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测试论文

英语测试论文

时间:2023-03-24 15:47:36

英语测试论文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1

单元测试是针对学生在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后,进行的一次阶段性的检测。它具有知识范围小,知识内容少的特点。所以说如何从语言学的角度在有限的范围内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的程度进行有效地检测,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更者,英语单元测试必须在学生已有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的教学目标起到导向作用。同时,现行英语教材的内容的设计注重了话题、功能、结构、技能和知识相结合的体系,这也必须在单元测试中有所体现。因此,英语单元测试的选题策略是在紧紧地围绕各个单元教学目标和遵从英语语言习得规律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重视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

一、选题要有代表性

在英语教材中,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是为数不少的,包括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型等)和文化知识,也包括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虽然教材有计划地、相对集中地介绍了相关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但是为了检测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后,能否投诸于运用,这就要求命题者在有限的测试题目中容纳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命题者可以提出若干个预选命题方案,然后借助预测测试的结果,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再选出具有重点与非重点、能力与非能力、重点与能力等有代表性的题目。通常情况下,代表性的题目包含重点题、典型题以及综合运用题等,它们可以体现在不同的题型中。但是,命题者不能将语言信息或语言信息的测试的代表性建立在超量(如题目长、生词多)观念上。代表性的题目只有在“抓纲务本”的精神指导下,才能作出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效果,才能体现出语言测试的特点。

二、选题要有针对性

在英语教材中,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体现了“秩序渐进、循环反复”的带有针对性的特点。事实上,对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学生而言,由于学习策略的效度的差异性,学生往往会对一些知识存在理解上或应用上的缺陷或疑惑,所以命题者的选题要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借助于测试的手段观察、发现、探索和研究其自身语言学习上的差异。比如说,当今的中学英语语言测试体系不能体现出学生“说”的能力,所以命题者在选题的过程中,要切合于语用学的实际,参照“任务型”教学活动目标,有意识、有策略地通过单元测试的题型的转变,将“说”的能力测试融于“听”的测试中。这样的单元测试的命题导向就是针对学生之缺,了解学生之愁。还有,命题者要结合教学实际中的学生在平时作业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选编一些“对症下药”的治病题,这也是具有针对性意义的。比如:feellike与wouldlike的用法的差异性就可以成为测试的内容。

三、选题要有灵活性

在英语单元测试中的灵活性是指在一例的题目中容纳了多个知识点或能力点的考察,并训练了学生运用“一题多思”的思维方式。由于当今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于“任务型”和“交际型”的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能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情景中,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完成语言任务的能力;这也就要求测试题目能体现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纵横联系,能检测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测试题灵活性要起到影响试题区分指数的作用,这也就有利于指导教师将来的授课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比如说,完形填空的空白就显示了对两种语言模式(一者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语言模式,另一者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的猜测性语言模式)和一种测试意图(命题者的测试目的),避免了就题论题的俗套。当然,命题的灵活性的特征要体现在与教材关联性上,并不是指“难”、“偏”、“怪”。

四、选题要有科学性

一份高质量的英语单元测试试卷并不是题目的堆砌,而是建立在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的语言信息(包括知识和能力)的检测。它必须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甚至引导未来教学活动的目的。一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在语言知识上要学生追求多方位,在学习能力上对学生讲究多层次。所以在英语单元测试中,以此为基础的单元测试的选题也要体现出以系统性和整体性为内涵的科学性。命题者只有在熟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双重前提下,才可能使试卷将单元测试的内容有效地包容并形成一定的可行性和可信性的效能,才能促进学生通过英语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内容进行控制管理,从而有效地学习。同时,科学性也必须体现在量和数的合理分配上。

五、选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策略

为了让学生加强英语学习的自主性,英语新教材也体现了训练思维的策略,所以英语单元测试也应该体现出英语思维的策略性,如排除法,分析法,比较法等。试题中一定程度地突出解题方法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测试的能力。这些有选择性和弹性的策略,可以避免学生对英语产生“英语的学习就是大量地重复地做题”的错觉,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僵化。这也有助于学生能举一反三地运用英语语言中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进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2

【关键词】英语测试反拨效应理论;大学英语学业测试;英语教师发展;影响

0 引言

大学英语学业测试覆盖面广,考生人数多,是全国高校的一项重大考试。其反拨效应直接影响到测试的构念效度。有鉴于此,对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测试反拨效应理论的培训,使其不仅能够结合教学实际,了解考后教学应改进的环节;而且能够按照现代测试理论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考试制度,观察考试效度,了解社会效应,使考试制度更臻完善,其意义不言自明。

但是,长期以来,为数不少的高校忽视了外语教师语言测试学理论知识的培训,致使考试与教学脱节,考试效度不能保证,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对我校(宁夏大学)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为期四个学期的语言测试知识包括反拨效应理论实践操作的相关培训,对考试命题的原则等方面进行实际把握,并把应用语言测试理论进行试卷分析列入常规的期末大学英语考试工作环节中,旨在验证英语测试学的反拨效应理论对外语教师发展的影响。

1 反拨效应理论背景

考试反拨效应,即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Messick 1989)[1]。

Bailey(1996)曾提出了一个“参与者――过程――结果”反拨效应模式,用于探讨反拨效应的工作机理。其中,“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以及教材设计者和出版者;“过程”指“参与者采取的有助于学习的任何行动”,如教材开发、大纲制订、教学方法的变化、学习和应试策略的采用,等等;“结果”指“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和“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质量” [2]。根据这一模式,测试的性质将首先影响参与者对其教学和学习任务的理解和态度,而这种理解的态度又反过来影响参与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从而影响学习结果。Hughes (1989)[3]建议了七种有助于产生正面的考试效应的方法,如考核希望学生有所提高的能力,扩大考核面和加强考核内容的不可预测性,采用直接测试手段,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考试等。

据此,笔者根据Bailey的考试反拨效应基本模式,结合Hughes提出的方法,重点培训我校大学英语教师对语言测试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反拨效应理论如何在科学研究中的操作。因为它是考试效度的拓展和延伸,关系到考试对社会和教育体系宏观层面上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教学微观层面产生的影响[4]。

2 结果与讨论

2.1 培训前情况介绍

长期以来,学界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教师仅凭经验即可命题测试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无需了解多少专业的语言测试学知识。对于英语考试题目的代表性怎样体现?题目的难易度如何?区分度怎样设计?考试结果如何分析?对教学有何作用等问题不甚了了。致使很多教师凭经验命题,考试偏离了初衷,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和目的。以我校为例,在培训前,大部分教师不仅处于这种对语言测试学理论知识懵懵懂懂的状态,仅凭经验命题考试;而且对如何以测试反拨理论为工具,开展相关教学研究不甚了解,科研论文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数据的支撑。其结果是:不仅没有科学、客观的试题库,而且发表科研论文的几率较低。影响了教学效果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影响了教研论文撰写的有效性和严谨性。因此,极有必要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我校语言测试质量,加大学业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促进大学英语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

2.2 培训内容介绍

据此,从2003年起,我们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师语言测试学理论知识做了三个学期的分批培训。重点教会他们考试的命题原则和如何评估考试分数正态分布情况、综合判断分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对教与学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计算题目难易度、区分度以及考试项目分数的相关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从2013年起,又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题库建设方面的培训,对如何提高考试命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易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命题结束后,我们又请测试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对题库质量进行了检测,建议修改不合格的试题,保证了学业测试的命题质量。

2.3 培训后现状调研

以下对语言测试理论知识培训后的现状做一调研。

2.3.1 考试命题

从2004年起,我们组织熟悉语言测试理论知识的大学英语教师建设期末考试题库,2006年建成该题库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我们在使用中针对存在问题的项目进行了修改,教学质量随之稳步提升。2009年我校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得了优秀等次,并很快步入“211”大学建设的行列。其中,我们大学英语的题库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大学英语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展开,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了电子教案优化设计、双向交互、实时多点交流、数据信息快捷收集等功能[5],旨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测试手段的现代化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从2013年开始,我校利用外研社提供的计算机软件和相关系统,进行了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学业测试的相关改革,把成熟可靠的大学英语题库引进到相关的系统中,实行一个考场多套试卷的做法,降低了学生的作弊机率和押题机率,提高了考试评估的准确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快了考试信息反馈的周期。截止到2016年1月,此项考试已经成为我们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调查表明,此项考试的正面反拨效应大于负面反拨效应,促进了我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和学习。

2.3.2 教学研究

以下是语言测试理论知识培训后我校大学英语教师科学研究情况以及课题立项情况一览表:

表中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间,我校大学英语教师科学研究以及课题立项呈上升趋势。其中,以语言测试为工具,对教学和学习效果进行数据验证和分析,已成为发表相关教研论文的主要手段。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使教学活动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必须建设科学客观的试题库,对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公正的评估。要使教学研究走上正轨,以测试为方法是其必经之途。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传授有利于语言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获取正面的测试反拨效应,以达成英语教学目标,正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Messick S.Validity[A].In Robert L Linn(ed.).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rd ed.) [C].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9,13-103.

[2]Bailey K.M.Working for Washback: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J].Language Testing 1996(13):257-279.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3

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多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英语教育。但是,英语教育的结果却是很不理想,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更是不容乐观,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英语教学整体水平低下。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与外语水平等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英语教师以知识为本,特别注重讲解传授,还属于封闭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许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考试仍然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因此,大多数教师受“为应试而教”的影响,教学上重笔头,轻听说。把英语仅当作知识来传授,只重分数,忽视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缺乏口语练习的机会。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英语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大打折扣。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下的状况,就要改革当前的英语考试模式,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通过评价教育功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初中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依据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说有赖于听读,听说有助于读写,写又可以巩固听说和读。此外,教科书不只是要求学生单纯地、机械地重复语言,而是给学生提供机会结合实际运用语言,开展听说读写活动,以便把书中的词语、句型变成自己的语言机制的组成部分。这样,学生的语言技能才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运用自己有限的语言去应付无法预知的情况;才能通过听读来吸取信息,敢于开谈,传递信息,并通过听说来加速阅读,推动书面表达,交流信息。所以,无论从语言的发展、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还是从用语言交际所采取的形式来看,说的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都显得特别重要。

二、初中英语口语测试的必要性

英语口语测试是整个英语教学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测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正确的导向。二是,教学理论、教学改革影响测试理论与手段的更新,而测试手段和测试形式的变化与改革必将导致教学理论与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初中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开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导向作用。英语口语测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及其应试能力,而且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交际语言,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口语测试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中学英语教学能否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测试与评价的改革。如何进行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口语测试命题与评价,使测试的信度、效度、可行性得到最大的保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讨。

三、初中英语口语测试题型以及形式

1.口试测试的题型

口语测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检测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检测其在真实且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口语测试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朗读

从简写本英文小说或其它合适的材料中选取适当的段落,供考生朗读,但不能选用课文。考生在面对教师朗读之前,有几分钟时间研究一下朗读材料。想要设计合适的朗读测试,最有效的方法是设想现实生活的实际环境,要求考生按这种环境朗读。

(2)对话

①口试教师就考生所朗读的短文内容提出3—5个问题。

②教师提出3—5个问题与考生进行语言交流。内容可涉及考生的个人信息及其它熟悉的话题。可以先提出yes/no问句、反意疑问句,再接着提特殊疑问句。此外,为保持灵活性,最有效的办法是针对范围广泛的主题准备一系列问题。

(3)角色扮演

考生通过抽签方式得到一张卡片,卡片上描述某一特定的情景,可由两个考生或考生与主

考教师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可先准备一至两分钟。

这种测试方法改变了“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创设多种情景让考生提问或做出反应,考查其能否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开始并维持对话或传递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操作中要注意考生的匹配,如水平差异过大,能力强的一方就可能控制交际的主动权,而能力弱的一方容易产生胆怯、自卑的心理,造成交际失败。

(4)图片描述

这是口语测试较为普通的一种方法,既要求考生对图画、地图或示意图进行描述、叙述,也包括对图中内容进行讨论。

①给考生一图片系列,允许其准备几分钟,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要求。命题人应仔细选择测试用的图画,要能控制所需要的基本词汇及句子结构。

②另一种用图片进行测试的方法是:考生和口语教师面前摆有5幅图画,每幅图画只有一个方面与另外4幅有所不同。首先给学生一张带有一个字母(a,b,c,d或e)的卡片,教师不能看见该字母,要求考生描述与字母相对应的图画,然后,教师根据描述内容找出那幅图画。教师要根据考生描述的正确与流利程度、描述所花的时间长短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最后核对卡片。

(5)话题谈论

教师提供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就这个话题展开陈述或表达观点和意见,谈一至两分钟。考生有一分钟的时间做准备,也可做笔记。此项测试考查的不是知识,而是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命题人选择的话题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兴趣及知识水平,并且尽量与上一部分测试内容相关。  (6)小组讨论或辩论

由考生自由组合成3人小组,就熟悉的话题或所读的故事进行讨论或辩论。这种形式考查学生能否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进行辩论,并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考生之间必须有积极的交流,不是一人说一段,另一人再说一大段。

设计口语测试时,不必所有形式都采用,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两至三种。

2.口语测试的形式

(1)直接型口试

直接型口试以口语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为蓝本,通过考生的口头表达来考查其口语能力,具有较高的卷面效度。但是,直接型口试的评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考试过程很难统一标准,信度不高且耗时费力。常见的直接型口试形式有:①由考官面试考生,每次只测试一名考生。②根据考生的语言水平和性格差异,把考生配对成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小组,再让他们对话、扮演角色或讨论某一个话题。

(2)半直接型口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必然是今后语言测试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计算机辅助口试中,可控制的变量相对增加,考试的信度也可以得到保证。但计算机辅助口试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因为,口试的整个过程都被刻录在光盘上,这种口试必须在语言实验室进行,对录音设备要求比较高,不利于在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推广。

为了体现口语测试公平、公正,测试中考官应有笔试记录,对考生的测试内容也应有录音记录或光盘刻录。学校和教师对各年级口语测试应有专门的档案收藏。

四、初中英语口语测试应试策略

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就是检测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检测其在真实且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其中包括对语音、语调、词汇、语速、语感、理解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应不断积累和储备,应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良好习惯。听说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听说训练直接关系到英语口试的成败。因此,平常的口语教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强化语音语调,加大朗读训练

语音语调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发音是否准确、清晰,语调是否自然、流畅,学生朗读时能否恰当地运用意群断句,连读自然、正确。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多听录音或其它音像制品,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听单词辨音,也可以听一些连贯的词组,听短文、对话等,然后要一句一句地模仿。而朗读短文的选读应以学生易接受、好理解的材料为主,要求学生一方面要迅速看懂短文内容,同时对朗读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进行准备,语音、语调只有通过朗读完整的短文才能得以全面的体现。

2.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情景交流,增加语言输入

听和说作为语言交流的两个方面,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一定的听说氛围,只靠闷头学习,很难在听说方面有所收获。因此,要有意识地、积极地营造英语学习环境,以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应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训练,平时尽量让学生用英语参加课堂活动,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与同学进行交流。课外,组织兴趣小组、创办英语角,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在英语氛围中,使学生心情放松、耳濡目染,在娱乐中得到英语听说的训练。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输入,正确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输入不是灌输,要创造良好的物

质环境和心理情境使学生主动地通过听读接受信息,可以用朗读、背诵、复述课文内容的照本训练法;还可以运用课前三分钟的说话法;师生、同桌间的对话法、比赛法等,以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和多样的形式来加强说话训练。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用创造性的教学法思维,将教材内容激活并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真正做到“围绕教材,抛开教材,返回教材,不要教材”,活教活学,学以致用。

英语课程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口语训练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加强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元素。英语口语考试改革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只有完善现行考试制度和改革现行考试模式,在中学阶段增加英语口语测试,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王景和:《英语教学名家谈》,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

3.《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 测试有效性 真实性

0 引言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1980年开始实行以来,在推动我国英语教学水平发展的同时,也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作为一场大规模标准化的考试,有许多学者专家对它的测试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本文就大学英语四级的真实性,分别从三个主要测试部分-听力、阅读和写作-的内容和题型,进行分析与讨论。

1 测试真实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根据巴赫曼和帕尔默(1999)提出的语言测试有效性的模型,测试的有效性包括以下六个要素:信度、效度、真实性、相互作用性、后效作用和可行性。一项测试的总体有效性等于各项要素的总和。

在这个理论里,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语言使用领域(target language use domain,or tlu domain),它指的是非测试情景下的语言使用任务。测试任务反映语言使用领域特点的程度越高,便意味着该测试任务的真实度越高。

在设计一个真实性高的语言测试任务的时候,首先要识别语言使用领域中某一任务的特点,然后选择反映这些特点的测试任务。一个真实性高的语言测试,能够完全反射出真实生活场景中的语言。

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测试真实性浅析

2.1 识别语言使用领域及其特点 根据大纲,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在中国,大学在校生主要是在学术环境中使用英语,如大部分英语课程的课堂活动是用英语进行的:学生听教师的口头指令,提问,回答,做笔记,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讨论,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使用英语教科书,做课后习题,写论文或报告,做试卷等。然而,他们很少在课堂外用英语进行交流,与外国人进行社交的机会也不多。就非学术环境而言,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他们可能在一个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情景下使用英语,如读写邮件、阅读并制定各种说明和表格,或有时与客户进行口头交流等。

由此可以判断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语言使用领域包含两个方面,即学术和非学术的环境。

2.2 听力 在听力方面,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广播节目”。表格1对样卷中听力部分的考试内容和题型进行了分析,以衡量测试任务是否具有真实性。

表格1: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真实性分析 (‘o’ 代表测试任务与语言使用领域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 “x” 代表缺少一致性, “” 代表一致性不确定)。

样卷包括了学生在学术环境中会遇到的讲座(如篇章理解)和对话。虽然日常生活中朋友、夫妻之间用英语进行对话的可能性较低,但对话部分模仿了真实的语言情景,并加入了一些英语口语中常用的表达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使用领域的特点。因此,这一部分的测试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真实性。

然而,听力部分的内容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尽管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功能性的对话,如出借和归还物品(第1题),但是对中国在校大学生来说,主要的语言使用领域却是学术环境下的英语课堂,而朋友之间日常交往发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对话部分中,则很少有内容包含学术环境下的对话,这又恰恰是在校大学生使用英语最频繁的领域。

2.3 阅读与写作 对中国在校大学生来说,第二语言环境是英语相关课程的课堂,他们阅读教科书上各种体裁、题材的文章;他们完成英语课程的作业,如写论文、报告等。此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强调学生应该能够阅读和写作与将来从事职业相关文章,如备忘、通知、邮件、说明、表格、报告、日程安排等。这些题材的文章也应包括在阅读和写作的测试中。

表格2和3对样卷中阅读和写作部分的考试内容进行了分析,衡量测试任务是否具有真实性。

表格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部分真实性分析

表格3: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部分真实性分析

从表格2中可以看出,阅读部分的测试内容的真实性较高。阅读文章的话题涵盖范围广,包括社会学、环境问题和教育,这些话题都有可能在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上看到。此外,学生要求掌握的语言能力也具备较高的真实性。如在语言使用领域中,人们经常需要快速阅读某个材料,以寻找某个特定的信息,而略读和查读这一测试正好符合了这一特点。

表格3显示,写作部分的测试任务详细反映了大学生所应掌握的学术环境中的写作能力,如演讲稿。因此,也体现了一定的真实性。

然而,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在样卷中,无法找到应用类型的阅读材料和写作任务。事实上,非学术环境中常用的应用型阅读文章和写作题材,如备忘、通知、邀请函、邮件、说明书等,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是主要的题材。同时,这些测试要求在考试大纲中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又恰好是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经常会遇到的题材。它们的缺乏,表示测试任务和考试大纲、语言使用领域之间的一致性不高,从而降低了阅读和写作测试的真实性。

4 总结

通过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样卷听力、阅读和写作部分内容和题型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即该考试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这三部分的测试内容和题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语言使用领域的特点,与语言使用领域的一致性较高。然而,也不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阅读与写作部分,测试内容并没有包含非学术环境下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如应用型文章的阅读和写作没有在测试内容中体现出来。至于听力部分,虽然模拟了真实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场景下的对话,但是却缺少对学术环境下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的关注。

参考文献:

[1]bachman,l.f & adrian s.palmer 1996.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bachman,l.f.1999.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5

【关键词】英语口语 教学质量

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多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英语教育。但是,英语教育的结果却是很不理想,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更是不容乐观,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英语教学整体水平低下。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与外语水平等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英语教师以知识为本,特别注重讲解传授,还属于封闭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许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考试仍然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因此,大多数教师受“为应试而教”的影响,教学上重笔头,轻听说。把英语仅当作知识来传授,只重分数,忽视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缺乏口语练习的机会。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英语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大打折扣。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下的状况,就要改革当前的英语考试模式,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通过评价教育功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初中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依据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说有赖于听读,听说有助于读写,写又可以巩固听说和读。此外,教科书不只是要求学生单纯地、机械地重复语言,而是给学生提供机会结合实际运用语言,开展听说读写活动,以便把书中的词语、句型变成自己的语言机制的组成部分。这样,学生的语言技能才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运用自己有限的语言去应付无法预知的情况;才能通过听读来吸取信息,敢于开口交谈,传递信息,并通过听说来加速阅读,推动书面表达,交流信息。所以,无论从语言的发展、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还是从用语言交际所采取的形式来看,说的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都显得特别重要。

二、初中英语口语测试的必要性

英语口语测试是整个英语教学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测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正确的导向。二是,教学理论、教学改革影响测试理论与手段的更新,而测试手段和测试形式的变化与改革必将导致教学理论与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初中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开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导向作用。英语口语测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及其应试能力,而且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交际语言,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口语测试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中学英语教学能否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测试与评价的改革。如何进行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口语测试命题与评价,使测试的信度、效度、可行性得到最大的保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讨。

三、初中英语口语测试题型以及形式

1.口试测试的题型

口语测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检测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检测其在真实且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口语测试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朗读

从简写本英文小说或其它合适的材料中选取适当的段落,供考生朗读,但不能选用课文。考生在面对教师朗读之前,有几分钟时间研究一下朗读材料。想要设计合适的朗读测试,最有效的方法是设想现实生活的实际环境,要求考生按这种环境朗读。

(2)对话

①口试教师就考生所朗读的短文内容提出3—5个问题。

②教师提出3—5个问题与考生进行语言交流。内容可涉及考生的个人信息及其它熟悉的话题。可以先提出Yes/No问句、反意疑问句,再接着提特殊疑问句。此外,为保持灵活性,最有效的办法是针对范围广泛的主题准备一系列问题。

(3)角色扮演

考生通过抽签方式得到一张卡片,卡片上描述某一特定的情景,可由两个考生或考生与主考教师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可先准备一至两分钟。

这种测试方法改变了“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创设多种情景让考生提问或做出反应,考查其能否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开始并维持对话或传递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操作中要注意考生的匹配,如水平差异过大,能力强的一方就可能控制交际的主动权,而能力弱的一方容易产生胆怯、自卑的心理,造成交际失败。

(4)图片描述

这是口语测试较为普通的一种方法,既要求考生对图画、地图或示意图进行描述、叙述,也包括对图中内容进行讨论。

①给考生一图片系列,允许其准备几分钟,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要求。命题人应仔细选择测试用的图画,要能控制所需要的基本词汇及句子结构。

②另一种用图片进行测试的方法是:考生和口语教师面前摆有5幅图画,每幅图画只有一个方面与另外4幅有所不同。首先给学生一张带有一个字母(A,B,C,D或E)的卡片,教师不能看见该字母,要求考生描述与字母相对应的图画,然后,教师根据描述内容找出那幅图画。教师要根据考生描述的正确与流利程度、描述所花的时间长短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最后核对卡片。

(5)话题谈论

教师提供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就这个话题展开陈述或表达观点和意见,谈一至两分钟。考生有一分钟的时间做准备,也可做笔记。此项测试考查的不是知识,而是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命题人选择的话题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兴趣及知识水平,并且尽量与上一部分测试内容相关。

(6)小组讨论或辩论

由考生自由组合成3人小组,就熟悉的话题或所读的故事进行讨论或辩论。这种形式考查学生能否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进行辩论,并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考生之间必须有积极的交流,不是一人说一段,另一人再说一大段。

设计口语测试时,不必所有形式都采用,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两至三种。

2.口语测试的形式

(1)直接型口试

直接型口试以口语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为蓝本,通过考生的口头表达来考查其口语能力,具有较高的卷面效度。但是,直接型口试的评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考试过程很难统一标准,信度不高且耗时费力。常见的直接型口试形式有:①由考官面试考生,每次只测试一名考生。②根据考生的语言水平和性格差异,把考生配对成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小组,再让他们对话、扮演角色或讨论某一个话题。

(2)半直接型口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必然是今后语言测试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计算机辅助口试中,可控制的变量相对增加,考试的信度也可以得到保证。但计算机辅助口试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因为,口试的整个过程都被刻录在光盘上,这种口试必须在语言实验室进行,对录音设备要求比较高,不利于在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推广。为了体现口语测试公平、公正,测试中考官应有笔试记录,对考生的测试内容也应有录音记录或光盘刻录。学校和教师对各年级口语测试应有专门的档案收藏。

四、初中英语口语测试应试策略

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就是检测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检测其在真实且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其中包括对语音、语调、词汇、语速、语感、理解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应不断积累和储备,应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良好习惯。听说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听说训练直接关系到英语口试的成败。因此,平常的口语教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强化语音语调,加大朗读训练

语音语调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发音是否准确、清晰,语调是否自然、流畅,学生朗读时能否恰当地运用意群断句,连读自然、正确。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多听录音或其它音像制品,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听单词辨音,也可以听一些连贯的词组,听短文、对话等,然后要一句一句地模仿。而朗读短文的选读应以学生易接受、好理解的材料为主,要求学生一方面要迅速看懂短文内容,同时对朗读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进行准备,语音、语调只有通过朗读完整的短文才能得以全面的体现。

2.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情景交流,增加语言输入

听和说作为语言交流的两个方面,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一定的听说氛围,只靠闷头学习,很难在听说方面有所收获。因此,要有意识地、积极地营造英语学习环境,以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应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训练,平时尽量让学生用英语参加课堂活动,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与同学进行交流。课外,组织兴趣小组、创办英语角,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在英语氛围中,使学生心情放松、耳濡目染,在娱乐中得到英语听说的训练。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输入,正确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输入不是灌输,要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情境使学生主动地通过听读接受信息,可以用朗读、背诵、复述课文内容的照本训练法;还可以运用课前三分钟的说话法;师生、同桌间的对话法、比赛法等,以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和多样的形式来加强说话训练。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用创造性的教学法思维,将教材内容激活并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真正做到“围绕教材,抛开教材,返回教材,不要教材”,活教活学,学以致用。

英语课程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口语训练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加强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元素。英语口语考试改革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只有完善现行考试制度和改革现行考试模式,在中学阶段增加英语口语测试,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王景和:《英语教学名家谈》,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

3.《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6

    【摘要】高考英语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反拨作用,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写作能力培养目标,关键在于使高考英语写作能力测试在测试层次、测试形式、话题知识等方面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相呼应,从而实现高考英语写作能力测试的正向反拨作用,使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沿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设立的目标前进。

    【关键词】写作能力测试  课标  呼应

    原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把高中英语写作简单地定义为“100字或10句式的情景表达”(《修订大纲》,2001: 7 ),提供情景的形式为图表、图画、提纲和短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 年)(以下简称《标准》)对英语写作进行了重新要求,这个要求是对应于高中英语课程结构中的四个级别(六级、七级、八级、九级)的写作技能目标提出的,并就如何评价写作技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高考是中学教学指挥棒,对中学的教学影响有着巨大的反拨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未来,要使《标准》中写作能力目标得以实现,改革现存高考英语写作能力测试,使之与新课程标准相呼应至为关键,本文拟就高考英语写作能力测试如何在形式、层级、内容等方面与《标准》的呼应进行探讨。

    一、写作能力测试层次的呼应

    《标准》中的高中英语课程结构把高中英语课程结构分为六、七、八、九四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写作能力目标。那么高考英语最高应该测到哪一级写作技能目标呢?或者说,高考英语写作能力测试的最高标准是什么?这可以从分析《标准》中有关写作能力的要求和写作测试理论两方面得出结论。

    根据《标准》的要求,高考英语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应该达到八级写作技能目标,即: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因为在《标准》中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中明确提出,国家英语课程主张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级为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为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尽管英语第 6-8 模块构成的八级属于选修课程,但是“所有学校应保证开设模块 6-8”,可以看出,无论从课程开设要求,还是对高中的教学基本目标要求,第八级写作能力目标都是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所以,从《标准》的要求方面看,八级写作技能目标应该是高考写作能力测试应该达到的目标。

    根据 J.B.Heaton 对写作能力测试级别的分类,八级写作技能目标在高考写作中也是比较合适的。作为高考考生主体的高中毕业生在英语水平上属于中级水平,高考也是中级水平的英语测试。Heaton 在《英语测试》引用了某大型的英语测试机构的测试文件来描述中级英语写作能力测试的要求,根据这个文件,对中级水平的英语写作能力测试类型为:书信,日记,明信片,指导(guide),说明(set of instruction);对中级写作能力标准的要求为:语法、词汇、拼写准确,虽有少数错误但不影响交际;字迹可认;使用一般性的语言进行清楚得体的表达;能使主题和论点进行有机联系(Accurate grammar,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though possibly with some mistakes which don't destroy communication;handwriting generally legible;expression clear and appropriate, using a fair range of language;able to link themes and points coherently.)。《标准》中八级英语写作技能目标是把写作的文体类型和写作应该达到的标准综合起来进行描述的。把这个目标与Heaton 的描述进行比较,虽然在写作类型上略有不同,但在写作标准上大体上是一致的。因此,根据国外考试理论,高考写作能力测试以《标准》中的八级目标为依据也是合理的。

    高考英语考试写作能力测试的命题应该以八级写作目标为依据,在写作能力层次要求上,只能以八级写作能力目标为最高目标,而不能超出这个目标。如果高考对写作能力的要求高出这个目标,就可能导致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脱离教材的实际,求新求高,偏离《课标》。    

    二、写作测试形式的呼应

    从写作能力测试的形式上来看,在目前的分省命题政策下,除少数省市以外(如 2005 年的湖南卷、上海卷),绝大多数省市高考英语试卷中对写作能力的测试都采取了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这种写作能力考查形式自 1991 年出现至今,没有大的变动。在《标准》中,对终结性评价中的写作评价形式是这样建议的:短文写作(日记、小故事等);实用性写作(卡片、信件、说明、留言、填写表格等);图文信息转换(图表描述、信息解读、写配图说明);接续完成文段;写电子邮件等。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7

【关键词】口语水平测试;社会需要;口语教学

一、口语测试的理论基础

口语测试是一种直接测试(direct test),即通过直接的方式让考生在测试中直接地表现出所要测试的语言能力。科学和理想的语言测试应当包括口语测试。英语口语测试是对学生进行英语综合能力测试中最直接的方式,是检测学生语言输出的重要手段。语言教学不能缺少口语教学。为此,在我校实行口语测试是与促进提供英语教学息息相关的。

二、口语测试的社会环境基础

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多元文化趋势的发展,引发了全国各行各业学习英语的热情,口语教学日益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大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在社会中沟通,在国际大环境下学会更好交流。社会语言学家Hymes在1972 年首先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使得口语教学得到了理论支持。迎合社会需要,口语测试成为英语水平测试的重要环节。取得我国主流口语测试的证书,对于一些行业来说是必须品,对于部分学生和职场人员来说,是通行证。比如,含金量高的就是人事部的CATTI3级和2级,还有就是上海初中高级口译。人事部的更难,但全国通用,上海的只在沿海城市认可度较高。

三、口语测试的社会现状

目前的主流口语测试证书如下:英语四、六级口语证,商务英语口语证书 ,国家英语口语证书,国际英语口语证(CELS),口译证书(初级口译,中级口译和高级口译)。

社会上的口语测试,主要是如下:三一口语测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商务英语测试,一般都是在上海和北京考,比如说中级口译,高级口译。

雅思,托福,GRE等国外英语测试中,对口语测试则给与相当高的权重。

四、我校口语教学与测试现状,须解决的问题

我校是综合性较强的艺术类院校,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本就较一般高等院校要低,学生面临就业压力,须过四、六级,这使他们偏爱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即使运用了当代的多媒体手段,也是为笔试服务,加之课程设置并没有给与足够的时间,口语教学则完全让位于应试性较强的听力教学。

鉴于以上所述的社会大环境,为解决学生的口语水平问题,扭转英语教学现状,我校建立能与社会接轨的英语口语测试模式成为必要。通过测试实验与研究,证明口语测试在我校实行的可行性,并期待将这一成果应用于英语教学,改变传统模式导向的哑巴英语。我校外语系几位老师特申报了科研项目,成立了英语口语测试研究小组,旨在建立与社会接轨的我校口语测试体系模型。

五、研究总体设计和实施过程

从本校工商系随机选取60名学生,为期一年,跟踪进行口语测试实验,并做了口语测试信度与效度的研究,因关系到教师工作量的问题,我们尤其对口语评分制度进行了研究。

研究小组首先制定了口语测试的方案和实行办法,采纳的考试形式基本与四级考试中的口语测试相同。每一组考试都由4名学生参加。

考试目的:①检验学生对微语言技能和常规技能的掌握程度。②能力范畴:首次考试目的是测试初级口语能力;后期实验则是考中、高级口语能力,应变技能的比例增加;③正确描述考试对象:把握考试难度、考试内容针对性、公正性等。考生是在校学生,考题就多涉及学校生活、学习情况之类的话题;④直接口试:符合社会上的主流考试形式,也能为学生所接受。⑤考试题型:口试的考试任务,话题选考生平时熟悉的,使学生言之有物。题型多样,尽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考生的口语能力。⑥考官考前培训:考官是保证口试信度的关键。考官都是本校相关的任课老师,考前进行了相关的培训。⑦口语考试的评分方法采用两种:整体评分法和分析评分法。考场有两位老师,一位主考,采用整体评分法,另一位老师采用分析评分法,备有等级评分表,确保评分的公允性和效率性兼顾。研究成果和结论: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在我校进行大规模英语口语测试是可行的,测试接近合理的信度和效度。在评分方法的研究表明,分析法和整体评分法的结果差异几乎可以忽略。

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盼望设计出明确的口语能力大纲。包括评分标准、语言功能项目、考试形式、信息输入方式(如文字、图片、图表或者录音等)、评分标准描述等。

参考文献:

[1]王杰.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现状及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3(4)

[2]高丙梁.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研究热点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研究,2008(1)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8

[关键词]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效度;专门用途英语测试;阅读测试

一、引言

自1978年以来,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政府对英语的教与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以下简称职称英语考试)是由国家人事部于1999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一项部级英语考试。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该考试才能获得其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对这样一项与职称挂钩的全国范围内的英语考试进行质量调查和分析,不仅对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及单位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也将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现有的职称英语考试共分三个专业类别:综合类、理工类和卫生类,每个专业类别的考试各分A、B、c三个等级。该考试重点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文首先需要详细论述专门用途英语测试、阅读测试以及效度、信度等测试质量标准的有关文献资料,在此理论基础上对职称英语考试进行效度研究。

2.1专门用途英语测试

与专门用途英语或专用英语(EnglishfDrSpecificPurposes:ESP)相对的是通用英语(EnglishforGeoeral;EGP),两者的区别纵乎在于目的不同——是“专用”还是“通用”。但事实上,用相对的概念来区分专用英语和通用英语必然会导致两者的界线不明。Hutchinson和waters(2002:53)明确指出,区分两者的不是目的的不同而是对目的的意识,也就是对学习者需求的意识(theawaremeasoftheneed)。其实,早在1980年Robinson就认为,对学习者需求的注意(attentiontotheneedsoftheleamer)肯定是。专用英语“定义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这种对目的或需求的意识决定了专门用途英语测试考查的是应试者使用语言实现其专门目的的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很明显,应试者的需求不同,他(她)所应具备的交际能力也相应的不同,那么,专用英语测试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任何一次测试都应是为需求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应试者专门设计的。测试的设计者的最初工作必须是对应试者的语言交际需求。或称目语真实使用情况(Targetlangungeuse)进行分祈和确定。然后测试内容(包括语域、语体、主题、语言技能等)、测试任务、评分标准的确定都应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测试的整个设计过程需要语言专家和专用英语使用领域的专家之间的密切合作。

2.2阅读测试

阅读是一个过程,例如,Hedge(2002)将阅读过程描述为一个有目的的(purpossful)、阅读材料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intemctive)、读者对阅读材料作出评价的(critical)过程。阅读也可以被看作是这一过程的结果——理解,例如,Nuttall(2002)强调,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从阅读材料中获得意义(makesenseofthetext)。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对这个过程进行测试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而对其结果进行考查则容易得多(A1-deroen,2000:3—7)在考查阅读理解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阅读是有目的的活动,测试者应考查读者为了达到阅读目的对阅读材料是否有充分的理解(adeqllaleunde—tanding);二是不同读者的背景知识会有差异,不同的知识系统与阅读材料相互作用以及不同读者作出自己评价的过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测试者应认识到可能有一种以上的理懈是可以接受的。

在影响阅读测试的诸多因素中。有三个主要因素:阋读技能、阋读材料2.3测试质量标准B”hmaIl和Palmer(1999)从六个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如何评估测试质量,这六大质量标准是: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互动性(intersctiveness)、冲击(impact)、实用性(practicality)。其中,信度和效度是保证测试质量的两个主要的标准。

信度是考试分数的基本质量,如果测试成绩具有稳定性,那么这样的测试是有信度的。具体地说,同样的考试或平行卷考试对同样的应试者分两次进行,如果两次考试的分数接近,考试是有信度的,但如果两次的分数相差太大,考试就缺乏信度。效度强调的是考试分数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测试者的测试目的。也就是说,如果测试的内容与测试者想要测试的内容不一致时,这个考试的效度是低的,甚至是没有效度的。Bachman和Palmer(1999:23)认为,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设计出对路的考试内容是关键,在此基础上应尽可能地提高测试信度。

三、分析与评价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认为,对职称英语考试进行效度研究实际上主要是具体分析考试内容是否反映了应试者的目的语真实使用情况。尤其是他们的阅读需求。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对它的评价也不可忽视。

3.1分析

笔者参照职称英语考试大纲,从近几年的试卷中具体了解到了考试内容和任务:职称英语考试中的不同专业的区分在于阅读材料的不同,不同的等级表示阅读材料的难度和阅读量的大小,而其它方面的设计是一样的。

3.1.1效度

职称英语考试重点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不分专业、不分等级考查相同能力的做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现行的阅读考试:

a.阅读技能

根据职称英语考试大纲。应试者应具备六种阅读技能。如果这反映了应试者的实际需求。那就意味着参加各级各类考试的人员在现实生活中所需求的阅读技能是完全一样的,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b.阅读材料

不同专业、不同等级的职称英语考试所选择的阅读材料是不同的,但是这些材料也不能完全反映出应试者平时使用英语的真实情况。笔者发现了以下凡个问题:

问题1.阅读材料在试卷上的呈现方式体现不出文章类型,如书籍、杂志、报纸、文件、信函或电子邮件等;

问题2.阅读材料中插有某些英语词汇的汉语解释;

问题3.职称英语考试要求应试者能够理解本专业或一般的英语书面材料,因此选择了一些主题与专业相关的文章,但是笔者细读内容之后发现,这些文章大多写的是科普知识,明显与应试者的真实阅读情境不符。

其实。这个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考试只分三个专业类别,所选的阅读材料不可能太专业化。

c.阅读任务

职称英语考试有六个题型:词汇选项、阅读判断、概括大意与完成句子、阅读理解、补全短文和完形填空。而在现实生活中,应试者不大可能会碰到第一、第五、第六种阅读任务。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答题方式:应试者从头到尾只需选择就行。首先,这种测试方式不符合现实。而且选择题存在助“猜”的潜势,可能考查不出真正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各级各类的职称英语考试全是以60为及格分数,这个统一的分数线无法反映出不同行业中的不同等级的应试者在真实语言情境中完成蒯读任务时所需的不同程度。

3.1.2信度

因为笔者不可能对相同的应试者进行两次同样的职称英语考试或平行卷考试,所以这里对信度的分析中,笔者将重点放在评分标准上。职称英语考试中全部是客观题,这就决定了评分的客观性,整个评分过程丝毫不会受到阅卷者主观判断的影响,得出的分数应该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3.2评价

职称英语考试分类别、分等级,从表面上来看,设计者是考虑了应试者实际需求的,而且客观的评分过程也可能使考试有比较高的信度。但是,上面笔者所进行的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分析已经说明了该考试的效度比较低,因此,该测试手段质量不高、意义不大。

四、建议

职称英语考试的设计者有必要采取一些有力措施提高测试的效度,但同时也不可忽视信度。设计者要开发真实考试模式,真正测到想要测的能力。能从考试结果中了解和预测应试者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能力。显然。

对应试者的语言交际需求的分析是关键,这样的需求分析需要设计者、应试者、该领域的专家等的参与。

在这里,笔者就现行的阅读考试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

a.设计者应尽可能充分建考虑应试者不同的阅读需求,这样的需求分析在每次考试之前都要进行,因为应试者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本文中。由于有限的水平和能力,笔者未能对阅读文章的难度进行分析。实际上,文章的难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mderson(2000:74)指出。在很多情况下,难度并不能够被绝对地确定下来,测试者可以从应试者的目的语使用情境中选择真实的阅读材料。

b.选取的阅读材料要真实,设计者不必在文中提供汉语解释,因为应试者可以使用词典。设计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考试时间的长短。

c.测试中的阅读任务要尽可能地真实。不过,要测试情境与真实情境相一致是相当困难的,对此,Robin(1980:79)通过引用波哥大研讨会(BogotaSemimr)报告中的内容提出,这种任务型语言测试的操作可以是非正式的——在真实生活中,让考查对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得到测试。

d.应试者应有机会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态度。主观题的存在要求评分标准的制定要准确、细致,阅读考试的评分标准的制定应围绕所测的阅读能力,面非写作能力,笔者甚至认为。应试者也可用自己的母语来回答主观题。此外,对阅卷者的培训和监督一定要严格。当然,为了提高信度,客观题也许可以不要放完全排除。设计者可以采取措施阻止”猜“的行为,如选错答案比不选答案扣分要多。

上文中提到过职称英语考试只分三个专业类别,有些闯题是不可避免的。笔者感觉到,如果划分的专业越多,考试的效度就可能越高。其实,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测试只能是为一个应试者而设计的,因为每一个人的语言真实使用情境都是不尽相同的。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9

关键词: 任务语言教学法 语言测试 高职英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关于任务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的研究逐渐增多,这种“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1]越来越引起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注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2];《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也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然而,在高职英语教学领域,由于相应测试手段的不足,使TBLT的应用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本文拟从TBLT的角度,结合现代测试理论,对高职英语测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基于任务的高职英语测试改革设想,以期抛砖引玉。

1.理论基础

1.1任务语言教学法的特征。

TBLT将交际意义表达作为任务的核心,重视任务完成的结果,但又不放弃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强调的是语言应用的真实性。

Nunan[4]总结了TBLT的主要特征:(1)重视用目的语交际;(2)在学习环境引进真实文本;(3)提供机会让学生不仅重视语言,而且重视学习过程;(4)学生的个人经验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5)将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结合起来。

1.2语言测试的评价标准。

要评估语言测试的质量,通常从效度、信度、区分度和反拨作用等四个标准来衡量。

(1)效度(Validity):效度是指一项测试满足其预期测试意图的程度,要求测试的目标明确,并有足够有效的手段去达成目标。

(2)信度(Reliability):信度指测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不论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场合,也不论谁来评卷,学生的成绩应保持稳定一致。

(3)区分度(Discrimination):区分度是对学生成绩的区分程度,难度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区分度的降低,不同的测试对区分度的要求会有所不同。

(4)反拨作用(Backwash effect):反拨作用即测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好的反拨作用能有效反映教与学中的问题,帮助或引导师生改进教学或学习方法;不好的反拨作用则对教与学产生不好的影响。

2.高职英语测试现状分析

2.1测试目标定位尚待明确。

高职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就业教育,这一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多数属于地方性或行业性的职业院校,直接服务于地方或行业就业岗位。全国各高职院校在学生来源、专业设置、就业需求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英语教学也就具有地区或行业的差异性。然而,目前还明显缺乏针对这种差异的差别化的测试模式。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简称PRETCO)是在高职院校中普及度较高的英语测试,其“全国一张卷”的统考模式与满足高职英语教学个性化的需求本身就是矛盾的。如何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来明确定位测试目标,成为了一个难题。

2.2测试方法重形式而轻意义。

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考试被赋予了过多的意义。各类规范的选拔考试或水平考试往往重视的是最终的成绩,这符合教育主管部门的期望,也被教师和学生所习惯。高职英语测试似乎承袭了这种惯例,注重试题的客观准确,以取得好分数作为“指挥棒”。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实际需求往往容易被忽略。以PRETCO为例,其题型分布如下表所示:

PRETCO的测试项目及其题型

虽然客观题型具有评分简单(答案唯一)、覆盖面广、针对性强、信度高等优点,然而“多数客观性测试只要求受试者打钩、填涂字母、画圈等,再加上不少的猜测因素,无法测量考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5]。PRECTO的客观题型比例高达73%,显然难以真正达到“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3]的目的。

2.3测试反拨作用存在不足。

统一的规范化的测试对贯彻执行《基本要求》当然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测试设计的不足,存在重信度轻效度的现象,客观上又会造成一定不利的反拨作用。一方面,高职英语教师出于就业岗位的需要,在英语教学尤其是职业英语教学时,常会采用偏重交际意义的任务驱动法教学,从而出现教学重意义、测试重形式的怪现象;另一方面,在教师把过级率作为教学目标和学生把过级作为学习目标的驱使下,也可能造成教师偏向应试教学(怎么考就怎么教)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简单化(怎么考就怎么学),阻碍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2.4基于任务的测试设计不够充分。

高职英语教学是就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基础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这和TBLT所提倡的以实际交际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法完全吻合。在PRECTO的测试项目中,可以看得出基于任务的构思,例如占总分35%的阅读理解题,其选材全部与科技或经济活动有关,且冠之以TASK之名;写作题往往是书信、通知等应用文写作。

但是,按TBLT的要求,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的中心要素是交际性和真实性。一方面,要求“考生承担的所有任务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用的交际活动”[6],从相互关联的项目中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对任务的素材强调取自真实场景,而非为考试而专门设计编辑的文字。从这些方面看,目前的测试模式人为编辑的痕迹偏重,离有效的任务型测试仍有相当距离。

2.5语言能力的测试不够全面。

基于任务的测试要求在目前主流的测试方法下,操作起来似乎颇有难度。首先,强调个人竞争的测试从考场纪律上就已经杜绝了合作完成任务的可能;其次,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是常见的真实工作场景,也是《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但高职生的考场上词典常常是被禁止使用的;最后,出于组织考测试的方便和对测试信度的考虑,主观题的比例很容易被压缩,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得不到测试和检验。

3.基于任务的测试改革设想

3.1明确高职英语测试目的。

设计或改革一种测试模式,首先要明确测试目的。高职英语测试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高职英语教学的需要,服从于就业岗位的需求。由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地区、行业甚至学校间的差异较大,统一的规范化的测试必然要向水平测试倾斜。任何测试都应该有其依据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教学大纲,也可以是考试大纲。无论从高职现行的《基本要求》还是社会实际需求来看,将TBLT适当地运用到教学中都是教学方法的进步,而基于任务的测试改革也势在必行,对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也就是真实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的考核应该成为高职英语测试的主要目的。

3.2减少多项选择题,提高测试效度。

测试效度和信度是衡量测试质量的基本指标,有效的语言测试是由有效的语言观决定的。例如20世纪40年代所形成的结构主义语言观认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成分所构成的一套形式结构、一套符号系统,学语言就是获得操作语言这一套符号系统的技能[7](P11)。这一语言观对由此产生的分离式测试影响巨大,它也影响到高职英语测试之中,其体现就是分离式测试的题型(客观题型)占统治地位。上世纪70年代初,Hymes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概念,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认为“知晓一门语言不仅仅要知晓它的语法规则,而且还要知晓包括将语言和交际情景相联系的特有文化使用规则(即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7](P15)。其测试观以测试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强调测试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use)情况,而非语言的准确形式(usage)――语法和词法的使用情况。测试重点是考查学生完成某个交际任务的能力,而非某个语言技能或某个语言点的掌握情况[8]。因此,有效的测试要求测试的题型应尽可能采用主观题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客观题型侧重考核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主观题型侧重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高职英语测试的目的对交际任务的侧重可以看出,主观题型的使用能更好地达到考核目标。为更好地考查大学本科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出台的TEM4和TEM8的考试大纲修订版中,已将主观题型比例分别提高到35%和45%[9]。相比之下,PRECTCO的主观题型的比例只占27%,明显偏低。因此适当提高主观题型的比例以提高测试效度是必要的,而“词形变换”等过分重视形式而不是意义,过分强调准确的题型应尽可能压缩甚至取消。

3.3导入真实的任务设计。

叶燕妮[10]将真实性在任务型语言测试中的体现分为四类:(1)测试材料的真实性;(2)测试任务的真实性;(3)交际场景的真实性;(4)结果评价的真实性。

对高职英语测试而言,所使用的测试材料应该来自于真实世界,使用真实的语言,如听力材料应是职业场景的对话录音,而不是外教在录音棚的朗读。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任务的目的和各项目的关联,交待明确,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写封信或描述一幅图表。交际场景应以实际工作场景为主,当然也应包含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在任务难度上要有循序渐进的设计,使其测试结果不仅仅体现为分数,更能体现考生的实际应用水平。

由于高职考生专业的差异,其熟悉或擅长的领域会有较大的区别。在设计任务时,除了有共性的日常交际和业务活动外,对于专业特征明显的任务,应该提出有代表性的多种领域供考生选择,从而避免一张试卷考所有人的尴尬。

4.结语

TBLT在高职英语教学领域是一种教学创新,结合职业场景,导入真实的交际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基于任务的高职英语测试改革是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潮流,满足就业需求的有益尝试。实施过程也许还有难度,比如真实的任务设计还很难做到完美。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高职英语测试改革必将为评价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9):364-3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Nunan,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 Ltd.,1991:279.

[5]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4.

[6]Carroll,J.B.Testing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M].London:Permagon Press,1980:11.

[7]陈晓扣.TEM-4客观试题效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8]Heaton,J.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ch Press,2000:19-20.

[9]丁黎明.主、客观测试对英语专业教学反拨效应辨析[J].外语学刊,2009,(1):140-142.

[10]叶燕妮.任务型语言测试的交际性与真实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7):99-101.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10

论文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英语口语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标准化测试形式及其作用也受到更多关注和探讨。计算机辅助的英语口语测试形式被尝试性地应用于多种英语口试中。本文详细描述了青岛某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口试机考的全过程,重点分析了机辅英语口试的优势所在,并提出了其不足之处,以期为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口语教授与学习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1]语言学习的宗旨是掌握在社会语言场景中轻松有效交际的能力。语言测试成为衡量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评价手段,对语言学习存在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即测试对语言教学和学习具有“反拨作用(washback)”[2]。科学公正的测试是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充分发挥其反拨的正面作用,使语言习得者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把握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也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此相反,如果测试方法只重语言的输入,忽视语言的输出,在考试内容方面题型设置不合理,评分标准不明确,考试缺乏信度、效度,口语测试反拨作用的消极方面就会凸显,导致口语教学效果较差,无法调动学习者习得口语的积极性,难以达到语言学习的交际目的。因此,评析口语测试形式,探究更为有效的口语测试手段对口语教学至关重要。

2.英语口语测试方式简述

英语口语测试方式大致分为直接型口试和间接型口试两类。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直接型口语测试的实证及理论研究,如刘润清的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研究及文秋芳的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研究。在直接型口试理论的指导之下,面试被广泛应用于雅思口语考试(ieltts)、托福(toefl)口语考试,以及全国大学英语竞赛口语测试等国内外大型英语口语考试中。随着考生不断更多,直接型口试对监考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未解决这一难题,自2004年以来,以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为主要测试模式的间接型口试研究呈上升趋势,如蔡基刚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口语测试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研究[3];孙元春的机助与面试英语口语测试中学生焦虑度对比分析与研究。在实践中,机辅口语测试逐渐被应用于国内大型英语口试如英语专业四级、八级口试、大学英语四级、六级口语测试等。

2.1直接型口试

直接型口试被称为面试口试,是指考官和被试者面对面地交谈,在考试结束时考官根据被试者的表现马上给出分数。口试题型通常包含一个或几个主题,考官就某个主题提问;评分方式有两种,即整体评分法和分项评分法。整体评分法是指考官根据考生在口试交流中的整体表现打一个综合分;分项评分法则是对考生的语音语调、表达流利程度,以及有无内容等具体项目分别打分,各项分数相加为考生的口语测试成绩。直接型口试是考官与被试者的双向交流,面试在形式上比较真实、自然。其缺点是耗时耗力,且评分的结果主观性较强,信度较低,因此难以改变口语测试的消极反拨作用。

2.2间接型口试

间接型口试指借助于辅助设备或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口语测试,扩大考试规模,实行考评分离,如录音口试等。录音口试要求考生根据试卷上的指令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口头回答,考试过程被全部录音,考试结束后上交录音带,考官根据其录音资料进行打分。最初的录音口试采用录音机设备、纸质试卷形式考试,考生需要根据试卷上的文字要求进行口语考试。由于录音测试中考生需花费时间阅读试卷要求和考试内容,缺乏真实交流,并且录音的清晰度无法保证,因此测试成绩的可信度不高。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作为录音口试的方式之一,将高科技引入考试的管理与实施,由计算机发出指令,考生只需要认真听清要求,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口语作答。考试过程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克服了传统的录音口试的弱点,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进一步公平客观地对考生的口语水平进行了评价,极大地促进了考试质量的提高,从而带动了口语教学有针对性的改革,发挥了口语测试积极方面的反拨作用。

3.英语专业四级(tem4)机辅口试过程

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语考试经过五年的试点之后,自1999年已经在全国进行了推广。该口试重点考查考生对英语语言形式、语言内容、交际规则三大方面的口语习得水平。考试最初采用传统的录音口试的方式。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发展,测试者研究实施了通过计算机模拟交谈和其他口语任务的真实场景交际情形,为考生提供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刺激。本文以2011年青岛某高校的英语专业四级口试过程为例,研究分析机辅口试的优缺点,以期推动英语口语教学改革。

3.1tem4机辅口试形式

2011年英语专业四级口试于笔试结束一个月后举行,研究对象(青岛某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被安排在学校语言实验室里进行口语考试。考生根据准考证号顺序两人一组,配对入座。考试利用newclass语言学习系统中的测试软件,交替进行单双轨录音。考试开始后,考生需要根据计算机指令做出应答,在考查其口语能力的同时兼顾了听力能力的测试。正式考试之前,监考教师通过播放模拟试题进行最终试机,一方面确定考试工具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使考生预先进入口试环境,为考生发挥真实口语水平做好准备。

3.2 tem4机辅口试题型

考试题目来自英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寄发的试题光盘。根据《高校英语专业4级口试大纲(2008年版)》的要求,考试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复述故事(retelling a story)要求考生听一段大约300个英文单词的英语故事,听完两遍之后,立即开始复述,无准备时间。复述时间为3分钟。听故事的过程中,考生可以记笔记;即席讲话(talking on a given topic)。需要考生独自进行3分钟的陈述,陈述的话题一般与复述故事的主题相关联,准备时间为3分钟;交谈(role-playing)。要求考生根据所规定的角色和情景对话,发表对某个问题的不同看法,阐述各自的观点。考生准备3分钟,交谈4分钟,准备期间不允许讨论。整场考试时间约25分钟,既考查学生的语音语调和基本语法技能(如第一部分),又考查他们的语言连贯能力(第二部分),还设置了模拟真实交际场景,测试了考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语言能力,基本涵盖了语言测试的功能性、交互性、情境性与综合性的目的[4]。

3.3 tem4机辅口试送评过程

tem4口语测试结束后,监考教师需要将每位考生的录音文件名改成该考生的准考证号,一一对应。之后将所有考生的录音文件存盘寄到指定评分点进行成绩评定。根据《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口试大纲》规定,口试成绩分为优秀(90~100)、良好(80~89)、合格(60~79)与不合格(0~59)四个等级。针对三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实行分项评分,对考生的语音语调及语法进行总体评价。

4.机辅英语口试的优势及其不足

计算机辅助英语口试的优势在专业四级口语考试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首先,机辅使大规模口试在短时间内完成成为可能。随着近几年来对英语口语的重视,各种各样的英语口试应运而生,大到雅思口语考试、英语专业四级、八级口试、大学生英语竞赛口试等全国乃至全球性考试,小到大学英语期末口语教学评估。相对于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口语测试,机辅口试可以降低教师在口试监考上的劳动强度,在时间和人力上解决了举行大规模口试的问题。其次,机辅口试减少了学生等待考试的焦虑程度。机辅测试给考生提供了同时考试的场所,减少了考生在等待过程中的焦虑。同时,机辅口试的题型设置更灵活,综合性较强,更能全面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分项评分和综合评分相结合的评分方式,更能公平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口语水平,考试可信度较高。

机辅口试有其目前无法克服的缺点。一是对设备要求较高。机辅口语考试中,考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所有语言活动都需要经过录音,因此对计算机的放音及录音设备有较高的要求。二是缺少情感交流,面对计算机进行口头表达时,很多考生考试焦虑较大。与面试相比,机辅口试缺乏人文关怀,无法从考官鼓励的眼神和微笑中缓解考试过程中的紧张感,因此,在交流畅通程度方面,机辅环境带来的焦虑要远大于面试中的焦虑,不能使考生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口语水平[5]。三是考试结果的可信度仍需提高。基于考试任务的特殊性,各个考点对考试安排和录放过程不尽相同,缺少严格、统一的监控和约束制度,考试的外在环境缺少可信度。另外,在考试结束后,计算机不能自动生成带有考生准确信息的文件,需要监考教师将每位考生的录音文件进行改名在此过程中,一些人为因素可能会导致信息输入的失误,形成不可逆的结果。

5.结语

口语测试是语言测试中最能直接探测考生语言表现,也是主观性最强的部分[6]。英语口语测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计算机辅助英语口语测试减少了人力物力的耗费,使大规模英语口试具有了可行性;经过严密论证的机辅口试题型能更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口语能力,测试信度较传统的测试方式高出很多,测试结果能够发挥测试的积极的反驳作用,从而指导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由于计算机辅助的口试环境缺少情感交流,因此给考生带来较多考试焦虑情绪。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致力于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考试过程,使考生产生交际动力,从而使其自如地发挥真实水平。同时,如何创建严格有序的考试环境和准确无误的送审方式,也需要研究者与一线教学人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alderson,j.c,&wall,d.does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1993(2).

[3]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口语测试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研究[j].外语界,2005(4).

[4]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11

摘要:英语语言测试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时期,交际语言能力测试体现了人们对语言本质认识上的突破,代表着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测试类型;理论模式;发展趋向

1 英语语言测试的类型

1.1 根据英语语言测试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以选拔人才为目的,测量考生语言应用的熟练程度,它不以某一课程或教学大纲为依据,如美国的托福(TOFEL)、英国的雅思(IELTS)、我国的高考英语(NMET),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6);②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旨在测量学生在学习一门语言课程或参加某种语言培训之后所达到的语言应用的熟练程度,通常以相应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如期中、期末及毕业考试;③潜能测试(aptitude test):类似智商测试,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学习某种语言的潜能以选拔语言类专业人才;④诊断性测试(diagnostic test):常以小测验或单元测验的形式对阶段性教学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1.2 根据英语测试形式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①分离式测试(discrete-point test):侧重考查语音、词汇、语法等单项语言知识,主要题型有词汇、语法填空。每一道题只涉及一个语言点是其典型特征,曾被认为是最公平、最客观的测试;②综合式测试(integrative test):重点考查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同一道题中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分析、逻辑推理及文化背景知识等多种层面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常用题型有多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

2 英语语言测试的理论发展

2.1 第一时期:科学前时期(Pre-scientific Language Testing)。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语言测试统称为科学前时期。18世纪英国剑桥大学的荣誉学位考试(Cambridge Tripos)被认为标志着语言测试形式的正式确立。这一时期的测试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测试方法以短文写作和翻译为主,测试结果评价全凭考官的主观判断,教师对于什么是语言没有科学的认识,只是把语言当作一门知识体系在教,因此可以说,科学前时期的测试既缺乏科学性又缺乏系统性,是语言测试发展的雏形时期。

2.2 第二时期: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模式(Psychometric-structural Testing)。20世纪4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盛行,以Skinner为代表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语言行为是对一连串语言符号系统的刺激的反应过程,学习语言就是要获得操作这套符 号系统的技能。受其影响,以美国语言学家Bloomfield、Fries和Lado等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开始用直接成份分析法把语言分解为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语法知识与结构进行描述,测试方面则采用分离式测试法把语言分解成读、写、听多项技能进行。这一时期的语言教学主要采用直接法、听说法和认知法,教学重点也从知识转变为技能。

2.3 第三时期:心理语言的社会语言学模式(Psycho-sociolinguistic Testing)。随着人们对语言本质认识的逐渐深入,结构主义语言观受到了挑战。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转换生成语法学家Chomsky继承和发展了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笛卡尔等人的心灵主义理论,在彻底否定行为主义语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能力(1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观点,认为语言能力并非一种处事能力,甚至也不是一种组织句子和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是某种远比语言本身抽象的一套知识体系。针对Chomsky抽象的语言能力观,以美国人类学教授Hymes为代表的社会语言学家在70年代初进一步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观点,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和交际性。

2.4 第四时期:交际语言能力模式(Communicative Testing)。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普及,交际语言能力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Canale和Swain对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概念,认为交际能力还应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及至90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家L.F.Bachman在综合各家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交际能力的内涵,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交际语言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模式。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它是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部分组成。Bachman还特别强调,测试时要把涉及交际的语言与非语言能力各种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测试。该模式所倡导的交际测试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把语言能力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重视语言在具体交际环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在测试中重视口语,在教学中则把听、说放在读、写之前加以强调;而且认为,语言行为是即时表现,交际结果存在多种可能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语言测试与教学过程中语言应用的真实性与得体性重于语言知识的准确性。

3 三种测试模式的综合比较

3.1 结构主义倡导的分离式测试法因为可以在有限的卷面中覆盖大量的语言点,尤其是其客观评分标准避免了阅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而一直备受青睐;其局限性在于,为考查结构而编制的试题往往因忽视语境而导致高分低能现象。事实上,分离式测试主要测量的是学生的语言知识,而不是语言能力。虽然备受争议,但设计科学的多项选择题无疑有助于大规模标准化测试、机器阅卷。目前在很多交际测试中仍可限制性地使用此题型,特别是测试阅读和听力时。

3.2 社会语言学模式的综合测试法把语言能力看作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主张在同一试题中全面评价考生的语言总体水平,其测试方式更接近语言应用的实际过程,具有客观性强、信度高、容量大、批阅快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等优点,但也存在如命题困难、易于猜题等弊端。

3.3 交际测试法则重视语言行为的交际性、得体性及流利程度而非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尤其强调测试语境的真实性和针对性。以上比较显示,三种测试模式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国内外语教学和测试并不纯粹属于哪一种模式,而是两种或三种模式的综合利用。

下面的图表有助于对这三种语言测试模式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比较:

4 英语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

在英语语言测试方面呈现出测试形式多元化的趋势:从重语言形式转向重视语言应用,从测试个别技能转向测试多项技能,从客观题一统天下转向主观题大量增加,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估转向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从分离式测试转向综合式测试,从间接测试转向直接测试、直接测验语言的应用、强调情境的真实性、提倡以任务为基础的测试,从测量假设的语言项目转向测试真实的语言应用,从以测试设计者为中心到注意研究测试方法及被试特征对测试行为的影响,从只看答卷结果到注意研究受试者的答题过程,从纸笔测试到机助测试及结合最新电子技术开发智能型电子评分及测试系统。

无论英语测试还是教学,面向全体考生,根据不同能力、不同需求的考生设计难度不同的试卷,适应社会需要是各类英语测试应遵守的核心原则。随着交际教学法的普及,以考核受试者语言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交际语言能力测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它改变了语言能力就是语法能力的局限的英语语言观,深化了人们对英语语言本质的认知,拓宽了英语语言研究的视野,为英语语言测试提供了比较科学的理论基础,也代表了现代英语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具有影响力的里程碑式的测试模式”。显然,交际语言能力测试已经成为语言能力测试和考试效度评估的理论依据或参照框架之一,当前国内外影响较大的考试如CET、PETS、IELTS、BEC,便是交际语言能力测试的产物。可以预见,交际语言能力测试已经并将在英语语言测试与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结语:深入研究国外测试理论,对我们的测试与教学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毕竟中西方国情不同,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异。因此,从自身的语言教学如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出发,加强英语语言测试学相关理论研究,在研究、借鉴国外测试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测试体系。

参考文献

[1] Bachman,L.F.Fo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of Language Testing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Bailey,K.M.Learning about Language Assessment:Dilemmas,Decisions and Direction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 Spolsky,B. Measured Word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4] 李华田,补爱华.语言测试与外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5] 韩宝成.语言测试 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6] 李筱菊.语言测试 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7] 陶百强.世界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J].基础英语教育,2004,(9)

[8]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9] 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口试测试;反拨作用

一、口语考试的意义与反拔效用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上有了重大转变,即在教学上从传统的强调语法、侧重阅读转向注意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也对语言考试形式和方法产生了很大影响。测试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称为反拔效应(backlash or washback)对于外语测试对教学和学生的影响的研究已进行了十多年。

因此,测试既为教学服务, 又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backwash),这种反拨作用或有益于教学,或妨碍教学。 尽可能地对正常教学产生有益的反拨作用是语言测试的主要目的。 总的来讲,主要从四个方面的问题探讨:反拔效应的存在、作用机理、性质、减少负面效应,提高正面效应的方法。反拔效应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测试、促进教与学。 Alderson & Walls 1993 提出了以下反效应的假设,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测试会影响教学和学习;测试会影响教师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测试会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程度和深度、速度和顺序。Alderson &Walls 主要从教师―学生、 学习―教学两个方面和两个角度提出研究思路 。 Alderson & HampLyon 提出反拔效应还受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即测试会对不同的学生、教师产生不同程度和类别的反拔效应。

二、提高测试正面反拔效应

主要效应为:

测试要培养能力――测试覆盖面要广、使用直接测试、使用参考尺度参考、使学生和教师了解测试、必要时向教师提供协助。

提高测试正面反拔效应的四个方面――语言学习目标;测试的真实性;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自我评价;测试结果的反馈。

测试是否具有正面反拔效应的八个标准――测试参与者是否了解测试的目的和测试结果的用途;测试结果的反馈是否清楚、详尽、及时;测试参与者是否认为测试结果公正、可信;测试是否测到课程计划的教学内容;测试是否基于明确的目标和目的;测试是否基于正确的理论原则;测试是否使用真实的语篇和测试任务;测试参与者是否进行自我评估。

三、对英语口语测试的看法和建议

笔者以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为例,就该校2011级普通班期末口语考试的题目内容和考试形式进行分析:口语试卷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体验英语》的所学课文中选出一段所学课文的段落大声朗读分数占 30%,目的是考察学生,单词句子的发音,语音、语调准确度;第二部分根据所读的段落提问。 分数占 30%,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听力理解,思维判断能力和应用所学英语进行组织, 回答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根据课外的话题自由发挥, 回答问题的能力, 分数占40%。 科学合理的测试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拔效应。考试形式采用的是面对面测试 (face toface test),即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形式。 考试结束后,教师当场评定成绩。 口语考试占期末考试的20%。根据以上讨论的口语测试的原则,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据学生的普遍反应, 认为口语考试作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测试的一部分,是对学生和教师,教与学两个方面起到了正面反拔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都对于英语口语加强了重视的程度。

2、该让学生了解测试的目的和测试结果的用途,并将测试结果清楚、详尽、及时地反馈给学生。

3、应加强大学英语口试的测试题型和考察方式的交际性,口语测试的交互本质(interactivenature)应更加鲜明地突出出来。根据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设计原则,考生将置身于真实的交际语境中完成具体的任务。所谓真实语境(realistic-context),指考试任务必须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情景相适合,应体现他们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可能遇到的活动如,让考生描述所生活的地方、讨论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就一般话题表明态度等, 使考生有话可说,从而尽可能地表现其语言能力。

四、结语

具有正面反拔效应的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口语考试的实行必将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以课程目的为基础的成绩考试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 举行大规模的直接面试型考试基本上是可行的。将口试添加到英语测试中, 将会带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和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口语测试既考察了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又考察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加强对英语口语测试的研究, 可以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使它服务于教学,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 , Palmer A 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Arthur Hughes.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Alderson J.C.D Walls. Does Washback Exist [J] Applied Linguistics,19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