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

时间:2023-05-30 09:14:55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1

我们依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及对动植物的兴趣,围绕主题“丰收的季节”开展,通过多种方式让科学教育融入自然角中,和孩子们一起创设布置自然角,变“观赏”为“实用”,变“依赖”为“放手”,变“主导”为“支持”。

一、创设分区鲜明适宜的自然角

基于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的原则之上,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自然角。我们充分利用室外环境,通过空间、墙面、柜子、架子、地面的组合,将植物分类摆放,并集中呈现,以方便幼儿观察和照料。我们合理设置为观赏区、种植区、饲养区和实验区。

1.观察为主的观赏区。投放了具有季节特征的植物,有秋天的花卉、多肉植物、观叶植物、水生植物等。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了很多有关植物生长的奥秘,如:多肉植物喜爱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不需要天天浇水。水仙作为水生植物,必须保持水分的充足。

2.动手参与的种植区。我们选择了秋天的蔬菜种子,和孩子们一起种植,孩子们可以自主分工、自主观察,浇水除草,不知不觉中,蔬菜慢慢长大了,当结出一个小小的果实时,孩子们惊喜地说“快看,长出果实来了”,“原来,我们吃的蔬菜都是这样长出来的呀!”

3.便于饲养的饲养区。用于幼儿饲养的动物应是体形小、无危害的品种,在这里我们将饲养区分成了三个小区域,分别是小动物区、水生动物区和小昆虫区,如小兔子、小乌龟和小蚂蚁等。

在“看谁长得高”的实验中,孩子们用自然物、尺子进行测量统计,评选爬高冠军,既有了观察的兴趣,更学会了简单的测量、比较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二、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不同需求

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在自然角的创设中,我们投放了一系列工具,比如:投放剪刀、放大镜、记录本等材料,鼓励幼儿选择工具进行自主探究,运用不同的材料开展种子发芽试验,运用各种豆类种子开展水培、土培、沙培等培植,并进行比较;鼓励幼儿尝试用放大镜去观察生物的细微变化,并用不同工具进行测量,及时记录它们的生长轨迹,我们鼓励幼儿通过体验方式理解自然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以多样化的探究形式深入探索自然角

1.分段式探究,满足时间与空间的需求

幼儿对亲手创设的自然角往往更加关注和爱护,期待着自己的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所以,为了满足他们观察的需求,我们安排了集体观察和自主观察两个时间段。将幼儿的观察并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成为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活动。

(1)集体观察

每日由教师安排观察时间,有的探索活动较复杂,需要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使得同伴间思维的火花进行碰撞,在碰撞中相互学习,互相提高观察的能力。

(2)自主观察

这个时间段是陆续的、零散的,满足幼儿个别探究,同时也是家园分享的最好r机。

2.主题式探究,感知不同植物潜在的奥秘

(1)科学实验主题――探不同生长环境的变化

吸水实验。“植物怎么喝水?”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实验,为了清楚地观察植物根茎的吸水现象,孩子们把芹菜、娃娃菜等放人调有各种颜色的水中进行实验,观察植物根茎吸水情况,从而知道植物的茎像吸管一样把水从根部吸到叶子处而获得养分。

向光性实验。将豆芽放在一个只有一个孔的盒中,观察豆芽从孔中钻出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的向光性。

(2)生成主题――解实践中的疑惑

生成主题《水培种植》。在经验分享时,有孩子提问:“老师植物蔬菜长在水里会活吗?”由此引发一场大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顺势而为,我们由一个疑惑生成了一个新主题。再接下去的日子,很多小朋友将有疑惑的蔬菜和植物都从家里拿来,并水培在了透明玻璃球里,并时刻关注着它们的变化。

生成主题《奇妙的根茎叶》

有一天一名幼儿问我:“老师,为什么有的植物长得直直的,而有的植物却趴在地上呢?”我回答说:“因为植物的茎有不同的种类,直立茎就是笔直的,缠绕茎就是弯弯的。”然后,我又引导幼儿观察了不同植物的茎,在观察中,幼儿还发现不同植物的茎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我们在班上开展了《奇妙的根茎叶》这个主题。

四、记录分享多元化

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观察与探究的重要方法。在自然角环境创设时,我们不仅为幼儿提供操作所需的材料,还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记录渐进认知、获得经验和探索动态的过程。

1.记录方式

(1)图表式。幼儿以打钩和符号相结合的形式来记录园丁及饲养员的工作情况以及将有价值的发现记录下来。

(2)写生式。在自然角有许多画有自画像的“萌芽小记”,每个幼儿将自己的观察利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3)照片式。将植物的生长变化真实进行再现,从而对整个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或将幼儿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用照片记录。

2.呈现方式

(1)视频式。在宽松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对话往往是富有童趣,并且有一定价值的,作为教师应该及时记录下这些宝贵的瞬间。视频式的动态记录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在环境中寻找到自己动态、可回忆的、想表述的、有成就的探究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后续的探究热情。

(2)游戏式。在班级里有个角色扮演区,每一种蔬菜成熟时,孩子们总会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摘取下来,放入区角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3.成长分享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2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领域本学期将围绕着四个领域开展活动,合理分配好活动课时。

1、研究性学习的计划:

初步确定本学期开学初在3至6年级研究性学习的领域进行系统培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有:查找资料、实验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对以上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掌握其方法,便于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运用。

查找资料:(举例收集古今中外和身边的关于孝子的故事。)

查找资料法一般需要经过5个步骤:一是课题分析;二是资料主题分析;三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四是资料的阅读与摘录;五是资料的提炼与阐述。

三、四年级需达成的目标:了解查找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等)学会运用各种途径正确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把自己查找到的资料简单的记录下来。中年级学生学会掌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与摘录就可以了,课题的分析和资料主题的分析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五、六年级需达成的目标: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准确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总结。学会使用打印机,知道哪些资料是自己所需要的,把资料整理成自己的语言,并熟悉自己查找的资料,杜绝在汇报过程中拿起没有进行处理直接读。高年级的学生需大概了解以上五个步骤并能简单的将五个步骤全部操作下来。

实验法:(举例:污水危害对鱼类生长的影响研究。在专门综合实践教室中进行实验。)

开展实验研究一般要分为五个步骤:1、实验设计;2、实验准备;3、实验观察与记录;4、实验结果分析;5、完成实验报告。

三、四年级学生需达成的目标: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了解实验的步骤、实验时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会对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行结果分析。

五、六年级学生需达成的目标:对要做的实验进行设计,自己操作实验做好实验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的结果和自己的猜测进行对比和分析,完成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起止日期

年月日至年月日

实验地点

记录时间

实验观察记载

记录人

观察法:(举例:观察一年四季夜间天空的变化情况;观察城市河道在不同季节的情况;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观察校园中学生课间的活动情况;观察教师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度的信息等。)

观察研究法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1、制定观察计划2、实施观察测量3、分析观察记录4、得出观察结论

例如:日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研究

《日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研究》观察计划

观察目的:了解日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重点区分短日照植物与长日照植物受日照影响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并发现同类植物由于日照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结果等。

观察对象:夏季选择天仙子;秋季选择。

观察地点:学校或附近的花圃。

观察步骤:

①夏天,在接近天仙子开花的时节,在花圃里支一把小伞,每日下午定时遮阴3小时,观察其与未遮阴的天仙子哪个开花更早。

②秋天,在接近开花的时节,在花圃里支一把厚布小伞,每日下午定时遮阴2~3小时,观察其与未遮阴的天仙子哪个开花更早。

观察分析:

①发现短日照植物与长日照植物受日照对开花的影响规律。

②可以发现不同植物每天受日照最佳的时间应该是多少吗?

③如果将观察结果应用到植物种植地区的迁移上,有些什么价值呢?

调查法

调查研究法的一般过程有7步: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调查内容,2、选取调查对象,3、设计调查方法,4、收集资料,5、分析研究,6、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7、形成课题成果。

三、四年级目标需达成目标: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把需要调查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化、细化,要尽量清晰完成本课题究竟需要获得哪些第一手的调查材料。

能根据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注意收集好问卷调查发放的问卷,实地调研拍摄的照片、获得的录音资料、笔记等,深度访谈主要是整理后的访谈记录等。这些资料收集起来是要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作准备的,所以一定要尽量收集完备。

五、六年级目标需达成的目标:对前一阶段调查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研究。对调查问卷的各类数据要通过统计、分类和分析、比较,发现可资说明论题的一些信息,并且整理和归纳起来。

2、社区服务与社会综合实践计划: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本学期将社区服务的敬老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孝文化相结合,带领学生去敬老院以获得最直接的经验。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把学生的学习实践场所从学校拓展到社区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计划:

本学期我校3至6年级都定制了劳动与技术课件制作的材料和我们的小主人蔬菜园的种植相结合。

三、四年级掌握的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坏境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2、走进信息技术大门,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3、学会正确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4、能够根据材料的用途和性能价格比,进行材料的价格和选择。

5、知道泥塑作品的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刻纸、剪6、纸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纸塑工艺和泥塑作品并作出评价与说明。

7、种植常见蔬菜知道其生长过程

五、六年级掌握的目标:

1、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2、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3、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4、知道纸质类、木质类、金属类、塑料类等材料中常见易加工材料的性状和用途,会使用一些合成材料和连接材料进行部件连接。

5、通过测量、绘画、材料加工等活动,学习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3

种植地是幼儿认识自然的小窗口,虽然只是一个小天地,但是却蕴含着大奥秘。本班幼儿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外来务工人员,幼儿在假期接触自然的机会非常多,从家长层面来说,本班的家长有很多在种植、饲养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因此,种植地的创设对孩子们来说非常地亲切。陶行知老先生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的儿童教育思想,这与陈鹤琴老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种植地让幼儿用手去摸,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嘴去尝,用脑子去想,拓展和创新课程内容,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

实施路径――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

(一)我的天地听我的

种植地究竟应该种什么?栽什么?养什么?老师创设的种植地环境往往一成不变,这样会给幼儿带来一种视觉上的疲劳,时间一长,幼儿对老师指导下创设的种植地会逐渐地失去兴趣。考虑到让幼儿永远有新鲜感和好奇心。在种植地的创设伊始,我们征求了幼儿的意见,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讨论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心目中的种植地的样子。有的孩子觉得种植地应该种上漂亮的植物,看了心情好;有的觉得春天到了,该养些蝌蚪了;有的觉得我们有种植地的,该种些蔬菜,到时候还能收获品尝;还有的想看看怎样的方法能够使土豆发芽发的更快一点……

我们同时邀请了小中大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对种植地的创设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把孩子的需要一一记下来,仔细分析。

(二)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

种植地是自己创设了,幼儿便有了兴趣,他们每天来园时、餐后、离园时都会去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也会拿起观察记录表记录自己的发现。我们会挑选幼儿中观察到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课程资源应运而生,从中挑选有价值的,生成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幼儿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学会主动。每次户外混龄活动时,都会看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有的浇水,有的拔草,有的松土,有的观察,甚至会看到大班的幼儿带着小中班的孩子一起商量和观察植物的变化。

活动成效――师生共成长

(一)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

根据幼儿的需要,结合班级种植地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种植地创设起来了。孩子们兴趣勃勃,在老师的支持和引导下,我们将种植地规划为“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我们亲切地将各种植物称之为“山的味道”,将小鱼等动物称之为“海的味道”。

种植地就是大自然的缩影,因此我们将种植地规划为种植区、观赏区、饲养区,让孩子在多样化的种植地里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在种植区里我们种植了大蒜、葱、辣椒、西红柿、空心菜、香菜、黄瓜、冬瓜、茄子等多种植物。在观赏区里我们摆放了吊兰、多肉、仙人掌、芦荟等好看的色彩丰富的植物。在饲养区,我们饲养了小蝌蚪、小鱼、小螃蟹三种小动物。我们将种植区分为两块:一块在教室门口,一块在幼儿园的种植地里。教室门口日照时间较短,而幼儿园的种植地里能够长时间获得阳光的照耀。我们在两块地方都种上了西红柿、茄子和辣椒。通过这样的比较种植,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去进行多方的探究。

(二)我得到尊重时便有了兴趣

幼儿对于亲手创设的种植地往往更加关注和爱护。他们每天观察,期待着植物的生长变化。有时,他们异常惊喜:香菜发芽了,番茄叶子长大了……

有时他们十分困惑:番茄怎么长着长着倒了,辣椒上面怎么又虫子,教室门口中的蔬菜为什么没有菜地里种的好……许多幼儿对此议论纷纷。

我们觉得幼儿的这一发现正是教育契机,从幼儿的疑问人手可以引发一系列关于植物的主题探究活动。于是,我们鼓励幼儿调动已有经验大胆猜测,并让他们自由阐述理由:“可能是土太少,营养不够”,“也许是泡沫箱太小,固定不好”,“可能是没有晒到足够的太阳”……

可是,怎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这时,我们启发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尝试运用多种途径寻求帮助:有的回家求助于有种植经验的家长,有的查阅图书,有的和家长一起上网搜索。我们会发现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想到的办法不一样,小年龄段的一般只会寻求父母的帮助,但是大班幼儿会尝试连续观察,寻找答案,再对答案进行验证。有些小年龄段的幼儿也会跟随着大班幼儿,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然后,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将收集来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展示,以积累更多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经验。班级里姚宇嘉的爷爷发现番茄的种植问题后,找来竹竿、绳子帮助番茄固定住,并且还带来了化肥,亲自给植物施肥。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是最好的教育内容。正是因为对自然角植物的生长产生了浓厚兴趣,幼儿成了主动的发现者与探究者,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而这种探究活动又激发了他们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考,使他们对植物的探究热情持续升温。种植地的独特价值就体现在这里。

(三)一波三折的观察记录表

我们的观察记录表经历了一波三折,起初设计的记录表只是让幼儿给植物浇浇水、松松土等,表格严格,比较适合小班,中班幼儿,但是开放性不大,因而流于形式。

经过观察后,我们调整了记录表,在记录表中加入“我的发现”这一栏,让幼儿去发现植物的变化并且记录下来,表格虽有了创新,但是还是有一些选项供幼儿选择,框死了幼儿的主动性,并且记录表并不是人手一份,有些孩子记录有上文没下文。

为了激发幼儿更加主动的发现和探索欲望,我们再次调整了记录表,将记录表中的选项全部删掉,给每位幼儿一份空白的纸,连续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是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我们老师自己的观察能力,给孩子提供支持的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4

一、农村小学科学观察教学的现状

(一)观察实验盲目性

小学生天性多动,对于新鲜事物好奇,但是没有持久观察能力。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不能对一种现象进行长久观察,学生不能对科学观察的目的进行掌握,大部分学生存在“看热闹”的心理。而造成这一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不能把科学观察项目设计得具有趣味性,不能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点。教师在带领学生观察淀粉中加碘的科学实验中,当学生看见淀粉加入碘变成蓝色时,学生们都兴奋地叫起来,但是在实际的观察陈述中,学生观察到的并不是整个现象的全部过程,仅仅是现象的片段而已。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并不知道观察现象的目的,只是在教师指挥下观察与记录。

(二)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观察活动

在学生观察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热衷于对结果的谈论,但是在实际的科学观察时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任务中去。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学生对观察的事物不感兴趣;第二,教师不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其中。

二、提高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观察结果的讨论

观察实验从日常观察到科学观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和交流来达到目的。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讨论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变化。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并且寻找观察中现象产生的证据。例如在植物生长高度观察实验中,首先要学生连续数周对植物的高度进行观察与记录,观察完毕时,需要教师公布所有学生的测量结果,并让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组织展示。计划以学生分组形式进行观察与学习,使学生集中讨论植物一天的变化,然后小组成员一起绘制变化图形进行分组展示。讨论对于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非常重要,学生在对新鲜事物具有认知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实践,有助于主动投入。而观察之后的讨论部分是将学科知识、问题和实践相结合的共同问题。在讨论中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

(二)观察绿豆芽生长的教学实例

观察课题1: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传统的教科书是教师在课堂上发出疑问,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得更好?并且让学生们感受植物生长需要哪些必须条件。围绕着豆芽生长与阳光的话题进行对比试验。由于该试验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绿豆芽种子分为在阳光下和黑暗中状态下种下,然后让学生在家中对发芽状态进行观察与记录。

观察课题2: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这部分的活动需要教师来完成,然后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与记录。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对实验进行充分的准备。在具体观察中发现绿豆芽的跟向着纸潮湿的方向生长,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现象的同时,需要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们分析植物为什么会这样生长。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渗透给学生,以此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观察课题3:植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联系

香蕉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由于阳光充足、水分多,因此,叶子比较大,而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子有效减少水分蒸发。这些植物形态说明植物本身具有自适应能力。在以上的讨论,可以让学生明白,不同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环境能够影响植物生长,而植物也能适应环境。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学生就能结合植物的自适应特质,对本节课中绿豆芽为什么在不同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状态进行解释。在观察中,细心的学生能够将绿豆芽变化用相机记录下来,用极具说服力的实验证据说明观察过程。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5

关键词:自然角 创设

自然角创设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自然角创设为幼儿提供了认识动植物,了解生命的机会和场所。通过每天的观察、比较、讨论和记录成长过程,幼儿在不断地发现、探索身边事物。自然角凸显了多种教育价值,作为幼儿园业务管理者深感自然角环境创设意义深远。因此,要加强对教师创设自然角的指导,让幼儿园自然角真正地“美”起来。

第一阶段:运用累加法,让自然角从“外”美起来。

其一,运用情境累加法。教师们创设自然角常常是在一个区域内将动植物摆放整齐,偶尔会注意到摆放得错落有致。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启发教师们让自然角摆放得富有情境性。小班年级组的教师开始动脑筋了,她们将幼儿带来的大蒜,用彩色的积木按照幼儿的座位安排分别摆放,整个自然角因为彩色积木与绿色大蒜的颜色组合,丰富了许多。教师的模仿学习是不可估量的,其他班级的教师们也开始了新的想法,有的布置成具有情趣化的小鸡小鸭开火车的情境,让每个幼儿的大蒜都在其中的一列车厢里面。由此类推,在每一次的自然角观摩中,教师和幼儿也不断累加、改变不同的自然角情境,真正让幼儿成为布置自然角的主人。

其二,运用空间累加法。自然角仅仅有情境是不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和教师的兴趣也会随之减退,那么,在创设中教师又有了新挑战。经过大家积极研讨,老师们开始在自己班级寻找适合自然角的空间。我惊喜地发现,自然角创设的空间开始被积极有效地利用。如教师们利用不同高矮的柜子,分层次摆放不同的造型,靠边悬挂塑料盒,在大盒中套着小罐的植物。在幼儿拿植物去外面晒太阳的同时,让幼儿通过站在椅子上面拿植物过程中想办法、动脑筋,也锻炼了幼儿大肌肉。幼儿在此过程中则更有兴趣拿放植物,照料植物,观察植物等,空间的不断改变让幼儿主动接近自然,关心自然。

第二阶段:运用替代法,让自然角从“内”美起来

其一,运用器皿替代法。植物种植在什么地方?(如水里、土里)能否利于植物生长?这些问题都给幼儿带来了尝试、探索、改进的机会。经过不断的实践研讨、观察与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逐渐寻找到一些规律和方法。如,对于水培的植物“洋葱”和“荸荠”等需要利用透明的器皿利于幼儿观察。而同样是透明的塑料瓶与玻璃瓶对植物生长又有哪些变换呢?又如所种植器皿下面的小孔是否对植物生长又会有哪些不同的影响呢?总之,器皿的替代为自然角创设带来若干问题,这些器皿替代法有时阻碍植物的生长,有时促进植物的生长。正是在这样不断尝试替代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进一步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生长点的累积。

其二,运用记录替代法。记录是观察动植物生长的呈现形式,以往幼儿只是在开始阶段记录较多,而此阶段过后记录少之又少。那么有什么策略可以做到呢?经过教师、幼儿讨论后记录的方法也逐渐丰富起来,有的教师将不同幼儿观察记录做成班级自然角的班级记录册,主要是在废旧的挂历上面将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展现出来,供班级幼儿和家长欣赏;有的教师站在成人观察的角度和孩子们一同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不同人群对自然角的观察记录,让幼儿和家长们欣赏,使得班级自然角内观察记录丰富而富有个性,使得自然角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心,让自然角持续受关注的兴趣越加浓厚,越加富有情趣和意义。

第三阶段:运用连续跟踪法,让自然角“内外”美起来。

其一,运用时间连续跟踪法。所谓时间跟踪法,就是在整个学期中的不同阶段进行自然角的评估,如开学初期、中期、终期不同三个时间段进行自然角观摩评比。作为管理者还要在时间横向的连续性基础上,关注每一次观摩评比内容上面的连续性。在不同时间阶段,观摩评比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在初期阶段以自然角干净、整洁,突出不同年龄段特点为主要评估内容。在中期阶段以班级摆放条理性、幼儿参与度、有无观察记录为主要评估内容。在终期阶段加深宽度与深度,在宽度上以整体性(摆放条理、年龄特点,幼儿参与度、观察记录)来评估;在深度上,小班自然角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方便长期观察,中班自然角体现种植方法及器皿多样性,大班自然角有观察比较实验的评估内容。

其二,运用问题连续跟踪法。时间连续跟踪法只是在管理手段上面硬性解决了教师长期对自然角的关注,但却很难深层次体会到对自然角给幼儿带来的隐形价值。运用“问题连续跟踪法”,则能够较好解决这个难题。在幼儿园整体自然角创设纵向的阶段中,我们以问题为中心,带领教师在不断研讨、实践中学习新理念,感受自然角的教育价值。

经过三年的研讨和实践,幼儿园自然角的整体创设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一方面,幼儿成为自然角的主人,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整理能力得到发展;家长通过自然角,从中发现孩子的变化与成长,更加主动地与教师互动;另一方面,教师成为创设自然角的主人,更加关注幼儿兴趣和需要,关注其内在价值的挖掘。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天福园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鹰架儿童的学习――维果斯基与幼儿教育》,[美]劳拉贝尔克,[美]亚当温斯勒著,谷瑞勉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 虞永平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

[3]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美]玛丽霍曼 伯纳德班纳特 戴维P韦卡特.郝和平 周欣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6

1、实习目的与任务

1.1 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 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内容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2 实习内容

7月5日 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 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 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 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 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 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 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 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 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 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 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 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 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 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7

一、开辟场地,设立丰富多样的种植区域

1.全园每个班级都分到一块地,家长和小朋友们收集不同品种的果蔬种子进行种植。

选择符合季节、容易成活且收效较快的,如青菜、生菜、黄瓜、茄子、玉米等。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播种、浇水、除草,忙得不亦乐乎。大中班的幼儿中安排了种植田地的值日生,每天都要去照顾自己班级的菜苗。小班的田地则由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负责浇灌和养护。幼儿在种植过程中认识了许多蔬菜,知道了它们的生长过程。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管理,和老师、同伴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乐在其中。

2.各班充分利用阳光充足的阳台,设置班级种植区。

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合理安排种植区的内容,鼓励每个幼儿都参与到种植、管理、记录的全过程。教师利用废旧的大型积木、旧架子等放置花盆,既美观又利用了空间,能让幼儿直观地观察植物。每班的种植区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小班的种植区内,一张张插有爱心名字卡的绿植让大家一目了然这盆植物是由哪位小朋友带来并负责养护的。中班种植区内的魔豆、落地生根、不死鸟等新奇的植物引导幼儿认识更多植物品种。大班幼儿精心培育的水培植物,如吊兰、绿萝、富贵竹、风信子等让幼儿能清晰地观察植物的强大根系。

二、利用种植,培养自主种植和管理能力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能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尝试初步的播种、育苗和收获,从而萌发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1.自主管理种植区。

发动幼儿收集各种种子,选择合适的种子进行播种,从播种到发芽需要一定的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今年三月份的倒春寒,让大一班首轮春播没有发芽,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为了激起孩子的信心,教师引导幼儿寻找原因,经资料查询,幼儿总结出种子发芽要有适宜的温度的条件。当幼儿发现接下来的一周气温走高并且都是晴天后,立刻进行了补种。这一回的播种发芽率明显有了提高,看着地里一棵棵破土而出的小嫩芽,幼儿的内心充满了快乐。另外,我们请有经验的家长经常来园协助幼儿进行植物养护,在他们的示范下,幼儿了解植物需要哪些天然肥料,知道什么样的蔬菜是绿色食品,知识面大大拓宽。

2.图片、网络等丰富种植经验。

为帮助幼儿顺利把细小的花种子培育成一盆盆怒放的花卉,我们利用阳台的一面墙布置了“植物培育知识角”,里面介绍了植物如何播种、小苗的管理、植物的假植、施肥等科学知识。这些图片资料能帮助幼儿学会种植,对管理植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虫害,今年6月份的梅雨季节,让许多班级的种植区的花卉上出现了蚜虫和红蜘蛛等常见病虫害,幼儿们非常着急。我们立刻组织幼儿和家长用查书本和上网搜索的方法寻找解决虫害的好方法。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我们用稀释的洗洁精和环保无害的护花神液体喷淋了花卉,消灭了虫害。这次灭虫害的经历让每个幼儿都有了最切身的体会,种花、种好花都是需要耐心和克服困难的过程。

三、记录植物,发展观察能力

1.明确观察目标和任务。

教师经过研讨觉得应该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幼儿明确每次种植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如在为种植田地除草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分辨小苗和野草的区别,试着分一分小苗的种类等,使幼儿知道今天活动的任务是什么,顺利融入种植活动的主题之中,不为其他因素干扰。

2.利用观察记录植物。

观察记录可以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种植中的发现,可以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我园的植物观察记录形式丰富多样,小班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用图片和实物粘贴的方法记录,中班的幼儿用绘画和符号的方法记录,大班幼儿多数采用表格形式记录,以图画、符号和数字等进行记录,同时大班幼儿能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四、种植文化,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种植活动是班级环境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具有绿化环境的作用,还蕴含很大的教育价值,种植是一种文化,能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植物,教师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感知、探究与思考分析科学的奥秘和自然界的奇妙。

结合主题教学,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小问号”中,我们鼓励幼儿将种植中的问题,以绘画形式呈现在调查表中,如“含羞草为什么一碰就会收紧”,“凤仙花的花瓣汁为什么能染指甲”,“为什么喇叭花会向上攀藤”……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幼儿已经非常关注植物的各种特点了。

在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幼儿通过秋天的播种,知道植物每年有两个最好的播种季节,分别是秋天和春天,有些植物适合秋天播种,来年看花,有些植物适合春天播种,当年开花、结果。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8

关键词: 种植园地 幼儿课程 实践活动

一、合理规划种植园地的空间

种植园地的建设主要由园内种植园地和班级种植园地构成。对于园内种植园地的建设,老师可以对幼儿园的闲置土地进行充分利用,按不同的主题分为不同的区域,如“靓丽农庄”、“播种精灵”、“田园风光”、“劳动丰收”、“分享成果”这五大主题;对于班级种植园的建设,老师可以鼓励家长和幼儿积极参与,有计划地对班级种植园地进行规划,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对种植园地进行点缀装饰。另外,老师应该将种植园地的规划与幼儿教学目的有效结合,如将种植园地划分不同区域,其目的就是让种植园成为教学环境,使幼儿充分探索大自然的科学,以田园风光的景色激发幼儿探究和观察的兴趣,向幼儿展示大自然的生命力与活力,使幼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实践中学到许多知识。

二、精心组织和管理种植园地

(一)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幼儿的兴趣。

由于种植园地与其他幼儿课程差异很大,不需要专门指导。它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观察探究,从而加深对社会的认知。例如,种植园内种植某种植物,幼儿每天玩耍时,经常会看这个植物是否发芽、长高、结果等,从而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又如通过自己的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知道植物的生长方式及生长状态。

(二)开展种植园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在种植过程中,老师应该开展多种比较有趣的种植园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探究学习。

1.亲自种植:种植时,老师可以鼓励家长与幼儿积极参与,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播种,体验播种的过程,这样有助于缩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2.分组值日: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分组值日”的方式,让幼儿按一定顺序值日,值日生不仅要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而且要做好记录,并分享给其他幼儿,从而引起大家的关注。

3.按顺序采摘劳动成果。收获时,老师应该让班级中的幼儿按照顺序轮流采摘劳动成果,主要包括采集植物的果实,并让幼儿品尝和观察,一起体验丰收的快乐。

在这种比较创新的种植活动过程中,不仅提高幼儿种植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等。

(三)引导幼儿管理种植园地。

种植园地的好坏关键取决于管理的好坏。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浇水、捉虫、松土等,由于这些工作需要责任心比较强的人管理,因此对于种植园地的管理应该由老师完成。老师为了激发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等,应该鼓励幼儿采用多种方式参与种植园地的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园地中种植蚕豆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幼儿对蚕豆植物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在除草过程中,很多幼儿都喜欢用放大镜观察事物,老师应该善于利用机会,培养幼儿交流合作、协调沟通的合作精神。

三、通过种植园地,丰富教学内容

(一)多多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幼儿的体验。

很多幼儿园开展的时间活动非常少,平均每学期只有一两次,因此减少了幼儿体验大自然的机会。种植园地为幼儿提供了实践活动资源,增加了幼儿的体验机会。幼儿在参与种植园地的活动过程中,通过直观感受了解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生长变化,使观察能力、管理能力和思考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例如,春天使种植园地生机勃勃、风光无限,老师应该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种植园地的景色,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力。又如秋天一般都是种植园地的丰收时节,老师应该组织幼儿搜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并利用这些开展美工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拓展能力。由此可见,种植园地为幼儿园提供了许多时间活动资源,老师应该对此加以利用,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种植园地的主体活动,合理制订教育计划。

其实大自然、社会是老师展开教学活动的最好材料,让幼儿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不仅可以启发幼儿的灵感,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感。在种植园地的过程中,幼儿参与后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幼儿在参与种植园地的过程中,会发现一条虫子,这时老师应该通过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另外的虫子,幼儿就会认真仔细地在园地中寻找,然后老师给幼儿讲解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从而增加幼儿对大自然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体验到提出疑问―寻找答案―得到答案的学习过程,对于其中新生成的兴趣点,老师可以据此合理制订教育计划,从而有利于幼儿发展。由此可见,种植园地虽然很小,但是它是大自然的缩小版,为幼儿接触自然、感知自然提供真实的环境,帮助幼儿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从而使他们明白劳动的价值,提高各种能力,这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种植园地的重要性,不断开发和利用种植园地的活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9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1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

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

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使用了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形图等图表,使学生在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将事实转化成证据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教学的评价。

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厍,向学生提供与单元学习有关的资料和拓展性活动,弥补了学生的经验不足,并提高了教科书的可读性。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

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

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科学探究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5、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

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

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

“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

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3、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

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4、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

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难点:

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2、奋斗目标

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教学专题研究计划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七、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学困生有:黄倩倩、张萧、程铭静,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习,使他们不被落下。

2、尖子生的培养

(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习的兴趣。

(3)对尖子生的平常学习,也要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3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游戏的科学”、“太阳与实践”、“点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等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有关里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二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对太阳的概况有初步了解。第三单元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手段揭开雨点有关的相关探究。第四主要从自己的身体入手,引导学生涉猎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人体。第五单元以学生对常见的几种动物的人是为基础,层层展开,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够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

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2、通过亲历种植、培养辣椒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3、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

4、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

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4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常见的力”、“地球的外衣”、“土壤与岩石”、“电的本领”、“动物王国”、等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对地球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对土壤进行观察与研究,了解土壤的种类。在探究中搜集、欣赏岩石,从中体验自然美。

第四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动物入手观察,了解他们的特点,学会珍爱生命,养成爱护小动物的习惯。

第五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手段揭开雨点有关的相关探究。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好奇,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杠杆尺、水槽、磁铁、弹簧、土壤、各种小动物等。

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2、通过到附近的农田、菜园、花园里观察土壤的活动,认识土壤里有什么,知道土壤的种类和作用。

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土壤的重要意义,知道爱护土壤,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3、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

4、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

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

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磁铁”单元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10

为了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本学期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环保内容渗透在一日活动中,运用形式多样,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方法,持之以恒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使幼儿获得保护环境的知识,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因地制宜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的益智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清新空气。同时,老师通过视频和幼儿一起观察了垃圾场,让幼儿谈谈哪里的环境美,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在幼儿园里,我们利用种植园地,设立植物观察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机会,让幼儿近距离地观察动植物,从而萌发对它们的喜爱之情。在准备晨间活动材料时,我们积极利用废旧物料,组织幼儿参与利用废旧物料制作玩具、装饰物等,既使幼儿建立循环再用的观念,又实现“废物利用”后的“美化”。

二、动员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句话指出了家长资源不可忽视。因此我们老师努力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引导家长了解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要求家长加强自身的环境教育素质,做到处处为孩子榜样,从一点一滴做起,言传身教影响孩子,教育孩子。通过爸爸妈妈们的身体力行,让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意识到环保行为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人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点力量,从而萌发出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三、把握良机

要让小班的幼儿有环保的意识,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他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小环境做起。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及时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幼儿平时乱摘花、乱丢纸屑、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及时提醒,增强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本学期开展的环保教育,我们发现环保教育重在幼儿自身习惯和内在意识的形成,但外在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这些影响主要来自身边的人,特别是老师、家长和同伴。因此,我们都有责任树立良好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总之,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通过经常持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提高环保觉悟,增强环保责任感,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幼儿园环保教育总结

幼儿在幼儿园及家庭中己粗浅地掌握一些环保常识,理解人、动物与大自然的相互相存。正确的树立环保教育工作也是目前的一个重点。本学期我们班制定环境教育工作以下:

一、结合自然现象,进行环境教育。

(1)、组织幼儿在自然界中采集各种材料(矿石、沙、水、植物标本、种子标本、动物标本…)投放于区角供幼儿观察、分类、记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然科学的环境。在收集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一些现象,学会在讨论中得出结论互相学习。

(2)、在饲养区中养殖一些动物,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惯,探索动物的成长规律,及食物链。

(3)、引导幼儿学习用记录方法和整理探索内容,学会操作实验器材,充分发挥科学室的作用。

(4)、组织幼儿充分利用园内植物园地,种植一些蔬菜或瓜果。让幼儿分组照顾植物,学会为植物浇水,施肥,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结合日常生活的科技产品。

(1)、科技发达的背后,组织幼儿发现科技产品带给人类的“污染”学习合理使用科技产品,节约能源及探索科技原理。

(2)、组织幼儿与家长利用废旧物品及电器零配件,设计一些小产品,进行展示评比。

三、合理利用家长资源。

(1)、组织家长与幼儿共同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举行:“清洁日”组织家长与幼儿一起到社区清除垃圾。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11

关键词:芦苇;开花习性;授粉习性;开花顺序

盘锦市滨海湿地面积为19.1万hm2,其中芦苇湿地面积8万hm2,年产芦苇50万t左右,随着芦苇生产的不断发展,品种的老化已经制约了芦苇产量的增加,选育优良的芦苇新品种势在必行。然而关于芦苇开花和授粉习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于2008~2009年进行了科学观察,对盘锦地区芦苇的开花和授粉习性进行了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在试验小区中选择10株生长发育较好的、无病虫害的芦苇植株作为调查植株,于抽穗期挂上标记,同时记载抽穗日期。在调查植株的第1朵花开放时,每隔2h观察记录1次开花小穗数量及其在花序上的分布,同时记录温、湿度。每次观察完毕,用镊子将已开过花的小穗摘掉,以免混淆。在开花中选5~7个小穗观察各小穗所含的花粉数、开花顺序和1个小穗开花所需的时间。对芦苇的授粉习性采用单株隔离观察。春季分别栽植3盆芦苇,抽穗后将1盆放在室外作对照,2盆放在室内隔离。每盆选择2株,1株套袋,1株不套袋。在成熟后分别剪下各穗,在解剖镜下观察结实情况,并计算结实率。

二、结果与分析

2.1开花时间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芦苇从出芽至抽穗大约120d,抽穗至开花需25d左右,开花至成熟需30d左右,全生育期需180d。

观察发现,芦苇从抽穗至开花的时间比一般禾本科作物长,多在8月20日左右抽穗,9月15日左右开花。说明芦苇抽穗时小花尚未发育成熟。在18~30℃温度条件下,每株芦苇的穗从开始开花至开花终止共需3~4d。从开花数量看,见花后第1天开花小穗数占总小穗的1/2以上,以后各天开花数量依次减少,芦苇开花比较集中,前2d开花数已达80%以上。

2.2花序开花顺序

芦苇是圆锥花序,只生在茎秆顶端,抽穗时秆高基本不再增加,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各株芦苇的花序大小因植株生长状况及品种而异,一般长10~40cm。本研究中观察株花序平均长20cm,花序主轴由轴节上的各分枝所组成,主轴中下部分枝多且长,同时小穗多生在2级、3级枝梗上,各分枝上的小穗数也少。

2.3温度与湿度对开花的影响

芦苇在温度18~30℃,相对湿度45%~100%的条件下,昼夜均能开花。中午至傍晚开花数量多,午夜至凌晨开花数量少。开花高峰在每日的17时左右。

2.4授粉过程中雌雄蕊特征

芦苇小穗通常含3~7朵花,小花无柄互生在1条小穗轴上。每朵可孕小花含3个雄蕊和2个羽毛状雌蕊,开花前包在内外稃中。开花时颖片先开,露出小花基盘毛,而后各小花稃片自下而上依次张开,露出雌雄蕊。从开颖至第1朵小花开放需20~30min。第1朵花通常为雄性花,基盘无毛,稃片中只具3个雄蕊,无雌蕊,第2朵以上的都是两性花。相邻2个小花开放间隔约10min。小花开放时,稃片张开先露出3个雄蕊花药,20~30min后雌蕊柱头才伸出。花药伸出后约1h才能散分,柱头接受花粉后逐渐枯萎,整个授粉过程完成后稃片和颖片又慢慢闭合。

三、结论与讨论

研究得知,芦苇的开花顺序是主轴上部分枝顶端的小穗先开花,然后向各分枝顶端的小穗发展。基部分枝下部的小穗和顶端小穗开花时间相隔2~3d。掌握芦苇开花的这一特点,可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做短期的花期调节。

根据研究分析,芦苇虽然全天都能开花,但在温度低于20℃,相对湿度高于90%,开花数量大大减少。根据该特点也可以通过人工调节温湿度来进行短期的花期调节,以利于杂交育种。芦苇小穗含多个小花,而且每朵小花都被稃片和颖片包被着,在开花前很难进行人工去雄。但在开花时雌雄蕊不同时露出,而且在雄蕊伸出时不立即散粉,根据该特点,可以掌握时机,在开花时做少量的人工去雄杂交。

通过2年对芦苇授粉习性的观察研究,发现芦苇同株花粉和柱头亲和性很差,同株授粉结实率很低。根据套袋株和隔离株的检查,结实率仅为5%左右,而对照株结实率为50%以上,这说明芦苇是异花授粉植物。在进行杂交育种过程时,应按照异花植物的育种程序进行。应先培育自交系,有了理想的自交系后才能进行杂交组合,利用杂种优势创造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芦苇新品种。

参考文献:

[1]王国生.芦苇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9):30-31.

[2]王延东,王兆娟,南虹.芦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5):50-51.

[3]高震.禾本科植物的嫁接[J].上海农业科技,1993(5):45.

[4]刘明智,努尔巴衣·阿不都沙力克,潘晓玲.新疆芦苇资源多用化初探[J].新疆农业科技,2005(1):41.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日记范文12

小学自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自然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自然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自然学科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如“四季星空”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分散、抽象,学生很难形成对四季星空的整体认识。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科学地安排学生观察四季星空,保证观察的持续、完整。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写出观察日记,积累有关四季星空的感性认识和材料。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同季节星座交替出现,北极星始终停留在原位置不动,周围的星座绕着它逆时针转圈,且一年转一圈等有关四季星空的变化规律。“水的循环”的教学设计则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二、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实验设计,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土豆、红薯等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设计“水的浮力”的教学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教学大纲规定:“自然课要密切联系当地自然条件。”我县地处鄂西山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抬头可见,垂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自然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自然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实验设计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设计“植物的生长与环境”这类教学实验时,要安排学生对当地的气候资源,水土资源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记好观察日记,归纳总结出:植物适应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什么样的植物适应什么样的土壤种植等有关植物生长与环境的知识,并指导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也有待教师更进一步地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