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活药学论文

生活药学论文

时间:2022-05-19 03:40:58

生活药学论文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中药理论;硬性知识;手工业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332-01

1 引言

中医学在产生初期就存在于传统文化及日常生活中,一方面中医学能够与传统文化相互作用及影响,另一方面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在这一中医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关本草著作也随之产生,但是任何形式的著作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其中不仅涵盖着传统文化,农耕经验等生活内容也被列入其中,在时展进程中,以往古人所认为的难以言表的内容,慢慢成为人们难以细化研究的隐性知识,这就对中药理论的形成及拓展带来阻滞性影响。本文就在结合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中药理论背后的隐性知识进行细化研究及讨论。

2 中药理论背后的隐性知识

历代本草著作均为博物之作,中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传统文化中的鸟文化与禽类药物理论、饮食文化与滑类药物理论关系密切。药物在传统手工业、加工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样影响到中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文献学知识及实地采集辨识药物也是理解学习中药理论的基础。中医学根于传统文化与农耕生活,文化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1)传统文化知识。滑类药物的应用机理,源于古人尚甘滑的饮食文化。古人饮食尚甘滑,上至君王大夫下至百姓,饮食均以甘滑为尚。在《周礼》中,滑与酸苦甘辛咸一样,是味的一种。用药理论则是,“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人身上的孔窍都有分泌功能,以起到作用,古人认为孔窍中这些涎滑的液体也是长养孔窍的。如果孔窍有了疾病,就用具有涎滑性状的液体或药物治疗。有些动植物含有滑溜溜的液体,不易拿捏、无法附着,故古人认为涎滑能去着。南北朝徐之才《药对》中,滑剂占十剂之一:“滑可去着,冬葵榆皮之属是也。” 滑能通利,治疗闭塞不通之症。所以滑溜溜的葵菜成为百菜之主,农书将其放在种菜的首位,秦汉时期已广泛应用于瘤疣附着、小便淋漓不通等种疾病。

(2)传统手工业知识。许多中药在传统手工业制作过程中被广泛应用,药物理论的产生与传统手工业有密切关系。如朴硝的功用可从制革熟皮中得到体会:朴硝生于盐卤之地,凡牛马诸皮,须此治熟,故今俗有盐消、皮消之称。从皮革制作过程,就能清楚地看到朴硝软坚散结的作用。制作过程大致是:将整张皮泡在石灰水中两天,附在皮上的毛就掉了,在清水中摆洗过,生皮就做好了。如果我们需要柔软的皮子,将三四斤皮硝在大铁锅内加热溶化,放进一张生皮,如不急需,泡两天翻几次,皮硝就被吸收了,生皮就变成了柔软的熟皮。如急需,则用小火在锅底加热,不断翻动,两个小时后,同样地得到熟皮。老羊皮袄、狗皮褥子,因为保存毛,需要另一种熟制过程:夏季,在大缸中放入水、皮消,将熬好的黏稠的小米粥倒入缸中,搅匀,把铲掉皮下组织的硬邦邦的毛皮浸泡其中,经两周时间,期间翻动三五次,捞出清水摆净,将内皮铲薄些,就得到了雪白柔软的小羊皮。从皮匠的制皮过程中,我们可以亲眼见证朴硝能软坚,当身上长了硬块时,人们也用朴硝敷在外面,硬块随即变软消失了,当大便干硬时,人们自然也想到了朴硝。

(3)农耕生活经验。农耕生活普遍能够依靠自己生产,满足自身需要,在这一阶段中他们还会养殖鸡鸭、兔子等牲畜,这就能够获得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就能对古人研究后传承下来的中药理论进行深入理解及挖掘。通过对兔子的日常表现进行观察是无法对其雌雄状态进行精准掌握及判断的,只有对兔子周期了解,并饲养过兔子的才可以对其雌雄进行判断。当兔子进入期后,雌兔子的眼神会发生变化,并始终处于迷离状态,而雄兔行为则会出现异常情况,在这一阶段中,雄兔往往会做出后腿向前扑并扑打抓地的行为。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鸡无外肾而亏小肠,但是只要杀过鸡就可以发现,其本质并非如此,鸡的肠子就长在鸡胗下面,并且有二寸增粗,上部分的直肠也有部分增粗,其余的部分就有粗有细均匀分布,也就是说鸡与兽类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没有大肠及小肠之分。

(4)中医文献学知识。用文献学中的目录学知识,可熟悉每味中药在本草文献中的著录情况。以文献学中音韵、训诂方法,可考证药名从古至今的变化。如胡芦巴,又时写作葫芦巴,很容易被当作葫芦科植物葫芦的蒂把,其实胡芦巴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胡芦巴的成熟种子。又名芦巴子、苦豆、胡巴、芦巴。胡芦巴原产于胡芦碛(今新疆哈密),当地名小木夏、香豆子,种子肾形,如萝卜子大,含有大量黏胶,水浸泡后形体膨大,白色半透明肥厚的胚乳触之涎滑,水液亦呈黏液状。“巴”是古人对粘接性物品的称呼,如泥巴、锅巴等,胡芦巴是由产地与种子的黏性得名的。其子豆形,入肾补肾。其性黏能粘,能收下焦,治精冷自遗。

(5)实地辨别药物。采集辨识药物是历代医者、本草工作者的基本工作。药物的生长环境决定了药物的功用,药物的形貌是取象比类的依据,品尝药物是认识药物的基础。如生长于水中、湿地的药物泽泻、浮萍、蛇床、石韦等多能却水行水利湿,黑色、豆形多入下焦、肾。如沙苑蒺藜是在华北、西北旱地广泛分布的豆科植物,并非仅仅产于潼关之沙苑。将其称为蒺藜,并非因为它结蒺藜样种子,是因为它有象蒺藜一样丛生的茎叶,如果未开花结果,沙苑植株很像蒺藜,但沙苑全株被有白色毛刺,视之大有涩象,触之碍手,故能收敛。种子豆形黑褐色,故能入肾补肾。因入下焦,故能收敛下焦不禁之症,治疗遗精,白浊带下,尿血、小便余沥等。

综上所述,中医理论的产生并不是无据可依,它与古人的日常生活及文化密切相关,也可以说中医理论的发展需要以古代文化及生活经验为基准,其中涉及内容的广泛性,更为其发展带来了相应影响,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文献学知识等,都是中医理论囊盖范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现展进程中,农耕生活已经消失不见,这就更需要χ幸├砺壑识背后的隐性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及掌握,相对的为了确保对隐性知识能够进行精准理解,还可以到实地去采集药物,并对其进行辨认,这对于中药理论的学习及研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2

依据《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要重视中医药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建设校园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学习活动中奠定中医药思维的基础;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教学上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拓展第二课堂,实践中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凸显中医药思维培养;多元化成绩评价,着重突出中医药思维方法运用的考核。通过改革,提升了学生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了适应行业需求的中医药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思维;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且在海外的传播亦更为广泛,使得高等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使中医药得到更好地发扬传承,进行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的、以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为切入点的、多元化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1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不少学校的中药学专业建设存在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课程体系庞杂,知识结构零乱,实践适应性差,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论证不足等问题[1];同时中药西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保持中药特色已成为构建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必须突破的瓶颈[2]。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了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标准中指出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坚持“双思维并重”。“双思维并重”即指科学思维与中医药思维培养并重,尤其为中医药思维,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3]。这是中药学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迄今中药学专业教育中所缺失的,更是培养本领域未来的领军人才不可或缺的。在当前应对中医药思维的培养给与高度重视和更多的关注[2]。目前中医药思维的诠释已比较完善。中医药学的辨证思维、整体思维、哲学思维、司外揣内思维、意象思维、类比思维、中和思维等思维方法独具特色,是当今中医药大学生在传承与弘扬祖国医学过程中,必备的思维品质[4],建立中医药思维对于今后的中药学专业课程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乃至日后的科研、工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医药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中药专业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2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

2.1传承校园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奠定中医药思维基础

营造良好的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为学生带来舒适的生活状态,而且能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供阵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熏陶。如福建中医药大学新校区,一方面在校园内建设标本馆(含生态景观区、闽台中草药区、贵细药材区、中成药区等)、福建中医药历史名人(陈修园、宋慈、董奉等)、文化长廊(方歌走廊、时令广场、河洛时光等)等,这些均刺激了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形成。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建设时珍园(药用植物园),将时珍园分区化类,尤其是设立了“立体中药园”区,“立体中药园”区的植物依《中药学》课程中的中药功效来分类,徜徉在“立体中药园”区,身边的花花草草皆为专业课所涉及的,这不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对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培养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营造科学严谨的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既能提升学生中医药文化底蕴,又能正相关的刺激中医药思维的形成,逐步培养起学生系统的中医药思维体系。

2.2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

在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要善于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特点,加强中医药思维方法教学,使学生学会应用中医药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应注重中医学基础的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哲学思维、司外揣内等思维的培养,注重中药学、方剂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药“法象用药”与意象思维的培养、药物四性与中和思维的培养、类比思维的培养等等。如根据五行学说来解释五味的定义;根据天人相应理论,应用取类比象法来解释蝉蜕治疗夜啼;根据相生相克理论来解释茯神的安神等等,运用中医药思维来研究、思考人体的生理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以此指导临床用药,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中药运用的整体联系与功能,为中药学人才向着更高层次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授课方式方面,除传统讲授法外,还应设计IBL教学法、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既能激发了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如《中药学》中防风药性辛甘、微温,并无苦味,为何具有“胜湿”功效?讲授上可采用精讲与设疑相结合方法[5],让学生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内容,用中医药思维方法去分析讨论问题,以提高中医药思维综合运用的能力。

2.3拓展第二课堂

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素质拓展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从社会实践、文体艺术、社团活动、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素质拓展各项训练,以开拓学生社会视野,促进学生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如福建中医药大学通过以校园文化,让“药”入目;请名师论药,让“药”入耳;办专业活动,让“药”入口等,逐渐形成自身专业特色。

2.3.1请名师论药

让“药”入耳对于中药学专业学生而言,想对自己的专业深入了解,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举办专业教育。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就建立了面向学生的学术讲坛“名师论药”,邀请知名国内外中药学专家到校,不定期举办“名师论药”系列讲座,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中药学专业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及专家的中医药思维模式。如北京大学药学院蔡少青教授来院举办“三七的生药学研究与质量控制”的学术讲座;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陈建明教授来院举办“难溶性药物注射给药系统”的学术讲座;台北医学大学药学院院长吴介信教授到院作“中草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之机转探讨”的专题报告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学术讲座,让学生树立起全新的学习观念,主动寻求知识的增长,并培养了其运用中医药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办专业活动

让“药”入口在学生课余时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挥品牌学生社团“本草社”作用,依托时珍园和标本馆,培养中药材及中药文化知识的解说员,向来校参观的客人讲解中药知识,不仅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药用植物,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又能促进其中医药思维的形成;举办的“我爱背方歌、我爱识中药”的三爱活动比赛,既夯实了学生中医药理论学习的基本功,又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形成;举办的腊叶标本制作、药膳烹调大赛、中药传统剂型制作等专业比赛,通过亲身的实践,加深了学生对传统用药规律的认识,让学生从最初的思维程式化模仿,逐渐过渡到娴熟运用。

2.4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凸显个性化中医药思维培养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中药专业新生从入学开始,除要完成正常本科教育所要求的学习内容以外,还需参与一项立项活动,故给每个学生选配专业导师,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中药学专业讲究传承,本科生导师制度,一对一实施个性化培养,会让学生在跟师实践过程中,零距离感受带教教师的实践技能与学术魅力,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专业实践教育,同时也让中医药思维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这是第一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同时依据中药学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利用设置的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引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大学生挑战、创业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不仅会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而且也会大大增强学生的科研水平能力与创新意识。

2.5多元化成绩评价

突出中医药思维方法运用的考核围绕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等中医药药院校应积极探索学生成绩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制定的《本科考核办法及试卷命题规范暂行规定》中指出“除了采用传统的期中考、阶段考、结束考和期末考等试卷方式之外,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类型和特点选择口试、闭卷、开卷、操作、论文、答辩、设计等形式进行考核,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考核方法,以使考核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中药学专业而言,药学院亦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加强了对中医药思维方法运用考核,侧重评价学习情感、态度及策略,实践规范操作能力及质疑,反思及创新精神;终结性评价以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等形式为主,同时加大了中医药思维能力考核内容,借此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评判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毕业设计侧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中药整体知识内涵达到融会贯通。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是中药继承与发展的核心[1]。中药学专业应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中药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将中医药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以全面提高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匡海学.厚基础重传承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医教育,2014,33(3):1-3.

[2]匡海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的思考[J].中医杂志,2015,56(16):1355-1358.

[3]胡菲桐,张瀛予,方玲.关于培养中药专业大学新生中医药思维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19-120.

[4]郭延东.中医思维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9,41(9):6-8.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 中药药理;中药临床;西药中药化

对于西药中药化的研究在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的研究内容, 首先要明确中药和西药之间存在的差别, 即二者之间存在的不同。若不能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很难深入研究西药中药化发展的, 从现在的研究看, 对于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研究存在较大问题, 主要也是在中药和西药的范围上存在模糊区域。中药, 是我国传统中医发展中的药学统称;而西药, 则是西方医药发展过程中的药学综合。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 究其药理研究主要还是从其所有药学中的属性发展。因此, 西药和中药在本职上看具备的是两种不同的药理属性。西药既不具备中药药性特质, 所以对西药药学进行宽范围研究中, 可以对重要药理和中药临床进行研究, 通过二者研究得出中药药学发展中的特殊性, 基于目前世界上对中药没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和判断, 在西药药学理论研究中加入重要药学发展特性研究有利于现代药学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全面化发展。因此, 对西药中药化的研究对今后世界药学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 西药中药化成为现代中药发展新途径

不仅我国, 西方各国的专业学者在近些年也着重对我国中药进行研究, 立足通过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临床观察, 通过中药研究出新西药。但从研究看, 这对中药的研究实际上是根据中药某一单一属性和复合属性进行的生物活性综合, 其最后的结果都是中药的西药化。如长期发展必然导致中药临床无药可用, 我国中医也很难有建设性发展。从现代科学发展角度, 中药属性不应被“利用”或是为西药药理研究提供服务, 而是应当在现代科学中积极促成中药发展, 即西药中药化[1]。

西药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在西药药品中明确标注出西药成分、比例。因此, 西药中药化后, 中药所占比例、成分也能被明确标注出来。目前世界上西药中药化的药品千百种, 若可以明确标出药品中药物成分, 则可以通过药性中共性进行药性属性分类, 如温性药、化合物等。以中药中著名药品人参为例, 由于我国中药并不是未对内部成分进行研究, 而是根据多年对人参的使用及临床经验判断人参属性。所以, 人参内部具体成分是很难判断的。现在在中药药理和临床研究基础上融入西药药理, 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对人参进行生物活性分解、成分、对人体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因此说西药中药化是现代科学发展新途径[2]。

2 西药具备中药基本内容是实现西药中药化的关键

首先, 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 其存在的根本目的都是防治或解决人体所面临的疾病, 并且中药和西药都是属于化合物构成。这就说明, 中药和西药二者服务对象一样, 并且二者具有生物活性的统一性, 都以化合物分析为构成要件, 能有效观察和释放化合物, 便于人体吸收, 改变疾病状况。基于中药和西药无论是构成属性还是服务对象可以得出结论, 中药可在西药药理基础上进行转变, 成为西药, 西药也可以在中药药理基础上进行转变, 成为中药。其次, 从中药的发展历史看, 我国中药药品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在不断发展、研究、实践中演变为今天的中药药品。在发展中, 中药基于不同物品的属性, 赋予其治病功能, 成为中药, 充分证明中药药理研究的广泛性。如我国的藏药、蒙药, 都是在了解其有一定生物活性, 但并不了解具体活性内容, 因而被放入到中药药学理论的研究范围, 重点以中药临床为主要研究方面, 待研究成果出炉后被确定为中药。基于中药的广泛研究, 西药也可以认定为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但并不了解具体西药中含有的活性成分, 因此, 可以被纳入到我国中药药学理论研究之中, 成为我国中药研究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研究是西药中药化的研究方法

①临床研究具有实践性, 因此要研究西药中药化, 中药临床研究必不可少[3]。从中药研究理论中可以看出, 人体在使用中药后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治疗作用;二是毒害作用。所以, 中药使用中可以将其理解为, 某中中药药品可以使热证患者痊愈或好转, 也能使寒症患者使用后毫无帮助甚至出现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 可以判断该中药不适于寒症患者, 属寒性药, 乃驱热解毒之用。这种通过实践能取得用药认知、了解用法、明确属性、避免出现错误的药用方法即为临床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对西药中药化也可使用。②西药的研究大多基于临床观察, 所以对西药中药化研究可以使用大体方法。即针对某种疾病进行西药治疗, 在使用西药的后期工作中一直采用中药药学理论和临床观察的方法, 研究西药和中药对相同患者的药学使用情况判断上的不同, 以此可以作为西药中药化研究的基本内容。需要明确一点, 西药对患者的使用要进行中西药的分别判断, 这有这样才可保证在客观基础上的合理研究。最后, 中药西药化可以采用文献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文献都是在专家学者多年观察和研究基础上的著名论断, 在相关文献基础上进行西药中药化的研究理论价值更强。临床研究告诉作者, 这是一个漫长的工程, 如对某一论断进行研究从新进行必然耽误更多时间, 这时文献研究就体现了其价值, 为西药中药化研究提供更多中药药理学和中药临床的相关研究。总结目前世界各国在中药和西药, 相关成型的文件资料丰富, 对西药中药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 小结

伴随现代社会发展, 我国医学发展更倾向西药和西医治疗方式, 中药发展规模和影响较西药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但经过实践证明, 我国中药药理及中医治疗方式更符合节气、人体结构规律发展, 更具科学性。尽管目前西药中药化发展进程较慢, 但随着对中药药理研究深入, 西药中药化发展趋势成为必然, 今后必然能够使西药实现全方位的中药化。

参考文献

[1] 王思文.西药中药化实验方法研究.西北大学, 2014.

[2] 岳凤先.西药中药化与新药研制.中国水电医学, 2011(3):36.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4

毕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适应社会以及形成良好工作认知的 重要学习阶段。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每年有60%药 学毕业生就职于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药品经营和 医药管理岗位;但不容忽视的是,国家医疗制度改革 已提出药师应提供给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合 理的必要服务,药学高等教育应加强引导培养药学服 务型人才。有资料表明,医院药剂科的工作内容将 由传统的药房发药、药品摆放等内容转向“以病人为 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手段”的药学服务。因此,面向 药学服务培养技能型人才,已成了近年药学专业教学 改革的重点,笔者提出针对在医院实习的药学专业 学生,在药学人才培养中应构建比较规范的以“药学 服务型”为目的毕业实习模式,同时应完善基于“药学 服务型”毕业实习的质量监控体系。

1.优化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立体化”的专 业实习模式

研究表明,结合患者使用药物的过程,我国多数 医院目前所开展的药学服务有用药前药学咨询、用药 中参与临床治疗、用药后合理用药评价。在药学服 务工作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涉及到与患者、 医生、护士以及同行等交流问题,如何能将药学工作 者认为正确的药学服务内容传达给不同的人群,获得 非专业人士的认同,不仅体现出药学服务工作者的专 业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现了 “药学服务型”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为此长沙医学院药学院在“药学服务 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将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人 才培养目标贯穿于教学环节的每个阶段。目前已初步 形成了涵盖“药学服务理念”的人文教育的相关课程, 基于药学服务的实践及毕业课题研究3个环节的实习 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基于药学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

1.1强调药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构建“服务型”的药 学人文教育

著名药理学家吴春福教授认为传统的药学教 育理念是以药物为中心,而不是以“人”和患者为中 心;教学内容则是以药品为中心,并没有考虑药学服 务型人才培养中全面素质教育。因此现有的药学教育 思想难以满足社会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岗位需求。所谓 药学服务是指药学工作者药学工具及自己掌握的药 学专业知识,向社会民众尤其是患者提供与药物使用 有关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因此,学院在开展“药学服 务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 代教学技术开展了如下工作:

1.1.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文教育新模式通过 多渠道开展人文知识培训和再学习,鼓励教师授课过 程中增加人文知识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院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取TBL、PBL、CBL等教学 活动,以多元化评价模式将人文精神在专业课教育中 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的同时,要求教师自己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并起到 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药 学服务”的理念。

1.1.2优化课程结构,积极建立网络文化教育阵地结 合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院依托互联网的技术, 让学生在学院网络教学资源中选修相应的人文课程, 从而形成网络教学的新途径。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碎 片时间学习人文教学内容,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受限 的困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3延伸第二课堂空间,强化校园人文建设校园活 动等第二课堂作为药学人文教育的有益补充,将课堂 教育和第二课堂紧密衔接,建设校园文化平台,促 进学生人文内涵的形成间。因此,通过开展药学人文 论坛、药学人文电影展播、药学人文对话等特色的第 二课堂,形成校园药学文化活动,为培养学生良好人 文素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1.2理论对接实践,积极推进“药学服务型”的毕业 实习

毕业实习是药学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是教学计 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经过大学前3年的学习,学生 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但在药学实践 中笔者发现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理论应用于药 学服务。开展基于“药学服务型”的毕业实习成为学生 走向社会的重要保障。

1.2.1落实实习单位准入制度,积极建设实习单位实 习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实习基地的建设一直 都是学院常抓不懈的工作,结合“药学服务型”的人才 培养要求,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打通“药学服 务”实习通道,选择医院综合实力雄厚、药学服务走在 前列的省内医院和社会药房。通过现场参观,考察实 习基地相关设施设备,与带教人员进行交流,评估带 教人员专业素养等方式,与实习单位就开展“药学服 务型”实习模式进行协商,形成考察报告上报学校,经 审核批准后建立学院实习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目 前已经和省内多家医院和社会药房形成实习单位网 络群,确保了开展药学服务的实习效果。

1.2.2规范实习教学内容,落实毕业实习带教活动实 习过程中,学生先通过对医院药库、药房、静脉配置中 心、临床药学等部门的轮转实习,了解药品在“药学服 务领域”流转、存放、发放及临床药学研究等工作流 程,然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深入了解“药 学服务”的用药前咨询活动、用药中临床指导、用药后 的合理用药评价等环节,根据临床科室或者疾病等用 药特点,开展深入学习。实习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药学服务理念”的职业 素养。

1.3开展“药学服务型”毕业课题研究

毕业实习过程是一个全面训练的过程,由于实习 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药学 服务的某一领域完成研究。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学 生通过査阅文献、结合实习内容,在带教老师的指导 下完成选题、设计、开展研究、分析、总结以及撰写毕 业论文。在毕业论文答辩时,实习学生汇报自己的研 究工作和实习内容,而后由医院药学相关专业的教师 组成答辩委员,按照毕业论文要求,实事求是地评定 毕业论文质量。开展药学服务型毕业课题研究,可以 使学生在实习阶段比较系统地剖析药学服务内容,发 现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综合素 养进行解释,使学生对医院药学服务有一个全方位应 用性掌握,对医院药学服务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提前做 好职业准备。

2.构建药学服务型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人才培养需要有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做保障。 因此,学院在开展药学服务型毕业实习过程中,建立 了初步的实习阶段质量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完善的 实习管理过程和规范合理的实习考核方式及内容,形 成了有效的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2.1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实习管理机构

2.1.1开展实习前教育工作学院在实习前需要开展 教育工作,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为实习中 的安全纪律等规章制度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在实习单 位遵守各项规定,做好安全防范,第二是介绍实习内 容和实习要求,强调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任务以及实习 中如何将通过工作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开展 教育,学生提前对药学服务实习的工作流程、工作 内容有初步了解,让学生更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实习 环境。

2.1.2建立健全实习管理机构为统一规范学生实习 的管理和监控,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首的实习管理机 构,主要部署和管理学生的毕业实习事宜。建立了定 期联络制度,以便执行和落实实习安排,及时了解学 生的实习动态,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3完善管理程序,出台“制度化”管理建立权责明 确、纪律严明的管理制度,实习期间,学生由实习单位 带教老师直接管理,实习单位通过采取实习岗位培训 及岗位轮转等措施,结合考勤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实 习学习时间。同时学院严格执行定期联络制度,考察 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活动。通过有效的制度及严格 的执行,学院可以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有效地监督 实习单位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

2.2规范实习考核方式,创新考核内容

药学服务型的毕业实习考核以内容案例分析为 主,主要考査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应对及解决能 力。针对药学服务型的毕业实习,制订了 “阶段化”的 考核方式。

2.2.1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高实习效果在实习阶段 初期,学生往往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际药学服务脱节 的问题。带教教师要帮助学生熟悉工作内容,积极引 导学生通过书写实习心得,学会将理论知识与药学服 务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 院定期会将实习中优秀的实习心得总结在学院实习 网站发表,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2.2.2建立“阶段化”的考核形式带教老师针对不同 的药学服务内容,结合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制订 实习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药 物咨询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药物的能力, 向患者讲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地使用药物, 让学生能把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在合理用药方面, 主要考察学生处方点评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考核”中 让学生加深理解产生不合格处方的原因以及如何指 导医生开具合理处方。在临床药物治疗方面,主要考 察学生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用药、 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储存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通过组织开展药学服务阶段性考核,检査学生药学服 务的真正能力。

3.总结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5

毕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适应社会以及形成良好工作认知的重要学习阶段。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每年有60%药学毕业生就职于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药品经营和医药管理岗位;但不容忽视的是,国家医疗制度改革已提出药师应提供给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必要服务,药学高等教育应加强引导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有资料表明,医院药剂科的工作内容将由传统的药房发药、药品摆放等内容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手段”的药学服务因此,面向药学服务培养技能型人才,已成了近年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提出针对在医院实习的药学专业学生,在药学人才培养中应构建比较规范的以“药学服务型”为目的毕业实习模式,同时应完善基于“药学服务型”毕业实习的质量监控体系。

1.优化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立体化”的专业实习模式

研究表明,结合患者使用药物的过程,我国多数医院目前所开展的药学服务有用药前药学咨询、用药中参与临床治疗、用药后合理用药评价。在药学服务工作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涉及到与患者、医生、护士以及同行等交流问题,如何能将药学工作者认为正确的药学服务内容传达给不同的人群,获得非专业人士的认同,不仅体现出药学服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现了“药学服务型”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为此长沙医学院药学院在“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将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教学环节的每个阶段。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涵盖“药学服务理念”的人文教育的相关课程,基于药学服务的实践及毕业课题研究3个环节的实习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基于药学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

1.1 强调药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构建“服务型”的药学人文教育

著名药理学家吴春福教授认为传统的药学教育理念是以药物为中心,而不是以“人”和患者为中心;教学内容则是以药品为中心,并没有考虑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中全面素质教育。因此现有的药学教育思想难以满足社会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岗位需求。所谓药学服务是指药学工作者药学工具及自己掌握的药学专业知识,向社会民众尤其是患者提供与药物使用有关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因此,学院在开展“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了如下工作:

1.1.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文教育新模式   通过多渠道开展人文知识培训和再学习,鼓励教师授课过程中增加人文知识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院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取TBL、PBL、CBL等教学活动,以多元化评价模式将人文精神在专业课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求教师自己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并起到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药学服务”的理念。

1.1.2 优化课程结构,积极建立网络文化教育阵地   结合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院依托互联网的技术,让学生在学院网络教学资源中选修相应的人文课程,从而形成网络教学的新途径。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学习人文教学内容,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受限的困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3 延伸第二课堂空间,强化校园人文建设   校园活动等第二课堂作为药学人文教育的有益补充,将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紧密衔接,建设校园文化平台,促进学生人文内涵的形成。因此,通过开展药学人文论坛、药学人文电影展播、药学人文对话等特色的第二课堂,形成校园药学文化活动,为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1.2 理论对接实践,积极推进“药学服务型”的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药学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经过大学前3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但在药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理论应用于药学服务。开展基于“药学服务型”的毕业实习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保障。

1.2.1 落实实习单位准入制度,积极建设实习单位   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实习基地的建设一直都是学院常抓不懈的工作,结合”药学服务型”的人才培养要求,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打通”药学服务”实习通道,选择医院综合实力雄厚、药学服务走在前列的省内医院和社会药房。通过现场参观,考察实习基地相关设施设备,与带教人员进行交流,评估带教人员专业素养等方式,与实习单位就开展”药学服务型”实习模式进行协商,形成考察报告上报学校,经审核批准后建立学院实习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和省内多家医院和社会药房形成实习单位网络群,确保了开展药学服务的实习效果。

1.2.2 规范实习教学内容,落实毕业实习带教活动   实习过程中,学生先通过对医院药库、药房、静脉配置中心、临床药学等部门的轮转实习,了解药品在“药学服务领域”流转、存放、发放及临床药学研究等工作流程,然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 “深入了解”“药学服务”的用药前咨询活动、用药中临床指导、用药后的合理用药评价等环节,根据临床科室或者疾病等用药特点,开展深人学习。实习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药学服务理念”的职业素养。

1.3 开展“药学服务型”毕业课题研究

毕业实习过程是一个全面训练的过程,由于实习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药学服务的某一领域完成研究。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习内容,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设计、开展研究、分析、总结以及撰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答辩时,实习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实习内容,而后由医院药学相关专业的教师组成答辩委员,按照毕业论文要求,实事求是地评定毕业论文质量。开展药学服务型毕业课题研究,可以使学生在实习阶段比较系统地剖析药学服务内容,发现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综合素养进行解释,使学生对医院药学服务有一个全方位应用性掌握,对医院药学服务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提前做好职业准备。

2.构建药学服务型毕业实习质置监控体系

人才培养需要有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做保障因此,学院在开展药学服务型毕业实习过程中,建立了初步的实习阶段质量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完善的实习管理过程和规范合理的实习考核方式及内容,形成了有效的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2.1 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实习管理机构

2.1.1 开展实习前教育工作   学院在实习前需要开展教育工作,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为实习中的安全纪律等规章制度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在实习单位遵守各项规定,做好安全防范,第二是介绍实习内容和实习要求,强调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任务以及实习中如何将通过工作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开展教育,学生提前对药学服务实习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有初步了解,让学生更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实习环境。

2.1.2 建立健全实习管理机构   为统一规范学生实习的管理和监控,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首的实习管理机构,主要部署和管理学生的毕业实习事宜。建立了定期联络制度,以便执行和落实实习安排,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3 完善管理程序,出台“制度化”管理   建立权责明确、纪律严明的管理制度,实习期间,学生由实习单位带教老师直接管理,实习单位通过采取实习岗位培训及岗位轮转等措施,结合考勤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实习学习时间。同时学院严格执行定期联络制度,考察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活动。通过有效的制度及严格的执行,学院可以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有效地监督实习单位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

2.2 规范实习考核方式,创新考核内容

药学服务型的毕业实习考核以内容案例分析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应对及解决能力。针对药学服务型的毕业实习,制订了“阶段化”的考核方式。

2.2.1 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高实习效果   在实习阶段初期,学生往往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际药学服务脱节的问题。带教教师要帮助学生熟悉工作内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书写实习心得,学会将理论知识与药学服务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院定期会将实习中优秀的实习心得总结在学院实习网站发表,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2.2.2 建立“阶段化”的考核形式带教老师针对不同的药学服务内容,结合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制订实习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药物咨询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药物的能力,向患者讲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地使用药物,让学生能把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在合理用药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处方点评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考核”中让学生加深理解产生不合格处方的原因以及如何指导医生开具合理处方。在临床药物治疗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用药、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储存等方面的掌握程度。通过组织开展药学服务阶段性考核,检查学生药学服务的真正能力。

3.总结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6

蒙医学认为,人的生命节律与宇宙变化节律息息相关。人体是小宇宙,生命体恒动不息,但有始有终。内外协调则康,失调则病,紊乱则危,不相依则亡。蒙医学说特点是指与西医学及其它医学体系相对而言,任何一种医学均以人体及疾病为其研究对象,这是所有医学具有的共性。然而,他们对人体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则不相同,如在研究人体、病理、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1蒙医学基本特点

蒙医学最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两大特点。一是整体观念。蒙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临床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二是辩证施治。人体是一个矛盾着的统一体,各部分之闯在生理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发病以后局部病变必然会影响到其它部分和整体,而整体变化又必然会对局部发生影响。

2蒙医学科发展特点

蒙医药符合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特点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在北方少数民族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蒙医药学科在总体上还相当落后,到解放初仍处于父传子、师传徒、寺庙办教育的状态。我国创办蒙医学专业五十多年来,蒙医学教育在培养层次上经历了由本科教育提升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师资队伍结构上经历了由老一辈专家创业,中年学者接替,青年科学带头人培养等一系列学科梯队调整;专业方向上经历了由传统文献整理到现代实验研究,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到其机理揭示,病集病例分析到临床试验研究等不同层次上的定位与领域扩展。蒙医学科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不断与现代医学、药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互相影响,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发展。

2.1民族文化特点。 蒙医学是蒙古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及临床客观上均存在着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烙印,人们又常称之为传统的医药学、文化的医药学、哲学医药学、北方医药学等。蒙医药学指导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特点,诸如天地相应、寒热、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六因学说及辨证论治理念等,均是当代自然科学不能完全解释,但却是蒙古族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乃至人类自身社会关系综合把握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出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特征。蒙医学既是医药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蒙医学既有自然科学的特点,也具有蒙古民族文化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2.2师带徒传承特点。 蒙医学起初是祖传形式或带学徒办法来传授。蒙医药教育逐步实现了以师带徒教育为主向现代科学教育为主的模式转变。但师带徒教育的基本思想,在现代蒙医药学科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承名老蒙医经验继承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

2.3现展特点。 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曾经陪伴着蒙古族人民走过几千年岁月,至今仍然是蒙古族人民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之一。蒙医药更是一种技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人类增进健康,防治疾病服务。19世纪初西医学成为主流医学之后,包括蒙医学在内的各种传统医药学客观上都成为一种补充或代替医学。

2.4基础与临床不可分割特点。 蒙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升华到理论,然后又运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医疗实践活动。蒙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围绕临床现象建立时,一切理论都是为了说明生命活动现象与自然、社会活动的内在联系,调整人在自然和社会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临床失衡状态。

2.5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特点。 蒙药是在蒙医药理论知道下的独特的用药方式,根据疾病的不同症候。按照组方的方法和原则,选择适宜的数种药物,以适当的比例配合在一起,并制成一定剂型后使用。蒙医与蒙药不分家,要认真研究蒙药的药性理论与蒙医药理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蒙医学科发展也应以维护和提倡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的学术特点进行知识创新为原创,鼓励广泛引进新的相关研究方法,以多形式、多学科开展蒙药研究工作。

3蒙医学开发研究思路

蒙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医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独到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冲击,蒙医学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蒙医学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的科技浪潮中逐步成长,如何面对现代化,面对未来呢?这是我们蒙医界迫切的、限巨的一项任务。下面就蒙医学如何现进行开发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3.1引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学科的方法论对该学科发展起主导作用,而该学科的模式必须体现其所用的方法论。蒙医药和西医不同的方法论正是两者不同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

3.2改进蒙医方剂及疗术器械。 蒙药和疗术器械是蒙医治病的主要工具,是实现医疗目的的最重要手段,亦是蒙医与患者联系的桥梁。因此,蒙药和疗术器械的革新和发展是关系蒙医临床发展的根本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关系蒙医生死存亡的问题。目前蒙药和疗术器械的质和量的标准难以控制,使用相对不方便,疗效相对缓慢等。为了取得更好疗效,为了扩大蒙医药的竞争优势,必须对蒙药方剂及疗术器械进行改进。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7

1中药学课程特点

《中药学》是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学等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6]。《中药学》以中药理论和单味中药的药性、功效、应用等知识为核心,是认识中药、使用中药的基础知识[6]。本课程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以中药药性理论、配伍、用药禁忌为重点内容。各论以功效为依据分为21章,包含500多种药物。长期以来,《中药学》教学沿袭传统授课模式,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再加上药物数目多、各种药物体例的重复,学生感到易懂难记,单调枯燥,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PBL在海外留学生中药学教学中应用的提出鉴于海外留学生在学习习惯、语言基础、文化背景等存在较大差异以及中药学难学难记等课程特点,结合PBL针对性强、高效率、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优势,河南中医学院临床中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早在2003年就帅先提出了将PBL应用于海外留学生中药学教学中,并已在教学效果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培养学习能力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基于PBL的海外留学生中药学教学模式

中药学所含药物数目众多,单个药物之间又缺少必然的联系,需要记忆的内容甚多,即便是中国国内的学生,也都普遍反映中药学难学难记,更何况对于还存在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的海外留学生,则学习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于海外留学生的中药学教学,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则显得至关重要。鉴于此,作者将PBL优秀教学理念应用于海外留学生中药学教学实践中,学生针对问题引导,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海外留学生的一致好评;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到的教学模式,现与各位同仁分享。

2.1选取适合于海外留学生的案例,做到中英文对照目前本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中药学教学用案例均是经具有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临床医师提供。针对海外留学生教学用案例则要求更为严格,在案例既来源于临床,又依托于中药学课程自身的知识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三个必须,即案例内容必须贴近生活、文字表述必须通俗易懂、语言呈现必须中英文对照,从而最大程度的克服海外留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及文化差异导致的课程开展的障碍。

2.2将海外留学生分组,每组安排1名经培训合格的Tutor为提高讨论的成效,参与讨论的学生不宜过多。因此,首先应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且每组安排1名Tutor。这里需要强调的是,Tutor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而且培训后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本学科现有从事PBL的中药学教学十余年的教授2名,他们深刻领会PBL教学理念的精髓,具有丰富而富有成效的实践经验,为本学科从事PBL教学的教师的培训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于培训模式及考核,本学科主要采用让有兴趣并愿意接受培训的教师参与到中药学PBL教学现场,两位PBL教授对其进行要点介绍,之后让其自身开展一次PBL教学,两位教授再对其开展过程的能力进行评估考核,直至考核通过,才有资格通过PBL的方式教学上岗。目前,两位教授已经培养PBL青年教师教学骨干1名,另有3名青年教师也成功作为了PBL教学的Tutor,在本学科中药学PBL的开展过程中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2.3每组应少于对中国国内学生开展PBL的人数对于中国国内的学生,本学科一般以每组9~11名学生较为多见;然而,对于海外留学生,由于其具有有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不同,本学科在开展时常减少每组学生数,经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本学科认为以约5名学生较为适宜,可以提高每组海外留学生的讨论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

2.4每个案例分2次进行,累计时间应多于对中国国内学生开展PBL的学时数目前,本学科每个PBL教学案例多开展2次,时间间隔多为一周。第一次开展时,学生接触到案例内容是全新的,此时激发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思考和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之后,留出约一周时间间隔让学生针对第一次讨论后形成的问题针对性地查阅资料,如此以来,到第二次开展时同学们带着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见解深入讨论和交流,从而有助于加强学生在对初见案例发现问题讨论过程中提出问题进而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本学科在对中国国内学生开展PBL每个案例多为4学时,但考虑到海外留学生语言、文化等差异,因此开展的学时数多于国内学生,一般多以6学时为宜。

2.5在讨论过程中,融入PBL理念PBL理念的精髓在于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为导向的学习模式[5]。因此,在讨论过程中应时刻牢记该精髓主旨,让学生主动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Tutor只是适当引导的辅助作用。本学科将PBL理念良好融入于海外留学生中药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预期效果。

2.6讨论过程中,允许中英文并用,提高讨论成效由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语言背景差异较大,中文水平也参差不齐,而多数国家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学过英语,因此在讨论过程中,允许中英文并用。比如,亚洲国家的学生中文好的可以多说中文,而欧美国家可以多说英文,从而可大大降低语言障碍带来的讨论难度,使PBL开展的顺畅和富有成效。

3结语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 医药消费;医药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方法

1 医药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特点

医药消费者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其研究对象是医药市场中的消费者,研究内容包括影响医药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医药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以及医药消费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它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最显著的是以下三方面:

1.1 学科应用实践性强

医药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断为了治疗、预防疾病,维护身体健康,通过市场交换而进行医药商品及服务的消费。在医药市场中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互动,由于医药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医药企业和医药消费者有其特殊的影响。

1.2 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强

医药消费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医药消费者行为学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行为,它的理论基础广泛,除了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还主要包括医药商品学、药事法规与管理以及医药市场营销学。这就决定了其必然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其内容复杂多变,任课教师需要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医药行业的特点,了解其发展和运作规律。

1.3 学科知识体系较新颖,更新快

在我国医药消费者行为学尚属新兴学科,2006年以来才陆续出现针对医药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的论文、论著。然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新的医药消费情况层出不穷,医药消费的地点、方式和内容等较以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医院消费到今天的商场、超市消费等,消费观念也从治疗疾病发展到保健、预防等多方面。

2 医药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方法探究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选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针对医药消费者行为学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知识体系更新快等特点,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培养目标。

2.1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医药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其中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学等学科内容理论性、抽象性强,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关医药消费情境,提出相应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医药消费者行为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例如中医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决策过程、医药消费者群体行为特征和社会因素与医药消费者行为等,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抓住理论关键点,梳理成线,巧妙设置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展开问题,使学生不断自主思考,发挥主动性,进一步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布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沟通交流,活跃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讨论,共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刻理解理论知识。

2.3 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

医药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并非单一教授理论知识,还要讲究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真正理解掌握理论知识要点,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作为个体都可能是医药消费者,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医药消费行为作为案例分析的素材,这样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可能有亲身体会,可以快速融入到案例分析中,通过对案例中相关问题的理解准确把握医药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知识。例如在教授医药消费者购买动机时,可以引入分析生活中因为预防、治疗等不同情境下对医药消费及保健消费的需求。

2.4 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应用

医药消费者行为学实践应用性强,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的体会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可以通过角色模拟一定消费或者营销情景,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模拟的相关理论内容可以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规定,由学生们自由组织设计情景,分组表演,设身处地地感受医药消费者的心理变化,深入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领悟知识。每一小组情景模拟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教学内容重新整理,使学生加深印象,深刻体会教学知识。最后由教师和同学进行评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生即可有效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培养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琼.消费者行为学本科教学模式研究.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2):100-102.

[2] 于显辉,徐长冬.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北方经贸,2008(10):143-144.

[3] 安春志.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情景教学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46.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自主学习;中药专业;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73-02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的现代化学习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独立地进行探索、分析、实践来实现学习目的[1]。通常是指学生们自行树立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效果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和重要内容。中药学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具备将来在中药教育、研究、管理、流通、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发展的潜能的毕业生。基于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药学专业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有基于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实践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基于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

一、基于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

基于教学课堂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形式为互动式。通过生师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确定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从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1.生师互动:通过探讨观点性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探讨解决的途径,最后总结归纳出结论;通过提出问题,带领学生基于问题学习理论知识,最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并做深入研究,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设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把已有经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找漏洞,从而提出完善的方案,达到提高学生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的分析探索能力[2]。

2.生生互动:学生们通过交流学习中的问题、经验和学习方法,互相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共享学习信息,分享学习成果。比如建立课堂讨论小组、学习兴趣小组,互相评论解答问题情况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共同进步。

二、基于实践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

实践教学可以夯实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并为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课外实践能力搭建广阔平台。针对中药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1.实验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课程计划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90%以上,并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性实验。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巩固了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其实际操作能力。

2.实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安排一定学时(学分)的实训,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联系理论知识,做到活学活用,从而获得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实习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必须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实习,保证一人一题,并与实际生产问题要紧密结合。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习方向,设计实习内容,制定实习方案,形成实习成果。

4.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自主学习。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思路,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我院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二暑假期间安排去野外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实习,采药,制作标本。由同学们自由分组,自行决定采集标本的种类,根据采集到的标本,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与该标本相关的知识。同时,中药专业的学生每年暑假,每个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撰写实践总结,从而锻炼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三、基于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

第二课堂是相对教学课堂而言,指在完成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的专业课程之外,基于专业知识,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项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实践能力等。

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符合专业特色,符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中药学专业的第二课堂应充分体现中药专业特色,促进学生获取知识与接受知识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融合。

1.开展专业类课外活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在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下,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1)明确专业理念,了解课程设置,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中药学专业学生,可以安排树立专业学习理念的讲座,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针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各年级同学根据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开展“我和自主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大讨论,带领学生参观天士力、达仁堂等制药厂,标本馆和设备展览馆科研院所等活动。(2)抓基础,重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形成,可以为创新打下良好基础,为创新激发灵感,为创新提供可能,因此,中药专业学生应秉承提高和基础并重的原则,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如举办中药知识竞赛,内容涉及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中药化学等学科,全面调动学生们学习中药知识的热情。依托本科生“创新”课题,培养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开展本科生科研课题,能够让中药专业的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比如查阅文献能力、整理文献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科研思维,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依托学生学术科研社团,开展各种学术讲座、经验交流会等专业课外活动。同时依托学校和学院整体组织召开的学术活动,如学术月等活动,积极鼓励中药专业学生参加,通过参与活动,提高专业技能,转变学习观念,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2.加强对班主任、学业导师考核。为每个教学班设置了班主任,制定班主任工作制度,为每位班主任制作工作手册。班主任定期为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从转变学习理念、专业课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跟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要求班主任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定期下学生宿舍、定期进课堂、定期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以及进行专业学术辅导。学院每年12月份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并备案,班主任考核实行个人总结与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评议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3.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宣传中医药思维。新媒体资源的广泛普及,拓展了生师互动、生生互动的渠道。比如目前流行的MOOC教学、PBL教学等。充分利用qq微博、人人网平台、新浪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比如上传中医药经典著作、上传中医药基础课程课件,开展PBL教学,更大范围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

4.开展文体类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中药学专业特点,广泛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才艺大赛、迎新晚会、球赛、辩论赛等。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陶冶学生情操。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

中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中药人才。加强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实现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药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如何培养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全力推进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中药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培养的一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认可。学校应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以及中医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建立适合本专业发展的自主学习模式之外,还应该设置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比如以自主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为标准,以学生形成性评价为评价方法等。总之,探索适合中药学专业发展的自主学习模式,是促进中药学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10

关键词:药物化学;案例式教学;应用

1 引言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是一门发现与开发新药、设计和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以及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如药理毒性、活性等)之间的关系(构效关系, 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1]。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缺少必要的理解,未能深入判断与分析教材的部分核心概念,导致无法掌握很多基本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我国药物化学教材编排有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信息量大、条理性强等优势,但其也有很多劣势(比如抽象概念多、理论联合实际少,等),再加上教师多注重传统的“灌输式”知识传授模式,理论无法联系实际,学生学习药物化学课程感觉困难重重。所以,教师必须研究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学习新型教学方法,对老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加强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培养,训练学生科研能力,改善学生提问、质疑、组织辩护、寻找漏洞、检验证据、视角转换等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弗商学院”的情景案例教学课,此后便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John Boehrer(哈弗大学教授)曾介绍到: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对某一特定事实和问题进行探索,是一个交互式探索的过程[2]。当前中国各教育机构也在一些课程中应用这一种教学方式进行尝试,不过因为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案例式教学并未在药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我校近些年尝试运用案例式教学法于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故对此提出了一些个人浅见。

2 案例式教学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好药物化学对学生掌握全面的药学相关知识有着很大的铺垫作用,所以教师授课时应增加一些临床用药的具体实例(如药物配伍、药物选择等),把临床药物使用情况与药物化学理论相结合,不单可以给学生参加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打造牢靠的基础,还能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笔者对老年用药指导举例进行研究,鉴于老年人群的生理状况会对药物吸收、代谢、排泄及分布,还会发生一些药物不良反应,所以针对老年患者应该合理谨慎选择治疗药物。如讲授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时,笔者采用了如下案例让学生讨论:

病人王某,男,78岁,因感冒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找到医生李某进行诊治,李某处方是:帕尔克(每次2片,3次/d)+扑热息痛(每次0.3g,必要时服用),每片帕尔克中乙酰氨基酚325mg。现在你作为临床药师,请核查此处方有无不合理用药情况。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意识熟记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和化学名的重要性,强烈意识到了解熟记常用复方制剂组方和含量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分析此处方的用药剂量,发觉服用帕尔克每天扑热息痛总量已有1 950mg,万一病人遗忘,把必要时再服用的扑热息痛一起使用,此时扑热息痛在病人体内含量已达到2 250mg,参考相关药理学研究,扑热息痛日服用量不宜超过2 000mg,不然过量用药会对病人肝脏造成损害,更有可能产生昏迷甚至死亡;学生通过讨论,都觉得此处方用药不合理,存在重复用药现象。

案例式教学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以合并用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为例,有时由于病人身上出现多种疾病或为了提高机体耐受性和临床疗效等不得已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情况时,往往因为药物的药理作用在体内产生减弱或增强的情况,很多相互作用的情况都是有害的。伴随着化学新药物的不断研发与临床使用,相关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病例愈来愈多,那就要求临床药师具备独立思考与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将自身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提高。如讲授消化系统药物西米替丁时,笔者采用了如下案例让学生讨论:

病人蔡某,女60岁,自2年前其爱人去世后时常失眠,便服用地西泮助眠。近来由于胃溃疡,便服用西米替丁。一天,来到你工作药房购买地西泮时,反应其如今每天起床进行锻炼时觉得困难。你作为执业药师,请推断此现象是不是跟用药有关。教师事先安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课堂讨论,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前资料了解基本有了一定思路,学生第一步就排除了地西泮用量和用法相关的问题,明确“每天起床进行锻炼时觉得困难”此现象的发生原因可能是服用处方药西米替丁后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地西泮(有催眠镇静作用)在人体内的代谢受到了影响。那么该怎样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呢?老师对学生予以一定提示,督促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教材等资源搜寻相关资料和文献,并作为总评成绩考核中的一项。

药物化学的案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理论基本知识的情况下,分清案例的矛盾和起因,并将此项结果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药物化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其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当然,实施案例教学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只能作为药物化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全部代替理论教学。如果过于依赖案例教学轻视理论教学,就造成案例教学“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跟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如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扬长避短,以促进药物化学教学取得更好效果。

药物化学教学案例往往会牵涉到临床用药,对药物的合理选择与药物的配伍,学生能够将药物化学与药物的使用相互关联起来,与当下我国对执业药师的要求相符。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把案例教学结合在药物化学课的教学中, 使得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受到同学的普遍欢迎。学生们学起来感觉新鲜和有趣, 活跃课堂气氛, 以及良好的师生交流,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茵,赵宝珍,蔡珠虹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生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5(04):375-376.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11

关键词:农药学;森林保护专业;教学

森林保护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林木正常、健康生长,获得丰产优质林业产品的重要保障。该专业主要研究林木(包括经济林、桑树、园林植物、花卉等)病、虫、螨害等有害生物与林木生长发育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以及对病、虫、螨等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农药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和实践,掌握主要农药的理化性质、剂型加工、作用机理及合理使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技能,以便在生产上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因地制宜,高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农林作物有害生物,并能根据农林业生产的需要,独立进行科学试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森林生物灾害是诸多自然灾害中发生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危害损失大的灾种。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达870万公顷,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880亿元。我国农药使用量仅次于美国。因此,农药学在我国农林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农药学课程涉及农药学的全部内容,讲解农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为农药的研制、生产和应用提供基础知识;为从事农药方面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对教师是个重要的考验。

1.修订教学大纲。农药学课程是森林保护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随着发展,需要教师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修订,及时补充新知识新理论,让学生了解现在重要的杀虫剂、杀菌剂及其除草剂,并介绍农药的发展趋势。此外,农药的抗药性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但在原来的教学大纲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对原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修订,将农药的抗药性列为一章。在这一章中,主要给学生介绍农药的抗药性、抗药性的机理及其抗性治理等。

2.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分享来实现教学同标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媒体技术,多媒体节约了传统教学中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授课的效率,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容量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利用多媒体课程讲授农药学,不仅能够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让学生对病虫害及其农药品种的包装等有更好的认识,印象深刻。此外,对于一些抽象的机理,利用动画的形式使学生直观、生动地学习农药的作用机制。这样提高了农药学的教学效率。

3.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农药学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教师只有经常进行农药市场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方法,才能够把握市场上的重要农药品种和有市场潜力的品种。教师只有把握了这些,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才更有实用价值。此外,参加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余年,每年约有数十万大学生参加,使广大青年学生丰富了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和极大兴趣,更加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农药学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参加与农药相关的实践活动,了解市场上农药的动态,学习防治主要病虫害的农药,这样可以把课题学来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加深了对农药学知识点,而且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农药学学习的热情。

4.激发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现阶段的大学生具备进行自主专业学习的各种条件,所以教师最应该做的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真正学会并爱上专业课学习。应从“授知”向“启慧”的教学观转变,避免把学生摆在被动接收知识的位置,这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将探究、思考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并进而培养学生在农药学课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常的农药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论述确定结论还要多介绍最新学术发展动向方面的知识。教师应充分运用自身观察力、理解力、机敏性、想象力改变传统教法,做到因人施教,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农药学课程中得以细化和充分地发展。

5.要求阅读相关的期刊。期刊论文代表业内最新的研究动向、研究技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因此,教师不仅要多看农药学方面的教材,而且应该多看农药方面的期刊,如农药学学报,农药,农药市场信息,农药研究与应用,现代农药,农药科学与管理,农药登记公告和世界农药等。此外,在农药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这些期刊,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农药学相关理论的同时获取前沿信息,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通过广泛阅读,拓展了农药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6.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在农药学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上的实验,还鼓励他们组成兴趣小组,开展相关的研究。针对其中的一些研究,指导学生申请院里和学校里的大学生创新课题,例如,指导学生申请了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鲢鱼对药剂的敏感度及其靶标酶――乙酰胆酯酶的研究”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杀虫剂对家蚕体内生物化学标记酶――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通过这些课题,学生不仅对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药剂有了很好的掌握,而且对农药学中重要知识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药剂的作用靶标乙酰胆碱酯酶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此外,鼓励部分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植物次生物质诱导杨小舟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表达”,学生对昆虫体内解毒农药的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能够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所学知识,而且对课程知识进行了拓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对林木的需求也增加,但每年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农药学对于森林保护专业来说意义重大。农药学的教学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完成大学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梦芝,王洪荣,喻礼怀.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9):250-253.

[2]孙士现.当今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5):8-10.

[3]彭捷.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缺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7):79-80.

[4]符娟林.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9):84-86.

生活药学论文范文12

[关键词] “挑战杯”创业大赛;“挑战杯”论文大赛;中药学;“阶梯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a)-0157-03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对该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通过实践培养更深理解本学科的内涵也是掌握该学科的主要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一直是大学教育中不变的主题,目前本科教学中,实践的环节集中在中药学各门课程的实验环节,并且这些实验针对本门课程中具有典型性和共性代表的内容进行统一规范教学,学生掌握的是本门课程中的基础或者共性知识的实践。相对于学科内其他特性的知识或实践内容涉及极少。针对中药学学科的特点,基于笔者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改中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提出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与创新培养模式,与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和大学生“挑战杯”论文大赛的培养模式相结合,对中药学学科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进行培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在毕业后的工作或科研探索中能突显出自己的综合能力。

1 具体实施方案及取得的成绩

1.1 实施方案

1.1.1 第一阶段 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进行讲座,介绍和宣传“挑战杯”大赛目的、意义和实施内容,并组织有兴趣的同学观摩以往参赛录像和发表的论文,对同学的疑问和意见进行一对一的解答,让同学们了解、清楚和明确自己会在该项目的实施中需要掌握、了解和补充的知识和能力。

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尚未全面进行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同学们的兴趣带动下,引导其在课余时间进入到学科平台、科研实验室以及相关生产企业进行观摩,对科学研究或中药企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能够在组建团队和项目设计过程中独立的进行创业大赛的思考或者论文的设计。

此阶段需要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3-4]。这些适度的培训和教育主要为“挑战杯”论文大赛做准备;同时,也会通过长期的项目与企业合作,带领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收益等现场实地进行学习,完善和熟悉“挑战杯”创业大赛中各个环节和常识性内容。

1.1.2 第二阶段 通过初期阶段对“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论文大赛的基本内容与环节的熟悉和了解后,即进入到了中期阶段。该阶段主要在确定了小组成员后,选拔出团队的组长。将组织权利和实施方案由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小组各成员之间的讨论、协商和综合评价后提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再进行修订和评价实施的可能性,完善研究方案。论文大赛在此阶段后就进入了实施。

对于创业大赛,团队成员组成后还需要在此阶段进行项目背景和知识产权进行了解,以总结归纳出该团队的特色与优势。同时,创业大赛的性质决定了团队的组成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成员分担着不同领域的机构组成、制度的制定和与项目配套的设置及规划,这就要求创业大赛的团队凝聚力与分工的合理性。这些体现了团队组织者的能力与合作技巧。具备了以上能力,创业大赛在此阶段进入了实施。

“挑战杯”创业大赛旨在引导大学生适应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挑战杯”论文大赛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开展“挑战杯”论文大赛是为了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和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1.2 取得的成绩

1.2.1 “挑战杯”创业大赛取得的成绩 通过对本学科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在“挑战杯”大赛中分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2006年度,2003级本科生李黎等康柏可创新团队,以抗菌药物为基础以《康佰克药业有限公司创业计划》,获得河南大学第三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授权专利为一种天然化合物熊果酸在抗菌方面的应用同时发表了相关论文[5];2008年度,指导《康脂素责任有限公司创业计划》分别获得河南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和银奖,同时提交了专利为一种连翘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的应用和卷柏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的应用以及穗花衫双黄酮的提取方法;2011年邢晗等同学《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6-10]。邢晗等同学以创新计划为基础,在2012年“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了河南大学银奖。

1.2.2 “挑战杯”论文大赛取得的成绩 2007年度,2004级本科生王二辉以《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小叶女贞挥发性化学成分》,分别获得河南大学第五届和第六届挑战杯论文大赛三等奖和一等奖;2010年赵辉等[11]同学参加河南省“挑战杯”论文大赛,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

“挑战杯”大赛展示了我国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动了大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12]。“挑战杯”创业大赛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了对中药学学习的思维模式,直观地认识了实验室内的仪器、操作和管理,提高了参与同学的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对参赛者的综合素质和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创业大赛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应用水平;“挑战杯”论文大赛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提高了参赛学生的学术科技水平,增强了学生科研的严谨态度,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的科学创造观念,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挑战杯”活动的不断深入,提高了部分中药学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2.1 应试性教育使竞赛功利化

当前,应试教育在高校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对包括竞赛在内的各类赛事的渗透就是功利化倾向。此项竞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水平,这更像是一项事关学校科研能力高低的竞赛。而主管部门对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中也包含有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及其获奖情况。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学校对参赛学生都予以“保研”、奖金等刺激,这是变相的应试教育。

2.2 学生自主创新程度不高

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将参赛作品分为三类:①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占10%左右;②导师带参赛学生做的项目,占20%左右;③剩下的一半以上是在别人的科研成果或创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商业包装和设计产生的[13]。

2.3 团队的合作意识欠佳

“挑战杯”大赛在中药学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多,内容丰富,在短短的假期中很难达到全面训练和培养的目的,所以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特别重要。在竞赛准备前期中分工协作、讨论和总结是参与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3 结论

“挑战杯”大赛科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教学工作中师生的热情,一方面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改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抵制,教科书之外的知识更受欢迎;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各种实践知识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的训练,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评估有了更新的标准。“挑战杯”大赛的开展对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维的思考、团队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药学“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与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环节相结合,突出了在校学生的实践动手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或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文艺,王金梅,冯文平,等.自主设计法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1,27(3):55-57.

[2] 康文艺.研究性学习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资讯,2010,22:182-183.

[3] 王培卿,王金梅,李昌勤.等.大学生创新性计划在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3(3):144-145.

[4] 魏金凤,王金梅,李昌勤,等.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与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2,9:49.

[5] 康文艺,王二辉.三种中草药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07,26(3):7-8.

[6]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法分析红树莓哈瑞特斯果实中挥发性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7-228,232.

[7] 邢晗,李昌勤,康文艺,等. 6种南瓜栽培品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5):90-92.

[8]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法分析树莓饮品中挥发性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3-224.

[9] 李昌勤,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分析甜面大南瓜花挥发性成分[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151-152,156.

[10]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树莓哈瑞特斯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5-226.

[11] 赵辉,王巍,赵双双,等.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贵州产杏香兔耳风挥发性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8):135-136.

[12] 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