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休闲经济论文

休闲经济论文

时间:2022-10-22 22:38:20

休闲经济论文

第1篇

1、评价指标体系概要

我们首次提出了文化资本和文化价值双模型,并创新3个文化指数构建了休闲文化竞争力模型⑴。该模型吸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竞争力模型的合理内核,将休闲经济划分为5个子系统:文化竞争力、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每个子系统选取4个关键指标,构成一个较为完整指标体系。运用这个模型分析比较了中部6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差异。

由于收集和调查数据的成本因素,我们在研究“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过程中,简化了指标体系,省略了企业抽样调查部分,仅选取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12个指标,构建了“泛珠”休闲经济竞争力评估体系。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大体又划分为A、B、C三类。权重分配A类50,B类30,C类20,合计权重100。具体评价方法参见中州学刊2007,(2),第42页。

2、休闲经济竞争力测度结果

应用上述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对“泛珠”9省的休闲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计算。当然,计算出的结果可能没有反映出各省休闲经济实力的全面内容,但至少能有力说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联合实力。现阶段,文化和旅游两个产业的增加值占了可测量休闲经济总量的2/3以上,是休闲经济的重心。研究解决休闲经济的核心发展问题,休闲经济的其他方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以2006年的数据为准,我们整理出一个无量纲矩阵(表3)。计算结果显示,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巨大的差异。休闲竞争力最强的广东省比最弱的海南省、江西省高出50分。其他6省的休闲竞争力均处于竞争力弱的状态,即第5档:22-35分范围。“泛珠”9省休闲竞争力排序结果:广东(67.79),四川(35.69),贵州(34.14),湖南(30.53),云南(27.79),广西(24.31),福建(23.78),江西(17.29),海南(16.09)。

3、休闲经济竞争力比较分析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看,“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3个特征。

特征1,广东一枝独秀。广东的休闲经济发展水平与他的综合实力分不开。在休闲竞争力考察的12个指标中,广东有9个指标第一,只是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合计占GDP的比重、国家4A级景点数、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等三个指标相对较弱。

特征2,存在3个梯度。第一梯度即65分以上的只有广东;第二梯度既22-35分范围的有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福建;第三梯度既22分以下的有江西、海南。海南的休闲经济竞争力在总量上最弱,但旅游和文化的单项优势并不弱,尤其在高星级酒店数量、文化和旅游占GDP的比重、城镇化水平等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

特征3,同一个省份在不同区域比较,休闲竞争力状态发生变化。与长三角经济区对比,广东的休闲竞争力弱于江苏和浙江;与中部6省经济带对比,江西休闲竞争力指数28.1,处在第二梯度范围。

“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巨大差异的3点主要原因:

一是富裕程度的差距导致的当地休闲消费能力差异。国际发展历史证明,当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⑵,社会才会对休闲消费产生强烈需求,当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时,人们才进入富裕状态。美国1/3的时间、2/3的收入和1/3的土地用于休闲娱乐业⑶,他们的人均GDP达到7.6万美元(2006年),是中国人的37倍,“泛珠”人的30倍,香港人的3倍。2006年,广东、福建以外的“泛珠”7省人均GDP为¥9800元,折合1256美元,本地缺乏强烈的消费需求;而福建是2730美元,具有较强的需求,广东是3580美元,香港是25000美元,具有强烈的本地需求。

二是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的客源地优势不同。广东和福建的沿海地理位置,具有休闲客源便利和优势。福建有台湾客源优势,2006年旅游创汇15亿美元;广东有香港和澳门客源优势,2006年旅游创汇75亿美元,占全国339亿美元的22.1%。其他“泛珠”7省相加才24.5亿美元。

三是休闲文化差异导致的休闲消费理念的不同、休闲文化的差异。例如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带对外开放比内地早100多年,休闲文化理念融合了西方“时尚、高贵”的内涵,人们较早地追求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高雅”的和多样化的休闲方式,这种现代休闲文化有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泛珠”的多数省份与中部地区一样,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深远,比较满足于传统朴实的大众化休闲方式。在没有足够的高端客源情况下,这种传统休闲文化不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

二合作与发展

4、APEC环境下的休闲经济发展策略

在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国中,中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在扩大,但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也值得高度重视。一方面,中国的环境超负荷付出必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近来迅速发展,这难免会对世界经济原有格局形成冲击⑷。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最新报告认为,经济和商业权力正在转向一些新兴经济体,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已经处于竞争力最高的群体,而老牌工业化国家也不会容忍这样的“权力转移”,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因此抬头。事实上,发达国家利用企业自律、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软壁垒”打压新兴国家的趋势近年来明显增强,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泛珠”休闲经济发展策略必须是沿着有利于国家整体战略的方向健康前进。第一,“泛珠”的人均生产力还相当低,发展工业生产力似乎比休闲经济还重要。整体上“泛珠”的人均GDP1.7万元,农业特征仍然浓厚。工业生产力不达到一定高度,休闲产业发展就缺少依存的“根”。由此,休闲经济发展必须依托传统文化、生态文化,走简约舒适的休闲道路,避免法国式的、庸懒的“奢侈化”倾向。第二,休闲经济发展要服务于国家“环境战略”,走绿色休闲、健康休闲、文化休闲的环保道路,并以此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扭转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三,休闲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互动,以城市休闲需求推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稳步增长农民收入,缓解和解决三农新问题,促进城乡社会和谐。

5、CEPA背景下的休闲文化发展应对

2003年6月29日在香港达成《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安排》”或CEPA)。《安排》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内地将不迟于2006年1月1日对原产香港进口金额较大的273个税目的产品实行零关税。

目前,CEPA已进入第三阶段。内地与香港已商订1,369项产品的CEPA原产地规则,服务业已经向香港澳门实施23项开放措施,涵盖10多个范畴:包括管理咨询、旅游服务、会展服务、会计服务、视听服务、法律服务、分销服务、物流、广告、建筑及房地产、医疗及牙医、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

CEPA意味着所有货物贸易的零关税,意味着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内地的扩展,意味着“泛珠”经济圈和大中华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同时,也意味着香港与内地在上千种产品项目和所有服务项目在内地的直接竞争。面对零关税和香港的低税赋,“泛珠”其他省区休闲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般性的休闲产品竞争压力明显加大。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善休闲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软环境条件,积极进行税务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旅游产业模式创新。以战略的眼光落实CEPA,以积极的姿态对接东盟,以文化的优势发展休闲产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降低CEPA的不利面,发挥CEPA的有利面,促进休闲经济和休闲文化的快速发展。

6、竞争合作情景中的休闲旅游发展策略

200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入境游客中,港澳台胞增加到82.2%。CEPA加强了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尤其促进了双方的旅游和文化交流。“十一五”旅游外汇收入主流仍然会来自港澳台客源地,其次是东盟中的新加坡等华人经济体。因此,“泛珠”的旅游发展要研究海外华人和港澳台胞的观光旅游需求特点和需求变化,了解他们对休闲文化的诉求,建设富含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和现代特色相结合的旅游观光景点,提高吸引力、入境率。在吸引客源的竞赛中,广东具有绝对的地缘优势和语言环境优势。2006年广东入境旅游人数2022万人次,是“泛珠”其它8省总和的2倍(见表4)。处于绝对劣势的省区,只有停止过度竞争,加强旅游合作,增强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容,联合开发新的客源,才能获得多赢的局面。

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泛珠”经济区旅游出现了4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旅游人数和收入比上起明显增加,尤其是贵州和四川两省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旅游目的地中农家乐的比例明显增加,农村发展旅游意识增强、接待能力有限;三是自驾游人数快速上升,自家车增加多,大多数旅游景点出现了停车难的问题;四是旅游地消费价格合理,“泛珠”的多数省区人均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达地区人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然而,五一黄金周旅游越来越拥挤、旅游者越来越“疲惫”,旅游失去了休闲的意义,各省要尽早研究新的休闲时间分配模式,解决旅游目的地游客在时间上的严重失衡等问题。

“泛珠”应当与时俱进,创新思维,联合而不是竞争地解决休闲竞争力普遍低下的重大问题。宏观上,始终坚持文化与旅游发展互动策略:在旅游发展中注重增加文化的含量,文化发展要为旅游发展增强后劲,优化资源整合,促进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微观上,重点扶持核心文化企业集团的横向联合,培育“泛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操作上,改善当地消费行为导向,引导休闲文化个性创新,用文化价值链整合休闲产业链,培育休闲品牌营销竞争力⑸。

7、生态文化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要求

从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形势看,产业发展最需要努力经营的是生态剩余、生态健康、产业与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富有生态资本积累的民族将是21世纪国家竞争力中最大的赢家。21世纪的产业发展应当主修“生态文化资本”课程。

经营生态剩余就是经营人的生存环境。生态剩余与人类繁衍、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健康繁衍需要绿色健康的环境,健康环境是一种综合的生态剩余。健康的环境剩余在减少,新生婴幼儿的畸形率在上升。湖南(2007)每百对双胞胎有2对是畸形的!2006年的一份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四分之一的疾病与环境有关!五岁以下儿童的不幸发生在世界各地,每年有160万因不安全的水而腹泻死亡;森林砍伐引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疟疾加剧,每年100万非洲幼儿死亡。科技发展让人类的食物剩余增加了,一些有利于广义生态剩余的食物链被人类食物生产方式切断。水力发电打破了水体的生态平衡,矿产资源的野蛮开采引发矿区周边的离奇疾病。

经营生态剩余就是经营未来的生产力。生态剩余与企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正相关。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有利于生态剩余,而且有助于改善环境。产业的能耗率(百万元产值的标准煤耗量)越高,对生态剩余越不利。从短期看,以牺牲环境的方式可以牟取高额利润,但产品的生态道德价值降低会影响消费者的感受,从而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机会。生态文化的发展客观要求产业战略生态化。

经营生态剩余就是经营国家的整体利益。从大处着眼,生态剩余是民族的整体利益;从实处着想,社区的整体利益就是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经营活动背离伦理道德,对社区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损害社区居民的健康福利,就会失去民心、失去社会支持,最终失去市场和生存机会。经营生态剩余实质上就是经营生态健康、社区环保、企业形象。在环保法律和居民觉醒的时代,以企业的名义做和谐自然的亲善大使,做建设美好家园的利益先锋,做生态伦理的道德楷模,是21世纪初消费市场最重要的品牌力和竞争力来源。

8、“泛珠”休闲经济合作构想

未来5至10年,东盟是将是“泛珠”最重要的客源地。对接东盟,“泛珠”应当在文化、旅游方面进一步加强协调与沟通,并在文化与旅游的4个维度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

⑴推动省界旅游联合营销模式,搞活边缘经济,探索农村社会和谐新途径。“泛珠”各边界的旅游景点不仅很多,而且各具地质地貌特色。由于散在性,大都没有形成品牌竞争力,旅游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旅游经济实力。应当积极借鉴华东旅游圈、以及黑龙江、内蒙古联手打造的“塞外”黄金旅游线路品牌的经验,扩大湘西—黔东南黄金旅游线初步形成的品牌效应,建立更多更好的跨边界旅游线。2007年5月,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广西旅游广西(梧州)中海集团联手打造的“梧州祈福、封开奇境,两广省界游”线路启动后,梧州接待的游客数量上升了20%,旅游联合营销线路产生了影响力。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推动省界旅游联合营销模式,以旅游合作搞活边缘山区农村经济,探索农村和谐社会新途径。

⑵实施文化多样化联合创新,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差异体验。文化艺术和自然美景的交融是旅游体验的最高境界。各省旅游产业要从竞争走向合作,就必须创造文化的多样性,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差异体验。逐步形成集聚吸引力、竞争力的“泛珠文化圈”,提高“泛珠”旅游的休闲文化价值。

⑶搭建“泛珠”文化旅游网,构造亚洲最具魅力的无障碍旅游休闲带。“泛珠”区域内地质地貌多样、人文景观及其丰富多彩。建议修筑比邻省区之间的旅游交通和信息高速公路,将“泛珠”旅游精品连接成网,简化入境旅游手续,提供便利的通道,建立亚洲最具魅力的无障碍旅游休闲带,对接东盟和亚太的经济发展新趋势。

⑷联动、优化旅游线路组合,打造湘粤赣"双色"旅游产业链、云贵川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链。2006年10月,湘粤赣三省的六县(市)在上犹县正式签署了一份三省六县(江西上犹县、崇义县、大余县,广东南雄市,湖南汝城县、桂东县)区域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定,确定将打破行政区域的禁锢,共同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合力打造赣、粤、湘边际绿色生态旅游大板块,提升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我们建议,下一步要实施“双色”组合战略,将绿色旅游的生态元素和红色革命圣地、摇篮旅游中的人文元素完美组合,打造跨边界的旅游组合及双色旅游连,云贵川民俗文化旅游链,构建“泛珠”旅游产业链和集群优势。

参考文献

⑴刘新荣.中部休闲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07,(2);41-44.

⑵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

⑶耿莉萍.论休闲消费的特征、发展趋势与企业商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3).

⑷赵秋艳.2007年世界竞争力排名[R].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2007年5月14日.

⑸朱有志,欧阳煌,罗波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R].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376页

摘要:

第2篇

关键词:休闲体育;现状;趋势;借鉴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群众在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精神需求愈来愈丰富,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关注生存环境的安全、关注自身的健康与能量的平衡,人们也在有意识地为自己安排富有个性的休闲时尚生活,休闲化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将迎接休闲体育时代的到来,休闲产业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强国的第一产业。

1.休闲体育的由来及定义

体育是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它具有竞技、游戏、娱乐、健身等多种特点和功能,这些特点和功能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都对人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体育同时也经历了原始体育、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现代体育的发展历程。无论在哪个时期,休闲与体育从来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休闲体育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源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人们对休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强烈。西方发达国家将体育和休闲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把它市场化、产业化,使得休闲体育作为一种产业在短时期内得到迅猛的发展。我国学者把休闲体育概括为一种建立在休闲的基础上利用人们的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以完善自我为目的的,同时结合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来达到身体锻炼和身心放松的一种活动。

2.我国休闲体育发展历史及现状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在休闲体育产业领域的发展状况,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还是相当不均衡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经济制约性,这和我们国家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性,也和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关系。就目前来说,制约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与休闲体育渊源甚深!自我国周朝以来,有关休闲体育的活动就有记载,体育被认为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紧密联系。我国古代也有着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如蹴鞠(踢球)、竞渡(赛龙舟)、荡秋千等等,更有一些诸如赛马、摔跤、射箭、绘画、音乐、狩猎等。这其中有些活动既可以作为激烈对抗的体育比赛项目,又可以作为具有很强娱乐、观赏性的休闲活动。古人的登高、远足、郊游等亲近于大自然的休闲活动,直到现在还深深影响着现代都市人的业余生活。近代社会,战争连连,广大群众民不聊生,所谓的休闲娱乐活动也几乎停滞,但学校体育对西方的体育教学引进却有了极大的发展。休闲体育也只仅仅局限于极少一部分人的歌舞升平,这种休闲娱乐活动不能够代表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状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对外开放使得人们的休闲观念日趋成熟,休闲体育在中国大陆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从80年代末期,我国有些学者开始进行现代休闲体育的研究,早期的王雅林从社会学角度对闲暇问题进行了研究,到21世纪马惠娣对休闲本质和休闲传统进行了探讨。从早期的溜冰场、棋牌室到后来的桌球室、健身房、乒乓球羽毛球馆,甚至到现在的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电子模拟体育活动场所等等,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成分。随着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休闲将会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2.2国内对休闲体育领域认识和研究的局限性

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对世界休闲体育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皇宫贵族们浩浩荡荡的休闲出游到民间大众的三两相邀结伴踏青等等,无处不体现出从上到下的全民休闲,休闲体育对民众的影响无处不在,中国封建社会对休闲体育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现代社会对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由于中国人的含蓄、内敛的个性,更倾向于对休闲体育的热爱,所以体育生活方式只能趋向封闭保守,别无它选。但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的解放为休闲体育的兴起解开了观念的束缚,文明、健康、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正在形成,新型的、现代化的体育生活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肯定。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已从以往的健身为主的单一形式,走向娱乐、消遣、健身、交际并举的多元形式。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还有人们观念的不断转变,我国正逐步由体育强国转变为体育大国,国家对竞技体育的重视也开始逐步向大众体育倾斜。经济的崛起促进了休闲体育在我国的兴起,这种兴起与发展不仅成为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我国休闲体育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2000年至2014年有关休闲体育研究的文章共计88篇。发现大多数文章,只是对休闲体育的概念及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等做了辨析研究,对休闲体育的发展机理及系统理论方面研究较少。在国外许多高等学院都设置了与体育休闲娱乐相关的专业,其学科体系相当完备,而在我国14所专业的体育院校中仅有7所开设了与休闲体育有关的专业,而最早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院校是武汉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时间在2007年2月。由此可见,休闲体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进入高校的时间相对较短,这对休闲体育的研究、推广和普及都是不利的。

2.3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对休闲体育发展的制约

休闲体育的兴起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命状态,是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领域。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为休闲体育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业余生活日益丰富,休闲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要。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对我国的休闲体育发展和推广也造成了极大的不平衡。众所周知,休闲体育是在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才有闲暇时间进行休闲。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经济发达地区休闲体育的发展也相对发达,休闲体育设施也相对比较完善。同时,经济发达地区对交通、自然环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也相对完善,政府对休闲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这为人们的出行和休闲锻炼提供了条件上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创造了物质上的条件。相对于经济落后地区而言,经济的发展为休闲体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基础设施的完备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上的可能性,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支持。总体而言,我国的休闲体育发展目前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比较明显,主要呈现在城市好于农村,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要好,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参与体育休闲群体中中小学生和离退休的老年人多于中壮年阶层人员。这跟经济发达程度和政府宣传、教育力度有关。从目前来说,经济和意识形态是影响我国休闲体育发展不平衡的两个重要因素。

3.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3.1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消费也从同质性、单一性向异质性、多元性进行转变,全民健身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休闲产业将成为经济强国的第一产业,其中包括体育、旅游、健康等等,均与休闲挂钩。休闲体育进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所喜爱,为社会所关注。它不仅成为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休闲化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如今国际上休闲时代已经来临,作为第三产业的休闲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多种政策引领发展。由于西方国家对于休闲的研究起步早,研究的领域和深度也比较宽泛,研究相对集中在休闲教育和休闲产品与服务开发方面。我国的研究起步则较晚,而且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随着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休闲将会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休闲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国家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民间资金的注入,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进一步提升,休闲体育系统理论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这些都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上的可能。

3.2我国休闲体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3.2.1我国由于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休闲体育概念及理论体系,这种状况对于指导我国的休闲体育实践不利。加强休闲体育理论研究,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和讨论,尽快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理论体系。3.2.2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关心和扶持虽有所加强,但是力度不够,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长效机制。建议加强意识形态上的引导,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力度,扩大休闲体育的宣传和休闲产品的开发,增加对休闲产业的资金投入和休闲设施的完善。3.2.3休闲体育产业相对落后,缺乏科学化管理,配套设施不足,技术含量低。培养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引导投资者合理有序的进行资源配置。扶持一批具有规模的体育集团公司,使休闲体育走上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休闲体育配套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开放体育场馆,完善相关服务及管理措施。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提供休闲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正在快速崛起!使得休闲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2014年10月21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是体育产业从体育系统内部转变成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提升了一大步。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休闲的国度,休闲体育的春天来到了。

作者:刘德会 郭颖 单位:广东开放大学基础教学部

参考文献:

[1]郝俊.21世纪休闲体育现状与问题.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7.

[2]黄文仁试.论社会转型期的体育生活方式变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3]王广虎.论社会体育兴起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基础.[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

[4]孙天厌.休闲时代信步而来.[J].经济论坛,2003,20.

[5]胡嘉树,王玲.我国休闲体育现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

第3篇

一、休闲的基本内涵及中国古代休闲特点

(一)休闲的基本内涵

人类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词源学上看,“休”指“人倚木而休”,最早的意思是“吉庆”、“美善”、“福禄”。至于“闲”,其基本意思是范围,引申为道德、法度。其次,有限制、约束之意。因此,我们今天将“休”“闲”两字连起来用,假如不脱离其原来的词源义,则休闲应当指人的一种符合道德、法度的幸福、美好生活。休闲是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休闲是在自由时间内的活动或者体验;休闲是一种宁静、和平的精神态度或者状态;休闲是为了得到幸福和满足的心态。

(二)中国古代休闲的特点

1、宫廷与民间较多。古代数千年中,休闲活动主要存在于民间、军队、宫廷之中,这与古代的社会生活水平相适应。当时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竞争少、压力小、生活节奏慢,过着一种简单而安然的衣食住行的生活,休闲享乐更是宫廷生活的主要内容。

2、具有伦理道德内涵。古代休闲长期以来同伦理道德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最初,人们把休闲体育运动作为伦理道德形式的一部分,如射箭、乐舞曾作为“礼”的内容之一而存在。

3、多为繁杂祭典活动。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较低,对鬼神有着高度的崇拜与屈服,使人们的日常生活经常伴随着隆重的祭祀活动。

二、休闲的理论依据

闲适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儒家以“仁”为核心,“进”、“止”相生,其所蕴涵的是一份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闲;道家以“道”为本,求“逍遥游”之乐,在观照自然中拾得一份难得的恬静与从容;禅宗看“空”万物,随缘人生,于平淡随意的生活中收获一份任性自由的闲适之美。

(一)儒家的休闲思想

安贫乐道是儒家思想的基调,因此,少有人关注甚至相信儒家思想的闲适内容。其实,儒家虽然没有正面论及休闲问题,但“闲”却内蕴于其政治主张与价值追求之中,即“道不拒闲”,可以从其关于“止”的阐释中管窥一斑。“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罕》),拥有闲暇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孔子关于“止”的思想何尝不是流露出对“休闲”这一人生归旨的向往! 孔子在《论语・先进》中阐述了他的休闲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是天人和谐相处中获得的快乐。在谈论“志道”之策时,孔子竟然同意一种放浪于山林之中的无拘无束的闲适与游乐,充分反映其“闲适”人生、“闲适”百姓的人生理想。其实,儒家的“止”不只是一种终极境界的人生追求,它还是一种当下状态的休闲实践。儒家提倡“六艺”,注重生活的情趣和品味,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进”中之“止”,是一种现实生活中难得的闲心、闲情。

孔子的休闲养生思想表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提高国民素质的倡导以及对休闲健身的追求,展示了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提出了具备鲜明儒家特色的养生方法,有着不容忽视的启发意义与现代价值。从史书所载的孔子言行中,可以看出他对游咏山水、陶冶性情、自得其乐的重视。孔子所强调的不是向外的剧烈对抗,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以及陶冶性情、防衰抗老的自我修养。这种“贵生重己”的休闲养生、锻炼方式无疑也是对现代休闲体育的有益补充。儒家的休闲观不同于道家,孔子主张“旅游休闲”与“积极入世”两不误、努力创造生命价值的人生哲学,对后世中国休闲旅游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影响巨大。

对于儒家来说,所谓休闲,既是个人性的,更是社会性的,儒家休闲哲学最基本的内容是“成己成人”,无论是成人也好,成己也罢,在讲究道德修养的儒家看来,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仍然是生活上的完满与幸福。中国传统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正体现了中国休闲文化的价值取向。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儒家“进”中求“止”休闲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道家的休闲思想

道家以“道”为世界的本原, 道家的休闲观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取向。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对道的观照,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所谓“吾游心于物之初”,就是游心于道,也就是对事物本真状态的观照。老子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主张,人要活得自然、自由自在,心性尤其要悠然散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遵循自然法则,自然而然为之。因而,老子强调,人应该“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第十六章) ,“清静为天下正”(《老子》第四十五章) ,表明老子学说重在精神自由、人格独立、追求生活理想境界。若仅从休闲观的角度而言,这种“无心无情,无思无虑”的虚无境地,实质上是一种闲适逍遥、乐以忘忧的精神境界。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主张, 《庄子》开篇之作《逍遥游》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道家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彻底的个体自由,达到无我、无功、无名的至人境界。主张外天下、外物、外生,回归自然。

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观、“知足”、“知止”的名利观、“返朴归真”的自然观,对现代休闲生活方式仍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三)释家的休闲思想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是中国佛教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派。应该说,佛教禅宗皈依佛门,追求万物皆空的涅境界,少有闲心,但其“于世出世间”却蕴涵着独到的休闲理念与闲适意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是禅宗的主旨, 禅宗同时告诫人们既要立于俗务,又不能沉迷于俗物,做到破执随缘,“三无”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破除一切执著的修行法门。正如禅诗所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们不能不感叹,这是一种真正自在、逍遥的闲适生活。禅宗的自然观定位于“空”(无) ,禅宗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实体性存在,人与万物都是缘起性空。随缘人生――是禅宗于“在世”求“出世”之空的休闲思想。

总之,儒家肯定当下的自我存在,强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呈现的是一幅积极进取但不乐于事功的休闲画面。道家对当下生活持一种批评与否定的态度,主张遁迹山林以超然世外,于淡泊宁静中求得精神自由。而禅宗则以无我为最高境界,看空万物,用破除一切主客观对立的手段来实现彻底解脱,在平淡随意的生活中进入无忧无虑的精神自由境界。然而,“仁境”、“道境”和“禅境”都追求生命的超越与心灵自由,主张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精神的愉悦,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是儒、释、道休闲观的共通之处。

应当汲取传统儒释道中关于“休闲”的思想智慧,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来说,休闲不仅仅是指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的娱乐与放松,它其实是一种积极有为的生活方式。这种实现人生的方式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的生命与其心灵的和谐。儒释道休闲哲学不仅仅是关于个体的生命实现之道,而且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是人与人之间、群与群之间和谐相处之道。它不仅是人生哲学,社会哲学,而且是政治哲学,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是作为人类建立“地球村”,以及最终实现大同世界的理论基石。

三、休闲经济的价值分析

凡是提供社会休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活动,都可以纳入到休闲经济的范围。休闲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休闲经济成为获取财富的重要途径。

从经济分析角度来看,闲暇是一种资源,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中,“闲暇”已经作为边际成本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从而具有获得“财富”与“利润”的经济学意义。剩余劳动时间转化为“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闲”,不仅体现了现代生活模式逐步向具有高度文明的“普遍有闲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也反映出人类将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把解决以生存问题为主的低级形态转向了以解决人类自身发展,完善自我为目标的高级发展阶段。休闲及休闲经济也就成为了人们获取财富的重要途径。

(二)休闲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休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格局的变化,在休闲产业就业的人数占整个就业人数的比重相当大。休闲活动具有产业融合功能,围绕区域特色,对接建设中产业的、文化的、科技的创新成果和天然资源,融合各方面优势,使休闲成为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城乡统筹建设的助推器。休闲活动还具有文化功能,展示休闲性、娱乐性、新奇性,使人们从历史变迁留下的天然遗迹,生态奇石中体验山水日月、诗情画意、人生百态、花鸟虫鱼、瓜果飘香等生态文化带来的无限乐趣。休闲活动具有比较优势功能,捕捉现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前沿信息,如休闲会展一方面是珍稀收藏品的集中观瞻,稀缺展品的亮相,另一方面也是行业顶尖企业和专业人物的云聚,是最新展品、一流技术和行业人物的推介。展会不仅可以最有效地将自己的新产品、珍藏品推向市场,提高美誉度,而且可以从正面获得大量竞争对手的资料,有利于确立发展方向,调整竞争策略。尤其是参展商重点推出的观赏价值极高的特色展品和科技创新成果,有益于相互之间或同行业之间展品价值、生产工艺等资料的收集和比较,让参展商和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展品,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以增强创新和创意的欲望和能力。

(三)休闲经济全面提高多层次人员的就业率。

应对大量并且多样化的劳动力的挑战时,创造本地工作岗位非常重要,而休闲经济创造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全面推进经济发展。休闲经济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旅游业、服务业、健身业、娱乐业、零售业、交通业、航空业、会展业、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场馆、运动项目、设备、设施维修)和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其岗位遍布各地,领域分布极其广泛,吸纳人员多样化。休闲经济在为全社会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为各种技能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四)休闲经济是构筑城市活力的源泉。

休闲经济是保证和提高城市中心活力的重要战略的组成部分。伴随着休闲经济的发展,休闲中心遍地开花,休闲城市层出不穷,对于吸引旅游业、娱乐业、零售业、交通业、会展业以及金融商务服务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一些公司和品牌的扩张和合并,许多休闲市场正在成型,吸纳各类机构的广泛参与。比如,一些大型连锁店主导了高档酒吧市场的增长,大型企业拥有较多资源,可以投入到产品、厂房及最为重要的员工中,有助休闲经济质量和专业化的提升,合并可能影响小企业,但总体市场增长会给予创新型、经营良好,以及那些提供有竞争力产品的企业更多的机会。参与休闲经济还有许多其它社会效益,如社会集会和交流,观赏艺术品带来的愉悦,这些都增加了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休闲经济有效满足人们的闲暇需求。

随着就业结构多元化、工作形式多样化、生活需求多模化和家庭生活现代化,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而时间――特别是人们连续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是休闲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影响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双休日工作制,1999年国务院重新调整了假日结构,迅速形成了“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黄金周。2007年,国务院对全国假期进行了统一调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增设了“清明”、“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假期。现在,整体上居民普遍享有国家法定假日全年达115天。收入是人们选择和参与休闲活动时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收入水平对休闲活动有重要影响,并在预测休闲活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可以促使人们增加用于休闲消费的支出。

(六)休闲经济迎合了人们全新的生活形态。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表现为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渐进过程。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必然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消费群体已经形成作为一种,休闲为职业活动以外个人兴趣的充分发展、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不断更新,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娱乐活动、体育锻炼及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等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人们的消费观念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心理架构更加合理完善,为人格精神的日益健全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实施载体。近年来,几类主要的休闲消费群体在山东已经形成,主要包括以高级商务人士、公务人员、民营企业家、年轻白领、高校教师为代表的精英休闲群体和以老年群体、青年学生为代表的大众休闲群体。这些人群或具有较强的休闲消费能力,或具有较强的休闲消费欲望,或具有充足的休闲时间。

四、休闲汇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一)推进休闲汇是转变思想观念,进行战略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要尽快摒弃传统的,对休闲经济错误的认识,树立休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性的新理念。休闲经济,作为一种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三大特性于一体的经济形态,对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休闲经济极高的产业关联性和进入门槛的多样性,与我国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刺激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战略极其匹配;另一方面,无论是我国的总体经济规模,还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都表明我国的休闲经济已经到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二)推进国民休闲是扩大消费需求,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休闲是一种文明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可以用更多的收入和时间参与旅游、健身、娱乐等休闲活动。

(三)推进国民休闲是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的迫切需要。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休闲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获得幸福体验的一个源泉。同劳动权一样,休闲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要高度重视休闲的社会民生属性,从以人为本和保障公民权益的视角来认识和谋划国民休闲汇,深入研究休闲需求,丰富休闲产品,完善产业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国民休闲汇打造成为一项惠民幸福工程。

(四)推进国民休闲是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是我省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休闲产业不仅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孕育新型服务业态的重点领域,属于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低碳产业,集资金、知识、劳动于一身,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就业容量。我省休闲资源丰富,无论是地理人文资源、城乡休闲要素,还是区域位置、交通环境,都具有发展休闲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

五、山东对休闲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注重“四个着力”,做到“四个坚持”。

在推进休闲经济发展实践中,山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满足全体人民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培育国民休闲意识,着力丰富完善休闲产品,着力壮大休闲产业规模。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权利,把满足群众的休闲需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休闲权利;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休闲的社会公益性摆在优先位置,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向休闲领域;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积极推动城乡、产业、行业休闲资源融合整合,形成国民休闲发展整体合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更多的休闲载体和品牌,努力形成一区一品或一区多品的休闲发展格局;坚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休闲发展全过程,努力培育形成积极向上的休闲观和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

(二)突出“六大重点,体现多元建设”。

山东围绕满足本地居民、外地游客两个需求,全面开发城乡休闲资源,努力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产品和载体。突出公共休闲设施建设,按照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要求,加快公共休闲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公共休闲资源向农村倾斜,提升城乡休闲产品和休闲资源开发能力。突出发展休闲产业,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国民休闲的两大支柱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和企业品牌,不断丰富和完善“好客山东”内涵。突出打造休闲精品综合体,充分发挥旅游度假区开放性、集聚性、创新性、引领性和成长性强的特点,把发展旅游度假区与大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我省旅游渡假区发展成为休闲精品聚集区。突出开发乡村休闲资源,适应乡村旅游休闲成为大众休闲新时尚,在大中型城市周边发展环城休憩游,依托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或人工廊道发展“绿道”休闲游。突出培育区域特色休闲产品,重点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带、运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文化度假带,大力发展省会城市群休闲产业圈和胶东半岛城市群休闲产业圈。突出开展群众性休闲活动。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为载体,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休闲活动,重点打造“好客山东贺年会”和“国民休闲汇”等品牌活动。

(三)完善体制机制,落实相关政策。

按照《纲要》精神,山东制定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把推进国民休闲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大休闲投入,建立完善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融资机制,稳步增加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引导资金,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和途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休闲产业。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严格执行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把职工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和企业社会责任考核体系,鼓励职工根据个人意愿,灵活安排年休假时间。推行休闲促进政策,积极推动公共休闲产品全面开放,实现各行各业公共休闲资源公共化、社会化。凡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休闲设施和产品,逐步免费开放;由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共同建设的尽可能降价开放;完全实行市场运作的,加强价格监管,规范价格行为。逐步将国民休闲纳入社会福利范畴,鼓励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行休闲福利政策。鼓励企业安排福利休闲、奖励休闲。切实培育国民休闲意识,牢固树立发展休闲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现代国民休闲观,加强休闲宣传教育,把国民休闲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激发全民参与休闲的兴趣和热情。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把发展国民休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建立休闲经济统计核算与考核体系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把国民休闲纲要实施情况作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

通过上述工作,首届休闲汇硕果累累,不仅老百姓得到实惠,而且有效促进了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山东经济及各项事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促进休闲产业蓬勃发展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树立形象,营造良好的城市休闲氛围。

都市型休闲产业的发展是一种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产业拓展,发展速度和规模,很大程度上依赖城市的科技文化力量和历史文化氛围。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休闲产业的宣传力度,培育休闲消费热点,引导休闲消费市场,着力提高居民的休闲意识,鼓励广大市民和来往游客热情参与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形成良好的休闲产业发展氛围。实施形象拉动战略,利用各种媒体在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着力塑造“文化山东,休闲山东”休闲品牌,丰富和提升山东“休闲”形象。

(二)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建立健全休闲产业体系。

特色是休闲产业发展的灵魂。山东休闲产业的发展要本着“科学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商务休闲、文化体育休闲三大功能区块的休闲。旅游休闲重点打造都市购物和人文休闲为中心,休闲产业发展还要实施产业联动战略,建立观光度假、海滨休闲、商业购物、美食娱乐、运动健身、影视文艺等休闲体系的有机联系,构建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休闲产业体系。

(三)整合资源,挖掘文化,努力发展“休闲型”观光旅游产品。

观光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山水园林与人文史迹完美结合是观光旅游产品的典型特点,同时也为发展休闲型观光旅游产品奠定了良好环境基础。要把观光旅游作为人们享受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注入“休闲”含义的观光旅游仍然是人们旅游休闲最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

(四)突出特色,塑造品牌,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

实现个性化服务休闲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经营战略,是目标市场选择和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有效手段。对我国文化消费需求群体的研究表明,针对休闲高消费群体,重点提供个性化、文化和技术高附加值的休闲产品。对于中等层次的休闲消费群体,结合其知识层次、消费偏好的差异,提供多样的化休闲产品。处于低收入的休闲消费群体,应以提供普通的大众化休闲产品为主。目前在国际上,体验成为继产品、商品、服务之后的第四种经济提供物,体验经济已经成为国际休闲消费的潮流。在发展山东休闲产业过程中,在现有的休闲产品的基础上,增强山东休闲产品服务的情感性和体验性,实现个性化消费,提升顾客满意度应该作为休闲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以实现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丰富产品,完善谱系,形成休闲多样化与产品多元化体系。

休闲场所和休闲设施是城市居民休闲意识转化为休闲行为的前提条件。要发挥财政优势,将休闲设施及场馆建设纳入到财政预算,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准的休闲设施和场所,制订年度详细建设计划,加快建设进程。同时,加强对已建成项目的维护管理,确保文化休闲设施安全、高质、高效。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会展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修学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婚庆旅游等。由原来比较单一型产品向多元化、个性化产品提升,逐步形成多元化、个性化产品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多元化”产品是相对“多样性”需求而言,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的开放性, 是针对需求个性化设计的深度旅游。旅游产品不局限于某些景区、景点的孤立开发, 而是致力于将整个城市或区域建设, 使整个城市或区域成为具有良好声誉、提供高品质服务、保持好客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六)整合营销,提升形象,扩大山东旅游休闲目的地的影响力。

山东省打造旅游休闲目的地,在注重提升产品开发和服务质量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市场调查,制订旅游休闲目的地营销总体规划。各产业的市场开发部门和旅游部门,要根据细分市场的开发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细分市场的偏好调查,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并推向市场,针对不同市场设计不同的宣传口号,以促销、交流、学习、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外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发挥媒体的功能,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实行多渠道营销。可采用国际上的DMS (即目的地营销系统,Destination Marketing System) 系统,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并结合数据库、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营销技术,建立通畅的信息传播渠道。

七、对发展休闲汇的几点建议

(一)要积极推动休闲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法按照休闲市场的需求变化来满足不同休闲消费者的需求,以至于大家常做的休闲活动仍然集中于逛街、购物、看电视、打麻将等有限的活动内容。休闲产品和服务应该有所分化,呈现高、中、低梯级档次。政府应采用信贷、税收等手段,从宏观的角度来推动休闲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样不但能够满足中高收入群体的休闲需求,通过消费对国民经济收入进行再调节,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拉动和提高我省整体的休闲供给水平。

(二)要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休闲产业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我国休闲经济刚刚起步,市场竞争和市场秩序都不规范。因此,要注意从整体环境的营造方面来支持和促进休闲经济的健康发展。建议由政府出面组织,形成由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消费者等四方参与营造休闲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政府在休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确保产业政策、产业规则有效实施,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产业界要从产业内部也就是供给方的角度,提供最准确和及时的产业内部动向,这是休闲经济发展的基础;学术界要担负迅速普及科学、合理、健康及可持续的休闲观,做好休闲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和人才输送工作;消费者代表的参与,则是从需求的角度确保休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保护休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从事休闲经济活动的企业商家紧紧抓住休闲产业发展的新商机,及时调整其经营方针,制造生产休闲产品,要有生活情趣,不要粗制滥造,注重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零售商销售休闲商品,设立舒适的购物环境,提供丰富的优质商品。

(三)要提倡积极的休闲活动,惩治消极的休闲活动。

在人们从事的休闲活动中,既有大量健康向上的活动内容,也有不少诸如赌博、酗酒、色情等丑陋的东西,而且两者有一种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随着休闲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休闲活动的管理:一是由政府多提供一部分有益人们身心健康的休闲设施、休闲活动内容和休闲服务,起着指导示范作用,以引导休闲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对消极休闲活动的惩治,以阻止休闲经济发展偏离方向。

(四)要注重城市休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城市休闲,是把休闲的概念地域化,指在城市范围内的个体及群体所特有的休闲观念、产生的休闲行为以及相关的休闲产业供给和休闲消费需求的总和。城市休闲发展的重要性,在即将到来的体验经济时代会越来越得以体现,城市休闲发展是追求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必须体现人、经济、社会、环境四方面的和谐统一。所以,关注和研究城市休闲发展就成了一个现阶段在理论、实践层面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而我国对于城市休闲特别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是否要发展城市休闲、如何发展城市休闲、城市休闲发展程度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数据表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成长期(世界城市规划表明,城市化率在30 %- 70 %之间为加速成长期),而城市休闲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休闲发展是“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协同发展,按照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城市休闲发展强调融合能力,其关键在于城市休闲发展活动诸要素(人、产业、政策、舆论等) 的平衡匹配,以实现社会活动、经济活动、载体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从而进一步达到城市休闲发展的良性循环。而城市休闲发展评估体系就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一面镜子,从而为个人职业选择、消费选择等等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第4篇

摘要:休闲体育产业化发展具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在休闲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对其认识不足以及社会政府对其不够重视等因素,无法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本论文就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及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休闲体育 体育产业化 发展策略

一、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休闲体育日益提上日程。休闲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基础,发展休闲体育关系到我国全民族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休闲体育是文明、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因此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其必然性,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本文旨在发现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法案,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一)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以会展、旅游度假、体育健身、文化娱乐、艺术欣赏、社区服务等为主的“休闲经济”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即第5次浪潮。休闲产业会在2015年前后主导世界劳务市场,并占有世界GDP50%的份额,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支柱产业。目前,我国的体育休闲活动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成为对体育生活方式最好的一次推广和普及

(二)休闲体育经济效益显著

从经济的角度看,就业一直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从体育休闲活动所涉及的诸多因素看,休闲体育产业是一种既具服务性,又具生产性的综合性产业部门,体育休闲活动的发展必然带动为休闲体育业提供服务的各行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休闲体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的近几年一直推行“全面健身计划”,倡导全面健身,这不仅能够冲击并抛弃落后、愚昧、腐朽的不良生活习惯,抵制精神污染,而且通过家庭或集体形式的休闲体育活动,建立和睦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引导社会风气,促进安定团结,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化的发展策略

(一)提高认识确定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地位

我国通过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分析和重新审视,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把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实现当地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从而确立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转变机制积极开发休闲体育市场

明确休闲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建立和健全我国休闲体育市场的中介机构与组织,建立和健全休闲体育市场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各项法规,加快制定休闲体育市场服务规范化的质量标准及技术评定等级标准

(三)培育大众休闲体育消费市场

培育和发展大众休闲体育消费市场是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根本。就目前国内居民的消费水平而言,居民用于休闲体育方面的消费十分有限,我们又清楚地看到,发展大众休闲体育消费有着极大的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积极引导居民增加休闲体育娱乐、休闲体育健身和休闲体育旅游等消费,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的政策指导下,休闲体育消费必将成为世纪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加强对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休闲体育产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需要在高等教育的课程、学科、专来的改革与设置上做文章。应在目前的体育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经济院系开设与体育产业相关的课程和专业,设立高层次的体育经济学位点,吸引社会优秀人才选择体育经济专业,加快培养体育产业所需的专业经营和管理人才。建立体育产业的新学科和科研机构,加强对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及时指导体育产业活动的实践。

四、小结

本文对休闲体育产业做出了定义和分类,界定了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化的含义,分析并明确了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实践和理论证实,发展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化是可行的,是历史的必然。理清了目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化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建立了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化实现途径和对策。作为一个重要的休闲活动,休闲体育正日益显示出其魅力,休闲体育产业将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并且主要体现在观赏性竞赛市场、健身市场、休闲体育房产和休闲体育人才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张毅,庞国庆.农村休闲体育产业――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项[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

[2] 于可红,梁若雯.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

[3] 成雄,王世哲.发展休闲娱乐体育问题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18(4):109-110.

[4] 王俊.从体育运动的演变及休闲特征论体育休闲[J].科技文摘.2006.14(7):71.

[5]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9):782.

[6] 张智辉.北京奥运会与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4):38-40.

[7] 籍玉新.体育产业化的经验借鉴与路径选择[J].沈阳大学学报.2007.19(3):30-31.

[8] 赵建强.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7.8:110-112.

[9] 张杰.现阶段中国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报.2006.23(2):140.

[10] 边宇.浅议休闲时代的到来与社会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1):20-21.

[11] 林恬.论中国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4).

第5篇

内容摘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乡村休闲作为休闲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机遇。本文在对农村、乡村与休闲的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乡村休闲方式的内容、农村经济转型方向和问题,以及乡村休闲产业在农村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和着力点。

关键词:乡村休闲 农村 转型 经济发展

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乡村休闲尽管尚处于自发的萌芽状态,但其蕴涵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已展示出强劲的发展趋势。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乡村休闲成为我国目前农村经济转型和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机遇。本文选择从乡村休闲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着手,重点阐述乡村休闲的方式、农村经济转型的方向以及乡村休闲在农村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和着力点。以期能够丰富乡村休闲产业的理论体系,起到对乡村休闲发展的指导作用。

农村、乡村与休闲概念的释义

(一)农村与乡村的概念

大多数学者把“农村”和“乡村”视为城市的相对面,并不区分“农村”和“乡村”在用词上的差异。学者袁镜身先生在《中国乡村建设》一书中也把“农村”和“乡村”合二为一进行论述,认为“乡村,是相对于城市的、包括村庄的集镇等各种规模不同的居民点的一个总的社会区域概念。由于它主要是农业生产者农民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所以又通称为农村”。

从字面意思理解,“乡村”和“农村”的区别可能在于认识的角度不同。“乡村”是从生活和居住的角度来看,表明乡村中的聚落,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而“农村”可能更多地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认识,意为从事“农事活动”的人群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未必是农民,而“农村”聚落的居民则一定是农民。很多城里人居住乡村,他的身份可能依然是城里人;而很多农村居民居住在城里,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也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可他们依然被视为农民。本文为了论述的方便,将不对乡村和农村的概念进行严格的区分。

(二)休闲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休闲”,理论界已有许多界定: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著名的休闲研究教授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受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于光远先生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中指出:“休闲是人们对可以不劳动的时间的一种利用,它是人的行为,是可以自我做主的”。

从语义上讲,汉语中的休闲包含两层含义:休,停止劳作,休假,休息;闲,闲适、悠闲的状态。本文更倾向于休闲是一种面对生活的状态与心态,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主选择地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惯常生活事务中所不能给予的身心愉快、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真正的休闲不是消遣,不是打发时间,而是在休闲时间里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总之,休闲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较高目标。

乡村休闲方式

乡村休闲产业。乡村休闲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的综合性产业,当然,这里所说的乡村休闲,并不一定是在村庄里休闲,也不仅是指已经发展起来的乡村景点景区,而是一个包罗范围较广的环都市乡村地带。这个地带与城市保持有一定的距离,环境主体是生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尚未或很少侵入,大体上保留着山水和田园生态面貌,交通条件一般较好。乡村休闲以其乡村性、平民性、参与性和体验性,适应了人们对原生性和生态性的要求,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喜爱。

乡村休闲方式。由于乡村消遣、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和其它“发生在乡下”的乡村休闲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一种生产活动,休闲消费者所获得的只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远非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所指,“经历”和“体验”产品供给是相关厂商群的彼此相互协作、有机组合的“共同产品”。因此,乡村休闲产业至少包括乡村旅游产业、乡村娱乐产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休闲度假产业等。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乡村需求强力促进了乡村休闲的发展,目前乡村休闲的内容形式主要包括乡村旅游、采摘农园、农家乐、体验农园、乡村娱乐、农家美食等。具体来讲,主要表现为:大城市附近的农家乐;高科技农业体验观光园;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古村落的开发,如江西安义的古村群、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等;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乡村娱乐和休闲度假。

事实上,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乡村休闲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农村经济转型方向及问题

所谓经济转型指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体制转型,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再分配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二是结构转型,即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是由供给约束向需求约束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形态的变化。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主要表现是: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由资源约束转变为市场约束。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改革开放30年来,在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运行机制下,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也必须看到,农业的发展还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而且农业发展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变为现在的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可以说当前面临的挑战更大。要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改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使农业向质量和效益型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而乡村休闲则是当前农村经济中最具附加值的产业之一。加强乡村休闲的发展将大大促进农村经济的高效、优质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整体的发展进程。

乡村休闲在农村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和着力点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产业,乡村休闲能促进一、三产业的紧密结合,在发展中具有立体式的乘数联动效应:可以使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扩大就业;能使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跨越流通环节适时缓解农业产业化中购销体制不畅等诸多难题;能有力地推进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乡村环境等。

乡村休闲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休闲是农村地区扶贫的重要突破口,而且可以推动广大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乡村休闲能够充分发挥和挖掘农业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发展乡村休闲能把农业的生态环境、农村民俗文化和空间环境等无形资产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因此,顺应时展潮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摆脱传统的单一种植业开发模式,运用现代手段和技术,发展乡村休闲,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农业经济不能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而产供销一条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乡村休闲的发展在促进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可打破产业界限,有助于形成产供销、服工农、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和购销渠道,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休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村休闲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多,其基本的服务工作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或是经过一定的岗前培训就可以胜任。而且乡村休闲产业的关联度高,它与餐饮、娱乐、交通、建筑、食品、旅游工艺品等产业密切相关,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转移,农民的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缓解。

乡村休闲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休闲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以提高游客进入旅游目的地的便利性,因此必须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譬如道路交通、通讯、医院、商店等基础性设施。乡村休闲的开发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逐步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乡村休闲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要维持乡村休闲市场的持久性,就必须注意并保持乡村生态系统的持久性。乡村休闲把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内涵结合起来,它的生产要素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环境,遵循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准则。通过乡村休闲的规范开发,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农业、农村发展的过程之中,更好地创建清洁、优美的乡村环境,维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使整个农村成为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的生产基地和生活乐园。

乡村休闲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发展乡村休闲,可以将先进的文化和观念引进农村地区,有利于打破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状态。在与外来游客交往的过程中,当地人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视野逐渐开阔,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提升,这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契机。乡村休闲产业是服务产业,又是文化产业。如果没有视顾客为上帝的服务精神,就难以立足于市场,更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发展乡村休闲产业还可以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意识。

乡村休闲方式与农村经济转型之间的关联性可见图1所示。

结论

综上所述,乡村休闲的发展缘于旅游者的消费动机所形成的新的类型和休闲市场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乡村休闲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发展乡村休闲,能够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罗书林.发展我国休闲产业的必然性研究[J].苏州工职院学报,2008

第6篇

南京市政府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把南京这座城市打造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所以休闲是这届政府的一贯努力目标。城市应该创造休闲的条件和环境,休闲是聪明人的选择。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向工业化中后期过渡的阶段,不要说休闲经济,就是服务经济现在还没有被很多人接受,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大的困难和障碍来自于思想观念。

上海市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 王军:

不能把旅游经济、休闲产业经济发展成为门票经济。虽然有钱的人可以到比较舒适的环境里面去消费、休闲,但作为各地的政府 官员,一定要去创造一些可以让人们零花费的休闲场所。

湛江市副市长 梁志鹏:

谈到休闲、谈到旅游,城市人就想往村里跑,农村人就想往城市跑。城市人喜欢村里面自然的生态和清静的氛围,农村人看到城市里的繁华景象,也会感到开心。这些现象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们推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一种心态、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主体还是人。我建议设置一个休闲论坛的组织奖,颁给我们的组委会――《小康》杂志社,将来,中国休闲城市发展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时候,历史一定会把这座奖杯颁发给《小康》杂志社的!

扬州市副市长 王玉新:

对于休闲理念,许多人不是不想闲,而是没有时间闲下来,或者没有空间去休闲,所以,休闲一要有钱,二要有闲,三要有趣。我常说两句话,把“繁忙当营养,把辛苦当快乐”,“最好的心态就是最好的保健品。”

成都市市长助理 周鸿德:

一个城市的品质怎么样,大家第一感觉,不是看经济水平怎么样,而是看人在这个城市中的感受。休闲产业实际上就是现代服务业,休闲产业提高一个城市的品质,而加工制造业只是对于城市量的扩充,我们要提高一个城市的品质,要提高我们城市居民休闲的生活水平,就要很好的发展现代服务业。

巢湖市副市长 刘孝华:

推动休闲城市,要抓好两个环境确立一个理念,一个是要人文环境,无论是一个城市、一个小镇,还是一个小的街区,人文环境非常重要。第二个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外在的,但是营造休闲的氛围,实现休闲目的是最基本的要素,而一个理念则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银川市副市长 李卫东:

发展休闲应该是以居民的意愿促进政府的发展,政府搭好平台,企业参与进来,才能共同推动休闲经济的发展。但现在我们倒过来是政府往前推,应该多想想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休闲,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品质。在这个阶段,休闲是系统工程,首先要有统计指标,它涵盖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五大连池市副市长 于兴梅:

市民是休闲城市的主人,也是休闲的主体,政府不能只为吸引外地游客而发展休闲,自己城市的市民应该首先分享休闲的成果,而引导市民去消费、会休闲也很重要,这也是提高城市品质的保障。

吉林市委常委、副市长 朱淳:

休闲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一种格调、一种境界,但对休闲城市的副市长来说,休闲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目标、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考验。闲字是一个“门”字里面放了一个“木”字,就像一个门里面插着一个木栓,我感悟到“人在家中,才能有闲”,可是我们打造休闲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走出家门,到城市去感受家的概念。

呼伦贝尔市副市长 金昭: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第三元素,草原文化与绿色休闲的理念十分契合。我们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冰雪、大口岸,还有一个天池群。将这些资源重新整合进而向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方向发展,是我们呼伦贝尔打造城市休闲业的一大目标。希望能像歌曲唱得一样,“陪你一起看草原”,诚挚地邀请大家来呼伦贝尔看看。

秦皇岛市副市长 于复苓:

秦皇岛是家喻户晓的夏都,这座城市因休闲得名,我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此休闲、度假、求仙,秦皇岛由此得名。

舟山市副市长 陈松菊:

舟山是一个美丽的千岛城市,素有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之美誉,舟山由1390个岛屿组成,犹如一把珍珠洒在祖国的东大门,舟山人民以海一样的胸怀欢迎各地游客的到来。

论坛媒体报道之二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法制晚报、南方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财经报、中国贸易报、新民晚报、扬州日报、南京日报、泰州日报、镇江日报、华西都市报、重庆晨报、湛江日报、杭州日报、昆山日报、等国家级、地方级媒体争先报道休闲论坛盛况。其中扬州日报等地方级媒体更是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第二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的获奖情况。

第7篇

关键词:小康社会休闲体育,影响因素,功能

 

前言

休闲体育是“人类着力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 就指在余暇时间里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进行身体锻炼,开展多种形式、多样内容的身体娱乐,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社会的交往方式和交际手段。”休闲体育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小康社会发展而出现和开展的。它与竞技体育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竞技体育主要是同人类自身的极限挑战,所以时常会以参与者的身体健康作为代价。而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则主要在于改善参与者的身心健康。

1 影响小康社会的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康社会里,休闲体育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社会支撑体系的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内在结构中诸多因素的推进。开展休闲活动的社会基础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余暇时间、生活意识。

1.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休闲体育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发展休闲体育是小康社会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把小康社会居民的休闲活动引导到休闲体育这一新型休闲形态的轨道上来,首先要重视休闲体育教育。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面向小康社会全体公民的多方面的、自由的、个性化的生活发展教育,带有较为鲜明的城市生活的公共性。

发展休闲体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休闲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小康社会经济实力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鲜明象征。

从事休闲体育活动需要有必要的投入,运动场馆建造、体育器材的购置都需要大量资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当人们有一定的收入余额可以用到自己感兴趣的其它生活领域中去时,从事休闲体育运动便成为可能。

1.2余暇时间是从事休闲体育的根本保障

小康社会的到来,工时制度的改革,每星期实行五天工作制和社会服务系统的发展,家庭劳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因素,使得人们的余暇时间大大增加,对于未成家的年轻人来说可能还要多一些。另外,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很多年轻人喜欢夜生活,这样,晚上的时间也可以挖掘和利用。因此,从事休闲体育在时间上是完全有保障的。因而人们从事休闲体育休闲的时间保证。休闲体育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1.3生活意识是从事休闲体育的思想基础。

1.3.1人们对休闲体育的了解日益加深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也悄悄地发生了转变。小康社会群众健康愿望和体育人口的增长有利于休闲体育的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在基本生活的消费得到满足后人们由追求物质消费逐步转向追求精神消费。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工作强度不断提高,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每天处在紧张状态下,精神上越来越感到不安定,因此,对于保持精神健康的关心也加强了。

1.3.2消费社会的形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西方商业文化的涌入,使传统的工作和休闲的概念已经模糊,对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延续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消费观念由延续了几千年的“生存――实用”转换成为当代的“生存――享受”模式,这种模式还被当作人们“生活质量”的象征。论文格式。体现在体育上,即把体育看作是一种消费品,一种提供快乐、消遣的手段。

1.3.3健康观念的变化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降低体内多余脂肪,减少酗酒、吸毒和其它不良习惯十分有益,此外还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压抑以及孤独情绪。现代技术飞速进步,人的异化问题日益突出。

“现代文明病”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休闲体育是医治“文明病”最廉价、最实用的方式。论文格式。休闲体育作为人类积极维护自身健康的活动,运动中,强烈刺激着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增强了体质,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2 小康社会里,休闲体育的功能

2.1休闲体育有助于引导人们休闲消费理性化。

随着人们休闲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多, 如何在休闲时间消费, 以及消费何种休闲产品、进行何种休闲活动将成为人们愈益关心的话题。作为休闲者, 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理性的消费意识, 对休闲产品有着清楚认识;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与社会公德, 自觉选择高雅健康的休闲项目。而休闲体育活动可以提高的人们文化素质、深化休闲认识、获得相关知识, 促进休闲消费科学理性化、健康向上化,。

2.2休闲体育有助于人们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休闲体育的价值在于运用愉悦心情促进人的身体活动。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逐步推进, 人们不懂得对休闲时间善加利用, 而成为灵魂空虚的人。论文格式。而休闲体育则是人们在自由时间里, 自主地选择某项体育活动, 以满足自我充实、放松、愉悦的需要。

休闲体育能够慰藉人们疲劳的心灵,使人们的心情处于宽松、愉快的状态。休闲体育的根本功能就是改善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从事休闲体育活动能增强人的免疫力, 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防病治病, 推迟衰老, 延年益寿, 所以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有助于人们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2.3休闲体育有助于丰富休闲文化。

休闲体育文化把追求健康第一和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表现更多的人性化、个性化特性,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类价值观。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回归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体育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也是体育必然走向休闲化的内在动因。休闲文化引领休闲消费和休闲经营, 建设与发展休闲文化十分必要, 它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对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不高, 甚至根本没有。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推进的今天,人们对休闲体育活动的认识不仅在生理方面, 而且提升到对生活质量提高的层面上。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身心获得愉悦, 同时也是对自身生活质量的完善和提高, 自觉积极地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时尚。

2.4 休闲体育有助于社会交往。

小康社会的高度机械化、快节奏、高压力忽视了人与人的交往和情感交流。从事休闲体育运动的人们大多是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这个群体的人思想很容易互相沟通。而人与人之间的熟悉、信任、关切、互动、融洽,有利于身心的健康。休闲体育活动给人们提供了较好的社会互动机会,满足人们交往的需要。

无论在学校、商界、家庭、单位同事之间,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从而营造温暖、舒适、友好的家庭生活、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2.5休闲体育有助于国民经济增长。

从根本上说,休闲体育属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是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显著标志。如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文化休闲业、体育旅游业等。我国现处在小康社会,一些大城市具有享受休闲体育消费和服务的经济能力,为中国休闲体育市场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条件。休闲体育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将日显突出。

从国民经济的增加值上看,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而休闲体育的消费在其中所占的份额也日益增加。休闲体育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从而促进小康社会国民经济的增长。

2.6休闲体育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

积极倡导和开展科学、文明、内容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休闲体育活动,有利于人们独立自主地享受休闲乐趣,弱化消极的欲望,愉悦的心态实现精神世界的平衡,潜移默化地纠正不良的行为方式,自觉抵制犯罪活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消极的闲暇,不参加或缺少参与休闲体育娱乐活动,容易产生社会问题,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就是与消极的游手好闲有密切联系。休闲体育对于引导和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政府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3.结论

在小康社会中,休闲体育将成为主要人们锻炼身体的一种休闲体育的自由是每个生命个体都能感受到的,与之融合在一起的具体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也是行动的自由,是人能自主决定、自我控制的自由,是人摆脱各种外在限制与约束后而获得的一种全身心地放松、随意、自在的生存体验与生活状态。休闲体育的是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现代休闲体育运动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人类最后的终极意义上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体育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3)

[2]赵卓鹏.关于休闲体育的多元化价值分析 [J].长治学院学报,2007 ,24(2)

[3]余军,夏丽丽.和谐社会与休闲体育[J].贵州体育科技,2007 ,3

[4]张明英.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 [J].湖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 ,23(6)

[5]常朝阳.五年来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状况的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 (1)

[6]胡小明.小康社会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 ,24(10)

[7]刘红,陶干臣.小康社会休闲体育兴起的思考 [J].文教论坛,2007 ,12

[8]张培锋.休闲是一种修养[J].道德与文明1997,2

[9]陈济川.休闲体育在购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

[10]万文君,赫选明.休闲娱乐体育活动与身心健康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 ,24(1)

[11]黎明.与时俱进,发展21世纪中国休闲体育[J].鄂州大学学报,2003,10(4)

[12]许宗祥.中国小康社会休闲体育发展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2005,25(1)

第8篇

2012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于2012年12月8日在重庆九龙坡区盛大开幕。本届论坛由求是《小康》杂志社、亚太休闲协会、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体育局、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搜狐焦点网联合主办,重庆晨报、重庆市九龙坡区旅游局、中国休闲城市联谊会承办。

论坛以“生活方式转变与休闲产业发展”为主题,从国家战略、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个人体验等视角,探讨生活方式转变与休闲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共同推动中国休闲事业的进步。

“2012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发来贺信。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原江西省委书记、都市与休闲农业分会理事长舒惠国,求是杂志社原社长、《小康》杂志社编委会主任高明光,求是杂志社编委葛洪泽,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主任胡建国,国家发改委投资所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志福,来自国家旅游局、文化部、社科院等主管部门的领导,城市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栖伟、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艾扬、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等领导,企业界代表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四川翔云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长张政等企业家,城市休闲发展领域专家王琪延、魏翔、白长虹、董二为、王婉飞等,《新周刊》总编刘胄人、《旅行家》主编陈桢、搜狐焦点网总经理曾伏虎等媒体老总及全国主流媒体共300多人汇聚一堂,探讨当前中国休闲领域的热点、难点话题,树立国民休闲典型,推动中国休闲事业的发展。

休闲产业是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力量

本届论坛开幕式由重庆市商业委员会主任周克勤主持。开幕式上,求是杂志社原社长、《小康》杂志社编委会主任高明光宣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贺信。贺信中表示,十报告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这次论坛以“生活方式转变与休闲产业发展”为主题,从国家战略、产业升级转型及城市休闲竞争力等角度,探讨休闲在国民生活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艾扬在开幕式上表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休闲市场需求集聚增长,休闲产业正在成长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力量。本届论坛汇集了国内外众多行业领导、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围绕生活方式转变与休闲产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为重庆带来了休闲旅游开发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的经验,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对加快重庆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做大做强重庆特色休闲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休闲产业在中国已显示强劲增长势头

论坛开幕式上,求是《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舒富民表示,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产业在中国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休闲理念的培养引领着休闲产业的发展,带动着休闲市场的繁荣。“旅游休闲、体育休闲、文化休闲以及农业、生态、航空、海洋甚至军事等业态休闲,不断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更是促进了休闲产业的充分发展。”

在舒富民看来,“休闲是人的权利也是本性要求,关系生活幸福指数和经济发展质量”如今几乎成为社会共识。因此,提倡休闲的生活方式、打造休闲城市对于当前急需面临经济转型的中国具有莫大意义,它引领着中国经济从数量上的增长到质量上的提高,将经济改革的红利真正化为人民的福祉,化为能切实感受到的人民幸福。

《小康》杂志社是国内最早关注休闲的主流媒体,2006年《小康》独家“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被《新华每日电讯》以《休闲元年:休闲小康指数标记中国变迁》为题,在头版头条予以报道。从2007年起,《小康》开始举办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每年一届,为各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了交流休闲发展的重要平台。《小康》今后还将一如既往地为我国休闲和休闲产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开幕式最后,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栖伟及相关部级领导共同推杆球——2012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盛大启幕。

第9篇

[关键词]马克思休闲思想;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特色休闲产业开发

[作者]黄松,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副院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F3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2)02-0184-005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MZ041]研究成果之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中国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之间的关系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结合律与发展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规律和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表明,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守和科学理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如果离开了这个先决条件,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化。其次,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需要而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属于过去,同样也面向当代和未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有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超越马克思主义,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远保持活力和生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解决中国特殊性和复杂性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结合中国不同时期国情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所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确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是追求自由、解放且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它强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目标,扬弃人的片面性,实现人的本性的完全复归和人的真正解放。“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是马克思所构想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类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所获得的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的“人”绝不是传统抽象人性论中那个脱离社会现实的抽象人,而指代的是“人民”这一特定历史范畴。从“人民”出发理解“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人的自由发展与马克思休闲思想

对人类理想社会目标的探索与追求,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全面的解放与自由和谐发展。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们有可能随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充裕的自由时间,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恩格斯把未来的人类理想社会与人的休闲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问,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揭示了这样的思想观点,即:人是一切发展的终极目的而不是手段,闲暇和自由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理想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现。获得自由时间,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休闲发展的目标,也是休闲的终极价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马克思始终把休闲与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休闲与社会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马克思的休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主要包括自由时间思想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它立足于双重现实社会生活基础之上,即劳动生活和休闲生活。自由时间思想是马克思休闲思想的主要特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关键所在。自由时间思想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休闲兼具现实性和终极性的双重价值,一方面,他将休闲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联系起来考察,另一方面,他将休闲置于理想社会的重要价值设定,认为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自由时间的增加是未来理想社会的根本条件,马克思的这种双重价值观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始终。

第10篇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现代;旅游休闲产业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Abstract: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has the featur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virtual economy. A new idea of Pan-Tourism is brought up, namely, integrating sight-seeing and recreation,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Some remedial measures, such as expanding tourism industrial chain, innovating tourism operating form and improving tourism service levels,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ourism.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modern, tourism and leisure industry

一、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符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休闲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标志着旅游业深层开发和系统发展的现代旅游休闲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一国人均 GDP 达到3000―5000美元时,就将进入旅游休闲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目前,我国人均 GDP 已达4300美元,居民休假时间在逐渐增多,旅游需求也水涨船高,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对于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转型还是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休闲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这种形势下,对旅游休闲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而迫切的意义。而对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的研究必须借助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这是因为,现代旅游休闲产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工业,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业:

首先,其生产要素构成尤其是首要生产要素不同。在农业发展中,土地是第一生产要素。对工业来说,资本是第一生产要素。对于服务业来说,其首要生产要素或以劳动力为主,如家政、保姆、搬家公司等;或以技艺或知识为主,如餐饮、装修、服装设计、汽车修理、表演、医疗、教育等;或以资金为主,如金融、保险业等。而现代旅游休闲业的首要要素则是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这与其他产业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次,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的产业链条与其他行业不同。现代休闲产业的发展涉及吃、住、行、观、玩等各个环节,比农、林、牧、渔业及工业、建筑业等所包涵的内容、行业要丰富得多。

再次,现代旅游业的产品与其他行业不同。农业、工业提供的是有形的产品,一般服务业提供的是直接性、目的性、功利性的有形服务,旅游休闲业提供的服务则是给旅游者提供特殊、无形的体验,如对自然或人文景观的观看、欣赏、记忆及其带来的快乐。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尽管旅游休闲业这一产业是实的,但其提供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则是虚的,更符合虚拟经济的特性。

最后,现代旅游休闲业比一般产业更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和可持续发展,具备广义虚拟经济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经济的特征。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旅游休闲产业这一特性,单纯依靠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无法对旅游休闲业尤其是现代旅游休闲业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必须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对现代旅游休闲产业进行研究。这是因为:现代旅游休闲产业属于广义虚拟经济范畴,只有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才能对现代旅游休闲产业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现代旅游休闲产业具有要素特殊性、产业内涵丰富性、产品及服务虚拟性(以满足心理需求为主)等特点,符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更适合应用广义虚拟理论及视角对现代旅游休闲产业进行研究。

二、我国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节假日制度的改善,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国内出游人数达2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580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376万人次,增长5.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①

但总体来看,我国旅游休闲业的收入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居民人数与收入并不相称,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还偏低,不仅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不相称。我国旅游休闲业的发展仍有极大的拓展空间。与此同时,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阻碍着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目前旅游业的发展与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旅游内容和形式还较为单一,多数旅游地还处于“到此一游”、“观光游览”式的浅层次旅游开发的初级发展业态;二是旅游开发缺乏长远规划和眼光,缺乏目标明确、定位清晰、运营合理的长期、系统的规划,经营混乱、破坏环境、欺客宰客等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短期经营模式非常突出;三是缺乏品牌意识,对旅游景点的品牌不重视、不珍惜,更谈不上特色开发与品牌发展;四是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不到位,经营不合理,服务不规范,宰客、欺客等方面的投诉频发,甚至旅游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也屡见不鲜;五是餐饮、住宿、交通、娱乐、互联网等方面的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六是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普及,许多地方对景点自身和周边环境还缺乏保护意识、统筹规划和具体措施。

这就需要我国在对旅游业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休闲业的转型。与传统旅游业相比,现代旅游休闲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不再是“到此一游”式的观光游览,不再是浅层次的简单旅游,而是休闲、体验、发现、创新之旅甚至是精神的修炼之旅(正因如此,美国的许多旅游地都冠名为“Recreation ② area”),是包括吃、住、行、玩、休、娱一条龙的深层次旅游、休闲、精神创新。这就需要把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置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和研究范围内,才能把握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的实质,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传统的实体经济主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但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目前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为目的,以品牌、服务、体验和文化消费等为体现的虚拟价值渗透到各个经济活动领域。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尤其如此。在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大量既包含使用价值,更包含虚拟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旅游休闲产业毫无疑问属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范畴,属于满足心理需要求的经济活动,因此就更应当采用多学科的、系统、集成的研究方法,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对现代旅游休闲业进行规划和研究。

按照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当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广义虚拟经济将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而经济发展逐渐以广义虚拟经济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为特征。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恰恰符合这一发展及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满足居民心理需求为特征的现代旅游休闲业正方兴未艾。这就需要学习美国等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注重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尽快推动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休闲产业转变,加快制机制改革,推进组织制度创新,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突出历史人文特色,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加强“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

(一)充分认识现代旅游休闲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广义虚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现代旅游休闲业的发展给予应有的重视。以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指导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加强对我国现代旅游休闲业的规划和开发。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规律以及我国汽车普及率逐步提高的现状,逐步把自驾游、休闲游、度假游作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加快我国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休闲业的转变。

(二)树立“大旅游”和“旅游―休闲”的理念,探索、建立现代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展旅游休闲业的产业链条,由传统旅游景点的简单开发向的现代旅游休闲业的综合开发、系统开发、深层次开发转变,推动旅游业态从游览观光、简单发展型向度假休闲、深层开发型转变。逐步形成观光旅游、探亲旅游、教育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艺旅游、美食旅游、购物旅游等多种方式的主题旅游,围绕“休闲”理念来策 划旅游景点的开发、营销和服务。

(三)加快旅游业机制改革,推进旅游休闲产业的组织制度创新。鼓励网络营销、网络预订(门票、宾馆)消费等新型业态发展,支持品牌宾馆、特色餐厅、农家乐、主题公园等各种类型的经营者共同繁荣、互补发展。基于我国城乡间、地区收入差距的存在,居民对旅游需求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基于此应鼓励旅游景点针对不同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实现特色经营、特色发展。

(四)完善服务设施和水平,加强旅游点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继续加强公路、餐厅、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各地筹划、建立服务便捷、信息完善的旅游信息中心。在免费旅游信息及地图、洗手间、公路指路牌等设置上,都应加强服务意识,突出安全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从各方面细节着手,着力培养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加强饮食、旅游安全等“软件”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加强对旅游业的立法、执法及监督,认真处理对个别地区旅游业的不满和投诉。针对居民对旅游业日益提高的要求以及旅游业投诉增多的现状,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倡导品牌意识和行业自律。使旅游地的从业者真正明白品牌、声誉与收入的相关关系,以及自身经营行为与旅游地品牌、声誉的关系,尽最大努力避免在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恶名远扬”。正确处理长期与短期、旅游与休闲、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我国旅游休闲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借鉴美国等国的经验,针对个别贫困地区进行旅游项目扶贫。在这方面,美国通过发展旅游休闲业带动落后地区或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大西洋城、拉斯维加斯、印第安人保护开发区等,或属于经济落后地区,或自然条件恶劣,或相当于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美国分别通过赌博合法化法案、旅游业扶持、文化遗产保护等特殊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而且成为当地的龙头产业和持续发展,其经验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

② 《WordNet》词典对Recreation的解释是activity that refreshes and recreates; activity that renews your health and spirits by enjoyment and relaxation,意思是一种“恢复与再创造的活动,通过娱乐与休闲赋予你的身体与精神新的活力的活动”,并非单纯的“娱乐”的含义。

参考文献:

[1] Archer B, Cooper C.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f tourism[M]. Global tourism:The next decade,Toronto: Elsevier, 1994: 73-91.

[2] 蔡红.中国高端旅游市场:定位与开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第11篇

18世纪中叶在英国兴起的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带来了转型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引发的对英国工业革命以及与英国工业革命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已然成为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环境学甚至生物学等学科所关注的主要对象,成为学者们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休闲生活的研究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国外的研究看,据笔者掌握的材料,西方学者对休闲生活的研究起步较早。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包括休闲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各领域的转型性变化十分明显。与此同时,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新史学,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成长壮大并与传统史学抗衡,最终赢得了主流史学的统治地位,开始进入到了迅猛发展的时期。其间,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方式等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便成为对休闲生活的关注与研究应运而生的重要因素。其中对英国休闲生活的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较早对英国休闲生活进行系统研究的当为B.S.朗特利和G.R.拉夫尔合著的《英国人的生活与休闲·社会研究》一书。同时,皮特·昆莱尔主编的《英国生活》丛书、E.P.汤普逊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布赖耶·哈里森等学者的相关著述等。大致看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既有侧重于英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娱乐、消遣和游戏等休闲生活的简单描述;也有在研究方法方面积极引进其他学科研究方法进行交叉研究的初步探索。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与同期西方新史学关注处于社会底层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倾向基本一致,西方学者对休闲生活的研究明显呈现出侧重于经济一社会史和民众休闲史研究的开展和深入。有探讨19世纪30-80年代清教主义对休闲生活影响的皮特·伯利‘引;有对休闲生活商业化进行研究的J.H.普拉姆勃;有对运动休闲研究的H.A.哈里森;有对民众休闲生活问题的研究;还出现了一些零星的关于工业化进程对休闲生活影响的分析,如阿萨·勃里格斯、R.W.马尔克姆森等人的表述。

在上述研究中,最为突出的是关于休闲理念变化的研究。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方面是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但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加,自我释放的休闲理念应运而生。于是人们在注重创造财富的能力的同时,也把休闲视为释放压力、交往、沟通乃至创造财富的一种方式而予以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英国休闲生活的研究出现了深入与角度多样的趋势。有影响的著作包括蒂姆·哈利斯主编的《英格兰的民众文化,1500-1850》、阿里森·西蒙的著作《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的娱乐与休闲》和德国学者里夏德·范迪尔门所著的《欧洲近代生活》(三卷本)等等。研究涉及:近代以来休闲时间、休闲方式和休闲观念的变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重大事件对休闲生活的影响;近代以来休闲的商业化程度、原因、影响和趋势;工业革命、技术进步对休闲的影响;近代以来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休闲生活;不同休闲形式的发展与变迁;各种休闲生活的职业化;政府在休闲生活转变中的地位和角色;非法休闲娱乐等等。上个世纪90年代末,西方学者对休闲史的研究还呈现出了西方新史学或后现代史学的一些特征。如,主张放弃对历史变化做“概括性的叙述”“把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与普通读者可接受的形式相结合”等。

可见,西方学者起步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对英国休闲生活的研究,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不仅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而且其地位也逐渐为学术界主流所认可,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从国内的研究看,笔者以为休闲生活真正进入学者们的视野是在20世纪90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人们的日常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休闲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高涨的休闲消费需求刺激下,我国的新型休闲产业蓬勃发展。于是,关于休闲理论、休闲史和休闲指导等相关研究逐渐引起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们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逐渐面世。如,在社会科学领域“闲暇社会学”开始兴起,主要著述有楼嘉军的《休闲新论》、陈琰的《闲暇是金——休闲美学谈》和马惠娣的《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等。从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看,改革开放至上世纪80年代末,还较少有关于休闲生活研究的,然而到上个世纪90年代,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已公开发表的论文来看,90年代的十年间,公开发表的涉及休闲生活研究的论文,与改革开放以来二十余年相比,增长了13.34%(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相关论文情况一览表》)。不过在这一阶段的相关研究论文中,多为对我国当时休闲生活状况以及发生变化或发展趋势的探讨。仅有孙永亮的“论休闲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休闲生活的变化;另外,田赞明的“休闲论”就应关注我国休闲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却少有涉及国外其他国家休闲生活研究的相关。

在进入21世纪的头十年间,我国学者对休闲生活的关注和研究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时期。据笔者查阅,相关著述大量增加,如《休闲学》《女性休闲行为研究》《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等。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从数量上看与前十年相比,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据笔者的统计显示,本世纪十年间研究论文的数量已为前十年的近二十倍(参数可见下表和图示。还举办了“首届休闲和生活质量国际共识研讨会”(2006年杭州)出版了由加拿大著名学者埃德加·杰克逊主编、刘慧梅等翻译的文集《休闲生活与生活质量——休闲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从研究的内容看,反映出我国学者在休闲生活研究的进步与发展:视角多样,涉及领域众多,成果丰硕。其中,从社会群体层面看,涉及农民和农民工、老年人、女性、官员、大学生、名人等的休闲生活;从研究领域看,涉及休闲理论、休闲经济、休闲文明或休闲文化、休闲方式、休闲与宗教的关系、休闲生活的观念、休闲教育、休闲开发项目等。可谓色彩斑斓,丰富多彩。值得注意的是对我国休闲生活史也给与了一定的关注。如,刘丰祥的“民国时期上海人的休闲生活——以1927-1937年《申报》广告为中心的考察”,曾琳的“明清苏州休闲空间研究”,张永军等的“论休闲生活与中国古代临淄蹴鞠”,秦宗财的“明清徽商的休闲生活”,王琪延、刘丹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市民的休闲生活”等。

与上述研究的态势大体相仿的是,对国外休闲生活和休闲生活史的研究也随之起步。

国内相继引进翻译了相当数量的西方学者研究休闲生活和休闲生活史的著作。如,德国学者约瑟夫·皮珀的《节庆、休闲与文化》《闲暇:文化的基础》和里夏德·范迪尔门的《欧洲近代生活》;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的《你生命中的休闲》;英国学者彼得·伯克的《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等。这为我国休闲生活史领域的研究开阔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方法、提升成果水平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

从国别研究的情况看,我国对英国休闲生活和休闲生活史的研究处于领先的位置。研究起步于20、21世纪之交,研究成果十分喜人。研究内容从对西方学者研究情况的评介,发展到对相关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其中,既有侧重于英国某个特定时期的研究的,如,李斌、蔡骐的“都铎时期英国文化娱乐活动述评”、厉永平等的“素描中世纪英国人的节日文化”、陆伟芳的“英国近代海滨休闲城市初探”向荣的“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又有就某个群体的休闲生活的情况等的介绍,如,刘江燕的“试析《爱玛》中的女性休闲”等等。然而,从工业化的角度对英国休闲生活进行的专题考查和研究尚不多见,也未见到公开发表的相关专著。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进一步研究的路径。然而,专门从工业化、现代化的角度对英国休闲生活进行考查和研究的尚不多见,尽管上述成果中不乏一些零星的、部分的介绍和研究。这与我国、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群体对休闲生活相关问题研究的显现和隐形需求差距较大。

第12篇

意义:各种休闲文化的传入,给湘西地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提高湘西地区的人口综合素质为前提,倡导各种文化的积极发展,给社会治安,加强人民团结,促进休闲文化的健康发展,提高全民健身,为湘西地区的发展,从精神上提供依据,从而来提高湘西地区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国际动态:就国际形式来看,全球一体化,体育参谒立体化,现在大多数都对健康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觉悟,就世界卫生组织,旅游事业,节假日的活动方式来看,世界各国都是为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进行引导,都对休闲体育这一块有了较高的认识。

国内动态:国内形式来看,WTO和兴办奥运,休闲健身运动产业,当前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全国每年就用于休闲的费用也相对增多,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也大幅度增多;旅游产业话的蓬勃发展,产业化开始起步。人口健康意识的转变。

关键技术和预期水平效益:

1、关键技术: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进行并调查,取证,探研湘西地区休闲体育的发展,开展情况程度,把农村和城镇之间的休闲体育的发展状况,休闲的方式,对休闲文化的传播从积极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运用现当前的经济状况,运用对比对经济条件的发展和现在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休闲运动,课题主要运用调查法,查找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分析法等进行研究,能从中得出适应湘西地区积极方向发展的休闲体育运动对策。

2、预期水平:预期水平能达向个湘西地区的休闲文化起到带动作用,向健康方向发展;达到的预期效益在调动积极文化方向的同时,能积极调动全地区的人口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湘西人人都能进一步认识休闲活动在生活中带来更多乐趣,能从身心上得到健康的发展,促进休闲文化的积极发展,打造安稳的社会经济环境,达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能有一个活跃的氛围,引导休闲活动向健康的发展方向,人口综合素质等得到提高提供依据。

研究基础及主要措施:

(一)我是体育系大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做事踏实,有较强的体育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运动知识的积累,生活中就对休闲体育进行过多次的调查和访谈,给自己打下了坚强且牢固的理论性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文献资料基础:

[1]廖文科.贯沏“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做好学生卫生工作[J].中国学校体育学,2001(3):卷首。

[2]孙葆丽.我过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J].体育科学,2000.20(1):13—16。

[3]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娱乐于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1.(4)。

地域基础:

[4]许良.中小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特征分析—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J].2003.7(3):92~94。

[5]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6—16。

[6]刘天成,张天成,涂绍生.湘西土家族学生1985—2000年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50—53。

1.文献资料法:根据也掌握的文献,查找相关休闲体育运动书籍,期刊,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档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