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趣味数学故事

趣味数学故事

时间:2023-05-29 17:20:03

趣味数学故事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1

最近我读了小学生最好奇丛书之《30个趣味数学故事》。对数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数字是没有生命的,可是这本书却把一个个数字写活了。这本书充满了朴朔迷离的数学故事,读完后你们肯定会和数字成为好朋友。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自己还不知道的知识。比如无理数,它们没有特定的规律,和有理数的性质不一样,所以导致它们无限的连续。还比如奇数和偶数,我们将偶数和奇数分别加、减、乘、除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独特性质:奇数与奇数之间的和或差都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相乘或相除的结果都是奇数……

我想:数学世界里的知识无穷无尽,只要我们细心研究,多多去想,很快就会发现,数字们将变得精神饱满、活力四射。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2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课堂 趣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个学科都进行了新课堂教学的尝试,也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感到无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和作用不能有效凸显,总是在被动接受中进行“知识性”学习,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有效提升。所以说,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该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维,进行新的尝试来打造趣味课堂。以趣味来吸引孩子们,以趣味来引领孩子们学习,让孩子们能够学的快乐,学得开心,学得高效。通过本文,笔者将结合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打造趣味数学课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 实现课堂拓展,打造趣味课堂

课堂教学应该和生活密切联系。因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数学知识并能够有效应用于生活,而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数学知识。所以说,教师应该有大课堂意识,将课堂向生活进行有效拓展,多以学生们的视角来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的切入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应用,方便学生们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这样做还能够引发学生们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普遍爱做游戏,动手能力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这一心理,精心备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游戏环节,或是准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故事等,以此来打造趣味课堂,让孩子们带着兴趣和快乐进行高效学习,实现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两位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们将从家里带来的5个绿豆都放进6个纸杯中,学生们都很好奇接下来要做什么,我对本班的6个学习小组设置了数豆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将纸杯中的豆子在桌子上摆好,能够让老师一眼就清楚是多少粒绿豆。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先是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马上开始行动。在这一过程中,我在小组间进行巡视,了解各个小组的表现,有的小组以“十”为单位摆豆,非常直观。在到了规定时间后,我表扬了以“十”为单位进行分摆的小组,进而引入本课教学内容。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没有指令,学生充分讨论,学习热情高涨,课堂参与意识较强,教学效果也很好。

2 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们普遍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用有趣的故事来进行新课导入,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我们也知道,好的数学故事既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们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们的想象力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总会接触到一些相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或是抽象的定义等,让学生们不能有效开展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准备一些和这些概念或是定义密切相关的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进行讲述,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对概念、定义的理解,打造趣味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如,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教学循环小数的概念,我在课堂教学中为大家讲了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座山上,有一座古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讲的故事是在很久以前,在一座山上,有一座古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讲的故事是……”学生们抓住了这个"循环式"故事的特点接着说:“他讲的故事是在很久以前,在一座山上……”这个趣味故事是无限循环的,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了解到了重复性和循环性等特点,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联系教学内容讲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学生们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效果明显。

3 丰富教学模式和手段,打造趣味高效课堂

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此来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新鲜感,产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的模式,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利用教学挂图等丰富课堂,打造趣味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对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表面进行涂色,然后将它切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颜色的各为几块?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们一目了然,消除了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能够有效解答设计的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等。

总之,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凸显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备”学生,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有效拓展课堂,让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讲故事和做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等,以此来打造小学数学的趣味课堂,让学生们能够爱上数学课堂,爱上数学,快乐学习,快乐成才。

参考文献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3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47

何谓“数学概念”?百度百科中给出如下解释:“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即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数学概念均较为抽象,短时间内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理解。所以,概念教学无疑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结合道具模型应用趣味教学法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道具模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课堂上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就会结合相关的道具模型,运用趣味教学法进行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青睐。

例如,教学“圆”这一数学概念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搬到了讲台上,有圆形的盘子、锅盖、篮球、乒乓球等。看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生立刻兴奋起来。然后我将这些物品发放给学生,让他们观察这些物品有何特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有学生说道:“它们都是圆形的。”学生能够得出这样的答案在我的预料之中,我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物品,并让他们归纳出圆究竟有何特征。有的学生说:“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有的学生说:“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还有的学生说:“圆没有棱角。”……学生在观察和总结中快乐地掌握了圆的概念,然后我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对圆这个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结合故事应用趣味教学法

小学生普遍喜爱听故事,结合相关的故事应用趣味教学法,也是数学概念教学中一种主要的践行方式。有人也许会说:“结合故事进行数学概念教学,这一点是很难办到的。”事实并非如此,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效结合故事应用趣味教学法,所取得的成效往往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企及的。

例如,教学“体积”这一数学概念时,我在给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后提问:“有谁可以告诉我,乌鸦最后是通过什么手段喝到水的?”问题提出之后,有学生立刻回答:“因为乌鸦在瓶子里投入了大量的石子,石子占用了瓶子的空间,水面上升,最后乌鸦就成功喝到瓶子中的水了。”听到这样的回答我非常满意,继续说道:“这位同学说得很对,他这里所说的‘空间’事实上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体积。”说到这里,学生已有所感悟。通过这个趣味小故事,提高了学生对“体积”这一数学概念理解的有效性。结合故事应用趣味教学法,对数学概念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并未得到普遍运用,但是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妨多做一些尝试,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和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

三、结合多媒体应用趣味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在二十一世纪之后逐步进入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并迅速普及开来,它的有效运用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为了让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我经常结合多媒体应用趣味教学法,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之下真正掌握了相关的数学概念,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令我欣喜异常。

例如,教学“分数”这一数学概念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然后通过多媒体开展相关的教学:“同学们,从多媒体画面中可以看到有6个盘子和3个苹果,现在需要你们将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3个盘子里,并用击掌的方式告诉我每个盘子里平均应该放多少个苹果。”看到多媒体画面中那红彤彤的苹果,一些学生不免留下了口水,看到这种情况,很多学生都笑了起来。但是笑归笑,学生在大笑之余却始终无法用掌声表达出一个盘子平均应放多少个苹果。看到学生犯难的表情,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都明白每个盘子应该平均放半个苹果,但是这半个苹果用掌声是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来的,是吗?”听到我这样说,学生立即表示赞同。随即,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分数,然后点击多媒体课件的按钮出现这样的画面:每个盘子里面放置了半个苹果。在上述教学中,由于受到多媒体画面的直观影响,学生很快就明晰了分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充满趣味的,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分数的概念效果要好很多。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4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应该是主动、活泼,并且具有个性的过程。而之所以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从教学的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手,让学生渐渐喜欢,并且爱上数学,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一、趣味导入,在故事中学习

故事导入是当前常用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平均分、认识分数中,可以这样导入:唐僧四人去西天取经,口渴之时八戒刚好找来了一个西瓜,怎样分西瓜才均匀?因为《西游记》是每个孩子都熟悉的故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带动学生发言,然后适时引出“平均分”,以丰富故事情节,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有机的整合起来,最后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这期间,故事以它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情节,足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讲、听故事中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教学才能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从而让整个教学过程妙趣横生。这样学习过程也不仅是愉悦的,同时也是没有负担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从网上搜集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让学生自己编故事,用各种情节、人物丰富数学知识,让其更加有血有肉,从而改变数学深奥难懂、枯燥无味的主观认识。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对数学没有太强的学习兴趣,在没有适应学校生活的环境下,乏味、枯燥的教学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没有兴趣。例如,在学习数字时,我们可以先让每个数字都披上可爱的外衣,具体如:海绵宝宝、喜羊羊、灰太狼、熊二、熊大等为学生编制出生动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快速增加,并且积极参与到故事讲述、创编和表演中,整个课堂都会在学生的笑声中度过。另外,这也是帮助学生形成稳定、持久的兴趣,让其爱上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二、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学习

从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特性来看,他们有着很强的操作与动手能力,如果非要他们在一堂课上保持静坐的状态,很难维持,反之让他们动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调整思维状态与注意力,让他们解放大脑与双手,让其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学提倡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通过开辟新的学习平台,更好地挖掘学生个性与潜能,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做中求知与思考,在动脑与动手有机结合的情况下,锻炼思维能力。例如,在图形转换与旋转中,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感,如果老师仅仅依靠有限的模型、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学生得到的将只是有限的经验,在知识应用、记忆理解与印象上都会存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试着动手,从动手中进行总结归纳、思考与观察,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有助于应用,从而实现动脑与动手的整合。

三、巧设游戏,在游戏中教学

游戏作为小学生的最爱,它能帮助学生构建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带动学习兴趣,满足其爱玩的天性,从而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与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游戏教学法渗透到教学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中,我们还是要找准整合点,用趣味游戏来化解数学知识的枯燥性与抽象性,在寓教于乐的情况下,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求知,从玩中得到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它是帮助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学习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就可以通过激烈的比赛,由双方出数字判断能否被3整除。这样学生在听到要和老师一起玩游戏时,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高,随着游戏的推进,很多学生发现:较大的数字,老师也能准确、快速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对学习定律与方法的好奇,并且在学习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知。

又如,在元角分的学习与认识中, 利用游戏活动能快速的深化理解过程,通过准备一些水果、钱币、文具等物品,并且标上价格,这样学生在购买中,就能真正理解元角分的用途和实用方式,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四、自编儿歌,增加趣味性

在小学教学中,儿歌具有朗朗上口、语句简短、记得牢、容易学等特点,一直广受小学生欢迎。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儿歌形象生动的特点,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制成儿歌,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习情绪,更加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创新能力与兴趣。如:在乘除法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一只青蛙一张嘴,两个眼睛四条腿……”的方式,编出各种有趣的儿歌,这样学生就能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

数学技能与技巧作为不断积累与深化的过程,练习是对相关知识的不断消化与巩固。因此,在布置练习题时,我们应该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布置习题,将练习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增加数学练习的多样化,具体如,笔算、口算、板演、速算、竞赛等。在数学倍数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轮流说出指定数字的倍数,或者分组练习,增强小组竞争,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兴趣,同时对巩固知识,体会教学理念与情境也有很大作用。

五、以生为本,提高教学趣味性

演示法作为数学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有实物、多媒体和学生表演之分。实物表演是老师在教学中,讲到某个知识点时,通过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例如,在讲到正方体时,可以通过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分析正方体特征,这样就能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多媒体演示是老师通过图片、图形进行辅助教学。学生表演作为最形象、立体、直观的表演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表达的形式为大家呈现知识。例如,在讲到相遇问题时,让两个同学扮演路人,其他同学模拟题中情境,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奉送心情,同时还能形象的理解题意。

另外,也有很多人将数学作为抽象的学科,总认为数学没有用。事实上,数学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数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将数学和生活有机整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例如,在讲到长方体时,可以找铅笔盒、鞋盒、橡皮等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指出哪些是长方体,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质量。

趣味教学法作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在深化知识结构的同时,增强探索与研究进程,在活跃思维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喻志东.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05):208.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5

关键词: 小学二年级 趣味数学学习法 趣味元素

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小学科学等科目相比,趣味性明显不足,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兴趣才是保持学习、探索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有目的地提高课堂氛围的趣味性,使学生充满学习的自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1.小学二年级数学学情介绍

小学二年级数学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及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包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角的认识、简单的乘法运算及基础的统计知识等。数学中最枯燥乏味的不是数字的加减计算,而是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如何使学生以更主动的方式接触这些概念、理解这些概念是教师首先应当做的事。同时,二年级数学在一年级数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的难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抽象的数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吸引力十分有限,若教师一味采用施压的方式逼迫学生学习,则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后续学习效果。

2.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学习法研究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趣味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2.1借助游戏导入课堂教学。

游戏是孩童的天性,以游戏作为课堂导入环节是再好不过的方式。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保证游戏具备趣味性和教学性,两者要以适当比例存在,如果一味强调趣味性就可能会使学生无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过分强调知识,又会导致游戏的趣味性不足以吸引学生。同时,游戏还需要具有诱导学生思考的功能,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和探索的欲望,教师将更容易展开新课教学。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写有数字的帽子和写有乘号的题板发给班内同学,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数字与其他同学结合,组成一个乘法公式,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简单的乘法运算,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更倾向于使用大脑进行快速计算,锻炼了理性的思考方式。

2.2在讲解过程中增加趣味元素。

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课堂内容,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在讲课过程中继续增加趣味元素,能够使学生继续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将走神的学生吸引回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题目增加一个故事作为背景,将题目隐藏在故事中,故事的设计应当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和理解能力,使他们易于明白。例如,小明的父母周末带小明去动物园玩,看到狮虎兽的园区旁管理员叔叔拿着水桶不知所措,小明是个热心肠的小朋友,就拉着父母上前询问,叔叔告诉小明:“我要给老虎准备食物,但是喂食的单子丢了,我不知道该准备多少肉了?”小明问:“叔叔,动物园里一共有多少老虎啊?它们每顿饭吃多少肉?”叔叔说:“现在一共有8只老虎,每一只要吃5块肉。”小明说:“叔叔,可以用5乘8来计算,应该是40块肉。”教师通过讲述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既讲解了课堂内容,又向同学们传达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一个观念,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认识观。

2.3巧妙设计课后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讲,科学合理的课后练习是十分必要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每一章节的后面均设置了练习,教师可以将这些题目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也可以作为课堂练习,但仅有这部分练习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当设置专门的练习课,提高练习强度,加强知识巩固。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为同桌出题,做完后互相改正,这样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修改其他同学的题目时会发现其他潜在的错误,并引以为戒,使自己的知识基础更扎实。其次,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成两组,写好题目放到暗箱里,让每一位同学上前抓取一个题目并解答,答对了得分,答错不得分,最后记录每一组的总得分并给予优胜方一定的奖励。这种带有鼓励性质的小游戏,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后复习环节中,主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3.注重趣味元素添加的质量和数量,避免趣味教学误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课堂上使用游戏教学、引导教学等手段的教师越来越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深刻理解趣味性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在课堂上融入过多低质量的趣味元素,尽管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弱化了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趣味教学时,为了避免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配趣味元素与数学元素的比重。趣味元素的设置应当点到为止,满足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可,不应过度在课堂使用趣味性元素,导致学生分不清什么是教学重点,模糊了学习和玩乐的差别。例如上述第二节中提出的三种趣味学习法在同一个章节的教学中不应当全部使用,教师还是需要适当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学习的印象。同时,过多地使用趣味教学法,也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导致教师可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增加学生课后负担,因此总的来讲,教师教学在讲究趣味的同时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2)注重游戏或故事的品德教育。教师设置的游戏环节在兼具趣味性和教学性的同时,还要起到一定的品德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同其他同学和谐相处。例如,应当适当降低游戏的竞争性,避免学生之间为了追求胜利产生矛盾;设计故事时要传播正能量,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品质,等等。

结语

将趣味元素引入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对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要从多角度思考,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设计合理的游戏环节,避免课堂仅存趣味而失去教学本身的目的,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6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38-01

小学生喜欢新颖、趣味性强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优化呈现方式、学习活动和数学练习,让数学学习妙趣横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数学,自主学习。

一、呈现方式趣味化,快乐学习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运用形式多样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借助灵活多变、趣味性强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情感记忆与思维。

首先,情境呈现趣味化。在现代化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适当运用计算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诱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一)》时,根据学生喜欢的游乐园活动,笔者引入跷跷板、秋千图,巧设教学情境(玩跷跷板):1个跷跷板上有几个人?请问有几个2呢?是否可写成乘法算式?如何写呢?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让学生明白1个2等于2,即1×2=2,得出乘法口诀:一二得二。继续诱导:2个跷跷板上坐着几个人呢?(4个)是多少个2?你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呈现吗?引导学生得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而后呈现秋千图,引导学生学习3的乘法口诀:一个秋千坐三人,如何用乘法算式来表示?2个3,3个3呢?这样,通过趣味性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索、积极探究。

其次,故事呈现趣味化。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到趣味故事中,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数学知识,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听课,自主思考,获取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有趣多样的数学游戏来展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发掘数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

二、学习形式活动化,愉悦体验

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富有个性化、自觉进行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与机械记忆。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交流,实践摸索,将数学学习视为愉悦的探索旅程,而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将全部精力都专注到功课上去。教学时,教师需要灵活地整合“玩”和“学”,将数学教学活动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感悟,发挥潜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方面,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避免教师喋喋不休、滔滔不绝的灌输教育,打破沉闷氛围,促使学生善思、乐学。当然,教师需要加强引导,相机启发,带领学生探索神秘的数学王国。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时,笔者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实践操作,让学生自主发现,形成空间观念。比如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时,教师展示奖杯、飞机等图片,引导学生画画这些图形,说说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有哪些证明办法。学生交流后,再引导他们同桌合作,对折图形,仔细观察,看看有哪些发现?然后在教师提示启发下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另一方面,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组织多样化的游戏竞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提高教学效率。

三、数学练习趣味化,快乐运用

练习是运用与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练习设计,增添趣味性的作业,难易适中,以此引发学生们的练习欲望,让他们将思想集中到习题上,主动分析与思索,探索解题方法。

首先,习题内容应丰富多样、新颖有趣、视野开阔,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需要拓展延伸到各个方面,如民间趣味数学故事、脑筋急转弯、历史事件、生活化习题等,都可以是练习内容,充分满足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促使他们自觉开动脑筋,积极思索,主动探求答案,解决问题。比如趣味练习题:①有鸟儿飞过来,落到了树上。倘若1棵树上面停2只鸟,有1棵树就没有鸟;倘若1棵树上面停落1只鸟,则有1只鸟无处可落,请问有几棵树与几只鸟?②A、B、C三人赛跑后,分出了名次。A说:我是第一。B说:我是第二。C说:我不是第一。事实上有个人说了假话,请问谁是第二呢?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7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及空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幼儿在学习中往往是被动的,因此要提高幼儿数学的质量,我认为首要的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多元化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主动学数学,需要教师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寓于故事、游戏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课堂设置成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舞台,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

一、操作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故事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数学中可把一些知识、重难点通过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如在大班数学“5的加减”时,我设计了蓝猫海底探宝的故事。“在大海深处,有一座神奇的宝库,宝库里藏着一棵长满智慧星的大树,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想得到智慧星吗?”幼儿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这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设置智取金钥匙、海底花园、和菲菲比聪明、可爱的美人鱼、芝麻开门等五大机关,每一个机关都是一道数学题。幼儿完全沉浸在课件创造的故事王国里。这样,教师通过选择幼儿喜欢的动画明星蓝猫设计故事,借助起伏跌宕的故事系统演绎数学知识,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边听故事边思考问题。教师教的趣味盎然,幼儿学得津津有味,轻松自如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推动自己行为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为幼儿准备和提供丰富的学具、玩具、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通过操作与尝试,获得直接的经验和感受。

二、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

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对低年龄儿童来说尤为枯燥乏味,在教学时,我们不妨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又包含教学内容的活动。教师可以把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搬入课堂,寓数学于生活情境之中,让幼儿亲自演一演,使深奥的数学通俗化、生活化,让幼儿明白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时,我把幼儿熟悉的“超市购物”的生活情景搬入课堂,让幼儿身临其境扮演角色,或扮顾客,或扮超市售货员、收银员。他们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几个人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到下课的时候,他们已经认识了元角分,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换算了。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发展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研究教育策略,教师的引导不仅体现在直接教授上,更多地体现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上。

三、在生活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为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充分挖掘幼儿在园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让他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知识。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美丽的,数学是有用的,只要正确的引导,科学的探索,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来进行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孩子们在数学这片辽阔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更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习惯的最终目的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教给幼儿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而要想从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要创造与思维有关的条件,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创设条件,设置疑点,指导幼儿操作,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幼儿多项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8

一、旧知导入,温故知新

数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新旧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给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学生已掌握的旧知来导入新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所学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从而由旧知顺利地过渡到新知。如对于如何画圆,我们可以由前面所学的圆的相关知识来导入,学生回忆到圆的所有半径均相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导入画圆。这样的复习导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顺利地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故事导入,趣味横生

数学是枯燥的、抽象的,在小学生的眼中,数学就是数字、符号的组合,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创编一些趣味故事,让学生眼中这些枯燥静止的数字与符号活起来、动起来,用故事来说明一个概念、一个数学知识点。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利用学生听故事时的最佳状态来引发对知识的关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与积极的状态中学到知识。如在学习4的认识时,我将1、2、3、4制作成卡片,向学生讲述这四个好兄弟的故事。然后,我说:“数字王国里的1、2、3、4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想要与你们做好朋友,你们要如何来分辨他们呢?”这样短短几句话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与我一起参与到故事中。此时我出示卡片,学生一起来描绘:1像小棒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空中扬,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此设计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 且使教学更具趣味性。

三、游戏导入,愉悦求知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运用游戏来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在主动而积极地进行游戏的同时,发现科学,学习新知。这样的导入更具趣味性,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已成为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个游戏,出示一些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甚至更多位数的数字,让学生判断哪个数能被3整除。一开始,学生还可以和教师旗鼓相当,但是随着数越来越大,教师依旧保持着运算速度与准确率,而学生则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验算。通过这样的趣味游戏,学生会对教师的这一特殊本领产生强烈的向往。此时来导入新知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动手操作,做中求知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远比让学生听更具吸引力,更能激起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在做中主动求知,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测量圆的周长。学生积极动手,整个教学氛围一片融洽,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学生通过动手,提出可以用软尺来量,或者让圆形物体在地面上滚一圈来测量等。但是对于比较大的物体如何来测量呢?像这样,通过具体的操作,学生对新知充满了好奇,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此一来,学生便会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五、多媒体导入,寓教于乐

多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集图片、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尤其对于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来说,运用多媒体更能化解数学的枯燥性与抽象性,使数学教学更具新意,更富有吸引力。多媒体能够以丰富的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对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来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整节课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如“几何图形的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空间感,这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些抽象的图形与现实生活中形象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表象与本质间建立起直接联系,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各种现实实物,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亲切感、熟悉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当学生无法运用所学来解决时,就会引发认知冲突,进入主动求知状态,进而对所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动机,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问题来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求知。要使问题导入发挥最大的效应,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一是针对性。问题要与具体的学习内容相结合,以问题为统领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学习,问题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二是趣味性。枯燥的事物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与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尽量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特点,增强问题的趣味性,要让学生对问题感兴趣。三是适度性。问题要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要难易适度,能够以学生的现有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究性学习可以自主地学到知识。这样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展开积极而主动的学习活动。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9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简述几种方法。

1、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

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例如:我们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就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从前有个寺庙,庙里住着大小和尚100人。每天他们吃100个馒头,其中大和尚每个人每天吃3个,小和尚是每天3个人吃一个,请问大、小和尚个多少人?当然我们还可以举和生活相关的例子,贴近生活,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同学们同样感兴趣。例如:连人带马33,100条腿跑邯郸,请问人和马各有多少?

2、作一些形象的比喻;

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把黄河、大漠的雄伟描绘得淋漓尽致,却也形象地刻画了直线(长河)和圆(圆)的相离关系,平面(大漠)与直线(孤烟)的垂直关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抒发了生活在空旷的时空里人类的万千感慨,却也一定程度上描绘了时间和三维欧几里的空间。又如函数是如此定义的:“设f是建立在集合A到B的一个对应法则,使得A当中的每一个元素在B当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相对应,则我们称对应法则f是定义在A上的函数”。这个法则不正像男女恋爱的法则吗?两个人可以同时爱上一个人,但是同一个人不可以同时喜欢两个人。

3、讲一些相关的故事;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通过讲故事可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反证法”时引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讲授数列求和时引用印度国王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当然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可引,教师如能恰当编一个故事出来,会使教师受欢迎度提升不少。

4、插一些数学史料;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例如在讲解尺规作图的时候,讲一下古希腊三大著名的几何问题:(1)化圆为方,即作一个与给定的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2)倍立方,即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等于已知立方体的两倍;(3)三等分角,即分任意角为三等分。讲一下三大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经过四千年的时间,多少数学家为之奋斗最后证明不可以作出来的故事。在讲解极限的时候,讲一下刘徽的割圆术;在讲解二项式系数的时候讲一下杨辉三角形;在讲解数列求和的时候,讲一下高斯小时候的故事,等等。

5、穿插数学美的教育;

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人们都是喜欢并愿意接近进而接受美丽的事物。如果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那么学生自然也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数学定义,规律叙述语言的高度浓缩性、公式,法则的高度概括性、符号语言的广泛适用性都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整-分,奇-偶,和-差,曲-直,方-圆,分解-组合,平行-交叉,正比例-反比例……体现了数学概念的对称美;圆与圆相交的图形、轴对称图形、正八面体等又都体现了数学的图形美;另外还有数学符号的形象美、数学变化的奇妙美、数学问题的趣味美、数字诗的文化美、数学辩证的哲理美……总之数学是美不胜收。

6、多走进学生、关心学生;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情感原理,把广大学生吸引到教师周围。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要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责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用你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学生喜欢你的人,自然喜欢你的课。

7、紧紧抓住一题多解的例子;

在数学教学中留心能够发散学生思维的案例。通过一题多解、多提一解,让学生活跃思维、开动智力,条条道路通罗马,在快乐愉悦成功中迸放智慧的火花。

例如用一条直线如何平分一个长方形。有的说只要直线过对角线即可;有的说只要直线过对边的中点即可;想着想着,学生就会发现只要直线过长方形的中心就行。学生的兴奋劲一下子提了起来。

8、多一些学生的参与;

教学的过程不要一味的灌输,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讲一下自己的看法,说一下自己的观点,享受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实践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的时候,要让学生自己亲手画一下椭圆和双曲线的图像,使他们相信书上说得确实是那么回事,感受万物的奇妙。

总之,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我们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新课导入必须做到四点:趣味性、新颖性、挑战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魅力。它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心理,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那怎样的新课导人才是有效的呢?我个人认为有效的导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导入的情境要有趣味性

兴趣可以激发人的良好情绪,唤起学习动机;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新课的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会把学习看作一件快乐的事情,ax戏导人,增强趣味性

游戏能激发儿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对游戏情有独钟,爱做游戏。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定会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借助故事导入,增强趣味性

精彩有趣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借助故事导入,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将会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其乐无穷,使学生自然融入数学情境之中。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导入的题材要有新颖性

1.选取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根据这个特点,在进行新课之前,我们可以选取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选取富有时代气息的题材

选取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富有时代气息的题材,同样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我们可以选取现在孩子们比较流行的新事物、新信息来融入我们的新课导入中,那么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三、导入的问题要有挑战性

好的问题应是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思维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兴趣的启动器,而给予火种的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教师在导入时,可以根据新知的难易程度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之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导入的方式要有针对性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11

关键词:趣味故事;语文兴趣;起;承;转;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乐”即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轻松和愉悦中接受语文知识。

然而北京某重点中学一位语文老师曾对高一新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的不足10%。据上海市两次抽样调查显示,中学生对数理化课程注意力集中的占91%,而语文只占15%。针对这种情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显得特别重要。

北京理工大学的杨东平深刻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学生学习语文如此缺乏兴趣,怎能不影响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习语文兴趣,应该是当前一个急迫的问题。

具体如何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方法多样,途径各异。笔者认为,巧用故事,不失为一种提升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据教育心理学分析,从小孩到老人,几乎没有不喜欢故事的。因此, 如果语文教师善于把趣味故事巧妙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定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趣味故事导入新课,开启课堂教学的“起”,从认知上呈现学习目标,情感上激发学习动机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能否在开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激发求知欲望,对上好一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趣味故事导入可以说是诸多导入方法中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教文言文时,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以编成小故事来导入。比如在教《黔之驴》时,可以编制“黔之驴”的故事;在教《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时,可以讲讲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在教《天上的街市》时,可以由牛郎织女的故事导入新课。当然这些故事,可以由老师讲,也可以由学生来讲。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无疑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用趣味故事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传承课堂教学的“承”,从认知上编码信息,情感上强化情感

“言为心声”,文学作品与作者的经历、生活体会、思想感情都息息相关,学生对作者与写作背景的了解将会直接影响其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认识。而且,很多学生都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渴望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特别是作家的故事。这些故事,当然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学习孟子文章时,可以引入《孟母三迁》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和成才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更加努力付出。除了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自然地增强了学生情感因素。

再比如学习陶渊明的文章时,可以引入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在故事中,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的人格魅力,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更好的了解文章的风格,创作意图。

三、用趣味故事强化分析,渗透德育,转入课堂教学中的“转”,从认知上分析综合,情感上激活多种心理因素

在学习《成功》一文时,文中给出一个成功的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成功的这三个条件,可以在文章故事的基础上,再加上其它经典故事。比如在谈到勤奋时,加入贝多芬学钢琴的故事: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或者张伯英的“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可见,人们做成功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勤奋这一起码的法则。在谈到天资这一条件时,加入《伤仲永》的故事,由此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不努力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其实,用趣味故事强化分析的同时,也可以渗透德育。在《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对德育有这样的表述: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可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德育的内容有规定,并给予重视。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应把语文智育与德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利用语文的学科性质可以更好的教育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对德育影响的潜能。比如在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引入一些爱国故事,比如:“精忠报国”的爱国英雄岳飞,以《过零丁洋》明志的爱国将领文天祥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增强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还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通过故事的引入,不仅保持了课堂的活跃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认知上分析综合,情感上激活多种心理因素。

四、用趣味故事拓展延伸,引发思考,汇入课堂教学的“合”,从认知上总结规律,情感上引导迁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指出:“在学生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这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要善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方法,包括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要求从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它是为解决一个问题寻求多种思维方法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则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情景找出不同点。语文教学中刚好可以利用故事来训练学生的这两种能力。

比如学习《创造学思想录》时,曾出示这样两个小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故事一:某一小学课堂,老师提问:“雪融化了是什么?”有学生回答:“春天。”老师摇头,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水”字,并且要求学生记住这个标准答案。故事二:某一中学,老师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山茶花”,一学生举手发言,说鲜血不可能染红山茶花,并解释了花朵呈不同颜色的科学道理,但老师不认同。让学生谈自己对这两个故事的看法。学生大胆否定故事中老师的做法,并一致赞同学生的观点。可见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于课堂的每一问,每一答。在教学中,类似的故事很多,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在加深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发思考。达到认知上总结规律,情感上引导迁移的目的。

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趣味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趣味故事,追溯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人文底蕴,展示语文教学的人性之美、趣味之学,还语文课堂鲜活的生命力吧。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12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数学 趣味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5-02

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其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都相对较弱。而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因此应该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这一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趣味性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引入趣味性因素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玩乐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使教学质量获得根本性的改变。

一、情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使学生在上课时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趣味性的因素(例如传统的讲台是教学方法等),会使小学生更加难以接受知识和课堂内容,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质量也就会因此大打折扣。从这一点出发,授课老师应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气氛,通过情境教学手段引入教学知识,带动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上加减法运算意义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到趣味性的故事中,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讲述,既有故事情节,又不会失去教学要点,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二、动手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之一,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贪玩和好动更是其突出的特征表现,如果授课老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以“玩”为出发点,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各种动手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但可以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使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七巧板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然后向每个学生发放一套七巧板教学工具,学生开启后,会发现七巧板只不过是由数量不一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普通图形拼凑而来,并没有特殊之处,此时授课老师可以在故事引导的基础上教导到同学们模拟曹冲称象的情景,学生们便会立刻埋头动起手来,在动手过程中不时传出惊呼声和阵阵的笑声,使课堂氛围得到充分的活跃,通过动手实践教学使教学工作更具有趣味性和实际意义,使学生们发现了七巧板中这些看似简单图形可以拼凑出很多精美的图案,授课老师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进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非常适合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将,数学中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哦,互动的游戏当中,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接受,数学知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将,知识点,分批灌输给学生,但是数学是一门具有极强理论性和逻辑性的,学科,仅仅依靠这种传统的讲台是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谓,难以越来越难以接受,因此啊,将数学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不但能使数学知识点变的,容易理解,而且能,增加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授一元钱价值这一课程内容时,授课老师可以暂且不照本宣科的讲授教学知识,而是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融入到课堂游戏中,使学生共同参与游戏。在教学游戏进行之前,老师首先赋予学生消费者和售货员的两个角色,让学生扮演实际生活中的购买和消费过程,使学生能够寻找到一元钱所能购买的物品,进而加深其对一元钱购买能力的理解。最后在游戏结束之时,授课老师可以总结和引导学生讲述在游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切实了解到一元钱的价值,而且也达到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以教师的感染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因此,授课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情绪交换,注重自己的语气和声调,动作既要有分寸也要注意不失风趣感,使学生感觉不到上课的拘束。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注重充分与学生进行情绪交换,增强,教师的感染力,在向小学生提出要求时,使学生能够感到善意,和亲切,这样老师提出的要求也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成为推动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尽量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学生站在一起需要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建立也有爱的,师生合作关系,

五、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虽是一门逻辑性过强的学科,但只要在教学当中适当引入趣味元素,就能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活泼而富有趣味性。教师通过设立情境、动手实践和游戏等趣味教学方式,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气氛下,学生不知不觉将知识点完全吸收并牢牢记住,令教学质量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建英.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