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

时间:2022-05-22 08:46:52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高中美术鉴赏中当代艺术内容的教学研究

高中阶段往往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高中生的审美意识也逐渐的增强,需要学校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美术课程作为高中阶段主要对于学生审美意识进行指导与教授的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该课题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笔者将以高中美术鉴赏中当代艺术内容的教学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对于提高高中阶段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中美术鉴赏当代艺术内容教学研究所谓的当代艺术是指在当今环境下含有批判性质的艺术,从字面中可看出,当代艺术也就是与当前环境共同发展的艺术,其本质是通过对将人们的生活与艺术相结合,将艺术拉到现实之中。因此当代艺术应当被大众所认知,如今在我国对教育进行改革的条件下,在高中美术欣赏中加入当代艺术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当代艺术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现状

(一)学生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差

在当今高中的教学中,由于我国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美术课往往只是作为高中教育中的一门辅修课程,并且不计入统考范围之内,因此高中学生对美术鉴赏课并不持有足够的重视,往往在美术鉴赏课中出现瞌睡等情形。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首先,在学生在步入高中之前,虽然在初中也开设美术相关课程,但是在初中阶段美术课程更多的是以对美术教师以及其他作品的临摹,同时教师在教学之中更多的是纯技法,加之初中阶段并不重视美术教学,因此导致学生在步入高中时美术鉴赏的学习并不能有效衔接。其次,除美术特长生以外的其他学生对美术鉴赏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高。再次,学生对美术鉴赏教学持有反面态度,并且学习敷衍性较大。

(二)教师素质较低

首先,目前我国大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相对较为落后,同高中其他课程教师来说,一些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之中过多看重技法以及作品,忽略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甚至认为当代艺术的教学与美术教学没有任何关联。其次,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美术教师同其他教师相比,缺少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再次,教师缺少创新意识,在美术鉴赏教学之中往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高中美术教师往往是一些美术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接触的是专业技能训练,对当代艺术缺少必要的了解。因此导致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只能通过宣读教材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后,由于目前美术鉴赏课程在我国高中教学的开展时间相对较短,缺少教学经验,缺乏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而导致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之中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出现较多问题。

(三)教学管理的不重视

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科的教学质量,而美术鉴赏教学从目前来看,在高中教学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首先,对美术教师的管理与使用不科学,往往出现将美术教师安排到其他方面工作之中,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失去原本应当拥有的地位。其次,学校对美术教师的培训以及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与评价不重视。再次,美术鉴赏教学并没有纳入到高中教学成绩的评价之中。

二、当代艺术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对策

(一)开拓学生审美视野

在当代艺术的相关理论之中,明确提出了当代艺术与当代的文化中的文化话语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当代艺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要提高高中学生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学校就应当进一步通过有效手段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当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细微变化,都在反应人们对审美观念的改变,审美更是与人们对艺术以及艺术活动的认知有着直接联系。

(二)提升美术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学校进行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教学目标的实现的前提是教师。因此搞好教育,培养优秀的学生就要加强教师的素质,尤其是美术教师的素质。学校应当全力培养学术性的美术鉴赏教师,培养美术教师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美术鉴赏教学规律能力,拥有较强现代艺术欣赏能力和有较强教学理论能力。通过培养,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师的表达与动手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保证美术鉴赏教学的艺术性。而作为美术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自身的学识与经验,通过不断对各种理论与当代艺术的学习,进一步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提高艺术教学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地位,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三)提高学生水平,制定科学教学目标

在目前我国以应试教育作为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学校对美术鉴赏教学管理的不严格造成了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忽略,不了解当代艺术。因此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美术鉴赏的教学目标。在美术鉴赏教学目标中,目标的制定应当清晰明朗,其教学目标应当具备:一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范围以及内容等难点进行确定,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二是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当明确采取分步教学的方式,将当代艺术融入到美术鉴赏之中。三是通过明确提出学生所要到达的水平,从而为教学提供检测依据。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现代艺术和高中美术鉴赏课

现代艺术是主要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在美术史上只经历了数百年之久。现代艺术的涌现充满了热血和激情、冷静与反思,是人类智慧的一次集中展现,将人类积聚了几千年的艺术文化彻底改变了,艺术开始变得贴近生活大众,他们和商业的距离从未如此近过。对于艺术史发展到现代艺术阶段的情景,我们能窥见背后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信息的大爆炸滋生了这些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新的艺术形式。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案编写涵盖面极广,从原始艺术到现代艺术,从古至今,从西至中,各种知名的艺术品、艺术故事,几乎无所不谈,而正是这个原因,让我们的美术课本有种泛泛而谈的感觉,而现代艺术如何在高中生中推广介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很多现代艺术作品有一种特有的新奇感,因为传统艺术篇章和现代艺术篇章的较多割裂,让学生对现代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诸如“看不懂”――极简主义,“很狂野”――德国新表现主义,“很抽象”――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很像照片”――照相写实主义或超级写实主义,“很变态”――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等等之类的评论上,而无法联系到这些绘画流派所在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特征或者艺术家的独特经历和观念,针对这一点,我做了下述分析。

一、现代艺术鉴赏的德育方面

德育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知识和内容,任何脱离内容的形式都显得过于空泛,在现代艺术鉴赏课中,我运用各种资料来激发学生对艺术品背后的深化理解。比如,讲到波普艺术的时候,提及安迪沃霍尔和王广义两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是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大师,他的可口可乐瓶、玛丽莲・梦露的作品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当这些艺术形象推广到世界,在世界范围的人群中深入人心的时候,中国的一位文化学者河清就批判道:这是一种文化霸权。

而我国的波普艺术家王广义,则在借鉴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形式里贴近生活、商业气息和直接刺激的部分,使其形成一种中国式的政治波普,这便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语言。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便能体会到教师的德育用意:霸权,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上,还有文化霸权,要爱国,就要努力发扬本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二、现代艺术鉴赏的智育方面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艺术门类里,学生能看到很多艺术家的探索精神,虽然有些艺术的探索充满了古希腊故事阿基里斯与龟般的悖论式荒诞,但人类的求知欲可在此一窥。现代艺术里的光电艺术已经日趋成熟,这里面包含了众多科技领域的创新。比如,在上海举办的电子艺术大展,让人们对艺术和科技的结合充满遐想,未来的科技不会只有冷冰冰的操作,而是人和机器互动甚至是情感交流的媒介,通过这些现代艺术媒介的变化,能开拓学生的思路,了解现代艺术巨大而宽泛的应用领域和发展领域。

三、现代艺术鉴赏的美育方面

现代艺术中需要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美的东西,比如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基弗的作品,介绍他的绘画和装置作品的时候,需结合这位艺术家不平凡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他本人的精神所向。二战的阴影给德意志民族内心的创伤,在基弗的作品里留下了巨大的影响,比如杂乱的笔触,荒野里干枯的稻草,点燃的火苗,坦克、潜艇的模具,破碎的衣服等,这些物件堆放在一起并没有很强的美感,但是学生能读懂这些东西堆放在一起的时候会呈现什么样的语境,那是一种人类被战争百般折磨后的苦难。此时的美育就变得更加深刻而富有内涵了,对美的追求不再只仅限于一张漂亮的画,一个漂亮的装置,而是灵魂的洗礼和对历史的拷问。

四、实例分析――《新的实验》

在今年的市级公开课中,我针对教材中的《新的实验》一课为原型,延伸教材内容,编写了一堂关于现代艺术的鉴赏课。附简案:

《模糊的界标》

――探索新的实验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并体验实验艺术的特征。

2.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初步形成对此类艺术的审美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对形式、材料、造型等方面的好奇心与探索心理。

教学难点:对新的艺术形式与内容的解读和领会。

教学准备:公益作品照片、商场里较大的商品、各式布料、夹子、彩带等。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给一部分学生发放赵半狄公益作品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如果把这些作品放成大幅彩照并在美术馆展出,你觉得它们是一种艺术吗?(分组讨论2分钟,由小组长汇集总体意见,确定正反方向,并作为代表发言)

2.引出课题。

欣赏蔡国强作品,猜测艺术家的想法,欣赏克里斯多夫作品――《包扎的德国柏林国会大厦》。

小结:我们通过包裹,不仅体验到一栋大楼独特的纯审美功能,也让我们关注到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楼和保护大自然等观念。

思考:随处可见的工棚也是包裹艺术吗?

3.通过这件包裹作品来总结实验艺术的特点(是非判断题)。

4.课堂活动:利用商场里的商品和各式布料来创作包裹艺术(8分钟)。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指导点评并做小结)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高中美术鉴赏课要注重挖掘学生潜在的艺术素养

【摘 要】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用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么,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来达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挖掘学生潜在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 美术鉴赏;挖掘学生;艺术素养

艺术是一门充满情感和创造的学科,文艺鉴赏课作为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已不能像中学的文学艺术课那样仅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而要帮助学生增加对文艺美的理性认识。同时,尽管它是非专业教育,不承担培养专业文艺人才的任务,但因其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文艺鉴赏课是一门能力课,而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课”。它与很多重在掌握知识点的文科课程不同,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教法,满足于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知识和技能,忽视对学生独立的认识、体验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学科特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激活审美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就成为重点。只有保护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投入地去体验艺术,发现和探究艺术的魅力和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美术鉴赏》课程的的意义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艺术浓郁的情感性可以带给人以精神的享受,使人身心愉悦,但同时艺术所具有的多义性和抽象性又使人在欣赏时无法畅快淋漓地把握,人必须在掌握一定的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审美,这种审美才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才能让人了解和领悟艺术的深层意蕴,获得一种理性和情感的满足。

艺术是一门充满情感和创造的学科,文艺鉴赏课作为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已不能像中学的文学艺术课那样仅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而要帮助学生增加对文艺美的理性认识。同时,尽管它是非专业教育,不承担培养专业文艺人才的任务,但因其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文艺鉴赏课是一门能力课,而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课”。它与很多重在掌握知识点的文科课程不同,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教法,满足于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知识和技能,忽视对学生独立的认识、体验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学科特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激活审美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就成为重点。只有保护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投入地去体验艺术,发现和探究艺术的魅力和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美术鉴赏》,侧重必然要求参与式的教学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走进艺术

我们知道,艺术鉴赏过程要经历三个层面,即艺术语言层、艺术形象层和艺术意蕴层,在艺术语言层的欣赏中要求学生要掌握一些艺术的鉴赏语言,比如欣赏绘画,就必须对它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语言有所了解;欣赏音乐,就要对它的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语言有所了解等。在这个层面上,如果教师以讲授为主,就很容易枯燥,我们不妨打破书本上教学内容的限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突破口来创设情境,设计教学。同样,在艺术形象层和艺术意蕴层上也是如此。三者的关系是递进的,但在欣赏时却完全可能交叉,甚至统一。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启多种感官欣赏

与艺术作品对话,只有充分敞开,才能充分接纳,这种状态最有利于对作品的欣赏。那么,如果能创设出一个适当的情境,就可以充分打开学生的感官和心灵,使之与作品“碰撞”,从而发掘出作品最丰富的内涵。比如,欣赏托赛利的小夜曲,学生很容易听出了“优美”的感觉,但这是一种表层的情绪体验,不应满足,还要继续引导,开启他们的联想功能。教师可以设问,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早晨、下午还是晚上?雨天还是晴天?周围幽静吗,为什么?这样,学生进入了情境,激发了进一步倾听的欲望。当学生推想这个音乐描写的形象可能是早上(因为有鸟鸣),也有可能是雨后(下雨时鸟不可能出来),像在山中(周围非常幽静)等等,就可以启发他们开启多种感官进行欣赏。音乐不仅可以用来听,还可以嗅(嗅到清晨的清新空气)、感(静)、甚至看(画面感)。

充分调动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多项功能的复合欣赏,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同时激活了他们以往的艺术积累、人生阅历,心灵渐渐敞开,更加细腻、丰富起来,这不仅有利于他们迅速理解艺术语言,而且为他们开始与作品进行深层对话做好内在的准备。

2、善用类比,设置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文艺理论的教学,一直是难点,也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理论是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而得,则理论的学习就有趣多了,知识掌握得也牢靠。比如,在讲音乐欣赏时,西方音乐流派及其风格比较枯燥,也不容易理解,我举了其中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大师的作品进行对比,实际上就把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古典时期的音乐,以及古典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都进行了对比。我先放了三位大师的三首曲子的片断,然后问学生,假如有一群蚂蚁爬过,三位大师中,谁会说:“慢点,别着急,哦,好,从这边过。”谁会说:“咦,看你往哪边跑,哈哈,再来一下,对,有创意!”而谁会坐在蚂蚁爬过的地方思考,并要它们继续奋斗?当学生欣赏后,被问题激发了思考,于是不难指出第一个大师是巴赫,第二个是莫扎特,第三个是贝多芬。我就进一步引导他们说出原因,并把知识点融在推理中记忆,学生很容易就把握了这些重要的西方音乐流派及其风格。

用类比的方法,巧妙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看书,领会艺术语言,作出相应的判断,是学习理论的捷径。因为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艺术理论的过程。在解读艺术语言,理解艺术形象,领悟艺术意蕴时,教师可以转换思维,寻找切入点,不一定直接点题讲述,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寓教于乐,避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升审美能力。

(二)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

在文艺鉴赏的过程中,由于艺术的情感性和多义性无时无处不在,因此造成鉴赏的个性化、多样化,如果强求一律,势必违反艺术的规律,但如果放任自流,又无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因势利导,从学生鉴赏的具体情况出发,甚至从课堂上出现的意外出发,巧妙地引导他们思考,进一步把艺术鉴赏推向深入,乃至达到融美育、智育、德育教育等于一体的境界。

1、鼓励学生表达感受、见解、质疑,使之深入探究

要提高文艺鉴赏水平,对具体作品的独立鉴赏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让学生热情地参与进这一过程,因此,要鼓励学生充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甚至质疑,使之深入探究。学生在问与答中,也可以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逐渐提高能力。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开口。

比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我先放音乐,再让学生畅谈感受,肯定每位同学感受的合理性。有个学生问了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听完‘抗婚’一段,我已经没有心情再听最后的‘化蝶’了,心中注满了悲伤和沉重,已经感受不到最后一段音乐的美好;同时,从故事的结构上看,这个故事也讲完了,所以,最后的‘化蝶’部分是不是多余了?”这个学生的感受很“另类”,但很合理。我立即肯定了他的感受有其合理性,并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们回答。大家议论纷纷。经过讨论,大家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点,‘化蝶’给人以希望,符合传统的审美心理,否则作品岂不是太灰色了,令人绝望。我随即结合这个问题,深入剖析相关的文艺理论,指出:‘化蝶’的存在是因为《梁祝》采用了西方奏鸣曲式结构,属呈示―展开―再现三部分中的再现部;而且,它也与展开部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刚愈显其刚,柔愈显其柔,进一步加强了整部作品的悲剧色彩。这样一分析,对这一作品的鉴赏又加深了。同时,我又说明,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作品都要采用这一结构,在处理上允许体现不同的风格。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经过多次艺术的探究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鉴赏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解放思想,善于质疑,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前提。

2、巧用课堂中的意外,使学生学会正确思考问题,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自主学习,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表达时观点难免会“越界”。有的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慌张,其实,要认识到意外的出现是自主学习不可避免的,而且意外正说明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有时候,意外还是难得的亮点。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中的意外,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深入思考。对闪光点更不可轻易放过,要抓住机会加以引导,以收奇效。

总之,文艺鉴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艺术欣赏的最终目的是表现,所以,所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艺作品的途径,所有有助于学生自由进行艺术表现的机会,所有有助于学生创新发挥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不遗余力地尝试。要习惯于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合作,大胆创造,表达自己的情感、见解、想象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要走近学生,参与他们的活动,感受他们的快乐,在多姿多彩的艺术欣赏和表现实践中,激活学生的审美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浅谈在美术鉴赏中抽象艺术教学的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如何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改变学生的审美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创造能力是时代赋予当代美术教师的重任。本人结合新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就美术鉴赏中抽象艺术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 抽象艺术作品的特征

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形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方式上看,抽象艺术主要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当作品中的主观成份大于表现客观事物时作品的形式则趋于意象、抽象。在教学中,那些完全舍弃自然对象,以纯粹的形式构成的抽象艺术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接受,更不用说欣赏。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作为现代的中学生,要了解世界各国文化艺术以及不同的思想观念,通过对包括抽象艺术在内的视觉艺术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及全面素质。

二、美术欣赏课堂中抽象艺术作品教学的策略

1、抽象艺术教学的设计思路

格式塔心理学中有“异质同构”的理论,同构即构造相同,不同的事物具有同构关系,就可以互相转化,因为同构的存在,一个物的局限就可以得到扩展,就能使某种抽象的符号形式与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外界事物发生关联,并因此赋予符号以形式和意义,这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抽象的形式符号把握和表现现实世界以及人的感情,使得各种表面看来差异很大的事物的关联对应和互译成为可能。从而使艺术的表现成为可能,同样也正是这一点使抽象艺术的表现和理解成为可能。比如鲁班从割破手的小草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锯子,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在抽象作品的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一理论开展教学。

教学中可以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异质同构”的原理,发现音乐与美术之间共性,让学生产生通识认知体验。对抽象艺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抽象作品分析向具象画、书法等领域拓展,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形式规律。

2、引导学生感知、联想、分析和归纳,形成建构主义学习观

按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抽象艺术教学实质上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知、体验作品,让学生了解到点、线、面、色彩、量感、质感、速度、节奏、韵律、秩序等的因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更深一层理解美术中最为本质的形式规律。

艺术作品本身是多元化的,再加上抽象艺术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使这类美术作品的欣赏更具有广阔自由空间,评价上表现出价值的多元性。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学识来理解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及所具有的最普遍的审美意义,并以包容的态度接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把自己的判断以推测性的语言告诉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参与讨论并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3、学科整合,关注音乐与美术的联系

音乐通过形式的变化表现人的情感的变化,并通过强度、速度、节奏、韵律等表现人的情感的变化。抽象艺术也是如此,它们之间有某种同构关系。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在教学中我以蒙德里安的抽象艺术作品为切入口,让学生关注抽象艺术与音乐的联系。

抽象美术作品的表现语言从形式上看有点趋向音乐性。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色彩与声音可以产生联想。例如让学生先听中国民乐《喜洋洋》,从中感受到这种喜庆欢快的情绪体验,再让学生用某种色彩来体现自己的这种欢快的情绪。音乐与美术这种互动在美学被称为“通感”的心理现象,也可以看作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是构建音乐与美术的桥梁,也为学生理解抽象艺术架起了桥梁。运用这样的方式教学,蒙德里安的抽象作品就不难理解了。

4、引领学生探究抽象艺术作品的色彩、线条等外在表现形式与内涵的关联

色彩和人情感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多数人对色彩都能产生丰富的联系和感受,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就是充分运用了这一要素。在教学中间,笔者设置了三个小活动,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用色彩创造性地表达情感的态度。

活动一:运用色彩的心理属性初步尝试用不同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体验在绘画中色彩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

活动二:结合绘画中的“形”的相关学习经验,通过形、色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一组表达不同心情的色彩作业。

活动三:在掌握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综合已知,尝试对同一种颜色采用不同表现手段来表达不同的绘画主题。

从活动中我看出大多数学生对于色彩、线条表达情感心理接受的程度还是具有普遍性的,只有少数同学感到有困难,但可以加以引导。由此可见,从色彩的情感角度引发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再结合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表现从而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具有较好的效果。

5、听音乐,动手画抽象画,提高学生表现和创造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抽象艺术的音乐性、情绪性,在课堂中我增加了动手练习的内容,即听音乐画抽象画。我选了一些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听并快速将第一感受用绘画表现出来。如听贝多芬交响曲《田园》后,学生们能用明快的色调、形式意味很强的纹理来表现春天的景色;听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学生能用蓝灰等色的调子来表现忧伤的情绪;听摇滚乐、爵士乐等等,大部分同学能在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绪时找到某种抽象形式来进行对应,比如线条和色彩等,从而也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将音乐融合到抽象美术教学中去,让学生从认识上升到实践,进行体验。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从而感受抽象绘画具有音乐性的特征,理解抽象绘画是以点、线形式结合、情绪随意性很强的挥洒而构成的色彩斑斓的图像,从而产生运动、不安、热烈、宁静、低落等情绪感受,当学生产生某种情绪时,就是看懂了这类抽象绘画作品。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抽象艺术

摘要:抽象美术是教学中的难点。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认识和欣赏抽象美术作品的能力。阿尔森・波里布尼指出“抽象艺术真可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典型的艺术样式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敢断言它属于通俗的艺术样式。因此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一直都是美术鉴赏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摆脱单一的具象审美感知模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是时代赋予当代美术教师的重任。

关键词:抽象美术

艺术观念

美术教学

一、引言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抽象美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总是以像与不像来评判,或者说看不懂,难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术一直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问题,也是大家争议较大的课程内容。下面谈一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画教学。

二、如何欣赏抽象美术作品

(一)让学生了解抽象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艺术价值

抽象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关系,可以说任何艺术的终极对象都是现实。比如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创作出了一种视觉音乐,像管乐器一样明亮的黄色线,在霓虹灯光般的红色,蓝色,灰色的小点的闪烁下,呈现出一种爵士乐的节奏感,我们还能感受到纽约最繁华的百老汇夜晚的噪杂,它是蒙德里安对美国纽约大都市的面貌和节奏的感受,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要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抽象美术,还应转变审美观念。因为作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和西方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艺术家从以前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精神;2、放弃了传统的统一的美的标准;3、传统的艺术十分注重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4、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继承传统的内容和技巧。抽象艺术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它是以纯抽象的语言表现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术,而这种纯抽象的美术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为传统的艺术观念再加上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仍然用是否同客观对象相似及作品是否优美为标准加以判断,所以会有疑惑不解之感。对于抽象美术作品,学生要了解传统艺术与现代抽象艺术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使自己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也转变自己固有的传统审美观,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和标准上来看抽象的艺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抽象美术。

(二)抽象美术的特点

1、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的视觉经验的某种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它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形象抽象,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一种朦胧的印象。所以学生在欣赏抽象艺术时不要以像与不像来评价,要尽量根据作品运用主观感受来调动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刻意去辨认画家究竟画的是什么。

2、画面有强烈的动感

许多抽象的绘画,以强烈的笔触,奔放的色彩来刺激人的视觉,动感强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点、线、形、色依情绪随意作画,挥洒自如,使人产生运动、奔放、热烈不安等情绪感受。如产生某种情绪,获得某种狂热、高亢等视觉感受就是看懂了这类绘画,也称为热抽象绘画。属于冷抽象的欧普艺术以形的有规律的变化产生出奇异的流动、变幻的感觉。这些动感很强的抽象艺术是传统的具象绘画无法比拟的。

3、趋向音乐性

抽象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产生的联觉,将点、线、形、色构成无标题的音乐,直接作用于欣赏者,使观者在看抽象画时,在心理上引起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线将它们分开。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如同一首音节长短起伏,但却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4、意蕴的含混性

抽象绘画以点、线、面等符号元素组成不明确的物象,其含义也是不明确的,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它排除了具体的物象,其内涵不可能像具象绘画那样表现艺术家对所描绘的事物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现艺术家的某种情感或追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绝对抽象”。

(三)抽象美术在中国当展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很多画家阐述抽象绘画创作,但它毕竟不是主流,始终处于边缘,而写实绘画作为对中国传统绘画方法的一种补充和反映社会变革、传达观念的手段,受到了特殊的重视,从抗战到新中国之后,写实绘画成为有力的社会动员工具,也成为学院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在80年代思想开放的年代,当抽象美、形式美被提出时具有一种革命性的冲破感,使得发自画家内心的那份畅快得以体现。

抽象绘画是以自由的姿态现身于新时期的中国美术的。但抽象绘画在中国强大的写实主义绘画面前,始终不能汇集成潮流,仅仅是涓涓溪水,不断有哪些性情中人凭着对抽象绘画的执着和热爱,在创作、尝试抽象绘画。但是,抽象美术没有进入普遍的社会认同层面,所以就显得抽象美术还在神秘的萌芽状态,需要一批又一批的画家通过实践去丰富抽象绘画在中国的内涵,需要一个又一个得展览区普及抽象美术在公众中的影响力,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去证明抽象美术在中国的意义和价值。

(四)让学生通过音乐来理解抽象美术,欣赏抽象美术作品

音乐可以通过没有具体形状的声音为人们所接受,通过形式的变化,通过强度、速度、节奏、韵律等表现人的情感的变化,抽象美术也是如此,它们之间有某种共通关系。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让学生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旋律来辨别所传达的情感是紧张的还是松弛的,是明亮的还是暗淡的,从而用颜色来表达这种情绪的变化,明亮的色彩,让人心情愉悦,冷灰的色彩让人觉得阴森,压抑等,这就是音乐与色彩的相互转换,这为学生理解抽象美术架起了桥梁。如此,康定斯基的作品就不难理解了。康定斯基始终把绘画看成是一种能唤起听觉的“内在音响”。它经常从音乐的角度来体会绘画的色彩。如他把色彩看作是生活中的“喇叭”“器乐”和“热情”“鼓声”与“铃声”等。在他看来绘画中的色彩犹如音乐里的音符,它本身就能打动观众,所以,康定斯基的作品是抽象的色块和点、线、面的集合,一向被认为是“凝固的音乐”。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图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再加上不需要写实绘画那样有严格的技艺,因而,可让他们动手制作抽象画。在制作中去体会抽象画所带来的乐趣。如:让学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纸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颜料随意涂画,色彩要饱满,水色要淋漓,以此构成丰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

2、对比欣赏法

在欣赏国外现代的抽象画时,许多学生会说看不懂,如果把中国的草书拿出来与之对比欣赏,就会发现部分学生虽然不认识其中的字,却能欣赏它的形式意味。中国的草书,特别是狂草,由于其语义的可识性程度降低,欣赏者更注重它的节奏变化及虚实浓淡的笔墨效果。实质上,抽象美术作品中夸张的线条和刺激的色彩与变幻莫测的中国草书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平面的抽象艺术,能给观者在视觉上引起某种情绪感受。

3、打散组合法

打散组合的练习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对抽象画的审美表现力。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观察要画的对象(如花、草),将花草的原形平面处理类似剪影,然后根据画面需要或个人的审美趣味将其分解、组合,使其构成一个新的形态。也可将小组或全班学生的作品重新组合成一幅抽象的美术作品,最后画面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抽象的艺术并不是想象中的“高深莫测”。创作抽象画的艺术家对自己的符号解释有时也是模棱两可,作为欣赏者完全不必耗费心思去破解。我们对抽象的美术作品要去了解、认识,而不是对它过于肯定或完全否定。西方的抽象艺术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它仅仅只是学生了解世界文化艺术的一面镜子。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鉴赏当代美术作品《开国大典》感受艺术美和形式美

【摘要】学习和掌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使学生脱离只能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难点是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对概念的讲解。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审美标准来鉴赏美术作品。

【关键词】美术作品艺术美形式美

六十四年喜欲狂,赤龙奋起振炎黄。2013年,是我们伟大祖国“母亲”64岁华诞。中国共产党十八大胜利召开。一周年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被推选为新一届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承接高举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老百姓迎新忆昔,思绪万千,自49年建国6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谢。”

64年前,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而著名画家董希文将这一历史瞬间以叙事性为主题,典型地代表具象再现,把创作意图通过艺术形式描绘出来,在构图上,画家以照片为基础作了较大变动,使观赏者能看到侧面、半侧面,把人物集中到左边,右边留出空间、天空,象征祖国未来前程似锦、光明美好。并让人民从中联想到新中国诞生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和喜庆的盛景。

由画面可知,十月一日的北京,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古老的天安门城楼装饰一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端庄、瑰丽。城楼上大红宫灯放射着耀眼光泽,灯下垂吊的流苏在风中微微摆动。还有蓝天白云、黄菊花、色调单纯、对比强烈。衬托着(主体)国家领导人群像、笔直、挺立,以竖线形平等排列布局,恰当地表现了那宏伟的历史瞬间。画面的右边广场上,万众集会队伍,高举红旗,鲜花和彩旗汇集广场,这一伟大时刻当推到画家董希文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这幅油画是摄影作品难以塑造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是画家按美的规律和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概括、综合以致创造的结果,反映了艺术家个人的时代精神与审美联想。”我们通过画面与摄影比较:油画场景宏伟壮观,室外会场宽广、上下主次分明,前景后景有序、中心突出,色彩温暖、喜庆,有吸引力。而摄影照片上,作报告的气氛能感受到,有真实性。但是黑白的,显得灰蒙蒙的,人物前后站立不齐,队列有较乱的感觉。通过比较,更能感受到美术作品是艺术家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美术鉴赏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形式美(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以及意图的认识。使学生脱离了只能分辨“漂亮”与“不好看”状态,而进入更深度的审美阶段;就是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想象、回顾等鉴赏活动来认识美术作品,关键在于“感悟”。我归纳在以下五个方面:

1.艺术内涵

画家董希文所描绘的是一个新旧时代的转换瞬间,其意义不只是艺术的再现瞬间,也不只是画了一群国家功臣肖像;而是意味着一个民族从此站起来了!把人民希望国家强盛的心理与这幅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潜伏在观望、回顾、对比、联想等心态之中。

2.艺术魅力

A画家创造性地将共和国领导人和天安门广场上群众统一在一幅画面,主席侧身站立在画面中间,其他领导人站在靠左三分之一处,右边是广场上集会群众,似乎有点左实右虚之感(不均衡),但的眼神、视线不是全注视讲稿,也看着下面群众,画家是靠主席的眼神把天安门城楼上下人物联系在一起的。为了使画面右边更加开阔、有意删去了右手处应该有的走廊上一根大红柱子,据画家女儿董一莎后来对记者说,她父亲在定稿之前,还请教了徐悲鸿(院长)和建筑专家(梁思成)获准,受到赞赏,“画面少画一根子,在建筑上是个大错误,在绘画上应该是一大创新。”B①从构图到设置采用横式竖立,安排城楼上领导人与广场上人民群众都是站着,这是寓意“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红、黄、蓝主色调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色调;②从人物到场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画面左右均衡,红旗如海,人群如潮,排列有序,气势磅礴。从气派到宏声,主席作为画面主体形象,位置正是横竖分割线上的交点。与人民同在蓝天下,面对广场,空间开阔,显得十分庄重、稳定、有大国领袖的风范,特别是那伟大形象,反映了泱泱大国领袖的风度;传播了庄重的历史瞬间;寄托了中华民族自信心;表达了站起来的民族自豪感;体现了新中国诞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唤起了中国人民对这伟大时刻的回忆;激励了中华儿女不断创新、开拓进取。

3.艺术成就

①创造了人民喜闻乐见的油画新风貌;②继承了唐代壁画风采;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绘画特色;④揭示了艺术创作要朝着民族化方向发展、升华。只有民族的精品才能走向世界。

4.艺术创作手法

利用了传统的写实画法。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而不是居高临下,离人民群众太远。例如,在主席讲话之后,人民群众高呼:“万岁!”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时作出回应,挥手致意呼喊“人民万岁!”。传递了庄重、稳定、宁静的形式美,并恰当表现了的伟大宏声。体现了人民领袖和人民心连心。另外画家在处理人物性格上,也表现了各种特色;如的手,就不象一般画家强调总理受伤的手总是放腰间的形态,而是放在腰后,这样表现总理的形象更显机警;还有的憨厚、刘少奇的神采、宋庆龄的优雅、李济深的稳健都画得生动真实。至于张澜长袍大褂上的折痕,则是透过他头天晚上叠得平整这一细节,点出了他对开国大典的重视。

5.艺术风格

画家采用了盛唐时期的壁画风格,选用了大红、金黄、碧蓝构成的暖色调,我们中国人喜欢的颜色,并运用国画中的工笔线条和写意方法相结合,描绘了大红柱子、大红灯笼,显得圆润光亮;为了达到艺术效果,画家还掺入了沙子和木工的锯沫画成红地毯,呈现毛茸茸的感觉。这也许就是画家的刚毅、洒脱、聪明、单纯的绘画风格吧!

其历史背景:《开国大典》1952年定稿后绘制是在作者姑姑家里完成的(当时中央美院画室小)。1953年国庆节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1954年国庆节首次以年画形式批量发行超100万份。后期又再出版二次印成邮票在全国发行,60年代初入选中小学教科书。其主要因素是作品的艺术内涵和艺术魅力感染了亿万人民群众,人民喜欢它。

《开国大典》因历史原因,有三次改动:①1955年因“高饶事件”画家奉命删除高岗,改成菊花盘景;②1970年底“”中间,“”要强行改掉刘少奇,换成董必武像;③1972年身患重病的董希文被请到中国革命博物馆指导复制《开国大典》,执笔画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董希文的学生)和青年画家赵域。最后一次是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提议《开国大典》还历史本来面目,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这次执笔者是北京的两位青年画家(阎振铎和叶武林)的复制品,原作已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画库。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湖湘艺术品鉴藏与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改革

摘 要:当代的高校美术鉴赏教学,要从美术鉴赏自身及其外在条件的变化出发,充分利用湖湘艺术品鉴藏知识,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加强传统与现代文化对接;结合美术鉴赏的生存和传播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美术鉴赏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当代 湖湘 艺术品鉴藏 美术鉴赏 教学创新

盛世兴藏。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质文明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要,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消费需求正日益高涨,文化产业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已达7000万人,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艺术品投资正成为与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并驾齐驱的三大投资方式之一,成为经济投资界的一大热点。当前,中国急需一大批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艺术收藏家和经营管理者,他们需要博古通今、融会中西、需要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才能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可持续繁荣发展。

随着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深化,美术鉴赏教学已经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们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校对美术欣赏教学体系并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相对于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美术鉴赏课程的地位,我们对美术欣赏教学体系的研究显得极度贫乏和不够深入。

针对当前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这种现状,同时为打造中国艺术品鉴赏教育平台,提升艺术品收藏家的鉴赏能力,以目前盛兴的艺术品鉴藏与投资为契机,分析目前高校美术鉴赏课实施的主要状况,探讨湖湘艺术品鉴藏在高校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我们认为,当前作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美术鉴赏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如何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发挥美术独特的教育价值寻找美术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引领作用,积极借鉴美术鉴赏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教学内容

高校美术鉴赏教学应该关注理论界的发展动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推进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公共选修课的美术鉴赏教学尽管属于一种通识性教育,与纯学术研究和专业教育深浅有别,但是,实践表明,一个学科的理论建设会制约或者促进该学科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导向性和引领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譬如,什么是“鉴赏”?“鉴赏”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我们讲授美术鉴赏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所谓鉴赏,实际上包括鉴定与欣赏两个方面。鉴定主要指判定作品的真伪,应属鉴定学的范畴;欣赏,主要指品评作品的优劣,属艺术批评学的范畴。鉴定与欣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鉴定是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懂得欣赏才能判断作品的真伪;欣赏又是鉴定的演进,高明的鉴定家必定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同时,鉴定着重于笔墨内涵、个性风格、文献考证等,而欣赏则重在艺术论析、气韵意境、审美价值等。收藏,主要包括收藏、流传、著录等方面。中国艺术品的鉴藏学问很深,范围很广。它以鉴定真伪为中心,旁涉欣赏、收藏、著录、考证等诸范畴。

目前不少高校的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进行作品的介绍和赏析,忽视了艺术品的分析、鉴定、考证。这种美术鉴赏观念片面、明显滞后于学术界的理论研究。

二、加强美术鉴赏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寻找美术鉴赏与高校学子在精神文化上的无缝对接,充实鲜活的教学内容

我们应以开放的文化心态从事美术鉴赏教学,阐述美术鉴赏的物质载体、审美特征与现代技术、文化生活的内在联系,讲出新意,讲出深度。事实上,美术鉴赏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还是实用的,要有“大美术”观念,它要不断进行创新,自然能够融入现代社会。美术所蕴含的古典精神不少也具有现代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挖掘美术的人文精神,就能突破时代的壁垒,生发出新的教学内容。将古典式的极限浪漫主义情怀与现代人文精神合观共视,教学内容变得鲜活灵动,就能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同。

三、从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来从事美术鉴赏,拓展教学内容

许多湖湘艺术品都是我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珍贵文物,美术教育既是艺术教育,也是民族文化教育,具有非同一般的现实价值。譬如,我们可以从湖湘艺术品的传承方式入手来讲授美术的文化特性。从这一角度来说,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是当代一种自觉抢救和保护文物的文化传承活动。可以预见,在未来的高校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的民族文化传承性会进一步受到重视,开辟出美术鉴赏教学的新路径。

四、精心凝练教学内容,建立三维立体化的教学板块,提高美术鉴赏教学实效

美术鉴赏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头绪繁多。一方面,美术鉴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优秀作品灿若繁星,艺术名家辈出。另一方面,美术鉴赏是一项融文学、历史甚至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面对内涵丰富、体系庞大的美术鉴赏教学体系,要求我们遵循教育规律,精心凝练教学内容,使之系统化、科学化。笔者以为,美术鉴赏教育由三个有机部分构成:首先是文学赏析教育,即介绍美术作品意境和叙事之美;其次是美术鉴赏教育,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造型、技法、色彩、风格之美;最后是文化传承教育,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与美术相关的政治、经济、民俗、宗教等内容,也就是阐述美术的文化生态环境。三者互为补充,彼此渗透,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美术鉴赏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文化和审美需求。

五、结合当代美术鉴赏的生存和传播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美术鉴赏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中国历史上,美术是广大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术既是公众审美需求,也包含着深刻的宗教仪式内容,它广泛生存于人们日常生活等公私文化空间。人们接受美术的渠道多种多样,除了欣赏绘画作品,还可以通过制作和欣赏民间剪纸、雕刻、刺绣等方式来接受美术。

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和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美术的生存方式与传播途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美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方面,美术继续通过传统方式传播,另一方面,涌现出了更加便捷的传播手段,如影视、网络、光碟、手机等均成为美术的有效传播途径。这就要求高校的美术鉴赏教学,要从业已变化的外部条件出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引领学生进入古典艺术的殿堂,促进美术鉴赏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言以蔽之,高校美术鉴赏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美术生存条件的变化,充分利用湖湘艺术品鉴藏知识,深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变革,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真正发挥美术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浅谈高中美术中“艺术鉴赏”的有效教学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可以看出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将艺术大师的杰作展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自己具有独立思考、评价、反思作品的能力。并在鉴赏之后运用已有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创作。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呢?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方面来谈谈笔者的见解与体会。

一、审美观念的转变

要了解和认识抽象美术,首先就应转变审美观念。因为作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和西方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l、艺术家从以前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精神;2、放弃了传统的统一的美的标准;3、传统的艺术十分注重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4、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继承传统的内容和技巧。抽象艺术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它是以纯抽象的语言表现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术,而这种纯抽象的美术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为传统的艺术观念再加上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仍然用是否同客观对象相似及作品是否优美为标准加以判断,所以会有疑惑不解之感。对于抽象美术作品,学生要了解传统艺术与现代抽象艺术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使自己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也转变自己固有的传统审美观,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和标准上来看抽象的艺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抽象美术。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美术鉴赏包含鉴别与欣赏,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即审美享受,因此,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 ,比美术欣赏要更高一些,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教学,使学生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主要有两点:

1、要通过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如:“什么是美术”这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就要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找到“美术”这个词演变的轨迹,并综合有名学者的观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对“美术”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了。

2、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的发展动向,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思考其原因,从而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 。也可通过上网查阅,获得各类美术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还应积极思考,加强交流,在与他人思想火花的撞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

二、课前有效导入

通过故事导入,利用语言的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并且带着情感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如在讲《欧洲文艺复兴绘画》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向学生讲述文艺复兴大师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创造力

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自主探索、发现学习内容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处理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在美术教学中经常是这样做的:首先,有目的地让学生去阅读古今中外著名画家的有关书籍,让学生从画家们的成长历程中积累材料,得到情感体验、生活经验,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如我要讲齐白石作品时,先让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齐白石的个人信息、历史背景、题材方向以及他的一些感人的故事等,为教学打下基础;同时,由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不断积累,教学中故事与目标相结合,气氛很好,他们对美术课也越来越感兴趣。

四、充分发挥想象力,完善对作品更深的思考

“真实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具体的想象。美术欣赏教学在欣赏名作过程中,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如:上《形式美的创造》一课中,塞林塔诺《运动绘画第三号》是光效应艺术中同期性构成了一个典范,而学生通过欣赏这件作品有了现实性的联想和虚幻性想象。有的同学说像舞蹈演员的裙子;也有同说像抽象艺术舞台上演奏的形以载道的旋律;还有同学说像一只魔幻的眼睛等等。这一切不都是对美术名作更深的思考吗?课后,大家的周记中又出现一篇较好的观后感。当然,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尚在积极的摸索和发展阶段,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数理化在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那是教学水平的话,那么艺术教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则是对教学的一般要求,美术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弄明白、更要追求讲艺术。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科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得到一份收获,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作为美术教师只要千方百计地设计好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以各种新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定能教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浅议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宗教艺术

摘 要:宗教在艺术的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从原始艺术的发展当中,这种以宗教为题材为宗教服务的艺术。着重从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原始美术开始,探讨宗教艺术的形成过程和艺术特点。

关键词:宗教艺术;原始美术;史前浮雕;洞窟壁画

从法国和西班牙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这些距今两三万年以前的原始绘画,大都表现的是原始人类向神灵祈祷他们狩猎成功意思的一些活动场景,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画有众多的动物形象,马、猪、鹿、牛、羊等形象频频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受伤的野牛图”。这幅原始壁画画得充满了动感与力量,牛头深深低了下去,前肢曲了起来,后肢前翘,显出牛的野性与受伤后痛苦的挣扎。牛眼睛的刻画简练而传神,使牛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论文附图: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

这并不是原始人单纯为了艺术而作的画作,它其实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愿望,盼望着神灵能够赐予他们力量来征服野牛,还有一种说法,这些画能够使他们的猎物如同他们所描绘的那样倒在他们跟前。

在法国的拉塞尔出土了一尊大约有两万年历史的浮雕――《手持牛角的妇女》,上面刻有一位拿着牛角的妇女形象,据人们推测,她可能与主持某种狩猎活动有关的宗教仪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艺术角度来看,这是一件相当简练的作品,只雕刻了一些大概的人的四肢,甚至我们连五官都可不清楚,但是我们并不仅仅认为这是一件艺术品,同时,它也有可能也是记载宗教祭祀的一件礼器。

另外,在舞蹈方面来说,很多的舞蹈也是一种崇拜形态,是宗教庆典期间礼仪的一部分,从中国马家窑出土的土陶罐上就画有一群人相互牵手,一起跳舞的图案,马克思说:“原始部落的舞蹈,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原始时代,原始人类的所有艺术活动都离不开宗教崇拜,他们与宗教崇拜仪式活动乃至部落的生产活动常常是融混一起的,原始人的世界就是那个神秘的让他们变的虔诚而令他们畏惧的宗教的世界,原始人的思想从他们的现实世界而来,也都充满着宗教思想。“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总的纲领”。

从绘画和舞蹈两个方面来看,因为原始人类的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宗教,所以我们说原始的艺术也可以称之为宗教艺术。然而,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并不是要混淆和模糊了原始人类的物质生产与意识观念的界限,来论证所有的原始艺术,原始宗教崇拜活动与生产活动没有明确的界限。

原始人的经济生活决定着他们思想意识的产生,实际上原始宗教仪式或者原始艺术的各种形式,都只有为了促进生产这一个目的。从原始人的思维特性看,原始人在宗教方面把握与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基本采取与艺术的把握世界相一致的方式,马克思曾经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

总之,我们对不同的艺术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宗营中学)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艺术家简介对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当下大多数的高中美术课都是以《美术鉴赏》为主,教材按《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5个系列9个模块所规定的框架进行编写,教材中出现了雕塑、建筑、绘画等几大类,每一大类都给了许多艺术大师的名作。对于如何鉴赏作品,许多教师只是带领学生看作品的作者、年代、材料、手段、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往往忽略讲解作者创作作品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这些内容都属于作者的简介,是我们了解艺术家的必要途径。教师们常会因其繁琐,占用太多课堂时间而忽略,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们欣赏时往往不知其达何意,不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而无法更深入的鉴赏。作为教师,不能因其繁琐而忽略一些课程,艺术家是艺术创作者,他们生活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以及自身性格个性都影响艺术创作,可以说艺术家简介是美术鉴赏课的重要途径。

一、艺术家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艺术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个社会环境影响,想要鉴赏美术作品,就要充分了解艺术家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例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我们只知道画面呈现给我们的是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却不知徐悲鸿的创作意图和作品要表达的意义。此时,教师就要讲解作者简介,通过艺术家简介我们知道徐悲鸿生活年代,而《愚公移山》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0年,作者有感于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直至胜利的决心和信心,以我国古代愚公移山的传说创作了这幅作品。作品中有的挖掘,有的运输,还有的担负后勤工作,以此说明,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由此可见,艺术家生活历史环境对创作的影响,介绍艺术家对美术鉴赏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再鉴赏两幅作品。教材《美术鉴赏》第一课中的《捣练图》和《拾穗》,两幅作品都以妇女劳动为题材,前者画的是贵族妇女捣练的场面,给人以优雅平和、富有劳动节奏的美感;《拾穗》画的则是三个贫穷妇女在麦地里急匆匆向前弯腰拾穗的情景,看了不禁让人同情。为什么两幅同是描绘妇女劳动场面的绘画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呢?我们还是要从艺术家们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来分析,还是要对艺术家们做一番介绍。通过对《捣练图》的作者张萱的介绍,我们知道他生活在唐朝时期,当时的社会繁荣昌盛,可见作品是以展现捣练过程为目的的风俗画,主要是赞颂妇女劳动之美。而《拾穗》的作者米勒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当时的法国正处在贫困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居住于农村,亲身参加田间劳动,深知农民的贫穷与艰辛,他是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来画《拾穗》的。由几幅作品的鉴赏我们看出了解艺术家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对美术鉴赏的作用,看出介绍艺术家的重要性,只有对画家本人了解深刻,才能理解画家的表现意图,并对作品作出价值判断。

二、艺术家生活的文化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我们知道,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艺术家们的创作意图便不相同,作品所呈现的内容、想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同样,不同的文化环境也会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例如,李桦和古元两位艺术家,他们同是处于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的年代,但因生活的文化环境不同,其作品表达的意义便不相同。李桦成长于国民党统治区,受到的是鲁迅传播的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因此他的早期作品就意在以表现主义的风格揭露和批判现实,如作品《怒吼吧,中国》。而古元是成长于延安解放区的民主环境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他的早期作品则意在以朴实、平和的写实风格呈现和歌颂延安人民的生活景象,如作品《离婚诉》。对艺术家进行介绍,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对这些相关因素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我们更深入地进行美术鉴赏,从而对作品作出正确、合理的解释。

三、艺术家自身个性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往往会看到一些形象怪异的美术作品,其变形的、夸张的形象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例如,法国画家马蒂斯的作品《马蒂斯夫人像》,画面中丑陋不堪的形象实在无法让人理解为是一名美丽的女子,也曾有位女士问马蒂斯:“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个样子么?”可见,人们对其作品的质疑。对于如何欣赏这一类作品,我们就要看画家自身的个性了。艺术家自身的个性决定着艺术作品的风格,也是作品创作意图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此我们来分析、鉴赏作品《马蒂斯夫人像》,根据马蒂斯简介,我们知道他是野兽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个性狂放不羁。以他为代表的野兽主义画风狂放,不拘笔法,形体夸张而令人惊愕,以致被人们蔑称为“野兽主义者”。同样,我们再鉴赏另一幅怪异的美术作品《内战的预感》。看到作品,很多人会感到惊讶,作品虽然展开了一个真实的风景,但那个“妖怪”式的人物已超越了人们的视觉经验,破坏了宁静、优美的风景。要欣赏这幅作品还是要从作者的个性来分析,作者达利性格怪癖,在学生时代就行为异于常人,爱穿奇装异服,极其引人注目。达利于是因势利导,把他这种怪异之处运用到他的艺术之中。这幅作品中,达利将人体各部位重新进行正常人难以想象的组合,从上臂长出小腿和脚,从大腿长出前臂和手。这样怪诞、高大、恐怖的梦境形象,表现出人的贪欲。这是人类自我耗费的象征,它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生存行为的体验,是人类不负责任地发动战争和自我毁灭的病态行为的梦态形象转译。

总之,在进行美术鉴赏时,教师对艺术家们做一番介绍,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生活社会历史环境,艺术家生活的文化环境知识水平以及艺术家的自身个性等。只有对艺术家有一个深刻了解,才能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鉴赏,才知道艺术家们想表达和创作的欲望是什么,才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作品激烈,有的抒情,有的悲壮,有的优美。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现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全球化大发展的今天,高中美术教育应当顺应文化教育的全球化的大趋势,结合高中生群体的兴趣和特征,将世界最新的艺术结晶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通过探索和实践,本文总结了现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必要性、匹配性和重要价值。

【关键词】文化教育全球化;现代艺术;高中美术教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已成为一种事实。而如今,我认为世界已经加速步入“后经济全球化时代”,即全方位的全球化的时代,包括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在文化教育领域,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将成为新时代文化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势。

国内文化教育方面,出国留学、双语教学、外籍教师、校际合作等等多种教育全球化的方式陆续出现。大局势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从文化全球化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并不断地做更多的实践和探索。高中学审美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力以及接受和吸收大量知识信息的能力,选择在高中美术教育阶段引入国际化的文化元素是比较迫切和现实的选择。

一、现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研究上海高中使用的两种教科书会发现,教材中美术鉴赏部分以中华民族艺术及国外古代经典艺术为主,比较缺乏现代艺术的鉴赏内容。

就此,笔者在2011年10月份对执教的上海市金山区亭林中学高一、高二的班级做了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如下:学生对现代艺术家的认知度在34%,对现代艺术概念的理解度在18%,对现代艺术名作的认知度在30%,对现代艺术展览的参与度在21%。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高中学生对现代艺术很陌生,学生对四项现代艺术的基本要素的了解或参与程度最高不超过35%。另一方面,我们看学生对现代艺术的兴趣的统计数据:在我们问卷对现代艺术作品向学生举例说明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71%的高一、高二学生对接触现代艺术感兴趣;10%的学生认为一般;19%的学生没兴趣。大部分学生之所以感兴趣主要是因为认为现代艺术激发想象、独特新奇和时尚美观。

可见,学生对现代艺术形式和内容是充满了兴趣的,但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而现行的教材对现代艺术的内容设置比较缺乏,学生对社会中接触机会很多的现代艺术的“鉴赏”兴趣和能力未得到满足。所以,笔者认为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做导入现代艺术的探讨和实践。

二、现代艺术与高中美术鉴赏教育的匹配性分析

1、现代艺术解读

现代艺术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腊、西亚)的西方艺术。可以将现代艺术理解为在科学和理性的原理之上,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风格组合而成的一座大厦。本文想研究说明的主要是最新的现代艺术后期的主要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大地艺术(Earth Art)、装置艺术(Installation)、概念艺术(ConceptualArt)、过程艺术(Process art)。现代艺术表达的价值观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不求纯粹;二是善待传统;三是非个人化,四是多种标准。

2、与高中美术教育的匹配与结合

并不是所有的现代艺术内容都适合高中生群体,现代的高中生活泼好奇愿意接触和尝试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同时他们又具备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对强迫性接受的知识有很强的抗性,而且他们的自我判断力和思考力也没有成熟。

从原则上看,我认为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和艺术价值的本源出发相结合考虑,能开拓视野激发想象力、提高审美感、故事感、共情能力等感知力的艺术形式,介绍一些最新的、时尚的、具备新奇独特性能够激发学生想象的内容,并且规避一些内容,两者结合作为高中美术鉴赏教育的补充。

从实践上,先从现代艺术简史的介绍开始,选取4种形式的现代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概念艺术、过程艺术的代表作品,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教学,介绍代表艺术家,对作品表达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做评价,然后在做交互式的批判评价,并且可以结合初级的艺术实践,最终达到艺术评价和批判相结合。

三、现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

笔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将现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程的实践之后,认为这样的实践有以下重要的价值:

1、文化艺术兴趣的培养

现代艺术从表现内容上是取材于我们现实生活;从造型语言上可以是一张老照片、旧衣服等,具备了多样性。实践证明,新异的现代艺术能够形成对学生的强吸引力,进而能培养学生对文化艺术的兴趣、知识及鉴赏能力。

2、开阔视野,提高创新意识

现代艺术重视科技和思维两大内涵,因而与现代艺术媒体有极强的结合。通过现代艺术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到多元的文化、科技、材料知识、信息、新观念等,可以明显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批判性思维方式

高中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审美观正在形成,通过现代艺术的批判性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看待社会事物的思维方式,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遇到事物去思考分析、鉴别批判的思维方式对他们有益。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论高中美术西方现代艺术鉴赏教学策略

摘 要: 高中美术教学中西方现代艺术鉴赏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鉴赏基础和思维能力,运用知人论世、点面结合、纵向联系、创作实践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现代化的审美眼光和鉴赏方法,综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 高中美术西方现代艺术鉴赏 知人论世 点面结合 纵向联系 创作实践

艺术作为人类世界的感性呈现,承载着人类精神史的广度和深度。西方学者巴赞认为,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文化离异,就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高中教育在升学压力下,往往不重视审美教育,在以考分为主要参照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精神世界较为空乏,审美能力较弱,对艺术缺少感知和辨识。艺术同自然一样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无艺术的人生是乏味低俗的。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片自由充盈的审美空间,综合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西方现代艺术鉴赏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其涉及教材中的四部分:意象艺术、抽象艺术、西方现代艺术、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等,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改变以写真的、“像与不像”为标准的传统视觉审美程式,用现代的审美眼光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流派风格和思想情感。本文以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为切入点,探讨西方现代艺术鉴赏的教学策略。

一、知人论世,探知本质。

古典艺术以客观世界为参照对象,艺术家按照看到的世界来描绘对象,画作是世界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外部世界。而西方现代绘画不再追求客观的真实,而是追求内心的真实,其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思想情感与古典绘画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按照传统的欣赏方法就可能看不懂画家的表现形式和主题思想,所以,要想欣赏现代艺术,就必须先了解现代艺术产生的土壤——现代社会、哲学思潮、艺术家经历,等等。知人论世是走进现代绘画的基本方法,就是要了解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思潮、艺术家的身世经历、理念追求等。现代社会摄像机的出现代替了绘画的写实功能,于是绘画不再执著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描摹,而是寻找新的出路和存在价值,从而转向内在情感和精神实质。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现代工业社会物质经济发展带来的精神变动,如哲学和宗教新思潮,这对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追求推动着艺术的变革,现代艺术如果没有艺术家的解说和评论家的阐释,则其确实难以理解。比如,要了解印象主义绘画就必须从1863年巴黎艺术界“落选者沙龙”谈起,马奈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不符合学院派的审美标准而被大肆批判,从此以马奈为代表的“落选者”和保守的学院派之间进行了新旧艺术的争锋。马奈在1867年展览会前言写道,这些反对者都是以传统观念来理解绘画的形式、手法和观点的,他们从不承认其他的理解形式,而是在这方面表现出一种幼稚的偏见:除了他们的公式,一切毫无价值。马奈先生一向承认别人的才能,从不妄想消灭前人的绘画或者是创造新的绘画,他只不过决心要做他自己,而不是要做某一个别人。印象主义者们走出画室,在户外转瞬即逝的生活瞬间和自然界的光色变化,进行现场绘画创作,由此开启一个个流派的艺术实验。只有了解凡·高狂热的宗教情怀才能体会其《星空》中用火焰般、漩涡般弯曲的运动线条表现出的强烈激情;只有了解高更对都市文明的厌恶和对原始文明的向往,才能理解他住在塔西提岛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样的人生哲理问题……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可以使学生按艺术家原本意图对作品进行理解,这种从艺术家的立场来解读作品,是最基本的赏析方法。

二、点面结合,探知风格。

“点面结合”是指以艺术家的代表作或一幅画为出发点和切入口,然后结合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感知艺术家的时代风格和整体风格。比如了解凡·高,可以把《星空》作为突破口,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其构图、线条、色彩有何特点?他描绘的夜空和你看到的有何不同?画家这样表现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经过讨论后,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作品,如《向日葵》、《吃土豆的人》、《自画像》、《夜咖啡馆》等,学生自然会归纳总结凡·高作品中物象的扭曲变形和色彩的强度明度,从而感知凡·高作品独特的风格。点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较为完整地把握一个艺术家或一个流派的风格特色。风格是一个艺术家最为显著的标志,特别是现代艺术中,层出不穷的众多流派需要抓住特征来分辨,每个流派的画家又有不同的风格,如印象主义绘画中莫奈和雷诺阿有区别,塞尚、凡·高、高更又有区别。所以,点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画家的整体风格,而不是仅看到局部和表象。

三、纵向联系,彰显个性

现代派绘画是在反叛甚至颠覆古典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与生俱来的叛逆性带来了绘画艺术的不断革新。各个流派都是在否定他人他派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主张。运用纵向联系的手法就可以以历史为主线,把各个流派贯穿起来,分辨各流派的艺术追求。比如塞尚放弃了印象主义画家所采用的快速作画的方法,而对物象进行深入、长时间的分析,专注于物质的实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用圆柱、圆球、圆锥体去处理自然”。其画法影响了毕加索,毕加索对塞尚式的形体和结构进行了概括性处理,用几何形体的组合拼接来构图,创建了立体主义流派,其肢解破除了传统艺术家对“自然形”的认识,从而产生了空间和结构的心概念。立体主义形体观念对其后的艺术实验产生了重要启示。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都从中吸收了不同的营养。抓住形体这一线索,就可以把这些有传承关系的流派联系在一起,这样的纵向联系和对比,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把握各流派的异同点,体察现代艺术发展变化的规律,对现代艺术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创作实践,领悟精神。

现代艺术的鉴赏要不断突破传统视觉程式的束缚,培养学生现代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趣味,创作实践活动是培养鉴赏能力的途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加入创作体验的小环节,加强学生对现代绘画理念或技法的认识。如在鉴赏立体主义绘画时,可以让学生用几何图案变形拼接成一定的物象,并说说这样构图的意图,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还可以加入拼贴和实物要素,让学生感知材料、物质要素对绘画的影响。教师要根据不同流派和画家的创新处设置简单可行的小练习、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悟现代艺术的理念风格和审美追求。这样的方式就把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面向生活,慧眼识别。

现代艺术自19世纪末出现在西方文化舞台上之后,就以一种革命性的姿态,不断突破传统的艺术体系和美学规范,把各种新的观念形式和材料纳入到艺术表达的范畴内。不了解现代艺术的革新及形式和理念上的突破就不会理解当代多元化的艺术风格追求,不会鉴赏当代先锋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当代艺术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作为引入部分或延伸部分,让学生思考鉴别。渐渐地,学生就会把鉴赏方法运用到现实中,对当代艺术问题进行评析,建立现代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标准,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识辨当代复杂怪异的艺术现象。

总之,在西方现代艺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中学生的理解认识水平和艺术基础,让学生了解现代艺术生成的社会背景及艺术家经历、艺术理论探知艺术家个性化的风格追求;通过纵横的对比联系明晰流派风格的继承发展;通过绘画实践、当代艺术现象体悟艺术精神,最终达到对新奇多变的现代艺术的鉴赏。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多样地运用这些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启发引导,把内容庞杂的现代艺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鉴赏,让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具备初步的鉴赏能力。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艺术

摘 要:美术鉴赏是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创新教法,融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才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美术鉴赏 有效教学 教学艺术

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分析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态度。可以说,成功的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艺术有种潜在的感悟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感悟力去丰富感情,理解生活,体味人生。那么,在有限的美术教学时间内如何完成这一目标将是一件值得我们极需共同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讲《韩熙载夜宴图》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李煜吗?”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初中教材中学生都学过李煜的名篇《虞美人》),学生很奇怪美术课中老师为何会问这个问题。紧接着我又问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如何?他有哪几首著名的词?他的政绩如何?当时社会环境如何?然后从他的政绩来引入《韩熙载夜宴图》背景,一切相当的自然、顺畅。通过这些相关文化情境的介绍,学生非常迫切的想看到这张作品,提升了学生对学习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兴趣和欲望,为整节课起了个很好的开端。又如:在《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一课中,把玉在生活的用途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玉的保健、美容的生活例子。把对玉的审美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

美术鉴赏课的情境创设要切题、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

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各学科课堂教学都应承担的任务,美术鉴赏课也不例外。所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中介和桥梁。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筛选和确定问题;或者由学生提出问题。如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我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剪纸:研究一下剪纸的历史;剪纸如果按它的表现方式来分可以分成哪几类,并举出具体的图片例子;列举各地比较有名的剪纸及其剪纸艺人,并总结南北剪纸各有什么特色。皮影:皮影的起源发展与现状;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皮影戏人物的角色造型设计。年画:什么是年画;年画的用途及艺术特色;江苏桃花坞年画的发展以及艺术特色。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教师按照学生的自主选择进行分组编排,让学生在电子阅览室进行探究性学习。

无论是哪种方式提出问题,都是为了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所以提出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征:问题要明确;问题要适度;问题宜小不宜大;问题宜具体不宜抽象。

三、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体验内涵

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到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到农村、集市中去搜集旧的剪纸、年画、民间玩具等,也可以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我们就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这些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兴趣大增,又是最生动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如果一节课的学习基本由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我觉得是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许多学生懒于动口,阐述自己的观点更是“无言以对”往往用“不知道”来回答,长期下去,学生会形成你讲我听,不想动脑的惰性。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观点来描述、分析、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鼓励与他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应该多鼓励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四、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大大地增加信息量和科技量。在《宛自天开——古代园林》一课中,我首先播放一段苏州园林影像片段,配上中国古典乐曲,让学生陶醉在优美音乐和和谐的古典园林环境中,学生被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景色吸引,不知觉投入到美术欣赏活动中来,对中国园林进行重新认识和感受,然后表达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

让学生通过聆听、观察、想象、思索,进入情境。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旋律,生动的解说,让学生沉浸在对美的享受中,不仅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更增添了欣赏的美。这种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融合,让学生产生“如见其面”“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从而使美术教学形成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审美理念的形成和发展的目标。

五、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

充分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我们学校位于河南省固始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让美术教育有着无限地就地取材的机会。端午节、元宵节等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是很有必要的。

再者,作为“中国柳编之乡”的固始县,固始柳编民间美术作品品种达到上千个,近百家柳编企业云集三河尖镇,常见的有柳编篮子、柳编家具以及其他各种编织工艺品。可以让学生实地考察这些柳编加工企业,这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对这些有如此悠久历史的工艺品及人类如此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可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观念。

美术鉴赏教学采用灵活机动的有效教学手段,很容易激发潜藏的美术兴趣,引导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把地方民间文化艺术引入课堂等,给学生增加亲近艺术作品的机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天性,增强美术鉴赏的信心与能力。只要美术鉴赏教学与新课标的理念相一致,能唤起学生的美术情感,达到艺术审美与人格培养相统一,艺术素养与创新意识同时得到提高,这就是美术鉴赏有效教学的体现。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浅谈美术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初中美术教育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全社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此时,艺术教育逐渐显示出它的特殊作用,艺术教育当中的美术教育更加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兴趣,将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美术课作为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时候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例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有必要介绍有关毕加索生平的一些故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画面的意思。

在我讲到《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先欣赏剪纸、皮影人、年画、泥塑等实物,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欣赏的感受,综合之后,加以肯定。让他们知道这就是在欣赏美的事物,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他们知道民间美术就在我们身边,美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时,我也就引出了课题。授新课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教学(视频)。声画并茂,设法用美好的事物去感染学生。从而体会到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美。正像法国画家安格尔所说:“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采用情感性的欣赏方法当学生能直观地欣赏一幅画后。接着就引导学生采用高一层次的方法去欣赏作品,这就是情感性的欣赏方法。它是艺术欣赏者用饱含深情的灵动心灵,直浸于作品的意蕴中,去尽情地遨游、冲撞后获得自我内心的极大满足与陶醉的欣赏方法。欣赏艺术作品,并不一定非要在弄懂了艺术品的思想内容之后才能欣赏。其实,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情不自禁地被一种外在魔力般的艺术力量所震撼、吸引而陶醉。

在美术创造中,创造力体现在对感性形象的把握和组织上。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美术作品的独创性正是其价值所在。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的创造力。

当今的美术教育片面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一套死的表现方法,从而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作用,也抹杀了学生的灵感和天赋。同学在作画时并没注意观察,只是一味的临摹,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还有机械的训练学生描绘对象,放映不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没办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出了教会学生一些技法以外,还要告诉学生不能单纯的为表现物像而表现物像,应采用相应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阶段、有重点。在教学中解决主要问题,在华记忆画时不需围绕这个中心来布置练习。我的做法是:展示准备好作品,学生观摩探究汇报你看到的技法然师根据学生汇报操作,加深学生的记忆、理解,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才会渐渐适应。

美术活动课是丰富儿童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通过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利用所学画剪,贴,撕,卷,拚等制作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得到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同时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激发创造力,在设计活动课中,我先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基础教材的特点,在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审美和动手等方面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纪,是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世纪。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新美术观念,使美术教育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得以真正的提高,使其内心的情感,渗透到艺术家所表现的丰富情感世界中去。在艺术的熏陶下,其身心不断地得到愉悦,从而使心灵得以升华;并由此逐步实现完美人格的创建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让美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美术艺术鉴赏论文: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新课程美术教科书(人美版)《美术鉴赏》系列中的第4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中的第二类型――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在学习了具象艺术之后,理解艺术家对主观意念――感觉和意图的表达,是学生学习如何鉴赏意象艺术的入门,也为学生后续学习较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美术新课程的具体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将美术语言运用于课题研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鉴赏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和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会运用视觉感知和美术知识对意象艺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想象与体验,并与生活相联系,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能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进入教师创设“‘意术’(意象艺术)魅力大家谈”的讨论。根据课前教师布置自主学习课题内容,搜集相关作品资料,围绕“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比哪一种更有表现力?”为题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引导自主学习并参与课堂主题性讨论,既检验学生的学习实效,也有利于生成课堂教学。)

2.比较与研究。选择英国画家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与前一课学习过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两幅作品进行对比,来说明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有着巨大的差异。委拉斯凯兹笔下“教皇”形象那幅凶狠与狡诈的面貌和性格被真实地刻画出来,而培根以委拉斯凯兹的“教皇”为蓝本,两片血淋淋的大肉片被置于肖像左右两侧,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一个更加阴险恐怖的教皇形象。这幅画所产生的艺术震撼力更为强烈。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形象上反复对比、研究两幅作品存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就表现在它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另一个就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表现。为此,艺术家就要调动一切手段(常用夸张与变形)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我们眼见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这样,我们可以认定,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的形象。

3.分析与理解。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地分析探究不同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意图。选出有代表性作品作为赏析重点:A、蒙克的《呐喊》主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成长历程,艺术家的论述,美术语言方面进行分析、判断。B、达利的《内战的预感》主要从人体的肢解,打破、重组,画家责任与唤醒无知方面进行感受、体验。C、凡高的《星月夜》主要从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创作激情,色彩表现方面进行想象和评价。D、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主要从艺术家的个性,情感,艺术观,创新方面来理解中国写意画的特点:不求形似,惟取物之意气和神韵,笔墨只是画家寄情之物。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相关作品资料谈个人对作品的见解,教师再做小结。指出意象艺术是与艺术家对现实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密切相关的。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越“怪异”。在赏析凡高作品时教师介绍了凡高选择别人没有画过的向日葵作为自己主攻的项目获得巨大成功的事例。

多角度地从不同的侧重点去分析理解作品,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帮助学生厘清意象艺术的“怪异”现象与艺术家观念的关系。而教师介绍凡高确定自己主攻方向的事例对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4.三分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要完成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知识梳理。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请老师解决,或个人对作品的看法提出来与教师交流。三分钟质疑创设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学生能将自己的疑惑问题提出来要求教师解答;另一方面也让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当场反馈,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联想与体会。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地方就存在着意象艺术美的形象,只是我们不经意去发现它。比如说;毕加索从废弃物中挑选出自行车把和椅座,将两者组合起来,创造出一件《牛头》的装饰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生活中的意象美的种种形象……

之后,教师展示火烧云的图片资料,以及天空漂浮云彩的影像。接着,朗诵一段散文“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他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要求学生以文学作品或图像资料为素材,运用形象思维创作一幅简单的意象艺术作品。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欣赏课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意象艺术的资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学生在思考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课程资源,主动参与交流。

二是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方法探究不同美术类型的艺术特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美术知识,领悟研究的方法。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他们能独立探究解决。例如:在比较与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流派作品的比较,分辨出艺术家的主观表达意图,以及影响形成个人风格的主要因素。这种学习方式直观、感受快、启发效果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愿望。

三是通过诱导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包容与接受,培养人文素养,从而达到以艺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比如:讲述凡高选择向日葵作为自己研究目标获成功的事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借鉴和启示作用。而达利创作《内战的预感》也说明了艺术家心里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感知意识,引起共鸣。

四是通过倡导学生学以致用,联系现实生活,发现身边的意象艺术形象,并动手创作,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心灵轨迹,尝试创作的滋味,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而朗诵散文,创设艺术情境,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实践综合教学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

另外,课堂教学中的三分钟质疑,虽然时间不长,但让学生当场质疑却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有了问题,教师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通过当场反馈教师才能知道教学预设的目标是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共存,会让教学变得更实际和有意义。如:在本课质疑中有一位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意象艺术都采用变形与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问题就提醒了我,界定意象艺术不能以表现方式作为评价作品类型的唯一标准,而应该让学生懂得“意象”相对于“实象”,它不是客观现实的再现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因此,意象艺术也可以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见不到的形象(情景)。例如:石涛的中国画《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一例。这幅作品看上去像一幅具象艺术的作品,实际上它属于意象艺术。当然,在一节课里就要让每一个学生一下子就把意象艺术弄得一清二楚也是有困难的,需要针对学生的认识,在今后的美术课程学习中,不断深化知识面,提高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