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践单位鉴定

实践单位鉴定

时间:2022-09-22 17:36:33

实践单位鉴定

实践单位鉴定范文1

xxx同志自去年毕业开始在xxx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实践。在我单位见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他相邻工作同仁协调完成各种工作任务。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和技巧,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工作中去。能够积极主动的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他人,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一年来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见习期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xxx实践工作期间,是个出色的教学能手,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的出色的成绩。

xx同志工作积极主动、高效,学习认真,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不怕苦、不怕累,表现有较强的求知欲,积极观察、体验、思考,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xxxx实践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xxx实践期间勤奋认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迅速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应用程序编写当中,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在实践过程当中迅速的成长起来,不仅历练了自身,也为我单位带来了一股新风,受到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

xx同志在实践期间、热情、主动、积极。对事物保持高度的好奇与兴趣,虚心求教并勇于建言。随时调整自己,力求成长、尽善。积极争取

实践规定的任务,实践报告符合标准,达到实践目的。实践单位鉴定意见

xxxx勤奋好学,遵守厂规厂纪,带来先进管理理念. 工作能力及专长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自己以认真敬业,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得到了各实践单位的认可。

xxxx实践实践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虚心好学。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xxx实践期间,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我部“重庆热线”实践时能创造性、建设性地并能独立开展工作;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计算机通讯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

实践单位鉴定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档案鉴定标准在我国的确立和执行过程,先从国内外形成的鉴定标准着手,分析其在我国档案理论界与鉴定工作实践中的贯彻情况,明确我国档案鉴定理论、档案鉴定的技术性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以及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指出档案价值判断过程中体现出的时代局限性;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提高鉴定工作质量,进一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论文关键词】档案鉴定 标准 确立 执行 档案鉴定作为一种价值评价活动,主要表现为主体以一定的评价尺度或标准来衡量被鉴定的档案价值这一客体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参与评价的主体存在着学识水平、分析问题能力等的差异,加上档案的自身价值存在多样性、相对性和潜在性等特点,因此在对档案进行价值鉴定时,易出现不同的鉴定意见或结果。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及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必须首先确立明确的档案鉴定标准,以此为依据,方能保证档案鉴定工作的有序进行。本文拟对中外档案界长期形成的一些档案鉴定标准进行简要列举,并在此基础上简析我国的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明确其所存在的不足及应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 一、档案鉴定标准简介 总的说来,档案鉴定标准可分为两大类,即理论性标准和技术性标准。 (一)理论性标准 理论性标准是档案价值鉴定的基本标准和理论依据,综观中外档案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档案鉴定的理论性标准主要包括: 1、德国档案学家迈斯奈尔提出的年龄鉴定标准和来源鉴定标准。 (1)年龄鉴定标准:即“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迈斯奈尔主张:每一个国家应设置一个禁销档案的“界限年份”,应对在此年份前形成的档案加以高度重视、妥善保管,而不应擅自毁弃。 (2)来源鉴定标准:强调不能把案卷当作零碎的材料孤立地、分别地单独评判,而应当以它们固有的行政关系为具体背景进行鉴定,即在鉴定时,应该考虑各行政单位在政府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其活动性质,以及这种活动与上下级行政单位活动的关系。 2、波兰档案学家卡林斯基提出的“职能鉴定论”。这是在研究继承迈斯奈尔来源鉴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主张按照形成档案的机关在政府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文件的价值及保管期限。 3、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提出的文件双重价值鉴定标准。指出文件价值中存在着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的区别,这是按利用文件的主体为参照进行划分的。指出公共文件的价值首先体现为对原机关的原始价值,即第一价值,具体体现为行政管理、财务、法律和科研价值;而后再体现为对其它机关及非政府方面使用者的从属价值,即第二价值,分为证据性价值和情报性价值两种形式。对这两种不同价值,在鉴定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4、宏观职能鉴定标准。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文件大量涌现后的产物。“此时鉴定的注意力首先不是形成者来源,而是能够反映社会需要的各种社会职能活动过程或其主题”①;“宏观鉴定法所面对的不再是单份文件,而是某种职能的文件”②。 5、效益标准。这是欧美国家近些年来在鉴定中奉行的一条原则,主张在鉴定档案保存价值时应考虑到档案的保管费用。从其发展历程看,效益标准已从出现伊始的饱受批判转变为被各种鉴定体系广泛采用,显示出了其实用科学的一面。 6、相对价值标准。这是我国档案学界提出的一种档案价值鉴定标准,即在承认文件的价值取决于档案客体属性及其满足利用者需要的程度之前提下,适当分析全宗和全宗群内档案的完整程度,从全宗和全宗群范围内来观察档案被保存的状况。通常情况下,全宗和全宗群档案的完整程度越高、绝对数量越多,每一份文件的价值就相对越低,反之则越高。即:在一定情况下某些文件的保存价值和保管期限可以相对地提升或降低。相对价值标准的提出,旨在使档案鉴定工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机械主义和教条主义。 (二)技术性标准 技术性标准是档案鉴定实践中用以参照的具体标准,主要有文件材料的归档和不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等。 我国目前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可分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同系统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同类型档案保管期限表和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五种类型。它们是各机关、档案馆鉴定档案价值、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以此作为参考, 文书立卷人员能较容易地区分文件的不同保存价值,初步确定其保管期限,为以后档案馆鉴定档案的价值打下基础。至于档案鉴定工作制度,则包括制发鉴定档案的标准文件、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销毁档案的标准与监销制度等几方面内容。一种健全的档案鉴定工作制度,可以有效保证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和防止有意破坏档案,使档案的鉴定和销毁工作有组织、有监督地进行。事实证明,这些技术性标准在文书档案人员的具体鉴定工作中起到了有力作用。 二、我国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及档案鉴定标准的确立过程 (一)我国档案鉴定理论的特征 我国的档案鉴定理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是在学习原苏联档案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档案工作实践,并且吸收了民国时期档案学有关档案鉴定理论而逐步形成的。民国时期的档案界提出的鉴定标准均重视档案的历史价值和行政价值,但它存在缺陷,即仅仅停留在机关范围内的一般的行政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认识上,且当时没有得到有效实行。而原苏联的档案鉴定理论对我国的影响可说是最为深刻和久远的。例如,原苏联档案界提出:档案的鉴定原则是历史主义原则、党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在鉴定档案的价值时,应考虑文件内容、文件来源、文件的形式特征、情报的重复性、档案全宗文件的完整程度、文件的物理状况及文字、语言、艺术及其它特点,等等。这些原则和标准被我国档案工作者加以吸收和借鉴,再与我国的档案鉴定工作实践相结合,明确提出了鉴定档案价值时应考虑的相对价值标准、社会需要标准等新的标准,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概念、原理体系。无可否认,这些鉴定理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确实对我国的档案工作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档案的安全,防止了任意销毁档案文件的事件发生,有效地保证了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性。 但是,建国以来长期形成并得以贯彻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档案鉴定理论,虽在实践中证明了其价值,但同时也正是实践——这一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宣告了这些理论自身存在着的不足。因为我国的鉴定理论一直以来都侧重于对鉴定的原则、一般分析方法、保管期限和保管期限表以及鉴定工作组织的研究,而对档案鉴定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得不够,这在实际工作中就显得空泛,缺乏足够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对基本理论研究的不足,造成‘档案价值’概念模糊,鉴定的理论框架构建不起来;对应用技术研究的不足,造成具体的操作技术、标准、鉴定质量的检查与控制的方法空白或残缺”③。事实上,在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是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我国长期形成的鉴定理论往往侧重于对档案鉴定的原则及其工作性质等等进行描述、概括,而忽略了档案价值中实际存在着的数量关系,缺乏足够的定量分析的成分。这一现象与其它许多国家明确规定文件进馆比例的做法相比,显然存在着具体操作上的困难,鉴定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在此时期内确立的鉴定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 档案保管期限表是档案鉴定的技术性标准,是以表册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指导性文件,是鉴定档案集中保存和确定档案保存期限的依据,是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和保证其质量的有效工具,是国家管理和控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对防止错误销毁档案,为子孙后代保存历史文化财富提供了一定保证。但是,在充分认识档案保管期限表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它自身存在的不足: 一是条款太少。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经过几次修订,条款日趋简化,概括程度越来越高,难以涵盖复杂的档案类型、范围,这与国际上文件处置标准日益细化的趋势相悖。 二是档案保管期限表“就具体的鉴定标准而言,基本上属于‘职能鉴定论’的范畴”④,这与国外许多国家鉴定标准呈多元化的现象是相脱节的。我国档案学界近几年来虽也在理论上提出了类似的标准,但在具体操作时却忽略了这些。因此,我们的档案保管期限表中的鉴定标准表现单一化,在具体操作时“很难逐项鉴定档案的证据价值、情报价值,进而也就无法保证永久保存的档案是否具有永久性价值”⑤。 三是重宏观档案轻微观档案,侧重于方针政策性、总结性、综合性档案,对微观的、依据性、原始性的基本情况和数据方面的档案,保管期限偏短,造成进馆档案“只有骨架没有血肉”,难以满足历史研究与定量研究的需要。 四是可操作性差,条款理解随意性较大。如“重要的”、“一般的”等类似的模糊语言大量存在,档次则只给出“永久”、“长期”、“短期”三档, 缺少具体的保管年限,导致各单位长期、永久档案划分比例偏高,大大加重了各级档案馆的负担。 正是我国现有档案鉴定理论的不足,促使不少头脑清醒的档案学者有了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理论为“我”所用的迫切念头。于是,合理借鉴西方档案界长期以来形成的、在实践中得到了完善与发展的鉴定理论,实现档案鉴定标准的多元化并使之有效指导鉴定实践活动,成为我国档案学界努力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档案学者对档案价值鉴定效益标准、宏观职能鉴定标准等都已有所涉及,如何嘉荪主编的《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就提到了鉴定档案价值必须考虑效益因素;冯惠玲《电子文件的双重鉴定》则提出要重视“宏观职能鉴定标准”,等等。但是,虽然学术界提倡实行多种档案鉴定标准,但在实践操作中要真正实现,尚需时日。 三、我国档案鉴定工作实践:档案鉴定标准的执行过程 (一)我国档案鉴定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鉴定理论的不完善,相应导致了实践操作中的偏差。综观我国档案鉴定工作实践,大致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 1、鉴定过程中,对鉴定标准的理解与贯彻各有不同,缺乏一致。如前所述,我国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如条款内容过于简练、可操作性差等等,导致具体实践中出现对保管期限表较严重的曲解现象。笔者曾在某单位实习,期间发现:此单位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中,永久、长期档案所占的比例偏高,其中有不少是单位工会组织联欢活动的记录,还有一些文件记述了本单位召开的会议上人员报到的情况。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单位在对本单位形成的文件划分保管期限时,都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把有保存价值(不管其价值大小)的文件都置于“重要的”一栏名下,这将浪费多少的保管空间和人力! 2、我国现阶段的档案价值鉴定体系由三个层次的鉴定程序构成。第一个层次是在文件立卷归档之时,由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进行的。此时既要为一部分已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文件“判处死刑”,又要为准备留存归档的文件鉴定区分价值并据此分别立卷。可以说,这是整个文件生命历程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一次鉴定关。第二个层次是档案在档案室保存期满之时,尤其是行将移交档案馆之前,在机关(企业)档案室内进行的。主要是对立卷归档时确定的保管期限进行检查,适当调整部分档案的保管期限并决定哪些应移交档案馆、哪些可以造册登记并销毁。第三个层次是在档案馆中进行的,一般属定期审查性质,对保存期不当的档案进行调整以至销毁。市、县级档案馆还需对长期档案、一些接收了撤销机关档案的档案馆还需对这些档案进行价值再鉴定。后两个层次的鉴定实际上只是对第一个层次鉴定的修正和补充。 上述鉴定体系的优点是通过层层把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馆藏的档案的质量。但是,在每一个鉴定层次,都同时赋予鉴定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的两种责任,并给予其决定文件取舍的生杀大权,这对文书、档案人员鉴定档案价值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由此给档案工作带来的隐患也是无可避免的。就第一层次来说,机关单位的文书、业务人员在判定档案价值时,往往是以本机关的职能活动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在确定文件有无保存价值时,是以文件是否能满足本机关单位日后查考利用需要为前提的,对那些反映了本机关单位基本职能活动抑或是辅助职能的文件,只要其日后对本机关有使用价值,即确定其具有保管价值,送交本机关档案室保存;对剩下的文件,则冠之以“无价值”而予以销毁。在这里,文件的第一价值固然是被充分认识到了,但是,由于这些人员往往未受过历史研究训练,甚至可能毫无历史眼光或者对历史研究和文件是否有历史价值毫无兴趣,因此其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未来整个社会对这些档案文件的需要,甚至可能连文件还有第二价值也没有听说过。这一层次的文件鉴定,明显地突出了“为我”性质,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档案的历史研究和社会利用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文件,极有可能被稀里糊涂地送进废纸堆,其损失将是无可挽回的。 3、档案馆负荷过重而目前尚无有效措施可减轻其负担。造成档案馆超负荷的原因之一,是建国后颁布的一些档案价值鉴定政策。例如,建国初期国家有关部门曾经规定,对待历史档案的处理原则是“片纸只字,不得损毁”,这使得大量建国前的档案未加辨别地积存在档案馆中。有的档案馆明知一些历史档案已失去保存价值,但碍于上述规定而始终不敢对其加以销毁,既加重了档案馆的负担,又降低了库藏档案的信息含量。又比如,1983年颁布的《档案馆工作通则 》规定地(市)、县级档案馆应同时接收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从而造成了全国上下进馆范围的不统一,为长期档案大量涌入档案馆开了先例,加大了地(市)、县级档案馆的鉴定难度。 四、改善档案鉴定工作局面,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 如前所述,鉴定的时代局限性是必然存在的,对其不可能加以根本解决。因此只能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强鉴定过程的科学性,尽量避免因个人主观性的局限而对档案鉴定事业造成损害,尽量弱化因鉴定的时代局限性给后世档案利用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对鉴定的意义与地位有正确的认识,将其作为档案工作的核心加以对待。长期以来,我国对鉴定的意义与地位的认识相对不足,仅仅将鉴定工作作为档案工作的一个业务环节,没有在档案工作中突出其特殊的作用。这种情况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有所改变,但在实践中一直没有特别得力的措施,因此并没有根本改变鉴定工作相对薄弱的现象。因此,鉴定工作的切实推行,尚有待于档案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 (二)修订与完善档案保管期限表。原有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存在着条款简练、操作性不强等特点,需要对其加以修订。西方国家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条款至少不下百八十条,保管期限的档次有十多个,其详细的条款规定使档案人员在具体操作时更易把握,操作性强。我国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修订,也应朝着细化的方向发展。具体的做法可以是采取划限与标时法相结合,标明档案保管的具体期限,以使鉴定人员在操作时有明确的标准可以参照,从而提高档案鉴定的效率与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档案鉴定理论,使其更具有实践操作性,逐步实现鉴定标准的多元化,更有效地指导实践。对西方相对成熟的鉴定理论体系,要加以正确的吸收与借鉴,同时要结合我国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加以发展、完善,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档案鉴定理论,以引导鉴定实践前行。 (四)逐步实现档案鉴定工作的程序化、科学化、系统化,建立文件价值双重鉴定机制,形成完整的档案鉴定工作制度。在建立双重鉴定机制方面,西班牙实行的设立文件中心暂时保管文件、对文件的第一和第二价值分别由文件中心和档案馆加以鉴定的做法,值得借鉴。我国也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进和完善鉴定机制,努力实现档案鉴定工作的程序化、科学化、系统化,以促进档案事业的繁荣发展。 (五)针对档案鉴定标准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相应地采取措施以提高档案人员素质,而这有赖于档案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开展。只有教育搞好了,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才能更上一个层次,综合素质才能增强,也才能带着更自信的态度和更科学的精神投身到档案鉴定工作中去,推动档案事业前行。 注释: ①参见T·库克:《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第154-155页 ②冯惠玲:《电子文件的双重鉴定》,《档案学通讯》,1998年第3期 ③陈忠海:《档案鉴定若干关系刍议》,《档案管理》,1999年第4期 ④傅荣校:《从世界档案鉴定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档案鉴定现状》,《档案学通讯》,2000年第2期 ⑤于力:《中外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比较》,《档案学通讯》,1997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何嘉荪、傅荣校著:《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 2.陈忠海:《欧美现代档案鉴定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启示》,《档案学通讯》,2000年第2期 3.陈忠海:《从鉴定体系看档案价值和档案鉴定概念》,《中国档案》,2000年第10期 4.邓绍兴:《改革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思考》,《中国档案》,2000年第11期 5.邓绍兴:《改革档案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档案与建设》,2000年第4期 6.刘国华:《我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档案管理》,1997年第4期 7.张斌:《论档案价值鉴定标准体系》,《中国档案》,2000年第4期 8.张斌:《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七)》,《档案学通讯》,20 02年第1期

实践单位鉴定范文3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国家职业标准;衔接;实践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相对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更加具有“职业针对性”的教育类型,它“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必须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

一、树立起“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某一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也是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改革实践教学,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始终遵循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根本要求。“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干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理念,已为全体师生所接受和领会。通过几年实践和完善,形成了初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突出岗位能力的“三位一体”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对各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反映了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成绩考核和教学评价的依据。

所谓“三位一体”就是指将教学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岗位实际需要、国家职业标准三者相结合,融为一体。高职教学,涉及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否符合行业的实际需要、是否符合国家职业标准。高职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必须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而行业及国家职业标准则重点强调实践及操作技能要求,“三位一体”的教学就必须使两者有机衔接。

为了达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使岗位能力课程教学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又符合岗位实际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又能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我们将饭店主要岗位能力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所对应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和对照,并结合行业实际要求,对各职业工种相对应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大纲,主要有《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酒吧经营管理》《公共关系与实务》《食品营养卫生》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既可以掌握高等职业教育所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够参加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考取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二)“三个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岗位能力课程的基本构成,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在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们遵循“应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构建了“三个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1.将实践教学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设计与更新实训教学项目

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中,我们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尽可能将校内实践教学与岗位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如在餐饮摆台的教学中,我们以前严格按照教材中的要求进行教学,结果与行业实际有较大差异,现在,我们按照行业的实际对摆台的内容和标准进行更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再如,针对相当部分企业指出我们的学生服务操作技能掌握不错,但普遍缺乏服务意识这一点,我们在实训课中增加了仿真情境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2.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和设计实训教学项目

高职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而高职课程教材在组织和编排上比较注重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因此,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按照真实的工作任务来重新组织和设计实训教学内容,如在餐饮对客服务中,涉及到迎宾引领、拉椅让座、菜点酒水推销、对客服务、结帐等多项工作任务,我们将餐饮服务的各项工作任务分解为多项实训教学项目,形成《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全新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教学。

3.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相结合,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对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实践教学必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相吻合,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们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和项目纳入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就能直接参加相应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三)采用“三段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构建了“校内专业

技能仿真实训+企业项岗实习+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中,采取了“三段渐进式”教学,即课内基础培训、课外强化提高、校外深化巩固。这种“三段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是通过“校内专业技能仿真实训+企业项岗实习+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形式得以实现的。校内专业技能仿真实训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践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规范的技能操作。主要包括课堂演示、课堂实作(主要在课堂和校内实作基地进行)和课外强化(包括课余自行练习、技能培训等)。企业顶岗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培训、实习,进~步强化实践技能,了解岗位实际要求,达到教学与岗位要求的统一。社会实践主要是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进一步巩固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岗位能力。

(四)创立了学生技能培训的“四步技能培训法”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我们创立了学生技能培训的“四步技能培训法”。第一步,校内岗位能力课程的仿真实训,让学生掌握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专业基本技能;第二步,将学生送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接受现场培训,掌握职业岗位的实际专业技能;第三步,在职业技能鉴定前,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培训,掌握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技能;第四步,在毕业前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将实习与就业一体化。

(五)“三结合”的技能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必须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对于实践技能考核,我们采取了“实训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考核方式。所谓“实训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是指在每个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训练过程进行考评,实训项目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评,综合计算成绩;“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是指在教学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学生的课程成绩和职业技能鉴定成绩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即将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成绩纳入成绩考核的范畴。同时我们还设计了“校内实训+企业实习+技能鉴定”的综合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三、以就业为导向。完善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实践教学基础建设

(一)管理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体系是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使实践教学与国家职业标准有效衔接。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实施岗位能力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基本保障。为了更好地使职业技能鉴定与岗位能力课程教学有效地衔接,更好地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我系成立专门机构——“岗位能力培训与鉴定考试管理办公室”,统~组织和管理全系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试,全面协调全系的岗位能力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确保各项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制订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系列管理规定

为了保证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实施与质量,我们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定和办法。

(1)创立了“课堂教学一培训一鉴定”一条龙职业鉴定模式

专业教学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紧密结合、互为补充是我们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依照教学大纲,按教学计划有序完成相应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以实践课的方式完成各项技能培训,最后,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将“课程教学、技能培训、职业鉴定”三者紧密结合,完成“教学一培训一鉴定”无缝对接,实现了“教学一培训一鉴定”一条龙职业鉴定模式。

(2)制订了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的管理办法

为了保证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质量,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办法,包括“课程技能培训管理办法”、“校外基地培训管理办法”及“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管理办法”等,以确保学生的技能培训得到保质保量的完成。

(3)制订了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办法

实训基地是学生技能培训与鉴定的物质保障,我们的实训基地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校内的实训实作室,二是学校的招待所和接待餐厅,三是校外的宾馆酒店。为了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我们制定了相应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办法,以保证课程教学、学生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完善了考务管理规定

为了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鉴定质量,我们制订和完善了各项技能鉴定的考务管理规定,从技能鉴定的学生报名、鉴定申报、各项鉴定的考核(包括理论与技能考核)、考试档案存档、成绩审核、成绩申报,直到证书的申报与发放,都实行严格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

(5)建立了考评员“评考结合”的管理办法

考评员是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保障,考评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质量。对考评员我们采取了“评考结合”的管理办法。

评,即对考评员的考评资格、考评能力进行评判、评价。考评员的评判,主要从是否取得相应的考评员资格证、是否经过相应工种的学习与培训、是否掌握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是否具有丰富的相关理论知识、是否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为了保证考评员的质量,制订了相应的考评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

考,即对考评员定期进行考核。我们建立了考评员考核管理办法,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对考评员进行考核,一是知识技能考核,即定期对考评员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及国家职业标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二是考评能力的考核,即对考评员所评出的职业技能鉴定成绩进行考核,看是否与国家职业标准存在较大的误差。

(6)完善了技能鉴定质量保障措施,形成了“三级两线”的质量监控体系

技能鉴定质量的控制是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保证,为了保障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我们完善了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措施,制订了质量控制和评估制度,形成了“三级两线”的质量控制和评估制度的监控体系。

三级,是指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院职业技能鉴定所、系技能培训与鉴定管理办公室,即市一院一系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对职业技能鉴定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两线,是指依据学校和行业两个方面的反馈对技能鉴定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其中学校的反馈主要来自学生培训后的意见收集、学生技能鉴定考核成绩的分析信息;行业反馈主要来自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及建议意见等。

(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按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建立起较完善的实训基地,是高职技能教学的重要保障。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建设标准,规划建设了校内专业实训实作室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既满足了实践教学与实训要求,又保证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

四、良好的效果

(一)促进了“双师”队伍建设

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我系形成了一个学历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双师”突出、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精湛、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及职业技能鉴定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将岗位能力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推行“双证书”制,学生认识到通过课堂教学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技能鉴定巩固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要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必须充分利用课堂学习的时间,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保证了课堂学习的质量。

其次,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与课程教学相衔接的实践与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了解高职教育的要求,了解行业的要求,了解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并据此制订“三位一体”的教学大纲,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等等,这些实践与研究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再次,职业技能鉴定与岗位能力课程相衔接,促进了教学条件的改善,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调动了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

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认识到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性,调动了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各种外派实习实践活动。近几年来,利用节假日参DI~#I-派实习、实践的学生超过4000人次。

(四)推动了“双证书”制的实施

通过实施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实践教学模式,我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正常的教学获得的技能能够符合国家职业标准,不需要额外培训,直接参加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目前我系所有专业的学生,均参加与各专业课程相对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覆盖率达到了100%,在毕业前,饭店管理专业每个学生均获得两项或两项以上专业技能证书。

实践单位鉴定范文4

就业导向呼唤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社会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日益增加+各行(企)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掌握高新技术并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03年第一批扩招后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有212万人、截至目前,毕业生平均就业签约率约为70%r,而高职毕业生的签约率只有55%,尚有50万左右的毕业生还未能就业: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374所,在校生总数约为640万人,占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54% -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280万人,其中150万为高职毕业生: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提高的全局性大问题当前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这种矛盾的现象,说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严重脱节,这种脱节既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干扰了人才就业市场的规范运行:为了推动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及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面对愈演愈烈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和巨大的就业需求缺口.技能缺乏已成为高职生就业的软肋。为了拉近高职毕业生与市场的距离.2003年6月9日,劳动保障部会同教育部正式启动“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组织尚未落实下作单位的高职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相近职业(工种)的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培训合格者可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他们能尽快走上就业之路: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劳动就业方面有强有力的国家资格框架,这个框架既约束高职院校规范人才培养行为,也约束人才就业市场规范劳动就业行为。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严格实施就业准人制度.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现在.职业资格证书在我国人才就业市场中已开始发挥“就业通行证”的作用,成为完善市场就业机制的重要手段高等职业教育要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一定要积极适应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化为应用技术、智能操作和高技能型的高级“蓝领”,实现就业岗位的重心‘’下移”,并为毕业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这既是人才就业市场的客观需求,更是高职院校求生存、谋发展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然要求就业导向呼唤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劳动就业需要的重要举措.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上海、重庆、黑龙江等省市已分别作出决定,在大学生特别是高职生中推行“双证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大“双证书”工作的力度,2004年要实现80%的高职毕业生都能够取得“双证书”的目标

上海推行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情况

我国现行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面小,劳动保障部提出的持证上岗工种目录中只有90个工种.缺口甚大,而且基本上以单工种证书为主近年来,劳动保障部陆续推出了电子商务师、项目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认定.许多洋证书.如美国微软公司认证( mcps,mcdba,mcsd,mcse)、国际会计师资格认证( aia ) , dmp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等也开始进人我国,但其涵盖面尚小,离国家提出的‘.十五”期间职业资格证书要覆盖国民经济的主要职业(工种)的要求差距还很大,还不能适应在大学生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上海市教委根据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于2001年3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智能化楼宇管理、电气自动化、汽车、机电、国际贸易等5类职业的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并在同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设立了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所。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各有关高校,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高校学生职业资格标准使职业资格鉴定实现了从单工种鉴定阶段向综合能力鉴定阶段的跨越2002年+上海又推出通信与信息技术、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15类职业资格鉴定制定了20个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设立了13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参加考证的在校大学生达数千人,平均合格率为40%: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求职成功率高达90%以上二到2003年底、鉴定项目将扩展到30-35个可覆盖上海高职教育的大部分专业,基本满足高职学生考证的需求

上海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与国际接轨,在全国率先推行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了一件十分重要而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是促进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的有益尝试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有效地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向深层次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提前了解该专业在生产第一线的各种职业技能要求,与市场需求“零距离”接轨.从而大大缩短了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在上海虽然推行不久,但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双证书人才”走俏市场,充分说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基本得到社会认可

大学生职业资格标准的特点

职业资格鉴定是在国家职业分类的基础上,对劳动力所具有的技能和水平作出的科学、公正和权威性的客观评价:要进行职业资格鉴定,科学合理地制订职业资格标准尤为重要。因为职业资格标准直接关系到鉴定者行为检测的尺度,同时也为被鉴定者提供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大学生职业资格标准的制订必须符合行业和职业的需求,但又要有别于现行职业标准,要在现行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提炼和创新,使其与高等教育顺利接轨大学生职业资格标准应具有如下特点:

职业分类要体现岗位群特色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中的职业分类并不是针对某一现行职业岗位,而是一个大职业分类.是面向一个广阔的“职业群”或“岗位群”,如电气控制类、汽车类等。因此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的也是一个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要求,要深人研究岗位群所涉及的职业技能的共性,并结合高职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特点,加以概括、抽象和超越。职业分类的岗位群特色,要求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的考核内容和方法,要同以往劳动部门对单一工种的技能考核加以区别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是对某一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的鉴定,应注重综合技能的要求,以便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技能要求要突出关健职业技能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半衰期”正在不断缩短。“知识半衰期”的缩短,又引起“能力半衰期”的加速,表现在职业活动中,使原有的一些技能已渐渐失去意义,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超越某些具体专业与职业界限的职业技能,即所谓“关键职业技能”,才能在生产方式发展变化时,从一种岗位顺利地转到另一种岗位要研究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新的职业技能,制订面向“关键职业技能”的职业资格标准。劳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行业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建立严格的职业资格标准的制订、复核和更新的制度,使职业资格标准在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体系中,真正起到“龙头”和“导向”的作用

鉴定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职}n资格鉴定要根据在校大学生的特点,考核学生掌握一个或多个岗位(工种)的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有限的鉴定时间内和有限的设备条件下,要充分鉴定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比较困难的。鉴定内容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根据不同的职业分类,制订若干操作技能型和理论分析型鉴定考核模块,并规定合理的比例对一些技能性、工艺性的问题应尽可能采用实际操作的鉴定方法,而对一些理论性较强、操作困难的题型则可采用笔试、口试的鉴定方式:要不断加强题库的标准化建设,合理制订职业资格鉴定的培illl标准、合格标准和评价标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能力的培训和学习

要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证书的含金量要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标准,使培训内容和人才培养规格国际化,不断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努力使职业资格证书得到国际认可,以提高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适应国外企业入境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同时发挥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争取更多的跨国界服务份额,培养国际市场认可的劳动者

实践单位鉴定范文5

中医院常有一些院内制剂及验方,这些制剂往往缺少全面、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处方质量标准,可以保证其疗效,也可促进其深层次的开发研究。药品营销企业主要调研其药品质量检测中心。主要切入点为相似品种、贵重药材的真伪鉴别;多来源、多产地药材的质量评价及药材的规格划分。如通过课题组初步调查了解,目前药店(包括大型零售连锁药店)出售的药材沉香伪品居多,主要包括人工伪造沉香及未结香的白木香木材,以此为切入点可建立研究专题。通过组织鉴别、粉末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建立沉香及其常见混伪品的鉴别方法及鉴别指标,并将鉴别点归纳总结,为质检人员提供依据。类似的专题如药材熏硫的鉴定、灵芝真、伪品及非法处理品(蒸制、涂漆)的鉴别等。

1.专题模式规划

中药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的基本理论,还要熟悉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工学结合是培养这些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教学过程采用“1+1+1”的教学模式,即“一段基本一段岗位一段职业”的实施方式。

第一阶段为专项能力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在校内学生科研平台或校外教学单位进行,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有哪些具体的研究内容或技术性工作,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专题内容主要来自药企、医院、药品营销企业的主要技术性工作,如中药制剂分析方法、技术要领、检验标准,中药炮制的炒法、煅法、水火共制等各种炮制方法的要领等。不同专业技术教师根据岗位将相关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使学生对一些具体的方法、技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遇到问题知道如何寻找解决方法,这也是本科技术人员和一般技术员的最大区别。

第二阶段为岗位能力培养和岗位技能训练。此阶段,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岗位内容,在校内学生科研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或订单培养企业参与完整过程。学生需至少完成一项具体的专题内容,期间教师或实习单位教师指导其完成全部过程。第三阶段,进行专题内容小组交流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撰写论文。毕业专题与毕业实习可无缝对接,学生在顶岗企业或订单培养企业中按照准员工要求进行顶岗实习和预就业。

2.管理制度

严格要求和科学管理是保证专题质量的关键。学校在专题开展之前进行动员教育,端正专题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并提出严格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专题生管理;定期开展工作汇报、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教师及实践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梳理,指出不足、错误或不合理的实践操作,提出解决方法。作为正在探索中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改革组织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践工作,仍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

作者:刘红菊 吴铁 贾振斌 闫冲 单位:广东医学院药学院

实践单位鉴定范文6

【论文摘要】司法鉴定制度已经成为当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影响着司法鉴定功能的发挥。本文简单论述了司法鉴定改革的重要性,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司法鉴定制度的措施。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基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使用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司法鉴定带来了许多的机遇。然而,司法鉴定本身也存在很多的不完善之处,在实践当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着司法鉴定功能的发挥。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指派或当事人委托,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专门性问题作出判断的一种活动。”[1]随着诉讼制度的完善以及科技的进步,作为一种客观公正的科学手段,司法鉴定被广泛地应用于诉讼领域,愈来愈多的案件借助于司法鉴定作为定案和判决依据。司法鉴定已经成为当代各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司法鉴定是借助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解决与案件有关的某些专门性问题的主要手段,它在诉讼活动中起着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借助科学仪器和化学药物的特殊性能,揭露人的视力不能见和不易见到的某些事实;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客观、准确、及时地记录和固定犯罪现场上物证、痕迹;能利用科学的鉴别、分析方法,来确定物质的成分、性质,查明某些事实形成的原因;能利用同一认定的科学方法,对客体的异同作出科学的结论。

2 目前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司法鉴定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至今尚无统一的司法鉴定立法,造成实践中鉴定机构的设立条件无统一规定,鉴定人的资质条件无统一标准,鉴定的标准无统一规范,鉴定程序无统一规则,鉴定的法律责任无具体规定。例如我国现行法律对鉴定次数就没有作出限制,造成实践中当事人如果对鉴定结论不服,可以无休止地鉴定下去。虽然近年国家各司法机关相继制订了一些调整司法鉴定的内部文件,但内容粗细不均,规范不一,难以适应诉讼领域逐步拓宽、新型案件不断出现、鉴定范围日益扩大的新情况。

2.2 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是目前我国司法鉴定管理的最大症结。从机构设置上看,我国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都有与之工作相适应的鉴定机构,造成鉴定机构设置相互重复,形成了各自为鉴的管理体制,这种“自侦自鉴”、“自检自鉴”、“自审自鉴”的管理体制,缺乏制约和监督,从而降低了司法鉴定的权威性,损害了司法公正。再者,由于司法鉴定主体和鉴定程序不明确,在具体实践中,何为鉴定的法定部门难以明确,同时,鉴定的方式、步骤、期限和鉴定回避等程序方面也不规范、不统一,从而影响了司法鉴定结论的真实性。

2.3 鉴定过程的封闭、不规范

在目前的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中,司法鉴定过程的公开、程序、被监督尚未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根据现行司法鉴定实践,由委托单位出具委托书,提供所有案件材料后,委托单位就退出鉴定过程,缺乏对鉴定过程的监督,由于鉴定启动权在司法机关,案件当事人除鉴定工作需要配合鉴定外,无权对鉴定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有些根本就不知道进行鉴定一事,导致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缺乏信任。其次,鉴定资料的真实性也缺乏质证。

3 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

3.1 制定统一的司法鉴定规范

司法鉴定的规范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保证。制定统一的司法鉴定法律法规,则是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最强大的推动力和最坚强的支持力,也是改革成果的巩固过程。在法律中应对司法鉴定的启动权、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义务、司法鉴定的法律责任等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

3.2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

首先,针对我国现行司法鉴定管理混乱状况,我们应借鉴英法等国对司法鉴定“集中型”管理的经验,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全国司法鉴定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司法鉴定的行业主管部门的理由:一是符合司法行政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对司法鉴定的管理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题中应有之意;二是由于我国的司法行政机关不介入诉讼,由其管理司法鉴定工作有利于保证司法鉴定的客观公正。其次,要实现专职司法鉴定机构同公、检、法三机关的分离,这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可避免司法鉴定机构的重复设置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多头鉴定。但是,应该将作为侦查手段的侦查鉴定和在诉讼中使用的司法鉴定区别开来,侦查鉴定只为案件提供根据,不能直接用于审判和定案。

3.3 建立统一的鉴定人资格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我国应该采取鉴定人资格制较为适宜。具体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鉴定人条件的标准化、资格取得的程序化和资格管理的制度化。鉴定人条件的标准化是指对鉴定人需具备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条件进行统一规范。司法部的《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对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取得的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已做了明确规定。鉴定人资格取得的程序化是指鉴定资格的取得一般应由申请、培训、考试、核准四个程序组成。申请应由当事人提出,培训由省级以上主管单位组织进行,考试由司法部统一组织进行,考试合格后,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颁发资格证书。鉴定人资格管理的制度化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应定期对鉴定人的鉴定情况进行考核管理,从而促进鉴定人鉴定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家弘主编:《司法鉴定导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实践单位鉴定范文7

【论文关键词】司法鉴定;制度;完善 【论文摘要】司法鉴定制度已经成为当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影响着司法鉴定功能的发挥。本文简单论述了司法鉴定改革的重要性,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司法鉴定制度的措施。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基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使用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司法鉴定带来了许多的机遇。然而,司法鉴定本身也存在很多的不完善之处,在实践当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着司法鉴定功能的发挥。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指派或当事人委托,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专门性问题作出判断的一种活动。”随着诉讼制度的完善以及科技的进步,作为一种客观公正的科学手段,司法鉴定被广泛地应用于诉讼领域,愈来愈多的案件借助于司法鉴定作为定案和判决依据。司法鉴定已经成为当代各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司法鉴定是借助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解决与案件有关的某些专门性问题的主要手段,它在诉讼活动中起着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借助科学仪器和化学药物的特殊性能,揭露人的视力不能见和不易见到的某些事实;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客观、准确、及时地记录和固定犯罪现场上物证、痕迹;能利用科学的鉴别、分析方法,来确定物质的成分、性质,查明某些事实形成的原因;能利用同一认定的科学方法,对客体的异同作出科学的结论。 2 目前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司法鉴定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至今尚无统一的司法鉴定立法,造成实践中鉴定机构的设立条件无统一规定,鉴定人的资质条件无统一标准,鉴定的标准无统一规范,鉴定程序无统一规则,鉴定的法律责任无具体规定。例如我国现行法律对鉴定次数就没有作出限制,造成实践中当事人如果对鉴定结论不服,可以无休止地鉴定下去。虽然近年国家各司法机关相继制订了一些调整司法鉴定的内部文件,但内容粗细不均,规范不一,难以适应诉讼领域逐步拓宽、新型案件不断出现、鉴定范围日益扩大的新情况。 2.2 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是目前我国司法鉴定管理的最大症结。从机构设置上看,我国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都有与之工作相适应的鉴定机构,造成鉴定机构设置相互重复,形成了各自为鉴的管理体制,这种“自侦自鉴”、“自检自鉴”、“自审自鉴”的管理体制,缺乏制约和监督,从而降低了司法鉴定的权威性,损害了司法公正。再者,由于司法鉴定主体和鉴定程序不明确,在具体实践中,何为鉴定的法定部门难以明确,同时,鉴定的方式、步骤、期限和鉴定回避等程序方面也不规范、不统一,从而影响了司法鉴定结论的真实性。 2.3 鉴定过程的封闭、不规范 在目前的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中,司法鉴定过程的公开、程序、被监督尚未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根据现行司法鉴定实践,由委托单位出具委托书,提供所有案件材料后,委托单位就退出鉴定过程,缺乏对鉴定过程的监督,由于鉴定启动权在司法机关,案件当事人除鉴定工作需要配合鉴定外,无权对鉴定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有些根本就不知道进行鉴定一事,导致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缺乏信任。其次,鉴定资料的真实性也缺乏质证。 3 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 3.1 制定统一的司法鉴定规范 司法鉴定的规范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保证。制定统一的司法鉴定法律法规,则是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最强大的推动力和最坚强的支持力,也是改革成果的巩固过程。在法律中应对司法鉴定的启动权、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义务、司法鉴定的法律责任等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 3.2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 首先,针对我国现行司法鉴定管理混乱状况,我们应借鉴英法等国对司法鉴定“ 集中型”管理的经验,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全国司法鉴定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司法鉴定的行业主管部门的理由:一是符合司法行政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对司法鉴定的管理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题中应有之意;二是由于我国的司法行政机关不介入诉讼,由其管理司法鉴定工作有利于保证司法鉴定的客观公正。其次,要实现专职司法鉴定机构同公、检、法三机关的分离,这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可避免司法鉴定机构的重复设置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多头鉴定。但是,应该将作为侦查手段的侦查鉴定和在诉讼中使用的司法鉴定区别开来,侦查鉴定只为案件提供根据,不能直接用于审判和定案。 3.3 建立统一的鉴定人资格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我国应该采取鉴定人资格制较为适宜。具体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鉴定人条件的标准化、资格取得的程序化和资格管理的制度化。鉴定人条件的标准化是指对鉴定人需具备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条件进行统一规范。司法部的《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对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取得的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已做了明确规定。鉴定人资格取得的程序化是指鉴定资格的取得一般应由申请、培训、考试、核准四个程序组成。申请应由当事人提出,培训由省级以上主管单位组织进行,考试由司法部统一组织进行,考试合格后,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颁发资格证书。鉴定人资格管理的制度化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应定期对鉴定人的鉴定情况进行考核管理,从而促进鉴定人鉴定水平的不断提高。

实践单位鉴定范文8

当你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时,生活就是一种享受;当你只是把工作当成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习单位学生自我鉴定10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实习单位学生自我鉴定1实习学生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好学,在业务紧迫时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在工作中能够主动地学习和请教别人,比较仔细认真,能够完成指导教师和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遵守公司劳动纪律,出勤率高,与同事相处和睦,能融入团队合作共事,体现出学校较高的德育和智育水平。

实习单位学生自我鉴定2该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学习认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本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

实习单位学生自我鉴定3___同学在联想实习一年期间,一向在仓储处综合服务组工作,主要从事物料接收与发放工作。__同学在工作期间一贯用心主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与技巧,并将他们合理的运用在工作中,并能主动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我的不足,在其负责的iqc物料交接业务工作中作到了严格认真高效得到了部门的好评。吴海园同学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

实习单位学生自我鉴定4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提议,能够虚心听取。在时间紧迫的情景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实习单位学生自我鉴定5勤奋好学,遵守厂规厂纪,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工作本事及专长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自我以认真敬业,职责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得到了各实习单位的认可。

实习单位学生自我鉴定6该生在实习过程能够用心主动探索未知,发现问题,团结同事,互助协作。此间表现优秀,体现出了应有的精神和风采,圆满完成了本次实习。

实习单位学生自我鉴定7实习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虚心好学。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受到大家好评,望今后发扬成绩。

实习单位学生自我鉴定8___同学在我部实习期间,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我部“重庆热线”实习时能创造性建设性地并能独立开展工作;能吃苦耐劳,工作职责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具有必须的开拓和创新精神,理解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______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我的思路和设想。

实践单位鉴定范文9

成果鉴定会程序缩水

回忆起2000年11月举行的那场鉴定会,焦五一至今欲哭无泪。为争取这次专家鉴定的机会,他跑断了脚、磨破了嘴,整整花费几十年,可整个鉴定过程中,他始终没有机会为自己的成果作出一句阐释。

那是一次针对“弦线模量”理论的科研成果鉴定会。与以往鉴定会不同的是,会场气氛从一开始就显得有些紧张。

刚刚坐定,鉴定委员会负责人的开场白就让与会代表多少有些意外:“我看这理论就像在看天书”,“我们就这个水平,话先说在前面:鉴定结果不会太高”……

“整个鉴定会,被鉴定方能够参与的3个环节――听取成果汇报、专家质询与答疑、考察有关工程应用情况,不是被‘缩水’,就是被取消。”有参会代表愤然中途离席。

另一些代表则议论纷纷按原计划,应用单位代表会简要介绍50多项工程的应用情况,每人3分钟,加上最后的综合应用报告20分钟,共需约1个小时。可现在,只允许3人发言,总共9分钟,应用报告哪还有时间进行?

2001年2月,焦五一向科技部递交了全部鉴定资料,陈述了鉴定会涉嫌违规的情况。

“弦线模量”力克世界难题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焦五一就创立了计算建筑物地基下沉量的新方法――“弦线模量”理论。

1968年3月,西安机瓦厂建成不到3年、55米高的烟囱向西南方向倾斜了93.4厘米,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陕西省建设部门8次召开紧急现场会,邀请专家学者商讨对策,但都苦于无法准确计算烟囱的沉降量而无计可施。

这时,中国西北建筑设计院年轻技术员焦五一站了出来,提出“用一种新参数‘弦线模量’来计算烟囱的沉降量,再根据沉降量的大小,在倾斜的反方向加压载荷,便可矫正倾斜的烟囱”。

现场一片哗然,老专家们纷纷摇头: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准确计算出黄土沉降及湿陷量,况且反方向加压载荷在建筑业并无先例。这时,身在现场的陕西省建委主任任钧果断拍板:“既然没有更好的方案,就用焦五一的方案。成功了,推广经验,失败了,我承担全部责任。”

利用“弦线模量”理论,焦五一很快计算出烟囱的沉降量,并由此推算出需要150吨的重量可使烟囱恢复垂直。1969年6月11日,当铁块加至151吨时,倾斜的烟囱被完全矫直了。“烟囱能听人指挥了!”这是焦五一和他的“弦线模量”首次“亮相”。

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多年来,黄土的沉降及湿陷变形给建筑业带来很大困扰。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制定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一直沿用原苏联的建筑规范体系,不仅计算方法繁杂,且实际误差很大。为避免工程事故,设计部门一般都不得不采用加大保险系数的办法,将地基做大做深,造成很大浪费。

1967年,在西安仪表厂装配车间的加层设计研究中,焦五一经过大量演算、分析发现,把通常用于钢材的“弹性模量”以分段取值的办法用于土,即可准确计算出黄土的沉降和湿陷量,依据实际情况大幅度减小基础尺寸,既可提高地基的安全性,又可节约大量资金,且计算方法简便,只需用土的孔隙比、含水量和液限3项指标即可――这就是“弦线模量”理论。

此后,“弦线模量”理论在工程应用领域得到不断验证,引起国内外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多年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对“弦线模量”成功应用的实例报道达百余次,并称之为“我国建筑工程设计上的一大突破”;国家科委编撰的《中国技术成果大全》也将其认定为“国际领先”科研成果。

我国当代土力学和基础工程的许多专家、学者也给予这一理论高度评价。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江见鲸说:焦五一提出的新方法,理论正确,方法严谨,数据充分,成果可靠,这在国内是开创性的工作,在国际上也不多见。

争取鉴定历经数年坎坷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在实践中取得广泛验证,得到不少专家首肯的科研成果,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却始终得不到权威部门的认定,原因是学界对此存有“分歧”。

作为一项建筑领域的研究成果,只有进入《规范》,才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为国家造福。为此,早在“弦线模量”问世之初,焦五一就抱着一大堆新理论的研究资料,找到主持编撰《规范》的一位负责人,建议用“弦线模量”法取代苏联的旧方法,但却被拒之门外。

1978年,陕西省建委组织专家在西安就“弦线模量”召开研讨会。会议由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组主持,但原定三天的会一天半就散了,原因是到会的个别专家认为:“这一方法与传统理论不合”。

后来,焦五一针对专家的说法,多次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辩意见,却再也得不到回音。

“如果说当初不被有关人士重视,是因为‘弦线模量’理论本身还不够完善、没有为更多实践所验证,那数十年后,不少专家、学者都已认可它是‘利国利民’的理论,为什么还是不能被应用、推广?”焦五一感到十分困惑。

1983年,焦五一又写信给国家建工局负责人,这位负责人作出专门指示,要求给予鉴定。焦五一连夜赶写发明申报书,夜半,他捧着刚刚写完的“黄土地基勘察设计新方法”发明申报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总该有个‘说法’了吧?”他想。次日一早,焦五一郑重地把它交给所在单位――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可是,整整两年半,焦急盼望中的焦五一始终未能见到回音。他硬着头皮找到当时学校科研处的领导询问,没想到材料却被这位领导视为“没有任何意思”,放在抽屉里睡了两年半。跨出科研处大门时,焦五一的眼泪泉涌般地流了出来。

原陕西省科协副主席徐任对焦五一的成果非常关注,曾多次协调甚至责令有关部门为他组织鉴定会,也因为专家意见不一致未果。

1992年,在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上,一直关注此事的全国政协委员范明、庞巨丰和洪涛递交了一份提案,请国家建设部对“弦线模量”理论进行科学认证。

这一提案被批转后,国家建设部作为(92)建办案字第1号文件下达给了有关单位,并明确向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发出指示:尽快组织鉴定。焦五一也按照院方“自费鉴定”的要求,动用全家积蓄筹集了10万元鉴定费用。

但时间又过了两年,建设部的文件如泥牛入海。据有关方面透露,这是因为鉴定需要花费单位的精力和财力,焦五一已退休多

年,他的成果很难列入学校计划。

多年来,焦五一在有关专家面前屡吃闭门羹,甚至找上门拜送材料,也会被骂出门外。而他寄给《规范》编撰组负责人的信,也一连6次被退了回来,其上注明“本人拒收”。不仅如此,规范组还要求他所在单位:“讨论规范时,不要派焦五一来,来了也不准再谈‘弦线模量’。”

200多次实践的成功检验

仅仅是争取一次鉴定的机会,都如此艰难。是“弦线模量”真的经不起检验吗?

从1967年“弦线模量”首次应用于西安石油仪表厂一座大楼以来,历经30余年,依据“弦线模量”理论设计、改建的工程已有200多项,工程质量鉴定全部良好,节约资金3000多万元。在一册半寸余厚的《弦线模量应用工程实录》中,从1985年7月30日到2006年7月20日,一批工程单位21年间出具的96份“工程应用情况说明”,及124枚各级单位的印章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实践可行性。

在数十年间,“弦线模量”理论得到了不断的验证和完善。

三门峡库区住宅工程令许多设计部门感到棘手。这一工程所处的地质情况很差。有的设计部门认为,根本不能在这里建楼房;有的则认为建也可以,但必须把整个地基用水泥灌浆,还要做个最大号的“筏板”基础。初步估算一下,仅这两项就要花费几十万元。

焦五一根据“弦线模量”测量计算后,设计出了无需灌浆、基础改小的新方案。地基完成后,经测定承载量大大超过预定目标,原本盖五层的楼房加到了七层,节约投资20万元。

陕西蒲城电厂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根据数年勘察试验结果,场地被定为自重湿陷性,即在没有建筑物的情况下场地浸水也会使地面下陷。用传统方法计算,下陷量为651毫米,而焦五一采用“弦线模量”方法,算出该地段平均下陷量为67.67毫米。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现场实验的下陷量,最大为65毫米,与焦的计算吻合。

“弦线模量”还先后解决了西安石油仪表厂墙体出现裂缝的三层厂房的加层问题:陕西省化肥厂大面积下沉问题;韩城钢铁厂厂房倾斜的问题……

2000年,新华社委托相关机构对“弦线模量”进行测评,认为这~理论著得以推广,每年可为我国节约建设资金超过20亿元。近日,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为长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多位专家根据工程应用实例推算后认为,如果在黄土地区推广“弦线模量”,每年可为国家建设工程节约50亿元,如推广到软土等其他土质,其价值不可估量。

鉴定为何不能通过

200多项实践检验为何抵不过一次鉴定会?有人认为,这既有观念原因,也有体制原因。

采访中,一些知情人告诉记者,本次鉴定会的特点是,大部分鉴定专家是和焦五一30年来同场竞技的运动员。“让运动员做裁判员,严格按照大纲规定进行鉴定,恐怕很难。”

记者联系到《规范》编撰组的一位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要进入规范的理论,必须是经过实践中的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检验,由规范组专家集体认定的成熟理论。对于“弦线模量”,他从未接触到,不太了解。而据证实,这位专家正是2000年11月的“弦线模量”成果鉴定会的鉴定委员会成员。

此前,这位专家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没有研究过这一方法,但他肯定,“焦五一的东西绝对进不了《规范》。按他的办法,什么措施都不要了,那么简单,我们这么多的大学教授,勘察设计人员都是傻瓜、白吃饭的吗?”

“《规范》沿用的是苏联体系,而《规范》编写组的主要成员都是留苏或学习苏联体系的,承认‘弦线模量’就等于否定了他们。”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位教授说。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弦线模量”虽然易学好用,但“理论推导不成熟”,“难以令人信服”。对此,原西安建筑科大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赵树德等专家认为,土木建筑不能也不可能是单纯意义上的理论问题,世界各国的土力学规范都是半理论半实践的,《规范》中的大量系数也是实验或经验所得。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在理论指导不能尽善尽美的前提下,哪种学说接近实际哪种学说为优。只要弦线模量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应给予充分肯定。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召开的省人大会议上,陕西省人大代表赵静波请省政府和相关单位对焦五一的“弦线模量”法进行测算的议案,得到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的回复,两部门正着手准备对“弦线模量”进行一次技术测算。

实践单位鉴定范文10

诚信是做人起码的道德准则,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药学系大学生存在的种种诚信缺失的现象,拟从辅导员的角度,从中药鉴定专业课程入手,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药鉴定专业课程的同时,树立“诚信为本,药德为魂”的基本职业道德,将诚信的理念转化为诚信的社会实践,在今后各个工作岗位中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

[关键词]

诚信教育;中药鉴定;辅导员

当今社会,由诚信缺失导致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其中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作弊现象严重。许多学生认为“别人都在作弊,我不作弊就会吃亏”,从而导致大家都铤而走险,有学生被发现后被学校记过记入档案,严重影响了该学生在社会中的就业和生活。(2)求职过程中进行虚假包装。部分大学生照搬他人简历,篡改学习成绩,虚构社会实践经历以迎合用人单位的要求。(3)合同契约观念不强。在与实习单位签订用人协议过后,部分学生因自身原因随意要求更换实习单位,甚至找到条件好的单位后不辞而别,严重影响了学校学生的整体信誉。(4)有大学生故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体现了部分大学生不但缺乏感恩意识,其诚信意识也十分淡薄。基于种种不诚信的现象和行为,国家已将诚信建设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诚信社会的建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通过完善信用记录和奖惩制度作为推动诚信社会建立的一项重要措施。与此同时,我们也更应强调诚信是做人起码的道德准则。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就提出诚信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石,是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语中也讲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就像连接车辕与轭的木销子,没有木销子,车子将寸步难行,没有诚信,社会也将停滞不前,社会进步也就无从谈起。以下以中药鉴定课程为例,简要谈一下如何在药学系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中开展诚信教育。

一、药学系大学生诚信教育基本思路

如何才能做到诚信呢?论语中讲道:言必信,行必果。说过的话一定就要做到。也就是言行必须一致。而我们传统的诚信教育单纯从道德规范出发去要求学生,忽略了道德规范来源于社会实践。作为一个辅导员,在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的情况下向学生灌输“言必信”,学生是难以接受的,同时我们对学生通过什么方式去践行诚信缺乏关注和必要的指导。基于此,我们考虑到药学系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学习,将诚信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让学生在实训中形成诚信的行为规范应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如药品质量去认识和把握诚信问题。通过实训项目等进行环境渗透,让学生在诚信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将诚信内化为自身品质,并最终形成诚信的行为习惯。这种渗透是一种自然融入的过程,学生更易接受。

二、基于中药鉴定课程的诚信教育的具体方法

以下简单介绍下如何引导药学系学生在中药鉴定相关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诚信的行为规范。

(一)紧密联系课程研究内容和培养目标

在药学系第三学期德育工作当中,会开展就业教育。这时学生也开始进入中药鉴定技术和天然药物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和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培养目标为培养“诚信”“质量第一”的职业道德观念,要让学生明白“保证药品质量”是大家今后在药房调剂、药材保管、药厂投料、药品检验、中药销售等各个工作岗位中的基本职业道德,而这又与大家在工作中诚实守信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

(二)紧密联系社会时事热点

我们需要结合当下大家感兴趣的时事热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如由“中西医之争”、西医提出“废除中医保留中药”再到中医系统内部中医和中药的相互指责,让学生知道如今中医治病疗效不好很大程度上确实是与中药的质量有很大关系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中药的质量为什么会变差呢?除了大家在专业课学习中提到的品种问题、栽培技术、炮制加工技术的影响还有其他因素吗?进而指出人是否诚信的道德因素会对药品质量的好坏造成巨大影响。接着给大家展示目前令人触目惊心的中药材造假情况,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如,利用一些外观形状和颜色相近的药材进行掺假,用桔梗冒充人参,用机制塑料进行掺假的,如用机制塑料加工染色后冒充蛤蟆油;在海马、西洋参当中灌铅、喷洒明胶粉等来增重的;用致癌化工原料苏丹红等对玉米须染色冒充西红花;特别是一些贵重药材如冬虫夏草造假技术更是呈现多样化。那么中药造假究竟有什么危害呢?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然后进行一一说明。(1)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轻则达不到治疗效果,延误治疗;重则中毒,致残致畸,危害生命。让大家思考自己是否曾经或可能会成为受害者呢?(2)造成中药检测成本升高,随着造假手段高超,检测手段必定更加复杂,中药成本逐渐升高。让大家体会中药是不是越来越贵了呢?(3)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中药行业由于受到造假风波影响市场受挫,中药企业接连倒闭,对于我们药学生来讲,工作是不是越来越难找了呢?通过这样的阐述过后,让大家明白中药造假与大家的日常生活乃至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让大家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三)开展先锋模范教育

这时我们学习了中药鉴定课程,是否可以凭借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需要首先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接着以同仁堂为例,对学生进行“树典范、学先进”的教育。以同仁堂的名字来历说明药学工作者要心怀仁爱之心,以同仁堂的堂训说明为了保证疗效,同仁堂都是选择质量上乘的地道药材作为原料,不能偷工减料。而做到这点离不开我们所学的中药鉴定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接着以同仁堂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药鉴定大师芦广荣的亲身经历来进行更形象的说明,讲述她从一名年轻女学徒,被师傅百般刁难,到如何成长为一位传承中药鉴别技术和药德的大师的故事。从她鉴别安宫牛黄丸的原料———牛黄时的一丝不苟,说明诚信是一种世代传承的自律、自省、自觉的行为规范。同时通过她一辈子就干好中药鉴定这一件事指出诚信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行为,需要熟练的技能作为保证。通过一系列的先进事例、先进人物的介绍展示,使学生对具体怎么做有了详细的了解,这样诚信教育就不会仅停留于口头、纸面之上,而是有活生生的例子作为榜样。最后通过引用一服中药名组成的对联“厚朴待人使君子长存远志,苁蓉处事郁李仁敢不细辛”总结什么是药德中的诚信,指出诚信的内涵:(1)胸怀救人济世的远大志向;(2)敦厚朴实有礼地对待周边的人;(3)工作的时候细心、从容不迫;(4)能在一生当中恪守诚信。指出这就是药学工作者对病人、对社会诚信的体现。

(四)回归校园实训和社会工作实践

在学生领会了诚信内涵之后,引导学生体会:保证药品质量就是践行诚信。而要保证中药质量,必须练就熟练的中药鉴别技能。结合学生今后的工作内容,要求大家在课程实训、工作实践中体会、践行诚信。如,中药检验时注重养成规范的鉴别程序,看、摸、闻、尝,按部就班;中药调剂时在准确鉴别的基础上再讲求速度,避免忙中出错;中药保管时一经鉴别出变质品、伪劣品,不得作为药用;中药购销时,需采购经鉴定质量合格或优良的药材,不得销售质量低劣甚至伪冒掺假的中药材。如此便将诚信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了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懂得了践行诚信的具体方法。

总之,要求学生在中药鉴别实践中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细心再细心,需要多比较、多询问、多实践,不妄下结论,通过逐步提高中药鉴别技能,以实际行动来践行诚信。这样的诚信教育来源于实践而服务于实践,教育效果显著。综上所述,一个人要做到诚意正心,必先要格物致知,也就是说诚信意识建立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之上,不能沦为纸上谈兵。诚信需从道德理论的约束走向社会实践,形成诚信行为规范。最后将诚信逐步从行为规范内化为诚信习惯。这就是我们大学诚信教育所需达成的目标。

作者:张俊 任华忠 杨莉 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

参考文献:

[1]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J].外交学院学报,2004(2):108-112.

[2]吴荣军.德育生活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江苏高教,2015(3):127-129.

[3]邓红彬,姚红.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133-134.

实践单位鉴定范文11

[关键词]档案价值;鉴定原则;分析

在档案价值鉴定过程中消除主观因素的干扰,需要建立起一种制约与平衡机制,这就是档案鉴定原则体系。各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成为制定档案价值鉴定标准、实施鉴定行为的指南和“纠偏”法则。当然,这一法则本身也是需要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一、档案价值特性的关系

档案价值有何特性,对此认识也经历了“实用性”“记忆性+实用性”的历史性转变。

档案价值“实用性”,就是把档案仅仅视为一个历史经验基因库,这一认识建立于粗放型经验管理阶段的实践基础。在全宗理论(来源思想)产生以前,人们大多是从借鉴历史经验、查找办事凭证等实用角度来感知档案价值的,并对档案价值的感知也仅停留于实践经验表层,尚未形成明确的档案价值鉴定概念。这种基于实用感觉的潜在的价值鉴别意识,却不自觉地帮助人们把档案整理从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实现了对档案整理认识的飞跃,产生了档案整理的事由原则。

档案价值“记忆性+实用性”,则把档案视为一个历史思想基因库,这一认识建立于精细化智能管理阶段的实践基础。全宗理论出现以后,人们发现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又具体反映在每一个组织机构的历史沿革、职能活动的有机联系之中,而不是反映于一个个独立的社会事件。因此,作为记录社会发展过程的档案,从宏观上来看,应该以一个组织机构为一个最大管理单位(即全宗),通过反映每一个组织机构的来龙去脉来维护整个社会的历史全貌,而不应以一个独立的社会事件为一个最大管理单位,因为一个个独立的社会事件只能维护社会的一个个历史片段,难以维护社会的历史全貌;从微观上来看,应该以一项具体业务(问题)为一个全宗内最小管理单位,通过反映一项项具体业务(问题)的来龙去脉来维护整个组织机构的历史全貌。基于此,人们先在档案整理,后在档案鉴定中,选择来源思想作为宏观策略,选择事由思想的合理成分作为微观战术,逐渐脱离了档案价值“实用性”的片面认识,形成了档案价值“记忆性+实用性”的全面认识。

二、关于鉴定原则的总体描述

(一)主体原则

主体原则表明,鉴定绝不仅仅是对档案自身属性下判断,具有深刻意义上,它首先包含着对主体本身以及需要的分析。在档案价值客体及客体属性既定的情况下,鉴定的关键问题是要弄清主体及主体需要。这就有赖于对社会活动历史和现实的科学认识。一个阶级、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一个机关及其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社会活动过程究竟需要什么和能够实现什么,常常有一个以不自觉到自觉的认识过程,这也是科学的档案价值社会鉴定标准逐渐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主体原则还意味着要尊重档案价值的主体性、独特性和多样性。科学的档案价值鉴定标准并不是提供一套适用于一切客体、所有时代、一切人的绝对普遍的、永恒不变的单一标准,而是牢牢把握一定价值主体的现实的具体特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承认因主体的多样性而存在的档案价值的多样,这种鉴定标准是客观的;反之,就会使档案价值鉴定标准带有片面性。

总之,主体原则要求在制定鉴定标准和开展鉴定活动时,要把主体需要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时要把某种主体需要放在整个社会需要当中去分析、衡量和评价,以便把真正符合国家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档案保存下来,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综合原则

综合原则也可称全面性原则,这是建立在档案价值多维性基础上的原则,即必须实行多视角、多层次鉴定标准的辩证综合。

综合原则要求在档案价值鉴定及其标准中,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反对片面和剖裂,由于鉴定是一种主体性的价值意识活动,主体内部的差别能够造成同样都符合部分现实的意见彼此对立,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都有理,不是一个理”的情况。对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情况,不应有“仁”的取“智”或舍“智”而取“仁”,正确的结论只能是综合两者。这种综合必须以两者的统一为根据来进行。

(三)效益原则

在鉴定活动中遵循效益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鉴定档案价值必须以一定档案价值关系中现实的或必然的客观结果为依据,以实践为最高标准形式。这时效益原则就表现为实效原则,即注重实际效益的原则。

实效原则要求在鉴定中,特别是对档案的社会利用性的鉴定中,要注重实绩、实践的结果和发展需要,要反对脱离实际的、空想的鉴定活动和鉴定标准。讲究实效,也意味着追求最佳结果。每一种效益都有一种量的优化形态,即指获得效益成果与付出之间的最高比值。最深刻而普遍的社会效益性质和最佳的效益比例的统一,是实效原则科学化的表现和标志。

第二,在鉴定时以适当注意档案保存的成本,这时的效益原则表现为经济效益原则。保存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档案潜在的现实的价值,但并非只要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档案都要保存下来。保存档案有时必须考虑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即只有当档案发挥作用所带来的利益超过因保存档案后付出的代价时,才具有保存价值,否则,人们保存档案就很可能得不偿失,要为保存过多过滥的档案而不胜负担。

三、结论

总而言之,档案价值鉴定是一个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判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掺杂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对此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制定档案价值鉴定的依据,具体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避免在档案价值鉴定过程中产生狭隘的“为我”倾向。

参考文献:

[1]李清华.浅谈档案价值的鉴定[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实践单位鉴定范文12

XX年,**县地方志办公室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州志办的帮助指导以及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以创精品年鉴,修名志佳志为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按照签订的《**地方志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内容,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落实好目标责任内容,各项地方志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努力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年内,县志办按照县委总体部署,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加强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设。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作风,加大执行力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工作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增进团结,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县志办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彻落实到县志办各项具体工作中,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机关形象为目标,大力整顿机关作风,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勤政意识、廉政意识和自律意识,努力提高县志办服务各级各部门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以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县提供县情资料支持。县志办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使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在县志办得到贯彻执行。

围绕县委、政府工作中心,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不断增强,实现了以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工作的高效、健康发展,带动了县志办全盘工作向前推进,为积极开展编纂《**年鉴》、《**县志》(1978~XX年),服务**县建设民族文化大县及对外宣传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年鉴编纂工作成果丰硕

(一)抓好年鉴编纂工作。根据年初工作计划,为使年鉴编纂工作与时俱进,努力向精品上下功夫,突出着力点,积极做好年鉴编辑工作。一是精心组织,认真收集资料。按照年鉴篇目、内容的要求,将年鉴稿件撰写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年鉴编纂人员责任到人,分块负责收集汇总。二是落实责任,认真编辑。为确保年鉴按时、按质完成编辑并向精品良鉴目标迈进,充分调动各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实行岗位编辑责任制,将各部类编辑责任落实到人,做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三是突出重点,加强指导。为确保年鉴按时、按质完成编辑工作,县志办与各单位加强联系,督查各单位年鉴稿件撰写情况,并对年鉴撰稿人给以实时指导。四是认真校对,反复修改。质量是年鉴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为确保年鉴上精品,编辑人员进行认真校对,反复修改,力求年鉴资料真实可靠。至11月底,字数达60万字的《**年鉴》(XX)已完成出版印刷前的二轮校对工作,待县财政拨给的经费一旦到位,即可开机印刷出版。

(二)圆满完成省、州年鉴编纂任务。县志办按质按量地完成省、州业务主管部门安排部署的省、州年鉴**部分资料撰写上报工作。一是为**省政府研究室主办的《**年鉴》“地州县市概况”撰写“**县概况”2 000字;二是为省志办主办的《**小康年鉴》“县(市)篇”撰写**县资料3 500字;三是为《大理州年鉴》“县市要览”撰写“**县概况”15 000字。

[nextpage]三、地方志编纂工作有新突破

(一)加大对《**县志》(1978~XX年)承编单位稿件催收力度。按照省、州地方志业务主管部门关于适时启动第二轮编修地方志书的安排部署,**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县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规划》,地方志工作逐步走上依法修志轨道。县志办加强对《**县志》(1978~XX年)承编单位组稿指导、检查和督查工作,稿件催收力度加大,承编单位完成稿件占90%,为《**县志》(1978~XX年)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