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针灸医学论文

针灸医学论文

时间:2023-03-28 15:09:27

针灸医学论文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中医针灸学

为了促进中医药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中医学、针灸学方面的学术刊物大都附有由论文标题构成的英文目录。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起到概括全文、吸引读者和便于检索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原作者和刊物的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1 标题的语言特点

使用不完整的句子,多用名词、名词词组或动名词。例1 :Effective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mericanJournalofAcupuncture (AJA) 1993;21 (3)∶205 例2:Using the Power of Belief in Acupuncture and Holistic Medicine : Case Studies 33 .标题一般由一个名词或若干并列的名词,加上必要的修饰语构成没有谓语成分。但个别情况因表述的需要也可例外亦可使用疑问句。例3 :Can the Addition of Moxibustion During Acupuncture Therapy Improve Recovery from Bell′s Palsy ? AJA 1998 ;2633

2 标题的写作要求

211 主题突出,简短明了 标题字数一般在10个单词以内最多以不超过15个词或两行为宜。例4 :Conservative Therapy with Acupuncture for Injury to the Sciatic Nerve Resulting from Intramuscular Drug Injection 副标题往往用以突出论文某一方面如病例数、研究方法、重点内容或连载论文各分篇等。所以若表述需要致使标题较长可以副标题的形式处理。例5 : The Demystification of Chinese Pulse Diagnosis: An Overview of the Valida2 tions, Holograms and Systematics for Learning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212  避免冗余的谦虚套语 中医论文的标题常带有表示谦虚意味的词。如“初步分析”、“初步观察”、“初探”、心得体会”“之我见”等。这类句式在国外期刊已不用甚至连Study of、Investigation、Report of”等开始的形式也已少见。科技论文应立足于事实材料非实质性内容皆可省略不译而并未影响文章的主题和文献检索。

213 尽量避免使用缩略词语, 为使读者准确地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使用缩略词有失恰当,特别是疾病名称,应避免非标准缩略词语。如此缩略词已通用且无歧义,亦可使用。例6 :Determination of Safety Needling Depth via CT2Scan Studies of Tissue Thickness〔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 ;12 (5)∶258〕。例7: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 ;12 (5)258〕

214 标点、大小写要求 标题中虚词(冠词、连词、介词等)除了4字母以内并且不位于句首的以外例5 ,9) ,每个词的首字母都应大写末尾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例8 : Investigation into Potential Synergism Between Body and Auricular Poi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215 病例数的处理 在外文期刊中因病例数不列入检索题目,为突出文章主题不影响检索,通常不将病例数列入正标题中。必须使用时可置于副标题中。例9 : A New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Combined Treatment Method for 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ralysis: Report on 718 Cases。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2

(1.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针灸系,100102;2.日本顺天堂大学大学院 113-8421)

[摘 要]  简单回顾了日本针灸教育的历史沿革,从教学机构、学生来源、入学考试、课程设置、 使用教材、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国家考试、毕业去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现在日本针灸教育 的状 况,认真分析了日本针灸教育持续升温的几个主要原因,如广阔的老人市场、稳定的经济收 入、诱人的国家资格、独立开业的可能等,指出日本的针灸教育重视法制法规教育,规范师 资培养等措施有可供我们借鉴学习之处,同时也提出了过于注重国家考试,而专业教学不足 、实习机会缺乏等缺陷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主题词] 教育,针灸 日本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Educ ation in Japan

Liu Xiaoyan1,Tao Huining2(1.The Acupuncture Dept.of Beij ing College of Acupuncture & Orthopedics ,2.Dept.of Medical History, School of Medicine of Juntendo Universi ty,Japan)

[Abstract] The authors gives a brief review on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e ducation in Japan.They present a detaile d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apanese acupuncture educ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Educational organizat ion,student sources,entrance examination ,curricular setting,teaching materials,w ays of education,qualities of teachers,n ational examination,and students employ ment after graduation.They also provide extensive analysis why acupuncture becom 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Japan.The ma in reasons include a large amount of age d patients,stable income,national acupun cturist license,possibility of opening i ndividual clinics,etc.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he emphasis of rules and laws on acupuncture education in Japan and st andardisation of teachers in-service tr aining will be very valuable in Chinese acupuncture education.But at the same ti me,the authors warn that we should avoid some o bjections that Japanese acupuncture educ ation overemphasises the national examin ation,but the authors do not pay suffici ent att 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acupuncture an d moxibustion and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ducation;Ac up Mox;Japan

日本的针灸教育始于701年,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当时的《大宝律令》规定了以针灸为业 者 必须在主管医事的宫内省典药寮参加为期7年的学习[1]。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 熟、完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介绍和分析。

1 日本针灸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机构

目前,日本全国各地有20多所针灸培养机构(盲校除外),这些机构主要分为由文部大臣 (相 当于中国教育部长)认定的学校(大学、短期大学、盲学校)和由厚生大臣(相当于中国卫 生部长)认定的学校(针灸专门学校)两类。

大学:现有位于京都的明治针灸大学1所,全日制4年。

短期大学:现有关西针灸短期大学和筑波技术短期大学2所,均为全日制3年。

盲学校:系为盲童、重度弱视儿开办的学校,共有70所。高等部(高中部)的理疗科主要 进行针灸师、按摩指压师的培养。

针灸专门学校:系指开设针灸学科的3年制专门学校,全国现有23所,占针灸培养机构的 绝 大多数,本文拟以此类学校(1999年度的统计资料)为重点介绍日本针灸教育的现状。

此外,日本的医科大学或综合大学的医学部(医学院),以及一些齿科大学也开设有一定针 灸内容的讲座[2,3]。

1.2 学生来源

考生不受年龄及职业的限制,但必须是高中毕业生。其生源主要为刚毕业的高中生;希望成 为针灸师的大学生;自己或家人有患病经历而矢志学习针灸者;以及由于日本经济的不景气 ,想从一般企业改行者。此外,也有不少是退休后想开业的老年人。

允许盲人或弱视者报考部分针灸培养机构,是日本针灸教育的一大特点。

1.3 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由各校自主决定,大多分为学科考试(语文、生物、英语、社会、古典、常识、数 学等,部分可选考)、作文(小论文)、面试。

1.4 课程设置

厚生省制定的教学大纲,规定了统一的开设科目及课程设置,对教学内容也提出了详细的标 准和要求。经多次调整,针灸专门学校现在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基础科目:类似于大学的一般教养范围的科目,各校可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3 类中自主选择开设2门课程。

专业基础科目:为现代医学科目,学习范围广泛的现代医学知识。

专业科目:为东洋医学、针灸、按摩、指压等专业科目,分理论课和实技课。

1.5 教材

基本上都采用了社团法人东洋疗法学校协会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计有《医疗概论》、《医 事法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概论》、《卫生学・公共卫生学》、《临床 医 学总论》、《临床医学各论》、《康复医学》、《经络经穴学》、《东洋医学概论》、《东 洋医学临床论(针灸篇)》等。

1.6 教学方式

针灸专门学校大多在白天授课。有7所针灸专门学校开设了晚班(夜校)。

每学年的授课天数约为200天,大多为每天2个单元(1个单元90分钟)的课程。不少 学校从2年 级开始,每周安排1~2次的实技练习时间。3年级的后期,每周有1~2次去针灸治疗院 、诊疗所或医院参加临床见习和实习。实技的总学时为840小时。

1.7 师资力量

国家对针灸学校的专任教师有一定的要求。

专业基础科目任课教师应为:医师;取得盲人学校理疗科教师执照者;由厚生省指定的针灸 教师培养机构的毕业生。

专业科目任课教师应为:医师;取得盲人学校理疗科教师执照者;由厚生省指定的针灸教师 培养机构的毕业生;取得针灸师执照并具有3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在厚生大臣指定的教 师讲习会学习结业者;取得盲人学校理疗科教师临时执照者。

1.8 国家考试

国家规定参加考试者必须在文部省或厚生省认定的针灸培养机构内,经过3年(视觉障碍者 为5年)的学习,才能参加针灸师国家考试。

考试科目有医疗概论(医学史除外)、卫生学・公共卫生学、法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 学 概论、临床医学总论、临床医学各论、康复医学、东洋医学概论、经络经穴概论、针理论( 针 师考试科目)、灸理论(灸师考试科目)、东洋医学临床论等13科目。针师、灸师考试的 试题数均为150题,同时参加针师灸师考试者为160题。国家考试不进行实技操作考试 。

日本在针灸执业资格制度上,分为针师执照和灸师执照两种。对国家考试合格者,由厚生大 臣颁发针师、灸师执照。具有针师或灸师执照者才可以从事相应的针灸工作。

1.9 毕业去向

针灸学校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为开业针灸师和成为医疗小组成员。

2 日本针灸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日本既有培养专业指导型人才的4年全日制针灸大学,培养专业型人才的3年全日制针灸短 期 大学,又有培养实践型人才的3年制针灸专门学校[4],多层次办学满足了不同层 次 人员的需求。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现代日本针灸教育,与我国现行的针灸教育相比较,具有一 定的特点,试作以下归纳分析。

2.1 重视法规教育

日本针灸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满足了对针灸师培养的需要,其中颇有特色的是开设法律法 规课程,讲授与针灸从业人员有关的国家法律、政策法规,如针灸师执业资格制度、医疗法 、医师法,以及与卫生、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有关的法规,具体到如何开业做广告都有讲解 ,这对针灸师将来从业十分有益。随着我国有关法规制度的健全,特别是医师法的颁布和实 施,我们的学生将来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类似的必修或选修 课,普及、介绍有关与学生切身相关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2 规范师资培养

日本文部省对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较高,师资管理比较严格,对针灸学校教师的任职资格也 有具体的要求。日本现有3所针灸培养机构按照文部省的要求和规定,专门开设有2年制的 针 灸按摩教员养成科(即师资培训班),招收针灸学校的毕业生或即将毕业者。经2年在校学 习,由学校组织毕业考试,对合格者由国家发给教师执照,允许从事针灸教学工作。

我国近年来也已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规范了教师管理。但如何结合针灸教学的特点 ,为针灸教师开设一些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和内容,以提高针灸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值得 探讨、研究。

2.3 专业教学不足

在日本,能正确进行辨证施治的针灸师很少。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日本现行的针灸教育指导方 针不无关系。

日本政府所制定的针灸教学大纲的重点在于现代医学课程。以这一教学大纲为基准进行的针 灸师国家考试,专业基础课目(现代医学科目)占总题数的60%,而专业科目(含针灸内 容)仅为40%。这对学校的针灸教育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在大多数的针灸学校,3年所修课程总计在2865~3165学时之间,专业课程(东洋 医学课 程)虽有1335~1770学时,但其中包含了实技学时(约840~1290学时), 所以,实际 理论科目的学习只有420~480学时,具体到针灸理论课只有195个学时。而现代医 学(西 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达1005学时,中西医理论课相比较,相差悬殊。在现代医学 飞速发 展的今天,加强西医内容的教学理所当然,但过于忽视中医(东洋医学),特别是望闻问切 、 辨证施治的教学,对将来以针灸为毕生所从事职业的针灸学生来说,确实给人以本末倒置的 感觉。事实上,在日本,由于有非常严格的医师法,针灸师实际接触现代医学受到很大的限 制。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专业科目的教学不能得到加深和充实,与部分学生(指参加国家考试的 考生)是盲人,受学习条件限制也有一定关系[3]。

2.4 培养目标单一

日本针灸教育的目的比较单一,主要培养能通过国家资格考试,从而成为能够从事针灸工作 的针灸师。即3年的在校学习,就是为了取得一个能够参加国家考试的资格。从某种意义上 说,针灸学校是针灸师国家考试的预备校。学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也是围绕着国家考试的范 围进行,因此,社会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否受欢迎,也往往在于看该校的国家 考试合格率如何。由于学校过于注重国家考试的合格率,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 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得学生毕业时,望闻问切不会,辨证施治不懂的现象十分普遍。

2.5 缺少实习机会

针灸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没有一定的临床实习机会,就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 量。日本针灸学校的针灸教育,没有象医师的培养那样建立正式的临床实习制度。不少针灸 学校受经济条件限制,没有自己的附属诊疗所,不能为学生提供临床教学基础。所以,许多 学生往往是一边在针灸学校学习,一边在针灸治疗院打零工,既挣学费、生活费,又获得一 些接触临床的机会(主要是见习及一些辅助工作)。毕业以后,则在就职的诊疗所或医院一 边积累针灸临床经验,一边再继续学习。

3 结语

日本的针灸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完善。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针灸市场的需 求,针灸学校或针灸学科正在不断地增加,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从对日本针灸教育的 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针灸教育重视法制法规教育、规范师资培养等措施都有 可供我们借鉴学习之处。当然,由于受日本特有的针灸师执照制度、国家考试制度的影响,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注重国家考试、专业教学不足、实习机会缺乏等。随着我国医师法的 颁布和实施、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推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碰到类似的注重国家 考试合格率,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等问题。取长补短 ,未雨绸缪,是我们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 石原保秀.东洋医学通史(汉方・针灸・导引医学の史的考察). 东京:自然社,1979:29

2 黑川清等.医学生に对する汉よ医学毙育を望する(医学部・医科大学教 育现场から考ぇる).汉方医学,1999;(1):2

3 戴昭宇,等.日本传统医药学现状与趋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74~380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3

中图分类号:R 245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指出目前针灸临床存在的重治疗、轻诊断,且针灸治疗简单化的倾向,就中医诊断的重要性、中医临床结合西医诊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针灸临床诊断水平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提高针灸临床诊断水平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针灸学科的发展和针灸疗效的提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主题词] 经络穴位诊断;中医临床学;思考

Thinking of importance of increasing clinical diagnostic leve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he methods

SHA Yan (Section of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It is indicated that at the present, paying attention to treatment and underestimating diagnosis exit 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linic, with the tendency of simplification 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The importance of TCM diagnosis and combined diagnosis of TCM clinic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methods for increasing clinically diagnostic level were studies. It is put forward that increasing clinical diagnostic leve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very important,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s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ciences and increase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o ought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and actively probe effective resolving methods.

KEY WORDS Meridian Acupoint Diagnosis; Clinical Medicine (TCM); Thinking

近年来,随着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针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在不断扩大。至今为止,可用针灸治疗的病种已达数百种之多[1]。在病种数量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提高针灸治疗的水平,保持针灸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诊断是否正确;二是治疗是否恰当;三是与患者的机能状态有关。以往的研究对针灸的选穴配伍、施术时机、操作方法以及患者的机能状态论述颇多,现笔者就提高针灸临床诊断水平的问题略抒己见。

1 针灸临床存在的诊断问题

曾几何时,针灸在国内被人们视为简、便、廉、安全有效的疗法,“小小银针治百病”几乎尽人皆知。针灸治病的严肃性、复杂性、有限性及危险性均被忽略了。有些人学习了简单的针灸治疗技术后便持针上阵,在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便给人治病或自治。目前一些人出国开业,更有许多外国学员来到中国学习针灸,其中不乏没有医学背景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即结业开诊,使得针灸临床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有些国家,针灸医师的地位一直得不到承认,有些西方国家的西医就以中医师不懂西医诊断为由,要求患者先由西医诊断把关,然后才能被推荐用针灸治疗[1]。笔者并不否认在国内外普及针灸教育带来的积极性的一面,但是,针灸作为正规的医疗手段,应该具有它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国内正规医院的针灸从业人员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医学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在临床上,针灸医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的一面。首先因没有内、外、妇、儿、五官等专业的限制,治疗对象涉及综合医院多个科室的患者,治疗对象的广泛性,给针灸医师对各个专业的深入研究造成了困难;其次,治疗任务繁重。许多病人寻求针灸治疗以前,都或多或少接受过西医或中药治疗,由于一些病收效甚微便将希望寄托于针灸治疗。针灸医师每日需要动手治疗大量患者,面对繁忙的治疗任务以及近些年来的经济效益问题,有些医生的诊疗过程日益简化,常常演变成为医生及其助手、学生的流水作业形式,难于全面细致地掌握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有的针灸医生更是闻听西医诊断便动手扎针,将中医诊断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有些短训班及其外国留学人员,由于没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知识,只是跟在老师后面死记硬背,热衷于学习针灸治病的秘方奇穴等简单招数。久而久之,针灸临床不免会出现重治疗、轻诊断,且针灸治疗简单化的倾向。

笔者认为,针灸学科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针灸医师要想成为高水平的医师并不简单。提高针灸治疗水平,需要诊断治疗两手抓。正确的诊断与对病情准确的评估是进行合理治疗的前提,在临床上应充分重视诊断意识的培养。否则在不久的将来,针灸医学的分量将有可能大打折扣,剩下的恐怕只是简单化了的针灸疗法了。

2 中医诊断的重要性

中医诊断的过程,即是通过四诊收集病人的病况信息,而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别,最后综合判断出疾病名称和证候类型的过程。其中,辨病是对疾病整体本质和发病全过程病变规律的认识;辨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特点的具体认识。由于从病辨证使患者就诊时段的病理机制更加具体化,因此辨证也就成为中医临床论治的重要依据。

有人认为,针灸治疗不同于中药治疗,不需要辨证论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虽然辨证论治一词作为中医学特指的专有名词出现较晚,但是这种学术思想一直在指导着中医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活动。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行为自然也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只是在具体的辨证方法上应该突出自己的特点而已。事实上,针灸临床除少数经筋病症外,绝大部分病症的选穴组方、补泻手法的使用、刺激方法的选择、刺激量的大小等等,都需要在辨证诊断的前提下进行抉择,也就是说,治疗措施的恰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者认证诊断的准确性。在这一点上,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已提出,用针之时,需明辨证诊断。如《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可见古人对用针者辨证论治的重视程度。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立了多种辨证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色,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治疗。在针灸临床诊断方法上,常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及气血辨证等综合辨证方法,尤其是经络辨证,对于针灸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经脉》早就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了对经络学说的高度重视。然而就目前针灸临床的状况来看,应当承认,我们对于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辨证诊断的研究,尚未做到系统完善,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适应现代针灸临床的辨证诊断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建立和发展起来,现行的针灸教材显然对此论述不够,许多辨证诊断内容与内科及其他科雷同,没有能够很好地突出针灸的特色,很大程度上脱离了针灸的临床实际[2]。周恩华等[3]检索了2001―2003年的主要针灸临床文献,发现其中涉及经络辨证施治内容的文献所占比例很少,说明目前针灸临床不重视经络辨证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着一味追求西医标准的倾向,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笔者曾在全国高级针灸进修班多次聆听著名针灸专家王居易老师授课并随其门诊,感触颇深。王老师认为,特效穴、经验穴不能治百病。同一种疾病治疗选穴可以是多样化的,而同一个穴位又能治疗多种疾病,这就需要辨证,尤其是经络辨证必须学好,否则便会成为“扎针匠”。王老师在针灸治疗前,首先进行中医四诊,尤其注重体表经络、腧穴的诊察,通过审、切、循、按、扪法了解经络的变化情况,寻找病症的客观指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症候分析,辨别病症所在的经脉及经脉的标本虚实缓急,再根据经络理论和脏腑功能的相互影响,选择目前最需要调整的经脉,最后选穴配伍,治疗疾病。由于王老师辨证诊断仔细,选穴配伍精准,故虽用穴很少却常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此外,著名中医针灸专家管遵惠老师临床治病,也非常注重辨证诊断,在明确辨证的前提下,决定选穴组方,指导针具手法的应用。管老师临证审病,注重切脉,强调望神、察气、观色。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经络辨证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循经辨证为纲,十二经病候为纬,重视奇经辨证,重视皮部、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的一整套辨证方法。在经络辨证的同时,紧密结合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全面细致地认识疾病,体现出辨证论治的完整性和灵活性。管老师临床辨证明晰,取穴精少,手法独到[4-5],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如何提高针灸临床的诊断水平,怎样提高针灸治疗的质量,王居易老师、管遵惠老师等许多著名针灸专家的经验可以从一个方面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高级的针灸医师需要有系统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功底和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精神,诊断治疗缺一不可,绝非简单浮躁可成。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手段对经络腧穴的异常变化进行探察,在这方面,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6],值得进一步关注。

3 中医临床结合西医诊断的重要性

中医学与西医学同为研究自然界人体生命现象的学问,只是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作为研究的前提,西医学以还原论作为研究的基础;中医注重宏观系统,西医注重微观局部;中医注重临床经验,西医注重分析实验,2种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尤其是在近现代,西医学借助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鼎力支持,发展迅猛。面对此种局面,中医学将向何处发展?有识之士各抒己见,争论之声不绝于耳。其中就中医诊断方法而言,思考者众多[7]。笔者认为,完整的中医诊断应当包括辨病与辨证两个方面,但近现代中医临床总的趋势是强调辨证论治,而对于病的研究一直未能深入进行,原有的中医病的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今日临床发展的需要。再者,中医无论是辨病还是辨证,都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四诊合参,从分析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及各个组织器官之间机能失调的角度,得出诊断结果的,其中必然缺乏客观具体的解剖实体本身生理病理变化的诊断。因此,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医学影像学及多种实验室检查手段难以为中医理论服务。要完善发展中医的诊断方法,需要从改变中医的理论框架入手。我们希望出现既能体现中医的理论观点又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现代针灸医学,但是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现阶段临床上切实可行的是中医诊断结合西医诊断,这样可以弥补中医微观诊断的不足。当然中医病的研究、中医诊断方法的研究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学习西医不是要用西医代替中医,而是要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中医。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针灸医师在学习和掌握扎实的中医知识基础上学习基本的西医诊断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举一笔者亲历的典型病例加以说明。

患者,女,65岁。主因“右下肢麻木1周,左侧口眼歪斜13小时,右侧肢体无力4小时”收住中医科。既往有高血压病、颈椎病史。入院诊断:西医:脑梗死,高血压病Ⅲ期,颈椎病;中医:中风(中经络),肝风夹痰型。入院后予改善血循环、保护脑细胞、扩血管、降血压、中药息风化痰等治疗,患者右侧肢体活动有所改善,但左侧面瘫状况仍较严重。后请针灸科会诊协助治疗面瘫。会诊查体见:左耳及乳突部压痛,左侧面部呈周围性面瘫表现,右上下肢肌力Ⅴ-级,左上下肢肌力Ⅴ级,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MRI示:①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区及顶叶皮层下多发性脑梗死;②左侧乳突内异常信号考虑为炎性改变。追问耳部病史,诉左耳听力下降已多时,未予检查治疗,近日耳周疼痛。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此次面瘫用脑梗死不能解释,可能与耳部疾患有关。遂请耳鼻喉科会诊,经专科检查及颞骨CT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继发周围性面瘫。因保守治疗已不能解决问题,遂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面瘫症状改善。以上类似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笔者在病房、门诊工作中还曾见到一病人因右侧腰腹部疼痛行针灸治疗,后确诊为腹主动脉瘤;另一病人因左侧动眼神经麻痹接受针灸治疗,后发现为颅内动脉瘤;还有因右侧胁肋部疼痛予针灸治疗,后确诊为胸椎管内肿瘤;因腰痛予针灸治疗,后发现为癌症骨转移等。如此这些病例均是结合了西医诊断才获得确诊并得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中国针灸》杂志2004年第3期发表的“针灸临床误诊病案4例分析”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诫大家,首诊负责制对针灸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细致地采集病史和分析病情,尽可能地借助现代医学影像学和多种实验室检查手段,提高针灸适应证的鉴别诊断能力,防范针灸失误的发生[8]。笔者对此深有同感。

大家知道,针灸治病的作用机制与药物疗法不同,它是人体接受针灸刺激后,激发机体固有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自身有关系统的良性调整作用,改变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针灸治病是通过自身调节完成的。由于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针灸的治疗作用也应该是有限的,它将取决于机体的机能状态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针灸不能包治百病,低估和夸大针灸的治疗作用都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针灸医师要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掌握针灸疗法的适应证,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恰当的治疗。来者不拒,盲目施治,不是科学的态度。应当承认,针灸的治疗作用是有限的,针刺疗法是有一定风险的,针灸医生治病也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般简单,如不同时具备中西医诊断知识和治疗知识,恐怕难以发现某些问题的症结所在,难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甚至贻误病情。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针灸医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中医界的各级领导也应该加强对针灸医师的培养力度,要树立全科意识。针灸医生可向全科医生发展,参加全科医生培训,或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多个科室轮转,也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专科进修,向某一专科深入发展。在大型综合医院,可以考虑与有关专业科室合作,开展专科专病治疗以及科学研究活动。通过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针灸医生临床的诊断水平,进而全面带动针灸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活动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提高针灸临床的诊断水平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针灸学科的发展和针灸疗效的提高,应当引起针灸学界的足够重视,并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4 参考文献

1 王雪苔.针灸的国际化与现代化.中国针灸,2004,24(2):75

2 刘保延.关于建立针灸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考.中国针灸,2004,24(4):223

3 周恩华,邓柏颖,粟胜勇,等.近3年针灸临床经络证治文献的分析.中国针灸,2005,25(1):41

4 郭翠萍,丁丽玲,管遵惠.学习管遵惠老师经络辨证经验体会.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2):1

5 丁丽玲,王雪松,管遵惠.管遵惠老师针灸临证特色初探.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5):1

6 史江峰,孙英霞.针灸临床常用诊断方法概述.江苏中医,2001,22(2):43

7 邸若虹,李永健,崔花顺,等.辨证论治的困惑与思考.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59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  针灸 医学史  文献 综述

    近五年来关于针灸医学史的研究,涉及针灸的经络、腧穴、针灸的技法、针灸的处方与取穴、针灸的临床、针灸的医家、针灸的医籍、针灸的教育、针灸的中外交流等方面,其中以腧穴、灸法、处方与取穴、临床、医家、医籍研究比较多。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勾划出 目前 国内针灸医学史的研究方向与水平。

    经络与腧穴方面的研究

    这几年来,一些研究探讨了经络与腧穴的起源、 发展 过程。曹铁军等探讨了经络及腧穴起源及其意义[1],华萍等归纳、 总结 经络研究的各个流派[2],常小荣等论述了腧穴学的 历史 发展过程[3],谭奇纹对汉代以及汉代以前经络腧穴文献进行全面系统考证[4],黄龙祥研究了腧穴主治的演变[5],刘立公等对古代文献中三焦经及其腧穴主治进行统计[6],崔孟镐选取腧穴 理论 组成部分之一脏腑俞募穴的 内容 进行研究[7]、黄思琴等对古代文献中百会穴的记载进行研究[8]。

    在针灸铜人方面,黄龙祥对东京国立博物馆针灸铜人的外形特征、经穴数量、穴名书写特征、经穴归经以及经穴定位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察[9],黄龙祥等还在系统考察明代正统铜人沿革的基础上,确认了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针灸铜人为明正统铜人,同时确认正统铜人的性质是仿宋天圣铜人,可视为宋代国家针灸经穴标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文本的权威解释[10]。

    针灸技法与取穴方面的研究

    针灸技法的研究主要是在灸法方面。于赓哲对唐宋民间医疗活动中灸疗法的浮沉作了的 时代 背景 分析 [11],杨威等总结出清朝灸疗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清代灸疗的发展特点[12],箱大昭通过日本灸法历史资料的回顾以及 现代 灸法文献的研究,系统地展示日本灸法的发展历史、源流以及演变过程[13]。田纪钧总结了刃针疗法的历史渊源[14]。

    黄涛研究了古代文化因素对针灸选穴的 影响 ,并且还分析针灸方的演变及选穴 规律 [15~16],杨兆民探索了古今针药并用的源流[17],樊旭通过对古今针灸 治疗 泄泻病的文献的整理及分析研究后总结出针灸治疗泄泻病的常用处方及配穴规[18],张瑞峰等研究了古代针灸防治“中风”处方规律[19],富作平通过对古今文献的分析及研究,总结出针灸治疗中风病的高频次处方[20],郭向军等总结出针灸治疗哮喘病的主要穴位、归纳出哮喘病针灸常用处方及其配穴原则与规律[21]。

    针灸治疗疾病史

    针灸治疗疾病史方面主要集中在内科疾病方面,比较突出的研究是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刘立公等人运用 计算 机对多种古医籍中使用针灸 方法 治疗各科疾病的内容进行统计方面。刘立公等对古医籍所载有关针灸治疗消渴、瘟疫内容进行整理研究[22~23],王妮探讨了哮喘病的针灸防治规律、以及各种方法和临床证型之间的选穴配穴规律项等[24],王全林分析归纳了宋代针灸补肾法的基本特点[25],李永宸等总结了岭南医家采用针灸治疗鼠疫、霍乱的经验[26]。在外科方面,刘立公研究瘕积聚、瘤核赘突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27~28],李云等总结了古代针灸歌赋治疗痛证的特色[29]。五官病方面,韩红探讨了五官病针灸用穴的技法[30]。另外,王宇恒等从历代文献中对针灸疗法禁忌症的论述进行整理[31],李戎分析针灸“人神禁忌”学说中的“尻神”辨误[32],贺小英评述针灸时间疗法的发展历史及现代临床运用[33]。赵诚基还探讨了古代医家创立针灸“治未病”方法的学术思想、理论基础、以及探索针灸“治未病”规律[34],武晓冬等探讨了古代针灸文献中有关症候群鉴别方法[35]。

    医家与医籍方面

    对针灸医家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古代医家的研究,对近、现代的医家研究相对较少。魏稼、王家骜、王红云分别研究了张仲景的针灸学说、针灸特色及其对针灸学的贡献[36~38],黄晓菁、安贺军、曹中兵等分别研究了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成就、总结了孙思邈对外科灸法的贡献,及其对诸风病的治疗[39~41],严善馀探讨了王国瑞对针灸学的贡献[40],王千怀等总结了王执中对针灸临证方剂的贡献[43],严善馀探讨了窦默针灸学术思想[44],袁宜勤对徐凤的针刺调气说、治病八法说、子午流注针法说、灵龟飞腾八法说等针灸学说展开研究[45],余雪琴、高希言等分别总结了杨继洲对灸法的贡献[46~47],俞昌德等总结了楼英的针灸学术思想[48],袁宜勤等探讨了吴昆的针灸学术思想[49],赵欣纪等总结了近代医家陆瘦燕对针灸学术的贡献[50]。

    与针灸相关的古籍研究除了经典著作如《内经》、《伤寒论》、《针灸甲乙经》外,对金元时期的《标幽赋》以及明代的针灸医籍的研究也比较多。李广钧、白云来、王小平、徐晖分别对《内经》中的经络学说、针灸的时间疗法、针灸调经原理、刺禁展开研究[51~54],刘智斌、薛西林、贺君、訾明杰分别对《伤寒论》的针灸疗法、针灸 应用 特色、针灸的应用规律作了探讨[55~58],李福芝、赵忠顺分别研究了《伤寒论》中针灸在六经病中应用、太阳病桂枝汤证针灸配穴特点[59~60],顾一煌等分析《伤寒论》用灸规律[61]。李素云等对《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的构成特点进行分析 [62],王家骜等探讨了马王堆医书针灸学术成就[63]。张宝文、张胜春、纪军、李戎、刘建民分别研究了《针灸甲乙经》与《太素》互校内容、处方用穴特点、处方配穴的特点、禁针禁灸腧穴、妇科疾病的治疗[64~68]。 冯禾昌通过《太平圣惠方·针经》总结唐代针灸医学特点[69],万文蓉、李万庆分别探讨《千金要方》哮喘选穴配方特点与针灸禁忌[70~71],王天生等探讨了敦煌遗书《灸经图》治疗五劳七伤特点[72]。严善馀总结了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对针灸学的贡献[73]、任玉兰等探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腧穴归经的方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74]。周鹏等总结了《玉龙歌》的针刺治痛特色[75]。王雪苔对金代佚名氏《针经》进行考证[76],苏春梅、杨俊生分别探讨了《标幽赋》的语言特点、对针灸的贡献、学术思想[77~79],严善馀总结了《卫生宝鉴》针灸学术特点[80],韩秀珍、邹敏分别研究了《针灸聚英》的学术思想及其对火针的贡献[81~82],张芙蓉等对《琼瑶发明神书》成书年代及作者考进行考究[83],金亚蓓探讨《奇经八脉考》对奇经理论的贡献[84],肖元春对《针灸集书》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85],王继等探讨杨继洲《针灸大成》四篇“策问”的学术价值[86]。刘立公等总结了张镜的《刺疔捷法》在临床上的经验[87]。武晓冬采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考据学等传统的文献整理和史源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手段,对《存真环中图》进行全面、高效的辑佚和考证[88]。另外,李相昌对朝鲜太医许任的《针灸经验方》进行研究[89]。

    其他方面研究

    1.针灸的通史或各时代的研究

    针灸的通史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是黄龙祥主编的《

29 李 云,查 炜.古代针灸歌赋论痛症[j].黑龙江中医药, 2002,(6):41.

30 韩 红.五官病针灸用穴技法五谈[j].吉林中医药,2006,26 (4):12.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5

[主题词] 宋代;社会背景;针灸学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1-0066-03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宋代是针灸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晋唐以来长期的知识积累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针灸基础理论、临床治疗与实验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针灸学专著以及含有针灸学内容的综合性著作增多,这与北宋社会背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1 政府对针灸学的重视

北宋九位皇帝,除宋英宗赵曙、宋钦宗赵桓外均重视中医学,据《宋史》《宋会要辑稿》《宋刑统》等记载,北宋时期政府颁布的中医药卫生诏令就有200多项比;尤其是宋太宗善艾灸,宋仁宗赵祯喜欢针灸,对针灸学研究的积极意义不可低估。政府组织校勘出版针灸古籍、开展针灸教育、编纂针灸著作、铸造针灸铜人等发展针灸的具体措施,对北宋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1提高医学与医家社会地位

北宋政府重视中医学与针灸学的发展,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医药机构,设置“大夫”“翰林”等医疗官职,等同于文官,这明显提高了医家的社会地位。宋徽宗为了提高中医学的社会地位,于1103年(崇宁二年)诏令在国子监设立“医学”,与太学、武学与律学三学并列,吸收儒生学习中医,造就有文化素养的中医学人才,进一步说明政府对中医学的高度重视。

另外,北宋政府着重文治,重视文仕培养与选拔,积极推行科举制度,大量录用进士。受范仲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影响,不少不愿人仕或不能人仕的文人进入中医学领域,改善了中医队伍结构,使其文化素质及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增强了针灸学研究力量。

1.2校勘出版针灸古籍

北宋政府鉴于许多重要医籍濒临失传,于1057年设置“校正医书局”,集中了掌禹锡、林亿、张洞、苏颂、孙奇、高保衡、孙兆等全国著名学者与医学家校勘古代重要医籍多达30多部,“正其讹谬,补其遗佚,文之重复者削之,事之不伦者缉之”(高保衡等《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序》),并由国子监刻版印刷发行。其中包括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促进了针灸学的普及与流传。

由于受宋代学风的影响,校正医书局的学者们虽然纠正了不少谬误,但在校勘过程中务求其速,常常缺乏众本对校,考据往往表现得过于自信,刻意求新,对针灸古医籍进行重新编次,删改原文,无端增补,误改误注之弊,也给后人学习、研究、整理古医籍留下不少困惑。

1.3 太医局开设针灸专业

北宋政府继承唐代中医教育制度,王安石于1076年改革中医教育,将太医局从太常寺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教育机构;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各专业培养目标、行政设置、学科设置、课程设置、学制和考试、升级、毕业、奖罚等具体措施。太医局设置针灸专业,与大方脉、小方脉、风科等并列,定期招生,材,改变传统师徒相授及自学为主的中医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与针灸人才,这对20世纪中医教育影响巨大。

针灸科必修《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甲乙经》等课程,采取太学的“三舍升试法”:学生分为外舍生(低年级)、内舍生(中年级)、上舍生(高年级),外舍生经月考、年考得升内舍,又经考试得升上舍。分级教学及其考试制度,每月1次私试,每年1次公试,成绩分为优、平、否三等,优良者升为内舍;每年1次会试,及格者升为上舍。还根据学生的品德和技术水平,将上舍分为上、中、下三等。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级针灸人才,规定学生学习期间参加临床实践,轮流为太学、律学、武学的学生及各营将士治病,年终根据每个学生的临床记录考察其成绩,按疗效高低分为上、中、下三等,其失误多者,酌量轻重给予处罚,严重者勒令退学。

1.4组织编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宋初针灸盛行,但历代相传的针灸书籍辗转传抄,差讹错谬甚多,有关经络循行路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腧穴名称繁杂,部位不确,无以为准。因此,宋仁宗诏令著名的针灸学家、尚药奉御王惟一对前代针灸腧穴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充分说明了北宋政府对针灸学的重视程度。王惟一奉旨后,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历代《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有关针灸著述,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加以反复考证、校勘、推敲,订正讹谬,“定偃侧于人形,正分寸于腧募……总汇诸说,勒成三篇”,于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又名《天圣针经》或《图经》。《图经》集宋代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记载腧穴657个,统一了各家之说,使经络循行和腧穴位置客观化、规范化,补充了腧穴的主治作用,增添了新的腧穴(如青灵、厥阴俞、灵台等),充实了针灸学的理论宝库,是继皇甫谧之后对针灸腧穴的又一次总结,是继《针灸甲乙经》之后的又一部针灸巨著,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经络、针灸学术的发展与普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是当时医学生及临床者的必读之书,也是我们现在学习继承和研究发扬祖国针灸学极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刊行之后,王惟一恐其不易保存,日久湮没或传之出现讹谬之处,创造性地将《图经》刻于石碑上,名为“针灸图石壁堂”,放置当时京城开封大相国寺仁济殿内,昭示大众,便于学者观摩,永垂后世。元初迁往北京,由于朝代变更,星移斗转,石刻已“漫灭不完”,字迹模糊难辨,到了明代,竟然把它当作修筑京师城垣的材料,埋入土中,沉睡几百年,直到1971年在北京出土,重见天日,但却不能恢复原貌。

另外,北宋末年宋徽宗组织编写《圣济总录》,虽非针灸专著,然对经穴排列顺序、经络与腧穴关系做了较大调整,不仅将354腧穴全部归属十四经脉,并根据《灵枢・经脉》的记述,依经脉循行方向做了重新编排,对奇经八脉除任督脉以外的六脉所属穴位逐一进行了说明,但尚有部分经穴的排列次序与经脉循行分布不符。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圣济总录》与北宋政府另外编纂的《太平圣惠方・明堂》一起,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经络学说,为统一经穴排列顺序及经穴理论的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奠定基础,对后世影响较大。

1.5铸造针灸铜人

北宋政府为了方便针灸直观教学与治疗,宋仁宗于1027年又命王惟一主持设计铸造立体铜人模型,其铸铜人的意义和作用,正如夏竦所云“去圣浸远,其学难精,虽列在经络,绘之图素,而粉墨易糅,

豕亥多讹……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如案形,复令铜人为式”。王惟一受命后同工匠一起,花费将近1年时间,用精铜铸造等身大铜人两尊,工艺精巧,仪如裸人,身高五尺三寸,其外壳分腹背两面,可以开合,扣起来是一个整体;体内脏腑齐全,体表外面标有经络腧穴及名称,不是用锥刀所刻,而是用一种错金(即镀金)镀写的。体内穴道灌入水银(有人认为是水),外表涂以黄蜡,将所注腧穴名称覆盖,以考核学生或医生的针灸技术;若刺中某个穴位,起针时则水银随针而涌,否则稍许偏斜,则针扎不进也。正如夏竦为《图经》作序中所云,铜人“内分脏腑,旁注谷,井荥所会,孔窍所安,窍而达中,刻题于侧,使观者烂然而第,疑者涣然冰释……肇颁四方……景式万代……”宋仁宗将其视为国宝,令一具置于翰林医官院,一具置于大相国寺仁济殿。靖康之变后,针灸铜人一具流入襄阳,不知所终,另一具也成为宋金议和条件之一被金人掳走。宋以后,历代统治者都视铜人为国宝。蒙古灭金后将针灸铜人运回大都(北京),放在太医院三皇庙中的神机堂内供人们观赏。因铜人出现缺损,1260年元世祖命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对其进行修复,历时5年完成(《元史・方技工艺传》);“洪武初,铜人取入内府,图经尚存”(《大明一统志》),后不知去向。

针灸铜人的铸造成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但表明了我国金属冶炼术有很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开创了针灸模型教学的先河,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成为近代实验针灸学的先躯,它补充了《图经》和石碑的不足,而相映生辉;使多年的纸上图像变成了直观的立体模型,也使针灸考核趋于标准化、统一化,给学习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针灸教学和治疗的效果。铜人设计之精确,铸造之完美,这不仅是中医学史上的一大创造,而且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绝无先例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文化成就。

2 印刷技术对针灸学的影响

北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进步,促使宋代出版业兴盛发达,结束了传统手工刻板的落后局面。国子监印刷出版了大量的《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太平圣惠方・明堂》《圣济总录》等,以及民间刻书作坊也刻印了《针灸资生经》(王执中)、《备急灸法》(闻人耆年)等针灸书籍,从而使更多医家及文人们有机会学习、研究和掌握针灸技术。

3 中朝交流

唐代中朝医药交流频繁,中医著作如《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素问》《黄帝针经》《难经》《脉经》《明堂经》《诸病源候论》《新修本草》《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广利方》等陆续传人朝鲜。两宋时期,中朝医药交往更加广泛,宋真宗、宋徽宗等多次向朝鲜赠送《太平圣惠方》《神医普救方》等,而朝鲜的人参、牛黄、昆布等不断输入中国。由于朝鲜对中医学的高度重视,朝鲜所收藏的中国医书善本较多。1093年朝鲜政府派遣黄宗向北宋政府呈送《黄帝针经》善本9卷,北宋以此为底本重新颁行,使中国失传已久的《黄帝针经》(即今之《灵枢》)得以重见天日,广泛流传。这不但对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研究《内经》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6

三国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左思撰著的《三都赋》,时由文学家皇甫谧作序,张载作注,面世后便广为传播。后来贵族富豪们附庸风雅。也纷纷加入了传抄的行列,结果洛阳街头的纸店供货吃紧,纸张的价格也随之不断上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典故。作序者皇甫谧不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中国最杰出的针灸学家。

皇甫谧(215—282),幼名静,字士安,晚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皇甫谧自幼过继于其叔父,居住在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他年少时顽皮不羁,荒于学业,后得叔母任氏的勤勉与资助,从此猝然忏悔,遂发誓悔过自新,发愤读书,立志成才。他拜同乡席坦为师,后因家贫,只能边耕边读。但他“耿现典籍,忘寝与食”,一生淡泊仕途,清贫自守,曾上书《拜劝论》,辞绝晋武帝司马昭的征召。后得晋武帝赠书一车,自此他益加手不释卷,刻苦研读,并致力于著述。其著有《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与《玄晏春秋》等。

皇甫谧在42岁时身患风痹证,半身不遂,身体极度赢弱。病痛的折磨促使他攻关医学。从此他“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特别是潜心研究针灸医术,并反复在自己身体各部取穴试验,终于治愈了自己的痹证,并于公元259年撰成《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全书总结了晋代以前的针灸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主要取材于《素问》、《灵枢》、《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采用“使事类相以”的归类方法,把散见于各文献中的相类经文归纳在一起,便于研读和应用。

《针灸甲乙经》共12卷,128篇,内容包括腑脏、经路、腧穴、病机、诊断和治疗。书中校正了当时的腧穴穴位654个,记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说明了各种治疗方法。全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和症状等共计800多种。例如书中所分述的热病、头痛、痓、疟、黄胆、寒热病、脾胃病、癫、狂、霍乱、喉痹、耳目口齿病和妇人病等,达到了条分缕析,内容广博的境界。重点阐明了针灸方法和临床禁忌,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使学习者易于掌握。

《针灸甲乙经》还在选穴治疗上论述了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专篇阐述了每日时辰不同与选穴、针刺、补泻方法的关系,这一时间医学理论,至今在临床上仍旧延续应用,并为国际学者所瞩目和借鉴研究。关于针刺操作手法,从理论分析到具体操作要领,均做了比较具体的叙述。例如,在论述持针之姿势和方法时,提示针灸施术者必须全神贯注,审示病人接受治疗前后的神态反应,掌握针刺之浅深、方向、轻重以及事故之预防。对留针时间、艾灸壮数、禁针穴、不能深刺穴等,均做了明确的规定。

本书论及用针灸施治时,提示必须掌握时机,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针刺、艾灸的手法和技术;要求选穴适宜,定穴准确,操作严谨。

《针灸甲乙经》不愧是一部影响中国针灸学发展的划时代医著。对阐述经络理论,统一针灸穴位的位置、名称、取穴法及总结晋以前针灸学的成就,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我国中医针灸专科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医学家王焘论其为“医人之秘室,后之学者,宜遵用之”。至今,《针灸甲乙经》已成为学医者必读的教材。此书也受到了国外针灸医学界的关注,在日本《大宝律令》中明确规定《针灸甲乙经》为必读的医学教科书。

作者皇甫谧被称为“中医针灸学之祖”。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7

【摘要】本文收集整理现今关于针灸取穴的相关文献,并从古代医著、各个历史阶段、某些流派或个人经验、某些病证、某个穴位、结合近现代医学研究等六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展望。

【关键词】取穴 研究方法 综述

针灸取穴正确与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现今针灸取穴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众多,角度多样,现将近年来的取穴研究方法归纳概述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从古代医著提取取穴规律: 陈峰、俞中元、盛燮荪[1]系统分析《内经》,认为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理论作为针灸腧穴配伍伍理论的基础,使得腧穴配伍理论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形成一系列的腧穴配伍方法和常见病的治疗处方和治疗方案。张胜春、赵京生[2]分析《 甲乙经》处方用穴特点,认为病变部位的局部取穴及循经取穴是《甲乙经》中临证选穴的主要规律,并重视特定穴的应用,临床辨证分类细致,强调辨证选穴。曹敏,柯长鸿[3]说到《针灸大成》辨证取穴给后人提供极为珍贵的范例:如循经取穴(阴经或阳经取穴、同名经取穴、表里经取穴)、临证取穴(脏病取门海俞募穴、经络滞选原络交会穴、调整整体用八脉交会穴)、经验效穴与奇穴。

1.2 从各个历史阶段去归纳分析: 裴景春,冯起国,郑利岩等分别按等东汉以前、晋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历史阶段对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进行探讨,得出从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4],针灸处方及其理论由萌芽到形成,晋隋唐时期[5]就是对针灸处方理论不断充实和积累的时期,宋金元时期[6]是针灸处方配穴理论不断发展和处方大量积累的时期,明清时期[7]是针灸处方及其理论成熟完善时期。

1.3 从某些流派或个人经验去探讨: 韩培海等[8]在临床中应用最佳时间针灸法治疗各种痛症,屡有奇效,并认为按时开穴仍需运用中医四诊八纲、脏腑、经络进行辨证论治,才能补虚泻实、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尤亚芳[9]应用平衡一针疗法的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证实腰痛穴有调节神经、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裴改杜[10]运用全息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85例,结果表明此疗法具有取穴少、方便、准确、安全、高等效等优点。王文远等[11]讲到到陆瘦燕在认为经络学说实为针灸学术的主要理论体系,针灸时先明辨疾病所在何部,属何藏何经,有了病所和经络联系的概念后才能处方配穴。

1.4 从某些病证去研究: 王[12]研究了近10年来针灸治疗心绞痛的取穴规律,针灸治疗心纹痛的选穴规律为以心相关的特定穴为主,强调多种特定穴的配合使用,配穴以辨证选穴为主。苏莉,邓柏颖[13]发现针灸治疗痛经所选经脉集中在冲、任脉、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发现述“经络”者少,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的针灸治疗基本原则者更少。

1.5 从单个穴位去研究: 宋贵喜[14]针刺合谷穴并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腰部胀痛症18例,运用全息疗法,斜透第2掌骨腰点,获显效。夏晓菊[15]选用循行于疼痛部位之经脉的郄穴,采用针刺疼痛部位循行经脉之对侧的郄穴之巨刺法,并配合运动针刺疗法,单用郄穴治疗痛证251例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1.6 不同取穴方法之间比较分析 : 张利芳[16]以平衡针治疗组和针刺传统为主作对照,结果第1、第2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也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 李以松等[17]针刺治疗6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治疗组为远端取穴加局部压痛点针刺,远端取穴不刺激局部作疗效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评价指标,探讨局部选穴与远端选穴之间的关系。曾奕、常英[18]以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血管性头痛45例与循经取穴治疗4l例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

1.7 结合近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探究: 刘晶,陈少宗[19]认为传统针灸学以神经节段理论为指导,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经验,针刺镇痛的取穴原则、规律与现代针灸学的取穴原则、规律应当是一致的,即应遵循神经节段理论。王佩,王少荣[20]谈到近四十年来,在中国的针灸、针刺麻醉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的大量事实表明,循经取穴并不是唯一的和普遍适用的取穴原则。根据神经节段理论,分析了《针灸大成》 所记载的经穴主治病症与神经节段的关系,认为按神经节段取穴的规律,在针灸临床实践中从古至今一直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2 小结

目前国内有对痛证取穴规律的文献研究数量众多,其研究角度多从某一流派、某一历史著作、某一历史阶段或是个人临床经验等去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到临床和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但不难看出现今的研究在某些治法如远近结合、辨证取穴等重复较多,且缺乏创新及大的借鉴意义,较少注意取穴规律演变方面的整体把握和其背后理论背景的探讨,而从经络方面论治指导临床工作力度显不够,这些都是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峰,俞中元,盛燮荪.试论《内经》腧穴配伍理论对针灸处方学的贡献.浙江中医药大学报,2008,32(5):655-657

[2] 张夏毅,张天生,王海军等.《内经》择穴配伍组方规律浅探.江苏中医药,2007,39(9):13-14

[3] 曹敏,柯长鸿.浅析杨继洲辨证取穴.江苏中医药2007,38(8):66-67

[4] 裴景春,冯起国,郑利岩等.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探讨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31-32

[5] 裴景春,冯起国.晋隋唐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中医药学报,2001,29(2):49-50

[6] 裴景春.宋金元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中医药学刊,2005,23(6):980-981

[7] 裴景春,冯起国,郑利岩.明清时期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研究.中医药学刊,2001,19(3):263-264

[8] 韩培海,高思山,杨琴.中医时间观与针灸.江西中医药,2008,39(11):8

[9] 尤亚芳.平衡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O例.中国针灸,2003,23(5):281-282

[10] 裴改杜.运用全息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85例.四川中医,2001,19(8):74

[14] 裴改杜.运用全息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85例.四川中医,2001,19(8):74

[15] 夏晓菊.郄穴治疗痛证251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6,16(12):25-26

[16] 张利芳.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168例.中国临床康复,2005,9(41):67-72

[17] 李以松,何淑琴,田从豁(指导).局部、远端取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1):19-22

[18] 曾奕、常英.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治疗血管性头痛45例 ――附循经取穴治疗4l例对照.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6):258

[19] 刘晶,陈少宗.应重视针刺镇痛取穴规律的研究.山东中医药杂志,2007,26(8):543-544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 西医院校;《针灸推拿学》;选修课

针灸推拿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推拿手法、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根据地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通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校自2002年起面向校内不同专业开设《针灸推拿学》的任意选修课课程,收到了良好的反响。现将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的意义

1.1 适应学生掌握实用技术的要求

在目前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针灸推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单独的一门课程。由于中医学本身教学课时极为有限,实际教学中对于针灸推拿等有实践意义的内容仅能一带而过,浅尝辄止。因此,西医院校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学习针灸推拿等传统医学理论和技术。而社会上针灸推拿、拔罐法等非药物疗法的广泛应用,吸引了许多医学院校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因为有兴趣而想学习针灸推拿技术。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正适应了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一定实用技术的要求,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目前,本校每年有200多人报名,远远超过了规定的计划人数。

1.2 促进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

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常不受重视,课时通常偏少,而且由于中医学理论深奥,且多用文言文形式表达,这对于没学过古汉语的西医院校学生来说,普遍感觉枯燥和玄奥,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中医学的教学改革除了改进教学方法外,开设一定的中医学相关选修课程,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本校自2002年起相继开设《中医养生康复学》、《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每次均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实践证明,从学生兴趣出发,从技能培训入手,既能弥补中医学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能拓展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了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改革。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选修学生所属专业的差异

每一期选修课程的学生中,除了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接触过部分中医学知识外,其他各专业学生均未接触过中医学,并且由于学生所属专业不同,以致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构成及学习原因等存在一定差异。而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目的和知识接受能力,给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2 中西医理论差异对学生的影响

选修学生多是感受到目前中医热和针灸推拿热的氛围,抱着对针灸推拿学的神秘感或持想多学一门临床技能的态度来选修本门课程。由于本校是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而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西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部分临床课程(如诊断学、内科学),现代医学生理、疾病的概念已深入脑海,而当面对传统中医理论时,便产生了困惑,无法客观评价。如很多学生生搬硬套地用解剖学知识解读中医学中的脏腑,用现代微生物学知识解释中医学病因,自然影响了课程的学习。

3 教学改革对策

3.1 明确西医院校《针灸推拿学》选修课的定位及教学目标

西医院校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针灸推拿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及临床优势,拓展医学视野,开阔思路,掌握一定的专项技能,而并非将其培养成专业的针灸推拿医师。只有明确了课程的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及授课内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针灸推拿学》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针灸推拿学基本知识和概念;熟悉针灸推拿疗法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常用的针灸推拿操作手法和技能。

转贴于

3.2 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课程的早段需讲授一定的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如经络、腧穴等。理论课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介绍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如经络实质的研究、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研究,介绍某些常用的保健穴位,介绍针灸推拿的具体病例等。另外,根据选修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放在技能培训上,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1-2]。部分理论课也可以放到实训课上,如讲解完手法的操作和动作要领后,教师立即演示,然后观看教学视频,再强调其动作要领,努力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认识。学生在教师简单讲授后即分组进行练习,每个小组配一名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做到耐心细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做到动作熟练而又规范。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针灸推拿疗法的应用,对常见的一些针灸推拿特效病症,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针灸推拿治疗。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使学生亲眼目睹针灸推拿的疗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实践中体会动作要领,加深理解和记忆,巩固强化所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具体操作技能。

另外,根据针灸推拿专业的特点,课程结束时采取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的考核形式,并结合平时的技能实训表现。学生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就能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4 结语

通过多年选修课的教学,笔者体会到,西医院校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使其掌握一定的专项技能,既可以进行自我保健或为他人保健,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机会。

因选修课程的学生专业较杂,很多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中医学知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针灸推拿学》的学习和深入理解。因此,建议学生报名时应该具备一定的中医学基础知识。

针灸推拿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选修人数如太多,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尤其是技能实训课,故应控制学生人数以进行小班化教学。笔者认为,一个班不超过60人,实训课每班不超过30人,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9

针灸推拿专业培养能力 1.具备运用望闻问切及医学诊断方法,对常见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能力;

2.具备运用针灸推拿学理论进行针灸推拿临床医疗和康复理疗保健工作的能力;

3.具备对危重急诊病人进行应急处理和转院前预处理的能力;

4.具备医患沟通能力;

5.具备书写规范医学文件的能力;

6.具备医疗、预防、康复及养生保健的技术应用能力;

7.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方剂知识,具备运用理论和方法进行医学逻辑思维的能力。

针灸推拿专业就业前景 从学历方面看,对于本科学历,一般在县级院;硕士学历的,可以在市级的医院从或事科研工作,除此之外也都可以自己开诊所,英语学习好的话,还可以到国外发展。

针灸推拿应该来说在国外比在国内发展好,人的体质不同,针灸推拿的效果也不同,现在有人发现,针推对白种人比对我们黄种人更有效,所以现在在欧美,备受推崇。针灸推拿现在也是要考证书的,如果能拿到针灸推拿师的证书,应该工作会更好找些。是一个适合个人创业的专业。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10

在各项运动中,一直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维和科学开展观为指点。严密联络本单元实践,“以生为本”,任务勤劳,作风严谨,求真务实。有优越的连合协作精力、贡献精力和效劳认识,任务责任心强。严守纲纪律例,清廉自律,从不以机谋私,从不可贿行贿。

2、学科与专业建立

今年度,在学科建立方面方面,我们除了持续建立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按摩学学科外,在我校申报博士学位受权单元的进程中,我们积极共同,组织供应了很多支撑资料,为我校取得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立单元,做出了应有的奉献。

在黉舍一致组织下,我们与两所附院一同一起申报了国度中医药治理局重点学科。经评审,我院针灸学科被同意为国度中医药治理局重点学科。我自己为国度中医药治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2008年,我院针灸按摩学获国度教育部同意,成为国度教育部特征专业建立点。今年度,我们按方案进行建立,并在全国教育任务钻研会上,引见我们的思绪和做法。

3、实行室建立

本年,在省教育厅科技处和黉舍科技处的鼎力支撑下,我们增强了针灸根底与技能安徽省重点实行室培养基地建立,并初次设立重点实行室开拓基金,吸引校表里针灸研讨者加盟,进一步发扬了重点实行室开放、活动、结合、竞争的效果,也扩展了我校针灸学科的影响。

今年度,我们申报的国度中医药治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行室,已正式取得国度中医药治理局同意,改名为神经生物学(针灸)实行室。

在有关部分的鼎力支撑下,我们还组织申报了20年度中心与当地共建高校特征优势学科实行室项目针灸根底与技能重点实行室,取得专家好评。

4、教育与教研任务

协助分担教育副院长做勤学校教育义务的落实。本年是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我们重点对相关课程《针灸学》进行教育办法与评价机制的变革。在教室教育中添加了PBL教育,完美了构成性评价。

积极鼓舞教员申报教研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针灸按摩学专业临床理论教育治理和基地建立的研讨与理论”被同意为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育研讨项目;《康复医治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原教研项目“医学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育形式研讨与理论”,获校级教育效果三等奖。

自己在行政任务的还,积极承当本科生、研讨生、留学生的教育义务及培育任务,教育任务量丰满。20年,自己所指点的研讨生又取得安徽省优异硕士学位论文。

5、教材建立与课程建立

主编了针灸按摩学专业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09年已正式出书。引荐多名教员辨别担任《针灸医籍选》、《刺法灸法学》、《针灸医治学》、《实行针灸学》、《临床康复学》等教材副主编、编委。省级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针灸学》按方案建立。还主编了特征专业教材《新安医学针灸精髓》。

6、人才培育

积极鼓舞中青年教员在职进修,本院有多名传授在职攻读学位,20年有3人辨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进修,顺畅获得学位证书。有一名教员获教坛精英。还选送多名教员赴国内高校进修进修。如:老传授周逸平亲身率领青年教员和研讨生赴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神经心理实行室,进修中枢微透析技能,展开相关实行研讨。汪克明传授等赴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行室,进修细胞举措电位、神经干举措电位。

7、科研任务

科研任务是办学实力和学术程度的主要标记,与教育任务有互相促进的效果。我们高度注重和积极支撑教员参与各类科研项目标申报,并将课题申报与职称评审及年度津贴发放挂钩。当前,我院承当包罗国度天然基金项目、国度科技部“973”子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均按方案发展顺畅。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上公开拓表论文20余篇。自己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宣布两篇论文。

8、对交际流与协作

本院一向注重对交际流与协作,20年我们招待了智利针灸学会会长HectorMerinoMontt传授率医师调查团一行15人;葡萄牙针灸协会会长Balkrishna师长教师一行,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刘保延传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讨所所长朱兵传授等。

我院专家也屡次参与了国表里针灸学术钻研会,并作大会谈话。我自己就参与了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德国际针灸学术钻研会,并作题为“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讨中的使用与考虑”学术申报。还,多位专家、教员辨别参与了第十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钻研会;全国腧穴使用与研讨学术大会、针灸教育学术钻研会;20年中国针灸年会;“中国针灸高端论坛”(杭州);“973”方案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则及其道理研讨”启动会、报告请示会;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年学术年会、李鼎传授学术思维钻研会;陆瘦燕百年诞辰留念暨陆氏针灸学术经历交流会;灸法效果的根本道理与使用规则学术钻研会;20·广州·针灸与脑科学国际学术会议等。承办或协办了“973”方案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则及其道理研讨”临床研讨培训会、安徽省针灸学会09年会。

9、就业任务

高度注重卒业生就业任务,积极共同党总支和学生任务担任人,多方拓宽就业渠道,还积极调动全院教员参加就业任务,包管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不变在90%以上。

10、参加黉舍50周年庆典任务

我院全体教员积极共同黉舍做好校庆50年庆典有关任务,如:院志的撰写,校友和练习病院的招待等。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11

1丰富临床基础知识的教学手段——引入多媒体教学

目前,除较小比例的针灸学本科生或临床医师外,大多数考取针灸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是来自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只掌握少量基本的针灸学教材知识。因此,使学生尽快熟悉针灸学临床基础知识是带教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通常是指教师按教材内容对相关临床情景进行口头讲述,学生记录笔记的所谓“一书,一嘴,一笔”的形式[2]。因临床教学的时间较少,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通常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长期单调的习惯性教学,也使教师容易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常年讲解完全相同的内容,以至知识老化,与临床实际脱节,失去了研究生临床教学的根本意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形式之一[3]。但在针灸临床教学中,受到教学时长的限制仍鲜有使用。心理学研究显示,单纯的视觉学习或听觉学习,3天后的遗忘率为50%~80%,而将视听结合起来学习,相同时间内遗忘率为18%[4]。因此,本学科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于针灸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活动中,采用包括三位动画穴位图,经络巡行动画演示,专家临床经验演讲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针灸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这些生动多样的表现形式,增加了临床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和丰富性,给临床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此外,对于常见的多媒体幻灯片课件教学形式,科室针对研究生临床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对其内容进行了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临床基础知识教学的目的,并非单纯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今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本学科拥有北京市名老针灸大师贺普仁先生的丰富学术传承经验。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疾病,将老专家诊疗取穴经验和相关医案附于其中,并穿插专家临床治疗的珍贵录像于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针刺疗法对不同疾病的诊疗思路,同时可以学习老专家的针刺及取穴经验[5],为专业学位针灸学研究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所需的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打下重要基础。

2重视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路径教学模式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针灸学的临床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针灸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其如此。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针灸临床教学多以课程、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偏重于教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临床针灸人才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6]。据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鉴》报道,哈佛医学院将应用临床路径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讲课时将临床路径作为教学工具,探讨其中有争议的临床环节,使得临床路径与临床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此法显著提高了实习医师临床动手能力。随着临床路径在国内日趋广泛的应用,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针灸临床教学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改善临床教学忽略临床实践能力的状况,本科室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在医学临床教学中使用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尝试将临床路径引入到针灸临床教学之中,以进一步提高针灸临床教学的效果[7-9]。科室以自主研究制定、由政府颁布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为范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会提前1周向学生提供某一特定疾病(如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路径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先由教师就材料中的重点内容(如疾病诊断、查体和辅助检查特点、鉴别诊断、西医及针刺治疗方法)展开渐进式的提问,确定学生已熟练掌握临床重点内容。随后,由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病房查视病人,模拟临床实际情景: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及阅读辅助检查结果,明确对患者的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最后,由带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补充和纠正,引导学生对模拟练习中存在的不同意见和疑惑展开深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带教教师将按照临床路径内容引导讨论的方向,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应用临床路径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临床问题。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增加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围绕临床路径展开的临床模拟情景联系将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并初步养成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使得临床教学能够区别于课堂教学,真正到达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的针灸临床教学涉及双语教学的较少,有所涉及者也大多停留在第一、二个层次。为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国际交流中的语言要求,达到使用英语思维的水平,我们在针灸临床教学中,通过词汇渗透、中英文双语讲课、小组英文病案讨论和英文演讲等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从第一、第二个层次的机械学习和词汇积累,逐步达到灵活运用和自我表达的第三个层次。此外,我们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每周阅读近期发表的优秀英文学术论文和综述,使得学生逐步熟记和掌握针灸学相关临床专业词汇和语言习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与科室国际留学生进行定期交流。这些从应试型英语教学模式转向实际应用型英语学习模式的探索实践,最终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培养出高学历高素质的、能够确实适应针灸国际交流需求的针灸医师打下重要的基础。

4固本培元——重视中医传统文化教育在临床教学中的地位

包括针灸学在内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从形成到发展、成熟,始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升华,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中医学成为了一门始终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伟大传统医学。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是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和重要概念的基石,而道家、儒家思想在中医养生哲学和医道伦理等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若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则不足以言中医。传统文化作为中医学和针灸学始终的生命力源泉,在优秀临床医生的成长过程中始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科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针对针灸学特有的经络、腧穴、子午流注等概念,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概念和相关的有趣临床医案,为学生详细讲解这些概念的由来、内涵和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使得这些概念对学生不再是生硬的背诵记忆,而成为一个个有故事、有临床意义的立体知识点,并将之相互串联成网络,让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中掌握这些重要概念。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它们与中医学的联系,可以建立学生对针灸学的兴趣和信心,对未来在工作中深入理解和运用中医学术理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在职业生涯中的终身临床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麟鹏 杨颐 孙敬青 刘慧林 王雪飞

针灸医学论文范文12

关键词:针灸 现代针灸

古代的针刺针《灵枢》记载有九针,过去的针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不会是现代的针刺针那么细而尖,但是却与针刀接近,由此想到古代的针刺穴位治疗相当于现代的针刀治疗阳性点,古代的穴位相当于现代针刀治疗的高应力点、压痛点、瘢痕点、肌腱、韧带附着点等等。现代的针灸穴位定位应该是总结的过去的大多数软组织病的高应力点、压痛点、瘢痕点、肌腱、韧带附着点,现代的针刀治疗点大多数应该就是穴位点,现代的针刺治疗就有些失去意义了,或者说收效较小了,因为过去的针应该是指针刀而不是现代的针刺针。

腧穴是构成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现代针灸治疗的治疗点,关于穴位的发现最常见的说法是“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的治病部位。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当身体某一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砭刺、叩击、按摩、针刺、火灸,发现可减轻或消除病痛。”(《针灸学》石学敏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1 )可见腧穴是人们不断的实践经验总结,其定位也是直观可见的体表标志定位,也就是说随着体表标志的改变,穴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现代针灸教材所述穴位几乎全是某一固定点,此为现代针灸的重大错误。

这一错误的根源是腧穴概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更新概念,也没有国际认可的深入明确的腧穴定性定量研究成果,究竟什么样的人体部位才能成为腧穴?这时我们引进了一个诞生不到10年的概念“针刀医学”。

针刀医学是将东方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并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针刀医学原理》 朱汉章 人民卫生出版社)。而针刀的治疗点很多恰恰与针灸的穴位是“同一位置”,但是针刀的治疗点选择并不是依据穴位的定位,而是以针刀治疗疾病的理论为基础定位。(详见《针刀临床治疗学》吴绪平 张天民 中国医药科技)其中多是以中医整体观念阴阳平衡观念为指导结合现代西医解剖学、力学等为基础对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提出新的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来定位针刀治疗点,这种定点更有定性定量的可操作性和客观性,而恰恰是这种现代的定点方法所确定的治疗点竟然多数会与古代腧穴重合。同时关于针刺用的针,《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而由于锻造技术的进步,现代的针刺针多比古代细而尖,主要是为了减轻针刺的痛苦,并不能证明治疗效果有所改善。相比下针刀则更接近于古代的针具,而治疗效果有相当的实验室数据支持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针灸只是延续了古代的腧穴定位和腧穴效用,并没有更新腧穴的概念,也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把针具打造的更精细却没有想到这样的针具是否能更好的解决疾病的根本问题。可以说现代针刺是拿着错误的工具治疗在过去的穴位上而想发挥出过去总结出来的效果。可以说现代针灸是舍本逐末。

下图依次为古代九针、现代针刀、现代针刺针对比: 参考文献

[1] 路玫, 曹大明. 以“担”为纪,浅析针灸学之平衡观[J]. 中国针灸 , 2004,(03)

[2] 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