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休闲体育论文

休闲体育论文

时间:2023-01-24 12:09:31

休闲体育论文

第1篇

体育休闲对心情愉悦的作用当外部世界顺应自己的某种需要就表现为心情愉悦的良好情绪,当外部世界违背自己的某种需要就表现为心情压抑等不良情绪。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环境的越来越封闭,竞争越来越剧烈,很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使人出现烦恼、紧张、压抑和忧郁等。这时候,就应该主动离开工作,主动来到能够体育休闲的场所,把不良情绪通过钓鱼、爬山、玩风筝、做游戏等休闲体育活动,使人从烦恼、紧张、压抑、忧郁等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而且,休闲体育运动也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人的毅力、耐力、果敢、抗挫折性等。在体育锻炼中,要求参加者具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战胜对手的勇气、遵守纪律的自制力、紧急情况下的决断力。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能激励人去追求胜利、享受乐趣,同时培养人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勇气。从科学上讲,体育活动能促使人体内啡呔、LHD-2等快乐素的分泌,这些物质能够调剂情绪、振奋精神,使人情绪稳定、精神振奋,获得舒畅和快乐。

体育休闲对协调社会关系的作用作为社会性的人,体育休闲恰好给人们之间的交往、交流提供了平台、机会和在体育休闲活动中进一步升华社会关系的可能。而这种可能由于体育休闲活动使人记忆犹新,起到巩固和强化社会意识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可以通过体育休闲活动的锻炼,可以使其社会化的速度加快、加强。例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活动中,不但可以锻炼身体愉悦心情,还可以体会到、体验到团结合作、一致行动、听从指挥逃离危险等社会化的作用;篮球、足球活动中可以体会、体验到场上位置关系的各司其职,就是社会分层的表现。体育游戏比赛中“优胜者晋级,失败者离开”的理念,正是社会流动的生动写照。

体育休闲对利益关系处理的作用体育休闲活动中,将现代竞技体育那种强烈的竞争做了一种低调弱化处理,穿上了平等的外衣,在较为平静舒适的情况下倾吐和享受。这对处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剧烈竞争社会中的人来说是一种放松,使人对利益追求的狂热予以降温,追求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和平与友好;使人知道人与人之间索取与付出是一样重要的。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发达,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穷追猛打和无限占有,对自然资源的利益极度攫取,出现了生态危机。这种情况下,体育休闲的“高山流水之情”,就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爱护,对生态危机的阻止、遏制。

健康资本存量中饮食营养的作用

1饮食营养可以获取增强身体素质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的强健是通过饮食营养获取的营养素,再在体内转换成生理需要的各种物质,供人进行各种幸福生活的功能。糖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脂肪有供能与和造成细胞成分的作用,在人体内起到填充、缓冲、保护和保温的作用;维生素是人体代谢的卫士,影响人的运动能力,如VC有消除运动疲劳的作用。

2饮食营养能够使人有一种良好的心理满足感食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讲究的色香味俱全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心理满足感。就看菜名“奶香糖醋黄瓜、锦绣玉荷包、幸福鸳鸯鸡、甜点微烤黄金小甜饼、红椒酱爆微型河鲜配姜茸酸汁、明前安溪茶蕊煎怀玉百合”,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各种菜肴艺术造型唤起人美的享受。而早餐“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把煮好的面条加入鲜浓的骨头汤内,再把黄瓜丝用油盐微炒,还切开一只白煮蛋,加些雪菜肉丝调味,配成了一碗清淡营养鲜香的汤面)更是给人带来诗的意境。

饮食营养产生良好的社会关系如何获取平衡的饮食营养,蕴含着很多文化因素,特别是中国饮食营养有着一套完整的餐桌礼仪文化。这些餐桌礼仪文化是各种社会关系在饮食文化上的缩影。私人家庭平常进餐有长幼平辈的礼让与谦恭,客套餐桌亲朋好友的礼尚往来,外交酒会宴会各种关系的协调,都是社会规范的反映。饮食营养有着特殊的社会关系处理效果。

体育休闲与饮食营养的关系

体育休闲对健康资本存量有积极的作用,饮食营养对健康资本存量也有积极作用,前面讨论的就是二者对健康资本存量的正面的积极作用,其实二者对健康资本存量也有负面消极的作用。例如,运动不足与饮食过量、饮食与体育休闲活动冲突等都不利于健康。如何保持二者对健康资本存量的积极作用并且消除二者对健康资本存量的消极作用?

1体育休闲与饮食营养在时间上,相对于健康资本存量具有同一和在前的关系体育休闲时间一般是在闲暇时间,也即非工作时间,离开工作以后的时间,所谓闲暇体育。而饮食营养时间也同属于闲暇时间,非工作时间,离开工作以后的时间,也有休闲食品的说法。这是说,在时间上体育休闲与饮食营养相对于健康资本存量具有同一性;或者说体育休闲活动的同时,有营养物质在提供着能量。饮食营养相对于体育休闲又具有准备性作用,基础性作用。

2体育休闲与饮食营养在各自本质上,相对于健康资本存量是相互规定的关系体育休闲活动一定要与相应的饮食营养结合,才能使体育休闲活动很好地进行下去,否则影响结果。需要激情的体育休闲活动不能食用有镇静作用的食物,反之亦然。例如,射击运动员在赛前2个小时内,为了防止运动员血糖产生迅速变化,因此运动员是被严禁吃糖果。并且,射击运动员往往会被要求尽量多吃一点胡萝卜,因为胡萝卜里富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眼睛好。这就要求体育休闲者根据自己的活动性质获取这个活动性质的营养物质。

3体育休闲与饮食营养在数量上,相对于健康资本存量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体育休闲与饮食营养都有增强身体素质的作用。体育休闲活动可以使体内因饮食营养储存的能量物质,更快和有效地转化为活动所需以及合成身体各器官的组成成分,同时也加强体育休闲活动中各器官的功能,也即增强身体素质。这个过程,一方面消耗了原本储存的能量物质,那么体育休闲活动后就会要求通过饮食营养获取能量物质来填补,填补适度,表现为体质增强;另一方面,如果通过饮食营养获取来填补的能量物质很多,超过了所消耗,就会堆积在体内,表现为体质减弱,如肥胖。这时,一定运动量的体育休闲活动就能够将体内多余的营养物质消耗掉。于是体育休闲活动对于饮食营养具有了修补作用。这样,体育休闲活动量与饮食营养摄入量,相对于增强身体素质就表现为相互对应的关系,同时,要求体育休闲活动在运动量与饮食营养的摄入量之间应该有一定的比例,不暴饮暴食和不运动过量以及不运动不足。

4体育休闲与饮食营养在进行方式上,相对于健康资本存量是统一于放松的要求体育休闲最大的特点是其进行方式上体现的感性。感性,意味着自由和没有压力,所谓随心所至、静心和放松。感性,也是体育休闲的最本质的要求。也只有感性可以使现代社会紧张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在体育休闲活动中得以释放和宣泄。饮食营养中的关键是烹饪。烹饪的最核心和最高要求是放松和静心。饮食营养中的品尝还有审美的作用。这样,体育休闲与饮食营养相对于健康资本存量统一于“放松”或者“静心”上。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休闲和饮食营养过程中务必放松心情。

5体育休闲与饮食营养在生态要求上,相对于健康资本存量都倾向回归自然现代社会由于对大自然的无限占有有利用,使得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样,体育休闲要求必然会唤起人类对大自然的爱护意识,采取低碳和环保的方式。饮食营养,现在有“有机食物、原生态烹饪、低碳饮食、素食”等要求。如此,健康资本存量过程中的体育休闲和饮食营养都倾向回归自然。

第2篇

休闲养身体育主要是指由人民群众在平时生活的节假日或者余暇时间中的休闲体育与养身消费行为而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量。随着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的增多,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要日益加大。

1.运动服装、装备、器械的销售情况

由于假日期间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运动健身和出行,引起对运动服装,装备的更多需求量,同时,许多体育商场在假日推出减价销售、换季销售、有奖销售等多种促销手段。据调查2008年10月份南宁百货大楼、百盛、梦之岛等商店的销售量均不少。在消费人群中,年轻人以买运动鞋者居多,中老年以健身器材为主。人们以耐克、彪马、阿迪达斯、kappa等知名品牌为首选品牌,其中以耐克、阿迪达斯销量最大。表明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信誉、品牌,同时表明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还有很大差距。

2.体育竞赛表演

羽毛球、健身操、游泳、网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已成为南宁市民们周末或工作之余经常参与的活动。由于这些项目易学、易掌握,对场地、器材、服装要求不高,消费不必远行,符合了大多数市民的需求,在假日中便异常火爆。南宁市各大高校举办的各类体育竞赛,等,均在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又满足了人民群众在假日休闲中对体育的需求。

3.体育旅游和休闲养身

南宁市有利的地理环境及良好的气候特征,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体育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国家旅游总局曾将1996年的主题定为“度假休闲年”,2001年又将主题定为“中国体育健身游”,并开展一系列全国及地方性的大型体育旅游活动,共推出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11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路线,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项目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育旅游在我国已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在南宁市已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许多户外项目像攀岩、徒步和漂流等项目因为市内较少,花费时间太长,均需等待假期。目前人们外出旅游更愿意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据调查南宁市周边地区拥有体育游乐设施的旅游景点游客众多。南宁市A级景区内涉及运动项目如摩托艇、水球、射击、温泉等都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数量众多的游客。然而到城市周边郊区参与的体育旅游,仅仅是兼有体育项目的常规旅游,离真正的体育旅游还很远。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应该是那些路途较远、目标明确、过程艰苦,对体能和意志要求较高的活动,像登山、穿越、漂流、探险、自行车长途旅行等等。南宁市市民参与的人数比较少,这主要是目前人们对旅游的认识还停留在观光、购物、餐饮、休闲等层次上。

据调查,除此之外,南宁市体育的经营实体,以商品形式向消费者提供不同档次休闲养身体育健身娱乐服务,如温泉谷、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以及各种健身俱乐部等。另外,休闲养身体育健身技能的培训、辅导和咨询,为群众组织编排各类竞赛,提供竞赛服务的群众性体育竞赛表演,应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和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的有偿服务,为某些患有慢性疾病和身体局部组织损伤的病人,提供运动处方、医疗保健加传统体育医疗康复方法,为提高大众锻炼身体的时效性、趣味性而开展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等等均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二、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从世界产业发展大趋势看,当前体育产业是一项具有无限生机的新兴朝阳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贡献,在欧美国家,体育与经济发展已紧密联系在一起,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促进社会就业、扩大和拉动下游产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当前休闲养身体育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参与;(2)休闲养身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很大。南宁现有几多万人口,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加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增多以及需求层次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休闲养身体育消费的需求也日益高涨,体育健身娱乐业逐渐兴起,南宁约有70%以上的人每年都会在运动上有所花费。

2.劣势分析

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直接决定该地区休闲养身体育业的发展水平和现状。南宁正处在发展加速时期,休闲养身体育消费还不是很活跃。目前大多数人们还处在过渡时期,休闲养身体育消费正处于增长时期。南宁市居民整体收入偏低,很少投资于有偿健身;会选择有偿健身的无偿替代产品;余暇时间也相对较少;对竞技表演业的需求不高。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人们对休闲养身体育认为管理最差的最多,占总被调查人数22.5%,接下来依次是接待19.2%,交通16.8%,场所品味和特色15.0%,人才匮乏14.0%,生态环境脆弱10.0%,其他2.5%。管理差主要表现在场所的秩序混乱,各种拉客宰客现象,接待差主要是硬件设施差和服务水平不高,交通主要是距离太远;场所品味与特色主要是场所自身的开发规划和吸引力;人才匮乏主要是从事专业休闲养身体育开发和管理的专业人才不够;最后是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3.机遇分析

休闲养身体育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休闲养身体育是满足市民追求健康需求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持续增长,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关注日益提高,休闲养身的需求应运而生。同时,随着我国法定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带薪度假的逐步实现,居民已不满足现有的大众运动方式,追求健康、康寿等与生态休闲养身相结合的高品味、高端的运动方式日趋为人们所青睐。因此,发展生态休闲养身体育是参与体育消费新潮流,细分南宁体育业市场,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的需要。4.威胁分析

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经营人才相对匮乏,这种人才的缺乏不仅体现在休闲养身体育系统内部,体育经营人才数量和质量也明显不足。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体育经营人才素质的竞争,而南宁在吸引和保留优秀休闲养身体育经营人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使得休闲养身体育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5.SWOT分析结论

根据前面对南宁市的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结合SWOT分析表明,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目前南宁市的休闲养身体育总的消费量比较低,而且对中高档的需求量比较少;而南宁市的休闲养身体育发展还是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基础,在广西地区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因此,要拓展南宁市的休闲养身体育业的市场,就要及时抓住机遇,善于迎接挑战。从根本上来说,在南宁市的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外在因素,只能顺应它,利用它,而关键在于对休闲养身体育发展的重视和实际支持的力度,其中做好休闲养身体育业市场的培育是关键中的关键。

三、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市场培育对策

在当前产品以及开发手段高度雷同化的今天,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要想取得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在市场运作方面坚持运用市场培育策略。

1.市场培育原则

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市场培育首要的便是各方对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的高度的重视,在运用现代化的休闲养身体育发展与管理思维指导下,结合竞争力培育与市场基础,制定符合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场所市场培育策略,并站在全局性、前瞻性和对抗性的市场培育战略高度。当前,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应当抓住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机遇,做好迎接产业发展挑战和区域性品牌的市场竞争,从而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2.加大各方对市场培育的支持力度

(1)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休闲养身体育业运行机制。必须改革长期以来束缚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多元化主体投资,各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休闲养身体育业运行机制。

(2)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划和引导。各级政府应提高对发展休闲养身体育业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将休闲养身体育业的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全局。同时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3)加快休闲养身体育设施的建设。一方面,面向市场盘活现有休闲养身体育场馆设施;另一方面,要通过整体式布局使用权的招商进行综合开发、运作和多种经营,以加快新休闲养身体育场地的建设。

另外,还应做好大力培育休闲养身体育消费市场,加大休闲养身体育人力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培养休闲养身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合理规划体育产业布局等工作。

3.转变观念,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项目

转换经营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只有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才能推进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的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展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经营者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弥补资金不足的矛盾,加快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的发展。建立效益机制,围绕效益抓经营,围绕经营抓管理,管理要以效益为中心,在保证正常运作下,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积极探寻适应南宁市民需求的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项目。首先,应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和人才力量搞培训。其次,以“全民健身计划”为依托,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全民健身器材、全民体质测量器材及运动竞赛器材等。充分利用高校人力、科技、场地、器材等资源,大力开展高校和社区健身活动,并建立相应机构,有目的地计划地开展区域性、小型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如健身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健身气功、武术等培训以及组织体育旅游等。这样,体育不但可有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如健身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健身气功、武术等培训以及组织体育旅游等。不但可有力地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且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3篇

本文作者:陈建峰石兰萍工作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量表构建

本量表根据黄仲凌和高俊雄(2005)[8]的《休闲动机量表》改编,原量表参考了Baldwin和Caldwell(2003)[9]青少年闲暇时间动机量表的研制,Pelletier,Vallerand和Green-Demers(1996)做的休闲动机量表构建效度的研究以及Ntoumanis(2002)[10]动机分类的研究。根据本文研究目的,把“休闲动机量表”改为“休闲体育动机量表”(如题项“参与某些休闲活动”改为“参与某些休闲体育活动”)形成了初始问卷,量表由18个题项5个维度构成:外在规范(WZGF)包括威胁、被迫、尊重他人;投入规范(TLGF)包括关注、欢迎;认同规范(RT-GF)包括技术、生活技能、期望;内在动机(NZDJ)包括愉悦感、自主性;无动机(WDJ)包括无助感、无胜任感。休闲体育动机的影响因素量表包含20个题项:学生用Likert五点量表回答,(从“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初始问卷形成后,然后选取常州纺织学院1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为了整体问卷题项的精炼性,通过对回收的问卷用下面3条标准来筛选题目[11]:(1)题目部分相关法(Correcteditem-totalcorrelation),即删除鉴别度较低的题项;(2)内部一致性效标法(Inter-nalconsistencycriterionmethod),亦即极端组检验法;(3)因素负荷量判断法,为了提高因子分析的效果,经删去因子负荷小于0.4的题项和在多个因子上负荷大于0.4的题项;然后对余下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要检验量表是否能进行因子分析。经检验,休闲体育动机影响因素的问卷KMO=0.814,Bartlett球体检验=1500.21,sig.=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萃取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进行因子提取,并进行斜交旋转(考虑到因子间的相关性),而转轴收敛于5个迭代。最终得到影响休闲体育动机问卷的因子数为5个,这5个因子累计解释59.287%的方差(表1)。由碎石图显示,第五个因素以后,坡度明显下滑(图1)。并对公因子进行命名,经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影响休闲体育动机问卷中的“在体育课中我能学到与休闲体育相关的内容”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我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影响不大”等共4个题项,剩余题项构成了影响休闲体育动机的最终问卷,包括5个维度16个题项以及每个题项在5个因子上的负载值(表2)。量表的信度检验构成了最终问卷,首先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休闲体育动机”的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分别为无动机α=0.638,外在规范α=0.749,投入规范α=0.613,认同规范α=0.721,内在动机α=0.722;“休闲体育动机影响因素”问卷的一致性信度检验分别为认知态度α=0.809,制约因素α=0.634,体育氛围α=0.612,兴趣与爱好α=0.712,习惯与方法α=0.645,均符合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统计要求。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最终问卷形成后,调查共取样520名大学生,分别来自南京市与常州市的5所高校的大一与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65份(男213人,占45.8%,女307人,占66.0%),有效回收率89.42%。利用SPSS17.0、AMOS17.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模型构建

大学生休闲体育动机量表及影响因素的验证性因子模型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是结构方程模型(SEM)的一个特殊形式,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12]。在施测的问卷数据中,采用AMOS17.0软件对休闲体育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因子结构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形成模型(图2、图3)。结构方程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评价主要从绝对拟合指数(absolutefitindex)、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FitIndex)、简约拟合指数(Parsimoniousfitindex)3个方面进行评价。多数学者认为[13-14],模型统计检验指数GFI、AGFI、IFI、TLI、CFI均应大于0.90,RMSEA应小于0.8,χ2/df值介于1-3之间为佳。图2所示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1.687,RMSEA=0.046,GFI=0.935,TLI(NNFI)=0.926,CFI=0.932。从以上拟合指数标准可以判断,休闲体育动机因素的五维度模型拟合度很高,因此,休闲体育动机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是可以接受的,并可以作为分析休闲体育动机的基本构念框架。图3所示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分别为:χ2/df=2.183,RMSEA=0.061,GFI=0.932,TLI(NNFI)=0.914,CFI=0.901。从以上拟合指数标准可以判断,影响休闲体育动机因素的模型拟合度很好,模型可以接受,因此,可用作影响休闲体育动机因素的基本构念框架。影响休闲体育动机的因素与休闲体育动机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构方程(SEM)的具有以下特点[15]:(1)可同时考虑及处理多个因变量(endogenous/de-pendentvariable);(2)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exogenousandendogenous)项目含有测量误差;(3)允许潜在变量由多个外显指标变量构成,并可同时估计指标变量的信度及效度;(4)可构建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估计模型与数据之间的吻合程度。据于(SEM)以上优点,首先假设所有维度的影响因素对所有维度的休闲体育动机都有影响,构建了休闲体育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阶因子模型。根据候杰泰、温忠麟、成子娟(2004)[16]著作中的建议,删除统计学中t值小于2的不显著的路径系数,经过多次模型修正,得到大学生休闲体育动机和影响休闲体育动机关系的最终模型(图4)。图4所示模型统计检验指数分别为:χ2/df=1.686,GFI=0.932,TLI(NNFI)=0.918,CFI=0.933,RMSEA=0.047。根据拟合度的标准,可见此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模型中各路径相关系数能很好地揭示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各个维度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分析从图4可以看出关于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如下:(1)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动机影响因素由认知态度、制约因素、兴趣与爱好、体育氛围和习惯与方法5个维度构成,这5个维度对休闲体育动机都有影响,其中,习惯与方法对休闲体育动机活动的影响最大。(2)影响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内在动机的主要因素为习惯与方法、制约因素、认知态度和兴趣与爱好,呈显著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70、-0.37、0.27、0.16。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教给他们锻炼的方法、手段,此外还要多开发休闲体育课程资源方面的项目,完善和优化学校场地设施,保证学生能顺利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和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3)影响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无动机维度的主要因素“兴趣与爱好”、“制约因素”、“认知态度”,有显著作用其路径系数依次为-0.55、0.51、-0.23,无动机是一种动机缺乏,它的消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与习得性无助类似(pelletier,etal,1995),处于无动机状态的大学生不认同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任何积极性解释。这一点提示我们学生缺乏兴趣与爱好、外在的制约压力增大、认知态度偏低,即无助感就增高,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越小。(4)制约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动机的另一主要因素,除制约因素与内在动机和认同规范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制约因素对外在规范、投入规范、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点与Craw-ford&Godey(1987)[17]认为不管个人是否存在休闲偏好,一旦有休闲制约因素介入,就会导致个人放弃参与该项休闲活动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学生的学习、就业压力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5)认知态度对休闲体育动机“认同规范”、“内在动机”两个维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与“外在规范”、“无动机”两个维度无显著负相关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6、0.27、-0.14、-0.23。这提示我们,提高学生对休闲体育认知程度,重点应将学生的外在动机不断内在化,使其成为推动大学生参加休闲活动的积极因素。(6)体育氛围对休闲体育动机“认同规范”,“投入规范”两个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路径系数一样为0.21。体育氛围反映出人们在体育活动中高度个体化的气氛,同时也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情感。说明家长、学校及社会对休闲体育的关注程度,能使学生认识到参与休闲体育的重要性。建议(1)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改自于黄仲凌和高俊雄(2005)编制的《休闲动机量表》。虽然该量表已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但是,本研究将原量表题项中的“参与某些休闲活动”改为“参与某些休闲体育活动”。这样的改编问卷,其合理性、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同时由于影响休闲体育动机因素很多,如,“气候因素”、“教师因素”、“运动技能因素”等这些还需要进一步去探讨。(2)本研究采用的样本量为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取样比较方便,但是他们只能代表某一部分休闲体育活动者,未来研究应该扩展研究取样范围。

第4篇

关键词:休闲体育,回顾,瞻望

 

前言: 1995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论文检测,休闲体育。这一世界性的潮流也已引起我国的重视,生活质量已被国家列为决策和发展的目标。论文检测,休闲体育。从改革开放的至今,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心,注重身心健康、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休闲体育逐渐成为社会生活消费热点。

1我国休闲体育的回顾

1.1相关学者的学术研究

1983年,于光远先生针对我国体育研究的状况指出:“我国对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对体育之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1994年,他进一步指出,玩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80年代末期,我国有学者开始进行休闲研究。1992年王雅林等编著了《闲暇社会学》一书,从社会学角度对闲暇问题进行了研究;2001年,马惠娣发表了“休闲问题理论探究”一文,对休闲本质和休闲传统进行了探讨;2005年11月9日,马惠娣在“文化多样性与休闲发展”国际论坛上作了题为“文化多样性与中国人的休闲智慧”的报告,她认为休闲是一种生存的状态、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精神的态度、一种价值观、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智慧的体现,是“成为人”的过程,是展示文化多样性最大的舞台。[5]1.1我国休闲体育的分类

1.1.1按运动项目分

竞技类:如篮球、排球、足球、棒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游泳、健美操、技巧等。

非竞技类:滑水、滑冰、滑雪、冲浪、雪橇、越野、登山、溜早冰、滑轮板、山地自行车、雪上摩托、划船、赛艇、帆板、水上摩托、冲浪、卡丁车、漂流、攀岩、跳伞、滑翔机、热气球、台球、壁球、保龄球、康乐球、高尔夫、门球、沙壶球、垂钓、蹦极、潜水等。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太极剑、气功、八段锦、五禽戏、划龙舟、踢毽球、跳绳等。

1.1.2按观赏参与活动分

观赏类:通过广播、电视以及到现场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

参与类:亲身参与各种体育类休闲活动。论文检测,休闲体育。

1.1.3按身心休闲部位分

技巧类:各种竞技与非竞技运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等。

益智类:棋牌类、电子竞技类、解谜类(包括文字类、魔方类、绳结类、迷环类等等)

1.2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的生活变化

1.2.1居民收入方面

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主要受其经济收入的影响。一般来说,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居民的生活水平。该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越大,越贫困。“1978-1998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20年,农村居民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7年的1090.1元;非农业(城镇)居民纯收入水平由1978年的343.4元提高到1997年的5160.3元。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1%下降到1997年的55.05%;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1981年的56.66%下降到1997年的46.41%。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有显著提高。也可以看出居民家庭消费正在从生存消费向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过渡。” [6]经济是进行一切消费活动的基础,所以也是发展休闲体育的重要条件。

1.2.2余暇时间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发布了《北京人20年生活方式的变迁》,调查中发现“北京人其他休闲时间也增加了近1小时,大多是过去没有的项目。这说明与20年前相比,北京人的休闲活动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论文检测,休闲体育。” [3]

余暇时间是休闲的保障之一,现如今人们的余暇时间越来越多,对于休闲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这些说明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相对高效的完成工作的同时得到了比以前更为充分的休息时间,在得到物质回报的同时追求精神上的休闲。

2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

2.1与国外相比较

在发达国家休闲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目前,美国的休闲消费已达到28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其中以休闲体育为内容的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7]而在我国的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仍然存在着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健康的娱乐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解放,这些不健康的社会行为都将被休闲体育及其它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所替代。

2.2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休闲体育起步较晚,休闲项目也相对较少。目前“贵族化”体育项目不符合我国群众的消费水平。体育场馆的主要消费对象目前以青少年群体为主,中年人进场馆娱乐健身,有一些为工作而进行的社交因素。[6]所以,那些简单、易组织的体育活动,往往是大众休闲体育的首选。论文检测,休闲体育。这种大基础、中低消费的体育休闲方式是我国体育休闲的特点。论文检测,休闲体育。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休闲体育的发展是和余暇时间、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理念密不可分的,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共存的;而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内容,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促进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达到社会整体向前进步的目的。所以只有在社会整体进步、生产力发达的条件下,人民的余暇时间才会更多,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健康新鲜的休闲体育娱乐方式才能被人接受,消费理念自然也会提升,消费理念提升的同时也刺激消费水平的提高。

3.2建议

3.2.1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健康成为生活质量第一要素,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开始为了休闲和健身的目的而自愿进行有货币支出的消费。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期,休闲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潜力。

3.2.2增加休闲体育娱乐项目

休闲体育始终是发达国家在引领世界的潮流,我们要善于将一些新颖的休闲体育项目引入国内,“洋为己用”始终保持休闲体育的活性,与此同时还要保持和挖掘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独特文化价值;培养亮点,打造精品;让休闲体育文化更多地进入教材和课堂;注重女性、老年人、少年儿童的休闲体育教育和研究;加强城市间的休闲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播;结合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来规划和发展休闲体育文化;加强休闲体育文化与其他地域休闲文化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百度,休闲.baike.baidu.com/view/6495.html?wtp=tt

[2]东方网-文汇报,北京人20年生活方式的变迁.sina.com.cn

[3]卢锋.休闲体育概念的辨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5)

[4]谢雨航.休闲体育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02)

[5]陈永军.对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04)

[6]吴贻刚.中外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03)

第5篇

摘 要 休闲体育是伴随竞技体育产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大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休闲体育与消费文化、文化传播、和谐社会的关系展开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 休闲体育 大众文化 关系 研究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新型活动方式日益展现在人们眼前,关于休闲体育研究的视角也不断出现,如休闲体育的美学特征的研究、精神视域中休闲体育的意蕴解读研究、大众消费下的休闲体育研究、马克思休闲思想与现代休闲体育研究、社会阶层中的休闲体育研究及其大众传媒与休闲体育研究等等,但很少有从大众文化的视野中研究休闲体育关系的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生活中的诸多领域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社会的深刻变革也使体育休闲研究的具体问题凸显出极强文化与社会语境,因此,体育休闲研究必须结合深入与文化、社会、美学等层面,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因此在大众文化视域下对休闲体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它为后奥运时代如何更好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并对当下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

二、休闲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休闲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特点是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提高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休闲体育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过程,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而休闲学产生于美国,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休闲的,他提出休闲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它不是外部因素的结果,也不是由空闲时间所决定的。而体育休闲理论最早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并迅速成为众多西方国家社会成员一种普遍需求与权利,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开展休闲体育研究,培养组织实施休闲体育的人才,体育科学协会的年会也专门设立休闲体育专题。在休闲体育当中强调的重点是“成为人”“体验人”的一种自由游乐的“和合”精神状态。

三、休闲体育与大众文化关系

体育本身就是人类调解自我,创造的文化形式,其中在人类进化的历史当中,不断地演变,而且这种形式越来越丰富,表达人的追求、价值观越来越多。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国度,早在二三千年前,我们就提出了休闲文化的产物,像射、御都含有体育的成分在其中,表明了体育和礼、乐、书、术是具有同样重要地位的人类活动。因此它也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2008年奥运会,很多传统的、现代的,历史的和未来的都交织在一起,通过奥运会平台展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精神。比如说太极拳、武术等等,都是人们热爱生活的表达,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播。

(一)休闲体育与消费文化的研究。

休闲是人们在余暇时间自愿选择参加的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休闲体育可以满足人们对娱乐性、消遣性精神生活的需求。休闲体育中它的项目极为丰富,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冒险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表现性等,这些体育活动都是通过直接的经济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消费能使人们在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过程中,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表现自身能力、施展个人才能的同时,获得身心的满足和愉悦。

(二)休闲体育与文化传播研究。

休闲体育的文化传播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如高校的体育文化传播、休闲体育的民族文化传播、后奥运时代的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以及休闲体育的文化传播模式等。我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体育,还为中国的体育思想打下了深深的传统文化烙印,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传统文化的特征,通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的动机、目的、形式、行为和价值取向等表现出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现在的休闲体育主要以表演性、娱乐性、保健性为基本模式,以尚礼、宽厚、平和、贵中为价值取向,重视体育的政治价值和伦理价值。

(三)休闲体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

休闲体育的兴起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表征,也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和途径。和谐的本质是从心开始的一种“和合”精神,休闲体育的本质也正是游乐状态中的身心“和合”。因此,现代物质财富、闲暇、技术和异化是休闲体育“热”的推力,也是和谐的重要表征。休闲体育功能的异化补偿论、生命体验论、社会资源论及个人发展论是休闲体育“热”的拉力,也是推进和谐的力量。休闲体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闲暇增多的原因,更是现代社会异化与其同步增长的结果,是人们对异化的自觉抵抗而挖掘出的一种新的和谐社会力量,是人们对社会焦虑、社会风险、价值冲突的一种自觉选择。

基金项目:1.湖南省教育厅2011年度科学研究项目

2.湖南涉外经济技术学院2011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研究室科教文卫司,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体育经济政策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 张立敏,张力为.运动领域中的印象管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0).

第6篇

(一)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关于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的成因,笔者曾专门撰文分析,主要由四方面的因素造成:(1)社会因素。权威失范、社会主导价值混乱、角色失范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与青少年道德教育有关的三方面失范状态,大学生休闲道德失范同样归咎于这三种失范状态。(2)高校因素。在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工具理性的驱使下,高校人文精神的培养渐行渐远,即使是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地出现了功利化和商品化的倾向,学校名副其实地成为以职业培训为主的雇佣机构,成为制造社会文化工具和技术工具的“加工厂”。教育在人文关怀上的不够,使得高校的休闲教育存在着先天不足。(3)家庭因素。因家长在对子女、对高等教育、对休闲认识的偏差,以及不当的家庭休闲方式,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观和正确地开展休闲活动。(4)大学生主观因素。社会转型期的“震荡”和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此外,休闲观念也是导致休闲道德失范的决定性因素。[3]

2.有关高校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分析。一些学者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的大学生休闲教育道德状况更令人堪忧。徐智辉撰文指出:“目前,我国只有四川师范大学开设了休闲学课程。我国高职生休闲期间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数处于自发状态,根本没有列入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范围,领导无休闲教育观念,学校无休闲教育计划,教师无休闲教育任务。许多高职教育工作者只负责高职生在校上课时间的管理和教育,对学生休闲时间放任自流。过去,学校实行六天工作制,休闲时间少,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单休日改成双休日,高职教师和学生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而高职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管理者却很少考虑休闲教育。高职生从中学到大学后,还不完全适应,对节假日不会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在大量休闲时间里无所事事,有的学生不分白天黑夜,没完没了地上网、玩游戏机,甚至出入不适合学生的休闲场所,致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思想道德受到严重影响。”[4]对目前高校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总体状况,徐智辉分析认为:休闲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淡薄;休闲思想道德教育组织涣散;休闲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呆板;休闲思想道德教育投入不足。[5]

3.有关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分析。对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分析,学界一是从休闲的本质出发,对休闲与道德及与休闲道德教育的关系进行阐述,基本结论认为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休闲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他们认为休闲的本质是自由,其本身内蕴的道德属性和对追求人性真善美的要求,休闲生活应是道德的生活。闲暇生活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无拘束或无视一个人在闲暇中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负的责任。二是从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对其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心理断乳期”,期间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道德能力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受西方思潮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渴望成为有个性的社会人,但行为的自我控制较弱,遇事容易冲动;渴望社会交往,但待人接物的水平不高,容易紧跟没有道德高度的时尚;渴望休闲的生活,但“玩”的基本技能不高,容易随波逐流。总之,学界从大学生休闲道德现状出发,归纳了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分析了导致问题的原因,而对应的休闲道德教育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大学生休闲生活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

1.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学界总体上是按照“什么是休闲或闲暇———什么是休闲道德———什么是大学生休闲———什么是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轨迹予以分析并概括。其中对于大学生休闲(或闲暇)的界定,可以概括为:除去学习包括实习、生理需要和课外作业等之外自由时间里由大学生自行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对休闲道德(闲暇道德)的界定可以概括为:个人在休闲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价值准则和伦理规范,是发展人的心智和兴趣,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而对高等学校休闲道德教育,学界总体上是从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范畴、目的等六个层面加以概括。由此,本文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指以高校师生实施为主,社会、家庭实施为辅,面向在校大学生,以休闲价值观、休闲道德能力、休闲生活习惯为主要内容,依托校内外多种德育载体而开展的自主性德育活动,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休闲这一特定场域的具体展开。

2.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特点。目前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总体上有三层表述:一是基于教育的方式;二是基于教育的要素;三是基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比较。基于教育方式,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主导性、渗透性、差异性、实践性、发展性。[6]基于教育要素,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具有教育时空的变化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等特点”[7]。“在时间上,是在学生完成功课的闲暇时间进行;在方式上,表现为在体育、音乐、舞蹈、美术、写作、旅游、武术、集邮等闲暇活动中进行;在内容上,依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点的时代精神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8]基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比较,邓清华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新模式,与传统高校道德教育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从时空维度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适用时空更广、更为复杂、更符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道德教育的实际,而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主要适用于大学这一特定时期和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空间;从载体或形式来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与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型道德教育活动,而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则主要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活动和自我修养为辅的认知型道德教育模式;从自主性、主体性程度来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一种自主性道德教育,传统高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尚不是很明显。[9]

3.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价值。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价值的描述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可适应时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可以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二是个体价值———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休闲生活方式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专业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文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

(三)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内容

目前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内容的研究很少,系统阐述的则更少,其中黎海燕认为:“作为当今学术界讨论较多的一种新的学校德育模式,闲暇德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体系。具体而言,大学生的闲暇德育包括以下内容:闲暇学习活动,闲暇文化活动,闲暇心理教育,闲暇道德实践,闲暇生活自律”。[10]陈红媛认为:“高职生的闲暇德育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教给学生最核心的内容———阐释休闲的自由、创造理念。高职院校的闲暇德育作为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体系。高职院校实施闲暇道德教育应从正确的闲暇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健康文明闲暇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的闲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种闲暇道德实践、立志成才的闲暇生活道德自律五方面展开”。[11]

(四)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施

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施问题,学界总体论述较多,角度也较广。

1.有关实施原则的分析。陈红媛认为,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模式,高职生闲暇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针对高职生闲暇生活而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高职生闲暇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遵循导向性、整合性、自主性和指导性、渗透性、前瞻性、科学性等六条原则。[12]杨双、祝国超认为,实施休闲道德教育应遵循客观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前瞻性原则。[13]邓清华则将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原则概括为:自主性、与课堂道德教育相结合和科学性。[14]

2.有关实施策略的分析。杨双、祝国超建议在实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找准三个支点”———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点,以学生闲暇形式为切入点,以公民闲暇道德教育为助推点;“要坚持三个突出”———闲暇道德教育活动要突出一个“稳”字,闲暇道德教育载体突出一个“广”字,闲暇道德教育方法突出一个“重”字;要做好“三个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家庭的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课堂行为相结合。[15]

3.有关实施途径的分析。要切实保障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成效,学界着眼于高校的看法包括:一是要加强“三观”教育和休闲观教育;二是要营造健康的休闲道德氛围;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四是要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休闲场所;五是要发挥同辈群体的功能;六是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激励监督机制。着眼于实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多主体,邓清华认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保障其实施。作为与大学生闲暇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社会组织和机构,都有义务来保障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高校作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在家庭方面,父母的管教方式与家庭的生活经验会影响到子女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社会在保障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应发挥“净”、课题博览“建”、“导”的作用。[16]

4.有关教育保障的分析。杨双、祝国超认为要把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这一教育举措落到实处,保障出成效,则应依据大学生闲暇活动的主要方式、活动时空以及活动的特点,构建起以“三化”为主要内容的闲暇道德教育有效机制,一是课程化,二是活动化,三是环境化。要保证“三化”的实现,就必须有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舆论保障。[17]还有其他学者提出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包括政府在内的有关主体要加大对这项教育的投入,努力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具体措施如培训专门师资,实施课程开发,加大后勤保障,加大研究力度等。

二、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现状评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一方面,起步虽很晚,但已有所突破,也取得一些成果,这为深化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研究还很不够深入,缺少系统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专项研究成果少,研究缺乏系统性

专题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闲暇道德)教育问题的论文仅19篇,专著尚未问世。研究的问题如上所述,主要是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必要性,教育的内容、实施原则、机制和方法进行探讨。总体上,目前学界研究点零散,不成体系。此外,研究点专注度不够,有泛化倾向,如有学者把课余德育活动等同于休闲道德教育活动,有学者把德育的渗透教育等同于这项应该有更多形式的专项教育。

(二)基础研究底子薄,理论说服力不够

鉴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研究,涉及到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同时国内有关休闲研究、休闲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还不是很厚,这使得起步很晚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的根基较薄,对问题的理论说服力显然不够,一些结论尚待廓清。如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在课余大学生自由支配时间里开展的德育活动,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它是结合课内外一切德育活动所进行的德育形式;一些学者在强调教育的“自主性”问题时,并没有阐述高校及其教师与大学生在这一教育中是如何“和谐共处”的;一些学者承认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特色应如何呈现并没有做深入论述;还如有关教学的内容,其排序问题并没有给予合理的理论解释;有关高校的教育义务,到底如何落实,谁来具体落实,没有合理阐述等。

(三)实证研究稀缺,操作性成果少

尽管不少学者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做了社会调查,但从目前可查的文献资料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仍缺少实证研究,基本上没有从教育实践(实验)出发来加以总结归纳或验证的成果。就是在已有的成果当中,原则性描述较多,大多不具有可操作性,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内容,几篇论文基本上只是对其作了概括和重要性的阐述,而具体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没有充分展开;又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途径之休闲文化氛围的营造,到底如何营造,应该营造什么氛围,论文当中都没有涉及到;再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保障机制之激励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如何激励与监督,这种激励与监督是否与这项教育的“自主性”发生冲突等,这些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释。

三、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的趋势

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项针对休闲这一特定场域的德育实践的研究。因此,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人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要增强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成果的可操作性,切实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加以突破。

(一)理论维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化问题研究

一是要加强学理研究,应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全面分析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和保障措施等核心问题;应加强比较研究,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一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研究当代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休闲道德教育的关系及可发扬处,研究基于中国高校文化特征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国外此类教育的差别和可借鉴处;应基于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普通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及之间如何实现融通。二是要加强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项全新的研究领域,当前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相对薄弱,以及中国高校文化与西方国家高校文化的差异,使得这项研究既充满机会也具更多挑战。所以,应继续加大对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对教育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给予充分调查研究,既调查分析现实问题,也调查分析预期问题;应积极开展教育实验工作,注意在实践中佐证假设、积累经验和总结规律。三是加强个案研究,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应用的实效性。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离不开高校所在地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各类条件,离不开高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条件,离不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专业实际、家庭实际、性别实际等,所以,应针对这些实际开展个案研究,形成针对一所学校、一个区域、一类大学生、一类休闲活动等方面个性化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成果。

(二)实践维度:把研究工作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第7篇

关键词:休闲体育,大众生活,促进作用

 

1、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大众对于生活的要求不再满足于解决温饱的水平,如何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更好的享受生活享受生命已成为人民大众的一致追求。结合这样的契机,休闲体育应运而生。有别于追求人类极限的竞技体育,休闲体育着重改善提高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是一种在闲暇时间内,为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宣泄等目的的一种体育方式。

2、休闲体育的定义与分类

2.1定义

休闲体育是指进入小康社会的人们在摆脱了物质与文化环境的外在压力和支付了各种必要时间后相对自由的生活活动。这种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为个人所喜爱和本能的感到有价值,从而成为满足人自身精神文化、心理和生理需要的重要活动方式。

2.2分类

休闲体育可以根据活动场所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其中,室内可以分为徒手项目:健美操、武术等;借助器械项目:健身、桌球、飞镖、保龄球等。室外可以分为空中项目: 滑翔、跳伞、热气球等;水上项目:冲浪、帆船等;路上项目:登山、越野、自行车等。同时也可以根据运动项目分为竞技性、非竞技性和传统性项目,还可以根据观赏与渠道分为观赏性、参与性以及自己性、社会性和商业性休闲项目。

3、休闲体育对生活的促进作用

3.1休闲体育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自由、欢快、轻松的生活活动,它完全摒弃了竞技体育的纯竞争性、功利性及政治性,人们可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抛开一切烦恼敞开胸怀融入大自然。现实中,休闲体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而且多倾向于选择在野外大自然中进行活动。例如登山、攀岩、定向徒步越野、山地自行车、野外旅行、探险、滑雪、雪山摩托、划船、赛艇、帆板、水上摩托、潜水、冲浪、滑水、钓鱼、游泳、漂流、滑翔、跳伞、热气球等活动。可以说,众多休闲项目为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条件,大自然成为了现代人参与休闲体育的最佳舞台。人们通过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特别是野外休闲体育活动,可以尽情的感受大自然神气与超然的魅力,欣赏大自然迷人的风光,领悟大自然豪迈与奔放的激情,感慨大自然宽阔与博大的胸襟,从而让人们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善良的人们通过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的感情,增强了对大自然爱护与珍惜的意识,从而以实际行动掀起保护大自然的活动,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科技论文,休闲体育。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人类社会及人自身的健康、和谐发展。

3.2休闲体育促进了人与人直接的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化率越来越高,这些都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于是,人们整天忙于应付单调、重复、紧张的工作和生活,逐渐将自己局限于一定的生存空间,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网越来越小。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功利意识也越来越强,相互谦让的意识逐渐减退,人情味变得越来越淡薄,造成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缺乏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倾向于选择集体性、合作性、趣味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如网球、足球、篮球、羽毛球、橄榄球、保龄球、交谊舞、野外旅行、交游、踢毽子等。这些体育活动在满足人们身心愉悦的同时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扩大了人们的社交圈,使人际关系变得融洽,有利于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之情。科技论文,休闲体育。

3.3休闲体育促进了人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力劳动者数量越来越多。科技论文,休闲体育。长期伏案工作,用脑不用体,从而造成运动不足,长此以往在生理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缺陷,表现在运动能力下降、肌肉萎缩、心血管机能下降等。同时,社会财富的充盈,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随之发生变化,膳食结构中脂肪、蛋白质、糖类的比重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营养过剩。于是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的“文明病”、“富贵病”等现象,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成功的阻碍因素越来越多,事与愿违已是司空见惯,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等使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以致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形象,戴着不同的“面具”,现代人渐渐失去了“面具”下的真实自我。因而,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抑和忧郁,这也潜在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成为了现代人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体育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一种真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本性的还原。在休闲体育活动中,不仅仅是人的体质得以增强,最重要的是获得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个人能与自然界亲密接触,在与他人互动交往及自由选择的运动方式中,使个体从枯燥、机械的劳动环境中摆脱出来,从“物”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促使隔阂和疏远得到消除,让被损害的人性得到宣泄和复归,释放理性重负下的情感,找回真正的自我。通过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人们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调节了心理平衡,减轻了心理压力,消除了心理忧郁,促进了心理健康。

3.4休闲体育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真正高层次自我实现谈何容易。于是,休闲体育为人们自我实现提供了良好条件,如滑翔、攀岩、滑板、滑水、漂流、蹦极、冲浪、水上摩托等项目,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自我,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人们通过获得这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有利于增强自信心、有利于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4、休闲体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4.1休闲体育项目策划水平较低。没有进行项目的宣传和促销,休闲体育项目的吸引力和生存能力不强,休闲体育资源开发不足,休闲体育基础设施薄弱。

4.2针对正常人群的休闲体育的研究多,针对残疾人、智力缺陷人群和吸毒青少年的休闲体育活动研究少。科技论文,休闲体育。这些缺陷和不足正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尤其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休闲体育的研究更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4.3由于功利主义的驱使使得目前国内研究多停留在商业运作方面,业界总是以赚钱为目标,导致了我国休闲体育的畸形化发展。

4.4休闲体育的学校研究还只是停留在高校的曾面上,这和我国的教育体质有很大的关系。对休闲体育生理学研究的文章不多,导致休闲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休闲体育毕竟不同于广泛意义上体育的生理机能,因此从生理学的角度审视休闲体育的功能和价值是提高人们休闲体育意识,实现休闲体育价值回归的一个重要手段。

5、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休闲体育是一种积极、健康、文明、科学的休闲方式。在闲暇时间里从事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满足个体需求,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人格;端正国民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充实国民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准,改善社会风气,使国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地升华和提高.所以,休闲体育必将成为一股潮流,使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都投身于这股浪潮之中。科技论文,休闲体育。科技论文,休闲体育。当前,我们要抓住《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这个契机,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体育对生活质量的贡献,使人们形成在闲暇时间里参加体育活动文明高雅的新观念,并从理论高度和操作两个方面去研究、整理和进一步开发休闲体育内容和形式。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消费水平、不同环境条件的人们都能科学地进行休闲体育活动,从而使休闲体育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服务。

5.2建议

5.2.1积极开展休闲体育的学术研究。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一批休闲体育的专家及人才,尤其是休闲体育的经营人才。

5.2.2建立和逐步完善休闲体育的消费和服务体系,通过宣传,正确引导人们的休闲体育需要,并且建设足够的休闲体育设施,满足其需要。

5.2.3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但为促进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休闲体育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不仅如此,休闲体育还应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5.2.4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弱竞技性,较强的娱乐休闲性,我国开展休闲体育运动要结合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民性格,是结合我国国情开展休闲体育项目的很好手段。

参考文献:

[1]杨远波,许传宝.休闲体育在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47-49.

[2]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8.

[3]许宗祥.中国小康社会休闲体育发展的构思[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1-4.

[4]卢锋.休闲体育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0:136-137,156,256.

[5]李建国,吕树庭,董新光.社会体育[M].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2004.10:220.

[6]陈永军.对我国居民体闲体育消费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4):11-12.

第8篇

关键词:休闲限制;发展阶段;女大学生

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身份、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其体育休闲限制的因素较其他人群较多[1]。 因此,本文对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根据限制特点结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其进行引导,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大一、二年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650份,回收595份,其中有效问卷有559份,有效率是86%。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邱亚君的体育休闲限制因素问卷,[2]共15道题,在大量发放之前,通过少量发放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通过KMO和Bartlett对问卷因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其中KMO为0.804,显著性为0.000,可以做因素分析;采用Cronbach系数α值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测试,总体的Cronbach系数α值为0.813,这意味着数据是可靠的,可以进行分析。

2 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理论框架

20世纪80年代早期,西方学术界就已经开始对休闲限制进行研究,Crawford和Godbey对休闲限制的研究进行归纳,将休闲制约归纳为:自身结构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构建了休闲限制阶层模型。邱亚军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分析和思考,认为现有的模型不能完全解释休闲体育行为的局限性,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张个体在休闲行为发生之后的限制因素也被考虑,提出了关于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解释性理架[2],使得休闲限制因素模型更加丰富。其中女大学生体育休闲行为的发展过程分为前凝神阶段、凝神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1]限制因素分为:自身限制、人际限制制、结构限制、体验限制。[3]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各限制因素的方差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各限制因素在不同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的表现各不相同。在第一阶段,人际限制因素表现的最为突出,其次是自身限制因素,体验限制因素,最后是结构限制因素。在第二阶段,最为突出的限制因素也是人际限制因素,其次为自身限制阶段,体验限制因素,最后是结构限制因素。在第三阶段,也是自身限制因素表现的最为突出,其次是人际限制因素、体验限制、结构限制。在第四阶段,自身限制因素最为突出,其次是人际限制、体验限制、结构限制。在第五阶段,最大的限制因素是自身限制,其次是体验限制因素、人际限制因素、结构限制因素。最后通过对各限制因素总体进行分析发现:自身限制因素最为突出,其次是人际限制因素,体验限制因素和结构限制因素。

3.2 限制因素在体育休闲行为各发展阶段的多重分析 通过以上的方差分析我们了解到,女大学生体育休闲行为的自身限制因素、结构限制因素、体验限制因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各组别之间在五个发展阶段的差异情况,采用LSD对五个阶段的限制因素的均数进行了两两比较。

通过表2我们可以了解到,前意向阶段与意向阶段,准备阶段与行动、保持阶段在自身限制因素方面不存在差异,其它各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

自身限制是指影响个人选择休闲方式偏好或参与者内在心理状态和态度的因素。由于个体所处的体育休闲发展阶段不同,因此其参与动机也就有所不同,也就导致了自身限制因素在各个发展阶段存在着显著差异。结构限制因素在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的多重比较,结构性制约因素是影响个体休闲偏好或参与的外部因素,如机会、活动经费等因素的影响。体验限制因素在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多重比较的结果,除了前意向阶段与意向阶段,准备阶段与行动阶段、保持阶段,行动阶段与保持阶段没有明显的差异外,其它各阶段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体验限制是影响个人继续进行体育休闲行为的内在因素。人们在进行一项运动之前,首先要进行体验,有好的体验个体才能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在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体验限制表现的较为明显。

4 总结

本文基于体育休闲限制的相关理论、模型,对处于不同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女大学生的体育休闲限制因素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每个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其体育休闲限制的因素是不同的,其中自身限制、结构限制、体验限制在体育休闲行为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显著差异。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可以对不同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的女生进行干预更好的促进女大学生体育休闲参与。

参考文献:

[1]李启迪,邵伟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课程理念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体育科学.2014,3.

[2]邱亚君.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因素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9.

第9篇

关键词:休闲教育;社会学;休闲教育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布赖特尔指出的:如果我们想要休闲,应当先接受休闲教育。[1]休闲教育帮助人们学习如何利用自由时间,使人们认清自己在休闲中获得了什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帮助人们选择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存在于社会发展中的休闲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的步伐相一致,相协调,我们有必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休闲教育,以便更好的理解休闲教育对于整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一、休闲教育与社会学的关系

人们生活发展的需要产生了休闲,有了休闲,便需要休闲教育帮助和引导人们进行正确的休闲活动,不良的休闲嗜好不仅会伤害人们的身体,也会阻碍个体的发展与成长,甚至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我们需要为休闲活动而作准备。接受过休闲教育的人,会比没有接受过休闲教育的人更加懂得如何的在休闲活动中获得成长与快乐。我们发现,我们在大量论述休闲教育研究的意义、休闲教育的功能等等时,而我们的实际工作却不能同步的跟上,使其脱离了现实。社会寄希望于休闲教育,休闲教育又寄希望于社会,两者在某些地方却相互脱节了,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休闲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开展休闲教育的社会学研究。

从社会学来看休闲教育,我们把休闲教育视为社会教育体系当中的一部分,也是把它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来进行研究的,研究它在社会再生产结构中的地位,研究休闲教育其学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社会教育体系的相互关系。教育将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传给后代,因而教育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和继承。它具有自己自然的、内在的发展规律,具有不受社会变化约束的相对独立性。休闲教育研究休闲教育结构中所产生的内在过程,而将休闲教育同社会学相联系在一起研究,则是研究休闲教育与社会和社会问题的一门社会学科学。

二、休闲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

休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休闲教育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得对产生它的这个社会进行研究,对人类本身进行研究。社会是由人、人的互动以及人在互动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2]休闲教育在其中――尤其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休闲教育塑造个人个性

社会结构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显示了人类社会结构在时空动态结构,休闲教育的研究理应与变化发展中的社会总体结构与分体结构相结合。社会结构也就是一种互动关系系统,既是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休闲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在很大范围和程度上属于与个体人的联系。在社会学上,首先是反映各个体的相互差异。个人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社会对个人施以已有文化的教化,同时个人亦对已有社会经验进行选择改造并吸收为自身的价值、定向和目标。休闲教育的社会教育职能即由此引起。休闲教育在帮助塑造个人的个性,同时也造就人的社会共性。事实表现,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总是被不同的力量推向不同的方向。休闲教育可以对人的社会化发生正方向的推动,对个人社会化问题进行研究,以塑造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

2、休闲教育促进学校组织建立的均衡化

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的教育行为或教育活动,都发生在有组织的环境里,学校便是这种组织环境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将休闲教育放入到学校中进行研究。

学校作为教育行为或教育活动实施的社会组织,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学校组织系统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教育过程的动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教育主体的复杂多元性、学校系统整体与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学校组织内部诸要素之间显现出的各种不确定的非线性关系,还表现在与教育系统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上。[3]如果学校组织混乱,不能和外界很好的沟通,系统将不能够维持正常的秩序,各层次、各系统也将受到影响,无法完成各自的目标以及的任务,组织的生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学校组织的良性运转是保证休闲教育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我们将休闲教育研究放入到学校进行研究,就必须建立精简、有效、合理、灵活、均衡的学校组织体系。树立正确的学校观,才能使我们的休闲教育在今天更加全面、动态地学校组织中运行,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以及学校内部子系统的协调作用下,加强内外交流合作,实现休闲教育的生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3、休闲教育塑造社会生活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有机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道德准则、等都会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因而社会管理或者社会控制除了借助于社会力量来进行外,还要通过人们的内在力量来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休闲教育管理体系。通常来说,教育对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社会效果应该是明显的。我国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篇序言第一句就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4]教育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具有这决定性的作用,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发展具有着本质联系。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重大作用。人们通过教育传递人类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使年轻一代继承和发展老一代的经验,推动生产的发展与社会的前进。列宁曾把教育看成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永恒的范畴,任何社会都不能没有教育。[5]所以在当今社会,当休闲已全面地进入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各方面,逐步成为提升生活品质、丰富精神、改善福利待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时,休闲教育也成为帮助人们学会休闲,学会生存的有效手段。我们理应正确地预见到休闲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建立休闲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体系,使其发挥良好的社会效应。所有的社会效应都是社会结构功能发挥状况的不同表现。它和社会效果一样,影响社会组织的运转、发展。

从社会学来看休闲教育,有助于促使休闲教育发挥巨大社会效果,同时也是创造良性循环的正反馈社会效应的正确途径,推动休闲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正常地迅速地发展。

三、建立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休闲教育研究方法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和社会问题的一门科学,社会学一般是用实际调查的各种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各种社会问题,从中揭示出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社会形态,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在某些方面不仅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态势,而且制约着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特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社会层阶流动的方向性和可能性。教育的作用渗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从我国休闲教育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我们大多借鉴国外的发展成果和经验,缺乏客观、系统地从中国的社会背景对休闲教育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的方法体系。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休闲教育,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应将其本土化,建构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综合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理性思辨的休闲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重视整体的观察视角,坚持实事求是的价值取向和客观的分析态度,建构出较为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休闲教育发展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无论是社会中的个人,还是社会中的组织体系都要时刻关注着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问题,休闲教育也不例外。托夫勒预测,伴随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将改变世界上的一切,它给人们带来大量信息。面对这一紧迫现实,休闲教育研究要获得大的发展,仅仅局限于自身领域是不行的。于是我们将休闲教育与社会学相联系。在国外,休闲教育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在美国兴起。60年代后,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休闲教育的发展,涌现出大量有关休闲教育的论著、文章,休闲教育逐步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专家学者们注重将休闲教育与社会相融合,如杰弗瑞・戈比在《你生命中的休闲》一书的第11章中探讨了休闲与教育,他集中从社会和个人生活两个层面来论述教育对休闲的重要性。查尔斯・K・布赖特比尔写的《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将休闲教育放在以休闲为中心的社会中探讨。但是在我国,休闲教育的系统学术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王雅林、董鸿扬主编的《闲暇社会学》于1992年正式出版发行,但是该项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主要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研究思路。我国的休闲教育在理论研究上主要还是以介绍国外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主。我们应该将休闲教育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进行研究,将休闲教育与符合我国的社会学相结合。“社会学的特点是从社会的总体角度着眼,综合性地观察、研究社会机体中的各种关系、各种间题、各种现象,采取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广泛深入地进行社会调查,为政府的决策和社会各界处理社会矛盾、调整社会结构、改革社会体制、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参考资料。”[6]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观察某一事物,人们不仅能站在自己的局部环境之外探索社会的时尚的风貌,而且还能从中看得更深更远。在一切都讲究事实的时代,情报消息常常左右人们的视听,湮没了人们吸收的能力。思考人们实际上所需要的是什么以及思考人们感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这种特有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人们总结运用所了解到的情况,帮助人们发展智力理性,以便明确地确定这个世界的一切正在进行或正在发生的事。

参考文献:

[1](美)杰弗瑞・戈比,田松等译.你生命中的休闲.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转引自郑杭生,赵文龙.社会学研究中“社会结构”的涵义辨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

[3]梁红梅.王景英.20世纪西方教育组织理论视阈下学校观的嬗变,2007.

[4]http://省略/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2.htm.

第10篇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周口师范学院学生休闲体育在认知程度、进行的运动项目、每周参与休闲体育的次数、每次参与活动的时间和强度、每学期休闲体育消费水平、影响参与的因素等方面调查分析,了解周口师范学院学生休闲体育开展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学生在较为充裕的闲暇时间里参与多种类型的休闲活动,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性别差异大;生活费用中用于休闲体育消费的比例较小,休闲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影响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有学生压力、场地设施、经济条件、自身兴趣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相关休闲体育服务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需求。

关键词 周口师范学院 休闲体育 现状

一、前言

休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在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未来学家》杂志1999年第12期这样写道:随着知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生变化,著名未来学家雷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一文中指出: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进入休闲时代。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摆脱出来,拥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国外学者预测到那时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对休闲体育运动的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周口师范学院学生休闲体育开展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阅览图书馆图书和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搜集近年来我国有关的文献资料,并从相关网站上获取信息,为本文的设计和构思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要求,遵循社会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7份,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为98%。其中,男生96人,女生97人。在一周内完成了发放与回收工作。

3.统计分析法

对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运用Excel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相关数据,得出我院排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并进行客观分析。

4.访谈法

对周口师范学院的学生进行访谈,从而得知相应的意见与看法。通过访谈从不同角度了解周口师范学院学生休闲体育的现状,并分析和讨论其中的影响因素。

三、影响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学业压力因素

学习压力在整个调查影响因素中,中选次数为189次,百分比为98.1%位居第一。由此可见,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成为了影响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最重要原因。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也是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因此,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更是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为了毕业后找到理想工作,学业压力巨大就在情理之中了。

2.自身体育兴趣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亦是如此,关键是自己对休闲体育有无强烈的兴趣,调查显示兴趣不足的中选率为88.1%,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培养起对于休闲体育活动的兴趣,休闲活动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后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放松,同时也可以强身健体。

(二)客观因素

1.经济条件因素

根据上文调查数据显示,每学期用于休闲体育消费比较少,其中在100元以下的比例就有68.2%,这就充分说明学生休闲体育消费意识的薄弱。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每个家庭条件不同,每个人的消费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说经济条件因素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2.场地设施因素

通过以上调查得知:学校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多数学生由于场地设施条件的限制,即使有时间、有经济能力、有很大的兴趣,也不能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如果增加室内运动场所,还可以更好的克服天气对体育锻炼的限制问题,学生即使在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也可以进行体育锻炼,解决场地设施这一客观问题非常重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学生的休闲体育认知程度呈现差异性。

2.学生在较为充裕的闲暇时间里参与多种类型的休闲活动,学生参与的休闲体育项目也多种多样,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性别差异大;影响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因素呈现多样性,主要有学生压力、场地设施、经济条件、自身兴趣等。

3.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相关休闲体育体服务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广大学生需求,学生对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休闲体育信息服务的需求较大。

(二)建议

1.学校应建立相应的休闲体育理论研究部门,加大休闲体育伦理研究力度,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有层次的学校信息传播系统,推动学校休闲体育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2.学生应合理利用自身的时间资源、经济资源和学校提供的各种休闲体育资源,提升自身休闲体育文化素养,增强休闲意识,改变传统的体育锻炼价值观念;增强自身休闲体育消费意识,调整休闲体育消费结构。

3.学校应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体育活动特点,修建一批方便学生使用的室内体育场馆、室外运动场地;鼓励学生组建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等团体性质的体育组织,发挥社团等体育组织的带头作用;培养休闲体育专业指导员,引进国内外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职能完善的学校休闲体育信息服务部门,推动校园休闲体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11篇

1.休闲农业自身发展需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优化调整农业发展定位,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新形式,农业正在由单一提供农产品转变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发展旅游文化等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休闲农业借助创意产业理念,融入农业生产生活。随着我国农业转型和新型农业系统的构建,休闲农业实践为我国农业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休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渐成趋势。休闲农业的蓬勃兴起急需专业类人才的培养与之相匹配和适应。

2.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迅速兴起,使得我国社会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全面发展,并在21世纪初向发展型目标迈进。在今后数十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中国人民对包括休闲、观光等在内的自我个体现实需要将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然而,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还必须具备其它几个重要的条件:其一是社会的政治目标。这一点无疑已有确切的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这一政治目标的强有力的支撑;其二是社会休闲文化的发展认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对外融合的推进,休闲意识不断地与国际接轨,休闲文化积累丰厚,有着极为丰富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并且与中国的传统哲学、伦理道德、审美观等交织在一起,为中国民众所喜闻乐见。休闲农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势必得到空前的发展。

3.传统农业专业调整改造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农业发展学科,培养不同程度的农业专门人才,而且对已经设置的学科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重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适应我国农业发展和转变过程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但是,以往的改革大多为数量和内容上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专业为中心的高校培养模式,学生的创造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践和发挥,导致学生实际工作适应能力较差。在西方,高校农业类专业口径较宽,涵盖体系比较完善,不同的专业课程之间相互渗透,课程所学知识与实际农业发展水平和应用紧密相连,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学到全面、新颖的农业专业发展现状和将来发展趋势。

二、休闲农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内容分析

1.理论教学方面。如何将休闲教育与农业学科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各式休闲教育在我国已经蓬勃开展起来,比如休闲体育教育学、休闲社会学、休闲经济学等等,而休闲农业教育的发展比较滞后。相对于大陆的休闲农业教育,台湾之所以发展休闲农业教育比较好,是因为随着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有专业的人才熟悉休闲农业的管理、经营及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指导现实工作。有效的将休闲学科教育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不仅仅要从理论上增加休闲学科的相关内容,加深对休闲产业的理解和认识,还要从实践的角度认识发展休闲产业的目标和要求,使得学生从思想的高度对休闲产业学科有一个系统、全面、详细的了解,同时,对休闲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趋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真正实现通过体验式的教学环节实践这一积极、动态休闲方式的学习,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农业课程学习意识,为将来步入休闲农业管理这一领域打下认识与技能的准备。农业专业课程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国内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在理论教学方面还需要深入地联系经营、管理理论,实现农业课程的休闲化特点转变。这也是实现高校农业课程开放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需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简单的说教教育逐渐的发展成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仅仅从理论上理解所学知识,更从实践的高度去认识所学内容。

2.实践教学方面。休闲农业课程目标是制定教学内容的根本出发点,应该全面地服务于学生身心对于专业的发展需求,从实践出发,突破以知识灌输为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专业技能,把握知识前沿理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与就业本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依据休闲教育的需要,休闲农业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应以休闲教育的相关知识为主体,实践课的内容则首选休闲特征和体验特征突出的休闲农业模式和典型的地区为体验基地。因为只有广泛参与休闲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在充分的“休闲体验”过程中,不断感悟休闲、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与光明前途,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和休闲观,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休闲农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设计。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即讨论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休闲农业教育课程新体系的建立必须从学校农业教育、休闲教育整体的角度去考虑。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休闲农业体验纳入到农业学科课程的改革中去思考。体验类项目的教学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所以,课外和校外时间都被纳入到休闲教育的视野中。休闲农业学科的课程设置可分为多层次:(1)低年级(大一至大二)阶段以开设常规型教学课,课程内容以农业学科教育、休闲教育课程、经营、管理理论学习为主。具体课程可根据授课时数前后相继,衔接安排,也可平行安排整体推进;(2)三、四年级则主要开设综合活动课,内容按照实践要求、结合学生爱好为依据,这一改变使得高校农业教育得到拓展,给学生留下更大的发挥和学习空间;(3)鼓励课堂内部知识向实践的转化,积极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使得传统以学生为辅逐渐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指导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和积极性。

4.休闲农业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休闲农业专业课程的重点是介绍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同地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产业的特点、休闲农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各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理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发达国家和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休闲农业方面的管理等等。

三、结论与建议

第12篇

体育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活动,它以特有的价值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群参加,丰富充实着人们的闲暇文化活动。所谓休闲体育,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它是指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身体练习和运动项目, 为达到愉悦身心、修身养性,实现 自我和完善自我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而指导人们如何在闲暇时间里通过身体运动,谋求个体身心健全发展的集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则被称为休闲体 育教育。在我国,多局限于终身体育、社会体育的视野,对学校体育中开展休闲体育教育的学术研究就更不多。然而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素质教育的实施,都要求学校要破除“ 闲则生非” 的陈旧观念,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休闲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早目将休闲体育教育引进到学校体育教育中,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体育。

1 . 发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必要性

健康向上的休闲体育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综合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及社会的进步,而不良的休闲嗜好,不仪容易伤害自身,甚至有可能形成的行为。因此,从小对青少年进行休闲体育教育,是特殊的体育文化熏陶与塑造,它对提高青少年生活质量意识,以及心理、人格的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 1 . 发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拥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人们意识到,闲暇时间内的生活质量决定着人的生命质量,而休闲体育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也可以满足人们身心需求与情感愉悦, 同时也能够增进社会交往,给人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学校体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对青少年休闲体育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休闲体育价值观念及休闲体育态度,注重培养青少年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这是休闲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青少年空闲时间愈多,愈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否则,将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发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在闲暇时间内 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实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在闲暇时间内得到更好的调接与发展,这对避免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和抑制不安定的社会因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 2 . 发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

需要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本质上得到完善,在根本质量上得到提高,在整体功能上得到全面协凋的发展。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应强调素质教育对人的本质的影响。 现实中,学校体育往往过分注重短期效应而忽视长期效应,造成了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的脱节,这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违背。 在学校体育中开展休闲体育教育,会使厂’ 大青少年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在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意识到正确利用闲暇时间去从事健康文明的消遣体育活动,感受到休闲及休闲运动的乐趣,并让学生学到因地、因人制宣自觉地选择健康、科学有盏的体育娱乐方式和手段,为空闲时间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做准备,这不仅在时间、空间以及形式上给体育的素质教育提供保障,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而且也有利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紧密衔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辟 】 。

2 . 发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现存的问题

2. 1 . 休闲体育教育尚无现成的模式

我国休闲体育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而学生情况又复杂多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从小沿着正确的方向自主地支配自由时间,在休闲体育活动中做到自我决断、自我充实,以及如何把一些休闲体育知识与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学生的实际传授给学生,这些对教师都是难点。

2. 2 . 体育教师缺乏休闲运动知识与技能

学校休闲体育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各种竞技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而且要掌握各种休闲运动的知识技能以及科学的健身的理论与方法。 ・目前,我国体育师资主要是由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而休闲体育教育起步晚,休闲体育课程儿乎是空白,大多数教师在校期间所学习的是与竞技体育相关的课程,这与现行休闲体育教育需求是不相适应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缺乏休闲运动知识与技能,主要教学内容仍以竞技运动项目技术教学为主,学校休闲体育教育很难落到实处。

2. 3 .对发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认识不足

传统的教育观念使人们习惯于把休闲体育教育与闲暇娱乐方式联系在一起,认为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只有经过正规的竞技体育教育才能得以实现。不能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休闲体育教育,自然也不会去挖掘休闲体育在促进人的智育、德育、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价值。其实,学校休闲体育教育是以其特殊的角度充实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 。

3 . 发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3 . 1 .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学校体育中开展休闲体育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指在学校体育中开展休闲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以育人为中心。开展休闲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个生命的质量。因此,在学校体育中开展休闲体育育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员都要认真贯彻育性原则,使学生通过休闲体育活动愉悦身心,进健康,同时,注重培养其休闲体育价值观念及闲体育态度,充实其精神生活而发展其人格。

3 . 2 .兴趣性原则

我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应当是 自主的,而非受他人强迫,更无任何压力,完全是发自于内心、根据 自我兴趣而活动的行为。因此,在开展休闲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人数和地点等都应随兴趣意愿而定,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主观上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活动。

3 . 3 .实效性原则

青少年对休闲体育教育形式的最火渴望和兴奋点,就在于通过这种体育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使自 己学到实在、管用、高效的休闲体育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同时增长知识、 磨炼意志,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美化生活、实现欢乐人生的目标。因此,在休闲体育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应把鲜明的实效性作为休闲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优势,以此来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进入到休闲体育活动中米。

3 . 4 . 选择性和创造性原则

理想的休闲体育教育必须具有发展性,必须能够使人投人到休闲体育活动中,同时也能够创造性地用自己满意的体育活动方式来度过闲暇时光,并使自己的身心健康有所改善的连续的过程。广泛的休闲体育教育内容,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要,也能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选择和创新发展

4 .对发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4 . 1 .提高对休闲体育教育的认识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体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本性的充分展现。休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影响到人能甭完整、全面、健康地发展 自己。休闲体育正是以其独特的自由性、趣味性和健身性充实着人们这一广阔天地,从而满足人们的娱乐、享受需求。学校是体育的摇篮和阵地,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体闲体育与体育密切相关,因而,休闲体育教育也必须要经过学校这个教育的中介,才能让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道路。发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也有利于文明、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这与未来终身体育、全民体育与休闲活动的需求是相适应的。

4 . 2 . 充分利用现有休闲体育资源

首先,学校可多改造一些体育项日和活动,开发一些具有民间特色、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以引起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第二,充分利J { j 我国丰富的户外资源来开展体育休闲,我国的湖泊、 水库面积达 1 . 0 7 2万 k m ,可以开展多种水上运动。 森林面积 9 . 4 9 1 万k m 2 , 山地面积3 2 0万k m 我们可以开展野营、登山、徒步旅行、冬季项 目等体育活动。我国的河流流域面积 9 5 . 5 9万 k m,海域面积 4 7 3 万 k m,海岸面积 2 8万 k m,因此可以开展游泳、划船、冲浪、沙滩排球等活动。第三,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合理配置和利J { j 学校体育资源,开放各类体育场地和设施,扩人校内服务,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各项体育活动,造就具有良好休闲体育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入。

4 . 3 . 加强课内体育与课余体育的有机结合

学校体育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包括澡余 体育,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实施 休闲体育教育,要重视使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与休闲 体育教育有意识地结合,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了一 个既愉快又有益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愉快 的休闲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对休闲 体育活动的热情,这不仅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树立正 确的休闲体育观,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休闲体育活动 的技能。可见,加强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的有机结 合将有助于巩固和提高休闲体育教育效果。

4 . 4 . 重视休闲体育教育师资的培养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条 件。发展高质量的学校休闲体育教育,必须有与之 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们可采取以下一些 具体措旅:一是要加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 科建设,科学规划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方案; 二 是要加大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力度,开设休闲体育 教育专业,这样的专业培养出来的师资,既能把体 育与休闲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又能在实践中更 好地把休闲与体育教育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休闲 体育教育深教学效果:三是要抓好在职教育,定期 组织培训,不断提高休闲体育教育师资的专业素质 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发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为 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习惯为首要 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别是从小培养他 们具: 有休闲的意识,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与户外娱 乐,使青少年儿童感受到休闲及休闲运动的乐趣,并掌握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 成年生活中能够合理地利用空闲时间做准备,进而 促进个人的生活情趣、身心素质、文化素养、精神 面貌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1 】刘华平.2 1世纪初的中国体闲体育 [ J 】 .北京体 育大学学报 2 0 0 0 ,3

【 2 】彭. 论体闲运动教育【 J 】.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 2 0 0 2 ,7

【 3 】席玉宝.试论休闲与休闲体育[ J 】 .中国体育科 技 2 0 0 4 ,1

【 4 】姜 丽. 试论高等学校的休闲体育【 J 】 . 体育文化 导刊, 2 0 0 3 ,6

【 5 】张明英. 我国体闲体育的发展前景[ J 1 . 湖州师范大学学报,2 0 0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