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效教学论文

有效教学论文

时间:2022-12-26 16:51:35

有效教学论文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1

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于“有效”两字,即是指经过教师系统、专业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是否切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与发展。从这层意义引申开来,决定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是否认真、努力地展开了教学工作,也不在于教师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决定于学生是否从中真正学到了东西,是否促进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换句话来讲,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努力,但学生根本就没有得到或者仅仅得到部分实质性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只能被视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而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2.音乐有效教学

经过音乐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自身有无进步或实际发展是衡量音乐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充分培养起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切实促进他们的音乐感受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并在丰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真正达到陶冶自身情操,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音乐教学活动才是真正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音乐教学活动。

二、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最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规律以及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展开音乐教学活动,以此确保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所特有的无限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自身音乐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与体会。例如,在教学《摇篮曲》时,我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播放着母亲哄睡小宝宝的幻灯片,在此配合下,我以温柔的语调小声地哼唱着“: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摇篮摇你,快快安睡,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熟悉的旋律、亲切的语调很快就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他们都不由自主地跟随着我的节奏小声地哼唱起来。这无疑促使他们充分体验与感受到了音乐曲目所带来的愉悦情绪以及积极体验。在此基础上,我趁势向他们讲解了舒伯特《摇篮曲》的创作背景:舒伯特在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之际走进了一家小饭馆,想寻到一位熟悉的朋友借点钱填饱肚子,可是却在无意中看到了饭馆桌子上的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极为朴素的小诗打动了舒伯特,他以最快的速度为这首诗谱写出了乐曲。饭馆的老板虽然不懂音乐,却依旧能觉察出这首曲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因此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来交换这首曲子,这就是经典曲目《摇篮曲》的由来……学生感受到了意外和新鲜,自然也就对这首歌曲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下来自然也就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切实保障当节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被广泛运用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阶段,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更多新鲜的活力,使得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更是直言强调:“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音乐教学所服务。”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无疑是实现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也可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少年先锋队队歌》以第一人称“我们”切入,抒发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员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和平的崇高思想和情操。可是,假设由我一个人单独示范演唱的话,即使唱得再好,也难以唱出少先队员“我们”合唱的完美效果。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50周年、全国第四次少代会等重大活动中由多名少先队员联袂演唱的《少年先锋队队歌》视频。富有朝气、动力的歌声,明快的进行曲节奏,雄壮有力、刚健豪迈的旋律以及迎风飘扬的少先队队旗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自豪,也更加坚定了自身胸怀大志、争做革命接班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在此基础上,我再带领学生演唱这首合唱曲目,他们无论是从情绪、节奏旋律还是合唱注意事项的把握上都表现出了既令人满意又令人惊叹的良好效果,而这自然为这首音乐曲目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当节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切实提高与完善。

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目标之一

素质教育理念不仅局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层面,此外还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崭新概念,此为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同样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会唱几首音乐歌曲等层次之上,而应当将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真正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与此相适应,《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强调:“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样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新课标先进理念的学习,我将这一精神灵活运用到了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除了要求学生学会演唱这首儿歌之外,我还会侧重于向他们讲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英勇事迹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各民族人民奋勇抗敌的重要事件,引导他们不忘国耻,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如,在《苇叶船》这首音乐曲目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会教会学生旋律、节奏等最基本的音乐常识。另一方面,还会引导他们着重去品味与体会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大陆和台湾小朋友心连心、手牵手、思念亲人和同胞、盼望祖国早日团圆的深切感情……这些自然都为学生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有利于小学音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教学目标的切实落实与实现。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2

一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死抱教材不放,一味地照本宣科,而应该有意识地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切未知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领域都是他们兴趣之所在,他们渴望自己独立,渴望体会预想中的人生,社会生活中有他们无限的遐想。因此,教师可以顺理成章地让学生去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把观察体验到的东西写在日记中或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心得。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写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召开新闻会等。这样持之以恒地把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无疑会增长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从而实现语文的有效教学。

二是让学生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服务于社会。学以致用,学了不用等于没学。在现实生活中,语文知识的用途可谓大得去了。春节时写春联,嫁娶时写婚联,起房造屋时写楹联,丧事时写遗嘱和挽联,其它如调查社会上乱用字现象、当小记者报道新人新事、当采风员收集风俗民情、当发言人宣传科普知识等,都是学生既感兴趣又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学生既锻炼出了能力、胆量,又学到了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说是相得益彰。长此以往,语文的有效教学就有了保障,也就不会再出现那位体育明星的窘境了。

了解了语文教学社会性的特点并不等于学生就一定想学了,还得让学生想学才行。怎样才能使学生想学呢?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简而言之,就是要使学生有兴趣才行,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趣呢?

可从课外和课内两方面入手:

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往往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上的几十分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最好延伸。同时,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搞好课外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很有利的。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择其所好,加入不同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例如美术小组、书法小组、体育小组、阅读小组等等,让一些平时默默无闻但并非一无所长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以课外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来影响、促进其学习其他各科知识的兴趣。

课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设计的导语中,以“疑”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开始时的导入非常重要,导入得好,就能迅速收拢学生放纵散漫的思想,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聚精会神、兴趣盎然,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且为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任务做好铺垫、打好基础。“疑”则是学生最易生趣,最想先解谜底为快的法宝。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语,千方百计地以疑激趣,以疑激发学生的思绪。

二、善于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语文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多元化教学提供了条件。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知识、培养口语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本里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抱有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读者与作者的感情要相互碰撞,引起共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才会准确深入。

所以,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意境的理解感受能力,教师上课时应努力创设出情境,激感,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融于景、感于情。

从学生的学法上来讲,应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必须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做记号,哪个地方不懂,就在哪儿打上相应的记号,以便于在老师讲解时认真听讲,从而理解这一问题。

二要让学生会听课。听课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听课时要专心,要抓重点,做笔记,要重点听预习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3

(一)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

我国当前中职学校使用的物理教材内容较为陈旧落后,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进行中职物理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仍然盲目的借鉴普通高中的教材模式,从而使得中职物理教学根本无法体现出中职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中职教师本身面对的就是一个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群体,加之教学手段落后,很多中职教师无法获得某种教学成就感,他们辛苦备课、上课并批改作业,但是,却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与理解,这就让中职教师的教学情绪不佳,会严重影响到中职物理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考核制度存在不足

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是如同文化课那样进行教学,很多教师无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从而让中职物理教学存在着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加之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还缺乏实训环节,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纯粹的理论,容易产生学习疲乏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学生们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缺乏的原因分析

中职作为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其物理教学缺乏一定的有效性。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这些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因为很多中职生源都是来自于那些在高考中失利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缺乏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总体上来说,他们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其次,中职学生所在的学校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事实上,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就是要培养出能够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并不能盲目的进行文化课教学,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提高。此外,一些中职学校还缺乏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仍然采用的是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有时也有些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但是,总体上的教学效果由于并没有充分基于中职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特点而不够令人满意。

三、提高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既然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缺失有着以上的几种原因,那么,我们就应该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切实提升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把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根据我国教育部在2009年颁布的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来看,中职物理教学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其中,基础模块有七个单元,而职业模块则有三大专业类别。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职物理课程的教学也是为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服务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中职物理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有些单元可以省掉不讲,而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重点单元的内容讲解方面。

(二)建立一个有效的物理课堂

根据著名的教学专家所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是什么就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价。这些实际上都不是由教师决定的,而应该是由学生或者学生的经验与兴趣等共同决定的。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物理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从而使得整个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显得有些混乱。那么,为了解决这样的教学问题,中职物理教学就应该把物理课程中的各种实用性与趣味性强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尽可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让物理课堂更好的展示学生真实的一面。

(三)采取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

中职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改革现有的中职物理教学方法,比如说项目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还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中职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物理演示实验来揭发出物理中的一些本质知识点,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的物理课堂变得更为轻松活跃,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他们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当然,中职物理教师也可以把物理知识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他们身边,能够让他们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四、结语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讨论;有效性

具有实效性的课堂讨论是在教师充分认识课堂讨论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学习、启发,产生思维碰撞,共同分享探究成果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缺陷

1. 讨论的问题深度不够,讨论的价值不大。

讨论的问题要有艺术性、科学性,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开展讨论,要有的放矢,要为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服务,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活动中,部分教师的课堂讨论成了求热闹的摆设。

2. 讨论的时间不够,留于形式主义。

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往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是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唤醒和发展,但有些教师只是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点缀。学生讨论刚刚开始不久,有时甚至才发表了一个意见,其他同学还没来得及发言,教师就匆匆收场。这时,学生的思维尚未碰撞、激活,讨论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而且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学生未完全弄懂,在学生“讨论”正浓时突然打断,往往使听课者和学生大惑不解。

3. 讨论只涉及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并无来往。

普遍的语文课上小组合作大多即使安排了,由于事先缺乏合理的分工,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侃侃而谈,其他人无所事事甚至说闲话,不参与问题的讨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种课堂讨论是不利于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只会形成“话语”、“霸权”。因此,在课堂讨论时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

二、呼唤有效的课堂讨论

1. 精心准备,培养习惯。

(1)要确定有价值的讨论题,并准确表述讨论的主题。一般来说,一堂课真正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合作讨论探究的问题并不太多,只有那些涉及文本核心的问题,或者课堂的主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切忌动不动就要学生合作讨论,课堂上多而滥的所谓讨论,尽管表面上热热闹闹,他一言,你一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实质并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相反,长此以往,养成了学生遇到问题不善于进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因此,在备课中,教师一定要慎重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而且要以精准的表达,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

(2)要认真分析班级的学情,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讨论的小组。

(3)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习惯。比如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努力与他人沟通达成一致的习惯等;4. 在讨论前,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在讨论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任务,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讨论中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2. 精心选择讨论内容。

选择讨论内容必须遵循两点:一是讨论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二是讨论的问题应是学生个人在规定时间内难以解决。那么如何选择设计好讨论题呢?

(1)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的途径。

(2)针对一个问题,存在多种看法,甚至是绝然相反的意见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 要做到面向全体。

这是讨论的基础,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知识基础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观察、操作后的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而小组讨论正好可以让学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来弥补这一差异。所以讨论时,应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都能体验到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

4. 要留有足够的讨论时间。

要想真枪实弹地发挥讨论的主体和合作功能,讨论的时间就必须充分。如果讨论的时间太短,学生的讨论尚未展开就草草收场,不同的意见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表,就无法引起争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课堂上也不能出现生动活泼的情景。

5. 及时总结,不断推进。

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讨论的结果做及时的总结,归纳学生围绕讨论主题达成的共识或围绕问题寻找到的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把通过讨论获取的新知识帮助学生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成为学习的新的增长点,并做适当的迁移,形成学生的能力。同时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将面临的新的问题,为后面的讨论和其他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必须做好讨论前的准备,讨论过程中的引导和讨论后的总结,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叶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探讨[J],教师,2013年10期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5

已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MOOC教师认为,较之于传统的面授式课堂教学,MOOC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前期的计划与过程性维护(Kolowich,2012),尤其是前期的教学设计往往需要教师投入较之于传统课程教学设计2~4倍的时间与精力,这对于MOOC教学最终的质量与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Weiss,2013)。一方面,MOOC教学也像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一样需要教师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MOOC教学又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因此更需要教师结合MOOC教学本身的特征与需求进行精心且有针对性的设计。

1.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设计

虽然MOOC主要借助技术平台服务于大规模学习者,但是MOOC教学本身并不是一个关于技术与平台的概念,在本质上它仍然是一个需要回归到对教学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进行系统设计的关于教育教学的概念。广义上,无论在何种教学情境下,有效教学的实施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实践原则与规律(Grahametal.,2001)。比如,学习建立在学习者自己的先前经验基础之上,教师需要连接学习者的先前经验与新的学习;有效的学习必然发生在社会化环境下,学习者需要机会展示、与他人讨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投入到集体学习行为中,由此需要支持学习者的交流与互动;另外,如果教授的知识被放在一个丰富的情境中,则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被连接的、组织良好的信息及活动不但能支持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而且也能帮助学习者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对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即时反馈、即时而有效地评价学习者的理解水平与技能发展水平,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绩效(NRC,2000)。MOOC教学设计同样需要遵循这些基本规律。因此,MOOC教师首先需要依据这些基本规律设计MOOC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考虑以怎样的方式在MOOC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与之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以促进其学习绩效的提升;另外还要对MOOC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进行系统设计。比如,MOOC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明确以下问题:需要为MOOC学习者准备详细的课程大纲以确定当前MOOC要教什么主题?MOOC教师自身打算怎么教?期望学习者从当前MOOC中获取什么知识、习得何种技能?期望学习者学会利用什么工具?期望学习者怎样利用所学知识?期望学习者以何种方式反思、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MOOC教师应该以何种方式促进学习者对学习经验的反思与利用(Weiss,2013)?

2.结合MOOC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设计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及已有的网络教学相比,MOOC教学有其自身的特征与需求,这就要求MOOC教师充分认识并认可MOOC教学的价值,在深入分析MOOC的本质内涵、特征与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Kolowich,2013),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提升MOOC学习者的完成率与学习满意度(Meyer,2014)。比如,由于MOOC教学面向大规模学习者,因此教学设计中涉及的学习者分析的内容与方式、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不能照搬传统课堂教学的经验(Fox,2013)。MOOC教学是基于对开放式教学平台与社交媒体的利用,要求教师能够客观分析MOOC教学中可能用到的开放式或封闭式技术的教学功用、优势与不足,在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技术媒体来表征、传递教学内容以及支持教学活动(Mclntyre&Mirriahi,2014)。由于大多数MOOC的教学实施并不是依赖于单一教师的力量而是借助教学团队的协同努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凸显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以便让MOOC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又需要在整体上进行协同设计以体现MOOC教学的完整性与体系性(Weiss,2013)。在实践层面,MOOC教学设计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内容(Mclntyre&Mirriahi,2014):一是要在整体上规划网络教学,明确界定期望的MOOC学习成果,规划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策略,选择适当的技术加以利用,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设计进行动态调整;二是要精心设计MOOC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包括在线活动的类型以及教学场景;三是要明晰学业评价策略,包括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与成果的评价,以及应该怎样设计这些评价,如何利用技术提升评价的效率与成效,尤其是因为MOOC学习者的大规模特征,更需要注重对标准化评价量表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评价反馈的方式;四是要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其对于支持学习者学习的重要性,既要符合道德规范地利用开放的学习资源,又要开发自己的学习资源;五是要提出具体的策略与举措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其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六是要设计课程评价策略,主要用于教师评价自己的课程设计与开况以及课程教学的效果,通过获得学习者的反馈继续推进或改善教学决策,利用学习分析技术确认自己的教学与课程在整体上是否达到了设计的教学目标与效果。

二、以提升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为重要导向

无论在何种教学情境下,学习者学习投入(Engagement)的程度始终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高学习投入意味着学习者自身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保持较高的专注度,愿意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互动交流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为协同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开放性的MOOC,提升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尤为重要。一方面,由于学习者规模与学习背景的不可预计性以及师生的相对分离性,教师难以像传统课堂教学情境或以往的小规模网络教学情境下那样提前系统分析学习者的初始知识与能力准备情况,以及了解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与需求。在MOOC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MOOC教师不能像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中那样随时关注到学习者的反应,及时捕捉学习者的需求与反馈,难以及时给予指导与支持。另一方面,即使MOOC教师发现了MOOC学习者的学习困难,由于学习者规模巨大、基础水平多样化,致使有学习困难的人数可能数以百计甚至更多,且学习困难的种类不一,教师也难以给予个别化的学习指导与帮助。因此,MOOC教师在推进MOOC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提升MOOC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投入度当成一项重点工作予以充分重视。综合有MOOC教学经验的教师的建议,提升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虽然MOOC学习者分析不能像传统课堂教学情境下那样细致、具体,但也有必要尽可能地了解MOOC学习者;二是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与活动;三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个别化指导与服务;四是要重视对MOOC学习者学习责任感的培养。

1.尽可能地了解MOOC学习者

尽可能地了解MOOC学习者以便提供学习者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仍然是提升MOOC学习者学习投入度的重要环节。如前所述,由于MOOC学习者规模巨大,MOOC教师不可能像在传统教学情境下那样通过知识与技能测试、多维度学习风格调查、面对面的观察与对话等方式去全方位、系统而深入地分析与了解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与需求,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从更宏观的层面对MOOC学习者群体进行了解。

第一,对MOOC学习者整体上呈现的特征与分布情况进行了解。比如,2012年MOOC开始受到关注时,据Coursera的调查,85%的MOOC学习者可能已经拥有一个或多个高等教育学位。而随着MOOC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企业开始提供MOOC教学服务,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了解MOOC,因此MOOC学习者的范围越来越大,现在30%以上学习者的受教育水平可能处于高中或更低层次,而这30%的学习者却可能是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主要学习者,实际上这些学科的MOOC往往要求学习者拥有大学预备知识。MOOC学习者也体现出性别差异,大多数MOOC学习者是男性,尤其在工程学或计算机科学领域,女性MOOC学习者往往低于20%;社会科学类MOOC学习者的平均年龄可能更大一些(ICEF,2014a)。MOOC教师可以借鉴这些整体数据,结合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内容等特点,预先对MOOC学习者可能出现的特征进行整体把握。

第二,在正式开设某一门MOOC之前,可以借助MOOC服务平台或其他网络技术平台,针对当前MOOC的内容设计等进行开放式调研;在学习者注册MOOC后,也可以通过简单的问卷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Weiss,2013)。第三,通过以下方式来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一是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线索,包括所有与课程学习相关的行为,如观看视频、提交作业、参加测试、参与论坛讨论等;二是论坛的发言内容;三是论坛中形成的交互结构,包括社会网络结构、学习者是否主动帮助他人、是否主动提问、互动范围等(Rameshetal.,2014)。其中需要特别注意学习过程测试,并关注学习者在论坛里的发言及集中提出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嵌入式测试不但有利于检测与巩固学习者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以便调整教学过程以更好地契合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已有研究表明,MOOC学习者在论坛的发言为教师深入分析学习者的投入度、学习意图以及完成整个MOOC学习的可能性留下了重要线索。如果MOOC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动机水平较高,则更趋向于主动回答论坛中的问题,而且也更容易参与学习小组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主动的社会性互动,相应地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更趋向于坚持,比如愿意反复参加测试以便通过测试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ICEF,2014a)。

2.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

第一,重视MOOC作业的布置(Henshaw,2014)。虽然MOOC教师无法像传统教学情境下那样逐一检查学习者提交的作业,但他们仍然应该高度重视作业对于检查、巩固与促进学习的功用。MOOC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作业本身并不是为了为难学习者,也不是为了分出学习者的等级水平,而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回顾、反思、思考、提取、应用所学内容,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深度互动提供机会。在布置作业时要特别注意如何提供一些有启示、有争论的问题,不必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而且要为学习者提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Devlin,2014)。对于学习者的作业可以采取MOOC平台自带的评价系统或同伴评价进行,便于学习者得到一定的反馈(Kolowich,2012)。

第二,重视MOOC中的小组协同学习。虽然现在多数MOOC都支持学习者的开放式学习体验——由学习者在课程规定时间内按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具体的学习时间与方式,但是如果能够精心设计一些小组学习则更可能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尤其对于那些需要协同实践的MOOC学习则显得更为重要。为此,可以通过鼓励MOOC学习者自行选择成立学习小组或者临时搭建在线学习小组,支持学习者在一个有任务分工、合作规范的小组中获得案例学习、协同设计、协同实践等学习体验,协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并形成小组协同实践成果(Schmitt,2014)。

3.提供个别化学习服务与支持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让MOOC学习者有接受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体验。美国顶级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Norvig教授于2011年开设了关于人工智能的MOOC,共有16万人注册了该课程。Norvig教授认为,虽然MOOC主讲教师心里十分清楚自己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学习者,但需要教师时刻提醒自己在实施MOOC教学时要尽量给每一位学习者提供获取个别化指导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为此,Norvig教授充分借鉴了可汗学院的做法,将教学内容制作成2~6分钟的视频片段,每播放完一个视频片段后就有暂停与小测试,其中所提的测试问题往往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期望MOOC学习者不要刻意去记忆公式或知识,而是改变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让MOOC学习者有一种面对面接受教师个别化辅导的体验,也让他们在继续后面的学习之前能够停下来冷静思考,这有助于学习者真正参与学习过程并投入其中(Norvig,2012)。

第二,针对当前MOOC提供专门的学习导航与支持。比如,清晰描述整个MOOC的脉络,提供清晰的学习导航,告知学习者如何查询课程材料,让学习者清楚学习当前MOOC的基本过程及获取帮助的方法;创建常见问题解答区让学习者自行查找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创建集中答疑区,集中回答学习者提出的共性问题(Weiss,2013)。此外,还要帮助MOOC学习者理解在线学习的精髓与精神——自主学习与社会互动式学习;让学习者形成一种倾向,认识到远程学习环境下更需要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习者提升写作技能,因为在网络上提交作业、讨论等主要依赖于学习者的文字表达;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技术培训,其中包括如何熟悉、适应技术化MOOC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搭建适当的支架,及时提供学习支持(Burns,2014)。

4.培养MOOC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责任感

让MOOC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时间负有责任是提升其学习投入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有调查表明,虽然很多MOOC起初有很多人注册,但是只有一半学习者能够真正开始学习;到第5周左右,只有30%的学习者还在坚持学习;大概只有3%的学习者能够坚持查看每一个专题的视频与学习材料;相当一部分MOOC学习者不能坚持学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拖延而错过了学习时间(ICEF,2014a)。Norvig教授建议,MOOC教学视频不能像传统课堂辅助教学应用情境或常规网络课程教学情境下那样让学习者随时都能查看与播放,而是应该设置播放时间限制,要求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观看完毕,这样不但能促使学习者自主规划与管理学习时间,同时也让他们对课程进度有跟随感,体验到MOOC的互动特性,从而更容易自觉地投入到MOOC学习过程中(Norvig,2012)。在培养MOOC学习者的学习责任感时,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的技术优势跟踪MOOC学习者的学习参与情况,适时给予适当的学习干预以帮助其形成自主学习与时间管理的习惯(Burns,2014)。MOOC学习干预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嵌入式干预(EmbeddedInterventions)与发送式干预(Deliv-eredInterventions)。前者被嵌入在学习过程中(如嵌入的测试等),比较合适那些学习很积极、频繁参与学习和讨论的学习者;而对于那些不太积极的学习者,无论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拖延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空余时间,通过邮件方式发出“发送式学习干预”则相对更加有效(ICEF,2014a)。

三、以精致得当的MOOC内容为基本依托

内容设计与建设始终是MOOC教学的核心,绝大数MOOC学习者选择MOOC是因为期望学习“由世界一流的教师提供的一流教学内容”(Kolo-wich,2012)。精致得当的教学内容是MOOC有效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载体与依托。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学习者不固定、文化背景差异性大、学习起点不明确、学习时间相对集中等因素,MOOC教学内容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一是要对MOOC教学内容本身的构成进行精心设计;二是要重视MOOC教学内容的表达尤其是MOOC教学视频的制作。

1.MOOC教学内容的构成

第一,保证MOOC教学内容主题明晰、体系完整(Weiss,2013)。跟传统学校教育情境下的课程教学相比,MOOC教学时间一般在10周之内,不要试图在MOOC中提供所有关于课程的内容,以避免给学习者带来过重的认知负担。因此在内容选择方面必须精而又精,确保能够聚焦于某一领域核心的、具体而明确的主题;不要同时将开发的MOOC内容都呈现出来,这样容易降低课程的吸引力并且难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与变化动态调整教学内容;针对每一个MOOC主题,需要提供一系列的学习视频、阅读材料、拓展资源以及配套的学习测试、讨论话题等支持性材料,确保体系相对完整。

第二,高度重视MOOC教学内容对不同学习者的适切性。研究表明,MOOC越来越与地域、文化相关。一方面,MOOC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域;另一方面,不同大学的教师设计开发的MOOC实则带有自己的观点与文化背景(ICEF,2014b)。例如,MOOC明星教授Duneier在2012年主讲“社会学导论”(IntroductorySociology)时,用“兴奋”与“紧张”两个词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因为与计算机科学或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与教师、学习者自身所在的环境与社会高度相关,Duneier教授非常担心自己作为一名美国教授怎样才能去主导来自全球各地的学习者学习社会学,以及担心怎样才能保证在同一时间面对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几万名学习者而又能确保自己的观点没有偏见性(Duneier,2012)。因此,MOOC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了解MOOC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尽量开发一些与学习者来源国家相关的案例。在提供学习支持材料时也应该注意到,由于MOOC学习的初始经验不同,MOOC教师需要考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与支持。

第三,认识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内容在MOOC教学中则不一定有效。比如,有些教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以一个与教学相关的笑话启发学习者进入学习情境,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同一位教授在实施MOOC教学过程中也在每一个专题之初利用相同的笑话进行课程导入时,虽然教授自己认为笑话非常有趣,并且相信MOOC学习者也会认同笑话的趣味性,但实际上MOOC教授只是比较准确地预测到了大概有多少学习者会反感笑话的内容,却过于高估了自己所讲笑话的趣味性。可见,如果是面向实体学校的少数学习者,面对面分享可能效果较好;但是当面对大规模学习者时,则是很有风险的,因为有些学习内容的有效性不但涉及到文化背景,也关涉到语言表达以及学习者对现场体验与互动的需求(McGraw,2013)。

第四,重视提升MOOC课程介绍视频的质量与吸引力。课程介绍视频作为学习者面对的第一个视频,不但肩负介绍课程整体概况的功用,也负有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重要责任。许多MOOC学习者是否坚持学习某一门MOOC往往是在看完第一个课程介绍视频之后决定的,尤其对于那些第一次接触MOOC的学习者,第一个课程介绍视频显得更为重要。众多成功的MOOC往往花了大量精力制作第一个课程介绍视频,其中非常重视教师的语音语调以及趣味性,同时明确指出了对MOOC学习者参与当前MOOC学习的期望,回答了学习者可能存在的关于课程的疑惑,并且能够帮助学习者尽快熟悉MOOC学习的过程(Henshaw,2014)。

2.MOOC教学内容的表达

第一,有效利用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来表达MOOC内容(Henshaw,2014)。由于MOOC学习者的大规模性,以及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不同的媒体偏好,所以MOOC教师要合理利用视频、音频、文本等多种媒体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也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与需要。

第二,利用MOOC教学团队不同的教学表达风格来提升MOOC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比如,可由主讲教师团队共同提供MOOC教学内容,让学习者每周都能听到不同的观点,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内容与互动方式,这样更容易让MOOC学习者保持新鲜感从而持续投入到整个MOOC学习过程中(Weiss,2013)。

第三,重视MOOC教学视频的制作(Guoetal.,2014)。整体上,制作MOOC教学视频涉及视频长度、教师语速、视频类型、制作风格——包括基于PPT播放的、基于教师手写的可汗学院式的、基于教室实录的、基于演播室录制的、基于教师头像等形式。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制作事项以便进一步提升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1)较短的视频更容易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建议在制作MOOC视频之前将MOOC教学内容分解成低于6分钟即可讲解清楚的视频片段。(2)如果在MOOC教学视频中适当加入主讲教师的头像(并不需要一直持续出现),学习者则更容易投入,建议在后期编辑中适当添加主讲教师的头像。(3)在非演播室环境下(如教室、办公室甚至室外等)录制的视频中教师的表现更自然且更容易让学习者感到亲和力,可见MOOC视频的教学质量并不一定取决于视频的清晰度。(4)类似于可汗学院的基于手写板的视频因为有动作性、持续性的视觉信号提示,因此比PPT类的视频效果更好。(5)即使MOOC教学视频是来源于对课堂的高清实录,也不如片段化的视频内容更吸引学习者,因此MOOC教师在打算利用自己的讲座视频来制作MOOC视频时,也需要预先设计其形式与格式,比如要精心规划讲座视频的哪一段可以被单独截取作为一个小主题等。(6)视频中教师的语速相对快一点并且充满激情更容易提升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因此教师在录制MOOC视频时应该讲得有激情且能够感染学习者,而不是为了让学习者听清楚而刻意将语速放慢。(7)MOOC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型的MOOC视频的投入度有所区别,比如对基于教师讲授的面向概念阐释与理论学习的讲座类视频,学习者可能只看一次,所以要充分重视这类视频给学习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对于演示操作类面向技能学习的视频,学习者往往会跳过自己已经掌握的部分,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入标签或标志点的方式来增强这类视频的交互性与可选择性。

四、以重视MOOC论坛建设促进社会性互动为有力抓手

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生生之间的互动,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远程教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Moore,1992)。对于大规模的MOOC学习者而言,如何促进社会性互动尤其是生生之间的互动显得更为重要。MOOC的起源在本质上是基于联通主义的,在服务于大规模学习者的同时又充分利用技术平台的优势,来创建大规模学习者社区,从而将学习者社区中的社会性互动变成了一种整合性的教育教学方式(Poplar,2014)。论坛几乎是所有社会性互动的主要载体。正是基于论坛的社会性互动才使得支持MOOC的互联网络超越了其技术属性与优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相同内容资源的工具,而是一个协同交流的平台,用以打破传统教学情境下知识给与者与知识接收者的互动模式,从而使得MOOC区别于一般的学习资源平台并体现其作为“课程”的本真价值。有研究者认为,正是由于对MOOC论坛建设与利用的重视,使得MOOC教师从技能型“教学者”(Instructor)转变为真正的“教育者”(Educator)(Roberts,2015)。可见,如何加强MOOC论坛建设、促进社会性互动是实施有效MOOC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需要MOOC教师科学规划MOOC论坛的功用;另一方面,需要MOOC教师精心规划论坛的发展并利用适宜的推进策略促进MOOC论坛的利用。

1.明晰MOOC论坛的功用

第一,论坛的最基本功能是为MOOC学习者提供社会性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在论坛中实现社会性学习。MOOC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论坛中的讨论以促进社会性互动并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这对于提升MOOC学习质量至关重要(Henshaw,2014)。第二,MOOC论坛可以帮助MOOC教师及时了解MOOC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从而动态调整与优化MOOC的教学内容与进度。技术平台允许MOOC教师及时收集和整理MOOC学习者的提问、讨论等数据,获得更多关于学习与教学的反馈;同时能够将学习者讨论得最多的问题集中起来,及时了解哪些问题对学习者最有意义;还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者在论坛里的互动情况分析其学习过程(Duneier,2012)。第三,MOOC论坛也有利于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从而使其更有效地投入到教学过程。比如,大多数教师在录制MOOC视频时都是在演播室或工作室,视频中并没有学习者在场,也没有学习者提问,教师观察不到学习者的表情,也捕捉不到学习者的任何反应,更难以预计会有什么样的学习者学习自己录制的视频,因而这种教学临场感的缺失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是很大的挑战。而论坛的存在可以让教师收集到MOOC学习者的反馈与建议,知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这有助于MOOC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临场体验,从而提升其教学投入度(Duneier,2012)。

2.规划MOOC论坛的发展

MOOC论坛的发展需要精心规划,但并不是每一个MOOC都精心规划了其论坛的建设与功用,而这正是影响MOOC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者在试用19门MOOC课程之后,推荐用以下五个策略来规划MOOC论坛(Roberts,2015):一是明晰MOOC学习者通过参与论坛可以从MOOC教师以及同伴那里学到什么,可以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二是明确MOOC教师可以创建何种课程活动来推动论坛中的在线对话,比如不单纯以发言次数来评价MOOC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要设计一些有建设性的讨论话题,让学习者持续投入到关于课程学习的对话过程中,这样有利于将MOOC论坛培育成为随课程持续而推进成长的社区;三是建设界面友好的论坛,便于学习者轻松快捷地找到对每一个讨论主题的线索;四是MOOC教师本身应该积极并以适当的方式参与论坛,知道自己应激励讨论、抑制讨论、主持讨论以及总结讨论的适当时间;五是MOOC教师自身要充分明确论坛的价值,频繁与学习者分享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3.促进MOOC论坛的利用

MOOC教师还需要采取一些适当的培育策略与具体举措以促进MOOC论坛的利用。比如,一些成功的MOOC会对MOOC学习者进行7~14次提示,提醒他们要参与论坛讨论与同伴学习,同时鼓励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同伴互动方式并利用MOOC平台之外的社交媒体进行互动;MOOC教师自身要尽可能地卷入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及时为学习者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存在(Weiss,2013)。精心设计论坛的使用语言也有助于MOOC论坛的利用。比如,形成一定的讨论语言规范,坚持用术语邀请学习者参加学习(不管学习者的规模有多大),这样不但有助于MOOC学习者尽可能地避免无价值的发言,也有利于MOOC教师对论坛发言与讨论的整理与总结,便于论坛建设性内容的生成与共享(Roberts,2015)。还有的MOOC通过加入论坛荣誉系统,鼓励学习者进行高质量的发言。已有研究表明,虽然论坛荣誉制度的引入并不一定能够让更多的学习者坚持完成MOOC学习,但确实让MOOC论坛中的发言得到更快、更多的反馈,并且重复发言不多,而具有建设性的、有区分度的发言却增多了(Coetzee,2014)。另外,还可以为MOOC学习者提供一些实用的MOOC论坛利用技巧,以指导学习者如何参与论坛中的社会性学习(Roberts,2015)。这些技巧包括:清晰说明参与MOOC学习所需要的交流技巧技能;为学习者提供如何提升自己的参与技能和支持建议。教师还可采取为学习者的交流过程提供支持的技巧,如建议学习者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讨论反馈、整理与总结等(ICEF,2014a)。

五、结束语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课堂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那么,如何才能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成为学生喜欢的科目呢?

一、构建轻松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

单就建构而言,这是当前有效教学在科学规律上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揭示了新的教学认识规律,在教育科学研究上有了一定的突破,这一理论成为本次新课改重要的认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这一点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哲学理论是一致的,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外因起辅助作用。因此,知识的传授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

语文课的意义何在?当然,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语文知识,知识是很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语文课更重要的目的是利用优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影响。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一堂课有效与否,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如若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语文课内容所牢牢吸引,在强烈氛围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度过而余兴未了,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

轻松的课堂不等于是无秩序的课堂,而是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所以,在构建轻松课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

(一)在轻松的课堂上,学生兴趣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需要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情况,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轻松的课堂不是意味着学生很悠闲,无所事事,轻松只是代表学生没有压力而是有动力来学习。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正是这种高度的参与使他们忘却了疲劳,因此,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而且是高效的。

如果我们能切实把课堂转变为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忘记课堂的压抑与束缚,以轻松的姿态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当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因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观的教学情景,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保证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小学语文新课改进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当中教师自始至终不要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而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只有让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以学生为主体,就应该采用开放式的课堂。开放式课堂教学法不是指某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也不是传统教学方法简单地综合运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的实质是把课堂教学看做是创造性“施教一学习”行为,把课堂教学看成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的主体为中心的活动耦合起来的全方位开放的“人一人”自组织系统。开放式课堂教学法追求的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课堂教学管理过程的效益化和科学化以及课堂教学辅助系统的合理化,目的是使课堂教学系统结构优化,达到外部适应与内部和谐,实现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智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三)以学生为主体,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四、做好知识延伸工作,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自制力较差、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多不会在整节课上都能认真的听讲、学习,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学生的这一特点,同时也要在备课、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予以合理的运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既让学生在欢乐的情境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知识容量。比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根据课文内容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实践教学: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马为什么第一次没有过河?请你把找到的与原因相关的句子画下来,看谁找的快,找的准!这样以来,就能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读课文,这比让他们漫无目的的读课文是有很大益处的,有同学就立马找出来了:“‘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说明小马还没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还有同学说:“还有后面的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之后,截然相反的答案让小马‘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也说明小马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听了学生的回答,确实让我吃惊不小,看来他们已经对课文基本掌握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中角色的不同形象,不同心理,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角色的表演,看谁表演的最像,最能表现出小马的成长过程。另外,还要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如:小马和妈妈说话时的神态怎样?有什么动作?(难为情,低下了头)妈妈用什么态度对小马说话?(亲切)妈妈说了些什么?(“光听……是不行的。”“去试一试就知道了。”)找出这些词句后,不仅要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语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理解这些词句完成任务,“低下头”是因为“不动脑筋”,没“试试”,而感到惭愧。最后,“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对这一重点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

五、尊重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着教师主导着学生思维发展方向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斯宾塞也曾说过:“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个观点在不久前的课堂得到了很好的见证。那次语文活动课,主题是讲故事比赛。首先我向同学们讲明了讲故事与听故事的要求,并要求同学们听后要发表自己听后所想。说完,我第一个绘声绘色向同学们讲起了《狐假虎威》的故事。故事讲完,我问学生,“老虎和狐狸,你喜欢谁,为什么?”小明马上站起来说:“我喜欢老虎,因为老虎是森林之王。”很好,你知道了老虎的本质特征,我评价道。小龙接着说道:“我也喜欢老虎,因为老虎很威风。”“哦,你也喜欢老虎威风凛凛的样子,是吗?”此后,一连几个同学都站起来说出了喜欢老虎的理由。本以为同学们都会去喜欢老虎,并且同学们说喜欢的理由也已经很充分,正准备进行其它故事,突然,有一个特别的声音响起:“老师,我和他们意见不同,我喜欢狐狸……”小强话还没说完,教室里马上响起了一片笑声“唉,狐狸那么狡猾,我们才不喜欢呢!哈哈哈。”“可是,虽然狐狸很狡猾,但是它很聪明,它能把威风的老虎耍得团团转。”小强据理力争。或许其它同学还没有想好反驳的理由,或许同学们的另一根弦已被触动,这时,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我也向小强同学投出了赞赏的眼光,说:“你能从其他方面发现动物的可爱,你的思维很独特,老师很佩服。”并且我不失时机的向同学说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它相对不好的一面,我们以后要学着从事物多角度去认识他们,看待他们,这样,才能正确、公正的去评价他们。”听完了我的话,接下来的活动,同学们的议论更热烈了……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要遵循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聊方群.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25期

[2]符志权.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新教育,2009年08期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 有效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领悟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是最薄弱的环节,往往“高耗而低效”,解决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作文的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对有效性教学的含义一般概括为两类:一类定义是从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进行界定。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的需求。另一类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的,如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的学习的教学。

英国著名教学评价专家 Doyle 认为,对有效性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识别重要性;尊重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差异;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清晰的呈现材料;提供恰当的结构,指导学习,提供反馈;帮助巩固知识;充分了解本学科,强调重要内容。

有效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理论,更可以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苦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功利性

以成绩作为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是大多数家长、教师与学校的目标。作文教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没有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很多学生到一些作文选和作文大全中寻找素材作为捷径,文章往往拼拼凑凑,寻章摘句,以至于脱离生活,完全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也往往是指导学生背范文,套格式。以至于产生“人文分离”的现象。

2.无序性

作文是一种思维形式、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梯度训练,写作的内容应当是随之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变化的。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都是围绕考试运转,根据历年中考的题目进行训练,这样的作文训练没有明确的重点和层次,也没有循序渐进和严密有序的梯度。

3.低效性

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往往可见一些陈词滥调的评语,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主题突出”等,这种评语没有准确的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总结,也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教师在评改时的“多改少教”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没有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三、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倡导真情,重构写作价值观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特别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写作的心理,倡导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人格发展等与日后生活、工作相关的信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分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学生写作的时候,文字像从心坎中流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这样的文章自然就会意义流长。

因此,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围绕身边真是发生的现象,真情真事,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不要提笔就无病,作文不过是通过语言来叙述事情和抒发思想感情,提倡真人真事意在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和陈词滥调,与合理想象和虚构并不冲突。

2.设立阶段目标,分层分段训练

作文教学要有相应的目标,并且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写作-规范写作-自主创作”的作文训练序列。初一年级的学生,要少限制多鼓励,让学生在多写的过程中逐渐解决不愿写、害怕写的问题,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则应该在多写多练的基础上,逐渐规范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向“自主创作”发展。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

3.调整评改模式,学生作为主体

作文评价模式的调整,主要是将作文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掌握评判的依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评和互评需要教师的指导,要根据作文中容易出现或较多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步。

总之,要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也需要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也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状况。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现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的习作信息为主,围绕命题、指导、评价等方面,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希望此文可以为有需要的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点帮助,也为我国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做出一份贡献,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1]孙保所.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浅析.管理观察,2010,(16).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8

一、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在一堂课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目的,教师要据此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此外,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果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运用“先学后教、精讲多练、合作探究、师生和谐”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要使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对教师的基本功、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技巧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课堂学术水平、准确的教材把握能力、科学的课堂管理能力和很强的运用英语能力的素质。英语是一门西方国家语言,同时也是世界通用语言,所以教师不仅要精通英语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和各领域的知识。这样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才会表现的游刃有余,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英语教师的语言要幽默生动,发音要标准洪亮,且要抑扬顿挫,这样学生才能够与教师产生共鸣,与教师形成互动。再次,教师要面带微笑,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下紧张的情绪,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让学生多进行口头练习,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和热情,从而推进英语有效的课堂教学,这是我们老师广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我认为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能总是以应试为导向,而应该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直观的教学情景,可通过多媒体设备,设计与教学有关的幻灯片,自制适合学情的课件,让相对枯燥的英语知识呈现出灵性和动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样学生会因为新奇而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此外,要创建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师除了积极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情景之外,还应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肯定学生,使他们不断地产生新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持久的兴趣,从而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对学生实施及时有效的评价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快乐,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给他们机会去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恰当去鼓励和评价学生。教师评价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性和启迪性,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总之,有效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导向,关注教学的实效性,提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使有效教学模式发挥作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益,从而推进中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建设,最终达到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晓军马晓燕单位:甘肃省渭源县第二中学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9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为适应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力发展了职业教育。然而,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职业教育内部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内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阐述中职学校文化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通过分析中职学校文化课程有效教学的意义,探讨卖现中职学校文化课程有效教学的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作为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中职教育领域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创业教育均有了新的突破,然而,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甚至是丧失,这使得教师的有效教学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所质疑。

一、中职学校文化课程的教学现状

受“鄙薄中职”的传统观念影响,在当前中职学校的文化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不足;第二,学生普遍不会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第三,师生互动效率非常低,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中职学校文化课程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许多教师在中职学校的文化课程的教学中将会继续维持消极应对、点到为止甚至是随意讲课的倾向,这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是不相符的,更加难以真正促进学生有效、长远的发展。WwW.lw881.com

二、中职学校文化课程有效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求真求实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

文化课程中有许多“真、善、美”的素材,如文秘专业的《中职语文》教学、幼教专业的《声乐基础》教学、以及作为公共课的《心理健康》教学,等等。对于正处于成长中的中职学生来说,直观并具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内容对他们的影响较为明显,通过巧妙安排文化素材和教育内容,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气质和性情。

(二)有利于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文化课程的有效教学基于对学生潜能的重新认识,坚持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才的本质的看法,有利于创造一种在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下,文化课程中的宝贵素材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为,能有效地把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文化课程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与“准技工”的模型靠拢,进而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三、中职学校文化课程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一)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让学生在自我认知上明白自信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处于未成年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教师不应经常对学生空喊口号,应从细微之处出发来让学生看到希望,如着装打扮职业化、言行举止孺雅化、思想情感乐观化,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始终充满信心。

其次,引导学生科学地制定、监控学习计划。由于基础不牢,许多中职生几乎需要老师“扶着走路”,教师要时刻提醒和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过程作好计划,每学期、每月、每周、每节课都要有条不紊地执行。

再次,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中职生活泼好动,教师要利用他们善于“打交道”这一优势,鼓励他们在学习上交流与合作,让他们逐步学会对自我进行理性的分析,学会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从而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环境。

(二)强化教师选用制度,优化师资结构

中职教师有着“双师型”教师的潜在规范,对此应强化教师选用制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继续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的发展:各地教育行政机构要加强对职教基地的管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推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职教师资基地也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改善培养培训条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基地建设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为了优化师资结构,中职学校可以尝试引进具有高学历的教师,如对硕士研究生的引进。

(三)深化文化课程组织模式,注重课程与实际相结合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串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艺术,而“问题串”则为这一艺术增添了生命活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问题串的教学意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重难点,精心预设,优化“问题串”设计,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知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问题串教学的概念及其优点

问题串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授课内容,老师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一个一个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得到反馈,再继续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都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扩展。

问题串教学法的优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师生双方可以互动,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学生通过自己的回答、老师的提问更容易记住所学的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课本的知识,再不用回家死记硬背了。这样一来,使学生不易产生厌学情绪等。由此可见,问题串教学法的优点很多,不管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的教学都大有益处,那么,问题串教学法可以随意实施吗?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让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二、问题串教学的具体做法

1.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科学地设置问题串,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深入地探究,使学生跟随着老师的教学步伐,通过自主思考,寻求到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这样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比如,我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夜莺的歌声》一文的教学时,便设置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串。

第1串:看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在学生说出了各自的想象以及最想知道的内容后,紧接着我再给出另一个问题。

第2串:初读课文,看看你想的和课文中的内容一样吗?课文告诉了你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小夜莺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当学生通过阅读、寻找,有了初步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再进行引导,最后得出一个大家认可的结论: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前苏联的一个小男孩儿,用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和德国侵略者作斗争的故事。小夜莺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勇敢、机智。

第3串: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读出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能在课文中画出这些句子吗?请画出来。学生们在我这一串问题的指引下,开始寻找这些句子。比如,表现勇敢的有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表现机智的有: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第4串:通过学习,你能否体会一下作者对小夜莺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了课文,对小夜莺怀着怎么样的感情?你应该学习小夜莺的什么精神?通过这样一串问题,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化对课文的主题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问题串”,引发学生思考并发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提问有多么的重要。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问题串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发问。

3.通过“问题串”,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

问题串的设置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以上两种设置的方法外,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大方向的指引。比如,我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端午节》一课的教学时,就是通过问题串: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各地有哪些风俗?你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除了端午节,你们还知道有哪些重要的节日?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吗?通过这样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去寻找、去探究、去总结、去发现。他们知道端午节与屈原有关,还有挂艾叶、香囊以及赛龙舟、包粽子的习俗。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了解到:我国的传统节日除了端午节之外,还有寒食节、中元节、重阳节、腊八节等,除此之外,各民族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回族的肉孜节,宰牲节;朝鲜族的回甲节、回婚节;侗族的花炮节;蒙族的“白节”、祭敖包、那达慕、打鬃节等。

问题串法教学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自然,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的关键在于老师要教会学生“提问”。只会回答问题是不足够的,重要的是要自己设计问题。学会设计问题,便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思考,学习的深度就会增加,这样,教学效果就得到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1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将围绕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表笔者的一些看法,以期能为广大的语文工作者提供便利。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严重限制了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打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问讲式的主体课堂”向“研讨交流式的自主学习课堂”转变,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坐井观天》时,可以给学生设计“青蛙说的话是真的吗?”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再用纸折一个青蛙进行试验,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此一来,教师便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巧妙的留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创新空间,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绪。如此不但对教师的主动授业有所帮助,还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大大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教学艺术的水平和成果,也让学生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老舍先生的优美散文――《草原》时,可以先让学生将这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散文进行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文中的草原,欣赏草原美景并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等。在讲解“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一句话时,教师可以设计“老舍先生会低吟什么呢?”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如此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了整堂课的质量,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始终遵循“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的原则,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12

1.师资因素

首先,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甚了解。

其次,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会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效果产生影响。很多教师的综合知识面不够广,缺乏对除文化课以外知识的了解。并且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非常的有限,并且陈旧,对先进的技术和教学理论不够了解,大多只依照课本和教案进行讲授。

2.学生因素

首先,学生学习动机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是因为学习活动需要由学习动机向前推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性;二是因为动机对学习行为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具有学习的动机才能进行学习相关的活动,并且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学习的动机一般情况下都是多变的,在经理某一件事情或者挫折时,由相关动机引起的学习活动有效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其次,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也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注意力是学习的重要保障,注意力不集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够全面。例如在课堂中说话、弄小动作都会影响课堂有效性的效果。

3.环境因素

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校并没有增设课时;同时高中数学课程难度增大,但是在总结方面仍需学生自己思考;课堂知识点较多,复习压力较大。很多学生都无法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这就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效果低于预期效果。

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明确教学目标,调控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对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有着调控的作用,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制定完整、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这三个目标领域相结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想要教师适应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改变教师传统教育理念。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继续的管理,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和教学理论,只有通过学习,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关注新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其次,在校内组织教研活动,教材导入、教学方式、应用设备,内容难度的设定等都是教研活动的内容。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例如,可以利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学习等差数列时有这样一到题:A、B、C三个人的年龄正好构成一个等差数列,且三人的年龄和为120岁,C的年龄比A的四倍还多五,求三人的年龄。通过分析得到:三个数形成等差数列,且知道三个数的和,可以讲三个数设为a-b、a、a+b,这样可以方便求出a,进而解决其他两个数。可以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这三个人,学生就会很快对其做出判断。通过这样的趣味性学习,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4.对教学进行反思,使课堂内容更加深入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需对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形成良好的反思教学习惯,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定会大大提升。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