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美术观察论文

美术观察论文

时间:2022-05-28 11:28:53

美术观察论文

美术观察论文: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观察与分析

摘 要:美术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是幼儿进行感情表达和沟通的重要平台。幼儿园设置美术活动区就是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充分体验感受、大胆创造的环境和空间,从而能够有效积累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幼儿大班美术活动区进行认真观察和全面分析,以便为美术区域活动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观察分析

场景一: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

本次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的主要内容是“小鸡”的绘画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已经设计好了一大幅背景画,背景画的上面贴了一只伤心的母鸡,在让幼儿进行绘画之前,教师向幼儿展示背景画,并向幼儿介绍:这是一只非常伤心的鸡妈妈,它的鸡宝宝被可恶的黄鼠狼给吃掉了,现在让我们画一些可爱的小鸡送给鸡妈妈作孩子好吗?就这样,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快速地拿出纸和笔进行绘画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一会儿一幅幅栩栩如生、活泼可爱的绘画作品就完成了,最后,教师以鸡妈妈的身份对幼儿表示了感谢,幼儿非常高兴和满足。通过对绘画活动的观察发现:情境创设是幼儿大班美术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情境就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一种生动具体的活动场景和氛围,能够引起幼儿的创作欲望。当幼儿处于一种生动形象的氛围中,很容易激发幼儿强烈的创作动机,使其全身心投入美术活动中,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从而创作出许多好的绘画作品,从而实现幼儿大班美术活动区开设的目标。

场景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本次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的主题是“一瓶花”的粘贴画活动。教师首先展示范例作品,幼儿都被漂亮的花和花瓶吸引住了,产生了一种动手操作的欲望,创作兴趣十分高涨。然后,教师讲解粘贴画的操作步骤,需要幼儿用剪刀剪出许多彩色的碎纸屑,用碎纸屑粘贴花瓶,花瓶粘完后在花瓶里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同时,教师强调并演示了剪出碎纸屑的快速方法。最后,教师放手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些幼儿并不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有些幼儿的彩色碎纸屑一片一片地剪出,并没有使用教师的快速方法,还有些幼儿的粘贴速度非常慢。通过对幼儿粘贴画操作过程的观察发现:教师对于粘贴画的操作步骤讲解得非常详细认真,并且对重要步骤进行了强调,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幼儿的倾听和观察习惯不是很好,也不善于向同伴学习,这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在大班幼儿的活动中,良好的倾听和观察习惯是幼儿自身不断发展的前提,幼儿的大部分知识经验是通过倾听、观察和相互学习获得的。因此,在幼儿大班美术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鼓励幼儿积极向同伴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场景三: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本次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的主题是“昆虫的家”的手工制作活动。教师首先为学生准备了纸杯、扭扭棒、瓶子、剪刀、双面胶等诸多材料,然后把幼儿分组,五人一组围桌进行小组合作制作,让幼儿利用材料,自主地为昆虫设计一个温暖的家。制作活动一开始,有的小组各行其是,各自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造型的制作活动,有的小组是一个或两个人在制作,其余成员在旁观。制作活动进行一半时,有小组出现了争抢材料的现象,教师告诉他们,材料篮子中还有同样的材料,这样就和平解决了争抢材料的问题。这时,有位幼儿在自己利用纸杯进行创作时,本来想在纸杯上扎空,经过几次尝试失败后,放弃了制作,自顾自地玩起来。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制作作品寥寥无几。通过上述观察发现:在整个制作活动过程中,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较差,缺乏必要的同伴互动交流与合作,多数是以个人制作为主,即使是小组合作制作,也只是少数人参与,其余成员只是“看客”,缺乏参与意识。当合作同伴遇到困难时,没有人主动提供帮助,幼儿自身也没有向别人寻求帮助的意识。在幼儿实际学习和活动中,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幼儿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其合作交流意识。

场景四: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次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的主题是“画太阳”的绘画活动。在让幼儿进行绘画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让幼儿认真观察太阳的形状,并引导幼儿想象:如果太阳公公生气或高兴时,他的脸型和表情会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太阳”的绘画活动,结果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大胆想象,从而画出了一些夸张的、形态各异的太阳形象,有的幼儿把太阳的形状画成了长脸,有的画成了方脸,还有的为太阳加上了各种形式的头发。对于太阳的颜色,大多数幼儿把太阳涂成红色,竟然有一位幼儿把太阳涂成绿色,其他幼儿看后都嘲笑他。这时,教师走过去,用好奇和欣赏的表情询问原因,这位幼儿小声解释:“我爸爸是建筑工人,夏天,太阳晒得爸爸受不了,我想把太阳变成绿色,让爸爸凉快些。”这时,教师对这位幼儿大胆的想象做了充分的肯定,并及时表扬。通过美术活动区观察发现:想象力是幼儿大班美术活动开展的源泉,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十分广阔的,教师要积极为幼儿自由创作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有些幼儿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教师要善于运用幼儿的眼光看待绘画作品,维护好幼儿的自信心。

总之,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究、体验和创作的重要场所,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新时期,幼儿教师通过对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的观察和分析,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不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美术观察论文: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中职美术基础教学是中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审美情趣,观察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美术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观察能力也是美术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是艺术科目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识别颜色。本文就对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探究,谈谈它在学习和利用中的具体表现,从而促进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中职 美术基础教学 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对策

观察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力,通过观察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讯,并经过分析处理和想象力的应用,具体体现在美术工作中。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与观察密切相关,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观察力的提高更为重要。对于中职美术学习者而言,他们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观察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在扩展之中,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就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物体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发现其中蕴含的美。

一、观察能力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观察能力对于美术学习者而言是最基础的能力之一,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观察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观察力就起到了奠基作用,是接下来绘画的前提和保障。对此,观察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课程设置观察。

(一) 艺术鉴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对艺术实施鉴赏,它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大多是动态化的,观察不能流于表面,必须找到深层次的美,才能形成别具一格的美术风格。因此,在艺术鉴赏观察能力的培养上必须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看到别人无法发现的美,从观察过程中获取艺术信息。

(二) 整体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艺术来源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整体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了解观察的技巧,从每一个细节入手,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实现知识的整体迁移。

(三) 艺术写生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写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展现,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画出具有灵动性从写生作品。观察是写生的第一步,由于写生的内容多为山水、人物模特等真实的场景,就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找准所观察事物的特征。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观察,把握写生对象的相关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及近的全面观察事物,从而为接下来的写生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观察能力是一个美术学生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能力素养,对艺术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更好的运用观察能力,就必须找到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有效对策。

(一) 营造有助于美术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习氛围是保证高效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热爱美术的程度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新生培训阶段就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喜爱之情,通过讲座、活动等方式加强教育,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调动课堂的气氛,改变刻板的教学形象,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比如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可以播放比较流行的艺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美术基础课程建立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二) 选取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教材是学习的重要依据,选择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材,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挑选合适的教材,并通过有效的解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教师还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改变单一的教学办法,在课堂授课中强调观察力的积极意义,组织学生对实际物体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讨论观察到的主要内容,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 重视艺术写生活动,提高学生自我能力提升

美术写生,是中职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美术写生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去进行相关元素的捕捉,自己去抓取一定的艺术画面,自己去进行相关艺术作品的创作。因此,美术写生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艺术生活与写生活动结合起来,教师也要讲解清楚观察的主要方式和办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写生的事物,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扩展他们的思维。

(四) 通过对话教学,使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我

对话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新模式,它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和探讨,可以对观察内容进行研究,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灵活运用自己的大脑,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还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督促学生有效观察,并增加彼此的情感。比如,在进行艺术作品鉴赏时,老师应该让学生自行进行艺术作品相关艺术信息的挖掘,然后再开展研究。当交流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分歧时,就需要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挖掘,进行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观察欲望和探索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是搞好艺术创作的基础,对接下来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阶段从不同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按照一定的顺利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实现知识的迁移,并重视写生观察和艺术创新,在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和沟通中提高学生的基础观察力。

美术观察论文: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 要: 观察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智力发展的基础。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美术教学 观察能力 培养方式

要提升美术教学品质,必须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丰富其生活阅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剖析美术作品的本质。在我看来,初中美术的教学品质取决于学生感受美和表达美的水平。一方面,美术是生活情景的表现,学生必须在生活中深入观察、细细品味,才能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内容加深认识,进而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进行分析与理解。另一方面,美术教学中除了对作品的观察与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生活事物的刻画与思想情感的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对生活内容具有透彻的观察,才能更好地通过美术作品将其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确立观察目的

对一个事物进行观察时,要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达到什么目的?要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以抓住其本质特征。目的性是观察能力最显著的特点,有目的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锻炼。反之,如果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事物熟视无睹,观察力就得不到锻炼。

二、激发观察兴趣

一切教学内容的开展和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要从学生的个性和认知特点出发。对初中美术教学而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积极地参与教学。以七年级第一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的教学引导为例,在教学伊始,我并没有直接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美术、美术有哪些形式等问题,而是向他们展示了一系列风格迥异的图片,让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哪些属于美术的范畴,并表达自己对美术的理解。通过这项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显著调动起来,他们深入地观察、对比我所展示的图片,并结合自己生活中观察的内容,对美术形成一个自己的定义。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其主动学习探索。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积极鼓励,肯定他们的观察能力,进而培养并提升他们的观察意识。在现代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积极深入地进行观察和探索,才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

三、传授观察技巧

初中美术教学标准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在不断地调整教学设置,帮助学生树立观察意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兴趣。但是大部分教学改进仅仅局限在丰富学生观察的“量”上,却忽视观察的“质”的提升。我认为,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提升他们的观察意识以外,还要传授他们高效的观察技巧,以增强他们的观察体验。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观察方法:整体观察法、联系观察法和对比观察法。以对《江山如此多娇》这一作品的观察为例,要将局部放大到整体环境中观察,弄清构图的具体结构和由来,而不是孤立地观察局部的细节,使画面变得支离破碎。《江山如此多娇》中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和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再配以一轮红日,俨然将祖国的美好风光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出来。由此可见,观察技巧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且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美术作品的内涵。

四、巧设教学任务

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指有目标、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或周边事物的感知,深入探索并正确理解被观察事物的内在本质。在美术教学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学生自行创作。针对这些内容,我经常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使其更好地将内容表达出来。初中生的自制力和主动性都还不足,教师需要通过教学任务的设置,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观察实践。

五、引导自主探索

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本质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审美,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生活中到处都有丰富多彩的可观察对象,仅靠美术教材内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探索,积极挖掘事物的特质,强化自身的认知和审美。学生要意识到观察能力的培养对自身审美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学生要具备一种观察意识,对周围的事物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观察。我认为,可以选择某一事物或场景作为长期观察的对象,不断地观察、分析其变化之处,积累观察的经验。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与教学相关的美术作品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积极地观察与思考,探索作品的本质内容。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旋律,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策略,注重学生观察意识的培养与观察兴趣的激发,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提升他们的审美认知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美术观察论文:浅析美术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摘 要:美术观察是落幅绘画前和贯穿于整个绘画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很多学生缺乏或不重视这个过程,产生了很多不良后果,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

关键词:正确方法;时间;空间

美术观察是落幅绘画前和贯穿于整个绘画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即是我们对客观物象的形体特征、结构比例、透视空间、明暗色调等造型元素所做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对客观物象所呈现的包括呼应、节奏、韵律等内在的形式美感因素的感受力。

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拿到题目就动手落笔,或整个过程中看哪儿,是哪儿,就画哪儿,缺乏一个对客观物象作出主观认识和评判的过程。因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形体结构不准、比例不正确、动态不协调、主次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所以,良好观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观察方法的正确性

整体观察是科学观察方法的优秀,是对客观物象形体比例、明暗色调、主次节奏等造型要素构成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进行概括归纳,从而作出的明确判断,是再现客观物象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建议学生“眯眼”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整体观察能力最方便的方法之一,学生随时随地都可“眯眼”观察,方便快捷。“眯眼”使学生观察客观物象时能略去一些干扰细节,迅速概括客观物象的比例、层次和节奏等要素间的差异。同时,将作业和客观物象并置一排,退后两米,整体比较两者间的效果差异,也是绘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常用的方法。另外,“作业倒置”法也是检查画面整体效果的方法之一。

比较观察是比较局部与局部细节之间、局部细节与整体之间的微妙变化和关系。只有在整体观察的大前提下,才能观察比较各局部之间的微妙变化,各局部细节间的比较始终与大整体联系起来。比较观察与整体观察相辅相成,贯穿于整个作画过程的始终。我们的作画顺序是整体―局部―整体,在局部的刻画过程中,最易忽视局部联系整体的比较观察。作画过程中,我时刻提醒学生:局部与整体联系起来比较观察,使学生运用整体观察和比较观察的方法塑造形体。比如在进行人物头像写生时,让学生整体观察头部形体组成部分的关系,由头、颈、胸三部分组成;头部的色调关系:发黑、颈灰、脸白;主次空间关系:鼻子最靠前,对比最强;眼睛最能反映人的精神气质,刻画最传神;耳朵处于头部两侧,空间上在五官里相对靠后,刻画在五官中相对省略一点,但与其他组成部分相比,又要详细一点。所以将细节放到整体中比较,才能协调控制好画面的整体效果。

本质观察法,也可称“结构观察”,是提醒我们无论是整体观察还是比较观察,在比较物体的明暗、色调等变化时,要始终围绕“结构与形体”这一本质不变的因素观察、分析各种关系。例如:强光照射下,对象结构往往会被明暗所蒙蔽,观察时,一定要透过明暗,分析结构,塑造对象。

二、观察方法培养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开始抱怨:这儿应该那样画,那儿应该这样画,然后改得很痛苦,还达不到效果,因为有很多问题不是在最后都能改过来,是需要在落笔之前或过程中随时有先观察再落笔的观念,进而运用正确的方法把控画面。

所以,从“早”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察观念,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有正确的观察方法。

我们正常在室内作画,束缚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我们要引导学生“眼睛要灵活转动,随时随地观察身边的一举一动”。比如,在课外活动场所上,在回家的路上,在和家人吃饭的餐桌上,都可以通过观察发现趣味场景,随时记录,有效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艺术观察能力,拓宽我们的艺术眼界,丰富我们的艺术生活。

因此,整体、比较、本质的观察对象,从“早”认识观察观念的重要性,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方法,将会踏实走好美术之路的每一步。

美术观察论文: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摘 要: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对观察有兴趣时,教师必须趁热打铁地在观察前向他们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视觉不同于“照相机”,它具有选择性,因此在教学中除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外,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愉快教学 观察能力 培养方式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加强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学生的审美观察力是美术教学关键的关键。观察能力是人类智力活动的门户,没有观察能力作基础,就谈不上艺术想象力、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根据初中美术课的特点,实施愉快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往往喜欢活动的、有声音的、新奇的、色彩鲜明的东西,相对不喜欢静止的、无声的、陈旧的、色调灰暗的东西,要求在无穷的乐趣中蕴入深刻的教益,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对于身边的事物,我们似乎很熟悉,但熟悉到什么程度,并不是很可靠。譬如自己的衣服经常穿,学习用品天天用,但若让你凭记忆画出来,就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地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在学生对观察有兴趣时,教师必须趁热打铁地在观察前向他们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所谓明确目的和任务,是指学生知道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及观察时注意些什么,使学生的观察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就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

二、观察方法要准确,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视觉不同于“照相机”,它具有选择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还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是对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的察看。观察能力的培养存在于每一学科的教学中,只是各有侧重,而美术学习过程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审美地观察。无论什么事物,在观察时都不能盲目地看,应找出它们美的地方,如观察风景时要注意是宁静的美还是壮观的美,也就是说,应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激情,这样作画时才能立意明确。因为无论是对事物的构想或表现,还是美术绘画学习过程本身,都应把观察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美术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从理论研究、绘画训练、临摹欣赏和评论教学四个方面实施的。另外,对画面的观察也要看它是否结构得当、色彩和谐。如一些学生画画时往往画面这块涂红色那块涂绿色,这样才觉得色彩斑斓,颜色用得好看了。给学生讲授整体的观察方法及对比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学会怎样正确地观察所要描绘的物体。先观察整体大关系,再深入局部细致观察,然后再回到整体关系上观察,这是被艺术家的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局部――整体、宏观――微观――宏观地认识事物、表现事物的观察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绘画训练中准确地描绘各种物体。

三、以欣赏、临摹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临摹教学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绘画观察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学会有比较地观察,教师应采取抓住美术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引导的做法。如在造型训练中,教学生从长短、高低、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大小、透视等各方面比较、观察。与绘画教学不同之处,临摹、欣赏教学中以作家和学者的成功创作为观察和学习的对象。在构图方面可以指引学生比较不同的基本形造成的不同的构图效果,在色彩方面和同学们一起从色调、明度、纯度、冷暖等角度比较,使学生观察、感受到更丰富的色彩美感。那么对作品欣赏和临摹过程中的观察就不能局限于这些成功作品表面,通常情况下还要考虑作者绘画时的内心世界和作品创作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年代,这是欣赏作品中的常识。如《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一课中,教学生进行刚柔、曲折、疏密、虚实的感受、比较,从而敏锐地感受到线造型的魅力。例如在欣赏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董希文创作《开国大典》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观察作者刻画人物的生动表情所反映的内心世界。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美术作品进行一种空间平行的观察分析,这样既可以进行微观性的比较,将同时代、同画种、同风格、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又可以进行同题材跨文化、跨风格、跨流派等的宏观比较。在临摹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学目的放在以形式美为主要出发点,以作者情感体验为辅。对于画的形式的临摹,要求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用坐标格作准确临摹;另一种是自由而准确的临摹。不管采取何种方法做比较,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美术作品在表现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的规律、特点,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知识的掌握。比如选择一些写实范本,有利于初中学生理解和接受,也便于学生分析和把握。

总而言之,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探求知识的第一步,是进行美术活动的源泉,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创造再发明的基础。观察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创造美的天地,放飞学生的个性之梦,培养他们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能力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美术观察论文:结合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摘 要: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人们欣赏美术作品是通过用眼睛来观察、进而用内心来体验的。孩子画画,都离不开观察生活、观察事物、观察别人的表现手法。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结合欣赏书中插图和范围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他们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头脑中形象储存逐渐丰富,让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深厚积累成为创造的源泉。

关键词:美术;观察;视觉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人们欣赏美术作品是通过用眼睛来观察、进而用内心来体验的。儿童的观察能力目的性不够,随意性大,容易被事物的局部细节所吸引,把握不住观察要点,缺乏分析比较的观察能力。而且,由于兴趣的关系,学生可能注意观察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因此,学生要想能够很好地用自己的画笔展现美,就应该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同时美术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很好载体。

一、结合欣赏书中插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书中所选作品,一种是名家作品,极具欣赏价值;一种是为讲授绘画知识的配套生活场景照片;一种是带有儿童气息的学生创作画,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一般根据创作要求及所学绘画知识进行观察。在讲授八册《平视的房舍》、《俯视的房舍》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第八页及第十页的房舍图片,明确自己观察到的内容是:房子的门、墙和房子的顶部。其次让学生感觉自己所处的观察位置、视觉角度,从而明确自己是从平视和俯视的角度来观察事物的。然后让学生联想自己在生活实际中观察事物的形态,进一步验证这一条规律:从不同角度看事物能够看到事物的不同形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能够主动地有目的的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以便全面的认识事物,从生活当中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在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后能够多角度的表现事物。学生在根据本课题内容创作作品时就能不拘一格地想象和绘画。

二、结合范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范画是教师用来讲解美术知识、指导学生习作。必不可少的直观教具。因此,对于范画的观察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观察应该极具目的性。

1、结合讲解构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构图安排是否合理是衡量作品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所谓构图,即根据题材和主体思想的要求,把要描绘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把物象在画面上的方位、主次、大小、比例、疏密、远近以及明暗、色彩等加以适当组织,就能使画面具有较好的形式美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讲授十册《绘画中的构图》时,出示两幅色彩静物画(一幅画构图合理,一幅画有缺陷);然后让学生自由对比观察,因为分析与比较使观察与记忆进一步深化,只有通过分析与比较,才能观察得深入。观察后谈谈感觉如何。教师在学生自由谈后,再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有序观察,引导学生思考:1.瓶花、茶杯、书和桌布分别处于什么位置?2.这几样静物的大小比例如何?3.这几样静物的色彩有什么变化?在学生进一步观察、体会、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一幅好作品的构图要求:物象最好置于画面靠中心的位置,但又不能画在正中心,否则将给人以呆板的感觉,物象又不能画得太大或太小,太小使人感到空虚,太大则使人感觉到闷;物象的四边要留有空余,而且下方所留的空白应稍多于上方,否则画面形象便给人以下沉与不稳定的感觉。画面主体物像应突出,一切陪衬与次要的景物都要向主体集中,主宾相互照应,不然就给人以零乱和分散的感觉。由于物体受光线不同方向的照射,各个块面的受光程度不同,因此出现深浅不同的明暗层次,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表现出这些层次。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会根据自己所要表现的物体或心境去自由设计。再依据这些要求观察自己创作的每一部是否合理,是否达到最理想的结果。

2、结合讲解着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美术教学是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教师的范画要尽可能的把事物的美展现出来,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及指导作用。这就要求一方面从构图上体现,一方面是明暗、色彩上体现。教师在处理范画时对于颜色的观察要求也要明确。让学生在看到作品时感觉舒服、漂亮、美,进而进一步观察这种良好感觉的来源是什么?在讲授八册《水族箱》时,教师出示教具:一个用方便面盒作的水族箱,盒子里的背景是湖蓝色的,盒子里吊着各式各样的鱼,底面上粘着一些水草、珊瑚、石子等。学生在惊叹水族箱的美丽之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鱼的不同形状、鱼身上设计的不同花纹、鱼的不同颜色、鱼和鱼之间的遮挡关系、鱼的颜色与水族箱背景的对比关系等找答案。尤其是花纹设计、涂色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各种不同颜色来装饰鱼,进而来展现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这样细致的观察使学生从表面化上升到深层次的思考。在讲授十册《绘画中的静物》时,观察重点则放在颜色的冷暖、颜色的过渡、物象的明暗关系,看其黑、白、灰明度与层次的关系等等。而这些方面的观察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细致、认真,边观察、边思考、边对比。比如表现静物中苹果的颜色,着光点部分要浅、亮一些,背光点要深、暗一些,在表现暖色的物象时要用黄、粉、红等颜色,要表现冷静的、厚重的物象时要用棕、蓝、黑等颜色。学生在观察中懂得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只用纯的色彩来涂,既要考虑如何搭配色彩好看,又要考虑怎样使画面色彩对比鲜明又协调,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才能把物象的层次关系表现清楚。当然,学生在创作之前,首先需要在认真观察事物色彩的基础上进行,然后结合课上所学有关色彩表现的方法和知识,才能真实的再现生活中美好的场景。学生在有深度的观察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做到有深度的思考。

孩子画画,没有任何功利的观点,他们把画画看作是有趣的游戏,在不自觉之中却倾注了他们自己的情感,携带着对事物不同程度的观察、认识和理解,并在绘画过程中透视出年龄、性格,以及对色彩的喜爱。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观察生活、观察事物、观察别人的表现手法。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就要紧密结合自己所教授的美术学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头脑中形象储存逐渐丰富,让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深厚积累成为创造的源泉。

美术观察论文:儿童美术教育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贾克梅第说:“绘画是一种观察的方法”。所以教给学生如何观察是相当重要的。无论对人基本素养、对美术教学来说,正确培养孩子的视觉,科学的观察方法,相当必要,我认为,应该做好下面这几点。

1.我们习惯带着各种先入为主的主观经验,这种主观经验带上消极作用。自然不知不觉中丢失了对事物本身的观察本身的感知认识。我们不必一定要引导学生观察形体构成的关系和结构方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光色的变化,空间存在状态,物象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深层次理解物象内在关系。我们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看天是怎样的,云在干吗?小鸟们又在唱歌,小草怎样从土里钻出来,路旁绿树长得怎样,汽车怎样奔驰……各种奇妙原始的视觉感受会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影像,都是孩子创作的优秀素材。必须强调:客观性的观察是观察者能如实地、正确地反映被观察者本身,即对所要表现的绘画对象的本身。

2.观察在教学中通常称为直观在训练中,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深入地观察,获得鲜明的印象。例如小狗小猫是孩子熟悉而喜欢的动物,绘画前可以放幻灯、最好是视频,对小动物进行观察,更有效的是对实物,三五个以至一群小动物的观察比较,把握小动物的神态,体态的特征,观察毛的颜色,动作等。在绘画中,通过实物直观或电化教学达到观察的全面性。但是教材上并没有太多的直观教学材料,教师就要根据本班孩子的现状有目的选择,不能“为观察而观察”,变成走马观花。每一次有组织的观察都应有目的性。这时教师的引导是举足轻重的,有必要学习些被观察对象的理论知识,并能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

3.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又是艺术家从实际的观察中得到。假如观察的本身就具有创造性的岂不是更好。所谓创造性的观察是指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或寻找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观看角度。也可以说是质疑,即问自己:“我观察到的只是这些吗? 可以从别的角度看到什么不同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每次观察到的都将有所不同,它能让观察成为一种多变的有趣的事。在日常的教学中,创造更多观察的机会,教会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甚至运用讨论式和小组式去观察。这样不仅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提供创造性观察的可能和空间,因为只有在和同学的讨论中学生才真正成为主动性的观察,并且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独创性见解。

教学生观察往往更容易被重视,而观察学生的创作能反映学生观察的方式的差异。何况教学生是过程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而观察学生的作品是创作过程的结束,但又是下一次“观察”的开始。

4.从观察的主体来说,这环节的主体不是别人,而是教师。应该具有权威性,因为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应该是高大的,像一盏明灯。所以教师观察的方式是相当慎重的,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影响一个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和喜好。所以教师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观察事物。观察是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得以反映。笔者认为表扬可以是点名,而批评就不妥了,可以对某一个小组提出建议。通常可以采用鼓励的口吻,用假设的方法进行就更好了。比如在上到《卷筒动物》一课中,一组同学做了一只孔雀,虽说不怎么成功,但笔者却说:“你们的作品与众不同,并且孔雀在制作上是相当有难度的,假设在孔雀的身体与尾巴的连接上改变一种思路,或……或……这样是不是更好了。课后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完成吧!”从该组同学的眼神中可以证明教师这样的点评是成功的。说鼓励性的批评难,其实表扬更难,教师必须说出美在什么地方,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样的点评对学生不但无益可言,相反,助长他们的傲气。所以教师本身观察的方式是相当重要的,它影响整个教学过程。

5.笔者前面讲到肯定儿童的创作价值,那么学生对作品的评价也值得肯定。教师观察的过程只是孤立而被学生观察在眼里。这违背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况且儿童本身是很喜欢去评价别人的作品。所以教师可以顺水推舟,邀请学生评价自己同学的作品,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好对教师的评价提出不同建议。这样使“观察”的方式从教师观察学生作品转变为教师“观察”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由被动接受成为主动参与。而且在无意中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观察”的方式更加彻底深入到学生中去。

在绘画课堂教学中,“观察”的两个方面,其实是一个整体。教给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到学生的创作;而教师观察的方式又推进更好地教给,教师应努力使两者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让观察的方式在实践中更具有艺术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

美术观察论文:《指南》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活动观察案例与分析

摘 要: 《指南》艺术领域的前言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有别于成人。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同伴和老师经常会看不懂孩子的作品,嫌孩子的作品画得乱糟糟的,一点儿都不像。 3~6岁的幼儿正处于象征期,他们只是通过图形符号表征世界,就像角色游戏中幼儿用一根木棒表征一匹马一样,尽管不像,但满足了幼儿自由表达的愿望。当孩子的绘画作品被同伴看不懂时,教师要根据《指南》的教育理念,深入观察幼儿的绘画过程,分析幼儿之间的对话内容,采用有效的观察应对进行教育策略跟进,真正尊重幼儿的艺术创造与表现。

关键词: 指南背景 案例分析 美术活动

一、观察案例

今天美术活动的绘画主题是快乐的春游,孩子们纷纷讨论上周去春游的情景,都在认真地画着春游的景色和人物。

多多:用黑笔在画纸上画了许多短粗线条,一圈圈黑黑的蝌蚪人,还有歪歪扭扭的很多数字,并喃喃自语:“我的作品完成了!哈哈哈……”

荣荣:“多多,你画的是什么呀?乱糟糟的。”

多多:“我画的是妈妈带我去玩时坐的161路公交车,从侧面看有两个轮子,车子是双层的,有两层座位,这是发动机,这是前门,这是后门,前面是驾驶员座位,上面是时间表,首班车6:59,末班车是1:04,还写了个学号3,是我的学号……”

珂珂:“你画得一点都不像,反正乱糟糟的。”

多多:“我觉得很像。”

荣荣:“应该涂上颜色就好看了。”

多多:“那我来涂上颜色吧。”

二、观察解释

1.从幼儿的绘画兴趣来看:多多对“快乐的春游”的绘画主题比较感兴趣,能调动生活中妈妈带他出去游玩时乘坐公交车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此次绘画活动中,在绘画创作中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对绘画活动兴趣浓厚。

2.从幼儿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来看:多多小朋友小班时由于右手臂摔伤骨折,导致绘画中的线条控制能力较他人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手部小肌肉群精细动作的发育与同年龄段的中班幼儿相比,也缓慢了许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明显,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时间内达到相同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因此,对于多多的作品,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他在绘画中的艺术表现和感受。

3.从幼儿绘画自主表达意图来看:多多观察公交车时,选择了特殊的观察角度:侧面,画出了两个轮子,并画出公交车的结构是双层的,造型有两节,前门和后门,还有车上的时间表首班车、末班车,他都能画出来。可以看出生活中多多是个善于用心观察的孩子,能有意识地把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细节用稚嫩的笔触表达表现出来。

4.从幼儿的互动水平来看:荣荣和珂珂两位小朋友不太能理解多多的创作意图,珂珂只能用“像不像”,荣荣只能用“好不好看”评价多多的作品,但这两位小朋友对多多作品的评价并没有影响到多多对自己作品的自信:“我觉得很像。”荣荣的建议:“涂上颜色就好看了。”多多采纳了荣荣的建议,给作品涂上了颜色,说明在同伴互动交往过程中,多多能不被同伴思想左右,但对于合理意见是能够听从和改进的。

5.从幼儿的绘画互动需求来看:多多对自己创作的作品生成了新的需求,期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当同伴说他画的作品乱糟糟时,他急于解释自己画的是双层公交车,生怕同伴看不懂,又耐心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绘画的过程,甚至愿意接受同伴的建议,给作品涂色。这说明:4~5岁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在完成绘画作品后,有得到表扬、鼓励和支持的心理需求,从而延续对绘画的创作兴趣。

6.从幼儿的绘画能力年龄特点来看,1~4岁的幼儿处于涂鸦期,他们从无控制地乱线涂鸦到有控制地命名涂鸦;3~6岁的幼儿处于象征期,开始用线条和简单图形的组合表征自己感知的事物,这时受限于幼儿手部精细动作水平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5~7岁的幼儿进入写实性早期,画的画有点像了。不同年龄特点具有不同绘画特征,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绘画特点进行把握和分析。

三、观察的应对:教育策略的跟进

1.组织作品评价和讨论:让多多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绘画的成就感,肯定多多作品的优点。教师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多多画了从侧面看到的161路车,还是双层的呢,画了这么多乘客乘坐161路车,这辆车真热闹,连时间表都画出来了,观察得真仔细,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感觉像过年一样喜庆,要是线条更流畅些,不断断续续的就更好了。”

2.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教师要学习《指南》精神,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使用“像不像”、“好不好”的标准评价幼儿绘画作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的心理氛围,支持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3.家园沟通促发展:引导家长在家支持多多进行线条练习,促进多多手部小肌肉群发育,并且为多多提供自主绘画材料和环境,保护多多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萌芽。

美术观察论文: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也越来越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观察力是智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证明,大脑信息的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它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呢?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观察是进行各种美术活动的基础。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作法。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

受认知水平的影响,孩子们在观察事物中缺乏目的性,容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在活动前就要明确观察任务,而且年龄越小观察任务就要越具体。在观察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要经常以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回到观察任务上。

二、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1.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观察对象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物品,如,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确定观察对象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欣赏喜好。孩子的欣赏习惯不同于成人,他们比较喜欢色彩艳丽、对比鲜明、形状清晰的物品。同为孩子不同年龄认知水平也不同,要根据年龄特点选择观察对象。如,二、三岁的孩子感知水平低,他们只能感知物体的大概轮廓,能注意到面积大的单个物体和主要部分,因此可选择气球、布娃娃、饼干等孩子熟悉喜欢的物品。四、五岁的孩子观察水平有所提高,有意观察发展起来,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可以选择稍复杂一些的物品,如,汽车、刺猬、蜗牛等。除了观察物体的正面以外,还要引导观察物体的侧面。六、七岁的孩子观察能力发展的较全面,观察也较细致,能注意到事物之间的关系,目测力提高很快。观察对象可以选择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物体和多个物体,如,猴子、海洋世界中的各种各样的鱼等。在观察时教师还要引导孩子注意到前后遮挡的关系。

2.采取有趣的观察形式

说到观察人们往往只停留在视觉活动上,对于幼儿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在“看”上很容易使孩子失去兴趣。如何使观察能够细致持久地进行呢?可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看”,孩子可以知道物体的形状和颜色;“摸”,孩子能够体验到物体的凹凸与质感;“闻”,孩子感知到了物体的气味;“尝”,孩子品尝到了物体的味道,这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可以帮助孩子深入地认识事物,内心得到的感受也是新鲜和深刻的。这一切都为接下来的美术活动奠定了基础,这种多感官参与的方式也增加了观察的趣味性,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在画西瓜时,先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西瓜的外部特征,“圆圆的,绿绿的,上面还有波纹状图案”,在获得物体外部特征的基础上,再让孩子每人尝一块西瓜并说出感受,“甜甜的、脆脆的”。在绘画中有的孩子会把这种感觉通过色彩、表情或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丰富了他们的艺术感受。

除了以上感官触及以外,还可以利用模仿的方式,例如在画青蛙时,先组织孩子学青蛙的儿歌,讲故事,看青蛙活动的视频,在了解青蛙的习性和动作规律后,组织孩子以游戏的方式模仿青蛙,于是各种姿态的青蛙出现了,蹲着的、游泳的、跳跃的、跳舞的……请小朋友们评价谁模仿得像,并说出理由。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把自己当成了青蛙,模拟青蛙的姿势使他们熟悉了青蛙的动态特征,关注到了细小的动作变化,寻找到了动作规律,同时也使孩子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

三、培养孩子整体观察的能力

幼儿阶段的观察经常是杂乱无章的,如何使孩子的观察有顺序地进行呢?还要教给孩子整体观察的方法。在美术活动中,经常采用整体观察法,即注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将部分与整体进行比较,部分与部分进行比较,在关注整体时不忘部分,关注部分时不忘整体。培养整体观察的能力对于孩子的美术活动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的最初阶段可以选择外形简单的物品,如,黄瓜,梨等。当孩子能概括物体的基本特征后,再选择外形复杂的物品,如,汽车、人物等。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将物品分解成几部分,分别概括出特征,再通过比较的方法,观察各部分的大小长短,每一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关系。如,在画卡车时,可以先引导孩子观察汽车的整体特征,再观察卡车由几部分组成。期间可以利用拼贴画的方式,将车子分成几个部分,由孩子玩拼贴游戏,目的在于掌握结构。再采用设疑的方法引导幼儿观看,车头的形状像什么?车厢像什么?车轮像什么?车头与车厢的大小,车轮与车头的大小,在整个车身中哪部分最大?哪部分最小?这种观察方法的培养应是长期的、经常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幼儿整体的观察习惯。

另外,在观察中应展示物体的多个角度,使孩子得到完整的认识,为美术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四、教师的语言引导

在孩子观察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导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简洁、生动。为了使观察更加全面,还可以配合故事、儿歌、谜语等。观察中可以将观察对象特征用孩子熟悉的物品进行比喻,可以使他们更快地抓住特征。如,将小猪的身体比喻成大冬瓜,大象的耳朵比喻成扇子等。观察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要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观察评论,孩子们的看法会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教师要将他们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特征。观察的过程中如有遗漏疏忽的地方,可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孩子的注意。

以上做法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在此提出与大家交流,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美术观察论文:略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在人们发展自我以及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观察具备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作用,初中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才能够促进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提高,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审美素养的提升,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美术教学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感知。在美术教学中,使学生享受学习,体验成功,学会观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而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观察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培养与提高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审美的理解力、独特的创造力来获得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只有养成科学的观察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从而促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健康发展,为我们能够具有很高的美术素养奠定坚持的基础。那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往往在尚未看清事物之前便盲目地下笔,这便使得所画出的东西与事物的实际形态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而要想将美术作品很好地完成,就需要经过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将观察意识树立起来,在作画上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因此,要想提高美术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观察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具体而言,教师要让学生切实地认识到在美术学习中观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来予以阐明,还可以借助于学生的切身参与来使学生感悟,举例而言,教师可以画一组画,并且讲盲人摸象的故事给学生,让学生将其中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分别找出,以此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够完整、准确、透彻而又全面地看清事物本质,这样学生的观察意识便会得以提升。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法。这是美术教学中最基本的观察方法,也称第一观察法。所谓整体观察法,就是对待一个事物,首先要观察它的整体关系,然后再分别观察这个事物的各分部,最后再回到事物的整体进行系统观察。先进行整体观察使为了从全局看物质本身,局部是为了更深入地把握事物的个性特征,再回到整体是为了正确处理个性和总体的关系。这种观察方法是艺术家们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得出的科学的观察方法。

(2)对比观察法。事物之间只有进行比较,才能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才能发现各自所具有的特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观察法。比如,在教学透视关系、明暗关系时,可以让学生们画两个规格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我们把其中一个长方体的位置进行改变或者是作为画者的学生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动对比观察法。

(3)形体观察法。有些学生的作品会出现形体支离破碎的问题,线条勾勒死板或者物体呈现不具有立体感等缺陷,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形体观察法。因此,形体观察法对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形体规律,学会观察事物的形状、比例以及体和面的关系,必须要教会学生运用直线法去观察认识事物的形体特征。

(4)结构观察法。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外部形态和独有的内部结构,而事物所展现出来的外部形态主要是由其自身的内部结构所决定的。只有对事物的内部结构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更加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外部神态。因此,在美术教学时,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结构观察法的充分指导,不仅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外在,而且要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内在本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具体地刻画出自己的作品形象。

三、运用多媒体,实现多角度的观察

多媒体教学设施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其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及立体性等特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美术教师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比如,在讲解花朵的画法时,在生活中学生往往不会留意各种花的花蕊、花瓣、枝干等,而仅仅依靠教师空洞的讲解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成效。所以,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花的姿态,让学生们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并且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对重点部分加以特写,这样学生便能够更好地抓住绘画的特征,在绘画时做到心中有数,再加上教师精细的画法讲解,课堂教学效率便会得以提高。另外,课堂提供的时间与空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将更大的创作空间提供给学生,教师还应当将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带领学生深入社会生活,深入大自然,让学生观察及欣赏更多生动的场景,开阔学生的眼界,进而使学生更加仔细认真地观察事物。

四、让学生形成习惯,定势观察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人生破产的地步。”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视知觉活动。因此,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若是没有明确观察的目的,他们就会一味地去认真研究观察细节的东西而却忽视了全局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不能把握主次。这样就要求我们广大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去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防止学生那种盲目地走马观花,将问题融进观察之中,这样才会带着所思考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学生就会寻找出事物的规律性,掌握其特征,更加懂得观察事物的重要意义。也要引导他们知道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才能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并且有所提高和收获,以激励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去研究和引导学生观察的方法,真正打开学生观察的慧眼,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就会使学生注意留心那些所要观察的事物,长此以往,就会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同时,还要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观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进行观察后的描绘记录,形成对素材的积累和创造,他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观察习惯。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抓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这个主旋律,要认真研究这一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就能够使学生的观察方法、审美观不断地得到提高。

美术观察论文:观察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在美术课堂中,注重观察能力培养,让学生能依据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视觉记忆入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这种有意义的发现,能够更好地形成学生的视觉记忆能力。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观察方法;视觉记忆

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如果教不得法,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如果学不得法,即便你有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中学美术学科包括临摹课、写生课,还有欣赏课、手工课。为了更好地进行美术教学,要在已有的教学方法上,探寻独特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这其中,视觉记忆的培养和观察方法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视觉记忆的培养

美术视觉的记忆是表象的记忆,换句话说,视觉记忆中占重要地位的是表象。所谓表象,是对过去事物形象的印象。其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形象性,第二是概括性,这两个特征决定培养学生视觉记忆的重要性。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记忆能力。(1)注重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这一点,在写生教学中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有意去观察自然和接触社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这种有意义的发现,会使学生的记忆加深,形成良好的视觉记忆能力。(2)提倡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画速写和默写。对学生视觉记忆能力的培养,不能单凭兴趣,还应该在绘画上进行巩固。画速写和默写就是最好的方法,它不但能把当时的注意事物记录下来,而且能通过自己的笔,用速写和默写的形式再现。速写和默写在于勤,头脑中记忆表象和速写默写的资料内容充分交融,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很大的益处。

二、观察教学法的应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明确的观念,没有明了清楚的观念,也就没有了绘画。”这就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首先是通过感官获得的,观察是人类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智力开发的基础。既然观察在美术课教学中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观察法呢?下面就谈一谈几种常用的观察方法。

1. 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即总体、全面、完整地观察。就是引导学生把所画的事物,无论是个体还是组合物体,都看成一个整体。组合物体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总体。在一幅图里,应该先构图,即思考如何把整体放在最适当的位置。表现整体的方法是:应该从整体出发,先勾出整体造型,再局部深入,认真雕刻,最后再回到整体。

2. 比较观察

比较观察的方法很多,有形状的比较:长、方、圆、扁等,有距离透视的比较:远近、前后、左右、大小、高低、宽窄、粗细、疏密、清楚与模糊等,有色相的比较:红黄蓝三原色和红橙黄绿青蓝紫光谱等,还有色明度的比较:色的明暗、浓淡等。观察比较的方法,多数是学生练习时才用得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在学生练习中发现共性问题,启发学生面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3. 形体观察

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形体,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物体的基本形体结构。所谓的形体,是指用点、线、面,通过长、宽、高这种空间结构树立起物体的基本结构。通常在教学中用到的石膏几何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在美术绘画课堂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在画粉笔盒、篮球、课桌等类似几何形体时,我们就可以完全借助于这些几何形体的原型。当然,我们在教学时,更应该把多种物体的基本形体,归纳为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或者是这几种几何形体的多种组合。例如,可以把人的头部看成一个近似的圆形或者一个卵形;一间房子,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三角体和长方体的组合。有了这种形体观察的认识,就可以比较容易掌握物体的基本形状,以及表现这种物体的基本形状所应有的立体感、空间感以及相应的透视变化。

4. 结构观察

物体除了形体,也就是基本形状外,还应该有一种由表及里、内外呼应的结构关系。比如,头部的五官比例――眼睛、耳朵、鼻子、口腔、眉毛的结构。在笔者多年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不善于画细部结构,他们画出的东西容易概念化。其实,没有细节的雕刻就没有情态,所画出的画面,也就没有生机活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物体的基本形体基础上,注重对物体细节的刻画。另外一个常见错误是:学生往往不能把物体内外形体的结构呼应起来。以头部五官比例来说,我们平视时,耳朵的长度应该是等于眉毛至鼻底的位置;仰视的时候,耳位明显偏下;俯视的时候,耳朵的位置明显偏高。但是,大多数学生不善于用这种方法观察、比较。再如,让学生写一幅街景写生画,大多数学生观察到了楼房、树、水池、人、汽车、商铺、超市,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存在,大部分学生也是一个一个孤立地画出来。不善于观察比较,造成画面比例失调,显得呆板没有生机活力。

美术作品必须注重作品画面内容和精神内容的感染力。因而我们作画时,要通过自己的观察,依据自己的记忆,把物体的形态,神态充分展露出来,让人们从作品中感知你所表现的内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观察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视觉记忆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观察论文: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讲,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与表现是小学美术教育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则成为了取得目标教学效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总结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讨论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观察能力

一、在观察方法上采用整体观察与细致观察相结合

美术作为一门极有创造性的与想象力的学科,在课堂教育中要注意基本观察方法的正确与系统的培养,这样才能为之后的自我创作打下基础,避免“有口难言”。可以说教会学生观察一幅范画或作品,是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视觉是有选择性的,所以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而且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并且将不同的方法加以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

(一)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第一,用审美的观点对美点进行观察。教师在出示范画或学生作品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物象的美点。如,观察一幅范画,要注意体会画面构图相互搭配简繁有度的美;观察一处静物,要使学生感受线条与光线所构成的画面之美;观察一处静景,色彩的美感,要让学生看到各种颜色相互映衬配合所体现的美。

第二,先形状后色彩地观察。形状是人类识别物体的基础,也是造型或者造型艺术的基础,无论是观察还是表现,是工艺还是绘画,首先是形状然后才是色彩。儿童对色彩的偏爱选择性,使其在观察物象时往往首先被色彩吸引,而忽略形状。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求学生观察物象的形状,在画出或制作出形状之后,再考虑色彩。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的。从总体要求上,要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只要教师重视培养、认真教学,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提高观察能力。

(二)从局部上进行观察

第一,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包括物象的大小、比例、位置与相互关系的比较,形象特征的比较,还有各种色彩的比较。区分各种色彩的不同,区分色度、彩度与明度的不同,区分色彩冷暖倾向及冷暖程度,“笔有润枯”、“墨分五色”的韵味,这些都是通过比较观察进行的。

第二,用持续的方法进行观察。例如:同样一处景色,它在中午和傍晚两个不同时间的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同样一处静物,环境不同,所呈现的内容也有所差异。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例子,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三)两种观察方法相结合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多时候会对所要观察的事物有偏好性的观察,例如某种特殊的色彩,或者特殊的形状,有的时候就会局部性的影响学生的观察。而另一方面的情况,就是由于学生在观察时至看到了整体效果,而对细节一带而过,导致作品的粗糙和不完善。这个时候,整体观察与局部观察相结合,就成为了在方法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例如默画,就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促使学生整体观察与局部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二、在教育方法上采取课堂学习与室外写生相结合的方法

课堂教育是美术教育的基础环节,也是学生基本功的学习与基本素质的养成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户外写生是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学习美术的一种特有方式,在美术学习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它是锻炼绘画造型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搜尽奇峰打草稿”更是画家坚持写生获得灵感的写照。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虽然有别于专业的美术学习,但也需要通过对美术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展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户外写生让学生感受美术学习的特有乐趣,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以发展,让学生的绘画构图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学生对绘画空间的处理能力,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然而户外写生绝不是要将学生放任,任他们自我发挥,而是要将户外写生与课堂所教授的方法内容结合起来,在完成有意义的写生活动的同时,完成有巩固与应用的课堂延伸。户外写生是对学生构图的考验,首先会遇到画什么,从哪个角度画等问题,此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示范讲解,指导学生取景时选择自己认为景物中最美最动人的部分。可以用取景框来选择景物,应该让学生明确构图中要有一个吸引观众最大注意力的视觉中心。但自然景物并非如静物写生可以自行摆设,景物中往往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构思进行一定的取舍,突出画面的主题,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取景的过程是一个观察能力的探索锻炼过程,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渗透对观察能力的引导,如色彩、线条、形状、布局、细节等基本要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在课外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

美术教育是一项极具人文特质的教学,表面看起来与其他学科没有什么过多的关联,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以及传统课业压力的增加,美术课在很多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甚至美术课常常被用来充当自习课,以便学生完成其他应考科目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更是困难重重。然而学科间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美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美术学习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中。我们可以尝试在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架起桥梁,通过结合其它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新情景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例如在低年级《自然科学》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芽长成苗的各种变化情况的课程设置。这样的例子就充分展示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可能性。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与办学思维上,真切认识到美术教学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让美术教学走出困境,才能使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获得长期有效的发展。

四、结语

观察能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是当儿童心理活动的有意性达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高级知觉活动能力。它不只是单纯知觉问题,而是包含着理解、思考,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教育者要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为主要任务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美术观察论文:观察在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

美术课是以视觉为主的教学活动,巧妙灵活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有效观察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观察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观察,顾名思义,就是仔细地看。观,由“又”和“见”字组合而成,又见,再一次看见,所以,观察得需要反复地看,寻找出规律,归纳出方法,进而构思创作,才能从独特的视角,发现与众不同的美,创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一、观察角度要因地制宜

美术课堂教学中,面对同一事物,如静物写生课中的静物教具,要想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首先就要启发学生学会选择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这样,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所以,要想有效观察,先要有一个独特视角,这就需要教师在创设主题方面灵活多样,摆放布置教具,要为学生留有足够多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来观察,这样才能激发其学习创作的热情和兴趣,为写生、创作做好准备和铺垫。在美术教室上课的教师可以在教师中摆放几组教具,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静物,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来观察、构思和创作。不具备条件,只能在普通教室上怎么办,教师就要灵活使用教材,不必照本宣科地死搬教材内容,可以变通一下,让学生自带喜欢的玩具、模型等小型教具,既可自己独立观察创作,也可同桌间合作,把教具摆在课桌中间,再分左右从各自角度来观察研究,选择各自合适的视角来操作。

二、观察方法要灵活多变

不同课型要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切忌死搬硬套,墨守成规,要灵活多变地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中总结规律与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质量,高效地完成作业任务。

1.探究式有目标观察法。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命题目标,引导学生集中精力,仔细认真地观察、探究、思考,开动脑筋,寻找答案。应用于导入环节,一般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范例引导观察,或者出示实物教具分析观察。以人美版一年级欣赏评述课《花狮子》为例,教师先用课件展示农民画《花狮子》的大幅彩图,引导启发学生带目标观察:这幅画中的花狮子身上有哪些图形?有哪些颜色?什么颜色多?一次问题不可超过三个,否则学生记不住,还容易分散精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接下来,教师因势利导,问学生这么夸张的造型与色彩有什么象征意义?联想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类似的造型与色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联想,能够回答出造型和色彩方面的知识,并且通过联想又将生活中观察到的形象在脑海中重现,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产生联系,以旧连新,对本课的知识点从上课导入阶段就迅速切入与展开,为新授环节做好铺垫。

2.递进式分层次观察法,适合于新授环节,教师示范演示时应用。

3.对比式找异同观察法,适用于对真实事物与相对应艺术作品之间进行对比观察、探究,找出异同,分析作者的匠心,借鉴其思路。也可以在展示评议作业阶段对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观察,找出各自不同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借鉴,尽量不要找缺点,避免伤害同学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国画《秋天的果实》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白菜萝卜的方法步骤,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用笔方法,分别注意教师示范演示作画时是中锋还是侧锋?是淡墨还是浓墨?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怎样用浓墨、淡墨?这样分层次完成观察目标,为总结方法和下一步动笔操作打好基础。再比如,《线描画鸟》一课,教师出示一幅教学挂图,图上用粗线条画鸟的主体结构外形:头、身、翅膀、尾巴、腿爪,用细线具体刻画细节局部,用另一种颜色线条画环境树木,启发学生观察,老师这张画用不同线条画出了不同部位,仔细观察一下,看谁能总结出这张画的作画步骤?这样引导,学生就会自主探究,寻找规律和方法,日积月累,就会掌握一套切实可行的作画方法,形成较强的绘画能力。

4.默写式强记忆观察法,适用于强化训练,能锤炼出真功夫。看一段视频或者教师现场简单扼要的作画,事前让学生用心观察记忆,老师是怎样操作的,然后有学生汇报观察记忆所得,长此以往,能训练出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速记能力,能够快速储存形象资料,默写默画出具体形象,这是锤炼形象思维、形象记忆的好手段。

三、观察习惯要逐步养成

教师不应只要教会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观察方法,还要传授在大自然中写生时应用的观察方法,怎样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观察风景,怎样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地观察动植物等等,通过不同层面的观察分析与探究,来机动灵活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逐步养成好的观察习惯,这样长期坚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学生的美术能力就会逐步增强,终身受益,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体会无穷的乐趣,成长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美术观察论文: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园的教育是全面的,启蒙的。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整体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它的重要性正在被人们日益深刻认识。尤其是在发展幼儿观察力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而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观察力。人们通过接触、感受整个世界获得知识,现代的科学手段更是证明了人的绝大部分知识来源于视知觉,可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一个人具有健康的视觉器官并不意味着它同时具有卓越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能力是生理和心理的综合能力,它是随着人的成长日渐成熟,并且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强弱的差别,所以观察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有效的发展的。幼儿园的教育分为五大领域,各领域都在不同的角度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而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更为直接有效。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应源于生活,指导幼儿学会观察,积累素材,具有丰富的感知经验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好奇心是激起幼儿观察的动力,也是培养幼儿观察兴趣非常有利的条件。我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的时候,特别注意引导并启发幼儿主动去观察事物,并且根据他们喜欢游戏的特点,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在教学中我发现,画面丰富而富有感情的作品大多出自观察能力比较强的幼儿,而写生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很好的手段。如我设计了《显微镜下的世界》这样一系列的写生课。孩子们在“大大显微镜”的游戏中,学会了观察身边事物的细节。在游戏中他们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原来鞋底有那么多奇怪的纹路,原来叶子身上不都是规则的也不都是绿色的,有的叶子大,有的叶子小,有的有点黄,有的有点绿,有的被小虫子咬了洞,叶子身上还有无数条蜿蜒曲折象树枝一样的叶脉等等。这让孩子们惊喜万分,因为他们发现了很多以前从没有发现过的生活中的细节,兴趣更浓了,展现在画面上的内容也就更丰富有趣了,并逐步学会了自觉的、主动的观察周围的事物。

二、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低年龄的幼儿还不会专注的观察,因为他们的有意注意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但是经过准确的指导,它们的观察力会逐步变得有目的和专注。

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任务越具体,幼儿的观察目的就越明确,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比如在引导幼儿辨别冷暖色的时候我设计了一堂课《白天和夜晚》,首先向幼儿出示两幅构图完全一样的画。一幅是暗冷色调的,一幅是亮暖色调的,两幅画中都没有太阳,月亮等明显反映时间的标记,我告诉小朋友张老师的两幅画都有名字,分别是《白天》和《 夜晚》,请他们注意观察画面色调然后猜猜哪一幅是白天,哪一幅是夜晚?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准确地辨别。“为什么你觉得这幅画的色彩看起来是白天?”,“因为我觉得这幅画颜色很漂亮,有红色,黄色,橙色,粉色……好像太阳公公照在它们身上,暖洋洋的,所以应该是白天。”……明确观察的重点是颜色,所以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说出了对暖色和冷色的不同的感觉,这样孩子就不会偏移重点去看画面中有几颗树,几朵花,抓不住要领,得不到收获。

小的孩子还不会系统的观察,因此在它们的观察中,往往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孤立的印象,只能以个别的形态、色彩作为自己观察的结果,引起他注意的东西会显得比较大,所以在孩子的画里才会出现大头人,蝌蚪人,伸手拿东西的胳膊会比身体长几倍等等……孩子的画因此稚趣可爱,我尊重孩子童心的表达,但同时也通过一些活动,比如《一张纸的游戏》,《会变的杯子》等,引导幼儿去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张纸看起来可以象个长方形,可以象一条横线,可以象一条竖线;杯子口有时看起来是圆的,有时看起来是椭圆的,有时变成一条线等。通过这些游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观察,发展幼儿整体有序的观察能力,由此及彼的观察能力,形象的记忆能力等等,以促进幼儿整体观察能力的发展。

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展观察面

幼儿的求知欲是无比旺盛的,对于我们身边的世界,孩子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我们幼儿园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六一欢乐周、亲子运动会、参观消防队、参观蔬菜大棚,体验自种自收亲子种植、户外写生等等……在参观消防队的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消防队员是如何救火的;在外出写生的活动中,孩子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季节变化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在亲子运动会上体验到了跟父母同场竞技的刺激;在参观蔬菜大棚的活动中,孩子们看到了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培育的各种新奇的蔬菜,水果,开阔了视野;在自种自收亲子种植活动中看到了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也体验到了去收获自己种的萝卜的那种自豪和快乐。每次活动之后我都会跟孩子一起回忆活动中自己最开心的,最难忘的故事,并通过绘画等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感知经验,更是拓展了幼儿的观察面,这从一幅幅具有丰富的内容并富有感情的美术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总之,观察力是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观察能力的发展和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指导幼儿美术活动中,应该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发挥美术教学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特殊作用。

美术观察论文: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摭谈

摘 要: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美的熏陶、创造性思维及高雅的情操,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当前美术课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孩子盲目下笔、把美术课当休息课、老师自身应付等。如何把美术课的意义还给美术课,笔者从引发儿童兴趣、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留机会给学生观察等方面努力,让学生从小学会观察、懂得审美。

关键词:美术; 兴趣; 观察; 情操

在小学美术课中,我时常发现不少学生往往忽视对图画的认真仔细的观察。他们往往还没有看仔细,看完整所要画的物体,就盲目下笔,结果所画的物体外形很不正确。因此,要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呢?对此,我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引发儿童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深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最佳地接受外界的信息,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

例如在三年级《分解构成》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我考虑到他们对既无美丽的色彩,又较抽象的分解构成作品不会一下子感兴趣,便设计了《小白兔和七巧板》的画面,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有趣的故事,吸引了不少的小朋友,由此导入的构成知识,儿童会感到与自己非常贴近,在老师的激励下他们会想:“小白兔能玩七巧板,我也能!”继而产生想进一步了解分解构成的愿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还十分注意教育学生让他们充分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我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故事:“有四个盲人一起摸一头象。摸到腿的瞎子说像柱子;摸到耳朵的说像扇子;摸到肚的说像堵墙;摸到尾巴的说像绳子。”并提问:“那么,为什么四个盲人说出的结果各不相同呢?”学生会说:“因为他们都没有摸到大象的全貌,只是说出了大象的一部分的形象。”于是,就趁机引导他们,让他们懂得在美术学习中也是这样的。如果对物体不全面观察,盲目下笔,就会和盲人摸象一样,不全面,会出错误。

为了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观察作用的认识,我在黑板上挂了两幅有关猫的画,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到猫虽是同一只,但因作画的时间不同,猫的眼睛也不相同。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观察的作用,也培养了他们爱动脑、爱学习美术的好习惯。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对于同一事物,观察者的所处位置不同得到的效果也就不同,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往往不同。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首先指导学生选择最佳观察角度。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一般顺序――先整体、后局部。例如学生在对人物形体进行描述时,我首先让学生选择好观察的角度,再指导学生进行观察。首先让学生对人物的外形予以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各部分的比例。如对一个人物的身高、个头的长度,上肢是3个头的长度;下肢是4-3个头的长度;肩宽是2个头的长度,总的形体比例掌握后,再分析细微之处,如脸部的比例,就要分析脸的设计与宽度,即三庭五眼。这些细微之处掌握了,学生再作业时,就不困难了。

三、给学生观察的机会

如果在教学中,老是遵循老办法,教师讲解作画步骤,学生再作业,那么就会限制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高。我们教师所上的每一节美术课(包括欣赏课),都必须给学生观察的机会和任务,都要有观察的环节。学生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才会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增添写生课,多给他们观察的机会。

如我在教学生写生茶杯时,不是先讲,而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这个茶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是什么形状?各部分的比例怎样?这样,带着这几个问题,学生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分析,很快地找出答案。这样进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作画,就会很快画出茶杯的形象了。

上面的几点,是我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的初步探索。实践证明,只要让学生多留神,多看,多想,日积月累,观察能力就自然提高了。美术课的教学质量也会大幅度地得到提高。并且,可以加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之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