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时间:2023-05-15 15:20:50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1

关键词:家庭教育 现状 改进 新课程 全面发展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修正家庭教育中的偏差,把青少年培养成有能力、有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细胞,是一切教育之源,是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学习优秀人才的“一个学校”,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彭佩云语)。为此,我对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偏差作了调查、剖析,并对其偏差修正的策略作了粗浅的探究。

一、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偏差的现状、原因

(一)家庭教育偏差的现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今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现状呢?我对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组织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教育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令人担扰。主要表现有:(1)“是树就成材,是草就烧柴”的信念,对孩子放任自流的占10.01%;(2)百依百顺,百般袒护,过分溺爱娇纵的占5.34%;(3)滥施惩罚或棍棒惩戒式的教育方法占5.21%;(4)把初中生当成笼中的小鸟、绳索下的宠物进行严苛管束的教育方法占15.73%;(5)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的占10.4%;(6)家长与孩子缺乏情感交流,孩子得不到父母正确指导的占12.2%;(7)用大量的钱奖励孩子,造成挥霍浪费,形成坏习惯,奖励不当的占3.95%;(8)总是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攀比心强的占24.06%;(9)按家长的主观意志要孩子学这学那,强制学习的占21.35%;(10)父母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孩子的占10.42%。在调查中也发现,父母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非常困惑,对孩子感到失望和灰心的家长很多很多。什么原因造成偏差和困惑呢?

(二)家庭教育偏差的原因

通过对家庭教育偏差的普遍性进行仔细的分析,认真的探究,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素养的偏低性。这里指的是家长文化素养的偏低性。据抽样调查显示,家长的文化层次结构是:大学文化占2.31%,高中文化占8.85%,初中文化占76.19%,小学文化占9.77%,小学末毕业的占2.76%。这种以初中、小学文化为主的家长群体,认为自己很难教育好孩子,于是采取撒手政策,把教育孩子全部担子推给学校、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这是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重要因素。

2、观念的落后性。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缺乏“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缺乏“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也缺乏“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言传身教”、“独立性的培养”等观念,仍然是灌输“家长权威”、“不让孩子动一下手”、“孩子利益至上,处处维护孩子”、“教是教、做是做”等观念。由此决定一部分家长教育言行无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把青少年当作没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只知顺向接受的活的器皿,处于家长掌控下的附属物。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迁求放纵”,把孩子当成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性格放纵或娇横、自我、孤立。家长中存在的这种极不科学和合理的观念,是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根本原因。

3、认知的差异性。在对成绩、思想表现相差不大的学生家长调查、采访中发现,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往往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认知差异,这是由于自身认知水平及所受教育程度差异的制约而造成的。如有的家长不惜血本、化大力气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一心想开发其智力;有的对孩子做事不放心,干预过多、保护过多、包办过多、控制过多;有的一心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却不清楚孩子的自信心该从哪些地方去培养;有的明知不能有攀比心理,可又遏止不住自己的内心,忍不住去攀比等。这是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主要因素。

4、方法的单一性。调查中发现约81.4%的家庭由于文化结构或家庭地域因素,直接导致在教育孩子时方法的单一性。如有的“重养轻教”,只是出钱给孩子吃和穿,对孩子的思想学习情况“不闻不问”或很不了解,处于“放任不管”状态;有的“重智轻德”,只告诫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别的事情不要管”,“不要做班干部”;有的“安分守己”,只嘱咐孩子“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去拈到别人”;有的“简单粗暴”,平时很少同自己的子女“沟通”、“引导”,当子女出现违纪问题时,不是耐心疏导,而是训斥,甚至错误地认为“打骂就能管住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粗暴的教育方式被这类家长奉为金科玉律。这是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又一重要缘由。

5、家庭的特殊性。这里指的是由于家庭形态出现“分化”,造成家庭残缺或组合的特殊性。离异后的单亲家庭教育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有的家长为了补偿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而溺爱孩子。有的家长因心理受到挫折后,频繁地参加社会娱乐活动,把教育孩子放在一边;或者面临重新组建家庭,而对孩子放任自流,重新组织的家庭,由于成员情感的复杂性,使家庭教育缺少了亲和性。这是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特殊因素。

二、家庭教育偏差的修正策略

“学校应当指导家庭”。(马卡连柯语)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必须“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语)我认为修正家庭教育的偏差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策略一:提高家长教育通识、开展亲职教育活动

所谓“亲职教育就是父母教育”。(方建移语)因为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而父母教育又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亲职教育通过实现父母素质的提高,以保证家庭教育的成功。

1、专题讲座(营养式学习)。孔子曰:“好学进乎知”。父母要从容地面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学习。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再去学习,要解决其问题就会多走弯路,正如病急乱投医,即使花费很多心血,其收效也不大。因此,学校要每学期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年级段学生家长会、班级学生家长会各一次,举办“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社会学及提高父母自身素质、育儿方式、管教态度”等相关知识系列讲座。这种营养式的学习,是父母提升自己,“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手段,也能达到诊治孩子问题和预防孩子问题的目的。

2、团队训练(助长式的练习)。如果说学校每学期各举行一次讲座,着重于广泛、普遍的家教知识、理念的传播,那么小范围班级部分学生家长的团体互动训练是一种助长式的有关父母育儿能力、技巧的实质性的练习。如针对“怎样提高亲子沟通及参与孩子学习的能力”、“怎样对待孩子的顽皮行为”、“怎样使孩子更有约束力”等主题进行具体策略的探讨和能力、技巧的练习。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质性的练习,能使更多的家长受益,并在育儿时以改善策略,提高修正家庭教育偏差的效益。

3、亲子同修(综合式的教育)。父母教育的过程是父母和孩子互动交往,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亲子同修可通过父母与子女共同参加家长会、共同学习、共同劳动、共同服务于社区等形式。在亲子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父母与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这样父母既可以把握孩子的脉搏,找到启发孩子的切入口,又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学习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使自己的教育贴近子女需求,寻找到教子的智慧和良方。亲子同修不仅能促进亲子沟通,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是修正家庭教育偏差成功的关键,也是教育的秘诀。

4、个案辅导(论病式的改变)。正如“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家庭教育在预防阶段需要注意共性。当孩子的问题一旦到了诊治阶段,父母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针下药进行诊治。如某学生成绩差,行为习惯又差,了解到其家长是典型的“放任型”和“棍棒型”的教子方式,于是,进行个案辅导,与家长一起仔细分析此学生的情况,以及其所采取的教育方式的危害,还要详细指导其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

策略二: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活动有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的学习等活动。”(方建移语)我认为:办好家长学校是父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形式,又是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修正家庭教育偏差的重要途径。

1、坚持定期开课和不定期开课相结合。家长学校的开课要能吸引家长,逐步变要求家长来,为家长自己要来。讲课的主讲人要认真研究家长、家庭及教育的情况,要仔细备课,做到讲课切合实际,有针对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体生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进行“家庭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沟通”的定期讲课(一学期两次),分四讲:第一讲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第二讲:沟通的内容。第三讲:沟通的方法。第四讲:沟通的态度。家长学以致用,掌握沟通方法,使家长和孩子谈得拢、合得来,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升,品行更好。同时到社区、各村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不定期的开课,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做法可增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使家庭教育偏差得到及时有效的修正。

2、坚持学校重点指导和家长“现身说法”相结合。当前“父母难为”是现代父母的共同心声,据分析主要是由家长在教养子女时出现偏差所造成的。针对少数学生存在的品行、学习习惯问题及单亲教育问题,可邀请这部分家长来校并对其作重点指导,如“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等。与此同时,请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在家长学校上课时现身说法,进行家庭教育体会交流,使家长们听后受到启发和鼓舞,从而促进其教育水平的提高。

3、坚持家访和访校相结合。家访和访校是家庭与学校建立情同手足密切关系、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地修正家庭教育的偏差。家访时教师要与家长交流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及讨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并要做好记录,便于教师总结经验。另外,还要欢迎家长来访校。学校公示每星期某日为“家长接待日”,并由校长、德育处干部、教师接待,接受家长的咨询。还要不定期邀请家长到校参加“一日开放”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自己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以便协同学校进行教育。

4、坚持表彰先进和推广经验相结合。“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思想的影响越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坚持表彰先进和推广先进经验是最亲切、最形象、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此,学校要每年评比“优秀家长学员”。同时请他们总结经验,又请他们在家长会、家长学校里与其它家长交流,把他们的先进事迹编印成册,赠送给家长,积极推广其先进经验。这样能深深吸引其他家长,使他们争相效仿,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共同修正家庭教育偏差之目的。

策略三:开设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位专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是金钱和权力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因此,家庭教育中加强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初中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和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学校可根据家庭教育自身特点,由心理辅导室担任修正家庭教育偏差的任务。

1、精心开设心理辅导课,不断提高家长心理素质。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的环境、气氛、家庭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对孩子心理进行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无论是无意识,还是有意识的言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风,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家长不注意教育过程的示范作用,这样的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心理辅导课,使家长懂得要教育出有健康心理,高素质的人才,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己思想道德、文化业务素质;平时家长又要以高尚的精神、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及时修正家庭教育中的偏差,要真正成为孩子的楷模”。“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修正家庭教育偏差的方式。

2、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的文明家庭中抚养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始终不是一个消极的被动者,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讲究艺术。如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普遍较高,对其子女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此,心理辅导室教师可通过 “父母良好的动机与人才的成长”、 “要善于鼓励孩子,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注意倾听孩子意见和见解,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等系列辅导课,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要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在家庭教育偏差修正中自觉做到了解自我,包括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性格的不足及缺陷;接受自我,既不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自欺欺人,认识现实,正视逆境,具有遇事不乱、应付自如的心理品质;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创设一些利于孩子意志磨练的情景,引导孩子不断树立目标,并让他们自主地发展兴趣爱好。在和谐的家庭氛围里,家长的教育偏差就能降到最底限度,孩子健全的人格逐渐形成。

3、发挥心理辅导室的效能,及时矫正学生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室首先要营造一个安静、温馨、亲切的氛围,这样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使其心态尽快恢复正常;其次,辅导教师要具有扎实的辅导专业知识,能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将谈话尽快切入主题;再次,允许学生保留一定的隐私空间,从不追根究底,也不挫伤学生的心灵。这样心理辅导室就成了受家庭教育偏差的学生或问题学生渴望解决心理问题的乐园,使他们信心倍增。

“家庭教育是家庭永恒的功能”。站在大教育的角度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是内容最广泛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一个“终身教育”。要修正家庭教育的偏差“今后的路程更长”。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家庭教育偏差的修正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而且家庭教育必将展现出一片亮丽的天空和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赖志奎、方善森主编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三版

《教育心理学》 邵瑞珍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年4月第一版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2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探讨青少年教育问题谈到最多的就是“子弟教育”问题,都归责于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下功夫,而家庭、社会教育完全不去谈及,甚至政府、公安部门都这样认为。把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一切不良问题全都归结于学校教育的失误和不是,包括学生生活习惯、家务劳动、人身安全、犯罪行为等教育,把责任都推卸给学校负责,这样的教育就等于学校教育。这是夸张和泛化了学校作用,把沉重的任务都推在学校身上,让其负担本身压力和外力压力。怎样正确看待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下面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充分注重家庭基础教育

教育在人有生命之后就开始了征程,从婴儿出生到上学,最先进入家庭,他们成长的摇篮是家庭,是实行教育全过程中进行最根本、最起步教育的家庭群体,特别是早期教育,这是学校和社会教育都很难做到的根本功能。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培育人才需求,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和其他年长成员依照国家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对孩子实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所以,正确对待家庭教育应该依照国家教育目标,参看园、校教育教学规划、要求进行,以配合园、校教育完满完成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有早期性、根本性、长期性、持久性特征。家庭教育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起来更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分辨对错、善恶、美丑等使人终生受益,为今后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不应把家庭教育单纯等同于协助老师促进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而要看作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体系工程。教育本身重点是应以品德教育为主的,培育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家务劳动、生活习惯、青春期教育、个性意志形成等方面,这样才能提升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自古以来,有很多名人志士都是在幼年时期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日后才成为大家、名家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成员的看法对孩子成长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功能。

二、大力发展学校主体教育

在上学阶段的青少年受到的教育是最系统、最集中、最牢固的,它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学校教育优势诸多,所以青少年教育的核心在学校。当前学校是对孩子实行专门教育的机构,实行对孩子知识、技能、品行等全方位的补充教育。在校学生由于受教育时间几乎聚集,一天当中除睡觉、吃饭外,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进行全部时间的学习和活动,因此,学生们不得不全心接受学校教育和各种知识传播。雅致的校园、完整的校舍、洁净的楼道及各种教学设备、环境布置等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也激励学生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不断向上。在这样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里,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们对外部优秀环境的创新。学校育人作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学校教育起着主体作用,对个人起着动力、导向、保证作用。

三、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继续

社会教育无所不在,既是全方位的也是终其一生的。它对学生思想影响颇为广泛,马克思主义提出人的本质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只要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人际关系等都会给学生渗透很多的影响力。特别是家庭情感危机、市场经济侵入、安全诚信、不良文化因素等,都对学生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冲击,因此,对各种社会信息要积极引导学生并及时反馈,在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让学生不断加强应变和分析能力。在社会大课堂中,学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则,增进社会交际,适应现代社会。学校面对社会,社会投入教育。只有把学校和社会教育联合好,才能使教育切合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需求,也使人的智慧、潜能能够全面展现。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共担教育责任,互相促进,紧密相连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同时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一名在校学生、一个社会人。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成长都在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开来,在具有一定教育的基础上走入学校进行继续教育。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引申、补充和完善,是连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当然,优秀的家庭教育也对学校教育附有某种程度的影响、补充和促进。同时学校也需要积极与社会沟通,使社会了解学校情况,发动社会力量为学校教育施与积极帮助和除去不良隐患。家庭教育让人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学校教育使人知古鉴今、博览群书;社会教育让人知书达礼、和谐共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需要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尽管具备一定分工,但也要密切连接、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忽略任何一方教育都可能会出现不良后果。需让孩子多方面健康成长,一定要树立完整教育思想,体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自然平和。

总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建“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极为深远地影响着我们。一个人成长、发育与发展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构成,往往教育成效全是这三方面综合的效果,假如三方面教育协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响会被削弱。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董泽芳.教育社会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3

关键词:家校联合;初中;体育家庭作业;策略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等15个部门颁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确要求: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已经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国各中小学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初中生在家中进行体育锻炼,并通过钉钉、QQ打卡等方式上传视频或照片,体育教师进行评价反馈,体育家庭作业在此期间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实施体育家庭作业的效果。

1家校联合在体育家庭作业中的重要性

家校联合是实施体育家庭作业的首要前提,此环节中体育教师是主导因素,班主任和家长是助力因素,学生是主体因素。相关研究指出,在新冠疫情时期,家校联合在体育教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也提高了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度,有利于家长了解体育教育、参与体育教育,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家校联合下初中体育家庭作业亟待解决的3个难题

2.1现有的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内

容不能满足初中生的校外体育锻炼需求有调查发现,有47.2%的学生普遍认为常规的体育家庭作业缺乏创新性,内容形式陈旧,调动不了积极性,体育作业成为一种“摆设”,严重抑制了校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发展。校外体育锻炼是初中生在校外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延伸,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体育夏令营活动、体育家庭作业等都是其重要组织形式。但诸多体育教师在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内容的布置上仍以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等单一练习项目为主,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初中生愿意去运动,但不愿做作业”的现状,不能满足初中生的校外体育锻炼需求。

2.2初中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缺

乏可供参考的锻炼方法和视频有调查显示,有37.8%的学生认为完成体育家庭作业需要一个供其参考模仿的训练视频或方法,利于其巩固规范动作,提高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质量。目前,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课堂讲解技术动作时主要以示范法为主,但在课后初中生缺少锻炼方法和视频作为指导,一般仅能凭借在课堂上的模糊记忆进行练习,不利于动作的熟练掌握运用,不利于实现体育家庭作业的效果。2.3现有的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实施中缺少有效的作业评价方式作业评价是为了促进初中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并达到提高体质健康和巩固运动技能的目的。在评价过程需要家长的参与,从而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然后有调查显示,多数体育教师仅凭初中生的作业视频或一张运动照片来判断初中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质量,这种作业评价方式降低了初中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积极主动性,也无法达到初中体育家庭作业的目标。

3家校联合下初中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策略

3.1创设初中体育家庭作业手册

3.1.1增加亲子练习内容,更有趣味高质量的亲子锻炼能够增强初中生的体质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往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多以枯燥无味单一的身体动作练习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生没有兴趣和动力,反而成为一种负担,产生抗拒心理。而通过亲子游戏练习,初中生能够通过与父母之间的游戏满足刺激和需要。例如,可以将初中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按照单人练习、亲子练习进行分类,单人练习以体能练习为主;亲子练习以父母参与为主,从而有效地增加亲子互动,营造家庭体育锻炼氛围。(表1)3.1.2结合运动素质种类设计,凸显科学性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包括柔韧、灵敏、力量、速度、耐力等。良好的运动素质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各器官系统技能,是体育课堂运动项目学习、中考体育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要求,对初中生运动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使其各个部位得到均衡化的发展,结合运动素质的类别设计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具体表现在:将力量素质训练分为上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柔韧素质训练分为主动拉伸训练、被动拉伸训练;速度素质训练分为反应速度训练、位移速度训练、动作速度训练;灵敏素质分为改变训练、转换动作训练、随机应变训练;耐力素质训练分为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等,以凸显初中体育家庭作业的科学性。3.1.3融入体育理论知识,体现全面性体育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在练习之前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助力实践练习。(表2)3.1.4细化锻炼动作标准,更具参考性少部分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内容的技术动作结构具有复杂性,初中生在实际练习时缺乏指导与帮助。体育教师应按照练习目的、练习方法、练习建议,细化每一个练习动作。

3.2确定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实施计划

3.2.1作业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布置包括练习时间、练习密度、练习强度。相关研究证明,大密度适强度的体育锻炼量更能有效地促进初中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例如,运动时间不能低于40min,练习密度(即进行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练习时间)应不低于50%左右,练习强度(自身最大强度×60%)应控制在120~130次/min。在练习的环节设计上,参考体育课模式可以分为热身、学练、放松3个部分。热身和放松部分需要贯穿每天的作业,其他各项素质,初中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但须保证一周内进行一次循环。初中生在每天需要完成必选作业15min、任选作业15min、热身放松10min,共40min的体育家庭作业时间。3.2.2作业评价作业评价目的在于让初中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运动技术,培养运动习惯养成。首先,以家长评价作为过程性的评价,初中生的练习过程由家长进行监督和评分,初中体育家庭作业才能有效落实。其次,线下体育技能大比拼将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的提升作为评价方式之一,体育教师可以用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和比赛检验初中体育家庭作业效果。最后,上传运动视频进行班级线上展示活动,并举办线上体育作业嘉年华,以赛促练,由初中生和家长投票选出最具表现力的初中生。

4结语

体育家庭作业是学校体育的延伸,是校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之一。家长的监督和反馈、体育教师的布置与检查、班主任的组织与引导应合为一体、环环相扣、协同并进。只有家校联合下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关心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才能打造循环流通的课内外体育生态系统,保证初中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实施,提升校外体育锻炼质效。

参考文献:

[1]张鹏鹏,周君.家校联合开展假期体育的探索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为例[J].体育科技,2020,41(4):94-95,97.

[2]李康钊.以运动项目为导向的家庭体育作业设计与实践[J].体育教学,2020,40(4):42-44.

[3]雷正方,杨成波,周奕,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我国家庭体育发展的契机与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3):57-66.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4

【关键字】流动儿童;家庭策略;教育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读研期间,一直在一个服务流动人口群体的公益机构做一名志愿者,这使笔者接触到了来昆的大量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尤其作为一名专业社工,主要开展儿童服务工作,从而了解到流动儿童家庭的就学情况。另跟随导师开展该机构的“小升初”调查,在调查中了解到流动儿童家庭在考虑子女小学升初中过程中会有一些困惑或疑问,与其深入交流了解到现今昆明市小学升初中的外来人员子女需要办理相关证件提交教育局等待分配名额才有机会申请到公办学校读书,不然则只能就读民办学校,且表明了在未来的高考时还是需回户籍参加考试,这些父母开始考虑子女是否留昆,整个家庭都在思考。留昆明,则意味着开办各种相关的证件并等待教育局的分配结果是否可能前往公办学校读书,另需在一两年后将子女转学回老家的环境再适应及其教育持续性;回家,则意味着子女的回家适应环境,学校的寻找及其在老家的家庭照顾考虑情况。父母与子女对升学选择的互动性等方面最终促成了流动儿童小学升初中的教育选择。因此,流动儿童家庭小升初教育选择问题突显了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考虑因素会最终决定教育选择,因此本文就从家庭策略理论视角出发对小升初的过程事件开展深入分析。

二、家庭策略理论和过程—事件分析

家庭策略(family strategy)这个概念来自于西方家庭史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工业化过程中家庭的作用,研究家庭面临新的外部环境时的决策过程①。笔者认为,所谓“家庭策略”并不局限于危机事件的应对,家庭策略是一个前后相继、绵延不断的过程,生活中每一个小的决定都反映并构成了总体的家庭策略。换言之,“家庭策略”理论对“结构与行动”的超越是嫁接在布迪厄实践社会学上的国内的家庭策略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有张永健的《家庭与社会变迁》、樊欢欢博士的《家庭策略研究的方法论》两篇文献,而真正意义上的经验研究则只有谭深研究员的《家庭策略,还是个人自主-农村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式的性别分析》、约翰·罗根和边馥芹的《城市老年人口与己婚子女同住的观念与现实》以及陈杰博士的《两头家-华南侨乡的一种家庭策略》②。家庭决策绝不仅仅是一种相互商量和民主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支配与被支配、充满着夫妻争执和父母与子女的争论。对家庭策略的研究加深了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变迁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家庭不是被动地受社会变迁的影响,而是以自己原有的特点对社会做出反应,这种反应的结果是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合力,合力的方向或家庭策略的取向取决于各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因此,家庭的性质又必然影响社会的变迁③。

过程——事件分析(Process——Event Analysis)(场域),孙立平教授提出以“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来分析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农民有他们独特的思维,关系的亲疏远近从称谓上是反映不出来的,只有当“有事情的时候”才能看出谁远谁近,这种“有事情的时候”就是一种可以展示事物逻辑的事件性过程。关注、描述、分析这样的事件与过程,对其中的逻辑进行动态的解释,就是“过程一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和叙事方式。其基本点是力图将所要研究的对象由静态的结构转向由若干事件所构成的动态过程。它强调一种动态的描述风格,将研究对象当作一个事件性过程来描述和理解,以揭示其中更为微妙的逻辑和机制④。

笔者认为,从具体情景出发,整个家庭在小学升初中的最后做出去留决策需要考虑几个因素:(1)决策主体。家庭策略是一个集体概念,但是在分析的时候具体决策者重点在父母、子女的身上。(2)决策过程。本文重心主要放在父母、子女在决策的因素分析,剖析隐藏在决策后的因素。(3)影响因素。本文需要弄清楚哪些因素影响个体的决策,又有哪些因素超越了个体层面促成家庭决策。

从以上三个因素出发,笔者以W社区的三所民办学校的小升初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人数以省内、省外按1:1的进行抽样调查后确定了20个深度访谈家庭和一些零散的走访家庭,并进入不同的家庭与家长、孩子分开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子女升学的意愿及其打算,是否存在于子女进行协商,并从客观的家庭环境深入了解家庭的流动历史,家庭关系等等从而更加明晰到子女升学背后可能隐含的因素,从中看小学升初中的决策是哪些因素更为重要。

三、流动儿童家庭的教育策略分析

(一)父母的教育考虑

1.流动儿童家庭的流动与教育的关联性

从流动的因素来看,流动儿童家庭选择流动是多种多样。笔者访谈的家庭大部分来自于四川、贵州、云南,还有小部分来自湖南,家庭构成基本是为多子女家庭。他们都谈到流动儿童家庭流动的原因选择,如教育环境、躲避计划生育、生计等方面的因素促动他们的流动。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案例:小鹏来自云南地州的山区,上学的路比较远,而且要走山路,父母说出了让他留在昆明读书的理由之一:“因为这里上学可以不走山路,我们老家那里都是坡坡,要走山路,担心孩子无人照顾和安全问题所以就想留在身边照顾。”流动儿童家庭表明了家庭的选择因素,看起来很简单,只是因为孩子读书不走山路。从侧面更多分析则知道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环境的选择,子女的教育安全,教育质量作为考虑而选择进入城市生活。流动人口将子女带到城市主要是基于两方面:一方面为了孩子更好的读书,方便照顾孩子,因留在老家无人照顾或无人管理而荒废学业;另一方面在城市里自己一边上班同时给予孩子读书更好的条件,教学质量有保障,带孩子进入城市同样也是让孩子见识多一些,开阔眼界。

2.教育资源及其师资力量富足促使流动

有些流动儿童家庭的父母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为了子女的教育,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师资力量,于是父母举家迁徙到城市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家庭教育。如访谈中遇到好几个家庭都谈到了为了子女的教育而流动到城市,如小强,一家五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小强。父亲为小强教育放弃在老家的民办教书但远离家人的稳定工作,全家迁移到昆明,全心全意为子女的教育寻找出路。现租住在杂货店的楼上,在交流过程中小强爸爸给我们谈到:小强出生在昆明,在王家桥FZ小学读书现即将毕业,小强一家有意愿将小强留在昆明继续就读,同时也按照FZ学校的要求办理升学的条件等待教育局的分配,期望能分配到昆明的公办学校就读。但现在有些担心,因FZ学校的升学一般都分到民办初中,现在父母比较担心小强今年的分配情况,也打电话咨询学校老师,老师给出需要等待到八月中旬的教育局分配,整个家庭一直关注在小强升学的整个过程。

3.家庭照顾缺失,流动子女随迁就读

家庭照顾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同时流动儿童家庭父母在城市不仅要生计工作,同时需要兼顾整个家庭的家庭照顾,但家里的爷爷奶奶或老家无人照顾对流动儿童的照顾会存在缺失,因此大部分家庭会将子女留在身边进行照顾。如个案小婷,一家全是四川人,家里共四人,父母、自己、妹妹,居住在一间出租房,两张床,一台电视,一张小桌即吃饭又是小婷的功课桌。小婷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先在西安又转到昆明,回四川老家的时间比较少,小婷对老家也是比较模糊。本有打算将小婷送回老家读书,但考虑孩子太小且老家无人看管而有些担心,并打算在自己身边有一个照顾,希望小婷能初中毕业。如果成绩还上不去,长远打算就想小婷去读技校,学一门技术。父母表达了希望小婷能认真读书,如果成绩不好,考虑小婷读技校学一技之长,为未来生活做考虑。

4.教育制度限制,回家就学能持续保障

部分流动儿童家庭的经济状况不是那么理想,远离家乡外出务工为临时性且挣钱不多,家庭不是那么宽裕,子女的升学必然会花费比较多,另外家庭的子女多负担重,更多的从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子女的长远打算,考虑子女的就学以适应家庭的状况,即减轻了家庭负担,同时保证了子女的升学需要。如小娟一家,贵州人,就读民办小学,家里5口人,还有一个哥哥在老家读初二,妹妹在昆明读小学。父母是流动商贩,售卖手机零配件,每天奔波在昆明市周边的乡镇赶集。和父母访谈中父母说出原因:要进昆明公办学校太难进,去私立学校读书又贵,家庭承担不起。同时现在异地高考的制度也还没出台,子女就读到初二或初三又要被迫转学回老家,即不利于子女的学习适应性,同时也耗费家庭经济。现在老家实行的免费义务就读,话费不会太多且可以长久持续就读,不会影响子女的学习。整个家庭考虑决定让子女回家就读即有制度的限制也是整个家庭的经济考虑。

(二)流动儿童的自身升学考虑

流动儿童家庭流动到城市后,受到城市生活的影响,流动儿童希望父母可以听听自己的心声,能了解自己的想法,但父母忙于生计和家庭操劳,很少去了解子女的内心想法。就升学过程中,流动儿童对自身的升学,在交谈中了解到更多的谈论与谁去读属、自己想去的学校或者沉默不语,不清楚自己的升学,父母会给自己寻找,无明确的方向,同时表达了就读选择更多是父母决定。从交流中得知流动儿童对升学的信息来源显得被动,更多来源学校教师的传达及其家庭需要准备及打算。从老师那里得知,在昆明就读初中必须交付相关的准备材料,同时读到初二后转学回户籍所在地就读,不然就无法参加中考、高考信息传达给父母,而后父母就开始考虑如何为子女就读谋出路。

整个流动儿童的升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看到民办学校老师的力量,流动儿童家庭则是被动的接受学校的安排,并必须立即考虑决定子女的升学问题。与流动儿童的访谈中,我们看不到流动儿童的心声,问及升学相关的信息,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升学的一种期待,没考虑到现实的情况。从流动儿童的处境,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是曲折的。流动儿童的就学问题比较多,如户籍制度的限制、家庭的流动性、家庭的经济支持力度、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等等方面。我们看到整个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家庭所能给予支持的力量是比较少的。在整个升学过程中,是被动的接受到学校的通知,面对的是继续留在昆明就读后的转学或回家升学的选择,给流动儿童家庭带来的突然的撞击等等情况,这使得流动儿童升学的处境比较动荡,并且可能毫无准备的面临转学。

四、结论

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我们看到流动儿童家庭在面临子女升学的选择是艰难的。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在义务教育阶段,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条件和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但是在实践中,这个巨大的群体是存在巨大差异的。流动儿童家庭在面临子女升学过程时,从民办学校被动得知就学程序及其后续必然选择。入读城市公办学校,不仅存在地方教育政策的制约同时可见城市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很多家庭都不愿子女就读民办学校,源于学校的教育环境,师资力量及其经济的负担且子女的教育不稳定。另源于公办学校对流动儿童家庭的门槛过高,限制性强,即为保护本地子女的就读同时也是教育资源的紧缺无法保障巨大的教育需求。

笔者认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改革户籍制度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其核心在于逐步消除导致城乡隔离的各种户籍相关制度,以保障城流动儿童能享受与城市人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同时昆明市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以来,在对流动儿童的入学机会的平等上在不断的完善。日前首要应该实现的是教学质量上的平等,公办初中和民办初中的均等,如充实一些薄弱的私立民办初中的教学、师资、资源等方面,收费均等化,这样流动儿童就有很多的选择机会,有自身的选择权。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继续推进教育机会公平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教育质量公平,积极地提高教育质量,使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真正每个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应有的基础,无论是流动儿童还是本地儿童,同样都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教育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教育观念上应为“公平优先、不分公办与民办、兼顾效率”。

【注 释】

①樊欢欢.家庭策略研究的方法论——中国城乡家庭的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0,(5).

②韩晓燕.隐性抗争还是隐性合谋——上海市流动人口家庭初中后教育选择的家庭策略互动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③张永健.家庭与社会变迁——当代西方家庭史研究的新动向[J].社会学研究,1993,(2).

④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洞察[J].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1999.

【参考文献】

[1]韩晓燕.隐性抗争与隐性合谋:城市新移民家庭策略的互动模式[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

[2]刘芳,王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J].黑河学刊,2011,(07).

[3]刘爱香.小学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4]牟方志.当前流动儿童的学校社会化困境[D].成都:四川社会科学研究院,2011.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人生规划;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04-01

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教育研究,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本文就初中生人生规划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谈谈在实施过程中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在很大程度上都要被社会主体价值取向所左右。可以说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人发展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在幼年时期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一般认为,需要是有机体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体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因而社会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的形成、潜能的开发以及道德情操的培养,也影响到他们对不同职业岗位的接受、赞誉或贬低的程度,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未来发展和职业选择。

二、学校因素

据调查,我国96%的初中生对自己的生涯发展前景不甚明了,约有五分之二的学生不了解社会各职业的前景。来自人大附中初中一年级的近千份调查样本说明,10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98%的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都以“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为唯一目标。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锦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初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要扭转观念,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不能一味追求升学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家庭因素

初中生人生规划教育与家庭因素也是密切相关的,家庭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庭教育则是父母对子女社会化产生影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我国有历来重视家庭教育的文化传统,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在家庭中,父母的价值观、行为模式都会对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子女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大大影响了子女的职业选择倾向、就业机会。

四、自身因素

从年龄上来说,初中生一般是十二、三岁至十四、五岁的青少年。从心理发展特点上来看,心理学家认为,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情绪极不不稳定,也是教育颇为困难的阶段。初中孩子自控能力差,思想偏激,判断事物往往带有个人的情绪色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因些许小事而情绪失控,难以掌控。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方面会发生急剧变化。他们的心理活动也会处于矛盾和纠结之中,叛逆心理极强。初中阶段是孩子们个性成长发育的重要转折时期,随着年龄的成长,逐步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处于该时期的青少年一般都渴望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因而在这一时期对初中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总之,对初中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毕竟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任重道远,举步维艰。然而潍坊市坊子区崇文中学开启了一扇人生规划教育的窗户,给我们带来了一缕曙光和生机,它必将会指导我们的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志向,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做出一种初步的超前的规划和设计。

参考文献

[1] 高燕定. 人生设计在童年[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2] 马云鹏. 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4.

[3] 高辉. 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学教学应做到的几点转变[J].教育科学,2012,07: 131.

[4] 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84.

[5] 杨婷婷 专家呼吁:重视早期职业规划[N].中国教育报,2007-11-15(11).

[6] 苏婷. 500位校长纵论初中教育均衡[N].中国教育报,2006-10-27(1).

[7] 本社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M].人民出版社,2010.07.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家庭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青少年比作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青少年所在的集体”,四是“青少年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的因素”。可见“家庭”是理所当然的首席“雕塑家”,是青少年茁壮成长的起点,是青少年腾飞起步的基地,更是孩子们一生成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由孩提逐步到发育、成熟、懂事、做人的最重要转型阶段,然而在这个阶段中,面对着孩子们的似懂非懂到急需人生的指正,面对着孩子们由儿童时期的朦胧无知到渴求思想上的狂盆大雨,面对着孩子们由年少天真童趣到生理机能的陌生转变,我们的初中班主任是否能找到一条捷径来解决学生在人生求知道路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把握好前进中的“座标”,这是一个课题,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下面依据自己多年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经历,肤浅地就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的融会点方面谈一些工作探试,以供互勉。

一、领会教育内涵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作为班主任教师必须有这样的共识,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地找到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不能“单兵作战”,不能凭已之力,要学会融会,要理解并掌握“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二、掌握教育融会点

自己前段时间曾对所在学校做过小范围的专项调查。共139位学生(包括初一学生38人,初二学生46人,初三学生55人)接受了书面问卷式调查,其中涉及到家庭教育方面如:家长平时偶尔会或不对小孩进行家庭教育占55%,父母对自己很严格占28%,自己做错了事父母有时会责备占52%,班主任经常与家长进行联系或定期家访占51%,家长非常重视班主任的意见占68%,希望班主任与家长多沟通联系占89%,自己在学校与家里表现一致占32%等等。

从上述情况简略地看,班主任尽管做了大理细致地工作,但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并没有完全地结合起来,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加强教育的连贯性。

班主任既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更是班级思想品德教育的领导者和指导员,要沉下心、下功夫、勤走动、多思考,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连为一体,防止学生出现在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小皇帝”;出现在校“活蹦乱跳、调皮捣蛋”,在家“守家规、沉默寡言”等情况。因而,班主任要积极地协调好对学生成长的各方面综合因素,重视家庭教育的必要性,要从每一个教育环节入手,从采取的每一个工作步骤着力,如通过建立家庭联系本、电话、邮箱、撰写周记(家长、教师每周签字批阅)等沟通机制和班主任定期家访与家长定时到校听课、评生的学习交流机制等手段,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连贯起来,真正地做到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步骤,家长知晓;学生在家的基本表现,班主任明白。

2. 把握教育的利导性。

教师俗称“人类灵魂工程师”,往往给学生以尊严、高尚的感受,而家长则与小孩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爱惜、痛爱自己的孩子是家长的天性,但是在现实教育中,特别是针对初中生这个阶段,思想、举止乃至由于发育而声音发生变化的转型期,我们要格外尊重孩子的人格,学会刚柔相济的利导作用。无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家长,既要尊重孩子的正确选择,懂得威信树立来源于尊重,更要把握好教育的方式方法,如拓宽家长会内容,建立班主任及家长思想交流会、教育方法研讨会及建立家长、班主任和学生的二对一交流见面机制等,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既威严而慈祥的形象,既宽松待生又严肃校纪,既爱护小孩又不溺爱,班主任与家长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真正学会和把握好教育的正面性、积极性、有利性和导向性。

3. 注重教育的个体性。

由于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生活质量、智力发育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甚至个别孩子身上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自私、虚荣、嫉妒心强、迷恋网络、出走、心理封闭、迷恋武侠或言情小说、早恋、逆反心理严重、自卑等等。

因此,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角度方面,班主任和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来共同采取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可以通过做大量细致地的沟通、交流、协调甚至调查等工作,一一应对出现的情况,并可尝试着建立起学生个体档案或学生个体情况应对措施手册,将孩子的成长过程详实地记载,包括学习表现、生活点滴等,同时要着重加强班主任与家长对学生个体教育步骤的统一性、针对性和一致性,避免班主任和家长“各自为战”,盲目教育情况的出现。

4. 做好教育的与时性

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还保留着小学阶段相对轻松的学习、生活状态,随着三年学业的逐步加重和身体发育成熟,特别是思想上的转变和世界观的形成,我们班主任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以及对待孩子们的语气、态度也必须与时俱进,必须让家庭、学校的小环境适应社会的日新月异,必须教会孩子们识别真善美丑,必须运用家庭、学校的感召力、亲和力来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心理情感,帮助他们辨别社会的是是非非,让他们既感受到社会光明磊落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卑鄙的另一块,增强心灵的抵御力和应对力,打造心态健康、思想充实、活泼向上的合格学生。

参考文献:

[1]郑景梅;初中班主任工作效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7

1教养方式及其分类

1.1家庭教养方式的内涵

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目前在学界并没有一个定论,最早关于这个概念的界定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Baum Reid,他认为家庭教养方式的内在指的是父母对子孩要求的种类和数量。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家庭教养方式做出了自己的限定,像南希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涉及到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行为、情感。另外还有学者提出家庭教养方式还应当包括家庭氛围。在李东看来,家庭教养方式实质上就是一种行为方式,关于父母教育子女的行为方式。以上这些概念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因此也都不够全面。本文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就是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对子女在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环境等因素上的教育和培养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家庭教养行为风格。

1.2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

1.2.1家长说了算的专制教养方式

家长一方说了算,出现什么问题时,孩子在家长那里只能获得命令式的指导而不是平等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独断专权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要么不敢发声,出现什么问题宁愿自己憋在心里也不愿向父母透露,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淡薄、疏远;或者另外的一种结果是孩子虽然表面上是听父母的,背地里有自己的主张,对父母不服气但不敢明白地说明,而是暗暗地叛逆着;最后一种反应是孩子明着跟父母的独断专权较劲,父母说东孩子向西,专门跟父母对着干。总归而言,家长说了算的独断专制教养方式所能起到的教育效果甚低还有可能是负面的效果,不宜提倡。

1.2.2过分宠溺的教养方式

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应该把握一个度,过分疏离与宠溺都不利,应当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把握好一个尺度,用更多理性、更多智慧将父母的爱传递给孩子。不分青红皂白的过分溺爱、过分娇惯不利于初中生的心智成长,在本该体验一些挫折的时候,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心理锻炼,错失成长的大好机会。另外,由于初中生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强的时期、叛逆时期,如果一切任由孩子自己性子的发展,可能会将孩子推向一个不利的境地。

1.2.3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我尊严容不得半点挑衅,父母如果采用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体会到自己受到尊重、受到平等对待的良好感觉。民主平等就是父母将孩子视作年龄上与自己有很大差异但是具有平等地位的独立个体,将孩子的话当做一个朋友的话来倾听。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家长就要用言行做成什么样子。想让孩子通情达理,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就是最佳的选择。

2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关系体现在初中生自身认知发展水平、人格发展水平、行为发展水平、社会化发展水平上。

2.1家庭教养方式对其认知发展的影响

研究证明,家庭教养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初中生认知发展水平称正相关性。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这与孩子本身的身心协调发展是离不开的,家庭教养方式在这其中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2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

初中生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惧倾向同父母惩罚严厉、过分溺爱、过分保护、过分干预、情感疏远呈正相关性。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初中生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父母的观念和情感态度对于初中生人格上的独立与否、性格的内敛或者外向、脾气的稳定与暴躁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2.3对其行为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呈负相关。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孩子容易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二者之间具有直接的影响。比如父母过分严厉、过分放纵、过分忽视对会对孩子成长不利,使得孩子容易在社交、学习等方面受到限制。

2.4对其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支持与初中生社会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性。初中生在处理社会生活问题上与接受到的家庭教养方式也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父母的关爱、支持与肯定可以使孩子掌握良好的处理社会问题的技巧;反之,父母的情感淡漠、疏远,否定打压的态度会使孩子变得怯懦、胆小,缺少处理社会问题的勇气。

3如何开展正?_的家庭教养方式

3.1作为父母,应更新教育观念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特征,孩子的教育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父母只有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个体。要能够将孩子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其相处的过程中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初中阶段的学生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有可能在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而家庭当中民主和谐的氛围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善于倾听的环境,可能仅仅是家长认真的倾听就能使孩子的问题得到解决,他所需要的可能仅仅是内心的想法被看见、被倾听。如果孩子在要求父母给予指导、给予帮助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同孩子共同分析问题、分析已发生的状况,共同思考解决的对策,同孩子并肩作战,给予其战友般的力量支持。

3.2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有人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夫妻关系的和睦,孩子的安全感主要就来自于父母关系的和谐稳定,这是孩子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遇到多大困难时最重要的力量来源。和谐的家庭氛围当中,孩子会被爱与被尊重的情感包裹着,内心的力量稳定,幸福感满满,充满爱的孩子具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是适当的。家庭的和谐就要一颗小苗需要的阳光,父母的爱就像小苗需要的肥料,外在必要的关爱给予到位后,小苗只需要按照内在的节律就可以茁壮成长起来。

3.3提高父母自身素质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心理成长方面具有这一时期的特有表现,家长要能够适应孩子的心理变化,随着孩子的成长一起成长。父母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够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因为孩子成长的过程只有一次,所以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局面、任何问题都是具有个体性、具有特殊性的,家长也是第一次面对。家长需要保持着对生命本身的敬仰态度来与孩子沟通对话,如此才能观察到事物的本质,获得事情的处理方法。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8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不仅文化基础相对较低,而且有“三多三少”的特点,“三多”是“单亲家庭多、父母下岗多、不良行为习惯多”;“三少”即在初中德育总评达优秀等级的少、当过学生干部的少、受到肯定得到奖励获得成功体验的少。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加强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家庭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掌握会影响到问题学生家庭安全教育的因素,使教师无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能做到事半功倍,进而形成良好的家、校关系,真正为每一个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奠基。

有研究报告指出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大至可以分为四类家庭结构、三类教育方式,四类家庭结构是:隔代抚养型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父母都下岗家庭,三类教育方式是: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如何能够在及时掌握了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有的放矢的、主动加强对这些学生的针对性教育,使无论是课堂教育教学还是其他各个方面中,都能积极、主动的接近、关怀,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加强家庭安全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自信和阳光,最终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打好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通过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成功转换问题学生的一些事例,进一步来强调在目前加强中职学生家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事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问题学生”小奚是我刚刚送走的一届学生,记得他刚刚到班级时,是一个根本不会惹人注意的学生,也许是因为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在头一个月里,他表现得非常安静,不怎么说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是上课时睡觉的时候比较多。所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把他当成了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没有太引起我的注意,但是没有多久,就先后有学生和课任老师来跟我反应,他不但上课带头说话,而且不服从管理,多次在课堂发生了与任课老师顶嘴的现象。这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以来,真是不多见。我开始注意到他,并且跟他经常谈心、交心,尽可能地多关心他一些。刚开始好一点,但是好景不长,而且性质更严重,开始带领一些学生不上课,带头逃课。我非常气愤,给他所带领的学生分别打电话,其他人都回来了,就他一个人没有回来,而且态度特别强硬,愿意开除就开除。我马上联系家长,将他这种情况通报家长,并且要求家长必须到校,否则马上开除。第二天,我见到了他的父亲,这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啊,态度特别和蔼,在了解家庭情况中,原来小奚的父母双双下岗,靠在外打工维持一家的生活,平实根本没有人管他,放任自流,他在初一时学习还是很好,但是到了初二时就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念书了。我也初为人父,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从自身也开始反省,对小奚应该给他更多的时间,更需要耐心,多关心,而从他的家庭,我与他父亲做了非常好的沟通,让他们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情况,并且根据他青春期叛逆但又有一点点讲义气的性格,希望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多关怀,并且多听取他的意见,慢慢引导他有担当,做正确的事,只有尊重了父母,他才能尊重其他人。

经过了一学期家、校的的共同努力,虽然他还有一些不足,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班级管理中还担任了劳动委员,并入了团。通过小奚同学的事例,说明建立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很多像小奚这样的“问题学生”他们的家庭教育都有这不同的问题。我们常说家是幸福的港湾,只有家庭安全、稳定、和谐了,学生们才能健康的成长。这也是加强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家庭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于海鑫(1975-),男,吉林经济贸易学校,中专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学校家庭安全教育环境指导研究。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9

摘要:厌学作为许多初中学生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危害。本文通过访谈法、文献法,了解初中学生厌学的特征,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方面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并针对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初中学生 厌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目前随国家对于九年义务教育资金的大量投入,“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中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而采取何种手段使初中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初中学生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制定和发表,对新形势下的初中学生提出新的要求。然而,许多在校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厌学情绪,而这种厌学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与身心发展。而在城市上学的初中学生更快速度的接受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很容易受到诱惑,产生厌学的情绪。

1.初中学生厌学表现类型

厌学:《教育大辞典》中对厌学的界定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指厌倦、厌烦学习”[1]。厌学是一种对学习厌烦的心理状,对学校的生活产生了厌倦的一种情绪,在学校厌学的表现形式表现为以下几种:

1.1混学型在校的一部分初中学生存在对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而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要基本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就停止进一步的学习,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

1.2偏课型偏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某个学科的学习,不重视某个学科,甚至放弃某个学科,觉得感兴趣的课就认真的学,努力的学,就算遇到难题也会用心解决。对于不喜欢的,和学不懂得课程,则选择逃避的态度,有的学生从厌烦学习某个学课到厌烦学科教师。

1.3辍学型在城市的初中学生中,辍学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另一种彻底因为辍学的原因。就目前的生活状况而言,因为家庭贫困原因辍学的占非常少的一部分,大多是因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厌学而辍学。

2.中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初中学生厌学的一般因素。可以看出,城市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各种原因。

2.1家庭原因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的主要环节。城市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依据是: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家长对于学习过分的关注和放任不管都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专制的家庭,父母教育孩子态度生硬,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很少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和愿望。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变得怯弱、缺乏独立和自我判断的能力、缺乏自信心。而放任不管的家庭,父母只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对孩子缺乏教育和关心。这些都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2)家长期望过高。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校和家庭过于偏重知识教育过高的期望值在家庭教育中或多少都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过大的压力使学生产生了逆反的心里状态。

(3)家庭关系的缺失。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和父母感情的好坏以及家庭关系的和睦与否,与孩子的教育关系极大[2]。离异形成单亲家庭的子女,缺失父爱或母爱,至使情感缺失,造成心灵扭曲。

2.2学校原因初中学校注重在校升学率,只关注班级里学习较好的学生,忽视成绩一般的的同学,特别是学习的后劲生,而这种对比差距影响后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课程教材模式化的问题。许多教材呈现书上习题简单化,作业考试复杂化,导致学生上课可以听懂教师的课程下课后做作业与考试面临普遍困难化。一旦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更加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信心缺失,更加厌学。

(2)校园生活单调的问题。校园生活范围较小,大部分学生都是三点一线,慢慢对校园生活产生厌烦感。有研究表明,在那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中,许多人认为学校对他们是没有吸引力的,他们无法对学校产生归属感[3]。

(3)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许多家长都反应学校老师素质层次不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讽刺,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厌学行为。其次,教学方法单一。“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4]。由于教学体制老师大部分进行大班授课,很难进行差异化教学。

2.3社会原因学生首要的任务便是学习,但目前一些电子、网络用品充斥着学校的市场,上网成瘾,则会想方设法把一天尽量多的时间放在网上玩游戏、聊天,玩手机、顾不上学习与休息。即使是学习时,也心不在焉,常浮现游戏情景。

2.4个人原因在哲学中讲到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爱学习的学生,如遇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又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资源,就可能学习越来越好,如果学生本身不爱学习,又遇到不负责任的教师,学习环境资源又欠佳的可能就越学越不好,慢慢产生厌学的情绪。

(1)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习的目的不清,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在学习上缺乏学习探究的精神。

(2)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些学生的确在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经历,但是因为学习有方法的问题,造成学习效率不高,厌学情绪逐步上升。

3.缓解厌学的对策

3.1及时补救家庭在教育中的严重缺位

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家庭的作用极为重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展皮亚杰指出:“人作为主体都具有可塑性,青少年尤其大,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等外界刺激,往往会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5]。”

(1)家长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帮助孩子缓解压力,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当孩子受到学习上的挫折时应以鼓励为主。(2)家长对孩子要有正确的期望,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孩子的基础与能力,不能对孩子定的学习目标定的过高,逐步进行提高,并最终达到学习目标。也不要以孩子的成绩作为攀比的理由,无形给孩子增添没必要的压力。(3)健全家长培训制度,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的素质都层次不起,对孩子的培养效果方式各异。通过社会力量,我们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3.2完善学校教育的不足

(1)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地,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需要发展特色教育,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3)提高教师素质。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尤其是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艺术性和有效性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

3.3加强未成年人自身建设

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希望、未来。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是看这个民族的青年,梁启超先生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6]。

可见学习对一个国家青少年的重要性,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面对初中学生的厌学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8-64.

[2]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

[3]洪明,吕三三.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25(6):147-150.

[4]陶行知.教育文选[M].武汉: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46-147.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10

为此,我们实验中学的家教领导小组成员,家长委员会成员,家研组成员十分重视家长学校这一块工作。认真学习家教理论,组织课题研究。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必然趋势。家庭教育必须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必须与学校教育同步,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家庭教育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才能提高我校教育质量。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重视关怀下,在市妇联和社会各方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创办的家长学校经历了起步、发展、深化三个阶段,走上了一条依托社区,发挥优势,全方位开办家长学校的路子,教育内容也渐趋规范化,教育方式不断科学化,教育形式进一步多样化,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我校的家庭学校在转变家长教学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和技能素质,净化家教环境,促进上虞市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学期,我校已发展成为:拥有50个班级、3000余名学生、160多名教职工规模,享有省级文明单位、绍兴市德育先进集体、绍兴 市示范家长学校的一所市级直属初中。20__年4月28日正式挂牌命名以来,学校又进一步得到了稳步发展,近期学校通过了省示范初中的评估验收。学校的腾飞,为家长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我校的家长学校正式创办于1994年,至今已7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已对近3000名家长进行了系统的授课教学,每期学员到课率均为96%以上,已评出百名好家长五期,起到了家长学校促进学校教育,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目的。

纵观20__年我校家长学校的情况,我们认为有三点值得总结:

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普及了家庭教育知识,促进了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提高了家长自身的素质。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许多家长第一次意

家庭是教育细胞。家长的第一行业是教养子女,父母既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又是终身老师。父母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品德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所谓“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进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等均是这个道理。真正懂得了孩子乃是父母的“镜子”、“有其你必有其子”的含义。因此许多家长决心“教子先律已”。咬紧牙关痛改前非,除弊自新,为子女做个好榜样。一位牌坛高手的家长,通过学习后,下狠心与扑克一刀两断,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的工作中,终于孩子进步了,家长也被评为了“好家长”。一位过分热衷于打扮、闲聊的母亲,也愧然自责,改掉老毛病,认真学习家教理论,在孩子心目中还原其“好妈妈”的形象。有个女学生有爱化钱的习惯, 校办学行为,积极创设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新路。

1、明确办学思路,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今年开学初,学校领导就确定了“花大力气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家长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的担子,密切配合学校,填补校外教育空白,消除‘五天加两天等于零’的隐患”的思路。

学校成立了由校党总支书记担任家长学校领导小组组长、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校长,教体委戚振奎副主任为名誉校长,张杏云、谢绍耆、徐尧金等为委员。组成了以家长代表为主体的家长委员会,以校政教处和教力处为主体家研组和中学生心理研究小组,糜力雄副校长任组长。配合市教科室,开展名为“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卷调研。派专人参加了“浙江省绍兴市家庭素质教育研讨会”和“绍兴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犯罪研讨会”。在此基础上,配备了一支既有工作热情,又有一定家教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并充分调动我校的“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研究会成员的积极性,共同来管好、办好家长学校。召开的每学期一次的三结合教育研究会例会,研究家教

计划的制订、检查活动的落实,下发了上虞市实验中学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和“三结合”教育研究支全体同志的《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另外,切实制度了《上虞市实验中学家长学校条例》、《上虞市实验中学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家校联系制度》,提出了“当好家长的十个要点”,“家庭教育征文参考题目”,“百名好家长评比办法”等等。 2、积极创设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新路。

在每次的家长学校开学典礼上,我们不仅向家长介绍我校家长学校的一些制度、条例,更向家长们提出了如何配合学校开展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五大块中的第四大块:勤奋俭朴、孝敬父母。其中的8点内容:“有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服用品收放整齐”、“主动承担收拾房间·······打扫楼道,庭院等力能所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等等,就要求各家长开展教育、督查,有总是也可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进行帮教。诸如此,在对子女行为规范教育上起到家教一致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小区、居委的区域化管理加强,又根据我校学生集中公布在城点,我校主动出击,与城区的十几个小区、居委加强联系,多次邀请居委干部或小区负责人来校指导“如何开展社区教育”。在暑、寒假,我们坚持“学校放学、社区开学”的原则,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常常可以看到学校一放假,学生就主动到居委去报到,定期或不定期的常由班干部或班主任带队,在居委干部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小区是我家,爱心靠大家”文明楼道工程活动。小区的黑板报不到几天又有了“新面庞”,小区的卫生死角不见,甚至小区中的小弟弟或小妹妹有人管教了。’98暑期,初二(4)班王书元等8位学生组织了“暑期爱心托学班”坚持活动一个多月,被上虞台拍成专题片,在上虞1台、2台、绍兴台、浙江台连续做了专题报道,成为佳话。高一(8)班陈洁同学组织的一支小分队,开展了“当文明小天使,送文明进万家” 的社区实践活动。每每假期结束,许多居委会、家庭都写来热情扬溢的表扬信、感谢信,展示在校宣传窗,为我校增色不少。

二、合理选准家教内容,精心组织教学。

我校确定的家长学期办学目标是:要让家长树立新的“教子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和技能素质,培养孩子成人成才。所以在开设家长学校时,合理选准家长学校的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授课至关重要。我校在机关报华书店订购《初中生家长学校教材》(人手一册)和《家庭教育导报》的基础上,确定了《让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的主题,校务委员公的教师,经认真备课,选择了四讲课题:(1)《家庭德育》,(2)《学生的学习习惯养志》,(3)《家长修养》,(4)《中学生心理和生理保健》。另外,糜力雄副校长还开出了《让家庭教育科学化》专题讲座。

通过这样有目标、有计划的家教授课,家长们基本了解了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了初中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及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能正确处理青春期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

为了检验家长学校家长学习的情况,我们对每届的家长都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竞赛”,其优秀率均为99%以上。

除此,我校还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家校联系活动,除邀请有一定知名度的家长来校作讲座外,不少班级的政教活动课经常邀请家长和学生一些来搞活动,例初一(3)李建莉老师组织的“中学生常见病专科门诊”主题班会,邀请了钟文斌同学的母亲等十几位家长,共同就诊。初二(2)班钟美珍老师班开设的“颂改革开放二十年”主题班会邀请了邱松丰的父亲邱士彦等几位家长参加,此类活动不仅教育了学生,更鼓舞了家长教子的信念。

三、加强家长学校教育流程的科学管理,使家长学校所发挥的优势效应不断延伸。

家长学校的科学规范管理是家长学校有条不紊进行的有力保证,在这方面我校集中做了:

1、抓家长学校的到课率

一方面,我校在提高家长学校授课质量上做文章。除了尽量把教材的知识讲浅出,通俗易懂外,我们还运用了电教、幻灯、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另一方面,我校也采取发邀请书鼓励家长到校,不无故缺席。因为只有提高家长的到课率,才能保证家长的家教理论素养的提高。纵观几年来我校的家长学校的到课率,总在96%以上,可喜可贺。

2、抓班主任的家访率

俗话说“五个手指不一般长”,各个家庭的家教方式各有不同,家长学校只解决了共同点,对特殊点就依靠家访来解决,我们在校家校联系制度上明文规定:初一班主任的家访率必须完成70%,初二的家访率完成90%,初三完成100%。这是我校家长学校教育的延伸与发展。

3、抓家校联系率与回执反馈率

我校的家校联系制度明确要求班主任一月一次用家校联系单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表现。家长要以回执的形式,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齐抓共管,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家校联系单的内容有: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11

免费义务教育 农村初中生 辍学原因

一、引言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从2006年起国家逐步让义务教育变成免费义务教育,然而,免费义务教育却并不意味着义务教育中种种问题的终点,客观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变化都将影响政策的初衷。

多年来,国内针对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学者们大多从社会、教育、家庭、学生自身各个不同的角度作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义务教育学费真正减免之前,所以家庭经济困难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造成辍学的主因,另外,面,之前关于义务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研究或是针对小范围的个性化研究,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政策形势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所以我们依然有必要针对义务教育全免费后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及原因作进一步的研究,找到影响各位家长和初中生做决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合理的举措,以便更好的普及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推动我国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和原因分析

1.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为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采用发放问卷和入户访问的方式,在安徽省肥西县、山西省盂县和山东省沂水县三个经济发展相近的区域展开实地调查。调查的对象包括辍学学生、辍学学生家长、在校学生、在校学生家长和学校相关负责人。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农村初中生辍学的现状,找到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以后农村初中生仍旧辍学的主要原因。

2.现状分析

通过对三个地区的实地调查,以及对数据的整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初中三个年级的比较中,初二的辍学现象更加突出

在对辍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后发现,初一辍学的同学占6.9%,初二辍学的同学占51.8%,初三辍学的同学占41.3%。从不同地区的比较可以看到但各地区之间的差别不大,辍学时间主要集中在初二和初三年级,而且初二的辍学现象已经比初三的更加突出。

(2)绝大部分辍学生的辍学决定都是由学生自己做出的

通过调查得到,约有50.3%的辍学决定是由辍学生自己作出的,即近年的辍学问题已与多年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已从被动性辍学转变为了主动性辍学,即目前的辍学更多的是学生自愿选择的结果。

(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辍学现象更为明显。

在辍学学生群体中,有61.4%的辍学学生的成绩较差或者很差,不同地区之间相差无几,可见很多学生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才辍学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差?下面将进一步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

3.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初中辍学生对教学内容满意程度最低,其次分别是师资质量和基础设施。教学内容方面,安徽地区农村辍学生的满意程度远远低于山东和山西,大部分辍学生认为内容枯燥,其他辍学生认为就算内容较有意义,但是自己没有兴趣;师资质量方面,总的满意度仍然是低于50%的,山东地区要领先于安徽和山西地区,所以师资质量不足也是农村初中辍学的重要推手;基础设施方面,三个地区的结果相差不多,辍学生对这个条件的要求并不高,认为只要不是太差,都是可以接受的。可见,学校基础设施只是一个客观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教学内容和师资质量,其优劣严重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另外,在数据的整理中我们还特别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有一部分的初中辍学生,他们的辍学决定竟然是由学校教师作出的。虽然从统计结果看,孩子自主做出辍学决定占了首位,但是这一反常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师作为育人者,其第一责任即为保证学生接受教育。但是很多初中学校迫于红头文件的压力,为了提高自身的升学率,强制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退学,这是对教育宗旨的一种严重扭曲。所以,学校作为保证农村初中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执行者,无疑对其辍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的生活环境会促成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影响其对事物的认知,所以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此处主要把家庭的影响分成两部分来考察,分别是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

①经济因素

根据国家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标准,每位农村初中生每学期只需交纳38元,如果需要住宿,则另收100元。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每位农村初中生一学年最多只需交纳276元;从调查数据来看,每位农村初中生每学年用在学习上的费用约为200~500元不等,其中包括作业本费、练习册及周报费、校服费、文具费、自主购买的参考书费等,最多为500元,从国家标准和调查结果来看,二者是相符的。也就是说,各地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成本是差异不明显的。

现假设每位农村生每学年的学习费用为500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至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097.2元/年,并且呈增长趋势,从这一数据来看,一个农民家庭供一个初中生上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据调查,43%农村辍学生辍学后去向为外出打工,打工每月净收入最多为200~500元,并不能显著改变家庭的生活状况,但是却失去了接受更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将来的发展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从经济角度讲,辍学并非理,对一般农村家庭讲,经济困难也早已不是目前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②文化背景

家庭文化背景,主要是家庭大部分成员,特别是父母对接受义务教育的认识、观念和态度。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辍学生处在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环境中,所以家庭的和睦程度对初中生辍学有一定影响,一方面家长双方会互相推卸教育子女责任,从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因为夫妻关系不好,使孩子在心里上有一定创伤,想要尽早独立,从而辍学;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大多是初中和小学,而且抚养多个孩子,对孩子的关心不够,这也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造成的;辍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如果学习不好,就不如早点打工赚钱,这种思想显然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学习不好就自暴自弃,选择辍学。

(3)社会方面

由于历史传统的偏见以及社会过快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社会的态度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据调查,约有76%的农民对读书的效用没有正确的认识,可以看出,读书无用的论调依旧影响着我国农村。读书无用的思想不仅影响一个社会的风气,而且牵动着一个国家的前途,我们国家急需用某种行动打破这种腐朽思想。另外,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辍学与性别以及国家的一些政策上关联很小,一般不会影响农村初中生及其家长的关于接受初等教育的决定。

三、研究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农村初中生的辍学率有所下降,但并没有当初预想的那么显著

在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农村初中生的辍学率有所下降,但并没有当初预想的那么显著。究其原因,农村初中生辍学决策受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其辍学的主要原因已从经济因素转为个人因素。

(2)农村辍学初中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正确引导上存在不足。在对辍学主因的看法上,辍学及在校学生家长、老师都一致认为辍学的根由是辍学生成绩差,但辍学学生及在校学生则认为对学习缺乏兴趣才是辍学的问题所在。

(3)“读书无用论”思想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做出辍学决策

由于农村城市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等,很多农村的孩子及家长都觉得升学无望,同时,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使孩子们对读书的兴趣减弱,从而增加了辍学的可能性。

2.建议

(1)切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其办学条件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参与者,其职责是提供市场所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一个国家良好的教育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义务教育处于最底端,是作用最大,也应是政府投入最大的阶段,但现在的情况是,我国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和投入长期超过义务教育,教育结构体系有倒金字塔倾向,这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控制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率,光从经济上免除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必须全方位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的各种条件,这是其他举措得以顺利实行的基础和保障。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和福利待遇

义务教育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基石阶段,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成长守护者。因此,降低农村初中阶段的辍学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将是一个重要举措,国家应努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以吸引更多优秀教育人才到农村任教,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带去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3)积极关心学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从外部来说,要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同时引导农村初中生树立接受教育,立志成才的思想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从内部来说,积极关心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状态、内心变化,在每个农村中学增设相应机构,并和班主任加强沟通,负责引导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同时鼓励学生跟随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每个农村初中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陈旭南,王大超.农民子弟辍学原因的经济学分析[J].理论界,2007,(5).

[2]高倩倩.未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农村初中学生自愿性辍学主要原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10).

[3]杜学元,李渔,寇红英.对义务教育后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的反思[J].宜宾学院学报,2008,(5).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文12

一、多管齐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主要有:一是中考招生优惠政策大幅度向一般初中学校倾斜。*年*市面向一般公办初中学校(除示范高中初中部和示范初中学校外)招生的优质高中(省市示范高中)招生指标比上年增加了150%,从*年的400名增加到*年的1000名,占到了当年全市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18.5%。最大优惠分数从*年的30分增加到*年的50分。二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初中毕业、高中招生挂钩。规定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的不能取得毕业资格,综合素质评价全部达到A等才有定向生的保送资格。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得到了初中学校的真正重视并落到了实处。为保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公正,各初中学校都成立了由校长担任主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根据《*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和市政府、教育局的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办法,并组织成立各班级的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组织、指导、监督各班级评价小组按照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小组无记名投票的规定程序完成每名学生的评定工作。对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全部达到A等并报考优质高中定向生的毕业生,规定必须在校内公示栏公示7个工作日,全校师生无异议才有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报市招考中心时学校的校长必须签字。三是促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均衡。*年全市初中学业考试,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分布在全市城乡的162所学校,占到了全市参考学校总数的74%,600分以上高分学生分布的学校数比*年增加了47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加均衡。四是规范义务教育管理。*年*市对全市20所“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初中学校”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年11所学校停止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余9所2009年全部清理规范到位;另有2所增加(恢复)公办学校招生计划。五是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成立了学校安全处,配备了车辆,安排了专项经费,实现了安全工作专人管理零的突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保持良好态势,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为普通高中学校领导布置课改实验培训作业

为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工作的实效,*市在利用教育城域网对全市所有高一任课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的有关要求,为参加培训的普通高中学校各级领导布置了培训作业。要求作业要依据新课改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并将作业成绩作为市教育局干部年终考评的依据之一。作业题目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校长完成);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角色和作用(书记完成);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构想(教学副校长完成);后勤保障工作在新课程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后勤副校长完成);模块教学、学分认定的具体操作构想(教务主任完成);高中新课程实验中有效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教研室主任完成);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操作办法(政教主任完成)。

三、发挥示范高中示范引领,促进高中学校内涵发展

12月22日至26日,*市教育局在*市实验中学、成成中学、*四十八中举行了以“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为主题的“*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示范点’展示周”活动。本次“示范点”展示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版块:动态展示、静态展示和电视展播及集印画册展示。其中动态展示和静态展示分别在三所学校同时进行,共组织了35节必修公开课(高一课程占到90%)、14节校本公开课,并有专家随堂点评,同时,三所学校还各自展示了本校学科集体教研、研究性学习汇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教学技能比赛、学生社团、教师论坛、社会名家讲坛等活动。特色版面展示则通过不同的形式,从各个角度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市示范高中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展现了这些学校的亮点和特色。全市各普通高中学校的2000余名领导、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观摩学习。与集中展示活动同步,*教育电视台开设“素质教育的殿堂,成人成才的摇篮——*市示范高中掠影”专栏,进行专题展播。

目前,*市已有26所学校基本达到市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标准,其中有20所学校基本达到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标准(含省属学校3所)。市级及市级以上示范高中学校达到29所,占到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30.2%。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数量占到全省省级示范高中总数的18.5%。

四、每月一次家庭教育公益系列报告会反响强烈

为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成长环境与发展环境,*市从*年起,每月举办一次大型家庭教育公益报告会,旨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方法,营造家庭教育氛围,提升家庭教育智慧,破解家庭教育难题,提高家庭教育效能,让家庭与学校携手同行,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马兆兴亲自主讲了3月份和9月份的两场报告,与到会的家长进行了题为“与孩子共同成长”、“做一个智慧型的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他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给家长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截止12月底,*市教育局大型家庭教育公益报告会已经进行了十三场,有近两万学生家长参加,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的一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