;好转2例,占22.22%。而经单纯采用动态干扰电治疗的对照组共治11例,治愈3例,占27.27%;好转5例,占45.45%;无效3例,占27.27%。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 = 5.12,P

5讨论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8

(9.5±3.6)min、(9.2±3.1)h, 观察组各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分娩疼痛;产程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5.089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 by Lamaze method of pain relieving childbirth applied in puerpera. Methods A total of 140 healthy full-term puerper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7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amaze method of pain relieving childbirth,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childbirth method.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stages of labor and pain states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first stage of labor, second stage of labor, third stage of labor and total stage of labor respectively as (6.8±1.4) h, (1.1±0.3) h, (8.3±2.6) min and (8.0±2.5) h. The control group had first stage of labor, second stage of labor, third stage of labor and total stage of labor respectively as (7.8±2.2) h, (1.2±0.2) h, (9.5±3.6) min, and (9.2±3.1) h.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times in each stage of labor and total stage of labo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Lamaze method of pain relieving childbirth; Labor pain; Stages of labor

1952年法国一位产科医生拉玛泽(Lamaze)博士发明了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这种非药物镇痛法, 也称为精神无痛分娩法, 其以心理预防为依据在孕期的整个过程实行有效的呼吸和放松训练, 使产妇熟练掌握训练呼吸技巧以及控制神经肌肉等方法, 分娩过程中转移疼痛, 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和勇气, 经过半个世纪的应用, 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非药物分娩镇痛法[1-3]。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对70例产妇采取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促进自然分娩,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年 6月~2016年 6月入住本科分娩的140例正常足月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0例。

观察组平均年龄(25.76±3.29) 岁, 平均孕周(39.37±1.29)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5.78±3.79) 岁, 平均孕周(39.43±1.17)周。两组产妇均骨盆正常, 单胎, 头位, 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及头盆不称, B超检查羊水量正产。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产妇于孕28周起, 除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外, 同时与其家属共同参加拉玛泽减痛分娩方法训练, 使初产妇熟练掌握训练呼吸技巧以及控制神经肌肉等方法, 出现规律宫缩进入待产室, 产程中根据宫缩节律决定采用适合的呼吸方法, 具体步骤[4-10]:①产程初级阶段, 宫缩时间20~30 s, 间歇时间5~6 min左右时产妇可放松, 深呼吸, 由鼻孔吸气, 由口吐气, 腹部保持放松, 每分钟6~9次吸吐。②宫口开大4~8 cm时, 适用浅而慢加速呼吸, 产妇完全放松, 由鼻孔吸气, 由口吐气, 宫缩增强时加速, 随其减弱而减缓。③浅呼吸, 在宫口开8~10 cm时采用。产妇完全放松, 眼睛注视一定点, 微张嘴吸吐, 在喉咙处发音, 依子宫强度调整, 吸及吐的气一样量, 连续4~6个快速吸气、吐气, 至收缩结束。④宫口开全时采用闭气用力运动, 膝屈曲分开, 大口吸气后憋气, 头略抬起看肚脐, 下巴前缩, 吸气后憋气20~30 s至宫缩结束。⑤不能用力却又不由自主想要用力时可哈气运动:嘴巴张开, 以吹蜡烛方式快速呼吸, 全身放松。

1. 2. 2 对照组孕期未进行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训练, 进入产程后常规指导产妇适当活动, 注意饮食、排尿, 每次宫缩时作缓慢的深呼吸, 指导正确使用腹压及正确屏气动作, 宫缩间歇时, 全身肌肉放松休息。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初产妇的产程进展情况, 并应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对初产妇的疼痛分级进行判定[11, 12]:0 级:0 分, 为无痛;1 级:1分~3分, 为轻度疼痛; 2 级:4 分~6 分, 为中度疼痛;3 级:7分~10 分, 重度疼痛。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Y果

2. 1 两组产程比较 观察组各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疼痛分级比较 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微,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分娩过程中, 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焦虑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宫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 胎先露部下降停滞等造成难产[13, 14]。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可在子宫收缩时减少胎儿对盆腔的压力, 减弱产妇疼痛感应程度[15, 16], 有助于增强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度, 在分娩中3级疼痛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分别为(6.8±1.4)h、(1.1±0.3)h、(8.3± 2.6)min、(8.0±2.5)h, 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分别为(7.8±2.2)h、(1.2±0.2)h、(9.5±3.6)min、

(9.2±3.1)h, 观察组各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简单易学安全可靠, 能减轻产妇分娩过程疼痛程度, 缩短了产程, 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是分娩减痛的理想方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莉萍.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产程的影响.海峡药学, 2010, 6(6):184-185.

[2] 李锋.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与硬膜外麻醉序贯使用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浙江医学, 2014(22):1873-1875.

[3] 穆华颖. 拉玛泽减痛法的临床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6):106.

[4] 陈静, 王玉琼.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临床应用探讨.护理研究, 2007, 21(5):1274-1275.

[5] 修晓燕, 张荣莲, 黄欣欣, 等. 孕期体重管理联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2):147-150.

[6] 王苏梅, 尚剑, 陈玉芬, 等. 知信行干预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培训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 2010, 25(10):40-42.

[7] 陈凤玲.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对分娩结局和产妇心理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8):37-38.

[8] 李爱红, 陈世荣, 黄碧红.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在基层医院初产妇的临床应用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21):3510-3512.

[9] 徐丽梅, 郭建民, 邓勇梅. 孕妇体操配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和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分析. 安徽医药, 2015(5):939-940.

[10] 赵珊, 肖琴, 赖春蓉, 等.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2):242-245.

[11] 肖霞, 丘小霞, 赵璐, 等.120 例产妇利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效果观察.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8):718-719.

[12] 张素玮, 池锐彬, 麦碧荧, 等. 心理干预对减轻自然分娩产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32):69-70.

[13] 金美贞. 产妇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8): 344.

[14] 王海宁. 焦虑产妇分娩疼痛与分娩结局的临床对比. 医学信息, 2015(11):118.

[15] 肖琴, 赵珊, 刘广珍, 等. 初产妇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效果观察. 全科护理, 2011, 9(23):2075-2077.

[16] 吴显荣, 温艳红, 潘秋霞.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对分娩结局和产妇心理的影响. 中国处方药, 2014, 18(8):37-38.

[17] 王坤昌.拉玛泽分娩法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28):3465-3468.

[18] 刘品佳, 曾晓琴, 吴燕燕, 等.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海南医学, 2011, 22(6):147-148.

[19] 付烨, 李青华, 罗久久, 等.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分娩影响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8):58-59.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9

[关键词]改良固定法;留置胃管;压疮

[中图分类号] R47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a)-0194-03

Effect of improved method of fixed for indwelling gastric tube′s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HE Su-e LUO Min ZHENG Xi-yan CHNE Shi-zhen ZHOU Hong

Department of The Surgery, People′s Hospital of Futi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Guangzhou Provice,Shenzhen 51803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f improved method of fixed for indwelling gastric tube′s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Methods 80 cases with indwelling gastric tube′s patients from November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8) in which 3M pressure fixing tape “workers “shape fixation was applied and observation group (n=42) in which 3M tape fixation in modified fixed method were used.The incidence of nasal pressure ulcers,tape maintaining time and gastric tube slippage rate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Results In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dence of nasal pressure ulcers in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tape maintain a longer time and gastric tube slippag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Key words]Improved method of fixed;Indwelling gastric tube;Pressure sores

在普外科的R床工作中,胃管是为了满足患者的营养支持、药物服用、检查及诊断[1],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患者的救治、康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临床上常因胃管固定不牢,而使其部分或完全脱出,胃管部分脱出对治疗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完全脱出则需重新置管,而反复插管易致鼻腔、咽喉及食道黏膜的损伤,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心理负担[3]。而留置胃管的固定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对胃管固定材料的选择及固定方法做许多探索和改进[4],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科室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经验,对3M加压固定带的裁剪及固定方式进行改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普外科留置胃管患者80例,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18~78岁,平均50.65岁。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0~80岁,平均48.58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留置鼻胃管,留置时间为2~7 d。排除标准:意识不清、烦躁不安、不配合留置胃管等的患者。本实验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种类、置管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留置胃管自护知识的讲解、示范及指导等健康教育[5],均采用同种硅胶胃管(F16)。对照组给予3M加压固定胶布“工”形固定法,由高级责任护士按常规成功留置胃管后使用纱布擦净鼻部及管道上残留的石蜡油及汗液、油脂等,男性患者需剔除胡须,再使用3M加压固定带固定,负压器装在背心袋里用别针固定在患者衣服上,以便于患者活动。用记号笔在距离鼻孔5 cm处的胃管上做上记号,并贴上标识,注明留置日期、刻度,以便于每班护士的观察。每日用生理盐水做2次口腔护理,减少患者的不适。工形胃管固定法:将3M加压固定带裁剪成5 cm×5 cm,两侧分别在上下2 cm处向内剪去1.5 cm,即成“工”形胶带。将“工”的上“一”固定在患者的鼻翼部,中间的“一”纵向黏贴在胃管上,下面的“一”环绕固定胃管。

观察组给予改良胃管固法,将3M加压固定胶带的固定方法及裁剪形状进行改良,首先取3M加压固定胶带5 cm×7 cm,再从胶带的宽边3 cm处剪成两块长方形,分别为3 cm×7 cm、2 cm×7 cm,最后将3 cm×7 cm胶带从下边1.5 cm处对等剪至距上边3 cm处,裁剪完后就展开备用。采用同工形胃管固定组一样的方法成功留置胃管后,将3 cm×7 cm胶带的上边整块去分离纸后平铺紧贴在鼻翼部,下面开口两边去除分离纸后分别交叉环绕在胃管上,再将2 cm×7 cm胶带顺着胃管的方向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在患者的同侧下颌角处。

1.3观察指标

每日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留置鼻胃管固定后鼻部压疮发生例数、胶带维持时间、鼻胃管滑脱率。压疮:根据美国压疮协会的压疮评估准则[4],Ⅰ度为局部皮肤有红斑但皮肤完整;Ⅱ度为损害涉及皮肤表皮或真皮层,可见皮下损伤,可看见擦伤、水疱、浅的火山状伤口;Ⅲ度为伤口浸入皮下组织,可见较深创面,但尚未侵犯筋膜;Ⅳ度为损害涉及肌肉层、骨骼或结缔组织。同时每日实时记录两组患者胃管固定的胶带脱落时间,以便判断其牢固性。鼻胃管滑脱率:以留置胃管时标记好的刻度为标准,脱出3 cm以为鼻胃管脱出[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较低,胶带维持时间较长,胃管滑脱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改良胃管固定方法使胶带维持时间延长,增加牢固性

临床上在使用留置胃管时,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正确安置和密切观察,还需要正确选择胃管的固定方法,以免出现滑脱或者不良反应进而加重患者的损伤[7]。而留置胃管是胃肠减压和鼻饲的重要治疗手段,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留置时间的长短和舒适关键在于固定的牢固程度[8]。鼻翼部及面部腺体丰富,油脂分泌多,且胶布的黏性受气温、时间、患者活动度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局部皮脂分泌,其黏性明显降低[9]。两组患者固定胃管采用的胶带都是3M加压固定胶带,其外层是可伸缩的内含弹力丝的棉布背衬,顺应性好,里层是具有低过敏性的丙烯酸黏剂,透气性好,残胶少,且不影响皮肤油脂的分泌。另外背面离型纸标有明确刻度以便于根据患者鼻子大小等情况按需裁剪,避免浪费。对照组工形固定胶带与患者的接触面积为10 cm2,两端均贴在鼻翼上,但是鼻尖处受力点的接触面积较少,随着患者的活动至鼻胃管的摆动、鼻翼的扇动及局部皮脂的分泌,3M胶带黏性下降,自动卷边,严重影响胃管固定的牢固性。而观察组所采用的胶带与患者的接触面积为9 cm2,但都贴在患者的鼻尖及鼻梁上,相对活动度低,均是受力点的接触面积,另外在同侧的下颌角还加了一条固定胶带,可以缓冲患者活动所产生牵拉力,使得观察组患者胶带固定的牢固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胶带维持时间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3.2改良固定组患者的鼻翼部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性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导致压疮常见病因是压力因素,因此在留置胃管的^程及护理时,要加强观察,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康复。2011年,原卫生部医院三级评审将防范和减少压疮作为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10],因此预防留置胃管的患者鼻翼部压疮的发生要做好以下3点:①黏贴胶带时要无张力,避免牵拉黏贴,顺着胃管的方向,牢固黏贴在患者的皮肤上。②护士要经常巡视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及胶带固定有无松脱,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觉,及时调整胃管的固定方向并更换胶带,提前干预保护局部皮肤,减少局部皮肤摩擦及受压。③妥善固定一次性负压器,及时倾倒胃管引流液,避免重力的影响牵拉胃管上下移动,摩擦鼻翼部皮肤至破损。原则上两组患者的固定方式都能良好的固定胃管,减少患者鼻翼部压疮的发生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牢固性较高于对照组,其受力点接触面积大,加上双重固定法,并且胃管在鼻孔中处于自然位置,胃管与鼻孔存在一定空隙,明显减少了因患者活动产生的鼻翼部及鼻尖的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减少了患者因压疮所产生的疼痛感等不适,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观察组发生鼻翼部压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3改良胃管固定方法降低了留置胃管的滑脱率

有效的胃管固定不仅可以观察到胃液的性质和量,而且可以进行有效地减压、引流,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1]。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12],胃管食道滑脱发生率高达9.7%~47.0%,导管的意外滑脱是临床护理的常见问题,导管滑脱后的重复插管,增加了医疗风险和患者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13]。普外科秉着快速康复理念,鼓励并协助患者床上主动、被动活动及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离床活动,而对照组患者胃管固定胶带容易随着患者的活动度增加致胶带松脱自黏,导致胃管不慎脱出或患者担心胃管脱出而拒绝配合活动,影响病情的康复。观察组胶带维持时间长,牢固性大,可以预见性更换胶带,减少了因胃管意外脱出而致反复插管对患者鼻咽部的损伤,患者的安全感强,依从性高,愿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从而缩短了住院日期,减少了经济费用,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明显减少了留置胃管的滑脱率。

综上所述,管道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14],而留置胃管的改良固定方法,固定牢固,明@降低了鼻翼部压疮的发生率,能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Lubart E,Berkovitch M,Leibovitz A,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ciprofloxacin in hospitalized geriatric patients comparison between nasogastric tube and oral administration[J].Ther Drug Monit,2013,35(5):653-656.

[2]唐丽娟,阮素萍.三种胃管固定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08-109.

[3]吴木清,常大川,蔡蓉蓉.神经内科应用两种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4):83-85.

[4]钟彩堂,李小平,刘伟娟.高举平台结合3M透明敷料固定鼻胃管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 21(12):45-47.

[5]沈瑜,管学妹.改良固定法在预防留置胃管患者鼻翼部压疮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122-123.

[6]梁妙玲,李洁霞,滕金蓉,等.脑卒中患者两种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61.

[7]王永刚,蒋仁莲,廖容.胃管固定新方法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135-136.

[8]陈丽燕.两种胃管固定方法的比较[J].现代临床护理,2011, 10(4):69-70.

[9]宴莉.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3,5(3):211-212.

[10]古文珍,林丽婷,黄秋雨,等.两种经鼻气管插管固定法预防颌面部手术患者鼻部压疮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10):21-23.

[11]占春丽.两种固定方法用于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的效果比较[J].全科护理,2014,12(29):2746-2747.

[12]王琴.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7):4201-4202.

[13]杨淑萍.双重胃管固定法在胸外科术后患者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249-250.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10

【关键词】机械;振动排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24-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阻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以慢性反复咳嗽、咳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为主要临床特点,过多分泌物的积聚、气道痉挛,加重气道阻塞,从而影响该病的治疗效果,因此,清除呼吸道的痰液,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该疾病医疗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促进有效的排痰,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应用了体外机械振动排痰机排痰,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COPD患者110例,男性70例,女性40例;年龄52-94岁,病程3-51年,110例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气喘为主。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并排除肺换气功能障碍、皮下感染、肺部肿瘤、肺结核、肺脓肿、肺栓塞、肺出血、凝血机制异常、心内附壁血栓等禁忌症及不能耐受振动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即抗感染、解痉、持续低流量吸氧、雾化祛痰、营养支持等。

观察组采用HemaG1000型(由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振动排痰机排痰,选择在餐前2h或餐后2h为患者进行治疗。根据病情、体重及患者承受程度选择适当的叩击头,接通电源(220V),频率20~30Hz,治疗时间10min/次,每天2次。患者取侧卧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操作,一手持叩击结合器,另一手轻触振动位置,以感受叩击振动的力度,从外向里,自下而上进行叩击和振动排痰,叩击振动停留10~15s后更换部位。在患者肺下叶部及肺部感染部位,可叩击时间长一些,使积蓄的痰液从毛细支气管振落,流向大的支气管,从而帮助患者排除痰液。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面色、咳嗽咳痰情况以及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避免快速随意移动叩击头。

1.3 效果评价指标:

对照组咳痰不利,观察组咳痰易于咳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排痰1周后在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SPO2的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SPO2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COPD是由于慢支炎、肺气肿长期反复发作,造成气流排阻受限,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肺部疾病。该病以慢性反复咳嗽、咳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时,上述症状在短期内加重,阻塞气道,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碱失衡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解除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最大限度的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护理COPD的关键。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具体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进行深呼吸、有效的咳嗽、胸背部叩击,引流、雾化吸入,必要时电动吸痰及纤支镜灌洗等措施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这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维持正常血气指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的机制: 根据物理定向叩击原理进行设计的能同时提供两种力,一种是垂直作用于身体表面的垂直力,对支气管粘膜表面粘液及代谢产物起松动与液化的作用,另一种是平行于身体表面的水平力,此力能帮助支气管内已脱落、液化的粘液按选择性的方向排至主气道,再通过咳嗽排除体外,其特点是叩击力具有深穿透性,易操作。排痰机主要有促进患者分泌物及痰液排除,消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消除水肿、减轻阻塞、改善呼吸音、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患者肺部感染等作用,令患者感到舒适。从表1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应用体外振动排痰治疗1周后呼吸、心率、PaO2、PaCO2、SPO2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其呼吸、心率、PaO2、PaCO2、SPO2指标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

本文中应用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观察组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能较快提高COPD患者的SPO2,改善患者症状。而且机械恒定的振动频率有利于松弛患者紧张的肌肉,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它既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又降低了费用,同时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给病人翻身、叩背的劳动强度,使患者容易接受,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雨村,丁敏,何海燕,唐丽,彭其玉.体外振动排痰机在COPD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杂志,2008,33(4):500-502

[2]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诊疗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规范.[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2):85

[3]周玉兰.振动排痰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J] 护理杂志,2007,24(2):23-24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11

    【关键词】拱形包扎法 学龄前患儿换药 效果观察

    在门诊换药中,学龄前患儿的外伤多见于擦伤、烧伤。这两种损伤由于初期伤口表面有渗血、出血,容易结痂粘连,在伤口换药时给患儿及家属带来较大的痛苦。我院门诊通过临床实践观察,采用拱形包扎法,能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和痛苦程度,加速伤口的结痂愈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12月,我院门诊共收治71例单车擦伤患儿及104例Ⅰ°~浅Ⅱ°烧伤患儿,其中男103例,女72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8±0.67岁。纳入样本条件:表皮擦伤,Ⅰ°、浅Ⅱ°烧伤,每个伤口创缘直径在10cm以下。

    1.2 方法

    按换药排队单双号随机分组,单号纳入观察组88例,双号纳入对照组87例,纳入样本的患儿中有71例擦伤,104例烧伤。

    对照组 常规换药:清洗消毒伤口,涂聚维酮碘,用6×8cm的8层无菌纱块紧贴皮肤覆盖伤口。

    观察组 常规换药后用拱形包扎法覆盖伤口;5~7天成痂后,用12号针头挑松一侧痂皮,防止痂下积脓。拱形包扎法:将8层无菌纱块打开成直条状的纱块,纱块打开后要求的长度:长于伤口直径6cm,厚度:2~4层。将纱块高于和低于创缘上下方各2cm处粘贴胶布,使之成拱形状覆盖伤口,拱形处留有空隙;当伤口横、直径较大时,可用直条型双排纱块以拱形包扎法包扎,双排纱块中间须留有空隙;创缘下侧的纱块厚于或等于创缘上侧的方纱为佳;指导家属回家后,每2小时用无菌棉签从空隙处挑起纱块,防止纱块粘连伤口,若出现纱布脱落时,要及时回医院换药。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指标观察

    应用患儿疼痛评分表( FLACC量表)评估患儿疼痛水平,从面部表情、腿部活动、体位、哭闹和可安慰程度5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内容按 0~2评分, FLACC评分>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1]。患儿进入换药室时进行首次疼痛评估,于首次换药的第1天、第2天、第4天、第7天、第10天,每次换药时评估 1 次, 并记录。 1.3.2 换药效果和家属焦虑程度观察

    两组患儿对第1~5次换药时伤口的粘连度,出血量,愈合时间,进行比较换药效果。愈合标准:创面干洁无渗出、充血、水肿[2]。③家属焦虑程度 根据自评焦虑量表(简称SAS) ,国内常模标准均值为(37.23分)[3], 用观察法观察家属的面部表情、仪态、姿势、目光、语言等心理现象。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t检验、z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两组患儿均在换药后第 1天达到重度疼痛 (7~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 2~5次换药中, FLACC评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换药效果和家属焦虑程度比较,经x2、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应用干性愈合理论,借鉴烧伤暴露疗法

    干性愈合理论主要原理是为创面提供开放高氧环境,以抑制创面厌氧菌生长。开放的干燥环境可促进创面形成结痂,加速愈合[4]。我们在实践中采用拱形包扎法,令创面在5~7天形成焦痂。此外借鉴烧伤暴露疗法,使创面渗液及坏死组织干燥成痂。暴露疗法要求的环境较高,如要求室温30~32℃,相对湿度40%,接触创面用品均应无菌[5]等。我们换药时伤口涂聚维酮碘后,采用拱形包扎,创造了类似暴露疗法的环境,也取得了相似的疗效。

    3.2 拱形包扎法的优缺点

    优点:(1)创面易干燥成痂。擦痕较深,污染严重的创面不容易一次性清洗彻底,尤其在传统包扎情况下更易有污物、细菌、异物残留[6];另外,传统包扎伤口局部潮湿易引起伤口再感染。采用拱形包扎法,一方面可吸附渗液,另一方面又具天然屏障作用,起到了遮挡伤口预防感染的作用。 (2)增加了患儿舒适度和家属满意度。(3)实用性强。不同部位、不同年龄、不规则伤口均适用拱形包扎法;简单易学,容易推广。

    缺点: 深部伤口或家属配合不当易致伤口感染。

    4 结论

    学龄前患儿换药中应用拱形包扎法,能明显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痛苦,缩短换药时间,可推广至儿童和成人换药中应用。

    参 考 资 料

    [1]陈梅芳. 婴儿和儿童疼痛评估的 FLACC量表法[J]. 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2003,22(6) : 289.

    [2]张卫红,周云,严向明.康复新液在尿道下裂术后伤口护理的效果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0,9,25(17):1565.

    [3]关健红,郭翠娇. 骨伤科手术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心理调查及干预.中外医疗临床研究.2008,30:90.

    [4]齐丽,徐嘉琪,杨立群.干性愈合与湿性愈合理论治疗压疮的比较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09,8,4 (22): 291.

观察法的应用范文12

关键词:血液透析;非热康普;土豆片;喜辽妥

慢性肾衰患者目前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为维持性血液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之前首先要建立一条血管通路[1]。在血管通路中最常用最理想的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它是慢性肾衰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将患者上肢血管的动脉端和静脉端吻合在一起,使静脉动脉化,从而保证了透析时有充足的血流量。但有些患者自身静脉纤细、短缺、血管硬化或糖尿病病人、老年肾衰患者等血管条件较差者,再加上长期使用16G的针头反复穿刺,内瘘的堵塞,硬化,狭窄的情况更容易发生,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自体动静脉内瘘及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围绕两种不同护理发法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透析室2015年1月~12月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70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排除严重凝血功能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异常,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土豆片外敷结合非热康普照射,对照组采用土豆片外敷结合喜辽妥涂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原发病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实验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非透析日采用土豆片外敷,在透析时采用非热康普照射40 min。具体做法是将新鲜的土豆洗净切成薄片,厚度为0.2 cm~0.5 cm左右的,在中间挖一个1 cm左右的小孔,贴于内瘘穿刺处,避开针眼[2],然后用保鲜膜包裹,注意不可包裹过紧以不影响内瘘颤动土豆片不掉落为宜,1 h后去掉用清水清洗皮肤,1次/d。透析时再用非热康普照射动静脉内瘘,照射距离以非热康普治疗仪标杆所示高度(20M左右),照射时间40 min。注意在透析结束后前1 h内避免照射以免下机后内瘘出血或内瘘压迫时间延长,照射时要充分暴露照射部位,切勿遮挡照射部位。

对照组患者在透析24 h后用土豆片(处理方法同上)外敷于内瘘穿刺处1 h后取下清洗皮肤后再取喜辽妥软膏3cm~5 cm涂擦穿刺部位,注意避开针眼,并沿内瘘血管走向轻轻按摩,1次/d。

4个月后从静脉炎发生情况、穿刺处针眼的愈合情况、血管彩超显示血流量改善情况、内瘘血管并发症(穿刺处皮肤瘢痕、硬结、挛缩、血管内膜增生,动脉血管瘤,血栓形成等)情况比较两组的效果。

2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0例,动脉血管瘤0例,血栓形成1例,内瘘阻塞0例;对照组静脉炎0例,动脉血管瘤2例,血栓形成1例,内瘘堵塞1例,观察组穿刺处针眼的愈合情况,血管彩超显示血流量改善情况,穿刺处皮肤瘢痕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3讨论

非热康普是台湾宽普公司生产的一种低能量的物理疗法,可放射出特殊波段的远红外线,这段远红外线最重要的特色是它的非热效应,能提升内瘘血流量,迅速减轻瘀青、血肿以及穿刺所引起的疼痛,延长内瘘寿命,安全无副作用。土豆又名马铃薯,是薯类食物,含有大量的淀粉、龙葵素及盐类[3],有止痛、减少渗出作用,局部外敷可消肿止痛,具有兴奋平滑肌、加强血液流通;另外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能参与蛋白质、糖、脂肪的代谢,保护皮肤免受炎症的侵害。土豆片外敷Y合非热康普照射,此方法经济、简单、安全、有效,能够更好地保护慢性肾衰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土豆片外敷结合非热康普照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对慢性肾衰患者而言能有效延缓内瘘血管的硬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改善血流量,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使透析患者透析更充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减少了多次造瘘的痛苦和造瘘费用;对医务工作者而言,减少了反复造瘘的情况,方便护士穿刺,减轻了工作负担。此方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月红,于仲元,王玉柱.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临床内科杂志,2003,8: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