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剪纸团花

剪纸团花

时间:2023-05-30 09:36:30

剪纸团花范文1

今天我分享给大家一种比较复杂一点的兔子团花剪纸方法,剪得时候不是很难,只有在画草稿的时候,需要细心。否则画得不好,剪出来也就不很好看了。不妨看看小兔子团花的剪纸教程。

小兔子团花的剪纸教程

我们先准备一张正方形红纸,一支笔,一把剪刀。

我们把红纸的正面向里,先把纸的中线对折。

然后再把纸的左右中线对折。边缘线对齐。

我们接着把红纸在斜着对折一下。

然后我们在折好的纸上画上我们要剪得可爱的兔子图样。

接着我们用剪刀沿着最外边的线先把外边剪下来。

我们在开始剪内部的细节,由于纸有点厚,剪得时候要慢一些。

剪完后的完成图。

剪纸团花范文2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团花的剪纸步骤,欢迎查看!

先准备好一张正方形红纸,一将剪刀,一支笔备用。

首先我们将红纸的正面向上,将红纸的对角线对折一下。

然后再将红纸的左右角对折,边缘线要对齐。

接着我们还要再将红纸的中线对折一次,如下图所示。

我们在折好的纸上画上我们准备要剪的心形图样,如下图。

然后我们用剪刀沿着线慢慢的剪下来即可。

剪完后,打开后的成品图。

剪纸团花范文3

剪纸艺术是我国的民间美术,如果把它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联系到一起,大家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细究剪纸作品,我们会发现,剪纸艺术竟然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剪纸艺术的造型来说,它竟然包含了数学中的对称性、旋转变形以及黄金分割比等数学原理。而这些数学法则却把我们的剪纸变得更加容易掌握和理解。

一、几何曲线,丰富意蕴

大多数的剪纸都是利用简单的几何曲线表现出来的,优美的几何曲线让我们的剪纸在造型上变得更加美观,一些特定的几何图形赋予了民间剪纸更加深刻的文化底蕴,使剪纸内容意蕴丰富,让剪纸的世界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剪纸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比喻性,而特定的几何曲线恰恰能形象的体现剪纸的这些特性。比如在学习剪纸的寓意时,我以四叶草曲线为例,带领学生理解了剪纸象征性的特点。首先,我让学生介绍了自己对四叶草的认识。学生们通过讨论,能够说出四叶草象征着好运和爱情。随后我通过资料让学生知道四叶草的四片叶子分别代表了财富、爱情、健康和荣誉。了解这些以后,学生们对四叶草剪纸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但动手操作起来却不是很理想。于是我让学生根据数学上四叶草曲线极坐标方程来进行四叶草剪纸的创作。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很快的做出了寓意深刻且外形美观的四叶草剪纸。随后,我要求学生联系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列举出哪些几何曲线还能够运用到我们的剪纸作品当中,并说明它的象征意义。学生们通过动脑、讨论,分别列举了蝴蝶线、心形线和玫瑰线等,并说出了利用这些几何曲线制作的剪纸的象征意义。随后学生分别根据这些线的方程,制作出了寓意丰富的剪纸图案。随着数学思维在剪纸中的不断运用,人们发现剪纸中对几何曲线的体现越来越多,这些几何曲线的运用不仅使我们的剪纸变得更加简单,而且还丰富了剪纸的造型手法,更丰富了剪纸的意蕴。让学生们能够由表及里,理解剪纸作品的寓意,从而爱上剪纸,探究剪纸。

二、几何变换,多元图案

数学作为结构和内容方面最完美的语言,对我国的剪纸艺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中的几何图案在我国的剪纸艺术中被大量使用,并促使我国的剪纸产生了多元的、富于变化的图案,尤其是我国的团花剪纸,在几何变换上可谓是表现到了极致。我在给学生讲团花剪纸的内容时,就以几何图形中的全等和相似为例,为学生介绍了团花剪纸的创作方法。首先,我带领学生欣赏了一系列的团花剪纸作品。在作品欣赏中,我要求学生在这些剪纸作品中找出他们熟悉的数学元素。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动脑和讨论,最终得出了团花剪纸大多利用了几何中的相似形和全等图形。随后我有要求学生思考这些相似和全等元素的利用,对于团花剪纸起到了哪些作用。学生们通过观察、对比得出,这些几何元素的利用使得团花剪纸在形势变化上更加丰富,图案也更加精彩。紧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了团花剪纸最突出的数学文化特点对称。这些几何变换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团花剪纸的欲望,最后,学生们把这些几何元素与团花剪纸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利用这些发现的几何元素,制作出了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团花剪纸作品,几何元素在剪纸作品中的变换,使剪纸的形式变得更丰富,剪纸的图案多元化。数学不但拥有真理,更具有至高的美。几何元素让我们的剪纸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境界。利用几何形体的变换来讲解剪纸,使学生在剪纸的技巧、技法上掌握起来更加容易,对于剪纸艺术的创作也变得比较简单。几何变换让我们的剪纸内容更加丰富,图案更加多彩。

三、黄金分割,提升美感

有人曾说过:数学是没有色彩的美术,而美术则是数学的形象表达。在剪纸方面,数学让我我们的审美变得更加具体。因为“数字”和“艺术”之间巧妙的联系,让人们发现所有美的图案大多都和黄金分割比这种固定的比例有关,当然,剪纸也无一例外。在讲剪纸的构图之美时,我首先通过作品欣赏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传统意义上剪纸的构图法则——均衡与多样统一。在作品欣赏中学生能够找出表现剪纸作品形式美的基本元素,但是学生对于元素中的参差、虚实、节奏、韵律、均衡和“变化和谐”等形式美法则表示印象模糊。为此,我让学生根据黄金分割以三阳开泰的剪纸为例,分析了剪纸作品的构图美。根据黄金分割的定律,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三只羊的头和中心正好接近黄金分割比,形成了完美的剪纸画面。随后,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近乎完美的剪纸作品,大部分的构图都适用于黄金分割的规律,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大都处在黄金分割点上或接近黄金分割点。根据这一规律,学生对于剪纸的形式美不在觉得抽象了。所以,在剪纸作业的完成上,都表现的很好。“黄金分割”作为数学原理,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以它特有的比例性、和谐性和艺术性,展示了剪纸艺术的美感,让人们在视觉上得到了满足,也让我们对剪纸的审美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剪纸的构图美和造型美,让我们的剪纸艺术更加辉煌。数学上的许多定理和定律让我们的民间剪纸完美的体现了它的艺术之美,剪纸艺术则通过多变的造型手法诠释了数学的内涵,而数学原理和数学定律则简化了剪纸的创作方法,开创了剪纸艺术创作的新方法,使数学和剪纸艺术得以融会贯通,也促使剪纸艺术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作者:桂佳

剪纸团花范文4

“因为能画画。”他扬起小脸回答我。

“除了画画,你还喜欢什么?”

“剪团花!”

“哦!”

……

这是我与嘉鸿的一段对话。

嘉鸿是个顽皮的孩子,缺少自控能力,脾气暴躁,班主任老师逐渐发现他有一点读写障碍,不会认字和写字,不能静下以来上

课,语、数、英三科平时测试成绩基本都不合格,有时候他甚至连书都不愿意看。但美术课,特别是美术的剪纸课,他能安静地上完整节美术课。

事情可要从一节剪纸说起……

本学期我接受了一个公开课的任务,内容是三年级的“剪团花,巧装饰”,我选上了嘉鸿所在的班上这节课,了解这个班的老师好心地提醒我:你不怕嘉鸿捣乱呀?我当时真有点担心。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给孩子作了动员:老师挑选这班上美术公开课,是因为同学们喜欢美术,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回答问题也够大声。学生非常兴奋,荣誉感一下子来了。接着,我让孩子们预习动手剪一下,过程中,大部分的孩子对团花的中心点把握不准,有的还剪断了。于是,我教孩子们找中点,找边线,以及剪纸的规范性。“梁老师,我剪断了,为什么呢?”嘉鸿拿着剪断的彩色纸来我面前,眨巴着大眼睛,哀求着对我说。这孩子的好学心一下子把我抓住了,我心头一热:我不怕你捣乱了,我可以不让你捣乱了。“好,老师来慢慢教你。”我很耐心,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折纸,如何找中点,如何剪,我亲切在告诉他:在剪的过程中一定要平心静气的,静下心来,要不就容易剪断,甚至剪刀还容易弄伤手。记得当时他特别专心,当我的手握着他的手时,平日动弹得像弹簧似的他出奇的安静。“老师,我能剪出来了,你看!”经过了几次的失败,嘉鸿终于成功地剪出了一个完整的团花了,我抓住这机会认真地对他说:“嘉鸿,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你用心学,一学就会了。明天的公开课,请你也像今天一样,用心听,用心学,静下心来创作,你一定行的!”他点点头,算是答应了我,脸上流露出难得一见的腼腆。

正式上课的时候,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嘉鸿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很多,显得非常积极。我热情地邀请他发言,他回答不仅正确,声音还清脆响亮,这证实了在这一节课中,他的思路是跟着老师走的,没有“跑开”也没有“游魂”。动手创作剪纸时,嘉鸿很安静地剪出了他心目中的团花。也许是在预习上,得到了成功感,嘉鸿的剪纸完成得非常好,虽说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但对他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在课的最后,我特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了嘉鸿的作品,对他在课堂上的进步表现给了表扬,全班同学也给予了热情的掌声。课上得非常顺利,得到了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

“肯定”与“成功感”对一个顽皮孩子来说有着何等重要的激励因素。“动手剪纸”能让这个孩子安静下来,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在这里找到了存在的价值,强大的满足感驱使他继续学下去,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及时鼓励是最好的强心针。

剪纸的趣味性是紧紧吸引他的重要因素。一张纸、一把剪刀,剪出点与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团花,而每一次剪出的团花都不一样,这也是剪团花的美妙之处,也是孩子们喜欢剪团花的原因之一。

剪纸的特殊性让他安静下来。使用剪刀剪纸的时候要求很小心,一不留神会剪断整张团花,还有可能伤到手,因此,需要剪纸的人集中精神,专心工作,这也是剪纸为什么能使人静下来的原因。

嘉鸿虽不喜欢主科学习,但他很聪明,只是没有找到他学习的兴趣点,这次在美术的剪纸课上,他找到了自我价值。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

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心理学家皮亚杰则进一步指出:“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

剪纸团花范文5

剪纸,俗称“窗花”,是我国民间文化瑰宝中最为灿烂的篇章。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人日》诗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胜”,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纸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成花草者,称为“华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杜甫在《彭衙行》中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五幅团花剪纸;对马团花、对猴团花、金银花团花、团花、八用形团花。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剪纸的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从出土的剪纸实物来看,剪纸成形于魏晋,产生于东汉,起始于西汉。这样说有着考古方面的资料证实。剪纸的起源产生,首先离不开纸。目前发现最早的是被称为早期麻纸,其年代在西汉武帝时期,是目前世界上最原始的纸。在宋代,随着纸张生产的提高和进一步普及,剪纸更为盛行。周密《志雅堂杂钞》载:当时京城汴粱“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二、民间剪纸的流派分布

祖国的大江南北处处都可寻觅到剪纸这一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形式。从黄河流域到长江两岸,从东北黑土到华南闽粤,从中原汉族聚居区到西部少数民族部落。因其材料易得、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民间美术求全、求大、求活、求美的吉祥观念。

我国的剪纸主要分为南方剪纸、江浙剪纸以及北方剪纸三大主要流派。南方派代表为广东佛山剪纸,武汉民间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而佛山剪纸是最能代表佛山民间文化的艺术瑰宝之一。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述:“小经纪有剪字、剪簇花样”,可知当时的佛山剪纸已进行大批量生产。佛山剪纸除具有北方剪纸的共同特点外,还施以凿、衬、印、手绘等技法,形成了纯色剪纸、衬色剪纸、写色剪纸和铜凿剪纸。这些都和佛山发达的铸造业、染纸业分不开。

江浙派以江苏扬州剪纸、浙江民间剪纸为代表。据《武林梵志》记载五代时“吴越践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描绘了吴越故地上曾出现的一个宏大剪纸景观。如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扬州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馆,恣意游乐。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隋炀帝游兴不减,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的艳丽景色,让人赏心悦目。

北方派主要由山西剪纸、

广灵剪纸、

磁性剪纸以及河北蔚县剪纸为代表。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晋城剪纸以磁性剪纸为代表,在全国独树一帜。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以“广灵窗花”为代表。河北蔚县剪纸,据史书记载,蔚县剪纸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早期当地还盛行供花鞋、荷包、枕头上刺绣用的“花样”。在品类繁多的民间剪纸,蔚县剪纸以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奇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它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复用多色点染彩绘,达到了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效果。

郭沫若先生曾赋诗:“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州,美在民间永不朽”。一剪一刻,道出南北剪纸的不同特点。可谓评得恰到好处。

三、民间剪纸艺术取材广泛

由于剪纸工具及原材料的普及,剪纸已成为千百年来较为普遍的民俗现象剪纸有不少种类,按使用场合划分,较常见的有过年喜庆日子贴在窗格内的窗花、婚礼新房的喜花、服饰刺绣花、礼俗剪纸尤以岁节时令为典型)等。

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陕北有句俗话“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绞的”。在民间一般女子学习剪纸都从花草等入手,由此可见花卉题材在剪纸中的应用的普遍性。多是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画面。基本可分为驱灾避邪类、纳福迎祥类、喜庆祝寿类等几大主要类别。

四、民间剪纸与传统文化

1.民间剪纸中的传统吉祥文化

民间美术中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所谓吉祥,就是有好兆头,万事顺意等含义。“吉祥”二字始见于战国时庄周所著《庄子》“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一词,《说文解字》说:“吉,善也,从士口”“祥,福也,从示羊声,一云善。”后有唐成玄英注疏说:“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中国封建社会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百姓强烈的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福寿延年、金玉满堂,吉祥祈福的窗花不仅是喜庆祥瑞的象征,更是农耕社会中百姓的心声和精神的寄托。常以谐音或形象相似来寓意吉祥、祈盼祥和。比如吉祥如意,鸡和羊谐音寓意,富贵和羊谐音寓意,富贵(桂)平安――花瓶里插牡丹、桂花、三羊开泰――三只羊和太阳,耄(猫)耋(蝶)――猫和蝴蝶,瓜瓞绵绵――花瓜类与蝴蝶,莲(连)年有鱼(余),喜上眉(梅)梢等。

2.民间剪纸与生殖崇拜

生存和繁衍是民间美术中永恒的主题。我国民问美术中保留者大量的民间美术观念。如鱼莲生子、老鼠拉葡萄、榴开百子、麒麟送子、双鱼吹泡纹、鱼变娃、鱼戏莲、扣碗等象征子孙繁衍的艺术形象。其中最富典型特色的是作为民族繁衍之神的抓辔娃娃(“喜娃娃”)、生命树等。

《抓髻娃娃》是民间剪纸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娃娃一手托鸟(阳),一手托兔(阴),头梳双髻或头顶花冠,手举象征日月阳阴之金乌,玉兔、裸乳蹲坐于凳,胸饰象征男阳之云勾子图案或腹饰象征女阴之花蕊挂钱图案。民间剪纸叫“喜女姓”,寓意阴阳结合产生了生命。这种喜娃娃至今在我国北方广‘大农村地区流传。据专家研究,这是别处早已失传了的商代民俗文化,把头上两个抓髻剪成两个鸡,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青女玉佩完全一样,是古老的生殖崇拜的遗存。“喜娃娃”剪纸中的坐凳均为笙形,《太平御览》引“《释名》曰,笙,生也,象物管地而生匏为之,其中空以受簧”。古时以葫芦作笙以笙为生,生孩子的意思,但其意仍同。靳之林先生认为,抓髻娃娃是中华民族的保护神、繁衍之神,其各种变体反映着人类从全兽性崇拜到半人半兽崇拜再到全人型崇拜的图腾崇拜历程。

剪纸团花范文6

指导思想: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

教学目的:

重在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培养承传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剪纸艺术的四大技法。

教学方法:

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临摹和创作合二为一,剪制、贴合、绘画有机操作。

制度:

每周二、周四下午两节课后活动,时间为 30-40分钟,地点美术三室。

教学措施:

一、挖掘育人因素,发挥育人功能

1 、注重个性培养。俗话说: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之间存在着智力、性格、气质等许多方面的个性差异,而每幅剪纸作品都有着作者的个人形象和心灵明晰的影子,真所谓 “画如其人 ”。一幅剪纸作品将会毫不掩饰地暴露作者的内心世界,充分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感情。在剪纸教学中,能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正确引导,学生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2、培养审美能力。一幅剪纸作品,作者在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必然融注自己某种美好的情感。为创作一幅剪纸作品,作者要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观看美丽的校园、丰收的田野,去寻觅生活中的人和事,经过无数次的情感交流,学生便具备了创作的思想基础,同时也确定了造型 “以意与神 ”的基本条件,产生了联想造型 “以意与神 ”的基本条件,产生了联想的诱发体,形成了对当前或过去的记忆表象进行组合、改造,重新铸成新的意象的主观意象。总之,作者在情感的推动下,依靠想像力的作用,并循着特定的逻辑,将它们改造成新的审美意象,这无疑是审美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体现。

3、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小学生不能只限于对知识的掌握,还要具备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的能力。只有形成一定的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才有助于掌握相关知识,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剪纸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剪纸的创作过程中,作者首先要对周围事物进行实地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确定创作素材,勾勒剪纸画稿,这是智力技能的训练;然后再依据画稿动手剪刻。在剪刻的过程中,刀法或细腻流畅,或粗犷豪放,这是操作技能训练。可见,剪刻创作构思形成的依据和外部体现的标志,构思则是剪刻的调节机制,两种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剪纸作品是学生根据观察、理解、想像组合而创作的,有过创作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将剪纸运用于教学中,学生会更乐学、好学,会学得更好。

具体课时:

一、剪纸的历史、意义、四大技法:方、圆、尖、细的具体要求:方如转、圆如月、尖如芒、细如须。折纸,二折及四折法,主要剪双喜字。

二、折纸:三折及五折:主要剪五角星及五瓣花,发挥学生创新剪法。

三、折纸:八折:主要剪八喜莲花图,初步认识团花的意义及技法。

四、观摩优秀作品,让学生认识剪纸的造型

如:方形、圆形、三角形、棱形、多边形等。

五、扇形喜联,巩固花喜字的剪法,技法“方”。

六、蝴蝶剪法及花纹设计,掌握身、触角、翅膀、眼的主体结构、技法“园”。

七、巩固蝴蝶剪法,诱导学生创作花纹技法“尖”与“园”的基本功练习,特别是半圆花纹。

八、临摹动物兔的剪法,认识夸张眼睛的古绝传神。并突出兔耳朵的夸张,兔尾巴的小而上卷,腚部“旋子”的剪法主练“双兔吃萝卜”。

九、临摹动物“鱼”的剪法:掌握鱼的基本造型“ 8”及鱼的身体结构:鱼身、鱼尾、鱼翅、鱼口、鱼鳞等。主练“连年有余”注意谐音“余”即“鱼”。

十、棱形双喜及喜花的初步剪发:主练“蝴蝶双喜”。把学过的喜字剪法玉蝴蝶剪法相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应用剪纸的认识。

十一、十二生肖“牛”的剪法。 20XX年是牛年。让学生为迎接牛年做剪纸准备。初步掌握牛的生理结构:牛头、牛角、牛身、牛腿脚及牛尾巴。牛半身花纹按民族意识去创作。

十二、继续创作生肖牛的剪法。掌握牛的勤劳习性。主练“打毛”技术。参观老师的几种牛的造型,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十三、在学习花、蝶、鱼、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团花创作。把喜字、春字、花、鱼、蝴蝶、兔、牛等有机巧妙的组成各种迎新春的图形,以备学期末搞一次小型剪纸展打基础。

剪纸团花范文7

关键词 折叠 剪纸 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Folding Paper Cut

――On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Paper-cut Content

GU Yamin

(Suzhou Zhangjiagang Deji Kindergarten, Suzhou, Jiangsu 215635)

Abstract A small piece of paper inherits the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Nursery gard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per-cut the course of the process, caught limited to children age characteristics, in many aspects of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how in the tradition of outstand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while learning content suitable for young children, from the creation of a successful and enjoyable experience support inseparable teacher of wisdom, in practice, the teach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practical level of thinking and ideas.

Key words folding; paper-cut; content

中国民间艺术家梁春兰女士说:“百叠不错,万剪不乱”。看起来特别复杂的图案,利用折叠的方法就变得特别简单。如多层次折叠剪纸为多层次镂空造型艺术,打开之后是一个镂空的平面镂空艺术作品,具有不可预见性。折叠的材料一般多为正方形纸,折叠的方法一般多为对边对折、对角对折。由于其材料普通、折法简单、作品变化新奇,非常适合幼儿园孩子学习。借助课题组集体智慧,折叠剪纸研究成为了一级子课题《剪纸园本教材开发研究》中作为不可或缺的内容,8年的沉淀,基本形成了剪纸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1 绣球类――多变之中激发幼儿学剪纸的持续兴趣

“绣球”原是中国民间常见的一种吉祥物,一般由彩绣做成。而剪纸作品――绣球,一般由四个相同的图案上下、左右对称排列。作为多层次折叠的入门,具有技术门槛低、作品变化丰富等特点,非常适合中班幼儿学习。选取一张正方形纸经过四次对边对折,一次对角对折后,变化剪去的方向、线条的弧度则可获得大相径庭的作品。

1.1 找准一个关键的支点――一剪

盘点所有绣球类活动的开展,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技艺灌输。更多的是孩子们的踊跃尝试和孜孜不倦的探索。而催生这种良好的探索氛围的关键是教师找准了学习一至四剪的一个支点,即是通过“一剪”的变化促使幼儿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简洁明了的“一剪”图示帮助幼儿厘清折叠的关键步骤,这一步做到了,即是“百叠不错”,而创新一剪作品的千差万别,激起了孩子们对后续二、三、四剪的持续兴趣。教师顺势引导,果不其然,三个孩子毛遂自荐,快速顺畅地完成了阴影的绘画,并争相表示通过操作进行作品的剪制和验证。

1.2 激发幼儿持续探究――二剪至六剪

由于教师充分地放手让孩子自发想象、探索,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逐步高涨,探索的欲望随着内容的深入愈往纵深处。基于孩子们一剪的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激发几名幼儿创新绘画剪二刀、三刀、四刀的内容,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定夺剪制的内容。剪去的次数越多,展开的图案效果就愈错综复杂,视觉冲击力更强。正如梁春兰女士所总结的“一剪出百优,两剪显千创,三剪成万新,多剪变无穷”。而“九连环”作为绣球的特殊内容则可以充分引发幼儿思考和动手操作,建议大班幼儿学习。

2 几何图形类――多种构图奠基幼儿团花学习

同是正方形纸,稍稍改变折叠的方法,可以得到三角形、五角形,再次折叠还可以演变出六角六边、十角二十边等。通过引导幼儿改变线条的坡度、弧线的弧度则可以催生出千变万化的图形。

2.1 三角形的蜕变

一张正方形纸,两种不同的折法均可以成功剪制三角形。但是改变线条的斜度或角度,则可以完成三角三边、三角六边、六角六边、三角十二边等不同的几何图形。如中班剪纸活动《三角形变变变》,教师通过引导竞赛的方式鼓励幼儿利用这一折法变化出尽量多的几何图形来,幼儿反复尝试、作品比较后进行剪法示意图与成品的配对,进而发现剪时的线条与图形的关系。又通过提供层次性材料(每组变化范例图示)鼓励幼儿反复绘画后发现作品的千变万化。再如中班剪纸活动《六连团花》基础上,衍生出“六六大顺”“六福兴旺”“六星珠团花”等。

2.2 五角形的联想

同三角形,五角形也有两种不同的折法。从五角星的胖瘦变化到五瓣梅花、桃花的剪制,更是进一步拓展幼儿关于线条变化与展开图形变化的经验。如公开课展示大班剪纸活动《梅花朵朵》中,基于中班幼儿学习折法、剪制五角星的基础上,幼儿通过绘画多层参照线的基础上进行花蕊镂空,丰富梅花图案效果。再如后续活动《纸手帕》,引导幼儿通过镂空装饰,产生有朵朵梅花的纸手帕,让孩子体验折叠剪纸的神奇与有趣。

在积累大量的团花结构之后,辅以传统经典剪纸中常见的素材,如吉祥果(佛手、桃子、石榴)、喜、蝴蝶进行装饰,呈现的作品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3 盘长类――传统艺术助幼儿创新剪制

盘长作为民间流行的一门艺术,以多种形式出现。如中国结、衣服、建筑物等,民间剪纸中也常常应用。它可以形成四角对折、左右对称的图形,其完成的工序之一即是折叠(同绣球折法),掌握其“周而复始,连绵不断”的特点,就可以自由创作出多种多样的图案。

(1)用于作品边框。此种情况一是适用于装饰、布置幼儿剪制完成的整体作品,作为点缀;二是适用于方形作品的。如大班剪纸活动《我是小小设计师》中,幼儿为全园的剪纸作品展进行边框设计。再如大班剪纸活动《谁家窗格最漂亮》就是主要引导幼儿初次学习四角方胜的课例,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尽量实现线条的粗细、间距的一致。

(2)用于综合图案。主要以盘长为主题的综合剪纸图案,如大班剪纸《镜中花》、《梅花窗格》《石榴窗格》等。

类似的内容如民间寓万事如意的吉祥符号“万字锦”,与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绣球、花朵、其他动物(龙、虎、兔)的搭配,剪制的图案课谓琳琅满目,五彩缤纷。

小小一张纸,剪出的却是大千学问。而折叠剪纸由于其使用材料、方法简单,作品却千差万别、美轮美奂,纳入了我园剪纸园本课程的范畴。孩子们表现出了兴趣浓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尝试、乐意表达、耐心细致等良好的学习状态。衷心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将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传承、创新并发扬光大。

剪纸团花范文8

1、简单的剪窗花的步骤

1.1、锯齿“是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刚柔,钝锐的变比,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它的质感、量感、结构等。

1.2、刻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它的花果,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子和茎的针刺、毛绒。刻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

1.3、刻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

1.4、刻人物时,用跳动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活动的眉毛,胡子,头发,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根据个同物象的特征,形状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2、剪窗花的风俗习惯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

3、窗花的主要形式

窗花都选用适合纹样,山东的窗花多直条式,是适合该地直棂窗而形成的;西北的窗花逢中用”十“字将完整的剪纸分成四大块,也是适合该地窗户中心有一个十字格而形成的。湖南的窗花有固定的组合形式,一般是中心贴双喜团花,四角贴蝴蝶角花,团花两旁再配一对喜烛和花篮、盘花。

为了不影响室内采光,窗花多为阳剪,以求得较多镂空的面积。窗花的外轮廓和窗架之间要求舒密有致、构图格局均衡,除装饰美好的因素外,还能起到防寒和透风流通的实用作用。为追求清新、亮堂、明快的室内装饰效果,窗花剪刻多用细线造型,达到镂空玲珑的视觉效果。

剪窗花的由来

中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战国时期出现使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的,都与剪纸如出一辙,它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这也就是后来春节剪窗花的由来。

窗花是农耕文化的特色艺术,农村的生活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特征以及社会的习俗方式,也使这种乡土艺术具有了鲜明的汉族民俗情趣和艺术特色。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

剪纸团花范文9

【关键词】庆阳剪纸;校本课程;开设;实施

2010年,甘肃省开始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这次新课改的一大特色就是必须要开设校本课程。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教育方针,我校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展开了全面的考察调研,并最终形成了九大类多达五十六个项目的校本教材。对庆阳剪纸的调研,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庆阳剪纸历史悠久,过去,人们逢年过节、嫁娶、治丧、祛病等都要剪纸花,贴在窗户上、炕墙上、灯笼上,作为装饰,或表达喜庆欢快,或表达悲痛默哀,或表达期盼祝愿之情,总之,剪纸已成为民俗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庆阳剪纸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2008年入选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端午节前庆阳市都要举办“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进行民俗文化的交流,至今已举办十一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报刊多次发表庆阳民间剪纸作品,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做过介绍,其作品在中国民间美术馆有陈列,并在日、意、澳等国家展览亮相。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母亲的心愿》表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盼望台湾归来的真诚心愿,当然,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更多的是表现陇东人民辛勤耕耘、朴实生活的历史画面。

1 “接地气”——剪纸课程实施前的工作准备

1.1 树立科学的课程理念。。

在“庆阳剪纸”课程的实施中,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给学生以最大的发展空间,要为每个学生展示和发展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创造条件。“庆阳剪纸”课程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学生潜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目标,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以传授知识为单一内容,更不是学科课程的拔高课。

1.2 积聚庆阳剪纸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技术。

首先要具备选择、组织校本课程内容的能力和技术。“庆阳剪纸”课程打破了学科的限制,它以教师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在学校大力支持下笔者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采访,并在当地著名剪纸艺人的指导下进行了基本的学习。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虑了自身的能力范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剪纸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必须要有行动意识。“庆阳剪纸”是一门手工课程,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剪纸图样都事先亲自动手实践过;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能不断反思,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便为下次提高做好准备。

2 “赏、刻、评”三步法推动“庆阳剪纸”课程实施

2.1 赏

庆阳剪纸属于民间美术,在欣赏过程中既能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欣赏内容有以下三类:一是欣赏庆阳剪纸作品的表现手法,笔者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展示多幅作品,带领学生区分阴刻、阳刻、阴阳结合剪纸;区分对称和不对称剪纸;赏析梅花纹、云勾纹、锯齿纹、田禾纹、月牙纹、水纹、花纹等剪法;二是欣赏剪纸作品的表现内容。因用途不同,庆阳剪纸大体有植物、动物、事相剪纸等。例如,代表作“抓髻娃娃”,中间一个小孩,伸手抓布满四周的“鸡”,因“髻”“鸡”都通“吉”,所以此作品代表吉祥如意,有保佑平安康乐之意;再如“王祥卧冰”有传承孝道之意、“鹿鹤同春”表示福禄康寿、“生命树”是一种原始图腾、“莲生贵子”代表多子多福、“蝶恋花”反映生殖繁衍、美好爱情等等。三是通过视频欣赏知名艺人的剪纸示范。当学生看到当地大师不作图样20秒内剪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大公鸡时,禁不住啧啧称赞。总之,学生在“赏”的过程中既了解了庆阳剪纸的相关知识,又增加了对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习俗及她们对生活情感体验的理解。

2.2 刻

剪纸本身就是一门以手工制作为主的课程,在欣赏的过程中,已经有很多同学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了。当然,首先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剪刀、彩纸、铅笔、橡皮等简单的剪纸工具。其次是准备图样及绘图。当然,图样是由笔者提供的,考虑到绝大多数同学没有美术功底,更未有过剪纸的经历,所以,笔者提供的图样坚持了由简到繁、以对称剪纸为主的原则,主要选择了植物、动物类,例如对称的“囍”字、瓶花、金鱼、蝴蝶、四折小猪、五折团花(如梅花)、八折团花;不对称的生肖图(根据学生属相和喜好而定)。最后是剪刻。在剪刻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剪纸的方向、手法、顺序予以指导。

2.3 评

校本课程强调学校的自,决定了其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对庆阳剪纸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以学期末剪纸课程班举办的“剪纸作品展”为契机展开的,在剪纸作品展期间,由《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编王老师、校团委书记郭老师和任课教师三方共同对剪纸作品进行评价,设立不同奖项,并购买书籍作为奖品予以奖励。总之,校本课程“庆阳剪纸”的评价是为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以及学校的特色发展,所以评价必须多元性。

3 促发展、利传承——庆阳剪纸课程实施中的收获

庆阳剪纸课程的开设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研究者。在庆阳剪纸课程的开设过程中,笔者有如下体会:(1)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校本课程开设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从而促进教师对教育及教师职业的本真理解,“庆阳剪纸”丰富知识,超越课程,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庆阳剪纸课程开设以教师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尽可能地开发和利用了教师的现有资源,无疑会使教师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给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3)挖掘教师的潜能。笔者的专业教学为政治学科,庆阳剪纸课程以笔者家乡的特色文化为载体,丰富了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才能在校本课程开设中,有了无限的表现和创造空间,可见,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课程。

庆阳剪纸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庆阳剪纸的开设,使学生了解了庆阳剪纸这种民俗文化,了解了当地人们生活的风土人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学生把笔者所教的“金鱼”创新为“八折圆型对称金鱼”、把“金鱼”“蝴蝶”和“团花”组合贴在一张纸上构成情境性画面;发挥了一部分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例如班里有位女同学爱好剪纸,她用了将近半学期的业余时间刻了一副阴刻剪纸“竹”,笔者专门为她的作品设置了专栏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庆阳剪纸课程的开设还丰富了校园的特色文化,有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扬。

4 回顾道路曲折性——庆阳剪纸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思考

在庆阳剪纸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笔者主要遇到了以下问题:

4.1 评价方式单一。虽然我们学期末会举办“剪纸作品展”,由校本教材的主编老师、校团委和任课教师三方共同做出了评价,但仅是针对剪纸作品进行的评价,即只有形成性评价,而缺乏过程性评价。

4.2 教师精力有限。无论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实施,教师都是在学科教学之余来进行的。就庆阳剪纸而言,笔者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从事比较简单的剪纸作品研究与实践,图案稍复杂点,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一幅“莲花水牛”的阴阳结合不对称图案,笔者绘制剪刻一共花去五个小时的时间,所以对于剪纸内容的更新因教师精力有限而相对滞缓。

4.3 学生流动性强且投入不足。我校学生每学期自主选择一门选修课,一般而言,学生下一学期不会连选,所以剪纸内容的教学每学期都只能从头再来,这样不利于剪纸课程的深化与发展。少数学生尤其是男生,他们不愿在剪纸课程上投入太多精力,目标就是混学分,学生的投入不足,影响课程的实施效果。

5 再接再厉共圆“庆阳剪纸梦”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后决定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和提高。

5.1 引入过程性评价。在坚持原有评价的基础上要加强过程性评价,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情况进行统计形成平时成绩;在剪纸班内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在剪纸作品的展览中增加其他学生的评价,如评选“最佳作品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选手奖”等。

5.2 教师要继续加强课程实施的专业性设计。学期内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主要利用假期尽量做好下一学期整个的剪纸课程准备工作,要注意内容选择的弹性及符合学生基本情况。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剪纸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剪纸团花范文10

一、让幼儿对剪纸感兴趣,寓教于各项活动中

我首先带幼儿一同观看录像。片中民间剪纸大师剪出的栩栩如生的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过后,我还请来了一位会剪纸的老奶奶,让她当场剪纸给幼儿看,小朋友看的特别认真,抢着向老奶奶要剪纸。我还向幼儿展示了我剪的作品,让孩子们拿在手里看,观察和对实物的直接接触,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了幼儿对剪纸和兴趣。

而师生一起动手制作,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先剪了几种简单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让幼儿看,当他们开始跃跃欲试的时候,我顺势向幼儿传授了如何折叠纸张剪贴窗花的技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折叠的层数越多,剪出来的效果越好,他们举一反三,越剪越好,兴趣也越来越高。

在掌握了一系列剪纸的基本技法后,我开始让幼儿练习构图能力,比如在折好的纸上先画出小苹果、菠萝、小花,再让幼儿尝试着剪。

此外,我们注重创设带有艺术意味的剪纸环境,如教室的墙壁上、走廊上、窗户上,我们都贴上了窗花、花边和拉花,还有剪纸作品的欣赏,为了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我们十分重视幼儿的参与,将幼儿和教师的剪纸作品布置到教室里、园内的橱窗和展板上,鼓励幼儿用各种形象组合粘贴成剪纸画,贴在活动区内,让幼儿充分欣赏剪纸的形式、造型,感知剪纸作品的语言。我们还充分利用废旧材料(鞋盒、废报纸等)让幼儿开设游戏角《苗苗剪纸作坊》和《宝宝剪纸专卖店》,这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剪纸活动的愿望,在创设环境过程中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师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展,做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寓教于境。

二、用加一加、连一连、变一变的形式,让幼儿循序渐进

幼儿剪出一个图形时,教师鼓励幼儿随心所欲地在图形上剪点什么,又在什么地方连接起来,看图形会有什么变化,产生什么结果等。如,在剪出的苹果上剪出眼睛、嘴,苹果就有了神情;太阳,月亮剪出嘴巴就会表达感情;蜗牛加上小辫子,就变成“蜗牛姑娘”。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幼儿学会剪各种动植物的基本形状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求幼儿剪得要有变化。如鱼嘴巴有大小或张开闭合的变化,鱼尾有尖圆、弯曲的变化,鱼鳞可以变成半圆、尖形、锯齿开、曲线等。

经过这样具体而生动的引导,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他们的作品带有幼儿独特的情感,反映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想法。平时,我们注重培养幼儿观察的经验,丰富幼儿的观察体验,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剪纸作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让剪纸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我们在指导幼儿剪纸的同时,还注意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开始时让幼儿在剪出作品的基础上用一句话进述作品,然后让幼儿能够用一段连贯的话进述作品,最后能够根据作品发挥想象,完整地讲述作品。

幼儿通过剪纸活动,其有意注意的时间长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为剪纸不象绘画,可随机丰富画面,它要求幼儿能统筹设计整个作品,这就锻炼了幼儿的统筹安排能力。在成人看似不成材料的废纸上,幼儿会巧妙安排,合理利用。另外,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也在剪纸活动中得到了培养,他们会协商剪纸内容,会合作完成作品,剪纸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还可以促进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总之,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剪纸团花范文11

关键词:农耕文明 河南 剪纸 造型 题材

检 索:.cn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有九朝古都开封、十三朝古都洛阳、殷墟安阳、郑州等历史名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民间剪纸、民间工艺等艺术的源头皆来自于发达的农耕文明与丰富的民俗活动。河南的剪纸作品不论是色彩、构图还是题材无不体现着广大民众的艺术智慧,是草根审美的典型体现。靳之林先生说:剪纸艺术具有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内涵,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本原艺术体系及造型体系。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中出土的银箔镂空刻花便是最早的剪纸艺术雏形。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钞》中有一段描写在汴梁城出售剪纸的情景:“昔京都大街,有剪花样者……一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独擅一时之誉。”由此判断民间剪纸在宋代就已流行,还出现了以此为生的剪纸艺人,且剪纸水平已相当精湛。其风格受山西剪纸影响,形成了雅拙清新、厚重凝炼、纯朴粗拙、简练粗犷的艺术风格,体现着中华民族古老的审美意识,是中原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古老的农耕文化的代表正经受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如何传承并发展这一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使其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是我们应当研究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河南民间剪纸的造型特征

民间剪纸多是劳动人民为满足其精神生活而创造,以农耕文化题材为主的乡间生活是河南民间剪纸的创作源泉,丰富的民俗活动是剪纸表现的主要题材。民间剪纸被益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母体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造型艺术的基础,这点从龙门石窟中的“天神”,到淮阳太昊陵的“泥泥狗”都能看出,剪纸同它们一样共同产生于中华民族传统的造型观,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以写意为主的意象创作,它不同于西方的写实造型观,这也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

民间剪纸的种类有窗花、墙花、顶花、灯花、鞋花、帽花等数十种。河南民间剪纸构图奔放、形式夸张,中原地区民俗气息浓厚,具有粗犷简洁、纯朴粗拙与清新精巧相结合的地方特色。民间剪纸最常采用制作方法是折剪法,所剪图案具有对称性特征。因此,花纹与图形是成双成对的出现,成倍数的增加。以折剪法剪成的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几何纹样风格匀称、均衡,富于节奏感、韵律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圆形剪纸又称团花,有祥和、富足、团圆的喜庆气氛,象征完美和谐,隐含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大多根据当地流传的俗语创作而成。这种对称均衡的构图作为剪纸艺术最基本的原则是剪纸技法的需要,也是传统审美观的重要体现。

河南民间剪纸多以大胆的构思、写意的手法、精巧的构图、夸张的造型特点令人们叹为观止。剪纸艺人看到什么,就剪什么,不打画稿,抓主要特点,依形而剪,刀刀相连,将物象剪成镂空的画面,形成阴阳对比。许多作品初看很怪,很丑,细细观赏则别有情趣,韵味无穷。民间剪纸艺人善于用比喻、夸张、变形等手法创造他们心中的图案。在他们手中太阳,月亮可同时挂在天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也能共存,体现着对称、均衡、节奏等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反映的是民间剪纸艺人纯朴的自然审美观,体现的是他们原始的洞察力与精湛的剪纸技巧,散发的是浓郁的泥土的芳香。

二、河南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

地处中原的河南拥有深厚的民间文化资源,剪纸的题材内容多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反映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剪纸艺人将他们的所见所闻及对生活的感受剪进作品之中。如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民风民情、戏曲情节、皮影人物、十二生肖等现实生活中的花鸟鱼虫,草木神妖,只要是想象到的都能信手拈来。经过剪纸艺人的提炼加工,夸张变形达到形神兼备,抒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一)生活题材

反映劳动人民平凡生活的生活题材剪纸在河南民间剪纸中最为常见。因为剪纸艺人多来自农村,因此她们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自己的实际生活,如喂鸡喂鸭、养猪牧羊、骑驴赶车、田间劳动、抱娃娃回娘家等。还有常见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牡丹、荷花、瓜果、蔬菜等。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他表现的主体,表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民风,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如:辉县李爱荣的《新二十四孝》、《农家乐》等多次荣获省级以上大奖。杨海峰的虎头帽、虎头鞋等,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细心观察,从中可以看出劳动人民朴实、纯真的思想感情。

(二)节庆题材

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为农耕文明,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换上新窗户纸,贴上具有吉祥寓意的窗花,营造一种朦胧的意境,烘托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常见的有“连年有余”、“喜上眉梢”、“老鼠娶亲 ”等;元宵节时在走马灯上贴上活泼生动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戏曲人物及民间传说等剪纸图案,以增添节日气氛;农历二月二民间称为龙抬头,家家户户门上要贴龙,以祈求龙王降雨滋润土地,渴望获得丰收;端午节要贴“除五毒”等剪纸,寄托人们免受五毒侵害,健康幸福的希望。

在河南郑州十八里河镇的河西袁村,早些年的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要祭火神,村上的街巷都会扯上过街绳索,用红、黄、绿三色纸裁成八开大小,上面写上“春回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吉祥语,再在四周剪上花纹,下面剪成燕尾状或穗状,贴于过街的绳索上,当地称为“吊挂”。腊月三十儿满街那一排排红红绿绿,飘飘荡荡的彩挂与春联门神交相辉映,烘托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与除旧迎新的节日气氛。解放后祭火神习俗已经消失,但人们还会用红纸剪成带花纹上写抬头见喜、吉星高照等吉祥语的菱方,贴在门头上烘托节日气氛。

(三)文字题材

在河南的民间剪纸中以文字图案为题材的剪纸也很多,如以“福”、“喜”、“寿”等文字为主,再加以巧妙变形,抒发人们的祝福心愿。“喜”字最初是一个鼓的形状与喜笑的口形相结合,后演变为上面双手捧吉,下面一张笑口,是吉祥、高兴的代表。在农村结婚叫“办喜事”、妇女怀孕叫“有喜”。“喜”字与鸳鸯、鱼莲等吉祥图象结合,表达的既是对新婚的祝福,更是对新人早生贵子的期盼,体现了远古的生殖崇拜意识。婚礼用的剪纸喜花早年多用红纸剪成双喜字,后来又将鸳鸯、荷花、喜鹊、梅花、石榴、百合、龙凤等配上喜字,寓意龙凤呈祥、百年好合、榴开百子等,贴于门窗之上,或放于家具被褥上。还有作为新房装饰的大幅喜花,寓意双喜临门,为婚礼增添了喜庆热烈的气氛。

寿”字纹剪纸是中华民族寿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寿”字写成圆形为“团寿”,寓意“圆圆满满、尽其富寿”,写成竖长形是“长寿”,寓意“健康长寿”。在民间剪纸中“寿”字一般结合“福禄”一起出现,运用葫芦的谐音“福禄”,巧妙的融“福禄寿”于一体,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的礼赞,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祝福。“福”字纹是传统节庆时常见的剪纸,在民间有“迎春接福”的习俗,春节帖“福”字的习俗自古就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三、河南民间剪纸的农耕文化内涵

河南剪纸根植于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来源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色彩艳丽、虚实相生营造出和谐的意境之美。在剪纸中鱼、鸟、瓜、莲等题材反映了民众渴望子孙满堂,享受天伦的愿望。石榴是子孙昌盛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婚姻、纯美爱情的珍视,祝愿婚姻幸福美满,对家族繁衍、人丁兴旺的向往。以农耕为生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千年不变。农村妇女在粮仓贴鱼寓意“家有余粮”,水缸贴鱼寓意“永不枯竭”,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风调雨顺祈祷。

剪纸“地神”、“谷神”表现出百姓以求家室安宁,五谷丰登的愿望,表达了人们对神灵圣贤的崇敬,祈盼得到庇护赐福。与云贵、陕甘等地民间剪纸相比,河南剪纸似乎已超越了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而进入了封建的佛、释、道的神权、礼教制约时期。剪纸“舞狮”的内涵是借舞狮暗喻“子孙繁衍”,是“祈子”的行为,这是受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革,河南农村许多传统的民俗已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审美需求。如“牧羊人”、“庄稼汉”、“喂猪”、“小康人家”、“看电视”等展示了当代农民在文化精神方面的变化。

四、河南民间剪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河南民间剪纸在各种民俗活动中以它所特有的方式表达着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企盼,将人们的生活点缀得瑰丽多姿,寄托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农耕文明下的河南剪纸艺术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继承并发展这种乡土气息浓郁的剪纸艺术,使其融入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步入现代产业化的经济市场,是我们理应思考的问题。

河南的剪纸艺术应走出乡村庄户人家的小院,步入现代艺术设计的经济市场,在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装饰、服装设计、舞台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各个领域展示自己,使其走出河南,走向世界,名扬四海。另外,要面向市场,形成规模,与企业商家合作,使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文化企业还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相关的经营、管理、技术、营销等各方面人才。探讨与地方高校合作,共建人才培训基地。政府有关部门应疏通人才交流渠道,提供人才交流平台,促进文化市场良性发展。培养一支稳定的技术过关的创作队伍,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进行有组织、有目标、高质量的产业化生产,摆脱昔日散漫、自发的创作方式,实现剪纸艺术的产业化生产。

结语

民间剪纸艺术是广大民众在农耕生活中创造的艺术,是民众情感的自然宣泄,它不是简单线条与色彩的运用,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统,传达着当地的风土人情。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民族的、传统的艺术已被逐渐淡化、淹没,但社会文明的标志应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同发展。如今河南民间剪纸艺术已逐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相信河南的民间剪纸艺术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为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强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左汉中 著:《中国民间美术造型》,长沙,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2 田永翔、刘建军 著:《中国剪纸瑰宝:蔚县窗花》,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3 吕胜中 著:《中国民间剪纸》,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剪纸团花范文12

关键词:剪纸艺术;符号化纹样;风俗习惯;地方性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留下了很多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艺术,剪纸就是其中一项,中国的贴窗花习俗就是剪纸艺术的表现。那什么是民俗剪纸中的符号化纹样呢?这里需要我们分开来讨论。

什么是符号;所谓的符号其实就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用来指定某一对象的标志物,形式比较简洁。而这里所说的符号化纹样是指在艺术中提炼出来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图案。民俗剪纸是符号化纹样的载体,不同的剪纸图样代表了不同的意义,也就是说将表达人物情感的形式符号化。剪纸是民俗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剪纸艺术一直保持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观念,这是剪纸艺术家们向大家传达美好的祝愿。

民间剪纸艺术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的思想与文化,剪纸与民俗的结合是比较好的组合。它没有专门的培训方式,是由一代代的传下来的民俗的传承活动。他具有民间美术自有的特色文化底蕴、审美情趣。

1.民俗剪纸中的符号化纹样的分类

剪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注重刻画图像的写意性,根据剪纸纹样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民俗剪纸中的符号化纹样分为抽象的纹样和具象纹样。

具象纹样指的是真实的还原自然,根据具象的象征意义来说明符号的意义,在中国的剪纸艺术中,这一种具象纹样其实比较雷同于中国的民俗生活,比如根据不同的生活情景会有不同的剪纸,剪纸都反映着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习俗,像端午节,剪贴“五毒”用来避邪与病疫;最明显的就是用无色彩纸做成的寿衣、寿鞋等,在坟前焚烧,以示对亡人的哀悼,这是在中国各地都十分流行的剪纸艺术,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剪纸的具象纹样还有着谐音寓意这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像中国传统的春节,会剪很多的鱼的图形,寓意年年有余(鱼),又或者我们所说的喜鹊,在民间喜鹊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在剪纸中会有“喜鹊登梅”这一意象,这就是寓意喜上眉梢,有好事降临,还有在民间的石榴、花生、红枣等一系列的是代表多子多福,还有一种最常见的意象,就是大家看到的鸳鸯,他寓意的爱情的永恒。这些都是来自自然界的自然还原,利用不用的谐音或者寓意,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这就是在剪纸中的具象型符号纹样。

抽象纹样,相对自然界的具象也就是对自然界的抽象概括,这些抽象的纹样一般用在具象的内部,作为装饰的作用。这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具象纹样上加上特别的符号,让其有不同的寓意,或者显示剪纸的地域性或者是时间性,抽象的纹样相对于具象的纹样而言,不是特别的稳定,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例如太阳纹的主体是旋状纹样,线条数目在不同地域会稍有差别,但是其旋状主体并没有改变。太阳纹一般装饰在动物、人物衣物上,河北剪纸用在牛身上,山东刻在猫身上,陕西则用在狮子身上,运用的动物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崇拜。

2.民俗剪纸中符号纹样的制作特色

民俗剪纸艺术中为什么能够有如此多的变化呢?其实也是因为在剪纸前的折剪方法不同,这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根据不同的剪纸技法可以展现不同寓意的符号化纹样。剪纸一般具有万剪不断的特点,带有浓厚的欢乐与吉祥色彩,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吟咏着生命、表达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剪纸艺术不同的特点。还有就是如何制作出 一个做工精良的剪纸,先前我们也讲过不同的折剪技术会有不同的效果,在剪纸之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先将纸折叠多次,然后在折好的单元上剪出连续的对称的图形纹样或文字、符号,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万剪不断的技巧。

剪纸对象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技巧,比如我们需要剪一个小圆孔作为动物的眼睛或者嘴巴,或者是花朵的花心、花瓣等,就需要首先对准中心空白处扎一个眼然后顺着眼往边沿剪,即逆时针旋转360度。还有在剪月牙形的图形时,顺着月牙轮廓线从左至右剪,一般都是勇于吉祥字的使用,这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一般剪纸时我们还会注意折纸的方法,比如二分法的折纸就比较适合剪出各种如:云头纹、十字纹等等符号纹。四折法比较适用与方形纹、盘长纹等。从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技法中的锯齿和月牙儿的萌芽出现,经过于百年的历史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巳成为剪纸艺人喜爱一种装饰纹样。

3 剪纸符号化纹样的特征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就是说在中国不用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符号化剪纸纹样形成的基因。而且剪纸艺术也在民俗文化中有所体现。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窗花。窗花是在中国流传时间比较久的一种民间艺术,也是应用比较广的一类民俗艺术,中国各地都有在春节期间贴窗花的习俗,用剪纸的形式,剪出各种别具意蕴的窗花,在新年时期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且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装饰剪纸也是民俗中的一种,这种装饰剪纸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在中国不断的发展,现在多表现为顶棚花,各种婚庆装饰,以及丧失装饰,这也是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影响的一种剪纸艺术,在丧失中悬挂的各种装饰剪纸,这些都是佛教信仰的标志。

还有就是民俗剪纸还是集体意识与个体意识共建的反映,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尤其是到了满清后期,更是形成了一种封闭式的状态,文化随之也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所以民俗文化离不开的是集体的审美意识,表达的自然不是单个的人物意识。同时,个人也有着自身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个人的感情寄托,所以剪纸又是个人意识的体现。

结语:民俗剪纸是我国悠久历史中的优秀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也慢慢的改进了剪纸艺术的技法。但是深藏在民族风俗中的文化传统,仍然是我们不断研究与学习的艺术,在现今社会中利用与开发剪纸艺术。通过本文对剪纸符号化纹样的探索,希望能对剪纸艺术新领域的开创有所裨益,使民俗剪纸以独特的形式美编织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形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