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

时间:2022-11-23 23:20:49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范文1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但是,不可否认,一些与时代相背离的传统思想,包括家庭教育思想,作为文化遗产也同时影响到我们的价值取向,它们成了种种规范,束缚了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家庭教育科学化的羁绊。中国父母心中有许多潜在的“规范”,这些规范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思想里。尽管我们很难讲出这些“规范”是什么,但是,当孩子的言行与我们潜意识中的这些“规范”不符时,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涉。

二、中国当代家庭教育之弊端

说到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弊端,主要是指许多家庭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不科学,本人从当代我国家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主要弊端,选取了以下的典型加以论述。

(一)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抑制了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

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中国家长溺爱程度之深,很在一部分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的隔代教育造成的。

(二)管得太多,干涉太多,惩罚太多,孩子累父母也累

在中国特有的传统观念之中,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不存在。所以父母对孩子有一切的干涉或者惩罚,认为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中国的孩子一出生,以后的道路就已经被父母安排好了,孩子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教育是一个过程,让孩子逐步的成长,,给孩子太多的干扰,限制孩子天性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优秀能干的父母经常试图用自己的光环套给未来的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能力来取代孩子的一面。

(三)性教教育近乎空白,以至于成为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在中国,虽然有很多的父母认为青少年的性教育死有利于促进他们本身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可是大多数孩子在家庭的性教育形势却很严峻。因为中国父母本身就几乎没有正式的、系统的接受过性教育,性知识,性教育的旧思想状态很差。传统观点使他们羞于谈论这方面的问题,也有家长认为性是可以自学的。在“性”这个问题面前,大多数父母都选择逃避或沉默来面对这个问题。事实上,中国青少年的性教育缺乏不是一天二天养成的,父母让它自学,学校教师、教科书的观点,这些教学方法让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不是通过正常途径获取知识,大大提高不健康的性心理,性犯罪、青少年可能是未成年少女怀孕和其他社会问题的主要人群。

三、家庭教育的一些建议

(一)注重家庭教育的本质

家庭教育其本质是一个家庭一起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没有在一起的时间的家庭是一个虚拟的家庭。作为父母更多的是关注是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并不断对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目标。事实上,孩子在成长的关键在于自己父母,必须不断地建立成长的目标,不断的学习,自我完善。这是一个在学习实践的反应,促进智慧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提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内容

在提升的“文化内容”,第一点是要促进“观念能力”的概念,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教育不是目前最主要的模式,首先是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概念。随着现代科学思维发展,肯定是可以找到良好的教育模式的,甚至可以创造出新的教育模式。盲目地使用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手段是不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简单地增加投资经费或许不会带来家庭教育的成功。核心是充分发挥智力的优势,文化融入到他的智慧来指导家庭教育的艺术。

(三)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家庭

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的愿望,即使这样他们也愿意苦点、累点。但是平时应该多沟通,及时指导孩子解决问题,同时理解孩子的困难,让孩子一步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信任孩子,耐心地说服、引导,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心。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默契,民主的关系,平等的家庭。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范文2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 发展现状 策略分析

一、前言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学科,具体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但却是从属于经济学的一门学科,教育经济学具体研究教育的功能以及其为经济带来的收益。本文将在论述现阶段教育经济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教育经济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供具体解决策略。

二、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现状

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各国现阶段教育经济学的发展成果都主要体现在理论体系上,具体表现为不同理论在教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所占的比重。相比较而言,我国与西方各国教育经济学的不同理论所占的比重是不尽相同的。本文将从教育经济学国内外的理论体系以及侧重点方面明确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现状。

首先是教育方面,教师的教学成效与教师的数量上,西方在这两点上的研究力度要低于我国,在关于人员运用方面西方各国呈现的是持平的局面,其他方面的理论上研究要高于我国,这就是教育经济学现阶段理论体系现状的最大特点。在西方,基于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经济学的最高研究标准是明确教育与经济的具体关系以及教育的长远发展,并且要求教育要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而在我国,无论是投入力度、教学效果要求、人力资本理论的依赖程度的研究比重都要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相反的我国将教育经济学的重点放在了处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上,于此同时更加注重的是教育的具体费用以及开支和教育的具体发展空间,这些方面的侧重点都远远的高于了国际水平。国际与国内的理论体系构成和侧重点表明了教育经济学方面,西方国家注重于资金投入与产出效果,而我国更注重教育为国民经济带来的意义。

总之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就是:西方国家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更侧重于教育的长远发展和教育对经济的具体意义;我国则是强调国家领导对教育的权威作用以及教育和经济的具体关系。

三、教育经济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解决策略

每一门学科在研究与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弊端和盲点,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补充,并通过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细化的改善,教育经济学也不例外。本部分笔者将简单介绍教育经济学存在的四点问题,并给与明确的策略分析。

首先,存在于教育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并且没有一个明确的逻辑起点。无论是哪一个研究领域,都需要一个条理清晰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已有逻辑进行不断的理论延伸以及拓展,最终确定一个严密完善的理论体系。这一点的解决策略是要求教育经济学能够重新自身定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具体考虑,寻找一个合理的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都是人力资本理论,但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和涉及知识面的广泛,单一的人力资本理论已经难以满足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要求,这是教育经济学中存在的又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策略就是要求拓展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原本理论基础单一的基础上再加入例如管理、统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元素,使教育经济学学科内容更丰富,涉及内容更全面,最终达到使教育经济学不断完善和成熟并且能够更多元化的目的。

上文中强调了教育经济学中存在的两个具体问题,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不明确以至于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过于单一,如果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教育经济学来说是基础性的,那么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够广这一问题就是核心性的。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出发,本着完善本学科发展本学科的目的不断夯实学科。但是现阶段很多国家在进行教育经济学科研究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宏观方面而忽视了微观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在发展中借鉴的相关理论不成熟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发展教育经济学的过程中要在从宏观角度出发的基础上完善微观上的问题,具体说就是注重细节上的处理,无论是教学方式、学校教育、班级管理方面都要加大力度;另外还要求教育经济学借鉴更多领域的成熟经验,合理发展和进步。

教育经济学存在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存在于概念体系方面,无论是概念的具体定义还是概念的界定,都存在着比较大的不明确之初,另外教育经济学在经济和教育的逻辑关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经济学要将学科自身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赋予明确的定义,并且界定清楚,避免混淆。尤其是教育和经济的逻辑关系方面,要进行严密地分析并赋予结构上的层次明确。

总体而言,教育经济学现阶段需要采取的发展策略是:明确逻辑起点、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研究领域和完善概念体系。

四、结束语

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国内外都较为重视的研究经济与教育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本文明确了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现状是:西方国家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更侧重于教育的长远发展和教育对经济的具体意义;我国则是强调国家领导对教育的权威作用以及教育和经济的具体关系,并且提供了解决教育经济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策略。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更多的教育经济学研究者明确教育经济学,认清现状明确盲点,并积极采用文中提供的策略,完善教育经济学。

参考文献

[l]张晓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差异的调查思考[J].四川心理科学,l998(0l).

[2]王雁,秦金环,王建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l995(05).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范文3

1.1中文核心期刊的研究现状分析

文献计量学是核心期刊研究的理论基础,它的发展对核心期刊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产生了一批在文献计量学方面颇有影响的著名学者。学者对核心期刊研究角度有差异,导致对核心期刊的界定产生了不同的解释。例如:引文的分布规律、一次文献的分布规律和二次文献的分布规律等,在我国比较有影响的是邱均平、严怡民、陆伯华和北京大学的"理想化"概念。邱均平认为,少数含有情报量大的期刊为核心期刊;严怡民认为,少数载有某一学科大量有关文献的期刊通常称为核心期刊。陆伯华认为,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应该是能反映当前该学科世界发展水平,发展动向的期刊。北京大学主持的"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认为,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 有较高的论文学术水平,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能反映该学科前沿状态和发展趋势,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也就是从文献量.学术水平,读者重视程度等几方面来界定核心期刊。

确定核心期刊的最初目的是为指导读者阅读以及优选馆藏期刊。最初的核心期刊研究和影响仅仅限于图书情报领域。但近几年来,学术界经常提到的"核心期刊"与原来的"核心期刊"在基本含义上已有很大变化,许多科研和教学单位的职称评定、学术评优、成果评价以及年度考核等方面都与核心期刊挂钩。因此,除了图书馆界、期刊编辑出版界关心学术核心期刊问题外,还有论文作者、科研管理部门也都关心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也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不少各界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对核心期刊遴选标准的评价、核心期刊的作用、研究成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诸多评论。

目前 ,中文核心期刊具有如下特点: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目录增多,普遍利用计算机筛选, 评价数据不断丰富,研究方法稳定,定量与定性结合等。核心期刊研究在促进期刊质量提高、优化馆藏、提高期刊评价和论文评价的效率等方面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基础理论、评价方法、专家评价法和合作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2中文体育核心期刊

最初将"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概念引入我国体育界是从1992年开始的。当时,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研究会联合发起,有40多所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参加和200多位业内专家参与鉴定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版)一书中,有13种体育期刊被确定为G8"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统计,从1994-2013年,有关体育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共有473多篇。体育界人士和其他学科科研人员一样高度关注"核心期刊"的遴选和研究。而当时体育期刊界并未看中"核心期刊"与"来源期刊",有些甚至不知或不想知道它们为何物。

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2011年后每三年出版一次),最新版为2011年版。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2学校体育科研的现状

1994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科研主要在体育教学、体育教材、体育课、体育评价、体育师资、学校课外体育和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等7个方面。对体育教学进行研究的最多,涉及面广,观点百花齐放;体育课研究的类型、组织、结构、评价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向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要求发展;体育评价研究向综合化、人性化转变;体育教材研究现状比较滞后;课外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研究不多;有小部分的研究是中外学校体育比较,但所具价值高。

学校体育科研是近代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体育学科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随着学校体育事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学校体育研究也有60多年的历史。我国学校体育研究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显示出中国学校体育研究强大的生命力。在学校体育研究中,高校体育科研论文数量远远高于中学体育科研论文数量,呈现出忽视幼儿和小学及初、高中学校体育科研,不利于学校体育科研的整体发展。

3 对体育核心期刊中相关体育教学的研究

对体育核心期刊学校体育教学学术论文研究的不多。对相关体育教学的其他学科论文的研究有体操教学科研状况分析、高校体育新《纲要》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述评、武术散打教学科研文献的统计分析。

代秀付、赵传生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1994-2006年间14种体育核心期刊发表的体操教学论文进行分析,分析发现:科研数量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研究内容广泛,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等方面,但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研究方法虽然多样化,但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张跃通过对2002-2008年体育核心期刊上所刊载文献的统计和综合分析,综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

杨栋、熊曼丽、谭志刚、邹卫国采用数理统计、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2000-2009年十年间发表在体育核心期刊上的教学改革类文章进行了述评。结果表明:2000年至2006年是的高峰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可,公共体育课的定位更加准确,课程内容设置进一步拓展,一些新兴项目逐渐走进课堂,同时也更加重视基础理论课,建立和完善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运用更加多样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教学评价日趋合理化和科学化。

4 对体育核心期刊体育教学论文的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的吴贻刚、付楠通过对1998年至2007年间9种中文类体育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有关体育教学的760篇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用来调查我国体育教学研究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并探索其发展趋势。主要进行一下方面的研究:①研究主体间写作研究状况。②论文的期刊分布。③近10年我国体育教学研究热点研究主题: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与学生发展、体育课程、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研究综述

当前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问题已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来研究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问题就先要对当前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现状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和分析。接下来,本文将从国内研究现状的综述,国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进行论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的综述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查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并且论及到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文章,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梳理后,我认为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学界对本课题的研究:

⒈对心态的定义。翟云翔认为:“心态是心理态度的简称,是人们各种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包括意识、气质、兴趣、观念、情感等等。”[1]赵卫川:“心态是心理态度的简称, 是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具体体现。它是人的意识、观念、动机、情感、气质、兴趣等心理素质的某种体现。”[2]张建勇指出:“心态就是由当前事物和过去经验引起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在特定时间内的综合表现。”[3]

⒉对良好心态的定义和内容。廖石美认为良好心态:“指对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作出积极性、建设性的心理反应。”[4]邱镛妃认为良好心态:“是一种正向、乐观、平和、进取的心态”。[5]良好心态的内容,翟云翔认为“良好心态包括的内容有:学习心态、乐观心态、从容心态、宽容心态、坚持心态、感恩心态等。”[6]

⒊良好心态的作用。翟云翔指出良好心态“使人乐观、向上、热情、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7]邱镛妃认为拥有良好心态的人“总是从积极角度平和地看待客观现实,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遇到不幸或不顺心的事情时,不会怨天尤人,反而能从不利的事件中看到有利的一面。”[8]

⒋影响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因素。翟云翔认为有两个因素,“恋爱因素和学习心态因素”。[9]赵卫川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环境因子,指出了三大因子“1.社会进步的大环境带来的挑战,2. 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带来的压力,3.不同家庭生活条件带来的影响”。[10]

⒌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胡宇南,罗映光指出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1,有利于维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2,是树立大学生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前提,3,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1]赵卫川认为重视对良好心态的理解,对于“加强对莘莘学子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就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感情与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始终保持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12]邱镛妃“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3]

⒍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对策建议机制。谭金蓉指出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构建大学生心态追踪调查与调控机制。第二,培养大学生基于能力的自我效能感。第三,形成以行动为主导的应对方式。第四,建立积极心态培训机制。”[14]高阳,马宁指出要“(一)制定并实施培养计划。(二)加强阳光教育。(三)关键的问题。”[15]翟云翔认为“(一)良好恋爱心态的培养。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2.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之间的关系,3.学会理性控制。(二)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1.学习投入,2.学习调整,3.学习积累。(三)良好学习风气的培养。”[16]李俊芝“(一)积极引导和教育。(二)建构多维度的社会支持系统。(三)让大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心态的方法。”[17]构建大学生积极心态培养机制,邱镛妃认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高等学校大学生积极心态培养长效机制,包括教育机制、环境机制和评价机制”。[18]

⒎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路径。谢丽丽主张“(一)注重自我调节,培育健康的思维方式、掌握心理健康的方法。(二)注重思想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主流意识。(三)注重模式创新,引入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提升大学生主体意识。(四)注重形成合力,构筑高校与家庭、社会培育一体化环境。(五)注重机制创新,建立大学生心态失衡监测预警机制。”[19]赵卫川探索了其有效途径,指出“1. 培养积极的心态,2. 培养忠诚的心态,3. 建立谦虚待人的态度,4. 培养感恩的心态,5. 培养同理心态。”[20]以某种方式,方法来培育,马积德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以做平凡事,做平凡人,走平凡路为渠道,通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来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21]

二、国外研究现状的综述

国外对于心态问题的研究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态史学,文化学等都会关注的,并且国外学者更多是应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去从事心态问题研究。其中对于研究心态问题有代表性的有社会心理学,西方心态史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社会心理现象和群体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中的分支。更确切地说,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对社会表象在心理上呈现出来的反应。那么,个体和群体的某些个心态问题也是对社会表象在心理上呈现出来的某种反应,因此就可以说,社会心理学是将个体和群体的心态问题当做心理问题去研究的。西方心态史学是西方将历史学知识科学和心理学知识科学融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新领域,新理论和新方法。西方心态史学有双重含意“第一,方法论的含义,即心态史学是运用心理分析手段考察历史上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研究方法;第二,理论思维的含意,即心态史学是理解和解释人类历史活动的一种认识方式,它重视历史上各种类型人物的欲望、动机和价值观念,重视历史上各种社会集团、各种阶层的精神风貌,重视平静年代人们的精神活动和激荡岁月中人们的精神变化,重视上述这些因素对历史进程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2]西方心态史学对于心态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时期从国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国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直接去研究探讨培育大学生的良好心态,却是将培育大学生的良好心态渗透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之中。从内容来看,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日渐丰富,包括了“如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权教育、现代人消费观念教育、国际和平与理解,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品德与素质教育等。”[23]从途径上看,“西方国家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个共同点;以学校为中心,形成呈辐射状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的全方位教育网络。”[24]例如不仅“美国和西欧高校内严整的学生工作机构”,[25]并且往往还“通过职业咨询、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26]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去塑造大学生的良好心态。从方法上看,国外高校注重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来施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理论教育,还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及环境感染熏陶教育,如调查与社会服务,课堂教学与各种校园活动等。”[27]正是通过这些既丰富,又“隐蔽”和“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潜在地,历时弥久地养成大学生们良好的意识,态度,情感,观念,动机,兴趣等,至此培育出大学生们的良好心态。

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国内关于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书籍,大多是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思维科学,医学等学科视角去研究大学生良好心态的问题;至今国内尚无一部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来研究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书籍。

国内在这方面的期刊文章包括学位论文的数目并不多,查找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且对这些期刊文章进行梳理和归纳后可以看出:对大学生心态的研究,重要期刊文献总共有七篇。在这七篇重要期刊文献中研究社会心态的就有五篇。从时间上看,这七篇重要期刊文献多是集中在最近的三、四年时间内发表出来的。说明近三、四年来学界对心态问题的研究有了一定成果。从内容上看,研究最多的就是社会心态。在重要期刊文献中有五篇都是研究社会心态的,有四篇都是研究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研究有从不同时代,不同视域,不同角度进行的。并且指出了培育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现实途径,这些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研究对本选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和启示。

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至今从未对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做过理论上的研究,但实际上,却是已经做了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之事。国外高校中设置课程中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外,高校拥有系统的开展学生工作的工作机构,再者,已经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都彼此协同作用,这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手”;在国外“但社会生活中处处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8],这是“看不见的手”;正是通过“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交互作用来养成和塑造大学生们的情感,兴趣,动机,意识,观念等构成心态的各个要素,去培养大学生们的良好心态。

总体来看,对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国内外文献资料,都有着其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这些都为我的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提供了理论研究上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参考文献:

[1] [6][7][9][16]翟云翔.高职高专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J].大众文化,2014(15).

[2] [10][12][20]赵卫川.试论当代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

[3] 张建勇.大学生心态的研究进展[J].毕节学院学报,2006(6).

[4] 廖石美.谈中职生积极心态的培养[J].生活教育,2014(S2).

[5] [8][13][18]邱镛妃.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机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6):691―694.

[11] 胡宇南,罗映光.略论当代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

[14] 谭金蓉.大学生的心态状况调查及其积极心态培养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15] 高阳,马宁.当代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5(1).

[17] 李俊芝.塑造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对策和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0).

[19] 谢丽丽.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和谐心态培育研究[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4).

[21] 马积德.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职生良好心态[J].职业,2015(1).

[22] 彭卫.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23] [25][27]王志华.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与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2(17).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范文5

1.一名教育学研究生的学术苦旅

2.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基于某省教育学研究生学习倦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研究生专业观的调查研究——教育学研究生的个案分析

4.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6所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实证研究

5.论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改革策略——基于价值学视角的审视

6.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个案

7.对我国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8.学科危机与学科突围——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构论略

9.教育学研究生阶段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研究——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例

10.终身教育视野下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11.关于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认识

12.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研究

13.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综述

14.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15.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16.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背景

17.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群体特征研究

18.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研究:回顾与展望

19.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市场因素分析

20.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基于协同理论的讨论

21.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22.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基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

23.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与音乐教学论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4.我国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与改革方略  

25.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理想、现实与抉择

26.教育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及其培养

27.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与反思——以陕西地区为研究对象

28.在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以H大学为例

29.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利弊及策略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30.中国职业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回眸:1978~2008 

31.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构的合用性、合法性与合理性

32.护理教育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33.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比较研究——基于厦门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分析

34.中国职业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回顾

35.成人教育学研究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36.从就业视角谈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37.对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再解读

38.高等教育学研究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SWOT分析

39.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40.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几点认识(下)——试论研究生教育学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体系

41.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42.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3.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

44.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设想 

45.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经验与启示——以高等教育学专业为例

46.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建议

47.“动态培养”: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新模式探析

48.关于创建研究生教育学的思考

49.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市场因素分析

50.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探索  

51.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几点认识(上)——试论研究生教育学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体系

52.愿景与可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之思 

53.当前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三大困境

54.对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55.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56.中美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比较研究——基于厦门大学与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

57.就业导向下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的理性思考

58.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9.制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的市场因素分析

60.基于“发现教法”的研究生学术论坛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湖北师范学院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为例

61.中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文献综述

62.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调查研究

63.当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角色定位

64.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及原因分析

65.对构建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联盟的思考

66.略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67.办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68.成人教育学研究生远程教育培养模式论析

69.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取向现状及原因分析

70.地方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想

71.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

72.思考与展望——浅谈音乐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73.我国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综述——以中国期刊网录入论文为例

74.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76.关于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未来走向的思考

77.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化集注

78.在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调查研究——以H师范学院为例

79.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综述

80.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

81.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创新 

82.关于建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83.基于学术劳动力市场对培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思考

84.关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报告——基于高等教育学专业两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行动研究

85.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特点及其启示

86.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理想、现实与抉择 

87.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研究

88.生活即研究:我读教育学研究生期间的感悟

89.科学方法论与《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探究

90.美国教育学研究生院50强 

91.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问题研究

92.我国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的应然构建  

93.成长的轨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5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

94.困厄与出路: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化

95.开拓、创新、求真,科学构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

96.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选拔问题研究——基于中国15所院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的分析

97.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及其实现路径

98.动态学习模式构建: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创新基石 

99.试析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

100.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现状研究  

101.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102.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

103.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104.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105.教育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征、挑战和对策 

106.影响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合理抽象的因素分析

107.我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调查:理想与现实 

108.发挥同辈群体优势 提升研究生创新水平——基于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调查

109.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110.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实践性学习摭论 

111.省属综合性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

112.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目的的价值冲突分析

113.教育学原理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教育部部署六所全国重点师范院校为例

114.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养成

115.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第六届全国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交流研讨会综述

116.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117.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新生学习适应障碍及应对

118.职业技术教育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119.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与借鉴——兼论职技高师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120.西部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问题探讨

121.从开题答辩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122.高等教育学专业核心知识研究领域的构建——以研究生必读书目为例

123.暨南国际大学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及其启示

124.师范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SWOT分析

125.全日制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以某师范大学为例

126.全国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学术影响力——基于2010年度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127.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探究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范文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学生;信仰教育;综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中国开始步入了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紧随而来的不仅是经济社会的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信息网络化,而且也引发了社会意识与思潮流派的多元化。给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世界各国的价值观、文化、制度都在不断碰撞中交融,致使了信仰的多元化。因此,对近几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为了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关于信仰方面的研究现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资本主义制度国家为首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另一部分是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学生进行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虽然研究内容与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其思维方式、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等,对于大学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以资本主义制度国家为首的信仰教育理论与实践

国外在信仰方面的研究论著较为丰富,尤其是西方国家关于宗教和神学的信仰两方面,所以国外的信仰教育大多带有宗教色彩。在信仰方面的理论研究,西方学者做出了大量深入而有益的探索。其中代表人物为马克思・韦伯,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宗教观念即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资本主义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英国塞缪尔・斯迈尔的《信仰的力量》论述了一种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英国的B・威尔逊著述的《宗教与社会》一书,从宗教、精神等多个角度,详尽地探讨了何为宗教、相关等主题。[3]玛丽・乔・梅多、理查德・德・卡霍合著的《宗教心理学》、[4]英国凯特・文塔尔著的《宗教心理学简论》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宗教的形成与接受进行了探讨,为研究信仰心理的形成特征及规律,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5]著名教育家英国的洛克、捷克的夸美纽斯和现代美国的布鲁纳,都对信仰教育的理论有较多的探索。巴西的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他的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提出了著名的"解放教育思想",倡导"对话式"教育,认为如果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那也就没有了教育。[6]在信仰教育实践方面,美国的信仰教育侧重于对历史的理论分析,注重调动接受者参与的积极性,教育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贯性,能够使教育产生内化效应。利用宗教对美利坚民族精神和美国文化的影响 ,强化公民的爱国主义信仰。德国的信仰教育采取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在各级各类学校施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韩国针对学生厌学、精神空虚等状况,通过对学生展开系统的国民精神教育,加强学生信仰教育的力度。日本运用社区机构在思想教育领域的地位,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增强国民的共同信仰。[7]

(二)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学生进行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

历届苏共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例如在教育方式方面,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队、青年演讲员学校、列宁著作读书活动等组织不断举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活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强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还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业余时间,组织大学生学习列宁著作,举办纪念列宁晚会,社会主义优越性等专题讨论会,渗透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起到了积极作用。[8]前苏联在信仰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伊安.凯洛夫在阐述关于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中强调苏维埃学校应该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苏维埃国家的积极建设者和勇敢的保卫者。[9]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10]卡连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学说出发,指出在教育实践中应怎样以共产主义道德精神教育儿童。[11]

从上述内容看出,不管是西方学者的信仰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还是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实践理论经验,都属于信仰教育的一部分,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但我们不能盲目的照抄照搬别国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我们应该充分结合我国的现况,汲取国外理论经验的有益成分,充实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信仰困境"、"价值失落"等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研究,在学术界取得了颇有见解的成果。

目前国内理论界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代表有李俊卿(2012)、郭涛 ,王淑芳(2012)、张艳宏(2011)等学者,通过进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的现状,得出的结果: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主流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多数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学习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多数大学生希望加入党组织。但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危机,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感性化、功利化、多元化倾向。

二是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出现的原因研究。主要代表有罗泽斌(2008)、陈义(2009)、孙婉(2011)、张媛媛(2012)等学者认为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综合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到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体表现为:第一、西方文化的侵蚀;第二、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的影响;第三、学校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不科学;第四、大学生分辨错误思想的能力不足。

三是对于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方法对策研究。主要代表有李长浩(2007)、罗泽斌(2008)、陈义(2009)、肖盟(2010)等学者认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仍要举持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今天仍具有其先进性。并提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方法:第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打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第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负面影响;第三、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纳入社会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以刘建军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冯天策的《信仰导论》和荆学民著的《人类信仰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当代中国社会信仰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等为代表。从理论和现实、宏观与微观等方面,对信仰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多层面的研究和探索。

上述研究显示,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正在逐步走向深入,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多元化思潮背景下的信仰呈现多元化现象,对推动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乃至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向前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标志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在大学生信仰的研究中对信仰内涵、功能给予了明确的界定。虽然国外主要从宗教和神学的角度研究国民信仰教育、增强国民的爱国主义意识,但国外的信仰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国内学者不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发展、教育做了清晰的梳理,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准则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也进行了较多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都对有效的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建议。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西方的信仰研究领域主要侧重在宗教学、神学,把政治信仰归于历史文化信仰、道德法律信仰或者全民之中,没有对政治意识形态的信仰作单独的理论体系论述。二是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多关注全国性调查数据中的大体趋向、平均数,对局部数据的调查较少。三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忽视了对微观个体心理需求、政治心理特征变迁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英]塞缪尔・斯迈尔.信仰的力量[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3][英]B・威尔逊.宗教与社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玛丽・乔・梅多,理查德・德・卡霍.宗教心理学[M].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

[5][英]凯特・文塔尔.宗教心理学简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王冬冬.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

[8]张才兰.苏联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述评[J].国际观察,1984,(1).

[9][苏]伊安.凯洛夫.教育学[M].杨大伟,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10][苏]霍姆林斯基.青年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11][苏]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12]李俊卿.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高校大学生信仰的调查[J].学术论坛,2012,(7).

[13]郭涛,王淑芳.新时期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与反思--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为例[J].教学实践研究,2012,(2).

[14]张艳宏.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调研分析--以大连地区五所高校为对象[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6).

[15]罗泽斌.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根源及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6]陈义.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9.

[17]孙婉.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

[18]张媛媛.当代大学的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19]李长浩.全球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20]肖盟.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0.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范文7

政治法律

(1)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司晓博

(3)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汪玉娣

(5)怎样做好社会福利事业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贺吉清

(6)?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酃膊?吃庇ψ鲅?靶蜕缁岬谋砺?邹济南

(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谢君华

(10)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途径探析 曾学清

(12)危机领导的路径依赖模型 陈燕青

(15)“携带凶器抢夺”的立法思考 吴珍文

(17)试论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 邱玉梅

(20)我国事实婚姻的研究 孙敏

(22)论新保险法框架下的保险公司规范经营 刘慧

(24)股东知情权实现的出路 赵雪娇

(26)论反垄断法中的豁免制度 徐雅莉

(28)再论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兼论知识产权私有的正当性 段平华 易谨

(33)中国企业信誉缺失的理性思考 蒋贤明

(36)茶道中的哲学意味 蔡荷

(40)感恩教育 让“爱”先行 赵荣梅

(42)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郭建美

(44)新建本科院校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探讨 林蓉

(46)论传统诚信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曾美勤 成海鹰

(48)《数学手稿》微积分思想在《资本论》中的体现及启示 李青燕 林静

经济与管理

(50)中药商品的战略品牌管理研究 李亦兵 杨震东 张伶俐 颜建周 颜媛媛

(52)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探讨 周建高

(54)略论房地产项目的预算管理 杨东梅

(56)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彭晓玲

(58)炎陵与凤县旅游的比较与对策研究 贺青

(60)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探析 谭琨琨

(62)论我国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措施 邓非

(64)推行国际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 王磊

(67)沪市交通运输类股票羊群行为研究 刘飞

(70)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略探——以华天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吴冰颖

(72)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 孙兵

(75)浅议会计集中核算与单位财务管理 雷亚红

(77)浅谈审计人员的素质建设 彭培修 欧阳宁衡 谭衡亚 肖荣华

(79)加强医院内部牵制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路 王卫红

 

; (8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初探 王海洋

(83)完善社区计划生育与人口工作对策 肖燕

(85)生态补偿基本要素的研究 李团民

(87)论和谐社会建设中“三农”问题的改革 田长路

(89)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发展研究 方立渊

(91)新媒体广告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汪海波

语言与翻译

(93)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石爱民 潘立 周晓琴

(96)英语广播新闻语言特征分析 陈先贵

(98)英语二语写作过程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陈善敏

(100)从商务口语负迁移看口语思维能力的构建 黄丹

(102)高职高专实用英语课程导入法之初探 侯桂宁

(104)论高职外贸英语函电教学对专业文体风格及特点的分析借鉴 张丽

(106)论报告式备忘录和备忘录式报告的区别(英文) 黄文娟

(108)高职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障碍分析 黄晓兰 方晓庆

(110)大学英语测试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陈婷

(113)英语动词的时、体、时态 张娟

(115)韩国语名词性语尾“_ロ”和“_フ|”的对比 周禧玲

(118)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马红

(120)广东地区高职日语专业的发展现状 龙开胜

(123)从日语翻译的角度看汉语“把”、“被”套用句的特点 苏华

(126)试论社会文化环境对译者的影响——以严复译本《天演论》为例 张丽红 侯倩婷

(128)书名翻译的目的性原则和策略 胡冬宁

(130)论英文小说翻译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卢龙飞

文学与艺术

(132)从权力话语理论对比分析《红楼梦》两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邓红顺

(134)“酷儿”视镜下解读《西游记》 张丛丛

(137)论稼轩词对杜诗的受容 张德恒 张宇

(140)合唱指挥学科特点与教学观念的整合思考——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建议 苏敏

(142)建国前蒋兆和“民生”艺术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 黄文 李刚

(144)浅谈中国传统音乐教学 林春曙

(146)伍尔夫短篇小说《邱园记事》的对绘画技巧的借鉴 王磊

教育与教学

(148)对我国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徐飞

(150)大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王春红 刘胜

(152)基于遗传算法的独立学院实验教师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分析 吴玉宇

(15

4)高校公寓园区学生自治探析 黄晋

(157)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刍议 贺练军

(159)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李田

(161)高校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探讨 邓益纯

(163)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 吕玉元

(165)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及调适 蒋臻

(167)由赴美培训引发的教学反思 欧阳前春

(169)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探索 徐迅

(171)?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垡窖ы逃??bl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施难题 谢雯霓

(173)学分制下高职大学英语模块教学探索 李颖 郭定芹

(175)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举措 聂振华

(177)高职多媒体英语教学失误及其对策 何阳萍

(179)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林建雄

(182)英语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胡歆

(184)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几种典型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周敏

(186)利用外文专业期刊服务教学科研可行性策略探析 宋国辉

(188)有必要对大学生加强就业准备教育 邓向青

(190)师范类大学新生社会期望情况调查 罗兰苑

(192)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职英语专业体验式听说实训体系构建初探 毛建

(194)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 祁玉娟

(197)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许海燕

(201)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出方法的讨论 李桂明

(204)输入输出理论与英语教学研究 朱国星

(206)结合esp理论浅谈高职商务英语函电教学 佟玉鑫

(209)人文关怀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 卢文涛 李树德

体育研究

(211)国外体育旅游的内涵与类型 付业勤 郑向敏

(213)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状况研究 周文

(215)我国聋人足球运动员运动成就动机研究 高峰

(217)长沙市户外运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袁建琼

(219)湖南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长沙为例 杨惠

(221)徽州地区民间体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沈曦

(224)湖南省高职院校羽毛球选修课状况调查与研究 李中武

(226)新农村视阈下湖南全民健身体系的再发展 何艳群

(228)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大学生社会适应力为例 钱江 刘行

(230)nba季后赛骑士队失利原因研究 高群盛

(232)对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试跳成功率的分析 陶权 王永象

&n

bsp; (234)汉代射艺及其体育思想研究 崔志锋 项立敏

其他学科

(236)浅析基于微软活动目录技术的it基础架构优化 周淼

(239)论网络环境下特色数据库建设 吴巍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范文8

我国女子曲棍球短角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赵芳,周兴龙,王宇,王艳红

肌力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单信海,何仲恺

丹参对小鼠运动负荷后心肌ATP含量的影响 陈嵘

关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考 乔玉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康复疗法 贺倩,孙昱

不同体能女大学生有氧工作能力的比较研究 张洁,蒋建森,刘伟,申建勇

北大学生常见膝、踝关节运动创伤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郝光安

运动疲劳及过度训练的生化诊断--运动生物化学动态之三 冯炜权

<田径运动教程>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应用 杜少武,吉娜薇

健美操CAI系统应用效果探析 沈芝萍

合肥地区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环境现状调查与初步研究 成守允,刘东辉

关于新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的研究 胡永南,钱毅恒,钟亿群,张慧春

高校面向未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对策 郁俊

对跳高教学课技评改革的探讨 韩慧,李老民,李光

21世纪"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估标准研究 龚德贵,高岩松,谭小勇,毛治和,黄阵,张士伟

面向21世纪体育教学中的情、爱、信 张新,吴海燕,赵一平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评估标准的研究 刘龙柱,张健,和立新

谈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整体育人"思想 张旭光

临沂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盛昌繁

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 赵立

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结构 杨丽华

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王建民,郭平

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初探 孙葆丽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理论 李卞婴

我国当前体育科研成果的选题现状与特征 周登嵩,董渝华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与建立 丁涛

我国体育用品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詹建国,黄俊亚,孙立平

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蒋玲,刘忠庆,陈坚华

日本大众体育中乒乓球项目发展状况分析 唐建军,刘来鸿,杨志宏

论社区公园的体育锻炼功能 王必琪,吕晓昌,杨铁黎

面向21世纪的龙舟竞技运动 刘靖南,许博

安徽省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 张勇,刘全,吴兆祥

家庭体育奠定儿童终身体育基础的研究 胡爱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2000年引文分析 邵伟德,陈最新

肌肉工作稳定性的表象训练效果研究 徐和庆,罗剑,郭志锋

高校中长跑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探讨 蒋玉跃,李俊斌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特质焦虑水平的年级差异与专项差异研究 杨明

营养不足与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及Leptin调节 王喜霆,陆一帆

老年人健身锻炼问题的探究 范敏,汪鸽,汪海燕

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综述) 肖春梅,王明铮,熊开宇,顾燕丽,易红梅

AHP在跳高运动员选材中的应用研究 王锋,张静波,李勇,赵瑞花

女子自由泳全国纪录的灰色模型及其预测 赵云宏,袁建国,杨书华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体型特征与体育运动选材 吴晓鸣,崔静,古丽民沙,金兰新,杨鲁江,徐福生

高校体育发展的理论研究——创建一流大学体育办学模式的设计 孙麒麟,顾圣益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比较研究 刘志敏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许砚田,毛坤,邢庆和

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多元化结构分析研究 邹师

山西省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调查与分析 侯介华

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 龚正伟,黄超文

体育系普修课跳远教学中运用掌握学习策略的初步探讨 宋子良,李汶凯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姜伯乐,蔡忠建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与评价标准的综述 沈巧儿,李建设

高师体育专业术科"合作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彭勇,罗明刚

试论取消高考年龄和婚否限制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王朝军

社会需求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教育实习改革 许声宏

全国体育院校(系、科)研究生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的建立及其作用 牛敬莹,刘文娟,卢石,张瑞华,张美丽

论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手段及其运用 陈文杰,平鹏刚

论养成锻炼习惯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 王红,王东桥,孙鲁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贡建伟,黄建华

试论国家队跆拳道运动科学训练的主要特征 袁震澜

三级跳远运动员膝关节力量训练效果的研究 董晓明,徐春华,沈达政

运动与胰岛素敏感性 梅郁,张缨

三例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观察 戴平

定性研究可以做成体育科学的博士论文吗 张力为

亚洲、中国游泳纪录的灰色GM(1,1)建模与研究 袁建国,张秀华,杨书华

山西省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贾秀雯,贾雄,刘瑶

中外优秀田径选手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比较研究 张玉泉,张华新

散打选项课对男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陈善平,闫振龙,潘华山

体格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谭平平,周铁军,荆光辉,魏彬

关于抽样调查中"缺失数据"问题的讨论及处理方法 赵书祥,邢尚杰,周星宇

社会转型与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李艳翎

我国现代各种学校体育思想的比较与指导思想框架构设 邵伟德

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孙全洪

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 王印梅,赵连甲

体院普修课铅球技术优化组合--顺进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白光斌

现代教学模式在高等体育院校术科教学中的运用及其特点 魏丕来,陈钧

论"健康"之理性--高校体育目标观之探究 徐宏伟

内隐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丁俊武,周志俊,任杰

模糊集理论在评价高校体育教育效果中的应用 姜之聪,赵莹

健身器材进入学校体育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席玉宝,郑继强

我国高校体育网页建设现状与构建模式的研究 周鹏,乔小杉,王相贤

以看图自学为主要模式的武术普修教学实验研究 宋亚炳,黄晓明

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罗玲红

我国皮划艇科学训练的探索 刘爱杰,袁守龙,曹景伟,吴昊

群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关系: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马红宇,王二平

中国田径发展规律及未来成绩预测研究 李春雷,马元康

提高投掷运动员专项投掷能力的强力方法 吕新颖,马侠

跆拳道边角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 门凤伟

女子跳马踺子类动作发展前景及踏跳和推手的技术特点 姚侠文,李伟,姚志红

对第28届奥运会田径运动成绩的灰色预测 范文杰,周爱国,刘建敏

体育院校网站建设的思考 钟秉枢,刘玫瑾,程建平,朱宙炜

再论竞技体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池建

中国竞赛表演业的管理体制及经营方式的特点 陈云开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征考 庞元宁,蒋仕延

社会环境对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的影响 张建宁,何俊虎,沈信生,朱静华

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研究 孔文清,陈卓源

人本经济学视角下的体育生活化分析 程晓峰

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 刁在箴,马更娣,张莹,张继晶

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关系论析 林祖明

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体育人口的培育 徐伟

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 刘霞

第6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情况分析 解毅飞,宋民光

用模糊评判法研究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吴伟

温州市城乡国民体质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姜伯乐

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 白文飞

我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省区市级)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樊智军

新<教学指导纲要>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研究 孙天明,许彩明

论批判性反思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黄文仁,扬子良

弘扬人文教育思想在体育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曹卫,蒋进东

我国体育院校的办学模式之研究 郭涛,戴旭

我国西北地区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与展望 王国勇

高校体育大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周学荣,谭明义

体育教学学生主体参与价值略论 骆映

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体操>教材整体框架设计 吴维铭

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及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必要性探讨 李雷,王卫,李龙

篮球基本技术MMCAI课件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李林凯,张晓程,王新武

高师武术教学中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胡美兰,黄超

对竞技运动中技术运用的伦理思考 李艳翎,刘湘溶,龚正伟

体育科技创新与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关系探讨 田文秀,冯连世

2008年中国女子田径运动水平分析 周建梅,李守国,李双军

跨栏教学中使用"软式跨栏架"的实践性研究 黄静珊,王兴林

影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成长的若干因素探析 刘大海,赵文阁,王立男

对我国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现状与培养方式研究 张庆宝,李晓庆,吕梅

我国与欧洲四大联赛职业足球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特征分析 马樟生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速度对专项速度发展影响的研究 胡英清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范文9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信息化时写作字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师推荐题目√自拟题目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选题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是语文教学首要任务之一。识字写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阅读写作、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手写体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化书写工具的冲击,学生写字现状不容乐观,写字教学面临空前的挑战。本论文致力于探求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发现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提供相应参考。

选题意义: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写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写字教学也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当世界三大古典文字中的北非埃及的圣体字、西亚两河流域的楔形字早已淹没在时展的浪潮中,汉字却依然生机盎然。我们骄傲的以为汉字能经受住高科技的挑战,在信息化的冲击下站稳脚跟,然而,事实却不容乐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脑手机等信息化交流工具的普及,传统的手写交流方式被Email、QQ、短信等所取代,手写体汉字逐渐被方便快捷的键盘输入所取代,甚至连作业都大兴打印稿之风。学生写字质量愈发下降,出现了写字兴趣淡化、提笔忘字、字迹潦草凌乱、错别字连篇等现象,有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如何保证学生的写字质量,如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信息时代中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对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法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软硬笔兼学,还要临摹名家书法,学习书法知识。此通知一出台,引起各方热议。可见,写字教学已引起各界关注。导致写字教学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信息化的冲击,对写字教学的认识不足、应试教育下沉重的课业负担等也是制约写字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开展写字教学并不是盲目的,我们首先要明确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去发现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写字教学的开展。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通过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检索,从获得的“写字教学”相关研究的信息来看,主要集中在写字教学意义、写字教学现状及写字教学的策略研究上,论述写字教学的意义的重点多在写字教育的功能上作了一些论述,如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汉字不仅有着鲜明实用性,而且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与美育因素。认为写字教学具有育德、益智、健体、审美、养心、博学等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高尚的精神品质,提高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大有益处。在写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中,大都提到了电脑、手机等信息化工具对学生书写汉字的冲击,很多学者认为频繁使用电脑打字已对学生的汉字书写和学校开展写字教学造成了不良影响,汉字书写有着电脑打字不可替代的优点和特点,写字教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研究认识到电脑等信息化工具对写字的影响,却没有探究信息化工具对汉字书写影响的具体表现,更没有从造成问题的根源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提出运用好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促进写字教学的策略。总之,这些研究强调了意识的提高,但缺乏具体的方法对策和实践探索。

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教育部做了很多努力: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写字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2011年8月,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除此之外,国内很多学者也在探求写字教学的出路,提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和解决写字教学问题的策略。

江平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五章第一节详细论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教学关注点及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蒙学相结合促进写字教学开展。

刘永康主编的《语文教育学》第三章论述了识字写字具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使用电脑的意义,并结合课程标准论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原则和策略,论述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和教学措施。

王振刚《对键盘时写作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一文中从造成写字教育困境的原因出发,确认科技对书写技能的影响和基础教育中写字教学的弱势地位是造成写字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认为全球化的背景使汉字书写文化出现了认同危机,新媒体技术形成了对传统审美文化的强烈冲击,电脑的广泛使用在客观上造成了书写技能的弱化。现实中应试教育难以撼动的强势地位,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写字教育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名存实亡。对写字教育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见解并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尝试和探索,试图为写字教育的生存、发展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使写字教育在“键盘时代”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传承和综合育人价值。

魏南疆著的《语文教学散论》第三章论述了汉字具有简洁明确、构词灵活、达意迅捷的特点,并评价了童俐俐的《识字与写字5》的示范教学。

孙熙春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一文中提到中小学书法课“虚位”现象极其严重,并指出应试教育、师资不足是制约学校书法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最后从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师资培训、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明确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努力方向。

刘伟在《从电脑打字对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影响谈汉字书写教育》一文中从电脑打字会导致青少年汉字识记能力下降、导致手写汉字附带信息的减少甚至丧失、增加青少年写别字的几率几方面论述了电脑打字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并要求社会、家长、学校互相配合提高对写字教育的认识,重视键盘的同时不应忽略了手指。

总之,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写字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多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可见,写字教学还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解决写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改善写字教学现状,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继续屹立于信息化时代浪潮中,还是很有希望的。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二)手写体汉字有着电脑打字无法取代的特点

1、个性化特点

2、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识字写字是学习的重要基础

1、汉字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

2、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学习语文的基础

3、识字写字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前提

(四)写字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耐心、恒心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写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书写现状令人堪忧,远未达到课程目标

1、写字兴趣淡化

2、写字习惯不良

(二)学校写字教学开展有待加强

1、写字课落实不到位

2、写字教学师资力量单薄

3、大部分教师书写水平偏低

三、导致写字教学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各界对写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错误的写字观:电脑输入能代替手书

2、社会对写字要求减低

3、教师重写字质量,轻写字教学过程

(二)应试教育的桎梏影响写字教学开展

1、学校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写字教学

2、沉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无暇练字

3、对“减负”的错误理解:把写字课当“负”减掉

(三)交流工具信息化的冲击

1、手机电脑等信息化产品减少了手书的几率

2、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教师板书示范行为

3、打印稿作业增多导致书写能力下降

四、写字教学对策分析

(一)多方协作、端正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1、社会、学校、家长应提高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2、学校应确保写字教学课时,明确写字的要求和目标

3、教师应做好表率,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写字

(二)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

1、把“三笔字”纳入教师考核范围

2、做好在职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3、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准教师写字能力的培养

(三)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

1、学校避免盲目推崇多媒体教学

2、教师应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信息化媒体资源

3、家长应监督孩子正确使用信息化工具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主要问题: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尤其是信息化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及其如何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来促进写字教学。

重点:提出改善现阶段写字教学问题的对策

难点:如何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来促进写字教学

研究目标:

论述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等对策。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分析、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精华,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前期文献准备,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和完善论文。

第四阶段:完成论文设计。

可行性分析:

首先,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对该课题相关理论有所了解,而且近年来关于写字教学的研究很丰富,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能找到充足的资料支撑该论文的论点。

其次,研究成本低,该论文不需做问卷调查、实验,我坚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同学的帮助下,我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脑、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并从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面提出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的对策。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第一至二周选择指导教师

第三至七周选题,收集文献资料

第八至十周整理文献资料,撰写提纲

第十一至十三周撰写开题报告

第十四至第十五周论文开题答辩

第十八至第二十周完成论文初稿

第八学期:第一周至第五周论文修改

第六周至第十周论文定稿

第十一周至第十五周论文答辩

预期结果: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2版

[3]魏南疆.语文教学散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4]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5]王振刚.对键盘时写作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05)

[6]张琼.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6,(12)

[7]王洪峰.试论中小学写字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0

[8]孙熙春.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年6月20日

[9]赖冬美.汉字是美丽的,写字是快乐的——浅谈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写字现状及对策[J].现代阅读,2011年1月第一期

[10]刘凤山.键盘文化背景下书法教育新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第36卷第5期

[11]尹功仁.源流并导.标本兼治——浅析中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12]章立千.走好“五步”练就好字——浅议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0年9月第7卷第9期

[13]王智杰.“躯壳化”正让汉字面临文化危机[J].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3日第004版

[14]辛旭.E时代,握住鼠标丢了笔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9月17日第A01版

[15]刘伟.从电脑打字对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影响谈汉字书写教育[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5月第6期NO.6

[16]曹远富,李世淼.当前小学写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行动与反思,2007年2月号

[17]吴永波.从社会书写现状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紧迫性[J].美与时代,2007.10下

[18]纪光治.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写字教育[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6月

[19]籍艳玲.网络时代加强汉字书写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3月

[20]马梨.教育部出新规:小学三到六年级每周要上一节书法课,这四十五分钟书法课该怎么上[N].美术报,2011年9月3日第051版

[21]陈一玙,曹娴.小学书法课离学生有多远[N].湖南日报,2011年9月9日第009版

[22]燕怡.勤于打字疏于练习——学生手写字丑各方看法不一[J].教育与职业,2003年第6期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DB/0L].,2011年8月2日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答辩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范文10

【关键词】中学 体操教学 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典型的实行学校教育地方分权制的国家,美国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由各个州的相关法律规定实施的,管理学校的责任也主要由地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他们提出体操是优良体质运动,并把体操作为快速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来开展,美国的体操运动开展情况的比较好,参加的该项目运动的人数较多,美国的学校体操教学开展的一般,可美国的体操俱乐部开展的比较好,学生体操兴趣的发展可在社会俱乐部得到很好的实现。

日本在2003年开始实施的新《体育学习指导要领》中,体育课学时有缩短,将每年的105学时的体育课削减为90学时,体育学习指导要领缩减了体育课教学时数,一定程度影响到体操教学,体操在日本的学校教育和大众体育中得到广泛的开展,日本各级学校都实行标准化的办学模式,学校具备开展体操教学的良好条件。

俄罗斯是传统的体操运动强国,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体操这项运动在其国家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也有着巨大的作用,体操教学内容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都有开展,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也有着明确的规定,教学内容安排有:“小学有队列队形、徒手或持轻器械,50~100厘米高横木上行走;悬垂与支撑、跳绳等。可见,俄罗斯学校体育很重视体操运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体操教学内容安排丰富,各学习阶段内容衔接较好。

2 国内文献综述

根据本文的需要,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了至今为止有关研究学校体操教学现状、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文章,并且阅读了体育课程改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操教学方面的书籍及相关内容的论文,有关本研究的论文主要可以归为:在中学开展体操课必要性的研究;中学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出现滑坡现象的研究;中学体操课开展现状与对策方面的研究。

2.1 中学开展体操课必要性的研究

体操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宝贵遗产之一,现代体操是经过长期实践并在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重点开展的运动项目,也是学校体育的重点内容。体操运动是一种身体的操练,它通过各种有目的的、人为创编或自然形式的身体练习来发展身体机能,塑造形体,展示人体的律动与健美。

陈新熙,陈锡尧,邬照友,罗跃进在《刍议学校体育中的“学校体操”》一文中提出:“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对提高全民体育和运动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学校体操则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各个运动项目的基础,其锻炼作用和效果,远非仅限于生物学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学意义。”金文轩在《体操教学与美育》中论述了学校体操教学与美学的关系,指出体操运动是一种惊险与优美、韵律与节奏高度融合的,集健身、健美、健心、竞技于一体的,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体育运动,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美育的实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以上综述可以看出一个共性,那就是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项目自身特殊的功能,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里适应、面对突发时间的处理能力,以及自我保护,培养学生审美等许多方面都有着显而易见的重要作用,在中学进行体操教学的意义重大。

2.2 中学体操教学出现滑坡的原因研究

学校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出现滑坡现象的研究:张允蚌老师的《我国学校体操教学现状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针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滑坡的现象,分析了原因,并结合体操教学的特点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提出了改变这种现状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振兴体操运动和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张予南等老师的《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热”与“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通过对体操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由“热”到“冷”转变的社会学因素分析,提出适合体操教学的新模式,建议体操教学改革应改变以竞技体操为主的模式,不断挖掘和开发体操健身手段。 张海平老师的《“街舞热”与“体操冷”》一文对“街舞热”与“体操冷”现象的分析,提出了体操教学要变异体操教学模式,提升亲和力和体操内容向兴趣化、终身化与实用化发展。

2.3 中学体操课开展现状与对策方面的研究综述

罗达勇老师的《对浙江省中学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文章中对浙江省中学体操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省中学对体操教学重视程度有明显下降趋势,存在着场地、器材、设施和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不能按照省编教学大纲和计划执行,体操教学内容得不到保证,体操教学中伤害事故较多等问题。针对当前的现状和体操教学的前景, 罗达勇老师提出了重视和加强体操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旨在引起有关职能部门和学校的重视。汪小波老师的《浙江省中学体操教学现状研究》和滕建宇老师的《广西省中学体操教学现状研究》两篇文章,也分别对浙江和广西部分中学体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汪小波老师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体操基础普遍都比较差,对体操的健身作用认识不足,他们认为体操教材的选择不应该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两位体育教师都认为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师的体操业务水平不高也是影响体操教学开展的原因。

3 结论

通过对中学体操教学的文献分析,我国中学体操教学远不及国外的一些国家做得好,通过文献分析得知,中学体操下滑的原因得出开展体操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体操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新熙.刍议学校体育中的“学校体操”[J].伤害体育学院学报,2001,25(2):3-5.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范文11

【关键词】理科基地班创新组成要素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世纪,在这个国际交流日益密切,人口膨胀,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多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为复兴中华民族,使我国处于强国之林,我们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高等教育处于我国教育体系金字塔塔尖结构,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基地,事关我国各行各业发展所需人才匹配,因此历来是我国政治,文化,经济等众多领域讨论的焦点。纵观我国近几十年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我们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也暴露出不少不足之处:高等教育质量下滑,毕业学生就业率低,社会对高等教育满意度下降等。从1999年我国高等学校扩招开始到现在,当下在校大学生人数《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2144.657万人。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8%左右,已从过去的精英化教育进入到国际广泛认可的大众化教育阶段标准。我们在追求招生规模和学校各项基础建设的同时,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就尤为重要了。因此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中明确提出了“ 全面提高高等教质量 ”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我们知道大学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出现办学混乱的现象,很多情况下是对大学职能取向出现偏差,通过培养优秀人才,从事科学研究,促进社会的发展。

宏观上:面对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家与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乃是我们教育所培育出人才的竞争。中观上:高等院校担负这培养社会发展各级各类人才的重担,与此同时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在这大背景下办好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诉求变得极为迫切。微观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人才自身创新意识的加强以及自我的全面发展。

美国的教育家罗伯特.M.赫钦斯曾说过:“高等教育的目标是智慧。智慧意味着了解事物的原则和起因。”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究,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经验主义和职业主义的倾向。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深为中国为什么不能培养出自己的大师唏嘘不已,“钱学深之问”正是我国教育风风火火几十年却不见出现拔尖创新人才的现实困境。众所周知,这导致现阶段混乱因素本身的并没有出现差错,然而其却忽略了高等教育主为核心的办学价值。我们要使高等教育恢复应有次序,作为一种对现有高等教育办学的探索,高等院校理科基地班建设孕育而生,而其主要办学目的培养即一流的基础学科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且把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突出位。追求最高层次的科学,首要的科学和最具普遍性的基础理论知识。

自从1991年我国高等教育理科基地班开办以来,到2009年经历18年,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六批在全国部分高校建立了 113 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理科基地”)理科基地覆盖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天文学、力学、心理学、基础医学、中医基础、基础药学、大理科试验班等 15 个专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中坚力量,不少人还成为了领导者和自己专业领域的著名学者。故对理科基地班毕业生发展状况追踪调查对我国高等教育很有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

笔者查在CNKI上查阅关于理科基地班的研究文献有 110 篇左右,这些研究文献中,关于理科基地班整体建设和建设经验总结的文章最多,有 48 篇;关于理科基地班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有 11 篇;关于理科基地班课程建设和课程内容改革的研究论文有 11 篇;有 9 篇是理科基地班实践教学研究论文;关于理科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改革的研究论文各有 6 篇;关于理科基地班办学条件、双语教学的研究论文各有 3 篇;关于理科基地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创业教育、能力培养的论文各有 1 篇。

国内外对高等教育基地班的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对高等院校基地班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更是少。

三、本文献研究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是

我国的GDP每年平均以8-9%的速度飞速增长,人均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一步步增强,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体,但是产品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每年因为专利费用付给外资高额费用。最主要的表现我国仍旧是以劳动力市场的最主要输出国。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各类科研院所和各级各类大学每年所发表的科技论文总数稳居世界前列,但在SCI等重要学术机构刊登的论文数不算太多,然而根据高水平杂志论文引用率的统计也暴露出顶尖论文引用次数非常少,因此对举办进二十年国家理科基地班毕业生发展状况到底怎么样?对我国高校改革培养拔尖创新重要举措的研究非常迫切。

中国教育现状论文范文12

摘 要 对北京体育大学2003-2012年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分析,研究高频词之间的结构关系,探究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研究内容及其不同的特点,分析热点的形成原因与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热点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词频统计法与共词聚类分析法。词频统计法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法。共词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反映出词与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研究结构。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

(一)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分析

本文利用《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搜索出2003―2012年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共73篇,以73篇学位论文中的关键词为调研对象,通过共词分析法中的聚类分析探索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出北京体育大学体操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以及各个不同研究方向的亲疏性。本研究利用Excel对前期检索出的学位论文进行关键词统计,共得到硕士学位论文关键词283个,平均每篇硕士学位论文含关键词3.9个。然后对统计结果进行以下处理:去除对反应主题没有积极意义的词,如“展望”、“问题”等,对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如“高职院校”、“职业技术院校”、“职技高校”等标准化为“高职院校”,“高等院校”、“高等学校”、“高校”、“大学”等标准化为“高校”。

经过多次比较,最终选择词频大于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从而确定个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高频关键词(表1)。这个关键词总的出现频次为65次,占关键词总频次的36.3%。从高频关键词分布可以看出,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研究生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集中在“体育教育专业”、“分析”、“普通高校”、“竞技体操”、“北京市”、“教学理念”、“现状”、“发展对策”等。

表1 硕士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表

序号 关键词 词频

1 体育教育专业 12

2 分析 10

3 普通高校 8

4 竞技体操 8

5 北京市 7

6 教学理念 7

7 现状 7

8 发展对策 6

(二)构造词篇矩阵、相似矩阵

对于高频关键词共现频次的统计,本研究利用SPSS17.0,以每篇学位论文为一条记录,记录的内容为高频关键词是否在学位论文的关键词出现(出现为1,否则为0),构造出词篇矩阵。以词篇矩阵为基础,在SPSS软件中进行相关分析,数据类型选择“binary”二元变量,相似系数选择“Ochiai”系数,构造出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见表2)。相似矩阵中的数字为相似数据,数字的大小则表明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远近,数值越大则表明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好;反之,数值越小,表明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差。相似矩阵对角线的数据为1,表明某高频关键词自身相关度。

表2 硕士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部分)

体育教育专业 分析 普通高校 竞技体操 北京市 教学理念 现状 发展对策

体育教育专业 1.000 0.060 0.286 0.004 0.192 0.321 0.334 0.215

分析 0.060 1.000 0.030 0.121 0.018 0.006 0.076 0.023

普通高校 0.028 0.030 1.000 0.150 0.030 0.068 0.119 0.029

竞技体操 0.004 0.121 0.150 1.000 0.008 0.192 0.043 0.020

北京市 0.192 0.018 0.030 0.008 1.000 0.192 0.035 0.078

教学理念 0.321 0.006 0.068 0.192 0.192 1.000 0.087 0.186

现状 0.334 0.076 0.119 0.043 0.035 0.087 1.000 0.100

发展对策 0.215 0.023 0.029 0.020 0.078 0.186 0.100 1.000

(三)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1.竞技体操的发展对策。包括关键词:竞技体操、发展对策、后备人才。

2.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理念。包括关键词: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理念。

3.体育教育专业与教学能力。包括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

三、研究热点的特点分析

(一)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比较宽泛,选取对象比较广泛,包括普通高校、体育院校、竞技体操、体操普修课、教学理念等。

(二)硕士学位论文注重对教学理念及竞技体操发展状况的研究,旨在通过现状研究,探寻发展的脉络与经验。

(三)硕士学位论文注重对基本理论研究,研究内容宽泛。在理论分析上显得薄弱、创新能力欠缺。

参考文献:

[1] 高宝立,刘小强.高等教育研究热点分析:两个维度、四项指标――以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为例[J].教育研究.2008(09).

[2] 迟景明,吴琳.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9):20-24.

[3] 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06.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