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推进信息化管理

推进信息化管理

时间:2023-08-15 17:23:13

推进信息化管理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管理信息化,加强农村基础党风廉政建设,以及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等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优化政务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实现“新*、新基地、新优势、新形象”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对传统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变革,实施电子政务、农村管理信息化、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监管和服务能力,以在线服务为突破口,逐步实现网上审批;有利于形成信息共享,网络融合,便民服务的网络载体,形成市乡村三级电子网络互动;有利于市委政府以及市直各部门召开市、乡(镇)、村视频会议,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会议费用;有利于合理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多媒体触摸屏公开方式,及时、准确、真实地公开乡镇党务、政务、村务和各项政策信息,提高透明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把权力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进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有利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规范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行为,改善党群关系,化解基层矛盾,促进农村基础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认真做好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切实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启新思想,打造新作风,树立新形象,以全面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为核心,积极、稳妥、高效地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优化政务环境、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有效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二)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全市统一规划,包括统一建设目标、统一开发软件、统一上岗资格、统一管理制度。以“四个统一”为基础,市、乡镇(办事处)、村明确职责,分级负责,共同担负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推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集农村管理信息化、视频会议、电子政务(包括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要立足于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以电子政务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市政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现有资源,通过对现有硬件设备、软件条件和技术能力的整合、升级、改造,实现资源共享。

三、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一是建一个综合网即*政务信息化综合网。

二是形成三个系统,即:1、农村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强化农村三资管理、规范村帐乡管、农业科技信息推广、政策、网上办公等。2、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召开市、乡、村三级会议,也可以召开市、乡和乡、村两级会议,能够达到双向互动和视频监控的效果。3、电子政务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行政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政务公开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将向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延伸,实现行政审批的“一窗口”、“一条龙”服务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中心的所有服务事项办理情况的实时监察,以及对办公场所的视频监控。政务公开系统,实现政务公开、信息和查询,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处理、外网反馈”的工作流程。

三是实现四个目标,即农村管理信息化功能,电子政务功能,市、乡、村三级视频会议功能、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视频监控功能。

四、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骤

市农廉办、市电子政务中心、市农经办、市政务中心设立信息网点,各乡镇政府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两个网络管理站,各行政村设立信息点。今年第一批首先在城关乡、三佳乡、义安镇三个乡镇所有村以及我市2006年—2009年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推进村等共130个村开通运行,其它村逐步推进实施。

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分两部分同步进行。第一部分为农村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从2009年8月1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第二部分包括电子政务建设、视频会议建设、视频监控建设,分网络建设、软件开发、硬件配置、业务培训等步骤,从工作2009年8月1日开始至10月30日结束(详见附表)。

五、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搞好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发动,为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2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高校发展的需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落后显然不利于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专业和学科种类、丰富培养层次是高校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的普遍做法,这些必须要有优质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作支撑,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显然难以做到,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

2.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整合优化高校教育资源的需要。近年来,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很大,但总的来看,教育资源人均拥有量与高校快速增长的学生数量并不相适应。针对这一实际,高校需要加快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对教学场地和设备、实验室、教师等教学资源进行统筹谋划、科学调配、合理使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

3.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需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让教学管理者从原来的繁重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地投入教学和科研管理;可以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和师生互动平台,既能丰富和提升教师素质,也能促进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部分高校尤其是校级领导对教学管理信息化重视不够,缺乏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具体表现为“三重三轻”,即重教学硬件建设,轻管理软件建设;重教学环节的信息技术投入,轻管理环节的信息技术投入;重使用传统方法手段进行信息交流,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沟通共享。

2.信息不能联通共享。目前,虽然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建起了校务信息大平台,但平台内教务、人事、学生管理、院(系)等网络各自为政,包括有的软件重复开发,数据管理分散,而且不准确、不规范,有的部门单位独立建设,人为形成信息孤岛等,导致网络与网络之间信息资源不能联通共享。在教学管理上,多数高校没有制定信息化标准,导致各个系统和模块之间数据格式不能兼容,教学管理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不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3.软件系统研发难。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高校有这方面的人才优势,也具备开发软件系统的能力,但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等现实难题。当然,就教学管理系统而言,市场上基本都有成熟的软件,高校可以回避研发难题,但还会遇到二次开发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得多。

4.管理人员素质跟不上。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其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多数人员只能承担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和制作报表任务。既能熟练运用系统,又能有效维护系统运行的人员凤毛麟角,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在教学管理实际中,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和应用。

三、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如果说“互联网+”是当前经济发展新方向的话,那么“信息技术+”将是教学管理新趋势。高校应牢固树立没有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没有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增强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加快椎进,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的现代化,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优质教学管理服务。

2.扩大经费投入。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经费投入是保障。高校应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按照硬件改善、软件跟进的要求,多渠道筹措建设投入资金。通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着力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益。

3.整合信息资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建一个懂业务、懂技术的专门团队,开发一款高效、安全、适用的教学管理系统。不具备条件的高校,可以购买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由学校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学校的特殊要求。无论是开发还是二次开发,高校应与国家标准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规范相匹配,应充分考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校际之间信息联通,尽量避免分散开发、技术水平低、标准不统一等现象。同时,还要注意系统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安全性,实现高校教务、教学、学生之间良性互动。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

工程造价是衡量工程建设投资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它是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整体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主导了未来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发展方向,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组织创新,提高了工程造价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一、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使工程造价管理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造价管理,在保持原有工作效率前提下提高预(决)算编制的精度和使用更丰富、及时、准确的价格信息成为可能,已深入地拓展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已经建立的数据库指导新的工程投资估算、概算和预算,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全面推行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使工程造价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更能推动整个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

二、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其范围也不能局限于概预算软件系统、价格信息系统、本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等,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和工程造价管理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是将信息技术、工程造价信息资源融入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业务活动中。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包括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的信息化、价格信息信息化、工程造价决策信息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息化、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三、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诸如各地造价管理机构的门户网站建设、为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不断增多,及OA办公系统、预结算软件系统、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据库、预算人员数据库、价格信息网上平台等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办公效率。通过对工程造价领域一些单位的调研,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工程造价管理环境变化因素:随着建设市场不断改革发展,建设行业发生了深刻变化,招投标竞争机制的建立,逐渐地改变着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这种环境因素的经常变化决定了信息系统不得不发生变化。

2、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软件开发商各行其是,自行开发一些相互独立的各种工程算量及计价软件,大多功能雷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条块分格,自成体系,造成较为普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3、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意识缺乏:有些领导和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对信息价值认识不足,信息知识浅薄,信息化能力缺乏,不愿改变工作方式,没有把信息化作为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高效率、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来抓。

4、缺乏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总体规划:目前对工程造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编码和系统分类,信息系统开发与资源拥有之间处于相互封闭,导致“信息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使得大量的信息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5、缺乏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整合: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数据的复杂性,部门的分工,数据的筛选,数据口径的不统一,数据更新的快慢等等决定着信息资源整合的难度。

6、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建设进展缓慢:当前建设的较多的是定额数据库、价格信息数据库,而工程造价指标数据库、工程造价案例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

四、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议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集成系统,相当于工程造价管理的神经网络,要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做好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做好信息的开发利用,以统一的标准为基础,建立完整的造价信息库体系,开发各种信息资源,满足市场需求,服务社会,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做好信息的及时更新,并且对信息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筛选,去伪存真、建立一批实用的有效的数据库,满足工程造价信息网建立的要求。

2、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

培养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在现代的信息化进程中,迫切需要一批既懂工程造价,又懂信息技术的高技术人才,他们是整个信息化进展中的支柱。通过相应的机制和各种有效的办法,采用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大量的各层次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人才,建立以一支强大的信息化的队伍,满足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完善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环境和标准体系

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站,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难以达到所有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的目的。因此,应该组建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制定电子商务平台和工程造价信息资源保护等相关方面的法律,从政策上引导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建设,建议统一的,规范的,标准的工程造价信息标准体系,确保工程造价信息的良好发展。

4、价格信息采集平台建设

价格信息是工程造价信息中较为重要的一类信息,它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的结果,因此,及时准确地获得价格信息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Internet建立应用程序,用户直接通过Internet将价格信息传送到站点的服务器中或通过建立专门建材网站,使建设各方在网站平台上询价或采购,留下相应价格数据。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而且收集的数据量大,从而实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调动了用户工作的主动性。通过对这些基础价格数据的整理分析,进行实时,提高了价格信息的时效性及准确性。

5、推广应用BIM技术

所谓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技术,即指基于最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即将拟建工程在计算机中模拟建造,生成三维实体模型,为设计、施工、开发商乃至最终用户等各环节人员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帮助他们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采用BIM技术,从投标阶段开始创建BIM模型,进行工程量计算分析,在工程施工中不断更新维护BIM模型及数据,从而快速准确获得工程量的数据,用于全过程管理应用,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更加准确。

五、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工程造价领域的一项基本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亦必将为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既是向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孔海龙.浅析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J].中国科技财富.2010(10)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 继续教育 信息化 建设

随着各类教育管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其对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同[1]。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自身,也影响着高校承担的成人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等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当前,相较于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管理的信息水平明显滞后,为此,大力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已迫在眉睫。

1 必要性

近年来,我院的继续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开展的继续教育形式日益多样化,规模亦不断扩大。目前,各类非学历培训量年均达15000人次,各类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达6000人,年均职业技能鉴定达10000人次。作为全院继续教育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继续教育学院承担工作日益繁重,而继续教育本身因其在生源组成、教学形式、管理体制等方面与全日制教育间存在的差异,决定了继续教育管理也无法共用学校已有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因而推进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减少管理成本的必由之路[2][3]。

2 几点做法

2.1 开展员工培训

提升继续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离不开一支掌握较强信息技术技能员工队伍。在对我院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后,我们选择了集中授课和一对一结对子方式进行员工培训,其中集中授课每学期不少于4个半天,由我院信息工程系的相关专业教师任课,授课内容主为基础理论和案例分析。一对一结对子是指一名专业老师与一名管理人员对接,专业老师负责解决管理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信息技术问题,并进行手把手的培训。

2.2 推进制度、标准、流程建设

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照章办事,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标准、作业流程来完成。近年来,我院先后出台了一批继续教育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如《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细则》、《学历教育教材管理办法》、《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非学历培训管理办法》、《课程、专业、学号、教材、教师、短信编制标准》等。在此基础上,我院还编制了一批标准作业流程,流程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对象,涵盖工作任务的准备、实施、后期处置的全过程,并详细列出了工作要求和实施步骤。例如,在《函授学员报到标准作业流程》中,就包括了前期准备、人员分工、材料准备、报到现场、特殊情况处置、后期处置等步骤,而在材料准备步骤中就详细列出了工作证、零钞、引导牌、接线板、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等材料清单,在后期工作中则详细列出了文档归档的列表和标准,目前,我院每次的函授学员报到工作均对照标准实施,既规范了工作也提高了效率。我们还特别制定了《关于标准作业流程使用的标准作业流程》,该流程对工作流程的制订、使用、修订、特殊情况处置进行详细规定,使得标准作业流程的应用更加规范。目前,我院建立的标准流程达25个,已基本覆盖了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这为我院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3 自主开发软件系统

借助于校内信息技术领域教师和学生的人才优势,面向继续教育管理自主开发应用软件系统,是我院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大特色。例如,针对我院的“专接本”教育规模快速增长,管理工作日益烦重的实际情况,学院启动了“专接本”管理平台项目,历经10月,系统开发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将新生报名、考试报名、学费管理、学籍管理、毕业管理等功能整合于同一平台中,极大的提升了我院“专接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该系统也得到了省自考办考评组的一致好评。此外,我院还先后开发了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系统、函授教育管理平台、非学历培训管理系统、继续教育在线拍照系统、继续教育在线考试系统等一系列继续管理软件系统,并申请多项软件著作权。

2.4 加强小型、单一功能软件的开发

在重点开发软件应用系统的同时,我院还特别开发了一些小型、单一功能应用程序。例如,为了解决函授学历注册照片管理工作量大、出错率高的问题,我们利用EXCEL的VBA进行编程,实现了照片核对的自动化,通过开发小程序实现了照片上添加姓名和学号、修改文件大小的批量化,使得原来需要数天的照片处理工作,现在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并且实现零差错。此外,我们还利用EXCEL的邮件合并功能,快速形成教材快递单、配书单、信息确认表、短信通知等文档,自主开发的证书打印程序也大大提升证书打印的速度。

2.5 借助短信平台,提升外联工作效率

继续教育学员大多为校外在职人员,这就决定了外联工作将花费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大量的精力,统不完全统计,管理人员三分之一以上的精力用于接打电话。近年来,我院借助于短信平台,极大提升了外联工作的效率。其主要实施过程包括六步,一是与所有学员签订“知情同意书”,以格式合同的形式,确认了短信的有效性;二是借助于自主开发的学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员手机号码的在线自主更新,从而确保每位学员手机号码的正确性;三是推行通知内容个性化,每条短信均以“学员真实姓名+您好”开头,并将如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缴费金额等个性化信息包含在其中;四是利用短信平台发送短信,实现对所有运营商的全覆盖;五是加强回复管理,对于需要学员短信回复确认的通知,推行项目化管理,对回复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六是引入语音盒,对短信平台功能进行补充,对少量需要电话沟通的通知,利用语音盒,实现无按键拨号、即时录音、通话记录等功能,进一步提升语音通话工作的效率。

2.6 建立长效机制

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确保该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建立一支开发、维护团队,团队依托具体项目组建,并由继续教育牵头管理;二是确保经费投入,在部门年度预算中列出专项经费,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科研经费。三是部门协同,借助信息工程系、网络中心等部门的力量,确保服务器、存储、网络接入等系统的稳定运行。

3 应用效果

自我院的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成效明显,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用户满意度高,对管理人员、教师、各类学员开展的调查数据表明,各类继续教育参与者对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满意率达95%以上。二是工作效率提升,通过对比年度出勤汇总数据,周末、节假日加班量大幅降低,部门年度累计减少加班工作时间500小时以上。三是节约经费,电话费、加班费、打印复印费等大量压缩。四是上报数据出错率大幅降低,如专接本报名数据、专接本报考数据、函授统考报名数据、各类照片等基本实现了零差错上报。

4 结语

实践表明,我院近几年的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基本实现了预先确定目标,其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越性。目前,我院正在开展下一轮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项目论证工作。总之,教育信息化为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遵循“统筹规划、面向未来、着眼应用”的原则,我院的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必将取得新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赵乐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3,3(1):80-84.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5

我国城市燃气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不同程度地开始致力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随着“西气东输”工程和“数字供气”的发展,对燃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和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燃气企业的信息化有其自己的特点。

由于燃气的站场规模不像电网那么大,所以企业的信息系统比较集中,主要是监控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几类。

成都燃气的信息系统也不例外,一套是监控管理输配管网压力、温度、流量的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这套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是燃气行业做的最早的、比较庞大的自动化系统之一,主要起到远程监控作用。此外,由于燃气企业的资产密集性很高,对资产管理也很重视,所以成都燃气利用两套系统进行管理:设备管理系统和管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另外,成都燃气作为销售型公司还有一套计费收费系统。

需求决定模式

由于燃气企业的地下管网很多,如果单靠人脑记忆或手绘图纸的话资料很容易散失,因此必须有一一套信息化系统来管理地F管网的状态。成都燃气的GIS系统投入使用很早,主要是将管线图纸化进行管理,例如使用AUTODESK的AUTOMAP一类的GIS产品。到了2006年左右开始升级换代,改为ESRI的产品。除了GIS用图纸的方式管线矢量数据外,成都燃气还使用了一些辅助手段记录实时更新的管线建设运维的数据,只要管线还在运行就必须保留数据记录。GIS系统主要用于管网管理,记录管网位置、管道材料、安装时间、维修记录等。

此外,成都燃气销售系统做的也比较早,随着技术发展,版本也在不断更新。

“计费系统大概从2000年开始使用,但人工抄表的方式现在仍在使用,虽然使用了有将近10万用户的远程抄表方式,但人工抄表这种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现在问题集中在气费数据抄回后收费的问题,以前缴费必须到收费点进行,随着第三方收费业务的成熟,我们和银行和第三方代收机构合作进行代扣、现金收费、网上交易、ATM交易等,甚至在便利超市也可以进行燃气缴费。”成都城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副经理李涛介绍说。

关键在落地

在某些行业,信息化技术可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但在目前为止,在燃气行业信息化技术更多的还是起到辅助作用。因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式有很多,有一部分可以通过改变管理方式来实现,信息化只是管理的一种辅助手段。

成都燃气在1995年从法国引进了整套SCADA系统,算起来是燃气行业做的最早的、比较庞大的自动化系统。

SCADA系统包括本地数据采集、远程传输和一些控制功能,其应用领域很广,也可以应用于电力、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现在全国燃气企业几乎都在使用同类系统。

SCADA主要是监控地上站场,也有少数用于监控地下管网。

这套系统监控压力、温度以及流量,由仪器仪表采集到数据后,先传送到本地的RTU设备上,再通过GPS、CDMA、光纤传输等方式传输到中心站。中心站搜集各个门站、客户站的数据统一进行展示和。这一部分在引入SCADA系统之前完全靠人工每小时上报,现在则作为一种人工操作的辅助手段。人工操作不可替代主要是因为有些控制不完全是自动的,工艺要求必须由人来操作,也需要有人值守来确保安全。

“业和信息化的融合主要问题还是在落地。我们做的技术可能不是最超前的,但一定是最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才会对信息化手段等提出更高需求。ERP之类的概念本身很好,企业做信息化考虑技术路线、技术架构时可以参考这些概念,但真正对企业有用的还是满足需求。”李涛表示。

不断更新换代

“我们在升级时更换了整个系统的产品架构,从欧特克换到ESRI的产品,主要因为欧特克的GIS产品在前些年缺乏国内的技术支持,很少有系统集成商为他们的产品提供支持服务,所以我们改为ESRI的GIs产品。

因为涉及数据迁移,我们在转换前下了很大决心,考虑到现在国内GIS市场百分之七八十用的都是ESRI的产品,才最终下定决心。”

从2002年左右开始考虑系统的升级,之后开始进行一些选型方面的论证,经过了严密的论证过后再购买平台产品。因此整个项目从2006年才正式开始。

由于ESRI的GIS平台在燃气行业应用了很多年,产品成熟度比较高,在原有平台做针对燃气行业的二次开发也已经积累了不少模板和经验,熟悉燃气行业的各种需求。之后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进行数据迁移,此外由于成都燃气还有一些功能是原来模板中所没有的,需要重新进行开发,整个项目到2008年完成。

类似的系统调整每年都在进行,主要通过定制开发来做,同时也在做运维工作。因为这是一个实时在线的系统,所以在运营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包括解决架构不稳定导致系统局部崩溃,解决数据达到一定量后暴露出的潜在问题等,以及负担部分和银行对账的业务。

在源头解决问题

运维是技术部的工作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部分,另外随着需求不断变化,系统也要进行调整。比如抄表方式从单月抄表变为双月抄表,这本是业务部门从人力成本考量进行的管理方式调整,但管理方式改变,应用系统也必须随之调整。技术部也在做技术升级,由业务需求带来的技术进步推动了信息系统不断发展。

技术部做IT方面的有9个人,除了信息化技术部还负责技术规划、技这是企业在进行系统改造时会考量的因素。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6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高校推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能够提升档案管理成效,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我们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通过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程度等,促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文档一体化?高校?档案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信息技术成为影响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工作,更为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从高校的角度来看,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高校文化水平的建设,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信息化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不仅是促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档案管理成效的渠道之一。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含义

所谓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应用相关的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开发资源的措施,将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成为一种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还能够促进文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在提升信息利用的公平性方面也有着积极影响。就目前来看,档案信息化建设分为计算机管理阶段与电子档案管理阶段,对于以前的资料,可以统一采用计算机录入、储存,让档案管理水平迈入新的台阶。

二、推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档案一体化与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极为重要,两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在相互促进中不断融合与发展。具体地讲,档案管理信息化和一体化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推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能够将学生的相关信息统一放置在管理平台上,用人单位可以随时随地地查询到学生的成绩、获奖纪录、特长等等,这能够让用人单位对学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在实施档案一体化之后,各项信息都实现了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能够提升档案管理成效

高校的档案是多种多样的,对该种档案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的,与现代化社会也并不适应,而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让档案工作者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文件与档案,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

3.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下,很多高校都采取封闭的管理模式管理档案,这显然与现代化社会不符。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能够科学分配资源,为不同类型的受众提供信息支持,有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提升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促进文档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可以加强档案与文件之间的联系,将其综合起来,设置在一个系统之中,这两类档案是可以相互影响的,也是文件诞生的过程。文件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考虑到这一因素,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措施促进文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揭示出文档的内涵,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2.制定完善的管理规范

要利用文档一体化管理工作提升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效果,必须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系统的建设工作非常复杂,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管理,制定出完善的管理规范,保障各项数据的规范化。同时,在采购相关的办公用品时,必须要严格遵循国家的规定,对文件进行科学的分类。

此外,高校管理人员也要定期组织培训,让档案工作者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提升他们工作的自觉性,全面掌握档案管理的相关技术,而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对此进行全面的管控,把握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3.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

文档与档案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本质上而言,文档与档案的内容、主题并无显著差异,区别仅仅是范围与时间。为了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高校内部需要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发挥出组织管理的优势,对各项档案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考察,并明确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地提升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效。

4.对管理软件进行系统规划

很多高校档案部门的软件与其他部门的软件不能兼容,严重影响了档案作用的发挥,鉴于此,需要对管理软件进行统筹规划,树立起全盘管理理念,考虑到文档一体化的各项问题。智能性高、应用性强的软件系统,让文件与档案可以在内部便捷传输和调用,这也是实施档案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此外,还需要根据高校内部不同部门的职责制定档案保管方式与期限,统一标引与著录。

5.提升办公自动化程度

在各个高校中,网络已经在财务、人事、科研、教学等各个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文件与档案也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文字形式了,档案的数量、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利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工作,只要利用网络,就能够调用档案,这可以满足各个职能部门的需求,节约了大量的办公时间。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办公自动化程度,让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迈上新的台阶。

6.增加设备与技术的投入

高校档案信息的建设工作离不开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为此,高校需要为档案管理部门配备好专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同时,高校还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设备,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培训,让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明白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意义,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引入一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提升整个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效。

7.档案工作者要具有安全意识

文档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黑客攻击、病毒攻击、丢失以及泄密的问题,作为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具有安全意识,对文件进行分级,合理应用加密技术。对于重要的文档,需要储存在专门的储存器中。对于归档的载体需要进行安全处理,避免出现划伤、擦伤的问题。此外,为了保障档案的完整,在储存初期,需要采用电子文档与纸质文件相结合的储存方式,在电子文档确认无误并处于安全阶段后,再销毁纸质文件。

四、小结

总而言之,档案信息是高校的重要资源,在信息社会下,如果再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也难以满足人们对于档案的需求,实施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采用该种模式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档案利用度,让档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可以间接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节约管理成本,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目前,我国高校文档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变档案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加强设备与技术的投入,从各个角度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峰.以文档一体化为导向的高校信息化管理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4(19).

[2]杨茜茜.数字时代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理念、手段与目标[J].档案学通讯,2014(2).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旧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加入WTO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实现管理变革的要求,而财务信息化是这种管理信息化变革的核心。

    一、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经营管理要求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多是基于开放式的网络体系,并结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重构。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畅的封闭式系统,而是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供应链各个环节保持内外信息流通畅的开放式系统。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做到了产品销售规模的增长,但经济效益却逐年下降;一些企业费尽心机开发出的新产品完工投产后,往往设计成本偏高,市场无法接受其销售价格进而导致停产,使得企业蒙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这些情况的出现,缘于企业管理者仍局限于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进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这种落后的传统财务管理手段阻滞了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造成对财务资金管理的失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弊端愈加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国有企业中,其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子公司多头开户现象较普遍,资金失控,投资随意性大,使用效率低下。此外,由于受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账物不符,造假账问题突出,盈亏不实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加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企业由传统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向电子商务等新兴模式,同时要求在管理方面进行企业全过程的重整和组织结构改革。因而,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也要支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手工操作劳动量过大等问题,而且要改变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因此,仅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还不够,关键是要以此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新形势下参与市场竞争,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应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改造企业原有的落后的财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成本、效率为核心,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处在起步阶段,甚至比不上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尽管当前一些大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已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尚未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很艰巨的工作要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是:

    (一)组织管理体制的制约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要求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但现实是,虽然很多国有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而在实质上并未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外许多大企业采取事业部制、总分公司制的组织结构,在这种高度自主、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下,企业可以实行良好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集中管理以及资金的合理调配制度,而这些为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观我国的国有大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多级法人体制,一些大企业中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子公司、孙公司,每个公司都强调各自独立的法人地位,这种组织管理体制的资产和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子公司、孙公司。因而,在有关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组织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薄弱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之一是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薄弱。这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体制过于分散,多数企业很难实现集中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完全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来进行,充分有效的财务信息难以形成;不少行业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产品编码体系;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不能准确提供完整的实物信息;不少企业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难以完成信息化产品的开发。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部障碍。

    (三)财务管理软件的发展滞后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开发出融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于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而目前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软件只是用来做账和核算,对外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很少有软件能同完成预算、成本管理、资金核算的需要。对企业来说,提供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含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监督为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是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当务之急。国外大公司的一些软件在考虑企业集中管理的功能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也不完全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而国内的软件虽然对个别行业的单体企业管理功能的开发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不符合大型企业集团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我国软件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财务软件,是推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个难点。

    (四)国有企业领导人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以及措施不到位,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有人说,信息是21世界最重要的资源,及时可靠的信息可以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取得先机,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企业没有做好自身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内部的重要信息泄露,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还不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功能不完善,尚未建立起牢固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设立企业内外部各个级别安全防火墙,其后果是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资料被轻易地泄露,被盗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随着网上交易公开化的推进,操作人员和信息使用者干预系统的机会增大,加之一些企业使用的是公用通讯线路,系统面临的安全隐患也必然增多,从而增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这些对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无疑是大为不利的。

    三、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国有企业领导人要牢固树立起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理念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信息将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作为现代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树立起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管理流程、管理方式的信息化、现代化的意识与理念。通过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的合理调配是现代大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因而,国有企业领导人要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大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而且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统筹规划、有步骤的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系统。因而,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尤其需要慎重,这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为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其他子系统的信息化相结合,综合考虑,相互协调。可以先从企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做起,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财务、物资、生产管理的顺序分阶段推进,及时做好各个信息化子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与整体之间的沟通,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以及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三)规范国有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

    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领导人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针对当前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国有企业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使输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比较可靠有效;其次,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对预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减少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再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全国统一、行业统一、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产品编码体系,以保证信息数据能够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交换时被正确识别;最后,要吸收和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又懂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这样更能够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建设,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8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服务模式

1 如何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

在现代的档案管理过程中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就要深入分析档案管理机制,依据档案管理模式来构建信息化档案服务体系。因为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多元化的信息管理机制,另外一方面要开发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提升档案管理效率。所以就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发档案信息服务平台,依据档案信息交互的特点建立多元化的档案信息共享机制。既可以依据微信、QQ等社交平台来开发移动档案信息客户端满足社会各领域档案信息的使用要求,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开发符合档案信息管理特点的固定网站,让使用者通过网站来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满足档案信息多元化使用的要求。

2 推进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要突出服务职能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推进档案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还要注重突出档案管理体系的信息服务职能,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信息服务职能是针对档案信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幅度而做出的统筹规划,只有合理搭配各种信息资源,将各种信息档案资源运用到档案服务管理当中,建立高效化的服务模式才能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同时建设者要根据信息技术和档案服务要求来建立完整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将各种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地纳入数据库当中方便用户的检索和信息收集。另外,作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转变自身的工作思路,还要对各种档案信息详细的分类整理,并建立无纸化档案信息存储机制,对各种纸质档案信息要进行电子化处理,将电子化档案信息存储到档案信息数据库当中,及时地满足使用者对档案信息使用的需求,保证档案信息的及时共享。最后,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也要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因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威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档案管理人员只有紧随技术的发展,跟随技术的潮流,掌握网络安全技术,才能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对档案信息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维护方便社会各个领域档案查询需求。

3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注重电子文件的运用

在现代的档案管理过程中推进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要注重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数字化建设以及软件开发。因为信息系统是保障档案高度共享、及时存储的关键所在,而信息管理软件是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所以在现代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要依据档案信息高效管理的需求开发出符合档案综合处理的系统软件,满足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同时,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对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与管理上,既要努力地收集各个单位和社会各领域产生的电子文件,也要对以前所收集的电子文件进行科学化的分类和系统存储,与档案信息数据库系进行信息交互,方便档案信息的及时存储。

4 档案管理人员要将创新思维进行档案管理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档案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之外,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将创新的思维融入到档案服务的过程中。创新性的档案利用办法,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在立足社会档案信息服务的前提下,充分提升档案信息的附加价值,注重档案信息服务系统的软件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各种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划分来促进档案信息的合理使用。可以通过建立移动化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来促进移动档案信息共享机制的形成,最大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广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和使用档案信息。同时作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还要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加工,整理,不仅要在档案工作过程中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综合,推进用计算机管理控制系统来对档案信息进行综合管理,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5 建立档案信息规范管理机制

在档案信息综合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还要依据电子档案信息的综合使用需求,建立规范的信息管理机制。因为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用现代信息服务理念,新的设备,新的方法来规范对业务流程规范管理,要对原有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调整档案管理工作方法,运用创新性信息服务理念来提升档案管理效率,满足档案信息多元使用的需求。同时档案管理部门也应该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标准和规范档案管理流程,制定新的技术标准,新的服务标准来规范档案信息的使用,确保档案信息高效使用。另外,档案信息管理部门还要依据档案信息化服务体系建O招聘具有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人才从事档案信息化工作,利用人才的专业技能推进一体化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对于一些已经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来说,档案管理部门要注重其专业技能的培养,既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学习,也要根据档案信息服务规范来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让档案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工作新模式,转变其原有的工作思路,能够以互联网思维来看待档案工作模式产生的变革,学会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来处理各种档案信息,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和归档,提升档案信息的共享效率。

6 建立档案信息共享机制

在现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也要依据自身的管理模式建立符合档案信息高效使用的信息共享机制。因为档案信息作为集中性的信息使用模式,对各种事件有着高度的记录功能。而档案信息的存储就是在满足社会各单位对以往事件记录查询的需求上衍生出的信息保存机制,所以在档案馆要依据档案服务特点来建立有效的档案数据交互体系,要以集中性的信息共享为基础,通过将各种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来提升信息系统的交互效率,满足档案信息及时传播,快速传递的需要。档案馆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数据化管理体系实现高效率精准化的数据图书信息输出服务,其数据化管理模式的主要思路是基于基础数据库平台优势与信息使用端口进行数据化对接,在保障数据化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将档案信息进行数据化模型分析,及时的了解档案信息的使用状态,以此来保障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

7 结语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建立高效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来提升档案管理效率,还要突出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的服务职能,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提升其专业技能,学会用创新性的工作思维来调整原有的工作方法,有效地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思路和方法[J].卢顺勤.赤子(上中旬).2014(11)

[2]探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及安全问题[J].林东芳.办公室业务.2014(03)

[3]综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J].贾文琴.黑龙江史志.2014(05)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9

关键词:高等院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高校档案工作者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

一、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意义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无纸化办公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所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不仅向档案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档案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高校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能够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优质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1 可实现档案管理模式现代化。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可以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使其不再是目录的打字员和档案的保管员,可以更好地从事档案的收集工作和档案的编研工作,促进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最终彻底改变传统档案工作模式,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2 可实现档案信息检索便捷化。运用电子政务网以后,档案的检索与查询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即时的查询,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显得更为方便简洁。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提供多种查询手段:即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另外,还可以提供网上查询: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档案管理权限从网上自行查询档案信息,极大地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3 可实现档案阅用可控化。传统的档案查询、借阅多以手工为主,费时费力、容易出错。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档案的查询借阅采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同时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

4 可实现科研服务高效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将档案在内部网上共享,科研人员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方便快捷地查阅档案资料;同时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更便于科研人员的二次利用和开发,提高研究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二、当前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电子文件统一归档难。由于高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以致于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都未作为档案系统化地处理,而且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标准的管理软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易造成这些宝贵资源的散失。加上电子档案的管理与以前的纸质档案管理有着质的不同,如电子文件的收集和归档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文字材料,还包括数据、表格、图像、声音等等,因此,电子文件要求统一归档管理的难度较大,从目前看,还面临许多技术难题。对于如何实现高校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管理,尚未推行完善的、统一的标准,各高校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很难统一归档。

2 电子档案信息存有安全隐患。安全保密问题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电子政务来说,网络的安全尤其重要。国际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尽管在信息安全等方面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等,但是很多政府平台在政务内网和公共信息网之间没有采取很好的物理方式隔离和逻辑隔离,导致信息安全和保密方面出现隐患。

3 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不及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可变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使归档后的电子档案难以具有法律凭证效力。尤其是通过电子政务传输形成的电子文件,由于都没有电子公章,那么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就不及纸质版的文件。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一天不解决,真正意义上的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就不可能实现。目前,各档案部门都只能实行电子档案与相应的纸质文件档案同时并存的双轨制管理,其结果是费时、费力、费财,这是档案部门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4 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人是关键因素,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可长期以来,档案工作部门人员配备方面往往存在“一少二弱三不稳”的状况,即人员少、力量薄弱且调动频繁,因而造成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能胜任新时期档案工作的人才非常缺乏,整个档案队伍素质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和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对策

1 加强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根据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重点抓好地方信息化立法工作。以《档案法》为核心,逐步将现行的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五个方面组成的档案行政法规体系,转化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构成的一个整体,初步建立起信息化工作法律法规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相关制度体系,制定电子文件信息采集、管理、存储格式标准执行细则,使电子文件的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制定电子文件归档、整理、公布、利用的工作规范,建立和完善电子文件保管、存储及安全保管的制度,保证我国档案信息化的规范与健康发展。

2 加强网络及其安全系统建设。目前网络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料,而且许多带有一定的密级,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信息时,必须采取信息“管理一条线”的原则,将保密及本单位业务需求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充分实现公文管理、档案管理及文档一体化和安全保密工作和技术应用的同步。这样才能使电子政务网络的技术先进性、功能的实用性和较完善的安全保密性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在技术上要不断更新保密手段,在管理上要严禁信息上网,对已经上网的信息要做好系统和数据备份。

3 加快档案系统数字资源建设。档案系统资源的建设是指现行应用系统归档文件的收集和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两部分内容。现行应用系统归档文件的收集主要是指电子政务和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形成的电子文件。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即利用专用扫描设备如工程扫描仪、文档高速扫描仪等设备对馆藏的图纸、文档、声像等档案进行扫描和处理等工作,从而实现纸质档案向电子文件的转变。档案数字化发展将进一步完善我国以纸质档案为主体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为社会各界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10

关键词: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

传统的一般的档案管理是指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等行为的统称,具体的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档案提供利用等。对于财务档案管理,其传统的工作任务与一般档案管理无明显差异。财务档案因其具有有较高的严肃性、时效性,对于机构经济业务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为保证财务档案发挥作用,需要严格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同时对档案管理的工作者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量日益增大,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模式因其效率低下、工作繁琐逐渐无法满足各方机构需要。而信息化工作模式因其高效性及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低失误率,逐渐成为财务档案管理建设的重要方向。

1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概述

1.1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从工作效率、质量上说,信息化财务档案管理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质量。近年来信息处理软件的功能日益强大,人机交互变得日益简单方便,计算、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提升。同时,大量工作任务交由计算机完成,而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计算机工作错误率可视为零,同时工作者由于工作任务量的大大减少,其工作强度大量极大降低,相应的工作出错概率也极大地降低。

从信息保存上说,信息化的财务档案管理,硬盘为主要的信息存储介质至,其保存效率较高,保存成本较低。但由于使用磁盘为储存介质,信息存储的安全性从一定程度上有说所下降,高密度的信息存储也使得当信息存储磁盘出现硬损伤时,会有大量的信息丢失。因此信息的备份、安全防护显得格外重要。

1.2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方面,财务档案管理的难度不断提升。财务档案管理属于各方工作机构必不可少的基础管理。由于其基本的工作性质是为机构财务服务,当经济体制不断革新时,财务档案管理的工作重点也会不断变化。而受到国家整体经济改革走势的影响,各方机构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财务档案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加大。目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财务档案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精细程度,以更好的为财务预算服务。因此,随着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改进财务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型、提升其管理效能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另一方面,信息化财务档案管理有极高的优越性。信息的数字化使得信息的管理效率大大提升,各项财务报表、凭证、票据的传输、处理都变得更加灵活方便。同时,利用计算机的高效性,财务档案信息调用、传输的效率大幅提升。反观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财务信息再次调用时常会耗费较高的人力物力,且档案在多次调用中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损伤。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方便了档案资源的整合,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极为必要的。

2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分析

2.1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虽然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目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走势,但其信息化道路却存在诸多障碍。各方机构尝试用不同方式建立信息化的财务档案管理模式,虽都有一定成果,但整体来说存在较多问题。目前,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络平台、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等上已取得一定进展,财务档案管理软件逐渐强大,处理效率不断提升。但信息化覆盖程度不高,信息化工具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2.2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解析

目前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存在档案工作者信息化素质不高,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模式系统性不强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技术在近几年来高速发展,其发展速度甚至高于传统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接受能力,有部分工作者在接受信息化工作技术上存在障碍,虽然有关组织会进行相关培训,但由于工作者自身意识不强,通常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满足目前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需求。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逐渐在推动,但整体建设的系统性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1)信息化仅仅在部分环节信息化,整体的管理仍然是传统管理模式。在管理上部门间并未形成相互合作,只是简单的对部分信息化难度较低的环节进行信息化。(2)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监管不力。电子化财务档案取代纸质档案记录后,不可避免的存在数据混乱,维护难度大的问题。此外,由于电子信息易于修改及修改痕迹难以查询的性质,有部分单位为谋取利益,面对客户信息随意篡改,这都导致财务档案管理更加混乱、更难管理。

3 如何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3.1 注重信息化意识的培养

首先是加强领导层的信息化意识,组织领导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只有领导层重视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工作人员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信息化知识,信息化系统才能建立。其次,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在财务档案整理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是工作的主干,只有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有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意识,提高自身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意识才会强烈,相应的,整个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才有较为充沛的原动力。

3.2 加强信息软件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的硬件、软件平台始终是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绝不仅仅是提升硬件平台数量,或是简单的配置信息化管理设备,真正能够直接协助财务工作者进行财务信息管理的是信息软件。信息软件的处理能力直接决定财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信息软件的人机交互友好程度直接决定财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因此真正决定信息化基础设施质量的是信息软件的质量,高质量的信息软件无疑会给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巨大帮助。

3.3 做好信息化管理的监管工作

虽然财务档案管理信息话有诸多优势,但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些弊端,若不对其劣势进行改善和监管,其发展必然会受到抑制。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之后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主要阻碍之一,由于虚拟信息修改过于容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常常难以考证,这就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管系统。一方面对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比如对录入的信息进行追踪监控,追踪其信息修改记录。另一方面,对财务工作者进行适当监管,定时考核其工作质量,建立完善的处罚制度。

4 总结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经济改革的必然走势,目前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初步建成,但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意识不强、系统尚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注重工作者信息化意识的培养、加强信息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的监管系统,从多方面入手加快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扫清主要障碍,使得信息化的优势得以完全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艳红.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中国市场,2011,26:94+96.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11

摘要: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下,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正逐步渗透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中,信息化管理在财务管理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信息处理的实时性、快捷性与共享性,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越来越成为我国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快建立新型公共财政体制的必要措施。本文拟对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作出阐述,分析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一、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1.有效保障财务信息时效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信息必须在业务发生一段周期后,经由行政单位相关财务部门上报部门决算报表方能获取。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规避这一繁复的信息获取流程,通过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统一整合到一个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行政部门内部财务信息与外部系统的实时连接,既能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系统、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进行安全快捷的财务信息交流,又能使行政事业单位每一项业务活动得到及时反馈,有效实现财务信息与财务活动同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时效性。

2.充分实现财务信息共享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促进三个方面的数据信息共享,一是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事等部门基本数据信息共享,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财务处理信息的多用户共享,各单位只需利用单位网络客户端即可跨越时间与空间限制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三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与外部系统的财务信息共享,利用网络技术与外部财政、审计、银行等事业单位进行信息连接,充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信息的有效性。

3.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创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升级,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资源、人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创新,打破原有财务管理制度的时空限制,实现单位财务的即时管理,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与整体管理水平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4.减少会计核算人员操作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利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对财务信息的自动化、集约化处理替代人工财务数据核算工作,能够减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量,有效降低财务管理的人力资本支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成本节约。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1.财务管理信息化观念尚不到位

当前我国极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仍落后,缺乏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深刻认识,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利用尚不到位,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财务信息无法及时反映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财务信息管理无法完全发挥其在整体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尚存不足

当前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尚未达成一致步调,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统筹规划,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完善程度参差不齐,没有构建统一协调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同时,由于现行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甚健全,无法完全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极大地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3.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财务信息化管理结合了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人员掌握熟练的信息系统操作技术。然而,受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管理机制影响,单位内部财务人员虽具备较强的财务处理能力,但在信息化财务处理方面的认识仍较为薄弱,难以准确进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操作,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受限。

4.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落后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注重于账务管理,计算机所处理的大多是日常数据信息,财务管理软件功能较为单一,软件利用多流于形式,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甚至缺乏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部署。在相关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际运用中,由于信息化技术不到位,系统兼容性差,致使财务数据信息处理较为缓慢,甚至出现数据错乱、丢失的情况,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增添阻碍。

三、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相关措施1.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推动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要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加强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改革力度,对财务管理模式与财务核算方式进行科学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对现行财务业务流程分析诊断的基础上,创新业务方式,推动单位内部财务业务流程再造,在流程重组过程中充分考虑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建立一套具有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提高信息化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利用率。

2.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配合,方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效用。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建立健全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保障电子信息系统对财务数据的有效采集。此外,财务信息化管理会导致原有财务环境的巨大改变,使现行的管理制度与改变后的成为环境不符。鉴于此,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保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其管理制度相适应,更好地推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3.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加强财务软件安全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有一定的系统性,统筹考虑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求,有计划、有系统地购进适合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在软件选择时,要注重对其安全性与数据衔接情况进行有效核查,保障有关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为防止系统漏洞导致的财务数据错误或丢失,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软件安全性的管理,制定周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对数据维护、程序安全检测、人员操作管理等方面的控制,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管理风险。

4.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高素质人才,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拥有丰富会计核算知识的基础上,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熟练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务必加强财务管理团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对单位内部财务人员上岗条件、基本素质、财务培训的要求。根据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业务具体情况,结合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理念,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全面性的财务素质培训,使其获得能够与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素质,有效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不断向更高发展。

四、结论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必将成为主流趋势,它迎合了当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现代化需求,对其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推动作用。鉴于此,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快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提高其行政管理水平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庆云.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路径[J].科技视界,2013(29).

[2]梅华.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

推进信息化管理范文12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责任意识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客观条件,因此,必须统筹谋划,精心实施,在秉承传统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部门要把握信息化带来的企业管理的新思维、新模式,树立创新意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企业档案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适应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扎实有序发展,完善企业档案的收集范围,及时调整和扩展企业档案信息的接收范围,尤其对那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字材料建立电子文件的归档办法,完善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制度 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制度,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数据储存及利用的安全。

二、更新观念,多渠道开辟档案信息资源

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档案信息要格外予以重视,适当扩大档案收集对象和收集范围,不仅要收集与档案关系密切的各种资料,对枚关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信息资料也要注意收集。同时,企业档案的收集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电子手段,从收集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加以拓展,档案保管重点要转向企业自身形成的材料和与企业经营有直接关系的文件。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各种适销对路的档案信息。如:企业为了定价,就必须知道市场状况:为了制定促销策略,就必须了解产品销售周期性及市场竞争状况:为了发掘新产品,就必须全面了解生产厂家,如此等等。如果档案人员能在这些方面为企业及时提供真实、详细的档案资料(数据、文字、图表等),就会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就是高级的信息服务。

三、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好档案管理工作软环境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方面给档案管理理论、管理模式、档案工作领域和工作手段与工作方法带来强烈冲击,另一方面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加速档案工作利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利学发展的关键。为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对在岗档案工作人员不断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岗位培训,让管理档案的专业人员历经时间积累和沉淀的能力,就会让档案为社会各界有效利用,并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要确立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完善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制度与机制,加快档案复合型人才培养,对不合理的岗位设置应及时予以调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档案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要挑选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档案事业,具有一定企业管理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到档案队伍中来。

四、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档案工作者自身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开拓思路,勇于进取,超前介人企业管理流程,全方位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自身有机融人到信息系统中,使档案工作与五处业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工作流程想衔接,以加强对企业各种类型文件材料运行的监控。档案工作者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贯标活动,实现文件、档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主动配合企业计算机人员,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自动化系统。同时还必须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渠道获取及综合处理各类信息,并编制出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专题性的报告,供企业决策者分析和判断,提高服务水平。

五、积极推进,尽快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

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档案工作者不能观望等待,要主动出击。首先,在行文不规范的企业中,尽快完善文件制度,为各种机读档案目录的建立及管理软件的编制做准备:其次,根据企业馆藏特点,结合行业通用标准,及时编制出索引工具,以实现档案的自动化检索功能。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人类社会的真实记忆。历史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都在档案中留下最可靠的印记和渐变。时间越久远,档案的历史价值就越发突出,档案也越显珍贵。对于酬统档案数字化过程的加速,也是刘这些传统的有效保留和传承。

六、加强横向联合,为档案信息共享做好铺垫

鼓励在最大范围内统一档案的管理方式,统一编号分类原则、统一主题词表、尽可能统一软件功能设置。对于已经归档的同一类型不同版本的档案数据要做好升级转换工作。要收集和保管好相关的应用程序和历史数据,以便将来能为企业各有关部门查阅和利用,档案部门要与企业的业务、技术部门搞好协调,避免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低水平上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