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剪纸艺术论文

剪纸艺术论文

时间:2022-06-10 22:02:11

剪纸艺术论文

剪纸艺术论文范文1

原型批评理论认为人类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文化心理,会积淀在艺术作品中,并对作品的形成、发展、风格和内蕴产生影响。四平地区历史上曾是清代的经济、文化和军事的重镇,受满族文化影响很大,尤其是满族人所信仰的萨满教文化对人们文化心理影响最大。据考证,四平剪纸的出现源自对萨满教的祖先神灵崇拜和图腾崇拜。满族民间最开始的剪纸材料是麻布、鱼皮、皮革、植物叶子等,纸张出现后才开始有了现在的剪纸形式,即使是现在在四平有些地区仍然还有用玉米叶子和树叶等作为材料用来剪贴。在四平民间剪纸中,“老母佛”“观音菩萨”“财神爷”和“灶王神”等萨满教中的人物题材仍是最为常见。另外还有在萨满教义影响下人们用来表达对长生的渴望心里和对世界变化的本原的思考的作品,如“萨满树”作品、“阴阳鱼”作品等。也正是在萨满教文化心理的影响下才形成了颇具个性的四平剪纸艺术。

二、剪纸作品的萨满文化内涵

萨满文化是满族先民信仰的一种多元原始神教,信仰万物有灵论。奉天、地和祖先为神的同时,也崇拜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萨满”是“巫”的意思,是沟通人和神之间的信使。四平民间对萨满教的信仰,促进了为宗教服务的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正如朱狄在《艺术的起源》中所论述“:显然无法否认,在人类早期阶段,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巫术与艺术难分难解的阶段,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阶段,象现在人们所设想的那种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艺术,几乎是不可能发的。”[1](P153)因此,四平剪纸无论是在简化的形式层面,还是象征的内容方面都将受到受萨满教的影响。

(一)图腾崇拜意识

萨满文化中的图腾崇拜对象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对无生命的植物类崇拜,一种是对有生命的动物、禽鸟等的崇拜。大树在萨满教中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保护神,护佑着万物繁衍和生殖。因此,四平剪纸中的生命树作品象征的就是对树神的崇拜,如“萨满树”“祭树神”等作品。另外四平剪纸中还经常出现梅花、兰花、竹子和、莲花、寿桃、石榴等对象,以及各种花草瓜果在民间艺人的剪刀下变幻出活灵活现的图案,这充分都体现出萨满教影响下的植物崇拜思想。在有生命的图腾中,龙在四平剪纸中出现频率最高,通常被看作是望子成龙、事业兴盛、家族兴旺的神物。作为剪纸中龙纹的形式很多,具象、抽象不等。可以是猫龙、牛龙、蜈蚣龙、水龙、象龙、鸟龙、蛇龙等,变化多端。剪纸中龙的形象大多是美而不凶,十分温顺可爱。除此之外,禽类在四平剪纸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如凤鸟、小鸡啄米等。这些通常被认为是象征家庭安好、嫁女吉祥等。蟾蜍也是四平剪纸中经常表现的图样之一。对蟾蜍崇拜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正如有学者在著作中所描述的那样“:当问及她们蛙形象的含义时,有的老太太明确地说,蛙就是娃的意思。蛙形象由自然的蟾、蛙之丑陋而转变为神圣、亲切的美,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无疑根源于原始神话、图腾观念的集体表象的强大传统,是在数前年民族文化历史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二)祭祀、治病和占卜功能

萨满教在祭祀仪式中项目多样,如海祭、星祭、火祭等,还有包括祭祖、续谱等家祭。祭祀过程中会应用一些祭神驱邪的“神物”,这便是剪纸作品在现实中充当的重要角色。求子祈神、求神赐福、招魂驱邪是萨满跳神和巫术中的主要内容。代表性的有“飞升求神“”还愿”“诸神祛病“”群巫跳神”等。这类剪纸在萨满教中象征治病占卜时的“通灵宝物”,数量极多:有表现焚香上供、击鼓摆铃请神的;有神鸟飞舞,龙蛇蠕动,是请来助阵的神灵;也有驱邪去鬼,保佑一家老小平安的。如“抓髻娃娃”剪纸也经常被用来招魂祛灾。四平地区过去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幼儿身体弱小,自身抵御力差,极易生病,生病后又没有很好的医疗条件,老百姓只能寄希望于巫术。满族人在萨满教中敬奉最多的神是“嬷嬷神”也就是老太太神。“嬷嬷神”神通广大,如子孙生育、男女婚姻、消灾避难和年头风调雨顺等都归她管,甚至是农人上山迷路也需要求助“嬷嬷神”。因为“嬷嬷神”的重要性,所以剪纸作品中经常出现“嬷嬷神”。

(三)生殖崇拜内涵

生殖崇拜是萨满教中重要内容之一。四平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中形象、生动地保留了这一原始生殖崇拜的观念。四平民间剪纸中的“莲生子”“青蛙”“子石榴”“麒麟送子”和“百子葫芦”等作品是对男女婚配生育、生命繁衍内涵的艺术表达。再如婚俗中代表家族兴盛、子孙旺盛的阴阳相交的“狮子滚绣球”“兔儿闹白菜”“蝶恋花”“金鸡探莲”“鸡戏蟾”“凤凰戏牡丹”“蜂儿采莲”“龙凤戏”和“阴阳鱼”等剪纸等作品更是体现民间人们对生命、生殖和家族延续的美好企盼。四平剪纸中鱼的符号尤为常见,如“鱼戏莲”“鱼穿牡丹”等作品。鱼自身有极强的生殖繁育能力,这就使得“鱼纹”在萨满教中具有生殖色彩的象征。正如有学者所言“:拟鱼舞蹈的符号象征,是奉献给鱼神和部族成熟了的少年的。它征兆着丰收、吉庆、生殖和昌盛。”[3](P2)可见,鱼最早的象征还不是今天所说的富裕、年年有余的意思,而是象征种族繁衍的一种生殖崇拜的图腾观念。

三、剪纸艺术中民俗文化意味

剪纸艺术来源于民间民族文化,与普通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百姓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能成为剪纸艺术所表现的对象,这就是剪纸艺术之所以能蕴含丰富的的民俗文化意味的原因所在。

(一)婚庆尚喜的剪纸作品

因为“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3](P2370),所以,四平民间在办婚礼时,通常会请一些民间会剪纸的艺人把事先买好的红纸剪裁成一个个大红“囍”字“、金童玉女”等贴在新房的窗户上,屋里的墙上,家用电器上面,为的是象征美好的新生活和装点喜庆的场面。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象征吉祥喜庆的窗花、头花、手捧花和装喜糖的小盒子等。除此之外,在为老人办寿时,剪纸也是寿礼过程中一道不可或缺的装饰品。象征老人长命百岁、身体健康的“寿桃“”松林鹤寿“”松鹤延年“”五福捧寿”和“八仙贺寿”等往往是寿宴上常见的“座上宾”。

(二)节日尚用的剪纸作品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时会有“门神”“对联”“窗花”等剪纸作品。“元宵节”时有“花灯”“彩灯”,如“鹿鹤同春”“双喜临门”“四季平安”等剪纸作品。这些造型千姿百态,形象活灵活现和情感怡人的剪纸作品是用来驱除“年”的怪物和装点喜庆场面的。民间“二月二”更是个重要的日子,家家门上贴上龙的剪纸,祈求一年的吉祥。端午节是中国三大民俗节日之一。四平民间对端午节也是很重视的。因为四平地区农历五月份气候湿热,瘟疫频发。如《礼记•月令》中记述“:仲夏之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3](P2518)农历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所以,端午在古代通常被看做是个驱邪、消毒和避疫的日子。四平民间在端午节这一天也有辟邪的传统。人们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剪裁出“虎除五毒”“鸡食五毒”等剪纸贴在墙壁上、门和窗户上,用做降妖驱病,从而获得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另外还有借助虎是百兽之王之说,剪出虎纹剪纸用来降伏妖魔。有些地区也有鸡纹剪纸,因为鸡是报晓使者,是美好明天的象征,所以鸡纹剪纸在避邪时也很常见。

(三)丧葬重在寄哀思的剪纸作品

四平民间很重视殡葬礼仪,最常见的用于殡葬的一种剪纸样式称为“引魂幅”。“引魂幅”是用纸剪成的白色仙鹤,取驾鹤西游之意。殡葬常用的另一种“纸扎”也是用纸裁剪出来的,是用来给亡者祭焚“送库”的东西。“纸扎”的品种很多,如“摇钱树”“手机”“金山”“聚宝盆“”电脑“”童男童女”“银山”和“高楼别墅”,可谓人间有什么就会剪出什么。除此之外,在死者的祭日还会给亡者烧一些生活用具如“衣服”等。已故者的亲人祭祀时在逝者坟前亲自烧掉,用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不舍和对另一个世界可能存在的认同。

四、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蕴

四平剪纸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色彩鲜明活泼、线条粗犷明朗、风格质朴纯真、构思精巧细腻,又散发着乡土田园气息。它以简化的艺术样式,内蕴着民间质朴的审美观念。

(一)超越无知的视觉表达

四平剪纸作为一种视觉感官传达艺术样式,以简化的形式内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剪纸艺术的角色无论是在图腾崇拜、节日庆祝,抑或是在占卜、婚丧嫁娶等仪式中,都是对自然界中的一种超人神力的懵懂认识。这种认识是原始先民借助剪纸的简化形式来向神秘、无知的自然证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存在,证明人类不甘被动生存于自然界中的决心。如人类不甘于忍受久旱、连续降雨的生存环境,剪裁出了“独女捣棒槌”作品用来求雨,“扫天婆”作品用来求晴。人们在应对小孩夜间经常哭泣剪出了“倒掉驴”作品,医治受惊吓而病的“吊魂的小纸人”作品等。这些作品外在形式简单,但不乏形象生动,内蕴深刻。

(二)美好生活梦想的绘制

四平民间在节日庆祝、婚丧嫁娶等仪式中也会用剪纸做趋吉避凶的功用,这从心理期待上应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绘制。把生活中不好的因素驱逐出去,剩下的是美好的,这也是每个人对生活最本真的想法。如作品“年年有余”象征生活富裕,“娃娃坐莲”暗示子孙富贵,“多子多福”象征家族繁盛,“五福捧寿”期待老人多福长寿等。

剪纸艺术论文范文2

一、题材多样,意象表现完美

民间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具有鲜明的大众化、民俗化特点,以淳朴活泼的表现手法传达出百姓生活的信息,包含美好的情感和富贵、吉祥、收获等寓意,洋溢着永恒的生命力。其题材选取包罗万象:各种动物、植物,劳动生活、喜庆丰收等场面及神话传说、戏曲情节等,总之,眼里看到、手中做到、心中想到的都可以剪成寓意丰富、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在看似不相干、不合理的形象中,其实包含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普通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剪纸是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完美统一。民间剪纸是以“生产、生活、生命”为主要的题材内容,通过艺术手段呈现意象之美。如《麻姑献寿》《福禄寿》等表达对生命的热爱,祝福健康长寿的意象主题;《金玉满堂》《五谷丰登》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祈愿生活富足的意象主题;《凤戏牡丹》《花好月圆》等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歌颂,祝福婚姻美满的意象主题;《麒麟送子》《髽髻娃娃》等表达对家族人丁兴旺的企盼,渴望子孙繁盛的意象主题;《五毒》等表达对疾病灾害的憎恶,宣扬消灾避祸的意象主题;《药王》《财神》等表达对神灵的敬畏,祈祷天官赐福的意象主题。这些主题内涵完美和谐,通过选取富有吉祥含义的典型形象,表达企盼生活幸福、美满富足的美好愿望,展示了民间剪纸艺术题材上的意象之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民间剪纸不仅体现着人们的审美理想,而且在功能上有着实用性。比如在年节或家中有婚庆喜事时,在窗口贴上“鱼戏莲”纹剪纸,不但具有装饰效果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可以像窗帘一样将室内环境与室外进行分隔,保证了室内环境的私密性,这充分体现了剪纸艺术在渲染喜庆气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二、造型生动多变,求全求满

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在于追求形象的完整美满,构图的充实丰富。在造型手法上,物象的表现追求圆满、完美的内在本质。如人物剪纸的造型十分讲究完整与圆满,民间艺人遵循互不遮挡的法则,在表现人物或动物形象时,无论正面还是侧面,都尽可能地将手脚、五官齐全地呈现于画面,这样就出现了“面面观”的现象,民间艺术中是忌讳出现半张脸的,认为不完整不美观。植物花草的表现同样是这样,如果只有干、茎、叶、花或果,虽然我们的确看到的是这样,但在剪纸中若只有这些就不完整,植物有根很重要,植物的根虽然长在土里但仍需被完完全全地表现出来,剪纸的造型观念认为没有根花草就是死的,就是不圆满的。如果表现的是葫芦、石榴这样多籽的果实,则表现时必须将果实剖开,露出内部的籽。剪纸图案以二度空间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物象多是以平面化形象出现,不表现体积空间和透视比例。在造型中始终贯串着追求十全十美的理念,抓住对象最主要的形态特征和外部轮廓,去繁求简,省略烦琐的细节,遵循以少胜多的原则;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的手法也更加自由生动。民间剪纸中还有一种常见的造型手法,如老虎肚子里有小老虎,鸳鸯里的小鸳鸯,公鸡腹中吞下的五毒等图案;各种动物身上也要装饰多种多样的图案,如鹿身上装饰梅花表示梅花鹿,鱼身上装饰莲花图案表示鱼戏莲叶等,这种“大形套小形”的装饰手法是互渗的复合造型,包括共用形、异形同构等。互渗复合所表现的是跳脱于形象本体之外的、主观创造的理想化的形象,可以表现为形象的互渗和精神的互渗。形象互渗将不同形象的局部特征进行组合拼接而组成了新的形象。这种方法将人的主观意识夸大,忽略和弱化物象的自然形态,所创造的形象跳脱于自然之外,而是心中之形。如《蛤蟆娃》中的蛙身人头或龙、凤、麒麟等各种本不存在于真实世界的神兽形象,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创造的。精神互渗则是以某一种形象为基础,将另一种形象或形态的精神气质体现在这个形象的轮廓中,使其呈现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如剪纸中有一种形象叫作“伴娃虎”就是将儿童的天真稚气渗入老虎的形象中,这一形象完全摆脱了老虎凶猛矫健的既有形态。互渗复合的造型是再造的新形象,反映出民间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同时承载着美好的祝愿在传承发展着。剪纸艺术的造型手法是千百年来集体创造意识和传承性艺术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作者多采用抽象、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用常见的花鸟鱼虫、人物器皿、生活场景来表达人人皆知的象征主题。这种意象的创造,不拘泥于自然形态,不受现实空间束缚,使得被赋予了吉祥意味的意象造型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三、情境交融,意蕴丰富

在剪纸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对作品形象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完整圆满的效果,寓美好之意于艺术形象中,将意象共同构成优美的意境,使观者不仅直观地看到作品本身表现的完美形态,而且能体会画面之外的意象之美。如《春江花月夜》这幅剪纸作品中,画面描绘了人们荡舟江面的美景并引发联想:夕阳西下月亮升起,春江两岸层峦叠嶂,花枝异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人们驾着轻舟在江中漫游,是何等的诗情画意。优秀的剪纸作品是融意境与形象于一体的,不仅有形的意境之美,而且蕴含着无形的生动意蕴。民间剪纸通常采用谐音表意、指事会意等手法,通过类比、联想、象征、隐喻等手段创造形象,表达美好的愿望和渴求,引起观者的共鸣。谐音表意是通过画面中形象的读音所产生的谐音来表达美好祝福的意图。如“鸡”与“吉”谐音,构成了“室上大吉”,“蝠”与“福”谐音,蝙蝠的形象就成了福运的象征,并以蝙蝠为中心形成了数量繁多的洪福类吉祥图案,“鹿”与“禄”谐音,与蝙蝠、灵芝共同组成的图案叫作“福禄寿”,类似的还有双柿子与如意寓意事事如意,喜鹊登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指事会意是指将人们的美好愿望与某些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赋予这些形象以吉祥的意味,即是采用隐喻的手法体现美好的追求。如龟鹤、灵芝等象征长寿,鸳鸯象征爱情,莲蓬石榴象征多子,梅兰竹菊代表四季平安,象征君子高洁的情操等。人们看到这些形象就会联想到它们所代表的美好寓意,这种含蓄优美的表达方式,使民间剪纸的意象更加丰富多彩。

四、散发着韵律的美感

从剪纸作品的构图布局上不难看出,对称、连续的纹样屡见不鲜。构图时形象的四周或留有空白的地方往往会以植物或几何纹样填补空白加以修饰,是为了使画面中的形象更加完整,充满整体的韵律美感。所运用的色彩也能够很好地切合主题,如喜花多采用红色,白喜则多为白色,部分彩色剪纸色彩浓烈艳丽,与主题形象相得益彰。材质多取自自然,随手可得,并不奢侈浪费,体现着自然质朴,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无论构图、造型、色彩还是材质都反映出剪纸艺术是深深扎根于民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并且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剪纸艺术通过最单纯质朴的形象,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造型符号,反映普通百姓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散发着浓浓的意象之美。

作者:郭云月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剪纸艺术论文范文3

1在特殊节日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中最常用的纸张颜色是红色,这种颜色自有的热烈、喜庆的含义,加上剪纸作品所展现的具体形象,使剪纸艺术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很多针对传统节日所设计的插画作品,大量地应用民间剪纸艺术,以剪纸艺术团作为插画的背景,来凸显传统节日的民族气息。例如在春节的时候,插画中经常出现贴窗花的画面,这实际上就是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应用;在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时候,大量插画都以红灯笼剪纸作为背景来烘托节日气氛等。

2在突出插画风格方面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固有的传统艺术,无论是西方,还是日本和韩国这些流行插画的国家,都没有这样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许多插画都以中国风为基调,但在形象设计、技法应用方面却流露出日韩风格,受到欣赏者的质疑,但是,一旦在插画中应用剪纸艺术元素,无疑就标示了插画的“中国风”风格,欣赏者对插画作品的认同度会大大提升。

3在插画细节诠释方面的应用

插画艺术设计中的人物形象受日韩画风影响,在细节方面多有雷同,而剪纸的应用,则可以对插画的细节进行特殊的诠释。在刻画人物时,使用可爱的人影形态,没有脸部表情,胖胖的身体,小小的四肢,简单的红白相间颜色。它的意义在于,它是每一个普通的、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的影子,不一定要有漂亮的脸孔,不一定要有魔鬼的身材,而喜庆的胖胖身体中一定装着一颗满满幸福的心。这就是民间剪纸艺术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它可以用简单的图案创造出生动、丰富的形态,而对于这些图案进行一定的提炼与变形,能够创造出了千百个不同的形态,每个形态的气质、精神,都能够得到完美的诠释。

二民间剪纸艺术对插画的实际作用

1为现代插画艺术添加审美价值

现代插画艺术被应用在图书出版、广告设计、会展布置等方方面面,如此广泛的应用使得插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变得不稳定,插画艺术价值的范畴始终难以确定。而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艺术中的运用,却使得插画艺术的审美价值稳定下来,一旦有剪纸元素的出现,插画从整体气质上就显得传统并且具有亲和力,应用的限定性就更强,审美价值也就从简单的装饰品成为烘托气氛的必需品。

2对传统艺术的继承

人类制作某种图案为某种文化目的服务,而当这种图案长期代表特定的意义之后,它就具有了这种特殊的含义,人们随意使用它的自由就会受到其背后意义的限制。剪纸艺术以简约的符号为表象,表示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在插画艺术中使用剪纸艺术,使得插画也具有这样的艺术意义,这实际上就是插画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

三结语

剪纸艺术论文范文4

1.1根据纹样分类

剪纸根据纹样分可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这几种类型。

1.2根据地域分类

剪纸根据地域可分为广东剪纸、高密剪纸、蔚县剪纸、中阳剪纸、丰宁满族剪纸、扬州剪纸等。广东剪纸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比较有名的剪纸艺人有魏慧君、黄梦蝶等人;高密剪纸汇集江南江北的特色于一身,形成淳朴可爱的风格,较出名的剪纸艺人有范祚信、单丽筠等人;蔚县剪纸的特色为彩色剪纸,比较艳丽多姿,有着“三分刀工七分染”的说法,其中高手有周永明、周兆明等人;中阳剪纸刚柔并重,乡土气息比较浓郁,剪纸艺术家有武一生、王计汝等人;丰宁满族剪纸充满满族风情,有着古朴凝重的特点,剪纸艺人有秦敏卿、丁春娥等人;扬州剪纸的构图精美、细致,给人妩媚灵秀的感觉,其中“张氏”父子是其代表人物。

1.3阜阳剪纸

安徽阜阳剪纸是淮河中游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虽然无以上几种那么有名,但是有着自身特色,这也是阜阳剪纸能一直流传与发展的原因之一。阜阳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享誉盛名,因此也与奥运有了不解之缘。阜阳的20多名民间艺人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一幅剪纸长卷,这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第一幅民间艺术剪纸长卷。总之,阜阳剪纸的发展前程一片光明。

2.无纸动画制作工艺

无纸动画,是近年来随着图形图像(CG)技术发展而逐渐成熟完善的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它是动漫CG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无纸动画的投入少、风险小,因此被普遍运用。与早期、现代的制作流程差不多的是剧本、角色设计、场景设计、镜头合成、配音、后期合成等,虽然看似所差无几,但是其中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元件”的使用。

3.剪纸动画的形成与发展

3.1起步阶段

20世纪初,被称为剪纸动画鼻祖的万古蝉在受到内地动画电影创作发展的感染,又加上政府的帮助,在两年付出后出炉了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因为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在以后的几年里,优秀的作品继续络绎不绝的出现,比如《渔童》、《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在这一时期,中国剪纸动画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2迟滞阶段

这一时期爆发了,自然剪纸动画这一行业也无幸免。虽然动画创作者一直努力寻找突破口也拍了一些作品,但是由于一味的为了附和当时的极左思想,而违反了剪纸片的创作规律,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3.3再发展阶段

随着的结束,中国动画创作者的热情无比高涨,纷纷出现一些好的作品,如《狐狸打猎人》、《猴子捞月》、《水鹿》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剪纸片的技术也在日益发展,还有了“拉毛”这种剪纸新工艺。在《鹬蚌相争》这部作品中就运用了这种拉毛技术,而且还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这部影片曾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

3.4剪纸动画之现状

近年来,电脑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应用到了动画制作当中,使中国剪纸动画的风格形式变得更为多元化,不但有二维的,也有了数字剪纸动画片,如《桃花源记》,而且制作水平相当之高。但是现在的剪纸动画片中剪纸艺术和皮影艺术的影子已越来越模糊,甚至到了消失的地步。这就明显违背了剪纸动画最初要表现的理念,一样东西一旦失去其灵魂,就算有着再美丽的外壳也是无济于事的。现在的剪纸动画可以说比较追求视觉上的满足感,而忽略了其内涵,这是不可取的。

4、Flas的特性与传统艺术剪纸的共同性

制作门槛比较低。在制作Flas时,只要有一定的技术知识、一台电脑和一套Flash软件便能制作。而剪纸则更简单,只要有一定的剪纸技巧,加上必备的材料和工具,有必要时再加上一点颜料,剪纸就算完成了。适用范围比较广。Flas不仅应用于制作MTV、小游戏、网页制作、搞笑动画、情景剧和多媒体课件等,还可将其制作成项目文件,运用于对媒体光盘或展示。剪纸的应用范围也较广泛,有窗花、灯花、刺绣花,随着社会的发展,用途也更加灵活,像挂历、明信片、印染、包装设计、邮票、电影电视等等方面,都有着剪纸的应用,可以说在生活中随处都见。

总结

剪纸艺术论文范文5

一、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象之美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追求的就是这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优美境界,具有意象美。剪纸艺人运用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描绘出一种充满神韵的意境,令人神往,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如图1-2所示,剪纸作品《石榴多籽》,“籽”同“子”,用了谐音寓意法,表示后代,石榴圆鼓鼓的像妇女圆润的腹部,“石榴多籽”象征着生命的繁衍、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剪纸艺术作品中体现的这种意象美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美是相通的。剪纸注重一种理想化的“神似”及“情理”交融的境界,在“形”的基础上,注重“神”的塑造,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与意境,传达出中国美学价值中的意境美。

二、简练、饱满、圆润的构图之美

民间剪纸讲究构图的饱满、完整性,尽量做到以全为美,反映了剪纸艺人的质朴心理和审美观念。剪纸的各元素采用对称与均衡手法,以形成一股凝聚力,使图案和谐、完整,体现出崇尚完满的构图观念,反映出剪纸艺人注重家庭的幸福美满,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一种和谐美。如图1-3所示的《抓鬓娃娃》剪纸,也可称为拉手娃娃,过去人们认为它是至高无上的神主的象征,是人们的保护神,是人类的繁衍神,形象上多以女性为主,当然也有男抓鬓娃娃。剪纸艺人在创作中着力填补剪纸空白,显示出饱满状态,把人物的四肢和全身都体现在画面上,构图丰富、饱满,线条流畅、稳健,人物形象完整大气、和谐生动,整体感较强。娃娃的双手展开互不遮挡,以展现各个部位的完整性、完美性。画面中动物、花草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很多剪纸作品在剪刻植物时,经常把根剪出来,这不仅表现了剪纸图案的完整性,也表达了剪纸艺人对根的重视,根象征着阴阳相合对生命的延续,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下所形成的完整的构图观念。剪纸作品大多是巧妙利用物象之间的形体结构关系,使剪纸的形象在固定的空间、特定的外框中随着形体而进行变化的一种构图手法,是一种既有各自特征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图形式。如图1-4所示剪纸作品《五毒葫芦》,剪纸艺人就是为了使剪纸构图适合葫芦形,将五毒的形象填满整个画面,并用剪纸线条巧妙相连,图案纹样处理恰到好处,妙趣横生,使构图更完整、饱满,更丰富,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剪纸艺人为了表达剪纸对象的完整性,便运用了独特的超常性,使图案中所有的图形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一个平面空间中,以达到丰满、完整的视觉效果。

许愿本身是一种美的表达、美的诉求,具有美好的意义,其融入到剪纸艺术作品中,这些作品就表达了人们对美和理想的追求,是虔诚、美丽的。例如,为老人过寿,诸如图1-5所示的剪纸作品《寿比南山》和图1-6所示的《福如东海》,还有《福寿双全》《五福捧寿》等,都表达了人们对老人的祝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始终保持着中国民族文化的遗风古韵,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奇光异彩,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活实用价值,又具丰富的美学价值,并以无穷的魅力不仅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光芒四射,还走向了世界,可谓是一朵奇葩,焕发着夺目的光彩。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作品愈有民族性、地方性,也就愈有世界性。”传承与发展民间剪纸艺术,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对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宗彦

剪纸艺术论文范文6

不同地域产生的文化艺术呈现不同的特征,本文结合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进行研究,分享了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价值,仅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艺术;剪纸;东北;审美

剪纸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流传广泛。东北的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氏族社会大地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文化特征,与当地普遍信奉的萨满教关系密切,本文以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为例,研究地域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理论。

一、审美与剪纸艺术

(一)审美。我国当代美学理论研究在学习西方美学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实践美学为主流的美学理论体系,审美是一种实践活动形态,与人生实践紧密相关。相比古人,现代人更加需要审美。美学以审美活动为对象,通过审美这一特殊的实践活动,构建人类审美的价值体系。审美价值则是在审美主体与对象的精神互动过程中确立起来的。

(二)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东北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当中的一个类别。任何艺术品都是人们按照自身审美观念以及生活习俗创作出来的,将自身情感和信念融入其中,表达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剪纸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独特的人文性和民族意蕴,见证和传承着深厚的中华文明。

二、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

(一)东北剪纸艺术。东北剪纸艺术以吉林和黑龙江为代表,题材上有满族祭奉祖先的古俗之物,即旗装马靴的姥媳人(神)。萨满教中,萨满即为沟通人与神的巫,其所供奉的神即为姥妮人,也就是老太太神。东北剪纸艺术与民间信仰萨满教关系密切,满族祖先很早便用鱼皮、兽皮等剪刻成神偶用于祭祀,这只是东北剪纸当中的一类题材,此外还涉及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常见龟、蛙、人参等,剪纸人物人神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审美意象。审美意象,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来说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也就是艺术的本体。如果从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角度看,它同样居于核心地位。艺术家用某种媒介物构建出意象,表达感情,就是艺术。也就是把情感融入某个符号化的意象,人物、动物等元素构成实物剪纸,而在审美当中,审的不是剪纸本身,而是其蕴含的意蕴,也就是象。东北剪纸中,娃娃、莲花、葫芦等象征着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等象征着吉祥幸福。每当重大节日,人们就会用剪纸来布置环境,操办喜事也惯用喜字剪纸等。这种方式将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呈现出来,将人们心中的意象用实物传达给其他人。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表现人的精神价值和精神需求。东北剪纸艺术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因素,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的剪纸作品,都能使人产生联想和美感,并获得不同的身心感受。

(三)审美价值。首先是题材美。东北剪纸艺术可以说是东北老百姓自己的艺术。一般剪纸艺人多集中在农村,闲暇时,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将生活的感受融入剪纸当中。剪纸作品通常歌颂正面和积极的情感,表现对生命的热爱。鸟兽虫鱼、花木、粮食、人物等元素构成有趣而精巧的剪纸造型,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如图1所示,该作品蕴含多子多福、望子成龙之意。其次是寓意美。剪纸一般用于纳吉祝福、劝勉警诫、祛邪除恶。这些内涵表达着人们的感情和对生活的追求,体现一种内在精神品质。第三是构图美。一把剪刀就能剪出龙凤、剪出人物、剪出鸟兽虫鱼,具有鲜明的构图美感。第四是含蓄美。剪纸作品题材来源于生活,用简洁朴实的图案表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细细品味,就能够发现剪纸艺术巧妙的手法和表达方式。同时抽象且含而不露的形象,让人联想和思考,耐人寻味。第五是教化之美。剪纸中蕴含的意象有吉祥造型、神话传说等,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是对黑土地文化的传承,教化了一代代的东北人。

三、结语

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体系来看,东北剪纸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值得人们细细品味鉴赏。其所表达的美学意蕴,深含当地的文化特性。剪纸来源于民间,映射着老百姓的精神世界,美学观念积淀于民族文化心理深处,灌注进剪纸艺术当中,发挥着强大的魅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尚一墨.当代文化中的总体艺术观现象瓦格纳美学理论评析[J].美术观察,2016,(11):135-141.

剪纸艺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文化艺术;剪纸;东北;审美

剪纸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流传广泛。东北的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氏族社会大地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文化特征,与当地普遍信奉的萨满教关系密切,本文以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为例,研究地域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理论。

一、审美与剪纸艺术

(一)审美。我国当代美学理论研究在学习西方美学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实践美学为主流的美学理论体系,审美是一种实践活动形态,与人生实践紧密相关。相比古人,现代人更加需要审美。美学以审美活动为对象,通过审美这一特殊的实践活动,构建人类审美的价值体系。审美价值则是在审美主体与对象的精神互动过程中确立起来的。

(二)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东北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当中的一个类别。任何艺术品都是人们按照自身审美观念以及生活习俗创作出来的,将自身情感和信念融入其中,表达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剪纸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独特的人文性和民族意蕴,见证和传承着深厚的中华文明。

二、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

(一)东北剪纸艺术。东北剪纸艺术以吉林和黑龙江为代表,题材上有满族祭奉祖先的古俗之物,即旗装马靴的“姥媳人(神)”。萨满教中,“萨满”即为沟通人与神的巫,其所供奉的神即为姥妮人,也就是老太太神。东北剪纸艺术与民间信仰萨满教关系密切,满族祖先很早便用鱼皮、兽皮等剪刻成神偶用于祭祀,这只是东北剪纸当中的一类题材,此外还涉及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常见龟、蛙、人参等,剪纸人物人神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审美意象。审美意象,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来说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也就是艺术的本体。如果从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角度看,它同样居于核心地位。艺术家用某种媒介物构建出意象,表达感情,就是艺术。也就是把情感融入某个符号化的“意象”,人物、动物等元素构成实物剪纸,而在审美当中,审的不是剪纸本身,而是其蕴含的意蕴,也就是“象”。东北剪纸中,娃娃、莲花、葫芦等象征着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等象征着吉祥幸福。每当重大节日,人们就会用剪纸来布置环境,操办喜事也惯用喜字剪纸等。这种方式将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呈现出来,将人们心中的意象用实物传达给其他人。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表现人的精神价值和精神需求。东北剪纸艺术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因素,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的剪纸作品,都能使人产生联想和美感,并获得不同的身心感受。

(三)审美价值。首先是题材美。东北剪纸艺术可以说是东北老百姓自己的艺术。一般剪纸艺人多集中在农村,闲暇时,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将生活的感受融入剪纸当中。剪纸作品通常歌颂正面和积极的情感,表现对生命的热爱。鸟兽虫鱼、花木、粮食、人物等元素构成有趣而精巧的剪纸造型,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如图1所示,该作品蕴含多子多福、望子成龙之意。其次是寓意美。剪纸一般用于纳吉祝福、劝勉警诫、祛邪除恶。这些内涵表达着人们的感情和对生活的追求,体现一种内在精神品质。第三是构图美。一把剪刀就能剪出龙凤、剪出人物、剪出鸟兽虫鱼,具有鲜明的构图美感。第四是含蓄美。剪纸作品题材来源于生活,用简洁朴实的图案表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细细品味,就能够发现剪纸艺术巧妙的手法和表达方式。同时抽象且含而不露的形象,让人联想和思考,耐人寻味。第五是教化之美。剪纸中蕴含的意象有吉祥造型、神话传说等,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是对黑土地文化的传承,教化了一代代的东北人。

剪纸艺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剪纸艺术;艺术元素;包装

0 引言

在中国的民间艺术当中,剪纸艺术具有较长的历史,并且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当中,中国的剪纸艺术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居装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在现在商品的包装设计当中,剪纸艺术元素成为一项重要设计元素,本文就对此展开探究工作。

1 剪纸艺术的特点

1.1 剪纸艺术以线为基本元素

见过剪纸的人应该都知道,剪纸一般都是镂空的,其最基本的造型元素是线,在进行剪纸艺术创造的时候,通常是在一张纸上剪去或者刻去不需要的部分,留下最后有用的实线。剪纸分为阳刻剪纸和阴刻剪纸两种,其中阳纹剪纸的线是相连的,而阴纹的剪纸是相断的,通过变化的线性结构和剪刻手法形成生动的剪纸造型图案。

1.2 剪纸艺术的题材较广泛

剪纸艺术的题材具有广泛性,不仅包含吉祥的图案,还可以包含神话故事、戏曲人物等,以及各色的日常生活景象都可以成为剪纸艺术的特色,通过这些剪纸题材,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劳动群众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另外剪纸借助人们的联想性思维,使得一些固定的元素成为一项相对稳定的观念性符号。

1.3 剪纸艺术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在剪纸艺术中,它的装饰性表现在具有较艳丽的色彩,对比性较强。通常情况下,剪纸应用单色较多,如红色、橙色、黄色、绿色等,其中红色的剪纸应用得较广泛。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红色象征着吉祥、具有温暖、幸福的含义。剪纸在色彩搭配上,选择纯色较高、明快响亮、图案醒目的用以增强装饰的效果。

2 剪纸艺术元素中造型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了解了剪纸艺术的特点之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剪纸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首先我们来讨论剪纸艺术元素中造型元素的应用。

2.1 包装设计中抽象造型元素的应用

造型艺术是指使用颜料、纸张、金属等物质材料,通过塑造可视的静态形象来展示社会生活状态和艺术家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包含绘画、雕塑、摄影等。在剪纸艺术元素中,对抽象造型的追求更突出,在剪纸艺术中,习惯于用较抽象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或者用一项具体的事物来表示一个具体的概念,让人们可以借此产生联想。造型在民间剪纸中具有较强的特色,并且能够表达出人们的视觉思维,可以说是一种虚与实、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就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来看,剪纸的这项造型形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包装设计中有较好的应用,因为这种抽象性的再现形式是一种个性化的表现形式。例如,就酒的包装设计上,采用剪纸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可以通过剪纸艺术将酿酒的历史和相关的故事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可以将复杂的人物故事抽象化,让酒的包装在富有抽象化的同时,也具有一定情感性画面,充分实现了丰富包装语言、提升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价值的作用,另外也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使得消费者可以从包装设计中感受到亲切感和真实感,深切地体会到剪纸艺术元素在包装中的重要作用和别具一格的特色。

2.2 包装设计中镂空造型元素的应用

镂空造型艺术是雕刻技术的一种,从表面来看,是一种相对完整的图案,但是从内在来看,里面镶嵌了小的镂空的物件,就剪纸艺术而言,剪纸镂空是利用剪和刀在纸上进行的一种镂空造型艺术。在剪纸艺术中,通过点、线、面的基本表现形式,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一种虚实结合、合理穿插配置的效果,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民间剪纸所使用的“X透视法”是镂空技术的一项表现手法。就镂空造型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直接在包装造型的开口上进行设计,二是采用中国民间剪纸进行装饰。

3 剪纸艺术元素中色彩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以上我们对剪纸艺术元素中造型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下面我们来探讨剪纸艺术元素中色彩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在人们的既定认识里,红色是人们认为最具有原始性、生命力、冲击力和冲击力的色彩。在剪纸艺术中,人们通常采用红色来作为主色调,因为其寓意着吉祥如意、喜气洋洋和喜庆的节日氛围。这样一来,如果将剪纸艺术元素应用到包装设计中,并应用红色为主色调,将增强表达的效果,深切的表达出祝福和吉祥之意。比如在人们互送礼物的时候,通常选用红色的包装作为首选项,而在包装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元素中的色彩元素将带来有利之处,增强消费者对商品的直观认识,和很强的既视感。

另外,在剪纸艺术中色彩元素的要求中,不仅要在简中求繁,要求选用颜色的过程中减少同类色、邻近色的使用,同时也要注重包装设计中用色的搭配性。如果是采用一种单独的颜调,要同时伴有其他色调在对比度上的削弱。举个例子来说:在喜娃寿饼的包装中,主要是利用红色的福娃剪纸造型,并将淡黄色的底色作为配色,包装图案看起来清晰并具有喜庆的特点,剪纸元素在包装设计的应用不仅增强了气氛,同时也表达了吉祥纳福的含义。在包装设计中,色彩元素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包装设计在色彩上的应用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包装特色在人们心中的接受程度,剪纸艺术元素在包装中的应用对提高企业信誉和商品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本文对剪纸艺术元素在包装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现代社会的包装设计工作要与时俱进,同时也要注重剪纸艺术元素的应用,因为剪纸艺术是一项传统艺术需要得到传承,并且作为当今社会包装设计的一个趋向,必须加以创新和发展,从而增强商品的价值性和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俞大丽,曹治.试论剪纸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12-115.

剪纸艺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陇东;民间剪纸;信息图形设计;融合;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52-02

当今信息时代大环境下,利用图形传达信息的信息图形设计已成为热门研究课题。目前部分艺术院校也将信息图形设计纳入了艺术设计课程。图形传达信息古已有之,史前洞岩壁画是最早的信息图形化的例子,这种用图形传达信息的形式也包括陇东民间剪纸艺术。陇东民间剪纸用简单明快的图形语言,体现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同时也传达出陇东人民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对复杂信息进行规划和视觉化的表达,满足了人们理解和使用信息的方式,与信息设计的基本宗旨不谋而合。将陇东民间剪纸独特的艺术形式及意象表达融入信息图形设计教学,是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理论体系的必然手段,并可更加丰富信息图形设计的表达及传承方式。

一、研究背景

(一)陇东民间剪纸概述

陇东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尤其是其民间手工艺种类繁多,具有地域多样性以及区域独特性的特色,是中国民间手工艺文化的典型代表。这里交通相对封闭,长期以农耕生产为主要生活方式,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创作了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是农耕文明的艺术产物,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是陇东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陇东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凭借丰富的想象,结合实际的劳动经验,逐渐形成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乃至全球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像民间剪纸艺术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濒临消亡。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政府及不少学者已经在积极、努力地为保护民间艺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深入民间调研,形成了不少论文和著作。因此,将陇东民间剪纸应用在信息图形设计中,是一种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

(二)信息图形设计教学的现状

今天,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在生活中的问题越来越多,庞杂的数据、不恰当的信息给沟通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但是信息图形设计可以让人们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信息的传达也变得更加有效,因此信息图形设计重要性日渐突出,信息图形设计课程也已被纳入到艺术院校的教学中。

“信息图形设计”一词源于信息设计,信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信息自动化、电脑科学到视觉传达、产品、统计学、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都属于信息设计的范畴。20世纪70年代英国五角星设计工作室提出的信息设计概念与平面设计紧密联系。它是用合理的设计方式分析并组织数据和信息,用图片、声音、材质、技术或媒介整合庞杂的信息,让复杂难懂的数据易于理解。即以图片为主传达信息的方式代替以往文字为主传达信息的方式,通过“看”,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同时使受众更易于理解。因此,信息图形设计领域可以涵盖地图、导视系统、说明手册、路牌等视觉信息设计。目前信息图形设计的视觉表现是艺术院校教学重点研究方向。

我国平面设计教学很大程度上受西方艺术教育理论影响,多以西方艺术教育模式为标杆,漠视地域文化差异,导致办学理念、专业课程设置的趋同化、标准化,致使艺术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需求不对称的问题。全球化背景下艺术设计的发展出现新的格局:经济全球化催生了对文化一元发展的隐忧,但这种隐忧被坚定的文化自觉意识所代替,即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面前,文化不仅不会随之聚合,而且各民族会加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提出自己的文化要求。中国设计的发展应以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世界文化精髓的融合为指向,在民生基础上,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和合。因此,笔者认为,在此背景下我们的信息图形设计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应融现代科技、经典艺术、民间艺术于一体,并将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

二、陇东民间剪纸艺术与信息图形设计的相同点

民间艺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将陇东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融入到信息图形设计中,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通过系统研究陇东民间剪纸与信息图形设计之间的共同点,有利于我们将其应用到信息图形设计的教学中。

(一)造型方面的艺术表现

我们看到的物体大部分是图像的,图像、图形都是视觉的,信息图形设计的基本原理是把我们看到的纷杂的东西用图形、图像进行描述,设计的基本表达语言是基础的点、线、面和形式上的方、圆、三角形这些元素。而陇东民间剪纸在造型上也非常注重点、线、面和形式上的方、圆、三角形各元素之间的处理,它的基本造型手段是在一张薄纸上剪下各种形状,通过点、线、面和形式上的方、圆、三角形来表现空间虚实,用简洁夸张的视觉形象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这与信息图形设计在追求形式感上是一致的。

陇东地区的庆阳剪纸造型上不求真实、善于夸张;不合透视,形体变形;不求逼真,只求传神。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夸张和变形是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例如传统剪纸《回娘家》中的毛驴儿仅有三条腿,另一条腿被删掉了。在艺人眼中,毛驴走路是三条腿着地,另一条腿是多余的。还有像《猫吃老鼠》,被吃掉的老鼠还活在毛的肚子里。陇东剪纸在线条上也是丰富多变、多姿多态,艺人们还创造了梅花纹、云勾纹、锯齿纹、田禾纹、月牙纹、点纹、水纹、花纹等剪法。

信息图形设计要把复杂的信息用图形进行表达的话,同样需要用简单明了的造型,用组合的手法进行构图。欧洲一流的战略资讯交流公司—黑太阳公司的地图,宏观层面包含了周围环境信息,如路名、公共交通枢纽等。微观层面则对一些特定信息进行放大处理,如提供了绿地、花园、繁茂的树木等信息。此设计生动有趣地采用了醒目单一的色彩和简易图形,这些图形基本上是矩形、圆形以及粗线条,采用重复手法表现树木,也易于理解。

(二)图形的内涵与信息的传递

陇东民间剪纸简单来说有三种类型:植物剪纸、动物剪纸、事象剪纸,这些剪纸有着各自的内涵,例如植物剪纸的“生命树”,传达了庆阳劳动人民对树神的崇拜,因为树护佑万物生殖,庇护人类繁衍,人类最早就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所以“树神”是人类最高的神祇。当然“生命树”所蕴含的信息还不止于此,安父葬母,以树标志墓址,松柏掩映,是对根最好的怀念;祈福求子、恋人山盟海誓于树上挂红绳,而神灵依附于树。又例如,事象剪纸包含了婚育剪纸、寿辰剪纸、丧俗剪纸、祈天祛病剪纸,都传达着劳动人民自己的思想意识,并且含义很深厚。其中,在婚育剪纸的另一种常见题材《老鼠偷葡萄》中,葡萄、老鼠因为子比较多,繁殖力强,所以表示多子多孙。

陇东民间剪纸发展至今,其题材十分广泛,表现劳动场景的剪纸作品、歌颂祖国的剪纸作品都很常见,还有劳动人民生活的题材也是常见的一种,这些作品都只用简练的图形就能将农民丰收的场景表达得传神、生动,当然这也是基于民间艺术创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有着相当的艺术头脑,并且长期生活在劳动人民中才使其作品容纳了大量的信息,有效地传递了信息。

信息图形设计业同样需要设计人员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将庞杂的信息经过筛选、整合,才能按照一定逻辑思维展现出来。而其目的是让视觉表现和信息传达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也为受众提供指引、教导、解说功能。美国学者马修·克莱门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视觉模型的研究,对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流程、接受习惯等做视觉图例,让人们“看到思想”,可以让我们对抽象信息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这就是阐述思想信息。用视觉阐述思想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容易理解,这与陇东剪纸的文化内涵相似。例如,对当代信息图形设计有着巨大影响的ISOTYPE(国际图画文字教育体系),提供了一系列标准化的视觉语言,目的是把复杂的信息变得让所有受众都能理解。它的很多设计内容都是用简化的图标体现出来的,设计内容包含了世界地图、人口状况、健康状况、科普教育、文化沟通、军事等各个方面,希望用有趣、直观的方式使受众直接有效地接受信息,提升大众的教育水平。

三、陇东民间剪纸在信息图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前文的对比研究所得,陇东民间剪纸与信息图形设计有许多相同元素,因此,在信息图形设计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中,可以自然地将陇东民间剪纸的艺术表现原理应用其中。

(一)陇东民间剪纸在理论讲授中的应用

目前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图形设计理论体系源自于西方理论体系,其思维方式是理性且抽象的视觉艺术,对于生长在中国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陇东民间剪纸艺术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在教学中加入一些陇东民间剪纸的艺术表现原理及图例,通过比较发现两者内在形式美的共同特征。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理解上更直观、更生动,在掌握信息图形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对本民族艺术形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同时,在教学上也可以逐步地实现具有民族性、差异性的信息图形设计的理论体系。

(二)陇东民间剪纸在实践训练中的应用

在实践训练中,带领学生通过个人访谈、田野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充分了解陇东各地区民间剪纸的造型及其传达内涵;寻访民间艺人,向他们学习经验。将收集到的资料应用具体的项目练习中。例如,以公共标识为题,要求学生利用陇东民间剪纸的艺术造型特点或者意象表达特点,完成公共标识的设计,由此可以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标识,并为某一地域建立清晰、独特的形象。又例如,以手机主题为训练项目,让学生以陇东民间剪纸元素为基础,为手机界面设计一套时尚有民族特色的主题,包括每一个图标都应该是既明白其意思,又具有个性。通过多方面的训练可以发现,这样可以为信息图形设计拓展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并且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参考文献:

[1]王义,刘全宝.庆阳民间艺术之魂[M].北京:新华出版社[M].2004,(12).

[2]肖勇,张尤亮,图雅.名师设计实验课程信息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3]孙皓琼.图形对话——什么是信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美]简·维索基·欧格雷迪,肯·维索基·欧格雷迪,著.信息设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剪纸艺术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剪纸 艺术 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41-01

一、引言

剪纸是以纸张、树叶、金银箔纸、树皮、布、革为载体,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而形成的一种镂空艺术。剪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是作为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形式,其跨越民族跨越区域的广泛流传特性,也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成为世界的艺术宝库中一种珍藏。同时,也反映出这种简单的艺术形式的良好群众基础,剪纸利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表现出了美丽和吉祥的寓意,以自己的特殊形式传达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剪纸艺术两千年的发展史,使的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世世代代的传递着这个中华古老民族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思想感情。随着中西方艺术理念和艺术价值的融合过程中,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来诠释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不仅有利于剪纸艺术的发掘,而且可以使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传统剪纸艺术设计的统一性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镂空艺术,主要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表现方式,但是无论那种表现方式,任何一个剪纸所呈现出来的画面都必须连续在载体上出现,以纸张为载体来说,所有作者想要借用的事物之间必须相互联系的在一起,整体完整的出现在同一张纸上。这就要求作者在创作剪纸的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构思,借用线条将各个事物联系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作者的版面布置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太过于生硬,这就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利用点线面将各个事物之间极富艺术感的连接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以整体性为主要的指导思想,采用其他的表现手法将各事物之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传统剪纸艺术设计布局的空间层次性

艺术来源于现实,但是又不拘泥于现实,有着超越自然法则的空间形式,剪纸作为构建特定的层次性方面,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有着更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雅俗共赏艺术形式,就是因为剪纸艺术表现的是一种充满空间层次感的世界,剪纸中所表现出的事物之间并没有因为剪纸载体的限制而出现跳跃,各事物之间进行有条不紊的排列组合,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在剪纸艺术中无论是在构图、还是对于具体构图的表达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层次性,体现出现代设计理念中秩序重构以及多样性统一的法则。在构图的过程中,或者按照某一具体的逻辑顺序,如由远及近,或者利用构图的对称,或者利用构图事物的具体细节表达,将这一镂空艺术的美感发挥到极致。

四、传统剪纸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

浪漫在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线,无论是作者在创意构图到具体表现,从具体事物的表现手法,从剪纸的效果还是欣赏着的角度,浪漫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在传统的剪纸艺术中,尤其在北方,剪纸艺术多用来作为出嫁或者是春节等喜庆的节日出现。剪纸的能工巧匠们多利用一些动物的憨态可掬的形象来表现出喜庆吉祥的寓意,他们在表现手法中多用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这种浪漫主义非纪实手法,作者利用富有想象力的形式来对剪纸内容进行重构,在剪纸的整个画面中,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可以逃脱自然法则,添加作者的想象和升华,是整个画面具有诗情画意和想象的趣味在里面,让整个画面呈现在欣赏者面前时,获得一种愉悦的心情。

五、剪纸艺术设计的传统与借鉴并举

“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能剪鲤鱼戏天河。”在这句赞美我国剪纸艺术的歌谣中,不仅展现了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风采,同时也不难发展,即使现在还看现代剪纸,所借用的事物也无出其右,我国在剪纸艺术中的继承性是非常之强的。在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中,不难发现通常借用一些具体的动物或者花卉来代表吉祥的寓意,这与我国古典诗词歌赋的借代手法是相同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方式。例如,牡丹意味着富贵;鲤鱼意味着富足和连连高升;龙凤者主要在婚庆时使用,意味着夫妻二人举案齐眉、幸福美满。在现代剪纸的设计手法上面继承以上各种深入民心的借代事物的同时,与时俱进的增加了很多现代元素,让整个画面在呈现出中国古典特色的同时,也不失现代的美感。

在图5-1中,作者继承了传统的一些表现事物的手法,如剪纸中的龙凤图案、着装古典服饰的男女,当然作为婚庆窗花必不可少的繁体“”字;同时增加现代元素,最主要的“心形”图案,和 “我们结婚啦”充满现代气息的独白。在画面上,借用传统和现代元素最明显的对比则是繁体“”字和“心形”图案,繁体“”字代表中国古典剪纸在用于婚庆时必不可少的表现元素,和现代人在婚庆时必不可少“心形”图案同时出现在同一张剪纸艺术品中,让欣赏着在驻足观看时,既有中国古典的吸收,又有现代元素的借鉴,老少皆宜,美不胜收。

六 、本文小结

一张张剪纸窗花,贴出的不仅仅是对来年幸福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对一对新人祝福的地久天长,更贴出的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延续,贴出的是中华儿女的精气神。小小的剪纸,剪刀与纸的艺术,体现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我国社会最底层人们的创作智慧。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文艺复兴,他们甚至说不上什么叫做艺术,然而他们却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着艺术家的作为,他们才是我们看的见、摸得着的艺术家。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百度图片)

参考文献

剪纸艺术论文范文11

【关键词】陕北新剪纸 当代语境

1983年7月,中国首次民间美术学术讨论会在贵阳召开,指出应对民间美术展开有计划的普查、发掘、抢救和搜集整理工作。1984年10月中国剪纸研究会成立,“分设理论、创研、资料、组联四个组……有计划地组织调查、抢救、搜集、整理、研究我国民间剪纸,创作反映时代特点的各种形式和风格的新剪纸。”①为了加强民间美术的创作力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各级文化馆纷纷举办民间美术培训班。“遍布全国各省、地、县、区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基层干部是民间艺术考察的先锋和主力。……一方面又处在强调对民间文艺‘改造’、‘出新’的左的思潮控制与指引下,同时还主要担负对基层群众革命文艺创作的辅导、培训任务”②,随之而来的考察、收集、收藏、展览、研究、出版,使得大量隐伏的传统民间剪纸以及受到时代感染所创作的新剪纸(也被称为原创剪纸)都得到了全面揭示,并进一步受到现代主流文化的关注。

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影响下的陕北新剪纸创作

随着社会意识的逐渐宽松,“八五”思潮之后,正统的学院美术创作在学习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之外,开始积极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而这种发展导向直接影响到相应的民间美术培训。就陕西一地而言,关中地区的新剪纸创作受到当地美术院校相对保守的写实主义绘画的影响,而陕北新剪纸创作则更多受到中央院校较为开放和激进的表现主义、原始主义等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的影响。当然,这种差异也是基于两地原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态的差异。这使得民间剪纸艺术家的培训尤以延安地区特别活跃,富县张林召、延川高凤莲等都是当时涌现出的知名剪纸艺人,甚至当地地县为其出版编印了《张林召剪纸》《高凤莲剪纸》等专刊。她们创作的新剪纸不同于传统的、相对规范的剪纸样式,而显示出抽象自由、个性突出、粗犷奔放的特点。

已经具备一定传统剪纸艺术修养的妇女通过学习班的学习领会到一种全新的创作观念――使一件作品、一个人成为它自己,赋予其灵魂和生命。新剪纸的元素、语言、手法都是中国传统的,而夸张、突破的创新观念却是受学习班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的启发。这种融合使得剪纸艺术的创作别开生面,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传统造型观念的延续、夸张、突破,西方的表现主义理念似乎借由这些农妇之手得以实现。这种新剪纸充满个性和激情,手法翻新出奇,使得原先默默无闻的民间剪纸艺术创作一时间风起云涌,大有铺天盖地之势,无疑见证了没有受过正规艺术训练的农村妇女所具有的惊人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热情。对于农村妇女来说,这种变化发生得新奇而自然,她们把所有的智慧和意志灌注到手中的剪刀和纸片上,让剪纸不再是窑洞里纯粹的装点,而被作为艺术品登堂入室、巡回展览。她们不再是普通的铰花巧手,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剪纸艺人,而是剪纸艺术家,甚至是熠熠生辉的大师级的剪纸艺术家。

二、陕北新剪纸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地位

虽然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由此获得了被重新解读的机会,但是从研究的角度讲,对陕北剪纸以迎合、附会西方现代艺术观念作艺术形式上对位、联想的关注方式不免流于表面化,而无意或刻意的曲解、误读、臆测更打破了传统民间美术原生的审美体系,与传统民间美术的生存和创作状态无疑有着相当的距离,更多源自当代艺术的视角。[1]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是在相对封闭自足的传统文化语境下所产生的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是带有强烈民族地域色彩的独特思维和表现方式,而这种被称为民间或者原始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方式与其他异域艺术不无契合之处,也与西方现代艺术之间有着直接对接的可能性,陕北剪纸的新发展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这种发展既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激发,也可以归集到民族艺术思维方式的本源性上,民间艺人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所展现出来的创造力正是基于此。正是这一点吸引着学院画家的目光。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创建民间美术系,在教学和创作中也将民间剪纸的原始抽象性作为中国传统美术视觉思维方式之一加以学习和研究。

应该说,没有特定时期政府的一度引导及学院画家的参与,就不存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陕北剪纸,也不会涌现出这一批代表新时代的“民间剪纸艺术家”。20世纪的陕北剪纸创作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中无疑占有一席之地。

20世纪对民间美术的挖掘和开发是民间美术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显示出民间美术与主流美术相依相存的文化一体关系。陕北新剪纸在传统与现代语境的撞击中所生成的丰富内涵,使得其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及文化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注释:

①引自大事记.民间工艺[J].1985(2):138.

②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关中民俗艺术论集(卷一)[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27.

参考文献:

剪纸艺术论文范文12

论文摘要:本文以嵊州市石璜镇校开展剪纸艺术教育为例,阐述该校以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工艺积淀为基石,通过全方位教育普及剪纸艺术、立体式宣传营造剪纸氛围、大活动展示增强剪纸效果、多渠道培训夯实科研基础等教育实践,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特色教育之路。

剪纸艺术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交融于群众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群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近年来,嵊州市石璜镇中心小学把剪纸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工艺积淀为基石,开拓创新,普及提高,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剪纸艺术教育之路。

一、开展剪纸艺术教育的背景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实用性强、工艺手段简单、流传广的民间艺术品种。她与生活、民俗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几张彩纸,便可随心所欲地剪出各种寄寓向往和美好追求的花样图案来,流传到千家万户。一方面,嵊州剪纸在民间流传较广,深受农村妇女的喜爱。每到节日,经常会看到一些“春幡”、“元宵花灯”、“端午五毒”等花样的剪纸露脸,从影壁墙上的“福”字灯,到天棚顶上的顶棚花,窗户棱上的窗花、角花,馒头上的馒头花,鞋垫上的鞋花,门顶上的“过门笺”等,无处不有。另一方面,学生生活在这种浓郁的剪纸艺术氛围之中,从小耳濡目染,很多学生对剪纸艺术感兴趣。在学校社团活动中,报名参加学校“剪纸”兴趣小组的学生比较多,“剪纸”兴趣小组的规模比较大。同时,学校有不少教师对剪纸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小有成就者不乏其人,为数不少的女教师擅长剪纸,并有了深厚的剪纸功底,在各级比赛中屡次获奖。再加上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但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

近年来,石璜中心学校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依托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现有的师资力量,以创建省示范学校、市文明学校为契机,将剪纸列入学校的特色文化,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加大基地开发力度。并坚持教育创新,将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的终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实效,营建富有特色的剪纸艺术教育。

二、开展剪纸艺术教育的基本途径

自2001年起,石璜镇以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工艺积淀为基石,结合校情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特色之路,通过十年努力,使民族剪纸艺术成为学校特色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具体通过以下四条途径来实现:

(一)通过全方位教育普及剪纸艺术。学校剪纸教育要持续发展就必须长抓不懈,努力做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布置三结合,给学生的学习以更充足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学校各班每周开设了剪纸课,要求人人多懂一点剪纸知识,多会一项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剪纸课程排入课程表,并不断增加剪纸课的新内容。充分利用好学校的信息网络和现代技术装备,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使学生初步学会剪最简单的事物,如花、草、树、木、虫、鱼等。课外主要通过课后社区培训学校、兴趣小组等阵地,让学生自由选择,个性发挥。在校园布置中,开辟了“艺术长廊”、“特长生专栏”对学生的优秀成果和荣誉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还有在走廊、教室内外也都能见到学生的习作,把“苦练”变成“乐练”,为后继学习提供动力。并通过班级布置,班班学习园地有剪纸等校园氛围的创设,营造一种学习剪纸的良好气氛。

(二)通过立体式宣传营造剪纸氛围。要使教师、学生和家长达成共识,宣传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学校形成了以校闭路电视、学校网站和市文联主办的《青少年文艺》报为主阵地,以电视台、报社为窗口的多样化、立体式的宣传模式。同时,编写了一本校本特色教材,本书主要介绍单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以及团花剪纸的制作材料、工具、步骤与方法,并附有图解和例图。而且利用现创作的一批作品,编集一张配套光盘,既可作辅助教材,又可作作品欣赏。

(三)通过大活动展示增强剪纸效果。只有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才能真正展示学校剪纸教育的丰硕成果;只有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才能引起各界人士对学校校剪纸教育的广泛关注;只有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才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今后剪纸教育的努力方向。因此,该校连续多年举办了石璜镇小学剪纸展,出席展览的领导、专家无论从人数,还是从档次上讲都是前所未有的;参加市越剧节民间工艺大展;每年5月份进行一次师生现场剪纸比赛。对于剪纸,学校不仅把应用于教学上,而且又把它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为配合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表示全镇师生的一份信心,特创作了一幅2米长,0.8米宽的剪纸图,这幅《万众一心,共抗非典》的图受到了市级领导的一致赞赏。更为了向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石璜镇全体师生一份真诚的敬意,并把这幅图送到了市人民医院,嵊州电视台特为此事进行了专题报道,这等殊荣正是对学校剪纸教育成果的最好展示。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全校师生的剪纸技能已基本趋向成熟。在2008年5月份初,全校开展了一次剪纸现场比赛,这次活动有25名教师,135名学生同台展技,选手们用巧妙的构思,娴熟的技艺,现场创作了一幅幅栩栩如生,充满童趣的作品。

(四)通过多渠道培训夯实科研基础。“科研”直接影响剪纸艺术教育的质量。为此,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艺术教育的方针和有关文献资料,举办实验讲座,组织课题研讨,不断增强教师的钻研精神和改革实验意识,引导教师走教育与科研相结合之路,自觉地把学校课题实验的总目标与个人课题实验目标结合起来。一是“拜师学艺”寻找机会让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拓宽视野。同时与市文联、美协联姻,使骨干教师拜师学艺成为可能。二是“苦练内功”在吸收外来先进理念的同时要求艺术教师“回家内化”,把理论不断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在不断提高剪纸艺术素养的同时要求美术教师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三、开展剪纸艺术教育的成效

(一)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通过多年的积淀和校本教材的试行,以及与绍兴电视台“名市文化”和嵊州电视台“现代教育”栏目合作,拍摄的剪纸教育专题节目播放后,使学校在剪纸教育中取得的成果响誉市内外。迄今为止,师生作品在部级获奖有4次,省级获奖或发表31次,县市级获奖100余次。其中创作的作品中有反映嵊州民情风貌的,如《越剧十姐妹》、《嵊州名人》,也有反映民间艺术的,如《天女散花 》、《幽幽沈园》等。就在去年嵊州市民间工艺精品展中,该校的《越剧十姐妹》在本次展览中荣获金奖,还有许多作品于本次展览中获银奖,铜奖。

(二)打造了一支合格的传承人队伍。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通过“拜师学艺”和“苦练内功”现在学校的传承人队伍,都具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有2人本科毕业,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传承人队伍已基本形成。艺术教育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有3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有8篇在嵊州市级课改成果评比中获奖;《小学生学剪纸》校本教材按计划实施后,经过总结、论证,现已修订为《越乡剪纸》并已正式出版发行,相应的资源包也制作完毕。由此,学校已形成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先进的教育理念已为教学实践正确导航。

(三)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学校利用剪纸其特有的民俗性,以剪纸教学为载体,使民俗教育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剪纸创作中得以领悟,使民间艺术和本土文化得到了保护,使民族精神得到了弘扬。通过《民族剪纸》教材的课堂实施、特色弥新、师生创作的民族剪纸作品融合时代、相伴生活、栩栩如生,从而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受到民族精神的激励,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综上所述,剪纸艺术进课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的需要,为剪纸艺术传承弘扬、研究提高、活态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的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儿童剪纸艺术的鉴赏[j].教育导刊.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