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免疫学检验论文

免疫学检验论文

时间:2022-07-17 03:11:03

免疫学检验论文

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1

实验教学用书为《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电子版),是《临床免疫学检验》(康熙雄主编)的配套教材。我们根据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实用性上,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目的,尽量按照临床免疫实验室常用的技术操作方法来设计实验课程。首先实验内容要突出本学科的基本实验技术;其次,从医学检验学生的特点和大部分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和基础研究工作的需求出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术上;另外,根据免疫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科研领域中的特点,增加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项目。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我们将实验分为:(1)验证性实验,包括经典抗原抗体反应技术、免疫标记技术、免疫细胞的分离;免疫球蛋白的提取;血清补体活性的测定;(2)设计性实验,包括ELISA法的建立;临床相关实验:包括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等。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临床实验室不断地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全自动分析仪的操作在实验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定期带学生到医院临床实验室见习,让他们了解临床免疫学检验动态及最新的检验仪器、检测方法和发展趋势。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难题。

2精确分配实验学时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我们根据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考察和分配,每次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之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9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5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2:1。

3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充分利于临床医院的资源优势

良好的实验室与仪器设备条件是实验教学的最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临床免疫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免疫学技术的成熟,以及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的发展,医学的各个学科均与此学科发生广泛的交叉和渗透。相应技术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实验教学要为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我们的实验课充分利用旧有设备,同时也争取了新的投入。近年来,实验室增加了教学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自动酶标仪、洗板机、水平电泳仪、分光光度计等。另外,由于自动化的进程加快,很多高精尖的设备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教学实验室无力购买。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各个教学医院检验科的资源优势,将部分实验课和见习课设置于教学医院的检验科,用临床资源优势来弥补实验室设备的不足。

4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讨论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对于设计性较强的实验,我们运用了PBL教学模式,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由教师提出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教师只是起导向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问题,维持实验小组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对于相对复杂的实验内容采用LBL教学模式,如“免疫细胞的分离”等。对于相对简单的实验内容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比如“凝集反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并完成实验内容。在各种教学方法中加入讨论式教学模式。针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或实验结果,在教师指导下,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相互探讨,以求得真知。由于我们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课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我们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变得形象。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操作、实验仪器拍摄成录像进行播放。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所用的仪器等,还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将科研融入实验教学

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对实验教学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学校及医院越来越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各等级的科研项目数逐年增加。我们也尝试将科研融入的临床免疫实验教学中。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就是我们教师自己正在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前沿。

6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实验技能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实验技能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加大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操作中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有意识的纠正错误的手法;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能认真思考,讨论实验成败的原因,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学生对实验课的内容感到有兴趣,并加以重视,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也得到实习医院指导教师的认可。当然,在两轮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1)实验资源的相对不足:在实验课时我们一般将三名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实验,有的同学主动性不强,不能参与每一次实验的操作,而是看同组的其他同学操作。我们应该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手来。(2)实验内容不够充实:免疫实验总会有反应和等待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总感觉无事可做。教师应该丰富实验内容,比如增加多媒体动画,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等等来丰富实验的内容,让等待的时间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3)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要固步自封。临床免疫学检验日新月异地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教师也要多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7结语

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它高、新技术在病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样作为体育界的基础研究学科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简单的宏观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以及病理学实验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广泛应用,尤其是组织病理学技术中定位技术,例如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本文就以上三种病理学常用的定位技术的方法进行综述。

1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广泛应用,病理学研究产生了划时代的飞跃。免疫组织化学是病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是在蛋白质水平用各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细胞内各种抗原物质。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分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金-银细胞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

1.1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步骤免疫组化技术是在组织化学的方法上结合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免疫学的核心——抗原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标记抗体追踪抗原,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后的特异性抗体上的显示剂,如酶、金属离子、同位素等显示一定的颜色,并借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镜对其颜色进行观察,以达到检测抗原物的目的[1]。

1.2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①特异性强,免疫组化中抗体与组织细胞中的抗原的结合是特异的。如白细胞共同抗原(LCA)显示淋巴细胞成分。②敏感性高,而今,由于抗生物素—生物素(ABC)法和链酶素—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的出现,使抗体的稀释度(代表敏感度)达到了上千、上万,甚至上亿倍,使免疫组化技术更加可靠。③定位准确,由于抗原抗体的结合是特异的,因而免疫组化技术可在组织和细胞内准确定位,对不同抗原在同一组织或细胞中进行定位观察,将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对疾病进行深入的研究。

2原位杂交实验技术

原位杂交是将组织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来检测合定位核酸的技术。它是用一段已知序列的核苷酸片断来检测细胞内是否存在欲检测物质的DNA或RNA,是比免疫组化更加灵敏而深入一个层次的检验方法。根据所选探针和待测靶序列的不同,核酸原位杂交有DNA-DNA杂交、DNA-RNA杂交、RNA-RNA杂交等。

2.1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原位杂交由于不需要从待测组织中提取核酸,可完好的保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将形态学与基因功能活动的变化相结合进行多层面的研究。主要应用:①细胞特异性mRNA转录的定位可用于基因图谱、基因表达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②感染组织病毒DNA/RNA的检测和定位;③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各种功能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变化的监测;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⑤检测染色体的变化;⑥间期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2.2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化的比较

2.2.1两者的区别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相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均具有定位检测的功能,且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不同的是免疫组化染色是用的是抗体,其检测对象是抗原,机制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检测;原位杂交使用的是探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与待测靶序列结合,是DNA或mRNA水平的检测。从实验方法来看,免疫组化染色操作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小;原位杂交技术无论从实验设计上,还是从实际操作上均较免疫组化染色复杂,成本的高低与试剂的种类和来源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直接选用商品化的标记探测和检测试剂盒的实验成本较高;荧光标记探针较非荧光标记探针的成本高,对样本及实验条件的要求较高,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2.2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技术双标技术是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标记两种不同的抗体或同时应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手段,如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在不同层次来检测同一细胞上某些物质的表达是否有相关性的一种实验方法。与传统的单项检测相比,双标记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以克服由于切片间各种差异而引起的时间或空间的样本误差。实验方法上先进行原位杂交会减少免疫组化过程中对待测DNA或RNA的破坏或影响,一般目前均推荐先进行原位杂交后进行免疫组化标记[2,3]。具体的操作跟单纯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各自的方法一致。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①所用的实验设备必须经DEPC水浸泡或200℃烤箱过夜,操作时须带口罩及手套;②当杂交步骤完成后,切片必须认真浸泡及长时间洗涤至少超过30min。③作免疫组化的各步骤时间均须适当延长,以增加抗原抗体间的结合,杨青春等人研究发现每个步骤均延长2~3倍时间。④免疫组化显色后不需要用苏木精复染,以免遮盖核信号。

参考文献

[1]纪小龙,施作霖.诊断免疫组织化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5.

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3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

《免疫学检验》是三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免疫学发展非常迅速,在检验上的应用更是日新月异,其相关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和《生物化学检验》中。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实验教学是免疫学检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之前实验教学依然以传统的实验为主,学生实习后抱怨实验课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笔者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目的

免疫学实验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动手"操作专业基本技能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具备对免疫学检验技术的正确选择与应用评价的基本素质,了解免疫学检验学科的发展方向,为将来临床免疫学检验奠定基础。

传统的免疫学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机械性操作,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没有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违背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实验教学改革就是将实验分为与临床疾病相关的不同项目,学生完成项目检测的同时掌握相关免疫学基础知识和免疫学技术原理、方法学评价以及该项目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综合应用各种实验技术原理及方法,最大限度挖掘学习潜力。

2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免疫学检验技术发展迅速,新型免疫学技术不断出现,是检验医学发展最活跃的一项技术和研究内容。临床免疫学的应用已涉及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选择与治疗效果的评估。现在,应关注临床免疫学检验新技术、新方法与临床的结合与应用,不断提高本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以便为临床医疗和患者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1]。但目前《免疫学检验》的教学实验内容多数还停留在经典免疫学技术,内容陈旧,因此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调整,淘汰临床已经不开展的项目,增添新内容,开展临床新项目。比如我们新增了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淘汰了溶血空斑实验。检验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任务主要是对各种临床项目进行检测,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还要培养学生对实验项目检测的意识。因此基于项目教学法实验改革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①基本技能模块:内容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电泳技术、ELISA、斑点金免疫层析技术、荧光免疫技术、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等各种免疫学检验技术。②临床检验项目模块:内容包括:免疫细胞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检测如梅毒、乙肝、伤寒等,自身免疫病的检测如SLE,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特种蛋白的检测等[2]。③临床见习内容:大型自动化仪器构型、操作,实验室没有开展的临床项目以及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3.1优化实验室配置 增添新内容,开展临床新项目必须加强软件、硬件建设,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同时避免重复建设,最大发挥仪器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为实验项目的开展创造充分的实验环境[3]。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大多是适合手工操作技术类实验,自动化程度不高,适合培养学生掌握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如酶标仪、荧光显微镜等。大型自动化仪器适合于临床批量检测标本,如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流式细胞仪等,仅用于教学使用频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相关技术的教学可应用多媒体课件及临床见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先进仪器的原理、构造、操作等。运用多媒体可以各种素材将实验原理、过程及结果观察等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及过程的理解及掌握,节省实验时间。因此必须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3.2基本技能模块项目实施方法 正确的实验技能操作是实验质量的保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是以后工作的保障。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基本实验操作手法,基本仪器操作,维护以及生物安全意识等。项目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电泳技术、ELISA、斑点金免疫层析技术、荧光免疫技术、免疫细胞检测技术。教学过程:老师提出项目,学生进行实验项目准备包括实验器材准备、试剂的配制,仪器的校准等,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内容提前预习。实验过程中保证人人动手,老师随时纠正错误和解答问题,实验结束前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方法评价。

3.3临床检验项目模块实施方法 依据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工作任务设计了5个实验模块:免疫细胞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检测,自身免疫病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特种蛋白的检测。每个模块又选取典型,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7个教学项目,包括单个核细胞分析及检测、IgG的检测、梅毒血清学诊断、伤寒血清学诊断、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展示病例,提出问题,发放临床标本;学生4人一组进行检测,评价检测结果。病例的选取要符合实践性、针对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启发性[4]。如:病例:患者李某某,女,18岁,主述"不规则发热伴大小关节疼痛月余,伴面部蝶形红斑1个月"。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发热,体温37~38℃,日光照射后出现皮疹。患病以来,精神饮食差,体重下降5kg。体温37.8℃,脉搏10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20/90mmHg,口腔溃疡。血清IgG 24.5g/L,IgA 3380mg/L,IgM 2960mg/L,C3补体 0.53g/L,C4补体0.08g/L,RF

3.4临床见习模块 实验室开展的实验的内容不可能包含所有临床项目,为了尽量避免实验教学滞后于临床免疫学检验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学习与临床实验相关内容时,组织学生去检验科参观学习和见习,以了解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动态及最新检测方法和发展趋势,既避免了实验教学和临床脱节,又让学生熟悉、了解临床免疫学检验常用仪器的操作规程和实验步骤,同时在见习的过程当中,还将临床实验室控制内容介绍给学生,为今后从事免疫学检验方面的实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教学效果

项目教学法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培养。学生由传统实验教学中的被动接受信息、机械性操作、不求甚解,到主动查阅资料、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学生四人一组来进行一个项目的检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必须分工合作,才能顺利的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本次实验,培养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学生得到项目以后需要设计实验路线,摸索实验条件,并且利用有限资源,合理安排实验,还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最终才能取得好的结果,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的能力。这些能力为学生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促进教师素质提高。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会查阅大量资料,设计实验路线,在试验过程中若发现问题肯定会向老师请教,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验技能,有更高的水平的判断力,对于实验中的问题的均能给予解释指导。另外,目前没有适合的教材进行项目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自己选择合适的项目内容进行实施,这要求教师选取具有临床价值,难易程度适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有效的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总之,《免疫学检验》实验实施项目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及团队精神具有很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学生通过完成对项目的检测过程,锻炼多方面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项目教学法选取教学内容均是临床常见检测项目,接近临床实际工作,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铺垫,为临床医疗和患者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兰兰.临床免疫学检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1):29-31.

[2]代林远,王利平.以检验项目为载体实施免疫学检验课程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53-154.

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4

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相关免疫学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珠酵素免疫检验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 IgM)和补体C3、C4和C-反应蛋白(CRP);乳胶凝集法检测抗链O(ASO)。结果 :HLA-B27阳性率为933%,ASO为241%,CRP为70.0%,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HLA-B27及其他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人类白细胞抗原-B7 免疫球蛋白 补体 C-反应蛋白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中具有代表性的疾病[1],是一种高致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HLA-B27是一种免疫遗传标记抗原,为显性遗传,在AS的发生发展中遗传因素起主导作用。本文对AS患者进行包括HLA-B27在内的8项免疫学指标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检测对象:2006年1月~2006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AS患者120例。男

[FL(3K2]

98例,女22例。年龄17~54岁,均符合AS诊断标准,病程3个月~30年,排除其他疾病;正常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38岁,为健康体检者。

主要试剂来源:HLA-B27磁珠酵素免疫检验试剂套组为一结合磁珠分离及酵素免疫分析技术之检验试剂(能快速检测人类白细胞上是否带有HLA-B27抗原)。由台湾尖端先进生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ASO、CRP、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试剂均由上海捷门公司提供。

检测方法:取被检者静脉血5ml分装2个试管,其中1管EDTA-K3抗凝2ml,采用磁珠酵素免疫检验检测HLA-B27;另一管分离血清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RP;乳胶凝集法检测ASO。

结果

120例AS患者中,HLA-B27阳性112例,阳性率为93.3%,而对照组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3.3%,ASO阳性29例,CRP阳性84例,见表1。患者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均有一定程度升高,见表2。

讨论

AS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X线片所见双侧骶髂关节2级以上炎症和脊柱炎则是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此时病人多已发生器质性病变。而AS早期骶髂关节炎症较轻时判断较为困难。由本文检测结果看出患者组HLA-B27阳性率为93.3%,远高于对照组,表明AS与HLA-B27有极强关联,因此HLA-B27可以作为AS早期的重要辅诊断实验室指标。尤其是患有炎症性关节病变的儿童,HLA-B27实验阳性可以提示医生,患者可能会发生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变,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AS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因此了解患者体液免疫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检测结果中显示AS患者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升高,表明患者存在体液免疫亢进和急性炎症或组织损伤。同时患者组ASO和CRP阳性率(24.1%和70.0%)高于对照组(16.1%和0%),表明患者可能有链球菌感染和组织损伤。总之,包括HLA-B27在内的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对AS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孟德.HLA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应用.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03.

2程春葵,高根德,张留栓. 强直性脊柱炎的实验研究进展.中医正骨,2002,14(5):57.

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5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法;放射免疫法;AFP;分析性能;实验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56-0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新型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分析等分析方法之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是将免疫测定与化学发光相结合的新型技术。整个过程均在全封闭的反应体系中进行,且能够全自动操作,仪器具有反应迅速,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等优点,总的来说包括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与化学发光两部分过程[1]。甲胎蛋白(AFP)是原是胚胎的肝细胞,婴儿两个月便逐渐消失,但近些年发现AFP在部分成人体内出现,并发现它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也是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为了进一步考察该仪器对AFP生物检测限和AFP功能灵敏度的测量,我院参照IUPAC(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的规定评价方案,现将60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如下:

1材料与实验方法

1.1应用材料与仪器检测样选用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的60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

仪器采用美国Bayer Centaur 24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并配套相关检测试液(包括标记的抗原抗体、含磁性的固相颗粒、稀释液、AFP清洗液、发光试剂等),均采用拜耳公司提供的试剂。放射免疫法采用上海产的γ计数仪(SN-682 型),并配套运用 AFP 试剂盒(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研制)。

1.2方法检测时运用AFP稀释液作为空白样品,取一新鲜的血清作为试样,做重复性实验,记录每次检测的浓度值和光强度值。核实两者的精密度、灵敏度与检出限等,数据处理采用线性回归处理。

1.3统计学方法根据SPSS13.0软件对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为t检验,对所有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表示,运用软件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作为统计学的评定标准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2结果

2.1线性试验以AFP稀释液作为空白试剂,再根据要求将标准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放射免疫法取5ppb、10ppb、50ppb、200ppb、400ppb为标准浓度测定标准曲线,化学发光免疫法取5ppb、10ppb、50ppb、200ppb、400ppb、800ppb为标准浓度测定标准曲线,结果两组数据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2.2重复性试验取一新鲜的血清作为试样,两种方法均进样10次,查看两者的重复性差别,两组仪器均能满足RSD

2.3相关性试验采用2.2中的方法用上述两种检测法对受检血清标本进行适当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且相关系数r=0.995,回归方程为y=-1.059+0.921x,两组方法所得数据的相关性良好。

2.4回收率试验取混合血清后,再加不同浓度的标准定值血清,用两组方法分别对其进行平均回归率实验,实验得出,放射免疫法的回收率为91.2-108.1%,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回收率为92.0-107.8%。化学发光免疫法略优于放射免疫法。

2.5检出限以每次做的空白RLUs为基值,以该空白的RLUs值的3倍作为样品中具有的AFP量,或称本法的检测低限。分别对两种方法进行检出限测量,得出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检出限为0.95ppb,放射免疫法的检出限为5ppb。化学免疫法在检出限上明显优于放射免疫法[2]。

2.6精密度试验取三个梯度浓度(分为低、中、高三个梯度)的试剂分别进行精密度实验,并运用两种方法进行整理对比,见表1。

3讨论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析技术,既具有运用发光检测时的高度敏感性,也同时具有免疫分析时的高度特异性。其原理为将激发态分子回到基态时所释放而产生的发光现象,再运用化学发光系统来为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做指示系统,从而进行定量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浓度方法,是一种直接的运用发光剂标记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由于运用丫啶酯发光剂的优点可以很好的减少非特异性干扰,反应较为简单且迅速,反应灵敏度高,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发光剂也很稳定(有效期可长达1年以上)。

放射免疫法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原理是放射性标记的抗原和非标记抗原全部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竞争性可逆的结合反应,反应的灵敏度较低,标记物的有效期也较短(一般只有1个月左右)。从工作人员角度来说,也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从以上的结论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相关性较好。但从检出限、灵敏度、精密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化学发光免疫法就明显优于放射免疫法,而且其试剂稳定性高、毒性小,对环境无过大污染,方便、易操作且安全。

本实验采用的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可以很好地对血清标本进行很好地采样,处理和检测,基本上能够达到样品随到随测,检测迅速,很快可以得到检测结果,大大缩短了检测所用的时间,能满足临床上的检验需求[3]。从上述数据可以确认,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均可以达到临床运用水平,又基于其高度特异性、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祥.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学应用,2010,4(7):41-42.

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甲胎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法

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是原发性肝癌(PHC)实验室诊断和判断肝病预后的重要指标,准确测定患者血清中AFP含量非常重要。临床上测定AFP的常规方法有放射免疫法(RIA),酶免疫法(EIA)和胶体金法。近年来,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CLIA)因其具有反应快、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标记物稳定、对人体无放射性或毒性危害且特异性强等特点,是目前为止公认最好的微量定量检测方法[1]。 笔者所在医院的健康监护科常年以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为调查对象,大批量筛查甲胎蛋白阳性的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试剂成本低,敏感度高,适于大批量普查。本文旨在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CLIA)检测AFP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两种方法的适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2012年6月到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某单位正常公务员血清标本共2000份,其中男性1500例,女性500例。年龄28~56岁。

1.2 仪器与试剂 深圳爱康Uranus AE150全自动酶免仪,西门子Centuar化学发光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试剂由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西门子Centuar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CLIA)试剂均为原装配套西门子Centuar校准物、质控物和试剂。

1.3 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测定某单位正常公务员血清标本共2000份,其中男性1500例,女性500例。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采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行 字2检验,P

2 结果

2000份正常公务员健康体检的血清标本中,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检测2000份正常公务员健康体检的血清标本的甲胎蛋白,其中男性1500例,女性500例。年龄28~56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出17例阳性,阳性率0.85%,敏感性为80.9%,1例经确证为阴性,特异性为95%。假阳性率为5%[2]。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21例高于正常范围,化学发光法检出AFP高于正常范围的21例中,阳性率1.05%,经确证AFP高于正常范围的21例均为阳性,敏感性为100%。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AFP阳性率为50%[4]。在其他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过去一直认为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5]。近年大量的临床却发现,部分肝硬化患者会长期出现AFP达到上千,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患者,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过10。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未必都是肝癌。在临床中发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的患者同时有血清甲胎蛋白升高[6-7]。

酶联免疫法是1971年瑞典学者Engvail和Perlmann,荷兰学者Van Weerman和Schuurs分别报道将免疫技术发展为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8]。ELISA现在已成为目前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它是一种特殊的试剂分析方法,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简称酶联免疫法,或者ELISA法。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是指伴随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某些物质(发光剂)在化学反应时,吸收了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能,使反应的产物分子或反应的中间态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这一现象称为化学发光。由于方法学原理的不同,化学发光法较之酶联免疫法敏感度和特异度高[9-10]。

本实验运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2000份健康人血清甲胎蛋白含量,除有1例经用酶联免疫法测不出,1例假阳性外,其余都相符。化学发光法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但试剂成本较高。酶联免疫法的敏感度虽无化学发光法高,且受其他因素干扰会产生假阳性,但其试剂成本较低,适合于大批量健康人群体检筛查用。为节约成本,可先采用酶联免疫法筛查,血清甲胎蛋白阳性的标本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保证排除假阳性。对影像学肝脏异常的人用酶联免疫法测不出甲胎蛋白阳性的标本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保证不漏检1例。

参考文献

[1]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Medicare,medicaid and CLIA program:regulations implementing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provement amendment of 1988 (CLIA).Final rule[J].Fed Regist,1992,57(1):7002-7186.

[2]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 Standards.EP9-A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S].Wayne,PA:NCCLS,1995:201-203.

[3]林峭影.两种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泌乳素的偏倚评估与可比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3(1):1355-1357.

[4]王治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54.

[5]王羽.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89.

[6]王庸晋.现代临床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89.

[7]杨志英.两种甲胎蛋白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0,17(1):147.

[8]黄妩姣,黄,,等.不同检测系统甲胎蛋白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研究[J].检验医学,2006,21(1):360-363.

[9]严莉,乔翠玲.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CG的对比观察[J].检验与临床,2009,47(1):111-114.

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7

关键词:认知弹性理论 免疫学检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08-02

随着人们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视,教育关注的焦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形成诸如“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其中认知弹性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理论,它的提出配合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自主的、开放的、共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构建知识型社会。

一、认知弹性理论

认知弹性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依利诺斯大学的斯皮罗(Rand J.Sprio)等人提出。斯皮罗指出:“所谓认知弹性,意指以多种方式同时重建自己的知识,以便对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境领域做出适宜的反应。这既是知识表征方式(超越单一概念维度的多维度表征)的功能,又是作用于心理表征的各种加工过程(不仅是对完形的修复,而且是对一整套图式的加工过程)的功能。”[1]它分别提出了教学目的―高级学习;教学方式--随机通达教学;教学媒介--认知弹性超文本的范畴体系。其中“高级学习”、“随机通达教学”及“认知弹性超文本”三个范畴在逻辑上是继起的,三者紧密相联,形成一个结构严密的逻辑框架,体现了认知弹性理论的核心观点。

斯皮罗认为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个人不可能仅仅参照一些规则就能学会运用工具,必须让学习者参与到一个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实际运用各种工具,这样才是恰当的和有效的。[2]认知弹性超文本提供了学习者在随机访问文档时根据需要对原有链接进行动态编辑的可能。这种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超文本,有助于学习者从多种观点的角度接近概念并构建知识表征,真正改善对复杂概念的掌握。认知弹性理论与认知弹性超文本技术,被评价者认为是“适用于以非线性和多维度方式跨越复杂教材的理论与技术,可用于系统化地开发非线性的与多维度的计算机学习环境”。[3]

二、高职免疫学检验的教学现状

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检验手段。该学科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免疫学基础、免疫学技术和临床免疫学。对于高职检验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在课程设置上以职业技术工作领域或岗位(群)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并根据检验师岗位的特点,在理论教学方面强调实用、适度和针对性,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建立以检验专业实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式理论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医学检验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设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及考核体系,包括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强化实验操作训练。[4]

现今为止应用案例式教学、综合教学法、PBL模式等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检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探索出了适应该门课程实验教学特点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有很多学校开设了免疫学检验精品课的网站,可被学生查阅,方便学生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放任式的教学方式,过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这让学生处于无结构状态中盲目探寻,也让学生和教师都忽视了概念在理解中的重要性,这显然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应用认知弹性理论于免疫学检验教学

认知弹性理论是一种折中理论:一方面接受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基本观点,也非常反对极端建构主义忽视概念的重要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它走出一条中间道路,显得比较“折中”与“温和”。基于它的教学观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设计。

1.教学思想:该模式注重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同伴的参与,但要明确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因此,强调教师的参与仅是辅助而非主导,同伴的参与只为相互切磋,而不是恶意的竞争,二者的出现只为开创一个能诱导学习者进行良好自我导向的学习环境,学习的活动仍以学习者为绝对的主导。

2.教学目标:针对本学科知识结构中的不良结构,根据岗位需求,修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达到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并为创新思想的孵出奠下基础。

3.教学内容:我们以免疫学检验工作任务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其内容包括传染病免疫学检验、自身免疫病检验、免疫增殖病检验、免疫缺陷病检验、超敏反应免疫学检验、肿瘤标记物检验、移植免疫病检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和质量控制这九大项目。将免疫学基础知识和免疫学技术贯穿到每个检验项目中,这样每一个项目都是完整的个体,但每个项目又都是相互联系的。

4.操作程序:

4.1准备活动:将学生们分组并在前期对学生进行认知弹性理论的培训。设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也可以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

4.2通过“七个题”来完成课程设计。

4.2.1给题:通过视频或动画,安排任务或给出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动力。需教师合理地安排与教学内容有关但难度较低的内容,尽量与学习者以往的知识结构相联系。

4.2.2选题:通过头脑风暴,将所要掌握的知识扩展,学生进行自主选题,培养学生自我选择能力。可能学生不能讲已学过的知识联系在新知识里面,需要教师的诱导,以期最大限度的将知识扩展,但不要过多偏于本课程内容。

4.2.3查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互联网为工具,搜集和整理信息,展开探究活动,在交流与合作中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适当的提供相应的网站或资料。

4.2.4解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多途径表达方式提供条件并要做出适当的评价。每个小组要认真记录其他小组的解题答案,而后以照片的形式传到网页内作为认真度的评价。或者自己独立操作实验,教师进行实时评价,学生将每一步骤拍片传到网页内作为认真度的评价。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4.2.5评题: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和组组之间评价,在网页中评分,激发学生竞争能力,从而以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学生回答网页内的习题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此习题的难易程度是从易到难,只有答对此题才能看到下一题。也可以看出组与组之间掌握的程度。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一。

4.2.6结题:学生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补充,提高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

4.2.7问题:留思考题,网上做答,以考评本次课的理解程度。

基于认知弹性理论,尽可能的营造出大范围内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们自发性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探讨,并有相应的考评机制,激发学生们的潜在学习动力,这让学生们从中获取了学习的快乐,良性循环,相信培养出的学生一定是综合能力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Spiro,R.J. & Jehng, J.,(1990), 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hypertext: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the nonliner and multidimensional traversal of comples subject matter., D.Nix & R.J. Spiro(Eds.) ,Cognitive,education and multimedia; Exploring ideas in high technology , 163~205.

[2][美]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hy 著.盛力群译.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4,4:27-31.

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8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甲胎蛋白;结果对比

甲胎蛋白(AFP)是胚胎发育前期一类血清蛋白, 健康者血清内AFP含量保持在2~8 ng/ml, 通常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血清标本, 其中男64例, 女56例, 年龄35.8~68.4岁。血清标本中, 66例检测结果表明甲胎蛋白含量正常, 54例非正常化。

1. 2 方法 患者均予以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酶联免疫法:选取合理试剂盒检查, 且根据试剂盒操作说明, 应用酶标仪, 实施甲胎蛋白含量测定。

电化学发光法:选取罗氏Cobase-411电化学发光自动分析仪, 测定甲胎蛋白含量。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 P

2 结果

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方式, 对比分析酶联免疫法(Y)与电化学发光法(X)测定结果, 查看是否存在相关性, 结果显示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存在线性关系, 且存在较高相关性。将两种检测方法所得到的甲胎蛋白检测值, 予以正态分布分析, 测定结果表明其正态分布相符合, 以t检验其均值, 结果表明在95%可信区间, 双尾检验(P>0.05), 由此可知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甲胎蛋白(AFP)是胚胎血清内一种肿瘤相关抗蛋白原, 主要源自于胎肝合成, 在新生儿出生后会快速减少, 新生儿出生后几个月到1年内会下降到正常,

化学发光法源自于上世纪90年代, 还属于一种较为新兴的技术, 是一种新型标记免疫分析措施, 应用电化学发光与免疫检测相互结合, 予以甲胎蛋白水平测定。予以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可以较为快速、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检测范围广泛、且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 且存在较高自动化等特点, 在临床检测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此检测方法所应用设备与对相试剂具有较为昂贵的价格, 一定程度上造成其临床应用局限性。酶联免疫法(ELISA)在应用中操作比较简单、所需成本较低, 因此能够广泛应用到甲胎蛋白临床检测中, 特别在基层医院有利于患者筛查, 但是此方法并无较高检测敏感性, 而且无较高准确度及稳定性, 导致其检测结果无法达到理想程度。因此, 本文所选取两种检测方法均存在自身优点, 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经酶联免疫检测出现假阳性或阳性状态时, 可予以电化学发光法完成确诊。

在本文研究中, 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方式, 对比分析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所测定结果, 观察两组是否存在一定相关性, 经检验发现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存在一定线性关系, 其相关性较为显著。两种测定方法对甲胎蛋白进行检测的结果, 予以正态分布分析, 发现其结果与正态分布相符合, 统计均值, 应用t检验, 结果发现95%可信区间内(P>0.05), 所以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结果测定并无较高差异性。有资料显示, ECLIA法批内变异系数及批间变异系数与ELISA法相比较均明显降低, 存在较高重复性与稳定性;在AFP400 μg/L状态下, ECLIA法相比较ELISA法具有更高敏感性, 且P

总之, 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均可以反应甲胎蛋白具体含量, 且其准确性较高, 肿瘤在诊断治疗过程中, 两组方法所得到结果均能够作为严重依据应用, 且以此判定预后, 准确率较高。不同检测方法对患者样品进行测定时, 所得结果往往均存在一定可比性, 所以在选取检测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患者情况, 不能过于盲目与轻视。在对患者进行检测过程中, 同一患者同项目的检验结果需存在一定可比性。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肿瘤标志物效果明显, 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黄延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检测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国民康医学, 2010,22(9):1127.

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免疫比浊法;血清白蛋白;方法学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113-02

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是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1]。溴甲酚绿染料结合法作为检测血清白蛋白的传统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但该法因BCG与非白蛋白类蛋白质结合而受到非特异性干扰的问题始终无法完全解决[2]。几年前国外已有关于用特异性高的免疫比浊法推广替代溴甲酚绿染料结合法的报道[3-4],近年来国内也陆续开始有对该方法的临床研究,本文旨在对全自动生化仪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进行简单的有关方法学评价,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方法

1.1.1 试剂 免疫比浊法试剂及校准品采用芬兰Orion Diagnostica公司产品,批号为67546; 溴甲酚绿法试剂及校准品是由北京豪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批号为HX011; 质控品(低、高值)采用北京利德曼公司生产的质控液(低值206071G、高值206311E),中值质控品为北京豪迈公司产品(6872F);干扰物质:400 μmol/L胆红素标准液、50 g/L血红蛋白溶液。

1.1.2 方法与原理 免疫比浊法原理为样本中血清白蛋白与抗人白蛋白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出现凝集反应,在340 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的变化,其变化程度与样本中血清白蛋白含量呈正比。溴甲酚绿法则为传统的溴甲酚绿染料结合法。

1.2 仪器

日本日立Hitachi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标本

留取无溶血、无黄疸 、无脂浊的新鲜血清标本。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密度试验

根据NCCLS EP5 A2文件对于精密度评价的要求,分别测定低值,中值和高值三种水平白蛋白浓度。2 h内各水平连续测定20次计算均值(x±s)、CV批内,然后再每天测定1次,连续测定20 d,计算(x±s)、CV日间。本法的批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结果见表1。

2.2 线性范围

按NCCLS (EP6P)文件作线性评价标准,取一高浓度(89 g/L)和一低浓度(5 g/L)ALB样品,然后把2份样本等量混匀产生中间值,再分别将中间值和低值,中间值和高值等量混匀,共产生5个不同浓度的样品。在分析仪上用本试剂从低值到高值,然后从高值到低值对5个不同浓度的标本分别平行测定5次,求得均值为Y,以理论值为X,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为Y =1.01X+1.32,r = 0.968,稀释变异试验P < 0.05 。线性失控检查G

2.3 回收率

分别在各个浓度混合血清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标准血清,计算出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102.3%(表2)。

2.4 特异性

用已知浓度的血清(43.7 g/L)检测20次,计算出检测结果平均值,免疫比浊法为44.5 g/L,结果偏离已知浓度的1.8%。

2.5 相关性

同时用免疫比浊法与溴甲酚绿法对标本进行定量检测,将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分为低值异常组(55 g/L)进行比较。不同水平血清白蛋白的检测结果比较见表3。

结果表明两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直线回归方程Y =1.05X +5.56(Y:免疫比浊法;X:溴甲酚绿法),F = 103.3,r = 0.926,提示两法有良好的相关性。

2.6 干扰试验

取一份混合血清(血清白蛋白为50.7 g/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血红蛋白、胆红素和脂肪乳剂(以TG浓度表示),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值。结果显示,TG≤23.0 mmol/L,Hb≤50 g/L,TBIL≤400 μmol/L时对本法无显著干扰。

3 讨论

ALB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一种蛋白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的血液、淋巴、肌肉组织中,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其含量的测定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也因此而受到广泛的重视[5]。长期以来,溴甲酚绿(bromcresol green,BCG)染料结合法测定ALB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仍然沿用这一方法,但该法会因BCG与非ALB类蛋白质非特异性结合,使得其检测特异性一直以来不是很理想。因此,近年来外国某些公司开发出来的白蛋白高特异性免疫比浊法就受到了高度关注[6-7]。免疫比浊法也称浊度法,属于散射光谱分析,是在比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测定理论、方法、计算等许多方面和比色法相似,但本质上又有区别[8]。

最近几年免疫比浊开始应用于临床体液中白蛋白含量检测的领域。再由于配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优势,白蛋白的检测基本能够实现高速、灵敏和自动化。为了评价免疫比浊法对ALB的测定效果,本文对该方法检测血清白蛋白的重复性、回收率、抗干扰性以及其检测线性范围等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ALB的重复性较好,回收率高,线性范围可达5~89 g/L,而且不易受溶血、黄疸和脂血等临床常见干扰因素的影响。同时用免疫比浊法与溴甲酚绿法对标本进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免疫比浊法比溴甲酚绿法检测结果偏低,可能由于免疫比浊法受到的非特异性干扰较少所致,但两法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免疫透射比浊测定白蛋白能够适合各种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医院开展,完全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9-74.

[2] 陈智平,秦雪,陈兴财,等.溴甲酚绿法与溴甲酚紫法检测血清清蛋白的结果比较[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0):940.

[3] 王建柱,贾兴旺,董振南,等.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评价[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18(5):334-336.

[4] 高玲,冯品宁,喻雄文,等.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胃蛋白酶原Ⅱ的不精密度和线性观察[J].检验医学,2012,27(2):122-125.

[5] 丛玉隆,冯仁丰,陈晓东.临床实验室管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11-123.

[6] 张少华,覃锦耀.类风湿因子引起免疫比浊法测定肌钙蛋白I假阳性的分析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5):2002-2003.

[7] 李绍龙.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353-354.

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10

3.19)g/L、IgM为(1.95±0.52)g/L显著高于非SIRS组的(5.02±1.23)mg/L、(11.08±2.82)g/L、(1.77±0.47)g/L,

SIRS组的C3为(50.53±10.34)%、C4为(26.84±4.92)%、IgA为(1.10±0.21)g/L明显低于非SIRS组的(59.42±11.48)%、(32.14±5.87)%、(1.18±0.23)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价值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2.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clinical value by immune function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test for pediatric mycoplasmal pneumoiae pneumonia (MPP). Methods A total of 125 children patients with MPP were divided by their complicate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into SIRS group (55 cases) and non-SIRS group (70 cases). There were 50 health children at the same time period as control group. They all received immune function and hs-CRP test to compare test outcomes.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detection indexes between children patients with MPP and healthy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11.08±2.82) g/L and (1.77±0.47) g/L in non-SIRS group. SIRS group had C3 as (50.53±10.34)%, C4 as (26.84±4.92)% and IgA as (1.10±0.21) g/L, which were much lower than (59.42±11.48)%, (32.14±5.87)% and (1.18±0.23) g/L in non-SIRS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Pediatric mycoplasmal pneumoiae pneumonia; Immune function;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Diagnostic value

肺炎支原w是诱发肺炎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 可占到所有致病菌中的16.7%~40.6%[1-3]。儿童因年龄小,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 穿过呼吸道表面的纤毛黏液层黏膜后可以附着在其上皮细胞上, 并诱发大量有毒代谢物质的释放, 影响正常呼吸道纤毛运动[1], 随后出现黏膜上皮细胞肿胀、坏死, 肺泡、肺间质以及终末气道炎症反应的情况, 表现出咳嗽咳痰、气促气喘以及发热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累及其他器官结构, 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因而, 作好其临床诊断至关重要。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25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免疫功能与hs-CRP检验对MPP患儿的临床价值, 为其治疗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MPP患儿125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符合MPP患儿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4], 发病时间均≤8 d, 处于急性期。将其按照患儿是否合并SIRS分为SIRS组(55例)和非SIRS组(70例)。当患儿符合下列标准中任意2项及以上的情况可以判断为SIRS[3]:体温> 38℃或12×109/L或10%;患儿心率高于各年龄正常平均值加2个标准差的水平;患儿呼吸频率高于各年龄正常平均值加 2个标准差的水平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均严格按照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实施hs-CRP和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检测。采集患儿的空腹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 血清hs-CRP的检验采用免疫比浊法(北京百奥泰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 M(IgM)等体液免疫指标的检测采用透射比浊法, 检测试剂盒采用上海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检查仪器为奥林巴斯AU400生化分析仪。补体C3和C4细胞免疫指标的检测检验采用免疫比浊法(上海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免疫功能与hs-CRP检查仪器均为奥林巴斯AU400。健康儿童行相同检查。

1. 3 观察指标 分别对各组受检儿童的hs-CRP及各项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MPP患儿与对照组健康儿童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SIRS组的C3为(50.53±10.34)%、C4为(26.84±4.92)%、IgA为(1.10±0.21)g/L明显低于非SIRS组的(59.42±11.48)%、(32.14±5.87)%、(1.18±0.23)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会引起正常免疫功能受损, 一般患儿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初期多表现出干咳的主要特征,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 其可以逐渐转化为无痰或者少痰的顽固性剧烈咳嗽, 并出现夜间咳嗽加重的情况, 影响患儿的正常休息, 重者发展至MPP后可能诱发一系列重要脏器结构的炎症反应, 治疗处理不当甚至危及患儿生命[4-9]。

本文125例患儿中, 经hs-CRP和各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相关指标的检测, 均可见MPP患儿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MPP患儿机体内同时存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异常的情况, 且其与患儿的病情进展息息相关, 而hs-CRP检测可对患儿的患病程度进行反映, 通过免疫功能与hs-CRP联合检验可以为患儿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绮婷, 何凤娇.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0):210-211.

[2] 黎世坤, 吴庆莉, 刘国英, 等. 超敏C反应蛋白细胞免疫指标以及降钙素对小儿肺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12):1707-1709.

[3] 袁凤佳, 宋桂容. hs-CRP与免疫功能检测对MPP患儿的病情判断价值. 西部医学, 2015, 27(5):742-744.

[4] 白素萍.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贵州医药, 2014, 11(12):1095-1096.

[5] 王朝燕, 禹露. 小儿支原体肺炎体液免疫功能与hs-CRP检验的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 2016, 27(8):1257-1259.

[6] 楚文英, 徐慧, 高淑青, 等. 高敏C-反应蛋白与免疫功能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 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5):456-458.

[7] 陈全景, 查志刚, 雷勋明, 等. 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水平变化. 微循环学杂志, 2009, 19(3):71-72.

[8] 马淑青, 曲业敏. 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临床意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1):131.

[9] 郭丽. 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24):3123-3124.

[10] 金u.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5, 22(8):49.

[11] 陈凤莲. 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意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32):3620-3621.

[12] 高巍.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医学信息旬刊, 2010, 23(2):208.

[13] 王文志.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健康大视野(医学版), 2013(4):292-293.

[14] 俞文娴, 黄月霞. 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健康必读旬刊, 2012, 11(7):126-127.

[15] 张林. 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10):840-842.

[16] 朱洪学, 童涛.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医学信息旬刊, 2010, 5(12):3509-3510.

[17] 李桂彩, 刘芳. 超敏C反应蛋白与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诊断的R床价值. 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9(9):952-953.

[18] 林海波, 郭丽华, 黄义双, 等.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3(4):329-330.

[19] 黄丽钦. 对肺炎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当代医药论丛, 2015(22):42-43.

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11

1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重庆市南川区 408400 2 重庆市南川区中医院检验科 重庆市南川区 408400【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免疫检验科2012 年1 月至2015年1 月之间的检验资料为观察对象,利用多因素分析法以及多重线性代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标本的质量、实验员素质、实验室湿度和温度、洗液更换情况以及试剂平衡时间等指标均为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因而需要根据相关影响因素的不同,实施针对性的控制,从而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 临床免疫检验;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临床免疫检验报告能够最为直接地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因而也是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制定和实施临床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与患者疾病的诊断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助于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免疫检验科2012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之间的检验资料为观察对象,主要免疫检验项目设计TP-Ab, HIV-Ab, HEV-Ab, HDV-Ab, HCVAb,HAV-Ab, HBcAb, HBeAb, HBeAg,HBsAb, HBsAg 等乙肝检查五项内容,研究数据为临床免疫检验结果以及相关结果的影响因素,共收集样本15911 份。

1.2 研究方法

临床免疫检验项目包括:第一,实验室人员素质,即从业时间、专业资质、学历、培训情况和职称;第二,仪器设备,即故障、维修、维护情况、规定操作、计量校准和更换洗液;第三,试剂,即平衡使用和存储;第四,实验操作,即洗板、显色反应时间、加样、孵育和震荡;第四,试验标本,即标本要求和标本处理;第五,实验室环境,即卫生、温度和湿度;第六,质量控制,即室间质评合格率、质量控制图和室内质评合格率。

1.3 质量控制对策

采集标本后,进行加样、离心处理,方法结果,处理标本时需要对质量进行控制。利用夹心法酶试剂盒(第三代)控制检验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和甲型肝炎等疾病的检测。全部检查项目均为初检,对于可疑的标本以及初检阳性的标本,需要实施二次检验,每次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室内温度,保证样本和容器的清洁。定期按照卫生部以及临检中心的要求进行室间质评定,根据标本要求对其进行检验,每季度一次,且定期参加室剑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17.0 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 )加以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方法加以表示,如果数据间比较结果P<0.05,则证实两组观察对象治疗结果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数constant 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25,标准差为0.027,标准化回归系数为-,实验员素质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28,标准差为0.004,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15,实验室湿度和温度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02,标准差为0.002,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30,标本的质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35,标准差为0.005,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09,试剂平衡时间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02,标准差为0.002,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30,洗液更换时间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13,标准差为0.002,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65。由此可见,标本的质量、实验员素质、实验室湿度和温度、洗液更换情况以及试剂平衡时间等指标均为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现阶段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第一,试剂平衡时间。过短的试剂平衡时间会导致室温与试剂温度不同,进而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第二,洗液桶清洁。不清洁的洗液桶会造成试验结果假阳性。第三,标本质量。临床免疫检验质量会直接受到标本质量的影响,若标本冻融次数过多、储藏时间过长或是受到污染等,都会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第四,实验室湿度和温度控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实验室湿度和温度的影响,在24℃的室温以及4℃的室温下,试验用酶标板的孵箱显示时间差为8min,同时,40% 以下的空气湿度还会诱发静电现象,进而对样品造成污染。第五,实验员素质。临床免疫检验质量会受到实验员素质的较大影响,不同素质的实验员所得的检验结果甚至会完全相反[2]。

由本文的分析结果可知,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出发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一是保证试剂平衡时间,通常需要控制在30min 以上,保证其与室温相平衡。二是在检验过程中更换洗液时,需要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对洗液桶进行清洗。三是采集标本后立即使用,防止发生外源性感染,提高标本的质量。四是控制室内湿度在40-60% 之间,室温在18-25℃之间,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五是强化实验员的学习和培训,保证其素质能力,从而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3]。

参考文献

[1] 欧阳平.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5):700-701.

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12

1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为适应新的形势,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开展双语教学,使用先进教材和多媒体授课。在此形势下,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结合双语教学方式必然成了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相对于其它临床医学专业而言,由于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涉及范围广泛,如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工程、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多种免疫分子及其受体信号的发现,为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增加了新的内涵,必将有助于了解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手段[2]。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仪器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现今的大多数现代化临床免疫仪器依赖于进口,其仪器操作、维修、保养等说明书均是外文,对检验医学专业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另外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医学期刊、杂志和书籍均采用英文出版,国际会议也大都使用英语交流。这就要求医学检验学生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的同时,有必要熟练掌握医学专业英语,这样才能具有获取更多医学信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可以顺应时代的需要,具有通过提高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才能为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医学检验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采用网络双语教学是培养符合当今学科要求的高素质临床免疫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优势

2.1 提供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

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大量关于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研究的英文原版资料,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搜索英文网络迅速地得到相关的信息,这对目前资源严重匮乏的双语教学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另外,网络可以通过创设各种虚拟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英语应用空间,让学习者了解到原汁原味的英美国家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理论,力图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推动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3]。这对师生双方都是非常必要的。

2.2 保证高效率的交流与反馈

双语教学特别强调交流,面对面交流和通过网络交流是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所特有的两种交互方式。在面对面交流中,师生双方可以充分地运用非语言行为进行强调、补充和辅助语言交流。网络交流的优势在于为师生、学生之间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空间,例如,bbs、聊天室、e-mail等,并且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或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形式来提高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2.3 提供个别化学习空间

双语教学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英语学习水平、学习背景和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如果按照平均水平确定教学方案,这对学习水平高或低的学习者来讲并不是最有效的做法。网络资源提供了理想的个别化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掌握程度等选择有差别的学习内容。这对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非常有效的。

2.4 营造宽松的学习心理氛围

网络可以营造平和的学习氛围,减轻师生英语交流的压力。在网络交流中师生可以暂时抛弃自己真实的身份,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尤其是水平较低的学生,他们可以不必顾虑语法或词句的错误,教师可以放下自己的“威严”,随时以“平民”身份介入讨论和交流过程,不必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这对激发师生双方学习本学科的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3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3.1 网络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

网络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学术能力、知识视野、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等[4]。双语教学的任务如果仅仅是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关,双语教师的选择标准就应该是其外语水平,相应地,专业水平的要求可以放宽。但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接触到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专业发展有很好的把握,对专业发展前沿有很深的了解。

3.2 网络双语教学资源的开发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目前面临的一个困难在于缺乏我们自己的教学资源。以教材为例,几乎没有外文编写的教材,现阶段通行的做法是直接购买国外原版教材,教材昂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易克服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可否通过图书馆购买教材,然后采取租赁的方法,既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又顺利地推进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再如,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由于学科的特点,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各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检验技术的理解。比较国内外多媒体课件, 可以看出我们在这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有必要组织强有力的队伍, 加强网络双语教学资源的建设[5]。

3.3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学生的外语基础直接影响网络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尽管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学了近十年的外语,掌握了相当量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也系统地学习了语法知识,但仍存在听不懂,看得慢的现象,尤其在口语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了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网络双语教学无法深入下去的症结,这也充分地反映出我国在英语教学体制上存在的不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弊端。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网络双语教学很容易变成英语训练的场所,完全违背了双语教学的本意。因此,高校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总之,网络双语教学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方式,需要广大高校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大家的合作与交流,我国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网络双语教学将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鲍作臣.地方医学院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1):9-10.

[2]赵毅,王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75-76.

[3]胡咏武.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2):9-11.