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

时间:2023-05-30 08:55:10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范文1

关键词:房屋建筑;框架结构;填充墙;砌体施工技术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填充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不是承重墙,但是其施工的质量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人们都更加关注承重墙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而忽视了对填充墙的施工,这种状况对提高整个房屋工程建筑质量是十分不利的,也不符合当代社会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和安全性能的要求,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填充墙施工技术的研究,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最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工程概况

在本文当中,以某个酒店工程项目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该工程的建筑面积为50729m2,框架、框剪Y构是此工程的结构形式。该建筑施工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完成之后具备酒店、商业双重使用功能。该工程分为地下2层地上8层,建筑高度达到4025m,内墙采用的砌块为200厚B05级加气混凝土砌块或100厚B05级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墙+200厚B05级加气混凝土砌块。

在房屋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框架填充墙,该工程主要利用了填充墙的施工方式。在房屋建筑当中,填充墙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并且主梁强度符合之后进行砌筑,砌筑的方式为由上而下逐层砌筑。另外,在墙体上端最后四皮砖位置处,应等到砌体沉实后再长向立砖斜砌,以保证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

2 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填充墙砌体施工之前,需要将需要使用到的工具设备准备完善,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的效率,设备主要包括搅拌机、磅秤、铁锹、瓦刀等,并且还需要根据该工程施工作业的实际情况来安装电梯以及搅拌设备,保证水电设备齐全,施工现场清洁;施工材料的准备情况直接影响施工的具体情况,因此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需要将施工材料准备妥当。在本工程的施工建设当中,利用的主要材料为中砂,并且需要保证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另外,为保证砂的质量符合要求,需要使用5mm孔径的筛子对中砂过筛;施工的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水资源,需要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利用自来水还是地下水,确定方案之后安装相关的设备;在水泥的使用方面,水泥的规格需要满足施工质量的要求,并且在水泥进场之前需要由专业人员分批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检验不合格的水泥材料坚决不允许进入,避免对建筑施工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3 框架结构填充墙砌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分析

在对该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利用一系列的措施对整体的施工质量控制,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 对砌体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

对砌体的质量进行控制是保证填充墙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需要加强对砌体质量的控制。施工时所用砌块产品的龄期不应

(二) 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干净的水将孔洞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只有清理干净之后才能进行砂浆砌筑。此外同时要留意强度在1MP时可以浇筑芯柱混凝土,在浇灌芯柱混凝土前应先注入适量与芯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浆,混凝土随后再浇灌。浇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小砌块发生位移现象需要重新铺设,保证小砌块的位置处于正常的状态当中。

(三) 对砌块进行试验抽查

为保证砌块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还需要对其进行试验抽查,每1万块小砌块至少应抽检一组。如果是高层建筑施工,每1万块小砌块至少应抽检两组。在砌体的水平灰缝当中,砂浆饱满程度对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保证其净面积高于90%,竖向灰缝饱满度需要高于80%。对于竖向凹槽,需要利用砂浆填充紧实,避免出现透明透风的情况。在进行检验时,需要利用百格网检测的方式来对砌块以及砂浆的粘结程度进行检测,每个位置需要检查并3块小砌块。在对墙体的转角处以及纵横墙体的交界处进行砌筑时,需要保证同时砌筑,保证其不会出现位移的现象,临时间断处应保证砌成斜搓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四) 将砌块砌置以及垂直度控制在允许偏差值范围内

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对砌块砌置以及垂直度进行控制,砌块砌置以及垂直度允许偏差规定见表1:

在进行抽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外墙的垂直度保持在阳角的情况下,大于4处,并且在每一层的检查中间隔需要达到20cm,并且在内墙的检查当中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数量应该在3处以上,每一处检查应该小于5次。

(五)加强对墙体开裂的控制

在房屋框架结构填充墙砌体施工中,需要对开裂现象保持高度重视。在建筑工程中,粉刷开裂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因此在对本工程进行施工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填充墙砌体施工以及粉刷层的施工进行质量通病模拟,将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中。从上文中我们得知利用的施工材料为轻集料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块的龄期要在28d以内。并且在施工时,需要利用组砌以及节点组砌的方式进行施工,一些重要参数例如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来易用定墙体构造及平面尺寸,同时设计合理的砌块排列综合方案。需要注意在排列组合设计时,一些主规格的砌块可优先选择。一些交接处和相关转角部位可交错搭砌,孔错缝搭接措接长度不应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房屋建筑框架结构填充墙砌体结构施工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框架做出调整,并对墙体出现开裂的地方保持高度的重视。对于设计图纸当中不标明构造的地方,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框架结构填充墙砌体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相信可以为相似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一些帮助,最大限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碧雄,谢和平,邓建辉等.汶川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特征及抗震设计思考[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29(2):224-230,236.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范文2

【关键词】房建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发生如混凝土外观缺陷,屋面、卫生间、门窗渗漏等质量通病,这些通病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

一、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

1、现象

现浇混凝土拆模后出现的外观质量缺陷包括: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纹、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等。

2、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检验制度。混凝土结构施工应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后实施。

2)支架与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应满足如下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隔离剂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4)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5)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并采取措施避免楼板产生收缩裂纹。保护层垫块宜选用成品垫块,板的上层钢筋固定应使用能可靠保证钢筋位置的支架,在浇注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不位移。钢筋混凝土楼板内电气及智能等线管应避免交叉和过度集中布置,必须交叉时宜采用接线盒形式,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且应在管线交叉及较集中处增设钢筋网片等加强措施。钢筋绑扎成型后,应采取架空通道供人员通行,严禁踩踏钢筋。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充分振捣,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6)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

二、砌体、墙面工程质量缺陷

1、现象

填充墙墙体灰缝砂浆不密实,有透明缝、瞎缝;抹灰层脱层、空鼓、爆灰和裂缝;外墙渗漏等。

2、控制措施

1)砖、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砌块的养护龄期应满足规范要求。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

2)砌筑前,应校核放线尺寸。砌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补砌。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干砖填塞。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

3)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砌筑砂浆应饱满,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填充墙砌体砌筑前,块材应提前2天浇水湿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前不得浇水。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应砌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坎台等,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不得用碎块填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4米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一定的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天后,再将其补砌顶紧。

4)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要求抹灰层具有防水、防潮功能时,应采用防水砂浆。各种砂浆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水冲、撞击、振动和受冻,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玷污和损坏。水泥砂浆抹灰层应在湿润条件下养护。

三、屋面及有防水要求房间地面渗漏、门窗渗漏的控制措施

1、设计文件中要明确防水材料种类,柔性防水层应设置保护层。对女儿墙、高低垮、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有防水构造详图。卫生间及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明确墙体防水层的高度,其墙体和地面做法均有详图或说明。

2、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应具备可操作性,由防水专业队伍进行施工。要严格按图施工,掌握施工图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防水材料经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屋面(含天沟、檐沟)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伸出屋面的管道、设备或预埋件等,应在防水施工前安设完毕。防水施工完成,不得在其上凿孔打洞或重物冲击,并对细部构造、接缝等进行外观检查。屋面和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检验。

四、结束语

施工单位应将治理房建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加强事前控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确保每道工序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参考文献

[1]《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范文3

关键词:多层砖砌体结构;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TU36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我国砌体结构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在殷代就已出现用黏土砌成的筑墙。秦代的万里长城、北魏的嵩岳寺砖塔、隋代的赵县安济桥、明代的南京灵谷寺等砌体结构,显示了我国砌体结构历史的辉煌与特色。在国外,古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罗马角斗场、中世纪的欧洲宫廷等砌体结构也都是土木建筑史上的光辉实例。目前,砌体结构在我国是应用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大量的低层、多层、中高层建筑以及交通、水利工程的构筑物都可采用砌体结构。随着我国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人们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砌体结构必将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所以搞好砌体结构设计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1多层砌体结构概述

多层砌体结构就是指在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承重结构体系的房屋,称为混合结构房屋。砖砌体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亦称砖混结构)。

多层砖砌体结构的体量较小(相对高层建筑而言),但涉及的面广,容易引起混淆的问题也多,若设计人员对规范理解不够透彻,对个别问题认识不清,会导致设计出现错误。下面主要就多层砖混结构设计中易混淆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叙述,供大家参考研究。

2常见问题及分析

2.1超高超层问题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总层数做了限制见表1。在实际设计中经常遇到有些甲方要求增加层数和高度的情况。表1的总高度和总层数限值,是与抗震规范规定的抗震设计要求相匹配的,在抗震规范制定时,尚无足够的经验和试验资料,可以允许增大设计限值,因此只有当采用了抗震规范规定以外的特殊措施,使承重墙体的承载能力(包括遭遇地震发生裂缝后承受竖向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地震作用对房屋的弯曲影响(抗震规范只估计了剪切影响)和整体性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可考虑超过表1的限值。

表1 多层砖房总高度和总层数限值

设 防 烈 度

6 7 8 9

总高度(m) 总层数 总高度(m) 总层数 总高度(m) 总层数 总高度(m) 总层数

21 7 21 7 18 6 12 4

有关人员对超高超层砖砌体房屋地震作用影响做了分析,将抗震规范对多层砖砌体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用相应的地震作用量化,以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区七层砖砌体房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底部楼层剪力为准(即抗震规范限制的楼层底部剪力),凡超出此限制值的楼层为超高超层影响层(以下简称超标层),比较分析了超高超层的八层至十层砖砌体房屋地震作用的影响范围。从计算结果可知,超标层随着房屋高度和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八层房屋的超标层,绝不是人们感性认识的仅是影响底下一层,而是影响多达底下三层,十层房屋超标层已多达底下六层。

可见超高超层砖砌体房屋的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能仅简单地满足现行抗震规范墙体的抗震验算及一般的构造措施,而应采取改善和增强砖砌体房屋抗震性能及更加严格的构造措施,如在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再增设构造柱、增设墙中柱、增设圈梁并在墙内增设水平配筋带等,使整个房屋承重墙体的承载能力、地震作用对房屋的弯曲影响和整体性能得到保证。设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2.2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在进行墙体承载力验算前,必须先确定各墙体的内力,首先要确定房屋的计算简图,也就是如何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问题。房屋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工作,和其空间刚度密切有关,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随其空间刚度的不同而不同。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以下简称砌体规范)将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划分为三类,即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和弹性方案,决定房屋属于何种方案与二个条件有关:楼(屋)盖的刚度和横墙的间距,也即楼(屋)盖复合梁的挠度。横墙在确定砌体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时起着重要作用,房屋承受的水平荷载是通过楼(屋)盖的复合梁体系传递到横墙,然后由横墙传到基础。刚性山墙是考虑房屋空间工作的关键,因此山墙应符合规范GB50003-2011第4.2.2条要求。考虑空间工作时,山墙并不能因扩建而拆除,这必须在有关文件中明确。

目前设计的多层砌体房屋几乎都是刚性方案的房屋,刚性方案房屋不仅设计简单,而且经济,如果可能,应在设计时采用刚性方案。刚弹性静力计算方案是一种能够较为准确反映房屋空间工作情况而同时计算又十分简便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较弹性方案能够节约材料。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应避免设计成弹性方案的房屋,由于楼盖梁与墙、柱的连接不能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架那样的整体,所以梁与墙的连接一般假设为柱外铰接,按这种计算简图,作为平面结构计算,在风荷载作用下側移很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且截面也很大。所以从变形和使用要求看,多层弹性方案房屋很难满足要求,此外,这种房屋空间刚度较差,容易引起连续倒塌,这也是地震区多层房屋要求横墙间距较小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设计人员从字面上理解三种静力计算方案,认为刚性方案,墙、柱断面大,刚性好,反之弹性方案则差。实际上,所谓刚性或弹性,是指柱顶侧移,刚性者空间工作好,柱顶侧移小。在同样的结构情况和平面尺寸下,房屋墙、柱刚度愈大,空间工作的可能性愈差些,侧移折减系数也有可能大些。设计人员应正确理解这些概念。

2.3构造柱的作用与设置

所谓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指先砌筑墙体,而后在墙体两端或纵横墙交接处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提高房屋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构造柱能显著提高墙体和房屋的延性,明显增强砌体结构的变形能力。此外,由于构造柱与圈梁一起对砌体竖向、横向加箍,阻止了裂缝的进一步开展和延伸,限制了开裂后砌体的错位,约束破裂墙体不致散落,使墙体的竖向承载力不致大幅度下降,从而提高地震时房屋的抗倒塌能力。同时,构造柱还能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因此,在砌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是较有效,又较经济的一种抗震构造措施。

可见,构造柱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柱”,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约束”,而并不是承担竖向荷载,因此构造柱不需要单独设置基础,底部锚固时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的基础墙处,也不需设置扩大底面;如遇有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钢筋锚固在该圈梁内。

根据构造柱的作用可知,构造柱最好是在所有墙体的端部和墙体的连接处设置,但考虑到我国的经济条件,抗震规范规定,根据不同烈度、不同层数、不同部位按不同的要求设置构造柱,详见抗震规范表7.3.1。对地震时的易损部位,如外墙四角、错层部位的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等,规范均要求设置构造柱,且要求较高。构造柱应沿房屋全高设置,沿高度方向可以变化截面及配筋,但沿高度方向不应中断。

对于下面几个特殊情况,应将构造柱与砖形成组合砖柱进行计算:

1.当某些墙段承载力不够,设计人员想通过增加构造柱提高墙体承载力时;

2.当横墙间距较大,楼盖为短向板通过进深梁支承在内外纵墙上,纵墙上的构造柱支承着纵墙上梁的集中荷载时;

3.当顶层房屋改变结构布置,如顶层设置大会议室等时,则构造柱通到顶层楼面后,顶层应设置组合砖柱承重。

2.4圈梁的作用与设置

在房屋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不利影响。在房屋的基础顶面和檐口部位设置圈梁,对抵抗不均匀沉降的效果较好;对整个房屋来说,圈梁起水平箍的作用,并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但是,圈梁不能提高墙体的竖向承载力,这是需要说明的。

通常按地基情况、房屋的类型、层数以及所受的振动荷载等条件来确定圈梁设置的位置和数量,详见抗震规范表7.3.3.在砖房中设置的圈梁必须采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不应采用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圈梁。规范要求圈梁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圈梁最好与楼、屋盖板的标高持平,也可以紧贴板的上下设置。

2.5其它问题

在实际设计中有些问题容易被忽略:

(1)砌体强度设计值调整。砌体规范第3.2.3条指出,在有吊车房屋砌体、跨度不小于9m的梁下烧结普通砖砌体、无筋砌体其构件截面面积小于0.3m2以及用水泥砂浆砌筑各类砌体等几种情况,砌体强度设计值应乘以一个小于1的系数。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独立砖柱验算和防潮层以下采用水泥砂浆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2)墙、柱的高厚比。砌体规范第6.1.1条要求应对墙、柱的高厚比进行验算,高厚比验算被认为是保证砌体结构稳定性的构造措施之一。高厚比与众多因素有关,为了减少高厚比,满足墙、柱的稳定性要求,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横墙间距、降低层高、加大砌体厚度、减少洞口尺寸、提高砂浆强度等级等。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范文4

在建筑砌体施工中电气设备的预留洞

在建筑砌体工程施工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电气设备预留洞等问题,尤其是在民用砖混结构的楼房砌体工程施工中更为突出,该预留洞如果预留的位置合适和符合砌体施工及电气安装验收规范,那么,使整栋楼房在电气安装后的外观和使用功能上会美观、方便用户使用,又不影响楼房的墙体坚固结构,即省工又省料,否则将使其反。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用电计量设施也迅速改过去传统的先用电后读表缴费,逐步转为现在的先买电充卡,后用户自己在各自的电表上插卡充费,因此,该计量箱安装位置的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用户的后期方便使用和管理。

砌体施工中最常见的电气配电箱预留洞,是每栋楼每单元的强弱电配电箱(包括强弱总配电箱)该强电箱是每单元每层俩用户的插卡电表计量箱,供用户经常插卡充费使用;弱电箱是电话(网络)和电视。我们在电气施工分项验收时发现,施工平面图上对该电气预留洞设计的细节尚不够完善,只标明了简单的预留洞距墙边柱的中线距离,而没有详细的、具体规范化的尺寸,也有的在图纸上注明了该洞的尺寸和高度,并附有一说明“电气施工时,电工应紧密配合,做好预留洞及预埋件工作”。这样以来,原本是设计师给电气安装人员留有一个同步、统一协调施工的余地,方便电气施工的一个配合预埋件的方案,恰恰相反,在大量的群体楼房建筑砌体施工中,这些电气设备的功能箱预留洞,大多数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寸是按设计规范预留的,在实际施工中是由电气安装工给砌墙的匠工提供该洞的尺寸,而安装工的个人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工作方式各有差异,以及工作时间往往和砌墙工不能同步进行,或者说电气安装工不可能天天守在现场来看管该洞,出现了电气安装工有求于砌体匠工的局面。当我们发现该预留洞出现问题后责任于电气安装工时,在大量的调查中,电气安装工怨气很大,叹天呼地,而有些电工干脆就不求与人,所以,在部分楼栋中就出现了没有留该洞或留洞极不规范等现象。例:在xxx工地 xx#楼中,建造进度只到5层,3个单元 ,共有预留洞15个。而没有留该洞的有5个;没有放置过梁的6个;留有非常恶劣的洞2个;准合格的只有2个。该洞是各层用户的电表计量箱,其箱体的尺寸是寛340x高400x深160 mm,按规范标准预留该洞时应预留寛450x高500x深160的放大洞,以便电气安装此箱时调整准确位置和钢线管的进箱镶嵌工序以及留有充分的箱体周边填充物固定。国标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3.0.7 条:“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3.0.7的说明:建筑工程施工中,常存在各工种之间配合不好的问题。例如水电安装中应在砌体上开的洞口、埋设的管道等往往在砌好的砌体上打凿,对砌体的破坏较大。因此本条在洞口、管道、沟槽设置上做了相应的规定”。

然而,有多处楼房砌体施工中往往给预留洞不放置过梁、有的预留的尺寸过大、有的留的过小、还有的预留的过高过低,使整个单元的尺寸极不统一,这样,在后期安装计量箱箱体时,电气安装工要将没有预留的洞孔自己凿成,凡位置没有预留合适的要修复到位;要求每个单元的箱体安装要必须统一尺寸,因此,造成的结果是:1、浪费建筑材料;2、误工多;3、对墙体结构造成的影响大;4、建筑垃圾多;5、影响主体结构的验收。这些看似不大的问题,在监理工作中,电气和土建监理常常抓,层层监管,但此问题还是在所难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它已成为砌体工程影响电气安装的一个难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建议:   从设计图纸上作以彻底解决。像地下室和卫生间的窗洞那样规范。为什么这些窗洞在众多的楼群和数量上,没有一个漏掉?没有一个发生高低左右不规范的尺寸现象呢?为什么就不能借鉴呢?!而相比电气配电箱的预留洞则是能屈能伸、可留可漏的施工呢?其原因本人认为还是在图纸和施工交底方案上应作一个彻底的改进,不能继昔日的设计习惯,我们要和WTO接轨,解决一些建筑设计细节的体制问题和施工交底的详细方案,做到砌体施工中电气设备的预留洞能主动性、规范化的预留施工。 

西安长庆建设监理公司泾河工业园北区监理部      赵济仓 

         2009年1月10日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范文5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加固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受太平洋板块、亚欧大陆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纵深发育水平很高,导致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大陆Ⅵ~Ⅸ度地震区占国土面积的80%以上,并且地震区中很大一部分为抗震设防相对较薄弱的村镇地区。历次震害表明,砌体结构建筑物的楼层数越高其所受的震害就越严重。

1.影响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因素分析

1.1砌体房屋纵墙的影响

随着住宅商品化和住宅功能要求的提高,使得一些多层砌体住宅房屋的客厅增大,个别的设计方案和实际工程在客厅的外纵墙没有设置,形成构造柱、圈梁与阳台门相连,使得外纵墙的开洞率大于55%。众所周知,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主要依靠砌体墙,而地震作用在水平方向是两个方向的,房屋的纵向相对于横向弱得多,在地震作用下纵向则率先开裂和破坏。由于是纵向墙体又是横向墙体的支承,所以纵向墙体的开裂和破坏则会削弱对横向墙体的支撑作用,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实际的多层砌体住宅房屋中,还有纵向阳台门和窗的中间砌筑240mm×240mm的砌体墙垛。这个方案虽然较阳台全部为开洞要好一些,但是该砌体墙垛的高宽比远大于4,在地震作用下为弯曲破坏,由于砌体墙垛的抗弯能力很差,所以该墙垛对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几乎没有什么贡献。

提高多层砌体住宅房屋的纵向抗震能力,应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多层砌体住宅房屋至少有一道通长且基本贯通的内纵墙,门洞的宽度不宜大于1.5m;所谓基本贯通,就是不宜有大于720mm的错位。

(2)外纵墙的开洞率应进行控制。在仅有一道内纵墙的情况下,6度和7度时外纵墙的开洞率不宜和不应超过55%;8度时不宜超过50%。

1.2 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局部尺寸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弥补。”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

1.2.1局部尺寸不足的量化

从局部尺寸的限值是为了在地震作用下该轴线的墙段各个击破即个别墙率先开裂和破坏的概念出发,局部尺寸不足者不宜小于[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的限值0.8;其墙段的宽度可以从墙体外边缘算起。

1.2.2采取加强措施

(1)加大墙边处构造柱的截面和配筋。

(2)对局部尺寸不足的墙段采用水平配筋砌体等。

1.3 砌体房屋的层数及高度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l-2001)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总层数有了强制性规定。在设计中房屋总高度及总层数应同时满足限值,因为楼盖重量占房屋总重的一半左右,房屋总高度相同,多一层楼盖就意味着增加半层楼的侧向地震作用,同时加大对底部的倾覆力矩。在中、强地震作用下,因倾覆力矩过大,使得底部墙体产生过大的压力或剪而被破坏,故此减轻自重、减少层数、降低层高是削弱地震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

1.4墙体的高宽比

由于砌体墙的破坏形态与墙体的高宽比有关。当砌体墙的高宽比小于1.0时,墙体形成剪切破坏的x形裂缝;当砌体墙的高宽比不小于1.0且不大于4.0时,墙体为剪弯破坏;当砌体墙的高宽比大于4.0时,为弯曲破坏。在墙体中部增设构造柱后,其墙体的破坏形态按构造柱和圈梁(或钢筋混凝土带)包围的两个子墙体呈现出不同高宽比的破坏形态。若砌体墙沿高度方向的中部也设置钢筋混凝土带,则按构造柱和圈梁(或钢筋混凝土带)包围的四个子墙体呈现出不同高宽比的破坏形态。因此,在应用新的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横墙较少关于“在横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层高”时,也要注意不要造成构造柱和圈梁所包围墙体的高宽比大于1.0。当出现构造柱和圈梁所包围墙体的高宽比大于1.0时,宜在墙体高度的中部增设60mm高的钢筋混凝土带,配筋可采用3Φ6。另外,对于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住宅房屋的方案设计申,一般宜控制一层内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不超过60%,否则不会在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住宅房屋的抗震验算中通过,则必然增加方案的修改工作量。

2.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

上部结构根据实际工程概况分析加固原因和目的,进而确定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对抗震承载力不足或开裂受损的房屋而言,宜采取面层或板墙加固、拆除重砌、增设砌体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裂缝灌浆加固等措施。对于整体性差的砌体结构,采用增设构造柱、圈梁、钢拉杆或锚杆等措施加强纵横墙及其与楼屋盖的连接;也可采取增设托梁、预制楼屋盖增设叠合层等方法加强楼屋盖,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局部薄弱部位,如无拉结筋的填充墙、“女儿墙”、悬挑构件、平面不规则处等,采取有关拉结、增强承载力、拆除或平面切割等措施。以上的加固措施均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或整体性,主要措施是增大材料强度、加大构件截面、增设新构件等。

2.1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

(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加固后的承载力提高明显,技术经验比较成熟;常用于加固柱、带壁墙,但其现场湿作业施工时间长,加固后建筑结构的净空有所减小。

(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属于复合截面法。其原理是把欲加固墙体表面粉刷层剔除,在墙体两侧附设Φ4mm~Φ8mm的钢筋网片,然后抹水泥砂浆面层,常用于砌体墙加固及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不易满足结构的抗震要求,一般仅用于非抗震设防地区。

2.2 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

(1)包钢加固——也称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以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粘结时,称之为湿式包钢加固。这种措施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作业量小,但用钢量较大,加固费用高,防护措施要求较高,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加固。

(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其优点是最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适用于加固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缺点是不能在6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使用。

2.3 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

(1)增设圈梁——这种措施可用于既有砌体结构的圈梁设置不符合抗震要求、纵横墙交接处有明显缺陷及房屋整体性较差等工况。

(2)增设梁垫——该措施可用于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局部产生竖向裂缝等工况。

(3)砌体局部拆砌——当房屋发生局部破裂,且未影响承重及结构性安全时,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采用高一级强度的(下转第341页)(上接第238页)砂浆及整砖砌筑。

(4)砌体裂缝修补——可根据砌体构件的受力状态和裂缝特征及其产生原因,针对性地进行裂缝修补或加固。常采用水泥砂浆填缝修补、配筋水泥砂浆填缝修补、灌浆修复等措施。

3.抗震加固新技术

3.1减震隔震

随着减震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历次强烈地震中建筑结构破坏形式的总结,我们可通过分析地震作用效应,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减小既有砌体房屋在强震中所承受的地震作用。目前在既有建筑结构中常用的减震技术主要有基础隔震技术、消能减震技术以及调谐减震技术等被动减震方法。

3.2 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

当今世界资源越来越短缺,地震频发,针对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这两项工程,许多学者提出了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并对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既有结构承载能力、改善既有结构的抗震性能,与传统抗震加固技术相比,一体化技术改造后结构的承载能力更高、抗震性能更好,能使既有建筑耗能能力有所降低,节约能源,实现了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有机结合,避免二次作业,设计施工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目前,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是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技术中最常用的无机材料。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范文6

房屋建筑无小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砖砌体施工的质量好坏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同小可、不容忽视!基于此,相关建筑工作人员务必严格对待砖砌体施工中的所有细节,以确保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从而使人们安心地住上“安全房”。

 

1.简要概述砖砌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1.1 摆砖样。常用砌体的组砌形式有以下几种:一顺一丁法,三顺一丁法,梅花丁式等几种类型。

 

1.2 立皮数杆。皮数杆是一种木制方杆,在其上面画有砖缝及每皮砖的厚度,还有预埋件、门窗洞口、梁底以及楼板等的标高位置,其具有控制砌体施工时竖向尺寸的准确性和保证砌体的垂直度的作用。皮数杆一般立于房屋的四大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以及洞口多的地方,砌体较长时,每隔10m~15m增设一根。

 

1.3 盘角和挂线。进行砌砖时,通常情况首先采用皮数杆在墙角进行盘角,每次盘角的皮砖不超过5块,然后以准线为砌筑墙身的依据,将其挂在墙侧,24墙及其以下墙体单侧挂线,37墙及其以上墙体双侧挂线。

 

1.4 选择施工方法。由于各地的习惯、使用的工具不同,从而出现了不同的砌筑方法,“三一”砌砖法、挤浆法和满口灰法等都是较为常用的砌筑方法,其中“三一”砌砖法和挤浆法最为常用。

 

1.4.1 “三一”砌砖法。它是指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的砌筑方法。其特点是:灰缝饱满、粘结力好、墙面整洁。砌筑实心墙时宜选用“三一”砌砖法。

 

1.4.2 挤浆法。它是指先在墙顶面铺一段砂浆,然后双手或单手拿砖挤入砂浆中,达到下齐边、上齐线,横平竖直的要求。其特点是:可连续组砌几块砖,减少烦琐的动作,平推平挤可使灰缝饱满,效率高。操作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ram,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1.4.3 满口灰法。它是指将砂浆刮满在砖面和砖棱上,随即砌筑的方法。其特点是:砌筑质量好,但效率低,仅适用于砌筑砖墙的特殊部位,如保暖墙、烟囱等。砖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砖墙转角处,每皮砖均需加砌七分头砖。

 

1.5 清理和勾缝。保持墙面的整洁须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每砌十皮砖就对墙体进行一次清理,再次砌筑完每楼层墙体后就应清理落地灰。勾缝是清水墙的最后一道工序,具有保护墙面和增加墙面美观的作用。内墙面或混水墙可采用砌筑砂浆随砌随勾缝,称为原浆勾缝。清水墙应采用1:1.5~1:2水泥砂浆勾缝,称为加浆勾缝。勾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横竖缝交接处应平整,表面应充分压实赶光。缝的形式有凹缝和平缝等,凹缝深度一般为4mm~5mm。勾缝完毕,应清扫墙面。

 

2.砌筑砂浆应注意细节

 

砂浆的强度是决定砖砌体强度的另外一个基础要素。影响砂浆强度的因素很多,有关砂浆的材质、搅拌、和易性等在《规范》中均有明确规定,这里只谈一谈施工中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2.1 水泥砂浆不能等强度替代水泥混合砂浆。根据相关规定,当水泥混合砂浆被水泥砂浆替代时,砌体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都有明显降低,分别是15%、25%、 25%。这是由于水泥混合砂浆与砖的粘结性好,另外水泥混合砂浆的保水性好,使砂浆中的水分不易蒸发,可以长期地促进水泥继续水化,提高其最终强度。而水泥砂浆在目前水泥标号较高、浆强度等级较低的情况下,水泥用量较少,砂浆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易形成泌水离析,失去流动性。在砌筑过程中,水分容易被砖吸去,影响砂浆的正常硬化,砂浆的强度降低,严重影响砂浆与砖的粘结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水泥砂浆不能等强替代水泥混合砂浆,如需替代,必须经设计部门同意。

 

2.2 同等级砌石砂浆材料配比不能用于砌砖砂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用同等级砌石砂浆配比来配制砌砖砂浆,这种作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砌石和砌砖所要求的砂浆稠度不同,分别为3cm~5cm和7cm~10cm。不同稠度决定了砂浆的水灰比不同。同比例的水泥、砂子,水灰比大的砂浆强度小。因此,用同等级的砌石砂浆材料配比配制砌砖砂浆,会造成砂浆强度降低,影响砖砌体的强度。

 

2.3 不能用生石灰拌制水泥混合砂浆。这是因为一方面生石灰在砂浆内熟化,大量吸水,使砂浆大量失水,进而对胶凝材料硬化产生影响,使其不能正常硬化,使砂浆本身强度降低,从而减弱了与地面粘结的牢固性,降低了砌体的质量。另一方面,在水泥硬化过程中,还伴有大量生石灰(CaO)在熟化,延续的水泥的硬化过程中,水泥石无时不遭到破坏,严重时会导致砌体砂浆松散失效。

 

2.4 不能使用过期砂浆。在实际施工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常发生已拌制好的砂浆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的现象。对于未用完的砂浆,一般均采取加水泥重新拌和或留作它用的方法处理。由于砂浆强度随使用完毕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因此在采取加水泥重新拌和时,水泥用量要根据砂浆搁置的时间长短来确定。

 

3.砌筑过程中应注意细节

 

3.1 保证抄平、放线的质量。砌筑墙体前,应先将要砌筑墙体部位的楼板端头缝用C20细石混凝土灌注至与楼板顶平。然后,按指定的水准点给出各层标高,并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进行找平。找平可以有效防止砖砌体水平灰缝平直度超差,出现“偏行”现象。最后进行定位放线,墙体的定位放线必须准确无误,保证各楼层墙身的轴线重合。

 

3.2 应避免垂直通缝的出现。垂直通缝是砖没有错缝搭接的结果,通缝的存在,使砖砌体的整体性大为减弱,承载力也随之降低。垂直通缝常出现的部位主要在门、窗旁及墙体转角处,都是应力较为集中的部位,对砌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的出现都是人为偷工省事造成的。因此,只要加强管理,完全可以避免的。

 

3.3 施工洞的设置。施工洞属于临时性洞口,其在每个楼层都有设定,其目的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在工作面上水平运输建筑材料创造条件。它的设置位置、宽度和高度,在施工方案中都应按不影响结构安全,保证手推车通过,使于施工等原则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盲目设置。

 

3.4 禁止在砌好的墙上砸砖纠偏。对于已砌好的砖墙,由于砖和砂浆已初步结成整体,所以不能用砸动砖块对垂直偏差进行纠正,被敲动的砖块与砂浆脱离产生缝隙,影响砖砌体的抗渗和保温隔热性能,降低了砌体强度。

 

3.5 碎砖的应用。一般工地都有碎砖,碎砖的使用应视其大小而定。对于小于二寸半的砖,只能视其为砖渣不能使用。对于大于二寸半的砖,可以分散砌筑在内墙面和受力较小的部位,不准集中使用,不准用于受力较大的砖垛和窗间墙上,并保证不能砌成四皮以上同缝。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是否安全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伴随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房屋建筑施工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施工人员采取更好的施工措施和科学的施工方法,以确保房屋建筑质量,给人们营造一个安全的、无后之忧的居住环境。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范文7

【关键词】墙体开裂;原因分析;防护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迅猛增长,到处高楼大厦丛立而生,建筑行业也是日新月异。在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有所提高,建筑工程所存在的一些常见质量通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有些房屋工程仍然存在着墙体裂缝的问题,这样不仅影响房屋工程的质量及其美观,也会给使用者造成心理压力,更严重者会导致房屋的破坏及倒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房屋工程墙体的裂缝,而且对于房屋工程墙体裂缝应进行怎样的防护?在这里,让我们进行分析、探讨一下。

一、房屋工程墙体裂缝产生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根据大量工程施工的实践可知,常见的墙体裂缝现象有下面几种:

(一)水平裂缝:水平裂缝经常发生在框架梁与墙体交接处,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墙体收缩引起的。但是,有时水平裂缝发生在窗口墙处,在两对角处成对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进伸缩缝处理不当所造成的。

2、斜裂缝:斜裂缝通常发生在窗间墙、内墙、外墙上,大部分裂缝通过窗口的两对角,呈现出“八”字形,在紧靠窗口处缝宽较大,然后向两边和上下逐渐缩小,有点像喇叭状。而造成这种裂缝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基不均匀变形所造成的,墙体受到较大的剪力,使砌体破坏。裂缝经常是由沉降小的地方沿着向沉降大的一边逐渐发展。此外,还有一种是由于屋盖与墙体的温差所造成的,当内纵墙与屋盖的温差比外纵墙较明显时,这种裂缝更加严重。

3、垂直裂缝:垂直裂缝一般发生在墙体的转角处,即横墙与纵墙之间产生从上而下延伸的裂缝。这种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在砌墙体时无留搓或是留搓不当所造成的,有时也是因为砌筑时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所造成。

二、房屋工程墙体开裂的防护措施

无论是水平裂缝、斜裂缝、垂直裂缝发生后,必须找出其真正原因,必要时应进行预防处理,以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针对于因为钢筋混凝土屋盖温度变化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顶层墙体“八”字裂缝和水平裂缝现象进行防止和减轻,具体可采取以下的防护措施,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1、在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者隔热层,减少因为温差收起的裂缝;

2、采用装配式有檀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瓦材屋盖,防止温度变化收起裂缝发生;

3、在房屋顶层砌墙时,采用塑性较好的砂浆砌筑,能够使房屋顶层与墙体之间粘合性能比较好;

4、砌块在使用之前应提前1至2天对砌块进行淋水湿润,并控制好砌块吸水的含水率,一般为10%到15%.

5、应该严格控制好砌块的出厂时间,其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天。

6、在砌筑时,每一堵墙体,不能一次性把它砌筑完成,应按其高度分成二次或三次进行砌筑,特别是砌筑到墙体与楼盖梁或屋盖梁相接的地方,其顶部应在第二天才能进行堵塞,而且要采用“V”字形进行堵塞;

(二)为防止墙体、窗角处两边出现的“八”字形裂缝,应该加强地基与基础方面的加固处理,减少因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上部结构不稳定而出现开裂的现象,并在窗台下加设钢筋砖或者增设腰梁;另一方面,避免窗洞口开洞过大,外墙必须采用240MM厚墙体。

(三)对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为防止房屋由于温度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该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该设在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伸缩縫的间距与墙体所用的材料、楼盖和屋盖的型式,这些都在原则上应该通过计算确定。另外,应注意的是:伸缩缝的位置应当综合考虑进行布置,由建筑布置、施工工序等因素确定,一般是布置在平面转折造型变化的部位上。

(四)对于高低差过大,建筑物过长的,平面的形状变化复杂,地基处理方法不同的分期建设的建筑物,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条件设置适当的沉降缝。沉降缝的基础必须进行断开。沉降缝的做法有许多种方案,最常见的有悬挑式基础方案等。当同时需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必须将二者重合为一。

(五)钢筋混凝土过梁、雨蓬梁长度大于3M的或者窗口墙宽度小于0.8M时,为防止梁端墙体,由于温度变化和材料干缩变形而引起开裂,宜在窗间位置与楼盖梁或屋盖梁的梁端上下交接处设置钢丝网片。

(六)砌墙时,在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筑成斜搓,斜搓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必要时还应预留拉结筋处理,这样防止因为留搓不当所造成的垂直裂缝现象的发生。

(七)砌墙时,要控制好灰缝砂浆的饱满度,特别是竖向的灰缝砂浆,一般在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是对砌体的抗剪强度影响就明显,当竖缝砂浆很不饱满甚至完全无砂浆时,其砌体的抗剪强度将降低40%~50%,因此,砌体容易产生垂直性裂缝。

(八)除了上面所述的几种情况外,还有一种影响建筑工程作用和美观的裂缝,即轻体板墙的裂缝。目前,在许多建筑性上应用轻体板墙,它的特点是体轻、隔音、墙薄。主要用于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混合结构的非承重墙。

轻体板墙的好处虽然不少,但墙体容易产生裂缝。其主要原因是:轻体板墙安装时,所用嵌缝砂浆没加胶结剂或因轻体板墙之间拼缝太严无法勾填胶结材料;或是墙体与门框连接处没协调与构造柱的加强连接,造成门框与墙体连接处的开裂;抹灰前没有给轻体板墙做任何处理就直接进行抹灰;轻体板墙抹灰砂浆强度不够。

那么,对于轻体板墙的裂缝防护措施主要有:当轻体板墙安装时,板与板之间缝口控制在20MM -30MM,勾缝所用的砂浆必须加入胶结剂,并且在基层采用网布对板与板之间的缝口进行粘贴;当门框与轻体板墙连接时,在连接处设置构造柱,在构造柱上按规范要求留置好木砖,把门框牢固地固定在构造柱上,当轻体板墙安装后,在板缝上用胶粘上宽为120MM厚布,然后用钉钉宽为200MM镀锌钢丝网;在抹灰时,轻体板墙所用的抹灰砂浆应该用纯水泥砂浆。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范文8

村镇建设中民用建筑以砖砌体作为承重结构的占90%以上,而农房更是占99%以上.农房基本上不会采用框架结构,所以砌体结构是农房建设中抗震设防的主体。同时砌体结构在历次地震中的震害又是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砖砌体是一种脆性构件,其抗拉和抗剪能力均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易于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房屋的破坏和倒塌。如果在多层砌体结构的设计中再过度追求大开间、大洞口、大悬挑,甚至通窗效果等,必将大大削弱房屋的抗震能力。

目前农房建设中砌体结构在抗震设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意识问题。村镇建设的抗灾意识淡薄,未列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认为地震预防不预防无关紧要,甚至有些人认为,嘉兴地区地震预防了这么多年,至今未震,认为将来地震不可能发生,在村镇建设中防灾工作存有麻痹思想,对抗震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村民自建房大多不进行抗震设计,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施工,抗震措施不合理.任意加大圈梁构造柱配筋。

超限问题。农房建设过程中,房屋高度或层高超高时有发生,尤其是底层为门市的砌体结构,高度超过限值近1m。结构体系不明确。在“综合楼”砌体结构中,底层或顶层有采用“混杂”结构体系的.即为满足部分大空间需要,在底层或顶层局部采用钢筋砼内框架结构。底层商铺的层高较高,商铺以上为承重纵横墙较密的住宅,易形成“上刚下柔”的结构体系。如果抗震的第一道防线砌体抗震墙出现裂缝,甚至滑移、错位.使得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加大,框架梁与其上部的墙体的墙梁组合作用,引起梁刚度增大,再加上由于上部结构在过渡层楼板处产生的倾覆力矩所带来的附加拉、压应力也全部由框架承担,使得底层框架破坏发生在框架柱上下端或梁柱节点上。

有的仅将构造柱和圈梁局部加大,当作框架结构。农房为追求大主屋.布置大开间和大洞口,有的大洞口墙间宽仅有240mm,部分“局部尺寸”不满足要求时,有的不采取加强措施如大洞口两侧未设构造柱,有的采用增大截面及配筋的构造柱替代砖墙肢;农房布置平面复杂,纵或横墙沿平面布置多数不能贯通,或墙体沿竖向布置上下不连续等等。

楼梯间区域较其他部位相比,整体刚度较差,楼梯间墙体的高度不同于普通楼层,此区域变形与楼层不一致,造成楼梯间墙体严重开裂甚至倒塌。在地震中,楼梯会承受一定地震产生的拉力和压力,当地震强度较大时,当板只考虑配置受弯钢筋而配筋不足时,就出现了受拉屈服或拉断,受压时出现压弯破坏的情况。

出屋面建筑。屋顶出屋面构件由于鞭梢效应,在地震中也易破坏,对于屋顶笨重的构件尤为严重。

施工原因。一个工程的抗震设计再好,倘若施工质量存在重大问题和隐患,施工质量没有保证,也无法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多层砌体结构可通过设计达到下列要求: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房屋可“小震不坏”;满足结构体系、平立面布置等要求,房屋可符合“中震可修”;满足房屋高度和层数及构造柱和圈粱和抗震措施等要求,房屋可做到“大震不倒”。围绕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的目标,确保农房建设抗震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宣传和普及抗震防灾知识。提高农民抗震防灾意识

首先,应加强各级行政主管领导对村镇抗震防灾意识,其次应将农房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提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村镇建设农房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加强管理使农房建设的抗震设防工作逐步转入管理规范化轨道。

其次,住宅抗震性能差的主要原因是农民不懂得如何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尤其是农民没有意识到地震灾害对他们的危险性。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抗震防灾意识淡薄。所以应在广大农民中宣传和普及抗震设防的基本常识,提高农民的抗震防灾意识,使他们在农房建设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采用好的结构形式,花少量的钱使新建房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只有农民懂得了抗震设防的利害关系,才能自觉维护和支持抗震设防工作。

二、加强农房建设抗震设防措施,提高农房抗震能力

1、加强构造柱和圈梁等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措施是保障多层砌体结构“大震不倒”的关键。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内容较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部分。

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对横墙较多的多层砌体结构,应多设置构造柱;在每层均应设置圈梁。

构件间的连接。多层砌体结构各构件间的抗震构造连接是多层砌体结构抗震的关键。抗震构造连接的部位较多,重要部位的连接措施主要有下列几项:a.构造柱与楼、屋盖连接;b.构造柱与砖墙连接;c.墙与墙的连接;d屋顶间的连接;e.后砌体的连接;f.构造柱底端连接;g.臂构件的连接,主要包括女儿墙的稳定措施和悬挑构件。

2、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多层砌体结构在地震中与水平地震作用平行的墙体是承受地震作用的主要抗侧力构件。从以往的地震调查资料显示。承重横墙的破坏主要为剪切破坏,且一般是底层比上层严重。纵墙的破坏往往是因为横墙间距过大或者楼(屋)盖刚度较差而使平面外受弯受剪.在窗口上下截面处出现水平裂缝。建筑物墙角的破坏也是很常见的.主要是因为应力集中和地震的扭转作用造成的。

楼梯间的破坏一般比较严重,原因是楼梯间没有一般房间的楼盖形成空间的盒子结构,致使空间刚度较差,因此墙体布置应满足地震作用有合理的传递途径。纵横向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应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造成薄弱部位,产生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平、立面布置房屋纵、横承重墙体在平面上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平面形状应力求规则

纵、横墙沿平面布置不能对齐的墙体较少;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力求规则,结构的竖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纵、横承重墙体沿竖向布置上下应连续,避免刚度突变;竖向抗侧力结构的截面和材料强度等级自下而上宜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突变。

房屋的顶层不宜设置大会议室、舞厅等空旷大房间,房屋的底层不宜设铺面等通长开大门洞。当确需设置时,应采取弥补薄弱部位的加强型措施或进行专门研究。值得指出的是,近几年在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较普遍存在为了客厅开大门洞,不惜牺牲门间墙宽

度的现象。这是个对局部尺寸认识不足的概念设计问题,一是认为部分不满足局部尺寸要求关系不大;二是认为只要用扩大了的构造柱替代门间墙就没有问题了,在设计中将构造柱当作“灵丹妙药”到处使用。应当明白,砖砌体和砼的变形模量差别很大,虽然砖砌体与构造柱和圈粱可以协同工作。增加房屋的延性,但是它们不能同时段进入工作状态,在“中震”阶段的抗震承载力主要由砖砌体承担。因此,砌体结构中过多配置砼的构件,其作用的发挥是有限的。

建筑立面应避免头重脚轻,房屋重心尽可能降低,避免采用错落的立面,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地震时发生鞭梢效应,同时应控制好结构竖向强度和刚度的均匀。

4、合理提高砂浆强度及适当增加墙体面积

历次震害表明。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与墙体面积大小及砂浆强度等级高低成正比,提高墙体面积、砂浆强度等级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是减轻震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中,上面几层的地震作用较小,容易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而底部一、二两特别是第一层的地震作用力较大,是薄弱层,往往不容易满足要求但若改变部分墙体的承载面积或适当提高砂浆的强度等级,如将部分240mm宽的承重墙改为360mm宽的墙,或将砂浆强度等级由M5体高到MlO,则在抗震结果中显示满足抗震要求。可见在进行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时,适当增加底部1-2层墙体面积或提高砂浆强度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5、水平钢筋的合理设置

为了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可在抗震力不够的承重墙段内配置水平钢筋,使地震力由砌体及水平钢筋共同承担。配筋多孔砖墙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墙段的抗震性能,减少脆性,增加延性,增强砖混房屋的抗震性能。

6、设置必要的防震缝

防震缝可以将不规则的建筑物分割成几个规则的结构单元.每个单元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确、合理,不宜产生扭转或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于抗震。

三、加强农房施工管理,提高农房施工质量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范文9

关键词 房屋破坏 破坏原因 拆除重建 施工技术 技术措施

一、持续降雨导致房屋破坏严重

由于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强降雨,致使某村居民点部分房屋浸入水中,造成本来就坐落在软弱土层上的房屋地基经降雨和洪水浸泡而遭受严重破坏,院墙大多坍塌、歪斜。房屋受灾的重点是村牧民搬迁定居点,该处共住30户,其中7户已成危房。在这7户危房中,有三户受灾最为严重:一户因房内积水0.8 m深,导致土块墙体已经垮塌,必须拆除重建;另一户墙体裂缝较大需加固维修;第三户是30年老房,年已失修,屋面漏雨,门窗破败,应及予维修。笔者曾去现场调查,并参与修建。下面就房屋破坏原因及重建措施进行分行、论述。

二、房屋破坏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该处所有房屋破坏的原因,均为地基土软弱,经雨水或外来水侵入地基后,造成房屋基础沉降量较大,房屋遭受破坏的表面现象是洪水灾害所致,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地质灾害所为。此处的地质土层有4 m~5 m厚,土层中含盐类(碳酸钙、碳酸镁),土层中生、植物腐殖质形成的甲烷、硫化气体较多,土的结构为蜂窝、海绵体、绒絮体结构。此类土质由于存在气体和孔隙,因此透水性极强(雨水或积水可垂直穿透几米厚土层,也可在几米深下,水平远距离传递)。此类土质在遇水情况下,体积膨胀,但其压缩性很大。此类土质一年四季,根据高、低温度及含水率的大小,一直在膨胀和收缩的状态中反复循环,在这种极不稳定的环境中建一般简易民房,可以说是先天条件存在严重不足。多年来,仅仅因为降雨或季节变化、地下水位的高低而造成房屋地基下沉,从而使房屋结构严重破坏的例子已为数不少。

三、重建措施、建议

为了提高建房技术标准,应将地基加深到1.5 m,基底加宽到0.8 m,基底设0.8 m宽、0.4 m厚素混凝土地梁,地梁上砌0.5 m宽、0.9 m高片石基础,基础顶加设0.37 m宽、0.2 m厚钢筋混凝土圈梁。如果在正常地质条件下,按上述技术标准建一般简易房(发生地震情况除外),其房屋结构应该是牢固可靠的。但在这次调查中发现,这座用高标准所建房屋仅因院内雨水渗透,就造成地基较大沉降,构成危房。还有一户拆除重建房屋按上述标准施工的地基,还未砌墙,由于地基沉降,基础顶部的混凝土圈梁已被拉断。可以设想,此房建成,荷载增加,势必造成危房。这种新房拆了按高标准重建,重建了还成危房的恶性循环,说明了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在有地质灾害的区域建房,单凭想象估计,将地基设多宽、多深是很不科学的。

建议一:在原址修复重建。首先应做地质勘探,摸清不稳定土层具体深度,必须将房屋基础座在稳定的砂石土层上,才能保证房屋基础及上部结构的稳定、安全可靠。如果该处不稳定土层如居民反映的的确有4 m~5 m深度,在开挖槽基时,应采用室内土方全开挖,砌完基础后再回填。另也可采用换土法施工,即将室内土全部挖出,换填写原始戈壁土,分层夯实到距地面1.5 m或1.2 m处,再砌片石条形基础到地面高度。

上述两种基础施工方案,应优先选后者。二种基础施工均存在工程量大、造价高、工期长的弊端,但这是从房屋结构安全考虑下不得已的选择(院墙基础如何施工应另外考虑)。

建议二:就近换址重建。据村干部反映及调查的情况,建议在现居民点向南约200 m处。该处有利条件是:地质条件好(戈壁土),搞基础施工工程量少、造价低、工期短,距砂场电源约100 m,可就近送电。另外,场地平坦开阔,便于施工开展。因是戈壁场地,可解雨天出行泥泞之苦。

三、常用房屋改造加固技术措施

1.新增混凝土框架托换施工技术。(1)特点及使用范围:新增混凝土框架托换施工技术(以下简称为“托换技术”)是先将原有砌体结构的混凝土圈梁加固成设计要求中的框架梁之后,采用一定的支撑体系将加固后框架梁托起。将设计中设置柱的位置部分砌体凿除,之后浇筑框架柱,待新增的混凝土框架梁柱体系完全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承重墙体,完成对既有砌体结构托换过程。新增混凝土框架托换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既有砌体结构加固改造工程。(2)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新增混凝土框架托换施工技术是在原结构正常承载原有上部结构荷载的情况下施工,在钢筋制作安装、模板支设和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解决好以下方面的问题。首先,施工前必须了解原有结构的受力情况,对原有砌体结构的梁、板做好合理的临时支撑。其次,必须处理好新增框架结构体系与原有砌体结构的界面,以方便施工完成后的拆除工作。再次,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拆除工作,布置好合适的拆除方案,同时需及时做好施工中结构变形的监控,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2.框架结构加大截面施工技术。(1)特点及使用范围:框架结构加大截面施工技术是将原结构构件表面凿毛和清洁处理,采用钢筋混凝土包套或部分包套来增大原构件的截面面积,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或改变其自振频率的一种直接加固法。优点是有长期的使用经验,施工简单,适应性强。缺点是湿作业,施工期长,易形成肥梁胖柱。适用于梁、板、柱、墙等构件及一般构筑物的加固,特别是原截面尺寸显著偏小及轴压比明显偏高的构件加固。(2)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框架结构加大截面施工技术的加固效果与原结构在加固时的应力水平、结合面构造处理、施工工艺、材料性能以及加固时是否卸荷等因素直接相关。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必须处理好关键节点的施工。框架结构的节点对于整个结构的运行使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柱与基础处的加固连接,柱与梁的加固连接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其次,必须保证新旧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再次,必须凿去原构件结合面风化酥松层、碳化锈裂层及严重油污层,直至完全露出坚实基层,再进行凿毛。另外,必须在新旧混凝土之间涂刷一层高黏结性能的界面剂。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范文10

关键词:空心砌块;房屋建筑;变形裂缝;温度变形;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10-0140-03

1前言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它的出现给古老的砌体结构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由于它的诸多优点,已经成为替代传统的黏土砖最有竞争力的墙体材料。

在竖向孔洞配筋,灌注细石混凝土形成配筋的组合墙体,可以大大改善砌体原有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从而使之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剪能力。适当布置的配筋芯柱,可提高砌块墙体的抗震性能,而且配筋灵活,可以根据受力和构造需要灵活变化以适应不同层数、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不同部位构造的要求。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小型砌块房屋的裂缝比砖砌体房屋多而且更为普遍,引起了工程界的重视。

砌块房屋建成和使用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墙体裂缝。从大的方面来说墙体裂缝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各种荷载直接作用下墙体产生的相应形式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而砌体收缩、温湿度变化、地基沉降不均匀等引起的裂缝是为非受力裂缝,又称变形裂缝。本文着重讨论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小型砌块砌体与砖砌体相比,力学性能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相同的块体和砂浆强度等级下,小型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比砖砌体高许多。这是因为砌块高度比砖大3倍,不像砖砌体那样受到块材抗折指标的制约。但是,相同砂浆强度等级下抗拉、抗剪强度小砌块砌体却比砖砌体小了很多,沿齿缝截面弯拉强度仅为砖砌体的30%,沿通缝弯拉仅为砖砌体的45%~50%,抗剪强度仅为砖砌体的50%~55%。因此,在相同受力状态下,小型砌块砌体抵抗拉力和剪力的能力要比砖砌体小很多,所以更容易开裂。这个特点往往没有被人重视。此外,小型砌块砌体的竖缝比砖砌体大3倍,加大了其薄弱环节更容易产生应力集中。

2砌块房屋的温度变形分析

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线胀系数为10×10-6/℃,比砖砌体的大一倍,因此,小型砌块砌体对温度的敏感性比砖砌体高,更容易因温度变形引起裂缝。由于温度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的形状和部位砌块房屋和砖砌体房屋是相类似的,只是带有砌块的特点而已。

多层砌块房屋的顶层墙体和砖砌体房屋一样是最容易出现温度裂缝的。尽管混凝土砌体墙体的线胀系数与顶盖混凝土板的线胀系数没有差别,但在夏季阳光照射下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温差。夏季在阳光照射下,屋面上表面最高温度可达40℃~50℃,而顶层外墙平均最高温度约为30℃~35℃。屋顶和顶层外墙存在10℃~15℃的温差。在寒冷地区,屋盖结构层上面依次设有隔气层、保温层、找平层和防水层。顶盖结构有保温层的保护,它与外墙的温差按理应有所减少。但是,可能保温层不够厚,或防水层渗漏,保温层浸水,降低了保温隔热效果,这时两者温差还是有可能引起墙体的开裂。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发现,单是保温层上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实际施工时往往超厚)在外界温度变化下的伸缩变形也能将外墙推裂。因为按现有的建筑构造定型节点图,砂浆找平层一直铺到女儿墙根部,不但不断开不留空隙而且在边端还要加厚,堆成三角形(便于做泛水)。找平层虽薄但在平面内还是有相当大的刚度,其上面的卷材防水层是没有隔热效果的,夏季阳光直接照射下找平层伸缩导致墙体开裂就不足为奇了。在顶盖与外墙存在一定温差下,导致两者温度变形不协调,产生墙体裂缝。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使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在房屋顶层两端受力最大,往往沿窗口对角线方向呈现八字裂缝,还会在顶盖标高处墙体产生水平裂缝(顶盖板推外墙),有女儿墙时,还会使女儿墙开裂或外倾。

这种温度裂缝是有明显的规律性: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入下轻,阳面重阴面轻。由于顶盖的温度伸缩也会引起与外纵墙相连的顶层横墙的开裂,一般位于大棚下靠近外墙处出现斜向裂缝。顶层墙体开裂裂缝形态与圈梁设置方法有明显的关系,但仅靠圈梁的设置并不能阻止墙体裂缝的产生。顶层圈梁上直接铺设屋面板时,当屋面板坐浆与圈梁结合较好时,圈梁下仍可能出现斜裂缝。如果结合较差,有可能产生水平裂缝。

3砌块房屋的收缩变形分析

黏土砖是烧结而成的,成品干缩性极小,所以砖砌体房屋的收缩问题一般可不予考虑。

小型空心砌块则是混凝土拌合物经浇筑、振捣养生而成的。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逐渐失水而干缩,其干缩量因材料和成型质量而异,并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以普通混凝土砌块为例,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成型28d后,收缩趋于稳定,其干缩率为0.03%~0.035%,含水率在50%~60%左右,砌成砌体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含水率继续下降,可达10%左右,其干缩率为0.018%~0.07%左右,干缩率的大小与砌块上墙时含水率有关,也与温度有关。

对于干缩已趋稳定的普通混凝土砌块砌体,如再次被浸湿后,会再次发生干缩,通常称为第二干缩。普通混凝土砌块在含水饱和后的第二干缩,其稳定时间比成型硬化过程的第一干缩时间要短,一般为15d左右。第二干缩的收缩率给为第一干缩的80%左右。

砌块上墙后的干缩,引起砌体干缩,而在砌体内部产生一定的收缩应力,当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不足以抵抗收缩应力时,就会产生裂缝。

因砌块干缩而引起墙体裂缝,这在小型砌块房屋是比较普遍的。在内外墙、在房屋各层均可能出现。干缩裂缝形态一般有几种,其一是在墙体中部出现的阶梯形裂缝,其二是环块材周边灰缝的裂缝,其三在外墙多反映在窗下墙,出现竖向均匀裂缝,其四在山墙等大墙面由于收缩还会出现竖向、有的是水平向裂缝。收缩裂缝一般多表现在下部几层,这是由于墙面的收缩变形受基础及横墙的约束所致。有的砌块房屋山墙大墙面中间部位,出现了由底层一直伸到3、4层的竖向裂缝。

冬天寒冷的地区砌块房屋为达到保温要求,往往采用复合墙的形式修建外墙,即190mm厚的内叶承重墙,外加保温层(苯板、珍珠岩或岩棉),再加90mm厚外叶保护层。这种复合墙能一步到位达到寒冷地区墙体的节能保温要求。从结构上看就是一种空腔墙。外叶墙由90mm厚砌块砌成,内、外叶墙之间采用钢筋拉接。从防止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角度来看外叶墙的处理更为不利,所以往往开裂比较严重。

由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高,灰缝不饱满,干缩引起的裂缝往往呈发丝状而分散在灰缝隙中,清水墙时不易被发现,当有粉刷抹面时便显露出来。干缩引起的裂缝宽度不大,且裂缝宽度较均匀。

砌块上墙时含水率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砌体含水率降低,便可能出现干缩裂缝。即使已砌筑完工的砌体无干缩裂缝,但当砌块因某种原因再次被水浸湿后,出现第二干缩,砌体仍可能产生裂缝。

砌块的含湿量是影响干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所以国外对砌块的含湿率(指与最大总吸水量的百分比)有较严格的规定。日本要求各种砌块的含水率均不超过40%。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则根据使用砌块地区的温度环境和砌块线收缩系数≤0.03%时,对于高温环境允许的砌块含水率为45%,中湿为40%,干燥环境时要求含水率不大于35%。

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ASTM)和加拿大标准协会(CSA)的标准,把砌块分为控制含水量砌块和不控制含水量砌块两大类,对于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砌筑用的砌块在上墙前必须保持干燥。

4砌块房屋温度、收缩应力计算

4.1温度应力计算

砌体结构温度应力按弹性理论分析比较复杂,应用方便,文献提出一种近似计算方法。根据结构物相互约束的假定,砌体剪应力与相对位移有以下关系:

(1)

式中:――水平阻力系数,混凝土板与砌块墙体 =0.3MPa/mm~0.6MPa/mm。

在房屋顶层分割出与相应外纵墙共同工作的顶板宽度b(图1),顶板厚度为h,墙体厚度为t。把墙体视为半限弹性体,在上端有厚为h宽为b的钢筋混凝土板条,由于顶板与墙体的温差,产生温度变形不协调,使顶板受压,接触面上产生剪应力。当顶板与墙顶的自由差异变形较大时,通过摩擦阻力使墙内主拉应力达到一定数值之后,便引起主拉应力斜裂缝或剪应力水平裂缝。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的混合结构房屋虽然墙体的线胀系数与顶板混凝土一样,均为10×10-6/℃,但前已述及,砌块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要比砖砌体低很多,所以温度裂缝更是不可忽视。

以外纵墙的温度应力计算不例,假定屋面板与砌块墙体的温差为10℃,则T=10×10-6×10=10×10-5。墙厚t=190mm,顶板宽度取b=2.55m(进深5.1m)。

=1.047×10-4

在端部处砌体最大剪应力为:

=0.286×0.989=0.283(MPa)

砌块砌体如使用M5砂浆砌筑,其抗拉强度仅有0.07MPa,抗剪强度仅有0.06MPa,所以它比砖砌体更容易开裂。

4.2砌块房屋墙体收缩引起的应力计算

砌体结构收缩引起的应力尚无较好的近似计算方法,本文用Super91有限元程序对砌体墙片的收缩应力进行了弹性范围内的计算。由于基础的约束比较强,故收缩应力在底层比较大,本文所取的算例都取底下两层为计算模型。底边假设为固接,其余三边设为自由边。因是平面墙片,所以用二维平面应力元进行计算。收缩变形在有限元计算中不能直接作为荷载加在结构上,但可根据收缩应变与温度应变相等,把收缩变形换算成温度变形:

式中:――收缩应变(干缩率);

――温度应变;

――温度线胀系数,砌块砌体取10×10-6/℃;

T――等效温差。

干缩率按上节所述取0.03%,则T为-27℃,可见干缩应力比温度应力要大,这也可从下面算例得到验证。

房屋山墙长度取房屋宽度L=9.2m,与横墙共同工作的C20混凝土板宽度取开间尺寸的一半b=1.65m,墙厚t=190mm,砌块强度为MU10,砂浆为M5,为考虑纵墙对横墙的约束作用,把纵墙取为横墙的翼缘,尺寸取为6倍墙厚。得到的主拉应力等应力线。可见最大主拉应力出现在墙的下边缘边,而由于纵墙和混凝土楼板的约束作用,每个墙片的中心处为高应力区。σmax=0.913MPa,已远远地超出了砌体的抗拉强度,所以山墙中部易出现竖向的干缩裂缝。

外纵墙取一个单元进行计算,L=31.8m,t=0.19m,b=2.4m(进深为4.8m),为简化计算这里没有考虑横墙的影响。得到的σmax=1.569 MPa,出现在一层门洞口的下角处,且每个门窗洞口的角上都是高应力区,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窗角处易出现裂缝。

5砌块房屋变形裂缝的防治措施

砌块房屋温度、收缩裂缝的产生涉及砌块生产、房屋设计、施工质量等诸多方面,因此裂缝的防治也应从各个方面、诸多环节采取措施才能见效。从房屋设计方面来说,除了应遵循《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2004墙体防裂的主要措施条款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下砌块房屋变形裂缝的防治措施:

5.1鉴于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线胀系数比砖砌体大一倍,因此砌块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该比砖砌体房屋短,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组已拟出修改方案,即将规范中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表数值乘以0.75后采用,例如砖砌体的间距为50m,砌块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则为37m左右,有的地区拟改为35m,因为恰好相当于住宅楼两个单元的长度,处理方便一些。

5.2温差产生裂缝主要在房屋顶层,前面温度应力计算表明,采用再高的砂浆强度也难以抵抗温差产生的拉、剪应力。所以考虑降低温差的措施和采取“抗”、“放”结合的策略才是较好的方案。增加房屋盖保温性能,防止屋面渗漏,这是建筑节能的需要,同时也可达到降低屋盖结构层温差的目的。增加顶层圈梁的平面布置密度,加强顶层内外纵墙端开间门窗洞口周边的抗力(门窗洞边设钢筋混凝土芯柱,设钢筋混凝土窗台梁)。一句话:用配筋的方法来抵抗温度应里。在屋盖承重板的适当位置设滑动支座,则是“放”的有效措施。但应考虑抗震构造允许的范围内。例如,做成允许微动而不滑走的构造,滑动支座纵横向错开,或只设两端部开间屋面板的滑动屋,削弱屋面板与圈梁的连结等等。

5.3改变屋顶建筑构造定型图的做法,将砂浆找平层与周边女儿墙断开留出溜槽,用松软防水材料填塞,找平层本身宜分割成4m×6m左右的分格块,这种措施不影响房屋使用功能,而至少能缓解顶层温度变形的危害。

5.4作为顶层砌体墙体,最好考虑设间距为两、三个开间的局部墙面控制缝,此时顶盖的构件和圈梁可连通,虽然不如国外每开间设缝的效果,但必能大大缓解温差作用。

5.5砌块墙体收缩引起的裂缝主要表现在底部1、2层,因为基础的约束比较强。砌块墙体的收缩应力相当于温差30℃左右的温度应力,所以收缩裂缝开展比温差变形还要严重。除了增强底层砂浆强度、用芯柱加强洞口边、窗下墙带配水平钢筋网片、灌实砌块孔洞等之外,也宜考虑设置墙面的控制缝。

6结语

综上所述,砌块房屋裂缝问题涉及因素很多,比较复杂,需要开展更深入的试验研究,研究裂缝产生的机理,影响因素,探索具体薄弱部位,采取更为有效而又经济的防治措施以及对已出现裂缝的修复方案等等。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200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S].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范文11

关键词:加固,砌体结构,农村,破坏形态

近年来,许多新的建筑施工和维护技术不断涌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有取代砌体结构之势。但对于经济欠发达、信息闭塞、施工技术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尚存在着大量砖混结构建筑。这些建筑量大面广,质量劣化,很多都已面临或即将面临加固维护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农村地区砖混结构房屋破坏原因与加固方案作简要探讨。

一、节约型社会发展要求与农村地区砖混结构现状

中共中央十会议指出:要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关键在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合理利用资源,要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这就要求居民住宅建筑体系的发展不能依靠过去“拆了建,建了拆”的旧模式,而应当在现有建筑基础上通过维护加固改造来保证居民住宅安全可靠,提升居住舒适度。在这里,我们集中探讨农村地区砖混结构的加固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每户拥有住宅面积 128 平方米。99.3%的住户拥有自己的住宅。其中,拥有 1 处住宅的 20450 万户,占 92.5%;拥有 2 处住宅的 1421 万户,占 6.4%;拥有 3 处以上住宅的 77 万户,占 0.4%。住宅类型主要为平房,占 66.8%,居住楼房的占 30.5%,其他类型的占 2.7%。纵观全国居民住宅建筑体系的发展进程,砖混建筑建造较为简单廉价,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砖混结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居民住宅中砖混结构所占比例在80%以上。但是,砖砌体延性教差,抗拉、抗剪、抗弯能力很差,农村地区砖混结构还普遍存在着设计不合理、建材质量控制不严、施工质量较差、使用维护不合理等问题,致使很多砖混结构在设计使用期内发生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在地震等偶然因素作用下出现大面积倒塌。因此,乡村地区房屋加固工程需求量很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农村地区砖混结构方案的破坏原因

整体上来说,农村砖砌体结构整体上有现存量大、服役期长、分布范围广、受损情况复杂等特点,下面笔者就农村砖砌体发生结构破坏的原因作以下分析。

1、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大部分农村砖砌体结构的建筑材料控制较差,使用上更是能省则省。2005年以前建成的砖砌体结构大多使用粘土砖,用料较次。砖强度普遍在MU10及以下,经过长年风化作用,部分甚至在MU8左右,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明确指出,砖砌体结构的砖强度应在MU10以上。同时,所用砂浆质量也不容乐观。现场取样调查发现服役期在10年以上的农村砖混结构砂浆强度值大多在 M0.4至M1.5之间。劣质砂浆严重影响了砖砌体结构的强度、正常使用寿命和抗震能力。建筑材料不合格是日后造成结构承载力不足、出现影响正常使用裂缝的重要原因。

2、缺乏详细勘察,设计不合理。由于农村砖混结构大多规模较小,施工受经济因素主导,大多没有进行标准的勘察和设计过程,很多甚至仅凭经验和主观估测直接进入施工阶段。在勘察阶段,没有进行详细勘察,地基承载力和水文条件、荷载特征值没有试验或数据支持;设计过程中缺乏基本设计知识,过分追求经济性,致使房屋从设计上承载力或变形上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3、施工队素质较差,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农村建筑施工从业门槛过低,很多施工队无执照、无资质、无设备、无技术支持,在施工中看不懂图纸,仅凭经验和感觉;并且,一些旧的施工经验在新情形下并不适用,却被生搬硬套地用在施工上。

4、另外,农村砖混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乏维护和不合理使用现象也是造成砖砌体结构发生破坏的原因之一。

三、砖砌体结构破坏形态和主流加固技术

砖混结构建筑破坏形态主要有:砌体墙本身的承载力不足引起竖向开裂、沿灰缝斜向开裂、纵横墙交界处形成通缝、门窗洞口上方承载力不足引起的斜向裂缝、墙体受水平剪力出现倾斜、墙体水平开裂、各种原因导致的承重墙部分倒塌和砖砌块脱落;所采用木屋架出现杆件劈裂、节点劈裂和木材腐朽。

砖砌体结构常用的加固技术主要有以下七类:

1、对墙体结构本身进行修补,主要包括灌浆法和喷射修补法。灌浆法使用空气压缩机或手持泵等工具将粘合剂灌入墙体裂缝内;喷射修补法采用压缩空气将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喷射到存在开裂或孔洞的墙面上。这类加固方法修补了墙体本身的孔洞缺陷和砂浆强度缺陷,同时能够粘结裂缝,改善墙体正常使用性能。主要适用于存在孔洞缺陷或开裂不太严重的墙体,缺点在于加固能力有限,对于严重开裂或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墙体不能使用。

2、在墙体表面增设加筋面层,提高墙体承载力、刚度和整体性。主要包括钢筋网片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等。钢筋网片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是将在墙体两面铺设钢筋网片,再抹高强水泥砂浆进行粘结;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是在墙体两面增设加筋混凝土。这类方法主要通过在墙体表面增设加筋面层增强墙体整体性,对薄弱墙体抗剪能力、抗弯刚度提高作用明显。由于这类方法通常在墙体两面进行加固,故又称为夹板墙法。主要适用于抗剪承载力不足的情况。

3、外部粘钢加固法。这类方法使用胶粘剂把钢板粘贴在墙体开裂部分。一般使用环氧树脂作为胶黏剂。由于钢板的材料特性,这种加固方法相对造价较高,但优点十分明显:施工简便快速,占用空间小,受力性能优异并且稳定可靠。主要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的加固。

4、加大截面加固法。这是一类相对传统的加固方法,是在原有墙体一侧或两侧增砌一皮或多皮砖,或增设扶壁柱,采用增大墙体截面面积的方法来提高墙体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适用于墙体承载能力不足但尚未开裂或仅有轻微裂缝的加固。

5、预应力加固法。该法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主要对砌体柱进行加固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后加构件有效地分担原有构件的荷载,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砌体结构的加固。

6、结构构造性加固法。这类方法采用增设构造柱、承重墙等构造措施代替原有承重结构承担上部荷载或水平荷载作用。主要方法包括增设横墙、增设砖墙承重代替砖柱承重、托梁换柱、托梁加柱。这类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结构承载能力,适用于砌体结构承载能力严重不足,砌体碎裂严重甚至可能倒塌的案例。

7、一些新型加固方法。近年来,粘贴FRP加固法等新技术不断出现,质优价廉但技术不成熟,值得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

四、总结

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砖混结构房屋的基本情况写起,简要探讨了农村地区砖混结构房屋发生破坏的原因和加固方案的基本分类与选择问题。农村砖混结构房屋加固工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市场前景,而此领域内的研究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骆曦.我国村镇既有砌体结构房屋现状分析及加固[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何建.砌体结构房屋可靠性鉴定与加固方法及实例[D].重庆大学,2006.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范文12

【关键词】房屋建筑;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1 房屋建筑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

我们对建筑物的裂缝进行认真分析,可以发现建筑物裂缝形成主要是由于设计、材料或施工方面的原因,但归结各种情况,不外乎以下情况,在此对其成因进行逐个分析:

1.1 温度和干缩产生的裂缝

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在两种温差的影响下,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并导致砖砌体中产生剪应力和拉应力,当这个剪应力和拉应力超过了砖砌体的允许应力,就会产生裂缝。

1.2 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

1.2.1 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1.2.2 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1.2.3 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另外,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1.3 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引起墙体开裂

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批荡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1.4 墙体施工质量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引起墙体开裂

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2 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防止温度及干缩裂缝的措施

2.1.1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1.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其间距30mm。

2.1.3 当采用现浇砼挑檐的长度>12mm时,宜设置分隔缝,其宽度>20mm。

2.1.4 合理设置灰缝钢筋,其要求如下:①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三道灰缝设置钢筋,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应>600mm。②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及靠近墙顶的部位设置钢筋。③灰缝钢筋的间距600mm。⑤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300mm。⑥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300mm。

2.1.5 在顶层圈梁上设置宽40-50mm的遮阳板,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圈梁,减小因温差产生的应力。

2.1.6 对于已经产生温度裂缝的砌体,尽管在通常情况下裂缝不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但裂缝的出现影响了房屋的美观与使用,同时对结构的整体性与耐久性也有影响,因此,裂缝稳定后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于数量较少且裂缝宽度不大的墙体裂缝可在消除裂缝表面灰尘、白灰、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后,采取压力灌浆的办法进行修补。

2.2 防止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2.2.1 合理设置沉降缝。凡不同荷载(高差悬殊的房屋)、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并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

2.2.2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可在基础(±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采取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施工临时间断处严禁留直搓等措施,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2.2.3 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2.4 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反砖旋,以适应窗台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另外窗台部位砌筑时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在窗洞下增设厚40mm钢筋混凝土带,使山墙两侧1-2房间与山墙形成U字形钢筋混凝土带,以解决窗下角裂缝问题,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2.3 从工程设计方面着手,有效预防墙体裂缝

强化墙体防裂缝设计的要领与理论,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墙体设计,确保墙体质量。

2.3.1 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增强抗裂能力。

2.3.2 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

2.3.3 砌体墙有窗台的,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

2.3.4 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

2.3.5 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基本一致。

2.3.6 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设钢丝网,管线预埋位置增设抗钢网。

2.4 墙体施工中防止裂缝的其他措施

2.4.1 砌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砂浆搅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配料。应提高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以增加砌体的抗拉强度。

2.4.2 砌体施工每日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1.8m的规范要求。

2.4.3 认真做好墙体装修施工方案,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

2.4.4 批荡应按要求分层进行。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石灰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7~8成干后,方可涂抹后一层。

2.4.5 砌体在砌筑过程中严禁打凿,特别是轻质砌体。砌体质量要严格控制好,砂浆要饱满,拉结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留设。

2.4.6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的施工质量管理。

2.4.7 对局部墙体太厚要采用加钢丝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