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印刷工程论文

印刷工程论文

时间:2023-01-20 06:26:15

印刷工程论文

印刷工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印刷工艺;印刷技术;印刷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99-02

印刷工艺是平面设计专业中一门集摄影、美术、工艺、电脑软件、硬件科技及环保技术的课程。印刷工艺包括印前、印刷和印后工艺的三大版块内容,其相互之间的前后关系及教学方法成为了本文研究的方向。

一、印刷工艺课程的现状

第一,印刷设备不断更新与换代,使得印刷理论需要不断更新;第二,课程讲解停留在理论和计算机模拟阶段,印刷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只能成为空想;第三,传统枯燥的理论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度;第四,学生实践环节的成就感缺失。

二、印刷技术与印刷艺术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1.教学顺序的调整。印刷工艺的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照常规教学步骤,从印前技术到印刷技术再到印后工艺的顺序进行讲解。而本文研究发现,在不懂印刷技术和印后工艺的情况下进行印前制作只是空想,因为毫无根据,艺术设计也落不到实处。因此,将印后工艺设置在课程开始前面部分是一次新的尝试。首先,一个优秀的印刷品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烫金工艺,在课程开始前进行展现可以调动学生强大的好奇心。因为只有主动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让他们从现状中找原因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种启发式学习的开始。不仅如此,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实物来进行拆分思考,可以借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互联网资源进行了解和开拓学习,使学生从兴趣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课程的设置来解决问题。

2.从个案中讲解印刷理论。①胶印工艺。印刷工艺课程的理论部分完全靠PPT的讲解是行不通的,因此精装书籍印刷、包装印刷、精装礼盒印刷等成了现成的教学案例。通过对印刷品的了解可以引出有关印刷理论的基本知识,比如:通过印刷品是看不到网点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点放大镜让学生了解印刷的真实现象,通过网点的构成引导学生推理出印版的制作,而对于印版与网点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存在的一大疑点。可将重大疑点通过实际的实验器材来指导学生完成理解,比如借鉴传统菲林片的概念来讲解印版的制作流程,同时也要介绍最新的CTP制版技术,这样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印刷品的印刷流程和工艺,以便重点让学生掌握印刷的图像处理及文字处理的基本问题。对于拼版的制作及流程可以在此章节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到拼版的流程、颜色的设置、出血线的考虑、纸张的尺寸等问题。②丝网印刷工艺。丝网印刷工艺既能解决印刷理论基础又能满足学生对印刷的好奇心。因为丝网印刷的印刷范围特别广,油墨的选择范围也非常广泛,从水粉颜料、丙烯颜料到普通油墨和特俗防水油墨等。而承印物的材料从普通纸张到特种纸的印刷,再到特殊材质的印刷,如:塑料、薄膜、有机玻璃、木材、金属、棉麻类等都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进行,而学生对此项实验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将绘制过的一些插图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完成衣服图案的设计与印刷。除此以外,UV的油墨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去展现,因此对于市面上的一些UV印刷成品的效果,学生也就很容易能掌握。在这个章节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实验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范围,同时激发学生利用丝网印刷工艺进行艺术创意设计,这个环节的理论及实验部分成为了本章节的重点。③覆膜和双裱工艺。任何印刷的成品,封面和外包装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无论是书籍还是包装封面都是需要通过覆膜的方式进行保护的,同时为了加厚其封面就会采用双裱的工艺,让封面和外包装更加厚实。学生在这个章节中很容易能够理解覆膜和双裱的概念,需要强调的是双裱在包装工艺中的重要性,因为许多厚实的包装成品,学生在理解印刷的时候会产生疑惑,例如木板、双灰板的印刷是如何实现的。因此了解了双裱工艺,学生就很自然的从中获得了感悟,同时,借此工艺学生能够尽情发挥自身的创意特点,将不同的材质进行双裱合成为具有个性的装饰封面或是包装封面。④模切工艺。模切工艺是印刷后的一种成型工艺,他可以把印刷品不要的部分通过刀模的工艺将飞边去掉,同时能批量模切出一些异形的或者是一些点的图案,如图:左上图中没有通过任何印刷,仅仅是就通过模切工艺和击凸工艺制成的一个具有个性的名片;左下图仅仅通过模切的形式做出了一张立体贺卡;中图通过点状刀模片切出了动植物的轮廓图形,使得模切工艺不仅仅是完成模切轮廓的功能;右图就是一本完全通过模切工艺创作的一本艺术类图书。通过类似的样例观看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到模切的概念,比如一些立体的书籍,手撕折页,异形的贺卡等,仅仅利用模切就可以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来。⑤烫金工艺和击凸工艺。烫金工艺和击凸工艺可以作为一个章节的实验进行讲解,之所以将二者放在一起是因为烫金和击凸可以通过相同的设备和物料完成。首先还是通过样例的观看来了解烫金的艺术效果,使得学生明白烫金和击凸工艺的使用范围和效果样式,通过大量的烫金和击凸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烫金工艺的流程和工艺,督促学生通过自主的形式完成烫金工艺和击凸的艺术效果,使得学生能熟练掌握烫金的文件要求和烫金版的制作工艺以及烫金纸与承印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而烫金和击凸工艺是整个印后工艺中最出彩的一种工艺。熟练的掌握烫金纸和承印物在转印过程中的温度、力度和时间之间的配合是关系到最终成品的效果。因此,熟练地掌握烫金技术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借烫金工艺发挥学生印刷创作的想象和创意是最终目标。⑥激光雕刻工艺。激光雕刻技术是印刷工艺技术中另一项非常出彩的工艺形式。学生必须了解雕刻的运用范围和使用效果。激光雕刻的材质范围非常广泛,如:木材、纸张、金属等不同的特殊材质都可以进行雕刻。时常会在一些高档画册和礼盒的包装封面上运用雕刻工艺,其主要功能是加强成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让学生了解印刷工艺提升产品价值的真正含义。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激光雕刻的技术完成印刷艺术创作的创新与实践练习。

3.回到设计原点进行印刷创作。将所有的印刷工艺和技术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之后,使学生重新回到设计的原点进行再创作,因为只有全面掌握了印刷的理论和技术以后才能进行具有目的性的艺术设计创作。在此环节的课程设置中,学生将围绕一本印刷书籍的作业展开练习,首先可以从整体书籍的规划进行创意,从装帧形式到书籍封面再到书内的每一页的印刷形式都可以进行艺术化处理。从装帧上来讲,学生通过印刷工艺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线装、胶装、环状、骑马钉装及其他特殊装订形式,学生在此环节中可以通过自己来完成装帧工艺。从书籍封面的印刷设计来看,指导学生要学以致用,灵活地运用烫金、击凸、镂空、雕刻、丝印等艺术效果进行艺术创作。书籍的内页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工艺效果,例如选用何种纸张、运用哪一种印刷工艺已成为书籍印刷的重点训练内容,学生可以将之前学习的印刷工艺进行梳理,同时在梳理的过程中得出自己设计的创新点,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印刷工艺与印刷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印刷工艺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的渗透法,而促使学生独立完成印刷艺术创作的根本问题在于掌握基本的印刷工艺理论,并能灵活运用印刷工艺技术,能够独立策划印刷工艺与技术的完美创作。

参考文献:

印刷工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工艺落后 管理落后 技术人才 劳动强度 法律保障 校企合作

Abstrct:Labor productivity of print enterprises in northeast of China is very low because of lagged technique and disqualified diathesis of employees. In this paper, from my point of view, the causes of lack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analyzed in both aspects of administration of print enterprises and technician training.

Keywords: lagged technique; lagged administration; technical talent; labor intensity; law ensure; college-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由于种种原因,东北各省的传统包装、书刊印刷业近期处于较不景气的状态,而广告印刷业的发展也没有达到与现代商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速度。纠其原因,除地理位置等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还有劳动生产率低和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的因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企业缺乏有效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和可靠的生产管理体制。

在东北,年产值几千万元就可以算比较大的印刷企业了,它们是东北印刷包装业的主体,也是本文的分析和讨论的对象。

一、东北印刷企业的人才现状

在东北印刷企业中受过印刷专业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印刷企业的技术骨干多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印刷专业教育的工人。很难相信的一个例证是,一个年产值几千万的印刷企业,当印刷机需要维修时,印刷机长和车间主任却都读不懂零件上面几个简单的英文字母。

总体来看,东北印刷企业的人才基本现状是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而受过印刷专业教育的人材更是极度缺乏。

二、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真正原因

为弄清楚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真正原因,我们首先对在辽沈地区印刷企业中的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下表是各类印刷专业毕业生工资的基本情况。

我们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的统计表中所谓A、B类高职是这样一个概念,由于发展的历史不同,实事上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A类高职这类学校的前身多半是中专(或技校)层次的学校。其特点为:有较深厚操作训练的教学传统,在学生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以设备操作为主线。

B类高职这类学校的前身多半是大专层次的院校。其特点为:有较深厚的学术分为,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所占比例较高,学生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较好,有发展潜力,但实训教学环节略显不足。

从我们的统计表上反映的情况来看,在北方印刷企业中各类印刷专业毕业生的工资相对于其它行业的技术人员并不低。

那么,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缺乏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缺少培养印刷工艺类人才的学校呢?通过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是否定的。截止到现在,全国除老牌的几个印刷工程本科专业外,几乎每省都有本科院校开设的印刷工程专业,而高职高专的印刷技术专业则更多。那么,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人材现状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通过近几年我对东北(特别是沈阳地区)大、中型印刷企业调查后发现,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1.东北印刷企业多半没有科学的企业管理系统,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缺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东北,印刷企业间的竞争一直是无序和非理性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印刷品的竞争力只看价格是否低,很少把提高产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在此背景下,决大多数印刷企业没有正常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没有能够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团队。一般企业多采用增大劳动强度或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维持印刷企业的生存。在东北的印刷厂中,员工需要没日没夜的上班,即使是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一周一般也要上六天班,而且这六天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在机台上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是,一周白班,一周夜班,每天也要工作12个小时,没有休息,只有倒班。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印刷企业多半为民营性质,工人(或职员)的生存竞争很残酷,常会发生新来的大学生受排挤的情况,因此,印刷类专业的毕业生真正在印刷企业就业的很少。印刷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原本的就业方向应该是印刷企业,但有一统计,某老牌印刷工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两年后在印刷企业工作的不到毕业生总数的20%。实际上印刷工程本科生从事的工作主要并不是在印刷厂里,他(她)们大部分从事的都是和印刷相关的行业,比如销售、网络、出版社等等较为轻松的工作。

客观的讲,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其优势在于综合素质高,善于思考、学习和理解新技术,能够较快的接受新工艺。但由于企业生存理念的问题,印刷企业内缺少技术及相关管理岗位。在东北,印刷企业中的大学生多半只能或在劳动强度大的纯体力岗位,或在非技术的管理岗位上就业。印刷工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北方印刷企业的生产方式及管理现状间的矛盾是造成北方的印刷企业缺少印刷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在东北的印刷企业中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无法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在东北绝大多数印刷企业中,传授专业技术一直还保持着口传心授的方法。而这种传授技术方法的致命缺点是周期长且缺乏系统性,这也是在东北印刷企业中新技术推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客观上讲,现在东北地区许多印刷企业已经感受到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想培养一些有专业基础的大学生。但由于企业中缺乏科学的管理系统和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对新入职的大学生既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也没有好的导师来带他们。近两年,沈阳地区许多印刷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生产计划部门,也吸收了一些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运行的结果多半不十分理想。其实,这种失败的原因很简单,由于企业管理者自己都对生产计划部门具体职能和管理规律缺少了解,没有好的指导者也没有相关技术规范,让大学生们自己去摸索,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部门的运行效果可想而知。而这类失败的负面影响是企业认为大学生没有作为,而大学生的感觉则是怀才不遇,这一恶性循环是使学生无法成长为印刷企业的技术骨干,甚至改行的重要原因。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北方的许多企业可以多向外资印刷企业、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型印刷企业去学习,在一个有合理人才培养系统的现代印刷企业中,学生在每个岗位都应该有榜样可以学习,遇到问题有前辈们可以咨询,同时也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证,这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少走很多弯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3. 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的另一原因是在东北的印刷企业中,技术人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政策和法律的基本保证。虽然现在国家有相关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但在传统民营企业中,由于没有独立的工会作为监督机构,国家在此方面也缺少力度,现在北方很多印刷企业员工的权益没有基本保障,这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劳动时间与收益不成比例,老板随意安排员工加班却很少给加班费。工人的工伤、生病缺少合理合法的治疗和保障等。此情况近期虽有改进的趋势,但还很不够,这种生存环境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讲是一般是难以接受的。

三、东北印刷企业要振兴,高职毕业生理应成为主力军

以上我们对造成东北印刷企业专业人材极度缺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那么,阻碍东北印刷企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问题的解决方案又是什么呢?

为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对东北地区印刷企业的人才结构进行了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东北印刷企业主要有这样四个用工来源,1、印刷工程本科生;2、高职高专毕业生;3、中职毕业生;4、社会。

下表是我们对若干印刷院校(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的结果。由于中职毕业生在印刷企业的岗位以操作类岗位为主,故我们仅列出了印刷工程本科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自从国家取消印刷工艺硕士学位以后,印刷工程本科便是印刷行业的最高学历。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印刷工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北方印刷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现状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至少在近期,印刷工程本科生在东北印刷企业中生存空间难有大的拓展。在沈阳地区,现在工作在印刷企业的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不过只有数十人。

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的情况则不同,他们即具有一定印刷专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面向生产一线的基本素质和心理准备。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定印刷技术专业理论的高职高专生近期将成为振兴东北印刷业的中坚力量。

四、印刷专业的高职教育任重道远

印刷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印刷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其主要特征为:

(1)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和计算机印前设计和图文处理已成为印前领域的基本技术。

(2)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被广泛采用。

(3)在印刷和后期加工方面越来越多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和质量检测技术。

印刷是一门综合了众多学科的应用技术, 印刷技术专业教学的特点是:

(1)涉及的相关理论多而杂。

(2)学生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规范多且周期较长。

(3)实验和实训设备种类多且昂贵。

大力发展印刷技术的高职教育,有两个问题是需要用心解决的,其一是印刷专业理论基础教学问题,其二是印刷工艺实训问题。

对具有一定历史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讲,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问题一般不难解决,但印刷工艺训练问题的解决却绝非易事。为解决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做法是:

(1)提早开设专业课,尽可能发挥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好,学校教学系统性、专业性强的特点。

(2)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践体系和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提倡“按需教学”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单项技能。

(3)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多年的印刷专业教学,我们的经验是,校企合作是决定高职高专印刷技术专业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因为许多印刷工艺技术主要应该是在企业中学的,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印刷设备,特别是彩色印刷设备不仅价格昂贵,其维护等方面要求也使其不适合成为学校的教学设备。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即使是在国内一流的印刷工程或印刷技术院校中,其设备与印刷企业的一线设备一般也都要有十至二十年以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学校工艺实验室的教师,与生产一线的工艺师的水平相比也不可能同日而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海德宝、曼罗兰为代表的世界知名品牌印刷机大量进入我国印刷市场参与竞争,传统的印刷工艺技术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发展和变化的严峻挑战,这必将使我国印刷行业对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中国印刷杂志社,《中国印刷》杂志2008.12.新生:《新劳动合同法给印企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思索等》。

[2]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印刷技术》杂志2007.12。连建军:《浅谈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印刷工程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突出能力本位,开发设计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是各高职院校推进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笔者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的视野,对高职印刷技术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经历了四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一是“三段式”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内本专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模式并进行压缩复制,此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理念,但仍沿用学科本位的形式。二是理论与实践分立的“二元”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在完善理论课程体系的同时,以廓清技能体系为特征,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但课程体系的变革仍停留在简单的课程组合,没有实现能力本位的深层重构,学科本位痕迹依然很重。三是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设计课程,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方案,即在课程设计方法上,从以学科为起点的课程转换为以职业为起点的课程。这次课改可以说真正显示了高职课程从学科本位课程突围的姿态,但由于没能形成成熟的课程开发模式与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流于形式,在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上,一些专业课程甚至出现“两张皮”现象。四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以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为特征,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课程的能力本位,目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由于急于摆脱知识本位的束缚,对“能力”这一泊来概念的理解不免矫枉过正,很多情况下将“能力”单纯地理解为“岗位能力”,即满足学生当下就业需要的能力,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唯一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通过系统化、整体性思维观照,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对高职课程能力本位的独特理解。 

对知识的重新审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认为,高职课程反对复制知识,但不等于消灭知识、不要知识,而是重构知识。“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对“学科知识系统化”进行“有距离观察”,以解放与扩展传统的知识序列课程的视野,寻求知识关联与分离的路线,确立新的课程内容定位与支点。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知识解构与重构,高度融合知识与技能,从知识与技能如何互动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对技术的理性认识不可否认,正是技术的独立性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也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独特品格和形态。但当把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推向极致时,就可能走向“技术主义”,变成“物的技术”,人成为技术的“奴隶”和职业的“工具”。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借助“人的技术”将“物的技术”转换为对社会财富过程的系统把握,以强调技术与技能的不可分性,寻求工作中“物的技术”与“人的技术”的关联。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过程性技术,即以个体自身经验和策略等形式存在的技术——技能或所谓“人的技术”。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关注技术存在向技术价值的转换,从技术与技能如何转换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对职业发展的人性关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反对复制技能,反对单纯技能训练,强调综合,强调思维训练,以避免单纯通过拷贝工作步骤进行课程设计的弊病,寻求职业工作的变动与应对的策略。一是通过对现实具体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把握具备具体职业特征的工作过程六要素,即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进而掌握指导完成工作过程的思维过程的六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训练,也就是从具体的个性去获取普适的共性。二是通过对完整的思维过程的掌握与迁移,去应对未来变化了的具体工作过程。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同一范畴载体的设计,在“重复”中掌握“同”的工作程序,在“类比”中习得“异”的工作特质,从行动与思维如何跃迁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开辟了高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新途径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在继承和创新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能力本位”的基础上,其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职业行动”这一复杂活动进行系统化分析,克服了职业能力系统化分析抽象、虚化的弊端,开辟了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新途径:一是通过对知识与技能、技术与技能、行动与思维等高职课程重要概念的厘清与界定,实现了高职课程知识观、能力观、教学观、质量观等课程观在高职课程理论上的内在统一,并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与程序,具化为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实现高职课程理论与高职课程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是通过对实际工作过程的分析,确立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模式,在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职业学习领域,再进行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设计,实现课程体系与具体课程的内在统一。三是通过系统化的课程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情境等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四是通过仿真或真实工作情境的整体化、体验式设计,解决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评价多元化问题。可以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次“颠覆性革命”。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印刷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一)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构建 

工作过程系统化作为高职课程设计总的思路与方法,具体到某一门课程,主要应考虑三方面的层次与逻辑:一是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课程模式,如学习情境课程、项目化课程、任务型课程、案例课程等;二是根据课程内容结构之间的关系确定学习情境(或项目、任务、案例等)之间的组合关系,如并行式、包容式、递进式等;三是根据技能与知识的有效整合方式组织和序化学习情境(或项目、任务、案例等)内容。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印刷技术专业可设计多种多样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下面以印刷技术专业部分主干课程为例,探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模式选择与内容设计。 

以任务为载体的印刷工艺类课程印前工艺、平版印刷工艺、包装印刷工艺、印后加工等印刷工艺类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该类课程可根据印刷工艺的明确印刷任务、印刷准备、实施印刷、印刷质量检验等实际工作来选择和编排课程内容。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精品课程《平版印刷工艺》,以“精装书印刷” 单个典型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递进方式,并结合国家平版印刷工职业资格标准,将知识解构与重构,实现了技能与知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上的高度融合。 

以项目为载体的印刷综合实训类课程如印前综合实训、印刷机操作综合等实训课程。该类课程可以选择印刷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按照项目类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内容安排,学生经过具体项目的反复学习训练,即可较全面地掌握图像制作与处理、菲林输出、印版制作、印刷品印刷、印刷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模块组合为主的印刷机结构与调节课程印刷机结构与调节这门课,可以说既是印刷工艺等综合类课程的基础课,其自身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该课程可以印刷机的典型构造为基础,按照印刷机结构组成序列、难易程度、操作顺序等综合考虑,系统提取学习模块,使学生在学完各模块后整体把握印刷机结构,并能结合印刷工艺等课程的学习,掌握印刷机调节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以问题为中心的印刷故障排除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涉及印刷质量故障和印刷设备故障两个类别。如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可根据故障性质、类别,以一个或几个故障问题为主线设置学习情境,将课程实施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务操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以解决、处理一个或一类故障为目标,学生完成所有学习情境的学习训练后,获得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的系统化能力。 

以案例为载体的印刷业务与管理类课程如印刷成本核算、印刷企业管理等课程。该类课程在开发设计中可根据实际工作类别、工作环节等设置教学单元,以典型案例贯穿单元内容,并且在每个教学单元后安排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供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课程实施建议进行小组或团队教学,将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 

(二)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注意“系统化适度”系统化是一个组织构造范畴的概念,本身含有科学化、合理化、优质化、高效化等价值取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要想方设法减少专业课程数量,而是在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原则下进行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如果不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关系、技能与知识间的结合方式,把理论和实践的概念过于通俗化,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包容一切基础理论,如将印刷材料、印刷设备、印刷色彩等全部整合进印刷工艺,就将导致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系统化泛化”,这样的课程设计实际上也是无法进行的。 

印刷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 绿色印刷;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也成为我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而近年来在印刷业中风起云涌的绿色印刷,很好地契合了十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

绿色印刷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利于推动印刷业转型升级,不但保护环境,保障员工与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也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节省费用,提升品牌形象,扩大收入。特別是出口导向型印刷企业,“绿色印刷”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水平达标,成为获得优质海外客户订单的“通行证”与“护照”。

1 绿色印刷的概念

“绿色”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对具有“环境友好”与“健康有益”两个核心内涵属性事物的一种形容性、描述性称谓。“绿色印刷”则是对具有上述两种属性的印刷过程与方式的称谓。在印刷方式方面,绿色印刷主要是指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污染少、节约资源能源的印刷方式;在印刷过程方面,绿色印刷则是通过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对印刷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的无害化处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节约,从而减少对人体、环境的危害以及资源的浪费。 

绿色印刷强调在顾及当代人的同时兼顾下一代人的生存发展,它要求印刷企业近期利益与国家长远利益相结合,绿色效益与经济效益相接轨,以实现绿色环保事业与市场经济的双赢为目标,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印刷强调在印刷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为“人”服务,重点关注民生的健康与安全。

绿色印刷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绿色”,体现了“环境友好”与“健康有益”、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印刷”是指采用环保型材料和工艺的印刷方式,也可理解为: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威胁人体健康,节约资源消耗的印刷方式;不仅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先进科技水平,也是实现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说,绿色印刷主要是指印刷过程中产生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能源、印刷品废弃后易于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可自然降解、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印刷。通过绿色印刷的实施,可使包括材料、加工、应用和消费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一般而言,绿色印刷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⑴减量与适度——绿色印刷在满足信息识别、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少、工艺最简化的适度印刷。⑵印刷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无害——材料中不应含有有毒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含量应控制在有关标准以下。⑶在印刷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均不应对环境产生污染或造成公害——即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

3 绿色印刷的意义

2011年5月的《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印刷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其别指出要引导产业绿色转型,组织好“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建设工程”,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制定和完善绿色环保印刷标准,开展绿色环保印刷企业和印刷产品的认证,推进我国绿色环保印刷的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我国的绿色印刷体系。

为实现印刷业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11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2012年,绿色印刷显示了“质变”,国家首先从“教科书”下手,让“绿色”真正走进印刷世界。

实施绿色印刷是我国印刷业“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印刷的深入开展,还有赖于全行业及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党的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为绿色印刷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为绿色印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理论基础,势必又将掀起一阵绿色印刷发展狂潮。

4 如何有效实施绿色印刷

4.1选用环保型油墨

印刷工业中油墨必不可少,且使用量很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也最为严重。首先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油墨溶剂在印刷、干燥过程中的挥发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形成光化学烟雾,还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其次是油墨颜料中的钳、铬、汞等重金属元素,如果含有这些重金属的油墨用于食品包装或与人体密切接触物品的印刷,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减少油墨对环境的破坏,就要使用无污染的新型油墨。其中水性UV油墨兼有水性油墨和UV油墨的优点,具有无刺激、无污染、安全等特点标准及认证,被人们认为是污染物排放几乎为零的环保产品。

4.2使用CTP和数字打样

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通过电脑将RIP后的图文信息直接输出到印版上,去掉了作为中间环节的软片,减少了制版中软片输出、显影、定影和晒版等步骤,大大减少了含银、对苯二酚等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大的废液的排放,也减少了紫外光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空气的污染,给环境保护带来了福音。

与CTP对应的数字打样技术正在逐步淘汰制胶片晒版的传统打样工艺。数字打样与CTP技术一起宣告了数字印刷时代的来临,同时也宣告了使用多年,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胶片即将退出印刷市场。对人体和环境伤害较大的重金属和有毒显影剂也将不再使用,这一技术无疑极大的加快了印刷走向环保的步伐。 

4.3使用无污染的胶片及显影液

由于目前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采用CTP和数字打样工艺,激光照排机还随处可见,含银盐胶片的使用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定影时废水里就含有银离子,因而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显影液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其中的显影剂一般是对苯二酚等对人体有害的药品,长期接触会造成毛发脱落、皮肤发红,严重的还能引起眼部疾病。

现在有—种干片成像技术,使用一种特殊的胶片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它没有传统胶片的曝光和显影过程,不需要任何化学物质就可以成像,因而被称为“绿色胶片”。

4.4大力推广柔性印刷 

柔性印刷在包装领域独领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采用水基油墨,不含有毒有机物,正好符合现代包装印刷的绿色化发展趋势。水基油墨的最大特点是明显地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从而减轻了大气污染,改善了印刷车间的工作环境。由于它的环保特性,特别适用于食品、饮料、药品等物品的包装印刷。

4.5尝试无水胶印和无醇印刷 

无水胶印使用斥墨的硅酮树脂涂布印版,在图文部分除去涂层就可以吸收油墨,实现图文转印,因此不需要润版液来实现水墨平衡。而润版液中含有易挥发的异丙醇等有毒有机物,长期被人体吸入,会影响肾、肺的功能,甚至还会引起皮炎或造成神经系统受损。所以,去掉润版液,使用非溶剂型油墨,可以说是无水胶印为环境保护做出的一大贡献。

除了在生产工艺中去掉润版液外,我们还可以寻找它的代替品来减少IPA对工人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无醇印刷正好满足了要求。这种替代品主要来源于乙二醇和乙醚类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品再加上其他的添加剂而组成,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

4.6开拓数字印刷市场

数字印刷直接从计算机到印刷品,不需要胶片和印版,省去了传统印刷的很多中间步骤,避免了有毒化学物质如显影液等的使用。数字印刷采用的是新的成像技术,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传统印刷在图文转移过程中有机溶剂的挥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4.7淘汰覆膜、上塑工艺 

为了美观,现在很多印刷品都要覆膜上塑,然而这一工艺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首先它会像我们平时使用的塑料制品一样造成白色污染,覆在印刷品表面的薄膜和其他塑料制品一样难以降解,并且在加工中有苯介入,对人身体有害。除此之外,覆膜后的纸张还无法回收利用,浪费了资源。我国造纸的纤维素的来源是旧纸回收,经脱墨后制成纸浆,循环利用。但是覆膜的纸张却不能回收利用,相反,如果简单的进行焚烧处理,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我们应避免使用这种印后加工工艺。

4.8采用环保型上光涂料 

印后上光和覆膜一样,也可以保护封面,提高印品光泽度,但是工艺比覆膜要简单,成本也低一些。过去使用的是溶剂型上光油,使用过程中会有挥发性有机物(VOCs)挥发,很不安全,对环境的破坏也很大。而新型的水性上光油和UV上光油不含溶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目前已在烟标、酒标、食品包装袋等产品的包装上得到广泛应用。

4.9重视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

在绿色印刷的整个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为人服务,重点关注公众的健康与安全。要使广大印刷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地球资源,有利于人体健康,造福子孙后代,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尽可能消除印刷中由于环保问题造成的危害,进而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4.10积极推行绿色印刷认证

在印刷行业开展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是实施绿色印刷工作的重要途径。绿色印刷认证按照“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进行,在自愿的前提下,鼓励具备条件的印刷企业申请绿色印刷认证。国家对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给予项目发展资金、产业政策和管理措施等的扶持和倾斜。 

自2010年印刷业正式推进实施绿色印刷以来,绿色印刷在我国成绩显著。目前,我国已有153家企业获得了绿色印刷认证,绿色印刷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基本形成,实施绿色印刷工作成效日益显著,在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惠及民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5 结束语

印刷品无处不在,印刷与人们息息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企业都是全球经济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又是资源的利用者,理应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绿色印刷,不仅关系到印刷业自身的长远利益,更关系到全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何实现绿色印刷,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印刷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与环境和社会和谐一致,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者。唯其如此,才能实现印刷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印刷业长盛不衰。

印刷工程论文范文5

不少职业院校印刷专业照搬印刷企业的车间来设计印刷实验室,这也不符合职业院校印刷专业教学的实际。如很多印刷企业的车间通常都匹配四色胶印机,很多印刷院校亦认为印刷的基本色是C、M、Y、K,采购四色胶印机是理所当然的事。基于性能优越的对开四色胶印机价格都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为了节约成本采购四开四色胶印机,但是价格还在500万人民币元左右,昂贵的设备数量必然受到限制,这导致不能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有的院校采取采购二手印刷设备或者杂牌四色印刷机的策略,但是这些设备运作故障频繁,影响教学计划进程。有的院校采购微型印刷机(甚至是单色机)来教学,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印刷工程专业采用的是威海滨田六开单色胶印机,由于微型印刷机结构设计有所省略,这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就算有的院校有能力采购很多套四色胶印机,由于其所占的面积大,操作过程有危险性,车间环境吵杂等原因,一台印刷机至少要匹配一各实训教师。以一个班56人计算,分组8人操作一台印刷机,则需要7个实习指导教师,这对学校印刷师资的引进和投入来说是一个难题。当前印刷职业院校普遍套用普通教学的模式设计印刷实验课程,这与印刷工艺流程的实际冲突,不利于印刷实验课程的安排与设计。我们熟知普通的课程以节课为时间单位进行教学,过程必然有很多的时间间断,而印刷工艺本身有时候又不能有过多的间断,否则工艺无法进行。加之印刷机械的操作过程复杂,程序繁多,通常所需要时间比较长,特别是还要结合教学规范性讲解,连贯讲解和操作一个比较小的操作环节可能都需要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很显然,以普通课程的教学模式无法完成任务,很多教师无奈采取“快餐式”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职业院校印刷实验室设计与教学的策略

①根据印刷工艺原理和实用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印刷设备。如在平版印刷方向,当前很多院校选择四开四色胶印机,其实四开双色印刷机就已经达到教学目的,双色印刷机套印一次就达到了四色彩色印刷的效果。那么为何不选购单色印刷机呢?单色印刷套印四次才能达到四色印刷的效果,难度大,时间长,学生难以掌握,不利于教学课程的安排与设计。采购四开双色机有几个方面的好处:大约节约一半的采购费用,可以采购两台印刷机,增加了实验的岗位;双色印刷机相对四色印刷机来说简单容易操作,为教学赢得时间,方便教学的安排。从印刷实验的教学目的来说,平时也没必要每次都套印四个色,多次练习双色印刷机的操作已经达到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②根据印刷工艺流程和教学实际设计专题性印刷实验室。印刷工艺大致分为印刷前设计与制作、印刷操作和印后加工三个部分。以这三个部分为主题设计三个独立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匹配相应的带队实验实训专题教师。假若一个班级有51名学生,可以分成三个组,每个组17名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室进行小组循环实验实训。如此安排,不仅仅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而且还大大减轻了学校投资教学设备的资金压力,每个实验室所需投资的资金仅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小组化的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与设计,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关照,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多;每个实验室匹配专题教师的形式,能让教师从繁杂的印刷工艺流程教学中解脱出来,进行专题化的研究,多次重复性的带队实验实训有利于教学的专业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③整合专业师资资源,统一设计和安排印刷实验实训课。由于印刷工艺的特殊性,实验或实训的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紧密,且职业院校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导向,因此,很有必要把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进行融合,共同备课,统一设计和协调安排学生的实践课程。在每次实验或实训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人数和教学目的匹配足够的师资,建议不再分为理论课老师和实验课老师,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负责理论和实践指导的任务,每个教师通过讲授一定的理论课让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认识之后,由此教师亲自带队进行相应项目课题的实验或实训,以达到教学的连贯性。此外,所有参与带队实验实训的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该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一起协作亲自操作完成一次高质量的印刷作品,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和关键性步骤,这有利于在教学中教师负责环节的独立性,又能防止整个带队过程实验实训内容的脱节,确保教学过程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职业院校印刷实验室设计与教学的反思

从理想的角度思考,一般印刷实验室设计的空间和采购的设备要尽量和企业的生产条件一致,也说是说仿真性,这对于学生快速适应以后的工作有帮助。但是,从上文的分析可知,由于一般印刷职业院校班级人数多,师资少,再加之印刷工艺的特殊性,实验室的设计不仅要兼顾学校教学的特征,还必须考虑印刷设备高昂的价格问题。目前印刷教育界不少专家或学者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是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但是校企合作也会面临一些困难。首先,企业以生产任务为主,很难兼顾教授学生,况且工人师傅素质良莠不齐,车间机械吵声大,把实验完全依托给企业是比较困难的;其次,企业具有不稳定性,找到有规模有实力又有教学能力的企业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缺乏优质的大中型印刷企业,如果把中西部地区的学生输送到东部发达地区的工厂实训,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年龄偏小,素质也偏低,自控能力差,显然这面临着距离、成本、管理和安全等的多重困难。既然校企合作面临的困难大,那么可以考虑通过建立区域印刷教育与研究资源共享中心,让区域内印刷相关职业院校轮换到此中心进行岗前的实验或实践培训。这样不仅能整合区域的硬件资源,还能实现师资资源的优化,师资可选拔区域内优秀的专家、教师,还可以聘请区域外、甚至是国外的专家学者来授课。但是这个中心的建设需要投资大约5000万元人民币,这需要区域地方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的魄力。计算机或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印刷实验实训教学是未来印刷教育的走向。虽然当前我国一些印刷院校通过摄像录像的形式,制作PPT应用于教学,但是这还不够。我们看到当前世界的航空航天、航海技术等领域已经开发有相关的模拟操作软件,学员正式上岗操作之前都经过模拟动画操作,这种软件的声音、画面仿真度高,实操工具外形和真实设备基本没有差别,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大缩短了学员上岗的适应期。同样,我们也可以考虑设计一系列印刷学习软件。由于印刷门类繁多,有凸版、凹版、平版、丝网和各种特种印刷,且各种工艺技术和机械操作过程复杂,涉及到声学、光学、电学、信息学、色彩学、影像学以及物理和化学等,要设计这样的印刷专业学习软件十分困难,建议我国通过国家导向,由地方政府或者教育部门组织,通过举办大奖赛或招标的形式向全社会征集优秀作品。(本文作者:韦克甲、吴雪梅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印刷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印刷业现状前景

印刷方式分为浮雕印刷、烫金银箔方式、凹凸压印、浮出印刷、数码短版印刷等几种,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印刷方式。

一、印刷的起源

印刷的起源,历来是中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诸多论断,大都根据文献上的记载加以解释。大部分意见分歧,只是由于对早期文献中镌刻或印刷的关键名词解释不同。研究的方法在突破了印书史的套路后,强调探讨“起源”。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印刷术最早的国家,但无法确切知道中国的印刷术是何时由何人发明的。它是一种经验的长期累积,是一种源流的演进发展。从横的方向看,是相互重叠、综合应用的工艺。所以,探讨中国印刷史的源流演变,可将其看作一条光谱的谱带,李兴才先生更确切地比喻为一条调子丰富的连续调灰色尺,它可以概分为暗部、中间调、光部三大部分,但无法截然地明确分界。张树栋先生在《试论中国印刷史的历史分期问题》中,主张将中国印刷史分为四个时期:准备与发明时期;手工刷印的发展与繁荣时期(古代史);近代印刷术的传人与发展时期(近代史);现代印刷术的兴起时期(现代史)。

二、印刷业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现了“盛世修史”的繁荣气象,印刷史研究也得到新的发展。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频出。由北京方志编撰委员会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印刷志》(2001年),该书史料详实,生动准确地反映了北京印刷业渐进的演变过程,从而也折射出中国印刷业的发展脉络,为后人研究北京乃至中国的印刷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国家设立了多项印刷史研究的项目来鼓励开展印刷通史的深入系统研究。以中国印刷博物馆为基地的印刷史研究活动也在我国印刷工业界的一些老专家的坚韧努力中得到持续进行并发扬光大。 但是数码印刷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数码印刷就是借助计算机处理的数字文件直接进行印刷,因此也称计算机直接印刷,英文是computer to press。特点及用途:1、适合印量较小的印件,如:精装投标书、业VI手册、平装画册期刊、年报年鉴、菜牌酒水牌、名片、制卡、个性印刷等,数码印刷为无版印刷,节约制版等费用的同时也满足了商务或个性化的需求;2、数码印刷可以印刷出张张不一样的个性化内容,如张张不一样的请柬的人名、印有客户名称的直邮信件、可变条码的印刷等等,这都是传统胶印根本无法实现的。在我国,数码印刷主要应用于发票印制,目前我国数码印刷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许多商业印刷企业对数码印刷技术缺乏了解,应用起来有很大的困难,高性能的彩色数码印刷设备主要在一些专业领域得到应用,在印刷市场所占的份额还是比较低。具体原因有:

1, 部分商业印刷企业对数码印刷知知甚少,和对传统印刷的迷信。不愿意去尝试新兴的数码印刷。

2, 低端的数码设备占据着大部分数码市场,导致数码印刷的质量和色彩受人质疑。

3, 数码印刷的色域和传统印刷色域大小也略有差别,导致以前一些做过传统印刷的东西无法转到数码印刷。

4, 对数码投入研究的人力和物力远远不够。

三、印刷业未来方向预测

随着出版印刷媒介的越来越多元化发展态势,我国经济文化进一步发达与丰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越来越深入,对印刷文化和印刷历史的研究将会逐步走向繁荣,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从不同学科领域进行交叉研究的特征将会越来越突出。而图书馆学领域里图书史、阅读史、图书馆史、版本学、文献学、目录学等学科分支也将继续对印刷史与印刷文化研究做出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学术贡献。 以下介绍几个未来印刷业的发展方向。

1.与客户进行数字连接

印刷作业被制做成电子文件,所有文件的传输都是通过高速远距离通讯进行传递。一些情况下可能是T-1或T-3线路或ISDN或任何一种其他的通讯方式:而其他的情况可能是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进行文件的传递。传递的文件包括电子工作单,以及用于数字工作流进行过程中不同步骤的自处理文件,将客户和印刷服务有机的连接起来,这是以往从来没有的现象。

2.远程打样

打样是印刷工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进入工作流程之前进行打样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在客户自己的办公室中就能出样张使打样更加有意义。问题在于如何对传送回客户那里的文件进行色彩管理。无论是喷墨打样还是热升华打样,或者其他类型的打印,文件在传给客户之前都需要对它们进行专业处理,使文件具有一定的颜色控制。带有网点和不带网点的争论将一直继续到下一个世纪。

3.无水印刷

无水印刷在减少浪费和提高质量方面的优点是显而易见。但还只有极少的印版供应商,而且印刷也非常特殊,这大大限制了它被广泛的接受。目前CTP系统通过几家供应商生产数字无水印版,一些印刷机已准备好制冷系统等待无水印刷的接入。无水印刷只使用一种液体-油墨,而不再使用润版液。市场上对这种新的印刷方法的需求正在增多。

随机加网-而且不使用胶片.CTP系统使调频加网变得比较容易,调频加网时代就快来了。使用CTP系统可以使工作做的更好,它的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大。1992年调频网点刚刚出现,几乎没有用户使用这种网点。而现在对它的兴趣又重新开始了。

4.CTP技术

CTP技术几大优点在于:a.消除了从胶片到印版过程可能引起的一些问题;b.可以更快地定位,这是因为CTP设备可以使网点放置的位置更加精确;c.省掉了操作步骤可以使印刷周期更短;d.多数情况下可以保证质量更好。目前的销售数字表明,CTP正占领这个市场。

5.数字到网点到印品

像素到页面到产品。过程控制一直都是自动的,从数字的页面到最终的产品。考虑使用内部的条码进行跟踪,可从建立一个作业开始知道当前状态下各个方面作业进展的状况。如果CIP3是开放的、非私有的方法,它就是可以接受的方法。否则,市场不得不去寻找更好的方法。

6.技术集成

将一台喷墨系统放入印刷机中就是实现技术集成的一个例子。最近听说的最好的一个系统集成的例子是Indigo和Xeikon印刷机共同提供的彩色印刷服务。首先使用Xeikon印刷机印刷大量的印张,然后在Indigo机器上印刷黑色油墨使印品更具特色。胶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集成,这些努力是印刷复制的效果更好。

一份数字文件多次输出从一份文件-应用文件和已RIP的文件之间的文件-输出到任何打样或印刷设备成为可能。Acrobat PDF是最有希望的方法,它可以将文件从生成文件的设备到复制文件的设备之间移动,消除了PostScript的无能,加快了工作流程。

印刷工程论文范文7

2月17日,印刷设备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终审会在北京东方饭店召开。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印刷及设备器材行业中心主任陆长安,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史仲光,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孙颐、职业发展部部长郭一娟、技术工程师程振宇,北京印刷学院教授程光耀等行业专家以及陕西北人、上海高斯、天津长荣、杭州科雷陈炜副总等企业编写人员代表共20余人参加了本次终审会。会议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机械行业标准、教程、试题指导委员会印刷及设备器材分委员会主任吴文增主持。

首先,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印刷及设备器材行业分中心主任陆长安致辞。他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企业编写人员表示感谢。他表示,自2014年以来,印刷及设备器材行业分中心先后组织了11次标准制定审查讨论会,在各位领导、专家、企业人员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多次改进、修改,终于形成了标准的终审送审稿。他相信,该标准的出台会对印刷设备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起到规范作用。

随后,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史仲光,对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印刷及设备器材行业分中心成立至今3年多来取得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他表示,印刷设备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前期制定的大量基础工作已经完成,此次会议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的问题,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史主任提出了详细而中肯的建议和意见:①跳出区域企业的范畴,从国家和行业的角度去审定、评判;②突出主要技能要求、抓住核心;③基本客观地考察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④适用现代职业教育、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符合企业人力资源配置需求;⑤文本、术语符合国家要求;⑥符合国家技能标准编制要求。最后他表示,职业技能标准是我国开展人才评价工作的基础,经过近4年的组织编写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与认可,这两本标准审定通过后,也将成为印刷设备行业从业人员培养和评价工作的权威工具书和工作指南。

而后,机械行业标准、教程、试题指导委员会印刷及设备器材分委员会副主任蔡吉飞介绍了标准编制过程和情况。蔡教授介绍了印刷设备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从起草之初至今的编写思路。他表示,最初着手进行标准研究时,是从单个产品进行入手,形成了《单张纸平版印刷机(机械)维修工》《单张纸平版印刷机(电器)维修工》《卷筒纸平版印刷机(机械)维修工》《凹印机维修工》《模切机维修工》《计算机直接制版机(CTP)维修工》《喷绘机维修工》《切纸机维修工》各设备的维修标准,这样划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但对标准的管理较为困难。鉴于此,编写标准的各位专家将所有内容细分模块重新整合为《印刷设备机械维修工》和《印刷设备电器维修工》两个板块。从整体来讲,该标准严格按照一个职业技能有两个工作内容,一个工作内容有两个技能要求,一个技能要求对应一个技能支持的模式完成的模式进行编写。蔡教授表示,最终版本经过各位专家数次会议讨论之后,已经具有一定的质量和水平,但是经过最后的践检验的话,还有待调整。

最后,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郭一娟、程振宇与在座各位专家一起审读标准。经过与会专家认真讨论,得出审定意见,在座各位专家一致同意本稿通过终审。本次印刷设备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终审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印刷工程论文范文8

Abstract: The printing cylinder is the key part of the whole printing machine, and the degree of flexibility and the dynamic property of the printing pres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printing device and the printing qua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inting roller stiffness formula and finite element based on ANSYS Workbench has been established using proe model for static and modal analysis, and finds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ect of drum wall thickness with immunity thickness and thickness on the drum dynamic performance.

关键词: 滚筒;壁厚;扰度

Key words: rotary drum;drum wall thickness;flexibility

中图分类号:TS8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145-02

1 印刷滚筒刚度理论分析

查阅《机械设计手册》:材料为HT300,弹性模量为E=2×1011Pa,泊松比?酌=0.27,密度?籽=7250kg/m3 。所谓建立仿真环境就是根据实际添加边界约束和施加等效力[4]在实际生产印刷过程中,印版滚筒所受的压力对整个印刷有很重要的的影响,一般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间的压力在30-70N/cm2范围内变化[5]。

2 滚筒的静力学分析

根据静力学分析可以得到当印版滚筒与包橡胶滚筒压合的时候,由于压力分布不均匀,在两端区域存在应力集中区域,在压力作用下,应力会沿着滚筒周向鞑ブ鸾ゼ跎伲这样,在实际中造成滚筒的变形。从图2滚筒的挠度变形图,看到最大的挠度103um,小于印刷滚筒的许用扰度[6]。出从表1可以看出挠度随着滚筒壁厚的增加而减小。但是考虑到制造成本和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要求下,尽量选择滚筒壁薄些。

分析总结:根据图2、表1,印刷机印版滚筒受到印刷压力时,印版滚筒弯曲变形,中间变形最大,并逐渐向印版滚筒安装轴承处减小,这样会造成印版滚筒中间部分挠度最大,相应的印刷压力最小,整个印版滚筒的印刷压力分布将不再均匀,印版滚筒与印版滚筒安装轴接触处应力值会最大。

3 压印滚筒的模态分析

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都在追逐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设备,而印刷滚筒是整个印刷机的核心关键部件,发展趋势为轻量化,其动态性能和结构如果存在滚筒质量分布不均、中间部分压印力小、两端压应力大、滚筒在长度方向上发生挠曲变形等问题将对印刷工件特性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本部分将滚筒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14.0,进行模态分析。通过前部分叙述可以得知,在对滚筒进行模态分析时候,只考虑滚筒自重的作用[7]。因为滚筒安装轴通过滑动轴承装配在墙板孔内,可以将其简化为简支梁进行完全约束。利用软件智能自动给印版滚筒划分网格,精度设为:Smart Size 8。结合模态分析理论与印刷机印版滚筒的特点,低阶固有振型频率相对于高阶来说对印刷机印版滚筒造成的振动影响会更大,前者决定了印刷机滚筒的动态特性,故设置模态提前数为6进行分析计算,边界约束是与轴承配合的轴端距离。不再滚筒上施加载荷。

4 分析总结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图形:印版滚筒在前1~3的固有频率下,振型主要是以中间梁的弯曲变形为主,其中壁厚为10mm的印版滚筒的一阶振型模态固有频率为39.688Hz,振型为中间弯曲,对应滚筒临界转速98540rpm[8]而本非标印刷机的最高印刷速度为4800张/小时,远低于临界转速,不会产生共振现象。后4~6阶是以中间梁和滚筒的弯曲变形为主。改变印刷机滚筒的壁厚或者侧壁厚尺寸,印刷机滚筒的固有振型频率也将改变,改变壁厚或侧壁厚中一个尺寸,其余的都不变,其模型振型频率变化不是很明显。从表2及表3可以看出:在壁厚满足设计要求的扰度下变形下,可以通过适当减小滚筒厚度与侧壁的厚度载一定程度提高固有频率,进而让印刷机印版滚筒的动态性能得到了加强,提高印刷机印刷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参考文献:

[1]陈虹.现代印刷机械原理与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刘琳琳,成刚虎,刘国栋.基于变截面梁积分的印刷滚筒扰曲计算[J].轻工机械,2007(6):24-26.

[3]张玉秋,张组明.印刷机滚筒刚度可靠性设计[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0,8(1):10-16.

[4]Home Vidar,Galerkin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parabolic problems[M].New York: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3:89-102.

[5]冯昌伦.胶印机的调节与使用[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9.

[6]唐万有,王文凤.对胶印机刚性滚筒间压力的研究[J].轻工机械,2007(2):37-40.

印刷工程论文范文9

【关键词】JDF;基本要素;功能特点;工作流程;JDF应用

0 引言

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已经发展到数字化工作流程阶段,所谓“数字化”工作流程,强调的是工作组织管理过程的数字化。JDF文件就是串起整个工作流程的主线,就是工作过程数字化的体现,因此,又称为电子工单。JDF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文件数据的格式。它基于XML,是一种全面的基于XML的文件格式,它的性能非常优越,与系统无关并且能够高度扩展。JDF规范说明中包括信息描述标准和信息交换协议。JDF能够实现不同的应用软件和系统之间的流畅的信息交换,能够实现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全面应用,能实现不同厂家产品间的整合,实现无缝结合的工作流程解决方案。

1 JDF文件概述

JDF是英文Job Definition Format的简单缩写,它是建立在CIP3系统的PPF和Adobe系统的PJTF的文件数据格式的基础上面的,它是一种基于XML的开放式的文件格式,是印刷界的国际标准。JDF文件包含了印刷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从业务管理、生产管理、到资源管理,以及对印前、印刷、印后的加工整个过程,这样就能够让用户对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作业控制在自己的手中,JDF能够使用与生产没有关系的和与生产有关系的两种工作中的流程,建立一座在顾客的需要与实际的生产作业之间的沟通的桥梁,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整个印刷行业,包括媒介、设计、印刷、电子商务网络这些不同程序之间的独自的工作流程联系在一起来实施,而不用拘泥于一种特定的流程模式里来执行。

2 JDF文件的发展

从1999年的开始,CIP3协会中的四大最重要的成员――海德堡、罗曼兰、爱克发、还有Adobe公司一起努力研究并开发出了JDF的第一个版本并成立了JDF联盟。这个联盟的主要目标就是致力于把信息管理的和生产方面的内容的软硬设备相互结合起来,这个目标和CIP3协会想要推进印后加工和印刷工作流程整合起来的初始目标不谋而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于是在2000年的7月24号这一天,JDF联盟和CIP3协会经过协商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CIP4协会就这样成立了,与此同时,JDF的知识产权也直接就转给了CIP4协会。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制造商、销售商和印刷厂商都可以来开发使用基于JDF的工作流程系统。JDF的标准时一种适用于任何印刷厂商并且被广泛应用的工业标准。JDF标准是吸收了Adobe的PJTF,CIP3的PPF等一些标准的内容一步步的发展和制定完善起来的,JDF标准的发展先后顺序如下:JDF1.0(2001年4月),JDF1.1(2002年4月),JDF1.1a (2002年9月),JDF1.2(2004年5月),JDF1.3(2005年)。

3 JDF文件的功能

JDF文件主要功能如下:

(1)从活件的开始到结束,JDF就像是携带了一个印刷活件,它包含了印刷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它能够非常具体的描述设计创意、印前、印刷、印后和交货工序的详细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它是在印刷生产和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枢纽,能够实现印刷生产和设备信息的及时跟踪,还有在印前和印后的活件计算,它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预先和事后计算成为可能。

(2)它消除了印刷客户与印刷厂家之间的矛盾,使用户对产品要求的信息和生产流程之间的信息联系起来,因为JDF从印刷品的角度来看表达了与工艺没有关的信息,又从印刷生产的角度表达了与工艺相关的工艺。JDF能够定义和跟踪任何用户的工作流程,对于那些JDF所支持的工作流程的模式,它是没有任何的限制的。

4 JDF的工作流程

目前,印刷行业所面临的两大难题是短版活件日益增多,印刷活件越来越复杂。由于以上情况,所以印刷行业迫切需要开发一套能够全自动工作的工作流程,以此来提高印刷生产效率,并且要使印刷生产的灵活性更强、透明度更大。JDF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带来了一种灵活性极高的解决方案,不管一项印刷作业需要用到多少台设备,也不管印刷作业有多复杂,JDF都能够在印刷流程的各个独立的环节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的桥梁,从客户下订单的那一刻起到最后把产品送到客户手里。另外,JDF还能够把印刷程序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MIS信息管理系统和实际印刷生产连接起来。

4.1 简单的JDF的工作流程

简单的JDF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需要创建一个关于需要印刷的产品和符合传输要求的JDF描述文件。

(2)客户和印刷厂家需要进行协商,并签订合同,印刷厂家可以利用集成制造系统(MIS)来实现这一点。

(3)印刷机利用集成制造系统(MIS)来详细描述生产流程。

(4)活件开始执行所描述的信息,流程信息能够及时的被相应程序激活的JDF文件传送到集成制造系统上面。

(5)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将会被用来进行评估和预算。

(6)活件上面的信息被存档以方便再次调用。

4.2 JDF的工作流程构成

JDF的工作流程的主要的部件是由4个部分组成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媒介、控制器、设备,还有机器。这4个主要的部件的作用是用于生成、修改、确定基本路线、解释说明还有执行JDF文件所表达的信息任务。与此同时,让信息管理系统来管理这些部件所生成的工作的流程。下面分别进行叙述。

(1)机器。机器就是指的在生产的工作流程中系统里那些需要去执行文件信息的被设计成执行过程的部分,一般又被称之为物理设备。比如说拿一台印刷机来举例吧,当然或者一台装订机也可以,他们都属于这个物理设备,当然还有用于一些特定的机器的软件部分也属于物理设备。用计算机处理的工作站,不管是通过自动化处理文件,还是通过人工来控制,如果它们没有连接JDF接口,这些都是属于机器的范畴。

(2)设备。设备指的就是那些必须能够执行JDF节点、启动并且真正运行起来的机器。设备必须能够支持JMF(作业管理格式)上表述的信息,这样方便与控制器动态的配合起来相互作用。在一个工作流程的系统里,设备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执行媒介指定好的信息还有控制器规定好的路线。

(3)媒介。那些能够构成JDF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媒介。媒介在JDF文件的工作流程中的作用就是来负责描述JDF的,并且生成JDF作业,在已经现有的JDF作业中来增加节点和修改节点。比如软件程序、文本编辑程序还有自动化的工具这些都可以使JDF的媒介。

(4)控制器。如果说媒介是用于生成和修改JDF信息的,那么控制器的作用就是确定相关设备的基本路线。对于控制器最低的要求就是至少能够控制一台设备的运行,或者是至少能控制使一台设备启动并运行的子控制器。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一个像金字塔一样的阶层组织的一个控制器,凭借金字塔形顶端的控制器来控制金字塔形下面的也就是那些低层水平的控制器。但是,金字塔底部的控制器虽说是低层水平的控制器,也必须具有设备该有的能力。正是因为这样,控制器必须要能够和别的控制器一起合作才能工作。为了使控制器与控制器之间相互联系还有控制器与设备之间的联系,所以控制器必须要能够支持JDF文件的交换协议,而且还能够支持JMF。控制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决定生产过程的计划和数据的安排,例如过程需要的时间还有计划生产量等等。

4.3 JDF的数字化工作流程

JDF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是JDF文件的基本存在意义,它能解决很多印刷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印刷生产的质量。

(1)在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中,在印刷作业的印前、印刷、印后等重要环节中,借助于JDF,从作业的提交到RIP、胶片输出、制版、着墨、裁切、装订,再到发送等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连接的工作流程。这是由JDF的结构所决定的。JDF用一种结构定义了产生每种预期效果所需要的过程,而且能够识别完成这些过程所需要的元素。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过程被分解成一个个节点,整个作业可以用一个包含这些节点的树形结构图来表示出来。这些一个个节点总计起来就代表了所需要的印刷品。

(2)数字化工作流程是一个强大的系统工程,对于数字化工作流程呢,因为它的出现和使用都是相对较晚,所以厂商和使用者对它的认识也不完全相同。大多数厂商都会特别强调数字化工作流程的重要性,而使用者则认为可有可无。从JDF的角度来分析,数字化工作流程本身并不是商品,更不是一件单一的产品。因此,任何一家厂商都不能够制造出来一整套可以销售的工作流程产品。JDF在数字化工作流程中,无论这个作业有多少个部门要参与进来,使用什么样的工艺步骤和设备,均用节点的形式来定义。通过执行节点所代表的一系列的印刷工序,不仅能将生产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巧妙的结合起来,同时还能够使印刷生产的所有环节一体化,使所有信息,比如说生产设计、生产进度、还有作业和设备的实时跟踪等整个系统共享。因此,通过JDF节点连接起来的全数字化工作流程是一个十分强大的系统工程,它对整个印刷过程的控制是高度集成化和自动化的,对提高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实现数字化工作流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是在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想要实现全数字化工作流程就得要求在印刷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要采用数字化文件、数码打样、数码印刷设备以及计算机管理生产和办公系统的数据流程,使整个生产流程实现数据化、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管理以及采用ICC色彩管理等一些新技术。这个条件是实现印刷企业数字化流程的必须有的先决条件。

②具有兼容的、功能强大的一套工业标准 在这方面,CIP4组织为印刷行业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标准。关键是怎么样去运用这些工业标准,开发出能够满足印刷企业需要的工作流程。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时印刷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一些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应该努力朝着方向来发展。应该根据目前的企业的情况,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循序渐进,为实现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创造必备的条件。

5 JDF的应用

JDF在印刷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印刷生产的各个步骤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印刷中应用十分广泛。

5.1 JDF是一个作业的传票标准,覆盖了一个印刷行业从开始策划到最终的产品的交付之间的所有过程的使用的指令和参数。在JDF的规范中,可以同时包含用户的发货地址、报价、折手设置、RIP参数、印刷油墨控制、装订方式等所有的只要在印刷作业中能够用到的参数,在这个方面,JDF比PJTF、PPF等标准的应用范围要广。

5.2 JDF定义了信息反馈机制JMF,在不同的系统和设备之间来进行联系,对系统和设备能够有效的控制,使不同厂商的系统和设备都能够自动协调工作。

5.3 JDF可以堪称为代表了21世纪面貌的科技产品,一个JDF的工作流程,能够融汇媒体、设计、印前、印刷及加工的各个方面;一个JDF子档案,拥有自动更新数据的功能,允许操作员或系统在印刷过程中能够随时注入新的数据。

6 结论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JDF的构成、功能以及应用,证明了JDF在当今印刷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JDF工作流程还在不断的发展,如何能够使一个出版印刷作业从开始到结束都能轻松、高效、流畅的运行,并轻而易举的实现管理和监控,一直以来都是印刷界的梦想,JDF能够使这个梦想早点实现。JDF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对印刷生产、商务、相关管理等进行更为畅通的信息交流和更为高效的控制,对整个印刷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任传洁.浅谈基于JDF的印刷工作流程组件[J].广东印刷,2008(2).

[2]春晖.JDF与印刷工作流程[J].印刷技术,2004(12).

[3]王克蒙,郑学农.JDF文件基本机构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6).

印刷工程论文范文10

在传统的定义中,印刷工业是复制加工业。印刷媒体是一种古老的媒体技术,在历次的产业革命中,印刷媒体不断融合新技术而持续发展,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尽管数字出版技术的完善和创新对印刷业带来了冲击,但同时也为印刷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印刷业作为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正在向数字化的进程迈进,印刷业加工复制知识的手段、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产业基础技术变迁引发印刷工程教育的变革,印刷教育同样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大多数开设印刷工程专业的学校都在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重新审视今后的印刷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方面紧跟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步伐。在课程的实施上,从易到难,从基础到尖端,试图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不断适应新技术要求的与时俱进的产业技术人才。

一、开设数字印刷课程的基本条件

印刷技术专业是笔者任教学校的传统特色专业,也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骨干示范专业,多年来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建设上不断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增开数字印刷相关专业课程,主要基于对印刷技术创新的基本判断而作出的课程调整。

我国印刷业正处于印刷技术数字化的过程,数字化工作流程应用在平版胶印中使行业内发生了更深刻变化,印前、印刷和印后技术设备的数字化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数字化应用正在由印前领域扩展到印刷全过程,这正是学校数字印刷技术课程设置和建设的基础。学校配套的数字印刷设备也为学校数字印刷技术课程设置和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一)数字化由印前走向印刷全程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一次印刷技术革命,实现了排版数字化,而现在印刷技术正由排版数字化向印刷全过程数字化发展。事实上,数码印刷就是传统的静电复印利用数字化排版提供的数字化页面,实现了印刷全过程数字化,整个印刷过程无需人的干预,喷墨印刷就是这种典型的数字印刷。但是,印刷技术数字化不只表现在数码印刷的出现,CTP甩掉胶片和晒版,实际是印前制版的数字化,而当实现在胶印机上直接制版或自动上版,无需人的直接干预,在数字化系统控制下自动完成印刷全过程的时候,胶印印刷也可以被称为数字印刷,并且凹印、凸印、柔印等其他方式的印刷也在向数字化发展,都能成为数字印刷。从整体上看,印刷技术正在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新成果,还是印刷机数字工作流程,都体现出了数字化在印刷全程的应用趋势。

(二)印前数字化设备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对于胶印和印后数字化的发展,印前制版数字化在业内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从近几年产业变化的情况分析,几乎90%以上的印前生产都用计算机拼大版、数字打样。学校配备了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热敏CTP印版冲印机、北大方正畅流JDF&PDF数字化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印刷包装印前实验室流程软件系统,这些印前数字化设备的完善为印前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三)印后设备趋向自动化、集成化

事实上,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带动了印后设备生产商对印后设备数字化功能的研发,数字化折页、自动配页、订书、上胶、裁切等都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印后设备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印后工作的整合集成化。目前,为使学校数字印刷课程建设产生良好的实效,发挥印后设备具有多功能和多工位的效率,达到缩短工序、提高效率,实现一人适合多工序的工作需求,学校配备了数码高速多功能一体机、液压程控切纸机、压平机、腹膜机等印后数字设备,真正培养能适应印后技术自动化、集成化的印刷人才。

二、数字印刷技术课程建设的实际应用

课程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社会需要。学校开设数字印刷技术课程从理论和实训两方面入手,既让学生掌握数字印刷的理论基础,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近两年数字印刷技术课程已逐步成为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课程,对打造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学校印前专业理论教学部分围绕正在迅速增长的数字印刷展开授课,复制工艺层面涉及像和转印、功能部件和结构,应用层面涉及数字印刷的各种应用。由于数字印刷的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一体化特点,因而教学过程和方法应该考虑到这种特殊性。数字印刷与多门基础课程存在密切关系,性质上属最终专业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之一,为此需要介绍与数字印刷市场有关的信息。

实训部分通过结合目前已商业化的数字印刷技术、设备类型、市场目标、应用领域、产品种类和企业生产过程等设计6个学习单元,学校建立了每一个单元按典型产品的目标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数字印刷原理,区分各种数字印刷技术以及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质量差异,在学校数字印刷实训室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与设备操作、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材料选择、质量检测等有关的知识。

根据数字印刷设备与技术多样化的特点,学校数字印刷课程以静电照相数字印刷、喷墨印刷和其他数字印刷技术设备为物质载体,按各种类型数字印刷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生产工艺、产品特点和质量检验要求等安排教学内容与环节,使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操作技能。

三、数字印刷技术课程建设的措施

反观近年来,学校数字印刷课程设置和建设的实践,摸索出了初步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起来,就是在课程建设中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

(一)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改革不适应专门人才培养的体系和结构,使教学内容与地区或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 能力培养为重”的原则,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广泛吸收先进经验,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新教学手段互补,取长补短,形成课堂、 多媒体、实训教学并用的综合教学模式。

(二)高度重视实验、实习实践性教学

与普遍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课程学习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所以,学校数字印刷课程建设中,加强实践性训练,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指导课探索,并联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检验,构成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社会企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

印刷工程论文范文11

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特性在生物检测、光学器件和催化反应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那么,纳米科技是如何推动传统的印刷技术向绿色化发展呢?

原理与创新

激光照排制版类似传统胶卷照相的过程,要经过两步的曝光、冲洗等繁琐工艺,并伴随感光废液和冲洗废水的排放。从原理上讲,所有的信息存储都可以转化为二进制的“0” “1”语言方式,即信息记录区和非记录区要有明显差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印刷制版过程,若从亲油墨或不亲油墨的性质出发,便可以看作就是为了呈现印刷区(亲油墨,“1”)和非印刷区(不亲油墨,“0”)两种相反性质的区域。对于印版来说,就是呈现图文区(亲油)和非图文区(亲水)两种相反性质。这样,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形成亲水、亲油的微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纳米界面材料制备及超亲水/超疏水浸润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05年和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基于上述基础并结合印刷制版原理,研发团队突破感光成像的制版思路,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非感光的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制版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绿色版基、绿色制版、绿色油墨”的完整绿色产业链技术,系统解决印刷产业的污染问题;并突破传统印刷技术精度的极限,拓展了绿色印刷技术在印刷电路等方面的应用,将绿色印刷发展为众多行业共性的绿色制造技术。

突破与发展

纳米绿色印刷制版技术从材料、设备到软件的开发都是全新的一套技术体系,国内外均没有成熟的技术作为参照,因此从实验室研发、中试试验再到产业化研发都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在此过程中,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得到了来自科技部、北京市及中科院等单位以及联想控股、国科控股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重视,并成立了产业化公司。经过艰苦的技术攻关和工程化研究,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在产业化研究和示范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绿色印刷:突破打印精度和速度难题,开发出高精度绿色制版设备,被行业专家誉为可以与汉字激光照排相提并论的重大技术创新,在40余家报社和印刷企业得到应用;进而突破电解氧化的传统工艺,成功开发变革性的纳米涂层版材,建成国际上第一条无电解氧化版材生产线;并研制出水性环保油墨;研究成果先后获印刷行业十佳创新设备奖、中关村十大创新成果、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重点创新成果奖(特别突出成果,全国共两项)等,成功入选2010上海世博会、“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就展等重要展区。

印刷电子:突破传统电路蚀刻制造工艺,成功研发出绿色、低成本的纳米绿色印刷电子技术;印制的电子票卡在全国科技活动周、APEC会议等成功应用。采用绿色印刷工艺制造的绿色地铁票通过全部考核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发展了其在印刷触摸屏、太阳能电池、生物芯片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

综上所述,纳米绿色印刷技术以其绿色环保、工艺简捷及低成本等突出优势呈现出广阔的产业变革前景,将从根本上颠覆印刷、电子等产业现有的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解决重要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纳米绿色印刷技术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将在众多传统产业改造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印刷技术新时代,形成纳米材料绿色印刷产业技术集群,迎来印刷行业新的辉煌。

团队介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研究员团队,长期从事信息功能材料、光子晶体制备和应用、纳米材料和绿色印刷技术研究。发表SCI论文240余篇,他引8000余次。

印刷工程论文范文12

网络印刷模式的选择

当前市场上可供印刷企业选择的网络印刷模式并不多,大部分印刷企业还在探索之中,而且已经有部分印刷企业经过尝试后,选择了放弃网络印刷。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网络印刷模式主要包括3种:基于网络Web服务的接单和报价服务模式,基于固定产品类型和产品内容的网络印刷产品营销模式,基于可变数据和个性化DIY定制的高体验网络印刷服务模式。

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想必有些印刷企业已经完全实现,并从中获得了盈利,这两种网络印刷模式的可复制度比较高,只要投入几万元搭建系统,再追加部分网络营销投入,便可实现简单的网络印刷服务。但如此低的门槛,导致这些印刷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只能拼价格,不利于长久发展。

基于可变数据和个性化DIY定制的高体验网络印刷服务模式是目前大家讨论最多的一种网络印刷模式,其绚丽的界面、简便的操控、个性化的定制功能受到广大印刷企业和终端消费者的欢迎,是不少印刷企业提供网络印刷服务的首选模式,但是其对网络、网络印刷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印刷企业的要求也非常苛刻,投入相对较大,目前国内并没有十分成功的案例可供大家参考。

应该选择哪种模式的网络印刷?笔者认为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目前想进入网络印刷领域的印刷企业需要非常了解印刷技术以及现有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并且对网络印刷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网络印刷并不是单纯的网络技术问题或印刷技术问题,而是要求印刷企业既精通网络web服务,又精通印刷技术服务。当然,目前市场上也有非印刷行业人员开展网络印刷,但笔者还没有听说哪家的网络印刷模式已经非常成熟。

产品定位是选择网络印刷模式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确定了目标客户群和产品内容,技术上的实现并不会有很大困难,只需要注意营销的持续推进和产品的不断更新即可,目前退出网络印刷市场或者转为提供营销平台服务的几家网络印刷企业的失败均是由于产品定位不够准确,或产品更新推广不到位所致。

对于网络技术实力不是很强的印刷企业而言,可以优先考虑选择第三方的网络接台和报价服务模式,因为此类平台目前已经趋于成熟,对于企业增加订单数量、扩展业务范围有很大帮助,印刷企业可以在熟悉网络印刷的运营后,提高网络印刷服务水平;对于有固定客户、客户的产品基本固定或部分产品可变的大中型印刷企业而言,可以考虑选择印刷软件供应商提供的网络印刷解决方案,比如Kodak Insite等;对于面向更广泛的终端市场、致力于为终端消费者提供高附加值和个性化印品的印刷企业而言,可考虑自行开发或外包第三方开发高体验度的网络印刷服务系统,同时将其与数字化工作流程整合。

网络印刷平台的组建要点

自彩色数字印刷机逐渐成熟并获得广泛应用之后,受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网络印刷成为许多印刷企业寻求利润增长点的新目标。已涉足网络印刷的印刷企业会发现,网络印刷平台的组建其实很难,不管是选择自己开发网络印刷解决方案,还是选择购买现成的网络印刷解决方案,在组建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少技术壁垒。下面就以个性化、可变数据网络印刷模式为例,探讨组建网络印刷平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网络web服务问题

(1)颜色模式问题

众所周知,计算机浏览器显示的图像或图形均是RGB颜色模式,但印刷过程中我们需要用的是CMYK颜色模式,这就涉及到两种颜色模式的转换。虽然这对印刷企业来说不是问题,但普通消费者并不知道CMYK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颜色模式,所以如果选择自己开发网络印刷解决方案的话,就需要考虑到普通消费者和印刷设计人员在使用网络印刷服务时所采用的颜色模式的不同;选择购买网络印刷解决方案的印刷企业,也需要注意颜色模式的问题。

(2)字体问题

是否提供在线的字体应用服务,客户能否使用自己计算机上所具有的字体,这也是开发或选择网络印刷解决方案时需要解决或注意的一个大问题。

(3)带宽问题

基于国内目前的网络带宽限制,大文件的传输和处理是一个必须要解决或注意的问题,而现有带宽基本都难以满足印刷用文件的传输和处理需求。

(4)数据安全问题

虽然目前的客户,尤其是终端消费者对网络印刷文件的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但长久来看,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必然不可忽略。

2.与现有流程软件的整合

为了更好地整合印刷企业现有资源,减少网络印刷平台的资源投入,提高网络印刷服务的效率,印刷企业原有的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一般均支持可扩展接口的开发,或升级后可实现自动化处理,或可以很好地和第三方软件系统整合。这样的话,印刷企业就可以平稳过渡到网络印刷平台,而不必再花费精力重新学习一套软件系统。尤其对于订单量比较大的印刷企业,如果开发或选择的网络印刷解决方案能够与其数字化工作流程无缝连接,则其员工就可更好地接受和适应网络印刷,从而节省培训成本和新产品的适应期投入。

3.订单自动化处理的实现

网络印刷,效率为王。目前的彩色数字印刷设备完全可以实现175lpi的印刷质量,有些数字印刷设备还带有表面整饰功能,一次印刷,直接成品,而且整饰后的效果一点不比传统印后加工效果差。在数字印刷的质量能够达到消费者的需求之后,生产周期便成为网络印刷的又一瓶颈。终端消费者购买产品后,总是希望立即收到成品,这就需要网络印刷服务系统能够实现订单的自动化处理,缩减产品交付等待时间。

订单自动化处理的实现要求印刷企业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和网络印刷服务系统能够无缝连接,实时处理客户订单,自动生成标准文件,并自动拼版输出到数字印刷机,完成产品的印制,同时和ERP系统的信息保持同步,向客户反馈订单的实时处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