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剪纸工艺品

剪纸工艺品

时间:2023-05-29 18:25: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剪纸工艺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剪纸工艺品

第1篇

休闲指数:

环保指数:

技术难度:

纸,这种最常见最朴实的材料其实有着最让人惊异的塑形能力,它所表达出来的内容需要用心去听,用创意去实现。

纸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易获取的原材料。纸艺,纸艺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工艺品,是手工创业项目里不能忽视的一部分。纸艺的类型很多,不仅有形态逼真的纸藤花、质感突出的纸雕画、雅致细腻的纸蕾丝、精美的折纸、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剪纸装饰画,还有艺术感很强的撕纸、剪纸服饰、新型DIY剪纸等。可以选择技术加盟于知名品牌,或做原创设计走个性路线,再或者,从传统工艺中找到新突破,开发专利新品种。

制作纸艺重在手艺,多数纸艺店主要通过指导顾客DIY赢利。比如在北京双安商场旁边的精品购物中心里有家名为“台湾纸艺”的小店,门店位置并不当道,然而它开店起码七八年以上。这类型的店主要以教顾客学艺、卖材料为主,学习一种纸花的价格从20元到50元不等,成品可带回家。上海有一家类似的店叫“纸形屋”,在纸艺圈里颇为有名。与“台湾纸艺”不同的是,“纸形屋”属于品牌经营,其总部在菲律宾,上海分店于10年前开设。这里主要的纸艺品都采用云宣纸、手抄纸、瓦楞纸及台湾纸藤等原材料制作,材料都从国外或台湾引进,质量教好,成本较低。同时,“纸形屋”也开展各种各样的纸艺学习班,作为经营内容的补充。

不过,也有些纸艺店强调的并非手艺,而是顾客自己的设计和创意。比如上海有家纸艺店,就不做普通的纸花,而专做平面卡纸类用品,如卡片、笔记本、相册等。这家店主要提供各类卡纸和一些已剪好图案的小卡片,顾客可以买卡纸回家DIY,即使不会剪纸也没关系,店里有很多已做好的半成品,顾客只需把图片拼成想要的画面就行。

另有一家新开的纸艺店更别具一格,店里卖的纸艺品竟是挂钟、风铃、梳妆台甚至书柜,据说其制作工艺来源于台湾纸艺协会。只不过,这些艺术品并不是纸艺店的销售商品,而只是样品,他们经营的是制作这些工艺品的原料纸,以及辅导顾客制作的技术。在店里众多的纸艺制品中,有一种亲子系列,讲究的是全家人一起动手制作,非常受欢迎。

当然,以上所提及的店虽各有特色,但有一点相同,即以卖材料为主,辅以教学的形式。这家店的经营形式和经营内容大有不同,主要以打造原创品牌、经营创意产品为主。小店名叫“纸曰”,店主是个创意达人。本子、剪纸装饰画、手工花布本、纸扇,火花、手绘纸巾、书签、背包、饰品……店里的一切都与纸相关。

印衫红剪纸工艺则会让人看到更多惊喜。因为他们通过把剪纸与新材料、服饰、挂历、广告、装饰贴、DIY等巧妙结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剪纸生意,其项目及材质已申请国家专利。

入行攻略

纸艺项目包括:

1.纸藤花

纸艺成品中最“抢眼”的就要数那些颜色鲜艳、栩栩如生的纸花了。制作纸花的纸藤来自台湾,颜色多达40多种。这种纸被卷成条状,以得到各种接近于花瓣、叶子的纹理。它的特点是:韧性好、挺度好、色彩鲜艳、手感柔软、不易破损和退色、易造型。可长时间摆放,从而弥补了鲜花难保留的缺憾。

2.立体刻画

又称立体投影画,基本方法是:用特种纸张印刷好的数张图片,通过巧妙的切割、重叠、粘合,做出很有立体感的浮雕效果,更显特色与档次。它可以根据自己对画面层次、物体结构、立体空间的理解,用笔刀小心切割,分出块面,用工具做出造型,然后用特殊的胶将其垫高与固定。

3.纸蕾丝

西班牙流传的一种工艺,又叫帕吉门,最早是在羊皮上制作的一种工艺,主要用来装饰教堂,现在衍变成在羊皮纸上制作。可做成卡、书签、礼盒、装饰画、餐桌装饰、灯罩、立体花束等。

4.传统纸雕

以纸为素材,使用刀具塑型的工艺艺术,它结合了绘画及雕塑之美,并且较平面艺术多了立体发展的空间,产生了有趣的光影变化。通过切、剪、折、卷、叠、粘等技法,就可创作出变化无穷的纸雕作品,应用在场景布置、装饰美化、广告招贴、贺卡等方面。

5.3D免切割立体纸雕

这是在立体刻画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产品,减去立体刻画的手工切割的过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就将其切割好,只要小心地将其按编号对号粘贴,并做适当的立体造型,就可以做出立体刻画那样的浮雕效果的画作。

6.折纸

折纸是大众最为熟知的一种纸艺,现在折纸的花样越来越繁多,尤其以日本的折纸发展最为突出,折纸花卉、折纸贴画、折纸礼盒、折纸玩偶……美仑美奂 。

7.衍纸

衍纸又叫卷纸,将彩色的细长纸条通过卷、搓、刮等方法呈现各种线条、几何块面等,然后通过粘贴组合就会变化出各种工艺品。

8.撕纸

撕纸源于剪纸。它以各种纸张为主要材料,如包装纸、卡纸、旧杂志等,采用撕、剪、拼、叠、刻、撒、镂等手法,制作平面或半立体的艺术品。

9.剪纸装饰画

近两年流行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即把传统的剪纸作品用艺术框架裱糊起来,作为装饰画。

投资注意:

首先,纸艺店首先要确定定位,结合年轻人喜欢浪漫、追求新奇的心理,提供简单制作纸花、布艺之类的小型艺术品的原材料,或开发多种手工制作的低成本礼品,也可让顾客自带原材料,店内提供工具,让其自行设计制作,也可在师傅指导下完成。

第二,收费要适中,遵循“薄利多销”的原则,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第三,礼品的品种要多样化,要尽量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年轻人的需求。

第2篇

关键词:剪纸;弘扬;驻马店;经济;市场运作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51-02

一、剪纸与驻马店地域文化的结合

(一)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

剪纸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文化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深层的民族社会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朴实生动而受欢迎;不仅丰富生活,又可实用。因此全国都能见到剪纸,而且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流派。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剪纸的形式来表现,呈现不同的地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同时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正是一举多得之举。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以地域文化为题材,以剪纸为表现形式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剪纸文化推动地域文化长远发展

(二)驻马店区域文化资源

驻马店古为历代官道,因设驿站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自古就是圣贤汇集之地,孔子八贤有六人就出自驻马店,再有李斯、干宝、范缜等历史名人在这片土地上,更有一些民间传说,文化遗迹落户于此。“开天地”美丽神话传说的发祥地;重阳节的发源地和中国“四大传奇”梁祝爱情故事的发源地之一;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剪纸相结合,这样不但能体现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对地域文化进行了宣传,可以让各界更了解本土文化。同时,也可将其运用于宣传,收藏,纪念等,可以融入一些当地的自然景观等,就如纪念册一样最为艺术品进行收藏。以传统的艺术元素结合现代艺术的形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三)剪纸艺术在驻马店区域文化发展中价值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使得各地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驻马店作为天中之地,依据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丰富的文化遗迹。可是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已经申报并得到认可,但由于地方政府部门的扶持不够,同时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慢慢将其淡忘。使得这些非物质文化失去了生命力,同时也没有很好的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结合商业运作。就现状而看,民俗剪纸在驻马店旅游业方面、民间艺术宣传方面、室内工艺品方面以及广告方面的运用,尚无企业或商家将其运用于该领域,仍属于饥渴状态,因此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二、剪纸艺术在弘扬驻马店文化中的市场运作

(一)产品分类

剪纸作品在设计、刻制、染色、样式规格上进行探索,剪纸品种和样式规格由原来的十几种扩大到几千种,内容由传统题材扩展到全市著名文物、古迹、旅游景点、山水风光各个领域,其产品由传统的张贴装饰发展为时尚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简直挂历、剪纸台历、剪纸贺年卡、剪纸邀请函等具有观赏、收藏、实用价值的艺术珍品和国家级馈赠礼品、外事礼品。

(二)产品开发

为了使驻马店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做成文化产业,并对其地域文化进行保护。应进行长时间的挖掘、保护、传承、研究与开发,顺应市场需求,并应将剪纸作品制作成,以大、中、小不同版幅呈现;剪纸题材丰富多彩,有成套系列和单一系列之分;样式丰富,有传统背景红色的,也有背景彩绘的,来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成品以书签、框裱、软裱、剪纸册等不同形式展现,样式精美,层次高档,要有很好的收藏和装饰价值。

在开发新品上,一是,坚持发挥传统品种在市场中的传承作用,保持传统产品的风格和内容;二是,坚持与开发旅游纪念品结合,生产具有本地特色、精美小巧、携带方便的纪念品;三是,坚持按礼品档次开发产品,达到集艺术品、收藏品、工艺品、宣传品为一体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珍品、收藏品。并坚持“立足驻马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工作思路。先后开发一下系列剪纸珍藏册和珍藏卷。

1.驻马店历史人物篇。{1}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2}秦丞相李斯;{3}韩非;{4}杨靖宇。

2.驻马店神话传说篇。{1}“梁祝文化”;{2}文化”;{3}“西游记文化” 等。

3.文化篇。{1}中国车舆文化;{2}冶铁铸剑文化;{3}打铁花;{4}罗卷儿戏。

4.驻马店风光篇。{1}中原盆景――酷山;{2}国家级森林公园――薄山湖风景区;{3}中国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宿鸭湖;{4}中国最大佛教寺院――南海禅寺;{5}驻马店最高峰――白云山等。

(三)产品销售

1.政府及企业订制,因为剪纸的独特表现方法,很多地方政府及企业会根据当地有名的建议或景点及名人或企业的特色设计一些剪纸作为商务、政务、外事等高档礼品赠送,这时需要根据他们提供的图案进行改制然后加上高档的装裱即可;2.针对驻马店旅游景区,制作特殊意义的相册,纪念册,宣传册和小的装饰品;3.工艺品店结合家居办公装饰,这个是最常用的一种用途,一般是相框,卷轴及软包装为主,当然也可以加入其它俸禄方式;4.企业促销品,与礼品公司合作,开发促销装剪纸,价格一般比较低廉,表现方法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制作,这各销售方法量较大,而且根据目前民间工艺品热,多数企业比较认可;5.产品广告,尝试剪纸户外广告,以用来做企业户名在地铁。

三、剪纸的生产模式

在生产模式上:灵活多变,可以小到手工工作室,大到工业车间厂房。产品成本低,投入低;产品特色多、附加值高;欲购消费者多。

四、对剪纸艺术及驻马店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成立剪纸相关组织机构

现在全市只有黄淮学院成立了一个以特长爱好培养为主剪纸协会,但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剪纸艺术保护的需要,应尽快成立更高级别的剪纸协会,以组织、指导全市的剪纸工作.

(二)剪纸艺人的培养

剪纸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光大,关键在于剪纸创作人才,但由于全市的剪纸艺人年事已高且分布比较分散,并大多定居农村同时对剪纸艺术认识不够。

(三)建立市级民间艺术博物馆

收藏一些民俗方面的代表作品,将这些民间的珍品作为文物保护起来。博物馆要充分发挥职能,在保护、宣传方面要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国家大力提倡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大环境下,既要保留和传承驻马店地域文化特有的文化风格,又要跟上现今人们的的审美特点和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全力推动驻马店文化强市的建设步伐。所以通过以民间剪纸在市场中传承驻马店地域文化就是坚持以民俗文化带动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方式,是文化和经济两条路交汇出的最耀眼的星星之一。

黄淮学院2010年度学生科研立项项目。

第3篇

一、剪纸工艺的化难为易

南通剪纸作为一种乡土民间艺术,有着很强的地域风格,与北方剪纸的粗犷浑厚不同,以纤细精致、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见长,在南方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传统的剪纸工艺如果按部就班地进入课堂,学生的学与做是有很大难度的。剪纸作为工艺类美术,有自身的技法与特色,孩子们欣赏它与制作它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剪纸的认知比较浅显,怎样让他们较为轻松地掌握剪纸技法?笔者采取折剪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对称的形式美感,在元素符号的剪纸方法上树立信心。在南通市体艺“2+1”美术版块活动课程小学实验教材录像课选录比赛中,笔者设定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三维目标,将《云撕梦剪》一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和掌握南通剪纸的元素符号,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剪纸技能。

在课堂导入部分,笔者确立了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故事导入——边听故事边看老师撕纸、剪纸。在这个环节中,教者边讲解边示范撕纸和剪纸的过程,故事讲完,剪纸作品跃然于黑板上,学生看得入神,对剪纸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浓厚起来。他们充满兴致地欣赏南通剪纸艺术,从节日装饰、民间刺绣纹样、蓝印花布印版、节日民间灯彩美化等艺术形式体会南通剪纸的魅力,精确的分类让他们轻松地从欣赏中了解南通剪纸的创作形式及艺术手法。

在学生初步认识南通剪纸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南通剪纸的特殊艺术语言和元素符号,用提问激发学生剪纸的兴趣:“这些形状看上去并不复杂,可是它们都‘躲’在纸的中间,想试着来剪剪吗?”接着先示范,再请两个同学试着剪一剪,用相同的折法、不同的剪法剪几个图形。剪纸作品中能够简单辨认的半圆形、月牙形、钱币形、锯齿形等等形状,是南通剪纸特有的元素,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剪纸工艺的重要基石,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快速识别、尝试撕剪,逐步掌握这些元素在剪纸创作中的运用。

二、剪纸内容的儿童视野

剪纸艺术在早期的创造者是劳动人民,是人们表现生活、追求生活之美的一种方式,其艺术观念、造型意识、审美情趣,是随创作者的思想而发展的,直到剪刻纸艺术品的价值逐渐被人们认可之后,作品内容才出现了围绕社会需要而设计、制作的内容。剪纸的产生和流传与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常见的是过年要在雪白的窗纸上贴上红红的窗花,通过剪纸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传统的剪纸作品中,剪纸内容大多是劳动的场面,怎样将剪纸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低年级的学生易于接受呢?笔者设想了多个方案,最终选定了使用南通地方民谣和儿歌来充实剪纸内容。

课堂环节增加了让孩子们尽情用自己的地方语言说说或者唱唱家乡童谣的部分。学生们对于自己家乡的方言童谣有着特殊的情感,多数孩子是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童谣声中长大的,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童谣故事。通过在童谣故事中找寻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影子”,我让孩子们大胆地直接撕出人物、动物或物体的外形剪影,再用学到的技法剪出简单形状,把自己观察到的元素符号归纳表现出来。于是就有了下雨不愁的“大头”、水底世界的“鱼儿”、穿越高山的“火车”等素材,充满童谣趣味的剪纸内容就这样融入了课堂。

三、剪纸元素的体悟传承

我们可以把剪纸艺术的表达方式看作一种剪纸的独特语言,孩子们徒手撕出的拙朴外形,加上别具南通地方剪纸韵味的元素符号,就这样一步步进行细节的深入,撕、剪完成的形象经组合粘贴在一起,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童谣故事。让孩子们现场编一编说一说,对剪纸艺术的理解自然会逐渐深入。

剪纸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课堂上可以通过图片的介绍,让学生知道南通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人正在为之努力。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利用南通剪纸的艺术形式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学生在课堂上用撕纸加剪纸的组合,将剪纸的特有元素组合起来,完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剪纸童谣作品。他们享受着南通剪纸的艺术魅力,学习着南通剪纸元素的简单折剪方法,表现着儿童世界的生活和情感。

第4篇

关键词:纸艺;校本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3-0068-01

目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已逐渐成为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各学校也都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的美术课,又该如何去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呢?孩子对纸的需求及运用很多,巧妙告诉他们对纸的利用,从易得的纸材入手,变废为宝,巧手利用,很有必要。为此,我萌发了开设《纸艺》课程的想法,结合学校重视艺术教育及生态环境教育的优势,结合家长与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了一些符合儿童需求、能力和兴趣的内容,着手编写纸工艺教学校本教材。将“快乐纸吧”搬到课堂上,开设剪纸撕纸、拼贴画平面纸艺课,增加不同手法的半立体纸雕与浮雕以及立体纸艺课等。

一、选择有利用学生发挥想象的学习内容

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了了几种平面纸工:剪贴画、撕贴画、剪纸、折纸等。在纸艺制作中,我多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大胆想象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制作,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玩课,引导学生大胆的动手去创作,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废旧包装纸、宣传纸、画报纸等材料,运用画、剪、撕、贴等方法做成一幅幅风景、人物、动植物主题的美妙图画。如我安排学生制造的《美丽的风景》、《可爱的小蜗牛》、《汽车》、《水果的联想》等。

二、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艺术创作规律

这样可以举一反三,创作出多种多样的同类作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针对中年级学生教学《动物王国》时,从最有典型代表的“狮子”造型做起,引导学生掌握色卡纸卷筒的方法,学生制作好后,我又拿出一个卷筒的“小猴子的造型”,放在展台上展示分析其造型特征,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用卷筒的方法可以制作很多其他的动物造型,但具体到每个动物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学生掌握了这种用纸创作小动物造型的方法,创作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我又再创设情境,出示森林展板,让学生把做好的小动物放在展板上,学生的作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态各异,还有自己创作发明的小怪兽,可真成了动物王国。本课教材在我区美术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三、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创造

纸艺是一个手工形式,学生通过对一些现有工艺品的欣赏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各种纸材料及一些关于纸的废弃物进行模仿和再创造。如纸杯是一个截圆柱体,正看、侧看、反看,它的形状都不同,这就为它的重新组合造型创造了极大的空间,如所设计的纸杯小鱼、纸杯螃蟹、纸杯娃娃等都是采用同一材料,只是取材、造型、组合不同而已。我还让学生创作了以一次性纸盘制作的艺术小挂盘、纸盘不倒翁,以纸盒创造的城堡、动物等作品,这些纸艺作品在学校一经展出,深受师生喜爱和好评。

四、教给学生基本技法

纸艺制作技法很多,在众多的技法中,例如撕纸法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与偶然性,有自由发挥与创造的空间。用纸撕出来的画称做撕纸画,它是用各种纸张为材料,用拇指与食指紧握慢慢地将纸撕出毛边或不规则形状的纸形体,通过拼摆、组合、粘贴而构成的作品。我曾指导学生用撕纸画的形式创作了海底世界、小鸭子、自画像、小书签等有趣的内容。学生从不敢撕到大胆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教师的鼓励,如创作自画像时,我指导学生从小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接着先从脸型入手,通过将纸张对折大胆撕出自己的对称式脸型,这样学生只要撕一个类似的半圆形打开即可,有了脸型,发型与五官就可以抓住自己的特点大胆表现。

五、重视纸艺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们制作的剪贴画、撕纸画、剪纸作品、立体造型作品等均可用于美化墙面、装点生活;纸浮雕设计与贺卡制作相结合,可谓独树一帜;手提袋、票夹、帽子、服装等纸艺设计更是实用,在娱乐表演及日常生活中,可以大大发挥作用;将纸材设计成轻便的纸玩具,寓教于乐,开发智力,使人轻松愉悦。节日中,来到校园,那窗花、彩练、门帘、彩球、挂饰争相辉映,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祥和的气氛,也让孩子们越来越爱这门手工艺了。

六、纸工艺教学的现状与展望

第5篇

历史上的物质遗存虽然珍贵,但并不能完全担负起延续我们民族历史文叫的重任,传统文明的延续是由物质形式的遗存与非物质的因素来共同承续的。先生指出:“文化的物质设备本身并不是一种动力。单单物质设备,没有我们可称作精神的相配部分,是死的,是没有用的。”传统手工技艺等的非物质因素的价值正属于这种精神范畴。具体到传统手工技艺而言,其物质形式的遗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容易受人的重视和保护;但其非物质因素因具有活态流变性,所包含的“文化记忆”也就容易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被人忘记。所以,当我们精心保护一件传统工艺品时,也应该同时关注它所体现的特定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精神、情感、思维方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

当然,传统手工技艺的非物质因素作为活态的文化,因为受到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其自身形态的限制,必然会使它的社会存在基础日渐薄弱,最终面临消亡的危险,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对传统工艺非物质价值的继承和保护,更不能去人为地破坏它。我们只有保护或重新唤起这种非物质的“文化记忆”,才可能了解传统工艺的内涵,把握这种文化的整体意义,否则,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其中蕴含着的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血脉,这种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我们以剪纸为例。剪纸是劳动者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艺术样式,其历史与地域的跨度都相当大。在陕北的农村里有这样一种习俗,女孩子从四岁起就要跟随母亲学习剪窗花,承担起用剪纸来美化家庭生活、祈福驱邪的任务,妇女们以剪纸来寄托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靳之林认为,民间剪纸是“中华民族可视形象的民族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文化基因密码的传承”形态之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农耕文化中,男人主要以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妇女主要以剪刀从事艺术的传承”。可见,剪纸等传统手工技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节日风俗、人生礼仪和理想信仰等方方面面。因此,当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在精神层面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系时,它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就绝不是在工艺品商店中大量销售的剪纸工艺品可以承载和体现的了。

再如,中国古代的玉器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与其它材质的器具相比,它蕴含更高的价值观念。随着玉器制作技术日臻完善,其社会功能涵义得到深化,价值理念也得到了提升。后来,玉器演化成为统治阶级道德标准的物化形式――“礼”的化身。而在儒家文化中,玉温润、高洁、坚硬的特质又成了君子的象征,充当了最高道德标准的载体。因此,考古学家或工艺美术理论家在研究玉器时,一定不会把考古遗物或工艺、技术孤立起来研究,而是将其置于古代社会之中来综合考量,并深刻挖掘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非物质价值。

总体来说,传手工技艺的非物质价值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历史价值。传统手工技艺可以承载丰富而鲜活的历史,反映整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存状况,折射民族的集体心态和行为模式。为我们提供直观、形象、生动地认识历史的机会;第二,文化价值。传统手工技艺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表现,能映现出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第三,精神价值。传统手工技艺是民族生命力、精神的寄托,以及民族文化复兴和民族文化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之一。总之,传统手工技艺的作品既是某种技术的载体和物化形式,也体现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精神价值。

二、传统手工技艺的基本特点

1、历史传承性

从历史角度看,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主要是依靠世代相传而得以保留,一旦这种传承停止,也就意味着这种工艺的消亡。在民间,技艺的流传往往是靠口传心授,并且有很强的家族、地域和民族色彩,传承人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这种时代相传、一脉相承的延续性,不仅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佐证,更重要的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精神也以传承的方式活在这些传统手工技艺中。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它们也就等于保护了我们的历史文明和传统文明的完整和独立。例如,当我们把唐代古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西北农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时,就会发现,无论是题材、造型、制作工艺还是艺术风格都惊人地相似。千百年来工匠们一直延续着这种工艺,而孩子们也一代一代地玩着这样的玩具长大。人们只知道这种工艺是“老人们传下来的”,是有历史渊源的,是美的、善的、好的,所以也有责任传给下一代,即便讲不出它美在何处、好在哪里,也同样能感受其中凝聚的情感与精神。就这样,一代一代人的个体意识通过这一工艺传承与地域乃至整个民族的集体意识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而从小玩这些玩具的孩子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一种深入情感和精神的认同。

2、多元一体性

传统手工技艺都是在一定的地域产生的,与当地的人文、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态、宗教、信仰、生产水平和生活习惯等。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统一时间长、民族交流频繁、文化多元化的国度里,传统手工技艺跨地域和跨文化的横向传播就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例如,家具作为一种陈设工艺,与使用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三国时期胡床(马扎)及其制作工艺传入中原,继而发展成圆凳和方凳,逐渐改变了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也改变了中国人居室中以床和席位中心,家具低矮且没有固定位置的情况。这正是由于传统手工技艺跨地域、跨文化的传播所造成的,无形之中两个民族的思想观念通过一种工艺融合在了一起。再以年画为例,它是春节年俗文化的形象载体,在中国广为流传。明代中叶以后,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出现了成熟的风格流派,并最终形成了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和江苏苏州桃花坞等木版年画产地。虽然年画的制作技术和艺术特色不尽相同,但它们的题材、功用和基本艺术元素又是一致的,而且都传达百姓对于现实生活的期许和美好理想的追求,在这一点上它表现出一种民族的趋同性。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正因为如此,同一类传统手工技艺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地域或文化域内,在具备共性的同时,又会带有本区域的烙印。那么传统手工技艺的地域性和流变性恰恰说明了我们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而保护传统手工技艺也就等于保护了记录我们民族变迁、融合史的活化石,也是培养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

三、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中的关键问题

传统手工技艺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无形”性,看不见、摸不着,只能让我们去感受和领悟,这种特性为它的保护工作提出了难题。但从理论上讲,“有形”与“无形”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就像一枚 硬币的两面一样,相互依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物的保护达到保护“非物”的目的,即对传统手工技艺实施“有形化”的保护是我们可以采取的重要方式。但这样的保护究竟意味着什么,保护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能使传统手工技艺的非物质价值得到更好的延续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应该重点思考和探讨的。

其实,保护传统手工技艺也就是对其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的探索和研究,对传承人的扶植与保护,以及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弘扬等等,但最根本的保护目的是为了理解传统手工技艺存在的真正意义,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不竭的资源。为了确保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命力,在对其实施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两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性的保护

整体性保护是保护传统手工技艺的关键所在。无论哪种手工技艺,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产物,抛开了具体的环境,传统手工技艺便会消失。如果没有了整体保护,传统手工技艺就很可能会失去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如果人为地改变原有的人文环境,或是使传承人离开他所生存的文化空间,那么技艺也会变质,甚至因此失去原有的价值。例如,传统的祭祀活动中供奉的各种丧俗纸扎,像纸人、纸马、纸花轿等物品,无论造型、色彩都体现一种艺术性和审美性,但它们却是人们用来祭祀供奉各种神灵、先人的替代物,这种非物质的象征涵义只有在祭奉仪式的过程中,将它燃烧化为灰烬,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再如元宵节中的花灯、傩堂戏用的面具、清明时放飞的风筝等,它们既是一种静态的传统工艺,同时又具有动态的表现形式,如果仅仅将它们放置于博物馆的橱窗中是难以体味其内在涵义的,只有把它们放归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中去,才能探求出它们与人们生活的本质联系及它们内在的精神蕴涵,进而对它们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

2、可解读性的保护

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解读是对其有效保护的基础。从对一件传统工艺作品的欣赏中,我们不但可以辨识出它的历史年轮、演变规律,而且能够解读出它内在的精神蕴涵,也就是说,解读出该民族传统文化最深厚的根源,如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心理图式和价值观念等。例如,民间年画题材广泛,传达出的意念纯朴丰富,主要是通过寓意、谐音等象征手法来表达人们的不同愿望与期许,像“鹿鹤同春”、“如意加官”就有迎祥纳福、加官进禄的意思;像以童子和仕女为题材,内容为抱瓶、采莲、佛手、仙桃,表示子孙繁衍、福寿无边的涵义等。此外,由于传统手工技艺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还反映出特定民族的风俗习惯等。比如说,鲁北的传统泥塑中有一种祈求祝福用的泥娃娃,形象憨厚、天真、朴实,白白胖胖,惹人喜爱,这类泥娃娃常被放置在儿媳妇的房里。进一步探求,可以发现这是鲁北婚俗中的一种现象。在当地秋收过后,乡间的人们便开始走访亲友,提亲说媒,在腊月前后多有打发闺女、娶媳妇、办喜事的人家,这是农家人的大事,农家人盼望在来年新春新生命开始的季节里,这个可爱的泥娃娃,能够变成一个有生命的真娃娃。在这个祈求新生命降世的过程中,给农家人带来的是对美满幸福的真实的希望。这种隐含在“泥娃娃”中的民俗心理,已经久久地烙在农家人的心坎上,一代一代,约定俗成。

可见,传统手工技艺及其作品承续着各民族社会生活、思想风貌、审美情趣等极为广泛的内容,所以我们不但要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形式,更要解读它的内容,从中汲取精华,这样,我们所继承和保护的传统手工技艺才不会丧失其真正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随着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这种以非物质形式承载的文化记忆更容易被我们忽略和忘却。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整体性和可解读性的保护,使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体现人类生产、生活、思维的一种方式,才能使我们在守护人类自身的精神家园,以及创造新的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永远葆有深厚的文化资源。

注释:

[1]:《文化的物质面与精神面》,《论文化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年。

[2]参见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3]同上。

[4]靳之林:《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与发展》,见《关注母亲河》,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5]同上。

第6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1.创设学生学习环境

(1)学习空间(愉悦情境)。美术教学中,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和谐、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让他们保持学习兴趣,坚持执着的探索精神。教学内容不能只是浮光掠影,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2)探索空间(问题情境)。古人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个“疑”是很多学生知识的断层、能力的短板点和思维的空白面,需要教师提示引导才能发现,因为学生的发散思维还未形成。比如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发现、讨论、认识问题――①工艺粘贴画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②国画与油画的区别有哪些方面?③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好在哪里?④元旦到了,如何布置具有新年气象的教室?质疑和解答使学生的创作思维活跃,艺术想象力提升。也可以不断修正他们的审美定势,完善他们对美的感受和评价,提高他们自身的美术涵养。

(3)合作空间(合作探究)。教师提供给学生需要合作的课业项目,引导他们进行创设,让他们自主讨论和决定设计稿件、制作材料与制作步骤、小组合作对象与人数。合作方式有固定组合、随意组合、随缘组合等。合作时间上可分为长期合作(练习或制作过程,最长可达2节课)与短期合作(教学中某一环节的短暂合作,如讨论、谈话、制作)。合作人数,可根据教材内容及作业量大小决定,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真正成为美术文化学习的主人。

2.激发和维护学生兴趣

(1)紧扣需要,学有所得。需要是行为的内驱力和动机。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直接推动他们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贺卡制作、剪纸工艺、粘贴画制作、插花艺术、国画小写意、漫画集锦等,然后再教导他们去学习包装设计,如礼品包装、花卉包装等。学生面对如此实用性强的课业,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些教育正好满足了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对情感的强烈需求。

(2)转化情感,联系生活。美术教学应教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美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深刻领悟美术的价值与作用。例如,学习色彩基础知识,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服装色彩的搭配,居室色调的布置,头饰、胸针色彩与衣服色彩的最佳配置,插花及礼品包装颜色的配合;学习标志设计,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存在的标志图像,明白标志图像的不同含义与运用方法;学习纸质工艺、立体折纸,制作各种生活工艺品或建筑模型,引发他们解析、领悟立体造型的结构原理;学习剪纸,让他们明白剪纸在民俗文化中的意义作用。把目的和结果直接引申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对美术保持情感需要,自然而然产生持久的兴趣,也就自然自觉地把美术学习与生存、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3.强调个性创作,培养创新意识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美术也是贵在创新,创造是美术的生命。把想象变为物象现实,是创造;把心像通过绘画和制作得以呈现给世人,也是创造;把客观景物转化为艺术形象,更是创造。凡是经过人们艺术加工创造的产物,都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美术创作具有情意性和心像自由表达性,美术创作忌讳模式统一,美术创作要打破原有模式禁锢,要在广阔自由的思维空间里翱翔。真正的美术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最大限度地使其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最后,我想说的是,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入了解我们的学生,甚至深刻剖析我们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学生一起灵活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我们就将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我们的学生也就会与新课程一起蓬勃发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到位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了,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美术这种重要的艺术文化,就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得到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 要:民间工艺美术是以城乡间广大的劳动人民为主体而自发的业余创造的,供自己欣赏和使用的造型、实用的民间艺术。自从它诞生以来就依附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民众民俗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内在的含意还是外在的艺术造型都和民间社会的世界观、审美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映着我国传统文化中以为人本的传统精神。然而随着我们生活模式的改变,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日益的进入了尴尬的境地,面对这种发展困境我们急需思考一些有效的措施保护我国这些传统的文化瑰宝。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民俗生活;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1-0000-01

民间工艺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最早开始于原始人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从古至今,民间工艺美术都与民众的民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琳琅满目的山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这使得古老的民间工艺美术相形见绌,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艺术,唤醒民众的传统的文化记忆, 它产生于我们对生活就要将其回归到生活中,赋予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具生命力。

一、 民间工艺美术与民俗生活溯源

民间工艺美术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最初产生于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它取材于自然界的竹木泥土麻丝等材料,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石器、陶器、项链等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工艺美术的最初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工艺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早期的民间工艺美术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绣帐帘、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

在过去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量的用于人们民俗活动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肤浅,人们便把抵御灾害消灾纳福的美好愿望寄托于神灵身上,因而他们从追求美好的愿望出发,把某些事物视为吉祥物而加以信仰崇拜。比如,新房中粘贴的喜花,被子上绣有“锦鸡戏莲花”“鸽鹅探莲花”“鱼戏莲花”等带有隐喻图案的喜被,代表了对新郎新娘的祝福,和希望传宗接代的愿望。在传统节日中,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品更是必不可少,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如意、麟麒、百鸟、梅雀、梅兰竹菊、福禄寿、八仙等吉祥图案为对象的彩绣;平安吉祥为主题的贴纸对联等,既烘托的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加表达了民众祈福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期望。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品不仅仅使我们传统生活的文化记忆,至今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

相对于正统文化中上层的、主流的艺术,民间工艺美术以城乡间广大的劳动人民为主体而自发的业余创造的,供自己欣赏和使用的造型、实用的民间艺术。由于外部环境和民间工艺美术自身发展的局限,使其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商品经济市场化,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使得传统的随性的创作特色被改变,同时这也正在改变着其传承的单一的家族式的方式,受人们喜欢的作品被大量的复制,也使传统的民间工艺渐渐失去了本身的文化内涵。第二、传承人的缺失。过去的民间工艺都是家族式的传承手段、穿内不传外,这使得许多宝贵的民间工艺面临着消亡失传得的困境。第三、民间工艺往往是创作者们处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供自己欣赏和娱乐,这种工艺没有被职业化而给工艺家们带来收入,因此很多民间工艺大师被生活所迫而放弃这种工艺的创作,很多优秀的工艺面临的失传的困境。

针对这些困境我们急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我国的这项传统的文化瑰宝。首先,政府方面要注意重视和保护珍贵的民间美术品,加大在这方面的投资,让其能够进入博物馆或者研究部门。在各地方投资建立地方性的博物馆,对本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轨迹进行系统梳理、挖掘,记载和整理,通过互联网建立民间工艺美术资料数据库等,唤醒人们对这种传统文化的记忆。其次,对民间艺术家也要采取鼓励的态度。首先政府要保证艺术家们的基本生活来源,发放特殊生活补贴,或者特殊奖励等方式让艺术家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同时要挖掘民间有创作潜力的传承人,使作品其能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继续发展。第三、民间工艺美术家应该在实践中寻找其新的生命力。过去的传统工艺美术是在人们的劳动中创造的,作品中含有丰富的生活气息,这是传统工艺美术能攻生存发展的根基。现代的工艺美术必须牢牢立足这个根基的同时结合当今的现代性元素,使得作品能被更多的人接受。 最后,我们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要提高对这种民俗保护的自觉性,更多的关注我国传统的文化。可以在休闲地时间学习一下简单的民间工艺的制作方法,让这种传统的娱乐手段重新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

三、民间工艺美术在当下的发展的一些思考

民间工艺美术是我们民俗生活的有力的载体,民俗信仰和寓意都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民间工艺来表现的,通过这种艺术品的流传,将许多古老到民间信仰、 民间理念、民间情感传承至今。因此说民间工艺美术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它们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依存关系,它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有着的作用。因此在当今环境下更好的发展民警工艺美术事业要牢牢的抓住其文化根基,丰富工艺品的文化内涵。

以民间剪纸为例,每年春节“福”字都很热销,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这种贴“福”字的习俗客观上大大带动了剪纸的发展,平日冷淡的剪纸工艺也红火了起来。各式各样“福”字的热销,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间剪纸大师的创作力,还有的家庭中老人有手艺的是自己剪“福”字、写对联,这样更加体现了为自己家庭祈福的意味。翻看我国的历史,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其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为了更充分的体现这种祝愿,后来更是将“福”字到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由此可见,我国的民间工艺本的发展首先要注重其民族性,这是发展文化的必须先决条件,充分挖掘民间工艺美术的民族品格。我们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做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使其具有民族色彩的实用价值。我们不能将其仅仅作为博物馆中的活化石来保护,更多地要注入他新的寄托人们思想感情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凝聚人们生活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 民间工艺的路该怎样走?[N]. 光明日报,2003,(2003-11-05)

[2] 晏国政,刘翔霄. 老手艺如何融入新市场[N]. 中国质量报,2009,(2009-12-04)

[3] 秦德胜,陈超超. 建设民间工艺一条街 成立民间工艺博物馆[N]. 绍兴日报,2010,(2010-02-26)

第8篇

Abstract: The paper-cut is stems from our country ordinary working people leisure creation the artistic culture. It threads up the daily life, manifests masses' pursue to yearn for, refraction ordinary populace's energetic demand. Take the embodiment as the limit, the pursue exaggeration takes the form of the technique, shows the entertainer innermost feelings to think, is on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reasures.

关键词:剪纸艺术精神需求传统文化

key words: Paper-cut artenergetic demandtraditional culture

剪纸在中国是最为广泛流传的民间传统修饰工艺之一,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然而因为其取材简单、成本低廉、效果立见、受众面广而受到普遍欢迎;又因为它非常适合一般妇女在闲暇时打磨时间,作品可作实用物,也可以用作装潢装饰。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艺术,甚至还形成了不同地域的风格流派。剪纸艺术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也反射着社会的深层心理,可以说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工艺之一,其取材、用途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折射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民间剪纸艺术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精神世界需求而进行的创作,并且是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而得以流传的文化。它诞生在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土壤中,没有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约束,反射了人类文化艺术最根本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信念,有别具一格的艺术价值和生活情趣。民间剪纸艺术不受自然界固有物体外形的约束,并不简单停留在外表的模拟上,用抽象易懂的形式在平面上表现出来。在追求造型的整体性的同时,又对不同时间中的不同景象进行描绘,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独具匠心以及力求完满的渴望。根据考古,剪纸艺术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要早几百年。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有它自身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西汉时代(公元前六世纪),在此之前人们是用薄片材料,然后通过镂空雕刻等技艺方法制作工艺品。到了战国时期开始用皮革镂花。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 ,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艺术的诞生,发展与普及。随着宋代造纸业日趋成熟,纸张的种类日益繁多,为剪纸的普及奠定了条件。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走向成熟并慢慢达到鼎盛时期。剪纸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宗教仪式,装潢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方面面。剪纸艺术是种镂空艺术也是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轻盈、空灵、抽象的享受。其载体亦具有多样性,可以是纸张、金银箔,甚至树皮、皮革以及布料等材质。

剪纸采用的是手工操作而非机械工作,通常有两种方法:用剪刀剪和用刀剪。顾名思义,用剪刀剪是凭借剪刀,分别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 张)剪纸粘贴在一起,然后再用更为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处理。用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叠成数层,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合体上,然后用小刀逐步刻划。采取刀剪的艺人一般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把纸加工成所需要的图案。与用剪刀比较,用刀剪的优点是一次创作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剪纸的样式大概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又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剪纸通常表现为题材的寓意,于是可以根据寓意来分类,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剪纸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有着自己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只有明白了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中蕴涵的特殊语言,才能从根本上了解中国传统剪纸文化艺术。剪纸艺术的历史悠久,取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剪纸题材和内容被归为以下几方面:借物喻意――剪纸艺术作品中常以动物、植物等形象表达特定的含义。例如,在中国龙代表了权利和威望,但在剪纸艺术中龙常与凤结合构图,国人喜欢用“龙凤呈祥”来表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又“鱼跃龙门”代表着更上一层楼,自身有了飞跃、前途一片光明。在需要表达延年益寿的意思时,常会借用松柏、仙鹤、寿桃、等图文。在传统剪纸艺术作品中常用以下植物、动物、器具等借物喻意。首先是谐音取意。即用相同或相近发音来寓意吉祥。最具代表性的是“连年有余”,剪莲花和鱼(莲谐音连,鱼谐音余)。“喜上眉梢”。剪喜鹊和梅花(梅谐音眉)。然后是专题示意,传统剪纸艺术在创作上喜欢将符号、谐音等寓意结合在一起以表达不一样的主题思想。表现顺利的主题:如龙凤呈祥、大吉大利、喜鹊登梅、鱼跃龙门、五子登科、山羊开泰、一帆风顺、四季平安等等。剪纸被艺术界称为高格调的情感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剪纸艺术被称为情感艺术,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彩,剪纸艺人们心中的喜怒哀乐通过他们的作品宣泄出来,剪纸艺人们在创作时,一般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印象再配合想象,结合自身对于生活和生产的感受来完成作品的,就好像跳过了绘画的“临摹”,剪出的是自己心中所想,抒发的是真感情,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人的天性与人性是相关联的,所以可以达到统一,这种思想熔铸了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融入在剪纸艺术品中,就是剪纸人“心里想的”,注重表现抒感和理想的信念。它和西方的写实不同,也区别于中国画的写意,不能说逼真,也不是彻底的抽象。剪到跟着思想走,剪出的人的想法,也就是所谓的“意象”。它比中国画的写意更大胆、浪漫,带有更丰富的感彩。在精神上,让人和自然界的万物相互交融,从而得到升华和净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人合一”一说,即是承认人的真实存在,也不否认在进入精神绝对自由境界可能性的生命存在,不受世俗的束缚、超越了伦理规范约束的意境中,民间剪纸艺术家把自己的情感大胆书写到了她们想念渴望的形象中,把没有真实经历过的神话传说也兑现为美好可观的艺术形象,这些作品都明显被赋予了感情。民间剪纸艺术能从得失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带着人本身强烈的情感,创作出无数关于自由、关于美丽的艺术作品,它的题材之广泛、内容之多彩,令人震撼,并散发着璀璨的文化之光。

于是说,从剪纸艺术的长远发展角度上来说,我们应该立足于现代先进的认知水平上,从现代科学与哲学交互的新成就中去探寻剪纸艺术与情感表达相关联的东西,让剪纸艺术在当代开出更娇艳的花朵,结出更厚实的硕果。

第9篇

21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同时,文化文明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更。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民族的前进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文明来推动,现如今人们在追求物质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珍贵的文化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见证了人类思想的进步,是民间文化的积淀。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失和破坏日益严重,推进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指的是“被各社区、群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内容主要包括:(1)口头传统;(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遗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寄托和传承在人们心灵中的东西,它是世代辛勤智慧的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任何一种非遗都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代表了不同地域群落的文化和精神本质。非遗的传承是强调传统文化精神内质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语言、文字、舞蹈、音乐、风俗民俗及其对应的生产方式和工艺品,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等文化内容及表现形式来实现。

二、江西省丰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和保护意义

(一)丰城市非遗概况

丰城市位于江西的中部,有大约1800多年的历史。丰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世展传承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和特色浓郁的非遗承载了民间古老的文化记忆,同时也展示了丰城市传统文化的特色,截至2016年8月,丰城市已有11项省级及以上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9项,还有市级项目100余项。以下谨重点介绍省级以上项目。

1.丰城岳家狮。丰城岳家狮名列江西省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岳家狮起源于宋代,延续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是为纪念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而创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它把岳飞阵法、书法、武学巧妙地透过民间舞狮来展示,体现岳派武艺的威、雄、险文武兼备的特征和“还我河山”的豪迈气概。

2.丰城花钗锣鼓。丰城花钗锣鼓名列江西省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录,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丰城花钗锣鼓萌芽于明代,正式形成于清朝,迄今已有近400年的v史。几乎村村都有,全市流传极广。凡民间婚丧嫁娶、传统节日、拜佛敬神等民俗活动,均有花钗锣鼓表演助兴,这已成为百姓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活动。

3.丰城剑的传说。丰城剑的传说名列江西省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录。始于西晋永平元年,丰城剑由龙泉、太阿宝剑组成,铸于浙江德清莫干山,发掘于江西丰城荣塘墟,后又丢失于河南和福建。经过口头传说和文字整理,在丰城形成了一整套极富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的民间故事。

4.丰城梅烛。丰城梅烛俗称板凳龙,起源于唐朝贞观年间,名列江西省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录。相传,唐代贞观盛世,丰城大旱,为拯救苍生偷降雨的“露龙”因此触犯天条被斩。民众为了纪念露龙,在每年正月十三举行声势浩大的“梅烛”活动,历时千年传承至今。

5.丰城挂联剪纸。丰城挂联剪纸工艺始于宋代,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入选江西省第三批非遗保护名录。它最初的表现形式以“挂联”为主,把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文字用正红色纸剪、刻,以横幅形式悬贴在大门横梁上。它是以传统手工技艺创造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民间美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价值。

6.丰城市冻米糖制作技艺。丰城市冻米糖俗称“江南小切”,以其“洁白如雪、香脆酥甜、落口消融”的独特风味闻名天下,被列入省第三批非遗保护名录。据记载,丰城冻米糖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乾隆下江南时品尝后大加赞誉,此后成为皇室贡品,成为久负盛名的江西地方特产,享有江西“四大名点”之一的美称。

7.丰城谌母医药疗法。丰城谌母医药疗法源于丰城市罗山谌母行宫,名列江西省第三批非遗保护名录。谌母医药疗法即“谌母药签方与传统中医刮痧疗法”,是以舒筋疏通经络的理论和方法治疗病痛和肢麻,而穴位的刮痧和经络的拍打在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使人体更好更快地吸收药物,是宗教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8.丰城许真君传说。许逊,字敬之,是我国历史上继大禹之后的又一位治水英雄,传说他曾镇蛟斩蛇,为民除害,道法高深,民间奉为“普天福主”、“许仙真君”。在他多年的治水活动中,丰城市其治水主要区域,因而在丰城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和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许真君传说名列第三批江西省非遗名录。

9.丰城木雕。丰城市是著名的木雕之乡,据可考资料,丰城木雕源起洪州窑商代制陶期,最初是为了打造和雕刻制陶模具纹饰,逐渐产生了木雕工艺。丰城木雕具有历史悠久、工艺繁多,题材丰富、做工精美、匠心独具等特色,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遗名录。

10.丰城社火。丰城社火是丰城河西地区的传统民俗。“社火”历史悠久,起源于人们对菩萨和历朝文臣武将的祭祀活动,从宋代起至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社火”民俗文化。丰城社火是丰城各城乡流传甚久、规模最大的祭祀活动,列入江西省第四批非遗名录。

11.丰城洪州窑碗泥岭制陶技艺。洪州窑是唐代六大民窑之一,烧制历史800余年,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碗泥岭是洪州窑唯一依旧在生产的重要窑址,该窑址完整地保留了洪州窑的柴烧龙窑和老作坊及古陶制作工艺,被誉为洪州窑的“活化石”,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非遗名录。

(二)丰城市非遗保护的意义

非遗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具有重要价值。保护和利用好非遗关系到文化传承、精神维护、和谐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的维护,也关系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丰城非遗的调研与勘察,了解到许许多多珍贵的非遗正在消逝、遗失,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第一,非遗是历史传统传承下来的珍贵资源,不仅仅展现出了文化具有的多样性,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更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对于丰城市来说,文化多样性对城市的发展和各地区的社会安定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非遗承载着城市发展历史,是历史见证。每一个传统文化都具有历史认识价值,给当代人们以启迪。非遗的活态传承能展现和延续其历史价值。

第三,非遗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和科学创新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城市非遗的保护,不仅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和认识历史的需要,也是创建的需要。

第四,非遗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民族间、国际间的感情的维系起着一条纽带的作用,让人们更加和谐更加团结,需要我们共同去传承和保护。非遗保护在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江西省丰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不足

(一)政府的重视度不够

对非遗的重要性,政府已有初步认识并采取了一定措施给予保护,但重视度不够,表现出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的弊端。丰城市政府的对非遗的普查工作不够全面,由于时代变迁及自身特点等因素,有些非z淡出人们视野,甚至无人知晓,逐渐消失,需要做好普查工作,确保非遗不被流失。政府对非遗的保护力度和投入不够,保护思路、人员配备、资金支持及政策法规等方面不够系统和完善。

(二)非遗研究与保护专门人才缺乏

丰城市非遗是民间文化,传统民俗居多,大都分布在乡镇村间。而到乡镇村基层就业的文化艺术专业人员很少,导致基层专业人员匮乏,不仅不利于普查,也不利于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且,非遗的活态传承是以人为核心,丰城市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匮乏,多缺乏系统组织,自发性和自由无序发展的居多,这也不利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三)政策法规不完善

非遗保护的基础是立法,在当前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遗法》的框架下,丰城市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有了法律保障,建立保护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责任人可以依法处理,利用法律保障和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群众的认知度及认知层次较低

非遗主要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但受文化生态环境的约束,大多数非遗缺乏经常性长期性的展示平台,受众群体越来越小,生存空间萎缩。群众的认知度低,认知层次也有限,目前丰城市非遗在中老年人中间还有一定影响,而年轻一代缺乏对其的了解及兴趣,保护传承的主动性积极性缺乏。

四、江西省丰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建议

(一)立法保护,是非遗保护的根本保证

法律保障是非遗保护的根本性保护。2011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遗法》,并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层级制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非遗加以有效保护。丰城市应在法律框架下,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明确保护标准、目标管理,建立完善相应的非遗保护机构,全面、科学、规范、有序地推进落实非遗的保护工作。

(二)加大财政投入,是非遗保护的基本保障

非遗的保护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国家对非遗的保护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面对全国各省市地方大量的非遗,国家财政支持力度有限。丰城市应继续加大投入,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同时对使用情况检查监督;并设立丰城市非遗保护基金,尽量争取社会广泛支持,多渠道多方式募集资金;还应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除行政手段外,依靠市场化手段,借助民资,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非遗的研究、保护与开发。

(三)加强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人是核心要素。要加强宣传工作,利用各类媒体向公众传媒普及保护知识,提高各界的保护意识和主动性,使保护非遗的观念深入人心。培养年轻一代对非遗的认识和兴趣,鼓励年轻人参与保护工作,为非遗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选择非遗项目,例如岳家狮、制陶和剪纸等进驻中小学第二课堂,开设兴趣班,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又能普及非遗知识。有关部门应该加大非遗博物馆、展馆的建设,搭建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平台和窗口。

(四)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村)

第10篇

一、民间符号、地域民俗、人文风情的生动演绎

中国是多民族聚集的国家,得益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滋养,各民族、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别具特色,地域性构成民族区域的文化标志,塑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性格,代表着人们的生活习尚,体现出浓郁的民俗色彩和地域风情。如陕北剪纸,东北皮影、蛋雕,徽州三雕,河南的年画,唐卡等,④透过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人们可以窥探到不同民族、区域的民间礼仪、民俗风情、审美情趣。内容丰满形式多样,原汁原味的自然流露,随性而质朴的表现风格,具有感人的力量,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和乡土情结。在海纳百川中汇入华夏文明的源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北方的画家,应着眼于北方的人文景观地域特色,在我国北方,流人文化、鹤文化、冰雪文化、工业文化包含着东北特有的生态文化资源,是历史发展的人文印记,“鹤”被誉为神鸟,生态鸟、吉祥鸟,它以形态之美、色彩之美、声韵之美而著称。它的姿态优雅、本色天然,在芦荻雁荡生生不息,群鹤翔舞蔚为壮观。鹤已成为北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养分。白山黑水的冰雪世界孕育了北大荒版画,冰雪文化构成东北最具品牌的旅游产业,演绎为城市的文化气质。纪念册、旅游工艺品、摄影、雕塑、浮雕、壁画等,作为公共空间艺术从题材到形式是城市文化的标志和符号。北方的画家应更加关注北方的地域民俗中典型化的原始生态,地域性的民族、民间艺术独有的人文风情。北方,沼泽湖泊、沃野千里,南方多石林舟桥,湖畔观荷柳暗花明,北方多森林平原,白山黑水冬花雪韵。北方的桦树皮制作的工艺品以天然本色、自然肌理与精美手工艺巧妙结合,尽显天然气象,北方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田园渔猎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天地和谐共生。驯鹿、帐篷、雪橇,不惧寒酷的生活,就是他们与世相处的存在方式。他们使用的弓箭,取自天然,造型精美,手工技艺精湛,以兽皮自作服饰,传统饰品、一派天然本色。达斡尔人的服饰图案精美、巧夺天工,刺绣结合装饰工艺,装饰纹样体现了民族的传统寓意。这些都是历史和文化的宝藏,也是创作的重要素材,各种精湛的技艺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创意在民间散发出异样的光彩,作为艺术家要看到生活的地方,那些即将被人淡忘的地方,那些渐行渐远的风景。自然本身并非艺术,但真正的艺术来自于生命体验,离不开我们的精神家园。在我国南方,民间工艺特色浓郁,例如石雕、砖雕、浮雕,其根基发源于民间,虽然形式朴素却极富创造智慧和工艺之美。徽州文化沧桑的历史风貌,在寻常巷陌中所散发出的人文气息,蕴藏在雕梁画栋之间,引发无限的思古幽情。木雕、石雕、砖雕堪称三绝,徽州三雕早已名扬天下。传统的建筑雕刻装饰,从结构上重视牢固与美学协调统一,饰以雕刻的地方极为讲究,形象与色彩皆自然得体入理入微,常以材料本色别具匠心。木雕上的松石、云泉与奇花异草、来自民间的传统,就是徽州典型地域形象。徽州文化具有程式化、符号化的美学特征。浓郁的徽派建筑在造型上别具特色,融化在整体环境之中,白墙青瓦、古朴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历经工匠打磨雕琢更为华美典雅,身临其境,令人留连忘返。三分精美,七分儒雅的古旧浮雕,构筑成立体的景观空间,令人感叹!徽州民居依山傍水,风水布局、修竹茂林、相互掩映,从自然天成的环境到人工配置的山水林木,总是和建筑雕刻浑然一体自成格调,民居的前庭后院饰以庭园植物、花草,粉墙以砖雕,石雕、花窗为装饰,石砖铺地,曲径通幽。马头墙绵延起伏,错落有致、形式独特巧夺天工,使建筑、山水、花木相得益彰,宛若诗意的田园,显示出园林化的格调,达到了建筑功能与审美的和谐统一。浓郁的地域的民俗风情,也是木雕中题材内容的来源,即便是人物为主的木雕,其衬景,也是从徽州园林中摄取精华,汲取了山区古老村落独有的灵秀气韵。徽派建筑成就令世人瞩目,雕梁、斗拱、门廊、窗棂、均以平雕、浮雕、镂雕作装饰,恢弘而大气。内容多以花鸟虫鱼为题材,或以戏文故事借物喻人。祥兽蠢蠢欲动,方寸之间寄托着达官仕子踌躇满志的情怀抱负。其中狮子象征飞黄腾达、鱼和莲花寓意连年有余。成串的葡萄代表子孙繁盛。枕和蝙蝠象征着四季吉祥。徽派建筑门楼多以水磨青砖、石雕青瓦装饰,造型别致酷似汉字的商字。民居多以木结构为主,天井书斋、内堂高大,门窗为镂空雕刻,工艺繁复精巧。早年内院串通,据说可以穿堂入户雨不湿杉。小溪沿山脚由东而西、弥漫着青灰色调,红灯高挂、古韵犹存,极为赏心悦目。邻里旅人谈古说今,伴着四溢的茶香、挑夫的木履,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令人回到历史的深处……流连于古镇西递,可谓移步换景。胡氏宗族营造的邸宅家院、古道民风,虽历经风雨洗尽浮华,却更显历史悠久,古朴典雅。这里曾孕育了无数饱学之士、文人墨客。在茶楼面铺,绵延伸展、高低错落的古老村落中,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明德园、流水人家、胡氏宗祠、应福堂、老屋子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徽派建筑白墙青瓦、檐角飞翘、处处独具匠心。徽派经典结构样式其实都源自于民间艺人的杰出智慧与发明创造。

二、民间艺术的的精神世界

宗教与世俗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宗教源自于古老的民间传统和精神信仰。各民族生活习俗与各不相同,但宗教情结,却深入民间,衍生为各种文化形态。以对神灵的尊崇与供奉、祈愿,获得神灵的保佑庇护,在民间建有大量庙宇、传播教义、朝圣祭祀表达民间信仰等。民间艺术中的宗教形式,目的是为宗教服务的。民间艺术并非宗教艺术,但二者又有着内在的联系。民间艺术中有众多的题材内容与宗教有关。佛教故事内容大量留载于世,包括建筑、祠庙、浮雕、宗教题材的民间壁画、建筑墙饰和工艺品,描绘出超脱世俗的天庭境界,反映了民间对宗教的神圣敬畏。自唐宋到明清,敦煌、龙门、永乐宫、法海寺等代表作,都体现出宗教对世俗生活的巨大影响,也寄托着民间文化中的“宗教情结”。中国的传统壁画的宗教内容主要是表现佛祖的修行历程、佛法记述的本生故事,天庭世界的芸芸众生,使人沉迷于想象的世界获得超脱,令信仰者顿生修行信念。风格上往往气势宏大、富丽堂皇、色彩华美、画工精湛。据学者研究考证:敦煌壁画乐舞包括天乐和俗乐。天乐寄托对天国的幻象,展示出佛教世界的繁华,俗乐表现了世俗世界的欢场,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实际上,宗教作为统治者的精神工具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但作为文化传统,在各种形态的民间艺术中也传播“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因此在世俗社会影响深远。最丰富的想象都来自于民间。历代的工匠、画师以想象和智慧为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早已突破了民间画工与艺术家的界限。建筑是造型与结构的艺术形式,门庭寺院在民间的广泛设立,作为面向社会开放的场所,为信仰者提供了求神纳福的场所,营造出浓厚的宗教气氛。建筑构件的铺排组合、美化装饰,屋檐斗拱、瓦当门楼、匾额砖雕、风水布局、院中其他雕刻装饰等都有特别的讲究。民间艺术的祭祀供奉与民间宗教有关的装饰艺术,如各类神像、祖先像、祭祀物品。它们往往按照传统的规范样式进行创作,在人物的造像、比例设色、装饰配置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法度规范。在民间各类神像家喻户晓,民间艺术中的宗教题材,所表现内容除了佛教、道教外,也包含了流传民间的原始宗教、他们或来自于图腾崇拜、祖先信仰,或是历史故事、人物传说、神话名录的经典传奇,又结合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内容极为丰富,天地神灵与人生活有关的神祇在民间广为祭奠。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时民间艺术也出离宗教藩篱、转向世俗化,强调实用功能装饰效果与审美效果。它所呈现的,是一个充满浪漫想象、世俗趣味的文化精神世界。

三、解读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象征性、隐喻性、装饰性

在理论总结、梳理后我们发现: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植根于情感,生长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观念决定形态,艺术作为精神世界的支撑,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立场中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伦理观念持续发展,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体现出和谐、圆满、丰收、吉祥的精神气象。深入到汉族吉祥文化印记中。在持续的演绎发展中,编结了文化根脉发育生长的基因。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凭空而来。民间的各种造型元素都有发源的根脉,可谓意味深远,从普遍意义上,龙被喻为告天命者,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象征,汉文化的精神图腾。龙凤呈祥代表天地之间阴阳调和,每逢年节,舞龙、舞狮成为汉族独特的人文景观。饕餮被喻为神界的主宰,来自于兽首纹样的复合变异,象征统治者的威严,在商代是权贵与身份的象征。这类复合纹样在青铜器上的尊、鼎、爵等器物上绽放异彩,表达了庄严、狞厉之美。石狮被誉为神兽,狮的造型庄重威严且成双成对,作为宫廷宅院的重要装饰,昂然肃立驱邪镇宅。莲花与佛教故事紧密相连,民间信奉佛祖、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成为民间世俗化的精神信仰。花鸟虫鱼、装饰手法蕴涵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再饰以彩漆做旧更加天然古朴。鸟和鱼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鱼在各种艺术与题材中都是民间热衷的主题,鱼的造型被民间艺人表现得情态跃动、生趣盎然,早已深入人心。这些技艺传承的传奇故事,不断演绎变幻,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成为研究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来自民间百姓的平实生活图卷,也是历代艺术家们关注的题材,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参照和图式信息。这些元素带有浓郁的神秘色彩和精神象征以及文化符号特有的内涵。这些平淡事物衍生的图示语言,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的灵感和启示,对今天的艺术创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民间艺术蕴涵文化思想,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普世价值观,充满人文关怀,是一部图像学的百科全书。

四、保护与发掘———关于复兴民族、民间文化的思考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代表人类和宇宙的存在对话的方式。传统文化,视天地、自然为同一的系统,涵盖了宇宙的本源,阴阳互调则万物循环。大千万物,为艺术的视觉联想提供了无限可能。民间元素中的金、木、水、火、土,宇宙的日、月、星、宿。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花草植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象性。此外,均衡对称法则,四平八稳的布局,散点自由复合的组合形式,线性结构的美学特征,都是我们民族独有的,与西方有很大差异。民间艺术在内容上,往往贴近于现实生活,更加直觉、保持着清新、隽永、朴素的风格。著名壁画家张道一称其为“原发性”。这种生动质朴的原发性,反映出民间对情感、审美与普世价值的追求,对生活与劳动的赞美,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岁月和历史。人类创造的智慧在民间得以发扬光大。考察民间艺术的图式语言,背后蕴藏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精神要素,民间艺术既富于动人的生活情趣,又凝结着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同样的题材、同样的造型,通过剪纸、陶塑、泥塑、刺绣、布贴、染织等工艺独特形态各异的表达方式,获得了不同的审美感受。斑驳的艺术手法涵盖了民间艺术的各种形式语言,为我们广泛的参照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民间艺术秀外慧中、兼收并蓄,在造型元素、形式符号、艺术手法与上层文化一直存在着潜移默化的生动联系,世俗与上层之间相互契合,促成了彼此的交流与融合。在漫长的演进中,形成浩瀚的文化遗产,深刻影响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从古至今,很多的艺术大家都曾得益于民间艺术的丰厚滋养。齐白石、黄宾虹、吴冠中等大师都曾植根于民间艺术土壤。从中汲取营养,提炼造型新意。基于传统文化的广袤资源、厚重积累,民间艺术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纵观民间艺术素材,可谓洋洋大观,生长于民间也应该在民间得以发扬传承。在我们的创作中,要充分借鉴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各种传统文化元素,在结构样式的设计中表达民族精神、满足民族审美习俗和情感需要。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需要深入挖掘的东西,但常被我们忽视,如最早考察敦煌、莫高窟遗迹的是西方学者。我们的民间剪纸工艺也受到世界的关注,仅就图案来看,中国的纹样就是一部文化史,从大自然的各种形态、植物的叶脉、动物的变形中可见先民们丰富的想象和智慧的结晶。象形文字、甲骨文、铭文、彩陶、青铜器、玉器,都以精美的纹样作为装饰。太阳纹、云尾纹、饕餮纹、龙纹、鱼纹、蛙纹等构成了古代器物独特的经典纹饰图谱,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杰出贡献。文化的演进必然有其历史渊源,是古人从自然生活的观察中提炼而成,经过长期发育演变,成为具有审美寓意的“程式化”符号并延续至今。即使是科技时代、信息时代也无法打磨其光彩。这些应引发我们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我们当对此抱以敬重。民间艺术的散落流失令人感叹,建筑、民居、远古工艺的传承保护令人纠结,必须意识到: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生态系统的延续。在当代,虽然现代艺术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科技、材料、观念的冲击,文化的对流、思想的碰撞、精神走向的困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时为了创新就要否定一切,有时很失落,这是源于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足够的认知,我们要以理性的眼光,摆脱功利化、商业化的导向,克服浮躁心理,深入思考“民族性”的问题,艺术的精神归属问题。凝聚保护传承意识,承担起复兴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有些珍贵的资源不可再生,亟待传承保护。应该说依然任重道远。要从灿若星河的民间传统文化中,汇集前人的智慧,探本寻源、化古开今,传承、创新、发展,并为此付出坚实的努力。失去民间艺术的广袤资源,创作的内生动力就会枯竭,我们也将失去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作者:赵占元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第11篇

40年来,他剪刀不辍,为此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远到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他先后获得多项金奖,赢得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更赢得了“世界蝶王”的美称。

侦察兵狂追蝴蝶十几公里

胡宝国出生在开封市鼓楼区一个回族家庭,兄妹七人中,他排行老五。少年时代的胡宝国身子骨很弱,为了强身健体,父亲给6岁的胡宝国请来一位武术师傅。通过不停地习武,羸弱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

从习武转向剪纸,要从胡宝国8岁那年说起。那时的胡宝国天真活泼,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剪纸在民间非常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由于大多剪纸都是贴在纸窗上,所以人们又叫做“窗花”。

在胡宝国的视野中,最常见的是村里的女人出嫁,嫁妆上、门窗上都要贴上大红的“喜”字,花蓬蓬的非常鲜艳。小小年纪的胡宝国特别注意观察,自己也私下用手撕、用剪刀剪,他撕的“喜”字精致灵巧,超过了大人们用剪刀剪的,许多人都夸他的手巧。那时,练武的师傅是一位剪纸高手,习武之余,常常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胡宝国就跟着师傅学,憨厚的师傅并不反对。

胡宝国迷上了剪纸,小学读到四年级,他就退学了。除了平时舞刀弄枪外,他与小小的剪刀结下不解之缘。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过去也是每个女孩所必需掌握的手艺,而且常常被人们当作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胡宝国的母亲不希望儿子干这个,可胡宝国似乎铁了心,喜欢什么就剪什么,陶醉其中,为此没少和母亲闹矛盾。

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要想学到那种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没有深刻的物象观察是不行的。对于这些,少年时代的胡宝国一点也不知道,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注意观察,人家操办婚事贴“全窗花”,剪出的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等等,他一点点学,很快融会贯通。所有的剪纸当中,胡宝国最喜欢小动物,尤其钟情于蝴蝶。

1978年,20岁的胡宝国入伍来到山西侯马,当时参加的是特务连,服役四年。到部队后,由于胡宝国身体强健,加上头脑聪明,很快当了班长。除参加部队训练外,胡宝国业余时间全部搞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是民间剪纸。

山西的民间剪纸在全国是非常有名气的,体裁格式非常多,常见的窗花形状各异,有菱形、圆形等样式,小小方寸之间妙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

胡宝国所在部队位于山西的雁北地区,此地可谓中国剪纸的故乡。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刻制精巧,民间艺人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精湛的成品。

胡宝国边调查边学艺。当地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手艺非常好,名气大。老太太用的是那种大剪刀,剪出的东西小巧有灵性,那些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等等,一个个洋溢着欢快的情感。胡宝国看得入了迷。老太太见眼前当兵的小伙虚心诚实,也很乐意教。

一旦有空闲时间,胡宝国就往老太太家中跑,很快学到很多“绝活儿”。可时间长了,就出了问题,原来老太太有一个女儿,年龄跟胡宝国差不多。于是有人向连队打小报告,说胡宝国动机不纯,学手艺是幌子,找对象才是目的。接下来是连长谈话,指导员做思想工作,很多人都认为胡宝国动机有问题。此时的胡宝国正准备入党,这倒好,差点挨了处分。

接下来,老太太的手艺自然没法学了,只有改学别的师傅。后来,老太太倒有意见了,找到连队,说小伙子太有灵气了,怎么突然就不学了呢。事隔多年以后,胡宝国仍为这事觉得愧对老人家。

在胡宝国的特务连,“剪纸迷”这个绰号人人皆知。

有一次部队拉出去训练侦察,来到一个叫“封五堡”的村庄。部队打靶结束后,胡宝国查看地形,突然发现一只蝴蝶,那种典型的“燕赤蝶”,20多公分长,光彩夺目,漂亮绝伦!胡宝国兴奋异常,为了细细观察,他不停地跟着蝴蝶跑,就这样沿着村两边的丘陵地,不知不觉跑出十几公里。后来,大蝴蝶停靠在山坡的灌木上,胡宝国小心翼翼靠近,再靠近,不想一下子从山坡上摔下,立即昏死过去。夜晚12点,他从疼痛中醒来,大蝴蝶早已不知去向,自己身在何处也说不清。远处有灯光,他爬起来,黎明时分摸回了连队……

“剪纸迷”获得

“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1982年复员后,胡宝国被分到了开封医学专科学校保卫处工作。工作之余,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剪纸当中,凡是生活中能见到的,他都要剪出来。外面的世界是别人的,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剪纸。当然,最喜欢剪的是蝴蝶,他觉得蝴蝶是美的化身,就像是人的心灵一样,代表着一种祝福。

起初,胡宝国只是私下剪,从不拿出来给人家欣赏。因为在骨子里面,他觉得自己的作品还不成气候,不能一鸣惊人。那时他发下一个誓言:不剪够1万只形态各异的蝴蝶,决不拿到外面给人看。胡宝国有个倔脾气,为了观察蝴蝶,他先后买了两架照相机。为了剪出一幅满意的作品,他在河南巩义的山上拍取样本,三天三夜不下山。后来,他还请假到云南大理蝴蝶泉去寻找灵感,在那里一住就是20多天,直至把身上的钱花得仅剩下路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26岁时,胡宝国结婚,本性依然难改。家中大部分收入都被他用在了购买纸料、相机上,好在妻子理解他,支持他,渐渐地习惯了丈夫的剪刀咔嚓咔嚓的声音。妻子还知道,胡宝国的一把剪刀,能在红纸上剪出全部的梦想。

终于到了1997年,胡宝国在自己的学校办了作品展,一万多只无一雷同的蝴蝶引起了很大轰动。这些小精灵或大或小,或飞或窝,或成对或成串,随心所欲。当时,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也前来采访,大学的师生及各界人士纷纷称奇:这么多精巧的小东西,竟然出自一个大男人之手!细心的人数了数:乖乖,1.4万只蝴蝶!当年7月,为庆祝祖国,胡宝国还用了4张2.8米的红纸,剪了一幅大观园。其中一幅作品,1.6米长,80厘米宽,里面一共有19个人物。

每隔一段日子,胡宝国都要把这些小东西带到院子里晒晒太阳。此时,院子里总会特别热闹,大人小孩都来观看,胡宝国感觉那是最快乐的时候。1998年,当地《汴梁晚报》有一位记者看到胡宝国的万只蝴蝶剪纸后,惊叹的同时,劝他申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胡宝国觉得可以试试,但他对吉尼斯的规则一点也不了解,于是打电话咨询。吉尼斯的工作人员答复,你说有1万只蝴蝶剪纸,先寄些样品过来看看吧。胡宝国于是选出10只蝴蝶寄往上海吉尼斯总部。

一个星期后,上海方面回电话,说作品收到了,问胡宝国今年有多大年龄,胡宝国答40岁了。对方犹豫了一下,劝说不要申报了。胡宝国问为什么,对方说没有意思。原来,工作人员根本不相信一个40岁的男子能有“功力”剪出如此完美的工艺品,他们判断该作品可能非手工剪成,或许有人在背后操刀。

胡宝国很不服气,说就是自己的手艺,绝不会骗人的。对方说:如果真是你剪的,你敢不敢来上海一趟,亲手给我们表演一次。胡宝国当即和《汴梁晚报》的记者赶往上海。当时他满脸的胡子,到上海吉尼斯总部见面后,人家还是不信。胡宝国当场拉开手提袋,拿出剪刀、红纸等物,随着“咝咝”几声,一只活灵活现的“正蝶”出来了,在场的所有人员都惊呆了。

随后胡宝国又剪出一只“倒蝶”,上海吉尼斯总裁王以卓止不住惊叹:“呀,太神奇了!”在众人注目下,40分钟后,一挂“串蝶”又跃然而出。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胡宝国再次施展绝技,他放下剪刀,竟然用手撕成了一只精致的蝴蝶。对此,王以卓总裁再一次惊叫道:“奇了!真是奇了!”接下来,吉尼斯总部的员工纷纷和胡宝国合影留念,王以卓总裁还热情地请胡宝国吃饭,那顿饭花费1000多元,胡宝国至今记忆犹新。一个月后,胡宝国收到了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认证书。

“世界蝶王”绝技倾倒皇室

胡宝国出了名,剪纸绝技开始声名远播,随后又剪出许多穆斯林作品。从1999年开始,受中国文联、河南省及中国穆斯林的邀请,胡宝国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表演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

2000年11月,胡宝国第二次访问马来西亚,深居此处的一位苏丹国王邀请胡宝国到他的皇宫表演剪蝴蝶绝技。会面那天,当着皇室成员的面,胡宝国拿出剪刀,十多分钟后,一双栩栩如生的蝴蝶展现在皇室成员面前。“太漂亮了,都是我的!”在场的皇后用汉语惊呼道。

一般而言,胡宝国剪两只一模一样的蝴蝶,送人也好出售也罢,他从不把两只蝴蝶全部送给一个人,这是他的规矩。但在他申明自己的“规矩”后,皇后仍坚持全要。胡宝国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没有把另一只蝴蝶送给皇后。后来,在随行团长的“圆场”下,胡宝国退让一步,给皇后撕了一只蝴蝶。事后,皇后为表歉意,专门宴请了胡宝国一行。2002年春节,胡宝国应邀参加了马来西亚华人商会年会,他的表演结束后,马来西亚副总理巴达维(现任总理)连称“中国人了不得”。

2003年8月,胡宝国出访文莱,受到文莱文化部长的亲切接见。他送给文莱文化部长的剪纸是一幅首尾相连、栩栩如生的蝴蝶,并把阿拉伯语“美好属于全人类”这句话巧妙地融进自己的作品中。文莱文化部长欣喜万分,交口称赞:“神剪、神剪!”临别时,他还送给胡宝国一套贵重的金铂古兰经作留念。

2004年7月,胡宝国完成了一幅大型作品《清明上河图》剪纸画。此图与原图大小完全一致,剪工复杂细腻精致,作品形神兼备,既有剪纸的韵味,又有原图的品貌,堪称剪纸作品中的极品,一时引来多家媒体的关注。

胡宝国的剪蝶手艺驰誉中原,赢得了“世界蝶王”“中华剪蝶王”的美称。

每幅作品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早在2002年,胡宝国到马来西亚,一位华侨曾这样问他:开封古城世界闻名,又是开封的市花,特有的风骨让人钟爱,为什么不创一幅作品出来?胡宝国笑着回答:会的,一定会剪一幅像样的作品出来。之后,他开始着手构思,用了整整两年时间。

2004年10月,中国开封花会开幕,胡宝国也完成了那位华侨的夙愿,以开封市花创作的剪纸作品《百菊图》完成,50米长卷上,100株千姿百态的争奇斗艳,400只美丽的蝴蝶点缀其中,菊蝶辉映,别样动人。细看,株株不同,“八弦晴姿”“国华大方”“朝晴雪”“天女散花”,一株株一朵朵,娇艳芬芳、怒放欲滴,把个清冷的深秋,装扮得胜似春天。

2005年3月10日,历时半年的巨幅剪纸画《大观园》完成。该剪纸作品长2米,宽1米,人物线条流畅,亭台、楼阁、小桥、花、石,逼真饱满,整幅作品布局合理,人物神态虚实相映,气势恢宏。为了完成该作品,胡宝国将自己关在屋中整整14天。9月初,作为河南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胡宝国随团参加了“中原文化上海行”,在上海市图书馆的展台前,《百菊图》受到现场观众热赞,并荣获金奖。当时,有一位60岁的老人要出两万元买下《百菊图》,痴迷剪纸的胡国宝没卖。就在当天,胡宝国不起眼的展台前,他的剪纸“惹火”上海观众,一天卖下8000多元。

2006年3月14日,记者来到胡国宝的剪纸工作室,仿佛进入一个艺术的宝殿:齐白石和等人物像造型逼真,骏马图咆哮风驰,《大观园》《梅花图》宛如绘制而成……

谈及创作的技巧,胡宝国说,刀法上有一定技巧,讲求“稳、准、巧”。比如刻一种“罗汉须”的,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而刻一种叫“鹭鸶羽”的,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第12篇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美术;审美教育;重要意义

美术审美教育是美术学生素质能力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整体专业性要求较高,尤其针对艺术类课程。通过审美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领悟能力,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生活感悟能力,通过将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美术审美教育中可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同时对民族文化传承元素更加认同,了解民俗文化,激发学生思维创新,学习民间艺术技艺提升自身审美价值,在真正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表达美术思想。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

民间工艺美术重点体现在民间工艺,通过民间工艺体现出的美术价值。通常来讲,民间工艺是现阶段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民俗艺术,同时更加是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常见的民间工艺主要有编织,陶瓷,刺绣,皮影,紫砂,漆器,蜡艺,书画,文房四宝等。工艺通常是对物体进行加工,其加工类型具有较多,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并且起到美术审美教育价值的则为艺术品的加工技艺。民间工艺中的“民间”并不是指代工艺产品制作的具体场所,而是指工艺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其具备的内涵。使用民间特殊工艺制作出的民间工艺品,除了具有极为观赏的,丰富的外在艺术元素表现,仍然存在诸多内涵,这也是民间工艺在与普通工艺进行区分时的重要标志[1]。民间工艺特点:(1)民间工艺是民间艺人利用不同工艺技巧,采用不同材料将其应用到作品设计过程中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特点。例如民间工艺制作过程中会针对质地,色彩以及相应的形态特征完成艺术创作,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同样利用修饰,着色将生动的人物形象或者动物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进而体现出艺术的妙处,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其具有生动自然且手法别致等特点。(2)民间艺术通常具有其个性特点,其个性特点重点强调,针对地方特色的展示以及民族特色的展示。以剪纸为例来讲,我国剪纸工艺已经在世界上流传,观察不同地域民间工艺特点,即南方以及北方艺术作品均存在不同的艺术表现,南方剪纸玲珑剔透,北方剪纸天真浑厚,南方蜡染对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风格有强烈冲击,这也是民间工艺美术在艺术创作与艺术发展中的个性化特点。

二、民间工艺美术对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术审美教育作为目前美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以及自身创作能力增强起到重要影响,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术审美教育进行融合,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存在重要价值。

1.以民间工艺美术提升学生美术审美能力

民间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诸多变化,逐渐形成了以现阶段民间特色为基础结合现代化工艺形成人们艺术欣赏以及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形态。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多种工艺思想以及工艺技术进而形成了具有多样的艺术形式。大部分民间工艺作品的创作者都来源于基层百姓,这部分基层人员与专业的美术创作工作者存在专业差异化,这种情况下是民间工艺作品的美术表现力,作品审美价值以及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情感价值均较为丰富。而且相同民间工艺作品在不同地域条件影响下,导致其艺术特点艺术表现均发生变化。将该特点的民间工艺美术与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进行融合,可使学生在基础审美教育的同时获得“野生”审美教育,使美术审美不再拘泥于条条框框,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有深入了解,认识,掌握,并且对其内在创作思维,创作灵感,工艺技能,地域文化进行全面学习,使学生能够透过民间工艺作品,提升自身对生活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美术审美水平[2]。

2.基于民间工艺美术提供学生学习驱动力

民间工艺美术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艺术驱动力,这种艺术驱动力体现在美术作品领悟能力以及学生针对美术审美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美术审美教育多为以教师为教学主体,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美术作品鉴赏,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该种教育模式下极大程度对学生自身思维进行限制,使学生无法针对美术审美进行发散思维。而民间工艺美术由于其创作者源于农民,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具有积极向上的,淳朴的,健康的艺术创作思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养成健康的思维形式,同时对待生活可以更加积极阳光向上[3]。例如泥塑,木雕等均可以在学习中使学生更能走进民间工艺作品内部,吸取内在养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民间工艺美术除了具有良好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更好地体现了民间工艺的奇巧特点,工艺作品无论从作品的工艺创作思路,工艺制作流程还是工艺元素表达,均更好地体现了民间创作者的创作智慧。将其应用到学生美术审美价值培养中,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美术实践欲望,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工艺作品艺术情感更好掌握。

3.融合民间工艺美术思想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间工艺美术是民间在历史长河中以及地域变化下形成的民族文化代表产物,体现了民族历史发展中多形态,多艺术,多技巧的工艺发展进程。民族传统文化中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存在宫廷美术,官造美术,同时也存在民间工艺。民间工艺美术与前两者相比更加具有历史久,奇巧多,美学元素颇丰且极具自然特点,这也是宫廷美术,官造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其存在的重要差别。华夏文明发展使民族美术审美水平逐渐升高,人们在生活中增加了对美元素的追求,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均极具美,而且更加展现美。美术教师在为学生开展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结合民间工艺美术,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思想,对民族文化以及思想传承下来的民族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三、美术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术审美教育进行融合是现阶段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问题,尽管目前大部分美术审美教育中均开展了民间工艺美术,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总结了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点原因:

1.实践中教师缺乏对美术审美教育重视力度

美术审美教育是现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水平的关键部分,更是现阶段国家开展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下学生需要达到的基础水平。提升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使学生对美术审美有深层次认知是美术审美教育中基础内容。但是就现阶段部分美术审美教育中教师难以站在人才培养以及素质培养角度开展审美教育,认为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在这部分素质能力中其审美能力占比较低,应该将重点的教育指导工作实施在例如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等学科上。这种思维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思维,一味地注重学生专业课程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自身艺术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工作中时间相对匮乏,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开展美术审美教育中,往往缺少有专业性的,具备教学指导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前利用自身对美术作品掌握基础为学生开展审美教学。课程教学组织中无法满足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同时教学辅具也无法与学生学习进行匹配。尽管教师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但是仍然没有开始真正的美术审美教育,学生艺术创作能力降低,美术审美能力减弱,进而产生美术审美厌烦心理,对学生今后的艺术发展造成阻碍。

2.教学中美术审美教育辅具不支持

美术审美教育辅具是教师为学生开展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教育素材以及教学工具。这部分内容的缺乏使美术审美教育只能开展基础内容,无法有效深入讲解。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意识思维以及行为发展能力,而是培养学生这两部分能力,需要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并且利用多方面,多渠道,多内容形式向学生展现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而这种情况下,在开展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教材以及相关辅助教学工具完成,既要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高超的审美思维,还需要教师能够将作品素材中的审美知识进行迁移,传输,使学生全面了解审美教育素材内部的工艺制品以及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审美思维。但是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其教学教材更新慢,内容浅显,缺乏审美价值,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美术审美知识[4]。

3.美术审美教育缺乏民族文化内容挖掘

民族文化内容挖掘是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我国在经历过社会动荡,经历过民族苦难后形成的具有特色精神的文化代表,更是推动艺术文化起源以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审美教学中其核心为提高学生素质能力,而这部分素质能力,内在核心要素是学生的爱国能力,以爱国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整体素质水平,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向上,阳光乐观,努力进取拼搏的态度面对生活,实现艺术教育价值。但是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以及美术审美素材均缺乏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导致学生在开展艺术审美过程中只能对艺术潜在价值进行探索,无法真正地学习到艺术背后潜藏的精神价值。而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中需要充分注重作品内在的文化特点,进而将其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中过度美术作品自身外内容,缺少深层次精神挖掘。

四、民间工艺美术融入美术审美教育的科学措施

1.加强学校美术审美教育课程体系建立

美术审美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是民间工艺美术高效融入教学课堂的重要辅助条件。素质能力背景下使社会对各个阶段学生的素质能力均提高了要求,这是我国民族发展以及民族进步的必然内容。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加大美术审·美教育课程内容中民族工艺美术教学成分,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民间工艺美术,了解民间工艺美术内部的文化,技艺,思维,情感。所以将民间工艺美术纳入美术审美教育课程内部,依据学生审美能力,艺术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增减民间工艺美术鉴赏作品。以岭南美术版美术教材初一上册《校园风采》课程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中内在构图以及风景表达,同时针对民间工艺-沙画艺术为学生们打开新世界艺术大门,该作品内部充分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将该种情景与校园风光结合,在构图上体现各自价值,使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与社会教育美术相结合。除此之外,开设专门的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知识学习更加具有专业性。在长期的民间工艺美术艺术熏陶下,可以使学生对民间文化逐渐渗透,逐渐掌握。

2.美术审美教育中注重多媒体使用

信息技术的优化以及发展使现阶段素质教育更加便捷,尤其是针对美术审美教育,在美术审美教育中融入工艺美术,这种情况下很难通过课堂上短时间的介绍,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会极大程度弱化民间工艺美术在实际的审美教育中的实施价值。因此需要积极加强多媒体教学,在开展实际的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民间工艺作品的全景图以及解剖图进行PPT制作,而后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在课堂中针对美术审美知识通过PPT进行基础讲解,针对重点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美术表达形式,美术创作技艺,美术文化内涵等充分展现,但这样需要教师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前,做好相应的备课工作[5]。但其优势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课堂中,将过多时间花费在黑板书写以及作品介绍,让教师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民间美术作品美术审美教学中,帮助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民间艺术创作思路,同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民间工艺审美方向,对自身美术创作以及美术领悟能力均有所提升。

3.丰富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素材

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素材是现阶段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关键内容,美术审美教学中随着主流群体的审美发生变化审美教学也需要不断变化。而长期应用相同的美术审美教育课本,对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提升起到严重制约。(1)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寻找与之具有高度适配性的教学课本,由于民间工艺美术起源于民间,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多添加民间工艺元素,结合民间美术大师,传统手艺人,文化传承者等思想,使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更加具有超高的艺术感,丰富的美感以及醇厚的文化沉淀,这样的民间工艺美术教材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审美能力的见解。(2)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具有极为强烈的地域性色彩,不同地域下的民间美术作品其文化表现均存在一定差异。审美教育过程中需要融入地域文化色彩,使学生在审美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对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掌握。此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更加需要具有丰富性以及多样性,满足不同阶段的审美教育需求,并且坚持因地制宜,做好地方特色美术审美工作,最为典型的则为南方区域以及北方区域,通过区域文化传承以及弘扬本土文化,可以有效融入南北方地域文化,使其在融入过程中通过激烈碰撞形成更加具有代表性民族工艺作品。(3)定期举办民族工艺美术课程,例如木雕,刺绣,陶瓷,还需要开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例如皮影戏。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具有生动性,灵活性,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接触到民间工艺作品,对民间工艺作品更好地表达,将其学习的美术创作技巧融入自身美术创作过程中,基础以模仿为主,随着民间工艺美术教学深入,逐渐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美术审美能力需求,同时还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美术审美创作能力。

4.美术审美教学方法优化创新

美术审美教学方法优化创新是保证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提高的关键。民间工艺美术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围绕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想要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应试教育思维,摒弃以语数外,政史地为教学唯一思维,积极加大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挖掘,以课堂课本知识讲解逐渐转变为对民间工艺美术艺术赏析教学,通过艺术赏析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对工艺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创作环境以及创作文化有更深的主动探究性。完成新工艺美术赏析课程后,可以强调对不同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类欣赏,欣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类的表现技巧,文化内涵深入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表达,针对学生对艺术作品鉴赏表达行为鼓励,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去探索,这样更能对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起到提升。

结语

美术审美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文章中发现利用民间工艺美术可以对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对民族文化自豪感均有显著提升。尽管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但通过教育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定期更新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美术鉴赏以及美术创作能力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景青林.民间工艺美术对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J].知识文库,2020(18):35+37.

[2]杨寅.试论民间工艺美术对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30-131.

[3]王向群.民间工艺美术在高校特色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探讨[J].大观,2020(02):113-114.

[4]闫萧宇.思政元素融入工艺美术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1(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