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汉语能力测试

汉语能力测试

时间:2023-05-30 09:14:56

汉语能力测试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1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 齐中熙)求职者今后找工作,除了准备好学历证明、外语等级证书等材料外,可能还要带上“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因为我国即将推行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简称ZHC)。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副主任陈李翔12日表示,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是我国目前惟一的、最具权威性的用于考察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语言运用能力的部级测试。

该测试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OSAT)组织国内语言教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开发研制的,面向从业人员和求职者,主要考察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成绩合格者可获得OSAT颁发的“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

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专家委员会主任吕必松介绍说,语言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所共同需要的一项核心职业技能,是从业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直接影响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但长期以来,我国却没有一个可以有效评价母语-汉语语言能力的工具,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语言能力测试。

今年12月14日,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将在北京大学进行面向社会的首次试测。从明年开始,测试将每年举办四次,分别于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2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语感;非语言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05-03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一项大规模的国家通用语语言测试,测试从1994年正式实施。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测试对象以及相关行业的资格准入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指出:“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民族大学从办学以来,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大部分藏族学生毕业后回工作,进入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等不同岗位和部门,他们肩负着推进藏汉民族进一步交流和融合以及促进地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重任。在地区汉藏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他们不仅是普通话的使用者,还是国家通用语言的传播者,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对的国家通用语推广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校从2002年成立普通话测试组以来,共对约一万六千多名师生进行了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其中藏族学生约占应试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藏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以及参加普通话测试过程中会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其母语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普通话水平的等级认定。但是,从多年的测试中,我们也发现,和汉族学生相比,藏族学生在应试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汉语基础能力、测试环境、测试心理、测试方式、应试准备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这使得有的藏族学生的等级认定会往往会低于其实际的口语能力。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语言能力测试,以测查应试人语码操作能力为主,兼顾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测试项目有: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项,是以口试的形式对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进行测查和认定。读单音节字词,测查的是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发音的标准程度;读多音节词语,测查的是应试人音节组合时发音的标准程度,包括轻声、儿化、变调等;朗读短文在测查应试人语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命题说话主要测查应试人对于语言的总体把握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四个测试项由简到繁,和我们传统语文教育字、词、句、段的序列相配合,基本可以综合反映应试人普通话语音的标准程度和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这些项目的测试形成了一个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该系统由测试主体、应试者及测试方式等要素构成,各个要素互相作用、互相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从而完成了对应试者等级的测定。正因为如此,每个要素对应试者的等级认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测试员对测试成绩的影响

“广义的测试主体指在测试实践活动中对应试人受测起到施测影响作用的组织执行机构和执行人;狭义的施测主体包括测试实施机构、测试决策者、管理者和实施者(测试员)”我们这里仅论测试行为的具体实施者即测试员对应试藏族学生的影响。

(一)测试员的测试能力

测试员除了自身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一级乙等以上外,还要了解并熟悉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作为测试员要非常熟悉各测试项目的评判标准,以及要具有相当水平的辨音能力。普通话测试是面对全国所有应试者的测试,测定标准不因民族而异,因此,测试员在面对不同民族的测试对象时,要秉持始终如一的标准,如果把一些主观的情感因素掺杂进去,影响了辨音能力的下降和评判标准的偏颇,就会影响受测对象的成绩。

(二)测试员的主观态度

主观态度是也测试员职业素养的体现。普通话测试工作基本上是利用周末或晚上的时间进行,而且是兼职做此项工作,这就要求测试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应试学生的口试进行辨音并打分,并且能一以贯之,做到对每个同学都公平公正。另外,由于在我校还没有开展机测,测试工作还需要测试员和受测对象面对面共同完成。测试员如果在测试的过程中显示出不耐烦或者态度生硬、表情过于严肃都会给应试学生造成紧张的情绪,尤其对于母语不是汉语的藏族学生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紧张情绪会导致习惯用母语进行思维的藏族学生不能立刻进行语码转换,造成朗读或说话的断断续续,不流畅。相反,如果测试员能面带微笑,给应试者一个宽松的环境,就能大大降低因非语言因素造成的成绩下滑。

二、应试者自身的汉语素质对测试成绩的影响

应试者即受测对象。藏族学生在普通话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和应试过程中的汉语语文素养、心态和情绪都会影响到测评的效果。

(一)藏族学生的汉语语言基本能力

藏族学生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汉语的,但又不同于外国人学习汉语。在国家双语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部分藏族学生从小就开始汉语的学习,并在进入大学阶段后都能用汉语进行日常的交际和学习。只是,的双语教育模式在不同地区并不一致。据了解,目前汉藏双语教育模式大致有三种:保存式、过渡式和沉浸式。保存式是指“儿童入学后以藏语教学为主,同时开设汉语文课程,交际语言也以藏语为主。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部分课程用汉语辅助教学,最后发展到所有的课程都是两种语言并用。在比较偏远的城镇和农牧区学校基本采用的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始终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较强,但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与汉族交往和融入主流社会的过程比较缓慢。”过渡式是指“儿童入学后除汉语文课外其他课程以藏语教学为主,汉语作为辅助语言。到初中阶段,随着汉语文学习的深入和汉语的逐渐熟练,部分课程逐渐采用两种语言交替使用教学,而部分课程则完全使用汉语教学。高中阶段则所有的课程(藏语文除外)都使用汉语教学。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学校主要采用的是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在掌握两种语言的情况下,尽快往汉语过渡,学生的学习水平容易提高,文化的适应性也比较强,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沉浸式是指“儿童入学后除藏语文课外其他课程全部用汉语教学,在学校中的交际语言也是以汉语为主,藏语只是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辅助语言,小学高年级以后学生全部使用汉语教学,同时加授藏语文课。在拉萨市和各地区所在地的学校主要采取的是这一模式。”不同的双语模式使得藏族学生进入高校前,汉语语言能力差异很大。语言能力的参差不齐使不少藏族学生在命题说话中运用词汇语法的规范性和组织语篇的能力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总体而言,拉萨地区的藏族学生语言表达较为流畅,而来自较偏远的城镇以及农牧区的藏族学生往往不能及时熟练地把自己对所说主题的想法自如地转换成普通话,说话前后不连贯,不流畅,而且还会较明显地受到藏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比如会说“我所在的集体是很有团结的”、“都是无法别人理解的”等病句。

(二)紧张的情绪,胆怯的心理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测试成绩很关键。有的藏族学生在测试前往往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认识不清,造成了心理上的紧张情绪,有的藏族学生则因为自己母语不是汉语而造成了自卑心理。”因此,作为非母语的应试者,藏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精神的紧张,加上较弱的语言能力,使得他们在测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把这个字念成那个字,把一个词的内部顺序随意颠倒等失分现象。比如把“拣”读成“练”、把“次第”读成“第次”,把“整修”读成“休整”,把“惹”读成“怒”等。有的同学甚至在应试的过程中喘着粗气,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语速加快,发出颤音等导致语音失误增多。这种失误会体现在各个测试项中,比如在朗读中有同学会把“居然收获了”读成“竟然收获了”。在说话篇目中,表现出“嗯”等语气词多,反复重复说过的话,或者不到时间就停止说话测试。

(三)语感弱

“从心理学角度看,语感是语言神经中枢对于语言文字信号的反应。是一种凭借日积月累的阅读积淀而形成的直觉思维下的悟性。”部分藏族同学把汉语当作日常交流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作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一种能力和途径,阅读汉语文学作品量少,在单音节字和双音节词语的测试中,常用字识别较好,但对多音字、形近字的辨识能力较弱,甚至是读半边字的现象比较明显,从而影响了测试成绩,如:

锦标赛一读成“棉标赛”;轻描淡写―读成“轻描谈写”;咏叹调(diao4)-读成“咏叹调(tiao2)”;征兆-读成“征逃”;堆砌-读成“堆彻”;谬(miu4)论-读成“谬(miao4)论”;捧着-读成“棒着”;霜-读成“相”;潜(qian2)-读成“浅(qian

例①:格外喜欢你的-*格外的喜欢你的

例②:有形而上的色彩-*有形/而上的色彩

例③:简言之-*简而言之-*简单而言之

例④:朋友新烫了个头-*朋友新烫了几个头-*朋友烫了几个新头

(注:以上标有星号的部分是读错的话语)

(四)考前准备不足

有不少藏族同学对普通话水平考试认识不足,不认真参加考前培训,不了解考试流程,也缺乏一定的应试技巧,遇到难题难免内心慌乱,难以及时恰当地应对。从藏族学生各项测试分值来看,测试成绩偏低的藏族学生往往是说话项目失分太多。除了受到母语影响、紧张等影响外,准备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只要认真准备,完全可以克服不流畅的弊端,但藏族学生往往在进入考场后的准备阶段忙于应付第一、二题的识字问题,浪费了宝贵的整理话题思路的时间。而且在说话题目中,往往采取回答问题式的方式,比如话题“我喜欢的节日”,藏族学生往往直接回答自己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喜欢,而不加以具体说明,说上几句就无话可说了。又如话题“学习普通话的体会”,他们通常会概括性的说几句对普通话重要性的认识,而不具体说明自己如何练习普通话,导致几句大话下来,自己也接不上自己的话,导致说话时间不够或表达不流畅。

三、测试方式对藏族学生普通话测试成绩的影响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3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7-0009-02

语言测试包括学能测试、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是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对教和学双方都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对外汉语教学的口语课强调交际能力即实践能力的培养。口语成绩测试的研究可以为检查学生对口语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一、口语成绩测试的必要性

目前,第二语言测试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处于探索阶段。我国的汉语水平测试也只是粗具规模,汉语口语水平的单项考试与听力、阅读和语法的水平单项考试相比起步更晚。汉语口语成绩测试,虽然已进行多年,但仍有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在对外汉语口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这些专职教师也深感口语成绩测试存在不少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使汉语口语成绩测试达到科学化和统一化?如何有效测试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情况和汉语交际能力?如何科学设计出口语成绩测试的题型与评分标准?这些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问题。

二、对外汉语口语成绩测试的方法

过去的汉语口语成绩测试,口语教师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面试,一种是面试与笔试相结合。面试题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几道不同的所谓“平行试题”。由于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因而“平行试题”不平行的现象在所难免,又由于没有现场录音,完全靠主考老师的主观印象以及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进行打分,所以这种评分标准容易出现偏差,降低了客观性。至于用笔试来考口试就更违背了口试原则,难以全面考查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经过近期的实践摸索,笔者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经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问卷调查,学生们非常满意。这种测试方法采用标准化试题,利用录音设备,让参加测试的留学生进行口语录音,限时测试。具体做法如下:考生抽签决定考试顺序,得到试题后在备考室中准备5分钟,然后由引导员带到考试的教室;考试开始,考生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国籍、班级等),进入正式考试阶段后考官开始录音;录音结束后,教师听学生的录音并在考生的试卷上进行记录,最后根据记录情况给考生逐个评定成绩。这种测试方法的试题标准化,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统一性,可以避免以往“平行试题”不平行造成的深浅、难度不一的现象。另外,口语录音的形式,可以比较准确地记录学生口语测试的情况。有了录音带记录,教师可以反复查听和比较,减少和避免过去那种单凭印象、凭记忆打分易产生的偏差,有助于教师对考生成绩的定位分析,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作测试后的指导,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测试后的反馈效应。

三、对外汉语口语课成绩测试设计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Thomdike曾提出过教育测量常用三个步骤:首先要明确被测定的对象的性质和属性;其次,必须确定能使这种属性显示出来并被感知的一系列操作;然后制订程序或者条理以便把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程度和数量的陈述。依据这一理论,口语测试设计应考虑测试的对象的复杂性,设计的内容、形式、题型的难度,以及评分依据和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尤其要突出口语的特点。

在参照历年口语试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下列五种题型比较具有口语特点,很适合对外汉语口语成绩测试。

1.朗读。朗读是指考生朗读单音节字词和双音节词语。口试时,主考教师将要求朗读的材料交给考生,考生稍做准备后再开始朗读。试卷中包括了儿化、韵、变调(连上和“一”、“不”的变调)以及留学生容易发错的难音、难调。这类题主要考查声、韵、调、儿化、变调、轻重音的标准程度。

2.判断并说出正确答案。这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辨析语气停顿、逻辑重音的能力及对口语词和口语句式的掌握情况。与综合课、听力课、阅读课的成绩测试的角度不同,主要避免在交际中产生歧义,影响交际效果。

例如,“他想起来了”。(A我记起来了B我想起床了C我考虑好了D我想站起来)

3.改说句子。这是指用所给的口语词或口语句式改说句子。这类题意在考查真实语境下学生对比书面语与口语的不同,同时考查学生的语感及应变能力,突出“说”的特点。

例如,“难怪他没来上课,原来他病了”。(怪不得)

4.看图说话。口试时,给学生一张图画,让考生准备几分钟,然后根据图片说话。图片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多幅的。用图画来让学生说话是一种很有效的口语测试方式。它通过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让考生开口,充分展现其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它主要有三大优势:(1)口试成绩不受听力或阅读能力的影响,是纯粹的口语考试;(2)提供了直观的说话内容,避免了主题不熟而无话可说的尴尬;(3)图片内容限制了说话范围,使每个考生的答案有更大的可比性,从而提高了评分的客观性。

5.自由谈话。自由谈话就是根据指定的一个或几个话题,让考生挑选,经过几分钟的准备,就某一话题自由谈话,话题要切合实际,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如:(1)说一说你喜欢的季节。(2)谈谈你的业余爱好。(3)说一说你最难忘的一次旅行。(4)谈谈你的好友。

四、确立科学的评分标准

要了解一次口语测试成功与否,就需要对之进行评估。对一次测试的评估,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信度。信度指测试的结果的可靠程度。如通过检验,一种测试方式在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时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则说明它的信度高。信度的影响因素有测验的长度、试题的指导语是否清楚、考生的状态、测试的时间、评分标准、评分员的状态等。

2.效度。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需要的东西。要保证测验的效度,首先要有清晰的测验目标,另外,它与测试方式有关。口语测试是要测出学生运用口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宜采用以主观试题为主的测试方式,如面试。

3.难度。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过难、过易都不易测定学生的真实水平。做到难易适中的方法是难、适中、易的题目各占一定的比例,如1∶3∶6。另外,还要注意难易搭配,由易到难,以便准确测出学生的最高水平。进行口语测试时,测试员的提问应由易到难,逐渐达到考生的最高水平,然后再降低问题的难度,让考生恢复信心。

4.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试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一次好的测验学生的成绩应该呈正态分布。区分度与难度有关,难易适中的试题往往有良好的区分度;它也与题型、内容有关,题型怪诞、内容与测试目的相去甚远,则不但不能区分优、差生,还会颠倒黑白。

参考文献:

[1]李扬.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戴悉心.留学生汉语口头言语交际能力的层次及其训练标准[J].语言文字应用,2001(2).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4

关键词 语音意识,英语拼写。发展特点。

分类号 B842.5

1 问题提出

语音意识是指个体对言语的声音片断进行心理操作的能力。研究者认为,语音意识的结构中存在三种表征形式,它们从大到小依次为音节意识、首尾音意识(首音韵音意识)和音位意识。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语音加工技能的重要成分,语音意识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对儿童的认读和拼写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拼写是儿童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儿童的拼写能力,如基本的认知能力、工作记忆、语音意识、音形对应知识和阅读能力等。其中,语音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拼写成绩。当这个结论被广泛接受时,也就出现了一个争论:语音意识中的哪种水平或形式在儿童拼写中起着关键作用。早期的研究认为,相对较大的语音意识水平,如音节意识和首音韵音意识对儿童学习拼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较小水平的语音单元,尤其是音位意识是个体拼写差异的主要预测源。

国内学者也已经对英语语音意识和英语拼写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研究,达成共识的观点是拼音对汉语儿童的英语拼写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但语音意识中的哪种水平,即首音韵音意识还是音位意识,对儿童的拼写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依然存在争议。

综述这些研究,可以看出,由于不同的研究者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测试手段以及选择了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所以造成了研究结果的多样性。因此本研究试图探索两个问题,一是接受正规英语学习的低龄汉语儿童英语拼写的发展特点,二是语音意识的不同水平,即首音韵音意识和音位意识对这些儿童英语拼写的不同影响作用。为了提高不同研究的可比性,本研究使用和国外研究者相同的测试工具,并加入了智商和工作记忆等儿童的基本认知能力以及汉语儿童特有的拼音知识等来综合探讨汉语儿童英语单词拼写的影响因素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外国语小学二到四年级92名被试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二年级30名,三年级30名,四年级32名;男生50名,女生42名,平均年龄8.7岁。各年级年龄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二年级:M=7.8,SD=0.3;三年级:M=8.6,SD=0.6:四年级:M=9.8,SD=0.6。在数据整理中,剔除了中途停止参加测试的学生。因为本研究是在学生秋季入学初进行的,所以,能够判定这些二到四年级的学生分别有一至三年的正规英语学习经验。

2.2 研究材料和工具

2.2.1语音意识任务首音一韵音水平上的语音意识测试

音分类任务(sound categorization test):选用Bradley和Bryant(1985)编制小学组测验。测验共有30道正式测试题,其中首音判断10题,韵音判断10题,中间音判断10题。测验任务是让儿童听单词,并且判断出一组词中首音,韵音和中间音发音不一样的单词。例如首音测试,rot,rod。rock。box。正确的答案是box。

音位水平上的语音意识测试

音位删除测试(phoneme deletion):选用Bruce(1964)编写的测试题目并进行了改编。原测验共有24个项目,本研究选取了其中的12个项目,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9。主试将无意义的单词口头呈现给儿童,然后要求儿童重复这个单词,接着主试让儿童去掉某个音位再说出变化后的无意义单词。例如。“请重复pift。(儿童正确重复这个单词后,再继续)。去掉/t/,这个词怎么念?”正式测试前,有两个练习刺激词。儿童熟悉规则后,进入正式测验。

音位位置分析(position analysis):选用McBride-Chang,C.(1995)编制的测试题并进行了改编。原测验共有24个项目,本研究选取了其中的12个项目,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儿童要重复主试口头呈现的非词(non-word),然后按要求说出这个词中某个音位前面或者后面的音是什么。例如,“请重复nelf这个词。(儿童正确重复这个单词后,再继续)。那么/l/,后面这个音是什么?”正式测试前。有两个练习题。儿童熟悉规则后,进入正式测试。

2.2.2汉语拼音测试

听生词写拼音:共有15个生词,每个生词念三遍,学生在听到每个生词后,把相应的拼音写下来。

2.3.3单词拼写测试

测验材料采用Stage,S.和Wagner,R.(1992)编写的测试项目对儿童进行听写测试。本测验共有22个可以发音的无意义刺激词组成。

2.2.4瑞文推理测试

瑞文推理测试是改编后的电子版本,由60道题组成。每道测试题都由电脑呈现,儿童依次做答即可。在正式测试前。有练习题。儿童熟悉规则后。进AYE式测试。

2.2.5字母记忆广度测试

本测验模仿Shankweiler,D.等人(1979)编制的字母记忆广度测试,将英语中的26个字母随机排列,组成字母串。最容易的是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字母串,如Y-S;难度最大的是由7个字母组成的字母串。测验共有24道题,用电脑给儿童呈现。正式测试前有四个练习题,儿童熟悉规则后,进人正式测试。

3 结果与分析

3.1 汉语儿童英语单词拼写的发展特点研究

使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inear model)的单变量(univariate)分析,结果表明。2-4年级小学生在英语单词拼写上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400)=1.615,0>0.05,说明2-4年级小学生在英语单词拼写发展特点上呈现出较为相同的趋势。其次,年级主效应非常显著。F(2,4277)=17.248,p

3.2 英语单词拼写因素的影响研究

表2呈现的是瑞文正确率、工作记忆、语音意识、拼音与儿童单词拼写成绩的相关。

从表2中可以看出,瑞文正确率、语音意识中的音位删除测试、音位分析测试和音分类测试,拼音以及工作记忆等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是显著的,同时,这些变量和单词拼写的相关关系也是显著的。因此使用逐步回归来考察影响汉语儿童英语单词拼写的因素。

首先进入回归方程的是音分类任务,它能解释儿童英文拼写成绩的39%,其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是拼音,两者共同解释汉语儿童英文拼写成绩的51%。工作记忆在儿童单词拼写中起了一定的作用。音分类任务、拼音和工作记忆三个因素共同解释了儿童英文拼写57%的变异(见表3)。因此,音分类任务,即首音韵音意识、拼音以及工作记忆是影响汉语儿童英语拼写最主要的因素。

4 讨论

4.1 汉语儿童英语拼写的发展特点

本研究发现,汉语儿童的英语拼写成绩会随着年级和学习经验的增加而提高。这是因为,儿童的拼写是由语音知识引导的,学习拼写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儿童要学会语音知识如何在书面语中用特定的符号表征。当儿童语音结构的概念和传统的书写系统不能匹配时,或者语音和拼写之间的联系比较复杂时,儿童就会出现拼写错误。随着儿童学习了更多的书写规则,语音技巧的提高,他们的拼写也就会更准确。由于汉语和英语有着不同的书写系统,因此对于二年级的汉语低龄儿童来说,英语拼写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在储存了更多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拼写规则后,汉语儿童的英语拼写成绩在逐步提高。女生在拼写测验中成绩好于男生,女孩的语言发展优于男孩,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青春前期。另外,女生的社会角色和学习动机也是造成言语学习差异的原因。

4.2 语音意识对汉语儿童英语单词拼写的影响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语音意识中的首音韵音意识是汉语儿童英语单词拼写的主要预测值。这是因为,语音意识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或者能力,而是一个包含多种成分和特质的综合结构或者能力,不同的成分有着不同的发展顺序,对儿童拼写的作用也不一样。已有研究表明,儿童首先发展的是音节意识,其次是首音韵音意识,最后是音位意识,音位意识只有儿童在接触到书面文字后才可能发展,它需要外显的经历才能得以提高。尽管在英语中单词拼写不是一个简单机械记忆的过程,它需要儿童对音位的理解,需要儿童精细的“音形”加工,但本研究中的被试是正规学习英语1-3年的小学生,也就是说,他们在英语单词拼写方面。还是初学者,基于语音意识的发展理论和英语拼写的规律,是较大水平的首音韵音意识对汉语儿童的英语拼写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其次,这也可能是受汉语拼音的影响因素所致。在分析中发现,音分类任务和拼音之间有较高的相关(r=0.49)。这是因为,汉语拼音有鲜明的特点,汉语拼音多是以声母和韵母出现的语音形式,这和英语中的首音和韵音的形式非常相似,因此。对于学习英语时间不长的低龄汉语儿童而言,影响他们英语单词拼写的因素可能更多是首音韵音意识,而不是音位意识。本研究的结论,即拼音是预测汉语儿童英语单词拼写的有效指标也和国内的其他研究者达成了一致。

在除去汉语拼音的影响因素后,本研究的结果和国外的一些研究者的认识也是相符的,即对于低龄儿童来说,个体在首音韵音意识上的差异是影响他们拼写的重要因素之一。

4.3 工作记忆对汉语儿童英语拼写的影响作用

本研究还发现,除去语音意识和拼音等因素外,工作记忆对儿童的拼写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完成拼写任务中,儿童必须先在工作记忆中保持各种音位分类,同时要提取相对应的“形”来拼写出这个词。因此工作记忆能力的限制就会使儿童不能对音形进行合适地匹配,从而导致儿童在拼写时出现错误。

已有研究表明,语音意识和工作记忆考察的是潜在相同的语音能力,但语音意识比工作记忆能够更好地预测儿童认读和拼写的成绩。那些工作记忆参与较少的语音意识任务会比工作记忆参与较多的语音意识任务更能显示出语音意识对认读和拼写的预测和影响作用。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工作记忆虽然是预测儿童拼写成绩的一个指标,但它不能替代语音意识对拼写的影响和预测作用,只是本研究无法去除语音意识任务中的工作记忆成分,所以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工作记忆是否能通过语音意识来影响儿童的拼写成绩还需要进一步建立模型来验证。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5

通过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从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策略到教学评价,无不展现出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根据课标精神,我们首先把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定位在“尽可能有趣味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初入学的儿童首先接触的就是汉语拼音,如何让这些干巴无味的字母变成活泼有趣的小生灵,展现在孩子面前?我们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发展的最佳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做好教师本身的表演准备,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把“快乐”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顺利达到对课文教学的过渡。那么,如何科学地对学生的汉语拼音水平进行测试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呢?我们再一次回归于《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立足课标,准确定位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在“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一项中又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所以,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汉语拼音教学的准确定位是:帮助认读汉字和学习普通话。

2、汉语拼音教学的定位,也就是学和用结合的体现,更是紧扣教学目标的体现,所以,汉语拼音教学评价的着眼点也就在于此。《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汉语拼音的评价有这样一段话: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3、汉语拼音教学的测评着眼点是汉语拼音能力而不是汉语拼音知识。能力靠培养,靠在教学过程中养成,靠平时的语文实践――说普通话和认读汉字,所以应着重考察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力,纠正地方音的能力。

二、把握口试,辅以笔试

汉语拼音的总目标是:学习汉语拼音,学说普通话。所以,我们采取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口试为主,笔试为辅,既做“语言上的巨人”,又不做“行动上的矮子”,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达到全面提高汉语拼音能力的目的。根据课标精神,研究出两份测评标准,体现以下特色:

1、科学把握课程标准,合理定位测评高度

课程标准中对于汉语拼音的目标定位合理,相对以往教学目标,定位较低。我们认为两份测评卷中的每一项内容,均遵循了课标中的要求,没有拔高。首先,从内容上看,只侧重于声母、韵母和音节的正确读写,难易适度;其次,从形式上看,由读写声母、韵母到音节,由看图画读音节到想一想读音节,结构安排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次分明,极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测评状态。

2、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全员参与

根据学生身心及年龄特征,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所以,我们的测评也应从这儿入手,一改以前固有的样式,而是趣字当头,趣意盎然。

首先,充满人文气息的商量性的鼓励性的要求,如同良师温馨的话语,像一缕春风吹入孩子们的心中,激起兴趣,调动参与,使之积极投入测评之中。

听,“你能把下面字母正确、工整地写在四线格中吗?认真写吧!”谁会不认真?“下面的声母我们都学过,相信你一定能读得又快又准确。”还有比这更坚定的信心吗?“你能正确、响亮地读出下面的韵母吗?你一定行!”多富有激励性!“咦!整体认读音节都哪儿去啦?”充满了童真与童趣!

看,“多可爱的小虫子,要是把声母涂成红色,韵母涂成绿色,就更漂亮啦!”于是,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开始了!“谁跟谁是好朋友?照样子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好吗?”除了连线,还要看看谁知道的多呢!“你喜欢吗?那就开始吧!”“试一试吧!”像这些商量的语气,询问的口吻,激励的话语,人文的关怀,充盈在这两份参考卷中,让学生感觉不到这是测试,而仿佛是在平时活泼生动的平等对话上。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启发孩子思考,引起探究的欲望,更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活地接受测评,体验成功,享受喜悦,身心得到充分发展。

3、着眼综合能力提高,调动多种感官运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所以我们的测评也应从综合性方面入手,笔试与口试融合了听、看、读、写、想等多种能力的考察,让学生动耳、动眼、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多种感官的协调运动。除了让学生读写声、韵母和音节,笔试部分的第三题更是有独到之处:让学生拿起画笔,给可爱的小虫子涂色,韵母涂绿色,声母涂红色。除了在趣中学,在趣中测,还渗透了语文与美术的综合。在汉语拼音的测评中就进行了学科的整合,可谓匠心独具。

4、取向课内课外结合,启动生活实践经验

汉语拼音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学说普通话。在教学中老师们都注意到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说普通话。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6

关键词 MHK 预科汉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拼音缩写为HSK,简称“汉语水平考试”)。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和升学考试中,对学生汉语水平的考查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1995年引入新疆,新疆各高校都把HSK考试取得的级别都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升学和从预科进入专业阶段学习的重要标准之一,实施HSK对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我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快速发展,HSK(初、中等)考试项目中没有口语测试和写作测试,越来越制约和限制了我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汉语拼音缩写为MHK,简称民族汉考)是为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置的部级标准化考试。民族汉考是可靠、有效、具有权威性的汉语水平评价工具。考试成绩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应试者的实际汉语水平。通过考试获得的相应等级证书是一个人实际汉语水平的证明。

为了迎接这一个测试的转型,我们有必要认真对比研究HSK和MHK的考试大纲,分析两者的异同,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1 考试大纲对比分析

两年来,我校预科学生共参加了四次MHK考试, 从考试的内容来看,既是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与目标的,也是国内外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的,MHK从客观的角度和真实考查学生运用汉语能力的角度设置了写作和口试的新题型,这是符合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新要求的。“教语言、考语言”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通过对试题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

(1)HSK注重对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考查,而MHK除了注重考查汉语交际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不断积累的能力,要求学生最终达到用汉语进行生活、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的能力,达到综合运用汉语的目的。(2)HSK单独设置了语法考试项目,而MHK是在对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考查之中体现对汉语语法的考查,不单独设置语法考试项目。(3)HSK偏重于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交际能力,HSK(初、中等)考试中只需要书写16个单独的汉字,MHK主要是通过将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在MHK四级听力理解的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将听到的具体内容用汉字书写出来,而MHK(三、四级)书面表达一项都需要学生按题目要求组织语言来完成作文,可见对汉字的掌握情况和对汉语的运用能力的要求更高。(4)HSK(初、中等)考试没有口试, MHK(三、四级)要参加相应级别的口试,口试采取“一对一”面试的方式进行,口试作为专门考查的一项成绩,计入总成绩当中。

2 预科汉语教学改革

对考纲的对比研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转变汉语教学模式。我们在预科汉语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2.1 研究MHK考试的考查的重点

(1)MHK考试主要考查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的汉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汉字、汉字的词、句、段、篇章和汉语常识及有关汉文化知识的内容贯穿于考试之中。(2)MHK强调考查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MHK口试部分测试了学生交流能力或信息沟通能力。(3)MHK所考查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某一领域特定的专业知识,考试所涉及的语料多来自日常生活。

2.2 在HSK向MHK过渡期间,对教学重点做适应性调整

(1)重视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在课上课下多让学生朗读教材中的课文或段落,并加强复述练习;加强口语训练,在不同的课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材料加之课型特点,进行讨论、辩论;督促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汉语报纸、杂志等课外读物,以建立一定的汉语语感。(2)培养学生语篇衔接和逻辑思维能力。收集、整理少数民族学生口语、写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重点介绍、讲解汉语语篇的衔接手段,加强对汉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指导,加强逻辑思维的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在汉语写作中衔接和连贯的意识。强调作文格式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3)科学有效地进行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MHK题型的特点,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充分加强了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坚持“当堂完成当堂批改”的基本原则 ,每次的作文内容让学生先进行讨论,建立作文大纲,然后丰富其内容,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慢慢领悟作文应该怎么写,写些什么,逐步形成用汉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4)以课文教学为中心,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我们进行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汉语语言能力,这也是MHK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从语言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来说,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牢固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以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重视作业纠错,加强教与学的互动。反复纠正学生在作业中常出现的错误,以避免类似的错误重复出现;通过听写、默写后,让学生互相批改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错别字、错句,作文课上教师分批分次面批作文,以提高学生书写的正确率。

2.3 应对MHK考试的教材修订和编写

汉语教材的编写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和需求,我校一直以来都坚持走自编教材的道路,预科汉语教材和MHK考试有不适应的地方,既然MHK(三级、四级)考试替代了HSK(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则汉语教材也应与MHK考试接轨,MHK(三级、四级)考试注重考查考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预科汉语系列教材也应与之相适应。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

3 建构新的考试评价体系

以前,我校针对预科汉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制订出了一年预科汉语教学实施方案,力求使学生做到能够阅读汉语专业书刊,用汉课堂笔记、书写实验报告以及毕业论文等。新疆医科大学规定,一年预科学习结束时,用全国HSK和医用汉语“两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水平,两个考试均达到标准方能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实施MHK考试后,根据我校预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建构新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总结和完善, 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使MHK真正成为我校预科生学习汉语的有效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我校汉语教学改革。

2010年新疆医科大学Ⅵ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HSK和MHK对比研究基础上的预科汉语教学改革》项目编号:YG2011009

参考文献

[1] 张凤麟.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简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0.18(5).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7

关键词:汉语水平考试 语言测试

一些研究者已经认识到,汉语水平考试虽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但还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关于难度较大的口语测试和高级汉语水平考试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很少有人谈及HSK里的文化要素,在这我想就HSK的语言文化要素谈谈自己的看法。

HSK以语言能力测试为核心,不仅要求语言是真实的、自然的、常用的,还要注意语言测试内容的代表性和广泛性。HSK命题总的原则是:把标准化考试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和汉语特色三者结合起来。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基础上,根据汉语语音、语调、词汇这三个特点去设计听力和阅读相关方面的试题;围绕汉语书写的特点去构思汉语的汉字填空,依照文化心里的特点选择和设置必要的语言文化要素。

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有时对事物的态度、价值取向等可能不一致, 往往影响到语言的使用。例如, 表谦虚的习惯用法, 少数民族和汉族就不一致。你问一个汉族学生“今天的语文考得怎么样”,他往往回答“不太好”或者“还可以”、“凑合”,但当你问一位少数民族学生同样的题, 他往往会很自信的说“考得好”或者“我都写上了”。在对外国人的汉教学中, 我们发现法国学生对汉语中的答话“那里那里”往往不接受, 不作这样的回答。他们告诉老师, 其实他们知道这种表达方法, 之所以不用是因为不理解。这就是文化差异。由此我们看到, 在语言教学中, 仅仅按传统的教学大纲, 给学生教词汇和语法还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还应该把文化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才是比较全面的语言教学。汉语教学也是如此, HSK试题也说明了这一点。

HSK的最初用途是看外国学生是否能在中国学习、生活和交际,语言交流是基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都分。语言的结构规律在语言交际实践中生成,语言的交际行为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完成。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交际的具体内容,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不掌握语言结构规律,就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不掌握语用规则就无法进行得体的交际;没有文化内容,就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由此可知文化意识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HSK作为一种水平考试,要看测试对象是否达到某种水平,如果从语言文化要素的角度去考虑,应包括:交际文化、知识文化、语感文化以及语境文化。

一、交际文化。交际文化是蕴含在语言系统中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因素。学习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一种文化,如中国称呼、特有的问候语、习惯用语、谦辞、待客等,但不要以偏概全,过度概括。以中西文化差异为例。1.中西文化主要特征的差异。中华文化:基于自然经济、重视集体、讲求和合、仁性+感性内向型的、重综合和直觉;西方文化:基于商品经济、重视个人、倾向扩张、知性+理性、外向型的、重分析和理性。2.核心观念差异。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为“和谐”;西方文化:“天人相分”,体现在“突出自我”。3.价值观与社会心理差异。中国人:群体观念、尊人卑己、重“面子”;西方人:个体观念、独立精神、重“隐私”。4.思维差异。中国人:偏向形象思维、综合思维(如中医),重经验(如包饺子),以感觉、直觉、表象为依据进行分析,忽视问题的个性和偶然性,思维模式倾向于由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如地址的写法);西方人:偏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条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强(如科幻小说、侦探小说),注重微观量化、精密度高,思维模式倾向于由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

二、知识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政治、历史、伦 理、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因素。各种文化现象以心理、观念的形式保存在风俗、艺术、宗教、哲学、伦理、政治制度等之中,必须置身于该民族文化,通过语言文字提高对知识文化的了解。在HSK试题的阅读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科学、文化、政治、经济等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所以平时文化因素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三、语感文化。周健先生在《论汉语语感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觉,是一种高级的语言定式。”王培光在《语感与语言能力》中认为语感可以鉴别言语的可接受与否,是一种感性认识的能力,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直觉能力。陆俭明则认为语感是凭个人直觉对某个语言表达的好坏作出判断。我们认为,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感知,一种直觉而单纯的感觉,用来判断言语的可接受度。举个例子来说,把一句话中的词语顺序打乱,然后要求学生重新排列。做得快的学生几秒钟就可以得出答案,问其原因则言:“凭借语感”。这种现象在HSK中同样存在,考生经常能对一些句子的对错作出准确的判断,但说不出原因。可见,他们并非是通过语法分析才作出最后的判断,他们主要靠的也是语感。再如黄色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就不能直接对译,具有本民族自己的特色,如果有了一定的语感文化,就很容易理解。这种语言判断能力——语感,正是语言教学苦苦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使学生“顿悟”,提高语感,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面向汉语测试设计,需要广大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在“语感培养”的观念指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四、语境文化。语境文化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可以正确理解的语言词语和语言现象。近年来,HSK的听力部分已经出现一些诸如“走后门”、“开夜车”、“说的比唱的好听”一类惯用语,通常我们老师是见到一个讲一个,缺乏必要的预见性和计划性。而我们的教材也缺少这方面的介绍,即或是有也只是零星的出现,不系统。作为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收集并归类,以使得他们在听到惯用语时不必害怕,并正确地反应出惯用语所代表的内在含义。

语言测试的历史不长,但已经经历了前科学时期、心理测量一结构主义时期、交际语言测试时期,现在国际语言测试界得到广泛接受的是交际语言能力学说,这一学说提出于90年代初。HSK显现出各种不同流派背景,它不但包含了各家的长处,对语言测试理论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HSK确实还有改进的空间。本文对HSK里的文化要素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提出一些现象和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周彦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教学改革探索》海外英语,2011年02期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8

关键词: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40-01

藏区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汉语教学可以帮助藏区学生掌握汉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深造打下坚实基础,促进藏族和汉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识字是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基础,所以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是中学小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研究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现状,本文通过对20所藏区中小学一共1785名学生和251名汉语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藏区中小学学生的识字数量、识字准确率以及识字教学的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为调查问卷法、汉字认读测试卷、教师访谈等。下面对调查研究的结果作一些分析。

1.对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1.1汉语识字教学效果的分析。为了了解藏区中小学学生对汉字的掌握情况,本文设计了汉字认读测试卷,汉字认读测试卷上的测试汉字范围为《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汉语课标》上对每个学习阶段应该掌握的汉字都提出了要求,分为"掌握"和"认识"两个类别。"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读,还要求学生会写,能够理解汉字的意义;"认识"的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会读,知道基本的意思即可。汉字测试卷包括40个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汉字,其中20个汉字为"掌握"要求,20个汉字为"认识"要求。由于条件所限,只选择了20所学校中的小学二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下表为测试结果。

(1)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较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较差,没有达到《汉语标准》的教学要求。小学二年级对"掌握"要求的汉字准确率只有58.1%,对"认识"要求汉字的准确率只有52.2%。初中一年级就更差,对"掌握"要求的汉字准确率只有48.9%,对"认识"要求的汉字准确率只有53.2%。可以看出来,随着年级的增加,要求掌握的汉字数量越多,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越差。

(2)对"认识"要求的汉字掌握程度略好于对"掌握"要求的汉字。小学二年级对"认识"要求汉字的准确率比"掌握"要求汉字的准确率高4.1个百分点,初中一年级对"认识"要求的汉字准确率比"掌握"要求的汉字准确率高4.3个百分点。由于《汉语标准》对"认识"要求的汉字教学要求比较低,学生普遍能够读出来,而对"掌握"要求的汉字教学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仅仅要读出来,还要能够写出来,还要能够理解这些汉字的意义。要求的高低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一致。

(3)对常用汉字的识别准确率较高。本文还对汉字认读测试卷中的汉字进行了分类,分成"常用汉字"和"不常用汉字",分类是以藏区中小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为依据的。发现藏区学生对"常用汉字"认读的准确率比较高,能够达到75.3%,而对"不常用汉字"的认读准确率比较低,只有36.2%。这个现象反映了常用汉字因为出现的频率高,学生经常接触到,学生掌握的就比较好,而学生接触不常用汉字的机会比较少,自然认读的准确率就比较低。

2.汉语识字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教师在进行汉语识字教学时,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本文对教师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了一部分教师的访谈。汉语识字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调查问卷如下:

2.1汉语识字教学任务普遍不能完成。通过问卷调查整理,发现对于"每节课的汉语识字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怎么样?"这个问题选择A的只有51.3%,说明汉语教师在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时,遇到了不少困难,这些困难导致了汉语教师基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2要求太高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首要因素。下面表格是对《汉语标准》对学生掌握汉字数量的要求。《课程标准》对每一个阶段学生应该"掌握"和"认识"的汉字数量都作了具体的要求,但是要求明显是比较高的,这个标准已经接近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了。因为藏区学生的母语不是汉语,学习汉语的困难比较大,藏区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也比较缺乏,这个标准对藏区中小学学生而言肯定是偏高了。

2.3学生接受能力差到致使完成不成教学任务。藏区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这个因素也到导致了藏区中小学在完成汉语识字任务教学时遇到了困难,再加上有些学校教学条件比较差,汉语教师教学技能欠缺,对汉语的教学规律不了解等因素,使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

3.对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提出的建议对策

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中小学普遍完成不了《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教学任务。下面对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3.1修改《汉语标准》,降低教学要求。修改《汉语标准》,降低对藏区中小学的汉语识字的要求。可以将一些比较常用的汉字挑选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不常用的汉字可以不作为教学要求。这样可以降低藏区中小学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以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汉语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帮助。

3.2将识字教学和词语、作文结合起来。在调查中可以发现,藏区中小学在进行汉语识字教学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讲识字教学与词语教学和作为教学隔离开来。这样做不能够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内在含义,致使学生不能对汉字进行长期记忆,导致识字教学效果不好。如果能够把识字教学和词语学习、作文练习、阅读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学习,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3.3创设汉语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创设汉语学习的环境是解决识字教学困难的根本解决出路。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使用汉语授课,学生在汉语课堂中也尽量讲汉语,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尽量使用汉语,只有不断地使用和练习,才能使学生认识汉语,掌握汉字。

4.结束语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汉语识字测试卷,访谈等方法研究了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发现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汉语标准》制定的教学任务偏高,没有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学技能有待提高等。要想提高在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的教学水准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9

>> 预设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动态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用字的表义状况分析及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方法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篇衔接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的偏误分析及应对策略 “不”和“没(有)”的偏误类型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几则错误例句的语境及图式认知理论分析 论中医院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从跨文化视角分析对外汉语教学性质及实现机制 关于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效果分析及策略研究 留学生习得“半”字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 “v上”结构的语义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误区及纠正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及EXCEL(windows自带office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试卷分析

1.分数段分布

通过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图1)可以看出,这22名学生的成绩不是正态分布,分数从60到93分,平均分为81分,标准差为9.861,全距为36,不及格人数为0,分数集中于两个区域,分别是75-83分,以及于87-96分,峰值出现在75-83分。

2.难度分析

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它是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期末考试的难度范围应该在0.3-0.8之间。

由于本试卷全部由主观题构成,因此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2]P=■/W。

式中:P为试题难度;■为学生在该题得分的平均值;W为该题的满分值。

图1 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

通过试卷各题难度表(见表2)可以看出,试卷整体难度为0.81,难易程度尚可,稍微偏易。

3.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或可信程度,它是反映测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指标,表明信度大小的统计量叫做信度系数,其最大值为1[3]。在SPSS软件中,一般采用克隆巴赫系数。该系数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一般来说,信度应该高于0.8。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次考试的信度系数为:Alpha=0.603,信度略微偏低。

三、试卷评价

1.题目设置及难度梯度

本试卷包含比喻、夸张、比拟、对偶、设问、反问、借代、排比、仿词九种修辞方法。试题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试题分布

就试题分布而言,比喻和比拟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并且容易混淆,知识点复杂,因此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高。

就题型而言(具体分布见表1),第一部分为填空题,以基础理论为主,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为造句题,考查学生对每一个修辞方法的使用情况;第三部分是综合题,让学生使用多重修辞方法进行短文写作,考查学生在篇章中对修辞的理解和使用能力。试题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符合难度梯度。

2.数据分析结论

(1)分数段分布直方图

本直方图不是正态分布,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①受试者来自于多个不同的国家,其专业、背景有很大差异,因此,认知输入的效应并不相同。

②受试者为大四毕业班学生,考虑到实际情况,会在分数上进行适当调整,尽量减少不及格人数。

(2)试卷难度

通过试卷各题难度分析可以看出,试卷整体难度为0.81,难易程度尚可,稍微偏易。前20题中,有12道难度为1的题,也就是说全部学生都给出了正确答案,这是因为在前20题中,测试的内容为基础概念,活用部分少,因此正确率较高。鉴于期末考试属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可以适当有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因此此试卷难度合适。

(3)试卷信度

本套试卷信度系数为0.603,略微偏低。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试卷的信度,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试题的题量,就会进一步降低偶然因素的影响,但增加题量时的题型要和原来的题型一致,同时要注意控制难度,力求和原来的难度相当[3]。

参考文献:

[1]孙维桐.浅谈试卷分析在教学与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2,2(2):88-89.

[2]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8.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10

关键词: 对外汉语速成教学 水平测试 语言习得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有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明显。汉语作为中国的主要语言,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热捧。随着“汉语热”的兴起,中国接纳的留学生的范围和数量逐年增加,其中短期来华留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目前汉语教学界对速成汉语的研究文献主要是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见解和看法,对课堂中的学生学习进行了细致多方位的研究。但是对于学习者语言获得的另一个方面习得,很少有人研究,即学生的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习得被研究者忽视了。

一、西安高新一中短期汉语教学概况

本文主要以西安高新一中短期留学生为考查对象,通过对具体的速成汉语教学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其他速成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对象为来自澳大利亚的中学生,来华时间为7周,汉语水平为初中级,教学时间为每年的11月和12月。

对短期留学生,我校的课程安排特色是体验式兴趣教学,让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和在校高中生一致。晨练后早自习自主学习,上午一二节随着所在班级学习,从第三节到下午第七节为汉语课程,第八节为兴趣课程,晚自习自主学习。汉语课程,以口语为主,兴趣课程为武术、陶艺、书法、国画、篆刻、影视欣赏和烹饪等。

二、学生基本信息分析

Sophie出生于1994年1月13日,她从五岁开始学习中文。她所在的中学开设了汉语课,汉语教师有来自汉办的志愿者,也有外籍教师。她已经学习中文11年了,喜欢阅读、演奏音乐和绘画,乐观积极,勇于面对挑战。在学校学习期间,她所有功课成绩优异,被老师和同学所认同。并善于协作,举止得体,外表成熟,能很好地适应国外生活,支持理解父母。2012年,她准备去大学继续进修中文。她和父母住在Adelaside城市边缘的一个小商业区。

Chloe出生于1995年12月11日。她从五岁开始学习中文。她所在的中学开设了汉语课,汉语教师有来自汉办的志愿者,也有外籍教师。她已经学习中文9年了,在2010年的中文比赛中赢得九项奖励。她喜欢运动、网球,喜欢听音乐,和朋友一起唱歌,乐观积极,勇于面对挑战。在学校学习期间,她大部分功课成绩优异,被老师和同学所认同。并善于协作,举止得体,外表成熟,能很好地适应国外生活,支持理解父母。2012年,她准备去大学继续进修中文。她与父母和妹妹住在海边的一个郊区。

这些信息中包含了很多隐性和显性的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将会直接对后期汉语教学的教学计划、课程开展、教学重点难点等的确定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她们的家乡是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德,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角,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气温20度左右。而西安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最低气温会达到-5度。教学时间是西安的冬季,是一年中较冷的时间段,两地的温差至少会达到10度。较大的温差和饮食习惯上的较大差异,再加上水土不服,留学生很可能会在学习期间内身体不适,如感冒发烧等。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汉语教师要将“购物”和“就医”两个功能项目加入到教学计划中。提前告知学生中国天气的寒冷,需要添置衣物来御寒,同时对学生可能会生病这一情况进行相关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家的温暖。Sophie已经学习中文11年了,Chloe已经学习中文9年了,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两个人学习水平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同样选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是毋庸置疑的。学习年龄相差两年,实际汉语水平就可能是初级和中级的差别。在测试准备阶段,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一信息,就直接会影响到教材的选择、教案的准备和教学内容的筛选,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课程进度。实际工作中,作为汉语教师,我的确忽略了这一要素,直到课程中期才认识到两个人的水平差异有多大。体现在课堂表现上,Sophie总是无精打采,不是很积极,好像对所学内容不屑一顾。Chloe态度很积极,学习也很认真,因为很多Sophie掌握了的知识她都没听说。我态度的变化是越来越疏远Sophie,对她的不认真很不高兴。其实这与我没有意识到她们差距如此大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这种现象就是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学生信息,没有及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进行调整造成的。

三、水平测试

为了开展汉语速成教学,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汉语熟练程度有细致的把握。为此,我们分别进行了三项测试:书面能力测试、认读能力测试和口语能力测试。在书面测试中,我们假设学生的水平是准中级,对拼音、组词、造句和阅读等方面进行了摸底。认读测试,我们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汉语会话301句为试卷,随机抽取三篇课文,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录音。口语能力测试,我们以兴趣爱好、购物、时间、天气等常用话题为考试范围,由专业汉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交谈,难度从易到难,交谈时间为十分钟,进行录音。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我发现这两个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口语相对还是可以,不过汉字的书写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毫无疑问用在写字上的工夫不够。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外传统的翻译教学法的痕迹。对零起点的学生,可以适当地用上一点翻译法,更多的时候应该考虑用其他的教学法,例如实物教学、情景教学、以旧释新法等。的确,写一个汉字标上一个英文很省事,但是关键是它们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可能在某一个意义上有交集,但更多时候各有各的意义和用法。

四、短期汉语速成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交际场景。教学内容主要包含问候、吃饭、买东西、时间、方位、天气和告别等,用来解决学生最基本的交际问题。同时在教材的第一章,加入“课堂用语”这一环节,因为课堂用语的重现率在所有课程期间是最高的,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习得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汉语课堂环境。此外,汉语教师需要结合学校对留学生生活的安排,加入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出行的语言项目,如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古城墙等。

五、课堂汉语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结合

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高新一中努力让留学生建立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平等社会关系,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参加活动,让留学生有一种融入这个大集体的感觉。每期的寒假项目都只有两名成员,她们的母语团体很小很松散,不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不良的“母语情结”。我们努力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分享学校资源,生活快乐有趣。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希望可以长期在这里学习。学生都是准中级的汉语水平,经过层层选拔,避免语言休克。与中国家庭的近距离接触,避免文化休克,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动机强,没有自我封闭,是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带来的一大优势。当然,很多汉语教师担心的“化石化”现象也不会发生。

想方设法提高输入效率。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更明确地说学生与教师一起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容量地提供有效信息,同时加入学生活动的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内容。结合教学安排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具体设计,提前对学生的生活安排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提高语言习得效率。例如,周末留学生去大唐芙蓉园游玩,前一天汉语教师可以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系统讲解学生出行会遇到的情况和相关的文化内容,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无穷力量,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密切汉语课堂与其他课程活动之间的联系,改变单纯的汉语教学模式。在高新一中的课程中,除了汉语外,还有中国绘画、中国烹饪、中国书法、陶艺和武术等。以前的汉语课堂,只是单纯就某一本教材而言的。现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堂的语言环境。通过和各门授课教师的沟通,我们可以确定它们涉及字词和语句。在日常的汉语教学中,将这些字词和语句穿去。让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学到,在其他功课中听到、用到,达到学以致用。在汉语课堂上,教师通过动作和指令,建立起语言和动作的联系。起初学生学习,认为这些声音都是毫无意义的噪音,但是在大量的重复和其他课程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很快开始理解这些指令。比如,烹饪课程中“煎炸炒烙”,通过这种汉语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相互配合的方式,学生认为通过语言环境学习,既容易又愉快。在这里,我们把汉语的教学和其他课程进行充分结合,利用生动的情景将知识重现和演绎。建立起汉语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赋予这些动作和物品以意义。学生通过充分的学习和真实情景,充分理解,并能通过动作将这些知识演绎出来。在以后的其他课程学习中,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陈述和指令,也能慢慢理解,使这一连串的声音内化。教师在课堂中,即兴和学生所做的这些练习,也不是漫无边际,而是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这些内容。在随后的其他课堂中,就生动地向学生诉说其中的奥秘。

六、增强社会语言实践

充分利用社会大的语言环境,将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习得引向目的语社会。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我们不断尝试新的有助于实际需要的“交际任务法”、模拟自然环境交际训练法等。同时,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这种目的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语言文化实践环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较大限度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目的语社会之中,课堂教学为社会实践做准备,社会实践的反馈进一步巩固课堂的训练结果,进而真正掌握目的语。

安排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正如孟长勇老师所说:“在丰富多彩的实践项目中,实现人、景、物互动,使学生切实感受中国文化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在文化活动和显示交际演练中,提高使用汉语的能力。”高新一中的澳大利亚短期汉语速成项目时间固定在春节前的两个月,这一时间段内的节日主要就是新年,学生活动就是新年晚年。汉语教师可以协助留学生完成晚会项目,将晚会上会用到的语言点一一列出,如打招呼、问候、致谢等,同时结合学生的表演项目,模拟半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彩排。

参考文献:

[1]单宝顺.对外汉语短期班教学改革小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11

1.高校汉语言文学。我国的文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往往蕴含着深奥的知识奥秘,通过汉语言的深度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历史感受中培养文学素养、提升审美意识、树立价值观念。例如:《诗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传统礼仪文化中感受爱情的纯真美好;文天祥的诗歌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气势磅礴的诗句中感受诗人的悲壮爱国之情,这些蕴含人文历史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文学素养,提升审美价值,因此在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素质教育非常重要。

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根本目的,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健全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作为根本特征的现代化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也展现了基础教育的宗旨、性质、任务,因此推行素质化教育可以有效遏制应试教育的弊端,避免教学中一味追求升学的不良现象。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

(一)必要性

1.教育目标的需求。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良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通过汉语言的素质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培养文学素养、提升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教育改革的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里面提出要全面贯彻素质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不仅要把知识、态度、能力相结合,还要把态度、情感、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且在新课程的标准中明确提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汉语言文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二)现状

高校的语言教学非常重要,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语言教学不太重视,这样就导致学生也不重视语言的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仅会失去语言学习的兴趣,还无法在语言学习中有效地接受素质化教育,因此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要及时调整这种不良现状。

三、如何在高校汉语言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1.指导——读书。指导——读书的教学方法不仅展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还符合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和选择性,由于指导——读书的教学方法具有很高要求,因此教师要把教“书”转化成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各种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手段来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控职能。

2.指导——研讨。在讲座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发言机会,通过学生的发言来判断学生理解问题的不同程度,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用求异和思维的教学态度不断对讲座观点进行充实和完善,让学生在开放的思维空间里拓展性地学习知识。

(二)考试的改革

1.素质测试。测试的科学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汉语言的测试中要把知识测试转变成素质测试,侧重于学生对于汉语言的综合理解和整体把握,让学生通过赏析文学作品、概括语言材料、表达语言文字的素质测试吸收科学文化和社会文化中所蕴含的知识以及美感。

2.能力测试。汉语言文学的测试中要把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综合考察,在能力测试中考察的核心是能力,对于能力的考察主要有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并且在考察中要重视能力的应用和知识的应用,以“用”来测“能”,考查学生是否可以积极地应用所学知识来就解决实际问题。

(三)训练表达能力

1.培养学生自信。鼓励学生树立自信,通过良好的氛围营造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树立正确观念,并且高度重视文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充分调动汉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自觉自省地去提升汉语言的学习效益。

2.传授交际策略。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很难掌握会话分寸,因此教师要系统地讲解和传授会话规则和交际策略,让学生在学以致用地强化训练中不断提升会话水平。

(四)完善师资建设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12

关键词:泰国;汉语专业;解决方法

笔者认为要改变考生成绩不理想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修改汉语教学大纲,使其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统一汉语教材,以此来学内容;调整PAT7.4的试题内容,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目前,学习汉语的泰国中学生越来越多。泰国中小学学校中开设的汉语课主要有两大类,一、汉语选修:有的学校一周一节课,有的学校一周两节课。主要内容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基础汉语知识的学习,比如拼音、简单的日常用语等。二、汉语主修:有的学校一周四节课、六节课、八节课甚至十节课。主修课的内容全面而且深入,不仅包括中国文化,也包括汉语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

泰国考生要报考大学,就需要通过泰国高考。一般每个大学要求考生准备的有:20%的GPAX(高中6个学期的累计平均成绩),30%的ONET(国家基础教育测试)以及10-50%的GAT(普通能力测试)和0-40%的PAT(专业能力测试)两者中的一个(报读的专业不同选择就不同)。

所以如果考生报考汉语专业,有的大学就要求考生参加PAT7.4。即使是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如果有较高的PAT7.4的成绩,对考生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申请朱拉隆功大学的师范专业,就要求有PAT7.4的成绩,而且在考生的全部分数中,PAT7.4的成绩占20%。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的法律专业、外交专业等,也要求提供PAT7.4的汉语成绩。

所以说PAT7.4对泰国高考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学生的PAT7.4分数越高,报读大学时越有优势,特别是有名的学校。

但现在的问题是,泰国学生考PAT7.4,成绩大都不理想,即使是高中三年主修汉语的学生。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教学大纲不够合理。泰国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的科目比较多,而且每天下课较早,再加上学校经常举办一些活动而占用上课时间,所以学生总体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

第二,没有统一的教材。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比如学校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课时设置不同,这样就影响汉语教材的选择。又比如汉语学习对象不同,有选修班,有专业班,有兴趣班,所以使用的教材也不一样。这是全国不能使用材的主要原因。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就很大,所以很难符合汉语教学大纲,也很难贴合汉语高考的内容。

第三,学生的汉语水平难以达到高考试题的水平。即使没有统一的教材,每个学校的汉语教学也都是按照从易到难进行的。但是大部分汉语主修班的学生都是从高中才开始系统学习汉语的,而且高中这三年里,或许每周只有四节或六节汉语课,实际的学习时间并不长,再加上学习科目繁多,精力有限的情况,绝大部分学生高中毕业之后,汉语只能达到初、中级水平。而高考题的水平属于高级水平,很难有学生达到此水平。

第四,PAT7.4 的试题设计不够合理。试题的知识点分配不够均衡,比如考察词汇知识题有20道,考察语法知识题有22道,比例不够均衡。语法题设计不够合理。语法知识点比较散乱,而且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系统地学习掌握。文化知识题比较深奥难懂,有些问题远离泰国人的生活,甚至中国人都一时难以回答,这些都造成了汉语高考题不够合理。

以上这几点就是泰国学生汉语高考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现在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修改汉语教学大纲。大纲要贴合泰国汉语教学的现状,要更实用一些,删掉高级深奥的词汇语法,以汉语日常交流为主,词汇贴近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2.统一汉语教材。在教学大纲科学合理的条件下,要统一使用以教学大纲为范围的教材。主要是统一汉语主修课的教材。

3.调整高考试卷内容。以统一的教材为基础,以合理的教学大纲为指导,调整汉语高考试题。要降低试题难度,均衡分配知识点,试题更贴近日常生活,重新排列试题顺序,使试题内容及排版等更加科学合理。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泰国的PAT7.4考试就能更加科学合理了。

参考文献:

[1]周国鹏,春丽娟.泰国汉语高考PAT7.4分析调查[J].海外华文教育,2013.(1):104-111(缺卷的).

[2]万惜春.泰国高考汉语试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