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育工作计划

美育工作计划

时间:2023-02-16 05:05:54

美育工作计划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1

“百善孝为先,百行德为首”,百年老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弘扬“诚笃、善学、日新、喜乐”的校训,立足“小学传大道,立心以立人”的办学宗旨,乘势前进,努力做到“学习创造最好的自己,努力成就最棒的我们”。

一、德育工作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具体工作安排及措施

1、总结往年优秀的常规教育内容,开展学生学校常规养成教育。

学校利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周进行常规养成教育,培养一年级新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成为一名小学生;让二—六年级学生尽快从假期生活中过渡,适合校园生活,树立大哥哥大姐姐榜样作用,争当一名了不起的小学生。

2、评选优秀班主任,通过引领示范,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按照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强化师德、师风为重点,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等,结合上级要求制定了我校教师工作纪律。把各种制度落实到教师的师德评价上。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严禁有违师德现象的发生,使每位教师都具有品质高尚,爱岗敬业,尊敬学生、教育艺术精湛的高尚的师德修养。

3、结合传统节日,上好班会、队会课

班会是班级工作每周的布置和总结课,队会是少先队员活动的主阵地,上好每周一节班会、队会课,总结学生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把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批评、表扬、活动,发扬成绩、纠正不足,达到育人的目的。

4、落实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加强行为规范教育。遵循“高起点、严要求、小步子、经常抓”的原则,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训练,重点开展以文明礼貌好、交通行为好、遵纪守法好、学习习惯好、勤俭节约好为主要内容的“学规范、争五好”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5、利用各重大节日,开展“暑假共读一本书”、“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等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中队、征文、心得交流活动中来。

6、本学期的评比工作仍以培养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目的,进一步巩固、完善评比工作细则,加大评比的力度,由少先队具体负责,从细微之处入手,强化管理,给全体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要充分利用晨会、班会、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扣紧。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结合时势特点开展每月的主题教育周活动,如九月份的“入学养成教育周”活动,结合学习、活动等养成教育标准对学生评价.对学生日常行规以及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要继续强化,加大力度,扣紧重点,注重实效。做到要求明、检查细、考核严、奖罚清。

8、要继续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重要环节,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学生成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家长学校要按要求办好,做到计划落实、内容落实、主讲人落实,各项资料齐全。家长座谈会各年级每学期要举行2次以上,一学期中班主任的家校交流率必须达到100%。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社会实践活动。各年级深入加强对学生自理、自治、自律、自学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并把“四自”能力的培养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9、深挖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将宣传栏、班级文化墙进行富有文化底蕴布置。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降低德育工作起点和重心。以追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基本原则,以提高教师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为目的,使学校德育工作富有时代特色,充满生命力。

三、具体工作内容。

九月份:

第一周:

1、开学典礼。

2、开展“入学养成教育周”主题活动。

第二周:

1、制订好德育、少先队、班级等工作计划。

2、整顿校容校貌 、班级文化。

3、借助教师节,评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并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教育。

第三周:

1、开展暑假共读一本书征文。

2、开展传统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

第四周:

1、完成征文的评选工作。

2、结合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十月份:

第二周:

少先队干部竞选活动,少先队大队委干部培训,及建队日主题活动。

第三周:

传统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

第四周:

争当先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

十一月份:

第一周:

法制教育。

第二周:

听常规课,检查班级学生课堂行为习惯。

第三周:

1、召开期中家长会。

2、感恩教育

第四周:

1、文明行为评比

十二月份:

第一周:

1、防寒、防火、防盗、防中毒等教育。

第二周:

筹备庆元旦活动。

第三周:

1、筹备庆元旦活动。

2、传统节日--冬至主题活动。

第四周:

开展“迎新”主题活动。

2019年元月份:

第一周:

组织开展庆祝元旦活动。

第二周:

诚信教育

第三周: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体育管理;老年体育政策;中国;美国

随着生存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寿命普遍得到了延长。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困扰和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据2015年6月民政部印发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计2124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0.1%。在数据攀升的形势下,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无疑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仅是老年人自己的问题,同时它给家庭、社会和国家也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的人数已经超过3700万。因此,如何维系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减少医疗成本,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即将发展成为高龄、老龄人口型社会的关键时期,老年体育就显示出其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西方发达国家都已经逐步意识到体育活动对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美国早在1965年颁布的《老年人法案》中就提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使其经常参加身体活动和锻炼,保持身心健康。”20世纪70年代,德国也开始系统研究“老年人的运动生理和心理”,并颁布相关运动与福利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群众体育政策,客观上促进了老年体育的发展。但是,直到2000年才由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第一个专门针对老年人体育工作的规划――《老年人体育发展规划》,目前我国老年体育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因此,本研究将21世纪以来,我国老年体育政策与美国老年体育政策进行比较,找寻美国老年体育政策的可取之处,为我国老年体育政策体系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21世纪中美老年体育政策的差异

21世纪以来我国陆续出台11个与老年体育相关的政策、规划、文件或标准: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老年人体育发展规划》,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03年国务院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的《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国务院的《全民健身计划(2006-2010)》,2009年国务院的《全民健身条例》,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国务院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总工会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这些都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老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21世纪美国已有4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老年体育相关政策、规划出台:200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国家老龄研究所等组织联合出台了《国家计划:促进50岁以上成年人身体活动》,2008年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颁布的《美国人体育运动指南》(Physical Activity for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2010年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fHHs)颁布的《健康公民2020》(Heahh People 2020),2016年国家体育活动计划统筹委员会(NmionM Physical Activity Plan Alliance)颁布的《国家体育活动计划(修订)》(National PhysicalActivity Plan)。

通过对上述的21世纪中、美两国老年体育政策进行梳理,发现在指导理念、目标、内容及效果评估体系、实施主体及过程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1.1两国老年体育政策指导理念的差异

我国老年体育政策或条款以政府机构颁布为主,基本上属于宏观指导,主要突出增强老年人体质的国家战略,表明政府将包括老年体育在内的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是国家制度、以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反映出全民健身方面的政治和济需求。美国老年体育及相关政策的颁布则以相关协会或社会机构为主,相关政策的制定更加注重微观操作层面,注重政策、规划体系的完整性,同时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往往会有配套的规定加以指导,因此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参考性,也更加具体、细化。

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出台的老年体育政策或条款,试图通过体育运动这一手段来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以减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并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老年人体育的发展。《老年人体育发展规划》提出10项措施:(1)加强领导,把老年人体育纳入体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2)加强宣传工作,增强老年人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对老年人体育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3)加强老年人体育的法制建设;(4)改革和完善老年人体育工作的管理体制;(5)多渠道筹措老年人体育活动经费;(6)加强老年人体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7)建立老年人体质监测站;(8)提倡修建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9)各类体育馆和公园应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方便,要采取措施安排一定的时间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减、免费开放;(10)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科学指导。《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6项措施:(1)充分认识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重要性;(2)明确老年人体育工作的目标任务;(3)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4)加强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建设和使用;(5)广泛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6)加大对老年人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和支持保障。这两个政策基本涵盖了老年体育发展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但相对缺少进一步的要求和规划。其他体育政策虽然也都列出了发展老年人体育的专门条款,但由于仅仅是从宏观层面提出相关意见和指导,缺少微观层面的说明和规定,导致增加了政策实施的难度。

相比而言,《美国人体育运动指南》的制定以信息数据作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类人群的日常体育锻炼提供指导和具体标准。《健康公民2020》在《健康公民2010》的基础上,列出了适合老年人参与的具体运动项目,同时提供关于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历史数据,为确定其存在问题和制定下阶段老年人体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其中“老年人体育活动参与率”首次在大众健康政策中被单独列出,而《国家计划:促进50岁以上成年人身体活动》作为《健康公民2010》的配套规划,其内容详细可靠,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性,显示出政策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详细说明了身体活动对于老年人健康的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政策执行者和老年人本身对于政策的理解程度,必然也会影响到政策的实施效果。2016年美国国家体育活动计划统筹委员会又重新修订了《国家体育活动计划》,在2010版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政策、程序,倡导美国各社会群体进行体力活动,承认体育活动计划基于性别、种族、民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身体等的实质性差异,旨在通过培育民族文化来支持身体活动的生活方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健康、预防疾病和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其中,针对老年人等群体的实际情况提出3点建议。以上反映出美国老年体育相关政策、规划等,都体现出目标、内容的具体、细化、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1.2两国老年体育政策目标、内容及效果评估体系的差异

作为我国第一个针对老年人体育发展制定的专门规划――《老年人体育发展规划》,对新世纪我国老年人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通过审视其具体内容,发现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宽泛,缺乏明确的任务规划和基本的数据支撑,客观上为政策的执行乃至后期的效果评估造成障碍。二是政策内容不够细化和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如在具体措施中“加强宣传工作”“加强指导工作”等,表面是强调了老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工作思路,但却没有明确如何“加强”、谁来“加强”以及“加强”到什么程度,没有进一步的工作实施方案,导致工作的实施缺乏刚性,容易偏离预定目标。此外,《全民健身计划(2006-2010)》虽然提出要推广适合老年人开展的健身项目,但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哪些健身项目适合老年人。可以说,这种侧重宏观指导的政策、规划,缺少工作实施的操作性和可控性,相对来说欠缺科学性与实践性的融合。三是效果评估有什么标准、如何评估、谁来评估等问题在我国相关政策、规划中欠缺。我国老年体育相关政策、文件、规划,只有在《全民健身计划(2006-2010)》中有针对于老年体育人口、老年体育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相比之下,美国老年体育政策在目标、内容及效果评估体系方面,则体现出分工明确、具体细化以及可定量化的特点。《美国人体育运动指南》对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具体标准,提出了参考成年人标准以外的4点建议,以及基于成年人标准的适当浮动。《健康公民2020》在其目标所涉及的42个领域制定了详细的资金目标,同时还明确指出适合老年人参与的运动项目,并提出“老年人休闲体育参与率”的评价指标,体现出具w化、可控性的特点。《国家体育活动计划》中各参与部门提出旨在促进身体活动的策略,每个策略还概述了社区、具体的社会组织和机构以及个人可以使用的相应策略,并在涉及的每个策略中都体现了具体的操作内容、目标、实施步骤以及评估体系。同时,对老年人体育特别要求医疗系统增加运动量评估和咨询等内容,体现出可操作性的特点。《国家计划:促进50岁以上成年人身体活动》融合了《健康公民2010》中相关的具体目标,其目的是为找出影响中老年人进行身体活动的障碍以制定相应的策略,在综合家庭、社区、市场营销与宣传、医疗、公共政策等领域提出18项具体措施,为政策的实施明确了方向、定好了步子,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1.3两国老年体育政策实施主体及过程的差异

从一定程度上讲,政策的实施过程比政策本身更加重要,预期效果达成与否关键在于政策的实施。

实施主体方面,通常来讲老年体育活动的组织应当是以体育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主。然而,我国老年体育政策、规划的制定及实施主体通常是政府部门,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由于政府掌握绝大部分资源,因此,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只能更多地依附政府,从根本上导致了政府部门缺乏与社会组织及社区等方面的沟通与协调,不利于后期具体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老年体育社团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容易导致政策具体执行组织的缺位,这也是制约我国老年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即使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也没有明确提出工作实施的具体分工,缺乏工作职责的划定,容易导致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主体的权责不清和相互推诿现象。

相比而言,美国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主要是体育社团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美国的社会制度及其基本政策决定了美国老年体育政策及其实施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体育体制的分权及社会主导特征。它们主要以各级社会组织、协会、团体以及各类公共体育组织为主,政府部门主要是以指导和协调为主。《健康公民2020》是由联邦政府与全国性组织共同制定,《国家计划:促进50岁以上成年人身体活动》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老龄研究所等6个组织共同,这些组织既有政府组织又有非政府组织。《国家计划:促进50岁以上成年人身体活动》中执行对策的具体负责(牵头)部门,除生命活力规划办公室、总统健康与体育委员会、国家疾病防控中心3个部门为政府组织外,其他实施主体均为社会团体、协会或公立大学。其中,国家疾病防控中心、总统健康与体育委员会、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全国老龄委员会、美国运动医学学会5部门共同监督计划的实施工作。

在美国,由于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起步较早,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各机构负有明确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协调各方力量开展工作,不同于我国以体育系统为主的单一工作模式。美国老年体育及相关政策的协调机制较为完善,对于政策、规划实施的步骤和进程具体可行,体现出指导性强和分工明确的特点,有利于工作的具体实施和顺利开展。如《健康公民2020》中各服务部门分工明确,并列出具体的行动步骤,设计出完整的时间规划和最后完成期限,同时制定和落实合作伙伴的工作计划、工作点和管理程序,从而确保每个程序的顺利完成。另外,还开发了专门的传播计划;《国家计划:促进50岁以上成年人身体活动》中,专门列出6条将策略转化为行动的建议,包括组织间的协调、具体的时间规划、具体的行动规划、人力物力的合理安排、良好的沟通渠道、详实的评估标准,这些在客观上都保证了政策、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

2对我国老年体育政策的启示

2.1加快老年体育活动指南研制,实现宏观与微观的有效结合

在我国,国务院和国家体育总局历年颁布的老年体育政策、规划只能作为一种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整个老年体育事业的战略性规划,而不是专门针对老年体育的具体计划。国家在宏观指导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应该通过制定、组织、实施切实有效的老年体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宏观与微观的有效融合,通过老年体育政策宏观战略的微观落实助力老年体育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快老年人身体活动指南的研制迫在眉睫。通过开发并细分不同群体的老年人体育活动项目、方法及标准,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有效推动老年人体育由经验型健身向科学型健身的转变。在美国,除ACSM(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以外,CDC(美国国家疾病防控中心)、AHA(美国心脏协会)等部门及组织都制定了针对不同人群的身体活动指南,其中详细说明了活动指南制定的背景、原则、具体项目和方法以及相应标准和注意事项等,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价值。

2.2多部门、跨领域共同参与

老年体育问题并不是一种单一的体育问题,它往往与其他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老年体育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人手。美国老年体育政策自制定之初,就由多个领域的部门及专家共同制定,跨部门、跨领域是美国体育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式,如《国家计划:促进50岁以上成年人身体活动》就是由健康、公共政策、市场营销、医疗卫生、社区组织等相关的46部门共同推进。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壁垒,缺乏相互合作的机制与及时沟通的平台,使我国体育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制定老年体育政策存在很大难度。因此,我国体育主管部门在今后制定老年体育政策时,要谋求与其他相关部门,如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文化部、宣传部以及全国老龄委员会等部门的协作,从而实现共同制定,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与权限,才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获得各部门、各领域的共同支持,通过建立纵、横向部门间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政策、规划的实施反馈,有助于实现老年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m发展。

2.3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双轮驱动”

进入到20世纪以后,美国体育逐步进人成熟发展期,又称为社会主导型体育发展期。这一时期的体育组织逐渐发展起来,体育市场也趋于完善,形成了国家调控与社会主导相结合的发展局面,使美国逐步变为体育强国。其中,通过积极吸纳社会组织力量以丰富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促进了老年体育的快速发展。比如,《国家计划:促进50岁以上成年人身体活动》的具体实施主体大部分为社会组织、协会或公立大学,基层社区组织也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工作。但由于两国国情不同,我国体育非政府组织在数量、质量以及地位方面远不及美国,同时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力量尚不能承受我国老年体育发展的重担。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表明我国体育发展的社会大背景,即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未来发展机制的轴心。在此背景下,就我国老年体育的发展角度看,各级老年人体育组织、社会团体未来将会成为中国老年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因此,当前我国发展老年体育的当务之急是激活老年体育发展的利益相关者,给予社会力量以足够的扶持与帮助,拓宽社会力量发展的空间;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提升社会力量发展老年体育的主动性,通过吸纳社会资源以弥补老年体育事业发展中国家缺位的遗憾,确立老年体育发展的“双轮驱动”模式。

2.4完善老年体育政策体系,保证老年体育政策、规划的连续性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3

温馨之家

——洪山殿镇柞子村计生协开展“两为两争”活动纪实

近年来,洪山殿镇柞子村计生协坚持以人为本,因村制宜,积极投身“两为两争”活动,在村级计划生育和各项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大村民从心底里把计生协会员当作生产上的好参谋,生活上的贴心人,把计生协会当作育龄群众温馨的家。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工作网络,带头落实计划生育

柞子村座落于洪山殿镇东北角,2004年末总人口561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14人。村计生协共有8个会员小组,55名会员。2002年,协会推选原双峰县造纸厂原党支部书记,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李嘉鸿同志担任专职副会长,增选了常务理事,配齐了会员小组长,并聘请了名誉会长和秘书长,建立健全了会员联系户制度,计生协工作从此焕然一新。

几年来,村计生协要求会员把计划生育当作自己的事,自觉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南山组会员康育阳、刘海红夫妇于2004年7月21日生下第二胎女孩后,公公婆婆希望他们再生一个男孩“接后”,刘海红邀请会员小组长钟美意共同做其婆婆的工作,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使其思想逐渐转化。9月20日,刘海红到镇计生服务站落实女扎手术时,公公在家里承担一切家务,婆婆主动去照顾媳妇,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曹裕组会员李军文与吴玉拾是再婚夫妇,李军文与前夫已生育一个小孩,吴玉拾为土家族人,2003年结婚到女方落户,婚后于2004年6月又生育一个小孩,按规定必须落实女扎手术。但吴玉拾不同意,说他是少数民族的,可以再生一胎,还说如果不行就要把户口迁走。针对这一情况,李军文及时向会员小组长龙桂英反映,龙桂英和曹家组会员小组长康文莲一道,发动两个小组的会员,向吴玉拾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一条一条讲解《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终于把小吴的思想工作做通,李军文放下了包袱,愉快地落实了结扎手术。长湾组会员康春如、龙华成夫妇,于2003年领取了二孩生育证,但至今没有取环,主动把再生育间隔推迟。

二、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婚育新风

村计生协在要求会员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积极向全体村民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尚,全村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长湾组李桂英长年生病,其儿媳、计生协会员钟红花多处打听名医良方,为婆婆买药治病。婆婆在床上躺了一年多,她就每天帮婆婆擦洗、翻身、熬药、喂饭,精心护理。婆婆终于不治身故,在临终时还不停地叫着:“红花,好媳妇”,在柞子村传为美谈。像这样关心公婆,爱护幼小,和睦邻里的好事迹,在柞子村是数不胜数。如果有人对老人不孝敬,协会会员都会以恳切的批评,帮助教育其改正。

南山组育龄妇女朱美飞的丈夫在外突然病故,留下朱美飞母女俩相依为命,为了照顾好嫂子和侄女,小叔子洪剑霞毅然承担重担,决定与朱美飞重新组建一个家庭。当时来自家庭的压力很大,认为小叔子娶嫂子不合伦常。村计生协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上门做工作,向洪父洪母宣传《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宣讲婚姻自由,家长只能参考,不能干涉,让洪剑霞,朱美飞如愿在2003年10月办理了结婚登记。婚后,小俩口相敬如宾,尊老爱幼,日子过得很美满。当朱美飞2004年怀孕第二胎时,婆婆要她去做个B超,或请人打打脉,总想让媳妇生个男孩,但这些要求都被儿子和儿媳婉然拒绝了,他们多次和老人讲,男孩女孩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使老人逐渐明白了生男生女一样好的道理。2005年1月,朱美飞在医院分娩时,产下一个女婴后同时落实了女扎手术。

三、发挥服务职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生活水平,2003年,村计生协和村委会共同研究,决定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积极投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计生协名誉会长康求凡,会员曾建华,李月明为首,以股份制的形式,承包了白毛,克木两个组的部分旱田,开发了湘中花卉苗木基地,吸纳资金100多万元,发展了香樟、桂花、杜英、红志木、罗汉松等名贵花木20余个品种,共60多万株。专家测算,经过两年的发展,苗木基地价值已达300多万元,收入利润十分可观。据统计,共有15名会员在花卉苗木基地入股。

南山组村民朱国平一家四口人,第一个小孩今年16岁,身高不到一米,第二个小孩身体也不好,丈夫康寿明又连续几年打工没赚到钱。到2002年底,家庭已是负债累累,光是欠粮食就达1000多斤,成为柞子村有名的贫困户。根据这一情况,协会秘书长吴永芳自告奋勇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她以思想教育为主动员其自力更生,又切合实际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吴永芳的帮助下,2003年,康寿明去到康希贤公司(全国有名的建筑工程公司)打工,朱国平则在家承包了几个外出户的近3亩水田,同时还到协会的花卉苗木基地做些零时工,其家庭也被申报为农村低保户。这一年,他们共收获粮食4000多斤,将所欠粮食全部还清,到2004年底所欠债务也基本还清,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光明大道。村里的五保老人龙冬三因多年的风湿性关节炎,走路很困难,生活也不方便,协会会员就分担责任,饮水用水分包到人,蔬菜及生活所需资金均由协会成员自发资助。到2003年春,老人患病上床需要专人护理,协会又安排人员把他送往女儿家。在其患病期间,协会会长龙世农,专职副会长李嘉鸿,会员洪卓鸿等多次慰问并送去医药费、生活费。在计生协的帮助下,全村10多个计生困难户相继脱贫致了富,30多个困难家庭找到了效益可观的劳务活。

四、落实优待政策,积极参与村民自治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计划;美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

0 前言

美国本科生科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创设“本科研究机会计划” (UROP)以资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1]。之后,美国本科生科研活动开始步入迅速发展时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的历史较短,1996年清华大学设立“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设立“本科生研究计划”(PRP),2007年教育部发文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习和借鉴美国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1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的特点

1.1 整个社会参与的网络化支持模式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基于整个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美国高校与社区、企业建立了密切相关的来往,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提前挖掘学生潜力。

1.1.1 服务学习计划

服务学习是一种把社区服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通过服务社会,大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以服务他人,从而达到服务社会与促进学业的双重功效。早在1985年,肯尼迪总统在斯坦福大学设立的的HASS中心长期致力公共和社区服务,为学生提供了连接学术和服务生活的纽带。不仅如此,美国全国服务学习中心(NSLC)支持高等教育服务的社区学习,紧密联系学校和社区。

1.1.2 本科生实践机会方案

麻省理工的本科生实践机会方案(UPOP)被誉为“职业生涯的加速器”,旨在让学生们成为政府机构以及非赢利机构中的领导者,学生通过UPOP接受工作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行业专业人士指导,在工程规范、团队决策、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将创新教育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1.1.3 新生暑假实习计划

为了帮助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找到实习机会,麻省理工学院会在每年的夏季学期为学生安排实习计划[2]。实习岗位涵盖政府、金融机构、计算机公司、航空公司等领域。

1.2 优越性高的科研机会

美国大学以及相关的社会机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科研机会,这些大学不仅在资金方面慷慨解囊,而且科研规划方面每个细节都考虑得周全细致。

1.2.1 广泛的交流平台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非常重视学生团队的相互沟通,本科生科研理事会(CUR)和全国本科生科研大会(NCUR)均为全国性组织,通过发行科研杂志刊物、举行科学研讨会等方式鼓励、促进本科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1.2.2 差异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高校根据各自的特色,非研究型和研究型大学分别采取适应性模式研讨课及学术性转换模式研讨课的方式针对性培养创新人才[3]。适应性模式研讨课主要针对一、二年级的大学新生,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大学教育的模式及生活环境。学术性转换模式的研讨课主要围绕大项目展开,故其针对的对象大多为高年级学生,这些大项目的内容多为生活或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则通过采取团队合作、动手实践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2.3 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

质量评估在美国大学日趋完备的创新计划管理模式的改进中起到重要作用。UROP评估机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项目质量评估、效能评估、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评估[4]。项目质量评估通过师生两方各自从不同的切入角度,全面总结来不断地优化提高项目本身的质量。效能评估对比申请项目最终通过与未通过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等数据,以及参与项目前后的学生主观认为其技能水平与科研效能的提高程度进行评估。而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评估历时长、普及到的人口多,采取初步与跟踪调查结合,并分别普查文、理毕业生的评估形式。

2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管理的启示

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八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创新计划执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项目申报规范性、学生参与度、资助力度、学分认定等多个方面达到与美国高校一致,形成了一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但美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计划中的一些举措仍值得我们学习。

2.1 拓宽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资金来源

相较于主要来自教育界(如教育部、市教委、学校等)拨款以发展大学生创新计划的我国高校,美国高校创新项目的经费来源则多样化,是全社会参与大学生创新培养的体现。无论是美国企业、公司,或是社区,美国高校都建立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来往,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提前挖掘学生全方位的潜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

2.2 探索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人才培养手段

我国大学生创新计划的重点大部分落在实验、调查上;而美国高校创新计划人才培养手段丰富,而且其形式因项目而异。此外,美国高校的创新计划人才培养手段具有“与个人发展结合”、“与社会结合”、“与职业结合”的三大特点,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某个或多个领域、培养创新思维、锻炼科研意志,而且强调创新计划与创业项目、职业发展相结合,益于培养学生科研方面以外的优良品质,加强学生的社会性。我国在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导致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职业教育处于割裂状态,亟需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手段,整合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职业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

2.3 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人才培养评估机制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已有一套详尽、完备的评估体系用以评估项目的综合水平,这套评估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指出项目运行优缺点,使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不断优化其创新计划管理模式。我国高校由于创新计划执行时间不长,质量评估反馈系统不够完善,亟需一套详尽、完善的大学生创新计划人才培养评估机制,从而更好的实现质量循环控制和项目实施预判。

【参考文献】

[1]巴素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教学及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04(3):108-110.

[2]赵明刚.美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评析[J].教育评论,2011(1):156-157.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5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近些年来美国教育政策考虑的重点问题,为了提高美国教育质量,美国政府和各专业教育团体,在制定了学生应当达到的更高的学业标准和教师应当达到的教学标准方面花费了巨大的心力。

1.学业新标准

对美国这样一个具有地方分权传统的国家而言,要提高教育质量首要的就是要为美国学生制定新的学业标准,为此,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全力投入到制定学生学业的新标准中。目前已经有49个州制定或正在制定州的学业标准,有46个州建立了或正在建立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标准的评估体系,并把对新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与奖惩手段结合在一起,使学校和学区、学生和教师都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态势下。尽管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新的评估制度已经引起了教师的重视,凸现标准所确认的教学内容,为教师应当教什么提供了规范,对实际课堂教学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2.制定教学专业标准

在为学生建立学业标准的同时,美国也建立了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教师专业标准。目前已有1/3的州成立了相对独立的专业化标准委员会,负责研究和制定专业化的教学标准。之所以要成立独立的专业化标准委员会,其用意在于使专业化的教学标准的制定,尽可能摆脱政治角逐和政策流变的不利影响而更具有专业性。美国一些重要的全国性的专业团体或组织,在教学专业化标准的制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美国教师教育计划的重要鉴定机构———“全美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NCATE)和新近成立的“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TEAC)都着力于制定新的更高水平的或“更为适切”的教学专业化标准。美国不少州正寻求让本州的教师培养机构接受上述两机构的教师资格认证。到90年代末,全美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已开发出了21种教师资格标准,并组织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考试,颁发教师资格证书。该委员会正在逐步建立全国性的中小幼各科目一般教师的资格标准和考试体系,以形成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制度。目前约2000多名教师通过考试获得该委员会颁发的资格证书。全美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的新标准已经在2000年获得了正式通过,2001年秋正式生效。此外,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价与支持联合体”(INTASC)和“全美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CATE)也积极参与了有关教师新标准的制定,前者主要针对新教师,[3]后者主要针对“优秀教师”。[4]

3.教师教育改革

美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出现了“业绩为本”(performance-based)的重要转折,将改革的重点更多地放在教师教育的“成果”(教学能力的显示)方面,而不是“输入”(诸如教师学习者所需学习的课程的数量等一类)方面。目前至少已有24个州制定了鼓励教师教育机构进行朝这一方向变革的政策。“业绩为本”要求教师教育机构提供教师候选人教学能力的业绩证明,如在各级教师教育鉴定和评估考试中的成绩等。美国的“全国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的新标准与教学专业化运动发展的这一取向和各门学科领域内各专业鉴定机构的工作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从以往的注重“输入”的评估转向对“成果”的衡量。对教师教育改革的这一趋势,有论者指出,这是运用定量的方法衡量学术成果以向消费者保证教育质量的结果。[5]有些州明确规定如果教师教育机构不能培养出一定比例的合适教师,其相应的教师教育计划就要被废止。在这一背景下,相当数量的学院和大学都对自己的教育计划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将学制延长为5年,加强教学实习,参与专业化发展学校等等,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专业学科的学习。

4.教师证书和文凭制度

各州的决策者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教师教育计划在培养适应课堂教学的教师方面缺乏效力;州所颁发的教师证书难以有效地反映教师应当具备的广泛能力;教师的持续的专业化发展与增进课堂实践还处于分离状态。不少州已经开始通过调整教师证书和文凭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改变发放证书的条件成为各州增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杆杠,多层级的教师证书制度被认为能够体现教师能力历时性的成长过程而日益流行。一些州,如康狄涅克州就将新的教师证书的颁发作为确保教师达到一系列新制定的专业化标准的手段,已经有20多个州采纳了“州际新教师评价与支持联合体”所制定的标准,以帮助初任教师提高能力水平。

5.教师招聘工作

教师短缺是美国教育今后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美国有近1/4的教师即将退休,而适龄入学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西部各州),同时,各州目前正在实施的缩小班级规模的新政策也需要雇用更多的教师。据美国教育部预测,在未来的十年中,美国公立学校将需要增加220万名新教师,这种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教师需求对提高教学标准背景下的教师招聘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6]随着教师短缺问题的日益凸现,各州开始采用各种途径来招募新教师,千方百计吸引优秀教师从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扩大教师来源渠道,如建立替代性证书计划,吸引在职的其他专业领域的人员来教育领域从教。其它的措施包括:为教师教育学习者提供奖学金;为教师提供助手以支持处于职业生涯中段的教师成为高级教师许可证的认证教师(credentialedteacher);让已退休的教师从事部分时间制的工作并保留各种福利待遇;增加教师工资以使教师职业比其它相关职业更具有吸引力;激发中学生当教师的兴趣等等。同时,着手制订使教师的跨州流动更为方便的互惠性协定,实现州际之间文凭的相互认可,目前已经有33个州正与“州际新教师评价与支持联合体”一起制定“业绩为本的许可证标准”,州际之间的教师流动将更加通畅。

6.师资的吸引和存留

吸引聪明、有能力的人进入教学专业并留住他们,被看成是学校达到新的学生学业标准的重要条件,于是,美国各州纷纷采取措施,录用高素质的教师(qualityteacher),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是吸引和留用有能力的教师的重要举措。美国教师的工资收入普遍低于具有同等学历的其他专业人员,这是师资流失和低素质的主要因素。1997年美国教师的平均年薪只有38,439美元,新任教师的平均工资比市场的预期值要低7,500美元,比计算机专业要低15,000美元。鉴于目前的教师工资水准不足以吸引和留用高水平的教师,美国已有23个州在全州范围内实行了某种形式的教师工资改革,各学区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康狄涅格州在1996到1997年度将教师的平均工资增加到了51181美元。自此,该州的师资短缺问题已经全部解决。还有一些州和学区将增加工资与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估结合起来,如“全美专业化教学标准委员会”证书获得者可以得到更高的工资。除提高工资外,另一个吸引教师的措施就是提供奖金和奖励,有的州为教师到难以招聘到人的地区任教提供奖励金,有些州对业绩优秀的学校进行奖励,或对掌握了新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提供奖励(如对获得“全美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高级证书者予以奖励)。各州一方面大力聘用和留任高素质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大了解雇不合格教师的力度。许多州都在重新检讨教师的任期制度并考虑加以改革,有的主张取消教师的任期制,有的要求延长教师的试用期,俄罗冈州已经取消了教师任期制度,只与教师签订两年的合同,这些做法也引起了不少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新的解雇制度很可能在解雇不合格教师的同时也导致好教师被解雇,而且任期制度的取消也不利于对教师的雇佣。

7.建立新的教师评估体系

确保有能力的教师进入教学领域要通过考试对教师候选人进行评估,最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对教师教育学习者在录取前和获得证书前进行严格的考试。上述评估所涉及的内容通常是基本技能和学科知识方面,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最低限度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这种评估的优点,但也有不少研究者指出上述评估中的成绩并非潜在的成功教学的明确指标。目前,越来越多的州正在建立新的教师评估体系,同时也面临着教师评估中许多的复杂问题,如教师评估的作用、信度、效度、技术质量等的挑战。有的州主张用“成本-效益”法;有些州正在试用档案袋和其它业绩为本的评估系统;有的州建议采用“同伴评议计划”,由教师对其同事的专业业绩进行评估;有的甚至用颇受置疑的“未来业绩预测”法对教师的课堂实践进行评估。当然,也有不少州仍在继续沿用“输入”法,诸如是否修了某门课程、是否满足了专业化发展的时间要求、是否完成了入职教育等,而且有关学习的内容和时间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在同一个州的不同学区也不尽一致。[7]

二、加强教师的职前和初任阶段的培养工作

在职前和初任教师的培养方面,美国各州所做的工作包括:开发与绩效体系相关的新的教师培养标准,设计取代教师证书的其它路径,改进教师初任计划等等。

1.加强对教师培养计划的指导

由于传统和文化上的原因,美国的各州立法机构一般不会对教师教育计划进行直接的立法干预,州政府对教师教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变革教师资格证和许可证的标准来进行。从各州在这方面已经和正在采取的措施看,普遍做法是鼓励教师教育机构更多地关注“成果”方面而不是“输入”方面。有些州正考虑运用证书发放机制来促进教师教育机构培养出更多的合格教师,如得克萨斯州规定,如果某一教师教育机构有70%的毕业生不能通过州的教师许可证书考试,该机构的教师教育计划就要被暂缓鉴定。纽约州也实施了类似的政策。与这一政策相呼应,许多学院和大学也对自己的教师培养计划进行了改革,增加了第五学年,突出了学科知识的准备,延长了实习期,与基础教育领域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2.加强对教师培养计划的鉴定

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建立了某种形式的教师教育机构鉴定机制,鉴定的工作通常是立足于像“全美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全美教师教育和证书州负责人协会”(NASDTEC)等一类机构所制定的标准基础上。目前美国已有45个州与“全美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建立合作关系,有15个州已经把“全美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当成了州的政策决策的基础。1998年“高等教育法”颁布后,美国对教师培养计划的鉴定工作开始被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按照这一法规的要求,凡是接受联邦补助金的设有教师教育专业的院校每年都必须向联邦政府提供有关教师培养质量报告卡,该卡的内容包括教师资格和证书考试通过率、教师教育专业是否获得同意或认定、学科知识和教育实习情况等。家长也能参加到对教师资格的评定中来。

3.实施“替代性教师教育证书计划”

由于教师短缺,各州在满足教师职位需求方面捉襟见肘,为拓展教师的来源渠道,各州十分注重“替代性路径”或“替代性证书”计划的实施。“替代性教师教育证书”中的“替代”(alternatives)一词,是相对于传统教师教育证书而言的,主要是指对传统的4或5年制的本科教师教育计划的替代。“替代性教师教育证书”主要是面向那些没有在传统的教师教育学院接受过训练而意欲成为教师的人士,对他们进行一种以现场培训为主的替代性训练,让具有大学文凭而没有获得教师证书但愿意从教的人进入教学领域。[8]“替代性教师教育证书计划”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当时学区对教师的任用和师范学校的创建过程中,雇主单位通常是采用自己的标准来雇用教师的。美国最早的由州实施的“替代性教师教育证书计划”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现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1983年,美国只有8个州实施了替代性教师证书计划,到1999年,实施这一计划的州已达40多个,有25个州表示这种计划的实施在最近的5年里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势头;在1983到1999年间通过州和学区一级的替代性计划而被认可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人数达到了125,000人;在后学士学位的教师培养方面,据美国“教育信息中心的调查”,有三分之二的美国大学表示具有至少一种类型的后学士水平的教师培养计划。1998年,接受完教师教育的人中,有十分之三的人达到了后学士水平。[9]

4.实施一系列的教师初任计划

教师任教的最初几年是教师职业生涯过程中最困难的阶段。初任教师,即便是那些受过很好教育的初任教师,如果在这一阶段得不到行政和学校方面的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也极容易产生挫折感而萌发离岗之意。在美国,从教的最初5年中,教师的流失率高达30%-50%。这一数据说明,在美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发达、人员流动频繁的国家,对初任教师的支持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出于这种认识,美国加强了向初任教师提供支持和指导工作。已有29个州推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初始教师支持和指导政策;在全美范围内,已有一半以上的初任教师参加了某种形式的初任教师计划。不过,这些政策在实施的质量上、资金的支持度上以及合适程度上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对初任教师应该提供怎样的支持才最有效本身也是存有争论的问题。当然,也有效果很好的计划,如,加利福尼亚州的“初任教师支持和评估(BeginningTeachersSupportandAssessment)”计划,就有效地将初任教师5年内的流失率从37%降到了9%。

三、激励和支持教师的持续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职前和初任教师教育进行重大改革的基础上,美国近年来在激励和支持教师的持续专业化发展方面形成了新的改革思路,采取了各种改革措施。

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在美国的传统上常被看成是地方学区的事情,在质量和速度要求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尽管美国几乎所有的公立学校的教师每年都会参与到某种形式的专业化发展活动中去,但很少有教师能够获得有意义和具有联系性的专业化学习经验,如1993到1994年,美国只有30%的教师参加了专门领域深度学习的专业化发展;15%的教师接受这种训练的时间达到或超过9小时;[10]学区组织的在职培训经常停留在形式化的训练上,是一次性的,且时间较短,准确地说,是属于那种研究所揭示的无效的专业化发展的学习。而且,相当一部分州的教师教育政策也多多少少忽略了这两个关键的因素,在更新许可证的要求上,只是简单地对学习时间作出规定,而很少对各种活动的价值类型,即活动的性质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适切性进行分辨。一些提供的指导较少、资金缺乏的学区,更倾向于依赖一次性的在职教育或组成教学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活动,而不愿意采用研究显示更为有效的密集和持续的专业化发展方式。有些州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正试图减少各学区的专业化发展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不平衡,鼓励在专业化发展和标准为本的实践挑战间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州正在为教师的持续专业化发展提供资源和进行某种形式的规范。资源上的支持,主要集中在某一年段的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如小学低年级的阅读,中学的数学等等。另外,州还为地方的专业化发展指定特定的主题,鼓励地方形成综合性的专业发展计划,支持教师网络和其它支撑性结构形成,最大限度地保证专业化发展所需的时间等等。应当说,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教师的持续专业化发展的支持与近些年来有关教师教育研究的结果及由此带来的观念转变存在很大的关联。研究显示,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的质量和时间对促进教学和提高学生的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证据表明,有效的专业化发展通常是与教师在课堂中正在发生的教学直接相关的,也是与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学科内容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的教师持续专业化发展的组织工作也正朝这一方向迈进。

2.学区一级的专业化发展计划

考虑到学区一级的专业化发展计划质量较低,许多州都试图对学区一级组织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进行改造,并为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提供指导和更多的财政支持。许多州都建立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学习的遍布全州的组织机构,如密苏里州就建立了9个地方一级的“专业化发展中心”(Profes-sionalDevelopmentCenters),要求每个学区要拿出全部预算的1%来支持校本专业化发展(school-basedprofessionaldevelopment);佛蒙特州尝试进行新的形式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将州制定的学业标准与训练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档案袋评估结合起来。在实施支持更为有效的专业化发展政策的同时,许多州都对学区组织的专业化发展活动设定了特定的目标,尽管学区还有较大的自,但在学区一级的有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组织工作方面,州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6

半年来,工会在学校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努力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回顾半年工作,工会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1、“三八”节期间,组织女教职工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开扩了广大女教职工的眼界,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2、组织了“三八”节庆祝活动。组织广大女教职工开展了一次庆“三八”歌咏比赛,活动中,广大女教职工踊跃报名参加,用自己优美地歌喉,赞美祖国,赞美人生,赞美这男女平等的新时代。通过活动,培养了女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她们积极投身工作,勇挑重担,不怕因难的积极性。

3、组织了女教职工查体。通过给女教职工查体,体现出学校领导对女教职工的关心和爱护。检查中,也查出了一些平时不注意的妇科疾病,促使她们得到了及时的医治。

4、为迎接省级计划生育工作大检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对学校计划生育工作所分管的人员全部进行了一次普查。这了做好这次准备工作,许多教职工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深入乡村、农户,询问有关情况,认真搞好调查。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好,我校的计划生育工作受到上级的好评。

5、针对学校搞的调研活动,工会积极行动,督促学校各部门对调研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尽快解决。在这项工作中,工会发挥了自身的监督职能,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健康发展。

6、为做好学校计划生育工作,在微机上建立了学校计划生育档案。随着信息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学校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及时组织人员,把计划生育档案输入微机,使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微机管理,实现信息化。

7、组织全体教工代表,民主选举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工会充分发挥自身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在这次市级以上优秀教师评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召开全体教工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了我校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由于做法公开,形式民主,评选结果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可,充分表现出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信任。

8、制定并出台了《__市计划生育管理规定》。

9、对学校商店、网套厂等企业的育龄妇女进行了一次普查。使学校对她们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计划生活工作的开展。

10、召开了住校退休教职工座谈会。会上,学校主要领导向他们通报了近几年学校的发展情况。广大老教职工深受鼓舞,纷纷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体现出他们关心学校发展的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心系学校,发挥余热的精神值得学校的每位教职工学习。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7

一、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背景

1. 政治背景:政府重振教育的需要

由于美国宪法和国家传统,教育一直是州政府的管辖领域,联邦政府的作用仅是“收集教育数据与事实,通报各州的教育状况与进展”[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里根总统入主白宫,反复声称“国家处于危机之中”,将美国教育的运行轨道引向“以标准化的课程与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联邦政府的影响力几乎发展到可以左右整个美国教育内容及运行机制的程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育改革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与教师水平密切相关,而教师水平则取决于教师教育质量,这最终要追溯到教师教育的问题上。

2. 经济背景:经济危机引起的教育危机

2008年的美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由华尔街引起的那场金融风暴几乎席卷全球金融行业,对美国经济也造成莫大危机。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08年的经济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8%,经济紧缩下滑速度创26年之最[2]。诚如奥巴马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所言:众所周知,我们目前正陷入危机中……国家经济严重削弱,人们流离失所,公司大幅裁员,商店接连倒闭,健康保健耗资惊人,学校教育败绩频频……[3]

经济危机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各州和学区的教育经费出现巨大缺口,大批学校纷纷面临倒闭。许多州决定裁减教师人数以减少预算,成千上万的教师面临失业危险,严重地影响教师教育发展。由经济危机引发的教育危机不断冲击着美国教育的未来发展,使得奥巴马政府上任之初就面临着重振经济和发展教育的巨大挑战。

3. 教育背景:教师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与政治、经济和外交事务一样,美国教育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NCLB)之前一直推崇的“绩效问责制”大受争议,导致广大中小学教师陷入“为考试而教”(teach to test)的尴尬境地[4]。大量的优秀教师陆续离开学校,学生学业成绩表现不佳,高辍学率问题始终突出,使高校毕业生的比率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二、教师教育改革政策述评

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效率,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而且也对整个国家的教育起着重大作用。回顾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美国并不是从本届联邦政府才开始重视教师教育发展的。从20世纪 80 年代开始,美国就一直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拉开教育改革序幕,后续的《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明日的教师》《2000年标准》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等,都从不同程度反映出美国历届联邦政府对教师教育的重视。

奥巴马从竞选伊始就宣称,投资教育是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在教育蓝图中,他号召为所有孩子增加早期教育机会,提高教师质量,支持学校创新,以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奥巴马的教育蓝图不仅会让我们看到经济危机时代美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洞察到美国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的新动向。奥巴马政府继上任政府,陆续推出一系列的教师教育政策,反映其对教师教育改革的

理念。

1.《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教师》

2011年9月,美国教育部《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教师》[5]。这是美国联邦政府为未来10年教师教育改革所制定的一个专门的、综合型战略。该政策文本分为5个部分,其中关于教师教育改革问题的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教师补充政策;第二,教师准备政策;第三,教师在职发展与支持政策。

《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教师》政策文本是一项综合的教师教育改革计划,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获得高质量准备和必需支持,从而让每一位学生能够获得他们预期的有效教师。教育部准备与国会通力合作,与教师准备和发展领域的领导者合作,与所有分享这种愿景的人们合作,将改革计划深入实际生活中去[6]。

2.《转变教学》

2011年12月,美国教育学会(NEA)所属有效教师与教学委员会(CETT)《转变教学》报告书,对教学专业提出改革的愿景和建议[7],认为所有学生都需要高效能的教师,教学专业不能简单地修修补补,而应进行彻底性的变革。《转变教学》报告书提出教师发展体系策略,包括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创建国家教学标准和同行评教政策,甚至还提出终结传统的教师合同管理制度。它主张:“我们需要一种系统和合作的方法,来确保我们的教育体系能为所有的人提供有效的教学。”该报告成为美国教师教育、专业发展与评价改革的一项“新的行动议程”[8]。

3.“RESPECT”计划

2012年5月4日,美国教育部“RESPECT”计划政策讨论文本。“RESPECT” (Recognizing Educational Success, Professional Excellence and Collaborative Teaching),即“尊重计划”,意味着赞赏教育成功、专业卓越和合作教学[9]。

“RESPECT”计划主张从以下方面改革教师教育:第一,改革大学教育学院,使其更具选择性;第二,为教师创设更好的职业阶梯,如驻校教师、新手教师、专业教师、首席教师、教师领导、学校校长、学区岗位;第三,教师工资与绩效紧密联系,而不是简单依据工作年限或资格证书付薪;第四,对在挑战性学习环境中工作的教师予以补贴;第五,让教师职业的工资水平与其他职业更具可比性;第六,加强专业发展,并为教师提供合作机会;第七,要求为承担更大职责的教师提供更大的自;第八,建构多样化的教师评价体系,而不是仅仅根据考试分数评价;第九,改革教师聘任制度,保护优秀教师,提升问责制度[10]。“RESPECT”计划的目的是强化和振奋教师职业。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描述该计划的愿景是:“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联邦、各州和地方的教育政策改革,与校长、教师协同努力,重建他们的专业,提高教师的地位;我们最大的目标是使教学职业成为不仅是美国最重要的职业,而且是美国最受尊重的职业;我们必须变革整个社会的教师观,从昨天的工厂模式转向明天的专业模式,教师要被尊称为思想家、领导者和国家的

建筑师。”[11]

4.《教师准备改革法》

2012年9月20日,美国政府颁布《教师准备改革法》,该法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教育改革做出规定:第一,改进教师质量伙伴资助计划。法案要求保留高等教育机构、地方教育当局和薄弱学校之间合作伙伴计划的核心机制,要求新招聘教师、校长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薄弱学校至少工作3年。法案强调教师质量伙伴资助计划的经费重点投资与学士教师教育计划,建立教师驻校计划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计划。第二,强化教师准备计划问责制度。法案对各州和教师教育培养机构实行问责制度。对教师教育培养机构而言,要求通告教师教育计划候选人通过标准化考试分数情况,要求教师教育机构报告毕业生的产出信息。对州政府而言,要求对薄弱的教师教育计划予以识别、通告、援助和停招等,必须开发教师教育计划绩效水平标准,标准必须交由公众评议。第三,推进中小学教育法教师质量改革。法案要求各州落实中小学教育法关于教师质量改革拨款用途,如开发和实施教师绩效评价政策,以判断新任教师有效教学准备情况,对薄弱教师教育计划提供技术援助,开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质量和效能评价体系。第四,改革高等教育法教学资助方法。修订关于专科、本科和硕士学位学生进入教师职业资助拨款的限制,对各州认定的无效或危机的教师教育机构限制招生,对没有完成教师服务期的教师按照一定比例返还资

助款[12]。

该法案目的在于改革和强化教师准备计划的责任,支持教师教育合作伙伴的建构,从而满足教师和教育领导的需要,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13]。

三、从教师教育改革政策看美国教师队伍培养趋势

教师是教育创造与教育变革的内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质量决定教育质量。奥巴马曾指出,“我们知道,从我们的孩子步入课堂的那一刻起,决定他们学业成绩的唯一重要因素,既不是他们的肤色或原住地,也不是他们的父母是谁或是他们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他们的教师”[14]。然而,教师职业正为大量的问题所困扰。参差不齐的培训标准、低工资及艰苦的工作条件,导致教师流失率大幅提升,造成艰苦地区和薄弱学科的师资短缺。在下一个十年,随着200万新教师的入职,该是从根本上转变美国聘任、培训、留任与奖励教师方式的时候了。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奥巴马总统和副总统拜登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描绘出美好的

蓝图[15]。

1. 教师聘用

在教师聘用方面,设立新的教师服务奖学金,覆盖四年本科和两年研究生教师教育的全部费用,也为在职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可供选择的学习项目,但要求这些教师必须在急需教师的地区至少从教4年。从奥巴马政府实施的教师服务奖学金项目、总统教学伙伴项目以及定向投资政策等措施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对现阶段教师短缺情况的重视程度,其力求通过各项措施补充教师队伍。除此之外,奥巴马政府还强调,可以吸引一流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并为其成功做准备。因为高成就教师会让学生有更高水平的表现,提高学生的毕业率和升学率,所以吸引一流人才至关重要,不管他们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还是经验丰富的转行者,不管他们是通过传统路径还是非传统路径进入教育领域,政府都应为他们未来获得成功做准备,并对有理想的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指导、监督与

评价。

2. 教师培训和准备

在教师培训上,要求所有教育学院必须通过认证。奥巴马政府承诺将建立一套自愿参与的全国性绩效评价体系,以确保每位新教师都已接受培训,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进行有效教学。奥巴马政府还将设立教师实习计划,为那些急需教师的学校提供3万名准备充分的新教师。

《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中的“教师质量伙伴”项目是奥巴马政府为提高教师准备项目的质量而提出的[16]。“教师质量伙伴”项目规定,教师准备项目以相互竞争的方式来获得这项总额高达29亿美元的资助。该项目主要给两类教师准备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一是传统的教师准备项目;二是“教师驻校培养”项目[17]。“教师驻校培养”项目,被称为美国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模式和选择性模式的一些不足。“教师驻校培养”项目是近年来美国发展最好最快的教师培养方式。联邦政府已推出一项1.4 亿美元的教师培养投资项目,以鼓励“教师驻校培养”项目的开展与

推广。

3. 教师留任

教师留任政策是指奥巴马政府通过奖励教师、规划教师职业生涯体系、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改善教师地位和使教师职业更加专业化等方式,解决目前优秀教师大量流失的情况。关于教师留任问题,通过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的方式,给教师提供帮助。奥巴马政府还打算采用激励措施,让教师有计划地花时间合作,分享成功的实践经验。

4. 教师资格认定

20世纪80年代以前,审核学历材料是美国教师资格认证的主要方式。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的兴起和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的确立,认证手段逐渐趋于多元化。现在,认证手段不仅包括考试,也涵盖考查[18]。在教师资格认定上,实施教师分级资格认定制度,以提高教师质量。

蓝图是美好的,奥巴马政府在教师队伍培养上的努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加大教育投入是美国历任总统的风格,但当面对教育界的“马歇尔计划”―《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时,奥巴马政府坚定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为经济危机时代的教育改革史无前例地注入大量资金。在其教师教育改革政策中,虽然奥巴马政府“巧借救市”推出教育新政,但其目的不只是通过投资教育来创造就业机会,而是要成就一番重建美国学校、真正提高美国教育质量的改革伟业。

参考文献:

[1] Lawrence McAnderews. The Era of Education: The Presidents and The Schools, 1965―2001[M].Urban: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6:2.

[2]薛娜娜.美国奥巴马政府学前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何振海,宁海波.奥巴马政府教育改革述评―基于国情咨文教育主题的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1).

[4]Mendoza. Inside Today’s Classrooms: Teacher Voice on No Child Left Behind and The Education of Gifted Children [J].Report Review,2006,29(1).

[5][6]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ur Future,0ur Teachers:The Ohama Administration’s Plan for Teacher EducationReform and Improvement [R]. Washington , D.C. , 2011: 2.

[7]CETT. Transforming Teaching: Connecting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with Student Learning[R]. 2011: v.

[8][11][13]谌启标.新世纪美国教师教育改革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3(9).

[9]http://ed.gov/blog/2012/02/launching-project-respect/.2015-5-12.

[10]Obama Administration Seeks to Elevate Teaching Profession, Duncan to Launch RESPECT Project: Teacher-Led National Conversation [EB/OL]. http://ed.gov/news/ press-releases! Obama-administration-seeks-elevate-teaching-profession-duncan-launch-respect-pro, 2015-6-1.

[12]S. 3582: Educator Preparation Reform Act(112th Congress,20112012. Text as of Sep 20,2012) [EB/OL].http://govtrack.us/congress/bills/112/s3582/text.

[14]邓铭.美国教师印象[EB/OL].http:///DiscourseDetail.aspx?id=534.

[15][18]《教育周刊》编.范国睿主译.奥巴马的教育蓝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34、136.

[16]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EB/OL]. http:///wiki/American_Recovery_and_Reinvestment_Act_of_2009,2009-10-17.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8

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 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基本情况:

我校在体育和美术方面各一专职教师,多数美术和体育课程由兼职教师担任。在上期通过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得我校艺体工作上了一大台阶。首先,表现在去年在区运动会上获得两连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美术的综合水平有了一大提高。学生的自行锻炼和学习的行为习惯基本养成。在体育方面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了“两操一活动”的良好习惯,学生们的体育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在美术方面也基本杜绝了“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

二、 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工作目标:

1、 体育

以《小学生体育纲要》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的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一批有知识,又有强壮体魄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2、 美术

以大纲为准绳,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积极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绘画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启发学生们大胆动手和动脑的想象、创造能力。培养有一定审美水准和造型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 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具体措施:

     1、体育

① 严格按常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保证学生每天运动量。

② 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节课,做到训练目的明确,过程安排恰当,并积极参加“三课”活动。

③ 坚持不断开展两操活动,不断改进评比办法。

④ 为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在十二月中旬举办校冬季运动会。

⑤ 继续做好体育达标工作和体育档案整理工作。

⑥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生活中,体育技能技巧。

2、 美术

① 严格遵守校纪校规,按大纲要求上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

② 精心组织每一节课,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并积极参加“三课”活动,认真练习基本功。

③ 坚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区级、市级美术比赛。

④ 积极开展课外美术活动。

⑤ 认真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9

一、扩大与改革开端计划(HeadStart)

开端计划能令全美国最为处境不利的儿童接受教育、医疗服务、获得保险以及接受预防免疫的综合计划,无论在或共和党执政的周期里,都会获得历任政府的支持,因为它“已成为美国政府兑现承诺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个承诺就是给极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免费的学前教育和综合性的服务以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10]。或者说,它是联邦政府对草根民众“美国梦”在教育的最初阶段得以维系的一种守护。因此,历届政府都把扩大开端计划的受益人群作为教育执政的一项重要事务。奥巴马政府也不例外,他已经通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为“开端计划”和“提前开端计划”提供了21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这使得该项计划又得以让额外的61000名5岁以下儿童获益[2]。同时,正是由于“开端计划”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每当政策制定者们考虑是否对其重新授权继续举办的时候,其目标、任务、效率等问题也就会成为争论的焦点。改革开端计划使其更加具有“效益”也就成为本届政府的一大考虑。奥巴马改革的聚焦点主要在于确保所有获得“开端计划”经费支持的机构都能够切实有效地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服务,这也就意味着联邦政府将取消一部分“未达标”机构的经费资格。一项被称为“开端计划的再次竞争”(HeadStartRecompetition)的政策也开始启用[11]。在2011年年底,开端计划办公室公布了132家不能达到开端计划评估标准的原开端计划机构名单,指明这些机构需要在下一年度与其他未被受权过的机构一起参与竞争。2012年5月,开端计划的提供者,健康和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又公布了在线经费争取平台,鼓励各地区的各类早期教育机构和原有开端计划机构一起参与“开端计划”、“提前开端计划”的经费竞争[12]。

二、联邦项目支持带动家长早期教育与保育的参与度

早在1928年,美国教育部长威廉•约翰•古柏(WilliamJohnCooper)就曾说:“我们不能再假设为人父母的知识技能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母亲的爱心必须加入育儿知识。”[10]奥巴马十分认同和理解家庭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认为“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备了足够的信息和支持系统来帮助他们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孩子成长的环境”[2]。为此,他在2010年为“早期亲子家庭访问计划”(Maternal,in-fantandearlychildhoodhomevisitingprogram)授权,在五年左右的周期内提供15亿美元的资金来扩展“基于实证的(evi-dence-based)”家庭访问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处于弱势的孕产妇及其5岁以下子女,通过护士、社会工作人员的持续家庭访问,提供医疗健康评估和服务、早期教育知识培训、家长技能指导等,以最终增进母婴健康,减少儿童虐待,增进儿童早期语言、认知、社会性发展和促进入学准备程度[13]。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的开端计划作为一项综合的教育服务项目,也为其服务人群提供很好的家庭支持,帮助家长成为孩子第一任合格的教师。开端计划的“父母、家庭和社区参与框架”(TheHeadStartParent,FamilyandCom-munityEngagementFramework)认为儿童的入学准备程度是教师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故而必须创造机会让家长获得培训,支持他们在自己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起引导作用[14]。可以说,奥巴马政府在其执政的第一个任期里一直致力于从扩大学前教育的普惠程度、强调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调动家长参与的内源性力量等三个方面来全面地推进美国学前教育朝着公平、普及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然而,现实似乎并没有给联邦政府在过去任期里所付出的努力太多自喜的机会。在近期公布的两项权威调查中,我们看到的仍是美国学前教育对政府及社会各界更大关注和努力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全美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仍不容乐观。尽管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推广“普及学前教育(UniversalPre-Kindergarten)”运动,重点在于开展和普及四岁“学前幼儿园”,奥巴马政府也一直呼吁让更多的五岁以下幼儿有获得优质学前教育的机会,但是根据世界经合组织公布的2012年度教育统计报告(OECDEducationataGlance2012)[15],截至2010年,全美4岁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全日制或半日制)为69%,而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家的平均值为79%,其中,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是83%。美国在该项比例中的表现仅仅位居所有38个参评国家中的第28位。同时,设立于罗格斯大学内的美国国家早期教育研究院最新的“2012年三四岁班学前幼儿园年鉴(TheStateofPreschool2012)”[16]也表明:从过去十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范围内的三四岁幼儿入读学前幼儿园的比率增幅正在变缓。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所希望看到的“质量提升”似乎也正面临危机。“2012年三四岁班学前幼儿园年鉴”指出:尽管联邦政府正在大力呼吁学期教育的经费投入,尽管有美国经济复苏与再投资计划在2010~2011年度提供的1.27亿美元,但由于2010~2011年度的总体经费裁剪和入园率的稍许上升,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该年度分摊到州办的三四岁学前幼儿园的生均经费比起前一年下降了145美元。在过去的十年里,三四岁学前幼儿园的生均经费竟整体下降了超过700美元。主持年鉴编写项目的史蒂夫•巴内特(SteveBar-nette)研究员表示:“由于经费的不足,一些州办学前幼儿园已经选择增加入园率而无暇顾及项目的质量本身。”“虽然举国范围内都在强调增加学前入园率和提高早期教育的质量,但是我们正在经历质量的危机。”[16]落实在实际的改革效益上,落实在每一个儿童个体身上的困境。这种困境也折射出奥巴马政府在未来学前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求索之路上面临的诸多挑战。

1.改革背后的权利博弈。无论从体制上还是观念上,美国人所秉持的传统向来都是教育是各州和地方政府管辖的问题,联邦政府不应该过多地介入,这就使得教育改革在落实上更多地依附于各个地方政府的实际政策与执行力。一方面,联邦政府通过制定法案,财政投入和各项奖惩计划鼓励或要求各州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但各州政府在实际的施政过程中仍有可能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改革思路选择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或甚而是“限制”学前教育的发展。譬如,在2010年,亚利桑那州就完全取消了其“早期教育专项拨款”(EarlyChildhoodBlockGrant),与另10个州一样,不再提供州办学前幼儿园的服务。问题就在于,这种取缔并不是因为这些州没有幼儿入读的需求[16]。另一方面,管理美国学前教育发展和运作的机构过于繁杂,不仅关涉到联邦政府和各地方政府,还涉及具体多个部门和利益群体的协调。就连“联邦政府自己提出的早期教育项目也居于不同的部门之中,以至于它们从未得到过很好的统一和协调[17]。“这确实是一个庞杂的系统”,美国著名的儿童高质量学前教育倡导者利比•多格特(LibbyDoggett)表示:“日托中心,开端计划,学前幼儿园———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经费来源,他们当初的设立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目的。现在,我们正在试图让他们统一到一个系统中。”[18]系统的庞杂往往导致资金将由不同的部门分配到不同的机构,又或导致受众的重叠,这样一来,如何协调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如何整合联邦各种学前教育项目是奥巴马学前政策实施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也因此,奥巴马政府设立了“早期学习政策协调董事会”(EarlyLearningInteragencyBoard)来为协调联邦政府各部门、各州和各地方政府共同来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努力。教育部也在2011年提出“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经费”后设立了专门的“早期学习办公室”(EarlyLearningOffice),负责监督经费的使用状况和协调教育部内部的各项学前教育政策运作。

2.教师待遇的问题仍牵制着学前教育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尽管奥巴马曾多次提及对教师投资就等同于对孩子投资,在第一轮竞选的过程中就表示要提高包括幼儿园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待遇。然而,现实依旧是,在改革的过程中,5岁班之前的早期教育教师所获得的待遇与普通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相去甚远。根据美国劳工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美国学前幼儿园的教师年薪中位数为25700美元,同年小学教师的年薪中位数为51660美元[19];2011年的统计数据变化也不大,学前幼儿园教师年薪中位数为26620美元,小学教师则为52840美元[20]。美国乔治城大学2009年对美国大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待遇所做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在所有参与调查的171种职业领域中,早期教育教师的薪酬位居倒数第二位,是全美各项职业中工资最低的行业之一[21]。史蒂夫•巴内(SteveBarnette)也证实:在很多州,学前教育师资的缺失是制约学前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很大影响因素。“早期教育机构面临师资缺乏的问题,他们雇佣不到教师是因为星巴克(咖啡连锁店)支付的工资更高。我们知道如何去教育幼儿并让他们为入学做好准备。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主要原因是我们并没有支付给教师足够高的报酬让他们去做这项工作”[18]。或许,诚如对早期教育经济投入颇有研究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提姆•巴提克(TimBartik)所言:“更高的薪酬也许并不能保证更好的早期教育教师质量,但更高的薪水是提高早期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的必要前提。”[22]

3.改革所催化的学习标准问题陷入两难处境。政策改革和资金投入必然催生人们对结果与产出的期待。故而我们可看到奥巴马政府在“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经费”中对“质量”和“评估”所做出的强调。伴随着“力争上游”计划所推动的全美K-12基础教育改革,“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TheCommonCoreStateStandards)的推行也在持续开展,该计划要求全美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从5岁班开始,都使用共同的教育标准,并最终为进入大学和就业做好准备[23]。同时,对于5岁以下的学前教育机构,奥巴马政府也表示应继续推行各州质量评定与改进标准(QualityRatingandIm-provementSystems),将幼儿园按质量标准评定级别。尽管这两项基于标准的变革受到了政策制定者和希望改革美国各州教育标准混乱情况的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但同时也收到了不少来自政策研究者和教育评论者的反对之声。首先,“共同标准”被认为是忽视各州教育实际状况的“一刀切”,也是联邦政府对各州教育自由的干预和剥夺[24];再则,无论是“共同标准”,还是QRIS质量评定与改进系统,他们对5岁以下儿童教育实践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都尚不清晰。例如,美国教育周报就撰文指出:“共同标准”的制定给4岁班的教育者们出了难题。由于共同标准对英语和数学的强调,教师们必须提前使孩子们为进入5岁班学习做好准备,也就因此必须对于原有的游戏和整合课程做出调整,更多地专注于“入学准备”,这令课程应当以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支持者们表示担心[25]。另一项在科罗拉多州进行的对QRIS评价系统的效度研究表明:早期教育机构的评级与儿童发展的结果之间并无显著性联系[26]。综上,在确保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实现公平、普及和高质量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识的今天,奥巴马政府在过去四年所做出的改革努力和其在新一轮执政中所持续追求的目标都无疑给各国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激励与参照。然而,宏大的改革篇章背后真正得以产生的教育实效,大量经费投入落实在个体身上所产生的切实变化,改革所牵涉的多方利益权衡,这些都必然成为联邦政府,也是所有渴望实现学前教育公平、普及和高质量发展的政府所必须要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作者:宋占美 夏竹筠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10

关键词:美国;“2061计划”;“科学世界观”;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86-03

1985年美国“2061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总部在华盛顿成立,随后一系列作为该“计划”内容的相关文本发表,其中最主要的是《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1989年,以下简称《面向》)、《科学素养的衡量基准》(1993年,以下简称《基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6年,以下简称《标准》)――一项面向全体美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了。

“2061计划”的主要特点:

一、 认识科学性质,养成科学世界观

1.首先指出了科学的性质包括,作为科学思维方法的“科学世界观”,并将逐步培养和建立这种世界观,使之成为公民科学素养的基础,作为普及科学和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

即:“世界是可被认识的”注1并且是有“规律”的;“科学理念是会变化的”注2并可能被“不断修正”注3;科学知识体系具有持久性和相互联系性,即:“连续性和稳定性如同变化一样都是科学的特征”注4;“科学知识永远敞开进步的大门,而且,人们绝不可以宣称知识已经至善至美”注5,“科学不能为所有问题提供完整答案”注6等等。

2. 指出了科学的性质不但包括科学的世界观,而且还包括诸如:观察、思考、实践(试验)和证明等探索方法以及为探索所必需的手段(工具)。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使教育、学习与实践、证明紧密联系,注重保护受教育者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求新、求知的探索精神。

即:“科学家们相信,运用智慧和借助扩展感官功能的仪器可以发现宇宙间各种特性的规律”注7。这些方法“体现了科学性质的基本方面”注8。

以上这些内容不论在《基准》还是《面向》里,都是放在第一章开宗明义表述的。由此可见,它对科普和科教是具有统领作用的。

重要的是这些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的,哲学体系的思想内容,在我国常常是在政治或哲学课程中通过灌输教育认知的。而“计划”,是以建议方式,提示教育者在科学及其它相关课程中,怎样让受教育者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试验)和求证等方法领悟其意,从而使受教育者养成一种思维方式的“能力”。

即:“许多人常常歪曲了科学的形象和科学的动作方式。他们将科学教育狭隘地局限于科学定律、概念和理论,致使青年人对科学产生神秘和枯燥感。因此,应该把科学作为一种认知方法,在课程中加以说明。”“单有哲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也不能形成对世界的科学理解。教育家面临的挑战是:要兼顾科学的方方面面,使它们彼此互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将重点放在使他们获取有关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经验上,并建立起对科学的热爱。随着学生的成长和解释复杂问题以及抽象现象能力的提高,各种抽象概念就会显露出来。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也适用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科学探索和科学事业。”“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幼儿―笔者注)融入科学并热爱科学。渐渐地产生科学世界观的意识。”注9

这里体现的是对科学世界观的养成,是一种“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方法,重点是放在获取“经验”(实践)上,关注的是保护和树立对科学的“热爱”(兴趣)。如此,从简单发现到形成经验,通过学习成长和解释复杂问题能力的提高,欲让学生知道和了解的抽象概念(如:关于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的性质)就会在学生的思维中显露出来。这时显露出来的已不是概念,而是一种“能力”。这是“计划”注重对“能力”和“意识”养成,所表现出来的魅力。

二、 “2061计划”具有系统性

“计划”内容广泛,从科学世界观到科学性质,从科学技术到数学的应用,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从宇宙空间到地球,从自然环境到人类生存环境,从生物到物质结构,从遗传到生命,从肌体到精神,以及农业、能源、信息、科学历史,几乎涉及到科学知识的各个领域。但我所粗识或我所关注的它的系统性,却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科学知识与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相结合。

“计划”指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养成一种思维方式,指导教育者如何引导受教育者,在探索科学知识中,理解科学概念和知识。并指明“哪些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所必需的。”注8

即:将“科学探索”及其方法引入科学性质,构成包含科学世界观、科学方法和科学体系相统一的科学本质;再将其纳入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作为学习科学的方法,以探索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引导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以至教育改革,将“科学探索”及其方法作为教育的着眼点,即:“科学探究是科学与科学学习的核心”。注10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适应在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教育要面对明天的社会和科技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已不可能在学校或经过一、二次教育获得一生中所需全部知识的状况。

2.教育目标与实施步骤相结合

即:“只说明这些目标对帮助学生实现目标远远不够。”“显然必须明确学生怎么才能真正学到我们希望他们学到的内容”注11。“计划”(包括《面向》、《基准》和《标准》),不是教科书,不是对科学概念的学习,而是一些对科学教育有着指导性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建议。

《面向》侧重于全体美国人主要是成人,提出了最基本科普知识和基本科学素养目标与实施方法;根据这一目标,《基准》对从幼儿到高中毕业各个年级学习,提出了合理的分阶段,循序渐进的阶段目标建议和实施方法;《标准》则是侧重于评估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这三个文本目标一致,相互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

3. “科学教育标准”与“有效”、“可靠”的评估体系相结合。

“计划”中的《标准》及其它配套的评估手段(措施),是一整套科学教育课程、内容、方法的评估标准。提出了严格的(分阶段的)科学教育标准和评估方法,它是“以典型的实践(教育实践―笔者)和研究为依据而制定出来的”,“不仅对所谓的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作出具体的构想,也为可使这种构想变成现实的科学教育提出具体的衡量基准”注12。

“计划”还专门设计和整合了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数据库。为达到该“计划”所构想的教育方式和标准,对参与数据库建立和整合分析的人员都进行过合理的数理和专业训练,“计划”有可能发挥巨大作用,也正是在于其所具有的系统性。

三、 “2061计划”具有社会参与的广泛基础

1. 制订该“计划”的是世界最大的综合性科学协会――“美国科学促进会”(成立于1848年)。

该会联合了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组织了近千名在科学、数学和技术等领域中著名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从事普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研究、论证和制订“计划”。(据说在第一阶段除“2061计划”作为总报告外,还有五个分报告,由五个专家小组分别写成的五大类学科的分报告,包括:《生物科学和保健科学》、《数学》、《自然科学・信息科学和工程学》、《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技术》,还搞了五个试点学区)。

组织了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专家库,分别征询“哪些是需要下一解并会应用的最重要的知识,亦即形成他们科学素养的基础”。仅《标准》就印发了40000份征求意见文本,大范围征求各方面意见。使“计划”从制订就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2.由于美国教育体制所决定,在“专家”具有相当“话语权”的美国,使“计划”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

美国教育体制是地方分权制和公私并举制。多种教育体制并存、各州差异明显,没有统一的教材,是当代美国教育的显著特色。但中、小学基础教育由地方控制管理(各州都有教育委员会),是一个普遍的状况。这种由地方控制和管理的教育体制,可以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际上对学校起直接领导作用的,是学区教育委员会和学校理事会。学区教育委员会负责教师和教材的推荐,并定期对教师和教学活动进行评估考核;负责校长的竞聘和校长工作的评估考核。然而,学区委员会的主管又是由学校理事会(一个学校或几个学校)招聘挑选出来,通过一系列专业委员会的面试和筛选确定,通常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担任。因此,美国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和课程设计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学区教育委员会和学校三级一体化的教育机构分层进行的注13。显然是一个专家团队管理的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对本身就是由专家团队制订的“计划”,有着普遍的认同感。同时,在美国教育体制下,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的参与也是一大特色(篇幅有限不再赘述),使对该“计划”所倡导的教育方式由教师认同扩展至学生及其家长,以至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可以这样说,该“计划”的力量正在此。

四、易于操作的工具性

“计划”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工具性。

这个“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61年使全体美国人,达到具有一定标准的“科学素养”的构想。但对这样一个抽象的目标,如何进行衡量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我国评估标准也许就是对受教育者掌握科学知识和概念进行考核了。但这样的考核评估,符合被评估者的真实“科学素养”吗?

“计划”的评估方法别开生面。它提出的标准,首要的是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是在理解了科学知识及概念基础上建立起的,被《标准》称之为的“科学素养”。而评估方式一方面指向被评估者的“能力”,另一方面指向了教育过程,指向了教育活动中的方式、方法。

如同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企业、行政和社会管理中引进的“系统论”和“目标管理”。如果考核针对目标结果,那么很多考核可能无法进行。而对向目标运动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考核,虽然较为繁琐,但对许多抽象内容的考核就变得简单宜行了。这就是通过“过程”和“运作方法”了解最有可能达到的结果。

1. 《标准》的评估结构

《标准》所评估的实际上就是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安排和实施的整个教学过程。这个评估标准包括:评估原则、概念定义、评估标准和评估实例(范例)。其结构图如图:

图示说明:①评估体系为双线框,评估原则指导评估标准和评估实例; ②评估标准和范例针对所有评估内容; ③评估标准评估和评估实例以及评价内容(评估对象)相互交叉。

2.《标准》主要评估的是科学教育“过程”

《标准》对一些科学教育方面的概念阐明了其专用的定义。如:

(1)“科学教育标准”,指的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标准。内容包括教师和教育同仁的关系、教师对科学事业的认识和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包括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等。即,教师应当知道什么?应当做什么?《标准》认为,“教学和教师是科学教育改革的中心”,因此,“科学教育标准”和“教师进修标准”放在了仅次于该《标准》第二章的“原则”之后进行表述。

(2)“内容标准”是指学科内容、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年级的教学组织安排的标准,是所要评价的“对象”或“标的”,即,教育目标。如:学科方面具体地应该了解的知识、应该懂得的道理和应该会做的事情。它“是一套完整的关于学生学习最终要达到的水平状况”注14。

从《标准》全书内容看,其内容和“评估”的对象,几乎不是什么知识内容和概念、性质、定律,而主要是教学过程,内容大都是什么人?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因此,可以这样说,“2061计划”不是针对(或不主要是针对),教育过程教了什么,而是针对如何教的,即主要是针对教育方法。如果我们承认科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过程”对“结果”的重要作用就是显而易见的。

“科学教育”整个“过程”中的全部内容,都是可能或必然引起“结果”(即,目标)的因素。如果我们能够尽量穷尽“过程”中所有的因素,并且能够科学的把握它们,我们必然也就掌握的结果。“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认识出发,设计和实施一个整体,以求达到我们所希望得到的效果”注15。这就是《标准》为我们提供的评估标准的真谛。

3. 《标准》的工具性还表现在内容丰富,具体标准明确

其内容包括:“科学教学标准”、“科学教师专业进修标准”、“科学教育中的评价”、“科学内容标准”、“科学教学大纲标准”、“科学教育系统标准”等。特别是其内容还有妙趣横生的科学实例(即,教学范例―笔者)。它就像一本工具书,不论对学区委员会、教师协会、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至相关教育投资人等,都具有指导意义,都可以根据需要查阅。从而形成一整套科学教育课程、内容、方法的评估体系。(由于该体系内容繁杂,非专题不可能论述清楚。因此,不作为本文阐述的内容)

4.建立和整合数据库

除《标准》外,“计划”还建立和整合了可供评估教材和教学的一整套数据库,使其能够有效和可靠的评估教材和教学,用于对学校选用教材提供建议和评估教学质量。建立和整合数据库的分析人员都必须经过合理的数理训练。对分析和选取教材的判断标准是:“它们有多大可能帮助学生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注16,要求必须达到两个前提条件:不但符合科学意义准确、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掌握重要知识概念和技能。即将运用重要概念的技能作为“一连贯的学习目标”。必须做到被审查教材的内容符合“教学特性”,认为“如果教材中推荐的教学策略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教材即便囊括具体的学习目标,也益处不大”。教材“必须明确学生怎么才能真正学到我们希望他们学到的内容”。

“计划”庞大、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也体现了其独有的渗透力。

五、 “2061计划”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由于“计划”是建立在与我们不竟相同的思想体系之上,有些观点、表述以及繁琐的考证还值得商榷,但其在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参与的广泛性、运用的可操作(即工具性)、评估考察方式的配套有效性等方面,对我们的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乃至教育改革都极具借鉴意义。

虽然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但差距却是明显的,而且是多方面的,甚至有些还属于“硬伤”,不是短时期能改善的。如:我们2002年中国科协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计划),从权威性、社会基础(社会认同感)和可操作性上看,都存在明显不足;灌输填鸭式教育痕迹仍很显明,从知识到概念,从行动到要求;行政指令意味浓厚,内容残缺,深入的专业研究气息缺乏,很容易流于形式。

由于以上阐述“计划”的特点时,是侧重于其与我国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的差别角度来阐述的,因此,“计划”对我国科普和科学教育,乃至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是可以从上述特点中体察到的。

下面我想就我国科普和科学教育,以及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现代教育是未来教育,是适应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知识快速更新状态下的生机教育,即要在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机制上有足够的活力,适应这种状况并能快速调整和完善教育策略。而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缺少活力,是不能胜任引领科学教育和教育改革发展,并滞后于教育改革现状的。我国教育改革的瓶颈在教育体制。如果教育体制不改,教育改革的思路不能打开,活力不能释放,就不会有真正的、行之有效和充满生机的科学教育及教育改革的长期发展规划。

如:在2002年的“2049计划”后,2006年由国务院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其内容比“2049计划”丰富了一些,但仍是除了列举各科知识概念等教育目标外,就是诸如:“增强”、“提高”、“推进”、“推动”、“重视”、“建立”、“完善”等等一些不痛不痒,无边无际的“官样”文章。不论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都可以说“增强”了,“提高”了,“推动”了,“完善”了……

时隔4年的2010年,国务院又了一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2002年的中国科协“2049计划”开始,到2010年,时隔8年,国务院就两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足见国家高层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心情。在2010年的“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任务,提出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和“管办分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这是2010年“规划纲要”的最大亮点。

然而,“硬伤”难复,“规划”中虽明确了多项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但没有具体的时间表,科学教育和教育改革又是时不我待大事,因此建议:

(1)迅速组织专门机构,翻译一批国外科学教育改革和科普教育长期规划的文本,开展专项的深入研究讨论,特别是进行教育方式方法和评估体系的研究。并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机器,进行广泛宣传。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新的教育体制建立过程中的磨合期内,争取时间完成先期的深入研讨和广泛宣传,达到社会认同。

(2)在教育体制上及早进行多样式试点。比如:可以借鉴美国三级教育管理体制。尝试以学区范围组织与行政脱离的教育协会(或委员会),负责组织管理学校教育,财政针对这样的协会。学区教育协会负责人由学区的一个学校或多个学校的校务会推选,协会负责学区教师资源的招聘、培训和评估。而且可以考虑,组建大的学区,教师在较大的学区范围内的几个学校统一调配,也能相对平衡校际资源差异的状况。

(3)认真梳理国务院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先易后难,能提前的工作尽量提前进行。如:以一定经济优惠政策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组织一些专门机构和中介机构先行开展对高、中、小学校的教材、课程等进行适应性和质量的评估,探讨评估原则,手段和方法;组织一批教育工作者,进行一定的培训,先行搜集中、小学有特色的教学实例,待条件成熟时,进行分析建库;组织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和训练班,以国内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资料为内容,进行培训,转换思想,建立新的理念;按照2010年“规划”要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开拓我国教育的国际视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

其实有很多工作耗时费力或效果缓慢,但可能改革的难度并不大,涉及面并不广,是有条件或创造一定条件就可以先行先做的。如果等教育体制改革完成后再进行,那就为时已晚了,我们已经晚,再等就会误教误国的。

注释:

注1、2、《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注3、《科学素养的基准》.

注4、《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注5、《科学素质的基准》.

注6、7、8《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注9《科学素养的基准》.

注10《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注11《2061计划》.

注12《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注13本节资料来源于《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实录(亲身接触美国素质教育)》河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 郑州成功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注14《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11

【关 键 词】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现状与趋势

【作者简介】李敏,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 200234)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2-8064(2009)01-0087-05

美国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教师问题,如教师学历低、教师培训缺斤短两、教师素质不合格、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工资低、教师缺乏自主管理的权力等。[1]时至今日,美国仍要面对由这些问题所引发的教师质量和数量上的严重问题,并被迫寻找有望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便是其中之一。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无疑是一种有益的选择和尝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近年来美国日益增加的教师需求问题,尤其是数学、科学和特殊教育等紧缺学科的合格教师以及少数民族合格教师的需求。但自1983年试行该认证制度以来的20多年中,在众说纷纭、传统师范教育机构极力抵制的背景下实行的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真实情况如何?该制度是否真的可以选择优秀人才进入到教育领域完成教育使命?其培养出来的教师真的具有选择性吗?对于这些疑惑的客观真实的回答,无论是对于美国教师问题的解决,还是对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都是颇具参考价值的。

一、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初衷

应该说,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是有针对性的,美国教育制度的建设更是如此,其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的设立及其制度的建立也不例外。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的出现针对于解决美国教育当中的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教师的数量紧缺问题和质量低下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克服传统教师的培养、选择和认证及留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在传统制度下,由于教师的选择认证和留用等仅限于师范类或者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来源单一,在面对20世纪70年代基础教育阶段出现的入学人数激增、退休教师增加两个高峰时,这些有限的教师资源无法从数量上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而同时又恰恰相反的是,适逢美国各界对教育纷纷给予指责,要求教育进行如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在各州试行小班化教学等的改革,对教师提出的专业素质要求反升不降,迫使各州更加严格地限制教职行业的入职和留用标准和要求,如课程时数和课程种类繁多、学科背景匹配严格、学历层次要求高等,致使一些愿意从教但却无学历也未曾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即便是很优秀的人士——无法进入到教育行业;而另一方面,日益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也为原本有意从教的人员——尤其是妇女和少数民族人士提供了相当多的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这就更进一步加重了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更是加重了少数民族教师的短缺问题)。

其二,在传统制度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通常只由高等教育机构承担,其它社会机构无权过问。由于缺乏竞争,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教师培养和培训缺斤短两、教师素质不合格的问题。美国教育统计中心曾就当时的情况做调查揭示:在对美国高校23个专业的学生进行的SAT测试中,教育专业学生的成绩排名仅在第21位;优秀高中毕业生从事教育行业的意愿也在不断地下降。[2]1984年《新闻周刊》也曾刊发论点认为:“教师培养也许是高等教育所开的最大的一个玩笑。”[3]

有鉴于此,美国各州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者们纷纷开始探寻放宽门路、吸引更多优秀教师的有效途径,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的发放便应运而生。其实该证书发放的最原始的初衷是非常清楚的,即在于:第一,为那些具有良好教育背景且愿意从教的优秀人士敞开进入公共教育课堂的大门;第二,降低入职培训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为那些愿意从教但又不愿或没有能力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接受专业教育课程培训的优秀人士打通人职教育的门路;第三,通过师徒带教和其它指导活动等强化对新教师的入职引导和支持。

二、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现状

可以说,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尝试是从1983年新泽西州制定并实施最初的“选择途径”开始的。该州通过“选择途径”,在降低或削减“理论”课程培训的基础上,选择并雇佣了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员直接担任教师,并在第一、二年任教期间为其配备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其最终结果是,那些被选用的人员有的获得了本州的全职教师资格证书,有的则在其它州内获得了教师任职的工作。该模式被认为是有效的,福特汉姆2000年公布的一份报告结果就显示,“新泽西州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计划显著地提高了本州教师候选者的质量、规模与多样性。”其后很快,加勒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康涅狄格等更多州也纷纷采取了这样的尝试。二十多年来,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首先,从数量上来看,二十多年前,仅有4、5个州实施了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由该制度培训和选拔出来的教师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不值一提。但自21世纪以来,该制度的发展态势可谓迅速。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培养计划有1/3是200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至2006年底,美国有48个州和哥伦比亚地区至少都实施了一种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培养计划,此类计划的总数达到了124个之多。[4]另据2007年凯特·瓦什等人就全美范围内的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所做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美47个州——几乎是所有的州都已经在本州实行了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平均每5名教师中就有一位是在这一制度下培养和选拔出来的。[5]

其次,从种类上而言,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培训的计划项目已经形成多种,根据美国教育信息中心的划分,可将其归纳为A-H类:[6]

A类:提供可获得专职教师证书的计划。有如下指标:(1)其设计有明确的目标,即为吸引有才能的公民接受培训,这些公民应具有教育专业之外的其他领域的学士学位,培训后从事中小学的教学工作;(2)其培训内容包括:在受过专门训练的辅导教师指导下的教学实习,在学年或暑假期间接受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正规教育。

B类:该类计划专为将工作能力强、具备学士学位的人员培训成为合格师资,其内容包括针对具体实践进行教学辅导和正规教育等,采用该类计划的州只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针对中等年级或某一学科领域实施。

C类:此类计划要求申请者提交学术和职业背景的书面材料,培训内容包括针对个人情况而设计的教学实习、学习规定的课程以达到证书所要求的能力水平。项目主要由州和当地学区负责。

D类:此类计划的要求与C类相同,主要由高等院校负责。

E类:以高等院校为基地的学士后师资培训计划。

F类:主要属于临时性培训计划,但受训人员要学习专业证书所要求的传统教师教育课程,通常没有教学实习和教学指导,培训期满后发给临时证书。

C类:主要为需要补充某些方面培训的教师而设计,如,在某一州已通过考核鉴定而欲迁移至其他州的教师或者在某一学科已取得证书而欲任教于其他学科的教师等。

H类:针对具有某一“特殊资格”的人士,如著名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等有些人士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而设。

等等,诸多种类的计划可以说是充分地表征了美国选择性教师培训计划的针对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征。但是,这些表象后面又隐藏着一些问题,令人质疑:这些“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及其相应的选拔、留用制度是否真的具有“选择性”?

三、令人质疑的“选择性”

有很多美国学者认为,上述有关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蓬勃发展和为各州广泛采纳、执行的统计数字和信息是有误导的,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乐观:目前实施的很多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通常只是具有“名副其实的选择性”而已。2007年上半年,瓦什及其同事对各州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的负责人进行了调研和访谈,他们以“学科的开放程度”、“学科内容扎实程度”、“培养和实践程序的改善程度”以及“对新教师指导的精深程度”等四个因素为维度,设计了“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调查量表,对11个州的49个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及其负责人进行了电话访谈和调查研究,其结果[7]或许可以证实人们对这些繁荣表象后真实状况的质疑: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培养出来的教师真的具有“选择性”吗?

首先,就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设定之初衷之一:“选择性地吸纳优秀人士进入课堂”而言,现行的大部分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一方面是“广开门路”的,另一方面又是“缺乏选择性”的:

众所周知的TFA(Teach For America,简称TFA)行动计划,其录用比率仅为1/6。而很多选择性教师培训计划则几乎是全盘接受每一个填写了申请表格的人。

很多计划很少关注候选人背景的多样性,在选择上不够灵活。尽管选择性教师资格培训计划最初的目的是吸引那些具有非传统背景的教师,很多计划并没有落实这项工作。有一半的计划清楚地要求必须必修过某一任教的学科,仅有1/4的计划允许申请者可以通过一项科目考试来证实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不必再修习该课程。

其二,就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设定之初衷之二:解决传统教师入职培养当中存在如因限定的课程多、课时多、学历高、费用高等因素将社会优秀人员屏蔽在教职行业之外而导致的教师短缺问题而言,调查结果显示:持有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的绝大多数教师,同样不得不受锢于很多等同于传统教师培养的“紧箍咒”——他们必须得达到同样的“传统的”学术要求,必须得参加很多与传统的师范生教育相同的培训。大部分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已经成为传统教师培养计划的一面映照境,另有一些则与过去被称为“应急性”教师资格证书培养计划极为相似:

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培训计划最初是希望能够取消那些对于一位新教师而言并不重要的课程,但是现今却名不符实了。而且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已经占到了整个被调查计划的3/4。有将近1/3的计划要求新教师必须完成30个小时的课程,这与取得硕士学位需完成的课程相当,另有1/3的计划也要求了同等数量的课程。

针对课程统合而做的工作相当之少,而且这些工作仅仅关注的是申获选择性资格证书的教师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被调查的计划当中,要求的必修课程——如“教育基础”之类的课程——于新教师没有多少助益的大概有3/4。

被调查培养计划的课时没有减少,也没有录取标准的计划,与过去那些应急性教师的培训方案别无两样。

尽管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那些原本并没有选择从教的优秀人士进入教职行业,但是大部分此类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学科成绩与传统师范教育的学科成绩要求相同,亦即,师范教育体系之外毕业的人士进入教职行业也要达到与大学教育专科的平均水平2.5分。

现行诸多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的费用差距巨大。有若干计划对新教师是不收任何费用的,但有一些则甚至非常昂贵,要收取费用高达3万美元。大部分被调查培养计划的费用限定在5千美元到1万美元之间。

其三,就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设定之初衷之三:打破传统教师培养由师范院校垄断的僵局,克服传统教师培养当中存在的培训内容缺斤短两的问题,如学科知识考评成绩低、缺乏教学实践、新教师入职指导等,就加强对新教师的引导和支持而言,现有诸多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也没有多少改善,为其申请者提供的指导和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传统的师范院校由最初的“传统的捍卫者”和“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的极力反对者”转变成为“鸡窝里的狐狸”,他们将“生存的危机转变成为发展的机遇”,并已获得了选择性教师资格考核认定和证书发放的大部分管理权力,占到了此次调研的69%的比率。

各培养计划所确定的学科知识标准很低。著名的TFA行动计划对于选择性教师资格申请者的录用比率通常为1∶6,但在被调研的诸多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当中,有2/3的计划几乎等于是“凡申请便可被录用”的零拒录用,基本“忘却了”参考对学科知识的要求标准。

在暑期开学之前向其被培养者——即新教师提供实践教学机会的计划不足1/2。

声称要向新教师提供支持的计划有83%,但这些支持多大部分最多不过是“边缘化的”。仅有大约1/3的计划规定了每周必须有一名指导教师到新教师的课堂视察一次——即使是在新教师任教的第一个学期。

美国学者的这些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全美范围内,在47个州实施的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中,完全符合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最初理念的培养计划是没有的,美国的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选拔和培养出的教师的选择性是令人质疑的,其致力于解决由传统教师教育等诸多因素所造成美国教师质量和数量短缺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是令人质疑的。

四、发展选择中的“选择”

出现目标与现实不符的原因很多,对于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施当中出现的这种不符现象,笔者综合各家观点认为其原因有五:其一,传统师范院校对新生“选择性教师培养机制”的快速适应和“篡权”:他们由最初的“传统的捍卫者”和“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的极力反对者”迅速转变成为“鸡窝里的狐狸”,并借助原有各项优势,通过与政府、企业等部门、组织的合作,将生存的危机转变成为发展的机遇,篡夺了选择性教师资格考核认定和证书发放的大部分管理权力。而调查研究的结果也显示:那些由师范院校管理的选择性教师培训计划,录用最缺乏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最多,培养花费也最大。

其二,州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之间的关联多数情况下是“有助益的”,会支持和鼓励培养计划的实施,有的时候还会真正地参与进来。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这类培养计划和证书发放的权力和职责等,执行力度都尚欠缺:本州内实施的相关培养计划都有哪些?哪些人在负责这些计划?这些计划实施的成效如何?等等,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州教育部门存在明显的不足。

其三,尽管一些学区和私营部门也实施了选择性教师的培养计划,但遗憾的是,由于间或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由这些部门管理和实施的培养计划也都具有同于传统师范院校所实施培养计划的缺陷:选择性不显著,也未曾向新教师提供良好的引导和支持。

其四,尽管美国是一个讲求效率的国家,但在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监控制度:培养结果如何?培养后期教师流失率如何?被培养者对培养者的评价如何?等等这些评价信息的搜集和利用,在诸多培养计划当中还很不足。

其五,与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培养计划相关的网络建设工作也相当缺乏。州教育网站没有相关信息的详细链接,很多情况下提供的只是点滴信息甚或无关信息;高校教育网站也没有相关权威人士和相关计划的介绍。但这些信息对于申请者、相关计划制定者、执行者、政府官员、社区成员、研究者等,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也可以说是选择性教师认证制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各方研究的结果可以显见:为了确保选择性教师培养和选拔计划能够确实修正传统师范教育培养体制的缺陷、发挥真正的选择功能,州政府部门必须确立一定的权威并承担必要的职责,为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一些贡献,如确定一定的学术基准作为各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选择候选人的参照标准,设立定专项资助经费、降低候选人培养成本,搜集各种反馈信息、宏观监控各项计划实施情况等。就此,瓦什等美国学者就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府工作改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为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做出如下立法规定,以保障该制度建立和实施良好初衷的实现:[8]

1.限定选择性教师培养期间——尤其是第一年内新教师必须要修习的课程数量。

2.严格确定选择性教师的培训课程内容,并将培训内容与新教师的教学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3.要求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获取的时间不得超过2年,完成要求必修的课程之后可颁发标准的资格证书。

4.允许选择性教师资格的申请者不必接受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测试。

5.保证选择性教师培训计划要为新教师提供精准、到位的支持和指导。

6.严格限定选择性教师培训计划的选择范围,只选择具备牢固的学科背景的申请者。

7.允许各学科教师都能够通过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得到认证,不应再设年级、学科或地域等方面的限定条件。

8.允许各类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支持者实施选择性教师培训计划,不允许高等师范学院和大学等机构独享教师培养权力,但这些支持者实施的计划要符合州所立定的标准。

9.通过搜集和分析有关各培养计划及其被培养者毕业后工作绩效评价的客观、量化的数据等途径,监控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

五、结语

毋庸置疑,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的初衷是良好的,20多年中由不值一提的星星之火迅速发展到目前的“全美每5个教师中就有一个由该制度选拔和培养而出”的燎原之势,辉煌的数据向人们昭示了该制度对缓解美国严重的教师质量低下和数量短缺问题的有效性,它是美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巨大成功。但现实的证据也向人们说明了另外一点:这些数据光环背后的真实性是令人质疑的,即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选择性是令人质疑的。

正如古老谚语所说:如果一件事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话,那么可能就会有假。教育改革应当具有良好的初衷,但在改革的执行与落实过程中,尚需明确规定各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具体职责,必须对其进程和阶段性的实施情况进行适时监控,惟其如此,方能保障教育改革初衷的不被扭曲。可以说,美国学者的适时反思为其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继续良好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就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言,也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美]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M].转引自马骥雄编.美国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05.

[2]Fenstermscher Gary D. The Place of Alternative Certification in the Education of Teacher[J].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1990, (3):155-184.

[3]Scott W.. Why teachers fail[J]. Newsweek, 1984,104 (13), page64-70.

[4]Feistritzer, C. Emily. Alterative Teacher Certification : A State by State Analysis 2006[M]. Washington, D. C:National Center for Alternative Certification. nctq. org.

美育工作计划范文1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表演讲。大地之所以这样绿意盎然,是因为有了草和树木;城市之所以这样美丽迷人,是因为有了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在建设“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的伟大事业中,有一位普通女工作人员,今年48岁了,甘愿做一棵草一棵树,当她是一棵青草的时候,就把绿色和生机带给城市;当她是一棵树的时候,就把浓荫和清凉带给社区;把自己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分光热,都献给社区的老百姓;获得了一片赞誉,被社区居民称为“爱岗敬业,奉献人生”的模范,她就是同志。今天,我来说说她的故事。

同志是社区一名保安,在一般人的眼里,保安工作低下,值不得称赞。同志却认为,工作没有高下之分,关键是要负责任把它做好,获得社区居民的满意。为此,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自醒、自强,热爱自己的保卫工作。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克服困难,识大体、顾大局、讲奉献、讲团结,甘于吃苦、安心本职,切实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社区平安,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志做保安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围绕社区中心工作,高度重视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分析治安保卫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严格遵守社区治安保卫工作制度,明确自己的治安保卫工作责任,落实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她在工作中,加强治安保卫工作的宣传,宣传安全知识,宣传法制知识,宣传应急知识,宣传自防自救知识,切实增强了社区居民治安保卫、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与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同志做保安工作,没有上下班时间观念,天还没亮,她已在巡查,看有没有新的情况。夜深了,别人已安然入睡,她还在工作岗位上。她积极工作,确保了社区的安全,尽到了自己的工作责任。

同志除了保安的本职工作外,还兼职做社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是天下第一难工作,但又必须做好。因为计划生育关系到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科学统筹人口发展,对控制人口增长和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同志懂得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坚决执行、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大力度,狠抓落实,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为控制人口增长和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做出自己的积极努力。同志认真学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规定,掌握计划生育知识,向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解释计划生育政策,说明计划生育情况,让党和政府的计划生育国策深入人心。她在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中,串家入户,掌握社区住户情况,为完善社区住户信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奠定基础,立下汗马功劳。

同志在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中坚持做到四勤:嘴勤、腿勤、手勤、眼勤。为了完善社区住户信息,她逐个入户核实。有的住户时常家中无人,还有的住户因某种原因不配合,她经常是为了核实一个信息要到同一户人家跑上好几趟,虽然非常辛苦,她坚持把工作完成,掌握了社区住户人员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社区领导和同志们的的赞许。她还开拓思路,大胆尝试,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力争把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做细。每当社区内有贴喜字的住户,她都主动登门拜访,一方面表示祝贺,另一方面告诉他们新婚怀孕后,马上到现居住地社区办理一胎生育指标。她还经常对社区育龄家庭进行走访并了解情况,对那些生活上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员及时记录,同时为育龄群众送去宣传品、避孕药具,并指导育龄妇女安全使用。同志积极努力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开创了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获得街道等上级部门领导的高度肯定与赞扬。

同志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她经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同志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双亲,还有需要照顾的儿女,她自己身体又不好。但为了社区,她常年坚持工作,有时节假日也不休息。在同志的眼里,只有社区的大家,而没有自己个人的小家。

同志之所以“爱岗敬业,奉献人生”,她认为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就是为奉献而来,为奉献而努力,为奉献而奋发,为奉献而工作。世界上最美的词是“奉献”,白云奉献给蓝天,才会那样地飘逸;江河奉献给大地,才会那样地激荡;青春奉献给事业,才会那样的美丽。她感觉自己最美丽,最光彩的是奉献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社区,奉献给社区的每一个居民。

各位评委、领导、同志们,我相信,同志的事迹一定会感动每一个人,我们也为有这样一位认真工作、真情奉献的社区工作者而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