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时间:2023-05-23 15:45:38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范文1

[关键词]中华传统;公民道德;弘扬

一、社会公德建设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共识性准则始终与文明的发展同步,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社会越发展,公共生活的领域就越扩大,社会公德规范就越多,它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人们情操的陶冶,品德的培养起的作用就越大。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由于来自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冲击,道德状况或多或少地出现震荡,公德缺失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传统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思想通过系统转换都可以为现实服务。“忧天下之忧而忧”重视整体精神,强调了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兼相爱,交相利”追求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出于污泥而不染”主张以道德为上、重气节、重人格;“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敬而勿失,与人恭而有礼”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们要从现代社会公德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寻求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智慧,就能为解决现代社会道德问题,提供思想方法。

二、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符合职业活动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也是职业对社会所负有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因此,既与行业有关也与社会有关。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内涵的儒家思想对职业道德的构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影响是非常大的。从就业目的看,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告诉人们如果在一定的位置上,那就得以天下为己任;没什么地位也得保持自己良好的操守。如果我们今天全社会的人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社会人人发愤图强、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很自然的了。今天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想也包含这个意思,因此今天社会各行各业就业者需要做到这一点。从就业操守看,有《论语》里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告诫人们既要信任别人,也要对别人守信。诚信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如果缺少诚信,那这个社会就一团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经济问题,尤其是经济纠纷有些也是缺少诚信所致。因此,我们的职业道德必须拥有诚信这一重要内容。

三、家庭美德建设

和谐、文明、温馨的家庭环境氛围,有助于培养一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意识,对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无数个文明道德家庭的出现,将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这也正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没有家庭美德的建设,社会主义道德领域就失去了完整性。

第一、传统家庭伦理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共处。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应有道德义务。《尚书》提出“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孟子提出“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礼记·礼运》主张“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些都从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规定了每个人为维护良好的人伦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对于改善当今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第二、敬老爱幼,老人和长辈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这种关系不仅局限于血亲之间,也包含有一定的“博爱”思想,即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更是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孝”是我国传统美德的一个内容,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孝与亲,所当执”,“首孝悌,次见闻”。“孝心”是“行孝”的原动力,“感恩”是“行孝”的具体表现,是一定程度的“博爱”。

第三、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中华民族是注重道德修养的民族,家庭教育中也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中国人的所谓处世,首先是要“做人”,故“为人处世”不可分割,“做人”即是立身处世。而“做人”的要义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过分注重智育而轻视德育的现象是错误的,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德育为本,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普遍规律,古今皆然。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范文2

第一,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形成的,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顽强奋战,展开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我们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从容,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爱心和热情,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敢和智慧,培育和弘扬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短时间内集聚迸发,不是偶然的,它深深植根于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展开的抗震救灾斗争是抗震救灾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我们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领导核心。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党中央心系人民、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各族人民战胜地震灾害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抗震救灾精神形成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越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国的制度模式越是显示出巨大政治优势。正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动员起巨大力量、汇聚起强大合力,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抗震救灾精神形成的丰厚土壤。抗震救灾斗争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全面检阅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3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社会全面进步。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积累了强大实力,我们国家才能迅速聚集起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普通群众才能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是我们战胜困难和风险的基础所在、力量所在、信心所在。日积月累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抗震救灾精神形成的重要条件。广大军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昂扬的精神风貌,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的实际成效。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正是由于一点一滴的不断积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广大干部群众才能在危难关头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总之,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和伟大的时代,也必将升华为推动历史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第二,抗震救灾精神为伟大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添了新的瑰宝。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五千年沧海桑田的悠久历史,始终传承着不屈不挠、奋发进取的民族传统,始终体现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始终挺立着压不弯的民族脊梁,这集中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总是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得到丰富,在灾难考验中不断得到升华,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越是大灾大难面前,越是关键时刻,民族精神越能显示其威力,彰显其风采,诠释其真谛。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锤炼形成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这一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巨大地震灾害是对我们党和人民的一场特殊考验,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实现空前的团结和凝聚,形成了休戚相关、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广大军民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在挫折中拼搏,在逆境中奋起,用无所畏惧的勇气开拓生活的希望,进一步彰显了中华民族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大无畏精神。这一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抗震救灾中,人民至尊、生命为上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强烈共识和一致行动,从争分夺秒抢救被埋人员到及时开展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从妥善安排人民生活到情感关怀、心理疏导,每一项举措、每一个环节都围绕人来展开,特别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为自然灾害遇难同胞设立全国哀悼日,更是凸显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闪现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光芒。这一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实事求是、崇尚理性的科学态度。抗震救灾全过程始终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决策、科学调度、科学救援,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充分显示了理性精神和科技手段的强大力量。总之,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以其鲜明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征,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自强不息、敢于胜利,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展现了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国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新的丰碑。

第三,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凝聚民族力量、战胜艰难险阻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的看国家发展形势很好,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不容忽视,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发生这样那样问题的可能性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现实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优势,更好地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把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应对困难和挑战,不仅需要通过发愤图强积累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通过艰苦奋斗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我们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的精神武器,也是我们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精神支撑。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有助于人们从抗震救灾实践中领会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有助于人们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看到中国制度模式的强大发展活力;有助于人们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形成全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塑造人们精神、培育社会风尚的基础性工作。经过抗震救灾斗争的洗礼,人们对思想道德建设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期望更加强烈,对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要求更加迫切。抓住重大事件、重大考验提供的契机,总结和运用好蕴藏其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公民道德建设更能够引起共鸣、取得共识,产生集聚和放大效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十分珍惜用生命和热血浇灌出来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把抗震救灾斗争培育和弘扬的崇高思想、优良作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努力贯穿到公民道德建设各个环节,使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过程成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的过程,成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

第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使之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一种思想和精神,只有为人们理解认同,融入心灵深处,才能产生广泛影响,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要通过生动活泼、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引导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有效途径。要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贯穿到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之中,大力宣传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决策部署和规划安排,宣传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强意志和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实际行动,宣传各条战线在抗震救灾精神激励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显著成效。要把抗震救灾精神作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内容,体现到学校思想品德课及相关教育教学之中,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做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弘扬者、实践者。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各条战线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和先进集体,他们的英雄行为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有力注解。要大力开展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使他们的感人事迹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颂,使他们的崇高精神在人民群众中落地扎根。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是文艺创作的深厚土壤和不竭源泉,要精心组织好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让人们在艺术欣赏中感受心灵的震撼、获得思想的升华。

第五,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贵在知行统一,真正落实到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上。认知是前提、是基础,践行是归宿、是落脚点。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联系各条战线的工作实际,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把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思想与行为统一起来,在落实上下功夫,在实践中求成效。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最好体现。要引导人们以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和鼓舞自己,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创造出一流业绩。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就要引导人们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敢于担当,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携手同心、守望相助、共渡难关,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乐于奉献,在日常的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总结推广抗震救灾斗争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推动城乡志愿服务深入开展,让一切爱心充分展示,让一切善举竞相推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进入恢复重建的重要阶段。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尤其需要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要进一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关心灾区、支援灾区,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形式的支持。要引导灾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用自己的坚强和毅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要注意把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同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使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不仅需要从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努力,也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阐释。要深入研究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不断深化人们对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深入研究抗震救灾精神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培育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培育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培育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揭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丰富升华的脉络与规律。深入研究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转化为人们实际行动的措施和办法,使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长久地发挥作用。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范文3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做法;挑战;思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这就突出强调了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主义道德更加深入人心,夯实法治中国建设的道德基础,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培育丰厚的道德土壤,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2015年1月22日中共镇安县委十七届七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法治镇安建设。在法治中国、法治镇安建设背景下镇安县如何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道德支撑法治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一、镇安县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镇安县委、政府为了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把公民道德建设同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形式多样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突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搭建平台,开展多样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镇安县搭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评选道德模范,深化“做尚德重礼镇安人”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者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争做好人、争做好事的浓厚氛围。一是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宣传活动。镇安县以省、市、县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为平台,充分挖掘身边感人的好人好事,抓好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近年来,全县共评出了中、省、市、县道德模范45名,涌现出了“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陈进梅、“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段传进、“助人为乐”的好心人潘本锋、“爱岗敬业”模范王德兴……其中“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陈进梅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为了倡导全县干部群众学习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镇安县开辟了“道德讲堂”,陈进梅等这些受人敬慕的“道德明星”“草根英雄”,在镇安“道德讲堂”上讲述着他们真实、生动的故事,分享着他们的道德感悟。随着一期期“道德讲堂”的成功举办学习、崇尚、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在镇安逐渐形成。二是深化“做尚德重礼镇安人”活动。镇安县不断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大力推行以言谈举止文明有礼、公共场所文明有礼、邻里相处文明有礼、行路驾车文明有礼、旅游观光文明有礼、网上交流文明有礼“六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礼仪规范,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文明诚信户”、“好公婆”、“好媳妇”。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评选“文明小公民”、“小孝星”、“孝亲敬老模范学生”活动。四是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者活动。为了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镇安县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全县已成立科技、文化、法律、卫生等为民服务志愿队伍83支,志愿服务队员达1万余名。

2、借助节日,掀起宣传核心价值观热潮

镇安县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载体作用,利用春节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和元宵节举办龙灯会、舞狮会、猜灯谜等传统文化习俗,掀起宣传核心价值观热潮。一是组织人员创作核心价值观主题节日习俗作品。镇安县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题,广泛动员广大文艺爱好者和志愿者,组织创作了核心价值观主题春联、灯笼,制作了核心价值观主题年画,编排了核心价值观主题小剧小戏。二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镇安县结合春节文艺联欢、文化“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在全县城乡机关、企事业单位、村镇社区、中小学校、居民搬迁点、农家大院免费发放核心价值观主题春联、年画、灯笼,精心奉上核心价值观主题小剧小戏。同时元宵节举办龙灯会、舞狮会、猜灯谜等传统文化活动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当前镇安县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镇安县突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年镇安县圆满举办了商洛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镇安县农电局等单位做了交流发言。但是,当前镇安县公民道德建设还面临严峻挑战,公民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1、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想意识对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多样,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确的和错误的、先进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思想相互交织。导致部分社会成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领域和一些人,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这些问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对于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带来了严峻挑战。

2、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对公民道德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如今在镇安县城乡互联网、微信等新兴媒体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互联网早已走入城乡居民家中,随处可见低头一族在微信圈活动。特别是社交网络、微信圈信息传播快捷、覆盖面广泛、影响巨大,社交网络、微信圈既为先进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传播提供了新阵地,也为各种不良的低俗的信息的蔓延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不良的低俗的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影响越来越大,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互联网、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加强网络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3、规则意识缺失是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又一挑战

我们国家有一个古老的说法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我们国家是一个以家庭为纽带、以老乡为桥梁、以关系为节点的人情网络社会,镇安县更是一个人情味非常浓的地方。有事要办,一些人不走正规渠道,而是下意识地找熟人、托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闯红灯,不排队乱插队等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的存在显然是人们缺乏规则意识造成的。当前,镇安县要建设法治镇安,这些破坏规则的行为与法治镇安的建设背道而驰,规则意识缺失是建设法治镇安面临的挑战,也是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法治镇安建设背景下对镇安县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共镇安县委十七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镇安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形成尚法守法、公平正义、文明诚信、稳定有序的法治镇安建设新格局”。建设法治镇安,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尚法守法、文明诚信的公民,为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强化公民规则意识的培养

规则是法律的基础,尚法守法,对每个普通公民来说,就是要从守规则开始。人们在行动上是否遵循规则是公民道德建设是否真正有成效的最终检验标准之一。(1)培育公民遵守规则的意识需要把规则细化。我们一般习惯于反反复复地灌输一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再加上树立和宣传一些境界高尚的道德楷模。这些固然有益于社会风气。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更需要通过许多非常具体的细化的规则来规范公民的行为。规则要非常明确地划清“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通过这些看起来非常微小的规则,反反复复进行教育和管理,以激发起人们对规则的重视,培育起公民遵循规则的最起码的意识。(2)培育公民遵守规则的意识要重视营造小舆论。人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同学圈、同事圈或者是朋友圈。在这些生活圈里,违背规则的行为到底是受到默认、嘉许还是受到鄙视、责备,对于个体的影响非常大。人们的生活圈子是非常有约束力的小舆论氛围,很容易培育人们内在的羞耻心和内疚感。因此,培育公民遵守规则的意识要重视营造小舆论。只有把培育公民遵守规则的意识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才能为法治增强道德的底蕴,这样公民道德建设也就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强化公民契约精神的培养

契约是人类社会实现有序、文明、和谐发展的根本基础,契约精神是一个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文化和底线。培育公民的契约精神,一要培育公民个人契约道德。要建立和完善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对使个人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的记录和监督,对个人失信行为要给予惩罚。培育公民的契约精神,二要完善行业契约道德,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评估等手段,培养各行业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从而在全社会倡导公平竞争、尊诺守信的精神。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强化公民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强化公民诚信教育,一要深入进行公民的诚信教育,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培养公民诚信观念和意识,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塑造培育具有诚信道德的公民。强化公民诚信教育,二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个人诚信体系,强化协调推进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为诚信道德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氛围。强化公民诚信教育,三要把诚信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诚信教育与社会管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

4、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抓好阵地建设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范文4

一、余姚市以“道德银行”为载体开展公民道德评价的积极探索

2012年以来,余姚市把加强公民道德评价作为深化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创立“道德银行”,开展面向广大农户的道德积分评定和道德信贷评审,推动“道德”与“信贷”联姻,在支持农民创业致富的同时,引导群众开展道德评议,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主要做法是:

1、构筑道德评价组织网络

一是组建二级机构。在市级层面,成立“道德银行”总行,建立由文明办、农村合作银行、公安、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全市“道德银行”建设工作;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道德银行”支行,负责组织指导所辖行政村开展农户道德积分评定工作,评审发放创业信用贷款。二是构建三级网络。以自然村为单位,设立道德积分评议小组,由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组成,每月一次对所辖农户家庭的道德行为表现开展评议,把评议结果量化成道德积分;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道德积分管理办公室,由村两委会负责人、村民小组长等成员组成,每季度汇总、核实全村农户道德积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设立道德积分管理领导小组,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和公安、税务、工商、银行乡镇街道支行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统筹协调行政村道德积分管理工作。目前,全市21个乡镇、街道普遍建立“道德银行”支行,91个行政村先行推进“道德银行”建设工作,累计有1747户农户获得道德信贷1.25亿元。

2、制订道德评价标准要求

以农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需遵守的行为规范为基础,以“遵纪守法、行为文明”,“热心公益、支持发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等四方面为重点内容,制订出台《余姚市道德积分评定标准》。对照标准进行加减分,如聚众扣3至5分,参与扶贫帮困的加2至3分等等。

3、建立道德评价运行机制

一是积分评定机制。按照“村民群众自评、评议小组月评、道德积分管理办公室和领导小组季评”的原则,定期开展道德积分评定,并邀请民间道德评议组织成员和在群众中有一定公认度的人员参加,确保道德积分评定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如马渚镇沿山村邀请村道德评议会成员参与,每季度将申贷农户的道德积分情况在行政村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评议;牟山镇狮山村让老干部代表参与,并实行村民轮流参与制度,以提高村民群众对道德积分的认同度。二是积分信贷机制。对道德积分80分以上、申请人年龄18-60周岁,未发生过刑事案件、信用不良、等情况,且有创业贷款需求的农户,提供20万元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的创业信用贷款。对于被评为余姚市级以上道德模范的农户,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50万元。同时还给予利率优惠,农户通过道德积分向“道德银行”申请创业贷款,在利率上比同期同档次创业项目贷款下浮15%至30%。三是积分运用机制。余姚市积极创设多元化的积分运用途径,除了将道德积分作为道德信贷发放的前置条件之外,还与群众性精神文明细胞创建相结合,根据道德积分评定标准,创设面向不同群体的创评载体,如文明家庭、文明村民、好婆媳等,推动形成群众性精神文明细胞创建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与开展创先评优活动相结合,将道德积分作为后备干部考核、村民小组长评选、入党入团和村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推荐的重要依据。

通过“道德银行”建设推进道德评价取得了基本成效:“道德银行”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群众评价、社会评价与权威部门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为有德之人提供了激励平台,以无形的“道德资产”变成有形的信贷资本,是“做好人有好报、讲道德有回报”的积极回应,是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虚功实做、利义结合的有益尝试,是“人品与产品”、奉献和回报、义务与权利的有机统一。

二、当前在构建区域化公民道德评价体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调查,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样本472份。调查显示,大部分干部群众对“道德银行”建设持“赞赏”、“支持”态度,但也有些群众态度“消极”,并反映出了道德评价中的一些制约因素:

1、基层组织、部分群众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有83.7%的人认为“开展公民道德评价很有必要”或“有必要”,16.3%的人选择了“没必要”或“无所谓”;有86.4%的人认为通过“道德银行”开展道德评价的做法“很好”或“好”,13.6%的人选择了“一般”或“不好”。在座谈中,一些村干部认为,以“道德银行”为载体开展道德评价虽然很好,但工作量太大、程序太繁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却看不到短期成效。

2、实施范围、评价对象的覆盖面有待扩大

“道德银行”建设中道德评价的范围集中在农村地区,评价对象主要为农民群众。在调查中发现,有97.7%的群众认为,道德建设涉及到每个人、各行各业,不能只对农民群众进行道德评价。在回答“除了农民群众外,在哪些对象中逐步开展道德评价”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流动人口、个体工商户、窗口单位从业人员。

3、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针对性有待增强

在调查中发现,在回答“你对道德银行中道德评价的内容是否满意”时,有23.9 %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或“不够全面”;在回答“你对评价标准是否满意”时,有27.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或“缺乏针对性”。许多干部群众认为,道德评价应当涵盖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评价内容也应当涉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大方面。

4、常态评价、长效运作的系统性有待提升

经统计,在91个“道德银行”建设推广村中,近半数村严格按照每月一次积分评议、每季度一次积分评审的流程进行道德评价,其他村或多或少存在不定期评价和延期评价的情况,个别村甚至出现只为有贷款需求的村民进行评价的现象。在走访座谈中了解到,一些基层组织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认为道德评价工作是“软任务”,可以先缓一缓、放一放。同时基层组织在人力资源上又缺少必要的评价力量,市级层面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措施,使得道德评价工作尚未真正建立起长效运作机制。

三、推进公民道德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评价体系建设,重点在于有一套合理的评价标准,有一个规范的评价流程,有一系列健全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全员化、常态化的道德评价,实施多元化、制度化的道德激励,真正将道德评价融入到社会治理、渗透到社会生活。

1、以提升评价效益为目标,推动道德评价规范化

一要建立社会化、群众化的评价组织。注重推动民间道德评议组织与道德积分评定队伍的对接融合,将“老娘舅”、“社区和事佬”、“孝道评议会”等民间道德评议组织成员渗入到道德积分评定队伍中。同时,积极向社区、企事业、新经济组织等单位延伸拓展,建立相应的三级道德积分评定队伍,力求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本区域、本单位人员的日常道德表现,确保道德评价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二要实施规范化、动态化的评价程序。按照标准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要求,根据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将基本行为规范和公序良俗纳入评价标准,使之成为群众充分认可、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成为道德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基本标尺。同时,完善“执行小组初评、管理办公室初审、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的评价流程,分层收集评价信息,逐级开展积分评定,建立规范化、长效化的评定制度,确保道德评价客观公正、真实准确。三要开展及时性、有效性的评价反馈。建立道德评价信息共享平台,以家庭基本信息和道德积分评定信息为内容,建立“一户一档”的“道德档案”,形成市―乡镇街道―行政村三级联网的“道德档案”数据库,为实现道德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共享运用创造条件。

2、以选树道德典型为重点,推动道德评价实效化

一要健全道德典型培育机制。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感动你我――寻访身边好人”等活动,挖掘培育出更多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好人。建立“身边好人”、“余姚好人”、“感动余姚新闻人物”的三级道德荣誉体系,实施月评“身边好人”、季评“余姚好人”和年评“感动余姚新闻人物”的评选制度,不断壮大道德典型队伍。二要健全道德典型关爱机制。坚持“组织化推动、社会化运作”的原则,在各地、各行业推广建立“道德基金”,以企业赞助、个人冠名、社会募捐等为资金筹集方式,以群众身边凡人善举、草根英雄为奖励帮扶对象,由基金设立者自主确定奖励帮扶的项目、范围、额度、周期,激励广大群众当好人、做好事。三要健全道德典型礼遇机制。邀请道德模范出席重大节庆活动和代言公益广告、城市形象,在城乡主要公共场所,建立“好人印象馆”、“好人榜”、“好人长廊”等。对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的道德典型予以提拔重用,在入党入团、年度考核中予以优先考虑,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关爱。实行道德模范荣誉津贴制度,参照劳动模范的待遇标准,落实各级道德模范的经济待遇,树立“好人不吃亏、好人得好报”的鲜明导向。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范文5

关键词:扬州好人;道德;公民道德建设

近年来,“扬州好人”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最初,“扬州好人”是一群有着大爱、公德之心的道德模范,他们通过自己的平凡善举让“道德”二字变得真实。而今,“扬州好人”不仅是道德典范,还是道德形象与标志。“扬州好人”身上所折射出的道德光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延续,是扬州这座文化古城崇文尚德风气的集中体现。

一、“扬州好人”活动实施的时代背景及现状

(一)“扬州好人”活动实施的时代背景

自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文明办秘书组于2008年组织开展首次“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推荐活动,当年有400名“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这种从身边评议、推荐好人好事的方式很快就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并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起来。在中央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大背景下,2009年,扬州市文明办与扬州日报联合开展了“推荐评议身边好人”的活动。2010年,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文明办、扬州日报社、扬州市广电总合发出《关于在全市开展推荐、宣传、学习、争做“扬州好人”活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推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和凡人善举,其目的在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规范引领社会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二)“扬州好人”活动的实施现状

“扬州好人”活动得到了扬州市各县(市、区)、乡(镇)各级单位及广大市民的响应。到目前为止,扬州市先后选树“扬州好人”88名,其中81人荣登“江苏好人榜”,4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这些好人中,有18名当选全省道德模范、5名当选全国道德模范。经过六年多的发展,目前,“扬州好人”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活动体系。1.推荐“扬州好人”目前“扬州好人”活动的推荐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1)组织推荐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负责推荐当地的“扬州好人”,市级机关部门负责推荐本系统、本单位的“扬州好人”,市民观察团、志愿者协会等团体负责推荐各类视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扬州好人”,形成了一个由基层村组(社区)、乡镇、市县到地市的逐级推荐网络,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学校也都有专人落实此项工作。(2)媒体推荐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扬州电视台、扬州广播电台等各类媒体刊登、播报好人推选活动信息,同时将好人推荐活动的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公布于众,作为“扬州好人”活动的专项服务热线。(3)市民推荐广大市民成为推荐“扬州好人”的主力军。他们自发形成市民观察团,在生活中寻找、推荐“扬州好人”。2.宣传“扬州好人”“扬州好人”活动借助各类宣传媒体、阵地及平台,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扬州好人”宣传网络。(1)媒体宣传“扬州好人”活动开展以来,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扬州电视台、扬州广播电台、扬州文明网等市级新闻媒体分别开设了“扬州好人”专栏,对“扬州好人”的事迹进行报道,几乎每两天就会更新“扬州好人”专栏信息。随着移动媒体的迅速兴起及广泛应用,“扬州好人”活动先后利用公交车车载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活动宣传。(2)阵地宣传除了利用各类媒体报刊进行宣传之外,各个村组(社区)、乡镇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也成了集中宣传“扬州好人”的主阵地。2010年以来,“扬州好人”先后走进基层单位、各大社区、乡镇、各类道德讲堂甚至学校思想道德理论课课堂,持续不断的好人事迹宣讲,对市民的价值观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这种宣传方式很快得到了许多基层单位、社区、学校的回应,社区、乡镇的“好人墙”、“好人街”、“好人馆”纷纷出现,扬州大学还聘请“扬州好人”中的部分杰出代表作为本校的兼职辅导员,给大学生们上思想政治理论课。(3)活动宣传扬州市先后组织了多次“扬州书画家书画扬州好人”活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扬州好人(道德模范)报告会、扬州好人图片展、扬州好人歌曲征集评选、编写“身边的感动”———扬州好人事迹汇编、扬州好人现象理论研讨、十大“扬州好人”(道德模范)评选、“中国好人榜”月度投票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学习活动[2]。3.关爱“扬州好人”“扬州好人”是道德典范的同时也是普通人,他们行善举、做好人不仅应得到社会的认可与颂扬,同时也应得到社会的关爱与保障。(1)关怀慰问从2014年春节开始,每一年春节,从市委、市政府领导到基层村镇干部,都会探望“扬州好人”,为他们送上节日慰问金。团市委、妇联,各区委区政府、乡镇党委政府,社区、街道及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每逢节假日都会上门慰问所在辖区、行业的“扬州好人”。(2)政策保障“扬州好人”中的大多数人来自社会基层,他们在坚持做好事成为道德典范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平凡工作与生活,也会遇到来自生活中的诸多困难,甚至遭遇生活的不幸。针对这类情况,扬州市文明委特别制订了专门实施意见,对“扬州好人”中部分存在生活困难的群体进行帮扶,给好人们帮难解困,让好人们不再有后顾之忧。同时,扬州市还建立见义勇为奖励补偿等相关机制,通过追认烈士、认定伤残、晋升工资、住房优惠、医疗补助、户口迁移、照顾子女入学等措施,褒奖好人,做到让英雄流血不流泪[2]。(3)社会帮助除了政府的关爱与保障之外,多年来,扬州市募集的“见义勇为”基金始终排在江苏省前列。

二、“扬州好人”现象背后的道德实质探究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做了以下20字的要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扬州好人”以“助人为乐好、见义勇为好、诚实守信好、敬业奉献好、孝老爱亲好”5大类别作为推选类别。从这5个类别的划分情况不难看出,这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内涵十分相近,在推荐、选树、评议好人好事时,也是根据这5大类别进行。(一)大爱是“扬州好人”的道德本质特征纵观历年来的“扬州好人”,不难发现,这些好人之中的许多人是来自基层的草根。但他们用无私的大爱温暖着身边的弱势群体、贫困学子、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等。他们用大爱给扬州这座城市带来了秀丽风景之外的另一道人文美景。(二)为善是“扬州好人”的道德行为实践“扬州好人”中的“好”,即伦理学中的善[3]。好人事迹的背后其实是好人们一心向善、努力为善的道德实践。他们的善举是人们在遇到难事时的帮助与扶持,是遭遇生活变故时的“雪中送炭”,是合法权益在遭受侵害时的公正守护,是在平凡生活中默默无私的奉献,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琐事,却是市民接触最频繁、体会最深刻的事。(三)共鸣是“扬州好人”的道德情感方向“扬州好人”就像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道德标杆,展示着好人的道德情操,体现着好人的人格魅力[4]。而这些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好的人格魅力则在整个扬州城迅速刮起了一股道德新风,市民在颂扬好人好事的同时,也在一遍一遍地唤醒自己的道德心。(四)同行是“扬州好人”的道德终极目标“扬州好人”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其道德标杆作用使一个好人能带出一批好人,形成“扬州好人”群像。好人身上的平民性与生活性拉近了好人与广大市民之间的距离,“扬州好人”活动让广大市民们知道,好人并不等同于圣人,好人做的好事来源于平凡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可以因为自己的平凡善举成为好人。因此,“扬州好人”活动的最终目的并不局限于造就某个好人、某些好人,而是希望借助“扬州好人”这个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将市民心中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引领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扬州好人”,彼此携手同行,将整个城市的公民道德水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扬州好人”活动的正面效应

公民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人人具有道德观念意识,并且能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实践。因此,社会个体的道德构建是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只有基石牢靠,公民道德建设体系才会稳固。除此之外,社会个体的道德构建还具有强烈的道德感染力和辐射力,从而带来更多正面效应。

(一)示范效应

“扬州好人”在带给广大市民感动的同时,也在整个城市公民道德建设中起到了道德标杆的作用。通过“扬州好人”活动的宣传,“扬州好人”得到社会认可与褒奖,使广大市民进一步意识到社会的主流道德观念。而一个社会倡导什么、宣传什么、善待什么,身处社会之中的民众就流行什么、学习什么、追寻什么[5]。好人们的存在就如同一本本鲜活的“道德教科书”,给市民们树立了行善、为善的道德标准。好人们的平凡善举带来的示范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市民崇德向善,积极进行道德行为实践。

(二)森林效应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城人,‘扬州好人’形成了城市文明建设的‘森林效应’。”[6]在“扬州好人”活动的影响下,扬州市的志愿者人数大幅增加,志愿者队伍迅速扩大。短短几年内,扬州市的各类志愿者服务队超过1000支,总人数超过27万。这其中,不乏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志愿者队伍:如扬州的“红马甲”义工队,这支义工队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三千余人,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个体”到“群体”,再到“团体”,“扬州好人”如一股清流,带动了身边更多人通过自己的凡人善举给城市的道德建设做出贡献。

(三)品牌效应

“扬州好人”推选活动的开展不仅在广大市民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也得到了上级组织及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关注。从2010年开始,中央文明办曾多次来到扬州进行采风,以座谈会、专题报告等形式对“扬州好人”现象进行深度剖析。中国文明网多次报道“扬州好人”的事迹,并于2010年以《大爱之城塑好人群像》为题对“扬州好人”进行系列报道。央视“道德观察”摄制组五下扬州,专题拍摄了近20位“扬州好人”的故事。“扬州好人”为《道德观察》栏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好人故事占据了该栏目全年好人道德典型事迹报道量的1/20[7]。经过多年的推广,“扬州好人”好似扬州这座城市的道德名片,向人们展示着扬州这座文化古城对于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扬州好人”活动的具体经验

(一)开展“扬州好人”活动,市民参与是基础

“扬州好人”活动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至今,离不开广大市民对于此项活动的认可与参与。从“扬州好人”活动开始,广大市民就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社会反响十分强烈。此外,推荐好人的工作中,由广大市民代表组成的市民观察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民观察团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涉及范围广、年龄层次丰富,往往能掌握第一手的好人事迹材料。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之下,好人事迹资料愈发丰富,而且这些好人好事来源于广大市民的生活,显得更有说服力。

(二)开展“扬州好人”活动,形式多样是助力

“扬州好人”活动开展过程中,形式多样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推荐形式多样使得“扬州好人”活动得以在最大范围内开展;宣传形式多样使得“扬州好人”活动得到最广泛的宣传,社会效应进一步放大;关爱形式多样使得好人们在各方面都感受到自己的平凡善举得到的认可与关怀。尤其是在宣传方面,除了一些固定的宣传渠道,“扬州好人”活动还多次借助专题报告会、理论研讨会、道德讲堂、图片展、歌曲征集等系列活动以及各类文艺作品如音乐剧、小品、评话、电影等进行宣传。这些系列活动及文艺作品的宣传,使“扬州好人”活动已不再是具有单一目的性的道德模范推选活动,而成了一项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意义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三)开展“扬州好人”活动,机制健全是根本

短短六年多,“扬州好人”活动已成为扬州市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一大亮点,这得益于“扬州好人”健全的活动机制。1.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推荐机制推荐“好人”的工作从基层开始,逐层逐级,分工明确,确保“扬州好人”活动的推荐工作落到实处。此外,推荐工作还借助各类媒体的力量,通过媒体力量的介入,使“扬州好人”推选活动迅速为广大市民知晓,进而使广大市民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2.平台权威、手段多样的宣传机制“扬州好人”活动之所以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与支持,除了活动本身具有的社会意义之外,离不开“扬州好人”活动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工作。从权威媒体、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学校等阵地,“扬州好人”活动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进行宣传。一方面,宣传平台的权威性确保了好人事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宣传平台及阵地受众面广,连续性强,很容易让广大市民持续获得“扬州好人”活动的资讯。通过这样的宣传机制,“扬州好人”活动得以持续地进行,由此带来的社会效应不断放大。3.关怀备至、帮难解困的保障机制长期以来,“好人有好报”一直是社会主流的道德导向,正是受到这种道德导向的指引,人们自觉在日常生活中常怀善心,常做善事。从现实角度看,好人做好事,社会更应该对好人从社会舆论、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让好人做好事没有后顾之忧,不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敢、不愿做好人、行善事。因此,扬州市委、市政府在“扬州好人”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一套保障机制,让“好人有好报”,这也是“扬州好人”活动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扬州好人”活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扬州好人”推选活动开展至今,已有数年。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扬州好人”社会效应,势必会给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

(一)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

近一两年来,“扬州好人”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除利用传统的宣传手段外,已开始尝试借助一些信息化手段进行宣传推广,如“最美扬州人”微信公众号的创立。这种及时、便捷的信息化手段,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广作用。然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应不止步于此。从目前扬州文明网、“最美扬州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布的信息看,有关“扬州好人”的信息尚未形成具有一定逻辑体系的资料库。因此,形成“扬州好人”的资料库,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处理,全民共享,这对进一步扩大“扬州好人”活动的影响,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将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争取法制化的保障

“扬州好人”活动作为扬州市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其实质仍依赖于社会个体道德自律意识的唤醒与强化,在好人好事的强烈感召下,势必会有更多的道德主体进行道德实践。然而,这部分道德主体的道德实践往往缺乏持续性。因此,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使道德主体的道德实践具有持续性、形成常态化。从近年来“扬州好人”推选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尽管已构建起从推选、宣传到保障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机制,以确保“扬州好人”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但从推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体系这一角度来看,应努力将一些有效的机制法制化,从法制层面给予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更牢固的保障。

(三)获得理论界的支持

目前,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所拥有的资源看,涉及到关于“扬州好人”主题的文章共计64篇,其中从学术理论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只有4篇。因此,针对“扬州好人”活动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对于“扬州好人”活动的持续开展及进一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金晶 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明理,姜迎春,郭榛树.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经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3-11.

[2]扬州文明网.扬州建机制树品牌推进好人工程建设使“好人风景”赏不尽[EB/OL].(2003-12-06)[2017-02-10].www.wenming.cn/ddmf-296/sd/201312/t20131206-1633715.shtml.

[3]吴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扬州好人现象[J].金田,2013(9):341-343.

[4]丁新伯,崔道峰.扬州好人的时代特征[N].扬州日报,2010-10-07(B03).

[5]胡俭.扬州率先构建城市荣誉体系,放大“扬州好人”效应:一群好人,满城春风[N].扬州日报,2014-04-22(A01).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范文6

时代前进需要健康的道德风尚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推动。为了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深入推进全区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激励人选的道德模范保持荣誉,发挥好表率带头作用,组办单位对本届全区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予以隆重表彰。2010年11月28日,召开了全区第二届道德模范表彰座谈会,新老道德模范欢聚一堂,交流心得。为推进我区公民道德建设建言献策。11月29日,举办了隆重的全区第二届道德模范表彰颁奖晚会,自治区党委书记、文明委主任等党政领导亲切接见了受表彰的道德模范,同大家合影留念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本次评选表彰活动,标志着我区公民道德建设又迈上了新的台阶。30名全区道德模范脱颖而出,为全区树立起了新的标杆,是两年来我区公民道德建设所取得丰硕成果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长期坚持、自觉践行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自己的行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给予别人幸福和温暖。道德模范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反映出社会的风气正在不断地好转,人们的精神状态更加焕发出活力。

道德实践丰富多彩 道德教育氛围浓厚

2008年我区表彰首届道德模范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在自治区文明委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围绕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大庆、迎世博连续两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如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等。在社区,开展了以“树文明新风,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系列专题活动,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在农村牧区,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在学校,开展了“创安全学校,争当文明小公民”,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课堂主题实践活动。在企业,开展了“百佳诚信工商户、个体文明行业”创建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各行业按照“八荣八耻”要求,修订职业道德规范,完善规范化服务内容,提高创建标准。2009年,在全区组织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男女老幼积极参加,唱响了主旋律,陶冶了情操。赤峰市举办了红山文化节,锡盟举办了“锡林河之夏”活动,乌海市举办了“万人同书太阳神”活动。生活礼仪、社交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等等,一个个旨在提高群众素质的活动在全区各地普遍展开。各种活动犹如浩荡的春风,为公民道德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两年来,公民道德建设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涌现出大批新的先进典型。

舆论是构建公民道德建设大厦的排头兵。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到板报、灯箱、电子显示牌、农牧区和社区文化长廊,从歌曲、漫画、快板、评书、故事会、公益广告到电影、话剧、报告文学等,全区各地各部门开动脑筋,动员一切力量,把公民道德建设送到群众身边,送进普通百姓的心里。自治区文明办连续几年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全区各种大众传媒结合各自特点,纷纷开辟、开办了反映公民道德建设的专栏和专题,发表社论、评论、言论、通讯文章,自治区新闻网站开设了公民道德建设网页,打造网上道德教育平台。全区各地开办了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广告,设立了公民道德宣传牌,出版了公民道德建设读物。各种道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一项项措施具体实在。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

干部群众积极参与 先避人物层出不穷

两年来,从干部到群众,从企业到社区,从单位到家庭,人们的道德认识在不断深化,参与道德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全社会形成了共同关心、参与道德建设的局面。各地各具特色的公民道德建设,增进了政府与百姓的感情,拉近了干群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善行无疆,大爱无声。一个个平民英雄的名字,一件件或近或远的事例,感动着社会,温暖着人心。

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以贯之。全区助人为乐模范陈允广,参加全国首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边境旗县达茂旗服务七年,冒着沙尘暴等恶劣天气,走访了40多个村庄里的400多名贫困学生,自掏路费远赴内地,募集捐款43万多元,帮助全旗397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

在危险面前,他们义无反顾。见义勇为模范,现役军人邰忠利为救人而永远消失在滔滔江水之中。兴安盟科右前旗女牧民苏日娜,在烈火中先救别人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却被大火吞没。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职教中心学生武晓燕,商场发生火灾。在店内一楼的她没有选择逃离,跑到二楼去告诉其他人“着火了”。她的及时通知,为商场内其他人赢得了逃生的时间,自己却被火海挡住,献出了年仅16岁的宝贵生命。

诚实守信模范,内蒙古鼎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华,在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一次农民工因工资拖欠而上访的事件中,为了替政府分忧,及时代建筑商垫资520万元,维护了企业的诚信形象和农民工的利益。还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所承揽的工程均被评为“全优工程”,其中一项工程荣获国家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的全区敬业奉献模范,通辽市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纯玉;从7岁起,就一直照顾近乎植物人的妈妈,为了治好妈妈的病,写了一本《妈妈日记》的全区孝老爱亲模范,乌兰察布市卓资中学学生杜威等等。道德模范群星璀灿,人物鲜明,事迹催人泪下,举不胜举。他们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感动和教育着许许多多的人民群众。

精心组织 严格评审

本次评选表彰活动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精心组织。自治区及各盟市都成立了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和评委会,研究拟定方案,下发相关文件,积极动员,认真部署,按照推荐上报、组织审核、公示投票、学习宣传、总结表彰等五个阶段,有序开展了评选表彰活动。二是认真推荐。各地按照道德模范类型和标准,面向社区、企业、村镇、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深入挖掘人们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道德典型,各类道德模范人选可敬、可信、可亲、可学。三是严格评审。自治区评委会对各地上报材料认真评审,确保了所公示的道德模范的材料质量。在群众投票的基础上,按照事迹感人、择优筛选及适当考虑地区、类别、行业、民族的评选原则,对各地推荐的候选人进行了综合评审,经组委会讨论,确定了拟表彰名单并报自治区文明委领导审定。在评选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共向自治区组委会推荐145人,经筛选公示134人,共收到社会各界有效网络选票260多万张。

活动坚持面向基层群众、以人为本和群众参与的原则,把评选的重点放在最普通的人群中间,把评选的标准交给群众,干部群众用推荐、投票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选择。受表彰的道德模范95%来自基层,做到了“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群众在参与中受到了教育。坚持重在推动工作,充分发挥评选表彰活动的激励作用。通过各种宣传发动和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使群众加强了学习,把评选表彰过程变成学习先进典型,弘扬真善美,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广大群众通过积极投票,对照身边的道德模范,进行自我教育,实现了自我提高。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整个评选过程严谨、规范、务实、节俭,评选的每个环节都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使评选活动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和很强的公信力。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范文7

2012年,我镇高度认识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镇采取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领导重视,学习、宣传和贯彻《纲要》氛围浓厚。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表后,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镇政府制作了《公民道德规范牌匾》,印发了《公民道德规范》;全镇各单位、各部门也都把这道德建设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完善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教育和舆论氛围。

二是广泛开展了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从整体上促进了我镇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全镇以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为重点,实施了“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智力开发、文化繁荣、环境改造”五大工程。在学校,以规范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开展了“学习基本规范,争做文明学生”和“我承诺,我行动”系列教育活动;在农村,以基本道德规范和“三德”为主要内容,,开展了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行业,以窗口服务单位和执法执纪部门为重点,深入开展了“优质规范服务”和“评选文明执法者”活动。在民营企业,以“爱国、敬业、守法、诚信”为基本标准,开展了“文明企业”、“文明经营户”和“文明单位”评选活动。扎实深入的道德实践活动,提高了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展现了苏家屯人良好道德风貌。

三是培养、树立和宣传了一批公民道德实践的先进典型。通过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全镇涌现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先进典型190多名。一年来,镇政府对这些先进典型进行了大力的宣传,通过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学习、宣传和贯彻《纲要》活动的开展。

四是以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诚信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是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行政执法公示制和生产经营信誉制,广泛开展“诚实立身、信誉兴业”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完善行业管理,树立行业新风,培育行业精神,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创建文明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工程。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把基层文化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大力推进社镇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建设。重大节庆纪念日的文艺活动,注意专业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兼顾,大型文艺活动和小型文艺活动兼顾,把优秀节目送到农村,送到基层,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从镇情出发,在搞好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适应大众消费、便于群众参与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阵地的管理,使之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特别是要加大网络宣传管理,重点对青少年开展网络文明的教育,不断增强他们抵制网上有害信息影响的自觉性和能力。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范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增强奉献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为重点,以解决突出道德问题为突破口,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面提高粮食干部职工道德素质,全面提升全市粮食系统文明程度,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实现粮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二、任务目标

(一)加强以奉献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突出“奉献社会、关爱他人、遵纪守法”三个方面。以互爱互助为目标,以培育爱心为切入点,发展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投身社会志愿服务。倡导文明礼仪,营造良好工作秩序,引导广大粮食干部职工以真挚的爱心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在全市粮食系统内形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行业风尚。

(二)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突出“忠诚事业、诚实劳动、诚信待人”三个方面。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增强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完善粮食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全市粮食干部职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职业,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操守。

(三)加强以和谐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建设。突出“孝老爱亲、和睦邻里、勤俭持家”三个方面。倡导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开展敬老爱亲活动,引导广大粮食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夫妻、长幼、邻里关系,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氛围,为投身粮食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后盾。

(四)加强以仁爱为核心的个人品德建设。突出“贤达高尚、仁义宽容、修身感恩”三个方面。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意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遵守法律义务、履行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形成爱国明礼、自立自强、公道正派、勇于担当、团结互助的个人品质。

三、活动载体

(一)以“四讲四做五美”为标准,争做最美人。动员和引导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以“四讲四做五美”为标准,努力争做最美人。“四讲四做”即讲社会公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讲职业道德,做一个有诚信的人;讲家庭美德,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讲个人品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五美”:善行无疆,美在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美在见义勇为;恪守职守,美在敬业奉献;一诺千金,美在诚实守信;大爱无言,美在孝老爱亲。

(二)开展文明使者志愿服务活动。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拓展志愿服务覆盖面。广泛开展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改善环境面貌、维护公共秩序、扶危济困、放心粮油宣传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三)开展公民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粮食行业各个层面树起道德榜样,推树一批有较大影响的道德典型,把道德建设的要求具体化、生动化,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看得见、摸得着得到的标杆,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重义的浓厚氛围,探索形成全市粮食干部职工思想道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路子。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在市直粮食系统内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培树文明示范单位,带动整个粮食系统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提高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宣传普及《市民文明公约》、《市民行为规范》,营造争做文明市民的浓厚氛围。

(五)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根据“四德”工程实施要求,立足粮食行业特点,按照全市“四德”工程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意见,认真总结活动经验,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积极争创示范单位。

四、工作重点

(一)在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上下功夫。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强化认知实践,增强干部职工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弘扬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的道德建设实际,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体现在单位章程、制度规范之中,融入到职工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之成为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在弘扬优秀文化上下工夫。大力倡导“仁者爱人”、“大爱无疆”的传统美德。积极弘扬忠义诚信的优良传统,努力推进市直粮食系统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三)在发挥职工群众主体作用上下工夫。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办实事,让职工群众深切感受到道德建设的实际成效。要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广发发动,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职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把职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标准、真诚接收职工群众监督。

(四)在推树道德典型正面引导上下工夫。要把典型选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分梯次整体推进。要深入开展向道德典型学习活动,组织评选市直粮食系统道德模范,引导干部职工见贤思齐、争当先进。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摆上更加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领导。市局成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四德”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市粮食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人事科。各单位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责任,抓好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针对本单位在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整个活动作出安排和部署,推动“四德”工程顺利、有序实施。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范文9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先做一份工作计划,开个好头吧。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范文合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要内容,弘扬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塑造时代楷模,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公民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示范学校、示范家庭评选活动;以净化网吧、互联网网络游戏为重点,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网吧,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关心帮助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的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做好帮扶、救助、教育、保护工作;在全社会开展“三做”(即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教育,在党政机关开展“三政”(勤政、廉政、优政)教育,在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精心组织第六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实践活动,结合建党、国庆等重大节日,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者服务、无偿献血、扶弱助残、尊老爱幼等道德实践活动,宣传道德模范事迹,开展模范评选活动。

二、完善机制、巩固提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强化日常管理,提升创建水平,进一步强化职能部门责任、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坚持抓好日常管理,保障镇区环境整洁有序;继续加强经营秩序管理,对废品收购进行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强买强卖以及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继续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合理规划设置停车场,完善交通护栏、标志、标线等设施,加强对车辆行驶、停靠管理,集中整治乱行、乱停、乱放、乱调等违章行为;继续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落实“门前三包”,实行垃圾袋装化,提高普扫质量,延长保洁时间,治理“牛皮癣”,拆除违章建筑,清理乱搭乱建,定期组织单位内部、生活小区、小街背巷、居民杂区卫生检查;丰富创建内涵,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爱国守法、遵章守规等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狠刹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和信息服务,培育新型农民。

三、加大投入、完善功能,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配套功能作用。重点建设镇工业园区,延长经一、经二路各350米及304省道南侧景观大道建设1000米;充分利用存量集体建设闲置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兴建融商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农贸市场,占地19700m2,建筑面积18000m2,修建排水管道,铺设路面7500m2,广场6500m2,栽植景观树,安装路灯等;同时将镇区向西南延伸,与园区对接,拉开镇区建设框架;拟规划建设建材市场,占地20亩,市场投入使用后,杜绝镇区街道乱堆乱放,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四、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村容整洁,改善人居环境,继续治理“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推行“六改”(改灶、改栏、改水、改厕、改善环境、改不文明陋习),以省级新农村示范镇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空心村”搬迁,大力推进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沟渠净化、村庄绿化“五化”进程;推进乡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继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倡导遵守公法、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良好社会风气;进一步深化“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等评比活动,增强评选效果,弘扬农村特色文化,开展农民文体活动,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开展文明单位评选活动,对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对工作滑坡、整改不力的单位取消其荣誉称号,镇文明委将时刻关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及时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自加压力,扎实苦干,全面完XX县文明委交派的各项创建任务,为实现刘集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实现刘集在全县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范文二

金十字社区20xx年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计划 20xx年,金十字社区文明社区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按照“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创新思路、丰富载体,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奠定坚实基础。今年,社区紧紧围绕镇党委的总体思路,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居民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过程,体现在社区各项具体活动之中。要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载体,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强化居民群众的'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居民的道德素质教育,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统一思想、团结一致,推动社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大发展。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借助各类节日庆典、纪念日等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要通过长期有效、载体丰富的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广大居民群众的思想当中。

二、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1、继续做好“道德讲堂”宣讲活动,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推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开展。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为重点内容,把“道德讲堂”工作贯穿于全年的公民道德教育工作之中。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的作用,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等文明礼仪知识为主要内容,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2、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按照公民道德规范要求,制定和完善各方面的具体行为规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引导居民自觉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要求转化为规范自己言行的实际行动。倡导“八个不”活动,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横穿马路、不损坏公物、不说脏话粗话、不传播小道消息、不发送不文明的短信、不铺张浪费,引导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结合关注民生、扶贫帮困工作,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助学助残、扶贫济困、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在辖区内弘扬和树立道德新风尚,使居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认真做好评先评优和树立典型模范工作,积极推动文明楼院和文明户创建。在辖区组织开展“优秀楼长”、“五好家庭”、“文明楼栋”、“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尊老受幼、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家庭美德教育,在辖区普遍形成“人人争做好市民,家家争当文明户”的良好氛围。将评先评优、树立典型活动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充分结合起来,认真做好道德模范的发现、培养和推荐工作,使道德模范的高尚思想和文明行为逐步转化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实现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4、社区要以“绿、亮、净、美、优”为目标,治理和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创建绿色社区、无毒社区、学习型社区,夯实创建文明社区活动的基础。要把“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评比活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等文明创建活动与抓治安、促稳定“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为大家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让社区居民在助人中感到快乐,在生活上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使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美德蔚然成风。

三、深入推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

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通过与辖区学校的教育联抓,开展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知识为内容的宣讲活动,同时,加大对辖区周边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力度,为青少年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抓好信息工作,提升精神文明工作水平

1、抓好信息工作对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引导创建活动的开展,加强文明社区之间的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社区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自觉订阅精神文明报等文明书刊作为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充分利用媒体信息资源,及时了解文明创建发展动态,借鉴文明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好做法、新亮点,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创建内容,提升精神文明工作水平。

2、进一步加大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对外宣传力度,社区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对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工作的指导能力,做好信息汇总、上报工作。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范文三

20xx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辽市第四次党代会、区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及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思路,丰富载体,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扎实推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奠定坚实基础。今年社区党支部紧紧围绕市委及街道的总体思路,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一)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社区讲堂建设,推动理论、政策、科技、文化、法律、道德进社区,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开展。围绕社会主意核心价值体系主线,充分发挥社区文明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二)深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继续做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推荐工作。将树典型与学英模宣讲活动结合起来,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道德模范,进行道德实践的载体。要认真做好道德模范的发现、培养和推荐工作,使推出的道德模范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使道德模范的高尚思想和文明行为逐步转化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最终实现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发现“身边好人”宣传模范事迹,匡正社会风气,引人向善向好。挖掘、宣传一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党员先进典型,发非常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举荐好人,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好事,推选一批孝道之星、公益之星和慈善之星,并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基层宣传阵地和群众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好人好事”形成道德模范大量展现。

(三)继续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重要的传统节庆日,组织开展春暖万家、传唱经典、情满中秋、圆满七夕等集体婚礼等活动,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努力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要以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契机,广泛开展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

二、深入实施“三大创建”工程,兴起新一轮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热潮

(一)扎实推进“迎会创城”工作。以自治区第八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通辽召开和通辽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强城市软硬件建设,推动城市功能的拓展升级和城市品位的提高。制定迎会创城工作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迎会创城工作系列规章制度,采取每月调度、季度总结、现场办公、专项推进、督查指导等方式,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常态化。提倡公益行动,完善人际交往,着力培育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多办好事实事,着力改善社区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推动创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扎实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以狠抓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为重点,广泛开展“做人民满意干部”、“创建文明单位、当好人民公仆”活动。加化文明单位长效机制建设,加强文明单位届期制管理。

(三)扎实推进文明社(小)区建设。充分利用市民学校、普科大学、文化活动室、理论政策讲堂等阵地,做好党的形势政策、科学知识、文明礼仪、道德修养、致富门路等方面的宣讲普及,不断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创建绿色社区、无毒社区、学习型社区,继续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市民、道德明星等创建评选活动,通过文化墙、宣传橱窗、好人榜户外宣传栏等方式,选数身边典型,做好宣传引导,推动社区建设体质升级。

三、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建设,促进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一)扎实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继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党旗飘扬我成长”、“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的良好道德风尚。

(二)努力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传统文化进课堂工作力度,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公益性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动空间。

四、深入实施志愿服务工程,推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深入完善志愿者服务体制机制。健全志愿服务行动的组织领导、管理运行、资金筹措、表彰激励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二)深化拓展志愿服务内涵。几年的志愿服务行动,将与“迎会创城”工作紧密结合,以创优美环境、创优良秩序、创优质服务为目标,以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残疾人、留守儿童为重点,抓好志愿服务行动的深化拓展、关爱空巢老人,使空巢老人享受到社会关爱。关爱农民工,提供就业技能服务法律援助、农民工子女学业辅导等志愿服务,努力为农民工办实事、办好事。关爱残疾人,以生活救助、潜能开发为重眯,开展家政服务、无障碍环境等方面的服务,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范文10

一、扎实抓好思想道德和市民素质教育

1、深入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公共秩序、净化城乡环境为重点,以“学文明礼仪,创文明乡镇,做文明公民”为主题,深入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启动公民素质提升计划,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普及教育活动,着力营造人人知礼仪、重礼节、敏言行的浓厚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和不文明交通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努力形成人人讲公德、守秩序、文明交通、文明出行的良好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整治公共环境卫生活动,进一步净化、美好城乡卫生环境。

2、精心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制定《关于开展仙女镇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实施意见》,精心组织参加首届“枝江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3、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尚公德、讲诚信、重品行、扶正义、助弱困的文明风尚。以推荐评选道德模范为契机,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广泛开展群众性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切实把推荐评选“道德模范”的过程,变成引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的过程,变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努力在全市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敬重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社会氛围。

4、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1、持之以恒,不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一是贯彻落实全省文明新村创建工作现场会精神,大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营造新环境,建设新文化。大力组织实施好“城带乡、创文明、促和谐”行动,广泛组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与行政村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二是继续开展文明村镇“五个一”示范达标活动。三是推进文明新村重点工程。进一步完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建文明新村的工作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深入推进“农民素质教育”、“十镇百村”整治示范、“百企反哺”、“生态文明”等文明新村建设工程,总结推广新典型、新经验。

2、注重实效,不断深化文明社区创建。一是深入开展社区基础工作达标活动。按照“机制健全、设施完善、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展示特色”的要求,探索建立社区文明创建基础工作平台。认真抓好基础创建工作,加强社区公民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街办、社区居委会文明创建相关制度,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和群众文体活动团队建设。二是结合社区实际积极开展特色创建活动。落实科教、文体、卫生、法律“四进社区”工作,经常组织居民群众开展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创建,加强社区日常管理。3、力求创新,不断深化文明单位创建。一是深入开展履行社会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以“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行业新风”为主题,组织全镇各行业、各单位重点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严格遵纪守法、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崇高道德、弘扬先进文化、热衷公益事业等方面开展特色创建活动,引导各行业、各单位认真履行经济、法律、道德、文化建设、保护环境、社会公益等社会责任,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深化我镇文明单位创建,提升文明行业的质量和水平。组织文明单位开展“三个一”(帮扶一名贫困高中生,关爱一名留守儿童,支援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社会公益活动。二是进一步提升创建水平。开展文明单位“五有”(有文明市民学校、有图书室、有荣誉室、有创建品牌、有创建档案)达标活动,加强文明单位的动态管理,保证文明单位的创建质量和水平。三是深入开展窗口行业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继续加强文明示范窗口建设,重点在全镇供电、卫生、金融、通信等公共服务行业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要求各公共服务行业要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礼仪培训、完善服务标准、明确服务规范,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

三、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认真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目标任务。按照《测评体系》,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强化领导体制。将落实《测评体系》目标任务情况纳入文明创建年终考核。

2、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着力强化三项教育:一是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二是以培养未成年人生活能力、劳动习惯、人文情操为重点,拓展素质教育;三是组织评选一批“小道德模范”。

3、着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精神,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4、开展责任单位述职评议活动。适时召开全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评选表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总结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和经验。

四、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加强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意见》,制定下发我镇《关于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把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纳入全镇各级文明创建考评范围,成立全镇志愿者服务活动协调小组,重点加强与共青团、教育、民政、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建立志愿者服务工作运行机制。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范文11

9月20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总政治部、全总工会、、全妇联举办的全道德模范座谈会暨第八届中公民道德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并讲话。他强调,公民道德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思想道德保障和强大精神力量。

李长春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民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更好地凝聚全党全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养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推动改进创新,不断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李长春强调,公民道德建设关系党和家事业全局,关系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坚持求真务实,有效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主持会议。

出席会议的还有王兆、刘延东、徐才厚、陈至立。

全总工会、、全妇联、教育部、家工商总局和中共江苏省委的负责同志作了发言;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固机经理许振超、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邮递员尼玛拉木、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届全道德模范发言。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央文明委委员出席会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第三届全道德模范以及提名奖获得者参加会议。

9月20日晚,第三届全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李长春出席颁奖典礼,并为全道德模范颁奖。

王兆、刘云山、徐才厚出席并颁奖。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范文12

关键词:公民 公民意识 公民道德 公德规范 公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将涉及广泛的社会改革运动。目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核心和首要的问题就是公民道德教育问题。在进行科学的公民道德教育之前,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公民所处的社会条件和公民道德现状,研究公民道德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公民道德规范体系和运行方式。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公民及公民道德、公民道德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公民道德规范伦理建设三个方面来论述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

一、公民及公民道德

1、公民概念的历史与现实

“公民”意味着在政治共同体中平等地、共同地履行义务与享有权利的主体,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早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公民内部是平等的,城邦的治权属于全体公民,“公民”代表着政治和经济上的一种特权地位。亚里士多德提出,公民应是参与、享有对正义的治理、政治权利必须建立在对组成国家的各要素的贡献之基础上的人,他主张公共善,但又指出公民追求公共善并不是利他主义行为,因为公共善不是靠公民撇开自身利益而实现的。兴起于古希腊中期、盛行于古罗马时代的斯多葛派提出了“世界国家的公民”或“宇宙公民”的概念,他的人类平等思想标志着人的观念的一个重大飞跃,为近代人权观念和近代公民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关键要素。及至封建社会,世袭的领主分封制将权力以王权为中心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各领主以对君主的忠诚来换取最大利益。就整个国家来说,君主是最高的主宰,以下则是臣民;而在各个领地,领主则是主宰,依次划分,形成各个等级的臣民关系。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要求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人权和公民的权利宣言》,第一次提出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和“公民的权利”的主张。后来,1791年法国制定了宪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公民的权利。强调“公民的权利”以抵御国家权力对个人权利的侵犯,这与古代公民权利相比,是一个根本性进步。此后,公民及其权利便不断地向着进步的方向发展,范围也不断扩大。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的是人民民主,广大人民事实上已经具备了“公民身份”。关于“公民”概念的内涵,我国宪法作了这样的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籍成为划分公民资格的唯一标准,因此国家全体社会成员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是较“人民”和“国民”外延更广泛的概念,是构成国家和社会的最小单位。公民具有主动性、能动性,是地位平等的法律和道德主体,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履行义务。

2、公民道德的概念及其定位

要进行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对公民道德的概念、性质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公民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宪法规定使得我国的公民道德,就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所应该遵循、具备的道德。可从三个方面对公民道德加以界定:首先,公民道德可以从我国所属的领土或地域上来界定;其次,公民道德还可以从规范对象上加以界定,公民道德规范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因此可以说公民道德实际上就是全民道德,这是由宪法和法律所决定的;再次,公民道德还可从其属性上加以界定。公民身份是对于国家而言的,而且是由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因此公民道德可以划分为政治道德的范畴。公民道德与国家政治、法律的一致性,是公民道德作为政治道德的基本属性,公民道德的政治性是其主要的属性,公民道德的一般社会性则是其次要的属性。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道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如果说道德是一个阶梯,那么公民道德就是这个阶梯最初的等级。公民道德的没一个规范都是定性的规范,给公民指出了一般性道德要求;同时,每个公民道德规范也都有更深刻的内涵,有的甚至是没有止境的。公民可以首先实践公民道德的一般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进而可以实践公民道德的深层次要求,做一个模范的公民,公民道德就是要达到崇高道德的起始点和入手处。

二、公民道德的基本理论问题

1、公民的基本伦理关系

公民的伦理关系涉及公民与国家、公民与社会、公民与公民三个方面: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国家是公民最有组织力的社会归属,因此公民与民族或国家的关系是一种必然的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伦理关系。公民与国家的伦理关系首先涉及的问题是公民对所属民族或国家的忠诚;其次是公民对国家权威的服从,即公民对国家法律和国家所倡导的公共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国家是公民的集合,没有服从国家制度安排、遵守法律和基本公共道德的公民,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公民的安居乐业,因此服从各个国家不是抽象的对权力的服从,而是一种关涉到每个公民基本利益的理性选择;最后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

谈及公民与社会的伦理关系,我们应该从公民个人与社会的整合这一整体视角,探讨其中所蕴涵的伦理意味和价值合理性,即基于人格平等的尊重、普遍的契约责任、完善有效的法律机制三个方面来解析公民同社会的伦理关系。这种公民与社会的伦理关系的实质是受到社会无差别对待的公民与其所共同归属的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公民受到社会无差别对待的前提是其人格平等得到全社会的尊重;而公民之所以能够获得这种平等还在于他认真履行了合法的契约,契约责任对社会整合而言又具有普遍性;为了保障契约责任的普遍性,必须进一步引入完善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

公民与公民之间的伦理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公民在相互伦理关系的基础上整合为社会有机体。基于此,首先应是一种诚信关系,即公民对普遍契约的尊重;其次随着公民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深入,相互之间的误解难免发生,这就需要相互之间通过理解和宽容来维系和巩固;最后公民的社会性决定了公民之间必然会合力参与某项事业或发生竞争,这时就需要公民在互补性和差异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2、公民道德与情、理、法

公民道德中的情、理、法既有分工又有统一。

情、理、法在公民道德实践中具有明确的分工,其中,情是公民道德建设中公民内在的道德感受性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涉及道德情感、人生境界和幸福体验等感性层面,公民对崇高道德情感的自足构成了公民道德最基本的道德心理前提;理是公民道德建设中主导公民道德抉择的具有反思性的理性的道德认识,主要涉及对公民道德生活的全局性、长远性和超越性的反思,公民对道德生活的理性认识是公民道德最主要的具有稳定性的道德观念前提;法是公民道德建设中外在的规范性的制度保障,主要涉及对基本的公民权益、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的强制性维护,公民对法律的理解和自觉遵守是公民道德建设最根本的社会实现条件。

情、理、法三个维度又不断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规定,统一于整体性的公民道德实践中。首先,在公民道德实践中,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在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其次,道德理性与法律制度也是相互规定、相互渗透的;最后,道德情感和法律制度分别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道德心理基础和外在社会制度条件,二者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目的都是保障、促进和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总之,情、理、法在公民道德实践中是相互统一的三个维度,只有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绳之以法”紧密结合起来,公民道德建设才有可能在同时拥有内在的道德心理基础、理性的道德认识和现实性的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3、公民道德中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公民道德的核心问题。公民的公共权利,是指作为共同体的平等成员所拥有的共同参与和共同主宰共同体的社会生活的权利。公民的道德权利实际上是公共善所赋予的,或者说是公共善为公民所分有的结果。其内涵包括:一,公民有得到他人公正地善待的权利,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合乎道德的对待每个公民;二,每个公民追求高尚的生活是一种应该受到的鼓励的行为;三,公民在公共生活中有依据公共善的原则参与价值判断和道德抉择的权利。公民的道德义务是在公共善的理想指引下、全体公民为追求公共善而必须行使的义务,公民的道德义务对公民来说具有普遍性和无条件性。从公共善的理想和创造公共善的需求出发,可以确定公民的基本道德义务就是诸如爱国爱民、利他助人、服务社会等一些有美德的道德义务。

公民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可以由公共善这一伦理纽带相互联结起来,公民对其道德义务的履行是公共善的真正源泉。公民道德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过程,而是需要社会各种制度的完善与保障,尤其需要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的规定,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公民的道德情感,而且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民主制的推进,公民逐渐明晰自己的权利义务,体现着公民意识的觉醒。权利与义务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在明晰了自己的权利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扮演好自己的公民角色。

三、公民道德规范伦理建设

1、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公民道德的主要规范来自于政治和法律的要求,又高于政治和法律的要求。法律只是从制恶的方面给公民规定了最低限度的行为规范,而公民道德规范一方面肯定法律规范的合理性、应然性,另一方面则以法律规范为基础,从劝善的方面提出了更为积极的要求。

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就是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所概括的短短20字,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其中爱国和守法是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公民道德中的主要伦理关系便是公民和国家的关系,“爱国”是公民道德的最高原则,“守法”作为“爱国”规范的延伸,和“爱国”一样规范的都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守法”作为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不容公民超越法律之上做出不合乎公民道德的行为。爱国守法体现着公民道德的特性,是区别于其他道德的根据。爱国易于理解,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法律的善恶二重性得出的守法的两重内涵,即守法和改善恶法。公民要把完善不良法切实看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积极的履行这一权利和义务。不可否认,这是我们当前看待守法问题时所缺乏的视角、是我国公民普遍缺乏的意识,同时也确是公民道德建设很重要的方面。

爱国和守法作为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其他八个基本道德规范中。只要以爱国守法为基本的行为准则,自然就会在与其他公民相处时做到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为国家建设塑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会为了国家的繁荣强盛做到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同时,它自身有着科学、准确、严密的逻辑结构,有着坚实的伦理学学理依据,形成以爱国为灵魂,以守法为基础,以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为公共伦理准则,以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工作伦理准则,最后以奉献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最高境界和目标,体现了道德建设和道德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些道德规范,既是对中国古代优秀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优秀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又具有新时代、新形势条件下的新的特点,《纲要》提出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我国道德建设的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表明我们党和国家更加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包括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大力倡导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乃至对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无疑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2、公民道德规范与“三德”建设

“三德”意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目前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着力点,也是公民日常生活中道德行为的着力点。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是强调要在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领域中下大力气,通过抓三德建设,切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是因为: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三德”要求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二,无论基本道德规范,还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原则、五爱基本要求,都必须最终落实在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具体体现在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上。只有当人们自觉践行三大领域的道德规范,只有这些规范“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时,公民的道德素质才真正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结束语:

十的召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值此之际再提公民道德建设问题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督促的重要意义。公民道德建设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为和谐社会的进步奠定和谐的思想基础。因此,公民道德建设的伦理构建有效指引并发挥多个道德主体的作用,共同推动公民道德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95

[2]焦国成,李萍.公民道德论[M].人民出版社,2004.9

[3]秦树.公民道德导论[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4]陶国富.公民道德向度与和谐发展逻辑[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