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预防方针

安全预防方针

时间:2023-05-30 09:59:17

安全预防方针

安全预防方针范文1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网络、网络安全、病毒、黑客

一、办公自动化网络常见的安全问题

1黑客入侵

目前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基本上都采用以广播为技术基础的以太网。在同一以太网中,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数据包,不仅可以为这两个节点的网卡所接收,也同时能够为处在同一以太网上的任何一个节点的网卡所截取。另外,为了工作方便,办公自动化网络都备有与外网和国际互联网相互连接的出入口,因此,外网及国际互联网中的黑客只要侵入办公自动化网络中的任意节点进行侦听,就可以捕获发生在这个以太网上的所有数据包,对其进行解包分析,从而窃取关键信息;而本网络中的黑客则有可能非常方便的截取任何数据包,从而造成信息的失窃。

2病毒感染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进步和普及,计算机病毒也不断出现,总数已经超过20000种,并以每月300种的速度增加,其破环性也不断增加,而网络病毒破坏性就更强。一旦文件服务器的硬盘被病毒感染,就可能造成系统损坏、数据丢失,使网络服务器无法起动,应用程序和数据无法正确使用,甚至导致整个网络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数据破坏

在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中,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数据的破坏。首先是黑客侵入,黑客基于各种原因侵入网络,其中恶意侵入对网络的危害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种危害就是破坏数据,可能破坏服务器硬盘引导区数据、删除或覆盖原始数据库、破坏应用程序数据等。其次是病毒破坏,病毒可能攻击系统数据区,包括硬盘主引导扇区、Boot扇区、FAT表、文件目录等;病毒还可能攻击文件数据区,使文件数据被删除、改名、替换、丢失部分程序代码、丢失数据文件;病毒还可能攻击CMOS,破坏系统CMOS中的数据。第三是灾难破坏,由于自然灾害、突然停电、强烈震动、误操作等造成数据破坏。重要数据遭到破坏和丢失,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二、网络安全策略

1网络安全预警

办公自动化网络安全预誓系统分为入侵预警和病毒预警两部分。

入侵预警系统中,入侵检测可以分析确定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是否经过授权。一旦检测到入侵信息,将发出警告,从而减少对网络的威胁。它把包括网络扫描、互联网扫描、系统扫描、实时监控和第三方的防火墙产生的重要安全数据综合起来,提供内部和外部的分析并在实际网络中发现风险源和直接响应。它提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报告,报告集中于重要的风险管理范围,如实时风险、攻击条件、安全漏洞和攻击分析;提供详细的入侵告警报告,显示入侵告警信息(如入侵IP地址及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攻击特征),并跟踪分析入侵趋势,以确定网络的安全状态;信息可以发往相关数据库,作为有关网络安全的决策依据。

病毒预警系统通过对所有进出网络的数据包实施不间断的持续扫描,保持全天24小时监控所有进出网络的文件,发现病毒时可立即产生报警信息,通知管理员,并可以通过IP地址定位、端口定位追踪病毒来源,并产生功能强大的扫描日志与报告,记录规定时间内追踪网络所有病毒的活动。

2数据安全保护

对于数据库来说,其物理完整性、逻辑完整性、数据元素完整性都是十分重要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有纯粹信息数据和功能文件数据两大类,入侵保护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条原则:物理设备和安全防护,包括服务器、有线、无线通信线路的安全防护;服务器安全保护,不同类型、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应尽可能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实现,重要数据采用分布式管理,服务器应有合理的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措施保护,并记录访问日志。系统中的重要数据在数据库中应有加密和验证措施。

3入侵防范

1)内外网隔离

在内部办公自动化网络和外网之间,设置物理隔离,以实现内外网的隔离是保护办公自动化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

第一层隔离防护措施是路由器。路由器滤掉被屏蔽的IP地址和服务。可以首先屏蔽所有的IP地址,然后有选择的放行一些地址进入办公自动化网络。

第二层隔离防护措施是防火墙。大多数防火墙都有认证机制,无论何种类型防火墙,从总体上看,都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2)访问控制

办公自动化网络应采用访问控制的安全措施,将整个网络结构分为三部分,内部网络、隔离区以及外网。每个部分设置不同的访问控制方式。其中:内部网络是不对外开放的区域,它不对外提供任何服务,所以外部用户检测不到它的IP地址,也难以对它进行攻击。隔离区对外提供服务,系统开放的信息都放在该区,由于它的开放性,就使它成为黑客们攻击的对象,但由于它与内部网是隔离开的,所以即使受到了攻击也不会危及内部网,这样双重保护了内部网络的资源不受侵害,也方便管理员监视和诊断网络故障。

3)内部网络的隔离及分段管理

内部网络分段是保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一项基本措施,其指导思想在于将非法用户与网络资源相互隔离,从而达到限制用户非法访问的目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可以根据部门或业务需要分段。网络分段可采用物理分段或逻辑分段两种方式:物理分段通常是指将网络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上分为若干网段,各网段相互之间无法进行直接通讯;逻辑分段则是指将整个系统在网络层上进行分段。并能实现子网隔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采取物理分段与逻辑分段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隔离。

4)病毒防治

相对于单机病毒的防护来说,网络病毒的防治具有更大的难度,网络病毒防治应与网络管理紧密结合。网络防病毒最大的特点在于网络的管理功能,如果没有管理功能,很难完成网络防毒的任务。只有管理与防范相结合,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5)数据恢复

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遭到破坏之后,其数据恢复程度依赖于数据备份方案。数据备份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快地全盘恢复运行计算机系统所需的数据和系统信息。根据系统安全需求可选择的备份机制有:实时高速度、大容量自动的数据存储、备份与恢复;定期的数据存储、备份与恢复;对系统设备的备份。备份不仅在网络系统硬件故障或人为失误时起到保护作用,也在入侵者非授权访问或对网络攻击及破坏数据完整性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亦是系统灾难恢复的前提之一。

安全预防方针范文2

【关键词】 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同伴教育;效果评价;防治模式

中山市古镇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灯饰之都”,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北面,是中山、江门、佛山市(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毗邻港澳珠海,居住人口30余万,经济发达,往来商贸活动频繁,居民生活富庶。据公安部门统计,全镇在册吸毒人员共547人,其中静脉注射人员约498人。最新评估结果显示,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新发生的感染以注射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1]。我镇20078年申请到中山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之一的《吸毒人群一次性针具交换推广》项目,在我镇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对吸毒人员行为加以矫正,减少吸毒人员共用针具行为,阻断艾滋病血液传播途径。

本研究通过对近4年镇具交换工作进行总结和效果评价,旨在探索适合农村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的工作模式,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山市古镇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群。基线调查在2008年5月进行,中期评估调查在2012年6月进行。

1.2 研究方法

1.2.1 开展社区诊断 2008年采用随机抽样抽取了当地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吸毒人群人口学信息、艾滋病防治知晓情况、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共用针具情况,以了解社区吸毒人群的现状,完成社区诊断。

1.2.2 制定干预方案 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建立针具交换工作制度、同伴教育员的招聘、工作人员培训、健康教育与促进、与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落实经费及评价体系等。

1.2.3 干预措施 开发部门领导,加强部门合作,利用领导倡导的号召力,通过市艾滋病防治所技术支持,市镇两级新闻报道及广播宣传等方式在社区内进行宣传,创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选择场所相对隐蔽,但交通便捷,社区有较多吸毒者的曹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针具交换固定场所;在吸毒者中选取同伴教育员,通过同伴教育员动员注射吸毒者参与或通过注射吸毒者动员其同伴参与;由项目工作人员在固定交换点或外展活动中直接向吸毒者免费发放一次性针具并回收针具,同时发放安全套、宣传材料等;向美沙酮门诊转介服务;HIV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HIV抗病毒治疗转介服务。干预时间为2008年5月――2012年6月。

1.2.4 效果评价 随机抽取社区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共用针具率进行对比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008――2012年共计发放一次性针具134018支,回收针具116619支,回收率为87.02%,累计为397人提供一次性针具,覆盖率为79.72%(397/498);发放宣传教育材料18330份,发放安全套15530份;举办针对同伴教育员的培训25次;转介治疗17人;对吸毒人员进行145人次HIV检测,确认阳性12人,阳性检出率为8.28%。

2.2 知识及行为变化情况 通过干预前后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性活动中最近一次安全套的使用率从65.63%增加到85.58%;最近一次共用注射器使用率从56.47%下降到24.3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60.16%增加到91.35%,效果非常显著。而免费针具交换项目开展前后,注射吸毒人群所占的比例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注射吸毒一直是我国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途径之一。注射吸毒人群中共用针具的现象十分普遍,广东省哨点监测数据表明,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比例达40%-55%[2]。国内外经验表明,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是控制经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的一项有效措施[3]。

本研究通过在吸毒人群中采取针具交换的综合干预措施,初步总结并提出了“政府规划、部门协作、社区搭台、卫生唱戏” 格局,形成了以艾防高干队员对吸毒人群进行定期随访为起点,针具交换为主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中心内容的社区艾滋病防治模式,实施效果显著。

由于吸毒是公安禁毒部门严厉打击的违法行为,吸毒人群行踪较为隐蔽,艾防工作人员较难接近,这为防治艾滋病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引起领导对艾防工作的重视,开发领导层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开发领导层,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创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是针具交换平台开展的前提。

IDU是针具交换的干预对象,其对该项目工作的了解、认同与参与决定了干预成效的高低[4]。本项目开展前,由于IDU人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未引起各有关部门的注意及重视,对其开展的正面宣传教育较少,造成了他们对防治艾滋病的知识严重不足。项目开展后,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及免费针具推广应用,IDU人群的在预防艾滋病知、信、行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其人群覆盖率仍然不是很高,提示我们在宣传力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同伴教育员在针具交换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既是针具交换的对象,也是主要的操作者,他们的地位当前还无人能够取代。因此,选好同伴教育员是做好针具交换工作的关键。本研究中通过选取吸毒人群中有较具威信、良好沟通能力并乐于此项工作的人作同伴教育员,充分利用其具有较大话语权的特殊地位来开展同伴教育,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并实施一定的奖励,很好地推动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蔚.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86卷8期:553.

[2] 周志坚,谭爱军,黄利群,等.共用针具的男性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7年第33卷第1期:15.

安全预防方针范文3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安全注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在预防接种中不安全注射的情况非常严重。因不安全注射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化脓性或细菌性感染也并不罕见,因此,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作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明确引起不安全注射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1 引起不安全注射的原因

1.1 皮肤消毒不严格 在操作过程中,预防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酒精没能及时更换,使浓度达不到要求,皮肤消毒范围不够,均达不到消毒的目的,从而引起感染。

1.2 注射部位不当 在操作过程中,预防接种人员往往凭经验选择注射部位,特别是当接种者多时就会忽略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而注射部位选择不当会影响疫苗的吸收,导致出血和神经性水肿。

1.3 注射方法不正确 在疫苗注射过程中,如果注射方法不正确,不仅会影响疫苗的吸收,还会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如卡介苗皮内注射过深,易引起卡介苗淋巴结炎。

1.4 注射操作行为不当 不能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处理“的要求,重复使用1副一次性注射器接种2人及以上,或只换针头不换针管接种两人及以上。

1.5 疫苗使用处理不当 有些疫苗注射前未充分摇匀,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等不良反应,如百白破疫苗;温度、瓶体破损,疫苗结晶等都会影响疫苗的质量。

1.6 使用后的注射器处理不当 如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回套针帽,可能使接种人员受到刺伤的危害;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不进行毁型、消毒后深埋、焚烧或统一按照要求回收等安全无害化处理,而是随意丢弃,甚至给小孩当玩具等,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2 针对原因分析实施具体措施

2.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定期进行室内消毒,皮肤消毒用75%的酒精定期更换,要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疑有污染应重新消毒。

2.2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如肌内注射部位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部位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皮下注射部位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2.3 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 作为接种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掌握操作步骤及方法,明确哪种疫苗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注射方法。如皮内注射主要用于卡介苗,皮下注射主要用于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等,肌内注射主要用于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2.4 选择符合安全注射要求的注射器材 预防接种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推广使用自毁型注射器。

2.5 接种前认真检查疫苗外观质量 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瓶体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安全预防方针范文4

【摘要】: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各行各业的安全工作都非常重要,而作为我们电力部门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电力员工都是和电打交道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各行各业的安全工作都非常重要,而作为我们电力部门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电力员工都是和电打交道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电力部门的安全方针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方针,十二个字而已,但我们要深刻理解与领悟,才能真正懂得其内涵。

我个人对这十二字安全方针的理解为:安全第一,首先是我们思想上要明白,要提高认识。因为安全和生命、财产联系在一起,不能有半点大意和疏忽,一个企业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产生效益,所以说在我们思想中要把安全摆在第一位。

预防为主,就在于平时的管理和监督,只有管理和监督切实到位才能有效的预防事故,要在平时的管理中去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就是我们要把平时的安全工作做细、做到位、做扎实。我认为预防为主要就是要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在作业时要时刻牢记安全、严格执行安规和标准化作业,做好反违章和习惯性违章工作,总之作业前多想安全,多做安全工作才能更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

综合治理就是执行,对于我们平时发现的安全问题,加以分析和思考,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办法,使安全工作方面的漏洞得到有效治理,从而保证安全;所以说对于安全工作,我们要时刻牢记并严格遵循十二字方针,才能保证安全万无一失。

安全预防方针范文5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灭火与救援行动、降低火灾损失、减少人员伤亡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辩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火险、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

目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随着我国有关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事业单位开始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工作,表明了企事业单位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工作的重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然而,从目前企事业单位编制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平参差不齐,与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粗略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只是一份文件或一个规定,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中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都未能反映,将预案与条例混淆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可操作性差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实际,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一些关键信息,如火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缺乏有效的实施

尽管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有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不等于灭火和应急疏散等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情况,包括预案的宣传,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开展培训,进行定期演习等。

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重要作用

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将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组织进行消防演练,列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这是加强社会各单位消防安全的重要举措。但从检查社会单位的落实情况来看,发现存在不少问题:除一部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有预案外,其他单位大都未制定预案;有的单位为应付检查,制定的预案脱离实际,主观臆造,操作性不强;有的单位虽有预案,但从未组织进行演练,形同虚设。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些单位对制定预案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淡薄,将直接影响单位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能力。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火灾是社会单位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灾害事故之一。据公安部2011年全国火灾情况统计,死亡1106人,受伤572人,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纵观无数火灾事故案例,凡是造成群死群伤或巨大财产损失的,都和有关单位在火灾初期未采取快速正确的应对措施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未受过相应教育训练的人,智商会下降,大都表现出惊慌恐惧,不知所措,或者本能地采取一些错误危险的动作,如随人乱跑、向角落处躲藏、跳楼等。由此可见,提高单位和全体人员的应急反应自救能力,对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消防法》要求社会各单位制定预案并组织进行演练,就是为了在单位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快速正确地作出应急反应,实现统一指挥,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充分合理地发挥人力和消防设施、器材等资源的作用,及时有效地组织引导受火灾威胁的人员安全疏散,控制和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制定预案和组织进行演练的过程,既是对单位全体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提高单位自防自救能力的过程。因此,社会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制定预案并组织进行演练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积极认真地组织实施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制定预案的方法、步骤及要求

一、应成立预案编制组织

应根据单位生产、经营、使用的性质,抽调有关专业人员,如建筑、生产工艺、化工、电气、信息、安技、保卫、消防等专业人员,组成预案编制小组。这样做,可避免因不懂专业知识而脱离实际主观臆造,有利于切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预案。

二、应全面了解掌握单位的基本情况

编制人员应全面了解掌握单位的整体布局、各个建筑场所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类别、人员数量,以及疏散设施、防排烟设施、消防设施器材等情况,并应绘制单位总平面布局图和单体建筑场所平面布局图,标明有关消防安全状况。

三、应突出重点逐个制定

编制人员在全面了解掌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应对各建筑场所作出消防安全评价。对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建筑场所,要逐个研究制定预案。对形式相同且使用性质相同的建筑场所,可制定一个通用的预案。

四、应把制定预案与全面落实消防安全措施相结合

制定预案的过程,既是对单位进行全面消防安全检查与评价的过程,也是对单位消防安全措施全面落实的过程。对在制定预案过程中发现的火灾隐患,以及影响灭火和应急疏散的问题,单位负责人应责成有关部门限期整改解决,以确保灭火和应急疏散措施的全面落实。通过制定预案,进一步提高单位的消防安全系数。

五、应对预案进行论证和模拟演练

预案制定出来后,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论证,并组织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完善后由单位负责人审定。有条件的单位,应按信息化的需要,将预案编程输入电脑,实施电脑联网操作管理。

预案的主要内容

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制定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组织指挥机构,火灾险情设定,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程序与措施等。预案应做到简洁明了,图文结合,责任明确,重点突出,切合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其中组织指挥机构、火灾险情设定、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程序与措施应重点明确下列内容:

一、方针与原则

无论是何种,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和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了企事业单位发生火灾后灭火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策划和准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现场救援及恢复,都应当围绕方针和原则开展。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策划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而,灭火和应急疏散策划必须明确预案的对象和可用资源情况,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所针对的潜在火灾危险的基础上,识别出其性质、区域、分布及火灾后果,同时,根据火灾危险分析的结果,分析灭火和应急疏散救援力量和可用资源情况,为灭火和应急疏散提供建设性意见。

火灾危险分析:危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对象(即存在哪些火灾危险)、火灾性质极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响应和降低火灾损失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

建筑分布、功能及使用情况;重大或较大火灾危险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理化性质等;可能的火灾事故及其后果影响分析;特定的时段;可能影响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不利因素

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分析:针对火灾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应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所需的各种资源,分析已有的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和能力,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设施、救援物资中的不足,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和预案的编制提供指导。

法律法规要求:灭火和应急疏散有关法律法规是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应列出国家、省、地方涉及灭火和应急疏散各企事业单位的职责要求以及灭火和应急疏散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的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四川省消防条例》等。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

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自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的充分与否。

机构与职责:为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相关机构等,对承担任务的部门或个人应有明确规定。

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潜在的火灾危险和后果分析,合理组建灭火和应急疏散力量,配备所需仪器设备(如灭火器、自动灭火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始终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培训:针对潜在的火灾危险,对所有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具备相应的救援能力。

预案演习:预案演习是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能使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进入“实战”状态,熟悉整个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程序,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协调、有效、迅速地开展。同时,应对演习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预案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消防知识教育:人们消防安全意识是火灾中减少伤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工作的一项内容,平时就应注重对员工的日常消防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潜在火灾危险,掌握必要的消防逃生自救知识,了解常用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疏散线路及集合点。

四、灭火和应急疏散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中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功能和任务。

接警与通知:准确了解火灾大小、地点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的向报警人员询问火灾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机构发出火灾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行动。

指挥与控制:灭火和应急疏散往往涉及单位多个部门,因此,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决策,确立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优先原则,指挥协调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合理有效地调配和使用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

警报和紧急公告:当火灾发生后,不足以控制,可对建筑物内人员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单位内人员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如广播系统等发出紧急公告,告知发生什么情况,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威胁,自我保护措施,疏散线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便人们能及时做出自我防护。

通讯:通讯是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消防控制室、各灭火和应急疏散机构、医院和消防队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通讯网络,并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过程中,始终保持通讯网络畅通。

火灾监测与评估:在灭火和应急疏散必须对火灾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火灾检测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火灾现场,也是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的重要依据。

警戒与治安:为保障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火灾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防止与灭火和应急疏散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人群疏散与安置: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庇护场所以及回迁等做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

公共关系:火灾发生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公众及媒体的关注。应将火灾信息、影响、救援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消除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

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在火灾发生后,必须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现场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的条件和程序,避免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受火灾伤害。

五、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是在火灾被控制扑灭后进行的短期恢复,并意味着救援工作的结束,并转进入到另一工作状态,即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大量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如1994年珠海市“6・16”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就是在火灾现场恢复过程中,厂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极为深刻。所以,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程序,防止事故发生。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指导文件。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对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安全预防方针范文6

【关键词】医院体检;护理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出现超出法律法规允许的身心损害,不出现机体功能障碍等情况。护理安全程度作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不仅反映了护理人员平时的护理服务态度和护理技能,还反映了医院管理的整体水平。而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常会遇到特异体质、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突发危险事件,从而引发医疗纠纷。据陈宝S报道[1],在欧美国家住院患者中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几率约为28%,70%护理安全事件使得患者出现暂时障碍,14%甚至死亡。卫生部印发的《健康体检管理规定》,提高了参与健康体检人群维权意识同时,也对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积极预防健康体检中出现护理安全事件,本文将分析出现护理安全隐患的病例,并探讨采取适当应对措施所取得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接受体检人群中出现的16例护理安全隐患,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范围46~71岁,均龄为(58.1±10.3)岁;其中低血糖和高血压急症各5例,心动过速6例。

1.2护理安全应对措施

1.2.1针刺中的防护

护理人员在针刺、静脉穿刺等过程中,从针刺到拔除针头都有受到针刺伤的危险,产生针刺安全事件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心理原因或技术原因。因此防范该类风险,需对护理人员岗前培训,指导其如何紧急处理意外针刺伤,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紧急情况应急反应能力,以及提高护理人员针刺的操作技能。同时护理人员还指导受检者取合适,提高配合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1.2.2潜在护理安全病例的防护

健康体检过程中,常见受检者突发低血糖和高血压亚急症、以及心动过速和早期心肌梗死等症状。这也提醒了护理人员应对合并基础病、有特异体质的老年体检者,加强护理安全防护。(1)若参与健康体检者中突发心血管疾病,应即刻中止体检,对其血压和心电图进行检测,并与急症科取得联系,以便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治疗时间。做心电图等检查,同时护士与急症科联系,由内科医师和护士用平车护送患者到急诊室进一步诊治。(2)若体检者心动过速,可停止体检让其保持休息状态,检查其心电图若出现心律失常,则应呼叫医务人员现场急救杜绝匆促搬运患者。(3)若患者出现低血糖,应给其饮用糖水和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在体检过程中避免体检者空腹过久而出现低血糖,同时优化体检流程,注意疏导分流健康体检人群,通过多种方式来灵活安排,减少体检者等候体检时间。(4)对于本有高血压亚急症的参检者者,常有体检前为了空腹体检而没有服用降压药,从而导致意外事故出现的情况。护理人员对该类体检者采取防护措施时,可在预约时指导其在体检当日可服用降压药物,并指导其避免情绪激动和言语过多。

1.3主、客观风险防范

1.3.1主观风险预防

主观风险预防包括:询问参检者病史,避免出现未体检到的项目,对已检项目仔细询问原检查的情况,以及原诊断和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等,为疾病诊断提供体检线索和建议,并由专科来完成确诊及治疗。体检项目中需复核的部分,应明确告知参检者。

1.3.2客观风险预防

客观风险包括:体检医师诊断水平和体检仪器设备所测数据是否可靠,以及试剂和检验设备的质量情况如何,以及总检医师对体检结果的综合评估能力等。在客观风险预防措施中,需通过规范化管理来保证体检过程中的护理安全,将个体化护理服务与优化技术操作流程,细化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1.4预防不参与常检所引发的风险

由于乙肝不参与常检,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乙肝患者的隐私,但若参检者乙肝5项全阴者,若不参与常检也可能造成漏检。因此,对于乙肝全阴者可建议其参与个人乙肝检查,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注意保护其个人隐私。

2 结果

16例护理安全隐患病例中,低血糖和高血压急症各5例,心动过速6例,由于护理干预及时未出现危及生命医疗纠纷事件。

3 讨论

我国健康体检管理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护理安全防范经验和管理措施。在健康体检过程中,通过对体检质量和安全性积极防控,将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投入到日常体检工作中,优化体检流程和做好细节管理。在医院体检中,我院通过对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加强岗前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能力。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常有特异体质、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突发危险事件,从而引发医疗纠纷[2]。为了积极预防健康体检中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对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范。

在预防针刺伤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岗前培训,提高自身紧急处理意外针刺伤的操作技能以及应急反应。对于健康体检过程中,常见受检者突发低血糖和高血压亚急症、以及心动过速和早期心肌梗死等症状,分别采取了应对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还积极预防了主、客观风险,并预防了不参与常检所引发的风险,建议乙肝全阴者参与个人乙肝检查,以便参检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同时也保护了其个人隐私。

综上,在医院体检中,通过护理人员和医院管理层共同努力,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应对突发护理风险事件,不仅提高了我体检中心整体护理质量,同时也使得医院体检中心管理水平得到增值。

【参考文献】

安全预防方针范文7

[关键词] 预防接种 依从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8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2(b)-110-02

婴儿出生后,随着一天天长大,体内由母体传给的抗体逐渐减弱或消失。为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增强儿童的防病能力,除了需要合理的喂养、适当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外,还要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免疫。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也是增强儿童抵抗力、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一直把儿童预防接种作为预防工作的重点。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家长(监护人)缺乏预防免疫的信息和对预防免疫的错误理解,儿童有害怕打针的心理,以及部分接种人员服务差等原因,降低了家长、儿童对预防接种的依从性,使儿童对可预防疾病的免疫性降低,增加了遭遇传染病的风险。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率,减少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我院计免门诊从2008年开始采取以下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具体措施

1.1.1 创造安全、舒适、充满童趣的候诊环境儿童大多有生病到医院打针的经历,他们对医院的白墙、医务人员的白大褂、拥挤、嘈杂、单调乏味的环境感到害怕和恐惧。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我院计免门诊的环境设计融入了人文气息:粉黄色的墙壁,通透的玻璃分隔墙上绘画着充满童趣的拟人化小动物:小白兔、狐狸、松鼠、狮子等在森林里快乐玩耍的图案。咨询登记台及低矮的壁柜外向面贴上以蔚蓝的海洋为主题的卡通画。候诊大厅宽敞、明亮,遮阳的窗帘采用活泼的色彩图案,地面整洁干净,摆放绿色植物及舒适的座椅。大厅的电视机播放卡通节目。儿童一进来就被明朗色调营造出的欢乐气氛感染了,焦虑、恐惧的心情随之缓解。咨询登记室、接种室、观察室等各功能室也是干净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色调和谐,使人有一种放松、舒适、安全的感觉。

1.1.2 优化就诊流程,工作人员实行岗位弹性工作制,缩短就诊对象等候的时间长时间的等待使人增添焦虑的情绪,有时甚至因失去耐心而放弃接种。为尽量缩短家长、儿童的等候时间,我们从多方面着手:①优化就诊流程,将预防接种的流程图挂在醒目的位置,让家长一目了然,心里有数。②各区间的功能标示清晰,避免了家长排错队浪费时间及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另外,要求工作人员完成本岗位工作时,要清楚地指引服务对象下一步要进行的项目和具置。③以前Ⅱ类疫苗收费要到医院大堂,和其他科的门诊患者混在一起,排队时间长,有的家长抱着儿童觉得很累,就干脆不接种Ⅱ类疫苗了。为方便家长,我院预防保健科在咨询登记窗口旁增设了专门的疫苗收费处,明显缩短了缴费时间。有时碰到收费有疑问时转身就能解决问题,大大方便了家长。④为能尽快疏导人群,我院预防保健科医务人员全部经过培训、考核,熟练掌握计免门诊的各个工作岗位。在接种工作繁忙时实行弹性工作岗位制,适时增加繁忙岗位的人力,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登记、接种等工作。

1.1.3 规范预防接种制度,做好计免登记相关告知,提高家长对接种人员的信任度近年来疫苗使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公众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但由于某些媒体和网站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的失实和夸大的报道,使部分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持怀疑态度,从而降低了疫苗的预防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我院接种门诊严格遵守疫苗流通、进货制度和严格的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接种时做好双人核对制度,减少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对登记和接种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业务培训,实行接种预检和疫苗告知制度。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告知受种者或其家长所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做好预约下一针的接种时间及发放接种疫苗的告知书,做到尊重家长的知情同意权,提高家长对接种人员的信任度。

1.1.4 争取家长的配合,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当疫苗质量良好、保存和管理适当且注射安全时,预防接种是最有效、最安全的健康干预措施之一。为了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院接种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做到安全注射。另外,告知家长配合做到以下几点:①正确认识预防接种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安全性,克服恐惧心理。清楚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易发生晕针,所以接种前要让儿童吃好、休息好。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前后半小时不能进食牛奶和热的食物。家长带较大的儿童来接种疫苗前要告诉儿童本次活动的目的,让其明白要干什么,使儿童有安全感。②如实向接种人员告知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患发热、急性传染病、重症慢性疾病时应暂缓接种,待身体恢复或稳定时再决定是否接种。接种时应配合接种人员暴露儿童接种部位并固定好,适时和儿童说话沟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消除恐惧,减轻疼痛感。③接种后在留观室观察15~30 min,无异常方可离开,出现不适时应立刻报告接种人员。接种后让儿童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注意保暖。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硬结时,接种24 h内用冷敷,24 h后用热敷,每天数次,每次10~15 min。如出现发热超过38.5℃、全身皮疹或其他不良反应需及时到医院处理。

1.1.5 实施无痛性注射,提高儿童接受注射的依从性注射疼痛的体验使儿童产生烦躁、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不安、拒绝合作等。如果任其发展,必然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会使儿童谈“接种”色变,家长也失去耐心,从而导致接种及时率、接种率大大降低。为了使儿童乐意接受预防接种,计免门诊的接种人员应做到:①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柔,能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如让其摆弄玩具,引导观看室内色彩鲜艳、有趣的图画等,对年龄较大的儿童进行愉快、轻松的交流,给予鼓励、安慰,对表现好的给予语言的表扬和红花贴纸等奖励。另外,适当地与儿童进行身体接触,如摸摸儿童的头、握握他的小手,能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和关怀,使儿童能配合注射,并为下次的接种做了良好的铺垫。②疫苗大多要在2~8℃保存,低温刺激性强,注射时引起疼痛较大。为减轻疼痛,冬天接种前可将疫苗在手心里温热一下再给予注射。③掌握注射速度,在保证儿童注射部位固定良好的情况下做到“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注药慢),避免快速注药引起剧痛,使儿童产生恐惧心理。④有时儿童在进针和注药时不感到疼痛,反而在拔针后大声啼哭,大部分是由于家长害怕注射部位出血而用力按压针口所致。所以拔针前嘱咐家长用消毒棉轻轻按压针口。⑤我院计免人员定时开会总结经验,力求在预防接种的每个环节做到人文关怀,使儿童更乐于接受预防接种。

1.1.6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依从性有关调查报道,人们认识预防接种很多仅限于接种人员一对一的宣传,虽然有效但不广泛。所以,我们在医院内和接种门诊利用电子显示屏、挂图、宣传栏及展板进行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的宣传。咨询登记室里有相关疫苗的种类、作用、免疫程序、接种的注意事项、Ⅱ类疫苗的收费等内容的上墙资料和印刷资料,家长在等候和接种后留观的时间里可咨询和查看。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到辖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发放有关防病治病及计划免疫知识宣传手册。开通健康教育及计划免疫知识咨询热线,随时解答问题。认真做好辖区内新生儿的家庭访视工作,传授育儿知识,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性。进行大型疫苗强化免疫时利用本地电视台做广告宣传等。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使家长重新正确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接种工作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使他们能在预防接种的各个环节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

1.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计免门诊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之后,疫苗预防接种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果见图1、2。

由图1可见,2009年Ⅰ类疫苗全程接种率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2009年接种水平高于2008年,同时,随着月份的增加,接种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P<0.01)。

由图2可知,在Ⅱ类疫苗中,水痘、HIB、23价肺炎、甲肝及口服轮状病毒2009年接种率高于2008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现代的疫苗种类越来越多,生产工艺越来越完善,其安全性、有效性更高,但疫苗毕竟是外来物,个别人接种疫苗后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会发生正常反应以外的接种异常反应,甚至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虽然异常反应发生率非常低,但在数以亿计的接种人群中,免疫接种出现异常反应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预防接种门诊的一切工作围绕“服务于接种对象、方便于接种对象”而开展,为接种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让接种对象感受到安全、温馨和舒适。这样,当出现不可避免的疫苗异常反应时接种对象是会理解的。预防接种是长期性的工作,它关系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在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基层工作者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计划免疫宣传工作,改变人们的健康消费观念及对接种疫苗的态度,普及防胜于治的理念,使接种对象或家长不仅把接种疫苗当作是保护健康的手段,而且看作是对健康的远期投资,预防接种工作才能按预期的目标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黄金凤.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与接种对象沟通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1):104-107.

[3]夏宪照,罗会明.实用预防接种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郜爱莲,王方,李军霞,等.规范预防接种 提高接种率[J].护理研究,2006,7(20):1948-1949.

[5]范燕明.儿童预防接种人性化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 45(10):124-125.

[6]邓艳萍,姚爱民,叶桂生.2008年电自县城区幼儿园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60-61.

[7]王兰芳.安全注射是预防接种发展的硬道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52-153.

安全预防方针范文8

【关键词】护士;血液透析中心;医院;职业暴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63-02

扩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Tarantola[1]认为,护士血液及体液暴露发生率为52%,血液透析中心护士经常接触血液、体液及锐器,职业暴露的风险也更大,加之血液透析专业的高风险性,易遭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使其成为医疗队伍中的职业暴露高危人群[2]。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增加设立专门接收尿毒症合并有血液传播性疾病(其中包括乙肝、丙肝、梅毒和HIV/AIDS)患者的区域,配置固定的护士,2007年-2010年年均血液透析量达9670人次,2010年3月,我们对血液透析中心20名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造成护士职业暴露的细节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职业暴露风险因素分析

1.1 职业暴露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20名护士的调查发现,有24%的护士没有参加过有关职业暴露知识培训,51%的护士不知道标准预防的概念,55%的护士不能完整地说出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的处理流程。12%的护士在操作结束脱掉手套后不常规洗手。血液透析操作时戴护目镜的仅占30%,处理用过的血液透析耗材时戴护目镜的不足20%,由于对护士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不够,造成了护士在工作中概念不清,防护不到位,对血液透析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液污染重视不够,对皮肤完整性保护缺乏认知,这些都成为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

1.2 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

调查显示,20名护士1年中发生过锐器伤13例次;发生过皮肤、黏膜被患者血液、体液接触暴露12例次。发生皮肤黏膜暴露主要是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时出血、内瘘穿刺溅血、内瘘穿刺点局部渗血、冲洗血管通路内的残血、血路破损等易使血透护士的眼睛和破损的皮肤受到血液污染;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为:①掰安瓿8例次,占62%;②处理用过的针头6例次,占46%;③使用注射器、动静脉内瘘穿刺针时针刺伤5例次,占38%;④透析过程中出现意外或透析后护士将拔出的针头放置欠妥,慌忙中发生针刺伤3例次,占23%。护士平均每工作日洗手次数为13.4次,洗手次数大于每班20次者5名,占25%,均表现为手部皮肤粗糙、干燥,用热水洗手或接触酒精时有刺痛感。50%的护士认为不使用防护用具的原因是不方便取用。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防护措施、操作不规范和对防护用物的使用缺乏使用规范和管理等。

2 管理对策及效果

2.1 管理对策

2.1.1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健全制度

加强血透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提高血透护士的防护意识,对血透中心的在岗护士进行周期性的培训。其内容主要有《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规范》、《医用垃圾分类》,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及处理预案》下发给每一个护士,定期组织学习。我们除对新上岗护士和护生进行岗前培训外,还对在岗护士每年进行1-2次培训,对“标准预防”的概念、方法、发生的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进行讲解,对HIV/AIDS职业暴露重点强化对“窗口期”的认识,使护士充分认识到实施标准预防的重要性。运用典型案例对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措施的每个环节采取互动式教学,使护士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把标准预防的概念真正转变为护士日常工作中的一种理念,而不是单纯为了遵守制度或应付检查,从根本上提高护士职业防护行为的依从性。同时建立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如何防护、发生暴露后如何上报、如何采取补救措施、何时需要专家评估等均有章可循。通过培训,护士充分认识到了职业暴露预防的重要性,对职业暴露的情形能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从容应付。

我科曾发生1名护士由于不知道患者是AIDS患者,在给其更换输液器的过程中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患者静脉血污染其手部皮肤,当她得知该患者为AIDS患者后,情绪非常紧张,但没有按正规程序上报,而是四处询问,得到的答复差异很大,这使其更加不知所措,情绪几乎失控。经专家评估,认为其虽然发生暴露,但手部皮肤完好无损,暴露后采取了局部肥皂彻底清洗并用聚维酮碘消毒,故不需要服用预防药物。然而由于其对AIDS的恐惧和对暴露知识的不了解,执意要口服预防药物,且精神抑郁无法正常工作,最后辞职离开了工作岗位。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采取标准预防的必要性。有研究[5]表明,HIV职业暴露后采取正确的预防干预措施能降低81%的HIV感染,可见,发生职业暴露后采取正确的预防补救措施,是保障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有效方法。

安全预防方针范文9

一、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学习。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上升到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开展。在日常工作中,利用业余时间观看和学习消防的安全常识、灭火器的使用、地震火灾等自救逃生等一系列的安全生产的理论知识和安全生产的相关视频资料,使安全生产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加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治,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预防工作一定要经常化,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做好安全事故的隐患排查工作,积极查找、发现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安全检查是落实责任、规范管理行为、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整改。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积极有效地消除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

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对应急预案等制度进行完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应急演练的力度。针对《生产安全事故警示录》中真实的安全生产事故典型事例开展相应的应急演练活动。同时,根据演练中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各项应急预案。

四、加强学习宣传培训力度,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

安全生产知识学习宣传培训教育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杜绝“三违”的有效途径,以安全教育为基础,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从安全生产方针、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识等方面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有效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通过学习《生产安全事故警示录》、《安全生产学习手册》、《安全生产宣传手册》,我们一定要把他人的事故当做自己的事故对待,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要把历史上的事故当做今天的事故对待,痛定思痛、警钟长鸣;要把小事故当做大事故对待,深入剖析、严厉处理;要把隐患当做事故对待,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保护生命、珍惜健康,不能违章、不能图侥幸、怕麻烦,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实实在在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就是命,我们要将安全生产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个人,形成广泛认同,做到全员共知共享,做到认知高、工作细、落实严,不断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高效发展。

安全预防方针范文10

关键词:针刺伤 防护对策 原因分析 实习护生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可导致二十多种血源性疾病,最严重的包括感染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实习护生由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熟练,临床经验缺乏,发生针刺伤的概率更大。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地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减少血液疾病的传播,是加强护生职业防护培训的重要内容。

一、针刺伤原因分析

1.职业暴露

护理是一份隐藏诸多职业风险的工作。护生在实习期间,有很多的护理操作要频繁使用锐器,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这些穿刺针常带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我国是HBV高发的国家,HCV、HIV近年来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外加护生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手受伤的机率比较大,如稍有不慎,伤口沾染带有HBV、HIV的体液,使感染的机会大为增加。

2.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生对针刺伤的认识不足,是导致针刺伤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与针刺有关的操作主要有注射后取下针头,将针头套回针帽,处置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实际调查发现,166名护理人员有100%在工作中被利器刺伤过。而调查中护理人员有65.5%经常将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有53.4%经常用手拔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有37.9%皮肤被锐器刺后很少挤出血液再彻底清洗消毒。护生对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传播疾病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主观认为戴手套麻烦、影响操作,导致在接触患者的湿性活体物时没有戴手套,违反执行操作规程。

3.标准预防知识缺乏

据对116名临床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识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有传染性知晓率仅36.2%,61.4%的护生认为针刺伤的最大危害是伤口感染和感染其他疾病,仅有6.5%的护生认为可感染HIV、HBV、HCV。护生标准预防知识缺乏,是导致针刺伤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

4.工作马虎和技术不熟练

实习护生由于护理职业道德尚不完善,工作中易粗心、马虎,未按各项操作规程执行或护理操作技术不扎实、不熟练,也易发生针刺伤。

二、应对针刺伤的对策

1.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医护人员属于被感染的高危人群,应树立“关爱你的病人,关爱你自己”的观念。首先,教育护生认识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不仅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还会产生害怕发生HIV、HBV、HCV等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焦虑、恐惧心理。另外,由于针刺伤感染的某些传染病不仅影响健康,还会危及生命,在理论教学、各类护理操作练习和实习前教育中,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其危害,严防针刺伤的发生。其次,在护生中开展普及性预防(UP)教育。普及性预防(UP),即假定所有患者血液、体液都有潜在感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从根本上预防或减少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因此,要教育护生在实习中无论面对的患者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均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面临潜在的危险,从而在护理操作中注意每个细节,保护护生免受各种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2.进行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教育,开设职业防护课程

学校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安全工作技术、方法的专门培训,使其熟悉医疗锐器的安全使用,制定锐器使用安全操作的基本原则。要求所有护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均以安全方式处理使用过的锐器,避免回套针帽,禁止徒手进行注射器毁形或折断安瓿;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锐器的使用;不将针头的器具相互传递;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尽可能将其立即扔进锐器收集箱。此外,学校还应要求护生一律按操作规范进行,保证任何操作都能符合规定的流程,培养良好的职业安全素养,防止在实习过程中遭受意外锐器伤。

3.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及反馈制度

调查显示,仅有23.7%的护生在发生针刺伤后能及时报告带教老师。有的学生在发生针刺伤后抱无所谓态度,有的学生心里害怕,但不知道该怎么做。在校期间,学校应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及反馈制度。教师应对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做具体的指导和管理,将职业安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一旦发生针刺伤,应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登记、报告管理,清楚记录针刺伤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损伤的部位、程度、处理方法等,以及是否实施了预防性用药、血液检查及随访。教师还应明确告诉实习护生,当被锐器损伤后,在迅速处理好伤口的同时,马上报告带教老师,再由带教老师逐级上报,并填写意外损伤事故报告单。

4.发生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

针刺伤后,应指导学生务必保持镇静,迅速挤出受伤部位的血,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同时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在碘酊消毒后用密封敷料包裹伤口。发生针刺伤后应尽早报告,以便对受伤者进行HIV、HBV及HCV抗体检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练习发生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过程,确保真正掌握。如可疑暴露HBV感染血液、体液时,应于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提高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率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护生应在临床实习前完成全套的乙肝疫苗接种,但调查表明49.5%的护生未接种乙肝疫苗。因此,学校在学生进入学校体检时进行HBV的基础检测并存档,了解学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对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阴性的护生应告知并要求接种乙肝疫苗,引起学生重视。接种后应检测是否产生抗体,抗体阴性者予以加强免疫。

三、总结

护理工作是一份神圣、平凡但同时又隐藏着诸多职业风险的工作。这决定了护理教学必须是一项严谨的工作,不仅要教育学生尊重病人、关爱病人,还要教育学生在服务病人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在平时的操作训练和实习过程中,一定要认清职业风险,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行为,掌握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毛秀英,高凤莉,于荔梅等.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

[2]张利平,王晶,徐国英等.急诊护士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4).

[3]于小凤,田雪梅,邓利利.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危害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

[4]徐建鸣.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J].上海护理,2004(2).

安全预防方针范文11

 

2018年四月我处成立安全科以来,科室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总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围绕我处与省高管局签订的年度《安全生产承诺书》目标内容,狠抓落实,严格监管,自通车近一年来未发生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及财产损失,确保了我处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现将安全科2018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落实

4月份,我处成立安全科,负责安全生产全面综合、协调、检查、督导、监管工作。按照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总要求,相应成立了处安全生产委员会和五个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先后以正式文件下发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机构组成和职责》、《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反恐防范应急预案(试行)》等制度,以及各项活动实施方案和安全生产文件数十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人人肩上有指标。

二、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精心部署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狠抓自身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我们随即制定出《2018年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和《安全生产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了以处领导为首活动领导小组,细化了十二个方面安全隐患排查项,按照领导包保责任制度要求,采取自查自纠和统一专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全线路域剩余、遗留缺陷工程、桥隧专项工程、消防、防汛及机关站区日常、财产、饮食、消防、收费站口、车辆、内部安保等要害环节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对排查掌握的安全隐患均进行通报整改,形成档案记录,活动贯穿全年。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 专项行动,逐一复查,实现有效巩固专项行动成果的目的。

(一)开展“平安交通”创建专项活动

认真开展“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专项整治“回头看”活动,集中解决影响生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要求各养护工区加强对路基、路面、桥涵等部位的日常巡查,桥涵安全专项隐患排查,隧道安全专项隐患排查和路堑、弃土场专项安全隐患排查。

通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的开展,进一步落实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四个从严”,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隐患治理的长效机制,有效消除了事故隐患。

(二)开展汛期预防、保畅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确保安全和畅通”的方针,以“有汛无汛做有汛准备,小汛大汛做大汛准备”为指导思想,雨前抓预防、雨中抓防毁,雨后抓恢复,按照“四个提前”严格要求,做到及时预防,积极抢修彻底根治,保证了安全度汛。

管理处和各养护工区均制定了《防汛保畅工作应急预案》,分别成立了以处长和工区主任为组长的防汛保畅工作组织机构,负责研究汛期水毁处置方案,制定保安全、保畅通措施;负责启动实施防汛预案,组织全处的人员、设备、物资、进行防汛抢险工作,同时按高管局要求及时上报防汛抢险信息。

(三)突出重点,加强运营安全日常管理

安全科多次发文针对机关及各单位内部安全、饮食安全、夏季“三防”、 收费和财票安防、特种岗位安全教育、职业病防治等方面进行动员、组织和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开展两次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今年三季度与四季度,安全科联合各专业安委办组成综合检查组和专业检查组,针对各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日常办公生活安全、收费安全、财票安全、道路养护安全、隧道运营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结合当前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和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就进一步抓好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与各单位进行了座谈,督促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定期排查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对检查中发现的重点突出问题积极实施整改,纳入安全档案。

(五)开展“我为安全献一策”主题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发挥每位职工的主动性,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庆节过后,在全处系统内举行了一次“我为安全献一策”主题活动。主题围绕收费和养护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问题及针对措施,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形式,联系自己的本职岗位,对当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对今后如何加强安全工作,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意识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机关及处属各单位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共收集献言献策61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20余件,活动效果显著。

三、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强化红线意识

(一)组织宣教培训,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7月份,安全科积极对全线消防工作进行建议和部署,邀请×××××县公安消防大队为全处干部职工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协助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专项应急演练,取得了显著效果。

12月份,安全科联合×××××市安监局培训中心,组织我处安全生产管理骨干人员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班,通过专家讲解形式,就养护作业安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事故应急救援、常见安全事故防止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综合管理和国际安全形势教育等九个方面对安全生产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意义进行了阐述,进一步提高了我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水平,更好的推动了全处系统内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所有参训人员均考试合格,取得了×××××市安监局颁发的安全生产培训证书。

(二)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1、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今年是全国第十三个“安全生产月”,也是我处由筹建期向管理期过渡后的第一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为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2018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就相关文件精神传达到各科室、各单位,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广泛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素养,为我处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

2、开展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1)警示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全处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自觉抵制不安全行为,采取设置“安全生产月”宣传专栏,在沿线各收费站、养护工区显著位置悬挂以“安全生产月”为主题的宣传条幅和标语以及张贴安全生产宣传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为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氛围。

统一组织处属各单位部分干部职工观看主题为《生命的红线》和《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盘点(2018版)》两部宣教片。通过对片中典型事故和身边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举一反三,开展反思讨论,有效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对“平安交通”的理解认知,真正把自觉抵制不安全行为渗践行到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去。各收费站、养护工区回到单位后也相继组织职工观看了宣教片,为所有一线职工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警示教育课,并撰写了多篇体会文章,达到了预期效果。

(2)开展 “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和“安全文化周”活动

6月16日为全国安全生产宣传,今年的主题是“坚守红线、从严执法”。咨询日当天,各单位面向一线职工及过往司乘,通过设立咨询台、制作展板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集中宣传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安全意识,提供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帮助他们正确理解高速公路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措施、新要求,自觉遵守安全法规。

自开展安全文化周以来,机关各单位围绕主题,面向一线人员,积极举办研讨交流、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影视播放等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形式多样、寓教于乐,不断提高宣传教育效果,发动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构筑起安全生产的群众基础。

四、制定安全生产事故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演练

通车近一年的邢汾高速结合工程建设实际,针对桥梁、隧道、遗留工程以及影响生产安全的恶劣天气,编制了《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各单位分别组建了应急抢险队伍,配置了消防器材、工程机械、五金工具、救援运输车辆、堵漏工器具、警戒警示用品、医疗器材、药品、防护用品等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及设备,切实加大应急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月份,邢汾高速路政、高巡、养护工区、隧道管理所等多部门联合举行了坡底隧道消防应急演练。六月份,大峡谷养护工区和龙泉寺养护工区先后同路政、交警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防汛应急预案演练。

通过应急演练较好地锻炼了各专业力量的配合与应变能力,促进了各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增强了事故处置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为构筑体系完整、程序明确、调动顺畅、利于作战的应急工作体制提供了实战经验。

五、认真总结,巩固成果,做好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是邢汾高速通车运营的第一年,我处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制,开展自上而下、内外并举的隐患排查整治,组织形式多样的宣教培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强化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开展实际工作积极落实2018年安全生产的工作要点,逐渐消除制约我处安全发展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增强了职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意识、红线意识,有利于促进我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制定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现将2019年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1、继续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提高安全隐患防范的工作思路。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工作中具体看隐患排查整治到位了没有;

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安全工作会议、安全培训、讲演、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安全技能;

3、同×××××市安委办、×××××市安监局、当地消防、医疗部门做好对口连接,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抓好专项预案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以“抓基础、抓示范、抓关键”三抓为原则,大力推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安全科将进一步系统总结前阶段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全力以赴狠抓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工作,避免和遏制各类安全运营生产事故,确保邢汾高速公路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安全预防方针范文12

【关键词】针刺伤医院工作人员防护对策

中国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77-02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接触医用锐器最多,也是发生针刺伤最多的人群,其次是助产士,工勤人员(医疗垃圾回收人员),门诊牙医等针刺伤与操作者的防护意识淡薄,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对针刺伤危险因素及环节的认识,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率,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登记在册的针刺伤情况分析如下: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对策。

1 资料与统计方法

1.1统计的资料来源:35例发生针刺伤人员来自我院临床一线内、外科妇产科护士,门急诊、牙科医生,医疗垃圾回收人员。

1.2统计的方法:根据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方法对发生了针刺伤的工作人员立即报告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及负责人,再由护士长或负责人报告院感染管理科,当事人书写针刺伤经过,受伤的部位,发生针刺伤患者的一般情况,是否有肝病、梅毒、艾滋病等以及当时的处理措施。

2 分析与结果

2.1被针刺伤的对象

35名针刺伤者不同工种所占比例不同,护士20名占57.5%、助产士6名占17.1%、工勤人员5名占14.3%、门诊牙医4名占11.4%,见表1:

2.2发生针刺伤针的种类

主要来自于静脉穿刺针,采血针,注射器针头,逢合针,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套管针。见表2

2.3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护士主要是在静脉输液、更换穿刺针、采血、拔针后处理输液器针头时受伤,而门诊牙医主要是进行口腔创面逢合时受伤,工勤人员主要是回收医疗垃圾时,垃圾桶有针头没按要求处置混入医疗垃圾桶内而受伤,详见表3

2.4发生针刺伤者应急措施及防护意识

当发生针刺伤时大多受伤者能立即上报护士长,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有一部分人认为无所谓,或不好意思汇报。见表4、表5

2.5造成针刺伤时患者的情况

当发生针刺伤时,当事人或护士长立即查看患者血液检验情况,并予以记录。对未采血化验者报告值班医生予以立即采血化验,以了解患者是否患有传染病,我院35例针刺伤发生后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均进行了追踪记录。见表6

2.6我院针对上述发生的针刺伤者除当事人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外,均上报登记在册。按正规程序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采血比照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经过三个月或半年追踪检查,受伤者的血液化验情况均正常,健康状况良好。

3 因素分析

3.1对针刺伤危害程度认识不够,据上报统计资料显示,我院近5年共登记针刺伤35例。实际上还有一部分未上报。可能与针刺伤者病人来源自认为未受到污染有关。有些低年资护士认识不够。认为操作不当,不敢向护士长汇报,还有工勤人员认为没有必要上报。据报道含病毒高的血液,体液经伤口感染操作者,针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HBV[1]。

3.2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不当。护士在分离针头,助产士、牙科医生在缝合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操作不规范。

3.3医务人员使用锐器后处理不及时未及时放入锐器盒内。有一例工勤人员在处理医疗垃圾桶时被混放入内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的套管针刺伤小腿。

3.4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医护人员在操作时,工勤人员在处理医疗垃圾时未戴手套。医疗垃圾桶内未放置两层黄色的垃圾袋。

4 预防对策

4.1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建立护士健康档案与针刺伤上报登记制度,建立和健全针刺伤处理预案。追踪伤者的健康状况。对在职护士及新上岗的年青护士有计划地进行锐器伤知识培训。对工勤人员进行定岗定人定期培训,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技巧。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尽力做到零伤害。美国CDC的评估表明62.00%―80.00%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2]。

因此,加强护理人员普及性防护教育,提高职业安全意识及有效处理针刺伤的能力。是降低感染的关键。

4.2严格执行锐器安全操作规范

统计显示发生针刺伤主要环节在穿刺和拔针后针头的处理占22.8%。其次是更换针头,皮试后针头覆帽占14.3%。所以护理人员应把预防针刺伤的重点放在使用锐器前、中、后的操作及用后锐器的安全销毁上。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针刺伤的主要环节。装锐器的锐器盒应随治疗车(放最下层)带入病房。使用后的穿刺针、套管针、缝合针应及时分离及时处置。以防后面再清理时造成伤害。与患者血液、体液接触的操作应戴手套。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00%[3]。禁止双手回套针帽。不要用手直接传递锐器物、直接清理医用垃圾等。

4.3加强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管理,提倡使用安全医疗器具

在毁行处理中,护士不能直接用手接触针头,可用镊子、止血钳代替取下,或用剪刀直接在锐器盒入口将针从针柄处剪下。锐器盒装物不能超过2/3满。另安全针装置的保护作用已被证明可以明显降低意外针刺伤事件及潜在感染血源性疾病。因此,应大力提倡使用安全型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具有安全装置的针具,降低锐器伤害的危险。

4.4稳定护理队伍,合理配置护士、提高工勤人员的稳定性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工作忙而乱,工作量大、压力大。医院应根据工作量科学、合理、人性化安排班次。加强临聘护士的稳定性,减少临床护士的紧张情绪和工作量,提高工勤人员的待遇,降低其流动性,使其安心工作。

4.5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与人文关怀

医院领导,院感科、护理部应高度重视职业伤害。以人为本,关心员工,改善工作环境,并配备必要防护措施。一旦发生针刺伤,受伤者担心被乙肝或艾滋病患者血液感染,心理非常恐惧和害怕。所以相关领导应积极关心伤者,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补救措施。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予以心理援助。

参考文献

[1]谢红军.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使用护理杂志,2002.18(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