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休闲消费论文

休闲消费论文

时间:2023-02-09 21:58:39

休闲消费论文

休闲消费论文范文1

摘 要 中国休闲消费的研究起步晚,美国的休闲理论研究比较成熟,本文通过中美在休闲消费对象、结构、休闲消费时间、休闲消费教育方面的对比,指出我国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从而借鉴美国的经验,提出促进我国休闲消费的措施。

关键词 休闲消费 休闲消费时间 休闲消费结构 休闲教育

一、引言

马克思认为: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由此可见休闲兼有消费和生产的双重功效,事实上休闲兼有消费含义。贝克尔(Becker,1965)指出:不应把休闲看作一个独立范畴,所有休闲都含有某种消费,所有消费活动都含有某种休闲。人们不是在休闲和消费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不同的消费活动之间进行选择。由此把休闲消费定义为人们在自由支配时间所从事的消费活动。

美国人休闲消费理论研究历史较早,大部分学者认为,美国学者凡勃伦在1899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是休闲学在美国诞生的标志。美国休闲消费发展比较完善,不仅设立专门研究休闲的组织机构,而且美国的休闲教育,很多大学都设有休闲专业、休闲系,甚至休闲学院。而中国休闲消费研究起步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有助于休闲消费研究的深化和完善。

二、中美休闲消费比较

(一)休闲消费对象

美国休闲消费产品品种齐全,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并且有龙头产业带动。不仅重视放松享受的旅游休闲消费,影视娱乐休闲消费,而且重视发展智力的文化休闲消费、体育保健休闲消费,既注重服务型休闲消费、又注重体验性休闲消费。在美国,旅游业是第三大零售服务业,仅次于汽车销售和食品销售。美国娱乐业中视听产业(影视和音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1985年的第11位上升到现在的第6位。美国的文化产业在1996年已经是最大的产业,2000年美国占有全球文化市场的46%,美国的“好莱芜影视”是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美国休闲体育发展比较成熟,也是全球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我国在休闲项目的开发上,各地区、各行业产品雷同,并且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的规划,没有突出特色,结果导致了休闲消费领域出现资源供给过剩,同业恶性竞争的局面。

(二)中美休闲消费结构

美国的休闲支出安排合理,消费结构比例适当。根据Ipsos Mendelsohn的2008年3-7月美国家庭消费支出份额数据发现:旅游消费占美国家庭消费支出的14%,占第三位,其次是娱乐,个人保险,电子产品。总的来说,休闲消费品占美国家庭休闲消费支出总额的34%,即美国人收入的1/3用于休闲消费。此外,1/3 的运输服务于休闲旅行,60%的飞机乘客是非业务性旅行。美国人不仅注重娱乐消遣性休闲消费,而且注重智力型休闲消费。美国人对文学、艺术、艺术博物馆、历史、科学的兴趣十分广泛,在某些地方甚至超过了运动。例如1981年,美国有4400多家艺术、历史、科学和综合性博物馆,共有9000个公共图书馆,1979年全国博物馆的访问者人数达3.4783亿人次。

我国的休闲消费支出与美国差距甚大。我国在2008年人均休闲消费支出构成中,食品消费占家庭人均总消费支出的36.2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9%。而且根据郭鲁芳研究,我国的休闲消费重娱乐性、消遣性休闲消费;轻发展性、智力性休闲消费;重被动性休闲消费,轻自主性休闲消费①。

(三)休闲消费时间

发展休闲消费,不仅需要经济支付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空余时间。休闲时间的存在是进行休闲消费的必要条件。

1.休闲时间灵活性。美国休闲消费的时间自由灵活。在公司内,员工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年休假时间,也可以分开休假;同时公司也可以把年休假作为福利待遇提供给员工:一是多给员工工资、少提供年休假,二是多提供休假这样的福利去吸引员工。以灵活的休假方式吸引员工既可以保持员工的工作激情,也可以塑造轻松的环境,增加公司利润。

我国休假方面执行的是“黄金周”假日制度,员工不可以随便调配自己的休假时间。“黄金周”集中休假制度制约了人们的出游时间,致使假期期间交通拥挤,出游困难,增加公共管理费用。

2.带薪休假制度。美国的带薪休假制度是三至五周,随时可以休,假期一般要求一次性用完,双方并为此签订合同。美国的带薪休假制度是强制性的,任何一方如果不执行,会受到惩罚。据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统计,目前美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用人单位都采用了“带薪假日”制度。这种做法之所以风行,主要是因为可以降低成本。

带薪休假在我国《劳动法》已有规定,一般有10到15天的休假。但是由于企业担心成本过多,另一方面就业困难,员工较少提休假要求,致使带薪休假的执行难以落实。

(四)休闲消费的教育

美国的休闲教育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从事休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目前,在美国开设休闲专业的大学约有400所,其中得到美国娱乐、公园协会和美国休闲与娱乐委员会认可的有100多所。美国高校的休闲教育实施得到了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紧密配合,三者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社会主要提供政策支持,学校主要负责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与组织活动,家庭主要发挥配合、监督和提供实践机会的作用。在这一实施过程中,社区资源被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形成学校向社区开放,社区为学校服务的模式。

我国对休闲教育理论的探讨不够深入,关于休闲教育的内涵尚未有统一的界定。1998年我国女科学家马惠娣才正式涉足研究休闲教育。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还有许多领域期待我们拓展,理论方面缺乏结合我国国情的关于如何开展休闲教育的研究。学校缺乏严密的计划以及专门从事休闲教育的教师,家长缺乏对休闲教育的作用的清醒认识,反而认为学生在个人成长、自信心、独立性、自主性等方面的发展与休闲教育并不直接相关。

三、美国休闲消费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休闲产品体系,满足多层次休闲需求

充分挖掘休闲消费资源的优势,开发有市场前景、生命力持久和竞争力强的休闲产品,建立比较完善的休闲产品体系,形成具有规模的休闲产业。大力开发多样化休闲产品,挖掘休闲产品的文化底蕴;适应休闲需求的转变,开发新的休闲产品,提升休闲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营造休闲消费中的文化氛围。

(二)提高休闲消费中的精神文化含量和品位,优化休闲消费结构

加强休闲消费的研究,对消费者进行休闲消费教育和引导,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扩大高层次的休闲消费领域,营造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深厚的公共秩序、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引导人们逐步提高休闲消费中高层次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

(三)落实带薪假期,为休闲消费提供条件

学习美国的带薪休假制度,按照工龄来增加带薪休假的期限。增加休假时间的灵活性,增加带薪休假的机会,使其更好的为国民经济服务。注重劳动者的休假权,坚持以分散为主、适度集中、单次休假时间长短搭配的原则。在休假时间分配上,既要强调时间的分配以分散为主;又要考虑适时安排单次时长较长的假期,以满足游客的长途出行。

(四)加强休闲教育的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合理休闲消费

借鉴国外休闲研究的理论成果,充分吸收相关学科的成果,尤其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经济学的相关成果,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休闲教育理论。学校应当开展相关的休闲教育课程,整合教育资源,聘请专门的休闲教育教师。注重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要经常联系家长,经常组织学生与家长的共同活动,使其认识到休闲教育在孩子身心素质个性发展及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郭鲁芳.中国休闲消费结构:实证分析与优化对策.浙江大学学报.2006(5).

参考文献:

[1]尹士杰.我国当前提高居民消费质量的几个问题.消费经济.2002(2).

休闲消费论文范文2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eople's lives gradually become rich, the monetary income is increasing, and the leisure time has greatly increased.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n which leisure is increasingly causing for concern. Reasonable and health leisure consump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and socie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leisur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offers a few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consumption of the residents.

关键词:休闲消费;消费结构;现状;发展

Key words: leisure consumption;consumption structure;the status;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156-02

0引言

休闲消费是人们通过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途径来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休闲需要的行为和过程。为满足基本生存而进行的消费不是休闲消费。

休闲消费的主体是消费者个体,它的客体是所有能满足人们休闲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休闲消费由市场化的和非市场化的休闲消费两部分组成。在市场主导领域内,交换双方按照市场交换的商业原则获得和提供休闲服务和休闲产品;而在市场原则所不能涵盖的领域,则由政府和第三方来提供。在非市场主导领域内,休闲消费由政府满足的休闲消费和非营利性机构满足的休闲消费组成。

1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现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我实现以及西方休闲文化的渗入影响了我国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的取向,使得个性化趋势日趋突出。就目前的休闲消费而言,登山、击剑、骑马、攀岩、空中滑翔、迷你攀岩、蹦极、旅游等各具特色的运动休闲消费方式纷纷登台亮相,休闲消费的热点开始从单一领域向多领域发展。

1.1 休闲消费结构存在畸形居民休闲消费结构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1 重娱乐性、消遣性休闲消费,轻发展性、智力性休闲消费。诸如“看电视”、“唱卡拉OK”、“聊天”等休闲活动所占时间较多,而提高和发展自身素质为目的的“看书”、“读报”、“学习知识技能”等活动时间较少。

1.1.2 重非自主性休闲消费,轻自主性休闲消费。目前休闲消费现状以炫耀性消费、攀比性消费为主要特征的非自主性休闲消费仍占主导地位。

1.1.3 重被动性休闲消费,轻主动性休闲消费。如伴随着电视的普及和电视节目的日益丰富、社区中邻里的陌生化和距离化,“看电视”日益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消遣方式。

1.2 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我国在休闲消费过程中存在的消费环境不佳,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休闲消费支持系统的建设尚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1.2.1 发展休闲经济缺乏科学的指导与政策引导,一些基础性的问题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的论证,支持休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另外目前我国法律对休闲消费品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尤其是缺乏对这些产品提供者的监督,导致许多休闲产品提供者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降低了休闲消费的水平。

1.2.2 社会支持系统,如交通、饭店、餐饮、接待等发展还不完善,“瓶颈”问题有待解决。休闲活动的安全保障性差,配套的设施和服务不到位,导致了出行买票难、吃饭住店贵、道路拥挤等问题。

2促进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较高层次的休闲消费需求正在不断滋长。而目前我国休闲消费结构则呈现为明显的低度化特征。因此,借助有利的外部条件,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培训及产业发展等形式适时调整休闲消费内容,推进我国休闲消费结构高级化势在必行。

2.1 调整休闲消费结构,引导休闲消费增长

2.1.1 加强休闲消费的正确引导如何休闲消费,消费什么内容,必须加以引导。为此,政府必须加强下列工作:一是要创造、培育良好的休闲消费环境,发展绿色休闲消费,弘扬绿色休闲文明。二是要提高休闲消费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排除一些低层次、反文化的休闲消费行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1.2 积极开展休闲消费教育与培训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休闲消费教育与培训,是推进休闲消费结构高级化的重要环节。休闲教育与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专门性的理论教育与培训。即在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社会院系设置与休闲有关的专门课程,对休闲消费供给者和休闲消费者进行相关的教育。二是普及性的实践培训。在社区、各种活动中心、社会团体开展如何培养良好的休闲习惯,如何提高休闲主体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项目。

2.2 加强对休闲消费的规范和引导良好的休闲教育是休闲消费健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休闲消费和休闲产业要在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发展。

2.2.1 对商业性休闲消费而言,由于休闲消费自身的特点,如高质量、高品位、需求弹性大及劳务消费比重高等,容易造成较多的价格漏洞和执法监管的困难。一些休闲业主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在休闲的幌子下从事着黄、赌、毒的非法活动,污染社会环境。一些休闲消费者在追求消费的同时,人性中的消极面有时候会本能地显示出来,因而不经意间便被不健康的休闲消费服务所俘虏。

2.2.2 休闲消费比一般生活消费具有更大的外部效应。有益身心的休闲消费,如各种业余“充电”活动、旅游远足等,有利于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作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一些不良休闲活动如黄、赌、毒活动等,则会毒化社会风气,危害经济发展。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外部效应,都是通过非市场的途径产生的,往往难以准确估量,也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因此,必须破除将休闲消费仅仅视为个人私事的观念,要把它提到关系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来认识。

2.3 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休闲消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3.1 要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城镇居民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

要把提高城镇居民中等收入阶层的休闲消费力作为拓展休闲消费的切入点。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档次存在较大差异,中低收入者的休闲消费力受到抑制。为此,要实施就业优先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妥善处理技术进步和就业增长矛盾,让更多社会成员公平地分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成果;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尽可能降低门槛和扩大覆盖面,注意社会保障各种不同制度、不同层次之间的功能互补和整体联系。

2.3.2 坚持以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原则指导休闲产业发展我国发展旅游业从政府到地方,直至企业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每年,国家旅游统计报告的两个最重要的数据就是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这种仅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旅游业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休闲需要。

政府应当坚持用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原则指导休闲产业的发展。休闲产业的发展仅靠市场行为是不够的,更不能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评价休闲产业的地位。公益性的休闲项目要做到满足普通市民的需求,降低休闲消费的门槛,使之贴近百姓。在美国,绝大多数公园、博物馆、图书馆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属于公益型事业,而在我国免费供市民休闲的公园还不占主体。

参考文献:

[1]张旭昆,徐俊.消费的闲暇时间约束模型与假日经济现象.经济评论,2002,(5):45-48.

[2]马惠娣.文化精神之域的休闲理论初探.齐鲁学刊,1998,(3):99.

休闲消费论文范文3

关键词:休闲消费;休闲消费行为;休闲障碍

本文遵循社会学调查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在相关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践的设计调查问卷,设计针对北京、太原两大城市的大学生《周末休闲消费行为特征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及山西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六所高校为样本进行调查。各学校均发放问卷100份,共回收问卷590份,有效率达98%。运用SPSS22软件及Excel软件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处理,从休闲目的、休闲活动频率、休闲同伴选择、休闲场所及休闲障碍5个方面分析。

一、休闲目的

目前大学生对休闲消费的认识层次还比较低。80%的大学生将休闲视为放松心情的方式,而有超过44%以上的学生则将打发无聊时间视为休闲的目的。理工类学校与其他类院校相比,学生将休闲消费视为锻炼身体、丰富社会经验,结交朋友的相对较少,但将休闲消费视为打发无聊时间则相对较多,这可能与学校类别及课程任务负担有关。相对而言,山西高校学生将休闲消费视为发展兴趣爱好的相对较多,这可能与学校课程安排压力小,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及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有关。

二、休闲活动频率

在休闲活动的选择上,各个学校在阅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市的学生阅读频率明显高于太原市高校本科学生;而山西高校学生玩游戏、睡觉、参加社团的频率明显高于北京市高校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素质、学校课程压力有关。师范类学校学生兼职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类高校学生,这可能与学校类型有关。各学校其他类活动频率无明显差异。

三、休闲同伴的选择

在休闲同伴的选择上,各学校无明显差异。主要选择与同学、朋友进行休闲消费活动,较少选择老乡作为休闲同伴。理工类院校选择单独休闲消费相对其他院校更多,这可能是由于性别对休闲消费的影响。

四、休闲场所选择

本科生周末休闲消费基本在宿舍、校内及校园3000m附近,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学生选择在3000m以外的地方进行休闲消费活动。此外,北京市高校学生选择在宿舍进行休闲消费的相对较少。

五、休闲障碍

图1 各学校周末休闲障碍

在休闲障碍方面,各学校学生周末休闲障碍为经济压力、时间压力和缺乏休闲场所,较少的学生将缺乏合适的伙伴视为休闲消费障碍。北京市高校学生将经济压力视为主要休闲障碍相对太原市高校学生较少,这可能与北京市便利的交通及北京市很多景点可以免费参观有关。

综上所述,各高校对休闲消费的认识水平较低,经济压力、时间压力及缺乏合适的休闲伙伴成为其主要的休闲障碍。而北京市高校学生相对太原市高校学生在休闲活动的选择上,阅读频率明显高,玩游戏、睡觉、参加社团的频率则相对低。在休闲同伴的选择上则无明显地区性差异。此外,北京市高校学生选择在宿舍进行休闲消费、将经济压力视为休闲障碍的相对太原市高校学生较少。

针对以上休闲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教育部门:高校应对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进行教育。大学教育不应该像高中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应该是一个全面综合性的教育场所。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但目前大学生休闲消费观念却普遍较低。因此,对大学生休闲消费观念进行教育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2、政府部门:山西政府部门应改革山西休闲场所收费制度,降低居民休闲消费成本,丰富人民生活,提高居民文化水平。

3、学生个人:高校学生应积极改变自身休闲态度,不能总是宅在寝室,应多与外界沟通交流,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姝杰,梁正,罗艳菊,山.大学生周末休闲行为特征研究――以海南师范大学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9月

[2] 高强.大学生休闲行为与休闲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休闲消费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运动休闲的概念与内容,阐述运动休闲的发展对城市经济、文化及教育的促进作用。提出:运动休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标志着城市的发展及其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运动休闲业的发展拉动了城市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运动休闲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自我意识和道德观。

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分工愈加细化,人们将会享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如何度过闲暇时间则成为当今社会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众多的研究业已发现,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行为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教育等诸方面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于是,来自各领域的研究者们对“休闲”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运动作为一种积极的休闲方式早已被学界所关注,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大学开设了运动休闲专业,为社会培养休闲运动项目开发与管理的专门人才。近年来在中国也有许多大学开设了运动休闲系,但中国目前的运动休闲专业的培养目标似乎还不明确,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轮廓尚不清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运动休闲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运动休闲与休闲运动

近年来,休闲运动也成为一种时尚,一些休闲运动项目成为人们追崇的运动,如:野外生存、拓展、攀岩、定向越野等等。与此同时,大学开设的运动休闲专业也进一步把休闲运动推向高潮并赋予其理论含义,如运动休闲与人的发展、运动休闲与文化云云。那么,“运动休闲”与“休闲运动”是否是一回事呢?

简单地讲,休闲运动就是以休闲为目的,以运动为内容和方式的活动。以竞技为目的的运动叫竞技运动,比如奥运会的比赛、世界锦标赛、大奖赛等等。参加竞技运动的人们大多以取得优异比赛成绩为目的。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称为健身运动,比如人们的晨练是以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以教育为目的的运动通常称为运动教育或学校体育。以此类推,以休闲为目的的运动就称为休闲运动。然而何谓“休闲”?以休闲为目的首先必须理解休闲的概念,理解人们的休闲价值取向以及休闲运动对人的影响。因此,以休闲运动为活动内容的休闲就是“运动休闲”,对休闲运动的教育和研究的领域就是“运动休闲”。许多大学所设的系的名称叫“运动休闲系”,许多杂志的名称叫“…运动休闲”,许多的机构也起名为“运动休闲…”。至此,我们足以认为“运动休闲”是一个学界的新领域,社会的新行业等等。

事实上,通常人们参与运动的目的并不唯一,比如,参加运动锻炼的人为了消遣,也同时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有的参加奥运会的人也非单纯是为了拿奖牌,更重要的是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实现自我完善。这些都与休闲的目的不谋而合。运动休闲概念的外延可谓无所不包,而休闲运动的形式也是不拘一格。同样是打篮球,如果是参加一个校际比赛,为学校争名次,那应该说这项活动偏重于竞技,运动者所从事的这场篮球赛是竞技运动。而在节假日约几个篮球爱好者打打小比赛,为的是一个“乐”字,那么这样的打篮球就是休闲运动。如此看来,只要运动者的目的变了,运动的规则变了,任何运动项目都可以是休闲运动。“街头篮球”、“娱乐篮球361 º”等就是典型的休闲篮球运动。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倾向于设计和从事一些典型的、区别于竞技运动的休闲运动项目,因而在街头或运动俱乐部出现了许多休闲运动,比如:瑜伽、壁球、攀岩、漂流、登山、岩降等等。某些大学也开设了休闲运动课程,以区别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比如某些大学开设了户外运动、冒险教育、拓展运动,甚至有些学校还将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休闲化处理,比如娱乐篮球、三人制篮球、五人制足球、室内足球等等。研究休闲和研究体育理论的学者开始专注于研究运动的休闲功能,这就产生了运动休闲这个领域。“运动休闲”是从休闲视角看运动,而“休闲运动”正是运动休闲领域所研究的内容。我国有些大学已开设了运动休闲系,并被教育部设立为大学体育专业的新专业。同时,“运动休闲理论与实践”也被教育部批准为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新方向。

二、城市中的休闲元素

若干年前,中国城市的休闲场所似乎只有公园,人们无论是唱京戏、打太极,还是节假日的闲暇游逛,公园是首选的去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的突飞猛进,人们头脑中公园的概念已发生了变化,城市绿地、文化广场等成了大家衡量城市环境和人居质量的考察指标。大部分城市的公园已免费开放了,它与城市绿地和广场的功能近乎等同。无论怎样,公园、绿地、广场都应当是一个城市中的休闲符号。然而休闲产业的发展使得“休闲”这个名词成了某些商家的经营主题,茶馆、植物园餐厅、蒙古包餐厅、农家小院等等包含休闲元素的经营场所受到人们的追捧,甚至有些经营场所把旧时的一块儿牌匾、古时一个家具摆出来,唤起人们怀旧的情怀,促使人们追忆儿时的无忧无虑。如果植物、旧家具、蒙古包是这些经营场所的休闲元素的话,那么这些经营场所正是一个城市的休闲元素。这些元素代表着一个城市的与时俱进,代表着城市的休闲时代的特征。

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生活的奋斗目标。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时起,人们就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如何度过闲暇时间便成了一个问题。能够健康地、愉快地、有意义地度过闲暇时间是人们对业余生活的追求,这就是休闲。马云曾经说过,要重视每天中的三个8小时,即:工作8小时,睡眠8小时,休闲8小时。事实上,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休闲8小时都是需要更多地考虑的一段时间。政府需要引导民众科学合理地、健康快乐地度过休闲8小时,这对社会的发展,甚至对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8小时。企业重视这个8小时是因为这里边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当人们衣食无忧的时候,当人们有钱、有闲、有心情的时候,消费成了他们的第一需要。有研究表明,休闲消费与人的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闭。首先,休闲消费与日常生活消费不同,它需要商家请专人策划,包装消费品,营造消费环境,而对消费者来讲,休闲消费不需要理由,不是因为我缺什么东西而去买它,而仅仅是因为我喜欢。因为休闲消费品通常不是生活必需品,比如买一只小宠物,给宠物买玩具,买粮食;又比如旅游消费等等。这些消费的特点是不进行这样的消费不会影响生活和生命的维持,它是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生命更加完美的延伸消费。其次,休闲消费品有时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比如文化消费,消费者花钱买到的是一个过程,一种体验。他并不能把他买到的东西带回家,比如听一场音乐会;观看一场书画展;参加一次运动比赛等等。有人把休闲消费称作是静悄悄地文化意义上的“革命”,它不发宣言,不搞暴动,也不做政府工作报告和新闻联播,而是在我们日常的吃喝拉撒睡里,在人际交往里,慢慢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消费方式。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习惯地认为运动就是竞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事实上是在承认运动的竞技特性的前提下强调友谊。其实,从目前我们认识到的大部分竞技运动项目来看,其最早的起源都可以称为是游戏。如前所述,只要我们从事运动的目的有所改变,运动比赛的规则有所改变,运动就是一场游戏,是更加组织化了的游戏。在淡化了教育的因素和健康的因素之后,运动就是一种休闲。现代社会的人们都在追求返璞归真,我们的竞技运动若要返璞归真的话,那就要还原运动的游戏特征。应该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将许许多多的运动游戏加以规则化,组织化,使之成为了现代竞技运动。又是现代商业的运作使竞技运动逐渐趋向功利化,从而使竞争日趋白热化。其实原本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也是一种休闲的理念,因为那时的它不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它仅仅是人们证明自己生命价值的一种手段。值得欣慰的是,现代城市中从事运动的人们大多是为了休闲。因此我们说,运动休闲是城市中最重要的休闲元素,这包括城市中有形的公共运动设施和无形的运动文化。

三、运动休闲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制约与促进

许多西方学者把运动、休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认为运动与美德、愉快和幸福密不可分,因此,运动休闲是西方人的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这与中国传统的休闲理念不同,中国的传统休闲观念包含了更多“静”的元素,古人把吟诗作赋、品茶饮酒、谈书论画作为最高雅的休闲方式,甚至在练太极的时候也追求一种动中有静,心静而平和的境界。随着中西交流的频繁以及北京2008奥运会的到来,以“动”为主的西方休闲文化必将与以“静”为主旋律的东方休闲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不得不承认,现代西方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其影响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可以在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城市中找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找到“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找到一群NBA的痴迷者。有经济学者将此现象称为“经济侵略”。我们所关心的是人们在欧美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休闲的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变化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从“静”转向了“动”。

(一)运动休闲与城市文化

运动与城市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一个城市中,人们的运动风尚和运动成就表现着这个城市市民的一种精神和一种生活态度。运动给一个城市带来活力,比如大连人喜欢足球,唐山人喜欢田径,青岛人喜欢帆船,这些成了他们的城市特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每逢重大体育比赛,这些城市的人们就像迎来了一个重大节日,运动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参与比赛或观看助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融运动与文化为一体的“奥林匹克运动”才能成为当今世界波及范围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现代休闲运动的集群。“奥林匹克”是拼搏进取、挖掘自身潜能,向生命极限挑战的最高表现形式,给人带来的是欢乐和幸福的运动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参赛者和旁观者经历休闲的精髓所在。实际上,运动竞赛的现场没有旁观者,运动员和观众都是参与者,而从文化的意义上说,运动员和观众又都是运动文化的构建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报道或历史记载说,某次比赛观众达多少多少人,观众人数烘托了比赛的规模,这使得比赛的影响力得到提升。而在有些比赛中,运动员和观众的情感紧密相连,观众对运动员的态度,对比赛成败的态度折射着一个城市中的人们的情感、价值观。

2008北京奥运会的新闻报道已经出现的前所不同的关注点,许多场外情景、背景材料得以被搬上荧屏。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的情感、经历、故事甚至趣闻都成了奥运报道的对象。新闻的焦点不仅集中在金牌上,一些体现奥运精神和人类的坚强拼搏、大爱无疆的小事件成为新闻追踪的焦点。这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传播,是竞技奥运休闲化的信号。

运动不仅表现为比赛,更多的人可能没有机会参加正式的比赛,那么,业余时间的运动游戏、私下几个人约好的一场小比赛都是人们延续竞技运动形式与情感体验的方式。这是城市中休闲运动的最原本的形态。如果说一些重要的体育比赛组成了一个城市的体育文化框架,那么人们日常的休闲运动活动就填充了这个框架中的内容空间,就像一个书架上摆上了书一样,它们对于文化的构建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运动休闲与城市经济

经济学界经常提到,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是: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运动休闲与这三者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运动休闲业的发展需要投资,至少需要休闲的场地、设施。研究运动动机的学者发现,一个城市的运动场地、设施的水平对市民的运动动机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有研究表明,儿童喜欢从事什么运动与他居住地附近有什么样的运动条件密切相关。有关运动场地、设施的投资一方面可以来自政府,另一方面也可以来自企业或一些非营利机构。但无论谁来投资,它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前面已经谈到,休闲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人们消费方式的一种转变,从物质的消费到精神的消费;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到文化消费。这些都体现着休闲消费的总体特征。其次,城市中有了良好的运动条件,人们就有了运动的动机,那么他们就会开始运动休闲消费,喜欢篮球的就要买篮球、篮球鞋、篮球服,甚至篮球杂志、书籍、篮球明星的照片或者观看篮球比赛等等。喜欢赛车的人可能就要花更多的钱去买赛车,还要到城市中的专门赛车场去跑车。运动休闲消费是一种时尚消费、感念消费和痴迷者追求人生价值的消费,因此这种消费远远高于生活消费。比如,一双普通的运动鞋,一般价格可能在200元,但一旦被某个运动明星穿上,这个款式就可能涨到上千块。休闲消费没有道理可讲,所以我们不要说“某某东西太贵了”,那些痴迷者穿上它感到自信、快乐和幸福,那种效果是用其他商品无法替代的,因此说不贵。在美国和加拿大,城市公共运动设施大多是由政府投资兴建和管理的,这不仅体现了美、加高福利的社会机制,同时也带动了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可以说,运动休闲场地、设施的投人是政府收益最大的一笔投人。政府的投人带动了民众的消费。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高收入的人群中,休闲消费远比他们日常生活的消费高得多。最后,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进出口。目前中国国内许多休闲消费品是来自海外,这包括运动休闲用品和书籍等等。同时中国的许多运动休闲产品也打人或正在打人国际市场。运动休闲产品的进出口会把运动休闲的理念、休闲文化和技术带到产品目的地,从而可促进休闲文化的国际交流。正如有些经济学者提到的“文化侵略”,要想把产品打人国际,首先要让文化进人国际市场。比如,我们中国可以创立一个武术服装、器材的品牌,这是我们传统的东西,别人做了就不像,不专业。因为武术早已走出国门,武术运动中所蕴含着的文化、宗教、价值观已被国际武术爱好者所接纳,因此,创立一个中国的武术相关品牌就比较容易。但如果我们要创立一个高尔夫的中国品牌,那似乎就不那么容易,因为高尔夫的文化根基不在中国。

(三)运动休闲与教育

休闲消费论文范文5

[关键词]休闲需求结构;休闲消费行为;休闲产业发展导向;休闲产品发展导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7-0013-05

一、基于休闲需求结构的分析: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导向

休闲需求是指人们对在休闲时间里所参与的使自己身心得到放松、愉悦的休闲活动的需求,包括对在家庭里的休闲活动的需求,对在户外的休闲活动的需求和对离开自己居住地一定时间与距离的旅游休闲活动的需求。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消费需求结构变动将引导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变动,投资结构变动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因此,本文从以下3方面展开对休闲需求结构变化指引城市休闲产业发展方向关系的研究:第一是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人们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变化的视角展开;第二是运用有关统计数据对上述研究的结论进行验证;第三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说明城市休闲产业发展的方向。

1,经济发展阶段与休闲需求结构及其特征

依据美国学者沃伦・J・基肯(Warren J・Keegan,2002)的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前工业化、欠发达、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四个阶段,判断一个国家已经处在哪一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

依据美国学者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和莫娜・J・菲茨西蒙斯(James A・Fitzsimmons and Mona J・Fitzsimmons,2001)的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或三种社会类型:第一个阶段是前工业化社会。在前工业化社会里,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是维持生存。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化社会。在工业化社会里人们生活的基本特征是追求更多数量的物质产品。第三个阶段是后工业化社会。在后工业化社会里,人们生活的基本特征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包括健康、教育和娱乐3大方面。各种社会类型的基本特征可以参阅表2。

从休闲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休闲产业发展视角研究,我们可以将上述三位美国学者沃伦J・基肯和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及莫娜・J・菲茨西蒙斯的观点结合起来思考,得出下列基本结论:(1)当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低于785美元时,它就处于前工业化社会,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维持生存;(2)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在786美元到9655美元之间时(本文将中低收入的欠发达阶段与中高收入的工业化阶段归在一个阶段里考察),它就处于准备实现工业化或正在实现工业化社会,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追求更多的物质产品;(3)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大于9656美元时,它就处于后工业化社会,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休闲产业就得到了巨大发展,休闲需求主要表现为对健康产业、教育产业与娱乐产业的需求。这些休闲产业的特征就是能在休闲时光里,使人们的身心更健康、愉悦,能满足人类不断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的需要。当然,在上述每一个阶段里,由于存在拥有不同收入、文化与兴趣的社会阶层,因此,在社会上会出现不同的休闲生活方式。例如,维也纳人休闲时喜欢喝咖啡与欣赏音乐,德国人休闲时喜欢喝啤酒与旅游。

日本的发展历史为上述结论提供了例证。在日本,目前休闲产业已占国民收入的10%到15%。依据日本国民生活白皮书,日本国民对服饰、家用电器、饮食、住房以及休闲生活的关心度的动向看,1975年上述各个方面分别为3.1%、5.9%、20.7%、26.0%和6.5%,而1998年为1.3%、3.2%、19.3%、23.7%和35.1%。日本国民对休闲生活的关心程度随着经济增长而提高,这是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的缩短以及收入增加成比例的。

2,美国居民休闲需求结构的验证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劳工部门的调查,美国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如表3所示。表3中的数据可以用来验证前面所提到的经济发展阶段与休闲需求结构关系的基本结论。

表3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随着美国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护理用品的绝对消费支出额在提高:从家庭收入1万到1.5万美元水平(以1.5万美元计)时的1320美元的消费额,上升到家庭收入3万到4万美元水平(以4万美元计)时的2240美元,再上升到家庭收入7万美元以上(以7万美元计)时的2590美元。同时,娱乐消费支出的比重与绝对额都在大幅度提高:从家庭收入1万到1.5万美元水平(以1.5万美元计)时的735美元的消费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4.9%上升到家庭收入3万到4万美元水平(以4万美元计)时的1920美元,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4.8%,再上升到家庭收入7万美元以上(以7万美元计)时的3780美元,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5.4%。

上述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也可以被看作是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家庭的不同收入水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代表休闲需求的健身护理产品与娱乐产品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或绝对额及相对比例不断增加,基本验证了经济发展阶段与休闲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而教育随着家庭收入水平提高而普及化,则是公认的事实。

3,研究结论:城市休闲产业发展方向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休闲需求主要是由健身护理产业、教育产业与娱乐产业构成的。因此,城市休闲产业应该重点发展健身护理产业、教育产业与娱乐产业。考虑到人们对娱乐需要既表现为对娱乐产业本身的需要,又表现为对其他相关产业增加娱乐体验价值的需要,因此,对其他相关产业增加娱乐价值的再开发,也是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方向。例如,上海建国中路8号原来是旧厂房集聚区,现在发展成艺术、休闲展览创意区,被称为上海8号桥。再如,以英国为例,当地政府实施推动创意产业的政策后,这一经济领域在1997年至2001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8%,远高于整体经济的增长率;同期,创意产业的总就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3%,高于整体的1%的增长。

二、基于休闲消费行为分析:城市休闲产品的发展导向

在认识了经济发展阶段与人们需求结构关系,特别是休闲需求结构以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1)由休闲消费行为的共同特点所决定的一般休闲活动及休闲产品谱系;(2)由不同地区的目标休闲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所决定的不同地区休闲消费者的休闲消费活动与产品的类型;(3)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认识城市休闲产品的开发导向。

1,休闲消费者共同的休闲活动需求及休闲产品谱系

依据美国学者查克・Y基(Chuck Y・Gee)的观点,我们可以将休闲消费者的共同的休闲活动需求与相应的休闲产品谱系概括为:(1)各种娱乐活动产品;(2)美食产品;(3)舒适与整洁的住宿设施;(4)出色的和个性化的服务;(5)具有吸引力的地点,这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具有不同的含义;(6)组织的活动;(7)在胜地度假期间逛街选购物品,正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行为,但要求物品的价格和价值的关系显示出具有良好的性价比;(8)拥有与自己类似的或较高社会、经济地位人物见面的机会;(9)文化吸引物与观光活动;(10)家庭的气氛;(11)有吸引力的自然环境;(12)宜人的气候。

休闲产业或产品的分类,与传统的产业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前者是基于休闲需求的视角,后者是基于产品供给特征的视角。基于休闲需求的视角,参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所倡导的旅游卫星账户对旅游产业分类的原理,可以将休闲产品分为两大类:(1)特征休闲产品,是指受休闲需求影响大的休闲活动产品,如娱乐产品与健身产品,像在上海马戏城演出的时空之旅表演产品,在上海黄浦江上的夜游产品。(2)关联休闲产品,是指人们平时也需要,但是增加了休闲元素或气氛以后人们需求更大或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休闲活动产品,如热带雨林咖啡厅、主题购物街、中央商务游憩区等,像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购物街、新天地中央商务游憩区、8号桥创意产业区等。事实上,第二类关联休闲产业或产品的开发比第一类特征休闲产品开发的潜力更大。

2,不同地区休闲消费者的休闲活动需求与休闲产品类别

我们选择美国居民、到欧洲旅行的游客、到香港旅行的游客与上海的休闲消费者为研究的典型样本,说明不同地区休闲消费者的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类别。

(1)美国居民最流行的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

美国人口调查资料发现,美国居民最流行的休闲活动如表4所示。美国居民最流行的休闲活动主要是健身活动与成人再教育活动。

(2)对到欧洲旅行游客的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的调查

表5的调查统计数据反映了前往欧洲旅行游客的休闲活动与对休闲产品的需求情况。与美国居民最流行的休闲活动――健身与再教育活动不同,前往欧洲旅行游客最喜欢的前十项活动是:①在餐馆就餐,占游客总数的86.2%;②购物,占76.2%;③参观历史遗址,占67.5%;④参观小镇,占53.6%;⑤城市观光,占47%;⑥游览乡村,占47%;⑦参观艺术馆或博物馆,占40.1%;⑧参观文化遗产遗址,占38.3%;⑨参观夜总会或舞蹈表演,占21.4%;⑩参加有导游解说的游览,占21%。这些活动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对异域独特的历史、生活、文化、建筑、艺术的欣赏;第二是能将上述元素融入餐饮美食中、融入旅游纪念品中将受到更大的欢迎。

(3)对到香港旅行的游客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的调查

香港旅游发展局对世界各地前往香港旅行的游客最喜欢的休闲活动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参阅表6。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①对前两位的选择,各国与各地区的游客都是一致的,即选择购物与到太平山顶登高远望,在免税的自由港购物和纵览异域美丽景色;②对第三位的选择,美洲、欧洲、北亚、南亚、日本、中国台湾的游客是相同的,即逛露天市场,他们喜欢观赏中国式的集市贸易市场;③中国内地游客第三位选择的是海洋公园,他们喜欢观赏海洋动物;④中国内地游客的第四位选择是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这说明他们喜欢参观现代化的设施;⑤南亚及东南亚游客第四位的选择是海洋公园,他们也比较喜欢观赏海洋动物;⑥美洲与澳、新及南太平洋游客的第四位选择是赤柱市场,欧洲、非洲及中东游客第五位的选择是赤柱市场,这说明他们对中国式的廉价购物市场比较感兴趣;⑦欧洲、非洲及中东游客第四位的选择是夜总会酒吧,美洲游客第五位的选择也是夜总会酒吧,说明他们在这方面的爱好相近;⑧北亚游客选择的第四位,南亚及东南亚游客、日本游客选择的第五位,是前九广铁路总站钟楼,说明他们对历史性建筑感兴趣;⑨中国内地游客与日本游客对浅水湾都作为第五位选择(日本游客有两个项目并列第五位),这说明他们喜欢有山有水的景色环境;⑩中国台湾游客第五位的选择是兰桂芳,这说明他们喜欢中外酒吧集聚的主题街区。

(4)对到上海旅行游客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的调查

在对到上海来的游客在上海“最喜欢的”休闲场所调查中,发现游客的休闲消费具有下列特点:①选择旅游风景点者最多,占游客总数的50%。②仅次于风景点的是“步行休闲街”,占34%。③以下分别是“观光+娱乐+饮食+购物的场所”,占29%;自由市场,占27%;综合性商店,占26%。这说明除观光外,游客在上海的旅游活动中的主要部分是购物。④选择各种类型文化娱乐设施的排在购物之后,选择影剧院、音乐厅、歌舞厅者,占21%;选择博物馆的,占20%;选择公园和园林专类公园者占19%;游乐园的占13%。⑤在文化娱乐中,对体育和杂技的兴趣度比其他类型小,选体育馆的,占8%;选杂技馆的,占7%。⑥游客对上海度假区的兴趣度也很低,选择度假区的占8%。

有代表性的旅游风景点仍是上海休闲旅游的主要支撑点,国内游客和海外游客对休闲娱乐场所共同的偏好是“旅游风景点”,选择这一项的人数最多。

海外游客对风景点、博物馆和自由市场的偏好大于国内旅游者,而国内旅游者对步行街、综合性的商店和公园与游乐园的偏好大于海外游客。

国内旅游者对专类公园的兴趣要高于入境旅游者,而入境旅游者对杂技馆和博物馆的偏爱要高于国内旅游者。这个结果与上海旅行社与导游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

对于公园和游乐园之类的休闲娱乐场所,国内游客偏爱的程度是大于海外游客的。对于上海的度假区,中外游客的偏好程度都很低,这说明上海郊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对游客还未产生较大吸引力,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及上海周边地区。

总的来说,海外游客较偏爱能反映上海传统文化的休闲景点,而国内旅游者更倾向欣赏能体现上海现代化特点的旅游景点,表明相对于海外游客来说,上海是中国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上海的特色表现就构成了对他们的吸引力。

3,研究结论:城市休闲产品发展的导向

基于上述对休闲消费者共同的休闲活动需求与休闲产品谱系的分析,以及对不同地区休闲消费者的休闲活动需求与休闲产品类别的分析,有关城市休闲产品发展的导向,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休闲消费论文范文6

陈昌智:休闲攸关百姓的生活质量

很高兴参加由求是《小康》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的中国休闲城市市长峰会。相信这次峰会,通过对国民休闲、休闲产业,尤其是休闲城市建设等问题的探讨、交流,能够对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社会转型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届峰会以国民休闲的城市责任为主题,邀请全国十八个典型的休闲城市的市长对话。我认为,这很有意义,休闲和休闲服务,攸关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是经济产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休闲经济的发展,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以此,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加大对文化及体育场馆、公园绿地等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尽量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休闲服务。这也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我国休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滞后,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和中国休闲城市市长峰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这很有意义。

(根据陈昌智在休闲城市市长峰会上的发言整理)

2009年,休闲承载了更特殊的含义。

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的着力点,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明确将“休闲消费”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举措,休闲及休闲服务业因而凸显出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相关产业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在“东方休闲之都”杭州隆重开幕。

此次论坛经求是杂志社批准,由求是《小康》杂志社与浙江大学、杭州市政府、世界休闲组织联合主办,以“国民休闲与消费”为主题,官产学齐聚一堂,深入研讨休闲对于国民生活、城市发展以及振兴国家经济之意义。

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刘润为在开幕式上表示,此次论坛将对进一步明确并加强政府、社会各界对休闲及休闲服务业的重视,讨论行业发展相关问题和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论坛受到了中央及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

休闲是经济增长引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了7日举行的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中国休闲城市市长峰会”并讲话。他指出,休闲和休闲服务,攸关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是经济产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我国休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滞后,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原副部长龚心瀚、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求是杂志社副总编刘润为、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浙江大学副校长吴朝晖、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主任胡建国等出席了论坛并作了精彩发言。

龚心瀚说,国民休闲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源动力,各地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国民休闲计划和惠民措施,对于落实“扩大内需”的目标,全面提高中国国内消费水平和国民生活质量,摆脱过于依赖出口的经济形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论坛东道主杭州,是中国第一个将“休闲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张建庭副市长在发言中阐释了休闲的现代意义:迈入21世纪,休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然而,在休闲产业呈现出强大增长势头的同时,休闲产业的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国家发改委投资所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志福指出,我国休闲产业目前还存在休闲消费水平低、休闲观念落后、节假日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他建议优化体制机制和社会支持的环境,加强立法工作,并主张恢复五•一长假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高舜礼建议将国民休闲水平纳入到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并称其为“具有弥补性的措施”。

世界休闲组织理事会主席德雷克•卡塞也亲自率团出席了论坛。卡塞在致辞中说,现在很多适宜居住的城市,比如新加坡、温哥华、悉尼、巴塞罗那,同样也非常吸引人去投资。这两个事实并非巧合,因为适宜居住的城市同样有着更好的投资环境。因此我们要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提供充足的公共空间和休闲设施,并且出台更多的政策和计划来保证我们的环境更加具有吸引力。

世界休闲组织市场推广及传媒主任霍利•朵娜代表该组织秘书长克里斯多夫•爱丁顿发言称,休闲是一件礼物,它能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还会给我们一种选择的自由。

出席论坛活动的还有来自南京、银川、贵阳、青岛、上海、河源、安顺、吉林、承德、嘉兴、肇庆、十堰、营口、湛江、五大连池、嵊州等20多个休闲城市的市长代表和休闲胜地及温泉养生基地的代表、驻沪领馆代表、休闲主管部门领导、休闲旅游界企业家、国内外专家学者等400多人。

四项休闲大奖揭晓

经过三个月的激烈角逐,11月6日,2009“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国民休闲贡献城市”、“中国十大休闲胜地”、“中国十大温泉养生基地”四项休闲大奖在2009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揭晓。

青岛、贵阳、吉林、肇庆、承德、河源、嘉兴、十堰、安顺及营口获得了“2009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的殊荣。杭州、南京、银川、上海松江区、五大连池则被授予“2009国民休闲贡献城市”的美誉。

集生态、风光、边境、民俗四位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长白山,和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地成为了“2009中国十大休闲胜地”得主。

安徽黄山温泉、云南腾冲温泉、南京大吉汤山温泉等十大各具特色的温泉胜地荣获“2009中国十大养生温泉基地”称号。

此次推选是由求是《小康》杂志社和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专家推选委员会经过网上调查和问卷调查、专家的推选、及与相关城市的互动,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休闲基础设施、城市休闲环境、休闲文化、休闲状态的独特性等五大方面,从全国城市中推选出来的。根据推选规则,往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不参加本届推选活动。

6日晚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颁奖典礼上,荣获各奖项的休闲城市领导先后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

20大休闲城市市长峰会

11月7日上午,十八个休闲城市的市长齐聚一堂,论坛下设的“第二届中国休闲城市市长峰会”暨“2009中国休闲城市联谊会年会”盛大举行。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主持了峰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莅临峰会,为新一届联谊会理事单位“2009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授牌,并表示对论坛及峰会达成的互动交流成果寄予厚望。

各休闲城市市长分别就“国民休闲如何拉动内需促增长”、“国民休闲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等话题展开高峰对话,介绍经验、切磋交流。

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介绍了杭州市出台的几个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比如发放消费券、培育十大特色行业等。“这些举措产生的效能出乎意料,在今年十•一史上最长黄金周,杭州接待境外旅游量达到历史新高。”张建庭说,“杭州的官员没有双休日,一年有120多个项目,活动很多,杭州的官员相当繁忙。”

南京市副市长陈刚坦承,杭州是一个学习的标杆。但他同时指出,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文化积淀要更深一些,旅游资源更丰富一些,交通也更优越一些。南京一直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积极探索自己的城市休闲模式。目前,南京利用本身的区位优势联合周边区域已形成跨区域联动休闲的态势。

上海市松江区区长孙建平认为,休闲在很多地方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经济效应,成为一座城市发展的支撑要素。但他不主张政府主导城市的休闲,而应该有企业家来跟政府互动,以此来更好地推动休闲产业的发展。

在6日的论坛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杰弗瑞•戈比教授提醒中国的休闲学者及休闲城市的规划者,不要将对休闲的关注止于旅游景点,还要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关注人。五大连池市长徐飞对此深有同感,“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欢乐和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这样做是不是对人类有失尊崇,我们的市长们也要在这方面做一些思考。”

学者魏翔建议市长们多关注国际上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北欧在休闲方面发展得很超前,我们需要借鉴他们”,同时还要注意到自己的特色,“大规模地通过休闲产业拉动内需是中国人的创举,这一点需要政府继续做下去。”

休闲消费论文范文7

关键词:休闲文化;兴起;背景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82-02

休闲研究的兴起,其实质是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一种思考,是对现代为人类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发生断裂的现状做某些补救工作的一种努力,是试图通过对休闲与人生价值的思索,重新理清人的精神坐标,进而促进人类的自省。

一、休闲文化兴起的社会诉求

社会生产关系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以后,社会化大生产像一张巨大无比的网,将人们强制性地紧锁在各个生产环节之中,人的劳动性质与机器上的小镙钉一样,特别是一线产业工人,每天都要长时间地重复简单的机械劳动,在这样的劳动中,人性被彻底扭曲,人的本质被彻底异化。人被工作压抑成单向度的怪物,精神上的贫困撕裂着人们心灵。这种社会现实激发了人们的普遍性反抗,也引发了哲学家们的深思。尼采哀叹“人死了”,海德格尔追问“存在的意义”,马克思尖锐指出,人被“劳动异化”,弗洛姆则说人类在“逃避自由”。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慢慢地发生变迁,工业社会进入后发达时代,开始向信息社会转型。这一变迁,伴随着休闲逐渐大众化,休闲与工作的距离越来越近。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认为,文明和密集型工作中的标准化将会结束,人们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都将出现多样化形态,完善的信息交流,可以使工作突破场地的限制。同时,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不仅绝对量在不断增大,而且自由时间的存在方式也可以选择。正如成思危教授所指出的那样:“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向我们的逼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由于网络的发达,办公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办公地点也可以设在家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如何利用好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比如,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效率来选择工作时间,工作完成后就是自由时间,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此时的自由时间是由人们自由选择的。休闲的大众化也走得越来越快,突出表现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在不断地降低。可见,随着信息社会时代的来临,我们正进入普遍有闲的社会。“工业社会终结的标志随处可见,而最明显的标志是,在我们的社会里,休闲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我们的休闲能力已经得到了提高,而且,休闲价值观正以越来越大的程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二、休闲文化兴起的经济诉求

生产与消费是一对相依相随的矛盾,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离开谁都不可能完成经济发展的任务。在生产力不够发达时,生产占主体,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消费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卖方市场往往处于支配地位,只要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和科学化管理,利润就会滚滚而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强,两者的关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转向消费—生产的模式。在消费—生产的新模式中,产品非常丰富,消费选择表现很充分,人们想消费什么,社会就会生产什么。因此,消费处于经济发展的中心,生产活动必须依据消费需求来进行安排。买方处于支配地位,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的变量关系、现代化指标体系、生产方式的变革、企业的经济行为都将紧紧围绕着客户消费需求为中心进行新的企业设计,以满足于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行为。

消费中心形成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变迁,人们从偏重物质消费慢慢向偏重精神消费转变。有人常说传统的“吃饭”,后来变成了“吃健康”,再后来发展成“吃文化”。“吃饭”意味着“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温饱;“吃健康”则说明“吃”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且要“吃”出健康;而“吃文化”则偏重于精神需求,“吃”的境界一下子提高了许多。这个关于“吃”的变迁,形象地说明了消费结构的演变过程。这种变迁虽然不能说全部是现实,但却是一种大趋势,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体会到这种发展趋势。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城市居民五年生活质量变化调查”表明,进入21世纪后,中国城市居民最向往的生活已从“经济富裕”转变为“身心幸福”,将更偏重“身体健康”,“心情舒畅”作为首选。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通过消费—生产模式,直接转化成了经济质量的进步。消费结构的变迁,其实也意味着经济结构的变迁。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就演变为经济的发展趋势。人们把这种发展趋势称为休闲经济。

休闲消费论文范文8

一、休闲学的相关概念。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时间结构不断调整,闲暇时间不断延长,社会劳动时间的统一及公休制的出现,使真正的大众休闲文化时代开始了[1]。闲暇、休闲、休闲消费、休闲产业等与休闲学相关的概念被更多提及。

在凡勃伦看来,闲暇是指非生产型消费时间,在此时间中人们进行生活消费,参与社会活动和娱乐休息[2]31 -34。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强调,闲暇是摆脱各种社会责任之后的剩余时间,而且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吸收,主要用于娱乐、休息和满足个人精神文化需要,闲暇的本质是自由。[3]休闲是指时间、活动、存在方式和心态四种语境的综合。戈比( Geoffrey Godbey) 对休闲的定义被广泛认可,其定义为: 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 休闲能使个体以自己所热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进行活动; 休闲能激起内心的热爱; 休闲可为个人信仰提供基础[4]。陈来成认为,休闲消费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里消耗休闲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过程,这是为了满足休闲需要而自由参与的能动过程。[5]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休闲消费可分为满足生理需要的休闲消费、满足健康娱乐和精神需要的休闲消费以及满足自我发展需要的休闲消费。休闲消费主要体现在后两个层次上。城市化以及商品生产规模化为主的经济模式的确立,为休闲消费的产业化提供了物质前提。休闲产业是指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为目标的,以旅游业、娱乐业、体育健身业和文化传播业为主体而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6]。

实证调查[7 -8]和理论研究[9]都表明,消费与社会认同是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 消费分化体现阶层分化,构建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身份认同; 同时,意识到自己处于某种阶层的认同感会引导个体消费行为。在伍庆看来,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自我认同,对自己进行恰如其分的定位。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行为,承担起了建构认同的任务。他还从消费对象符号化、消费行为内在化、消费主体大众化三个方面论述了消费建构认同之可能。[9]。

二、消费认同的相关研究。

休闲消费在 1899 年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发表后进入学界视野。对消费的研究自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逐渐进入社会学研究领域,并且主要有消费行为和消费文化两个主要研究范式。汪和建和朱国宏认为,消费行为社会学应侧重可操作化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影响这种行为的家庭、社会阶层、社会群体、文化等社会学因素。鲍德里亚、布迪厄和鲍曼等学者则尝试以消费文化为研究范式,侧重消费的符号意义、文化建构和感受过程,探讨当代消费社会的性质。[10 -11]王宁将认同视作这两种范式的整合中介和元话语。[12]由于人们可以以社会文化因素为背景,通过消费行为获得身份认同,同时身份认同又会反作用于消费行为,所以研究开始转向消费心理,比如认同。学者将认同分为了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前者比如安东尼吉登斯,在他看来,认同是个体的社会定位过程。他说: 一种社会定位需要在某个社会关系网中指定一个人的确切身份。定位过程是某种社会身份,它同时蕴含一系列的特权和责任,被赋予该身份的行动者会充分利用或执行这些东西; 他们构成了与此位置相连的角色规定[13]。后者比如韦克斯,他认为: 认同是关于归属的,即关于你和一些人的同一性,以及你和他者的差异性。认同也是关于你的社会关系,给你的个体性以稳固的所在感[14]。也有学者对消费认同的影响因素做了深入研究,比如将消费认同与经济资本、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身份认同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15]。

综上可见,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消费品的社会意义就不再局限于其使用价值了,无论是马克思认为的交换价值,还是鲍德里亚认为的符号价值。总之,消费品开始蕴含广泛的社会学意蕴了[7]20。

三、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分析。

自古享有扬( 州) 一、益( 成都) 二美称之一的成都向来被称为休闲之都,这是因其具有区位优势、良好的休闲产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茶馆休闲业是以家庭或社区为参与主体,以都市公共空间为消费物质基础,融合当代休闲文化,开展、歌舞等休闲娱乐活动。无论是在城区大街小巷,还是在城郊景区或场镇,茶馆( 统称) 已遍地开花。本文除了根据非结构性访谈记录和参与观察之外,还采用姚建平对我国中部省份 C 镇的消费认同[7]和车韵飞于2003 年对成都茶馆的实证调查数据[16]219 -240进行分析。

1. 茶馆消费体现着社会身份,反映着社会阶层分化。20 世纪初的成都市茶馆曾被视作一种公共活动空间,为各种公共生活提供了一个不分民族、不分族群、不分阶层、不分区域的场所[17]。成都市的茶馆现在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传统型的开放式、低消费的茶馆,保留有较多的川西老茶馆的特色,既有休闲功能又有社群聚会的信息传播功能、文化功能; 一类是较为封闭的、陈设高雅、高消费的茶楼( 茶坊) ,多数提供以茶水、麻将为主的娱乐功能以及商贾活动的经济功能。茶馆的档次已经开始成为不同茶客群体的划分标准了。

现在,高档茶楼成了商人、政府官员和其他收入较高的人议事、消遣、的地方,环境、品位、礼仪高度商品化,使大多数平民不能认同。而多数大众化茶馆又过于粗陋,环境脏乱、嘈杂,靠电视、录相吸引茶客,服务也粗放,以前茶馆的中心人物堂倌的风采很少见了。麻将馆虽然也供应茶水,但焦点是打麻将,老板也靠收麻将钱为生,绝没有茶馆的气氛。一般中档茶馆,如公园、河滨、寺庙等地的茶园还兼有环境尚可、服务过得去和茶客得享随意自在的优点[18]。

可见,不同档次的茶馆中,茶客消费群体是不同的,茶馆消费体现出不同的社会身份。

2. 通过茶馆消费形成个体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随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日益深化,传统社会中固定的等级结构的崩溃,导致了每个个体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在消费社会中,定义自己所属位置的最好表现方式就是消费。因此,茶馆消费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行为的同时,也承担着身份建构的任务。消费什么( 低劣的三花茶叶还是高档的毛峰) ,在哪消费( 低档茶馆还是高档茶楼) ,如何消费( 单纯饮茶聊天还是饮茶唱歌按摩一系列消费) ,决定了你就是什么( 低阶层还是高阶层) ,就如鲍德里亚认为现代消费的本质并不是物的客观性,而是差异的构建,也如泰勒提出的,认同的一个关键要素: 定义自我意味着找到我与他人的差异中哪些是重要的有意义的[19]。不同经济社会地位的茶客对茶馆高低档次的选择,对饮茶以外其他项目的消费与否,都是个体在可及的各类茶馆资源中,主动选择已经被符号化的茶馆,积极建构自己社会身份的消费行为。

在已有的研究中不仅对不同档次茶馆消费群体有描述,也对成都茶馆各年龄段茶客的茶馆消费行为有描述[17],这说明年龄也是茶客体现自己身份,区隔与他人的标示之一。

按照任敏的理解,出现消费分化现象,是在于阶层分化: 较低阶层居民的消费原则是需求驱动,价格决定,属于生存型消费; 中层居民的消费原则是实惠第一,适度讲究,属于约束型消费; 较高阶层居民的消费原则是展现品味,得我所爱[20]。因此,高阶层茶客倾向于在相对封闭、环境优雅、服务周到、项目多样、价格高昂的茶楼消费,较低阶层茶客则倾向于在户外、人声嘈杂、服务粗劣的低消费茶馆( 茶档) 消费。

本文认为,不能仅从茶客的消费目的( 消磨时间、结交朋友、与友人聚会、洽谈业务、看录像等) 或休闲项目( 聊天、旁观聊天、打麻将或扑克、吃饭、卡拉 OK、阅览书报等) 来分析成都茶馆消费中的群体分化,还应该考虑其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或称消费文化、消费心理因素,比如收入、教育水平和职业,以及审美、品味等。

可见,茶客的阶层分化既是等级消费的基础,还是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表现。

一般认为收入、教育水平和职业较能代表一个社会人的社会地位。对于社会阶层的划分,陆学艺[21]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职业的身份分类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区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在收入、声望、教育、权利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而职业的分类与社会分化紧密相关。姚建平的实证调查可以说明: 在样本量为 306 时,进行双尾检验的数据[7]174表明,收入水平与消费认同心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 135( P 受教育程度与个性化和身份符合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 180( P 0. 01)[7]190。可见,如布迪厄所言,个人的经济资本( 收入水平) 和文化资本( 受教育程度) 总量都影响消费方式的选择。

囿于数据限制,只能根据车韵飞[16]的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获得的,关于职业这一指标的数据,在样本量为 40( 虽然样本量较小,但是性别、年龄等都可控) 的被调查者( 茶客) 中,茶客职业比例如表 1所示。

表 1 茶客的职业调查。 笔者在观察中也发现,不同茶馆消费者的言谈举止有所不同: 在封闭式茶楼的消费者着装较为正式,言谈轻声细语,举止较郑重; 在公园、河畔或是农家乐等开放式茶楼的消费者着装随意,言谈不拘小节,举止较随意市井。笔者的非结构性访谈调查还发现,两类消费者对他者有轻微排斥,比如: 我们不想去河边的茶铺,太挤了,不安逸。还有人多了就吵闹,他们那些人扯起嗓子说话。茶楼清静,我们( 指着同桌饮茶的另外 3 人) 经常来( 玩) 耍,摆哈龙门阵①。[16]221.

可见,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人首先明确我是谁?,在社会中获得本体性认同( 个体认同) 之后,还需要在社会互动中将自己归类,将自己归入喜爱到茶楼饮茶这类人中,与友人的互动交流中找到所属群体,形成社会认同,同时形成对他人的认同[22]。如果说身份建构是通过社会定位、界定自己的所属群体来实现,那么即使对他者的存在是以一种反感或敌视的态度,也是一种对他人的认同,也是对自我身份的强化。姚建平将对他人的负面认同,即身份区隔感定义为对社会阶级( 阶层)差异在消费方式中表现的主观认知和判断。表 1数据也从侧面说明了不同档次茶楼( 茶馆) 代表不同消费阶层,人们因不同的消费行为被贴上富或穷的标签了。

3. 茶馆消费具有符号文化的社会学意义。茶馆休闲消费不仅是一种身份政治,更是一种符号消费。

休闲消费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市场营销 休闲消费 市场开发

一、 我国居民休闲消费的现状

1.休闲消费市场需求大

据专家分析,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三个50%”现象 ,即:114天的节假日消费占全年销售额的50%;周末消费占每星期销售额的50%;每天晚上6点以后的消费占全天消费的50%。由此可见近年我国休闲消费需求之大。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2008年新节假日制度的实行,人们对休闲消费的需求将继续将有增无减。

2.休闲消费的弹性大

我国居民的闲消费弹性很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休闲消费的品种和质量的追求无止境,不断有“食不厌精”,“此山望见那山高”的诱惑在引导消费者刷新记录;二是表现在货币支出的数额差距巨大,同样是一场舞会、一桌宴席,档次不同其消费价格相差几倍甚至数十倍,打一场高尔夫球加上相关消费,其货币支出可能是一个低工资家庭的一两个月的总收入;三是人们在进行休闲消费时具有选择性,消费者可以消费也可以不消费,可以多消费也可以少消费。因此,休闲消费突出显示了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显示了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

3.休闲消费的个性化明显

我国居民在休闲消费上追求个性发展,表现在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职业等方面不同休闲消费有很大的差异性。如年轻人在体育活动、旅游活动方面的休闲花费远远超出老年人;女性在日用商品、食物、衣物等方面的支出高于男性;文化层次相对高者在图书、技能知识的学习活动方面的休闲消费投入更多;白领阶层在献爱心等公益活动、赠送礼品等情感领域的消费更大。此外,人们在注重营养保健、娱乐、享受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有很大差异,所选择的产品与服务与个体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相适应,人们越来越向往那些自然的、能体现主观意志和个性风采的东西。

4.休闲消费观念整体上依然陈旧

虽然休闲消费在我国需求大,但仍有不少人休闲消费观念依然陈旧,把休闲视为一种好逸恶劳行为,认为休闲消费既没有产出又需要消耗时间,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与必要的节约和资本积累相对立。如对于一部分中老年人来说,休息日往往考虑如何做一些家务,或者在单位加班获得额外收入,休闲观念淡漠。即使是年轻人,双休日的休闲方式也倾向于单一化,看电视、看书、玩电脑、打牌等是年轻人常见的模式。据有关资料表明,看电视已成为我国不少城市居民主要的休闲活动。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社会没有提供与休闲时间增加相适应的更多休闲设施,休闲活动的方法和技术没有开发出来,只能靠看电视来消磨时光、消除孤独、寻求精神寄托等;二是看电视相对货币支出较低。

二、国内企业在开发休闲消费市场中存在的营销问题

1.休闲品种单一

由于企业提供的休闲品种单一,每逢节假日,消费者集聚于一些消费热点,势必造成拥挤和供给不足。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显示,截至2007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如何让一部分存款用于休闲消费,主要取决于企业提供的休闲品是否能适应不同收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者的多样化需求。但是休闲品种、休闲设施的供给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从近几年的长假看,我国现有的休闲品种与休闲设施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企业只有提供新奇多样的休闲品和休闲服务,才能满足居民休闲的需要。

2.休闲类企业服务质量较低

目前,休闲类企业特别是旅游企业忙于开拓旅游市场,重视产品数量,却忽视了产品质量。例如,有些旅行社任意改变行程、住宿条件及饭菜质量与所承诺不一致、司机困乏或酗酒酿成事故等等。尤其在节假日期间,由于供给不足,需求旺盛,有些企业服务质量更是大打折扣。从总体上看,休闲类服务水平尚不能令人满意。休闲产品质量的特殊性表现在其对消费者的心理、情绪、生命安全的影响和保障。休闲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消费使用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过程才能完成,其价值多是由有形的和无形的两部分组成。所以,一个好的休闲产品,不仅取决于有形产品本身,而且取决于一系列环节的配套服务。因此,对于提供休闲产品的企业来说,必须把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统一起来。

3.品牌竞争能力弱

休闲消费市场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实力的企业,但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影响的企业品牌却不多。目前,休闲消费产市场尚缺乏有竞争力的品牌。事实上,消费者在在购买自己所熟识的品牌产品时往往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深圳的锦绣中华等公园之所以在世界和全国范围内家喻户晓,正是因为它们走的是品牌路线。通过联合扩张或兼并所形成的品牌冲击对消费者的接受速度和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毫无疑问,品牌将成为决定分时度假产品市场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一些大的休闲消费企业已经准备快速地树立自己的品牌。

4.缺乏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强调在营销过程中,注重社会(整体利益)、企业(利润)、顾客(欲望的满足)三者之间的平衡,而不是顾此失彼。我国不少休闲消费企业缺乏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么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要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比如,有些娱乐休闲企业只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提供不良表演节目来吸引观众,未考虑对顾客的身心影响,更未考虑到社会影响;有些休闲企业专门为好的人提供场所甚至进行欺骗等等。所有这些,最终的结果是损害了自己的声誉,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三、国内企业开发休闲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探讨

1.改变休闲消费观念,唤起休闲消费意识

由于有些人存在休闲消费就是玩物丧志,休闲消费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等一些被动、庸俗、抑制的消费观念,所以休闲消费企业在宣传企业自身、企业产品的同时,也可以宣传一种思想观念,唤起人们的休闲消费意识。具体来说,可以借助于电视广告,书面宣传资料,举办一些有意义的宣传活动等来实现。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创造休闲消费时尚的方式来唤起人们的休闲消费意识,让人们感觉不进行某项休闲消费那就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就是落伍了。毕竟,休闲消费不是一种人们生活必须的物质消费,而主要是一种精神消费,那么企业要想让消费者实现休闲消费,就必须设法创造出一种时尚,赋予一些商品、活动与服务以丰富的文化与精神内涵,让人们在休闲消费时能够获得“与时俱进”的心理感觉。

休闲消费论文范文10

【关键词】青海省;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青海省师范大学、青海大学、青海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

2、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数据统计法。

二、结果和分析

2、受测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目的

受测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目的,也就是价值取向时发现48.6%的男生认为第一目的是强身健体。女生的第一目的是休闲娱乐,男生排在第二位的选择是丰富生活,占41.1%。女生排在第二位的选择是强身健体,占39.3%;男生排在第三位的选择是休闲娱乐,占37.7%。女生排在第三位的选择是丰富生活,占35.6%。

4、受测大学生不参加休闲体育锻炼的原因

缺乏技能没时间没兴趣身体好没钱

缺少设施学习紧太脏太晒没辅导

5、受测大学生周锻炼次数

零次的男生占9%,女生占23%;每周锻炼一至二次的男女大致相等,且各占半数以上;每周锻炼三至四次的比例,男生占32.8%,女生占20%;每周锻炼四次以上的男生和女生都很少。

6、受测大学生是否有锻炼计划

只有58人占总数的10.1%有锻炼计划。有自己的规划和锻炼方案。余下的大部分人锻炼都是视情况而定了,有机会就炼,没机会就算了。

7、受测大学生每学期休闲体育消费情况

受测大学生大多数人每学期的休闲体育消费在100~200元和200~300元档次上,男女各占60%以上的比例;消费300~400元的男生占14.3%,女生占14.9%。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所以体育消费的支出是有限的。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大部分大学生余暇时间主要用于看影视剧、网上冲浪、逛街、睡觉,而用于体育锻炼、放松身心的休闲体育时间相对较少,休闲的层次、品味较低。

(2)大学生休闲体育目的排位是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增进交往等,这说明大学生还是非常重视健康,这符合健康第一的理念。

(3)大学生休闲体育项目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男生倾向于强度较大、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女生倾向于强度较小、对抗性较弱的体育项目上。青海省高校目前开展休闲体育项目与大学生想参加的休闲体育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

(4)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还不能满足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开展。青海高校大学生有64%的人认为缺少场地设施是影响他们与休闲体育最主要的因素。场地设施是保障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基础条件,有了充足的场地设施,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5)大学生需要休闲体育的知识和技能,而学校不重视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导致了大学生对休闲体育知识的匮乏和技能的缺乏,使大学生对休闲体育失去兴趣。

(6)青海省大学生休闲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结构中以实物型消费为主,用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相对较少。青海省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还相对落后,时尚、休闲等一些都市文化还没有形成气候。

2、建议

(1)在青海省高校开设休闲和休闲体育的有关课程,树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2)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教育,让休闲体育回归到大学生中间;(3)成立各种协会、俱乐部,吸引大学生参加运动;(4)重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把每天锻炼一小时真正落到实处;(5)加强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满足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需求;(6)加强对休闲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休闲化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来成.休闲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美) 杰弗瑞・戈比著,张春波,陈定家,刘凤华,等译.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休闲消费论文范文11

伦敦发展局在《伦敦重要产业评论》中定义休闲产业部门为饭馆、酒吧、体育场馆与体育活动、、博物馆和旅游景点六个产业部门。把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与古董、手工艺、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电视与广播等13个产业部门定义为文化创意产业。我国基本把以上两类产业所属的大多数部门归属于休闲文化产业,两类产业部门的产出与消费大多数可以归为休闲经济。本文中休闲文化产业以我国的概念为标准。

如今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伦敦最大的产业部门之一,产出和就业量仅次于商业服务业。近数十年来,英国人的休闲时间不断增多,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使得对休闲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大量增加,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为休闲文化提品与服务的产出。

英国休闲产品包括:书籍、报纸、杂志;体育与野营用品;摄影与摄像器材;电视、录像、计算机和声音类设备;玩具与业余爱好;园艺物品、植物与花卉。休闲服务包括:电影与戏剧;电视、录像、卫星租用、因特网;教育与培训花费;出资;参加体育运动与定购;其他娱乐活动(包括跳舞、夜间泡吧,陈列馆和博物馆);假期与度假花费。

当前,休闲经济正成为伦敦经济主要的增长源泉,是伦敦市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据2003年7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伦敦文化创意产业每年的产值均超过210亿英镑,而休闲产业是伦敦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消费市场达95亿英镑。文化创意产业雇员(包括时尚、软件设计、出版、建筑和古董交易等)数量已达52.5万人,另有29万人就业于伦敦的餐饮、娱乐、体育、、观光等休闲产业。两项相加就业量已超过80万人,远远超过金融服务(32.5万人)、制造业(26万人),教育(25.5万人)和医疗(20万人)。伦敦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证明,经济勃兴带动了休闲文化的兴盛,而后者对相关产业的融合与扩张,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休闲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休闲文化产品是为满足消费者娱乐与欣赏的需要而产生的,受欢迎的休闲文化产品一定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产物。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境界,因此休闲文化产品的供给要找准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要。

1、休闲文化与景点结合让文化成为消费内容

开发休闲文化产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跟文化内容相关联,让休闲产品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传统公园可以改造成可玩、可吃、可表演、可居住的公园。在公园内搞特色展览、民俗风情展示、歌舞表演、文物展出,以休闲文化吸引游客,让文化成为消费内容。

2、通过文化概念为休闲产品创造新消费领域和客户群体

随着经济发展,民众对生活质量有了更深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们致力于提高自身生活修养,追求更加丰富的休闲享受。同时由于竞争空前激烈,人们往往也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自我充电”,于是就产生了“知性休闲”的需求,即在休闲的同时还能有效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如果能抓住国内正在出现的“知性休闲”消费需求,让文化与时尚相结合就能创造出新的消费领域和客户群体。例如将书店与休闲文化结合,开发成具有“知性休闲”特色的书吧,书店不只卖书,还经营茶座、餐饮、音像、文具、乐器、手工艺品,铺设宽带网为顾客提供信息查询或进行远程办公,销售一些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在里面买书、看书、复印、喝茶、吃饭、聊天,让书店成为人们读书休闲的好场所。这样就为书店创造出了新的消费领域和客户。

三、休闲文化产业的价值和产业发展模式

休闲文化产品消费掉的并非单纯的物质性产品,还隐含了“消费同时产生体验”的消费过程。消费转型引起的文化需求是休闲文化产品商业价值的重要来源。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诉求易于满足,而情感诉求则需要深入的探究和开拓。因此休闲文化产业的价值就在于极大地发掘这种内在的诉求,满足人们情感需求,从而达到引导消费的目的。

休闲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原材料的。它有自己的一套实现商业价值的产业模式。休闲文化还具有较强的产业牵动性和“波及效果”。发达国家休闲产业发展模式是在物质产业获得根本性发展后,文化产业紧随其后发展起来的。

当前我国物质产业比较发达,但是文化产业没跟上。如何把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提升为文化产业的要素,值得深入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要依托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文化传承与时尚的有效组合。通过组合文化资源树立国家的文化形象。进而带动一国文化与非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

四、休闲文化产业促进城市发展

英国伦敦提出的“文化创意”发展战略,彰显的就是城市文化产业竞争的新理念。在中国,虽然休闲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休闲文化产业不仅迅速崛起,而且获得了积极的发展。休闲文化产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化城市外在影响,提升城市吸引力,从而重塑城市形象和品牌。休闲文化产业具有强大的整合作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整体营销,能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费需求多样化使得城市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普遍需要进行新一轮的产业转型,而休闲文化产业追求的是以智力开发为前提,地域文化价值发掘为内容的、人本需求满足和城市发展质量提升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从而成为了一种积累财富、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驱动型产业。从产业角度来说,休闲文化产业对城市消费市场有很强拉动能力,可以在传统服务业中派生出新的门类,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同时,休闲文化产业对促进城市就业有积极作用。

从2003年到2006年,上海市通过政府引导、社区支持、楼宇置换,利用大量100多年来的老工业建筑发展休闲文化产业,改造建设了近5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这些文化产业集聚区与城市旧区的有机结合,为城市增添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给人以城市的繁华感、文化底蕴的厚重感和时代的生机感,使缺乏活力的老城区焕发了青春,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上述集聚区大多成为上海市经济新增长点和文化活力区域。

五、休闲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实力提升

21世纪有两大产业可以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第二就是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城市居民的交往方式和消费方式,也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外延,从而衍生了休闲文化产业。在一个城市的整体文化系统中,休闲文化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休闲文化生活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经济水平发展后,人们就会越来越重视产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包括产品的构思、设计、造型、包装、商标、广告等。当消费者对文化内涵的追求趋于强烈,商品的文化特色就会有力推动产品的市场销售,这就是文化消费的经济表现。这种消费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当休闲文化产业向传统制造业渗透时,就客观上促进了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提升了城市经济实力。休闲文化产业能够以多种盈利模式促进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与迪斯尼的米老鼠相比,我们的福娃虽有美好形象,但缺乏文化内容。而迪斯尼的米老鼠由于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其价值也随之不断提高。几十年来,米老鼠形象不仅是美国文化的标志,更为美国带来了数万亿美元的利润。如果我们不为福娃增添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奥运会结束后,福娃的价值也就结束了。

休闲文化产业往往是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中起步的。由于城市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导致一些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外移。而市区往往土地资源有限,客观条件决定不能再发展低端制造业。休闲文化产业主要利用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只消耗很少的物质资源,具有无污染的特点,能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回报,对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十分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六、休闲文化产业增强城市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影响力,以及吸引、争夺资源,占领和控制市场,为市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城市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建筑、交通、能源等硬件设施上,也体现在生存环境、人文精神和法规政策上。一个城市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程度,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政府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休闲文化环境是一个城市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休闲文化产业也是竞争力,它对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增强社会和谐、改善人文居住环境、激发城市活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曾预言:到2015年,世界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进入休闲时代。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主要依托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这一点已经被事实所证明。据统计,在美国,文化休闲产业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占社会总产值的30%以上,每年近9000亿美元。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已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国外经验表明,全球化、信息化某种程度会促使城市出现空洞化与同质化现象。但一些城市由于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提供了高强度的交流和知识交换机会,所以仍具有活力与竞争力。因此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关注重点,城市竞争力将最终体现在文化内容创新能力和休闲文化产业链的完善上。

【参考文献】

[1]钟婷:伦敦文化产业发展推介中心运作研究[DB/OL].上海情报服务平台网,2005-4-19.

[2]蔡尚伟:城市特质与创意产业路线选择[DB/OL].新浪博客,2006-7-22.

[3]国世平: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的互动[DB/OL].文化中国,2007-8-30.

休闲消费论文范文12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大,休闲消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休闲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就业途径,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国现阶段居民休闲消费的影响因素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休闲消费供给的有限性,居民收入的有限,休闲服务业服务质量与相应基础设施的局限等。

关键词:休闲消费;居民可支配收入;休闲时间

休闲消费是人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的一种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居民收^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扩展,休闲消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休闲消费已被看成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被看成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尺度。它的迅速发展,已产生了超过其本身价值的经济文化效应,带动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进步。尽管近年来休闲消费产业发展迅速,但其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观念落后、休闲品种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都制约了休闲消费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

一、我国居民休闲消费的形成条件与效应分析

(一)我国休闲消费形成的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休闲时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和家务劳动时间减少,休闲时间增加,休闲时间的利用问题、特别是休闲消费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休闲消费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休闲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以外的活动,其时间的多少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劳动生产力较低时不可能减少劳动时间,如果减少劳动时间就会增加产品成本,其产品也就缺乏竞争力。由于劳动时间不能减少,人们就不可能拥有用于休闲消费的时间。所以,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减少,休闲时间才会增加。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人们所拥有的休闲时间是不同的。古代时期,人们几乎将全部时间都用于狩猎和采集,没有时间花费在休闲上。当手工业发展起来后,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人们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但是休闲时间增长非常缓慢。直到18世纪70年代后,动力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使人们工作时间持续缩短。

2、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水平。目前,我国劳动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还比较低,从而制约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是反映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个人可支配收入越低,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越低。虽然近年来,我国恩格尔系数虽然不断降低,但与国外相比仍然偏高,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休闲消费的重要条件之一。

3、需求层次的提高引发了消费服务的需求。需求上升规律是休闲消费发展的内在因素,这一规律所揭示的是人类的需求在数量、质量、层次上呈上升趋势,在结构和实现方式和方法上朝复杂多样化和先进性方向发展。人们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必然追求享受和发展资料,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而这要在闲暇时间内实现。另外,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受教育程度提高,审美观、价值观、消费观日益更新,人们在消费的内容、方式、时间等选择方面更具有直观性和自主性,注重个性化与体验消费,追求生活品质和精神上愉悦,对消费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升级,为休闲消费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4、文化交流推动了休闲消费的迅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也迅速发展,人们不断走出门户参观、学习、传播与交流各自的文化精髓,并使之成为休闲消费的形式和内容。另外,“假日经济”的兴起带动了休闲消费。

(二)我国休闲消费的效应分析

1、休闲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我国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日益增加的休闲消费则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以旅游为例,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4年1至6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累计已达5143万人次,比2003年和2002年同期分别增长24.3%和9.8%;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6亿美元,比2003年和2002年同期分别增长45%和11.2%。2004年春节和“五一”黄金周旅游人数持续增加。春节期间,全国接待的旅游者数量和旅游收入比2003年同期分别增长6.4%和13.4%。“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接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0亿元,比2002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9.6%和17.8%,平均每个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花费为362元人民币。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迅猛,我国2003年出境总人数达到2020万人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亚洲出境人数最多的国家。另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到2020年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16%,旅游业将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此可见,休闲消费需求的增加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内需,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2、休闲消费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休闲消费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优化,带动第三产业中细分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如旅游产业、工艺品产业、文化体育产业、美容美饰产业等,其规模和结构使第三产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形成休闲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休闲产业是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必须考虑的因素。如美国的休闲产业年产值达1万亿美元,年税收达6000亿美元;英国休闲产业年产值达1360亿英镑,超过汽车业和食品业,并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平均每户家庭休闲开支占家庭总支出的20%左右;西班牙休闲产业成为其经济的第四大产业,休闲企业达9万多家,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等等。因此,发展休闲产业扩大第三产业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3、休闲消费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就业途径。因此,休闲消费的发展带动了休闲消费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教育业、娱乐业、文化业等。这些产业的最大特点是技术、资金密集度低,资源占用少,基本没有环境污染。第三产业中传统的服务部门如运输业、房地产业等行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一旦投入使用其吸纳的劳动力也非常有限。休闲消费产业则不同,尤其是娱乐业、文化业、旅游业等部门,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投入少,回收快,创造的就业岗位多。

4、休闲消费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合理的休闲消费使劳动者的体力、智力得到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增加休闲时间能够扩大发展才能,能使劳动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能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技能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

5、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蔓延到世界范围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这也为因金融危机而暂时失业或工作不紧张,而又有一些储蓄的人群带来调整身心的契机。国际金融危机使旅游业惨淡经营不得不降价促销,不同人群可依据自身情况适时进行放松性休闲消费,以缓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居民休闲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休闲消费的因素

1、不同年龄结构对休闲消费领域偏好不同。不同年龄段居民休闲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水平有较大差异,年轻消费者主要以信息、文化娱乐消费为主,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中年人以及休闲时间较多的年老者则主要以旅游消费为主。根据网上调查问卷显示,旅游消费较多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6~60岁和60岁以上的人群。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每月旅游花费人均332.7元,年龄在46~60岁的人群的旅游花费略低,为人均293.4元,年龄在36~45岁旅游花费人均为238.2元,18~35岁旅游花费人均为196.2元。18岁以下的年轻者接受新生事物较快,但受经济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旅游消费则相对比较少。

2、个人可支配收入多少影响休闲消费的水平。我国现阶段仅仅是向全面小康型社会过渡,这一现状决定了居民的休闲消费水平。低收入者仍以生存资料消费为主,休闲消费仍以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等文化娱乐为主,旅游消费、受高等教育以及培训等机会甚少。高收入、高素质群体的休闲消费领域比较广泛,体现以旅游消费为主,且信息消费、文化、娱乐、教育等消费档次较高。

3、消费者的思想观念。有些人休闲消费观念陈旧,把休闲视为一种好逸恶劳行为,认为休闲消费既没有产出又需要消费时间,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由于人们长期对休闲消费的积极效用认识不足,甚至一度把休闲消费简单地视同消费者“消谴”的代名词,人为“中断”了休闲消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这些都成为影响休闲消费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4、休闲类企业的服务质量。目前,休闲类企业、特别是旅游企业忙于开拓旅游市场,重视产品数量,却轻视了产品质量。例如,有些旅行社任意改变行程,住宿条件及饭菜质量与所承诺不一致,司机困乏或酗酒酿成事故等等。尤其在节假日期间,由于供给不足,需求旺盛,有些企业服务质量更是大打折扣。休闲产品质量的特殊性表现在其对消费者的心理、情绪、生命安全的影响和保障。休闲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消费使用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过程才能完成,其价值多是由有形的和无形的两部分组成。所以,一个好的休闲产品不仅取决于有形产品本身,而且取决于一系列环节的配套服务。因此,对于提供休闲产品的行业来说,必须把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够促进休闲消费健康的发展。

(二)我国休闲消费存在的问题

1、个人可支配收入有限,收入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元,增长了约30倍;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13785元,增长约40倍;城乡收入比从1978年的2.57:1扩大到2007年的3.33:1。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障碍。另据最新的调查显示,10%的富裕家庭财产拥有量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拥有量则只占全部城市居民财产的1.4%,这种贫富差距严重影响了休闲消费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

2、休闲产品品种有限,制约了休闲消费的发展。由于企业提供的休闲品种较少,每逢节假日,消费者集聚于一些消费热点,势必造成拥挤和供给不足。休闲消费不是生活必需消费,而是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人们在消费时具有选择性,消费者可以消费也可以不消费,可以多消费也可以少消费,休闲设施的供给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我国现有的休闲品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根据调查显示,有70.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休闲品种感觉不满意,休闲场所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是否完善决定了休闲消费的质量。

3、基础设施落后,硬件设施不完善。通过调查,被调查者中有75.3%的人在长假期间安排了休闲消费活动,这势必会造成长假期间休闲消费的高峰。在庞大的客流面前暴露出我国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旅游景点及许多大型商业设施的外部停车场地普遍不足;(2)与旅游景点配套的商业网点(商品部、快餐部、冷饮部)严重不足,游人排队买不到商品;(3)厕所数量不足,形成排长队等待入厕的尴尬场面,许多自然景观的公园则是漫山遍野不良气味熏人,令游人兴致大打折扣;(4)为游人服务的临时医疗设施(如防中暑、肠胃不适及跌打损伤等)不够甚至没有;(5)市政设施老化、落后,容量不足,尤其表现为道路体系脆弱,通行能力低,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也影响了休闲消费在我国的发展。

4、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不高。休闲消费具有文化性、人文性、多变性特征,许多经营管理者对此认识不足,主要靠传统经验管理,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的方法艺术不够。除酒店外,许多行业缺少服务标准规范,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低,服务意识薄弱,服务理念落后,从而使行业管理和服务质量不高。目前,不规范经营、坑害消费者的行为时有发生。如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常碰到服务质量问题,居民对旅游景区的拥挤以及旅游购物的陷阱反映较为强烈。在文化娱乐消费方面,随着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居民普遍反映教育支出压力较大,这其中与某些教育乱收费有一定关系。在信息消费过程中也存在不规范收费,严重侵害消费者的权益等等。任何商品经济都有其内在规律,休闲消费的发展除了不断创新外,还必须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收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休闲消费健康发展。

5、消费者的思想观念问题。从1995年以来,我国实行了“双休日”,1999~2007年实施“黄金周”制度,但休闲的概念在相当一部分人中仍然没有正确树立起来。对于一部分中老年人来说,休息日往往考虑如何做一些家务,或者在单位加班获得额外收入,休闲观念淡漠。即使是年轻人,双休日的休闲方式也倾向于单一化,看电视、看书、玩电脑、打牌等是年轻人最常见的模式。根据调查显示,有61.8%的人选择看电视作为主要的休闲活动。长期以来,人们对休闲消费的功能与作用缺乏充分的认识,甚至认为休闲消费就是消遣玩乐。

事实上,休闲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最显著的作用就是合理的休闲消费能够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休闲消费及其合理化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水平,而且关系到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三、发展我国休闲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率低下、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经成为民生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只有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宏观、微观收入调节机制,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努力处理好三大分配关系,即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国民收入城乡分配关系以及居民内部之间的分配关系,才能把各个类型的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第一,切实增加广大农民收入,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民的货币购买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总体上讲,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并保持其不反弹;切实搞好统筹城乡发展,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采取有效措施打破长期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协调农村的发展政策,确保城乡和协发展;建立并完善农村的各类保障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根据广大农村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特点,结合农户生产经营实际,采取不同的增收措施。

第二,保证城市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障我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障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完善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机制。

(二)不断创新,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1、消费项目的深化。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迫切希望有一种文化的交流和精神的满足。休闲消费不应该只停留在旅游观光和购物等消费的浅层次上,而应该增加消费项目的深度和内涵,提升消费的层次。因此,增加休闲消费的文化、知识等内涵势在必行。如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不应该只打折削价,买此赠彼,而要注意挖掘蕴含在商品中的文化内涵,注意创造消费环境的文化氛围等。

2、消费项目的拓展。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休闲消费活动,可以缓解假日集中消费的压力。比如培育新兴的旅游景点,着力建设环城市旅游度假带,以适应旅游市场中短线游、周边游、自驾游增长迅速的趋势,扩大旅游供给;大力发展与休闲有关的新产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在农业市场化的今天,休闲消费的浪潮正将商机推向乡村,休闲农业、农家乐等成为焦点。例如北京市怀柔区城郊的农民把自己的土地租给城里人,让他们在假日休闲时间里来此耕种,各种农事活动为他们创造了回归大自然、体验自己劳动果实的机会。消费项目创新举措要在丰富活动文化内涵,提高消费品位的同时,不断推出新项目、新产品,定位准确、富有特色,才能让休闲消费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硬件设施

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消费政策,为休闲消费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基础设施陈旧、供给不足、更新不快的情况较为突出。就交通部门看,铁路存在速度不快、运力不足、设施和服务落后等,公路也需要提高等级。文化市场虽然表面繁荣,但是依然存在品位不高、低水平重复较多、层次不够丰富、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亟待改进。这些都属于社会公共产品,政府应着力改善公共设施供给不足的落后状况。在政策调整方面,主要是消除一些限制居民休闲消费的措施,如公园门票问题和博物馆、科技馆等门票问题。北京市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取消了一些公园和博物馆的门票,深得民心,这是满足市民休闲消费需求的举措。

(四)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加强企业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休闲消费产业体系还很不健全,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法律加以约束。因此,在产业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盲目跟风,服务质量低下的现象。如行业准入、退出制度很不完善,很多小的网吧、发廊甚至经营不到一个月便匆匆停业。面对这种现象,政府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准入、退出制度,加强对小商铺经营资格的审检,制定行业管理准则,以此来净化休闲消费的环境,规范休闲消费市场运营秩序。同时,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服务支持,对有发展前景的休闲项目,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在审批上给予便捷,在管理上放宽,在融资上拓宽渠道,在服务上给予指导等等。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应该加强对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正确引导,注意开拓双休日休闲市场,缓解长假的相对集中消费;继续坚持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避开重复建设现象,保证和强化经营者及服务者的基础素质和服务质量;强化检查监督,依法查处各种违法经营和服务行为;完善各项法规,促进和引导假休闲消费的良性循环;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改善消费环境,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

(五)推行“国民休闲计划”

国民休闲计划的适时启动与推出对提高国民素质,充分利用国内较好的旅游与文化资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传导给实体经济,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旅游业。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入境游人数出现明显下滑。国内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措施,适时推出为拉动国内旅游市场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应包含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休学旅游、奖学旅游、拓展旅游、挫折教育旅游等。鉴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孩子较少有与其他伙伴共同生活相处的机会,可利用中小学生假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旅游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