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

时间:2023-02-23 05:48:04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1

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往往会造成破坏地貌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的后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进行探讨,供类似水利工程在水土保持实施中借鉴采纳。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土壤流失量

近年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加大了投入,许多水利工程项目逐渐动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往往不重视水土保持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破坏地貌植被,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毫无疑问,水土保持是水利施工的关键任务,严重的水土流失给水利施工和工程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危害,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项目建设概况

某水利工程总占地1909.31hm2,其中枢纽工程建设占地383.6Ohm2,是以灌溉、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效益。枢纽电站总装机容量80MW,最大坝高34.00m,属于Ⅱ等大(2)型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电站厂房和渠首建筑物。

1.2 背景水土流失概况

该项目区植被覆盖较好,工程建设及影响区水土流失程度轻度。根据广东省国土环境资源厅2000年7月的《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工程所在地属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1.3 水土流失防治设计概况

本工程项目建设期永久占地面积22.8hm2(不含移民安置及专项建设区和水库淹没面积),临时占地面积91.4hm2。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主要是耕地和荒地。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共计761.35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719.0hm2(除上述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外,还包括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及专项建设区),直接影响区面积42.35hm2。根据本枢纽工程建设的特点,结合工程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确定工程建设期重点防治区域为枢纽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土料场、弃渣场。

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按照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执行。由于该项目区位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00mm以上的区域,且侵蚀强度属轻度侵蚀为主的区域,因此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其执行标准提高2%,土壤流失控制比其执行标准提高0.3,并结合水保方案,确定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六项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25%。

1.4 监测工作实施概况

监测范围:依据批复的本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该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761.35hm2。根据工程设计与施工进度安排,动态监测工程建设期的实际扰动面积、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及其相应的防治效果等。

监测分区:根据工程建设布局、特点及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将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5个监测区域:枢纽工程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料场、弃渣场。库岸影响区因库岸边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只对稳定性较差的库岸进行观测。

监测重点区:依据工程建设特点,结合项目区原有水土流失类型、强度等,确定本工程项目监测的重点对象为易产生新增水土流失的区域弃渣场和取土场。

2 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

2.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经查阅主体工程资料、监理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监测和实地测量,确定项目区建设期实际防治责任范围为633.21hm2(包括水库淹没面积550.77hm2),其中项目区永久占地面积为614.29hm2,临时占地面积为18.92hm2。项目建设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比批复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减少了128.14hm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

(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扰动土地面积根据批复的本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本工程项目建设期扰动地表面积114.2hm2,其中永久性占地22.8hm2,临时占地面积91.4hm2。

(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监测结果根据实地监测,建设期实际扰动土地面积82.44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63.52hm2,临时占地面积18.92hm2。

2.2 开采土(石)方监测结果

设计开采土(石)情况:本枢纽工程需开采土料33.01万m3。石料需要总量为66.5万m3。开采土(石)量监测结果:枢纽工程开采土(石)方总量为54.7万m3,其中土方36.5万m3,石方18.2万m3。总的开采土(石)方总量比原设计的开采土(石)方总量86.01万m3少31.31万m3。

2.3 弃土(渣)监测结果

设计弃土(渣)情况:枢纽工程总开挖量为58.45万m3,可利用17.78万m3,弃渣40.67万m3。弃渣全部堆放于优化设计后的左岸坝上游的冲沟弃渣场内。弃土(渣)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根据设计,左右岸各设置一个弃渣场。其中左岸一期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量共计47.4万m3(自然方),除部分可利用外,共计弃渣31.62万m3(自然方)。弃渣堆放于左岸坝下游的坡地上,弃渣高程34.00~42.00m,坡比1∶1.5,弃渣场面积8.1hm2,弃渣场容量44.50万m3;右岸二期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量共计11.05万m3(自然方),除部分可利用外,共计弃渣9.05万m3(自然方)。弃渣堆放于右岸下游距坝轴线1.0km的河岸边,弃渣高程26.00~32.00m,坡比1∶1.5,弃渣场面积1.0hm2,弃渣场容量12.9万m3。

弃土(渣)量监测结果:根据查阅主体工程施工及监理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监测,枢纽工程建设期实际总开挖量为49.5万m3(不包括土、石料场开采量),利用了25.8万m3,弃渣23.7万m3。临时弃土主要为土料场的表层腐殖土,临时堆存于土料场未开采部位的空地上,目前已平整恢复植被。弃渣主要为未利用的开挖土、石料及建筑垃圾,全部堆放于左岸坝上游弃渣场。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1 工程措施

通过查阅主体工程施工及监理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监测,实际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为:散抛石护坡16500m3,土工膜16545m2,碎石4963m3,浆砌石排水沟1820m3,干砌石护坡1200m3,浆砌石护坡200m3,砂浆抹面262m2;浆砌石挡渣墙1495m3,土地整治23.47hm2。

3.2 植物措施

完成的植物措施为:绿化面积32.21hm2(撒播草籽420kg,植树27309株,灌木花卉11325丛)。

3.3 临时防治措施

(1)表土剥离措施:表层土壤施工过程中单独堆存,并使用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表土用于植物措施的换土、整地,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

(2)在施工过程中对土方开挖统筹考虑,杜绝重复挖填,开挖的土方及时回填,减少临时堆土场的堆放量。临时堆土在大风季节采取适当遮盖措施。

施工完成后,根据原占用土地类别,分别采取复耕、种植等措施恢复或改善原有的施工现场状况。

4 土壤流失量分析

4.1 各阶段土壤流失量分析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监测时段分为施工期和林草恢复期,我们按照开工、施工以及完工时间对各分区进行监测。

(1)工程建设期

根据枢纽建设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活区及弃渣场区各监测小区的检测结果,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量总量1864.45t,减去原地貌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769.37t。

(2)林草恢复期

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量监测时段为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根据枢纽建设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活区及弃渣场区各监测小区的检测结果,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总量166.93t,减去原地貌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为79.54t。

4.2 各扰动土地类型土壤流失量分析

根据土壤侵蚀模数监测结果,枢纽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为6481t/km2·a,施工道路区土壤侵蚀模数为6524t/km2·a,施工生产区土壤侵蚀模数为3457t/km2·a,弃渣场土壤侵蚀模数为12712t/km2·a,工程项目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769.37t。

5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5.1 扰动土地整治率

通过实地监测,扰动土地面积为82.44hm2,扣除土料场淹没面积26.63hm2和石料场淹没面积3.2hm2后52.61hm2。共计完成扰动土地整治面积50.71hm2,其中,建筑物及场地硬化面积13.48hm2,工程措施1.79hm2,自然恢复面积3.23hm2,绿化面积32.21hm2。项目建设区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6.4%,高于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95%。

5.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通过查阅主体工程施工及监理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监测,枢纽工程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总面积39.13hm2,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37.23h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5.1%,高于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95%。

5.3 土壤流失控制比

根据批复的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确定枢纽工程的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结合实际监测结果,项目建设区治理后的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1,高于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1.0。

5.4 拦渣率

根据调查、定点观测及统计分析,计算出弃渣堆放点的弃渣流失量,用弃渣量减去弃渣流失量即为拦渣量,算出该弃渣堆放点的拦渣率,同样采用加权平均法最后算得该项目的拦渣率。本项目弃渣量为23.70万m3,拦渣量为22.99万m3,故拦渣率为97.0%,高于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95%。

5.5 植被恢复系数

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项目建设区内的林草类植被面积为22.61hm2,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为22.98hm2,故植被恢复系数为98.4%,高于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98%。

5.6 林草覆盖率

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项目建设区内的林草植被面积为35.44hm2,基准面积为52.61hm2(项目建设区面积减去土料场淹没面积和石料场淹没面积),故林草覆盖率为67.4%,高于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25%。

6 结束语

总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是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因此,只有通过科学的水土流失监测,为水土保持提供各项准确的数据,制定出合理有效水土保持措施,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先斌;水土保持与水利的可持续发展[J];才智;2009年05期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2

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机构能力建设

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要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能,充实配备与执法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监督管理人员,定期参加监督执法培训和考核;改善现有办公场所条件,在20xx年前配齐与管理工作相适应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全站仪、录音设备、GPS等办公设备,在监督执法时由县水务部门保障用车;建立健全稳定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经费渠道,保证监督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确保监督检查、案件查处公正、公平;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数据库和标准规范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验收及案件查处等相关档案资料,达到查阅方便,统计准确,操作规范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

1、方案审批规范。建立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水土保持方案的受理、审查、批复、送达等工作,坚决杜绝逾期审批、越权审批、“人情”审批和“吃拿卡要”等现象。

2、监督检查规范。县水务部门每年至少对本级及上级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2次以上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的生产建设项目单位要给予批评、通报和曝光,并依法进行处理。

3、设施验收规范。实行水土保持验收许可制度,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程序、标准进行验收,做到档案齐全、程序规范,杜绝逾期验收、越权验收和故意刁难建设单位等现象。

4、规费征收使用规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程序、标准、方式和使用管理规范,公开透明,坚决杜绝擅自降低标准或超标准征收现象;征收的费用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勘测、规划、宣传、培训、差旅补助、奖励和监测仪器设备及交通工具的购置、维修。除生产建设单位无力治理的,不得违规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

5、案件查处规范。立案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案件,做到依据充分,执法身份、取证方式和程序合法,法律适用正确,文书规范。

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建设

1、督查制度。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随时发现、随时检查、随时处理;深入监督检查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工程质量情况;建立并落实好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案件的督办制度;全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随时接受县人大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2、报告制度。对于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上报事项,做到及时准确上报;对于重大水土流失事件(一次水土流失1000立方米以上),县水务部门要在事件发生1周内正式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特殊事件(一次水土流失10000立方米以上)随时报告。

3、管理制度。县水务部门设立水土保持专业技术评审小组,对从事水土保持方案评审、设施验收、技术咨询等技术支撑服务的工作人员制定规范化工作制度和廉政制度。实行严格的“进出”考核制度,依法约束执法人员行为,保证执法队伍纯洁。

4、社会监督制度。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公示、公告制度,公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验收等行政许可的依据、程序、条件、时限、内容和结果,公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和其它重要事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设立举报电话、邮箱,规范举报的记录、接收、处理、协调、反馈等各环节工作。

进度安排

从20xx年到20xx年5月,分四个阶段,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一是启动阶段(20xx年12月底前)

1、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细化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

2、全面启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各项工作。二是培训阶段(20xx年1月—6月)

1、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班,进行全面业务培训;

2、对照本次能力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规章体系,提高监督管理能力,明确监督管理规范化要求,健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三是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依据能力建设要求和标准,对照《河北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综合评价指标》查漏补缺,不断推进各项能力建设工作;

2、定期召开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情况汇报会,落实能力建设各项目标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共同搞好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四是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

1、20xx年9月—12月,完成能力建设县的总结和自验工作,迎接省水利厅的初验;

2、20xx年1月—5月,按照省水利厅的验收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各项工作,迎接上级抽查复验。同时,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总结报告,对事迹突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报省、市表彰。

保障措施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3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侧

水土资源已成为21世纪人类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搞好水土保持,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的过程,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水土保持工作内涵的延伸,对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土保持监测已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1、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1水土保持监测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l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1.2水土保持监测是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如何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的地区分布以及产生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是涉及到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极其重要。

2、强化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2.1加强监测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的监测网络体系基本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省级总站―――地(市)级分站―――监测点”的格局。我认为这样的格局不够完善,应该增加县级监测站。我国绝大多数开发建设项目是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水保工作也多数以县为单位开展,以县为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分析、统计、上报是当前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组织形式,当前监测站点的管理实际上也是由县级水土保持业务部门负责。水土保持是一个涵盖多专业的学科,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不仅仅来源于水保部门,水文、林业、农业等行业的数据都是水保监测的数据来源,以县为单位开展水保监测,借鉴、引用其他行业的数据比较现实可行。

2.2强化监测功能定位

一些人认为水保监测应该走社会化、市场化道路,通过市场运作,拓展水保监测的生存空间。我认为,水保监测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于全社会和全人类。水土流失防治规划、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及国家水保宏观决策,都需要客观、真实、全面的水保监测数据作支撑,市场化运作难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水保监测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需要长期开展资料收集工作,需要在资料积累的基础上作出结论,监测的市场化运作也难以保证监测工作的连续、有效开展。当前,监测为业主服务、为项目验收服务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这与当前水保监测的功能定位模糊有关。监测必须为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而不是为业主服务。

2.3落实经费,保阵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在全国各地,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大都没有专门的水土保持监测专项经费,很难开展水土流失的基础性监测工作。国家应将监测网络运行费纳人财政预算,保障监测网络良好运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要足额列支水土保持监测专项经费,保障监测工作落到实处。依法督促开发建设单位,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足额落实水土保持监测费用,专款专用。水土保持监测机构要发挥技术优势,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承担多方面的监测任务,多渠道增加监测预报的资金投人。

2.4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人才培养,革新监测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骨干人才,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监测队伍。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能力建设,包括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数据共享机制、典型样区图标等,提升说明水土流失状况的能力。能够应用新设备、新技术,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分析处理数据,提升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应用研究能力。

2.5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工作

一是认真抓好世行贷款项目的后续工作,力争2005年签约启动;深入开展南水北调水源区水土保持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实施。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崩岗治理规划,加快推进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工作。三是认真抓好嘉陵江减沙效益研究、林地水土流失研究等重要科研课题。四是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化建设。五是要认真抓好“长治”工程15年防治成效与经验的总结工作,完成《长江水土保持》一书初稿编写。各地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年度总结工作,以及竣工验收后的资料归档工作。

3、小结

新时期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包括水土保持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水土保持行政部门要加强水土保持宣传、监督和执法工作。鉴于目前相关规定对水保设施所包括的范围和项目表述不是很明确,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法规,细化水保设施的内涵,明确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征收范围和标准,使水保方案编制中水土保持设施及补偿费取值更加统一和规范。而广大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要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不断改革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完善方案编制,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大林.关于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8(2):1一2.

[2]姜德文.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遥感技术;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流程

中图分类号 S1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26-02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and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pplication scope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widely,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image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has been promoted.In dynamic monitoring of preventing soil erosion,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its appli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erfect.The paper expounded the main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remote sensing dynamic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analyzed the main process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dynamic monitoring;process

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现代科学技术,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对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影像信息的应用已经进入推广化,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影像信息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水土保持的规划治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日趋完善,其广角宏观、快速真实的优势是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已成为水土流失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1]。当前,随着遥感影像资源的不断丰富、处理技术的日臻完善,影像覆盖得快而广,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任务中已经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重视。

1 遥感动态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应用的主要特点及功能

1.1 主要特点

遥感动态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应用的主要特点:首先是方法灵活多样,可以用目视判读,也可以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其次是监测的空间尺度极其广阔,小至某一流域,大至一个省份甚至全国;最后是监测的时间先后跨度大,短自一年或几年的变化,长至数十年的变化。遥感影像主要应用于监测水土流失的先后变化,地方实施人工器械实施水土保持调查数据的真实度、准确性,还有对水利系统水土保持规划的执行情况和进展情况进行有效真实的监督,为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

1.2 主要功能

遥感动态水保监测的功能具体包括:面蚀程度监视、沟蚀程度监视,水文要素结构监视、水土流失成因数据集约与分析、未来水土流失危害程度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水土保持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有土壤种类划分、土壤侵蚀类型划分、侵蚀强度分类、地貌类型区划、母岩类型区划、植被盖度分析、坡度属性定性等。

2 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技术应用的主要流程

2.1 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技术应用的资料提取与收集方式

水土保持的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的发展变化其实是一个时空变化的过程,遥感动态水保监测及评估必须根据目的的不同而采用各异的收集尺度。总的说来,气象卫星影像的监测具有时间分辨率极高、监测范畴极大、数据处理费用较低的特性,不足之处是空间分辨率较低且所收集反映的信息是大范围的地域混合。因此,气象卫星影像的监测适用于大范围、覆盖率、倾斜坡度、地表组成物质比较一致均匀的区域。与之相反的是,资源卫星却具有气象卫星不具备的特性,其波段多、时相多,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可获取收集更精确、更真实的地表特征与信息,为水土流失状态信息提取、类比模型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其弱点是,对某一个地区的重复观测周期较长,急需提取资料的关键时期难以得到所需的资料信息。因此,在水土保持实践中,为了同时满足水保监测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的要求,则需将不同来源的信息(遥感、非遥感)进行重组复合,可以大大提高水保监测的数据源的精准度、精确度[3]。

2.2 应用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技术提取土壤侵蚀信息

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技术应用提取土壤侵蚀信息主要是以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来源,把1/10万地形图和1/25万数字化地图作为基本底图,样区调查以1/10 000和1/50 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同时可以结合各种专业图件(采用地质、地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等图件)、水文气象资料及其他统计资料,采用专业化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人机交互解译技术、GIS空间分析技术等科技手段,同时将野外路线调查、典型样方调查与建立解译标志结合起来,并利用多光V、多源图像处理技术及其专家的经验分析,达到对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级别、地表组成物质汇集、水土保持分区、覆盖率、坡度等土壤侵蚀信息进行客观真实的提取。

2.3 应用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技术应用主要是对不同时相土地信息的遥感数据进行组合、融合,用来提取土地利用的变化资源信息,同时与实地调查、变更详查等数据进行比对,对监测到的变化信息进行逐一核查,并对重点区域的土地图斑进行逐个比对,非重点区域实施统计比较的检查方法,对提取的信息结果进行反复核查和修改,直到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终将生成的不同格式的水土流失专题数据报表,经过统计分析来预测未来一个时期内水土流失变化动向[4]。

3 遥感动态水保监测应用的精度评定与监测结果分析

遥感动态水保监测精准度的高低是衡量水保监测科学性的关键技术指标,其中监测技术方法、信息来源是监测精准度高低的两大主要因素。在实测过程中,要应用最新最近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应用器进行实地实测,对于面积较小的试验区域,要同时针对5个像元以上的变化信息图斑逐一进行检查并实施精准定位;对于面积较大的监控区域,要实施抽样核查,然后对动态变化图斑的属性、面积大小、精度比较等数据进行客观统计。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是充分利用了遥感的多传感器、多时相的特性,对不同时相在同一区域的遥感数据进行变化信息的收集与提取。遥感监测的时相周期性和变化连续性为动态水保监测提供了基础性的条件。利用周期内收集的实时遥感图像,对监测区域内土壤侵蚀强度的年度变化进行真实客观监测,最后得出土壤侵蚀总量、年周期变化趋势、植被覆盖率动态变化、工程措施治理的效果、生物措施治理的效果,最终用此结果对某一区域的水土流失程度、生态环境恶化程度提出警戒或划出红线。

4 应用遥感动态水保监测的意义

应用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新技术,对水土保持进行真实的动态监测,利用已经贮存的土地利用数据、水保监测数据及图件、近期卫星遥感信息,在GPS和GIS的双重支持下,对水土保持、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准确掌握水土保持的最新动态变化,将空间遥感数据、其他测量数据进行比对和综合,大幅度提高了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信息化应用中的高度,为政府制定水土保持治理政策、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水土流失监督执法、完善水土保持规划、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是水土保持工程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举措。

5 参考文献

[1] 新玉,杨元辉.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特刊,2011(12):58-61.

[2] 董敏,李海宽,于亚文.地面遥感监测系统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63-64.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5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我市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农、林、牧、副、渔统一规划,水、田、林、电、路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在加强水土流失生态治理工作中,全市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增加投入,落实措施。综合利用全市投入到生态建设项目的有限资金,治理思路和方法不断拓宽,通过吸收相关行业的先进经验。在治理工程中实行招标制。对工程质量实行了“业务部门质量监控,受益群众百姓监控,”的双向质量监理制。并体现了“小工程、大监理”,从而保证了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我们在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坚持以坡耕地改造为重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一批农村基础设施为基础。治管结合,突出经济效益,建设生达农业,走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水土保持发展之路。

2010年省上下达目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投入治理水土流失项目资金1875万元(泸县1250万元、合江250万元、江阳区187.5万元、龙马潭区187.5万元)。实际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平方公里,超省上下达计划的110%。通过治理,我市水土流失治理区林草覆盖率达48%,三大效益显著,我市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

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了良好的贯彻执行。泸州市境内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审率、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和实施率均比往年有所提高,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率达到90%,违法案件查处率也在提高,结案率达到100%,审批、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68件,全年对开发建设项目执法检查95次,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40.55万元。基本遏止了人为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为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三、创森创园工作完成情况

2010年是双创工作的关键年,我局担负着双创工作的水系绿化部分。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双创办的指导下,我局紧紧依托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结合水系绿化规划,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水系林带绿化建设的高潮,把水系绿化工作有力的向前推进。全市水务系统共完成水系库区绿化面积300.5公顷,为全面完成双创目标打下了基础。

(一)进一步深入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在市水务局创森、创园规划基础上,结合2010年即将实施的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着重规划了江河、库区绿化部分,把江河、库区绿化纳入了水土保持治理项目规划,确保创森、创园有具体实施方案和资金保证。

(二)分解工作目标,与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年初市水务局把全市创森、创园水系绿化目标进行了分解细化落实到各县区,并与各县区水务局签订了双创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全市水务系统双创工作任务,使双创工作有的放矢。

同时,市水务局将双创重点区江阳、龙马潭、纳溪三区纳入水土保持治理工程规划,打捆上报争取2010年省级小流域治理资金用于双创工作。

(三)水务系统职工认真参与义务植树,为双创作贡献。全市水务系统于2月21日在泰安镇、3月12日在三道桥、3月29日在胡市镇组织了3次大型的植树活动,共栽植了天竺桂、小叶榕、香樟、荔枝、枇杷、竹等植物树苗1500余株,新增绿化面积近15000平方米。

四、主要做法

(一)强化宣传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提供良好氛围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此,我们结合有关宣传和新闻部门运用各种形式广造舆论,大张旗鼓地宣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水利宣传周、《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纪念日等时机,向市民宣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水土保持观念得到了显著提高,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强化规划龙头作用,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奠定基础。主要做法是依靠政府的统筹能力,协调各部门关系,各投其资,各建其功,共同唱好生态这台戏,同时把更多的投资和力量放在小流域工程建设上,突出行业特色。开展治理与加强管护的关系,把治理成果管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和经济的手段,加强对现有治理成果的保护,改变边治理、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等重建轻管的现象。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我市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依照“水保工程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结合,水保生态建设与解决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的原则,按照《泸州市一2011年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注重效益”的原则,在认真总结前些年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总体思路,为水土保持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开始实施,通过各方努力将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土保持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的总体好转和良性循环。

(三)处理好开发建设与监督执法的关系。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惩处开发建设中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开发建设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好驾、护好航。为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健康发展,我市始终把严格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抓,首先,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对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全面落实,使全市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做到了有法可依。严格执行水保“三同时”制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狠抓了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收费、监督检查“三权”管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已列入政府行政并联审批,使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了全面落实。纳溪区、泸县、被列为全国的水土保持监督能力建设试点县。在执法过程中,我们通过采取执法工作人员“约法三章”等措施,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尤其是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程序、宣传教育与法律强制合理衔接、点面结合、以点促面等方面,都是经过慎重研究,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有序进行和规范发展。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6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成果分析、经验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对于不同类型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在水力侵蚀地区、风力侵蚀地区和重力侵蚀地区,应当采取植物措施和保护性耕作、工程措施等措施,建立防风固沙防护体系和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当配套建设植物过滤带,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水源。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对所占用地的地表上应当进行分层剥离,减少地表扰动范围;在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后,对开挖面的面,应当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对不能使用的应当复垦。

重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包括: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建设面积扰动土壤侵蚀灾害风险,以及土壤侵蚀,土壤和水源涵养工程建设和安全生产条件所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控制效果,以及土壤和水的保持工程设计管理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水土保持监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律的一个重要功能。很长一段时间,水土保持监测作为水利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和水的保护,土壤和水源涵养现代的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为国家宏观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土保持法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水土保持监测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做了一系列重大部署,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土保持工作,清楚的说明2020年达到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重点领域的总体目标。 2012中央1号文件还指出,土壤和水的保护,以增加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力度,加快坡耕地整治步伐,推进清洁小流域,强化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和生产监督管理水土保持项目,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水土保持监测要求。党的18次会议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整个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形成5个1的整体布局,并努力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中国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壤和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土壤和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加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水和水土保持监测法律责任重大,以保护土壤和节约用水工作的快速发展,促进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同时也保护水土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和公众了解参与水土保持的需要。

监测水土保持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就,为国家宏观生态建设提供决策的科学支持,但加速的过程中,控制水土流失,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没有达到迫切需要。首先,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不相容的。

中国是世界上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最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难以控制,严重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防洪安全。通过国家水资源保护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形成一个土壤和水源保护监测网络覆盖全国,但目前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水利发展要求的角度来看,土壤和水的情况在人口密集的人类活动频繁区域监测网络不足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是不完美的。

基础设施和水土保持监测服务是不符合现代化的要求。目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从总体来看,水土保持监测基础设施标准低,信息收集手段落后,设施差,自动化程度低,背后的观测工具和方法,绝大多数仍然依靠人工观测监测点,落后的检测手段,导致检测信息不能及时的掌握,而影响监控的有效性。

水土保持监测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技术的要求是不相容的。由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系统分散,标准不统一,部门成果保护,全局意识不强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在整合信息资源共享,缺乏有效的利用硬件的困难和软件环境管理系统,操作和维修水平低,信息技术优势和技术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不能深度开发信息资源,提高整体业务支持能力和综合信息服务。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和监控系统机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部分都是节约用水监测机构存在着差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监测网络运行和维护资金没有保证,监督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差,机构队伍很不稳定,这限制了监控的正常发展。

二、举例阐述

某水电站位于我国西南,系下游至江口河段五级开发方案的第三级,上游与二级电站尾水衔接,下接己建成的水电站库尾。电站装机容量2400MW年发电量111. 29亿kW/ h,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7. 528亿m3,调节库容0. 28亿m3,具有日调节功能。建成后可提供强大的电力,促进西南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项目新增水土流失预测分析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人为对原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的扰动和破坏,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表现为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等,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期。经预测,此工程建设将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共计335. 29hm2,其中:耕地58. 17hm2,园地2. 65 hm2,林地106. 23hm2,建设用地37. 28hm2,荒草地130. 96hm2。若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此工程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量将达到496. 1万t,运行期流失量为5. 63万t,其中施工期水土流失量约490. 47万t。渣场在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量为465. 93万t,是本区内最为集中、强度最大的潜在水土流失场所,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对象。此外场内交通工程属线性工程,涉及面广,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不注意保持水土,也将在局部产生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当地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水土保持措施与实施情况

控制项目分为区域主要责任领域,弃土(渣)场区,堆场面积,道路施工区,施工生产区和生活区,对外交通工程区,移民安置区,水库淹没区,预防几种类型的分区。主要预防措施是:

(1)、弃渣场混凝土拦渣堤,浆砌石、钢筋石笼及大块石护坡护脚,排水工程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2)、场内外交通工程实施路基和路堑排水、迹地恢复和绿化以及道路两侧挖填边坡支护等具有水保功能的工程措施等。

(3)、移民安置区实施四旁种树、改田改土等措施。另外工程运行后,对库岸的稳定状况进行监测。

总之,水土保持监测最重要的体现是建立监测公报制度,水土保持公报。建立每年定期,向社会及时公告危害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宣传教育水土流失、监督管理、监测预报的现状及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为准确和权威提高公报,须在提高公报质量上狠下功夫,组织工作专班、抽调技术骨干、调动水土保持技术力量进行编制,组织专家进行严格审查,最后审签。

参考文献: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7

一、前言

有关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实施过程情况简介。

二、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概况

1.主体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有关设计文件批复、调整过程。

2.水土保持方案报批过程,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时限、投资概算,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措施设计落实、调整情况。

三、工程建设管理

1.组织领导。包括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及具体管理机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2.规章制度。有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办法。

3.监督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监督情况。

4.建设过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过程,合同及其执行情况,施工材料采购及供应。

5.建设监理。包括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监理制度、机构、人员、检测方法,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情况。

6、工程投资。包括批准的水土保持投资概算,资金到位时间,年度安排,概算调整情况,经费支出。

7、完成主要工程。包括治理措施类型及数量变更情况,实际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植物、临时防护工程等的类型、数量,与设计工程量增减情况及原因分析。

四、经验、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的主要经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管理运行的建议。

五、运行管理

水土保持工程移交、使用,管理维修养护责任、办法。运行期水土保持监测任务。

六、附件

1.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

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批复文件。

3.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变更审批文件。

4.投资到位及使用情况说明。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8

关键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式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3-0109-02

0 引言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土资源日益匮乏,如何有效减少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产生的不利影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水土保持监测,是指针对水土流失的危害、产生、进展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所带来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而展开的一项长期性的调查与分析工作。在工程建设期间实行水土保持监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与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项目建设区及建设项目概况

本项目建设区位于北部,年平均降雨量500mm~800mm,夏季平均气温23℃以上,冬季平均气温0℃以下,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建设区以夏季风速最小,春季风速最大,平均风速1.9m/s~4.6m/s。建设区内土壤以黄土质粘土居多,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并存在一定数量沟蚀;同时,该地土壤质地疏松,抗浊性较低,尤其成土母质一旦暴露[3],将可造成当地水土大量流失。

建设区占地面积140.2公顷,其中施工区占地27.4公顷,厂区占地35公顷,区内建设项目为发电厂;电厂规划容量为600兆瓦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台,一期建设600兆瓦燃煤机组1台,同时展开脱硫装置建设工作。建设经历两年,如今已经正式投入生产。

2 水土保持监测时间与内容

建设项目运行初期,分别于汛前、汛中、汛后各实行一次监测工作,而后每年根据项目建设区降雨情况实行地面定位观测与调查。5月至9月因降雨量集中,每月执行一次监测工作,若降雨量达到50mm以上,则适当增加监测频率;此外在夏季、冬季时期也各行一次监测工作。

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监测施工准备阶段,为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当地的景观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二是监测施工阶段,工作内容主要为监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与影响因子,并对水土流失动态进行评价;三是建设项目运行阶段,内容主要为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数量及其带来的新增生产能力,包括护坡工程、防洪排导工程、植被建设、临时防护工程等。

3 布设监测点

1)侵蚀沟量测法。首先选择需要测定的坡面,而后对坡面构成物质的容重、坡长及坡度等进行量测,记录导致侵蚀沟发生的次降雨量。待降雨后,再次到该地进行量测工作,计算侵蚀沟体积与沟蚀量,而后经由水蚀中沟蚀所占比例得出水土流失量;2)径流小区法。装设水平长度为10m,宽5m的两个径流小区至坡面上,而后于小区上方左右两侧装设排水沟与截流沟,下方则装设容积为1.8m3的矩形集水池,同时以截水墙小区将小区周边围起。采集水池含沙量、含水量、水量及降水量等信息;3)控制站法。布设控制站于项目建设区厂区总排水口,经由监测含沙量、流量等信息估算出区域水土流失量;利用降雨径流的关系,结合项目建设地区降雨量数据资料将该地区总地表径流量推算出来;使用流速仪监测口断面流速;并运用烘干法监测泥沙含量,以1/100电子天平进行称重,完成测定工作;4)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通常于项目建设区分散土状堆积物边坡布设,经由在每次汛期或大型降雨结束后观测钉帽与地面距离,从而得出总水土流失量与土壤受侵蚀程度。

4 常见监测方法

4.1 调查监测法

调查监测法主要采用常规调查、普查、抽样及资料筹集等方式进行监测,目的为获取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防治效益、保持因子、基本情况等信息的数据。

4.2 地面监测法

1)充分利用水土保持工程各控制部位的特点,经由无泥沙出流取土场低洼坑淤积量,拦渣墙拦渣量计算出该区域水土流失量。除此之外,亦可采用其它具备沉沙池功能的水堰、截水沟泥沙淤积量将土壤流失量推导出来;2)应用侵蚀沟量测法、临时小区监测法或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于水蚀地区各定位监测点进行监测工作;若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应布设临时小区;若为典型地貌,则在结合已有控制站与观测点的基础上布设长期观测小区;3)在林草植被恢复期间,应用网格法及取样线法测定林草保存率与成活率。

5 监测结果

1)水土流失危害监测。主要危害来自厂区运灰道路、灰渣场及临时堆渣场等区域,由于植被措施不到位,致使地表暴露,一些泥沙在暴雨后被水流带至沟渠并沉积下来,进而影响沟渠的正常排水功能;2)水土流失量监测。项目建设区土壤侵蚀模数之前300t/km2.a~3802t/km2.a,加强后为3920t/km2.a~20850t/km2.a,侵蚀程度超过轻度指标;新增水土失量为22450t,其中以取水管线流失量最低;3)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建设区占地面积140.2公顷,水土流失责任范围面积为146.8公顷,实际扰动土地面积83.4公顷,开挖土石方257.6万平方米,弃土石方28.5万平方米,填方230.1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期间年降雨量正常;4)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防治目的监测。通过对建设项目实行全方位监测工作,成功实现水土保持防治目标。水土流失总防治度97.2%,扰动土地整治率98.6%,拦渣率99.3%,土壤流失控制比平均值1:3,林草覆盖率57.4%,林草植被恢复率97.5%,综合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6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本建设项目区内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各异,故其水土流失情况也各有不同,因地制宜;同时,水土流失强度、动态数据、背景及程度等信息的获得应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特征,分时段开展地面调查监测和观测工作,从而提高监测效率。经由全方位的水土保持监测,可使建设单位自主自觉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对减少开发建设项目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具有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9

2020年,水土保持工作以“预防为主,重点治理方针”为指导,坚持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执法环境,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力度,结合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主要总结如下:

一、行政审批与水保费征收

(一)评审项目:我局组织专家对《恒大御湖庄园(A 区)

建设项目》等28个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技术审查。

(二)批复项目:共批复《恒大御湖庄园(A 区)建设项目》等生产建设项目21个。

(三)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

截止目前,财政足额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约80万元,方案编制率100%,无越级审批情况。

二、执法检查

(一)日常监督检查

按照年初制定的监督、检查计划,我们股室每季度对原有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执法检查,目前日常监督检查50余次。

(二)遥感监管疑似违法违规项目督查

10月底,按水利厅通知要求,股室安排1名同志负责现场复核阶段本县域范围内的协调工作,确保了现场复核工作顺利开展。11月初,按照水利部办公厅下发的遥感监管疑似违法违规项目清单,我局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核查,目前已对确认为违法违规的12个生产建设项目下达了整改通知,已将现场复核情况上传至湖南水土保持区域监管系统。截止目前,12个违法违规项目正在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相关手续。

三、水保宣传

2020年度水保宣传,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水利宣传周、《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等纪念日共发放宣传单3100份,制作宣传展板4块,宣传横幅20条,发放节水宣传品100余个等。

四、学习培训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10

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1/50,而土壤流失总量却占到了全国的1/5!作为全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陕西省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为此,陕西省结合现阶段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制定了《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个7章58条的《条例》,囊括了规划、预防、治理、监测和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与上位法相比,因其进一步补充、细化和完善了相关内容,更符合陕西省的实际,更具有操作性,对进一步推进陕西省依法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有分析说,该《条例》具有4个突出亮点――

第一,强化了政府和部门的水土保持责任。《条例》规定了政府和部门的水土保持工作职责,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证水土保持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责任制,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所属部门、下一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第二,强化了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制度。《条例》进一步明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范围和效力,强化了水土保持方案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第三,强化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手段。《条例》明确了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规定了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工作,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以及相关的备案和报告制度,明确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具体规定;落实了水土保持工作职责,夯实监督管理责任,避免了职责不清、监管缺失的问题。

第四,强化了水土保持补偿费的规定。《条例》明确了水土保持补偿费计征标准和计征方式。

有评论认为,《条例》的颁布实施,体现了陕西省社会各界对依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强烈要求,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标志着陕西省依法防治水土流失有了更为锐利的法律武器,使陕西省依法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强化了规划的重要性

《条例》比上位法增加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业园区、水电梯级开发、旅游景区等方面的规划”,而且由“征求意见”明确为“征得同意”。

《条例》规定:“坚持谁开发利用资源谁负责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和补偿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严格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

扩大了适用范围

《条例》对上位法的适用范围、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范围进行了扩展,将适用范围规定为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土保持活动或者从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产建设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将方案编报范围明确为“涉及土石方挖填、扰动地表的生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规模较大的取土、挖砂、采石等扰动地表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

明确了宣传教育任务

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角度出发,《条例》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做好水土保持的公益性宣传,中、小学校应当将水土保持基本知识纳入教育内容。自此,新闻媒体开展水土保持公益性宣传成为法定义务,中、小学校必须开展水土保持基本知识教育,这将对陕西全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明确了治理规定

《条例》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及坡地的开发利用和防治要求;明确了淤地坝、沟道造地等工程项目建设应当符合水土保持专项规划,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审批权限报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并经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条例》规定: “水土流失治理应当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植物措施、工程措施与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的原则,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了城镇水保的突破

《条例》明确城镇建设、改造项目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使城镇水土保持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可有效地控制城镇建设、改造过程中扬沙、排水管道淤积等问题,合理处置建筑垃圾和弃土(渣),防治水土流失,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条例》规定:“城镇水土保持以生态措施为主,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城镇建设、改造项目,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明确了设施管护责任

《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水土保持设施及保护范围,并依其附着的土地权属鉴定所有权;规定了对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处罚办法。同时,根据所有权的不同类型,规定了相应的管护方式,明确了管护责任。

明确了生态补偿制度

《条例》明确了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补偿制度,充分体现了上位法将水土保持补偿定位为功能补偿的含义。

《条例》规定:“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金征收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省人民政府可以从用水受益地区收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金,用于江河源头区、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扶持绿色农业和产业发展。对因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减施或者不施化肥农药而减少收入的农户给予适当补偿。”

强化了监测工作

《条例》确立了由省水土保持监测机构负责管理全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和监测评价体系,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监测成果质量进行评价认定;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报告。

明确了监管职责

《条例》授权省水土保持工作机构履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工作职责;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水土保持工作机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工作职责;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对下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督察和水政监督检查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11

关键词: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工作;发展天祝

1 概况

天祝县位于甘肃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青藏、黄土和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地貌以山地为主,属黄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的源头地区。全县总面积7 149.80 km2,其中:石羊河流域面积3 559 km2,占总面积的49.78 %,黄河流域面积3 590.80 km2,占总面积的50.22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4 864 km2,占总面积的68 %,且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已超过4 800 t/(km2・a);天然草场“沙化、碱化、退化”面积达13.47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35 %。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草场“三化”,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制约着全县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 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与措施

2.1 加大对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水土保持法》)已经颁布并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我们要做好宣传普及工作。要尽快启动配套法规的修订,逐步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结合本地实际,争取多种方式,开展全方位各角度、多层次的水土保持法律宣传,使社会各界的水土保持意识进一步增强。

2.2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科学管理的方针,确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因地制宜,统筹协调进行防治和治理。在加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监管的同时,对扰动地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各类生产建设项目,严格实施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的转变。以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全面加大水土保持工程治理力度,实现水土保持工作从分散治理到集中治理,从单一措施向综合措施,从偏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的管理和维护。

2.3 进一步依法加强监管力度,遏制新的水土流失

以大型开发建设项目监督检查为重点,以水土保持“三同时”落实为突破口。通过综合执法、部门联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人为破坏生态活动。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原则,正确处理好生态与生产,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把握好开发的力度与进度。把治理成果和生态修复区的保护纳入依法监管工作。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区,要依法严格禁止开发建设活动,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4 由人工治理向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转变

充分利用黄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两大源头区水热条件较好,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较强的优势,在进行重点治理的同时,对中轻度流失区实施大面积的封育保护,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快水土流失治理,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2.5 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

一是水土保持方案报批要步入正规。要求各生产建设单位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要求,在项目前期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主动上报进行审批。二是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应日趋到位。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是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核心。首先要严格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程序,扭转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多、实施少的被动局面。其次是督促建设单位主动自查自检,纠正违规行为,同时鼓励企业自动推行有利于保护水土资源的施工工艺,合理安排工期,节约用地,减少扰动。最后是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现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3 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通过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增强了全县人民的水土保持法律观念和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在以《水土保持法》为指导和“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理念的引领下,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以监督执法为保障,排查摸底明确对象为前提,严查水土保持违法案件为警示,加强工程治理为根本的综合防治工作。截至2010年底,天祝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6.30 km2,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5136 hm2,梯田6 040 hm2,退耕还林草3 334 hm2,封山育林11 320 hm2,禁牧育草草场改良59 800 hm2。

依法行政能力逐步增强,2009年,天祝县经水利部确定为第一批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设能力县以来,严格按照监督管理配套法规“五完善”、机构履职“五到位”、监督检查“五规范”、管理制度“五健全”等建设目标和要求,通过两年来的不懈努力,辖区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达到了100 %,水土保持设施实施率达到90 %以上,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对《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较大,仅2009-2010两年时间就投入宣传经费达55.60万元。

水土保持监理总结范文12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监理监督

一、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八十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平方公里。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

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石等。

我国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特别是大江大河中上游地区,这些地区是以往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集中的重点区域。然而近年来,随着城乡缺水及水质问题的加剧,国家新建改建大批蓄水、引水工程。大中型水利工程都有配套的水土保持设施,往往水土保持工程与水利工程分离进行;大部分的小型水利工程则没有或甚至不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往往水土保持工作成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个被忽视的环节,项目区也成为一个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环境脆弱区,因此,在兴水战略中加强水利开发建设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十分迫切。

三、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根据水利工程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背景监测成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施工中的人为因素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作出初步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作初步方案设计,对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作出科学概估算,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区中点状、线状水土流失源不可忽视。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进入初步设计时期,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设施种类及规模加之细化、完善,针对水利工程的规模对项目区人为扰动原地表进一步分析,制定细致规划设计,对项目区占用耕地及挖填方区提出水土保持设施设计。不因利大而为之。不因利小而不为,尽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不像主体工程成效显著,也不可因此而忽视。在初步设计阶段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设施投资预算不容删减。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设计阶段,针对主体工程规模,对项目区人为扰动地表的各项活动作出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土保持设计与主体设计同时进行。对工程中的各项措施作出细致设计,根据工程项目中的弃土、弃石、弃碴,因地治宜加以利用,筑建小型淤地坝、谷坊等小型治沟设施及挡土墙、抗滑桩等固坡设施,对于占用耕地区应尽可能的采用生物措施,防止施工期间对地表的加速侵蚀。在规划各项治理措施时,必须与改善地区经济状况相结合,充分发挥治理区内自然和社会条件的优势,将配置各项治理措施与发展山区经济相结合,例如,将林草措施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工程措施与发展灌溉相结合;治理措施与美化环境、发展旅游相结合等。

四、水土保持措施实施

1.因地制宜选择水土保持措施类型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点状和线状,因此,在治理区域内,需要根据不同地块,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不能互相取代。它们各自具有特有的功能,同时又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求获得最佳的水土保持效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开挖区、回填区、弃碴场、临时生活区等采用工程、可生物措施,增加地面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抗蚀力,防治水土流失,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2.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水利工程中的蓄水、引水、堤防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人为破坏原地表植被,改变坡形、沟床,施工中往往因主体工程的进展而被忽视。施工过程中的挖方区,为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可设置截流沟、排水渠等工程措施;设置挡土墙和抗滑桩可以防止可能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的发生。在回填区,注意坡形整理,并辅以林草措施,可以防止施工期间可能引起的风蚀、水蚀等侵蚀。在水利工程施工征占耕地、林地上,对临时占用的耕地、林地,在施工期间注重防护,在退场前应加以整理、补植;对工程中的弃碴,应尽可能供应水土保持设施使用。在沟道内筑建淤地坝、谷坊等治沟工程,在施工导流临时工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当地水文条件设置,防止对边坡引起的淘涮。在临时生活区,应该加强管理,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生活污水的排放而污染农田。

五、水土保持监测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监测是指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实施监视和测控。其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动态变化、水土流失状况(面积、强度、流失量等)动态变化、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其防治效益等4个方面。

1.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意义

通过监测,了解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发生的时段、部位、强度及特点,以便及时采取、调整相应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其意义是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方案提供依据;为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依据,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水土保持规范、标准制度制定提供资料,为水土保持决策和监督执法部门服务。

2.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科学内涵和监测内容,建立项目区水土保持监测目标,确立监测对象,制定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监测指标,反映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状况、危害、措施及防治效果等5个方面的控制成果。主要指标如下:

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监测:地理坐标、地貌类型、气候类型、年均气温、平均风速、多年平均降水量、植物种类组成、林草覆盖率、主要河流流量、土壤类型、水土流失类型、水土流失面积、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状况监测: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面积、扰动地表总面积、损坏植被面积、损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土石方开挖量、土石方回填量、借方量、外弃量、弃渣点位置、水土流失部位及面积、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危害监测:对主体工程安全运营产生的负面影响、对附近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干扰、对水域的淤积及污染情况、对周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破坏。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监测:临时挡墙、排水、沉沙及覆盖措施实施的数量、植树种草面积、土地整治面积、复耕面积。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监测: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控制率、土壤侵蚀控制比、植被恢复系数。

六、水土保持监理监督

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监理机构依据国家标准、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控制,对水利工程中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加以监督控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及林草措施对主体工程起不容忽视的辅助作用,因此在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具备水土保持环境意识,对施工过程中人为扰动原地表植被的行为应进行监督控制,同时也是对主体工程更好地执更长久地发挥作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与主体工程一样实施监理,对主体工程施工中忽视的水土保持措施的,监理机构应要求施工单位按水土保持规范实施,防止造成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的加剧。监理机构在主体工程监理过程中应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落实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进度上要求同时实施,质量上严格把关,投资上不省不略,协调各方关系,科学合理监控,做优质工程、创优质环境,建一个工程,铸多方效益。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政府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