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鲁迅小刺猬

鲁迅小刺猬

时间:2023-05-30 09:26:28

鲁迅小刺猬范文1

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就想在心里给他一个特别的称呼,以区别于其他人对他的称谓。但是,男人往往不屑:这种命名欲,相当于小狗撒尿――仅仅是从称呼上将对方划到自己的领地。这种心态,王戎之妻的话可为代表:“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翻译成市井白话就是:“你是我的,我不黏糊你个老东西,谁能黏糊?”

爱称应该是最具个性的。如果女人实在不好意思或者担心对方无法接受,只能在前面附上漫长的定语,以示区别。许广平在给鲁迅的第一封信中落款为:“谨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这是3月11号的信。到了3月15日,这落款便成为“小学生许广平”。4天的时间便跨越了两个定语,至少说明了内心进境之神速。不过,简化并不是亲密的惟一特征。5天之后,落款变成了“鲁迅先生的学生许广平”,这一下是把自己和对方连在了一起。至4月10日,许便自称“小鬼许广平”,并注明“鲁迅师所赐许成立之名”,昵近之意,溢于言袁,又有些谨慎的收敛。不过“小鬼”之谓,已进入爱称范畴。这种两个人创造的暗号,旁人看似明白,个中人心已跌出云外,兀自起伏了。

爱称进入第二阶段,往往有强买强卖的风范。最典型的便是把自己划归对方,“你的”、“全是你的”。从想让别人归自己,到一定要把自己归别人,绝不讨价还价,还替对方计算损失。恋爱的人其实是最不自私的。

一般来说,北方女友之间喜欢互称“宝贝儿”,而南方女友之间则常互称“亲爱的”。但是,这种恋人之间典型的甜言蜜语一旦到了男人的嘴里,就被普遍降级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在旅行团中,亲见一位自来熟的北京大哥当着媳妇的面,招呼几位女性团员商量晚间节目,他很自然地大喊:“亲爱的们,咱晚上是泡澡还是打拖拉机?”

当然,也有文雅男士获得爱称的高级段位,基本上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地步。鲁迅和许广平互称“小白象”和“小刺猬”算是比较平淡的,有一封信中还插入了算术等式:“小刺猬=小莲蓬=小莲子”。徐志摩对陆小曼的称呼繁复花哨,令人叹为观止:“眉”、“小龙”、“龙龙”、“我惟一的爱龙”、“眉爱”、“爱眉”、“至爱妻曼”、“眉眉至爱”、“爱眉亲亲”……徐志摩称呼自己也令人目眩:“摩祝眉喜”、“摩摩祝眉眉福”、“摩问眉”、“你的顶亲亲的摩摩”、“汝摩”……

张爱玲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恋爱不过是夸大一个人和他的同性的区别。爱称是世界上最小范围的黑话。在情爱之下,人已昏昏,但求剖心吐胆,不再受俗法约束。

恋爱是我们自找的瘸,爱称便是那只拐。没有爱称的恋人,似乎总少了些可供挥霍的资产。胡兰成对张爱玲从来没有面时面的称呼,就算被迫叫了一声“爱玲”,也狼狈得很。身为男人,他也许从来就没有迷乱过,一直在细细把玩。

鲁迅小刺猬范文2

我的爱谁做主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个大雪飞扬的冬日,河南汝州市二中校园内,常俊曙踱着方步,高声朗诵诗词。教学楼栏杆前,密密麻麻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吟罢《沁园春・雪》,常俊曙意犹未尽,又朗诵宋代诗人洪适的《生查子・腊月到盘洲》。这一年,常俊曙高考第一次失利。他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若无其事地走过。尽管没有考上大学,但他一直崇尚“真性情”,还非常期盼能有古代文人的一袭长衫,“那样,就更潇洒飘逸了”。“雪中狂人常俊曙”的声名,就这样不胫而走。

29年前,常俊曙在河南省汝州市一个叫关庙的村子出生。他从小受身为小学教师的父亲的启蒙,喜欢唐诗宋词。姥姥给他讲牛郎织女、狼外婆等民间故事,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中学时代,他开始阅读中外名著,在几位语文教师的引导下,表现出“另类”的思维方式。他写的很多作品被老师当做范文,然而由于“愤世嫉俗”,他的投稿屡屡被退。

复读这一年,每到课间操,许多同学都疲于应付,有的干脆不做。常俊曙郑重其事,如同在搞行为艺术。有同学戏谑他:“你会舞蹈吗?”他点头:“YES!”旁边有人窃窃私语:“神经病。”常俊曙高昂着头,大步走过。还有一年教师节,他在学校走廊的黑板报上写诗一首《致老师》,落款为“常俊曙代表全体学生祝贺老师们节日快乐。”这一“大逆不道”遭到众人讨伐:“你能代表谁?”面对质问,常俊曙一脸冷峻。

这期间,常俊曙接触了鲁迅的作品及鲁迅研究者钱理群的著作。一次,他到语文教师田帅军家请求帮助修改诗文后,郑重其事地说:“田老师,我想上北大!”根据当时的成绩,常俊曙要想考上北大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常俊曙喜欢那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把北大作为自己实现大学梦想的“首席院校”。

2005年秋,常俊曙再次“回炉”。然而,他依然痴心不改,沉迷于诗词歌赋中不能自拔。第二次复读后,他终于通过了三本分数线。由于大部分院校属于私立大学,学费昂贵,他选择了焦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为期三年的专科学习中,常俊曙每次上课总坐第一排,老师请学生上台读文章,他也是第一个积极举手。大二下学期,常俊曙担任学校《新苑》文学社主编,面试新社员时,漂亮、大方的常宁让他怦然心动。当时,他故意刁难,问了一个比较苛刻的问题:“既然你到过缝山针公园,那你即兴介绍一下游览的过程吧。”常宁说到磕绊处,就无奈地笑笑。在常俊曙看来,这羞涩的笑容如同一朵荷花,充满诗意。常宁的加入,让常俊曙内心充满了激情。

一天,开完办刊会议,常宁有点难为情地问常俊曙:“你有自行车吗?”他说:“有。你有什么事情吗?”常宁回答:“我想到校外诊所取熬制的汤药。”常俊曙从五楼搬下自行车,赶到女生楼下,等到常宁,鼓起勇气说:“我送你去吧。”常宁没有拒绝,坐在车后座上,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这位“怪人”。返回学校的途中,经过一条窄巷子,由于常俊曙贴得摊点较近,常宁的脚踢倒了旁边的圆凳子。常宁娇柔地责备他:“你怎么这么坏啊。”常俊曙浑身幸福地发酥,故意将车子往摊子上靠,吓得常宁花容失色,柔拳频落。终于,一个晚上,常俊曙问常宁:“你觉得我怎么样?”常宁说:“什么怎么样?”常俊曙明白对方明知故问:“我这个人怎么样啊?”常宁回答:“挺好的。”“那我们在一起吧。”常俊曙有些迫不及待了。常宁反问道:“你心目中的最美的女性是谁?”常俊曙回答:“白娘子白素贞,《新白娘子传奇》里面的那位。”常宁悠悠地说:“可惜我不是白素贞。你不嫌弃我吗?”常俊曙把常宁拥进了怀中。

那个暑期,常俊曙和常宁在校外租了两间房,为了让女友放心,他坚决主张一人一间。他们购置了锅碗瓢盆,常俊曙非常喜欢吃常宁的拿手好菜西红柿炒鸡蛋、红烧肉焖豆角。寒假时,常宁与老乡们租客车,凌晨回乡。本来睡着的常俊曙被舍友哄起来:“还不快去送人。” 隔着车窗,站在鹅毛大雪中的常俊曙拨通常宁的电话:“注意安全,一定要家人知道我的存在。”常宁流着泪水,哽咽了:“你也照顾好自己”。

春节后,常宁请常俊曙吃饭,一种生疏感油然而生。常宁说:“我的家人不同意咱俩的事情。”末了,她补充了一句:“你真是傻得可爱。”2008年底,常俊曙毕业后数月没有离开校园。他试图挽回这份感情,时常在外语系楼下朗诵古今中外的爱情诗,被人误认为是疯子。

北大寻梦

再见梦中伊人

2009年夏,常俊曙奔着“北大”急速而来,他听说北大保安大队很多保安依靠北大丰富的资源如愿得到了更高的提升。他也想试一试。当了北大保安后,他开始了寻梦之旅。

很快,常俊曙喜欢上了一位北大中文系大四的本科女生。那段时间,他们一起在百年大讲堂观看芭蕾舞《天鹅湖》,到老教授家过冬至、吃水饺。常俊曙还给这位女生买了自行车、羽绒服。可是,意料中的分手,使他受伤的心雪上加霜。

常俊曙想到了读书。他只有通过书,来解开内心的纠结。2010年,由于北大保安试图冲刺硕士研究生考试,北大保安励志哥常俊曙与《站着上北大》的同事甘相伟几乎同时成为了网络红人。2011年,他还在一本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了颇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执著于生命的意义和反抗绝望――试析鲁迅<野草>中的部分篇章》。可是,虽然其他各科成绩优异,却因为英语不过关,常俊曙的考研梦始终没有实现。

在北大,常俊曙把图书馆作为自己获取知识的宝库。有一天,在北大图书馆,新来的女管理员付兰引起了他的注意。付兰对这位痴迷鲁迅著作的文弱书生很关注,她说:“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请吩咐。”甜甜的笑意,顷刻间融化了他的心。“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那种类型的姑娘?”很长一段时间,常俊曙心猿意马。但他又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也许是我书生气太浓了。只此匆匆一面,怎么就能情定终生呢?何况,人家根本就不知道我是谁。”

三天后,常俊曙与几位老乡聚会,竟发现了付兰。“你?”他们几乎同时听到内心的疑问。付兰羞涩地笑了,常俊曙依然瞪大了眼睛。那次聚会,他们聊到了各自理想中的人生。常俊曙说,他想孑然独立,在滚滚红尘中寻找内心真实的自我。付兰则表示,她只是想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可是,就是这么一种简单的要求,看起来也是多么奢侈啊。”付兰淡淡的忧郁,在常俊曙眼里像极了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此后,几次聚会,常俊曙都约上付兰。一颗春心,似乎复活。然而,付兰的若即若离和美丽淡然,让他无法将“爱”说出口。于是,他就想到了写诗:“倘若人生是囚,莫做金钱的囚――终究无味,勿做权势的囚――毕竟太累,要做,就情的囚。守着月光,守着红颜,走到人生的尽头。圆也中秋,缺也中秋。”

他们聊到了对于学习的看法。付兰说:“优秀的人将学习作为一辈子的事情,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或者挫折而放弃学习机会或者失去学习动力。”她还说:“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还是培养性情、滋润心灵的最好方法。在真正会学习的人看来,学习还是健全人格所必须的。” 常俊曙很惊讶:“她对学习的认识怎么和我的认识如此接近!”再后来,熟悉了,付兰经常打趣常俊曙:“学文学的人靠不住,心灵没有培养好,多愁善感倒学得彻头彻尾。”他讷讷难言。看到这副模样,付兰原本一本正经的脸霎时绽成了灿烂的花。后来,常俊曙在诗歌里写道:“我曾怀疑,爱的尽头是恨,多情的尽头是无情。不想,是骗人的,因为总有逼近时的心跳,夜梦里相会的甜蜜。”

进入北大图书馆工作后,专科毕业的付兰一直想自考北大哲学院的心理学专业。常俊曙对付兰的执著精神肃然起敬,他们很快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这里,付兰备考本科,常俊曙则汇编文集《碎步流年》,两人时常忙碌到深夜。

一个夏夜,常俊曙绕着均斋查楼,发现了一只刺猬,就赶紧跑回去对付兰说。付兰不信,他就带着她出楼寻找。可刺猬却一溜烟不见了,他有些失望,付兰在一旁嘟着小嘴说骗人。常俊曙真的着急起来。可是,没多会儿,他又发现了那只刺猬。付兰也高兴了起来。她轻轻走过去,俯下身看着那只可爱的精灵,伸手触摸它。常俊曙在一边喊了声:“咬你!”她吓得手一哆嗦,指尖撞上了刺,她“啊”地一声。常俊曙着急地问:“流血了吗?刺痛了吗?”她没顾上,低头看时,刺猬早就逃走了。付兰顾不得疼痛,一直抱怨常俊曙吓走了刺猬。常俊曙逗她说:“你要是喜欢,待会儿我给你抓一只。”付兰急忙挥手说:“不要不要,人家自由自在的多好啊,不要再打扰它了。”不一会儿,付兰陷入了沉思,喃喃地说:“这里比不上家里。家里有刺猬,有萤火虫,有野猪,有好多好多动物。”常俊曙握着付兰的手,心疼得半天没说话。

在北大,常俊曙非常期待拜访一位北大学者。他就是北大著名教授、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常俊曙很想请钱理群为他的文集写序,可是自己是一位身份卑微的保安,老先生会给他写序吗?付兰鼓励他,你可以试试。根据北大中文系学生的介绍,他获悉了钱理群以前经常走的路线。但是,现在老先生退休了,住在北大之外的宿舍区,只有偶尔前来开会或取信才会到教学区。终于有一天,到北大中文系取信的钱理群被常俊曙拦住了,获悉眼前的年轻保安想出文集,他不由眼前一亮。加上常俊曙说自己非常崇拜鲁迅,也非常喜欢他对鲁迅的研究著作,几天后,钱理群竟真的答应了为他写序的请求。

那段时间,钱理群正在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学文学教育,知道原北大校长胡适要求教员,只要课堂容得下,就不要追究那些为学问知识蹭课的“野学生”。钱理群告诉常俊曙:“中国经济越发展,越需要精神的圣地。这不仅是北大,而且应该是所有大学学院的基本功能与职责。你写北大校园的文章,写北大的悲哀,非常难得。”付兰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为常俊曙鼓掌欢呼不已。

执子之手

让我们一起精神流浪

然而,漫长的等待是痛苦的。三个月过去了,常俊曙还是没有拿到钱理群的序。是老先生忘了,还是因为稿子出现问题导致不愿意为他写?付兰鼓励他:“再等等,别着急。你不是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润色、修改么。”10天后,钱理群告诉常俊曙,序写好了。拿到五千字的序言,看到老先生对他“北大真正的精神流浪汉”的高度评价,常俊曙和付兰泪流满面。他们第一次明白,如此卑微的小人物也可以有“美丽的梦想”,也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在常俊曙的悉心指导下,付兰进入北大哲学院心理学专业学习本科课程。两颗越走越近的心,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可是,生活很快又让他们看到了残酷的一面。

2013年,常俊曙已经28岁了,他和付兰都感觉可以谈婚论嫁了。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常俊曙决定亲自向付兰的父母提亲。而付兰的父母其实早已知道了“未来女婿”的事情,对他进行了热情的招待。那天晚上,一番畅谈后付兰的母亲委婉地对常俊曙说:“我们当地有个习俗,结婚前男方必须买房。”常俊曙表示,他现在工资较低,家里还拿不出太多的钱,况且北京的房价又高得离谱。但是,他对付兰是真心的,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付兰居有其所。事后,付兰没有因为母亲的条件嫌弃常俊曙,反而劝他别多想。

当年中秋节,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因为父母的反对而终止。在北大红三楼阳台,他们在摇曳的烛光中对月发誓:“携手风雨,白头到老。”看到女儿执意嫁给一位穷书生,爱女心切的付兰父母急了,他们下了最后通牒,如果没有房子,就把付兰带回老家。

一直以来,意气风发的常俊曙被现实击懵了。没有钱,爱情可能就灰飞烟灭了。付兰几次含泪向他诉说“家里不同意咱们的事情”,常俊曙为此火了。他陪同付兰在北大校园内的取款机取出了有万里挑一之意的定金10001元。他对自己说:“我要把书出出来,我要让你们看看,我常俊曙并非百无一用的书生。”那段时间,他们约定不再见面。“如果我们彼此不再思念,也许可以不再相见。”可是,两周不到,常俊曙就憋不住了:“付兰,你想我了没有。”付兰淡然一笑:“挺想你的。”见了面,付兰死活不承认自己说过想念的话:“我习惯了,不想了。”常俊曙滑稽地扮了一个鬼脸。他知道,爱情之神最终还是将丘比特之箭射向了自己。

2013年底,付兰在北京一家公司找到一份行政秘书的工作。常俊曙蹬着三轮车载着她替她搬家。他问女友:“人家都开着宝马、奔驰,我却蹬着三轮车,你不觉得寒酸吗?”付兰却一脸幸福地依偎着他:“我不想哭,只想笑。”常俊曙故意对付兰说:“如果这本书不火,我就投湖自杀。”付兰慌了,拿出了自己工整抄写的一百多首情诗。常俊曙惊呆了,一颗濒临死亡线的诗心被死死拽住。

鲁迅小刺猬范文3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在谈到乃师王守仁(阳明)思想的发展历程时说,“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自此以后,尽去枝叶、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为学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视听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江右以后,专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习不虑,出之自有天则。盖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此知之前更无未发;良知即是中节之和,此知之后更无已发。此知自能收敛,不须更主于收敛;此知自能发散,不须更期于发散。收敛者,感之体,静而动也;发散者,寂之用,动而静也。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察精察处即是知,无有二也。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明儒学案》卷十,《姚江学案•本传》)。

在他看来,阳明先生的思想理路是经历了“自此以后”、“江右以后”和“居越以后”三个阶段的,而且这三个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三变”。与此同时,此“三变”乃“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此前,“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先生之学始于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亘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此一变也;“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此二变也;“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此三变也。而且单就“又有此三变也”之第三变而言,即“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显然业已进入到了孔子的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十几年后的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孔子的那种“可以速则速,可以处则处,可以久则久”,“莫之是,莫之非”乃至于“无可无不可”那样一种登峰造极、无以复加或者出神入化的思想境界。也就是说,阳明先生的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孔子的思想也是可以分作前孔子的孔子和孔子的孔子或者少年的孔子与老年的孔子、周游列国前的孔子与周游列国后归鲁、反乎鲁的孔子,哲人的孔子与政治哲人的孔子一样,而且也正像苏格拉底前的苏格拉底与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一样。换句话说,今天为我们所认识的孔子可能并不是一个孔子,而且最有可能是两个,正如阳明先生,作为一位思想家的阳明先生也并不是一个,孔子需要“二变”——而孟子其实也一样,完全分为周游列国前的孟子和周游列国后的孟子——阳明先生却需要“三变”。因而有关于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文献当中,至少应当包含着两种声音,阳明作品中的则相应地应当包含着三种,而为其所对应着的则是所谓“二变”与“三变”。而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或才可能将一部以“孔子之道”为思想主体的儒学说得圆、讲得通,至于阳明先生之一部“致良知”的学问亦然。

谈到“三变”,我们不禁联想到了尼采之所谓哲人的“三变”精神:一变而为“骆驼”,它所遵循的诫命是“你应当”;二变而为“狮子”,它所遵循的诫命是“我要”;三变而为“孩子”,而它所遵循的诫命则是“我是(谁)”。而此“三变”又正可与阳明先生之“三变”遥相响应,珠联璧合,相映成趣,相映成辉。

骆驼是一种反刍动物,正可比喻像尼采这样的古典语文学家,如鲁迅先生所言,它吃的是草,其学需要“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而且也需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从林林总总的古典文献中规规矩矩地领受“你应当”这样的教诲,而不是这项工作还没做得怎么样,草还没有吃多少,就去咀嚼和反刍。子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其实这句话无疑正告诫我们,若想知味、若想“解其中味”,就需要进行咀嚼和反刍,需要品味、玩味、体认和感悟;否则,蔽于一端,流于一曲,食古不化,不知所云,便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事儿了。这是什么?在黄宗羲看来,是阳明先生之“一变”,是最基本最初始的工作;而在尼采看来,它则是一种“骆驼”精神,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进取精神,这是成为哲学家或哲学史家的第一步。而且也应当说是一段时间以来被炒得沸沸扬扬之所谓“学术规范”中的第一规范,其他毋论。如果这一点尚且不能做到,那么又如何进行反刍呢?瞠目结舌,“两目瞠然视,舌强不能对”么?

狮子,毋宁说是刺猬,则是在骆驼精神之上的,只有先成为骆驼,才可能成为狮子或者刺猬;只有先成为哲学史家,才可能成为哲学家。既然成为狮子或者刺猬,则势必要伤人的。但为其所伤害的却是值得它们伤害的人,没有人会把无能之辈确立为自己的对手的。在刘小枫先生看来,“思想的问题,如果不找到自己的对立面,没有可能前进”。但这一认识则显然只停留在狮子或者刺猬哲人的层面。在尼采看来,这样的哲人可以被称之为“对立的思想家”,而且他将其归之为其所谓两种“二流哲学家”之后一种——而前一种则被称为“次要哲学家”:他们“总是按照已有的基本蓝图为现存的建筑大厦建造一个侧翼(能干的建筑师的美德就足以办到)”。在他看来,这样的哲学家、这样的“二流哲学家”或者这样的“对立的思想家”,总是不断地反驳和抗拒以致最后建立另外一种体系来抗拒现有的体系。与此同时,也正像尼采先生之所谓的“酒神精神”,像是个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刺头。而在本文看来,这样的哲学家恐怕要居多,而且这样的学者似不必非要经过骆驼精神这样一个阶段的,而只须对现有的研究成果挑挑拣拣、评头论足,便足够了。挑人家的毛病其实是最简单的事儿了,横挑鼻子、竖挑眼谁不会?而要自己去亲自动手做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又谈何容易?而且其中更重要的是,又有哪部作品值得你去评价?换句话说,谁可以成为你的对立面?真正成为你的“对立的思想家”?说到底是根本不值得去这样做的。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然而成为狮子或刺猬哲人显然又是哲人成长道路上的必由之路。如果看不出人家的作品有什么不足,又如何可以前行和跟进?对此,问题看来只是,敲敲边鼓和警钟也就行了,显然没有必要以此为务——要知道,尼采是相当反对什么“文学批评家”的。而在本文看来,他们不过只是一些个寄生虫而已。狮子或刺猬精神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骆驼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一番独立思考,做一个独立的哲人思想家。当然,“思前想后的思想家,是自己所思所想都是别人已经想过的历史学家”,这也是为尼采所极力反对的。

那么什么是阳明先生身上之所谓“第三变”或者尼采之所谓“孩子精神”?“只有少数几个哲学家例外,他们代表自己、自我成长,只有他们才配称之为思想家”(尼采语)。就拿儒学来说,从根本上讲,它乃是所谓“为己之学”。它需要惊诧和好奇,需要有问题意识,就像一个孩子面对这千奇百怪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一样,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来说话。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人吧。那么何以尼采要“孩子”来譬喻哲人?而且哲人老子似乎也同样习惯于用“赤子”来作喻,这又是为什么呢?一个乳嗅未干的孩子又能懂什么?对此,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曾作过这样一首打油诗《小儿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谁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殊不知,小孩好像比之我们成人更接近哲学家,此正是孔及以太史公司马迁之所谓“述往事,思来者”的“来者”希望之所在。有时候孩子们狡猾得更像是一只只狐狸,大人们不要指望去猜透他们的心思,就像非哲学的大多数人(the unphilosophical many)费劲去揣摩极少数哲人的思想一样。

如此看来,阳明先生之所谓“三变”显然正可比照尼采之所谓“三种精神”。但问题却是,当下缺少的不仅只是“骆驼精神”,而且也同样缺少“狮子精神”;当然更不消说是“孩子精神”了。而牟宗三先生之所谓“没有圣贤的时代”以及没有大师的时代,大概就是指我们现代的知识分子或者学者们没有这三种精神,也没有经历过甚至也还可能没听说王阳明思想的“三变”吧?无论是前“三变”,还是后“三变”。

近来学界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些从事翻译国外哲学名著的人总是在其译作的前言或后记中大谈中国哲学问题,好像自己移译了几本著作便对古今中外的哲学无一不晓,无所不通了。动辙便溜出几句孔子的话来狗尾续貂、附庸风雅,甚至还要继续大谈“中国在哲学”、“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但要知道,中国的确没有黑格尔等西方现代意义上之所谓“哲学”,而且这样的哲学早在黑格尔那里便被定格为终结了。而且黑格尔讽刺和挖苦过孔子思想的话,不正可以证成孔子和老子的哲学不同于西方尤其是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哲学么?要知道,在西方哲学的起源之处,“苏格拉底之死”乃是一个最紧要也最本真的问题;而中国的孔子和老子却活了。西方哲学乃是一门有关于死亡的技艺,就像是基督教之关于上帝之说;而中国哲学则是一门有关于生活、生存和生命的学说,不要忘了——“生生之谓《易》”。而且尼采早就公开宣布说,“上帝死了”。但问题却依然是,“孔子死了”。“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中国的哲学乃是一门政治哲学而且也只有从孔子和老子之活中才能真正找到其根源之所在,正如“苏格拉底之死”。

鲁迅小刺猬范文4

读完一本著作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闰土》读后感范文合集,欢迎大家分享。

《少年闰土》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我读了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中节选的《少年闰土》。

文章主要讲了当时的鲁迅是一位富家少爷,住在城市里,过的是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因为大祭祀值年回老家而认识了一个乡下贫苦农民的儿子——闰土。他们在交往中成为了好朋友。通过雪地捕捉鸟类、海边拾贝、看瓜剌猹、青跳鱼儿等活动,玩的很开心,从而结成了好朋友。但正月过去了,鲁迅必须回城了,就这样,他们分别了。自从闰土走后,就没了音讯,只寄来了一包贝壳……鲁迅也送了他一、二次东西,但从此就再也没有见面。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尘封的大院。童年的鲁迅,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堂的魔鬼,丰衣足食却寸步难行;而闰土则是生活在地狱的天使,生活艰辛但充满快乐。闰土的童年必须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乐。鲁迅的童年虽丰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闰土还可以去做无穷无尽的新鲜事,看无边无际的海洋;而鲁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没有了自由,多少财富都是破铜烂铁。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

《少年闰土》读后感范文二

在语文课上我学习了《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突然有感而发,便写了这篇读后感。

课文主要说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几件事。通过鲁迅的描述,我大概知道了闰土的性格、生活背景、在农村发生的有趣事。

我个人认为闰土小时候活泼自由,惹人喜爱,爱交朋友,对鲁迅以朋友之心真心对待,但有些胆小,遇到人很害羞,不好意思。闰土很会玩,农村有许多玩意。

闰土小时候很可爱活泼,有话就说,从不隐瞒,与鲁迅很好,可是等闰土长大了,变得冷漠了,寡言少语,见到鲁迅也不像从前一样热情了,变得和木头一样,很死板,不像从前一样开朗,与鲁迅有高低贵贱之分了。相貌变得难看了不再有紫色的圆脸充满活力而是变得灰黄毫无光彩,稚嫩的手掌也变得很粗糙还开裂了。与小时候的闰土形成了对比。当老师读鲁迅与闰土二十年后见面的资料,闰土的形象在我心目中突然破碎了。原来的闰土呢?他跑哪去了?后来老师又调出鲁迅与闰土小时候闰土要离开时的图画,我看到鲁迅扯着闰土的衣服不让闰土离开,闰土脚步也格外缓慢,我看出了鲁迅与闰土的情感,虽然不是长久之情。

读了这篇课文,我突然希望自己长大后只做一个普通人,因为我不想失去与伙伴们的友情。不想自己和鲁迅一样失去原来要好的伙伴。

《少年闰土》读后感范文三

今天,我读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一个机智可爱而又勇敢的阳光少年便浮现在我眼前。

本文讲述了闰土与一位富家小少爷的交往过程。与这位丰衣足食的小少爷来比,闰土仅仅是一位穷苦农民的儿子。但是,小少爷的知识浅薄,从来不知道天下的各种新奇之事。而闰土却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不受拘束。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封建礼教对那些小少爷们加以约束,导致他们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见一片四角天空。鲁迅先生正是用尖利的笔锋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据老师说,闰土中年以后却变成了一个痴呆人,我非常痛恨旧社会,把闰土这样一位曾经的阳光少年变成了那样。如果闰土生活在现在该多好啊!光明的社会、没有封建礼教的束缚,他就可以自由自在了。

又从富家小少爷知识浅薄的一面来看,我也看到了当今社会教育的一大缺陷,只把学生们缩在课本的死知识里面,却很少吸收课外那丰富的知识,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现如今,又有多少学生还能像闰土一样在课外知识中尽情奔跑呢?

要是我,宁愿当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也不当富贵,但知识浅薄的富家少爷。

《少年闰土》读后感范文四

我手捧着语文书,津津有味地读着第17课:《少年闰土》,那种对闰土的羡慕之情不自主地流露出来。天哪!捕鸟、看瓜!那可是我一直向往的生活啊!我身在城市里,都市中,一切一切的繁荣,一切一切的假象,都是那么的虚浮无趣。城里人的勾心斗角换来了金钱与权力。农村里人们得真诚待人,虽然贫穷与终日的劳动,但是却幸福美满。

今天,我看了《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看到“他们不知道一些事情,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抬头望望天,哦,不,是天花板,我能感觉我和闰土一样,只是比他多加了一层禁锢而已。

呵!看看吧!我们的城市是如此的繁荣,这些繁荣把我们都关在了“牢房”里——有谁可以光着脚自由自在地踏着溪水,在溪水里游泳?“不许出去,都给我乖乖地在家里复习。”唉!真盼着来一场学生大革命啊。与其在城市里当一只披着人皮的狼——(现在不会,或许以后会),不如在山村里当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长大后当一个勤劳安分的姑娘。看着城市中那一切的尔虞我诈,看着窗外那片灰色的天空,我深深地叹息。当然,并不是说城里的人都不好,只是想提醒一下大人们,你们不但要注意生意上的吃官司,又要在家里限制我们的自由,把门槛筑得那么高,难道你们不累吗?我相信你们是有智慧的,但请你们把它用来将我们头顶那一片惨白的、灰灰的天空变得湛蓝,好吗?

《少年闰土》读后感范文五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年闰土》说的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一位伙伴闰土,他生活在海边,经历过许多有趣的事,给小时候的鲁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其中重要讲述了闰土经历的四件事:雪地捕鸟、看瓜刺猬、海边拾贝和潮汛观鱼。这四件事不仅让鲁迅感到新奇,也让我感到新奇。

在那个时候像鲁迅这样的富裕人家的孩子被父母严格看管,想出门都难,他们只能通过书本来增长见识,但那时候书本并不全面,造成了孩子的见识也很不全面。那时候的鲁迅甚至都不知道西瓜是从哪儿来的,相比像闰土这样的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们的活动范围更宽一些,动手能力更强,懂得很多生活常识。

时代的发展,仍然有很多父母非常宠爱、溺爱孩子,照样把孩子看管得非常严格,生怕孩子累着了,跑坏了,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一切都帮孩子包办,确保孩子非常的“安全”。结果就造成了新闻报道中常见的:父母什么事都帮着孩子做,让孩子变得十分依赖父母,长大后除了读书啥都不会,生活根本无法自立。

鲁迅小刺猬范文5

在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百草园”,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童年的那个百草园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乐园,而我的“百草园”,是个书声朗朗的地方。

转眼间我七岁了,第一次踏入这片土地,就该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早上,天刚蒙蒙亮,路边的老猫还在睡觉哩,太阳公公似乎起晚了,刚露出点粉色呢!我们走进校园,见天色还早,便跑着进了教室,放下书包出了门,开始玩跳皮筋,听吧!“小皮球,香蕉皮,二八二九三十一……”我们欢快的叫着闹着,甭提有多高兴了!除此之外,在夏末初秋,一种红红的小果儿从东面的树上结成了,我们这帮小女孩便去采摘。但是树上带着小刺,像个绿刺猬,如果不够幸运,往往会被它扎到。我们每次采摘一大把,但时间并不长,因为这样的树足有几十棵,想要都摘完,恐怕不太可能,这种红果甜滋滋的。我们拿到水房清洗之后,就是品尝时间,只能嚼皮,因为里面是三四颗小种子,,嚼的没了甜味,要吐出来,它实在是难以下咽。虽然不是什么人间美味,但也是我们劳动所得。我们一边吃,一边还比着,“我的大!”“看我这个果子,比你的红呢!”

还有三四年级时,操场还没有改建的时候,东面有一大片荒地,那里一到夏天,绿的红的紫的,小花遍地都是,小植物也铺个满地。那里很少有人去,久而久之,便成了鸟的天堂,活泼的燕子,顽皮的麻雀,就连象征好运的喜鹊也来报到了。每天晚上,学校里就会上演“鸟语林”,他们好像约好了似的,三五成群的飞走或是一起从隐秘的植物中窜出来,在学校的上空打转,还“吱吱”地叫着……

除了这些,学习也是件好玩的事情,每当坐在教室里,老师在黑板上划呀划呀。毫无疑问,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艺术品了!我们还经常做做小实验,我们对于这些实验的结果是一脸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啊?这是,老师便告诉我们答案,我们又掌握了个小知识,也满意的笑了。

我童年的“百草园”啊!我多么希望我还是童年……

鲁迅小刺猬范文6

一次,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要与曹军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当然是用弓箭最好!”诸葛亮喷着酒气说。周瑜又问:“请亮(靓)仔十天造十万支箭,能OK吗?”

亮仔(诸葛亮)头也不抬地说:“十万天保证能造好,包在俺身上了!”周瑜一听慌忙不迭地说:“No!No!十万支箭,要十天造好,不然就要误了大事!”亮仔顿时酒醒了,赔了笑脸说:

“小鱼兄(周瑜),说笑了,十天要造好十万支箭是绝不可能的,至少要100天!”小鱼的头立刻像拨浪鼓一样,伸出姆指和小姆指,作了个“六”的样子,亮仔眼前一亮回了个姆指和食指组合的“八”,小鱼再伸,亮仔再回……

“亮仔,为兄……”“鱼兄,小弟……”

最后亮仔与小鱼两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原来他们终于达成了协议——五十天造十万支箭!

亮仔四天后,驾着二十条扎满假人的船去向曹操借箭,亮仔大声对曹操说:“曹大哥,仰慕已久,今日小弟借十万支箭,日后定加倍奉还,如何?”

亮仔见曹操不语,又说:“小弟略通天文,你若借我箭,以后天气情况尽管问我,我绝不收咨询费!……下次我办演唱会,送曹大哥二十张门票,并邀请大哥做佳宾!”

曹操听后勃然大怒,说:“你这无耻之徒,我曹孟德不缺银两,区区二十张门票就想忽悠我吗?来啊,放箭,让他们变成刺猬!哈哈……”

顿时箭如飞蝗,遮天蔽日。

亮仔见曹操上当连忙进入船仓,喝着小酒,哼着“我有杜康酒,借箭万万千,小酒来一杯,把我乐翻天,悠哉悠哉……”

曹操让士兵们连续射箭一个钟头,因为他要看看人变刺猬后是什么样子。一个老兵在射到第五十分钟的时候,只感觉到浑身上下不得劲,原来他的烟瘾犯了!只见他放下丢下箭,左手持弓,右手托着长长的大烟袋,吸得正快活哪!谁知道曹丞相会亲自督阵呢?老兵眼前就要被发现,却急中生智,把大烟袋搭在弓弦上一发力,只听“嗖”的一声,正冒着烟的烟袋直奔亮仔的大船……

烟袋的星星之火竟引燃了亮仔的大船,火借着风势越烧越大成了燎原之势,不一刻就狼烟四起,火冒三丈!亮仔哪见过这能烧化恐龙蛋的火势,冒着箭雨,站在船舷上不知所措,却被乱跑的士兵撞进水中。亮仔好一阵子狗刨,终于挣扎到岸边,光着双脚的他已没有力气打理已湿透的名牌衣服,也没有了往日的潇洒,只是哀叹命运的不济。

曹操眼见亮仔大败,调查原因后,高兴得直夸那位老兵:“兄弟,你真是太有才啦!”

大败后的亮仔连夜给刘皇叔写信,要求借100名工匠,并越级向孙权领导借工匠200名,准备十天造好十万支箭,剩下的36天可以办“秀场”进行个人演唱会,与“粉丝”们好好乐上几天,想到这里,亮仔不禁笑出了声。

十天后,亮仔手持鹅毛大扇,身披鹤毛大氅,坐着专车来检查造箭情况,看后让亮仔大惊:“我的神啊,上帝及老天爷啊!你们都干了些什么?才造了这三万支箭……”

工匠们一致反应:“诸葛大人,翎毛已经用完,怎么办?”

亮仔沉思良久,强忍悲痛,放下鹅毛大扇,取下鹤毛大氅,让工匠们开始拔毛、造箭。失去演唱会服装的亮仔不忍心看着精心设计的道具被毁,匆匆离开了造箭作坊。“看来,演出服装只有另选了,是‘李宁’呢?还是‘耐克’呢?……唉,还是选‘李宁’吧,这也算支持国货!”

之后的几天里,亮仔睡不好,吃不香,一称体重,足足瘦了8斤!迫于压力,亮仔只得和刘皇叔联系,准备让他送7万支箭来,临行前却改成了5万支箭,为什么呢?原来刘皇叔这一段时间很是不爽,期货赔钱、股票大跌,急得都想跳楼,独生子阿斗差一点儿被摔成脑震荡!本来就心烦,这时再要箭,无异于火上浇油,到那时候自己可真的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了。可差的1万多支箭到哪里去弄呢?

亮仔冥思苦想三天后,找来武功不错又忠厚老实的鲁肃商量对策,两人耳语一番,定下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趁月黑风高,两人率亲兵卫队兵分两路,一路直奔曹营屯粮之所,一路杀向曹营造箭作坊。只见火光冲天,人声鼎沸,亮仔率人冲入造箭作坊,风卷残云,携箭而去。天亮之后,亮仔与鲁肃兴奋得相互拥抱,纵酒狂欢,哪里顾得上数一数箭呢?

又过了几天,离交箭的日子还有一天,亮仔觉得左眼皮老是跳,这一下让他吃惊不小,莫非要出什么事?亮仔放下酒杯,顾不得穿上“李宁”急匆匆就去数箭。有造箭作坊的3万支箭,加上借刘皇叔的5万支箭,算上用鹅毛大扇、鹤毛大氅做成的箭,还有从曹操营中得来的箭……整整一天,连数三遍,把亮仔累得热汗直流,却还是只有99998支箭!这可怎么办?差了两支箭!那小鱼说是说笑是笑,杀起人来却从不皱眉头的呀,亮仔急得抓耳挠腮,满屋乱转。

“嘎……嘎……嘎……”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你这扫把星,敢在这里乱叫,看我怎么收拾你!”说完,大步走出营房,举起酒杯向枝头的乌鸦砸去,“嘎嘎嘎……”乌鸦惨叫着逃离了枝头,由于亮仔用力太大,竟把乌鸦蹲的枯枝砸断了下来,随之飘落的还有可怜乌鸦的一枝羽毛。“此羽配此枝,又成箭一支!”一蹦三尺高的亮仔被自己的聪明才智震晕了。

第二天,随着一声马的长嘶,小鱼迫不急待地前来验收箭支。亮仔与小鱼相见又是一阵问候。“为兄此行目的,想必亮仔已经知晓,不知所造箭支数量如何?”小鱼说罢一阵冷笑。

“有劳鱼兄,何必亲自前来,发个短信,小弟定会送到大营。”亮仔显得春风满面,信心十足。

“来人呀,数箭!”小鱼不再答话,原来他已得知亮仔箭支不够,尚欠一支,开始发难了。

……

“报告都督,所造箭支有99999支,与军令状要求不符,尚欠一支箭!”一名中军报告小鱼。

“哈哈哈……”小鱼一阵大笑。“亮仔,你看……那军令状……我是不是……”不待说完,已有两名彪形大汉手持鬼头刀站立在亮仔身后。

“鱼兄,不急,那一支箭,在这里。”亮仔迅速展开一幅画,只见画中有一支箭,“鱼兄啊,这是孙权领导在观看了我的演唱会后,画给我留作纪念的,上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呢!”

小鱼取过画一看,那还有假,的的确确是真迹!不由得长叹一声:“唉,既生鱼,何生亮!”说罢,携箭而去。

鲁迅小刺猬范文7

从今年初就坚称黄金价格会继续上涨,并在年中表示接下来金价有可能超越2014年高点1392.6美元/盎司,相信特朗普将成为新任总统,有“债券之王”称号的杰弗里・冈拉克的每一个公开观点都备受投资者关注。最近他又公开表示,标普500指数释放出熊市讯号。 为高薪进入投资界

一本正经的投资大佬与行为癫狂的摇滚鼓手两者的形象很难联系在一起,但这两种身份杰弗里・冈拉克都经历过。

出生在纽约一个中产偏下家庭的冈拉克,从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后,接着又进了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在达特茅斯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期间,冈拉克在学校乐队担任鼓手时,发现他对于摇滚乐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学业的兴趣。于是,他在耶鲁的第二年做了个决定――辍学,去做一名摇滚明星。

离开耶鲁后,冈拉克搬到洛杉矶当了一名摇滚鼓手,并且留起了刺猬头,还染成白色,他加入过几只乐队,还成立了一个叫做“Radical Flat”的乐队,但都不是十分成功。

偶然一次,冈拉克在电视节目《富豪与名流的生活方式》上看到介绍说投资行业薪酬待遇最高,于是他决定在投资行业申请一份工作。

虽然毫无投资经验和投资背景,但冈拉克却有十足的勇气,他找来一本黄页,只要写着“投资管理公司”,他按照电话号码挨个打过去,最终居然收到了美国西部信托公司的面试机会。虽然当时对债券几乎一无所知,但他的踏实和执着打动了面试官,最终让冈拉克在西部信托公司固定收益部门获得了一份研究助理的工作,年薪只有3万美元。

在开始工作的前一个星期,冈拉克连债券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于是他把债券市场入门书《解密收益率手册》看了个遍,然后在工作中逐渐掌握了交易技巧,“没过几天我发现,我比干了好几年的人懂的还多。”冈拉克说。

入行仅仅两年他就成长为该公司一位有影响力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投资经理。4年后,冈拉克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抵押债券部负责人,随后又成为公司常务董事。当然,管理着数亿美元资产的冈拉克的薪酬也一路水涨船高,年薪达到数百万美元,电视上看到的目标实现了。 封王之路

冈拉克曾毫不谦虚地表示:“我有一种天赋,能看到市场的本质。”

2005年,已经是西部信托公司首席投资官的冈拉克,准确地预见到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并提前布局,大幅降低了日后的风险。2006年他被美国权威基金评级机构晨星评为“年度最佳基金经理”。

而且在随后的2007年,冈拉克再一次正确预料到当年美国住房市场即将崩溃,并且胜过所有同行,保住了更多危机前获得的投资收益。

在西部信托公司高达1100亿美元的管理资产中,冈拉克负责监管其中的约700亿美元,基金收益率10年间打败了晨星数据中98%的基金,这一年其年薪就高达4000万美元。冈拉克逐渐成为投资界的一个明星,并且开始成为公司的实际代言人。

尽管冈拉克对西部信托公司贡献巨大,但他终究只是个打工仔,没有公司的股份,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冈拉克开始渴望权力,想当上西部信托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但公司的真正老板却认为他并不适合这个职务。没能如愿,他开始考虑其他选择。同时,市场上其他的几家主要竞争对手也在积极拉拢他。

2009年12月4日,就在纽约股市收盘之后,西部信托公司抢先解雇冈拉克,并迅速请来另一个债券管理团队接手他的业务。

有投资者开始不认账了――冈拉克的离开让西部信托公司着实受了不小的损失。美国政府之前将44亿美元交给西部信托,本来以为会让冈拉克管理,没想到冈拉克被解雇,于是美国政府以西部信托违反了投资协议中的“关键人物”条款而撤资。算上这笔,冈拉克总共从西部信托带走了250亿美元的资产。

被公司解雇的冈拉克带着公司40多人的“亲信”组建了新公司――双线资本公司(Double Capital)。在冈拉克的统领下,双线资本凭借优异的业绩迅速在业内打出名气,获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管理资产规模也快速攀升至数百亿美元。

2011年末,被晨星公司评为“十年最佳基金经理”债券大佬比尔・格罗斯掌管的基金给予投资者的回报率只有4.2%。而冈拉克的旗舰基金――总回报基金,回报率达到9.5%。

鲁迅小刺猬范文8

对于藏书票,我更喜欢的,是它给读书人带来的那份情趣。我觉得,如把读书比作旅行,那么这一张张藏书票,即如驿站。读书累了,驿站消歇,展望风景,别生佳趣。

藏书票的规格大小不一,一般是边长5-10厘米,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拉丁文字“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是图书收藏者用以表明书籍持有的标记之一,是贴在书籍里封上的小小的装饰画。人们翻开一本书,首先看到的是一幅与精美的装帧设计相配合的美丽的藏书票,对于所爱的藏书是能增加装饰的效果的。就形式美感而言是这样,若就藏书票的艺术来说,它更有深刻的意义。藏书票的画面虽不大,它既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又包含有艺术创作的一切要求和表现。从内容说,它可以表达藏书者的思想、感情、修养、兴趣;在表现手法上,它可以是写实的、写意的、象征的、抒情的。在技巧上,它可以运用各种版画品种的特技;在形状上,也不限于是方、是圆、是三角;在色调上也可以自由创造,只要求对于书籍有美的装饰效果。藏书票题材广泛,从文学、艺术、宗教、戏曲到人物、动物、风景、花卉、民间传说、风土人情等无一不可入画。图案最初多半以家徽、神话传说、英雄美人等为题材,以后题材越来越广泛,有风景以及与个人生活、工作、爱好有关的各类图案。它图文并茂,色彩浓淡艳素相宜,内容题材无所不可,表现形式具象抽象、写实写意随意,版式和拓印风格多样,比任何其他艺术门类创作自由度都大。它可以有寓意,是独立的一幅小画,也可以纯装饰性。所以,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百看不厌,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藏书票为读书、爱书、藏书人所使用,不仅仅装饰自己的藏书、标志着藏书者的所有权,而且也表达读书人的怀抱和心愿,更可使藏书留给后人作为某些方面的研究资料。由此看来,藏书票虽然是一种小小的装饰画,而在艺术上所含的意义却是多方面的。

藏书票历来被誉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中蝴蝶”“微型艺术”……单单是这些美丽的别称就令人心驰神往。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发源于德国。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是德国人一四五零年的木刻作品。画面上的刺猬,脚踩几棵被折断的花草,口衔一朵被折下的花,上面飘动的缎带上,幽默地写着“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字样,好像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偷书毁书。这层独特的含义,又给藏书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藏书票于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二、三十年代使用藏书票的作家艺术家不少,如叶灵凤、郁达夫、李桦、唐英伟等等,他们都制作过许多风格独特的藏书票。鲁迅倡导的版画创作运动推动了中国藏书票的发展。木刻家李桦组织的现代版画会在进行版画创作的同时也创作藏书票。1935年出版的《现代版画》第9期即为藏书票艺术品专辑。郁达夫非常喜爱藏书票,唐也广泛搜集藏书票,在其所著《书话》一书中收有陈仲纲等刻的藏书票。不过,在中国,藏书票一直都只是文人自娱的玩意儿,较少流传。直到近年,才陆续有一些刊物零星介绍过藏书票知识,并出版过一、两种有关藏书票的集子。我国藏书票创始人之一的李桦先生曾写过《为藏书票正名》一文,文中提到,“若把藏书票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来欣赏,甚至有‘集艺’嗜好者来搜集和收藏它,这是他的派生效果,不是他的本来意义。”事实的确如此。藏书票在不断升值的同时,它的本来作用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不过,它仍不失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收藏品。

藏书票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是当今收藏热中的一枝秀,尤其在国外。藏书票因是一种版画,制版、印刷是手工操作,印刷数量有限,又是原作;书票作者大多为专业版画家和擅长书票制作的文化人,票面有作者题签;书票的不少票主是文化、科学、政坛和艺术界的名人明星,所以,其收藏价值弥显珍贵。国外收藏界比中国人更对中国藏书票有兴趣,是看中了其东方文化神韵和民族特色,又因目前国内尚缺乏认识,价位较低,正是收购好时机。但在上海、北京、天津、大连、海南等地,收藏热度开始上升,有了一定市场。有人认为除上述功能以外,藏书票还有交友功能,也是很有道理的。藏书票因为其实用性和可鉴赏、可收藏性,是交友馈赠和收藏增值的雅物佳品。艺术家、名人、收藏家、读书人、票友互相之间,通过书票相识相交来来往往,扩大交往圈子,增进友谊和思想交流,成为良师益友者,不乏其例。

如今,书籍印刷中带有藏书票,已不完全只是图书收藏者用以表明书籍持有的标记了,更多的是体现读书人、爱书人对于书的一种情趣,或者表现一种书籍的品位和人的一种文化境界。

藏书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的特质,它制作精巧、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小小的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由爱书而藏书,由藏书而有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培育出一支收藏爱好者队伍,终成大气候。一种情托起了藏书票,这种情就是人类对知识的崇拜和对书籍的热爱。最重要的是,要从中享受乐趣。就像歌德所说:“‘美’需要助长,‘用’则会自我助长。”“美”的东西并非一定要据为己有,就像藏书票,我们可以动手创作,贴在自己心爱的书上。

藏书票,艺术的欣赏面更广而且现代化,所以值得提倡。读书人每天都接触书籍,“手不离卷”是知识分子的癖性,他们爱书更养成藏书的好习惯。既然藏有许多爱书,便会想到怎样保护和装饰自己的书。

藏书票,这一具有实用、审美、收藏等多重功能的高雅文化艺术品,实在是当代人读书求知、走近艺术、扩展社交和增加文化生活情趣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

(作者单位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六中学)

鲁迅小刺猬范文9

一、考查目标与考点说明

《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在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的内容表述三年之间大致没有变化,关于文体范围的理解表述为:“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后面相关解说可总结为“两种能力(理解、分析综合),六个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①,考查目标与考点内容还是明确清晰的。

二、近三年考查和命题的具体变化

1.分值和题型的变化

仅从题型看,2009年和2010年相同,均为三题15分,第一题为一道3分的选择题,所不同的是2009年以选做题形式并给出了实用文本,考生有不选做论述类文本的自由,而2010―2011年则在命题上就为学生选定论述类文本。最重要的变化是2011年本题分值上升为18分,题型也变为三道简答题,比起前面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总分值只少2分,而题目却少一道,单小题平均达6分(3题分值分别是4分、8分和6分),超过文学文本阅读。可以说,此题的分量陡增了,而三道简答题的题量也是对考生的一个挑战。

2.选文的特征及变化分析

为了便于说明选文特征,下面列出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江苏高考论述类文本材料的相关来源如下:

2009年为《说“异”》,原刊2008年11月上海《文汇报》,长5000余字,经删改约800字。作者詹克明,物理学家,科普散文作家;2010年《谈静》,选自现代美学家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上世纪20年代作者旅欧期间,原文1800多字,删改为872字;2011年《捧与挖》,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中的《这个与那个》一文的第二部分“捧与挖”,写于1925年,文本略有删改,如原文“民元革命时候,我在S城,来了一个都督。”改为:“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第三节删去“火神瘟神不待言,连财神也是蛇呀刺猬呀似的骇人的畜类”②一句,表意无大变化,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在行文上更流畅或语言上更近于当代的习惯,便于考生阅读。

作为文学大家,鲁迅的杂文首次进入高考阅读材料,这个变化似乎更加强调了论述类文本考查的文化内涵文学倾向,三年以来,自从剔除了科技说明文之后,论述类文本以论述为主的特征愈加明显,一方面它不回避科技论文,另一方面与以论述说理为主的文学类文本则相互渗透。其实《谈静》就作为文学文本在2008年湖南高考试题中考查过,另外2006年江苏卷《波兹曼的诅咒》、2008年山东卷的《歌德之勺》,当时作为文学文本考过,同样也可以看作论述类文本。由此可见,渗透文学文本特征的论述类文本在高考中是很受命题者关注的。

这类文本内容主要涉及文艺评论、杂感及社会自然科学论文等。选材的共同特点是:(1)学术性强,有专业性、系统性,信息量大,语言也比较规范;(2)文化底蕴厚。近年所选的论述论文,其作者多为一流学者或作家,文本表现见解独到,体现作者鲜明的个性风格,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3)主题明确突出。所论述的多为某一领域的重要问题,思想深刻,经命题删改后主题更加明确集中,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思考体验机会。

3.文后命题的变化分析

从科技论文到美学论文再到杂文,这并不体现出一个选文的变化方向,只是实践和验证了考试说明中关于命题范围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的这个解说,可以想象后面的高考选文将再出现优秀的科技论文等。事实上,更该引起关注的应当是文本后的考查题变化。

(1)变中不变――论证思路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试看2011年与2010年两题的比较。2011年的第15题对应2010年的第16题,都是考查文本的议论写作思路的,2011年的第17题对应年的17题,都是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为中心,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第16题也同样考了“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③,这足以说明,论述文本的议论思路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命题人心中是相当有分量的。这当引起以后备考的足够重视。

(2)新增题――更鲜明体现议论文考查的本质特征

考题删去选择题变为简答,这不单是个形式上的变化。在分别对应了两道题之后,余下这道由客观题变化来的8分题(第16题)考了什么?原题是:“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④这道题已经非常像平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议论文的分析提问了,问题具体细致,涉及内容理解的点也较小,可以说,新增的这道题,再加上前面的论证思路及作者的观点两题,更加鲜明地体现了重视对议论文本质特征的细致考查。

三、应试思考

1.重视议论文本特征的阅读把握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

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正确理解、捕捉、筛选、判断与转述论证信息,鉴于三年的考查的重点和方向变化,要为学生认真扎实地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确立把握议论文基本特征的阅读与训练方向,主要包括概括和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论证结构、把握议论思路,发现材料和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等等。

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训练中要注重向学生进行议论文本质特征的分析引导,如理论上的“建构”性,说理的结构和条理性(逻辑性),等等,不妨把一些经典的课内议论文再与学生一起做温习,诸如《拿来主义》、《师说》等,在阅读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多进行一些深入文本具体论证内容的理解和训练,掌握分析结构、把握思路的基本方法。比如抓文中具有提示、总括、过渡、照应作用的标志性语句;把握语句衔接的特点,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强化文本结构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层次分析把握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态度观点;学会按文体特征分析,如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组织文章结构,等等。

2.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答题心态的养成

阅读训练中要多接触文学性强的文本,对文化名人文化现象及文学风格等多有涉猎,对学术知识,文学艺术作品形成对路的理解,有了较强的文化底气,才能从容应对高考的论述类文本。

另外,学生往往缺乏对文章逐段逐层阅读理解的耐心,喜欢作跳跃性阅读,对应题目寻章摘句,如此就容易出现概括片面、肤浅、作答不准确的问题。因此要力避畏惧、浮躁的不良心态,通读全文,立足于整体感知和把握作好细部的分析,运用恰当的方法,如思路分析法进行解读。

注释:

①相关内容引自2011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鲁迅小刺猬范文10

关键词: 美术活动 教学语言 多样化

古人曰: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即所谓“诗情画意”,语言和图画是两个重要符号,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语言是会话语符,图画是形象语符。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两种符号的发展有一定的同步性,也有一定的互动性。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以其多样的技法(剪、画、捏、涂等)和趣味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何引导孩子们科学地边玩边学,在玩中学,学习轻松,学得快乐呢?老师的语言直接关系到幼儿理解和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幼儿的个体操作性。为此,教学语言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该年龄段幼儿的语言特点。幼儿的词汇量相对成人而言较乏,概念不清,对词语、语句的记忆范围小,影响对评议的接受效果,特别是对一些专用名词和术语掌握困难。但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语言,强化幼儿对课程的学习效果。我尝试使用多样化的语言进行教学,从而创设不同的绘画情境,使幼儿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条件,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一、多样化的言语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技法是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美术活动具有抽象、教授等特点。教师应根据美术活动的特点和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语言,引人入胜,在教师和作品之间搭建平台,让幼儿通俗地理解掌握各种技法,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的教学,使其快乐地投入美术活动。

1.情境型言语。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建构而获得的。教师用充满童趣的言语,创设适宜的情境,让美术活动充满趣味性,能够扩大孩子们的参与面,丰富其体验的过程,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如在绘画草地上的花草的活动中,我便设计了“我请小兔吃青草”的活动,以小兔子的口吻激发孩子们的绘画欲望:“我是小兔子,今天我的肚子好饿,小朋友,你们能帮帮我吗?”从而引发了幼儿作画的欲望。在绘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情境表演向幼儿提出要求:“如果你的小草长得多、长得好,就一定会有许多小白兔和你交朋友。”要为小白兔做事,小朋友的积极性就特别高,他们的想法越来越多:“老师,草地上可不可以有鲜花?”“老师我可不可以剪一座房子?”“老师,我可不可以画一个蘑菇?”……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结果他们创作出了一幅幅不同的充满童趣的作品,教学效果非常好。又如“画花布”活动,我是这样安排的:我边抱着布娃娃,边说:“过几天,就是娃娃的生日了,她很想穿一条漂亮的花裙子,我们送给她好吗?”幼儿齐声说:“好!”接着我说:“不过在做裙子前,先要设计一些美丽的花布,你们想想看娃娃喜欢什么样的花布呢?”幼儿可来劲了,争着说出了格子布、彩条布、点子布、星星花布、小动物花布等。整节课上,幼儿始终沉浸在“我是花布设计师”这种快乐的情境中,大胆想象,设计出各种色彩鲜艳、图案新颖的花布,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2.故事型言语。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促进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原动力,而人的兴趣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经常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些故事性的情境,给单纯的美术教学注入浓浓的童趣,会促进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萌发探索学习的欲望,在情节画中尤其适用。

如在大班美术活动“三个和尚”中,要求幼儿用画笔表现三个和尚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的故事画面,这就必须借助生动形象的故事语言丰富孩子们的经验。为此我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三个和尚》的故事,在一些对比性的情节中运用了夸张、加重的语句,如“小和尚”、“又高又瘦的和尚”、“胖和尚”、“挑水喝”、“抬水喝”、“没水喝”等,让孩子们从中捕捉到事物的主要特征。又如,主题画“大象救兔子”,也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熊熊的火苗把整个森林都烧着了”“大象伸出它的长鼻子来了一声人工降雨”,故事和悬念丛生,孩子们全神贯注,眼前仿佛浮现了“大象救小兔”的一幕,笔下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场景,效果较好。

通过大量的故事信息刺激、创造性地绘画,此时的幼儿已不满足于仅仅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他们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增强自信心。

3.问题型言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术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设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孩子有疑,教师理当释之、导之;孩子无疑,教师则宜设之、诱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想象画中,教师适当地提问能引领孩子一步步达到目标。

如在绘画“捉迷藏”中,教师出示一个个圆圈的画面,以提问引起幼儿兴趣:“这是什么?像什么?”有的说“像蛋糕”,有的说“像小猫的头”……老师接着说:“原来有许多小动物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它们是谁呢?你们愿意用自己能干的小手把它们找出来吗?”孩子们便兴高采烈地投入了创作,添画成各种不同的物体。一方面老师借助言语让他们置身于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发他们调动已有经验思考,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从而积极投身其中。又如,在“我设计的车”中,教师没有示范,需要孩子综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想象加工从而完成作品。有的孩子无从着手,我便启迪孩子:“人有什么本领?”孩子们知道人的本领可大了,会烧饭、写字等,“那么我们的车子也想有很多本领,你想有一辆怎样的车呢?”通过提问使幼儿把相互经验建立联系,有的说“会飞的”、有的说“会扫地的”。“有这么多本领,那么我们还要给车子装配上哪些零件呢?”孩子们的想象力可丰富了,“会飞的车”,“水果车”、“太阳能车”纷纷从他们笔下诞生,通过层层设疑打开了幼儿的思路,实现了美术活动的教学目标。

4.拟人化言语。皮亚杰认识理论认为: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而他们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术语名称,需要经过教师的加工改造使之形象化,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大班美术活动“线儿乐”中,让孩子们巩固认识各种各样的线,我采用了拟人化的语言:“——”是一根神奇的线,它会变魔术,不开心的时候,它会把腰弯起来,变成“ ”;有时它会快乐地跑步,变成“”;有时它会手拉手,变成各种形状圆形、正方形等,孩子们很快理解了各种线条,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在第二个环节中,我又指出:“线儿要跳舞了,瞧,他留下了什么?”有的说“圆形”,有的说“椭圆形”。“那么有什么小动物躲在了里面呢?”进而鼓励幼儿添画,他们兴致盎然,完全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教师以形象的语言,引领幼儿进入创造想象的空间,增加了幼儿美术活动的情趣。

二、多样化的语调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进入角色

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接收教师的言语指令后往往不能很好地按指令完成相关要求,而被旁边无关的事物吸引。因而,教师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利于幼儿集中思维,更好地理解内容,更好地融入美术活动中。

1.幽默风趣的语调。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言语,能使幼儿兴趣盎然,让教育活动充满生机。如泥工活动《包水饺》,幼儿难以准确地抓住水饺的主要特征,因此我故意用大声、风趣的语言配上动作朗诵“羊妈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边翘。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啊呜,啊呜,全吃掉……”边朗诵还用手做起了“两边翘”“小船”和大吃特吃的滑稽动作,幼儿哈哈大笑,纷纷表示要尝试,沉浸在制作的喜悦中。

2.夸张的语调。将事物形象夸大,有利于幼儿牢牢地把握其主要特征,符合幼儿心理。如在绘画“各种各样的水果”中,为了表现各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便配上夸张的语言“西瓜大胖子,黄瓜瘦高个……”,辅以夸张的动作,孩子们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快乐地学习。

3.肯定激励的语调。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激活幼儿的思维,教师应注重以肯定为基调,以激励为原则进行教学。如在泥工活动《刺猬》中有的孩子用牙签做刺猬背上的刺,有的用剪刀直接刻画,都体现了一定的创意。老师就可以这样说:“嘿,想得真不错,又好看而且还和别人不一样。除了用这两种方法外,也许还有其他办法,你能想出来吗?”这样的言语既激励了幼儿,使他们有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最终促进了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和交流。

无论是课堂美术活动,还是日常的美术游戏,都要注重用生动的言语引导幼儿,运用丰富语言与幼儿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思想的互启、智慧的提升,使美术活动有不竭的生命力,让孩子们像鲜活的鱼儿一般畅游在氧气富足的一汪活水中。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10.

[2]皮亚杰.皮亚杰认识结构理论.2000.

[3]戴维·H·乔纳森著.郑太年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鲁迅小刺猬范文11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022

  这个假期是漫长的,但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学习是一件自己的事情,只要自己想学,就不怕学不到东西。不管我们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相信,都是有可以学习的空间的,也是有进步的空间的。这个假期,我充分的利用好了每一天,仔细认真的写好了每一次作业,也每天都会阅读,都会写作。锻炼自己的语文水平能力,从而让自己得到进步。

  假期虽然很长,但是我对自己也有了一些规划,所以每天都是很充实的,也让我感到很满足。我喜欢读书,同时我也很享受读书的感觉。每天清晨,我都会站在阳台上朗读一些国外著名的英文课本,虽然有时候一些单词我不太认识,但我会及时的查阅知识,从而也达到了一个积累单词的效果。有时候我会读语文,因为我很喜欢诗歌也很喜欢散文,这些文章读起来会让人感到身心愉悦,也会让人感到充满了活力和动力。所以这是我每天清晨都会做的事情,也让我感觉每个清晨都是一个最好的开端。

  下午的时候我会选择读一些国内的名著,还有一些国外的作品。比如《人间失格》《百年孤独》等等,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我这个年纪读这些书未免太过于早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只要是值得去学习和欣赏的书籍,都是我应该去发展的方向。我也读一些比较有趣的国内作品,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还有曹文轩的《草房子》,这些让我都觉得非常的生动有趣。

  其实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让我真正喜欢的不是书籍所给我带来的改变,而是书籍它本身的一种吸引力。它会吸引着我去翻阅它的故事,它也会吸引着我去探索它的世界。这种新颖的快乐的感觉,能够给我莫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想这就是书籍的魅力,也是每位作者的成功之处。

  我是一个喜欢想象的人,所以我喜欢阅读,我也喜欢在阅读之中拓展我的想象力,更是喜欢在阅读中去慢慢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我相信自己慢慢坚持下去,我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眼界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希望我能够不负众望,在未来的学习之中仍然保持这样的一份动力和勇敢,努力的发展下去,成长下去。我也会带着自己的原则和目标,更好的往前方走去,不畏将来!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022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单位,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对象和班级活动的主体,搞好学校工作特别是形成良好的学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班主任起着关键作用。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更新观念,班主任更应如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面对来自不同家庭、思想、学习、兴趣、个性各异的学生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如何把这个家庭引导组织成团结活泼,勤奋好学,文明守纪的班集体?如何使班里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呢?下面浅谈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

  1、严。

  严是班主任带班的保证。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要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要先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不迟到,仪容要规范,待人要亲切有礼貌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班主任能严格要求好自己,作为学生的好榜样,学生们也在老师的无言活动中不经不觉中已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了。在这样的前提下,班主任带班时严格要求学生已经是顺理成章之事了。当然,总会有一些不规范的学生,那么怎样严师出高徒呢?对这些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及时批评教育,决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就不能带好班的。例如:我班有一位纠陈永权的男生,成绩历来都不错,近期就发现他有吸烟的现象。面对他这一情况,我就不能闭一只眼睁一只眼了,如果这种情况在班级蔓延开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立即找他谈心,进行思想教育;还动用其他老师的力量,同学们的力量,家长的力量等来对他进行帮教,使他远离吸烟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的不良行为也开始改变了,将兴趣转移到学习和各项有益的文体活动中去,面对他的进步,老师、家长、同学们到感到高兴。

  2、勤。

  俗语说:勤能补拙。懒惰是班主任工作之大忌,班主任必须以三勤(勤抓、勤教、勤管)为手段,深入班级,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他们要勤提醒、勤督促、勤开导、勤教育。平时,老师要多观察,善于从平常的一些小事中发现隐患,及时提醒。比如: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爱玩,下课喜欢追逐嬉戏,夏季放学后喜欢到水库游泳,在路上骑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如不及时提醒,就会很容易发生事故。作为老师就要未雨绸缪,平时要勤说、勤讲、勤提醒。这样,通过勤而细致的工作,务实求真的作风来抓好班风建设,才能防患于未然,使班风、学风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思想向上。

  3、爱。

  对学生奉献出真挚深沉的爱心,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大前提。只有用心去爱他们,才能了解他们的心灵,知道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以利于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既是严师,又是慈母,爱护他们,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这也可以说明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不仅要爱学生,还要将爱的种子播撒,让爱在每个学生心中发芽。如我班的林健洪同学,临近高考时出现放弃的情况。原来是他的家庭发生变故,家庭经济出现困难,造成他的情绪低落,便萌发不参加高考的念头。知道这一情况后,我就找谈心,鼓励他战胜暂时的挫折,树立信心,不要辜负老师、父母、同学对他的期望。同学们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他解决了一部分困难,让他重获高考的信心。通过这件事,使他感受到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集体的温暖,同时也让学生们懂得以爱待人的道理。当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挚的友谊之桥时,班主任就能全面地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022

  世间之书多矣,有些书读后如雁过无痕,在你的内心深处难以留下印迹;有些书读后宛如湖中涟漪,虽有一时的荡漾之美,可终究轻拂而过,难有深思。然而徐飞老师的著作《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读后则让人体验到醉后的清醒:醉是因为书中的文字像美酒一般,读之愈久便醉之愈沉;而清醒则是因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考与启示让人产生顿悟之感。

  我很喜欢徐飞老师对气象一词的解读,在他看来一个气象万千的读书人,不拘泥于个人习见,不执著于一己私念,而是将生命打开,向一本本好书打开,向丰富多姿的生活打开,善于吞吐吸纳,如此才有一种开阖的气度。而我翻开这本书,则如同走进一个气象万千的生命,领略生命深处的诗与思、真与美。

  未经思考的读书没有意义

  文如其人。书中的文字如徐飞老师本人一样优雅和高贵,没有华丽的修饰,却能让人安静地思考。徐飞老师的QQ和微信昵称都是优雅的刺猬,他很喜欢这一称谓。优雅的刺猬典出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代表着外表坚硬而内心柔软、优雅高贵的读书人形象。在徐飞老师看来,锐利的刺容易伤害别人,而乏力的优雅却会成为美丽的空壳。深刻却不世故,圆润而不圆滑,正如徐飞老师所独具的文风特点:安静的文字背后浸润着哲理式的思考。

  徐老师提倡作为思考者的阅读姿态在阅读时应伴随思考,反观生活。本书中,四大思考贯穿始终:对经典的思考,对阅读本身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教育的思考。

  对经典的思考源于徐飞老师身上的学者情怀,这种情怀是对真理的渴求与探索。阅读经典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寻求智慧的旅程,通过阅读经典获取拂去幻影的慧眼,找到精神家园。对阅读本身的思考,使徐飞老师跳出了传统的阅读经验,在读书中学会读书,自我摸索出一套读书方法。无论是专业发展的主题性阅读,还是以言传言的表述性阅读,以及触类旁通式关联性阅读,这些阅读不断丰富徐老师的教育生活和内在生命。读书可以一步步去除遮蔽与狭隘,让我们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对于人生,徐飞老师用了成全一词,我想,这里的成全是对读书人的期许,是对人生的释然,人生的圆满便是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作为教师,徐飞老师用最厚重的笔墨书写了对教育的思考,书中的思考不仅包括对语文学科的思考,还有对教育理念、教育原理的思考。

  徐老师每读一本书都会伴随思考,大多写成读书笔记,近几年,他单发表的读书笔记就达二十多万字。他以自身的读书姿态告诉我们:未经思考的读书没有意义。

  读书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

  徐飞老师将自己的读书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浪漫满足兴趣;第二阶段,现实应对工作;第三阶段,综合成全自己。只有经历一、二阶段的浪漫与功利,才能到达第三阶段中的成全自我生命的不断完整。这里的成全自己不局限于对现象的思考,而是抽象于自身的意识世界,反复咀嚼,将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为自己的结构。当读书超越功利层面到达审美层面,读书本身就是读书的目的。实际上,功利式阅读在短时间内或许见效,但这种片段式、割裂式的阅读,会逐渐让读书成为一种负担,将思维僵化于单独的场域内,难以使人获得整体智慧的提升。

  徐老师将玖玖雅集教师书友会的读书宗旨定为为学生读书,为自己读书。徐老师已将教师这一角色深深烙进了自己的生命里,他提倡,为学生读书,让读书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智慧。我想起著名关怀伦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内尔诺丁斯的重要观点:好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往深处说,为学生读书与为自己读书并不是二元对立关系。教书是一门让师生获得更多幸福的职业,因为教师在阅读时将职业角色与自我人格合二为一,读书的过程是个人满足与服务学生的双重行为,它本就存在于教师本职工作的范畴,是教师实现自我的必然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徐老师所倡导的读书倾向是为着幸福的阅读。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句话:在最后审判的那天,那些伟大的征服者、律师和政治家前来接受他们的奖赏王冠、桂冠或英名镌刻在不朽的大理石上。万能的上帝看到我们腋下夹着书走近时,他转过身来,不无歆羡地对彼得说:瞧,这些人不需要奖赏。我们这里没什么东西可以给他们,他们一生爱读书。读书人不需要外在的奖赏,因为读书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伍尔芙的这一观点,在徐老师的这本书里也会有最好的呼应。

  读书贵在转化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十足的读书人,这是高万祥先生对徐飞老师的评价。真正与十足所展现的是徐飞老师最纯粹的一面。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将书本看成自己的挚爱,恰如呼吸,它一定会联结着心肺,呼吸之间含着你的气息、你的味道。同时,徐老师的读书又总是力图打通书与生活的通道,跳出书本的视野,与生活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结。

  这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阅读成全自己,是从价值论的角度揭示教师读书的意义;第二章在读书中学会读书,是从方法论的角度介绍了教师读书的策略;第三章专业阅读的眼光,体现出学科特点,介绍了语文学科的读书智慧;后三章是徐老师的读书随笔,来一次思想的远行是哲学、教育学经典著作的读书随笔,心灵修行的艺术是文学作品的读书随笔,且教且读是教学方面的读书随笔。整本书既有读书意义及方法的讲述,更有具体生动的读书示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读书智慧。

鲁迅小刺猬范文12

一、故乡的“美”

它的“美”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一)色彩美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紫色”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的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在这里,没有一种色彩不是鲜艳的、明丽的,任何两种色彩之间的对比都是鲜明的,它构成了一幅“神异”的图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动感美

当“我”回忆起童年的“故乡”时,除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外,还有着活泼的生命,这个活泼的生命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动态的感觉。作者描绘了少年闰土月下刺猹的动感画面……这是一个幽静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活泼的世界,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它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是一个寂静而又富动感的世界。

(三)活力美

它区别于“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世界。这里有高远的蓝天,有一望无垠的大海,有广阔的海边的沙地。在这广阔的天和地之间,又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有活泼的闰土,有猹、獾猪、刺猬,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有五彩的贝壳,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这个世界广阔而又充满活力,一点也不狭窄,一点也不空洞。

(四)和谐美

少年的“我”是纯真的、自然的,少年的闰土也是纯真的、自然的。他们的关系不是用封建礼法关系组织起来的,而是用两颗心灵的自然需求联系起来的。两者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观念,孩子的心灵世界还没有被社会污染,其情感交流是畅通无阻的,是没有任何顾忌和犹豫的。这两颗童真的心灵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了,并且在这融合中各自都变得丰富了,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而作品把两个纯真的少年置于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之中,并演绎出最真挚动人的情感与心灵需求,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美。

二、故乡的“丑”

故乡的破败与荒芜,人物形象与精神状态的变异构成了它的“丑”:

(一)故乡环境的变异

眼前的故乡由“一幅神异的图画”变异为:“萧索的荒村”,有着昏暗的、阴冷的、低沉的色调。时候是“深冬”,天气是“严寒”的、“阴晦”的,刮着“冷风”,声音是“呜呜”的,“没有一些活气”。

(二)人物形象的变异

首先是杨二嫂由年轻时的“美”(擦着白粉,终日坐着……)变异为:“凸颧骨”,尖嘴利舌,“能说会道”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她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韵,她的面貌特征是由于物质生活的匮乏,在长期不自然的生活状态中形成的。

其次是成年闰土的外貌变异:“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的眼睛周围肿得通红,“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早先“红活圆实的手”,也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脸上刻着许多皱纹……仿佛石像一般”。眼前愁苦的木偶人取代了生龙活虎的少年形象,令故乡记忆中的那道彩虹黯然失色,这是现实生活的重压导致人物外貌的变形,冷酷的现实摧毁了美好的影像。

(三)人物精神状态的变异

如果说杨二嫂年轻时用自己的美貌来招徕顾客只是牺牲自己的道德名誉,并不对他人的利益构成损害,那么当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之时,为了维持生活,她的眼里便只有物质和利益了,她的一切言行都已经毫无道德感可言。她能偷就偷,能骗就骗,能抢就抢,她无视人类之间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感情的联系,需要道德的修养,需要精神品质的美化。她的一切言行都是由自己的实利出发而变异了的。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下所遭受的精神压迫和痛苦,导致了闰土精神状态的变异:见到三十年来时常惦念的童年好友,“……恭敬……的叫道:‘老爷……’”而这声“老爷”令“我”震撼的是让“我”感觉到两人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在这里,我们能够听到两颗原本融合在一起的心灵被生生撕裂开时所发出的那种带血的声音,这一声“老爷”,宣告了少年时代两位好友的和谐关系的变异和断裂,只剩下一种被扭曲了的人性。

三、虚拟影像与现实客体并存,二者交叉缠绕

回忆中的“故乡”是“美”的,但却是消失了的、回忆中的、想象中的,不那么“真实”的,亦即是只剩下虚拟的影像,故乡的美丽是虚无的、是幻想的、是聊以的“谎言”。关于故乡的记忆,是和清新明丽的夏天、有着无限力量与希望的少年联系在一起,成为理想世界的象征。而现实故乡的荒芜和萧瑟和寒冷的冬天、“没有一些活气”的老年联系在一起,成为严酷的无生气的现实的象征,与记忆里的故乡截然不同,则是实有的、现实的,是无法回避的真实存在,就是现实的客体。

虚拟影像与现实客体是叠加胶合在一起的,二者交叉缠绕着叙述发展:

四、终结“丑”,延续“美”

“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作品里,作者描绘虚拟影像中的故乡令我们不由得恋故乡之美,叹心灵之和谐;在现实的客体中却是令人“哀人间之隔膜”,决意要“探人生之新路”。虽然,闰土无论是外形还是精神状态都因为冷酷的社会现实压迫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异,令“我”生叹生悲,但作者并没有陷入这悲剧中不能自拔,而是把“我”与闰土两个少年这种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嫁接在宏儿与水生身上,希望这和谐的美能得到延续。虚拟的美好影像被无情的现实摧毁之后,又幻化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希望终结“丑”,延续“美”,即把自己不能实现的希望,寄望于下一代人的身上,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把曾经拥有又已经丢失的美,还原到年轻人身上,期望能得到重生。这正是鲁迅作品异于常人之处,它体现了作者坚定的人格力量和对高远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