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

时间:2023-01-25 08:59:28

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范文1

一、MATLAB软件的直观教学效应

微积分是数学最为经典的理论体系之一,应用极为广泛。函数的极限、导数、不定积分、定积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等知识,是软件专业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由于专科学生数学基本素质普遍较低,对一些重点、难点数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有局限,如微分中值定理问题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但使用MATLAB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只需调用相应的命令,通过简单编程,就可以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值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如此一来,不仅能改善教法,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重难点数学知识。

二、MATLAB软件极大地简化了计算

微积分中大量的计算是专科学生学好数学课程的拦路虎,他们常诟病于求函数极限、计算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求函数最值等计算问题。按照以往通常的教法,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会用去大量的课时,但收效甚微。使用MATLAB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之后,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结果,改变了过去计算缓慢、容易算错的局面,教学手段的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提高了学习效果。像例2和例3这样的计算,通过引用MAT-LAB软件工具后,计算变得相当简单快捷。学生只要学会编一个简单小程序,调用相应的函数,只需用不到一分钟时间,计算机就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目中的难题。

三、MATLAB、数学与软件专业教学体系交融,三者交相辉映

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而言,熟练地进行上机操作和利用软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是他们必备的本领。将MATLAB软件的编程语言和基本操作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MATLAB解决软件专业所需的数学计算问题,培养了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又加强了他们利用数学知识和软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从教育层面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吻合了学以致用的育人宗旨,同时在教改方面还起到了融合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2]在下面的例4中,学生们根据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准确建立了函数关系,并借助MAT-LAB软件求出了该公司的最大利润。

四、学教做合一,MATLAB软件引领数学教育革命

软件技术专业的数学课程时数有限,只有48课时,许多知识点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MATLAB软件基础知识和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后,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审视和反思,大胆的将部分内容设置为分组自学内容,教师将自学提纲和要点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完成此部分的知识积累,课堂上逐一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现场点评,及时修改纠正。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在传统教学中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MATLAB软件的辅助下得以轻松实现。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新模式[3],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切合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增强。比如在学习多元线性方程组的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切合实际,根据多元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解的结构以及求解方法等内容知识体系连贯性强的特点,开展分组自学活动。实践中,学生借助MATLAB软件,自己编程并求解了线性方程组。

五、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将MATLAB软件灵活应用到软件技术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普遍得到增强。这一做法改善了软件技术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教改良策。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一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在这样的课堂上,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参与合作讨论学习的同学虽然多一些,但还是有个别学生游离于整个讨论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二是重实践轻理论。一部分学生由于数学底子薄,计算机技术较强,对MATLAB软件过分依赖而忽视了数学理论,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计算函数的不定积分或定积分时,一些学生不依据学到的理论知识,就完全通过MATLAB软件命令求解,这种做法会削弱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三是把握主体,预防本末倒置。数学课程的开设目的说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基本功,计算能力较弱势必会对今后学习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学中一些基本的数学计算还是需要学生通过手算来解决,而一些计算量较大较复杂的题目则可以借用MATLAB软件求解,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应针对教材和学生做适时安排,合理分配手算和机算比例,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重点掌握基本手算能力的同时,把握好MATLAB软件的辅助教学应用尺度,预防本末倒置。

作者:李志文 陈勇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滨海学院

软件技术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插件技术

一、计算机软件技术中插件技术的概念和功能

1.1插件技术。插件是指把编写的程序规范为统一的接口,使程序在运行中可以使用对应的接口,使应用程序的功能得到扩展。计算机软件的插件的应用程序在运行的时候相关的扩展功能较好。即软件开发商通过预定义接口的规范,允许第三方软开发商通过开发相应的软件使软件的功能得以扩展,而不用对整个代码程序重新进行编译,只需要更新源代码,最后整理和重译相应的程序即可。

1.2插件技术的功能。计算机插件技术扩展和更新软件功能的时候是不修改相应的软件程序的,只需开发商公开相应的软件接口,在此基础上,任何公司和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制作出完善软件功能的便于操作的相关插件。软件开发由软件开发平台和插件结构组成,它把待开发的程序分成主体框架(平台)和功能扩展或补充模块(插件)两大部分。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中插件技术的原理

计算机软件中的插件运行的时候必须具备相关的条件,它在运行过程中既需要动态链接库和相关软件接口的支持。动态链接库模块是一种具备特定功能的软件,它不能独自实现运行,要想使动态链接库运行正常,需要输入相应的函数,或采用其他独立的程序调动其内部的功能。动态链接库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调用方式,静态调用方式是指加载DLL的时候运用相应的编译系统,或在应用程序结束之后,卸载编码。如果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其他程序在重复使用DLL,应该利用Windows使DLL的使用记录减少,直到其他程序不再使用在释放。这种简单的使用方式可以使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灵活性较差。静态调用方式是指编程者加载或卸载DLL的时候运用相应的API函数,该方式应用比较复杂,但是其内存却得到了合理的运用,运用该方式编辑大型的程序相对方便。

三、计算机软件技术中插件技术的应用

3.1插件技术的应用类型

(1)脚本式插件。脚本式插件的程序编写比较难,一般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编写,工作人员利用Office软件进行辅助,是为了利用Office内置的VBScript插件,这种插件直接利用软件本身就能独立完成任务,在办公自动化软件中使用比较广泛。当前XML是使用最多的脚本式插件语言,它简单易懂,但是同时也容易因为不甚埋下祸患。(2)批处理式插件。批处理式插件是计算机软件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它类似于计算机批处理式命令,这种插件大部分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存在。这种类型通常只在WinAmp、WinHacker等常用的系统中能用到。一般按照批处理式插件结束后,计算机软件用户只需要输入正确的命令代码,就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操作,使软件系统根据设定的程序运行。(3)聚合式插件。聚合式插件主要是通过编写EXE程序来发挥插件的功能。所以只要调用聚合式插件就能利用插件功能。该方式有利于插件与宿主程序、插件与插件之间进行数据交流。通常在构建程序主体的过程中,利用现有的程序开发网络环境工作,方便自己对自定义接口进行设置,并且软件系统在运行的时候可以直接访问插件。

3.2插件技术的实现方式

(1)组件对象模型。该模型中组件是运用统一的方式实现不同软件信息的交互和通讯。根据组件对象模型开发软件的插件,在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的开发过程中运用插件技术,不能对数据库模块进行单独的划分,阻断了不同的数据库模块之间的信息通讯,所以给设计和开发数据提供了一定的方便,极大的提高了数据库开发设计的效率。(2)动态链接库方案。该方案有特定的功能,动态链接方案不能独立运行,它利用函数调用宿主程序应用的功能,计算机windows系统应用该方案使不同的软件系统组件实现重用,运用动态链接库方案时,程序开发设计人员在集中调用插件的时候应该熟悉插件调用和编程的相关规则。

结语

计算机软件中插件技术的应用优势比较明显,最大的优势是软件的更新,只需要在编译的时候以源代码为基础,节约时间的同时降低了软件开发的成本,更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软件技术范文3

1.软件工程技术在系统软件开发时的特点

开发一个软件用到的技术很多,不同的系统软件对软件工程技术的要求也不一样,在开发系统的时候,要考虑到当时人们的需求是什么,所以说系统开发是很复杂的。系统软件的各个模块的耦合度要很高才行,一个模块发生变化时,会带来很多的后果。系统开发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规范、科学和系统的漫长过程。

2.软件工程技术在系统软件开发时要注意的事项

以前在进行软件开发之前,要进行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系统建模,然后再根据先前的系统需求做出分析,还要对当时的社会需求进行彻底的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市面上的软件有很多已经不能满足应用程序的更新换代,这主要是由于系统开发的时间太长以及程序的复杂度太高导致的。所以,软件工程技术在系统软件开发时要注意下面这两点。

2.1遵循科学性

要开发一个好的软件,就要注重科学性,在开发软件前要进行市场调查,做好需求分析。还要拿市场上已经有的同类或相关软件进行比较和借鉴,这样我们就可以选择相适用的软件工程技术来使用。软件工程技术在软件系统开发中发挥的作用越大,系统开发就会越轻松,软件开发的工期就会越短。

2.2注重实用性

在开发软件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软件的实用性,根据系统开发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好的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技术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辅助,这个辅助也决定了系统是否可以顺利地运行。

3.软件工程技术在系统软件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系统软件的开发既需要注意它的科学性,也需要注意它的实用性,但是现代的系统软件中只注意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掌握一些方法。第一是优化构建软件的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模型的构建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模型下,可以使系统软件的开发更加的高效,思路更加的清晰,如果出现问题,可以进行有效的解决,不耽误系统的下一步开发。第二个方法的是,要积极开发软件程序应用,不但要知道软件的性能,还要知道软件的发展潜质,另外也要了解用户想要什么,方便后续的优化甚至减少优化。第三个方法是对软件工程的项目进行管理,这需要一些步骤:(1)项目准备,为项目做出一个合理的可行性分析。(2)启动项目,知道项目的可行性,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就可以对软件工程的计划方案进行制定。(3)对项目组织进行计划。统计一下各个方面需要的人力,还有技术要求。(4)对项目进行跟踪评估,这个很重要。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更好地理解软件工程技术在系统软件开发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比如说,要建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可以使用Java语言,结合JSP技术,再结合前端的HTML5对系统表面进行美工,采用MVC框架,使用企业数据库。JSP的稳定性很强,很多大型的游戏设计师都是用这个技术,Java语言是一种脚本语言,可以适用于很多版本的电脑,HTML5可以实现三段适应,手机、电脑和平板可以同时登陆,而且页面都是一样的,没有变化。这些软件工程技术都是很实用的,价格也很实惠,开发起来也比较方便,由于该技术的耦合度要很高,维护起来也很方便。前期开发的思路也是很清晰的,采用的技术也很明白,下一步就是软件工程导论和UML建模,还有需求分析交给技术人员,让他们进行研究开发。如此便节省了不少的工期,减少了后期维护的次数和费用。一个好的软件工程技术所需要的系统维护的实际经费,要比前期系统的预算费用要少很多。

软件技术范文4

软件技术个人简历模板(一)

基本资料

姓 名:xuexila

性 别:女

年 龄:22

婚姻状况:未婚

政治面貌:党员

籍 贯:浙江

现所在地:浙江

求职意向

工作经验: 应届毕业生

意向岗位: 网站/电子商务开发;数据库开发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

求职类型: 全职

期望月薪: 2000~4000元

到岗时间: 面议

期望工作地点:浙江

从事行业: 计算机业、互联网、电子商务

自我评价

开朗乐观,做事认真冷静。性格自然随和,为人诚恳,在工作中责任心重,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态度端正,适应力比较强,在团队的工作中,同样也具有较强的协同合作的能力,我能够胜任一些高强度的工作,对待工作我一直都有饱满的热情,同时懂得如何更好的充实自我,在工作之余也在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让自己的职业技能不断的提升。

教育经历

2011年9月~至今

宁波大学

软件工程

本科

课程描述: 学习以软件工程为核心的相关知识。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c#程序设计,j2ee架构与设计技术等

获得证书

2014-05: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xuexila

软件技术个人简历模板(二)

基本信息

姓 名:xuexila

性 别: 男

年 龄: 23岁

婚姻状况: 未婚

最高学历: 本科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现居城市: 广州

籍 贯: 广州

电 话: ×××××××××××

E-mail: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期望薪资: 面议

工作地点: 广州

求职行业: 信息产业、计算机

求职职位: 软件工程师 数据库工程师/管理员 其他计算机软硬件 硬件工程师 嵌入式硬件/软件开发

工作经历

2014-06 - ××××服饰有限公司 软件工程师

工作描述: 从事操作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以及.net开发。

教育经历

2012-07 - 2014-07 华南师范大学 软件工程 本科

专业描述: JAVA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J2EE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Web网页制作,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与人处事融洽,对工作善始善终,能承受日益严重的竞争压力,并能在成功与失败中完善自己。活泼开朗、乐观向上、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认真负责、坚毅不拔、勇于迎接新挑战。擅长业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软件技术个人简历模板(三)

基本信息

姓 名:xuexila

性 别: 男

年 龄: 26岁

婚姻状况: 未婚

最高学历: 本科

工作年限: 5年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现居城市: 武汉

籍 贯: 武汉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xuexila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期望薪资: 面议

工作地点: 武汉

求职行业: 金融保险、证券、期货

求职职位: 信贷管理/资信评估 客户经理

工作经历

2011-02 -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客户经理

工作描述: 主要从事存款揽储、拓展客户、发掘有潜力优质客户,受理调查小额农户贷款、抵押贷款以及保证、联保贷款,清收不良贷款,同时积极营销银行理财产品,营销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工作。

2009-08 - 2010-05 ××××科技有限公司 硬件工程师助理

工作描述: 主要协助工作,运用C语言、C++语言负责对硬件编程。

教育经历

2013-09 - 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 软件工程 硕士

专业描述: 金融信息系统、网络金融、计算机软件、会计学原理、经济学原理、银行会计等相关课程。

2005-09 - 2009-07 武汉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专业描述: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汇编语言、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统计学原理等相关课程。

培训经历

2010-06-2011-01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岗前培训

培训描述: ××农信社商学院岗前培训学习,学习了基础会计、银行会计、小额农贷、金融学、经济学等相关的课程。

获得证书

2011-11 反假币资格证书

2006-11 计算机二级

2007-06 英语4级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善于交流,遇到问题、生活上的琐事时善于自己独立思考,寻找一个最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也对自己严格要求,希望迎接新的挑战,在挑战中完善自己,适应这个社会,提升自身的价值,拒绝平庸。

看过“软件技术个人简历模板”的人还看了: 1.软件工程师简历模板

2.信息化管理的个人简历模板

3.软件个人简历免费范文模板

软件技术范文5

关键词:软件复用;研究;发展

本文简单介绍了软件复用研究的发展与软件复用的主要技术,进而研究了软件复用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特别对软件复用技术研究的最新特点—软插件与软总线模型及其在分布环境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1、软件复用的定义

我们以前在提起软件复用时,往往把其简单的看作是一种节约企业软件作业的工作量的一种手段,而实际上,软件复用的展开还是提升软件质量的最有效的方式:一个软件模块在得到多次复用之后,其可靠性会不断的提高,软件的出错概率也会越来越低,当然相应的质量风险会越来越小,你的软件也就更加具有竞争力。而规模化的成本效益和质量也正是产品化软件的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软件构件是软件系统内可标识的、符合某种标准要求的构成成分,类似于传统工业中的零部件。

以上为软件复用过程的直观示例图。复用成分的管理完成对复用成分库的组织,以期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扩充软件复用成分.复用成分的实施利用是获取和管理的目的.其过程包括根据要求选择抽象的可复用成分,并对其进行适应性修改,以将其集成到现行开发的软件系统中去。

2、软件复用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软件复用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初步实用期3个历史时期。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软件复用技术迅速发展成为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但由于注意力放在如何收集、提炼和改造软件系统构件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问题,以致进展缓慢. 80年代起,人们不仅已认识到软件复用问题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如软件工程知识、应用领域知识、人类工程学知识和人工智能知识,而且还认识到在软件复用实施中管理因素的重要性这一时期,软件复用在子程序库、报告生成器、编译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人们已对何为软件复用有了一个非形式化、不够完整的概念;对复用信息的提炼、组织和存储进行了初步探讨;已经理解了软件的组装技术及基于对象的设计技术等,但上述理解仍是非形式化的,人们仍不能以任何系统化途径实现复用.这一时期被称为发展期.80年代后期至今,软件复用领域取得一些实用成果,软件复用进入初步实用期.各厂商开发了许多支持复用的软件系统,如Toshiba的软件工厂, Draco, Genesis系统等.从实现角度看, 90年代以前,软件复用主要以采用非面向对象技术来实现,复用的效果则主要以软件生产率和软件质量为标准来加以衡量.下图为软件复用技术的现状。

在早期的结构化软件分析时代,软件复用由于受到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常常局限在代码层次或者函数包的复用,随着技术的变革,包括面向对象语言和方法带来的更好的面向应用领域的抽象能力、各种分布式组件方法与标准的提出、过程方法的成熟,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通过组装各种组件来构造系统被认为是实现灵活的软件架构、实现软件复用的最佳途径。基于组件的开发给软件产业带来一种新的思考方法和理论基础,它在传统面向对象和分布式组件对象方法的基础上以一种更加高层的视角来分析应用和设计软件,能够有效地控制软件开发与部署的复杂性,构建具有清晰模块化结构、更易于维护、演进、重用的软件系统。

所以说,基于组件的开发技术和软件复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更好的技术与过程基础,后者则是促进前者不断发展的动力。 但是,软件复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事实上有各种大大小小在进行企业级重用实践的过程中失败了,而这其中有的是因为技术上的障碍,但是有更多的紧迫的问题是因为非技术性的因素,包括文化、组织、管理机制等基础设施的变革比大多数人想像的要困难得多。

3、软插件与软总线模型

90年代中期以来,软件复用技术研究进一步系统化、形式化的突出成果—软插件和软总线模型倍受人们瞩目。

3.1软插件(S-IC)模型

软插件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软件集成技术.据统计,生产一个新软件系统, 80%~85%的工作量耗费在重复编写已有的软件单元上.因此,人们感到必须寻找一种新的集成机制, 将已经成熟的软件单元制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使之不加改动或少做改动就应用于新的软件系统中,从而提高软件生产效率.软插件就是这样一种集成机制,通过不同的集成度要求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复用.显然,软插件的集成度越高,所支持的复用层次越高.

按软插件理论,软插件是一种具有一组外接插头—功能描述和外接消息以及相应的说明信息的软件单元实体.假设构造一个系统所需要的软插件都已存在,那么构造者只需要对整个系统的构造策略和原则进行精心的描述和制定,将所需要的软插件按这些原则、策略组织起来,便可以推出一个新软件系统,从而大大提高软件生产效率.作为一种集成机制,软插件应具有以下特征:

①模块性好、独立性强.一个软插件应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实体,它应当不受或少受

外界影响,以便能够较为自由地为不同的软件系统所使用.

②可靠性好.由于软插件是构造新软件系统的基本单位,因此必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③连接简单、使用方便.如果要方便并安全地建造新的软件系统,必须要求软插件之间

的连接简单,特别是目前软插件互连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相应的硬化技术,因此更要求其连接简单、可靠.

④封装功能.作为一种集成机制,软插件必须将被集成的功能实现封装.

⑤内部功能的高效实现.软插件是构造软件系统的基本单元,其内部代码实现的高效与

否直接影响软件系统的性能.

⑥清晰、简明的说明.软插件是作为产品提供给用户的,其应当具有像硬件集成电路一

样的功能及各项指标的说明,以便用户检索。

3.2在提出软插件概念后,人们又提出了软总线模型,以期解决软插件间的交互,以支持软件工厂总装期间和运行阶段的高级通信,并解决系统内各软插件的互操作问题。

上图给出了软总线的概念模型可以看到,插件对象同它的适配器交互,从适配器往软总线发送数据构件对象;数据构件对象可由软件开发人员作适当的调整而改变服务插件的功能和结构,以适应新的需求,从而为软插件的集成和复用提供了现实基础 .在软总线模型中,插件通过消息传送互相提供服务.基本的插件互操作是交互服务,每个服务是服务元素的集合.基本服务可被单独唤醒,唤醒一个服务元素可看作一个服务元素请求。

软插件通过软总线进行通信,可以解决任意插件之间的互操作问题.每一个插件通过适配器构件与软总线相连接,用户界面构件提供表示服务,服务构件提供功能和过程控制服务,它们在软总线上的地位是相等的,均可看作客户或服务器.它们通过适配器和软总线解决了互不相识的软插件之间的互操作问题和数据交换问题.在软总线上传输的是数据构件对象—数据和其结构被封装在一起,因而在得到此数据构件对象后,可动态分析其内容而决定对其进行的操作。

3.3分布环境中软插件和软总线的应用

进入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通信和网络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软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件复用也随之进入了崭新阶段,出现了以面向对象类库为核心的构件,呈现出由单机向分布环境扩展,由小粒度向中、大粒度复用过度等最新技术发展作为开放系统的主要特征,互操作一直是计算机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分布式系统日渐流行,互操作问题已不再局限于硬件系统之间,大量的异构网络及各个厂商推出的硬软件产品,造成分布式系统的各个层次,如应用层、操作系统、网络系统和硬件系统都存在互操作问题.由于在这些层次上几乎没有互操作的标准,已有的极少数标准也是局限在硬件电路和网络通信的互操作上.目前人们大多采用共享文件、批处理方式的格式转换等方法解决应用软件的互操作.如何解决应用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软件系统,充分保护用户投资,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问题.如果将软总线与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机制结合起来,就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分布系统的互操作问题.

总结: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国际软件巨头携先进的软件技术与方法对企业市场虎视眈眈的今天,面对日益庞大与复杂的软件系统,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规模化效应已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单纯依靠人海战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只会让企业在可怕的恶性循环之中平淡发展,我们在强调市场拓展的同时,也必须以开放的心态仔细的审视我们的生产方式,从组织管理模式、技术能力、软件过程等多方面来提高软件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武伟,张明新,李聪. 软件复用技术在基于B/S模式的新闻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2).

[2] 彭波兰. 基于特定领域的软件复用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1, (01).

[3] 韩永升. 软件构件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关键问题研究[J]. 科技信息, 2010, (31).

软件技术范文6

关键词:软件复用;构件;软件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4-1214-02

Research of Software Multiplying Engineering

ZHANG Xiu-ai

(Heze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ze 274015, China)

Abstracts: Software reuse is waysof the feasible to solve software crisis and to improve software productivity and software quality. This paper Focus on software reuse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 idea of software reuse, Research on the software reuse and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software used by the reuse of software component technology in key technologies Software Reuse of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software reuse; component; software architecture

1 前言

软件复用是指利用现有的软件资源来构造新的软件系统。该软件成分可能是己有的构件,也可能是专门开发设计的可复用的软件构件。其中,可复用的现有软件成分是软件复用技术的核心。复用成分的获取、管理和利用是构成软件复用技术的三个基本要素。通过软件复用,在应用系统开发中可以充分利用己有的开发成果,消除了在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方面的重复劳动,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同时,通过复用高质量的已有的开发成果,避免了重新开发可能引入的错误,可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因此,软件复用可以大大降低软件开发的费用,并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软件复用的主要思想

将软件看成是由不同功能部分的“组件”所组成的有机体,每一个组件在设计编写时可以被设计成完成同类工作的通用工具。这样,如果完成各种工作的组件被建立起来以后,编写特定软件的工作就变成了将各种不同组件组织连接起来的简单问题,这对于软件产品的最终质量和维护工作都有本质性的改变。

3 软件复用的实现

软件复用有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必须有可以复用的对象;二是所复用的对象必须是有用的,三是复用者需要知道如何去使用被复用的对象。软件复用包括两个相关过程:可复用软件(构件)的开发(Development for Reuse)和基于可复用软件(构件)的应用系统构造(集成和组装)( Development with Reuse)。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实现真正成功的软件复用。前者是生产可复用构件的过程,后者是利用现有的可复用构件生产新系统的过程。可复用构件为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复用提供了手段,是实现软件复用的基石。

4 软件复用的关键技术

实现软件复用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软件构件技术、领域工程、软件构架、软件再工程、开放系统、软件过程、CASE技术等,以及各种非技术因素。实现软件复用的各种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是互相联系的,它们结合在一起,共同影响软件复用的实现。

1) 软件构件技术:软件构件技术是支持软件复用的核心技术。

2) 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 (Software Architecture)也称为架构,它是对软件系统的系统组织,是对构成系统的构件的接口、行为模式、协作关系等体系问题的决策总和。研究软件体系结构有利于发现不同系统的高层共性,保证灵活和正确的系统设计,对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全局属性进行规约、分析、验证和管理。

3) 领域工程:领域工程是为一组相似或相近系统的应用工程建立基本能力和必备基础的过程,它覆盖了建立可复用软件构件的所有活动。领域是指一组具有相似或相近软件需求的应用系统所覆盖的功能区域。领域工程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领域分析、领域设计以及领域实现。

4) 软件再工程:现存大量的遗产软件系统由于技术的发展,正逐渐退出使用,如何对这些系统进行挖掘和整理,得到有用的构件;己有的构件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变得不可使用,如何对它们进行维护,以延长其生命期等等。软件再工程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

5) 开放系统技术:开放系统技术的基本原则是在系统的开发中使用接口标准,同时使用符合接口标准的实现。它为软件复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使构件可以方便地以“即插即用”的方式组装到系统中,实现黑盒复用。这样,符合接口标准的前提下,构件就可以独立地进行开发,从而形成独立的构件制造业。

6)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又称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是软件生存周期内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必须实施的一系列相关过程的集合。一个良好定义的软件过程对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构件复用的软件开发过程和传统的一切从头开始的软件开发过程有着实质性的不同,所以探讨适应于软件复用的软件过程成为迫切的问题。

7) CASE技术:CASE技术对软件工程的很多方面都可以提供有力的自动或半自动支持。软件复用同样需要CASE技术的支持。CASE技术中与软件复用相关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面向复用的软件开发(Software Development)中,可复用构件的抽取、描述、分类和存储、提取组装、可复用构件的度量等等。

5 软件复用的过程

可以归纳为抽象、选取、实例化和集成四个部分。抽象是指对可复用软件资源的概括和提炼;选取是寻找、比较和选择最合适的可复用软件资源;实例化是指对软件资源的修改并形成它的实例;集成是将选定的已实例化的可复用软件资源组合成完整的软件系统。所以,软件复用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用为复用所开发的可复用软件的资源来创建或集成软件应用程序和系统的过程。这样的复用过程将软件开发分成两个阶段:可复用软件资源的生产阶段和基于可复用软件资源的应用系统开发阶段。可复用软件资源的生产阶段对应于领域工程,进行可复用软件资源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基于可复用软件资源的应用系统开发阶段对应于应用系统,利用可复用资源对应用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

6 基于可复用构件的应用系统的开发

软构件模型是关于开发可重用软构件和构件之间通信的一组标准的描述。通过重用己有的构件,使用构件对象模型的软件开发者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构造应用程序。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经费,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产生更加规范,更加可靠的应用程序。

基于可复用构件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进行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明确和系统交互的人员、外部系统,也就是确定系统边界和问题域,同时明确系统要完成什么功能、表达什么信息,即表示系统责任;

2) 对系统的每个USECASE进行流程分析,即明确每个USE CASE的实现流程;

3)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并结合每个USECASE的SEQUENCE框图和COLLAB A lON框图,建立系统的CLASS框图(包括对象层、特征层和关系层),CLASS框图中的每个方法只需定义出接口,即输入、输出什么参数,而不包括实现细节,把具体的实现(包括程序框图、实现代码)留到设计阶段去做;

4) 在建立系统的CLASS框图之后,综合考虑系统责任、系统的体系结构、开发平台,建立系统的构件模型;

5) 设计构件。在设计构件之前,查询可复用构件库,对己有构件(相同的直接复用,相近的通过修改复用)进行复用,对于新构件进行设计。新构件设计包括接口设计(LOL文件设计)、每个功能的程序框图设计、算法设计以及复杂算法的伪代码;

6) 实现新构件,使用以构件库中的可复用构件为核心开发的构件,建立应用系统;

7) 系统测试与运行。将系统移植到相应的分布式环境中进行测试,对问题进行修改,直到满足用户要求。

7 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技术日益普及,软件、平台、环境开始广泛使用。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受到广泛关注。采用基于软件复用的软件构件,将使软件设计、生产工厂化成为可能,是未来软件开工具发的发展方向,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是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社会化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将引起软件产业的深刻变革,尤其是近年来,网络的兴起为大型软件的分布式开发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软件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因此,该技术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菲,刘克勤.计算机软件复用技术研究[J].现代电力,2002,19(6):95-101.

[2] 王少锋,何志均,王克宏.软件重用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0,21(5):10-15.

[3] 曾广周,孙红梅.基于软件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8,35(11):991-995.

软件技术范文7

关键词: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应用

鉴于面向服务架构开发的软件有其固有的属性和特点,其内身的高内聚、低耦合特性,使面向服务软件更加稳定高效,再加上面向服务软件的运行不受平台的影响,使面向服务软件在我国企业系统集成和软件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已成为我国企业运用系统集成和开发新系统的重要措施。

1当今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的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技术发展迅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信息服务系统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计算机网络的发展,Web服务技术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于计算机软件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还是无法完全满足当今人们对于计算机软件的需求,在今后的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的研究过程中,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促进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虽然当今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但是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软件复用程度不够,软件集成性能得不到提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用户对于服务软件的使用,也阻碍了我国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利用SOA开发计算机软件时,开发工作人员只需关注Web服务和用户需求,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由服务接口所负责,无需开发工作人员单独的研究。利用SOA架构开发服务软件,在服务软件的设计、分配、功能和维护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点和好处,因此成为了服务软件开发技术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在面向服务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系统的重要开发环节就是服务环节,服务也是服务软件的首要要求。由于服务软件的功能不全面,服务具有局限性,导致服务软件很难发挥完整功能作用,不能切实地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面向服务软件开发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服务软件的功能,加强服务软件的性能,研究出功能更加全面的Web服务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服务软件。总而言之,在面向服务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科学合理的服务组合来完善Web服务功能尤为重要。当今我国的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基础较差,起步较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研究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进行探究,从而提高我国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水平,让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2Web服务软件开发技术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研究面向服务软件开发技术,我们有必要对Web服务软件开发技术的基础进行了解和探究,从而切实地提高服务软件开发技术水平,让服务软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1软件服务

面向服务软件技术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技术,它使计算机软件与互联网更好地进行匹配,切实地促进了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面向服务软件的首要目标就是为用户服务,它依靠功能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方便用户利用计算机网络来享受服务软件的服务功能。所谓服务的概念,就是应用具有业务功能的系统模块,让用户通过服务接口进行工作或者开展业务。而服务架构中的服务作用,在工作方面来说就是为企业业务提供服务,就计算机网络来说,就是通过Web服务方式对软甲进行封装,发挥其设计功能。服务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点和特点,这为其提供用户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户在使用服务时,鉴于服务边界清晰的特点,更加方便的通过接口获取服务。依据服务的兼容性特点,用户在使用服务过程中,可以很方便的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各个服务功能之间相互独立,松散耦合,在用户使用服务功能时,没有必要了解服务细节,较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进行服务设计时,要遵循相应的服务设计原则。首先,服务的命名要让用户容易记住,服务应内聚完整,服务封装内部细节以及服务无状态。只有对服务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才能保证增加用户对于服务的使用,促进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2.2SOA和Web服务技术基础

面向服务架构(SOA)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设计架构,它具有松散耦合和粒度大的优点,使系统服务利用服务接口很好地进行连接,利用服务接口标准化和各项服务之间统一化来实现通信过程。普通的SOA架构由服务管理、服务开发工具、服务组件、服务总线、基础服务构成。另外一个服务架构就是云服务架构,云服务架构由IaaS、PaaS、和SaaS构成,IaaS是组成云服务构架的基础部分,PaaS是云服务平台,SaaS的作用是为用户提供服务。云服务架构的发展依据于虚拟化技术和分布式计算以及海量存储技术,虚拟化的发展过程依据于基础设施,分布式计算和海量存储技术的发展构建了云服务平台,随着云服务架构的不断发展,云服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软件和平台以及基础设施三者之间的 关系会更为紧密。Ucocloud模型主要由web前端、master主控服务以及worker工作机构成。其工作核心是master服务,它负责调整任务和管理worker,worker负责不同的业务,增强其计算能力。master主控服务主要是调整和维护Task和worker的分布顺序,web前端负责获取master主控服务中的数据信息,worker工作机主要是对具体的业务进行执行。WebService是Web的一个应用程序,它是独立的、可进行编程的应用程序,它的描述、协调、配置应用程序依靠XML来完成。WebService结构主要由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以及服务使用者构成,其三者发挥各自的功能来实现WebService的服务功能。WSDL是一种描述服务的语言,其是基于XML格式的描述语言。WADL主要由Types、Message、Opeera?tion、PortType、Binding、Port、Service构成,依靠这些元素对服务进行语言描述。WSDL的语言描述具有开放性特点,便于WSDL与其它语言之间进行相互访问,增加了服务之间的网络传输协议种类和消息格式。SOAP是一种简单的服务访问协议,可以方便WebService在互联网中进行信息交换,提供了信息交换平台。UDDI是一种统一服务描述语言,为用户提供注册服务。UDDI主要由UDDI数据模型和UDDIAPI以及UDDICloudService所构成。

3服务软件组合技术研究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可以选择和使用的服务软件日益增加,Web服务形式被广泛地应用到当今的服务软件之中。随着Web服务的增加,使得过多的功能产生相似或者重复的现象,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为此,加紧研究服务软件组合技术尤为重要。Web服务组合,使相似或者重复的功能合并,在根据用户的需求提炼出更多的功能,使Web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

3.1Web服务组合

Web服务主要由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和服务组成,通过三者的相互合作来完成服务过程。用户利用UDDI,依靠Web提供的服务和发现以及绑定来完成网络注册,从而使用服务。现如今,我国大多数的网民都是服务请求者。从过程模型方面来说,Web服务是依靠控制流和数据流完成服务过程的,从构成单元来说,Web服务内部单元可以进行相互合作和协调,完成服务过程。Web服务组合,有着固有的属性和特点,其动态性和自适应性可以通过UDDI对Web服务进行动态管理。其次层性和可扩展性,可以使Web服务产生新的功能,更好地适应用户的需求。Web服务组合,还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提高组合的自动化程度。

3.2Web服务组合的方法

Web服务组合的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静态组合和动态组合。静态组合以往的组合方法是依靠于编码方式,但是依靠编码对静态服务进行组合,使组合方式不够灵活,效率很低,严重影响Web服务的组合过程。因此,当今静态组合主要依靠于模板对静态服务进行组合。动态服务组合当今主要有三种组合方式,基于Petri网的服务组合方式、基于BPEL的服务组合方式和基于网络组件的服务组合方式。无论是静态服务组合还是动态服务组合,目的都是不断地完善用户对于网络的服务功能需求,使人们更加受益于当今信息化时代。

3.3基于语义的服务组合

在调查用户对于服务的满意程度方面,Web服务质量的算法是关键算法。当今,五维的Qas模型应用广泛,依靠其执行时间、执行成本、服务声誉、可靠性和可用性对Web服务进行衡量。为了切实地提高计算机网络自动选择Web服务的能力水平,语义Web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语义Web服务对服务的各种属性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现如今,用户可以依靠关键字便捷地获取计算机网络信息,离不开语义Web。

4服务软件信任评估研究

服务软件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促进了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发展。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服务软件的信任评估进行研究。

4.1服务信任

服务信任,是用户对于所使用服务的一种相信,这种相信依靠自身的判断力和网络经验。通过用户对于服务的信任度分析,可以使用户更加放心地使用服务。服务信任有着固有的性质,主要是主观性、动态性、可度量性、传递性、时间衰减性和非对称性。对于服务的信任,可以分为身份信任和行为信任,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

4.2面向服务的信任评估模型

面向服务的信任评估模型的建立,要依靠服务的属性和特点来明确划分服务的服务范围,并且对QaS的非功能属性加以分析,从而逐步建立面向服务的信任评估模型。首先,服务提供者要在服务注册中心进行注册,然后向信任管理器发出信任数据,申请信任信息,然后信任管理器对服务进行信任评估,才能完成信任服务评估过程。

5基于SOA的GPIMS系统开发实践

基于SOA的GPIMS系统开发实践,要对GPIMS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解,对其建模过程和服务设计过程加以分析。在这过程中,基于.NET平台的SOA结构起到了关键作用。最后,还要依据QoS标准对服务进行信任评估测试,已达到服务软件的信任要求。

6总结

如今,面向服务软件已经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此,今后还需不断地对面向服务软件技术进行探索和创新,让面向服务软件促进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软件技术范文8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大数据时代;云储存服务

0引言

多元信息环境下,各项生产活动中,数据量非常大。采用专业技术手段,分析处理这些技术,有助于明确用户真实诉求,而企业也可通过此类数据获得相关信息,以此为参照,确定后续经营发展方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企业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数据信息,还要对其进行灵活分析和应用,使之与市场需求及自身运营发展情况相符合。

1大数据时代及计算机软件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各类大数据。很多常用工具不能处理大数据范畴内的各类信息,大数据分析离不开云计算的应用。处理大数据信息时,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技术优势。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相对成熟,局域网技术发展又为其提供了重要契机,使该技术极具发展空间和前景。

2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运用

大数据因其独特的优势,备受青睐和推崇。依据大数据发展使用情况,寻找规律,使之满足用户需求。结合大数据使用特点,对各类服务、设计内容进行科学设置。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运用,体现在云储存、信息安全、虚拟化三个方面。

2.1云储存服务

大数据时代及网络环境下,云储存服务应用普遍,能对传统存储方式中的各类漏洞和缺陷加以弥补,使之无空间、时间局限。网络连接状态下,用户还能借助网络终端设备,对云储存里的相关内容进行查看和下载。云储存构成相对复杂,包含各类储存系统单元。通常情况下,综合各类功能,依托工作协同,存储资源,形成网络数据库。大数据环境使用户信息服务工作更加便捷,整理完数据信息之后,进行类型划分[1]。实际上,云储存和大数据二者互为关联。

2.2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环境下,各类数据存在关联性,其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数据信息安全。实际操作中,采用专业技术手段,对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灵活调节,使数据集群更加安全。互联网为大数据、云储存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应用环境。由于该服务平台相对开放,因此,存在安全隐患,木马、网络病毒入侵等时有发生。未来一段周期内,发挥安全技术优势,为大数据信息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尽管我国网络信息技术起步较晚,但大数据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甚至已延伸至各行各业。当前,我国计算机软件尚面临诸多桎梏,需要依据行业特性,给出科学发展方法,对大数据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有效规避,凸显计算机软件作用和性能。

2.3虚拟化技术

在社会及企业各类资源管理工作中,虚拟化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普遍,其能发挥自身特性和优势,对各类虚拟资源、数据、信息等进行科学梳理。内训、网络、服务器等以实体数据资源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内部。而这些实体资源又能以转换、抽象的方式,使用户直观感受到,对各实体结构之间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规避,确保用户在获取数据资源时,更加简单、便捷[2]。此外,要对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资源、信息等进行灵活调配,使信息数据处理工作相对简洁、快速,它们的信息处理成本较低,便于用户自由选择各类操作方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处理工作难度。近年来,虚拟化计算机软件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各行各业应用普遍,且备受青睐。在虚拟技术研发方面,企业投入的资金、精力、时间等较多。优选虚拟化技术,结合行业特性,对其进行灵活应用,有助于提高IT行业整体工作质量及效率。

3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企业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3.1ERP技术

结合企业数据管理工作要求,灵活选择及应用ERP技术。发挥其优势,统一管理企业政工运行过程。将该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使企业数据更加集中,加快系统运行速度。无论数据存储,还是提取都非常便捷。

3.2OA协同办公系统

在企业数据管理工作中,选定OA系统,加以应用。该软件可灵活处理各类数据,提高企业日常工作效率,使之在较短时间内可顺利完成。

3.3编写B/S架构

把这款软件应用到企业数据处理工作中,兼容性强。实操中,只要计算机网页处于打开状态,用户便可灵活管理企业信息。该过程中,后台数据中心能为网页信息提供支持,前台客户端主要被用来控制数据。

4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关注内容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各类企业应用普遍且规范。大数据时代,为节约成本,实现综合效益,计算机处理技术往往较为专业。该技术使数据信息更加真实、透明,能对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准确判断,给出科学的发展规划。

4.1信息通信

大数据环境下,把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到企业发展中,发挥预测评估软件优势,不仅能确保充足的客源,还能找到行业运作中的各类问题,使之发展路径更加灵活、便利。以通信行业为例,通过对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灵活运用,高效分析、处理客户信息,再将这些数据信息发送给企业,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效益和资金收益。

4.2企业信息解决方法

灵活使用企业运作管控软件,发挥其优势,在第一时间获取客户资料,通过高效处理、风险剖析等,结合大数据时代要求,为企业日常工作提供便利。数据研发过程中,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第一,抽样操作。其作为局部剖析方法,具备典型性特征。该过程中,依托代表性样本选取,执行剖析工作,避免筛查、操作过程等过于繁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开发。用户能否深层次认识信息,受此类方式影响。其在应用中,涉及到繁琐的数据操作过程,但技术探索过程却比较高效,便于新型操作工艺研发。第三,修改。修改数据集,多通过创建、选择等方法实现。实操中,包含转换变量等一系列工作。依托个性化操作方法,使机构管控工作更加简单,与用户需求相符合。之后,还要结合数据情况,发挥其优势,将分享操作工作落实到位,并进行适当修改。第四,模型。为了使预测结果更加精准、可靠,多采用模型。该背景下,与之相关的各种方案极具可行性,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故而,应格外关注该项工作,依托新型模式,使测试结果更加具体、直观、形象。

4.3商业运营

选定某景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对商业运营情况进行详细讨论。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即时功能平台作用,准评估商业信息,了解游客诉求。此外,管理者还能全面掌握景区情况。灵活运用这款软件,依据需求,对游客信息进行访问,将其作为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依据。采用专业方法,对各类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科学使用,对市场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软件技术范文9

关键词:软件测试;方法;技术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测试程序,主要关注代码是否能够正确执行。通过白盒测试可以检测出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工作,并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白盒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透明的盒子,软件测试人员能够依据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等相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的节点检查程序的状态,以保证实际的状态和预期的状态一致。

3.灰盒测试

灰盒测试,是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可以这样理解,灰盒测试关注输出对于输入的正确性,同时也关注内部表现,但这种关注不像白那样详细、完整,只是通过一些表征性的现象、事件、标志来判断内部的运行状态,有时候输出是正确的,但内部其实已经错误了,这种情况非常多,如果每次都通过白盒测试来操作,效率会很低,因此需要采取这样的一种灰盒的方法。

二、 软件测试技术的策略

软件测试并不单是软件开发完成后的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根据软件开发的周期不同,可以将软件测试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1.单元测试(Unit Testing)

单元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能够进行的最基础的测试活动,在单元测试活动中,软件的独立单元将在与程序的其他部分相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单元测试不仅仅是作为无错编码一种辅助手段在一次性的开发过程中使用,单元测试必须是可重复的,无论是在软件修改,或是移植到新的运行环境的过程中。因此,所有的测试都必须在整个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进行维护。

2.集成测试(Integrated Testing)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如根据结构图)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集成测试。实践表明,一些模块虽然能够单独地工作,但并不能保证连接起来也能正常的工作。程序在某些局部反映不出来的问题,在全局上很可能暴露出来,影响功能的实现。因此,单元测试后,有必要进行集成测试,发现并排除在模块连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最终构成要求的软件子系统或系统。对子系统,集成测试也叫部件测试。

3.确认测试(Validation Testing)

确认测试又称有效性测试。有效性测试是在模拟的环境下,运用黑盒测试的方法,验证被测软件是否能够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所要求的工作。任务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已经明确规定,它包含的信息就是软件确认测试的基础。确认测试的目的是向未来的用户表明系统能够像预定要求那样工作。经集成测试后,已经按照设计把所有的模块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接口错误也已经基本排除了,接着就应该进一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这就是确认测试的任务,即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如同用户所合理期待的那样。

4.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

系统测试的任务是尽可能彻底地检查出程序中的错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其目的是检验系统“做得怎样”。这阶段又可分为三个步骤:模块测试,测试每个模块的程序是否有错误;组装测试,测试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确认测试,测试整个软件系统是否满足用户功能和性能的要求。该阶段结束应交付测试报告,说明测试数据的选择,测试用例以及测试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

三、软件测试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软件测试存在4个发展方向。

1.验证技术

验证的目的在于证明在软件生命期各个阶段,以及阶段间的逻辑协调性和正确性。验证技术目前仅适用于特殊用途的小程序。

2.静态测试

正逐步地从代码的静态测试往高层开发产品的静态测试发展。

3.测试用例的选择

什么样的测试用例是好的测试用例?可以从4个特性描述测试用例的质量,即有效性、仿效性、经济性和修改性。

4.测试技术的自动化

这是一个最新的发展方向。自动测试也是一门技术,但与测试技术存在很大的区别。

参考文献:

软件技术范文10

一、求同,迁移探索领悟本质

(一)归纳总结、抓住本质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某一款软件来开展教学,如“应用文档的设计”是基于文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统计与分析”是基于数据处理软件“Excel”,设计主题网站是基于网站制作软件“FrontPage”,多媒体作品制作是基于软件“PowerPoint”,“图片处理”是基于软件“ACDSee”和软件“Photoshop”等。由此可见,软件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软件的种类繁多,新软件层出不穷,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把所有软件都教给学生,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如果只学会这几款软件的使用,那么面对没有学过的软件就会手足无措。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几款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新软件时,能做到胸有成竹,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几款软件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小结,从中发现规则,并提供情境让学生应用到操作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如“运行软件”这个操作,“Office办公系列”软件可通过进入“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MicrosoftOffice”进行启动运行;音乐播放软件“千千静听”也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千千静听”启动运行即可。这就可以归纳出“运行软件”的常规方法规则:程序的运行方式,都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的“程序”选项中找到相应的程序进行启动运行。这种例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的“求同”教学方法,本质就是从操作中提炼和归纳出规则。信息技术的操作是灵活多变的,然而,殊途同归,变的背后隐藏着不变的操作方法规则。

(二)迁移应用、自主提升

在学生掌握旧的操作方法之后,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虽然它们涉及的操作方法都是学生熟悉的,完全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然而,从旧知识至新问题这条“路”上,大部分学生遇到了断层。究其本质,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问题中去。我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求同”引导、训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应用。如在学生已经有了几个软件的使用经验后,再学习新软件时,一些简单的操作,如运行软件、在软件中保存文件等,教师就不需要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回忆“在其他软件时是如何做的”。学生自己尝试,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应用某条规则,应用越多,规则掌握越好,学生遇到问题就会灵活处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这样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直接告诉或演示,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学习的本质是自学。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求同”,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引导学生迁移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感到新知识都是通过转化成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达到解决新问题的目的,提升自我学习和操作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

二、求异,发散、扩展思路

(一)求异,发散、拓展思路

如果说“求同”是一把钥匙开多把锁,那么“求异”就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求异”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创新思维以及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信息技术中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如在“应用文档”Word软件中学习“复制或粘贴”,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C/V,也可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也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粘贴”工具,也可使用右击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这些例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胜枚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求异”不满足于一种操作方法达到某种效果,从而“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灵活选择,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语言或学生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通过选择恰当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数据统计与分析”这一章节的“数据处理”的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些不同的方法后,教师可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示范、对比学生作业等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总结每种操作方法应用的场合。如当“数据记录”比较少时要计算数据结果,可采用系统自带“计算器”简便计算出结果;当“数据记录”比较多时,可采用“函数”快速进行计算;当“数据记录”多并且计算要求复杂时,可采用自定义“公式”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分析后,学生快速总结出每种方法适用于哪种问题,在应用时能“灵活选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信息技术课中的“求同”和“求异”本质就是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究,面对不同的问题,首先“求同悟本质”,学会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达到类似的效果,再“求异展思路”不断地应用规则,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作者:杨芳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

软件技术范文11

1课程建设现状

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培养的人才职业技能不强,岗位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调查显示,很多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实践不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如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目前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了高校的“共性”教育与企业的“个性”需求相矛盾,也进行了基于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设计,同时加大了实训教学的力度,将学校的教学内容实用化,按软件企业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但目前所做的工作缺少系统性,没有从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上进行设计,真正联合企业的专家参与到课程建设中的还很少。

2职业胜任力分析

Spencer提出胜任力是与有效的或出色的工作绩效相关的个人潜在的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征与动机。胜任力的提出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人员与岗位的匹配,为员工搭建有效的职业发展路径。职业胜任能力是在企业实践知识与职业要求为指导下,在具体工作情景中形成的各种知识与技能,以及解决企业实践问题的胜任能力,是一个学生在职位上取得成功的能力。它包括职业岗位能力,即某项技术专才和职业适应能力,即职业的迁移能力。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是毕业生职业工作的承担能力与适应能力,高职教育要服务好现代产业,高职课程的定位、目标与内容、组织、实施及评价就要符合企业的需求。计算机相关职业注重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显得很重要。

3基于职业胜任力培养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课程建设

为了培养具有职业胜任力的软件开发技能型实用人才,需要围绕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设计课程,将知识融入到职业技能训练之中,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要求,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课程建设要与企业或行业进行合作,从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调研软件开发企业岗位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总结出某个岗位主要工作职责及其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进而研究探讨为培养学生具备该职业能力所需开设的核心课程和课程教学内容,以期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下面是招聘网站51job上某企业招聘软件工程师的职业能力描述。职位标签:IOS软件工程师职位职能:高级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职位描述:【岗位职责】(1)负责IOS平台客户端程序的开发,包括iPhone、iPad;(2)按照项目计划,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开发任务;(3)参与软件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编写有关技术文档;【职位要求】(1)计算机,通信等相关理工科专业;(2)精通iOS下网络通信机制,对TCP/IP、http/https、MQTT有一定经验;(3)具备扎实的ObjectiveC、C/C++语言基础,熟悉XCode;深入理解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4)对用户体验、交互操作流程、及用户需求有深入理解;(5)责任心强,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6)工作踏实认真、积极主动,善于学习,较强的责任心,抗压力强。上面的招聘描述了对软件工程师岗位需求以及员工的职责要求。可以看出,企业的岗位要求涉及对知识、技能、自我特征、潜在特质等方面的描述。基于职业胜任力的人才需求描述是依照职业胜任力定位岗位特征与具体的岗位综合能力要求。在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软件技术对应的软件开发类岗位主要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人才培养对应岗位梳理成软件技术活动流程的主要岗位群,包括软件程序开发岗位群、软件测试岗位群、技术文案管理岗位群、软件技术支持岗位群,软件推广及售后服务岗位群,明确岗位群的职业胜任力模型。基于职业胜任力模型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法,改革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岗位职责需求的课程体系,包括了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人文素质拓展学习领域。在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建设中,将企业岗位职责与课程设计进一步融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基于职业胜任力的课程建设中,通过对专业课程所具备的岗位特征,与本地区的软件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根据专业课程与企业项目开发活动要素的关联性,将“Java高级程序设计”、“JavaWeb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静态网页设计”、“JavaScript程序设计”、“JavaEE轻量级框架开发”等课程教学活动以跨课程项目为纽带、以企业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进行有机编排。基于职业胜任力的课程建设中,不仅仅关注专业学习领域,还需要重视人文素质拓展学习方面的课程建设。通过增加职业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更能培养学生沟通、语言、组织、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职业适应能力。

4小结

通过对职业活动和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企业对该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在后续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和选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能为企业培养熟悉软件开发规范与流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李唯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

软件技术范文12

【关键词】分层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运用

1引言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办公工具。所以,对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来说,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设计便显得非常重要,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环境和功能要求越来越严峻,在功能设计上从单一的功能逐步朝向多功能复合的方向发展。为此,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技术便能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分层技术的运用方面上,能够促使计算机软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能够提升。本文通过对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更好地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设计工作。

2分层技术的概述

在分层技术在运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显著提升开发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不断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质量。而且,分层技术已经成为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最为重要的技术种类,并能够有效地运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当中。但是,从目前来看,要想更好地的发挥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优势,这就必须要对软件开发的重点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才能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发挥出其优势。在软件的研发过程中,必须要能够将分层技术运用在不同的方案当中去,针对不同的解决方案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段,从而能够形成一种科学高效的计算机开发体系。另外一方面,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措施和规定来进行相应的操作,同时对分层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概念有深入的了解,以此避免在运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失误。最后,在软件的开发框架中,为了发挥分层技术的优势,必须要在单层架构中进行不断创新,从而能够将服务器和计算机进行融合。当然,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开发结构中还是有很多不能避免的问题,尤其是双层结构的设计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3分层技术在计算机开发中的具体运用

3.1双层技术的应用

从目前来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中,为了能够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速度和质量,在分层技术的具体运用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在各个环节上进行科学设计,而且还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端点进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双层技术便是分层技术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这是一种按照不同功能特点来分解计算机软件中的系统,能够修改某个功能以及上下层的结构。另外,在分层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来说,分层技术可以分为双层、三层以及四层等不同方面,随着计算机开发设计的不断成熟,现有的分层组成模式逐渐演变成为几个不同的技术类型。例如,在双层技术的研究上,其主要是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端点,对用户的数量和客户的信息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分层技术的运用,除了可以不断提升计算机的运作效率,还可以切实保障客户端的性能,有效地解决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弊端。

3.2三层技术的具体运用

在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除了双层技术外,分层技术还有三层技术。而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在于三层技术是双层技术的升级版,对双层技术的弊端进行不断完善。例如,三层技术主要是弥补双层技术设计中的不足,在之前的设计基础上增加了应用服务器。在设计上增加了应用服务器,这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三层技术最大的优势便是能够建立科学高效的系统,能将业务处理和界面层次两者进行融合,以此提升计算机信息访问的效率。所以,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三层技术的作用不仅仅是建立有机的整体,还需要对计算机的界面进行科学收集,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对软件使用的需求。

3.3四层技术的运用

众所周知,现代文明在计算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计算机单一的功能显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在创新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便成为最为迫切需求。但是,分层技术中的不同技术类型都无法跟随时代的潮流而对自身的功能进行创新,这样就难以适应当前计算机开发的需求。所以,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设计者必须要在双层技术和三层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能够将四层技术灵活地运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四层技术的开发主要是能够将三层技术的界面层和业务处理层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几个层面之间的影响关系,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好地发展成为四层技术,而这种全新的分层技术,其作用是体现在存储层、业务处理层等几个方面,这样的做法便可以将数据库与对象的关系进行了解,从而满足用户对计算机软件的实际需求。

4结语

总的来说,分层技术在软件开发的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随着人们对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分层技术,以此更好地满足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分层技术的具体运用,将会显著降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成本,全面提升计算机运行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常铁舰.分层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5(02).

[2]王彬华.浅谈运用分层技术丰富计算机软件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

[3]李大勇.关于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

[4]邹涛.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