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

时间:2023-05-30 09:27:37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范文1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加大安全工作检查力度,从快从严落实安全隐患整改,全力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师生健康成长,着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市教体局决策部署,结合我校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生命至上”的“大安全”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制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强化红线意识,增强底线思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落实管控措施,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过程监管,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督” 的安全管理格局,最大限度降低校园安全风险,减少乃至杜绝事故发生。

二、工作原则与实施范围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原则,主要领导对校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总责。按照不同风险等级、管控投入、管控能力、管控措施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要坚持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

要将可能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风险隐患全面纳入防控范畴,科学预防、系统应对、不留死角。

要通过构建“双预机制”,切实层层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完善长效化精细化风险防控机制,有效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保障学校和谐稳定。

三、安全风险与隐患级别划分标准

(一)风险分级

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发生机率、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将学校安全风险分为Ⅰ级(重大风险)、Ⅱ级(较大风险)、Ⅲ级(一般风险)和Ⅳ级(低风险)四个等级。

Ⅰ级:风险失控可能性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群死群伤;

Ⅱ级:风险可能失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如发生,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Ⅲ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如发生,可能造成一般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

Ⅳ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如发生,可能造成较小财产损失或人员轻微伤害。

(二)隐患分级

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课、搬离,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学校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根据隐患分级情况确定整改的负责层级、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四、“双预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针对学校事故发生规律和季节性特点,综合采取调研商谈、吸纳教师意见、第三方参与、专家论证等形式,找准安全风险点,实施超前预判。参照《邹平市学校(校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所列安全风险,结合本校安全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梁邹小学“一岗双责”安全隐患排查清单》,明确安全风险点及风险等级,建立安全风险工作台账,并将Ⅰ级、Ⅱ级风险报市教体局安全办。

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本校及周边概况。组织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等相关人员(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技术机构),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全方位开展排查,了解各岗位、部位、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和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状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制定本校安全风险等级。

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本校该项风险危险程度、事故概率、防控情况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编制本校风险评估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

学校针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制定管控手册,确定各级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告知风险管控职责,并在重点区域设置风险警示。安全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发现新的安全风险,应及时更新风险工作台账并做好管控与警示。

五、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

按照工作原则,对分析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1.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学区或科室、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设施设备、应急处置流程等),建立自己的风险辨识、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形成“一校一册、一岗一册、一人一册”台账,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随时归类留存工作资料。Ⅰ级、Ⅱ级风险要在定级后即时上报市教体局安全办。

2.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位教职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设置公告,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悬挂或张贴在相应危险场所的醒目位置。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根据情况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关单位。

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一)安全隐患排查人员组成

1.自查:人员由班子成员、学区主任、班主任、科室主任及全体教职工组成;

2.抽查:人员由班子成员、学区主任、科室主任组成;

3.普查:人员由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

(二)安全隐患排查方式分工

1.安全隐患排查采取自查、抽查和普查相结合方式进行。严格按照《梁邹小学“一岗双责”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全体教职工对照岗位职责进行自查;安全办每周至少抽查一次;各级部科室负责人对所辖区域每周至少普查一次;安全领导小组对全校每月至少普查一次;以上检查相关责任人都要认真填写《梁邹小学安全隐患排查四张清单(汇总)》及相关记录表,按时存档或上交备案。抽查普查时间临时决定、提前通知,无特殊情况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必须参加;若遇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须事先向组长请假。

2.安全隐患排查清单与报表上报时限。自查清单自行印制、填写,保存至少半年,安全办随要随交;抽查清单每周上报1次;学区科室普查清单每周上报一次;全校普查清单每月汇总一次。特殊情况可即查即报。

3.安全隐患整改消除要求。对于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能整改的立即整改;自身一时不能整改的,一般情况下由科室负责人或学区主任、班主任书面报后勤办公室负责人安排立即整改(紧急情况先口头通知,后补书面材料),同时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安全;特殊情况后勤人员无法整改的要及时向分管校长和校长汇报安排整改,同时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安全。对于紧急隐患、较小隐患、一般隐患即知即改,稍大隐患1至2天整改;对于一时因客观原因不能整改的,且对安全影响不大的,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可拿出整改规划,时机成熟时整改。请求后勤或校领导协助隐患整改的报表,要报安全办备案,整改完毕后也要及时销号。

对于抽查、普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较小问题责令负责人立即整改;稍大问题给负责人下达安全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并重点督办。后勤办公室及其他责任人,在接到要求整改的书面通知(紧急情况先口头通知,后补书面材料)后,视轻重缓急立即着手做出维修维护安排,不得延误。

4.加强应急管理。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在严重安全风险、重大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从危险区域内撤出师生,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重点岗位要制定网格应急处置流程,学校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5.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工作纳入级部、班级、科室及个人年度考核,作为评先选优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广大教职工要认真对待,履职尽责,工作留痕,查改彻底,凝心聚力,确保安全。

6.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安全风险的管控失效或弱化带来事故隐患,隐患没有及时消除也将放大安全风险。针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风险完善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根据《梁邹小学“一岗双责”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列出清单,明确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防控隐患治理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实现风险隐患自查自纠常态化。

附件:1.梁邹小学“双预机制”建设领导小组。

2.梁邹小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3.梁邹小学“一岗双责”安全隐患排查清单。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范文2

关键词: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管控;煤炭企业

2017年1月4日,河南省登封市兴裕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12人死亡;2017年2月14日,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祖保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2017年3月9日,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二矿副井发生电缆起火,罐笼坠落事故,造成17人死亡。这些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格外重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突出。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出台的文件中[1],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因为构建煤矿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就是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是“基于风险”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生产职责要求之一。由此可见,作为高危行业,如何做好煤炭行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摸清企业安全风险底数,把握风险管控重点。全面普查企业各区域的风险,确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并对企业的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真正做到安全风险“底数清”,解决“认不清”和“想不到”的问题。二是,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责任体系。通过风险辨识与评估,落实企业在风险管控上的职责,划清界限,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的“责任明”。三是,有利于构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规划布局、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强管控;从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出防范措施,构建完善的预防控制体系,做到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力”,解决“管不到”的问题。四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手段绘制安全风险图,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

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内容及目标

1.1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内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涵盖以下内容:①识别企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源;②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③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2]。1.2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工作目标。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要实现以下工作目标:①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②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③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④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⑤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⑥绘制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3]。

2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不是“另起炉灶”,是基于风险,对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特别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是安全管理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提升过程。所以,明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程序(图1)尤为关键,是逐步推进及深化煤矿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必要手段。2.1筹划准备阶段。煤矿企业应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负责人)为组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图1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流程和任务分工,应在风险辨识及评估开展前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和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对全体员工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风险评估办法、防控措施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风险评估的相关知识,增强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做到全员参与。2.2风险辨识。企业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任务等方面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依据生产经营单位职工伤亡事故风险的分类(参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参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企业要对整个生产系统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作业活动方式划分辨识单元,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依次划分成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作业)单元。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煤矿事故类型具体分为8类,即: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机电事故、放炮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运输事故及其他事故[4]。2.3风险评估。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依据统一标准对本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分级。为使企业风险分级工作相对统一,便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掌握辖区内重大风险分布,对存在重大风险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切实落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标任务,按照重点关注事故后果的基本工作思路,推荐采用风险判定矩阵(表1)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级。风险判定矩阵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5个等级(表2),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表3)。需要指出的是,判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需要选择适用的定性或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科学判定。如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方法等来判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可采用事故统计分析和事故后果定量模拟计算等方法来判定。鉴于企业类型千差万别,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险较低的企业,虽然按照统一标准没有构成重大风险,但仍需要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影响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研究确定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程度。2.险管控。1)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之后,应建立风险清单。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内容。2)企业应遵循“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的方法,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开展。要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清单,分类别、分专业明确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3)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风险的公告,一般实行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三级公告,公告内容应及时更新和建档。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集中对重大以上风险实施公司(厂)级公示,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告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后果、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方式、措施落实责任人、有效期、报告电话等。2.5绘制安全风险图。企业在确定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之后,应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至少绘制两张企业安全风险图。1)安全风险4色分布图。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例如井下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由于其风险等级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标示,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5]。2.6持续改进。企业应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电子化的安全风险图,真正实现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的动态更新,对于一些危险源发生本质改变或发生事故要重新进行辨识与评估,形成煤矿企业安全风险动态化、可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3结语

本文通过对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必要性、内容、目标、程序及方法的论述,阐明了煤矿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也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必然途径和构建双预防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更是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强化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形成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运行机制,确保风险可控、隐患可查,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事故隐患,切实落实治理主体和责任,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洋杰 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J].林业劳动安全,2016,29(4):23-26.

[2]钟岸.重大工业事故后果预测在安全规划与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5.

[3]本刊编辑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J].劳动保护,2017(5):5.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范文3

推进工矿商贸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有效管控安全生产风险,切断事故源头,实现关口前移,有效减少各类事故发生,根据X省应急管理厅《关于深化工矿商贸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就2020年度全县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强化“双重预防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2020年度“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要继续贯彻《X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安办(2017)78号),X县安委办转发《X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参考《X省安全生产双预防机制典型案例汇编》落实。各有关企业要认真学总书记关于对安全生产重要批示中有关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的要求,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年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打牢基础。要按照双重预防机制的总体要求,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转变;从事故的调查处理向事故的预防、源头治理转变;从注重隐患排查治理向重要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治理转变;从人盯人守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方式转变。减少事故起数,减少伤亡人数,防控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

二、突出“预防和管控”,抓住关键薄弱环节

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班组岗位为单元,从生产技术设备、作业岗位、工作场所三个方面对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全面的辨识分级,对安全生产隐患全面排查治理,对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形成岗位危险源辨识及安全风险点清单记录。要完善危险作业管控制度和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和岗位风险告知卡(一图两清单和一卡)。已经先期先行先试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的企业,要组织全员对企业存在的风险源及风险分级等级和对策措施,进行一次全面梳理,进一步夯实“双重预防机制”运行基础。要通过教育、培训、督导、检查、奖励、执法等措施,督促和引导建立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建立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整改全员负责、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提升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要推行以激励全员参与为目标的企业“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完善“三违”奖罚机制,严格落实违法行为处罚制度,将安全行为与个人收入紧密结合起来。要紧紧抓住关键薄弱环节,加强危爆物品、“有限空间”、“粉尘涉爆”等重点安全风险管控,实行严格的危险作业申请、审批验收及作业票闭环管理制度。涉及危险作业及可能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必须提高审批层级。

三、紧盯时间任务节点,按期完成各项任务

2020年是工矿商贸企业全面推进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关键之年。尚未开展双预防机制建设的企业,要积极借鉴参考《X省安全生产双预防机制典型案例汇编》,尽快建立本企业双重预防机制。2020年,全县非煤矿山企业必须全面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各类工贸企业要全面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创建率必须达到90%以上。未建立双预防机制的企业不得确定为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不得评选为安全生产先进企业。未按期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任务的企业,要对企业及企业负责人问责并予以处罚。要加大年度执法检查督查力度,加大对高风险、低管理水平企业检查频次,实行精准化执法检查、差异化动态监管,推动双重预防机制落到实处。

各工矿商贸企业要严格按照省、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要求,突出安全生产预防和管控,抓住安全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建立完善生产预防机制。按照时间任务节点,必须高标准完成。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范文4

关键词:国库;风险防范体系;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12-0072-04

课题组组长:曹协和

课题组成员:陈琼列 宁艳茹 陈 颖

国库资金是国家资金,一旦国库资金发生风险,不仅是资金损失的问题,还涉及到支付清算和金融稳定,影响经济金融的不稳定,破坏政府的声誉和形象。国库资金风险是指国库部门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发生使国库资金被延解、挪用、占压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而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体系是指为防范国库资金发生损失而形成的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一系列具体制度、程序和方法的整体。2004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全国国库风险防范电视电话会议,显示了人民银行对国库工作的重视和加强国库风险防范、杜绝国库案件的决心。当前,建立并健全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体系,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保障国库资金安全,成为各级国库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国库资金风险状况的特征

1.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行,国库支付风险日趋集中。随着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库通过额度控制管理进行单一账户体系间财政资金支付清算,国库支付风险日趋集中。

2.国库直接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资金清算风险成为国库风险的重要环节。国库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汇划清算,拥有自己独立的联行行号和清算方式进行资金划转,从一个相对封闭、间接的资金清算体系转换到一个开放的、直接的资金清算体系,国库资金的出口增加、风险点增多,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责任加重。

3.国库业务电子化的迅速发展,产生新的国库风险。从国库2.0版核算系统的应用,到目前各地横向联网和纵向数据集中的开发建设,国库会计核算对计算机的依赖性逐渐加深,网络、计算机以及系统安全成为国库风险的重要内容:如计算机病毒、网络非法侵害、应用系统本身设计缺陷、系统的内部控制功能不足,等等。

综上所述,国库具有较大的风险聚集性,而这一问题的提出,要求建立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体系,从而保护国家的利益,实现“零风险国库”,同时提高国库运行效率。

二、国库资金风险产生的根源

近年来,低效率运行、监守自盗、代而不理以及与财政和税务的合谋等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在国库时有出现,这些国库资金案件的主要特点是:一是作案手段多样化,有截留资金、做假账、伪造单证、挪用税款、涂改票据、收入不入账等;二是内外勾结作案增加;三是县市支行是国库案件的高发区。深究根源,主要表现在:

1.道德风险是主要源头。主要表现为职业理想淡化,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责任感缺失,“不求无功、只求无过”;职业纪律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执章不严,违规操作时有发生,给国库资金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2.国库管理体制和手段仍未健全。一是国库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目前国库机构体系庞大,有些基层国库存在错位、缺位、定位不当等现象,人民银行县市支行正在进一步改革当中,在机构变更、业务交接与人员精简过程中蕴藏着较大的风险。二是国库责权定位存在缺失。监管是国库基本职能,但法律、法规赋予国库部门对国库业务相应的监督检查权和相应的处罚权不够明确。三是国库管理手段仍未健全。上下级国库除考核评比外缺少有效管理手段,国库风险防范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3.制度控制缺乏刚性。一是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如按照国库岗位“四个不能兼”、“四个不得参与”的规定,国库人员至少要配备6-7人,而基层国库人员却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使得这一严密的岗位配备制度在基层国库具体实施中难以落实到位,风险防范大打折扣。二是制度存在漏洞,如预算拨款、退库凭证作为财税部门支付库款的主要凭证,未列入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形成潜在的风险。三是制度执行不严。

4.制衡机制失衡。我国就国库资金的收纳、管理、支付任务分别委托税务、人民银行、财政三家承办,表面上看,这种“三位一体”式的安排是一种相互制衡的制度安排,达到了层层约束、环环相扣的目的,但实际则不然。由于三个部门之间长久的合作变得过分信赖,导致有些地方对账流于形式;由于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是国家委托的,而财政与地方税务部门更多体现地方政府意志,因而有时会产生利益冲突。这样,使非常稳定的“硬三角”由于互相之间的缺位而变成“软三角”,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5.监督检查机制乏力。一是监督行为有限性,日常检查忙于应付,缺乏环环相扣、相互监督的动态监督机制;二是惩戒机制不够,监督者无法将监督检查的结果和对经理国库人员的奖惩有机地挂钩起来。

针对国库风险防范面对的形势,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全国国库风险防范电视电话会议,国库风险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而且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下发了《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办法》,同时,经过广泛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重新修订了《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资金清算业务处理手续》“三个办法”,突出了国库风险防范的要求,从制度上对国库风险防范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排和部署。

三、建立健全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体系的路径

1.建立良好的国库资金风险防范环境。坚持实行委托制国库管理体制,即国家委托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优势在于:一是人民银行负责国家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方便、高效地实现预算收入缴纳和库款支拨;二是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银行,不以赢利为目的,没有商业性风险,有利于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三是人民银行是国家机关,实行垂直管理,可不受或少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从审慎性的角度来看,国家与人民银行达成的法律上具有可执行性的契约可以克服道德风险问题和机会主义行为,可以保证国库资金的安全。但这种委托制也存在一些制度缺陷,如基层国库业务量成倍增加与国库人员相对较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商业银行制度造成商业银行一身两任,资金风险隐患较大等。所以要完善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这种委托制,一是要结合近年来国库业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修订《国家金库条例及实施细则》,以国库风险防范为核心,赋予国库部门在人民银行中的相对独立地位,并授予国库履行监管职能的建议监督检查权和建议处罚权;二是改善基层国库的工

作条件,健全基层国库队伍,提高基层国库的工作质量;三是进一步研究如何从源头上控制资金风险在商业银行的分散性。

2.建立高效科学的内部控制。高效科学的国库内部控制可以概括为“三道防线、四条原则、五个要素”。(1)“三道防线”是:以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相互制衡的防线;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程序的防线;以内部事后监督部门对各岗位各项业务的全面监督和反馈的防线。(2)“四条原则”是:全面性原则,即内控制度必须全面系统、完整覆盖国库内部管理各个方面以及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分级负责原则,即国库主任、国库部门负责人、国库会计主管、国库经办人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重点监控原则,即对重要业务环节的风险点作为关键点予以重点监控;成本效益原则,即内部控制的操作以经济性为限制条件,实行内部控制所产生的效率和效果应与为此而投入的成本之比呈合理状态。(3)“五个要素”是:岗位职责明晰、业务制度操作规程完备、授权分责合理、制度执行严格和内部检查考核高效。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得到全面控制和相互制约,控制程序和措施渗透到各个岗位和环节,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适当交叉并互相牵制,并突出四个控制点:关键人、关键岗位、关键事项、关键工作环节,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令行禁止。

3.建立合理的国库资金风险防范流程。国库资金风险防范的流程是根据风险事件的进程对国库资金风险采取识别、排查、评估、控制等措施,保障资金安全的过程与行为(见图1)。

(1)风险识别。要想防范风险,首先要进行风险识别,识别风险就是主动地寻找各种潜在风险源。国库资金风险识别是整个防范体系工作的基础,必须考察国库会计核算的所有环节,全面掌握国库会计核算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如管理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等。

(2)风险评估。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评估国库资金风险状况。主要是通过建立国库资金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对风险形成的各个因素逐项进行分析评估,计算出综合加权风险值,评定风险等级,并以此来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3)建立国库资金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首先是确定选取监测指标的原则,确定监测指标的原则应是预警和防范性原则;充分性原则;灵敏性原则。其次是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特点,编制出国库资金风险监测指标表,见表1。

(4)确定评价值指标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监测指标,一是重要性,即风险水平,按10分计算,10分代表风险水平最高,依次类推。二是风险级别,即根据重要性和可能性水平确定指标的风险状态,分为四种:I类权数为100%,表示这类风险会导致重大损失,资金损失非常大,Ⅱ类权数为80%,表示这类风险会导致一定的损失,并带来较大影响,Ⅲ类权数为50%,表示这类风险损失较小,但有安全隐患,Ⅳ类权数为20%,表示这类风险一般无碍大局。根据此方法,判定国库资金风险水平。根据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水平和风险级别,确定整个部门的风险值,计算公式为:风险值=∑(重要性水平一指标值)×权数。然后对国库资金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风险度的计算结果作出国库资金风险等级的综合判断,并发出风险警报。

4.强化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系统。(1)建立风险控制系统。把国库资金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导入程序化管理,运用系统参数采样功能,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划分风险等级,自动计算国库资金风险度;预警结果通过计算机系统发出风险警报,促使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防止国库资金风险的产生;保存每个国库部门的风险资料信息,达到动态查询、浏览、掌握、分析和对比,实现对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电子化、程序化的目标。

(2)就监测的明细指标来看,根据选定指标的重要性等级实施“高风险实施强有力控制,低风险实施低成本控制”,明确每一个监测的明细指标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形成文件化的“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明确防范风险的标准、依据、方法,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风险控制机制。

(3)就风险度状态表来看,依据计算的风险度的大小,确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于一级风险,应进行常规监控,指出其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预防措施及时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二级风险要加强对其非现场分析与现场检查,督促其加强风险管理,并进行局部的调整;三级风险应立即对整个会计核算工作进行风险评价,通过书面或谈话的方式,着重对风险隐患限期进行整改,降低风险以消除风险隐患;四级风险应立即执行风险预警和预案,进行危机管理,同时上报上级部门,并立即采取措施,协同消除灾难事件的发生。在日常工作中,应关注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若风险值出现大的波动,风险资金大幅增加,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消除风险隐患,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4)建立充分的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信息沟通方式。信息沟通是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体系运转的必要条件,应确保有关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的各类信息可靠、及时、可获得,同时保证信息的沟通渠道顺畅。一方面,对风险评估后的结果要实行公开透明制度,及时通报风险状况,使各级领导和各岗位人员能及时了解风险管理情况,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另一方面,各岗位人员有责任将存在的风险问题、风险控制的意见和建议等动态信息反馈给国库主管人员和上级部门。

5.从风险管理上改进工作机制。国库资金风险防范流程的着力点可以放在风险管理上,即把单纯的合规性防范向以风险性防范为主的方向转变:研究和确立风险防范战略;按照风险管理战略的要求改革国库组织架构,向“流程国库”转变;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为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支持;按照识别、评估、控制风险的管理流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程序和操作规程。

(1)构筑“人防”体系。一要做到人员管理和风险管控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防止内盗案件是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根本所在。二要做到目标管理和过程管控相结合。做到“制度、操作、执行”三严密,只有每项业务过程、各个操作环节都达到程序化、标准化、责任化,才能使高风险环节得到强有力的控制。

(2)建设“机控”工程。主要是做到业务过程全自动化,尽可能减少业务处理人工干预度,是降低差错率和规避风险的重要方法。加强财税库横向联网建设和纵向数据集中建设,实现财税库行及上下级国库的信息共享,减少凭证传递和数据重复录入的失误,消除财税库行之间的信息间隙,提高国库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和使用效率。将各类风险的防范措施和业务操作制度转化为计算机系统内在的具体要求,利用提高计算机的软件水平来强制国库人员规范业务操作。

(3)重视“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存在于国库业务的全过程,是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重要环节。一是严格操作程序,建立不允许任何人独立完成一个业务活动全过程的监控防线;二是严抓操作环节,对拨款、退库、资金清算、国债兑付等一级的高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范文5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部署,推进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严格安全准入,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面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有效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抓好源头管理

1、严格安全准入。新、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五常市政府的规划和布局,并取得规化许可。

2、完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退出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城区企业关停并转、退城入园综合性支撑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推进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工作。

3、严格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的安全标准。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严禁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和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必须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

4、严格危险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准入条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危险化学品行业领域关键岗位人员职业安全准入,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考核和学历要求。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考试。严格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健全安全培训档案。

(二)扎实推进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

5、持续开展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强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等各环节安全监管,强化硝酸铵、硝化棉、氰化钠等高危物品和仓库、储罐区等重点场所的安全管控。对涉及光气、液氯、液氨、硝酸铵、硝酸胍等物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储存场所与周边安全距离不满足《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的,一律停止生产使用。严厉打击各类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各种违反安全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的事故隐患。

6、开展特殊作业安全专项治理。强化检维修、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严格实施特殊作业审批,严厉查处特殊作业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所有仓储经营企业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动火作业全部按特级动火进行升级管理,其他企业罐区动火作业全部提升一个级别管理。

(三)进一步深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7、监督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负责,逐级、逐岗落实风险管控责任,把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8、推进企业自动化建设。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大安全投入,新建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我市已完成的“两重点一重大”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工作开展“回头看”。加快现有企业自动化控制和安全仪表系统改造升级,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减少危险岗位作业人员。

9、全面实施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安全风险分析、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制度,应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工艺危害性分析等方法及黑龙江省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风险等级判定准则,组织开展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划分等级,确定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完善风险点清单台账,利用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和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落实企业内部管控层级、责任和措施。重大安全风险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0、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实际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管控措施,形成“一企一册”。通过隔离危险源、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技术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

11、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建立生产安全风险警示公告制度,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企业重大风险点、风险和有害因素类别、重大危险源和管控措施;风险岗位设置告知卡,员工要熟悉岗位风险及避险知识。

12、实施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针对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和清单,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对风险点的管控范围,将风险点隐患排查的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每个风险点的隐患排查内容、频次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立重大隐患挂牌治理台账,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对重大隐患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13、加强重大危险源管控。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登记建档,绘制重大危险源电子分布图,动态掌握重大危险源数量、状况及分布。实施全程动态监控和风险预控管理,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对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罐区,必须设置紧急停车(紧急切断)功能,实现温度、压力、液位等信息远程不间断采集检测,设置可燃和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

14.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引导鼓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与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结合起来,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监督、指导和检查,选树一批典型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

(四)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

15、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标准,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完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高风险岗位现场处置方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

16、加强员工岗位应急培训与演练。健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应急知识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员工第一时间化解险情、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能力。

三、时间安排

(一)安排部署及试点创建阶段(2017年8月1日前)

依据本方案,对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认真开展试点创建工作,我市试点企业为:黑龙江物资储备管理局一五三处。

(二)经验交流分享阶段(2017年8月1日至8月31日)

组织开展交流学习,分享试点单位经验和做法。

(三)重点推进阶段(2017年9月1日至12月31日)

危险化学品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10月底前完成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及“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企业作业风险比较图、重大危险源电子分布图绘制工作,并在醒目位置和重大风险处张贴悬挂。市局将对规模以上企业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检查。

(四)全面推进阶段(2018年1月1日至10月20日)

我市全面完成危险化学品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绘制“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

(五)总体验收阶段(2018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

组成验收组,对危险化学品行业领域10人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安监办、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将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分析研判生产安全事故规律性和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同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措施落实,促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范文6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占地面积:亩

工程位置:

设计规模:

排放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198-2002)一级A标准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设计单位:天

开工日期:2010年 月

二、制定创建目标、工程质量目标

1、创建市级文明工地、市级安全文明观摩工地

2、争创建筑工程鲁班奖

三、计划及组织

1、计划

安全文明示范工地工作实施由创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领导小组按照创建设计方案的总体要求来落实责任并具体实施,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施工队伍管理

2、建立健全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管理机构,成立领导小组

创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一项基础工作,为此项目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编制了安全文明示范工地实施方案,并专门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安全生产

建筑工地因露天高空作业、管槽作业、交叉作业和操作等特点,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给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应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监控和安全预防,并要求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绳穿防滑鞋,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在施工前根据施工计划,对工程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1、制定安全目标及责任

1.1目标:确保零伤亡,严控重特大伤害事件,创建市级安全文明观摩工地

1.2责任:为确保安全生产,我项目部按照责权利原则,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市政府及集团有关文件和精神,将责任层层落实、分配到人,各司其职,使安全管理工作健康的向前发展。具体责任如下: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统管全局,对施工过程中的任何有关安全问题做出决策和指挥,领导和协调项目部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安全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主要管理者同时又是直接责任人。对施工全过程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给与纠正,检查并督促安全工作,及时汇报并不断巡查。

技术人员:负责安全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及时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检查执行情况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施工现场顺利的开展工作,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本着为集团负责、为自己负责的态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制定相应安全制度,以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2.1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2.1.1作业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人员应将分部分项工程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队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1.2安全技术交底要有针对性、指导性。

2.1.3安全技术交底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经交接底双方签字确认,严禁代签。

2.2安全检查制度

2.2.1每周二、五组织两次安全检查,参加人员范围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安全管理人员。

2.2.2每月组织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参加人员范围包括建设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

2.2.3如遇特殊天气(通过电视、电话及报纸等新闻提前掌握天气情况),必须立即检查,根据情况有权决定是否停工。

2.2.4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必须按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做好书面记录,绝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

2.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2.3.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基础工作,只有通过对施工队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使安全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2.3.2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阶段特点,分阶段对施工队伍进行法律法规、安全基础知识、历史事故、岗位安全、危险源辨识等安全知识培训。

2.3.3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好培训情况。

2.4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2.4.1制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并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4.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符合三级控制、两级保护,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要求。电箱设置、线路敷设、接零保护、接地装置、漏电保护等各种配电装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2.4.3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电器测试仪器,电工必须每天巡视检查,漏电保护器每周进行测试,雨季天气后必须及时进行检测。

3、建立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有四个阶段:自然本能阶段、严格监督阶段、自主管理阶段、团队管理阶段。后三个阶段分别以制度约束、风险预控、安全文化为主要特征。因此,在当前条件下提出开展风险管理,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逐步建立基于闭环过程管理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符合公司安全管理发展现状,是公司加快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安全“可控、能控、在控”的必然要求。

   

3.1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教育培训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通过培训使各级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弄懂学会风险预控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风险预控管理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流程,提高自身安全风险分析和识别能力。

正确理解开展风险预控管理,是对以往安全工作和现有安全管理手段的总结、提炼、延伸,是突出预防为主、实施过程控制、改进管理绩效的科学手段,而不是另搞一套。要处理好风险预控管理与现有危险点分析、标准化作业、安全性评价等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安全工作,学会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达到发现危害、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

3.2建立分层次的风险防控机制

结合项目工程管理层次和安全生产特点,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分层控制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安全风险。以防止高空作业、深槽施工、临时用电、机械伤害等事故作为首要任务,进行重点风险防控。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为目标,重点防控人身伤亡、设备损坏、违章指挥等事故风险;基层队伍、工区、个人重点控制作业过程中的违章、误操作、人身伤害等各类作业安全风险。

3.3建立分专业的风险防控机制

发挥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共同作用,结合各自管理职责和工作特点,形成专业配合并各负其责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组织开展宣贯培训和风险评估,监督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监理、施工、设计等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负责管理范围内的各类安全风险的辨识、分析和防控工作,落实各自职责和义务。

3.4建立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改进。按照管理体系的PDCA循环模式,认真组织制定各阶段施工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工作,注重加强过程监督和偏差纠正,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现下一阶段工作的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3.5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结合实际编制培训计划和方案,使各级人员理解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方法,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为实施风险管理建立良好基础。使各级人员了解与本岗位工作有关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安全风险,提高风险分析和辨识的意识与能力。

3.6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作业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指施工现场、班组、个人等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辨识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源,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控制作业违章、误操作、人身伤害等男权风险,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作业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危险源辨识和预控。

3.7认真开展危险点预控

要认真总结危险点预控管理经验。研究制定规范的危险点预控管理办法。认真完善危险点汇编,不断提高预知预控危险,防范事故的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人为本,真正形成“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很安全”的文化氛围。

五、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主要包括围挡墙、临建设施搭设、场容场貌、卫生管理、环境保护、消防等。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全面遵循绿色施工措施中的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严格管理,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减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临时围墙

施工现场的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伤害作业人员和现场以外人员。因此,必须在施工现场周围搭建临时围墙,实施封闭式管理,围墙内侧严禁堆放任何材料或物品。

2、建筑物围挡

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进行全封闭式围挡,沿脚手架外侧用密目网封闭严密、牢固、平整、美观。

3、信息管理

根据市建委的要求,对施工现场配备视频监视系统一套,分别安装在施工现场主要部位,同时配备了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与监视系统联网运行,全天候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

4、安全警示

为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并提高人员预防安全事故的警惕性,施工现场在大门口、作业区、加工区、生活区等区域设置安全警示牌。并满足数量和警示要求,安全标志针对作业部位进行悬挂。

5、临时设施

5.1宿舍

临时宿舍采用彩钢板房,床铺排放整齐,有专人负责统一管理,保持室内整洁,墙体不允许乱写乱画及乱接电源。同时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按规范要求建设宿舍区、生活区;统一规范文化活动室,并配备了电视机、DVD、乒乓球等文化娱乐用品;统一配置安全帽、工作服;统一配置床上用品;统一配置空调,并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配置杂物架。

5.2办公区

办公区位于施工现场南侧,建有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休息室、库房等4排,会议室1排,均为彩钢板房。办公区正面悬挂宣传标语、口号,办公室内部悬挂部门职责和责任制。

5.3食堂

食堂位于宿舍区内,内设灶台、储藏室,灶台为不锈钢材质(电能),地面为水泥砂浆,并设有排水沟槽,出入口均安装钢篦防止老鼠等进入。炊事人员均取得了健康证,并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和卫生保证措施,项目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查出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人员饮食卫生安全。

5.4厕所

厕所设置与施工现场南侧,采用彩钢板房为封闭、冲水式。并设有专人进行管理,及时冲刷清理,喷洒药物消毒。

5.5其他设施

施工现场设置了饮水区、吸烟区、休息区,严禁在施工区域内吸烟。同时现场还设置了宣传栏、读报栏、活动室、淋浴室等,同时全部使用节能、节水器具。达到牢固、美观、防雨要求,充分体现了施工现场的人文化管理。

6、场容场貌

为了更好的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化、科学化,展现施工现场良好形象。项目部对场容场貌作了严格要求和布置。

6.1大门:按照文明工地相关要求安装了电动门,大门两侧注明工程名称、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同时设立门卫室,实行人员、车辆进出登记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确保了施工现场内部安全。

6.2道路及场区:按照文明工地相关要求,为达到美化环境和防止扬尘,对施工现场场区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处理,并定时进行洒水降尘。大门处设置车辆冲洗池,保持了车辆整洁。场区内设置了良好的排水系统,并保持排水通畅,确保场内无积水。同时对未硬化部位及办公区、生活区前面进行了绿化,工程存土全部用苫盖防止扬尘。

施工现场生活区和作业区及道路全部用彩钢板进行隔离区分,并设立垃圾中转站,所有建筑垃圾分类分堆存放,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由环卫部门及时进行清运处理。

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及加工区尽量靠近,便于了取材方便。存放区根据相关要求设置标识标牌,并按照类别分类存放,摆放整齐,做好防雨、防潮措施。加工区根据操作人员具体及施工需要,设置了定型标准的钢木加工棚,确保加工机具基础坚实牢固,机身水平、稳定、可靠,内设有标准警示标志、电闸箱和照明设施。

7、现场防火

施工现场火灾隐患较多,是消防防控的重要场所。为此,项目部建立健全消防责任制,落实到岗位,并制定了施工现场用火、用电、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根据消防要求设置相应数量的灭火器具,定期检查确保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

8、综合治理

根据要求设立了维稳办公室,负责施工现场稳定及周边协调工作,现场采取不扰民措施,避免扬尘、噪音、光线等扰民情况,中高考期间晚八点至次日早八点严禁施工。施工现场管理、操作人员按照要求统一着装、配戴胸卡及安全帽,安全员佩戴袖标带黄色安全帽。施工现场聘用专职保安人员,负责门卫管理,对进出人员进行管控。

9、卫生防疫

施工现场建立了防疫应急预案,配备了急救箱等急救药品,并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卫生防疫教育,发现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定期对食堂、厕所、宿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办公区、生活区安排了保洁人员,负责卫生清扫和保洁工作,并设置了灭蝇、蚊等实施,确保环境卫生。

10、环境保护

工程施工不可避免的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遵照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对场区进行硬化处理,并经常洒水降尘。

建筑物施工采取全密闭施工,防止扬尘。

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垃圾或其他物品。

食堂设置隔油池,并及时清理。

施工机械、机具等使用所产生的噪音采取了消声、隔声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降低。

进场车辆禁止鸣笛,装卸是轻拿轻放。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范文7

关键词: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城市公共交通;风险全过程管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几年已接连发生重庆万州“10.28”城市公交车坠江和贵州安顺“7.7”公交车坠湖事故,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凸显出城市公交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方面仍比较薄弱,有待强化[1]。为有效管控风险、加强隐患治理、降低责任事故,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城市公交安全运行,本文提出建立基于风险全过程管理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从定义、逻辑思路、相关理论基础、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核心要点等方面对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行阐述分析。

1体系定义,逻辑思路及相关理论支撑

1.1定义

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指以风险全过程管理为基础,对因风险管控措施失效而形成的各种隐患进行分级分类、编制排查项目清单、制定排查计划并组织实施、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隐患整改情况反馈、隐患整改情况的全过程,以及文件管理、评估修订、评审改进相关配套措施的总和。

1.2逻辑思路

风险全过程管理是指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和突发事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城市公交行业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充分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成果,进一步向后延伸风险管理的大链条,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全过程管理。这一理念下的风险管理,包含了从风险的产生、辨识、评价、控制、转化、消除的全过程。其中风险转化包含了多种风险形式的转化和演变,包括转化成隐患、诱发突发事件、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等。风险全过程管理的路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在风险全过程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也是其与传统意义上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本质不同。从承上的角度看,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更强调与风险管理阶段的衔接,强调排查对象是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通过这种排查,及时排查出隐患(风险的第一种转化形式),并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促使隐患得到整改,风险得以消除,见路径2(举例:在行车前发现车辆制动出现故障,及时报修消除隐患)。路径2中还包括另一种情况,即隐患已经发生到一定阶段,称为突发事件征兆,但是还未引发突发事件(举例:行车中车辆制动发生故障,及时发现后立即通过行车制动减速靠边停车,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从启下的角度看,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连接风险管理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的纽带。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的总纲及指导文件,而风险评估结果是应急预案编写的前提条件之一,常暴露的、危害后果严重的隐患及企业曾经发生的事故是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当存在的隐患未及时进行排查、治理,则有可能进一步形成突发事件(风险的第二种转化形式)。届时,如果应急预案已经提前预判了相关情况,并制定了有效的应急措施,则可能使突发事件得到顺利解决,不会进一步上升到事故,或者尽可能避免大事故、次生事故或者更严重后果,见路径3(举例:车辆在下坡过程中突然制动失效,驾驶员根据应急预案遇到类似情形时的相关要求,合理利用路边障碍物实现减速乘车,成功避免发生更为严重的人伤事故)。当风险未能成功的通过路径1-3减少或消除,则只能通过事故的形式爆发出来。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本质要求就是通过加强风险-隐患-突发事件-事故的全过程管理,抓住路径中的每一个关键控制点,实现风险的消除或软着陆。

1.3相关理论支撑

(1)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安全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传统的安全风险管理程序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管理对策选择、执行与评估四个阶段[2]。(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企业通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建立过程包括初始评估、策划、培训、实施、自评(检查)、改进与提高六个阶段[3]。(3)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是基于我国长期以来安全领域管理实践,在传统的风险管理的链条上,重点强化了隐患排查部分的内容,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管理思维。包括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部分内容[4]。(4)应急管理生命周期模型应急管理生命周期模型(MPRR)包括减缓、准备、响应、恢复四阶段。其中减缓阶段是预防突发事件的阶段,也是应急管理全过程的起点阶段,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和脆弱性诊断、隐患排查[5]。

2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2.1必要性分析

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可以从国家层面、部级层面,地方层面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双重预防机制的深入推广以及应急管理风险前端管控的需求。(1)国家层面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6],要求建立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和预案体系。2020年9月19日,GBT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7]正式,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实施。相对于旧版本,修订版本更将强调了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关报告编制模板,标志着企业应急管理与风险管控的联系将更加紧密。2020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委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草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要求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还明确提出要加强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规范性及信息化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2)部级层面2018年8月,《平安交通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8]明确指出:“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同年,《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9]《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暂行办法》[10]正式实施,对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及其监督管理,隐患排查、整改及其监督管理做了规定,并明确要求在各细分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隐患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中,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逐步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2020年1月,《2020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要点》[11],其中第5点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深化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推动重大隐患清零。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部对建立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的高度重视。(3)地方层面双重预防机制目前已经在山东、河北、河南等部分省份大力推广。各地市应急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推进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以山东省为例,原省安监局先是组织编制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通则、细则,后又遴选部分标杆企业,并指导编制了包括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企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2019年,应急管理厅又出台了《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指南》[12],明确了检查的重点内容、方式方法、程序规则、处置措施,为全省双体系执法检查提供标准支撑。

2.2可行性分析

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的可行性主要包含实践方面的可行性和技术方面的可行性。(1)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等相关理论实践取得初步成果自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13]提出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起,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已经在国内推行十年。2016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14],对原考评员实施办法、考评机构实施办法和考评发证程序等内容统一进行了规范。2018年又推出了城市客运等各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细则,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在持续的政策推动下,多数规模以上城市公交企业都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达标。双重预防机制2016年由书记首次提出,之后在山东、河北、河南等试点省份深入推进。其中山东省起步较早,推广力度较大,截止2020年底,大部分省内规模以上城市公交企业已初步建立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成果,为进一步推广风险全过程管理理念准备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可以避免20世纪末安全管理体系引入中国初始阶段遇到的水土不服的尴尬。(2)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经过风险辨识,企业往往会分析出多达成百上千个风险,同时这些风险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仅靠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也是堵漏洞式的缺陷患排查管理长期占据主流的原因。但现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能满足风险隐患信息化管理的技术要求,而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新设备在公交安全上的应用,在提升公交本质安全的同时,也大大加强了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控能力。这一切都为风险的全过程管理准备了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

3核心要点

3.1将风险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控措施既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产出成果,也是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基础内容,是联系二者的纽带。风险管控措施分为工程技术措施、培训教育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五大类。应针对具体风险所制定的管控措施,采取合理的隐患排查方法,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展开排查。当然,这并不是需要排查内容的唯一来源,事故数据、近期安全工作重点同样也是确定排查内容,制定排查计划的重要依据。

3.2保证隐患排查、治理的层级与风险管控层级的一致性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层级划分应是一致的。风险管控是根据风险大小和职责权限合理界定管控层级和岗位,是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公司、部室乃至个人岗位各个层级的全面落实。风险管控是划分责任,而隐患排查治理则是在相关管理责任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履行公司、部室、岗位各个层级管理责任的具体方法、计划、措施等。

3.3充分结合城市公交行业安全风险特点落实隐患排查治理

从人、物、环、管四个方面对城市公交行业安全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城市公交行业安全风险具有动态性、多变性、关联性等鲜明的行业特点。隐患是风险的转化形式之一,安全风险的特点决定了隐患的特点,也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安全风险时间与空间的动态性,要求城市公交驾驶员应具备一定的隐患排查治理知识及能力;安全风险的多变性导致隐患排查内容需要及时更新,要求城市公交企业应实现风险隐患的信息化管理并建立相关的内部沟通机制;安全与运营、能耗控制等业务目标之间的关联性,要求企业合理确定隐患排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方式与方法。

3.4将风险隐患信息作为应急预案体系修订的重要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工作,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是编制的前提条件。在完成风险评估报告时,应充分结合行业特点进行系统分析,树立底线思维,全面分析不同情境下的不同风险以及可能导致的隐患,从而为有效预判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创造条件。应急资源调查本质上也是一种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考量,通过应急资源调查,识别并补强其中的短板(隐患),可有效支撑应急预案各种应急处置措施的有效实施。

3.5建立动态全面的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库及风险隐患追溯机制

应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建设安全生产智能装备、在线监测监控、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等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企业建设风险全过程信息化追溯体系。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库应实现风险的识别、记录、提示、及隐患的排查、记录、整改及综合信息分析处理功能,实现实时更新,在线分层级跟踪管理,全过程追溯。应建立风险隐患追溯机制,实现每一起事故(事件)、每一个隐患(问题)都能精准找到对应的源头风险。

4结语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范文8

【关键词】电网运行;重要客户;安全;风险管控

1 电网风险管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电网日益发展,基建、技改、计划检修等设备停电造成电网运行方式薄弱,供电安全风险增加。尤其电网运行风险管控方面没有标准的制度,没有规范的流程,各部门对电网运行风险防范措施有限。造成电网风险协同管控能力严重不足。为了加强重要电力客户供电安全,防止电网事故引发的重要电力客户次生事故发生,建立一套电网风险评估、预警、管控全过程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地区电网风险协同管控的需求日益迫切。

2 电网风险管控流程机制

为了强化电网运行风险管控,结合马鞍山电网的实际,制定了《马鞍山电网运行风险评估及管控规定》、《马鞍山电网重要电力客户调度运行管理制度》,规范做好风险识别、风险分级、风险监视、风险控制工作。以标准化、流程化管理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建立了一套电网运行风险分析评估、预警、管控的闭环管理机制[2],对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电网运行风险协同管控实施标准流程化管理,实施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

2.1 风险分析评估

公司调度部门根据年度电网现状开展风险分析,提前掌握可能的电网风险,形成年度电网风险分析报告。利用年度电网风险分析报告,结合月度停电计划编制工作,分析次月度电网设备计划停电可能带来的电网运行风险,梳理可能达到地区电网三级及以上风险的项目,然后结合电网周停电安排、检修工作申请票批复,滚动开展周(日)电网运行风险评估,修正月度风险评估结果,准确评定电网运行风险等级。

2.2 风险预警

公司调度部门月底前在公司月度生产会通报下月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报告,并按要求向安质部、运检部、营销部行文报备,每周三前下周地区电网一至三级运行风险。计划检修方式造成地区电网三级及以上风险状态的,地调在检修申请单批复前向重要电力客户下达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通知单并取得回执;涉及县级电网运行风险的,由各县调下达重要电力客户运行风险预警通知单;对于省调涉及地区电网运行风险的,地调及时跟踪应对并制定风险预警单明确防控措施。

2.3 风险管控措施实施

公司安监部门每周五前组织制定地区(包括县级)电网下周运行风险管控措施,并在公司内网网站“电网运行风险预警”栏公告。各相关部门每周五在公司周生产会上签收下周预警通知单,并组织相关单位落实预警通知单措施要求,在下周一调度早会上汇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实现电网运行风险预警和防控的闭环管理。若设备计划停电检修使高危及重要用户、铁路牵引站等供电可靠性降低,由营销部门在停电检修前提前告知,取得用户书面回执后才开展停电检修工作。

3 案例分析

今年五月份,公司成功应对一起地区电网一级风险,安徽主网三级电网风险管控工作,是实施地区电网风险协同管控策略的成功实践。

3.1 停电背景及风险概述

220千伏当长4831、当荷4832及当阳4837、4838线路(即马鞍山南部电网)均接入500千伏当涂变220千伏A段母线;220千伏当采4833、4834,当苏4835、4836线路(即马鞍山西北部电网)均接入500千伏当涂变220千伏B段母线(见图1)。为消除马鞍山西北部电网在当涂变220千伏母线检修方式下运行风险,计划安排5月中下旬,220kV当采4833、当阳4838线当涂变侧线路交叉互换,工期10天。本次停电220kV当采4833/4834线、当阳4837/4838线四线同停,马鞍山西北部电网仅靠同塔双回220kV当苏4835/4836线与系统联络,在N-2故障下马鞍山西北部电网将与系统解列(见图2),为地区电网一级风险,安徽主网三级电网风险[3]。

3.2 风险协同管控策略实施

3.2.1 调度部门依据年度、月度、周检修计划结合电网运行方式年度电网检修方式可行性分析报告、月度风险辨识定级,并根据周停电计划同步下周电网风险预警和高危客户通知单。

3.2.2 公司安监部制定保电总体方案,运检部、调控中心、营销部、物资中心及相关县公司制定保电方案,公司办公室负责舆情应对及宣传报道方案。运维部组织变电输电专业对相关线路及变电站开展特巡,通过恢复220kV站点有人值守、输变电设备专项红外测温特巡、全线流动巡视重点区段专人蹲守等方法确保保电方案的有效实施;调控中心开展桌面推演落实电网事故处理预案,调度监控加强相关变电站信号盯守特巡,经事故稳定计算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并严格断面潮流监视控制。

3.2.3 公司安监部积极联系政府部门进行风险报备,同时营销部门统一对外高危客户风险及时间变更告知并取得回执。本次换仓改造工程因塔材到货及天气原因造成计划时间一再改变,调度部门针对计划变更相应电网风险改期及顺延,三次均向公司相关部门及所有相关用户风险预警并取得用户回执。工作结束后由调控中心通知相关单位解除风险预警,完成风险闭环管理。

4 结束语

马鞍山公司通过建立电网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并从预警的形式、内容及管理进行规范,有效的促进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降低电网在非正常方式下的运行风险,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关口前移,强化了电网运行的风险管控,更好的实现电网安全运行全过程可控、能控、在控。从而建立了以科学防范为导向,流程管理为手段,全过程闭环监管为支撑的全面覆盖、全程管控、高效协同的调控运行风险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马鞍山市经信委关于对马鞍山地区电力重要用户进行备案的批复[Z].马经信资源〔2015〕11号.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范文9

1、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本文结合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的特点,通过查询相关论文文献法、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将机电安装工程风险识别的结果按照人、设备、技术、管理和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划分,按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划分结果。

2、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先用比较常用的是安全检查表法、一般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定性风险评价,应用概率风险评价法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确定1、2、3、4、5级风险等级。

二、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风险应对及控制

1、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主要是指经风险评价,显示该项目的风险非常大,且没有合适的措施去控制风险时,通过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的实施方案,来遏制风险的一种策略。该方法是一种消极的应对风险的方法,是最简单的规避风险的方法,但是对于机电安装工程项目而言,如果放弃项目或停止项目,将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2、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也称为分担风险,主要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手段,将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从而减少自身所承担的风险。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转移方法主要有:(1)财务性保险类风险转移,主要是指建筑施工方通过签订保险合约向保险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由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目前国外经常使用的险种包括:安装工程一切险、雇主责任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十年责任或者两年责任险等,而我国的保险机制及险种同国外还有差异,尚不够健全。(2)非财务性风险转移,主要是指除财务性风险转移之外的风险转移策略。主要包括出售、发包、分包及运用合同条件等。

3、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主要是指采取各种防控措施来杜绝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的发生,该方法是一种主动的风险应对策略,在机电安装企业较为常用。预防风险的策略主要有两种手段:有形手段和无形手段。有形手段主要包括:防止风险因素出现和减少已存的风险因素及隔离风险因素。主要是在施工前,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减少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各类风险要素。隔离风险要素,主要是采用将风险要素同人、财、物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隔离,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隔离或错开的方式,将人、财、物隔离,已达到预防损失的目的。预防风险的无形手段包括:教育法和程序法。所谓的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而达到风险预防的目的,减少损失。程序法主要是指以制度化的方式从事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活动,预防风险的发生。

4、减轻风险

减轻风险主要是从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出发,即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尽量减少风险发生后所带来的损失。

5、接受风险

接受风险也即风险自留,该方法是一种由风险主体自己承担风险后果的策略。在制定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应对策略时,对于一些无法回避风险,且能获得较大收益的项目,一般采用这种风险策略。

6、储备风险

储备风险主要是指根据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和规律,提前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急措施和方案,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出现与计划偏离的情况,可启用后备的应急措施进行应对,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后备措施主要有两种:费用后备措施及技术后备措施。

7、监控风险

监控风险就是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结构风险状况的监视和控制,该方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跟踪及识别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风险因素的变化,进而动态掌握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

三、结束语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范文10

一、总体要求

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思想,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着力减少重大风险点(源),降低本行业安全风险,构建形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实施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和要求,努力实现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和事故总量、死亡人数“两个继续下降”的目标,全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主动防范。加强动态监测,提高发现和识别风险隐患的能力,加强风险防范的顶层设计,未雨绸缪,明确每个阶段风险管控的重点,把握住风险化解的时间窗口,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作为,防患于未然。

(二)系统应对。建立新型风险管理体系,将防范化解风险作为系统性工程进行战略谋划,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视角进行系统规划,事前加强风险的评估、预判和防范,事中加强风险的应对与处置,事后加强风险免疫和管理能力建设。

(三)标本兼治。针对各类风险,既要从治标上化解风险,更要从治本上控制风险。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风险管理、处置和分担上的作用,避免风险向政府转移或集聚。立足抓常抓长,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四)守住底线。坚持底线思维,抓早抓小,做到心中有数,不忽视任何一个风险,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充分估计风险发生最坏的可能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底线。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成立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贯彻落实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做到不留死角和盲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重点任务

(一)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机制。一是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坚持常态化全面梳理排查风险隐患,制定排查工作制度,落实排查主体责任。要强化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全面排查、重点抽查、跟踪复查。列为重大风险隐患的要建立工作台账,持续做好跟踪复查。二是风险隐患评估机制。构建风险隐患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认真分析事件本身的危险性、相关利益群体、触发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社会影响程度等,科学开展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三是风险隐患预警机制。对风险隐患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监控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研判风险状态。建立风险隐患预警等级体系,提高风险隐患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前采取防控对策,防范风险的发生。四是风险隐患处置机制。根据对风险隐患评估的等级,做好各方面的防范应对准备,制定相应的处置化解方案,落实防控措施,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同时,督促相关单位抓好落实、定期检查、常态化督查。五是重大风险规避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中分散决策优势,发挥多元主体分担风险的优势,从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制度安排上规避重大风险的形成,避免各方面风险不合理地向系统传导、向政府积聚。

(二)深化建筑施工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打建设单位规避招标,不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监督手续、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关资质的施工企业;严打施工、监理单位严重做假、无相关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严打工程项目不认真执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事故报告等制度规定,“安管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行为。聚焦高支模、深基坑、起重机械、地下暗挖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开展建设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三)加强既有房屋使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开展老楼危楼安全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排查建筑年代较长、建筑标准较低、严重失修失养的居民住宅,督促房屋产权人及时有效治理安全隐患。加强对物业服务质量的管理,重点督促物业服务公司开展电梯维保和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排查是否落实火灾防范措施,消防水源是否充足、消防设备是否完好有效,同时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督促物业企业做好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严禁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建筑首层门厅、楼梯间、公用走道等室内公共区域,整治违法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情况。

(四)加强村镇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危房全面排查整改,对存在的问题逐项建立台账,落实整改责任,按照“立行立改、边查边改”的原则,实行动态监管,做到动态清零,确保不留死角,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不住危房,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

(五)加强城镇燃气、城市供(排)水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对城镇燃气厂站、管网等设施运行安全和用户燃气使用安全等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燃气生产经营场所各类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情况,危险源、危险场所安全监控措施落实情况,消防、用电、仓库管理情况,以及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执行情况、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指导供水企业全面排查供排系统,强化供水管线、水厂、泵站等重点设施的安全防护;指导供水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重点时段的供水调度及应急水源调配;指导供水企业加强供水水质监测项目和频率,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营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行业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落实监管职责和行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化解推进落实机制;做好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有关工作;组织实施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逐项分解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强化重特大事故指标刚性约束,实行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二)严格实行安全风险管控。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和事故隐患排查分级标准体系,认真排查评估本系统安全风险,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建立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明确落实安全管理与监管责任。督促落实安全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将每个风险点按照风险等级逐级落实到岗位,制定和采取具体严密的安全管控措施。全面排查各类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按照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的要求治理隐患,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账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

(三)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各类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摸排安全风险,切实整改问题隐患。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范文11

1 大力宣传安全风险管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为确保让每名干部职工融入到安全风险管理的氛围中。车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了安全风险管理动员会,成立了车间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制定了《车间安全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两手抓、两不误”的贯彻实施模式。车间以专题会、生产会、周例会、班前讲话等各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大力宣传安全风险管理知识,让职工理解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提前预防、控制不安全因素,提高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

在车间学习、研判的基础上,组织干部职工共同学习《工务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宣传手册》,发动全体职工开展安全风险源点研判,在全车间范围内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大讨论活动,组织车间全体干部职工183人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知识考试,通过考试检验了学习宣传的效果,深化了车间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2 盯控关键,抓好风险研判

车间、班组发动干部职工围绕“五大关键,十三个重点”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安全风险的排查,结合线路工作特点,重点突出旅客列车安全、施工、防洪、防胀、防断、撞养路机械等高风险环节,抓住巡道、关门防护、上道作业人员等关键岗位的标准化作业,强化落实病害设备检查、处理措施,控制管内关键部位(生产场所)的劳动安全卡控等全面排查,不留死角。

根据风险类别、发生频率、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合理确定高度风险、中度风险、低度风险三级风险。班组每月按时上报车间安全风险点的排查情况,由车间进行汇总梳理,形成车间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同时向各工区公布。

车间对查明的安全风险源点,采取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逐一分析风险致因、可能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并综合分析不同风险及其来源的相互关系,以及现有措施的有效性。根据研判的风险事件,按照设备质量标准和职工作业标准,分系统、分层次周密制定控制措施,切实做到标本兼治,有效化解和降低风险。

车间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遵循优先顺序,优先采取危险消除和预防措施,继而采取后果控制和应急措施,并注重临时控制和长期控制相结合,实现关口前移、超前防范。

3 结合实际,将安全风险管理深入日常管理工作

车间安全风险管理实行动态管理。每日施工作业开始,施工负责人结合班前试问,对照《现场重点岗位风险辨识卡》开展班前安全讲话、抽问,并针对《安全风险重点控制揭示牌》中的相关内容,对施工作业项目存在的安全风险重点进行强调,让每名作业人员熟知当天施工作业项目的安全风险重点。

对于风险检查情况,有危及行车安全隐患的问题检查人要现场落实处理,并全程参与。车间在每周例会上会对管内各班组、各作业项目完成及风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本周盯控重点。由车间管理人员、工区工长严格按《车间安全风险管理办法》规定周期对照车间《安全风险检查表》逐处进行有记录的检查,在次周例会上进行检查处理情况汇报,同时由车间调度录入电子库,便于掌握管内风险源控制情况,并保存原始检查记录表。

为保持安全生产的高度敏感性,针对季节更替、工程改造、设备更新等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车间结合月度生产会,每月定期召开安全风险评估会,对各工区风险源点进行评估,确保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点逐一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危险,确定风险等级,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评估,依据评估结果,调整风险等级。

如车间对管内因更换曲磨轨、长轨条,应力发生变化有胀轨迹象被列为中度风险管理的16处曲线,因前期车间集中力量进行应力放散12.115km及应力调整9.68km,车间将该处降低为低度风险进行管理。随着气温升高,由于线路上存在道碴不足、线路易胀轨跑道等隐患,车间将原定为中度风险管理的16处缺碴地段升级为高度风险源,要求各班组严格盯控,严格无缝线路的管理工作。随着防洪工作全面展开,车间将管内11处I级、34处II级、13处III级看守点列为车间环境风险源点进行严格管理,同时要求跟班组将未列入防洪巡守点地段进行排查,严格对管内线路做到一处不漏一米不漏的进行盯控。

4 严格盯控,定期研判,确保车间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控制的取得实效

车间在设备整治方面围绕局工务系统提出的“六大维修养护理念”加以实施、控制过程,确保设备整质量有保障。在管理方面加大了对作业人员劳动人身安全管理,尤其强化了对单岗作业、劳务工等的安全管理。

对作业、管理方面等可能造成劳动人身安全的风险,车间、工区利用揭示牌等形式实行长期全面卡控,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可控。作业风险评估达到中度及以上时,应立即重新组织修改施工(作业)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措施制定后,再次组织评估,直到风险可被接受。作业风险评估出现低度风险时,应注意监控,落实防范措施,消除风险点。风险管理,由车间主任、副主任每月根据技术规章管理、施工审批等相关办法,进行自查。对设备、环境方面存在的风险,车间按照高度、中度、低度等级,确定等级负责人,建立风险源点卡控检查制度,定期进行检查。

环境、设备风险经过有效整治后,在观测一定时间的设备稳定后,由车间主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逐处现场核实,制定一定时间内的检查监控措施后可以降低设备风险等级或者取消设备风险控制。设备风险源点经过整治后效果仍旧不良,且有向严重方向发展趋势,一是积极向段相关部门反映争取彻底整治。二是由车间主任带队现场诊断,提高风险等级控制,制定更加严格检查监控措施并实施。 对管内新增设备风险源点,由车间主任带队现场诊断后纳入设备风险控制表进行相应等级控制。

4.1 高度风险――负责人车间主任

由主任(不在由副主任、或主任指定车间干部按规定时间定期检查)进行每周不低于一遍检查并且督促整治、处理,责任工区(作业组)每周不少于一遍检查(不和车间同步);并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对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4.2 中度风险――负责人车间副主任

由副主任按每月不少于二遍检查(副主任外出组织施工,则由车间主任或管理人员落实相关检查规定),并且督促落实责任工区、作业组及时整治、处理。工区每周不少于一次检查(不和车间同步)。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比照高度执行。

4.3 低度风险――负责人车间管理人员

由车间管理人员每月不少于一遍有记录的检查,并且督促工区、作业组有计划安排整治、处理,工区每月不少于一遍(不和车间同步)有记录的检查。

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范文12

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概述

石油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发生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明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流程,规范操作,可将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第一,人的安全可靠性。对于生产过程每一个环节,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保证自身安全;第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设备是石油化工顺利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因而需要时刻保证生产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第三;环境的安全可靠性。保障设备、人员所处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因环境因素引发安全事故;第四;制定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纪律严明,避免因管理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价报表,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将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1]。一般风险控制措施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即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做好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第二,控制故事损失扩大的措施,即在事故发生以后,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挽救措施,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从而降低损失。

2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

2.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内容

第一,采用先进工程技术手段实现安全生产,控制生产风险。工程技术措施是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优化方案,主要通过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来控制安全生产中的风险因素。例如,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可采用防火工程、消防技术等先进技术措施,做好风险控制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第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人为因素在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标准设备管理制度、员工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制度,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化工生产安全性;第三;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影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企业需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和职业道德素质,以此降低安全生产风险。例如,企业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讲座、讲坛等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优秀石油化工生产人员的工作事迹,以此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心;第四,加强个体防护措施管理。

2.2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是将风险程度作为参考依据,风险程度一般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险。在制定控制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安全性和合理性。针对轻度风险,风险控制措施为:保持石油化工生产现状,检查生产设备,找出风险原因和解决方案,并作好记录;针对中度风险,一般根据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控制风险;针对重度风险,首先要整理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清单,清单中需要包含风险名称、风险现状、风险级别、责任部门和相应的风险改进措施。同时,还要制定包含风险名称、改进目标、改进指标、改进投入资金、实施时间和负责部门等条例的风险控制方案,严格按照风险控制方案执行风险控制措施,保证责任到人,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以后,还需要由该项目的负责人对实施结果进行审核评定,主要审核指标包括技术措施完成进度、完成质量和资金投入等,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2.3风险信息更新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繁多复杂,生产过程存在易燃、易腐、易爆炸以及有毒性等风险,易引发安全事故,因而企业要及时更新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信息,以便做好防控风险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例如,企业每年定时对常规化工生产活动进行一次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2],主要审核过去的风险评价是否完善、是否全面包含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风险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扩充等,进行必要完善后制成风险评价报告。针对非常规性、作业复杂、危险性较大的生产活动,在每一次开工前就需要对生产活动进行风险评价工作,确保生产设备安全可用、生产环境适宜等,并将其制成可行性报告上报给上级领导,得到审批后才可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