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

时间:2022-12-02 12:31:20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1

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现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讨厌学习,不善学习。一谈起学习就焦虑不安。特别是应考这根指挥棒在牵着教师与学生的鼻子走。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以致教师与学生在精神层面都得不到那种学习快乐的享受。但现实总归是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不是我们教师个人所能改变的,那唯有的,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轻松,令人最满意,工作更有效.

通过对《有效教学》这本书的学习,它给我带来惊讶不己的好消息。它讲述了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的秘诀,启迪我们怎样积极学习和负责任。书中用简洁的笔墨描述了大量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完全体现了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发展性,启迪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对于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来说,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表现出来。所以通过《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的心得一是认清我们真正的教育理念。记得一个故事,说一个人看见三个泥瓦匠在干活,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他得到了三个回答,第一个说我在砌砖头,第二个挺起身,非常自豪地说,我是全国最好的泥瓦匠,第三个说“我在盖大教堂”。他们三个人的回答,正好代表了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人就是赚工资,养家糊口的那种,我们身边充斥着很多这样的人。第二种人则是非常麻烦的一种,他们往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非常优秀,但要命的是他们陶醉于自己的领域,拒绝考虑所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而即狂妄自大,而又非常虚弱,非常难合作。第三种人,他能够准确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终意义,从而将自己的劳动有机地结合到其他人的劳动中去,实现一个辉煌的目标。我们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可能在讲话中,我们会流利地运用着“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继续着早已习惯的应试教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教师的这种口是心非,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具体化为教师可以理解并付诸于真正实施。:

从《有效教学》中学到课堂教与学互动的实用策略是我的心得之二,这个课堂策略,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这些策略使教师不再需要用物质刺激和奖惩的办法迫使学生去学习,教室变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所,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达到轻而易举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知识之中,这是无价之宝,并且不断地形成他们的人生观,并且培养出最美好的人生,这些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并没有脱离学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活跃气氛。

我是惟一的,我的学生也是惟一的。学校、老师是孩子成长的桥梁,培养自尊,有自信,朝气蓬勃,助人为乐,敏于合作,勇于进取,不怕失败,迎接挑战的新一代人材,愿我们把一切有效的革命学习到底。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2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学习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47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进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就是语文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丰富文学素养和驾驭语言文字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关注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下面,就实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希望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五大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譬如,在课堂教学结构中,要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可以采用音乐渲染、古诗熏陶、师生对话、直奔主题等教学方法,使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兴趣,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与高效。

只有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五大转变: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变“聚焦式”教学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营造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变“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为“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作出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二、重视教学预设,有效处理教材

进行有效课堂教学预设、有效处理教材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 根据教材的重点来处理。譬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题,可采取以下的解决办法:人物性格的分析,要求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从文中找描写人物肖像、神态、语言等的语句体会。小说的主题及主人公的理解,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加以适当的点拨来解决。

2.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来处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抓过渡段;抓中心句;抓首尾呼应的句子等来突现文章的结构特点。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中间的过渡段入手,先阅读百草园部分,再阅读三味书屋部分,让学生对比着阅读,这样更能凸显文章的主旨,学生也更易理解、感悟。

3. 根据教材的构思来处理。例如,余光中的《乡愁》中出现了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4. 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处理。我们在教学沈复的《童趣》时,由于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很陌生,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更要把“朗读”作为首要的目标,完全可以围绕着“朗读”这个目标来处理教材,从朗读中把握字音、读准节奏、读懂意思、读出趣味。

三、营造课堂氛围,将课堂还给学生

我们的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少年,但他们的人生经历不丰富,生活的圈子狭窄,有时文章中描写的事、物、景距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这时,教师必须让生活呈现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于生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去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

譬如,在教学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可以安排学生课前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将这篇课文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小说的主题。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成效很大。而作为教师,只须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这样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既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语文,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立了保障。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实现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譬如,当学生解答了一个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及时作出评价,评价语言要富于变化;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要善于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当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者一个问题,多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自主评价,最后教师作总结性的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

五、处理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地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思路,做到因材而教、因人而教;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知识的遗漏并复习、改正。

我们要细心回授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处理要适度、合理、及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地抓住有利时机回授是来自教师,包括自己的同学指导学习的反馈信息,或者克服思维定式,或者增强自信心,那么对学生自己积累学习经验更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既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理、趣的挖掘。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并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我们就一定能拥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朱贵宝.浅析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考试周刊,2009(14).

[2]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3

“高质”才能“轻负”,“轻负”必须重视并实践学生的高效率学习。两年来,学校进行的“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心理技术的初步探究”研究在改进和解决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效率过低的实际问题中,推进教育科学研究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获得了学生学习效能和教学效率较大幅度提高的可喜成绩和初步的成功经验。

一、研究目的

1.初步试用教育心理技术条件下高效学习的可操作性方法,优化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

在部分学科初步试用教育心理技术条件下,调节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高效学习可操作性方法,引导学生以高效率学习心理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手段,自主调节学习的心理状态,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变低效能学习为高效能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心理认同体验,真正从心理负担重压之下解脱出来。

2.研发提高学习与应试能力的心理激励活动,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研发能够有效地调节学生学习与应试心理状态的方法与技术,构建具有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促进健全发展的高效学习心理调节技术培养训练应用系统。有针对性地实施,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调节积极的学习、应试心态的能力训练与心理激励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身的良好素质得到发展,养成主动学习、优秀完成学习任务、获取优秀学业成绩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促进健全发展的预想目标。

3.促进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意识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水平提高。

通过综合现代多学科研究成果,对学习本质及规律深化认识与应用性学习技术的初步探究,把高效学习的心理技术全面渗透于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能。强化多种教与学的心理技术综合运用,促进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意识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应用技术指导下的高效学习心理调节技术(高效能学习的心理技术)。

高效能学习的心理技术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How to study / How to think)的应用性知识,是关于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功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方法与手段,也是学习者有效、高效学习的载体和保障。采用高效能学习的心理技术指导教与学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习者学会学习、记忆和思维,还能促进一个人的智能状况改变,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高效学习的快乐,减轻学习负担,获得智慧潜能和优良品质的发展。高效能学习的心理技术,出发点是教师的教学,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终点则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一些学科初步试用了高效能学习的心理技术:

(1)激励高中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心理认同的图示引导。

在培养学科兴趣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储备,建立认知图示,挖掘学习潜力,训练思维方式,建构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图示起到了心理引领、预期建构、目标达成、成果验证的作用。学生在预习课文树立预期、课堂学习体会认知和课后反馈检验成果中参与学习,主动建构,在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

(2)高中数学学前心理智能准备指导纲要。

基于帮助学生处理好初、高中教材有效衔接的目的,以高中数学学前心理智能准备指导纲要,为学生架起初、高中数学学习通顺的桥梁,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潜能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学习的乐趣,坚定参与的信心,真正做到把“想”学变成“能”学,将“能”学提升为“乐”学,让数学高效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学习与成长同步之目的。

(3)高中思想政治目标流程导学大纲。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按“认知知识―引领方法―体验实践”的思路创编的高中政治目标流程导学大纲,将知识分解为不同层次,以由知识到能力递进的程序,帮助学生通过流程式地学习目标导学方式,指导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再由应用导向的心理激励导学,激发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和实际脱节的“两层皮”问题,尝试利用心理引导和激励调节学习的心理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达到高效学习的教学效果。

(4)高中地理教材学习的心理引导框架图。

高中地理学习心理引导框架图,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结构,创编了学生既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也容易对地理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学习心理引导。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概括到具体的学习过程心理引导,代替了传统的文字描述,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一目了然快速地知道要学习内容的全貌及知识和知识的联系,学习方法与学习目标也涵盖在框架图中,优化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提高了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效能提高。

2.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心理激励技术。

学生学习效能与应试水平的高低,本身就是一个人心理功能的体现。基础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负担沉重、挫伤学生学习兴趣、阻碍学生良好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并不是学习任务本身过于沉重,主要是学习效率过低、学习效果不佳而引起的学习心理负担量沉重,即学生的主观体验(效能心理)出现了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心理激励技术,不是表面上的减少学习任务量,而是着重在改进提高学习的效能心理上下工夫。其特点是,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结果质量高,学习过程速度快。学生在高效能心理状态下学习,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和优化,学习质量提高。

运用注意策略提高学习效能的心理激励活动。以改善学习态度,焕发积极、专注情绪状态,提升注意力品质为目的心理激励活动,面向班级全体学生,采用知识讲座、团体游戏训练活动的方式,通过教育性心理激励与支持性游戏训练,情境性心理激励与意识引领游戏训练,问题解决性心理激励与短期措施游戏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自我激励技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身的良好素质得到发展,养成主动学习、优秀完成学习任务、获取优秀学业成绩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卓越的学习能力。

三、研究成果

1.提高了学生积极接受知识的心理效能,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一讲到底的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在创编的目标流程分解教学目标导学的条件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接受效能,开启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不再沉重。实验学科的学生试验后的学科测试水平高于试验前。

2.实验学科改变了教学模式,课堂面貌明显变化。

“地理学习心理引导图”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使用,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原有模式,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尤其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导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知识的魅力和学习模式的吸引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心,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习效率大幅提高。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导图,共同修改和完善导图,由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改变了教学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模式。课堂俨然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兴趣盎然的探求知识实践。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带动其他学科学习成绩相应提高。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生 健康心理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140-01

1 健康心理素质对于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便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并设置了一些心理辅导岗位。对于高中生来讲,由于高考的压力,其心理健康更应受到教师的关注,而高中数学因其所具有的综合性和抽象性等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对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学的相关内容,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实现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讲,在高中数学中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且对于学习和高考等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一种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传统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相对不足,通过在高中数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得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增加,并且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保证了教学相长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为教师和学校所认识,但是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具有较为敏感和脆弱的心理特点,这就使得其对自己的学习有可能会有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观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由于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难度,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并且会在考试前出现焦虑、烦躁等现象,从而影响其整体水平的发挥。

其次,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必要的信心。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有了较大的差别,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其成绩仍未实现较大改善的情况下,许多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并且学生对于成功和失败的理解上的偏差,使得其不能正视自己某次考试成绩,从而产生厌学等情绪,在学习态度上也无法端正,最终影响了其个人的发展。

最后,各种压力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使得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多发。高中直接面向高考,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使学生在承担繁重的学习压力之外还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这些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学生被给予了更多的期望,对于学生成绩有了更多的关注,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无法有效地开展,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被忽略,从而造成多种不良现象。

3 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

为了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对高考和学生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高中教育所承担的不仅仅是高考的任务,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身教学有正确认识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改善其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将升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或者教师的唯一指标,注重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培养方式的优化改革,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从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来完善高中数学教学,使其能够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从而树立起数学学习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二,以教材为基础来实现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数学教育的有效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一些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应用,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收获相应的人生感悟,使得其心理素质能够得到锻炼和培养,为其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三,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一种轻松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压力,使其学习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教师对教学环境的组织和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而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师生交流的增加,有利于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实现。

第四,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充分的关注。高中教学中,班级学生的数量相对较多,教师应该对其班级内的学生学习情况及其思想状态有充分的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激励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高中数学,注重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实现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提升。

第五,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不再仅仅以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支持,使其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通过积极心理暗示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增强其学习的成就感,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综合提升。

4 结语

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高中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高中数学又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科,将两者有机结合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对其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内容包含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5

关键词:英语学习 自我效能感 内涵 影响因素 培养策略

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并把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而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情感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bandura,1984)。参照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定义,可将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界定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评估(主观判断)。由于是主观判断,所以有对错、高低之分。因此,广大英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主观推测,又要着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能力,激发与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一、影响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根据英语在我国作为外语的学科特点以及大量教学实践,笔者将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总结为以下几点:

1.英语学习的成功经验。

班杜拉(1981)研究指出,成功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这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因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在英语学习方面,不断的成功会使学生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成功的愉悦感会不断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而且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并且还会泛化到类似的情景中去。相反,多次失败的英语学习经验会打击进而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学习者的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是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英语学习的成败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当学生看到与自己英语水平相仿的人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从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取得同样的成绩,最终也能取得成功。若榜样标准比学生实际高出许多,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这就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之,看到其他同学的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他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任何成功的希望。

3.目标与任务的设置是否恰当。

如果英语学习目标很高,设置任务较难,这时候学生如果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失败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如果学习目标过低,任务过于简单,学生即使成功也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倘若失败则会大大降低自我效能感。

4.归因方式的差异。

归因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的推论,也就是反思成败的原因。如果学生把英语学习中的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好,难度小,则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如果将成功与自身的勤奋、努力等可控因素相关联,则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差、难度大等,则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因素,如怀疑自身的能力与自己的智商等时,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所以,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失败时,更倾向于从努力程度、环境条件、应对策略等方面寻找失败的原因。这种思维方式又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并通过加倍的努力克服困难以取得成功。

5.评价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英语学习评价主要以终结性测试为主要方式,以相对评价为主要标准,评价方式及标准都很单一,考试主要以书面形式,这样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只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分数低的学生就成了所谓的“差生”,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

6.生理状态。

焦虑、压力、疲劳和情绪状态等生理状态都能提供自我效能的信息。因为学生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自我信念,而且他们的生理状态也会有力地影响其自我效能。例如,当学生处于害怕和悲观消沉时,这些消极的情感反应会进一步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效果则会很低。再如,在面临英语考试时,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心跳、血压、呼吸等生理唤醒水平来判断自我效能。平静的反应使人镇定、自信,而焦虑不安的反应则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同的身体反应状态会影响到活动的成就水平,从而又以行为的反应指标确证或实现活动前的自信或怀疑,由此决定学生的自我效能。

7.教师期望值高低的影响。

教师的期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当教师认为某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潜能、

有培养前途时,就会对该生产生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会表现在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上,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时,就会产生符合期望的努力,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ffect)。于是,如果教师对其学生充满信心,积极期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生教育工作中去,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否则,就会降低。

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结合以上对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分析,在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积极探讨提高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非常必要的。

1.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

班杜拉(1981)曾指出:“成败经验是个体对自己的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具体的、最主要的途径,因为它的确立方式显示了个体驾驭或掌握环境事件的能力”。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过去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的,以往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未来取得成功的信心;过去失败的经历,则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特别是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

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感觉自己在英语这门科目上无论怎么努力也没有收效或者收效甚微,这就让他们慢慢地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和行为。因为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特别在个体效能感还没有坚定地建立起来之前,所以,教师不仅应该尽量避免学生的直接失败经验,如不会回答老师上课提问;作业打“×”;考试不及格等,而且应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更多的体验到成功,如正确回答了老师的课堂提问、作业做得好、字迹工整、考试成绩理想等。另外,和其它课程不一样的是,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课堂学习,过多的把英语学习局限于课本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有些学生英文流行歌曲唱得好,有些学生喜欢用英语和外国朋友交流,这些闪光点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的萌芽,要细心发现和鼓励学生的这些行为。

“一次小小的成功,如果能让个体相信自己具备了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往往能使他们超越现在的行为表现成绩,达成更高的成就,甚至会在新活动中或在新条件下取得成功(bandura, 1978b; bandura et al., 1980; williamset al.,1989)。”

2.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归因理论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1958),他认为,人们都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并预测人们将如何作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在吸收海德理论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即所谓的三维度六因素。

归因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归因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期望,消极的归因则会使人的意志消沉、丧失信心。教师应引导英语学困生积极归因,要促使他们认为成功是由于内部、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引起的,使他们具有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失败归于外部、不稳定等因素,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造一定情景,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归因训练: (1)通过观察、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指导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完成某项任务,例如词汇听写、口语对话等,并取得成败经验;(3)让学生首先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4)结合学生的归因与当时的情景,采取一定策略与技巧,分析学生成败的原因。

3.重视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替代性经验,即利用与自己相近的示范榜样克服困难的学习经验或作为。首先,让学生在替代性经验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即通过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进步行为来培养自信心。一般说来,为学生树立的榜样最好是与之在各方面的情况都相类似的学生。例如,假定给一名英语写作成绩居中游的学生树立榜样,最好把榜样定位在写作能力一度也居中游而近来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这样很容易使他相信,既然情况差不多,他能取得进步,自己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其次,指导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的进步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一些写作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如果经常和学习优秀的同学去比较,会觉

得自己总是不如别人,再努力也没别人好,越比较自信心越低,越比较越失去学习的动力。如果引导他们同自己的过去相比,个人的进步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4.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可影响教师的活动、努力程度和教学的坚持性。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存在差别的,高效能感的教师倾向于承担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采纳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成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学也更有坚持性,他们相信只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和努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可以教好的。相反,低效能感的教师则会避免安排自己从事自认为在其能力之上的活动,他们责任心不强,方法平庸,漠视新理念,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天生愚笨,教师无论对他们进行怎样的教育,他们也学不好。特别是在英语新课程实施中,这种现象很值得关注。阿希顿·韦伯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倾向于采用粗暴的惩罚性的管理策略来控制学生的行为;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一般鼓励学生自我约束,采用民主的管理策略。

因此,英语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言语的权威性。另外,注意对学生的表扬。并非所有表扬都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并非所有的批评都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对容易完成的任务所做的表扬或对没有做出真正的成绩所做的表扬只会削弱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贬低性的批评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建设性批评隐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对能力的肯定,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心理安全是指个体感到自己在被人承认、信任、理解,在受到别人的尊重时的一种心理感受。心理自由则指个体意识到自己是自我的主人,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获得满足时,个体就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表现出极高的创造水平,十分容易获得成功。为此,我们要在自我效能感培养教育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验成功的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建立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心情处于过分紧张状态时,获得成功的能力判断水平要比心平气和时差得多。避免指责、讽刺、辱骂等不恰当做法,而尽可能采用宽容、理解、关怀的态度,允许学生出错,开始说英语不作语法上的精确要求,能够表达意思、使人明白就行;和学生共同游戏,交流互动;建立合作常规体制,成立英语互动、互助、互查、互促小组,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总之,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情绪状态投入学习,增强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6.尝试改变英语学习评价机制。

学生英语水平和基础不尽相同,单纯从应试成绩来区分学生英语学习的优良是不全面的,这不利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而只会让基础稍逊的学生极易放弃在中学学习阶段学好英语的愿望。笔者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优良态度的倡导、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提倡,给基础稍逊学生更多的改善学习的机会。同时,笔者还在课堂中尝试以表演和参与性强的活动代替小测验,这样,可以给更多的学生以成功的体验,相比于测验,更能提高大家整体的自我效能感。

当然,还可以建立英语学习记录袋。每次的考试成绩,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体验、参与程度、学习态度、课余的作业、活动作品、自主学习、合作精神等都记录或存放于学习记录袋中,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彻底改变把终结性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才能真正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客观、积极的评价,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随着英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应该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而自我效能感是情感因素的一个重要维度,它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调控学习,而且有利于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静园.中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4,10.

[2]刘儒德等.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与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陈俊山.初中生英

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7,1.

[6]贾珍霞,王利华.非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7]李玉升, 杜平.浅析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语言文字修辞, 2006,6.

[8]刘家嘉.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 2007,1.

[9]郑晓霞.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其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6,6.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6

关键词:教学设计;信息加工;物理概念与规律

一、教学设计的界定

教学设计是一门以学习心理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的研究

成果为依据,寻求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总体成效的应用学科。换而言之,教学设计是教师主动自觉地运用教学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以及系统论等其他科学的理论,确定教学目标后,通过整合教材和其他信息资源,形成能够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结果的最优实施

方案的过程。它的核心特征是教师能够主动自觉地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科学的理论,为一类教学问题提供有效的通用的解决

方案。从立论基础看,教学理论存在两种不同的取向,一种被称为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理论,另一种被称为科学心理学与实证研

究取向的教学理论,对具体的教学设计而言,基于哲学和经验的教学理论能够给予启示性的作用,但可操作性相对较弱。本文所讨论的观点是基于科学心理学――加涅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二、加涅关于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1.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信息加工心理学重点关注人们如何注意环境中的事件,对要

学习的信息如何编码,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以及如何提取信息等等。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将个体视为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者从学习环境中感知,识别信息,在工作记忆中加工成对个体而言的信息。

2.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加涅在吸取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

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这一模型包括三个系统:操作或加工、执行控制和预期。操作系统是学习者的信息加工过程,执行控制是跟学习有关的认知策略,预期是有目的地选择跟学习有关的信息。加涅认为,能被注意到的信息存储在人的工作记忆中,工作记忆中贮存的信息可以通过内部复述而得到保持,从而有助于信息编码进

入长时记忆,当学习者需要这些信息时又可以被提取出来回到工

作记忆中,从而与其他输入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习得技能,表现出特定的外显行为。

在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涅认为学习者的工作记

忆容量有限,并且当呈现许多信息单元时,学习者无法从这些繁杂的信息中整合得出所有结论,只有先呈现一部分信息,学习者经过加工后才能获得一个相关结论,信息加工具有一定的序列性。这些均为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判断依据。

三、学习者的信息加工方式――逻辑推理

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意义,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

活动形成这些概念间的本质或因果联系;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运用特定的推理方式来建立概念间的联系。

物理学科中常用的逻辑推理主要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不同的概念和规律的获得需要选择不同的逻辑推理方式。以演绎推理为例,这种推理有两个前提,即大前提(概括性的一般原理,学习者已经掌握的原理)和小前提(对个别事物的判断),演绎推理的结构就是根据两个前提之间的关系做出新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例如,以教师运用演绎推理帮助学生习得“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这一结论为例,教师做一个演示实验:将三张质量相同的纸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其中一张纸被揉成

团,一张纸被对折一次,还有一张纸被平展),实验现象是三张纸下落快慢不同,学生观察后得出一个判断“三张纸质量相同,下落快慢不同”,这是小前提;“如果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有关,则质量相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这是学生经验中已有的原理,即大前提;学生能够通过大前提和小前提推理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其推理结构示意图如下:

大前提Pq 实例: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有关质量相同下落快慢相同

不同的逻辑推理具有不同的逻辑结构,此处不再一一阐述。

四、“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判断依据

1.有效教学的界定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因此“有效”成为关键点,它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因此,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使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2.有效的教学设计应符合的条件

基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模型以及物理概念

与规律获得的信息加工机制,笔者认为判断“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信息容量限制的要求

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给学生呈现的信息量要保持在适度的容量限制范围内,更要减少无关干扰信息的呈现,以此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记忆负担。

(2)符合序列加工的要求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给我们的启示:学生无法从教师给定杂

乱无章的大量信息中整合出所有结论,教师只有先呈现一部分信

息,学习者经过加工后才能获得一个相关结论,信息加工具有一定的序列性。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整合信息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分为若干子目标,依据若干子目标合理呈现一部分信息,以便学生有效轻松地获得相关结论。

(3)符合信息加工方式的要求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获得机制是逻辑推理,相应的逻辑推理具

有其特定的逻辑结构,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相关概念和规律时所选择的逻辑推理结构应符合特定结论获得的加工方式,从而

减轻学生的理解负担。

(4)控制加工的要求

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在所呈现的大量信息中,有目的地选择需

要加工的信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有目的的指导,从而减少学生识别信息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刚.物理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2]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7

【关键词】高效课堂;备课;组织;学习欲望;巩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的课程改革主张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所以把握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高效课堂是务实的课堂,它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在短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实施高效课堂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要素:

一、精心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二、高效组织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就会在课堂上更有效的学习,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所以,要想构筑高效的课堂教育效果,就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从师生关系入手,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语文,一方面可以从课程的设计入手: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的授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充满激情,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中探索的欲望。

三、方法和习惯

高效课堂提倡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就所学习的内容先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然后以学定教,老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反馈来进行课堂教学。很多学生反映,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要想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老师一定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不要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老师布置了学生去做就行了,而是要在整个过程中都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如生字、词语的预习、如何通过老师设置的问题来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要指导合作的方法;还有具体的找中心句的方法、记忆课文的方法等等。只有学生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高效的学习。

在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用这样一句话阐释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至少要让学生养成以下学习习惯:预习的习惯、复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积累的习惯、总结分析的习惯、改错的习惯、反思的习惯……

四、课堂巩固

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强化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及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反馈,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于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行补救。而且一些好的拓展题还可以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在所学的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要让一节课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开发学生潜力,只有把效率的最大化和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结合起来,才是高效的课堂,在高效课堂上,要实现低负担,全维度,高质量。只有老师精心准备和组织,让学生发挥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才能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7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8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但是这其中也隐含着心理的关注与分析。“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心理的鼓励方式。如果我们能把学生的智力和情感方面都很好的分析把握,融入教育教学中,那将会有效的帮助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学习迁移 罗森塔尔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231-01

因材施教,是教育家孔子最先教育学生使用的方法。到今天,我们的教学中同样还在提倡,努力去做到这一点。但是实际上,我们未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用。我们的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我们的教育一样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学校的教育教学也不仅仅是只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了,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健康也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备受关注。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更加促进教育教学中心理学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分支,1903年美国桑代克正式出版《教育心理学》才使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它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包括: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增强体质的过程及其规律性;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设计与模式,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等。这些都是许多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发现教育学与心理学相联系后不断研究的成果。我们今天的教学中,需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比如说,学习迁移,它是指在一种条件下进行的学习对另一种条件下学习的影响。这个研究就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英语学习注重积累,原有知识积累越扎实,后续学习越容易。原有知识是可利用性的,能够清晰固定概念和理论,而新的知识是同化或分化原有知识。再有,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研究人的记忆遗忘规律,通过这条曲线,帮助学生寻找最佳的记忆时间和规律。在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这个规律告诉我们,知识学习一天后,若不抓紧复习,就剩下原来的25%。所以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利用记忆遗忘的规律,有效的重复复习,从而帮助他们把单词记忆的更长久。英语学习能更加高效。这些心理学的研究我们都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应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不但使学生能更加轻松有效的学习,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高效。

尽管高效的教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教学中有些教学方法是具体的能看到的,但是关注心理的教学手段却是我们看不到的。比如:老师对学生内心的关心有时可能比实际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就像一种无形的激励,足以让学生充满自信,努力学生。这在心理学上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它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利用一种心理效应促使学生学习,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经典的实验后共同提出的。这个效应源于一个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这个国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独居。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于是,后人就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可能这一心理研究并不是被所有的老师知道,但是很多老师却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老师的关注和期待心理在教学中自然流露,学生也在不经意间进步。所以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我们总是要求学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认真的学习,但事实上老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和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更加重要。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就说明,学生对老师的喜欢与信任,关系他/她的学习态度甚至是学习成就。我听过很多学生说,因为不喜欢那个老师而不学那一门课程。虽然他们面带笑容说着让我觉得幼稚和不负责任的话,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内心的冷漠与不屑。冷静下来想想这个问题,或许我们不能使每一个学生喜欢,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中少一些这样的因果学习吧。那么关心学生的内心就很重要了。“罗森塔尔效应”,不光让我们明白老师的关心和期待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意识到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和融洽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良好的关系来抓住学生的信任,从而鼓励改变他的学习态度。英语学习比较枯燥,如果老师不能抓住课堂的效果,不妨先抓住学生的心,通过师生之间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带着对老师的喜欢而去用心学习,因为希望得到老师更多得赞赏而迸发自己的潜质。

如果学生有心学,但是在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挫败又是一个难题。都是在错误的尝试中不断学会的。上课的积极参与和自信都是学习的良好开端,老师需要好好观察分析学生的错误,指出问题引导他们克服害怕,怕错的心理。有些学生是因为母语的干扰,还有些学生是因为对英语知识的错误使用,前者是旧知识的迁移而产生错误,而后者是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不管哪一种错,老师都要教会学生认识到,犯错的好处,以及错误尝试的理论。通过正确面对错误,从而克服怕错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从错误中求甚解,一点点进步。如果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那教学中的授业解惑就更加轻松了。

有了心理学的研究,我们的教学更加细致明了,更加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用心对待学生,那真实的感情就是一种鼓励。“罗森塔尔效应”的巨大力量也会发挥出来。老师在教学中的行为,眼神和言语都会因为对学生的喜爱而表现得不一样,语言幽默洒脱,眼神柔和喜悦,行为正直,甚至人格魅力的展现。再加上对学生的赞赏和心理的暗示,鼓励,都会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有帮助,相信是事半功倍的。如果能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帮助学生,使他们学习的开心容易,我们为什么不用呢?让英语教学中多一份感情,让英语教学更加的轻松。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9

关键词:高效课堂 注重目标 抓住关键 和谐愉快 轻松减负

在新课改步步深入的今天,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纷纷出台了有关教育教学“减负”的相关文件和法规。为确保“减负”富有成效,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但收效甚微。众所周知,教育教学“减负”,就是要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学生学习的负担,减轻课业负担与精神上的负担。如果课业负担减轻了,精神负担也会自然而然地减轻。而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成果如何,决定着课业负担减的轻重。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减负”的重要路径之一。

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较高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也就是说向四十分钟要成绩、要质量、要素质,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减负”应从如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学目标明确是高效课堂“减负”的灵魂

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明确是教育教学“减负”的灵魂,只要抓住灵魂不放松,教学目标就能达到,“减负”工作就有希望。所谓教学目标,也就是“教”与“学”的目标,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目标,各学科有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年级有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各单元有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各教时有各教时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应明确各时段更高的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效课堂目标的制定。任教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的编写,重点与难点的分布,各年级、学科、单元的教学要求及任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班级学生的实际、接受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分别制定出教师教学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目标,目标定位应难易适中,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时间分配合理有效,学生层次定位准确,而不能面面俱到。

1.教师教学的目标应具体到用什么方法教,用多少时间讲、写,提问什么样的问题,运用什么样的教具、媒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评价等。

2.学生学习的目标、任务要明确,要求严格细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不同对待,让差生吃好,让好生吃饱,让一般生吃得了,学生乐学,学习兴趣高,心情舒畅,学习得愉快。教师学生的教学目标都明确了,高效课堂“减负”就成功了一半。

二、教学方法得当是高效课堂“减负”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教师应紧扣新课改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改善课堂结构,在“高效”二字上下功夫。教师“导”得要有方、有力,“讲”得应确切、明白,“语言”应简洁通俗、形象优美等,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不能讲。教学方法应多种多样,按照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讲,不同学科讲的方式也应不同。例如,用语文课的讲授法去教授数学就不一定适用,用数学课的方法去讲科学就更不适用了。高效课堂教学中:1.应多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敢于“放”,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探求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等,打破被动的听与写、一问一答、满堂灌、死气沉沉的课堂局面,应创设多向交流、学生自主、师导生探的良好情境。对复杂的问题,要做到教师设点学生划线、教师铺路学生上山的方法。要抛弃那些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去探索与探究,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授之以“渔”。2.高效课堂应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合作学习,师生双主体,精讲精练,不能用“题海战术”、重复抄写、机械背诵等方法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习,高效课堂就会成功,师生“减负”就会成功。

三、师生课堂和谐是高效课堂“减负”的保障

课堂是师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进行交流活动的地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从理论上讲,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一举一动,甚至与学生打个招呼、幽默地说句话,都可以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以“师者”自居,教师对学生就像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支配和改造的权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导。这种行为违背了心理学原则,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学生的兴趣,致使学生不喜欢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或产生逆反心理,“你让我学,我偏不学”,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1.教师在课堂上应与学生和谐平等,放下教师神圣的精神拐杖,平等地与每一位学生交朋友。要“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以真诚的爱心去唤起学生的爱,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要在班级统一的教育基础上,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爱”的快乐、学习进步的快乐,把“教你学”变为“我要学”,把“学习累”变为“学习乐”。

2.教师在课堂上要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来组织教学,如“你还想说吗”、“你有什么不同看法吗”、“我的想法和你一样”等等。俗语说“良言一句暖三冬”,虽然话语简单,但足以说明学生已经把老师视为朋友了。平等、和谐、高效的课堂已经形成,学生学习的快乐已在进行中,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已经减轻,课堂高效也就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是高效课堂“减负”的有力补充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时展的必然。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教学手段必须现代化,教学技术装备必须现代化。现代化课堂应该是有多媒体参与的课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对于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正确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是高效课堂“减负”的有力补充。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1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的强化,成为有效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外活动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等等,都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学习激情的培养作为教育效果提升的一种应然选择,是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生学习激情作为研究的对象,就如何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激情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理论中指出: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够使学生在情绪高涨和内心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那么其教学肯定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会使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产生一种冷漠的态度,从而产生对知识学习的疲劳感。小学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学习欲,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重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和活力,那么这样的课堂将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学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心理学理论也证明了这一点,人在欢快、愉悦的状态下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乐于去接受某种事物和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情感教育的作用,有效提升小学生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个性鲜明的教师必然会获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教师在展现个性的同时也是一个教师言传身教的过程。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并不断地将其优化、完善,从而形成自身独具魅力的风格。教师独特的风格会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记得开始教学那年,我和其他刚任教的老师一样进行教学,学生总是不愿意听,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掌握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生就特别喜欢我上课,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高。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学生建立起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关系状态下,学生才可能大胆、开放地与教师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同时,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喜好和特长,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现学生的兴趣特点,实施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小学课堂教学要具有激情

为了更好地调动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带着激情去面对学生,让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艺术。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其论著中曾经提到:“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一种激情和鼓励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激情的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历程中,能够拥有无穷的动力来参与学习,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课堂教学并不是只有激情就足够,也要求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和科学教学方法,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实施更加优化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体现课堂“活”的特征

课堂的“活”就是充分调动更多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课堂是小学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小学课堂教学的作用,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十分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认为课堂上能够以足够的激情去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学习,就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魅力,提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欲望,从而获得更加优化的学习体验。

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魅力

课堂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忽视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打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方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通过对学生科学评价,让每一学生都能够找到自身的优点,评价时要多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树立更加强大的学习信心。

五、小学课堂教学应以激励为主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11

 

关键词: 学习自我效能感 大学英语教学 提高自我效能感

引言

近几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蓬勃地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外,还要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学习过程,英语自主学习的展开既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也需要内在条件的支持[1]。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中介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通过对学生努力程度、意志控制、归因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许多研究者对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作了诸多表述,对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提示了英语教师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1.理论依据

1.1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ncy)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1977年于《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提出。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即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个体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2]。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2]。

1.2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1.2.1 自我效能感对于学习行为选择的影响。

研究表明,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他们确定的学习目标往往很高,更有挑战性。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往往信心不足,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容易完成的任务作为学习目标。

1.2.2 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学习努力程度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面对困难,他们更有恒心,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用事实说明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们认为,自己的成功来自于努力和能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在困难面前,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受到抑制,更容易选择放弃。面对失败,他们倾向于做出能力的归因。

1.2.3 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的影响。

在面临可能的学习逆境时,学习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程度等情感反应。这些反应又通过改变思维过程的性质而影响个体的活动及其功能发挥。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为强烈地体验到应激状态和焦虑唤起,进而在课堂上以各种保护性行为或防御行为被动地应付教师教学。

1.3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

butkowsky&willows(1980)的研究表明:优生、中等生比差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中有更高的坚持性。其中优生又高于中等生[3]。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2.关于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讨论

2.1 运用赏识教育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4]因此,教师的言语表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不排除有建设性的批评,这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还能做得更好。教师要关心和信任学生,焕发学生的激情,像一把火炬点燃每个学生的火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得到鼓舞,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教学中,要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多给予学生鼓励、关爱和信任,“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在远古时候塞浦洛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对自己塑造的美女形象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美女居然活了。这个故事暗示我们人的情感和观念会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后来,“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4]。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扮演“皮格马利翁”角色,对学生要充满期待和关心,时时处处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相信他们的潜

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她们的希望。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精神热情帮助,要肯定学生好的一面,委婉指出不足,勉励进步。要通过眼神、笑貌、语调、滋润学生的心田。不能冷眼看待,更不能认为他们笨,学不会,教不好,缺乏信心,消极对待。教师的鼓励、信任和关爱让这些学生感到在老师的眼里,自己是大有希望的;以减轻学生压力,消除焦虑感,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2.2 注重归因反馈,提高学习中的自信心。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1]。对自我效能感最强烈影响的是对成功做能力的归因[3]。成功的体验可以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体验则可能降低自我效能感[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概念,注重培养正确归因能力。平时要经常提醒和暗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学习的得与失,以及与他人的差距和与学习目标的距离。有意识地监督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能力的自信心。

教师在学期、学年考核后,要组织学生对考试成绩做分析与研究,认真进行归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对于成绩优异者,可以淡化其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强调其个人努力等方面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以进一步强化其自我效能感;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淡化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强调外部的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以保持其自我效能感,争取下一次的成功[2]。对于那些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也可归因一些不可控因素,如努力不够、平时的预习和复习不认真、考核前复习不充分,等等,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改变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就有希望获得成功。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把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策略运用、学习环境等,而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以及其他可以弥补或纠正的因素。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2.3 设置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学习活动的标尺。有了教学目标,整个学习活动就有了依据[5]。学习目标的设置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目标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不能过高。因为学生之间不仅存在语言天资和语言基础上存在差异,而且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及情感特征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尊重个性的差异,帮助学生设置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如果设置目标过高,难度太大,由于很难实现,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会降低学习自我效能感。如果学习目标设置太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没有挑战性,也证明不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的机会,尤其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设置切合实际的通过努力有能力完成的学习目标。设置学习目标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如:在听力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认知目标主要是知识性的目标,是重点。如对听力学习中的语音、语调、单词、词组、句子、短语等,根据目标重点的有所不同,对于各目标知识的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

2.4 替代性经验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从其他同学身上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会受到感染,对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很大。看到自己学习能力接近的同学获得成功,会增强实现同样学习目标的信心。当学生看到与自己学习能力相近的同学在学习中失败,特别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会对自己取得成功产生怀疑,降低学习自我效能感。替代性经验对学习能力缺乏判断的学生影响极大。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在学习中如何取得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对那些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功者的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这样,对学生会产生极好的影响。教师要通过总结和传授替代性经验,在学生之间互相产生影响,使其得到鼓舞,受到启发,激励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2.5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2]。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影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尊互爱,互相间应情感和谐,心情舒畅,充分信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紧张感,使学习情感化。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生动活泼、气氛活跃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利用现时条件,努力为学生学习营造好的氛围。如:在听力自主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各种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在

听力的间隙尽量插入一些轻松、美妙、动听的音乐或英文电影等。设置适应学习内容的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料,对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也很重要。让学生自由地探索,自主地学习会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3.结语。

本文对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讨论,只是做了些肤浅的探索,很不深刻。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的文献,已有很多,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尚少。本文认为,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关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尚少,相关实证研究有待于被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赵宇,周亚萍.论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学报,2005,22(4):54-58.

[2]洪灵敏.学习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4):19-20.

[3]陈寒,周国韬.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的自我调节之理论背景及研究现状[j].教育科学,1999,2:38-40.

[4]王珍珍,李淑萍.“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08,(3):86-87.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12

关键词: 学习自我效能感 大学英语教学 提高自我效能感

引言

近几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蓬勃地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外,还要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学习过程,英语自主学习的展开既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也需要内在条件的支持[1]。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中介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通过对学生努力程度、意志控制、归因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许多研究者对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作了诸多表述,对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提示了英语教师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1.理论依据

1.1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ncy)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1977年于《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提出。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即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个体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2]。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2]。

1.2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1.2.1 自我效能感对于学习行为选择的影响。

研究表明,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他们确定的学习目标往往很高,更有挑战性。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往往信心不足,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容易完成的任务作为学习目标。

1.2.2 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学习努力程度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面对困难,他们更有恒心,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用事实说明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们认为,自己的成功来自于努力和能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在困难面前,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受到抑制,更容易选择放弃。面对失败,他们倾向于做出能力的归因。

1.2.3 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的影响。

在面临可能的学习逆境时,学习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程度等情感反应。这些反应又通过改变思维过程的性质而影响个体的活动及其功能发挥。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为强烈地体验到应激状态和焦虑唤起,进而在课堂上以各种保护或防御行为被动地应付教师教学。

1.3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

butkowsky&willows(1980)的研究表明:优生、中等生比差生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中有更高的坚持性。其中优生又高于中等生[3]。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2.关于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讨论

2.1 运用赏识教育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4]因此,教师的言语表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不排除有建设性的批评,这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还能做得更好。教师要关心和信任学生,焕发学生的激情,像一把火炬点燃每个学生的火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得到鼓舞,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教学中,要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多给予学生鼓励、关爱和信任,“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在远古时候塞浦洛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对自己塑造的美女形象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美女居然活了。这个故事暗示我们人的情感和观念会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后来,“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4]。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扮演“皮格马利翁”角色,对学生要充满期待和关心,时时处处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相信他们的潜

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她们的希望。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精神热情帮助,要肯定学生好的一面,委婉指出不足,勉励进步。要通过眼神、笑貌、语调、滋润学生的心田。不能冷眼看待,更不能认为他们笨,学不会,教不好,缺乏信心,消极对待。教师的鼓励、信任和关爱让这些学生感到在老师的眼里,自己是大有希望的;以减轻学生压力,消除焦虑感,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2.2 注重归因反馈,提高学习中的自信心。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1]。对自我效能感最强烈影响的是对成功做能力的归因[3]。成功的体验可以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体验则可能降低自我效能感[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概念,注重培养正确归因能力。平时要经常提醒和暗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学习的得与失,以及与他人的差距和与学习目标的距离。有意识地监督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能力的自信心。

教师在学期、学年考核后,要组织学生对考试成绩做分析与研究,认真进行归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对于成绩优异者,可以淡化其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强调其个人努力等方面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以进一步强化其自我效能感;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淡化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强调外部的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以保持其自我效能感,争取下一次的成功[2]。对于那些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也可归因一些不可控因素,如努力不够、平时的预习和复习不认真、考核前复习不充分,等等,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改变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就有希望获得成功。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把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策略运用、学习环境等,而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以及其他可以弥补或纠正的因素。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2.3 设置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学习活动的标尺。有了教学目标,整个学习活动就有了依据[5]。学习目标的设置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目标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不能过高。因为学生之间不仅存在语言天资和语言基础上存在差异,而且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及情感特征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尊重个性的差异,帮助学生设置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如果设置目标过高,难度太大,由于很难实现,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会降低学习自我效能感。如果学习目标设置太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没有挑战性,也证明不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的机会,尤其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设置切合实际的通过努力有能力完成的学习目标。设置学习目标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如:在听力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认知目标主要是知识性的目标,是重点。如对听力学习中的语音、语调、单词、词组、句子、短语等,根据目标重点的有所不同,对于各目标知识的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

2.4 替代性经验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从其他同学身上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会受到感染,对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很大。看到自己学习能力接近的同学获得成功,会增强实现同样学习目标的信心。当学生看到与自己学习能力相近的同学在学习中失败,特别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会对自己取得成功产生怀疑,降低学习自我效能感。替代性经验对学习能力缺乏判断的学生影响极大。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在学习中如何取得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对那些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功者的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这样,对学生会产生极好的影响。教师要通过总结和传授替代性经验,在学生之间互相产生影响,使其得到鼓舞,受到启发,激励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2.5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2]。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影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尊互爱,互相间应情感和谐,心情舒畅,充分信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紧张感,使学习情感化。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生动活泼、气氛活跃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利用现时条件,努力为学生学习营造好的氛围。如:在听力自主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各种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在

听力的间隙尽量插入一些轻松、美妙、动听的音乐或英文电影等。设置适应学习内容的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料,对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也很重要。让学生自由地探索,自主地学习会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3.结语。

本文对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讨论,只是做了些肤浅的探索,很不深刻。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的文献,已有很多,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尚少。本文认为,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关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尚少,相关实证研究有待于被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赵宇,周亚萍.论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学报,2005,22(4):54-58.

[2]洪灵敏.学习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7,(4):19-20.

[3]陈寒,周国韬.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的自我调节之理论背景及研究现状[j].教育科学,1999,2:38-40.

[4]王珍珍,李淑萍.“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08,(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